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直呼纽约为“The City”,因为她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和餐厅、激动人心的景点、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以及无与伦比的购物场所。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市。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以观光客的身份在纽约打卡的话,手持一张集交通和景点参观门票于一身的通票也许是必须的,纽约探索者旅游通票 New York Explorer Pass 无疑就是这样的一张经济实惠的通票。

纽约探索者旅游通票具有以下的特点:
1.价效比高,通票都包含近57个景点的门票、一日游、体验活动的减免或优惠。

2.可以任意组合,根据通票所含的专案个数,可以随意选择包含的所有景点和旅游专案!

3.省心简单,通票兑换后有一本详细的中文/英文版通票使用指南,内含通票所有玩乐专案的详细资讯。不需要排队买票,直接扫码入园,方便快捷。

如果是1日游的话,建议购买纽约探索者旅游通票的3个景点任选,自由女神游船+上岛,帝国大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他时间可以继续步行华尔街,联合国,第五大道,时代广场…….

如果打算在纽约游玩2天时间,推荐您购买5个景点任选,除了第一条推荐的景点,喜欢购物可以选择去美国东部最大的名品直销中心 woodbury。 如果不喜欢购物,可以再去登地标洛克菲勒中心,逛逛美国排名第三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到纽约观光旅游跟美国其它城市相较,能让观光客称赞之一的是便利的交通。已经超过100年的纽约地铁,服务了不知多少旅客,也是世界各国地铁公司学习与仿效的物件,因为百年历史,很难在建筑结构上与其它后起国家相较,但纽约的地铁却有很多国家看不到的特殊文化与景象。

如果你没来过纽约,千万别期望纽约地铁有现代都市的干净且具有现代感,否则你一定会大失所望。不过,坐一趟纽约地铁是观光客的必要行程,因为在地铁中才能真正了解纽约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纽约是一个充满梦想、充满机会的地方,对外来移民来说,它就像个嫩红脆口的大苹果,人人都想咬一口,在这里大展拳脚,实现抱负。而对于大多数观光客来说,按图索骥到最热门的地标去打卡,应该不失为了解和初识这座城市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自由女神像在此。100 多年来,作为纽约和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是数百万通过海路来到美国的移民家庭第一眼看到的美国的标识,她对于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远远超过雕塑的本身。

前往自由岛近距离欣赏自由女神像,需要在曼哈顿的炮台公园乘坐渡轮。渡轮在此起航后先停靠自由岛,再驶往爱丽丝岛,最后由爱丽丝岛返回炮台公园。

游客购买船票后,可根据喜好和时间安排游览两个岛。游轮票价为17美元,其中包括在两个岛上使用电子导游讲解器,有中文供游客选择。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的礼物,如今的自由女神已经成为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

法国当时一些向往美国式自由的人士,不满意当时的法国统治阶层。因此他们在安装时,选定的位置是让女神像的目光远隔大西洋面注视法国。

自由神像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表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因顾及安全因素,此处已不再对外开放了。

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通过视窗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曼哈顿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

自由岛现在属于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管理,他们在岛上设计制作了不少方便游客的介绍标牌,有时间读一下能获得不少的相关的背景知识。

最初进入美国的新移民都要从爱丽丝岛入关。当年满怀希望来美国寻找自由与机会的移民,都在这里面临着通过或拒绝的命运安排,因此爱丽丝岛被称为“希望之岛”和“泪水之岛”。

1892年-1954年的60年移民热潮中,大约1200万移民从这里进入美国。在这当年的移民大厅里高峰期中,每天有5000人左右接受询问和健康检查。据估计,现在40%的美国公民中,至少有一位祖先是从爱丽丝岛进入美国的。

数不清的移民在爱丽丝岛上踏出美国梦的第一步,其中著名的包括著名喜剧演员鲍勃·霍普、知名作曲家欧文·柏林等人。连知名中国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到德国进修,回到美国时,也被送到爱丽丝岛接受检查。

如果要选择纽约的象征,答案一定是自由女神,如果要选择美国的象征,答案仍然是自由女神,自由女神 (Statue of Liberty) 作为法国为美国独立100周年送的贺礼,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1966年通过的法律确定自由女神像、自由岛和爱丽丝岛一起加入美国国家史蹟名录。

格林威治村,是 美国纽约 市西区的一个地名,住在这里的多半是作家、艺术家等。格林威治村代表着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 美国 的反文化。格林威治村是在1910年前后在 美国 形成的,那里聚集著各种各样的艺术工作者、理想主义者甚至工联分子,他们大都行为乖张、和世俗格格不入。在战后,成为了 美国 现代思想的重要来源。

格林威治村是 巴黎 左岸的 美国 翻版,所以咖啡屋自然也是它不可缺少的传统所在。在格林威治村,有各式各样的咖啡、茶、饮料,也有简单的饭菜和各式蛋糕,供那些想长坐或聊天,或读书看报的顾客享用。像酒吧一样,它们得有自己的风格、气氛和魅力,否则就不可能长存。

格林威治村位于 纽约华盛顿 广场西边,原是城里人逃避黄热病的临时住所,这一块地区道路错综复杂,迥异于棋盘式的规划,自从1831年 华盛顿 广场建立后,开始出现转机,许多艺术工作者陆续进驻于此,从艾伦坡、马克·吐温、惠特曼到鲍伯迪伦等,这里的高租金只有混得开的艺术家才住得起。

格林威治村的文化档次不比百老汇剧场集中的时报广场商业区低,反而更为高雅。文化人通常认为时报广场是外地境外旅游者看热闹的地方,而格林尼治村和上西区那一带才是真正有格调的文化区域。

在格林威治村出现过的“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流派,在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短暂而奇特的文学现象。它前后只不过30年时间。7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生活情况的变化,“垮掉的一代”逐渐曲终人散。

林威治村的标准风景从窄小的街道,到人群不断的华盛顿广场;从亲密情调的咖啡屋、酒吧,到卖古怪物品的小店,从小型书店,到价钱便宜的小餐馆.从摇破乐吧,到爵士俱乐部。然而,基本上,垮掉派们进出过往的60年代,已是格林威治西村波西米亚生活方式的最后一波。如今的格林威治村虽然风貌依旧,但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成了富人住宅区,其繁华程度也不如当年了。

SOHO 是 South of Houston 的缩写,它是和西村、格林威治村以及小义大利合在一起成为曼哈顿岛的第二区。1960年代,一代艺术愤青在曼哈顿下城的 SOHO 划出了他们的版图,把废弃的厂区改造成精神与肉体的共同居所。然后,商业不期而至,艺术退出了曾经的舞台。

这里很久以前曾是一片农田,由于开发初期地价不高,曾一度成为艺术家们与货仓的集合地,最盛时期应该是 50-60 年代。进入了 70 年代,地价高涨,艺术家们承受不起,逐渐迁出,商铺进入,慢慢成为了名店街,游客的购物区。

与其他时代气色比较浓厚的购物区相比,苏豪可以说是非常特别的。它既有古典的优雅(建筑,氛围),也有前卫的一面(艺术,潮流)。尽管,现在的苏豪除了少数的几位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们还能待得下去以外,几乎都已商业化,但很多时代的青年人,特别喜爱苏豪。

苏豪的变迁,几乎与世界上很多名区的发展的模式都是一致的,从艺术走向商业。往后的苏豪究竟会是怎么一个模样?大概没有人知道,但目前来说,苏豪还是人们心目中的苏豪,艺术已不是它的形式,而是气氛。一个不太起眼的,却十分舒适的商业区。

假如不是很想在纽约到处跑的话,苏豪区是一个可以待着也能享受生活的地方,进去商店买买东西,挑挑有趣的小玩意,或者去到紧挨着苏豪区的唐人街和小义大利也不错,去吃个中餐或者义大利风味的美食,这样的旅行也算是自由自在,很惬意了。

高线公园跨过了纽约旧时的哈德逊港口,这里最初自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曾在路面服务于货运火车,但因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为周边行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威胁,第十大道也因此被居民戏称为“死亡之道”。在 1934 年,作为曼哈顿西侧改造工程的一部分,高线铁路成为一条连线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主要为沿线的各个工厂商铺运送货物。后于1980年功成身退,一度面临拆迁危险。

在纽约 FHL 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高线公园中最具特色的一点便是一直陪伴在游客身旁的完好储存下来的原始货运铁轨。在公园的最北段,为游客们提供了可以完全近距离接触感受铁路的机会。这里非常值得前往摆造型拍照留念亦或是用双脚感受铁轨的力量,跟随铁轨延伸的方向继续前行游览。

高架公园为重振曼哈顿西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地的标志,有力刺激了私人投资。2005 年纽约市对高架周边地区进行了重新分割槽,在鼓励开发的同时保留社群特色、已有的艺术画廊和高架铁路。新区和公园的组合使这里成为纽约市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社群。从 2000 年到 2010 年,新区人口增长了60%。

这座神奇的线型公园已成为肉品市场区和西切尔西地区的标志。2011 年 5 月份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市中心新馆在附近开工,这里现成为高线公园南段的主要文化中心。

在 15th 街和 16th 街之间,是高线公园连线切尔西市场的部分,以延伸的一个空中走廊的形式将市场与公园融合在一起。这里在夏天会经常举行一些活动,画展,美食节等等,这里还有很多充满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大概是因为切尔西市场就是很多文艺分子纽约必来的一站。

西点军校 (USMA West Point),1802 年创办的美国陆军军官学院, 常被称为西点军校,是美国第一所军事学校,位于纽约州西点镇,哈德逊河西岸,距离纽约市约 50 英里,离纽约市内仅一个小时的车程。

美国西点军事学院校徽的含义是:象征著美国武装力量的盾牌。盾牌上有象征著智慧与知识的,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头盔。头盔下面有一柄象征著军事职业的希腊短剑。头盔与短剑表示西点军校的军事与教育职能。盾牌顶端,绘有一只张开翅膀的美国之鹰,鹰爪紧握 13 支利箭和橄榄枝,象征著战争与和平。鹰右边的饰带上,刻有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鹰左边的饰带上,刻有西点1802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该校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 在其200多年的历程中,该校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和政治家,如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以及一批著名的将领。

早在1776 年,大陆会议就授权一个委员会计划建立一所军事学院,华盛顿、诺克斯和约翰·亚当斯都渴望消除美国在战时依赖境外工兵和炮兵的状况,极力主张建立一个致力于战争艺术与科学的机构。

但出于对欧洲职业军官和极权主义的恐惧,这个计划一直未能实现,只是于1794 年开始在西点要塞的工兵和炮兵中设立了学员军衔。

自 1898 年西点军校把“职责、荣誉、国家”正式定为校训以来,西点军校特别重视对学员品德的培养。他们反复强调,西点仅仅培养领导人才是不够的,必须是“品德高尚”的领导人才。为此,学员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被灌输西点的基本价值观,即正直诚实和尊敬他人的尊严。

《学员荣誉准则》明确规定“学员不得撒谎、欺骗和行窃,也不得容忍他人有上述行为”。西点军校公关部主任詹姆斯·威利中校举例说,学员在撰写论文时,如果不在脚注中对一些被引用的观点和文字加以说明的话,一经查出,轻者要被严厉批评,重者则被勒令退学。

至于尊敬他人,西点告诫每位学员,如果自己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必须以同样的尊敬和尊严对待别人。

在西点军校的巴克纳尔训练营,高年级学员对低年级学员进行野外训练科目。这是西点的传统,目的是培养学员的领导才能。在障碍训练场上,每当低年级学员因未掌握好动作要领而出现失误时,得到的不是批评、责骂或是不屑一顾的嘲笑,而是激励的掌声和诸如“加油!你一定能行!”的鼓励声。低年级学员在这种气氛下,不仅完成了动作,更主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这也是西点野外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许多美军名将如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利等均是该校的毕业生。这些名人在校期间的许多轶事还被以后的西点人所津津乐道。

美国内战时,约 400 名南北双方的将领是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其中最有名的是统帅北方军的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领军南方部队的罗伯特·李将军。这两位西点校友因各为其主而成为战场上的对手。结果,格兰特技高一筹,最终迫使李将军俯首称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名将巴顿将军也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并以作风严厉、作战勇猛、善于捕捉战机、扩大战果,而被誉为“血胆将军”。

但巴顿在校的学习成绩却不敢令人恭维,因为他是花了五年时间才从西点毕业,比同期学员多出了一年。一次,一位记者追问其原因,巴顿俏皮地回答说,他学习期间没有找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此,西点人则以自己的幽默来回答和纪念这位1909年的毕业生。1950 年,他们在校图书馆对面立了一尊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手持望远镜的巴顿将军塑像。寓意幽默:不是找不到图书馆吗?你可以手持望远镜,天天站在图书馆对面,这下总可以找到了吧!

1945 年 8 月 14 日,日本裕仁天皇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天,裕仁天皇向全国进行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并且颁布无条件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 年 8 月 28 日清晨,首批美军分成空中和海上两路在日本本土登陆。盟军最高司令麦克亚瑟随即率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等国的代表赴日本受降。

温馨提示:西点军校是不允许私自进入的,所以想要参观,只能在校门口的游客中心(Visitor Center)报名缴费参加有导游带领的参观团才能进入,而且不能擅自离团。

西点军校巴士观光团上车地点:
GPS点位: 2107 New South Post Rd,Highland Falls,NY 10928

团友需不少于30分钟到达西点游客中心并在西点旅游服务台办理乘车手续,出发前10分钟未办妥办理乘车手续的客人可能会失去在该次旅行中的席位。

费用:1小时观光团成人$16

游览车在第一个景点前停下,西点军校教堂,名字叫做 Cadet Chapel。它建于1910 年,是典型的十四世纪英格兰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坐落在小山丘上,居高临下,俯瞰著整个西点。后来,我到西点的大操场上看西点,教堂则成了西点最高的建筑,它与整个建筑浑为一体,并构成了其灵魂。

这座教堂建成于1910 年,那些大石头,一块叠在另外一块之上,雄浑,厚重,充满了力量。教堂正门上方的十字架内,镶嵌了一把古代的利剑,象征著在全能的上帝面前战胜邪恶,维护神圣和正义。

一进到教堂内,我的注意力就被一个图景全部抓住了,那就是教堂内放的圣经和诗歌本,全是红色的,两本靠在一起,一排接着一排,竖看是一条直线,横看是一条直线,斜著看,也是一条直线。

祭坛后面的巨大彩色玻璃,是1910 年教堂建成时安装的第一块玻璃,主题就是“创世纪和西点精神。”它们分别用圣经中不同的故事解释了西点校训 Duty(责任)Honor(荣誉)和Country(国家)所代表的品格。

在美国,宗教不仅是凝聚军心的灵魂,而且是密切军民关系的纽带。因此,宗教在美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1775 年 6 月,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时,就确定了“随军牧师 20 美元”的薪酬,并由此形成了随军牧师制度。

随军牧师被称为“上帝的使者”,他们在战场上和军营中为宗教信仰和国家利益而忙碌。在随军牧师的主管下,美国军校的教堂既是学员和教工寻求精神寄托的地方,也是传播其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场所。

在西点人看来,领导力的关键并不是让其他人简单地服从命令,而在于引导、激励部下,让他们跟你的思维、理念同步,跟随你为事业一起奋斗。西点军校领导力培训专案的托德·亨肖中校指出,一个好的领导人,要懂得如何保持团队的价值,并通过团队建设使之增值。

西点军校所在的西点镇曾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据研究西点军校历史的斯蒂温·格罗夫博士介绍,西点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主要是哈德逊河在流经西点时程“S”状,且弯度很急,过往的大型船舶经此必须减速,来犯敌船则因减速而易受攻击。更主要的是河西岸的高地具有居高临下的控制作用,如果在此设立军事要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当时的大陆军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认为西点是美国最具战略价值的一块阵地,是“开启美国的一把钥匙”。而华盛顿本人也曾在 1779 年把他的司令部搬至西点。实际上,西点要塞自 1778 年 1 月 20 日屯兵以来,是美国一直在使用的军事设施,它也是西点军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纽约中央火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位于美国曼哈顿中心,始建于1903 年,1913 年 2 月 2 日正式启用。纽约中央火车站是由美国铁路之王范德比尔特家族建造,是纽约著名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一座公共艺术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一定有许多人都难以想像,如此恢巨集精致的纽约大中央火车站会是在1913 年建设的。见证了岁月流逝的大中央火车站,虽历经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在繁华的 42 街上。

中央火车站和上个世纪的许多美国人一起走过了属于各自的黄金时代,但今天在这里,仍就是每天人头攒动——有自本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

联合国总部大楼(亦称联合国总部大厦)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东侧,这块领土的所有权已经不属于美国以及任何一国,而是联合国的——世界上唯一的“国际领土”,因此只要是会员国国民持有护照就可以进入

每一位游客必须通过安检进入联合国大厦。请在您在参观时间的 60 分钟之前到达,进行安检。请先前往位于 801 第1大道 (联合国45街的正门对面) 的访客登记处办理来访登记手续,然后从 45 街的大门进去进行安检。

这面彩色玻璃位于公共前厅的东边,这是联合国工作人员和马克·夏加尔本人于1964 年赠送的礼物,以纪念联合国第二任祕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和1961年飞机失事时与他一起罹难的其他 15 个人。

这座枪雕塑矗立在联合国总部公众入口的广场,是由卢森堡所赠送。弯曲打结的枪管表示了人们对非暴力的向往,以及呼吁国际裁军行动。

贴士:
1.联合国总部内每天都安排有导游带领参观讲解,有中文导游,但一周只有一次,需提前在官网查询好中文导览时间。导游讲解的起点在大会公共前厅,并向游客解释联合国及有关组织的工作。
2.部分议会场所可能会因会议停止开放,前往参观的游客需做好准备。
3.进入联合国总部参观,不得身着无袖衣服及短裤,任何液体不得入内,大包需要寄存。

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是一个由19 栋商业大楼组成的建筑群,各大楼底层是相通的。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共69层,中心总占地 22 英亩,在1939 年完成全部建筑。

这座现代主义建筑是体现资本主义的地标性建筑。位于洛克菲勒中心顶层的峭石之巅观景台被《Time Out New York》杂志评选为“全纽约第一观景点”,被誉为纽约之旅的“必游之地”。

在 80 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所幸后来美国人趁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又把洛克菲勒中心买了回来。“9·11”以后,世贸大楼的倒塌使人们失去了一个鸟瞰曼哈顿的地方。于是观景台不失时机地得到修复,于2005年重新开放。

峭石之巅观景台的四周是2米多高的玻璃安全围墙,从这里望向世贸中心双塔的原址,心中不免升起一种沧桑的感慨。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繁荣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都市建筑学方面颇具兴趣的商业与娱乐中心。登全纽约最佳观景台洛克菲勒中心,整个纽约尽收眼底!

帝国大厦是纽约最著名的摩天大楼。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的浪漫爱情在这里相遇,《金刚》从帝国大厦顶端摔下……乘坐电梯直达 86 层观景台,大部分时间这里都挤满了游客,可以隔着防护栏从不同方向眺望到华尔街、中央公园和自由女神像。

帝国大厦既是一座多功能的写字楼,同时也是纽约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大量游客每天在该处排队等候电梯登顶观景。如果到达102层室内观景台,就可以一览无遗地鸟瞰整个纽约市景。

20 世纪初,美国就已经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再加上建造摩天大楼本身就是一项很好的投资,于是,资本家们比拼式的建造摩天大楼和高层建筑,使得美国的高空观景平台比比皆是。

帝国大厦有 86 层和 102 层两个观景台。相比86层,102 层的票要贵出 20 美元(80 层观景台成人票 32美元,102 层观景台成人票 52 美元)。因为高度差不多,导致看到的风景几乎无差,再加上102 层的环境略简陋,所以多数观光者会选择 86 层观景台。

每逢提及帝国大厦,不论《西雅图不眠夜》里一对在大厦顶层见面的情侣间曲曲折折、忽分忽合的感情纠葛,还是《金刚》结尾处,从大厦塔尖坠下的大猩猩投向意中人最后的一瞥,都让无数人揪心不已。事实上,这里已经成为全球数以万计的情侣定下终身的浪漫之地。

自 1994 年以来,帝国大厦已成为青年人到顶层举行婚礼和纽约人庆祝情人节的传统场所。在这里举行过婚礼的人,就能成为帝国大厦俱乐部的成员,每年情人节都可以免费重返帝国大厦。

华尔街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从百老汇路延伸到东河,长不超过 1 英里,宽仅 11 米。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美国证券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和纽约期货交易所总部都在华尔街。

在百老汇大道的街口有着代表纽约金融业的华尔街铜牛,位于曼哈顿下城的华尔街,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金融街。这里聚集著众多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金融机构,包括纽交所、联邦储备银行等,每天都上演着真实版的《华尔街之狼》。

1792 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在此建筑了一堵土墙,街道因而得名 Wall 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现在的华尔街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经常有成群结队的境外人带着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么样子;然而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荒废的商业区,几栋陈旧的摩天大楼,以及许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馆。纽约证券交易所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进入了,所以华尔街的旅游价值也残存无几了。

这块位于曼哈顿西 42 街与百老汇大道交汇处的三角区域,就是享誉全球时代广场,站在纽约最繁华的时代广场,看街头人来人往和耀眼的霓虹灯广告牌不停闪烁,会有一种莫名的真实感,“啊,我来到纽约了!”

这里无论白天黑夜,街道两旁的霓虹广告和大萤幕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播放著世界各地的广告和宣传片。每天约有七万人次的高密度人流,涌动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行人,街头表演随处可见。

百老汇大道是纽约市重要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因聚集著众多歌剧院而为游客熟知。百老汇最热闹、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便是与时代广场的交汇处,每天这里的剧院都会上映经典歌剧《歌剧魅影》、《狮子王》、《坏女巫》等。

广场每年最著名的活动便是新年倒计时,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有超过 50 万人汇集于此,共度不眠夜。这里有众多百老汇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及大萤幕宣传板,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

如果想要好好逛逛这条百老汇大道,可以时代广场为中心,大道的最南端是巴特里公园,里面有着著名的克林顿堡。

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为 13 万平方米,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并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大都会拥有着纽约最令人嫉妒的绝佳地理位置,隔壁挨着的就是中央公园,走几步就到了大牌云集的时尚街区。每年随着季节变化,这里的景色不一,人来人往,各宗繁华。所以,每个去纽约的游客可能都会把大都会作为跟时代广场一样重要的景点放进自己的日程安排。

1870 年,一群纽约居民自发构建起了这座伟大的博物馆。他们起草了一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宪章》,并确立建馆的目的——“为了鼓励和发展艺术在美国公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推动艺术的通识教育,并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指导。”

可以说,这样的办馆理念一直延续至今。除了每年会策划大型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艺术展览之外,大都会在不同的节日和纪念日,馆内也会举办各种节日庆典、文化讲座、释出会与放映礼,把公共教育和文化互动作为一个重要职能。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同感,逛美术馆是一件高度体力兼脑力支出的事。但去到纽约,却不造访大都会美术馆,绝对是一大憾事。

希腊罗马雕塑的光辉,是大都会之中有五个最值得一去的展厅之一,否则真是要留下遗憾。

受伤的亚马逊人雕像,大都会里的这是一具大理石雕像是古希腊青铜雕像(约公元前 450-425 年)的复制品。雕像描绘的是一个失去武器的女战士,她的右胸下的伤口流着鲜血。她的长袍从一侧肩膀上松开,虽然陷入这样的惨境,她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痛苦或疲惫,她轻轻的靠在身旁的支柱上,右臂优雅地放在头顶,,这个姿势通常用来表示睡眠或是死亡。

珀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是主神宙斯的儿子,而美杜莎是戈耳工三女妖中最危险的一个,头发全是毒蛇,任何人看她一眼都会立即变成石头;珀耳修斯克服重重困难,找到美杜莎,利用从女神雅典娜那里得到的一个光亮的铜盾同她作战,并通过铜盾的反光砍下了她的头颅。雕像表现的就是砍下美杜莎头颅的这位希腊英雄。

这些展品来自于西方文明最深、最远、最精华的地方,带着历史的痕迹、时间的着色,各种雕塑、手工艺品、文物器具都在娓娓讲述一段来自地中海和其周边地区的文明传说。这些洁白的大理石雕像,英俊健美的少男,含情脉脉的少女,各种精美的造型和栩栩如生的故事,这些雕像似乎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沙漏,把一种隽永之美凝结在空中。

罗丹-加莱义民;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这座展厅也叫赛克勒厅,骄傲地展示著大都会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丹德神庙,它是埃及境外最大的、也是西半球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

在一个如镜面的水池中央,立著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神庙的名字叫丹德神庙(The Temple of Dendur),公元前15年建于尼罗河畔的阿斯旺城南八十公里,那时埃及刚刚成为古罗马的一个行政省。

1963 年,因为埃及政府要修建阿斯旺水坝,于是上升的尼罗河水位会直接把丹德神庙掩盖。于是处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埃及政府主动提出,把神庙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

这座名为赛克勒的展厅,骄傲地展示著大都会博物馆独一无二的丹德神庙,它是埃及境外最大的、也是西半球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埃及神庙。

巨大的空间给神殿一个舒适的环境,整个场地都为了这座神庙重新设计建造。巨大的格纹玻璃窗给整个展厅提供了充足的光线,人们隔着玻璃就可以望见博物馆旁边的中央公园。四季的景色不同,给展厅里带来的色调也不一样。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主要自然历史研究和教育中心之一。该馆始建于1869年,位于美国纽约,占地总面积为 7 公顷多,建筑物为古典形式。

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和人类学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馆中占居首位,除采自美国境内的标本外,南美洲、非洲、欧洲、亚洲、澳洲的代表性标本也都有收藏。

博物馆分四层参观。第一层有北美森林、生态百态展览厅、哥茨曼地球展览厅、纽约州环境、海洋生物、北美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馆、人类生态学与进化、若斯陨石纪念厅、摩根宝石纪念展览厅、古根亨利矿物展览厅等。

这里收藏的研究标本达 3,000 多万件,化石和昆虫的藏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之一。所展示的化石恐龙和哺乳动物给人印象尤为深刻。该馆进行人类学、天文学、昆虫学、爬虫学、鱼类学、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学、矿物学、鸟类学以及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等的研究。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矿物、人类、古生物和现代生物5个方面,有大量的化石、恐龙、禽鸟、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复制模型。所藏宝石、软体动物和海洋生物标本尤为名贵。

现阶段,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庞大馆藏品中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展示给公众,剩余的仍作为博物馆科学家的研究资源。不过,随着该博物馆正在着手进行的馆藏品数字化专案的完成,公众们有望看到那些一直深居幕后的馆藏品。

馆藏有三千六百万余件,具有 42 个展厅,里面展出了长 12 米高 5 米的恐龙骨架、高94英尺的蓝鲸模型、563 克拉蓝宝石“”印度之星”;、重31吨的世界最大陨石等。其外,在自然IMAX巨幕影院和天文馆内观览自然相关的影片和资料。

这条巨大的蓝鲸模型悬挂在大厅的正上方,博物馆把它的重量、体积都做到了精准地还原,它无疑是该馆除去陨石外最“重量级”的展品。这头近 29 米长,9500 公斤重的蓝鲸模型在馆中时刻提醒着人们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的关注。蓝鲸游泳的速度可达 48 公里/小时,他们的听力惊人的强大,可听到约 992公里远的地方。

海登天文馆 Hayden Planetarium Space Show位于博物馆三层。进入剧院前会有一个专门的展厅介绍放映内容的相关知识。在海登天文馆上映《黑暗的宇宙》(Dark Universe),它讲述的是关于宇宙的结构和人类认知宇宙的历史,同时还提到新领域的探索,具有裸眼 3D 效果,让人们感受到遨游在外太空的奇妙感受,每一场放映时长约30分钟,影视效果非同一般的震撼!

小贴士,免费官方APP: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免费官方APP,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执行该应用程式不仅会显示展品的简短介绍,更能随时定位,帮助找到参观线路和下一个想要参观的展品,对安排行程和参观路线非常有帮助。更多资讯请于 iTunes苹 果商店美国店进行下载了解试用。

林立的高楼、熙攘的人群、来往的车流,无不见证著纽约的繁荣发展;然而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地方的氛围却与周遭的轻松愉悦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地方就是911纪念馆。

911 纪念馆代表着纽约甚至整个美国的悲剧和眼泪。“这里或许不是旅行乐园,但却是一个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如果你想进一步感受这段沉痛历史带给纽约人的思考,那911纪念馆绝对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因为 9·11 事件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人们无法忘怀当时的惨状。这是一次对美国造成重大伤亡的袭击,2002 年 9 月 11 日美国国防部公布了 9·11 恐怖袭击事件的遇难者和失踪者的统计数字,总数为 3025 人。

正如 911 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所形容的:"这个纪念馆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当然,它也象征著两栋大楼的消失,是人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

纪念馆入口处有两根顶端呈三叉戟形状的钢柱,高约 21 米,每根重约 45 吨,是原先世贸双子楼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贸废墟时被找到。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层楼高的世贸“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贸遗址,象征着人们克服“9·11”灾难的勇气,也昭示着人们面对未来的希望。

为了纪念 2001 年 9·11 恐怖袭击事件中的近 3000 名被害人和 1993 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中的 6 名被害人,911 纪念馆在原世贸中心的双塔遗址上建立起来。

在通过一个大斜坡后,就进入了 911 博物馆展厅。馆内最大的展厅是 Foundation Hall,墙壁一面是防护哈德逊河的槽壁,在 911 袭击中储存完好。

从馆内的斜坡向下走去,参观者可以看到那块在2002年最后从遗址中移走的钢材。再往下走,一块扭曲的钢材会映入眼帘。这块钢材当年是受飞机的冲击力而弯曲损毁的,因此馆长丹尼尔斯将其称为“被撞击的钢材”。

在另一个展厅 Memorial Hall,最醒目的是一面由 2983 件水彩作品组成的蓝墙,纪念9·11当天天空的颜色。墙上印着罗马诗人Virgil 的一句话 “No Day Shall Erase You from the Memory of Time”(没有一天会把你从时间的记忆中抹去 )。

格林沃尔德说:“人性的故事就是我们要讲述的故事,9·11 事件就是我们的故事。据统计,全球有 20 亿人当天实时观看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有关‘9·11’的故事值得讲述。”

国家纪念馆最独特的设计,恐怕就是位于世贸双子楼原址上的两个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体现出设计师“倒映虚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们反思这里曾经失去的存在。

因为临近纽约最大的交通枢纽站,The Oculus,911纪念馆的交通非常方便,坐地铁就能到达。

地铁 C、J、2、3、4、5线至Fulton St站,地铁2、3线 至Park Pl站,地铁R线至Cortlandt St站,地铁1线至Rector St站。

时间:纪念园 7:30-21:00;纪念馆周一至周四、周日 9:00-20:00,周五、周六9:00-21:00。

9·11国殇纪念中心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纽约人坚强的内心,更是一个伟大城市不朽的品格。这里或许不是旅行乐园,但却是一个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在国殇日当天,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911纪念中心网站首页中醒目的填上了这样的一句话。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的存在实在让人感动。如果想要体验纽约客的一天,从中央公园晨跑开始就对了!长10公里的环园跑道景色优美,深受慢跑、骑车和遛狗人士的喜爱。

这片长方形的免费公园被称为“纽约后花园”,占地约 340 万平方米。园内设有大片草地、森林庭院、旋转木马等,夏天去看露天电影,冬天去溜冰场玩耍,四季都有美如画的好景色。

占地广阔的公园,东西分别为第五与第八大道,南北则横跨 59 至 110 街。由纽约布鲁克林区的 Prospect Park 规划者所设计,公园内大大小小的湖泊、树林环绕的林荫小径、纪念碑、喷泉、儿童游乐场、星罗棋布的雕像,以及卡通马达加斯加故事背后的动物园 Central Park Zoo,乘载着纽约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绝佳公园景观设计。

中央公园每年吸引相当多人造访,不论居民或游客,都被这座高楼林立中的世外桃源深深吸引。1989 年,纽约时报称这座公园为“典雅之作,显然注定成为纽约的荣耀与欢愉。”真是所言不虚!

来到中央公园,从第五大道与 59 街的东方入口踏入林荫的公园,首先看到的就是华丽的马车了。多年前的纽约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现在则在中央公园附近储存下来,是回忆过往的传统。一趟复古马车兜风之旅价钱大约为每 20 分钟 $50,可于现场询问车伕。

交通方式:前往中央公园西边,可搭乘地铁橘线 B D、蓝线 A C 或是红线 1 号线下 Columbus Circle 柯伦布圆环。前往中央公园东边,可搭乘地铁黄线 N R W 下 5 Av/ 59 St 车站,一出站就会抵达中央公园的入口了。

布鲁克林大桥横跨在纽约东河之上,是连线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的一座百年悬索大桥。漫步在大桥步行道,可以看到整个曼哈顿天际线,更可以远眺哈德逊河上的自由女神像。

布鲁克林大桥是美国最古老的拉索桥之一,建于1883年,布鲁克林大桥不仅是个旅游景点,对于土生土长的纽约客来说,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从布鲁克林到曼哈顿还是从曼哈顿到布鲁克林,不管是开车还是乘地铁,都会经过布鲁克林大桥。

布鲁克林大桥在纽约市的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后的第八大奇蹟,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7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蹟之一。著名的桥梁建筑师戴维,斯坦曼也曾这样描写过布鲁克林大桥:“背靠幽光闪烁的城市楼阁,俯瞰中流击水的过往船舶,美丽的大桥傲然而立,艺术的梦想圆满寄托。”

纽约作为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她也因此有了“站着的城市”之称。纽约还是美国文化、艺术、音乐和出版中心,有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学研究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都会区的核心,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个多族裔聚居的多元化城市,拥有来自 97 个国家和地区的移民,在此使用的语言达到 800 种。逾一个世纪以来,纽约在商业和金融的方面发挥巨大的全球影响力。

电影《北京人在纽约》有这样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说白了,纽约不代表美国的一切,但美国的一切你都能在纽约找到。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