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 抵达旧金山

这是我们第二次去美国,第一次是在年初,去的纽约。纽约不能代表美国,她只是美国城市化的一个极端,美国也再无第二个纽约一样的城市,所以想要更真实的了解美国,应该去到纽约以外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到了美国西部,足迹遍布四个州(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内华达州),共计4,100公里的广袤土地。

从旧金山机场入关,入关的时候边检官看到我们护照上有纽约的入境戳,还不忘调侃两句,纽约那里是不是很冷啊。纽约和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两个区域,所以常常互怼、互相比较。
入境后,坐BART从机场到市中心,从离酒店最近的地铁站步行去酒店。虽说是最近的地铁站,走到酒店仍然要花费将近30分钟。一路上拖着两个大箱子,横穿旧金山的市中心,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已经开始出来活动了,沿街三三两两,确实有点慎得慌。
旧金山的住宿确实是太贵了,像这个洲际(IHG)集团下的Kimpton子品牌,一晚正常的酒店价格是3200元,但是如果用洲际会员的积分预定,价格折算下来大概只有市场价的1/2,所以之前是通过购买别人的积分支付的。但是因为入住资讯里没有我老婆的名字,所以我先独自办理的入住,入住完成后,再佯装出去把房卡和房间号交接给我老婆,让她顺利进来。

第2天 旧金山漫步

第二天一早按照老习惯,我负责去附近的星巴克买早点,因为时差的原因,很早就起来了,又体验了一把凌晨五点在美国城市游荡的感觉。后来才知道我们所住的地方叫做日本城(Japan Town),怪不得周边的建筑及景观装饰都是日式风格。回到酒店后,等天亮开启窗帘,才发现这间房间的阳台连线著一个共享的庭院,庭院搭配了色彩鲜亮的几何图形,显得很有设计感,特别是旧金山清晨的空气非常的清新,仍不住做了几组俯卧撑。
加州的阳光非常的强烈,强烈到不戴太阳眼镜是万万不行的。今天的第一站是The painted ladies,就是一排在斜坡上的彩色小房子,不知道怎么就成了网红打卡点。住在里面的住户估计也深受其扰,总有游客前来拍照,害得他们都不敢把窗帘给拉开了。

旁边的绿地是主人和狗狗欢愉的地方,很多人在此处遛狗。绿地旁边的水泥地上有人用粉笔画出旧金山的招牌特色,比如Bistro,比如金门大桥,比如九曲花街。

旧金山的陡坡很多,很容易看到这种起伏的路面。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就是由于路面坡度往往较大,停靠在路边的车辆前轮都是打着方向停的,我们猜测这样是增大摩擦力,保证车辆不易滑坡。回来后才知道,旧金山的法律是有规定的,对于坡面上停靠的车辆必须按照要求打满方向才能停,否则是要被罚款的。


再往Bistro走是经过一片幽静的居住区,这感觉有点像伦敦的肯辛顿(Kensington),房屋、植被都非常的精致,跟昨晚市中心脏乱的风格完全不一样。迎面跑来一个赤裸上身露出八块腹肌的小哥哥,果然身材好就是可以这般任性的。

Castro是旧金山的同性恋聚集区,飘扬的彩虹旗已经很明显的昭示了这个地区的特色。为了找寻这个彩虹斑马线,甚至在google map上开启了卫星模式,挨个放大路口来找寻彩虹色的那个。整个Castro应该就这一个路口是彩色的斑马线,大概位于Castro的中心位置。

Castro的垃圾桶,基本都是彩虹色的,印有Castro的logo。

走到联邦广场,旁边有特征明显的上坡路,坡上面是诺比山(Nob Hill),我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那条很有名的加利福尼亚大街(California Ave),有着直通码头的俯瞰视角。只不过这上坡实在是爬着气喘,颇有重庆的感觉,但对于来自上海的我们,No,太累了。

和香港很类似的叮当车,上面的乘客看我在拍他们,也回应的跟我招招手。

这辆叮当车一直停在这里,上面的乘客都陆陆续续下车来拍California Ave向诺比山下俯瞰的照片。很纳闷这里的公共交通这么随性的嘛,怎么能一直停著不走,后面才知道原因。

从诺比山向下俯瞰,能一直看到东边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Bay Brg),刚刚缆车的停摆也让我们得以有机会好好的站在马路中央拍个够。

旁边的中国城,也没太有兴趣进去逛。

沿着刚刚的坡道往下走就能来到旧金山的金融城,这就是刚刚叮当车停在那里的原因,有一场有关绿色环保的游行活动,把整条道路的交通给切断了。

再往下一个街口,一众人躺在地上对着天空摆出各种pose,抬头一看,一个无人机正在他们的正上方进行拍摄,全方位的记录著这场活动的全过程。在组织者的带领下,示威者哼唱着奇怪的旋律,表达着诉求。

可爱的日本拉面外食餐车,很多上班族在餐车门口松散的排著不成形的队伍。

他们把油桶推倒在路边,让石油泼洒在金融城的路面上(当然他们使用塑料纸保护着路面不被真正的污染),谴责那些为石油企业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我接过他们散发的宣传材料,首要抨击的金融机构就是摩根大通(JP Morgan)。

正值午休时间,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们拿着午餐,坐在这样盆景错致的台阶上享受午休时的短暂闲暇时光。

码头边的钟楼,让我想起了香港的那个。

一号码头有个很热闹的集市市场,里面有各式的餐食店。

站在码头这一侧,回看金融城。

码头这边最有名的当属第39号码头,在烈阳当天的正午,要硬生生的从1号码头走到39号码头,沿途没有一点遮阳物。

一路上也没有特别值得停下来玩的小景点,只有几处有点意思的雕塑。这是一个在两处遥相呼应的有点像声波传话筒的装置(我自己臆想的)。

远处这个孤伶伶的小岛就是被称为恶魔岛的阿尔卡特拉斯岛(Alcatraz Island),曾是旧金山关押重犯的监狱,也是电影《勇闯夺命岛》的原型。

走到39号码头,俨然正常的码头已经演变成游客胜地的模样,各种饮食店、商店,好不热闹。但是最最著名的当然要属于它们带来的,这群嗷嗷嗷嗷叫的海狮,构成了这里最靓丽的风景线。

这里提一下旧金山的一个特点,就是整个城市的绿化都是像是精心修剪过的景观,这里的树木不像是那种放养式的随意生长,而是被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造型。此外,品种方面也不是采用那种统一的易存活的品种,而是极具观赏性和极具多样化的。

绕过渔人码头,再爬几个大坡就能找到这里。九曲花街(Lombard Street)是旧金山很著名的“景点”,也是这里最“繁忙”的街道。凡是自驾的游客估计都要将车开到这里体验一下连续打弯的独特感觉,基本上穿过这条街的车辆无一例外都是手持相机,不停的拍拍拍,彔彔录。

从九曲花街顶端向下俯瞰。

滨海大道(Marina Blvd),一边是滨海别墅,一边是游艇码头。我臆想的这些人的生活,是不是周末醒来就开着游艇出海了嘛。。

旧金山的骑行环境特别好,处处都有为骑行者单辟出来的车道,既不与机动车冲突,也不与行人冲突。

远处的金门大桥,水雾从海面泛起,像纯净的面纱。

余晖洒在海面及人们的脸上,印染了它们无比闲暇的生活。

在赶去看金门大桥之前,先折返到旁边的艺术宫,这座原本为了万国博览会而建的建筑已经融入到旧金山人民日常休闲的公园之中。

这座在各类电影中倾覆了无数次的大桥,这座整个旧金山最具象征性的建筑,就在我面前。我们赶路式的往大桥桥下赶,想一览夕阳西下时的大桥美景,结果沿海边是不能从桥的东侧穿到西侧的,要从上面绕过去。

因为不可能再有时间用步行的方式走到桥对面,再加上今天全程步行实在是走不动了,只能在东侧一睹她在阳光洒尽后的最后模样了。

略有遗憾,下次再来。今天发了条朋友圈,人生第二次40,000步献给了旧金山,第一次是在伦敦。

第3天 斯坦福 苹果公园 达文波特 17英里

今天的主要行程是从旧金山出发自驾去卡梅尔(Carmel),一种选择是一直沿着海边,经过半月湾,另一种选择是经斯坦福大学、矽谷,再南下到海边。想想一直看海也没什么太大意思,选择了后者。这次租车是通过瑞安航空预定的,实际租车服务的公司是Thrifty(Hertz旗下的),后面有点小坑。

虽然是辆经济型的小车(Kia Rio,不是这台M2,哈哈),但整体配置该有的都是有的,上手还比较容易,取车后先回酒店取行李。第一站是斯坦福大学,按照导航,没开几分钟就进入了高速路的路口。不像国内,出城要经过很久才上得了高速,这里感觉从市中心拐个弯就上去了。初上高速确实速度有点快,很快就来到65miles/h的区间,有点略不习惯,当中还走错一个路口,还好条条大道通斯坦福,也没多绕路。
美国有很多这种能自定义的车牌,与常规的车牌不同,通常是黑底金字,往往是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单词构成,例如这辆M2的The Risk。询问了其他旅游达人,这种车牌只要花钱就可以办。

我们发现导航到的停车场虽不收费,但停车需要有permission,我们自然是没有的。停车处逮到一个华裔的小哥,居然不会说中文,whatever,小哥告诉我们这里游客是不能停车的,旁边的高尔夫球场停车场可以停,但实际上也只有高尔夫球场的会员或者顾客才是可以停。
斯坦福大学座落的地方非常的僻静,我们都觉得虽然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学习,但比起剑桥大学更具生活气息的氛围,前者没有后者来的方便。

校园食堂附近的一角有个小型的宴会,感觉像是新生的开班动员会。我一度以为当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那次著名演讲就在这里,实际上后来查阅了相关资讯,并不在此。

细细读这段话,吓不吓人?我就过来上个洗手间而已,你却警告⚠️我可能会致癌。

海报栏是大学里最具特点的物件了。

截止目前,也去到过不少世界名校了,公认Top10榜单上的像是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毕竟全球最优秀的大学都在美英两国。
这家店怕是我们此次在美国吃的最好的一家了,非常地道的韩式料理。

这里并不是真正的Apple Park,而是苹果公司专门为参观者设立的Apple Park Visitor Center,为的是不让拥趸们涌入办公区域,干扰他们正常的办公秩序。展厅使用类石膏的材质勾勒出Apple Park的三维立体造型,乳白的表面并没有过多的细节,但神奇和充满科技感的地方就在于,每名参观者都会配备有一台iPad,通过iPad展现的增强现实(AR)功能,可以看到整个Apple Park的实景模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选项的切换展示出有关整个建筑的供能、风阻、温度等情况的动态介绍,科技感满满!

走到二楼,可以从开放式的平台遥望真正的Apple Park,它像一座巨大的环形飞行器,降落在整个森林的中间。你可以想象苹果公司的员工在工作间隙,走出办公区域,漫步于天然的森林氧吧,汲取著天地赐予的灵感,为下一代苹果产品以及整个人类的生活贡献出新的创意。

我之所以惊讶于这个访客中心的设计,倒并不是因为建筑内部的展示有多奇特(其实产品展示区域跟常规的苹果商店并无太大的差别),而是整个建筑和周围的环境是非常雅致和和谐的。无论你处于访客中心的何处,都能透过无柱的玻璃幕墙,欣赏到外围砂石地上耸立出的一棵棵清秀树木,整个建筑异于自然,又融于自然,甚是喜欢。
爱马仕和苹果的联名款Apple Watch(啊,Paris,我的下一个目的地)。

这是方便残障人士的门开关。

接着是南下到达文波特(Davenport),这里有个著名的海上秋千,三座巨大的秋千从海滩一直延伸至海中,非常的奇特。
由于海上秋千位于我们停靠车辆的另一边,而马路上根本没有红绿灯,为了表示对本地交通规则的尊重,我特意找了旁边一个准备骑摩托出门的大爷询问如何过马路。大爷很一本正经的招呼着我们慢慢走到马路边,一边观察著左右来车,一边还煞有介事的默唸我的问题,How to cross the road,然后在左右来车距离都很安全的刹那,对我们喊出了“Run!”,直接把我们逗的笑岔气了。

悬崖边几个少年横拉出摇床在闲聊,我去问他们如何下到下面的秋千,他们表示不知道,也不敢。
在我们自己的探索下,最终找到了下到海边的路,但是确实非常非常的陡峭,那几乎是拿绳命在荡秋千啊。因为天色也不早了,同时也给自己找了个合适的借口,决定就不冒险下去了,赶路要紧。

由于白天路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等赶到17英里的时候已经离太阳落山的时间点很近了。
在17英里,囫囵吞枣式的刷了个别景点,基本后半程就是在夜幕中行进的,没有看到太多东西。只记得颇有特色的柏树林,和之前想去的Cypress tree tunnel(位于旧金山北边45英里左右的地方)的感觉很像,也庆幸自己没特意兜个百余公里去看。

晚上入住Colonial Terrance的时候,在停车时偶遇一对杭州来的情侣,男生在加州生活过很久,带着女朋友故地重游,对卡梅尔非常熟悉,硬要拉着我们去吃这里的中餐馆,还非常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很多特色和见闻。

第4天 一号公路 赫氏城堡 丹麦小镇

清晨起来,海风中透著阴天带来的清凉,反倒使得这郁郁葱葱的小庭院变得非常的舒爽。大颗的绣球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显然是被精心装饰过。庭院虽小,但非常的有层次,年迈的柏树枝搭配葱郁的植被,古老而又清新。

一位不知是住客还是店员的大叔正惬意的坐在石阶上看手机,我趁他不注意准备咔嚓几张,引起他注意的瞬间按下了快门。我有点担心别人介意,很主动的给他看我拍的照片,他很打趣的说拍的好傻,问我会不会发到社交媒体上。

这个旅店距离就坐落在海边,走两三分钟就能看到海。天还没亮透,海滩上已经有很多人玩耍起来了。不过说实话,这里的海滩并不美,沿岸的海浪上,有些脏东西随海浪起伏,沙滩上也零零落落聚积著海藻。


出发前在旅店打了两杯咖啡外带,以免路上犯困。车刚开出去没多久,后面一辆车不停的闪著远光灯,难道是我开的太慢惹怒了当地的老司机?反正我压着限速开的,问心无愧,也没搭理他继续开。驶到稍大点的马路上,后车一个加速开到我并排处摇下车窗对我吼著什么,我在想,擦,遇到坏人了,只能猛一个急刹车把车停下,谁知道刚刚被我遗忘在车顶的咖啡因为惯性全洒下来了。
以自己的愚笨误解了他人的善意,这个世界是需要多沟通的。
被很多人誉为最美公路的加州一号公路,在来之前就已经降低了预期,加上这两天的阴雨天,沿途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直观感觉上逊于澳洲的大洋路、塔斯马尼亚环岛路、冰岛1号公路、苏格兰A82和A87中的任何一条。

唯一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驾驶体验,由于要在保持一定车速的情况下过很多S形弯道,部分路段的驾驶感受和打游戏有点相似,略爽。

赫氏城堡建在离海象海滩不远的山头上,需要乘坐固定时段的摆渡车从山下的游客中心驱车前往,直接导致这个景点的耗费时间大大超过计划时间。

这张照片被我戏称为最奢华的番茄酱广告。

整体参观下来,赫氏城堡就如同是暴发户的别墅,把他所钟意的各种要素野蛮的拼凑在一起,并没有整体的和谐,以至于我在城堡的外围都没有拍照的欲望,总之就是怎么奢华怎么来。
丹麦小镇(索尔万)是个很小的小镇子,步行环绕小镇也不用一刻钟,虽说叫丹麦小镇,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荷兰的元素,像是风车、木鞋,一度我以为这里的命名是将错就错了。

一路上住了不少洲际旗下的酒店,这家Kimpton算是此次全程最好的。酒店里还有如此可爱的留声机,甚至还配了几张唱片。

这个泳池满足了我对美国派对泳池的全部想象,就只是缺少了尽情嗨翻天的高中生。旁边的酒吧也是非常的热闹,因为酒店送了10美金的饮料券,我去酒吧要了杯看不懂的洋酒。

第5天 进入洛杉矶

一大早从圣巴巴拉开车赶往洛杉矶,初晨乌云散去,大块的云朵挂在蓝天下,阳光洒在宽阔的高速路上,特别是开到旁边就是海的地方,那感觉就一定属于加州的阳光海岸。可惜没维持多久,越往洛杉矶开就越阴云密布,甚至在常年不下雨的洛杉矶还遇到了一段不小的雨。

洛杉矶有三个著名的海滩,分别是Malibu,St Monica和Venice。第一站,也是离市区最远的,是马里布海滩。Malibu Beach是得天独厚的冲浪胜地,主要是冲浪爱好者聚集地,如果想要拍一些冲浪者的照片,这里绝对不能错过。停车的话,大家都是在沿街处停车,不收费,只要逮到快要离开的车辆,等他驶离后就可以停了。

这么一个很平常的日子,盖蒂中心的参观者也是基本做到了人满为患,光是停车就下到了地下5层,还别说20美元一次的停车费,不过按照门票免费的设定,这个停车费在物价高昂的洛杉矶也还算经济实惠的了。盖蒂中心(Getty Center)是保罗盖帝(J. Paul Getty)这位石油大亨出资建造的艺术馆,整个艺术馆建筑群都很素雅,色彩主要就是乳白色的石头和葱郁的植被。

据说这里的石块都是一块块从欧洲运过来的,而且每块都是按照固定尺寸规格进行切割,仔细观察会发现墙面和地面的石材拼接处,每一处都是对齐的。多么怪癖刁钻的大亨啊,对细节的要求如此之高。

全程跟着这个银发老太太,听她讲解发生在盖帝中心里外人所看不到的故事。

这个平台下是个蓄水池,用于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应急使用,平台上还放养著几只小鹿。

圣莫妮卡海滩着实有点失望,栈桥上面充斥着各种小商贩,售卖著拙劣的纪念品,还有一个很山寨的游乐场,配着一座我见过最没有感觉的摩天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还传来了《月亮代表我的心》的背景音乐。好在在夕阳落下的那一刻给了我们些许抚慰,虽说没有等到我们期待的漫天霞光,但也好歹欣赏到了海上落日。

欣赏洛杉矶夜景最好的去处就是格里菲斯天文台,这也是我们把它安排在晚上的原因。但晚上天文台停车非常紧张,路边沿山路停车10美元1小时。山下有个免费停车场,但是走上去却要耗时半小时。

在这里有很多介绍天文景观的互动模型,比如这个,上面是一颗在转动的月球模型,下面则是展示模型旋转时实时的月相影象。

这是自然元素周期表,当你按下按钮时,比如human,它会将该物体所包含的元素点亮,而将没有的元素熄灭。

木星及拥有光环的土星。

这个所谓夜景嘛,看看就好了,别太当真。

第6天 告别洛杉矶 驶入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洛杉矶依旧住在Kimpton,正好位于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附近。早上决定先不退房,先出来逛一圈,首先当然要看看这个目前沦为网红打卡点的LACMA,主要是门口这排网红柱,其实拍来拍去也没觉得特别亮眼,算是到此一游吧。

这个Paul Smith的网红粉墙,本身也就是一家商店的外墙,只因全身粉嫩激发无数少女心。不过虽不懂的欣赏,但这粉墙蓝天白云,确实有几分姿色。

胸口的这个NEW YORK着实有点违和啊,明明是在Los Angeles。


这条街有很多有趣的涂鸦墙以及特色商店,有耐心的话可以慢慢挖掘。

返回酒店的路上穿过一个社群,两边都是当地人的住宅。修剪整齐的植被墙、装扮精致的庭院、以及停放在庭院里的名车,都透露著这是一个中产阶级生活的社群。
回到酒店几乎快到12点了,匆忙收拾了房间,办了check out。驱车从比弗利山庄绕行,见识了一下那里的居住社群。草草经过,便对美国的阶层划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更大的房子、更宽阔的庭院、更宽阔的大马路、更错落有致的绿化带,无一不彰显出比刚刚经过的中产阶级社群更为高档的环境。阶层之间通过社群进行划分,既不冲突又颇具冲击,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直观可见。

慕名来看这块Hollywood Sign的人特别多,可以沿街免费停车,但是停车难度不小,都是沿着陡坡侧方停车。本来执著于无人机上去来段近距离推进标牌的镜头,等真的走进这块标牌时,又被山顶貌似是警察的广播震慑了,作罢作罢。

所谓的好莱坞星光大道不过是条普通街道两边印有明星们的签名或手印,倒是这款涂鸦有点意思,卓别林、梦露在银幕前看着你,此刻,你才是明星。

那块涂鸦墙的转角处有家咖啡馆,这句Life begins after coffee 绝对引起我的共鸣。

威尼斯沙滩可谓是炙手可热,害怕附近没有停车位,我们在离沙滩一段距离的路边停的车,本来预计的差不多一小时,也就交了一小时的钱,回来时晚了20分钟,挡风玻璃夹了张罚单,65美金没的了。
洛杉矶的停车费非常贵,细算一下,盖蒂中心20美元,圣莫尼卡沙滩15美元,酒店一晚42美元,威尼斯沙滩罚单65美元,两天光停车费就是1000大洋了啊。

Venice Beach才是我想象中的加州海滩,帆船、冲浪、比基尼。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运动设施,简直就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从栈桥沿着海岸往西北方向走,会遇到一片滑板公园、足球场、篮球场、溜冰场、拳击装置等等等等。各类运动都是高手云集,所以说在美国,运动是属于大众的,在中国,运动是属于运动员的。

回去时遇到一个正在涂鸦小丑电影海报的艺术家,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版本的。这海报画的真是绝了,又勾起了我在美国看小丑的欲望,可惜最后几经安排,都是挤不出合适的时间,有点遗憾。

倒霉吃了罚单,晚上开夜路赶往约书亚树。路上遇到很奇怪的事情,几辆警车🚓开在所有车最前面,通过绕S形的方式截停了整个车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一会儿又回复了正常。
驶进约书亚树村后,就开始进入了典型的美国西部小镇,以几个加油站、快餐店为中心,一个个小小的镇子就形成了。
跟着导航驶进通往民宿的小路,没有一点亮光,纯靠着车灯照亮前方的路。渐渐的,道路上全是沙子,眼前的一切变得越发的恐怖。就在我们跟着导航准备拐向一个小路时,前面有一辆车正陷在沙坑里出不来了。原来这辆车也是要开往那家民宿,只不过导航导错了,领着他们入了坑,最后还是民宿的老板(一个黑人小哥哥)赶来把他们从沙坑里拖了出来。
黑人小哥交代好房间的使用规则和方法后,我们裹着几层厚衣服出来了。在现学了拍摄银河的几条要领后,凭着我那颗光圈(F4)不算大的小广角头,将就的拍出了这两张照片。
“第一次遇见银河,她像一条巨大的眼睛撕开整个暗夜苍穹,凝视著渺小的我们,有点发怵”,这是我当晚在朋友圈发的一条。

用手机的闪光灯作为光源,玩了下长曝光。也不知道写点啥,明天是祖国妈妈的70岁生日,写个70,祝祖国生日快乐。

第7天 探祕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到了清晨,才看清这片土地的真面目,荒芜。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还算暖和,但是阴凉处还是透著昨夜的冰冷。
民宿无需check out,直接开车走人。加油、早餐、购物,每天必做的三件事一气呵成。在汉堡王解决了早饭,几个胖嘟嘟的美国人也在吃着汉堡,又联想到汉堡是穷人的主食,脂肪是穷人的专利。
国家公园入口处有游客中心,可以免费领取国家公园的地图,看到一则寻人启事,两个入园游客的寻人启事。。

约书亚树,学名为短叶丝兰,是这里的特色植物,所以整个国家公园也以其命名,约书亚树国家公园。虽然离棕榈泉奥特莱斯不算远,但是目前还算小众景点,来的中国人并不多。
但实际上,我极力推荐来这里,因为这里出片率实在是太高了,随便一拍,方寸间都透露出美国西部的荒芜。

整个公园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这片长满Cholla仙人掌的Cholla Cactus Garden,这种我从未见过的仙人掌非常怪异,有点像来自外星球的异类植物。
在入口处几个老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原来是一个小哥胸前的衣服上粘了几颗仙人掌球,还有另一拨人家的小姑娘在担心着怎么帮他拔出来。园子的旁边居然很贴心的放著一个救护医药箱,里面有常用的药物及镊子等工具,原来管理人员早就料到会有游客出现这种情况。

沙漠里最靓的妞。

沙漠里最靓的仔。

从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出来,本来预计今天会很早到达金曼(Kingman),早点休息。结果,在10号公路遇到一重大交通事故,硬生生的停了1个多小时。期间,好几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过,一些等不及的车辆居然还掉头下到对面的反向车道,真是骚操作啊。

第8天 66号公路与大峡谷

从金曼前往塞利格曼,特意走的66号公路。66号公路是从芝加哥横穿美国中部,一直延伸至洛杉矶的重要交通要道,但在州际公路陆续出现后,66号公路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地位。动画片《汽车总动员》讲述的故事就是以66号公路为大背景,当中的小镇原型即是塞利格曼。

小镇距离世界各地的距离,还有大北京。

“这里埋葬著上个摸了我的EDSEL(福特的一款车)的家伙,”好好搞笑。

66号公路所穿过的州的车牌,一共是7个。

简单逛完塞利格曼,直接进入大峡谷的南缘。从游客中心拿了参观地图,因为当晚要住在国家公园的起点处,也就是图萨扬小镇,所以决定先去到最远处的Desert View,再往回看。
凭国家公园年卡进入公园后,道路两旁的景色与大峡谷的背景“格格不入”。原以为应该是透露著峡谷的古老和苍老,谁曾想却如此的清新和葱郁,曲折盘绕,高低起伏,像极了宝马4系官方广告里的场景。
虽然整个路途不算长,但由于限速,整整花了40多分钟才开到最远处的Desert View Point,这里有个类似碉堡状的高塔,反倒高塔外的景色有点那么个意思。

大峡谷就是因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层,加上水流及风蚀等地质运动形成的,颇为壮阔。

很多人为了拍张好看的照片,涉险攀爬至悬崖边缘。这种事我是不敢,真的看着都腿抖。

这只小狗非常的灵巧,随着主人在悬崖边敏捷的跳跃。主人还在艰难的爬着呢,它却早已跳上来等著了。

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晚霞,大概在太阳完全落下去的时候,天空从上至下依次出现蓝色、紫色、黄色、红色,整个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调色盘,美得不可方物。

太阳落山后,大峡谷变得异常的冷,我们连跑带哆嗦的沿着trail往停车场赶。大峡谷的停车场分为4个,P1-P3是在一起的,P4是单独在另一片区域,我们的车停在P4,但认路的我只带了太阳镜(含近视度数的),戴着吧漆黑一片,不戴吧模糊一片,只能靠老婆在黑夜里摸索,几经碰壁最后终于找到了我们的小白车。

第9天 纪念碑谷 美国西部的感觉

从图萨扬出发去纪念碑谷,路上还要再经过一次大峡谷公园南缘,所以如果没有买国家公园年卡又得付费一次。昨天特别喜欢的那条路又开了一遍,很爽。快到纪念碑谷的时候,路边会有一块大牌子,写着“Welcome to Utah”,周围也渐渐出现纪念碑谷地貌的模样。
我们误把旁边的一个商品小店区域当成了游客中心,就在这里遇到了这个小可怜。在缺水的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接处,这个小可怜不知道从哪里跟父母走失了,料想在炙热的烈日下无助的走了很久,看到我们的时候直往人影的地方躲。我们也只能给它弄点我们自己的水果和水,帮它度过这一小段艰难时光,不知后面是否有好心人收留它。

纪念碑谷全称是纪念碑谷纳瓦霍部落公园,不属于国家公园的范畴,所以在这里年卡是没用的。如果是自驾,游玩的路线就是在公园内部绕一圈,依次去看指定的景点。
这里面的路对于我们这种小底盘的车简直是遭罪,很多路面只能开到5mile/h,生怕车子散架了。

超喜欢这张孤独的苍茫感。

第10天 打卡马蹄湾 羚羊谷 进入赌城

羚羊谷是美西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据说是1931年一个印第安小女孩发现的这个地方,变成景点后,其收入按比例归印第安人所有。
虽然报的是正午的团,但是想要看到阳光直射进来还是需要点运气的,我说的运气并非天气方面的运气,这地方基本是不下雨的,而是timing上的运气,那个时间点稍纵即逝。

羚羊谷非常的神奇,其岩石表面的曲线非常的顺滑。而最特别的地方是,光与谷在这里交织成了动人的舞曲,她们相互成就,光,有了更具象的形状,谷,则有了更灵动的层次。
不过说实话,照片远好看于实景。

从羚羊谷出来,拐去附近的沃尔玛,这里有烤全鸡,才5刀。后面开往拉斯维加斯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在老婆的协助下徒手撕著烤鸡,有种《让子弹飞》里面“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感觉,色一!
刚离开佩吉小镇时还会经过一个大坝,一开始我误以为误打误撞经过了胡佛大坝,后来才知道这是格兰峡谷大坝,是仅次于胡佛大坝的第二大水坝。经过水坝后,会看到鲍威尔湖(Powell Lake),可惜实在是赶路,只能瞅两眼鲍威尔湖的美景,以后有机会还要单独给她点时间。
中午过后从佩吉出发的,一直到下午六点左右开到拉斯维加斯。拐过一个山口,远处模糊的浮现出城市的模样,仿佛沙漠绿洲,确实突兀的有点不真实。

拉斯维加斯简直就是加强版的澳门,很多主要特征都是翻版复刻,包括能绑紧跳的电视塔、威尼斯人酒店、各种赌场、灯光秀。
晚上订了百乐宫的O秀,下榻的MGM酒店距离百乐宫不远,所以我们步行前往,穿梭于沿途各大酒店的内部,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灯红酒绿、什么叫做纸醉金迷。所到之处都是金钱的味道、香艳的身影,以及拉轰的座驾。

O秀创意不错,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创造性的将舞台的深度通过水的多姿变换给极大扩充了,让演员以及舞台效果有了进阶性的提升。

第11天 神祕的死亡谷

扎布里斯基角是我觉得死亡谷最好看的景点,米黄色带有纹理褶皱的岩石,坚毅而又有温度。

这里领教了一下国家公园里的旱厕,顾名思义,就是没有水冲的厕所。马桶下面是一个无底洞,里面全是数以千计的各类排泄物,请自行想象那个光景和气味,不能写下去了,我又要呕出来了。

这里是美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恶水盆地。常年的高温炙烤著这片低洼处,将这里的水分劫取的一滴不剩。象征著死亡的盐碱从土地里溢位,形成这里极具特色的地表形态。

极度高温警告⚠️

在境外驾车累计也有10,000公里了,这次从死亡谷西向出来的190WEST值得铭记,道路曲折,但终点必达!发了这么个朋友圈,190这里一语双关,先按下不表。

第12天 错过优胜美地的最美景观点

在Bishop,很幸运的遇到了一场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老爷车展会,像是这里的居民将自家的藏品老爷车都开过来了。见过年纪最长的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但仍然宝刀未老、神采奕奕的样子。

这里谈谈这十几天下来的一些集中的感受:美国公路上的标示都非常的简单且清晰,每块路牌给驾驶者传达的资讯都非常精准且可预判,所以整体上在美国开车十分的轻松。这样的交通状况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有非常好的培育无人驾驶的土壤,道路交通规则统一、且简单清晰,非常利于实现无人驾驶。
另外就是美国的公路网出奇的发达,无论多小的镇子都能联入公路网路,城镇道路和城际公路没有明显的区隔,是通过限速的变换来实现的,所以基本所有的小镇都可以轻松触达。从另一个方面讲,美国人客观上对高铁的需求并没有我们来的大。
发达的交通网路衍生出的一个好处就是,在美国无论多小的镇子,其超市的规格绝对超过中国一线城市绝大多数的超市,商品其品类丰富程度惊人,确实让人震撼。所以在美国农村生活的不叫农民,叫农场主。。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