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仔山(英语:ApTsaiShan),又称鱿鱼湾山,位于香港西贡将军澳坑口至宝林一带的一座小山,成为了今日的富宁花园及厚德邨。
原来由坑口村直指至将军澳鱿鱼湾,但后来鸭头和鸭颈被平整。游人可在此饱览将军澳坑口及宝林一带景色,而北面可远眺西贡海牛尾洲吊钟洲。最高处海拔200米,全程3公里。

交通:宝琳地铁站出。

新都城二期商场出,步行至欣景路/佳景路口,沿行人隧道横过宝琳北路。前往敬贤里。来到这个回转处就是上山的路口了。

上山的路口就在显眼的地方。一路沿着有栏杆的上山阶梯上行。

中间不时有分岔路口,不用在意因为上山的主路几乎只有一条,怎么走都可以回到主路,只要保证顺着指示牌清水湾道方向前进就好。

行山讲求健康,又不要太难,方能吸引游人。从这里的“健康一万步,全家做得到”简介碑,可见政府在这里的推广。从这一位置行至清水湾道,大约只需2279步。而由这里经山脊步行至坑口邨,亦只需约2332步。如每一步距离是0.5米,那往上述两个地方只需步行一公里多一点而已。

走到这个地方差不多就上到一半的距离了,开始顺着左侧的黄色栏杆上行。

台风刚过,空气溼润,伴随着阵阵清香。

快到山顶处,随处可见健身设施和休息凉亭。

回头观看钓鱼翁山顶,牛尾海和将军澳市区。

终于来到鸭仔山顶!有人称这里是少女峰。

站在山峰远眺邵氏片场及前无线电视成等建筑。也可以看到部分科大的校舍。

开始下山。一直沿着清水湾道方向前进。从这里下山。前面也有公交车站返程。

香港被誉为“东方好莱坞”,而拥有60多年历史的邵氏清水湾片场又被誉为“香港的梦工厂、星工厂”,无数个香港电影人曾在这里生活过、工作过。它不仅象征著港片辉煌,也承载着很多港人的记忆;而且它还是一滴时代的眼泪,对映着如今香港电影的无奈和落寞。
邵氏是伟大的,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观众带来了数不清的光影记忆,为演员们提供了数不清的资源和人生逆袭的机会。可邵氏又是无情的,它盘剥演员、压榨员工,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高楼大厦下面,是累累白骨;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堪入目的一面。正是基于这种复杂的情感,港人把邵氏片场当成一个勋章,上面有香港电影的倔强和辉煌;他们也把其当成一个疮疤,里面有香港电影人的辛酸和无奈。
时间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在固步自封中不知求新、求变,所以时代慢慢将它给抛弃了;香港电影也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越做越小、越跑越偏,最终竟然靠卖地求生了;香港演员和观众也等了邵氏很多年,可它却很难再拿出征服市场和观众的作品了。最终,邵氏化成了香港电影的一滴眼泪。

继续顺着银影路,前往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简称香港科大,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大学之一,并且可以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5所学院组成,并且将设立第6所学院—创新与科技管理学院。前3者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并且已于2011学年开办第一个学士学位课程,同时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霍英东研究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以扩大科大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香港科技大学﹙下称”科大”﹚位于九龙半岛东侧风景秀丽宜人的清水湾畔。创校20年,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香港科大的迅速崛起,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演绎了一段颇为独特的传奇。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四所学院组成。理、工、商、人文社科学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科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同时亦为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以利全面发展。作为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科大所有课程均以英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部分关于中国的课程除外﹚。

返回校门口,有三趟公交车可返回市区。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