我是遥远,我来自IDPA中国官方。

前言篇

春节得知媳妇儿带着闺女要回老家看望二老,心想要在陌生的城市瓜起10天很是不甘,又加上过去半年工作异常繁忙,心力憔悴实在需要找个契机释放压力。于是急忙网上搜寻一番,尽管之前毫无准备,但是脑海中却有一丝印象UTA组织了泰国的射击之旅。一番搜寻,知道了本次组织是大陆第一次组织以“IDPA中国”冠名的世界范围的大赛。而何为IDPA,网上现有的中文资料却所述甚少,只是知道与IPSC并称世界两大赛事,而IDPA脱胎于IPSC。相比于IPSC,IDPA更考虑到实战性质,要求使用厂枪的赛事。毕竟在真正的实战中你无法保证自己的定制化配枪不会出现机械问题,IDPA的意义就在于熟练掌握保有量最大的原厂枪,即便捡起敌人的武器也能应用自如。在 IDPA 比赛场景中,所有环境设定 均围绕实际可能发生的情况展开,且所有装备均为日常装备,禁止为提高反应速度和比赛成绩而进行的任何改装。
急忙微信联络了超美的UTA客户经理Manci报了名。签证和机酒在某宝上都可以搞定,签证要求护照超过半年以上有效期,费用两百并提交照片,等待一周即可搞定。落地签也是可以的,只不过需要落地后额外排队。北京到曼谷的直飞往返大约6~8K。本次活动的总费用是1.9W,包含3天的培训费用加交通费用酒店简餐以及1200发子弹。如果觉得贵的话,在北方射击场一发9MM的子弹在靶场的话大约10-15块,大家可以估算下,1200发子弹至少需要1.5W。而UTA的活动是包含交通住宿,以及最重要的是有一流教练的正规培训的。而国内靶场的枪是用铁丝拴在射击位,你无法把玩,甚至压子弹都是由靶场工作人员代劳的。

培训篇

旅途劳顿按下不表。稍微强调下曼谷的计程车还是比较坑的,当然从机场出发还是会打表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曼谷的计程车都是不打表的,司机张口就是500泰铢。能否砍价或者打表的看运气。
由于靶场距离市区有70KM,与群里的小伙伴Ivey相约一同包车前往。一路相谈甚欢,我俩居然不约而同去了同一家未开门的咖啡馆,那家咖啡馆以设计见长,得空另行开贴分享。

Day One 练习的第一天

与Gong教官初次见面,Gong教官不仅是IDPA 大师级射手还是泰国皇家卫队的射击教官。
尽管本次的领队怀义前一晚已经讲解了IDPA安全铁律四原则。Gone教官每一次上课前都会非常严肃认真的强调安全铁律四原则。

第一条:始终认为每一把枪都已上膛。
RULL NO.1:Always assume that a gun is loaded.
第二条:永远不要将枪口指向你不想摧毁的目标。
RULL NO.2:Never let the muzzle cover anything you are not willing to destroy.
第三条:不准备射击时要将手指放在扳机护环之外。
RULL NO.3:Keep your finger off the trigger till your are ready to shoot.
第四条:反复确认标靶和标靶周围的情况 。
RULL NO.4:Identify your target, and what is behind it.

(正是由于不断的强调以及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保障IDPA是在足够的安全保障下的热血运动。)

第一条:始终认为每一把枪都已上膛。
RULL NO.1:Always assume that a gun is loaded.
第二条:永远不要将枪口指向你不想摧毁的目标。
RULL NO.2:Never let the muzzle cover anything you are not willing to destroy.
第三条:不准备射击时要将手指放在扳机护环之外。
RULL NO.3:Keep your finger off the trigger till your are ready to shoot.
第四条:反复确认标靶和标靶周围的情况 。
RULL NO.4:Identify your target, and what is behind it.

(H妹妹的身体前倾,含胸拔背压低了头部。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后坐力。)

Ivey妹妹则是身体微后倾,是靠身体略向下坐并顶胯的力量来控制后座的。严格来说呢,这样并不太好。

Gone的热身方式非常特殊,回顾来看又是非常科学。每次5发,靶子只有2米的快速射击,不允许瞄准,而是利用指向性进行射击。不要求打的准,只要求打的快。当然前提是从拔枪到射击前的四个分解动作要流畅连续。
插播花絮,可爱的KIKI小妹妹是本次培训中年龄最小的,第一轮枪响后就哇哇大哭起来,这个其实并不意外,毕竟这么大的声音和后坐力,任何小女生第一次尝试都会吓哭吧。但另所有人惊奇的是,KIKI妹妹进步神速,在三天培训之后KIKI妹妹已经打的有模有样了,按她自己的说法她已经爱上了射击,我想这就是射击的魅力吧。

(可爱的KIKI妹妹)

Hammer 瞬间双击
练习快速射击的目的,是从掏枪到完成四个分解动作,能够快速击发两枪,尤其是第二枪需要能够在压枪控制后座的同时回复到初始位置并快速的击发第二枪。每个目标射击两枪的目的在于足够的有效的动能停止。
Dedicated Pair 快双击
下午开始练习精准射击,确定主视眼的方式很有意思,用两手在最远处比一个天津饭的空气炮,而后缓慢的拉到眼前,手心的位置落在那个眼睛就代表哪个眼睛是主视眼。我有N多年的摄影经验,不用比划我也知道我是右主视眼,但如果你是右侧射击手而左眼是主视眼就比较麻烦,需要歪头进行跨线瞄准。
视讯中前两枪使瞬间双击,后两枪则是快双击。

下午开始靶子退到了7米,开始练习瞄准射击与换弹夹。第一天的练习消耗掉400发子弹后,压子弹压的手指头疼。傍晚结束时,所有同学进行了一轮7米距离的10发射击比赛。
记分方法:
(1):靶纸记分:以IDPA标准靶纸划分割槽域分别为 -0;-1;-3;-5(Miss),每点乘以1秒计算 成绩。
(2):赛程分数:场景完赛时间+靶面点数(换算成秒)+记罚时间 。因为有一枪打在了+1,所以这一枪不仅没加分还扣了分,小遗憾。

我的左手边是来自沈阳的老田兄弟,他是上一期的老学员了,从一开始训练就能看出来,他的动作非常熟练流畅,从容不迫。下午射击的时候,7米的靶子,老田的弹著点非常的集中。真正感受到差距,知道实力的提高一定是子弹喂出来的。

而我右手边的HH妹妹和Ivey妹妹的更是天赋异禀,尤其是Ivey简直是令人咂舌。少年才俊有天赋这件事我信,但是你要说一个柔弱的小菇凉具有射击天赋我是不信的,但是整个下午每次贴靶纸的时候,我都仔细的观察了Ivey的靶子,弹著点那叫一个集中,乖乖!简直就是妖孽的存在。

(没有任何射击应验的同学想要上手就有这样的稳定性是很难很难的)

(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儿就是买创可贴。捎带手买了两瓶精力剂,不然训练一天真吃不消。)

Day Two 练习的第二天

(Gong说“你看的到,你再打,看不打,不要打”)
分别进行了跪姿射击、单手射击、故障排除、行进射击、集体行进射击线的训练。
明显感觉到教学的加速,而我操心的基础动作根本还没有熟悉呢,555 。对于射击而言,基础的站姿 ,从听到 Ready、Standby、Di 所需的拔枪四个动作,快速推枪到瞄准基线所需的反复练习,形成自然反应与肌肉记忆。凭借居合道的练习经验,我深刻的知道想要固化一个基础形态形成肌肉记忆至少需要重复千次,万次。最少最少需要100小时的练习。而最此刻最困扰我的是对于站姿的不确定性,反复尝试了前后站姿 、平行站姿,仔细调整身体前倾的角度配合埋头、含胸、背部肌肉的发力方式。不断的尝试角度和力量,思索身体的姿态与推枪的关系,仔细体会扣动扳机的力度。还要不断理解Gone教练所强调的扣动扳机的要诀:轻釦扳机,如果扣重了子弹一定会偏左下。而第二发的控制更难,需要快速压制枪口第一发的跳动恢复到瞄准基线,食指控制在二道火的位置,轻釦扳机打出第二枪。背部发力绷紧,手臂发力控制后坐,双手内扣形成向下的合力,手指却不能发力扣动扳机是最难的,既有力量的精细控制,又有节奏感的控制。但实际上从掏枪到第二发射击完毕,你再慢的也是在三秒内就打完了。而Gone演示的Dedicated Pair都是在1.5秒以内完成的。

(跪姿射击练习)
单手射击需要的控制更难,发力控制和扣动不再赘述,难点在于非射击手在胸前绷住力量,需要依靠持枪手的背部力量和手臂力量形成合力。我觉得卧推起码的过60KG,顺便练习1000发子弹才能找到点儿感觉,反正我一点儿也没找到。

(单手射击练习)
故障排除的练习很有趣儿,要点在于卡弹的两种排除方法。

行进射击的感觉和居合道的行进简直就是一样一样的,因为练习过居合道的虎乱刀,掌握起来还是很快的。而集体的行进射击练习,看着有点儿危险,但是只要大家互相照顾左右两边同学的行进速度并不难。

Day Three 练习的第三天

第三天的训练开始,小伙伴们经过两天的洗礼愈发适应。

(莫三比克射击是指如果对方有甲的情况下,需要两下胸部射击,一下头部射击,相比于Hammer节奏感不太一样)

今天初次尝试了Stage,IDPA从家庭防卫的角度出发,利用Stage模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在各个场景下需要练习的技术和禁忌。禁忌的意思实际还是从防卫角度出发,作为环境层面的“技术”。比如说换弹夹必须在掩体内,比如说身体尽量隐藏在掩体内,演化在比赛中则是脚不能伸出掩体外,如果以上两项违背了,在比赛中会吃PE罚秒。而枪口的延长线如果超过了Stage的平行线(180度原则)则直接会吃DQ,会被罚出场外。又或是枪口的延长线划过了身体的任意部位也会吃DQ,比如在坐姿拔枪的时候枪口划过了腿,比如左手开门的时候左手伸到了枪口延长线。这就需要在一开始的基础站姿和四步推枪的练习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下午进行了小stage的跑动练习,这里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权重射击,在掩体后需要按照先看到的先打的原则进行依次射击,而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则需要按照由近及远依次打进。

再来说下换弹夹的节奏,比如上面这个Stage有三个小场景,中间场景莫三比克,右侧场景是3个靶子,一共需要3+3×2=9发子弹,你可以任意补枪,最终成绩会使用最好的两发来计算。而换弹夹是必须在掩体后面才允许进行的,那么在那里换子弹就要仔细思考。我在这个Stage,第一个莫三比克我打了4枪,右侧小场景3个靶子打了6枪,此时弹夹里只有1发子弹了。跑到最左边的小场景需要依据先看先打的原则,也就是优先射击最远的靶子,在精细瞄准后打了一枪后就空仓挂机了,此刻必须回到掩体后换弹夹,然后重新进行精细瞄准射击。而这不仅浪费了时间,最重要的是射击的节奏被打断了,非常恼火。不过吃一堑长一智,我也清晰的认识到计算换弹夹节奏的重要性,在合适的小场景补枪打光子弹,在移动中换弹夹从而节省时间。

(晚上颁发合影颁发证书,三天的基础练习就结束了)

Day Four 赛前复训

早上带领我们组的是传奇人物钱sir,钱sir超级年轻的,短短几年就拿到了诸多赛事的第一,目前是华人射手的NO.1。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钱Sir的10发速射。

钱Sir卡卡西般的特殊训练 ,上来就是Hammer 速射,要求每个人在2.5秒完成3米的瞬间双击,钱sir也是像锤子般的在每个人背后计时Push了5轮。让大家对于自己的Hammer节奏有了充分的了解。
同时钱Sir清晰的讲解了每个stage如何计算比赛成绩,假设1个靶子需要2.5秒 10个靶子在25秒内完成就是大师级,30秒射手级,35秒新手级,如果一场比赛有10个Stage,每个Stage平均10个靶子的话,那么顶级射手应该能够在250秒左右完赛。

(钱Sir拿着计时器Push)

(每打完一轮,钱Sir都会仔细讲解)
在钱Sir的指导下,我才真正明白握枪的有效控制,需要左右手同时内扣,形成向下的合力控制让枪口的上扬。真是没想到这简直就是和控制剑的握法一样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挥刀时90%的时间手臂和背部肌肉大约都是50%的发力,只要在剑最后挥下的时候才有90%的发力,并且这个发力还是渐进的,整体的松紧,呼吸的节奏,右手的方向控制,左手的发力时间点、腰的有效配合,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体悟才能达到完美的一斩。那么同理,握枪的时候不可能始终发力到100%,向下合力,在射击的瞬间应该是相对的松,而紧接着控制后座力,向下合力应该是紧,在恢复到射击位置应该又是松。可惜理解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而我距离有效的控制拔枪的四步到完成射击还远的很,如果说挥刀我能做到1,那么拔枪射击我恐怕只有0.1。
因为是赛前的复训,很多国内打比赛的前辈都齐聚一堂。我左手边专门来打比赛的两位高手,我不确定他俩是两口子还是师兄妹,姑且叫做师哥师姐吧。师姐那个推枪射击的感觉牛啊,速度和准确性也是逆天,让我等小白望其项背。

(晚上一问才知道师兄师姐都是特警,难怪呢!)
今天的训练内容非常多非常紧凑,而了解的越多,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压力顿生。比如我稍微尝试了一下20米的精准射击6寸钢靶,发现根本打不著。
而在背立转身拔枪的练习中,因为拔枪太早硬是吃了DQ ,罚了5个俯卧撑,555。
下午的超大Stage练习,此刻射击已经不是最难的,反而是按照每个小场景的要求,完成技术动作,不吃DQ和PE成了最难的。要掌握和理解的技战术点太多了,买了根油性笔,把重要的技战术点全部写在手背上了,行进中枪需要在眼前保持,反身跑如何不划过身体,不超过180度又能流畅跑动,先左边跑还是先右边跑。或者最稳妥的划步移动,尽量保持向前移动避免后退移动在移动的时候需要永远保持枪口的延长线对准场景,毕竟稍微不注意,一个转身枪口指向错误就会罚出场。

(Manci妹妹跑的超美的,注意反跑时枪的持姿)

Day Five 比赛日

(Gong和怀义做赛前宣讲,并再次强调安全事项)

(正面看着人不多,但其实队伍很长很长)

(钱Sir带领的6队准备出发)

简单讲几个我觉得最有趣的Stage。
Stage6是怀义设计的超级中国特色的“打麻将”,故事情节是你作为一个卧底在牌桌上打死另外三家的保镖,然后抓起钱袋冲到出口,打死出口的两名保镖。

(麻将Stage内场的6个靶难点在于坐姿拔枪。)

(钱Sir在每一局的Brief的时候都耐心的跟大家讲解并且率先上场示范。)

(捡起钱袋的难点在于需要避让枪口延长线)

Stage7则是10个场景最难的太极关卡,我个人觉得有点儿难的逆天了。主要是需要考虑到后退行进时的180度原则以及开门,毕竟开门的时候枪口延长线划过左手就会DQ。

摩托车Stage要求在摩托上屁股不离开座位的情况下完成三个靶子的射击,而最左侧的靶子由于人质的遮挡,几乎是零度角射击,太难太难了。这里稍微说一下人质靶的问题,在比赛中,几乎只要是近距离靶子一定会有人质靶阻碍瞄准线,此时除了瞄准头部别无他法,除非你人高马大可以探出大半个身子获得更好的瞄准线,抑或是像钱Sir能够有优秀的单手射击技术。

(摩托难点在于屁股不能离开坐垫,所以瞄准线很难调整)

(甩弹夹超帅的)

(周Sir的背部发力简直帅呆)

(研究地图、商量战术)

(送海鲜遭遇抢劫怒拔还击)

赛程过半,经过了前5个Stage的洗礼,我慢慢找到了感觉,心也不慌了腿也不抖了,Stage123一共只加了3秒。因为我们是从第6个Stage依次打到10,再从1打到5。明显的从第1关开始难度要低一些,越往后要越难一些。最后两关我排在钱Sir后面顺位第二个上场,越打越自信,跑动和路线计算越越发得心应手,能够清晰的计算线路和子弹数,在预订的位置补枪打光子弹,换弹夹到完成射击一气呵成。
我们先看下钱Sir 9.9秒 打完一个STAGE.

而同样一个Stage我打了23秒……

完赛的颁奖环节,钱Sir毫无悬念的拿到第一,师姐拿到了女子组的第二。我在108名参赛选手中拿到了第79名。头一回在颁奖大会上吃烧烤喝啤酒,这个安排真是棒呆。一天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欢笑呐喊,恍如隔世,久违的感动袭过心头。毕竟这个岁数难得再认真起来,全身心的投入一件事,收获一份感动。

最后的最后,感谢UTA,感谢李怀义,感谢IDPA中国,感谢Manci,感谢Gone教练,感谢大康,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正是他们的努力能够让中国的更多的小伙伴接触到这一让人发自内心热爱的运动!

装备篇 (未完待续)

打枪当然要装备(B)啦,军品装备是大坑,我只简单做个介绍。
从重要程度依次排序为:枪套、弹夹套、防破片眼镜、降噪耳机、帽子、防滑粉、压弹器、鞋子、T恤、裤子、擦眼镜布、小毛巾、创可贴、驱蚊液、半指手套、手表、折刀。
枪套和弹夹套是必备的,高阶的比如Safariland(500+)、中端的比如Emerson(100+)、低端的就是某宝杂牌了。个人比较下来Emerson的足够用了。选购的要点在于枪套最好是用夹子方式夹在皮带上,而不是穿过皮带上的那种,因为穿过皮带的那种,很可能因为皮带太长或者太厚难以调整位置和取下。此外枪套最好选择快拔方式的,即不带释放钮的,毕竟每次拔枪需要按释放钮会多一个动作,影响流畅度。
防破片眼镜也是必备的。个人推荐ESS ICE以及十字弓(600+),防破片眼镜注意一下和脸型的贴合度,若眼镜上缘和眉弓的空隙较大,很可能会导致弹壳飞到眼镜间隙里。白片的是使用最多的,黑片在太阳直射的时候也会用到,黄片是增光片用处不太大。有的同学带的O记的或者雷朋的墨镜也可以,不过在傍晚时光线暗的时候会看不清楚。还是建议选择专业的防破片眼镜,毕竟是有防护级别的,而且可以根据光线来灵活调整镜片。
降噪拾音耳机也是必备的,我只用过Howard leight(300+),所以不好做比较。降噪拾音耳机可以将高分贝的声音降低,还可以通过两侧的麦克风将说话声放大。毕竟你的听教练讲解不是。值得一提的是,在靶场内不带耳机直接听到枪声是非常上耳朵的,基本上你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有哥们开始放枪,瞬间就是一阵耳鸣,听多了可是会NIHL的。
腰带也是必备的,TB上的杂牌军用腰带都不合适,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腰带的要点在于必须是偏硬质的,较软的尼龙内腰带是不推荐的,因为枪套别在上面,反复的插拔枪套,枪套会滑动。经过反复验证比较,我倾向于怀义教练推荐的511射手皮质腰带(500+),这个腰带软硬适中,而且尺寸长短可以调整。很多杂牌的军用尼龙腰带如果是稍微厚点儿的都偏硬,导致贴合度不好,勒著很不舒服。而一些尼龙外腰带使用的是粘扣设计,会导致无法合理的调整尺寸,甚至会让枪套、弹夹套无法卡住。所以带魔术贴的硬质尼龙外腰带我也是不推荐的。若考虑价效比,买个款式简单的真皮皮带也是可以的。
棒球帽也是必备的,因为G19是出了名的弹壳砸脑袋,G17的弹壳是侧着飞所以还好点儿。但无论如何,棒球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弹壳飞在你脸上,因为高温可能瞬间给你烫个机灵。
T恤尽量选择凉爽透气的,耐克阿迪北脸UA的夏款的都可以,但是毕竟是运动款,所以圆领的居多,而圆领最大的危险就是弹壳会好死不死的飞进去。一旦飞进去那叫一个爽,尤其是女生,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所以我会推荐高领口同时也是及其透气款的,比如酱紫的。
裤子的话有条件可以选择511的(500+),考虑到有跪姿射击的情况也可以选择嵌入护膝的G3战术裤(400+)。我个人相对推荐CQB的战术裤(100+),款型很好而且足够结实,最重要是便宜。
鞋子的话,由于泰国热,所以较厚款的战术靴都穿不住。阿迪的ClimaCool(500+)系列足够轻薄凉快,不过因为是矮帮不能对脚踝有足够的保护。我选择的是Salomon Pro3D(1200+),这双在我买过的战术靴里是最轻和最凉爽的,不输给ClimaCool。
以下装备都不是必备的,可以酌情选择。
防滑粉(30+)尽管不是必须,但是非常非常实用。
压弹器,不想手指头疼可以考虑入一个,注意国内买不到,只能人肉揹回。
擦眼镜布,流汗太频繁了,很容易就会流到眼镜上。
小毛巾,围在脖子上系可以擦汗也可以防止弹壳飞领口。
创可贴,用来拯救你的手指。
半指手套,因为是练习需要培养手感,所以不戴为好。如果一定要带,尽量选择贴手的。
驱蚊液,泰国蚊子非常温柔几乎没有什么杀伤力,不过喷点没坏处。
折刀,我觉得没有什么卵用,但是每个教练都会携带,我感觉可能用来当螺丝刀比较多。

感悟篇

写在最后,以下为个人的浅显感悟,才疏学浅,不喜欢的同学尽可无视越过。
心识制定战略,心力控制技术
本人粗陋练习合气道,居合道,通过几天射击的练习,我个人觉得在武道中的心力和心识的使用和在射击中的使用是一致的。心力虚无飘渺很难形容,它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身体外力、或者视觉、听觉的敏锐性。也不是我们在体育报道中经常听到所谓的某某运动员的心态抗压能力。我个人觉得心力是一种能够在极度专注的情况下对于身体的掌控能力,当然前提是自身的素质、技巧都要有一定高度的前提下才能做得到。
我们常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其实反过来也一样,心力不足,一样不能驾驭体力和技术。在充分的心力的控制下,时间会变慢,在心力有效控制下的身体、技巧仿佛箭在弦上,想发就发,收发自如的状态下,甚至能够达到先先之先,后发制人的境界。而随着经验和心力的不断提高,甚至能够做到松紧结合,让呼吸和身体平静,让心力控制心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在松的时候心力能够休息而释放的时候又可以全力释放。毕竟如果心力一直维持在高度紧绷的状态,消耗会非常大,很快就会力竭。而另一种情况就是身体由于没有心理的有效控制,就会把技法使用过度,即所谓“使老了”,初现若干多余的动作,形成破绽,这些都会影响你的发挥。
再来说说心识,如果说心力是一种对于自身技术和身体的高阶控制,那么心识则是一种快速的全域性感知。心识是对于外部环境、光线、地形、乃至对手能力、习惯、对手的意图都能够快速的全方位的、立体的判断。在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中描述剑豪是用上帝视角来俯览战场的,我个人在打篮球、合气道、剑道的练习中甚至是工作中都会有类似的感悟,玩过游戏的同学都会明白我在说什么,。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做设计专案做了15年,通过大量的磨练,算是达到了一定的心识的能力。我能够在专案的最前期的沟通会议中,能够快速的理解专案背后真正想要追求和达到的目标,企业的的商业模型是什么,企业的商业画布是什么,哪里是长板,哪里是短板,真正的边界条件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长期目标是什么,会议室到底有几方势力,彼此的制约在哪里,什么位置是能够撬动几方势力能够通力合作的平衡点,找到这个平衡点和在武道中你判断突破对手的平衡点是非常类似的。这种快速的识别、试探和推演能力我管它叫心识。
在练习的第一天晚上我就意识到了,假设手枪防卫是25米的控制距离,而居合道是5米的控制距离,那么就意味着防卫射击就需要将心识投影到25米的控制距离。而防卫射击由于枪的使用延长了控制距离,就需要制定不同的技术战术策略。作为初心者,尽快的熟悉手里的工具,能够让心力充分有效的与身体控制合拍,将常用的技巧逐步形成肌肉记忆。并且在心识的判断下,预估出你在时间轴上所需要使用的一系列技巧。
在第二天练习结束后路上偶遇到Gong,我问他为什么在换弹夹之后需要拉划架reload,而不是使用更简单的释放钮复位。Gone说出了这个单词“Adrenaline dumps”,肾上腺素?我连忙回复说是不是Rthythm 节奏感控制?,他连连摇头说不是,他说因为你处于肾上腺素的震荡下,所以你的精细动作都很难完成,反而是大幅度的发力动作比较容易做到。我恍然大悟,这个其实反而是合气道和居合道甚至是诸多武道都在不断练习和追求的境界,使用心力控制身体和技巧,压制肾上腺素的分泌,调整呼吸和心跳,让身体在肾上腺素的激励下能够高速的运动,却又能清晰有效的控制身体。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