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本来并不想记录这次短途出行,可这短短几天却发生了好几波让人啼笑皆非的小经历。得记录下来,不然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智障。

从出发之前就预示著这一次出行可能有一些”特别“。

出发前看天气预报,除去在香港的日子是暴雨/雷阵雨,其他我们不在的时间里,香港都是大!晴!天!

可不要说什么香港那边天气预报不准,亲身经历了,准的令人发指!其中有一天,雨大的比依萍找她爸要钱那天还要大,感觉天如同破了个大窟窿,雨水直接往下倒的错觉。

我们一行三个人,先从澳门耍了一圈,然后澳门出发到香港。之所以去澳门,其实完全是为了感受一下那个大型跨境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想象著坐在客车里面,感受着这项工程之震撼、之雄伟、之壮观……(进入遐想脸)

而现实是:由于当天去香港的人可能是比较多,买不到合适时间的车次,好不容易买到,却是晚上八点出发,到香港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再加上当天下雨,除了黑漆漆的一片,什么都没看到。

除此之外,客车里面的乘客,大多数是一些大叔大妈,叽叽喳喳吵得不行,在如此嘈杂的环境里,还夹杂着震耳欲聋且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这反差,我……(深深的无力感)

既来之则安之–叮叮车


前一天晚上进港比较晚,所以第二天觉得行程得轻松点,计划坐着叮叮车延线打打卡得了。

哇哦~那个一直向往的90年代的香港,在我坐在叮叮车上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般,甚至让我联想到周星驰《逃学威龙2》中站在叮叮车穿梭的路中间指挥交通的画面,当时还在想,这个时候要是来个阿sir,那得多应景。激动的同时,忍不住拿出手机各种拍街景以及各种录延时视讯,多么美好哇~~

香港叮叮车


可天气不给力,由于下雨,视线很模糊,加上叮叮车一直在行驶,镜头很晃,我寻思著将手机贴在叮叮车的前窗户玻璃上,哇哦,果然镜头好多哇。

突然,叮叮车一个刹车,我,手机一滑,嗯?手机随着玻璃往下一滑,哈?掉进了窗户玻璃的内槽夹缝正下方,这个夹缝刚好一个手机掉下去的空隙,一直掉到最下面,一开始以为会直接顺着缝隙掉到楼下驾驶室,所以没多想就下一层找司机师傅。

到楼下才发现,手机并没有掉下来,还时在上面的夹缝里面,没有工具和专业的维修工,是没办法自己取出手机,肉眼都没法看到手机的位置。突然之间,我不知所措。

找叮叮车司机求救,可司机不会普通话,虽然粤语讲慢点也能听懂一点点,可气的是,每当司机说到关键词的时候,我!都!听!不!懂!啊!喂!

经过几轮崩溃的交流后,司机无奈摇了摇头,当时他那无奈的表情至今难以忘记,然后就瞧见他默默拿出笔和纸,将话写在纸上。可是,他只是将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说出来”变成“写下来”而已,还一字不差。所以可想而知,写出来后,仍然是关键地方看!不!懂!就听懂一句话:莫办法呐!

当时的我,真的想哭,倒不是因为手机,而是第一次在国内因为语言不通而急的,我很无奈。第一次深刻体验多一门语言是多么的重要。

后来,我也忘了怎么回事,总之经过了一番鸡同鸭讲,加上指手画脚、东凑西凑的资讯,大概理解了他的意思是:我帮不了你,要等车返场待维修工程师取出来,你先坐下来稍等一会。

反正暂时也拿不到手机了,回到二层,突然像泄了气的气球,也没心情。没一会隐约听司机师傅打了一通电话,虽然不知道他说什么,但是感觉是跟我丢手机有关。

果然,过了几站后,上来一个登记的小哥哥。让人感动的是普通话超好,倍感亲切,小哥面带笑脸的说:不要担心啦,你先去玩,然后四点半去屈地街的叮叮车车场拿!然后巴拉巴拉说了一些,将取手机的具体时间、地址写给了我,得到确定资讯之后,长叹一口气~~

出行之前,简单做了攻略,依稀记得香港大学和西环泳棚都在屈地街方向,那就顺便去打个卡,结束后去取手机,时间刚刚好。

先去了香港大学,一所建在半山腰的大学,从地铁站出来,按照指示,直接坐电梯,出来就是香港大学,很神奇。

一开始是奔著“天人合一”去的,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搞错了,“天人合一”景观是在香港中文大学,而不是香港大学……

那也不能白来啊,就去香港大学陆佑堂走了走。其实不得不感叹,香港大学的学生个个看着都很精干的样子,校园座椅上,咖啡店门口座位上,都在热烈的沟通著什么,或者带着耳机抱着电脑写着什么文件,充满朝气。说真的,还挺被这氛围感染的。

从香港大学出来到走到屈地街站,坐公交车六七站就到了西环泳棚。

这里也是遇到一个很搞笑的小细节,当时下车的位置是在西环泳棚方向的对面,需要走到马路对面,旁边有个红绿灯,我们三个老老实实站在路边等红灯变成绿灯,等了三分多钟一直是红灯,当我们在吐槽红灯时间长的瞬间,看到旁边路灯杆子上有个按钮,写着“行人通行请按”,然后一个箭头指著按钮。按下去的瞬间就变成了绿灯。

我们三个……(黑人问号脸)

这要不是观察了周边,三个大傻子等到天黑也不会变成绿灯……

后来我们猜,可能是盘山公路,平时行人也不多,所以才会这样安排。

手机离手的我,颓的不行……

个人觉得吧,西环泳棚真的不能算一个打卡的地点,三五分钟就看完。如果在附近,可以看看,如果专程去,价效比不是很高。

打完卡,时间也差不多了,返回屈地街,去叮叮车场取手机。

到车场,在门卫处问保安大哥,一脸认真听完我的描述后,眼珠转了180度,紧张的用手捣了旁边正接电话的另一个保安大哥,用粤语对那个保安大哥说:普通话!!!普通话!!!

说了半天,敢情这位大哥不会说普通话(捂脸)

将本次来意重新向另一个保安大哥描述了一遍后,带我走进取手机的地方,然后又来一位大哥“接待”我。

问了基本资讯,将手机拿给我,要求当他面解锁,解锁OK,让我填个表格登记一下便可以了。

这个大哥东北味普通话,听着异常亲切。临走之际,冒昧问了大哥是不是东北人,想核实一下来着。大哥一口回绝说:不是!

还以为遇到大陆同乡呢。

嗯?正在疑惑大哥普通话怎么如此好时,大哥补了一句:我是在河南长大的!

emmm…..哦哦!可是河南和东北的口语好像差别也挺大,我是怎么听成东北口音的……

拿到手机之后,已经是七点多了,也没想着去哪里,干脆去看了一场电影《反贪风暴4》,支援一下我古校长,为他盖学校尽一份绵薄之力。

话说,香港看电影跟大陆的体验还真是很特别地~不一样,票价95港币/张(感叹香港的物价呐)

网上不能买票(可能有网路购票,反正我们三个没找到渠道)。电影开场前5分钟才允许进入,多一分钟也不会放你进去,而且除了在影院购买的饮料和爆米花,其他食品一律不允许带入。

然而我们三个并不知道这点规定,跑到星爸爸一人买了一份冰饮,想着离开场仅有半小时不到,紧赶慢赶跑回影院,赶过去之后发现根本不给进,傻乎乎的两人电影院门口上演一口气喝掉几百毫升冷饮的场景,毕竟几十块钱买的,也不能扔了,花了钱的就不能浪费。

看完电影都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这个时候的旺角街头热闹的跟白天十点钟,马路上都是人,一度怀疑香港人民是不是都不睡觉。

更好玩的是,我们发现,只要给香港人民一个可以依靠的支点,无论是墙还是杆子都成,他们就可以三五个靠在那边聊起来了。

后来我们三个开玩笑,大概是香港的房子太小了,都领回家可能不够坐,所以大街上随便找个地方靠着就可以联络感情。(毫无不尊重的意思,仅仅是打个趣)

第一天,就这样在各种乌龙小剧场中度过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麦理浩径

麦理浩径的第一段和第二段,便是北谭涌–北谭凹

其实也不记得从哪里看到的麦理浩径,看到那一瞬间就觉得得来看看。毕竟城市各种建筑,还是比较喜欢山山水水的自然风光。

从香港市区出发的话,需要坐地铁到彩虹站C2出口➡️小巴“新界区专线小巴1A路”到西环码头➡️公交车或者小巴到北谭涌,徒步开始。

我们当时从北谭涌方向出发,但是看第一段和第二段路线以及很多去过的人攻略所写,北谭涌到万宜水库这一段是10公里的公路,最好的风景也是从万宜水库开始,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到了西贡之后,选择直接打车去万宜水库。

从西贡码头到万宜水库东坝打车费用再130港币左右,计程车站牌也会提醒几个标志性目的地的打车费用,实际我们是122港币,时间是25分钟左右的车程。

后来到了万宜水库,看到路标显示万宜水库到北谭涌10公路预计3小时,想想节省了两个半小时还是很值得,谁知道,后面全浪费了。

比起香港市区到处的高楼大厦,麦理浩径这段路线显然是一处祕境,空气新鲜,人也不是很多。

而上图这个方向并不是麦理浩径的路线,很多人走下去是拍拍照,想要继续往浪茄方向走,则是在下图这个标志的右手边往上行走,旁边有个厕所,厕所后方就有个很大的方向牌指向浪茄村。从万宜水库走到浪茄湾方向,时间大概半小时。

一路往上,风景会越来越好

浪茄湾的最佳拍照角度。那天阴天,所以照片光线略微有些暗。站在这个小山头,看着下面Tiffany蓝的海水以及白色沙滩,微风佛面,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尤其当我们走到白沙滩下面,坐在几乎没有人的沙滩上,听着拍打沙滩的海浪声,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声音,那一刻,享受着难得的宁静,背面坐落在山脚下零零散散几十户人家的房子,不远处还有无人看管的十几头大水牛悠闲地躺在树下休憩,第一次觉得世外桃源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而由于后面还要赶路,在这玩了会海水,发了一会呆,我们便开始继续往下一个地方出发。

好,这里开始,出现了插曲了。
(下面是囧途的废话,可跳过)

我们在浪茄湾可以眼睛所见到的地方找遍了通往西湾的入口,怎么都没有找到。周围也没个人,好不容易遇到一个香港本土小哥问路(P.S :这个小哥,后面还会出现,让我们坚定了后面的方向)。

可这个时候的小哥,还不能够作为“指路人”,用不算特别标准的普通话说:我也在找路,也没找到入口。再然后他就原路返回了。

而我们三个还是想要继续前进,没办法,只能重新找入口。恰好后方不远处的有几个人站在那边说话,我们便走进去问路。

我们告知了情况后,有个大哥边用手指指著入口方向,边用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们大概入口以及路段情况,说跟我们来时的路一样,是石头铺成的路。

向大哥道完谢,便朝着他指的方向走去。

可是,除了树丛还是树丛,并没有找到任何路的入口。就这样一折腾,浪费了半个多小时。

无奈下,我们的目光投向了旁边的一条小路,也是唯一肉眼可以看到的像是“路”的路,想着死马当活马医,更何况也没有其他选择,干脆走上去看看,于是我便开启了“向导”角色。正所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一直前进,一直有窄窄的小路,寻思著,肯定是有人走过,才有了这样如“路”的痕迹,只是并非如那位大哥说的石板路,所以还是心存疑虑。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之前被我问路的小哥竟然折回来,且跟上了我们的步伐,一起跟上来的还有两个女孩子,同样没有找到入口,看到我们前进的方向,便跟了上来。

这个时候手机开始没有讯号了,也没法导航,更搞笑的是连想都没想导航这回事情。越往前走,对这条路线的质疑越强烈。而这条路的轨迹一直是通向山的另一面,在下山的时候,有一段近90度的路线,好在旁边系上了一根很粗的绳子,借助这根绳子放低身子放慢速度的走了下来。

不过心中越来越怀疑,按理说麦理浩径也算是比较成熟的徒步路线,应该不会有这么难走的路,可是如果现在走的这条路不是徒步的路线,为什么会有人为的绳子放在这里呢。(就是这样心里一面质疑声,一面是想着说服自己的声音)

尽管心中不安感越来越强烈,却丝毫没有想过原路返回。考虑到来时的路相当于从山的一面翻到了另一面,这一过程整整花了一个小时,如果这个时候原路返回,那也太亏了。

翻看手机之前存下来的路线照片,怎么看都觉得路线确实走错了。然后,我跟我朋友,与后来跟上来的那个小哥以及两个妹子商量,将疑虑告知对方,想着一起找解决办法。毕竟我们不知道这个时候继续前进到底会去到哪里。

让人振奋的是,小哥的手机竟然有讯号,果然讯号认人呐(小哥本地土著)。更让人激动的是,他的手机里面有徒步的软体app,通过徒步软体导航,看了一下方向,我们偏离麦理浩径主路线这一点肯定是无疑了,好在所处的位置继续向前还是能够回到主干道,就是有点饶了。

当然,也不能太激动,因为~小哥的手机快没电了。我……(内心深处情感很复杂)

于我和我的朋友而言,因为搜寻了方向,内心深处坚定了很多,觉得一定可以走回主干道,只是时间问题。而跟上来的那两个妹子和小哥还是心存疑虑,觉得继续往前走,万一还是错误的路线,那就更麻烦,渐渐开始犹豫,原地休息。

我们三个意志坚定,决定继续向前,所以将小哥手机里面的路线图拍了一张照片,且加快了脚步。

没一会他们三个也开始继续赶路,只是速度比较慢。

一开始还能听到他们在后面向走在前方的我们确认路况“哈喽,你们还在前面吗?前面有路吗”,到后面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了,再到后面,我们翻过一个山头,在另个山头看见他们的身影,却也只是看见,似乎没有继续前进的意思。

再往后就听到类似警车的警报声,我们想,估计那个警报声是小哥他们叫的救援。

下面是在哪个山头上拍的给忘记了,就是登上山头那一刻,汗津津的状态,清风佛面,如同日常夜跑突然停下来,一阵风吹过来那般说不上来的舒服。遥望远处,海平面升起了雾,雾面突出的远处山峰,有一种云海的即视感,很是好看,可惜,手机是没办法将那样好看的景象拍出来。

再说回我们三人。当时已经下午三点半左右了,考虑到天黑若还未走出,可能就比较危险了,所以作为“指路人”的我开始加快脚步,可由于路宽不是很好走,还有很多枯枝烂叶、有些小树林里面,一不小心满脸蜘蛛网,随手捡起一根木棍,拍打前方的路面。

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内心活动有点丰富,一个人打前锋,脑海里面都是《法证先锋》里面一行登山人荒郊野外发现失踪多年的 SHI GU,而且4月份的天气,蛇什么的会不会突然窜出来咬人,明明心里害怕的要死,可在那样的环境下,怕说出来吓著另外两个小仙女,就一路硬著头皮冲。

在五点钟左右,终于回到麦理浩径的主干道,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来了。到了主干道之后,每隔一小段,就会有下图这样的标示。

就这样,浪茄湾–西湾山,本来一个小时路程,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入口,生生花了三个半小时。

回来后,我自己看了自己拍的照片,根据指路大哥的描述以及我们在山头俯瞰,大致画了一下可能是正确的路线,红色是猜的正确的路线(也只是猜的,毕竟我们没有走过正确的),蓝色和黄色是我们走的路线。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走了很多冤枉路,跋山涉水来形容应该也挺合适。

从我们那个错误路线走到主干道,看到一个危险标志:前面小路附近曾发生致命或者严重意外,请勿前往。而我们,恰好是从那个方向走来的。现在想来,大概原来出现过事故,所以才会在那个岩石下来的方向系上了绳子吧。


因为我是打头阵,比我朋友走的快一下,每当我距离他们有些距离时,我都会停下来等他们,然后顺便录了一小段视讯,记录一下我们跋山涉水的经历,现在看来怎么这么心酸。

麦理浩径2段

从西湾山到西湾还需要近两个小时,我们三个的水已经喝完了,中途也没怎么吃东西,加上天渐渐黑了,所以,我们决定叉口处不继续前进了,直接去西湾亭返回。

因为实在主干道上,所以也轻松了很多。

从西湾山快到西湾的时候,有个视角俯瞰西湾还是很美的,只是天渐渐暗了,海面上开始有雾,所以视线有点模糊。人眼呐,是清晰度最高的镜头,需要亲自来看看。

这其中,在西湾或者西湾亭方向的时候,我们差点又被路边标示整懵了。

路标上并没有西湾亭的显示,而是从浪茄方向过来的正对面小道上有个小指示牌显示“西湾亭”方向,但是看着路况不太像经常有人走的样子,而且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

西湾路是一条路况很好的水泥路。我总觉得到水泥路应该就能有车回西贡,而导航不是这样。

毕竟接近天黑,我们不能再走冤枉路。纠结了一番后,说来也是幸运,没过多久,从西湾方向来了几个外国友人,问路的时候,她们英文好像也不是很好,而我对自己那蹩脚的英文也甚是感到羞耻。

好在后面跟上来一位会中文的外国小姐姐,是在香港生活很久,也多次来麦理浩径。然后跟我们说直接去西湾路方向就可以了,她们也是同方向,于是我们跟着她们一起。

说到这,不得不感叹几位外国小姐姐的大长腿,没几分钟将我们三个甩了一大截……

因为六点多已经没有小巴了,外国友人告知了我们计程车呼叫中心的电话,让我们提前20分钟电话,不然到了目的地也不一定有车。

当时我一个朋友已经很不舒服了,不确定半小时左右能否到目的地,所以一直没有提前叫计程车。幸运的是,目的地刚好有一辆计程车在等著。

到了西环,朋友整个人都蔫了,也就没有留在西贡吃海鲜。就这样,我们结束了麦理浩径的行程。


这里插一句,上面这个小姐姐,从西湾路坐上计程车到西贡码头的时候,感觉灵魂与肉体已经分开了似的。坐上回旺角的小巴,下车的那一刻,又生龙活虎,感叹呐~~

现在再回过头想想,多亏那个香港土著小哥哥的手机app,否则也不会让我们对前方的路有信心。果然,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他们出现的意义。远端感谢那位小哥。

这件事情虽然结束了,却给我们三个人很大的感触,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要慌,也不要犹犹豫豫地原地踏步,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之前,仔细分析一下情况,选择最优且能够接受的方法去实施,试过才知道。旅游本身就是未知,你以为做好了攻略按照list去实现便可,殊不知,每一次旅途都可能有很多小bug,无论如何,安全第一,不能轻易冒险。

还是好人多呐–走走停停打卡

麦理浩径回来后的几天,我们开始学着适应香港的市区节奏。

每天睡到自然醒,收拾收拾,基本12点左右出门,填饱肚子,然后开始并不是很有目的的闲逛。

》去了油麻地警署

那天,先去吃了顿添好运,然后直接坐公交车到油麻地警署。

在公交车站牌确认行车方向时,遇到一个好心的大哥哥,主动来问我们去哪里,告诉我们哪辆车可以到,哪一站下车,上车还告诉我们下车前得按铃,否则公交车不停。

如此热心的哥哥,一度让我们觉得是因为前面几天太过悲惨,如今开始转运了。

》去了怪兽大厦

地铁站出来按照导航走便是,但是在离目的地十几二十米的时候,死活找不到入口,然后向一位大妈问路,大妈不会说普通话,然后招手让我们跟着她。

等大妈将我们带到入口处时,她自己返回往相反方向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反应过来,大妈时特地带我们过去的,满满的感动。还是好人多呐!

但是怪兽大厦并没有给我们很强的震撼感,拍照的人很多,里面有点潮溼,老旧的房子,加上那天天阴沉沉,也没有很特别,所以我这垃圾的拍照技术就简单拍了一张就撤了。

》在旺角兜来兜去

旺角算是比较热闹了,待得也比较久,不过待了几天也没整明白那边哪对哪,整体就是各种大小商场。


》去了兰桂坊

本来准备找一家店喝喝东西。

发现每一家店都是外国人站在门口热情的招揽生意,里面也都很嘈杂,觉得还是太吵了,我们三个兜了一圈也就撤了。话说,兰桂坊这条街真很短,斜坡走到头就没了。

》去了铜锣湾

当时因为同行小美女(上图黄衣小美女)从wei bo上看到有个超大的iron man(钢铁侠是大家所熟知,我们尊称他为“铁男人”)立在铜锣湾的某个商城,喜爱铁男人的她决定还是要去打个卡。

而且这一天是我的生日,有一家推荐的烤鹅的店,生日得吃点好的。不过嘛,有些东西不是你想吃就可以吃到的。我们专程打车过去,到了那边排了很长的队,里面的点餐大姐出来,站在我排队的位置说:从这里开始可以不用排队了,今天的卖完了,打包还有,堂吃没有了,散了散了。

当时才八点多。我……
(某点评显示九点半打烊,可那个时候才八点多!!!为什么打包有,堂吃没有,打包和堂吃是分开的???)

无奈的我们,搜寻了整个铜锣湾,也没有我们看中想要去吃的烧鹅店。最终跑去吃了顿火锅



本来的预想是买一块小蛋糕,但是一路都没有看到蛋糕店。

就这样,人在异乡的生日,在没吃到心心念唸的烧鹅和蛋糕的蒙圈中度过,但因为喝到了老虎堂(个人觉得黑糖鲜奶比鹿角巷的好喝),还有小伙伴陪着,所以依然还是很开心的。

》去了庙街附近(看到上海两个字眼的时候,莫名觉得亲切,哈哈~)

》坐了天星小轮,看了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在中环地铁站迷路。说来也是奇怪,一直方向感超好的我,本次在香港好几次被导航带到了奇奇怪怪的地方。偶遇一位阿sir,人超好,在看导航时候被另一个小伙伴拍下来了。

在中环按照天桥的指示走,就可以看到天星小轮的方向。天桥上有街头艺人,拉小提琴的外国友人,唱金典粤语的大叔,那感觉还是很奇妙的,突然有一种在这生活了好久的错觉的是怎么肥事。

比起上海的外滩,维多利亚港的夜景不一样,至少没有辣么多的人,年纪大了,就比较喜欢在人少的地方吹吹风,清净清净!但是单身汪夜间谨慎前往,每三五米就有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侣,当个几千瓦的电灯泡就有点不太好了。

如果除去人少这个因素,还是更喜欢外滩的夜景。

自己填过的坑–交通

一,关于麦理浩径1,2段
1、地铁——彩虹站(C2出口) ;
2、彩虹站——1A公交——西贡码头公共小巴总站 ;
3、西贡码头公共小巴总站——公交(小巴7/九巴9/九巴94/九巴96R)或者打车(30分钟130港币)——北潭涌
4,若中途返程,路标“西湾路”方向向前走20分钟位置可打车返回,二十几分钟,100港币左右。

二,关于八达通
1,地铁站里面就有售卡视窗;
2,卡费50港币,根据自己需要充值;
3,我们三人每人充值200港币,待了四天,最后回来卡里大概还剩下四五十块港币,香港公共交通真的有毫子贵。

三、关于叮叮车
1,地铁站——铜锣湾站出来;
2,不远处就可以看到叮叮车总站,有很多线路,根据自己需要上车,上车成人3.6港币/人;
3,如果有跟我一样不小心将贵重物品掉进叮叮车二层夹缝里,莫急莫慌,过来人告诉你,没事的。找叮叮车司机,让其帮你联络相关人员,登记好,他们会告诉你所坐的这辆叮叮车几点返场,然后直接去屈地街的叮叮车场取回便可。

四、关于天星小轮
1,尖沙咀和中环都有可以坐天星小轮的地方。听说湾仔也可以坐,不过我没有经过那边,所以不太确定。其实天星小轮就是两岸往返的公共交通,费用成人2.7港币/人,可刷八达通。

茶餐厅短暂拜拜–冻柠茶还不错

来港第一顿,在旺角地铁站D2出口先施大厦斜对面的一家。第一次和冻柠茶还是很惊喜,是我们几天下来,唯一一家冰块是类似珍珠奶茶里面珍珠大小的冰块,味道很不错,既不算甜,柠檬味道也刚刚好,很清爽。店名字不记得了。

这是在香港大学前往屈地街叮叮车场中间位置的一个路边茶餐厅吃的,,旁边有家麦当劳,点餐的大姐态度不是很好,好在味道还是挺不错的。店名字已经不记得了+1

与上图第一家是隔壁的茶餐厅,但是味道差远了,过客,不做过多评论。

翠华旺角店。emmm…..海南鸡+牛肉炒粉+忘了叫什么,味道一般,价效比一般。

“添好运”,米其林一星。名字听着就很喜欢,尤其是我们连续囧了几天,需要转运,吃完之后果然就遇到好心大哥哥指路。转运之餐(日常迷信,嘛呢叭咪吽)


香港渝味晓宇湾仔店
生日餐,没找到那家想吃的烧鹅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却吃的超级欢乐。说到底,我们还是偏重口味,喜欢!

深井陈记烧鹅
我们选择的是在兰桂坊附近的那家店,晚上10点打烊,倒是挺好找。但是这个位置很特别,大概是大陆的餐饮店大多数不在大厦里的缘故,这个入口有点震惊。好在里面别有洞天,位置也不多,味道却还不错,价效比挺高。
三个人点了三个菜,四五百块吧。吃了有生以来最贵的空心菜,98元/例。香港人民真不容易,物价这么高,吃个蔬菜都这么贵。

Pancake & Sweets甜品店
排队半小时,甜品味道还可以,那个蓝莓水果水味道一般,是很!一!般!
就叫 蓝莓水果 水,不是茶,是水,就是水果泡了水…..

我这眯眯眼emmm……(也不重要啦,开心最重要)

要说说对茶餐厅的感受,偶尔尝尝还行,嗯,对,偶尔!!!

江湖儿女江湖见–未完待续

在故事的结尾,说说我们三个人。

上图分别是 KeKe、WanWan 和 XieXie。我们三个呢,是2018年6月中旬泸沽湖拼车相识(云南游记有提到),短暂两天,难得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本次的港澳行一拍即合。

KeKe 和 XieXie这两个妹子,在听到提议后,两周内办理好通行证,一周内搞定了机票和住宿,执行力快的令人震惊。毕竟经常跟朋友约出行,最后都变成了口头上的相约,这两个小可爱倒是给了我很大惊喜。

因为她们的陪伴,即便是小bug不断的旅程,是段很愉快的出行啦~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