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 “末世传说”的尽头
画面倒回灾难片《2012》的开头。
一位怪人独自潜入黄石国家公园禁地,迎接黄石火山爆发的末世浩劫。
当剧烈喷发的岩浆点亮夜空奔涌而来时,他竟兴奋地振臂高呼,如赴一场最后的狂欢。
虽然末世情节只是存在于电影之中,黄石公园,确实位于全世界陆上最大的的超级火山口之上。
黄石超级火山,在过去210万年间曾发生过3次大规模爆发,每次喷发都对整个地球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次大约在210万年前,第二次在130万年前,第三次则在距今63万年前。按照以往的周期推算,黄石超级火山的爆发期限似乎离我们不远。单从统计角度,也许,这一天可能就是明天(当然实际监测资料可能并不支援),也可能在1万年乃至数万年以后。研究也表明,火山口下的岩浆库一直在膨胀,超级火山已经进入活跃期。而这场潜在危机到来之前,人类社会还将历经多少沧海桑田,我们这代人或将无从知晓。
怀着对地球母亲的敬畏之心,我们踏上黄石公园神奇的土地。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面积约8983平方公里,是整个上海市面积的1.4倍。它位于怀俄明州、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交界。在这片因火山活动造就的最美地球表面上,遍布著大量形态各异、五光十色的间歇泉,一切瑰丽而祥和;万物生而平等,一草一木鸟兽虫鱼自由生长,无一不让人赞叹着地球母亲的博大胸怀。
而这一片生机盎然之下,跳动着的正是她炽热喷薄的心脏。走近地球母亲的内心,你是否听到,她对人类述说著什么?你是否想过,有一天,她也会发怒,把人类拥有过的、破坏过的、掠夺过的一切都化为泡影?你是否想过,当聪明的人类自视为地球的主宰者,对其他生物作威作福,反噬总会一次次卷土重来降临在人类自己身上?
人类总是幻想拯救地球,可到头来真正需要拯救的,总是我们自己。
因为这一年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难以像以往一样自由自在地四处旅行,肯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不得不暂时停下丈量世界的脚步,也在空闲时对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更多思考。把这趟尚在记忆里的黄石之行记录下来,对此刻的我而言,就变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小段视讯,带你从温暖的家中出发,穿过层层白云,来到这片自身拥有着完整生态系统的美丽热土。
准备好了吗?
和我一起踏上寻访黄石公园和周边美景的奇幻旅程,聆听绮丽大地的炽热心跳~
综述 美景导览、路线规划和旅行tips
来到黄石公园,你可以:
穿越熊牙公路的纯美雪境,偶遇天上的彩虹再造访地上的彩虹,和黄石的真正主人——各种野生动物在安全距离范围内“亲密接触”;
走过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热泉,感受黄石大峡谷瀑布的奇伟壮观,倾听晚霞中旷野的呼唤;
触控连绵的提顿山脉,攀登猛犸区的石灰石“梯田”,流连于阳光下闪烁梦幻的泥浆池;
黄石的美,远不止上面这些。留待你亲自细细挖掘。
1.自驾路线怎么走——记得暗号“8”
黄石公园面积巨大,而主要景点基本上沿路线图中央的数字8分布。一般情况下,走完了公园内这个8字,也就基本浏览完了黄石的核心景点。大提顿公园路线简单,和黄石公园毗邻,风光却迥然不同,因此也属于自驾游黄石附带的必去之地。这次,我们先去大提顿公园,然后沿着黄石公园的8字线路,每天从不同方向的大门进出,连续打卡了黄石公园的所有5个大门,算是一条相对小众的“外延加料版”8字路线。总体而言,这个料加的挺值,许多沿途的无名美景,因其空寂天然,意外地打动人心。如果时间充裕,大家可以一试。
黄石公园的各个大门开放有一定季节性。经过了漫长的冬季,通常5月底6月初时,差不多所有大门和那条著名的熊牙公路才开放,10月初到中旬视天气情况,部分大门开始关闭。通常7-8月是黄石的旅游旺季,我们这次旅程安排在6月2日-6月6日,刚巧处在黄石的两轮大雪之间,出行没有受到影响,也算是运气不错。
我们的“”外延加料版“”8字路线:
Day1 盐湖城–大提顿公园–维克多小镇(Victor)
Day2 维克多小镇(Victor)–大提顿公园–黄石公园南门–老忠实–西拇指 黄石湖区域(8字右下)–黄石公园东门–科迪小镇(Cody)
Day3 科迪小镇(Cody)–熊牙公路–黄石公园东北门–海顿山谷(8字右上)–黄石大峡谷(8字右中)–黄石公园北门–加德纳小镇(Gardiner)
Day4 加德纳小镇(Gardiner)–黄石公园北门-猛犸区–诺里斯盆地(8字左上)–大棱镜、下间歇泉盆地(8字左下)–黄石公园西门–西黄石小镇(West Yellowstone)
山区的气候瞬息万变,可以及时调整游览路线以获得更好的游览效果。进入黄石公园后,基本的大方向以外,我们根据当时的天气也对游览顺序做了一些调整。比如Day2观看老忠实喷泉喷发时,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于是我们当天果断暂时搁置了大棱镜等一系列彩泉的游览计划。
整个黄石公园几乎没有手机讯号,但是GPS讯号基本能覆蓋。最方便有效的办法是,在入园之前提前下载好Google map的离线地图包,跟着地图行驶,不会迷路哦。公园内外行车路程较长,如果不想太过劳累,可以尽量安排两位驾驶员,轮换开。
2.住哪和各自利弊
由于我们本次黄石游算是一时兴起,路线定的比较晚,并没有提前在网上刷黄石公园内的住宿。园内多数住宿较为简朴,有些没有独立卫生间,不太习惯的朋友也可以选择住在黄石门外的小镇民宿。住在黄石公园内的好处显而易见,节约时间成本且价格友好,因而非常火爆,需要提前至少半年预定(黄石内还有数个露营地,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选择露营);而黄石不同大门外最近的小镇远近各不相同,从几百米到好几十公里不等。
这次时间较为宽松,为了能打卡黄石所有五个方向的大门,我们每天都住在不同方向大门外的不同小镇。虽然路程变远了,在这些往返住处的赶路途中,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意料之外的风景。所以,这篇文章,我不只想介绍黄石公园内常规的知名景点,也想和大家分享黄石及周边那些不为人知的惊艳风光。
3.安全真的很重要!!!
黄石公园及周边山地的各种野生动物真的很多,毕竟它们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进入公园,和门票一起送到你手里的就是各种警示公告。
大型动物如野牛、鹿看似温顺,但是也应该保持20米以上距离。遇到熊、狼等动物,更应当保持具体(约91米)。我们这次并没有刻意寻找,就看到了两次熊(和一只看起来不很有攻击性的郊狼)。如果你打算进入林间小道徒步,还是建议购买或租赁防熊喷雾,毕竟这里是真的地广人稀。
在温泉和间歇泉等区域游览时,一定要沿着铺设好的木栈道行走!温泉区的地表可能很薄,接触有烫伤风险。而泉眼周围的微生物非常厉害,掉进去的话真的有可能致死致伤。
对了,还有一条,园内路况较为复杂,开车要稳健,如果前方发生不明原因的堵车也不要着急,大概率是马路上有笨重的动物在散步(一般是野牛们)。
Day1-1 听见 远方的风
清晨,我们离开了盐湖城,怀着轻松的心情驱车首先前往大提顿国家公园。踏上美国西部山区的宽阔公路,一路车少人稀,湖光山色在畔,竟也不觉得过于疲累。
去程我们特地没有走距离更短的高速公路,而是选了一条乡间公路。窗外飞驰而过的是放置著滚轮状大型灌溉装置的农场,电台里播放着节奏轻快的乡村音乐。一个沧桑的男声诉说著,自己厌倦了城市里的浮华名利,此刻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好像串歌词了,但不论古今中外,回归山水田园的故乡,回归淳朴的精神世界,似乎确实是一种普世的情怀。
我们沿着山路前行,看到好看的风景就停下来稍作休息。这一程,并没有旅游景点,也没有游客,一切山间风物,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远方的风,带你去远方的远方。
不知名的湖岸,吹来清新的风,一条船从对岸开到水中央,一层层涟漪荡漾在原本如镜的湖面上,波光缓缓扩散,如童话般不染纤尘的美好。
不知名的空谷,太阳从云层的间隙隐隐探出,光影延绵在起伏的山峦间,在负雪的洁白山顶上。
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小点——杰克逊小镇。迎接大家的是据说全美最大的麋鹿角拱门。小镇所属的怀俄明州是美国西部牛仔的发源地,因而处处都体现出牛仔故乡的风味。由于杰克逊小镇是进入大提顿的要道,这里游客很多,餐饮等服务设施也较为齐全。
Day1-2 大提顿西线:山脉与湖泊
在小镇吃完午饭,我们继续驱车前往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大提顿国家公园在黄石国家公园以南。与黄石主打千奇百怪的火山地热地质风光不同,这里拥有着静谧的高山草原湖泊。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连绵起伏的提顿山脉。我下了车,拍了一张我们租的SUV和大提顿公园标牌的合影。
比起此行的重头戏黄石公园,大提顿公园的面积就要小了许多,只有1256平方公里。大提顿的游览路线分为两条,西线和东线。我们先沿着西线往前开,这里有大小湖泊环绕着群山。我们首先经过的是大提顿的第二大湖珍妮湖(Jenny Lake)。雪山下的湖泊,水流清冽。Jenny Lake Trail是这里一条很完善的徒步路线,如果有时间,可以沿着湖岸走一走。
再向前,是大提顿湖泊群里最大的杰克逊湖(Jackson Lake)和杰克逊湖大坝(Jackson Lake Dam)。由于忽然阴云遮天,山雨欲来,我们先简单踩了下点,计划第二天从大提顿到黄石路过时再来仔细玩赏。
Day1-3 大提顿东线:路过阴天的蛇河
果然不一会儿,天上的层云聚集了起来,天色变得明晦交织。我们从北面Jackson Lake Junction转到东线,沿着流淌的蛇河,这里散落了若干观察和拍摄大提顿山脉的打卡点。
不过路上的风光也是值得记录的。我看到水墨画般的雪山下,恰好有一匹黑马和一匹白马在悠闲的吃草;也看到白云和乌云在同一片天空交汇变幻。此时的画面让我不禁想起《周易》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大自然,是人类文明孕育的起点,是一切哲学的最终源头。
接着我们停留在了蛇河的S形转弯处(Snake River Overlook)。1941年,一代传奇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曾在这里拍下过如下一张知名的黑白照片。
然而由于这些年,河边的树木越长越高,这个弯道早已肉眼不可见,只有标识牌还立在那里。虽然景点不复存在,一切都以自然的面貌自由生长。此刻阴天,光线比亚当斯拍照那天要平了许多。
继续向南,到达Schwabacher Landing。倘若平静无风,这里是观测提顿山日出倒影的一个好去处。我们到的时候,天气阴沉,溪谷十分幽静,只有个位数的游人。风化的巨大树干,倒塌在溪流边。他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鲜活地承载着生命,如今却陷入永远的沉默。
在Schwabacher Landing,我们偶遇了一对从南部赶来的夫妇。两个人只带着小小的望远镜,静静的坐在长椅上观察丛林里的鸟。比起我们不远万里匆匆而来,他们表示计划在这边呆一个月。没有什么具体要赶的行程,甚至也不为了拍出什么样的照片,单纯的休闲和欣赏风光。这样的生活节奏,着实令人羡慕。
于是我想到自己,在这些年带着相机的旅行中,时不时也会因为天气不佳而心生一丝失落,在等日出日落和好好休息吃饭之间陷入纠结。说到底,旅行是一项休闲活动,其实大可允许自己单纯的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接受大自然安排的任何天气,开心就好。作为一个普通人而非专业摄影师,没有必要把拍出想象中精彩绝伦的大片当做旅行必须的一项任务,更没有必要追求众人一齐守在打卡点进行模式化的拍摄。让旅行回归初心,反倒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这天从大提顿西线绕到东线,走了一个环形回到公园南门,再前往维克多小镇。翻山越岭的路途中,我惊喜地看到路边山崖上鹿妈妈带着一只跳跃的小鹿。这种偶遇的风景虽完全来不及拍照,记在心里,也是美好生动的。
6月份,日落时间在晚上九点以后。是日,太阳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在浓厚的乌云边缘,染出了一道金辉。
Day2-1 雪山、谷仓和旷野的呼唤
从维克多小镇向大提顿方向开,山坡高处的雪还没有化掉。我们在开阔处停了车,在林间玩了一会儿雪再上路。
到了大提顿公园南门,今天我们首先去探访了谷仓(Mormon Row)。往东线开不远处进入Antelope Flats Road,就能看到在苍茫的草原之中,孤独的立著废弃的谷仓。背后,是提顿山脉连绵壮美的山峰。
中午我们回到了西线杰克逊湖附近,在这边的讯号山餐厅吃了一顿饭,顺便也好好游览了一番。杰克逊湖上有一座码头,从这里可以乘船到达大提顿的深处。
餐厅的窗外就是连绵的雪山和湖泊。
今天风平浪静,雪山倒映在湖面上,一切都澄澈而美好。
在往前一点就是大提顿最出名的日出拍摄地点Oxbow Bend Turnout。由于此行住的过于遥远,作为一个对自己太好的普通游客,我没有把摸黑开一个多小时不熟悉的山路过来拍日出列入日程。住的近且起得来的朋友一定要去看一看。当然白天的风光也不错。
Day2-2 最佳员工老忠实?
离开大提顿公园的北门,我们到达了黄石公园的南门。
进入南门不久,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冰雪没有完全化开的湖面。
本来我们计划直接走8字左边去探访老忠实、大棱镜等几个重要热泉,然而天公不作美,到了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 Geyser),就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老忠实是黄石公园的主要游客聚集区之一。相较于其他喷发不规律或者隔十天半月才喷一次的间歇泉,老忠实每隔大约90分钟喷一次,所以各大旅行团也会掐著点带着游客前来捧场,使得这里人气旺盛。淋漓雨水中的老忠实,如同一名兢兢业业的黄石主题乐园优秀老员工,依然很卖力的准时开始他的演出。
Day2-3 喧闹的西拇指 沉静的黄石湖
虽然之后雨势转小,天色依然阴沉。于是我们决定转而先去西拇指和黄石湖,即黄石的下8字游览。
西姆指间歇泉盆地毗邻黄石湖,据说15万年前因地壳陷落而形成。站在木栈道上,近处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硫磺味热泉,烟雾缭绕,一派热闹景象;远处则是黄石湖宽广的湖面,清澈平静,延伸到天地的尽头。看左边这处泉,是不是有点像一只米奇头?
黑泉(Black Pool)在木栈道右侧,它并不是黑色的,而是呈现出晶莹透亮的孔雀蓝。
黄石湖浅水处的钓鱼锥(Fishing Cone)泉眼。远处云层兜不住的雨点,落在延绵的山峦之间。
沉静秀美的黄石湖。
Day2-4 扭叶松的故事
沿着黄石湖悠长的湖岸往公园东门开,有成片被烧毁的扭叶松林,漫山遍野只剩下密密麻麻光秃秃的树干,触目惊心。
黄石公园的山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然发生。如果火灾没有对人类活动产生威胁,黄石的管理者除了清除造成隐患的地面枯枝之外,并不会专门组织扑火,而是任其自然熄灭。人类伸手干预这里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显然是不明智的。
以扭叶松为例,当它们被烈火吞噬后,经年储存著种子的松果将崩裂开来,把种子播散在布满灰烬的土地上,成长出新的萌芽,如凤凰涅槃般再造出一片山林。每场山火过后,扭叶松的领地不仅不会就此荒芜,还会向更远方拓展。
下图的地面上,都是扭叶松种子落地生根长出的幼苗。
东门附近的一处湖面,冰雪还没有完全化开。山峦倒映在平静的没有一丝褶皱的水面上。
出了东门,是开阔的西部草原风光。晚霞渐渐染红了远处的天空,大地一片苍苍茫茫。
Day3-1 熊牙公路:雪国漫游记
从前一天在老忠实看到一位穿着征服熊牙公路T-shirt的大哥开始,我们就对这条号称全美最险最美的高海拔公路多了一份期待。终于在第三日的上午,我们踏上了开往熊牙公路的征途。
熊牙公路是212号公路(US highway 212)的西侧一段,得名于山的形状像熊的牙齿。我也没怎么见过熊的牙齿,所以无法理解这个名字的妙处。传说中这条公路的险,可能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高且陡峭,上坡和下坡途中时常出现连续发卡弯,一是高山可能突降的暴风雪。幸运的我们一路上风和日丽,路况很好,也就没有太多体会到这条路的险峻。如果对驾驶技术还比较自信的话,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走一遍。
5月中下旬才下过一场大雪,24日熊牙公路才允许通车。6月初出发的我们,向山上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从山脚下的满眼绿意来到了雪的国度。周围几乎一辆车也遇不到,陪伴着你的,只有无限辽阔的天地,和触手可及的无尽流云。
高山湖泊被新落的积雪覆蓋,只在湖面四周描出一道碧蓝的笔锋,隐隐勾勒出它的轮廓。
公路两旁是被大型铲雪车清理出的雪墙,最高的地方目测有两米多。道路空空荡荡,蜿蜒曲折,汽车在纯白的雪墙之间穿梭,仿佛在抽象的思维迷宫中孤独地漫游。
忽然间道路转到一处视野开阔的悬崖,雪后空谷天地一色的风景,豁然开朗,尽收眼底。
随着汽车的行驶,海拔越来越高,周围的积雪也越来越厚。
山顶的指示牌本有一个比人高的立柱,现在却完全淹没在积雪之中,只露出指示牌上山口公路的海拔:10947英尺(约3337米)。
顺着山顶向下,路旁也出现了零星几个前来滑野雪的游客。
不同于山顶的白雪皑皑,山腰湖泊上的冰层已有消融之势,湖面呈现出浅浅青色,淡淡的,如初妆的美人。
下山途中看到一个指示牌,通往号称“世界最高”的商店(Top of the World Store)。当然我觉得这个称谓只是店主自己的小玩笑罢了。
继续沿着弯道下坡,景色又逐渐过渡到了郁郁葱葱。从山上无边无际的白云和白雪之间穿行而过,回到人间的感觉非常不错。
Day3-2 海顿山谷:神奇动物在这里
很快我们到达了黄石公园的东北门。从这里进入的,是黄石的罗斯福区。在海顿山谷(Hayden Valley),偶遇野生动物们的概率较高。
沿着道路向前,我生平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除了黄石常见的野牛、羚羊和驼鹿,在路边发现了一只郊狼(我一直以为是一只狐狸,回来研究了动物图片才发现哪里不对);又难得地遇到一只黑熊从山坡上朝我们车头的方向行进,一边悠闲的散步,一边在地上啃著什么(当然我们在接近安全距离时就驶离了,心里还是有点怕的)。黄石公园拥有一套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动物们依照自然法则在这里繁衍、捕食和生活,生生不息。
在这里,人类和野生动物地位平等。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是黄石真正的主人,而我们不过是匆匆过客。
在整个黄石公园、大提顿公园和周边,到处都有偶遇野生动物的机会。对我们而言,这次在海顿山谷附近见到的最为集中。行驶在路上时,没开车的朋友一定要睁大眼睛左顾右盼。
Day3-3 黄石大峡谷:至高的艺术杰作
我们继续向黄石大峡谷(Grand Canyon)进发。黄石河的水从高山而来,在大峡谷的幽深曲折间奔涌。黄石大峡谷分为落差33米的上瀑布(Upper Falls)和92米的下瀑布(Lower Falls),一路上有数个观测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艺术家点(Artist Point)。与众不同的是,黄石大峡谷的岩壁属于风化火山岩,色彩明丽。黄石之所以被名为黄石,也正是因为这些五光十色的黄色系岩石。
大自然本身的壮阔之美,超越所有人类艺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Day3-4 巧遇 天上的彩虹
从黄石大峡谷开往公园北门的路上,一大片乌云忽然遮住了天空,眼看着一场大雨要落下。继而雨霁,双彩虹出现在山谷半晴半阴的天际。无论在哪一段旅途,彩虹的出现总是能给人们带来惊喜之感,因为它绮丽,也因为它短暂。
值得庆幸的是,黄石公园拥有着一片不会消失的地球上的彩虹。我们先卖个关子,把它放在明天的行程中。
我们从北门离开了黄石公园,夜宿在门外不远的加德纳小镇。
可能因为雨过天晴,这天黄昏的光线很美,整个小镇都笼罩在一层好看到不真实的天然滤镜中,像是一部老电影里的场景。
Day4-1 猛犸象热泉区:棉花和梯田
在黄石的最后一天,我们从北门正门回归,直奔猛犸区。猛犸象热泉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碳酸盐沉积而成的温泉区域。泉水从高处涌出,使一层层的沉积池出现了褐橙黄灰白色彩阶梯的过渡,有的地方像蓬蓬的棉花,有的地方如山坡上的梯田;水道附近的树木也逐渐变成了干枯的残骸。
公园早前建成的一些木栈道,也已经淹没在增厚的石灰石台阶里,无法通行。大自然塑造一切的强大威力,日常可能感受不到,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足够长的时间中显现。
Day4-2 诺里斯盆地:生生不息
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是黄石内温度最高,且比较不稳定的一块间歇泉区域。由于地热活动频繁,这里常有热泉干涸,也有热泉新生。历史上喷发高度最高(达380英尺)的间歇泉——蒸汽船间歇泉也位于此。不过蒸汽船间歇泉已经多年没有喷发了,指示牌立在旁边,供游人幻想喷发时的壮观景象。大地上蜿蜒的是绿色和橙色交织,由细菌形成的鲜艳河道。大自然真是最有创意的艺术家。
从诺里斯盆地到大棱镜之间的麦迪逊河谷上,有游人穿着特制的防水揹带裤,站在河道里钓鱼。阳光明媚,清风拂面,万物欣欣向荣。
Day4-3 大棱镜:大地上的彩虹
大棱镜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直径近100米 ,像是大地上折射出七彩光芒的棱镜,又像不会消失在刹那间的彩虹。大棱镜泉是黄石公园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被誉为“地球最美表面”。
这缤纷色彩的由来,是水中藻类和含色素的嗜热微生物。
大棱镜泉中心部分的蓝色,和大多数正常水面一样,是反射天空的颜色。这里是温度较高的出水口,没有微生物生活。中心向外,依水温不同生活着不同的藻类和细菌,因而呈现出蓝绿黄橙的渐变色彩。
欣赏大棱镜,有两条路径。一是近观,走上大棱镜周边的木栈道。你会发现,热泉冒出的蒸汽,也是七彩色的。云蒸霞蔚,十分玄奇。而天空的云朵倒影在热泉边缘的纹理之上,像漂亮的大理石。
二是远观,为了看清大棱镜的全貌,你可以由Fairy Fall Trail徒步十五分钟走上温泉南方山丘的观景台。这个角度的大棱镜,像一颗璀璨夺目、流光溢彩的黄石之眼,是这个星球上独一无二的壮观和绮丽。
Day4-4 下间歇泉盆地:细碎惊喜
接下来我们驶向下间歇泉盆地( Lower Geyser Basin )。火洞湖路(the Firehole Lake Drive)一路上有一些人迹罕至的小景点,我们也没有错过。
白色穹顶间歇泉(White Dome Geyser)泉如其名,拥有优美的圆锥形外观。当我正在用相机记录它阳光下的身姿时,惊喜的一幕发生了,它突然喷发了起来,高高的白色水柱直冲云霄,和此刻天上的白云融合在了一起。这座间歇泉近期的喷发间隔从几十天到十几分钟不等,没有规律性可言,心情不好了可能连续好几天甚至几把月都不喷发。这次恰好看到喷发的一幕,也是一种缘分。
从这个角度看,这片红色的热泉宛如一颗心形印记。
这里略略看只是一片碧蓝的水面,上面还架著小桥,似乎和世界上其他河面没什么两样。但是这水冒着蒸腾的热气,浓郁的水雾让人仿佛置身梦幻仙境(da zao tang zi)。
河岸边开着成片的小黄花,远处还有一只水獭在花丛中张望。
彩色锅喷泉(Fountain Paint Pots)则是典型的泥浆池。当沸腾的地热涌到地表,高温融化了地面的岩石和泥土,形成了泥浆。有些泥浆池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在阳光下星星点点,彷佛一锅煮沸的浓汤。有些则从地下喷射著泥浆,像浑浊的江河,表演着mini版的惊涛拍岸。
路旁遇到了正手捧著野花吸食花蜜的花栗鼠小朋友。
附近还有多处五光十色的热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色彩澄明的矽石泉(Silex Spring),色泽通透纯净,如精美的蓝宝石。
Day4-5 黄石!不想和你说再见
我们向西门开的时候,遇到了这几天来最久的一次大堵车。耐心等待许久后,终于看到了堵车的始作俑者——一大群拖家带口在公路上散步的野牛们。一只野牛带着它的宝宝经过我的车窗,彷佛在跟我们专程道别。
路边电线上的小鸟和月牙,组成了一首简短而孤独的无名诗。
这趟收获颇丰的黄石公园之旅,暂告一段落。晚上我们夜宿西黄石。原野中小木屋的房顶,是浩瀚无际的星空。在门前看星星,思绪也可以飘的很远很远,直到看清永远到底有多远。
尾声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曾经看过一部很有趣的纪录片,叫做《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虽然人类消失后的世界是啥样,和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关系:),脑洞大开的导演依然邀请各方专家学者,畅想了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地球会产生的变化。人类文明的产物逐渐变成废墟,一切变得凋敝;而植物和野生动物们,将来到曾经城市舞台的中央,使地球继续充满勃勃生机。
没有人类,地球完全可以延续生存。而没有地球,人类和他创造的所有文明终将走向灭亡。一切源于自然又终将归于自然,我们这些看似强大实则渺小的人类,生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陶渊明写过一组很长也很有趣的《形影神赠答诗》,将人化分作形、影、神三者,互相提问回答。限于篇幅,这里以十分有限的水平大概意译一下。形对影感慨说,这天地山川不会湮灭,而花草虽然会枯萎,却在一岁一枯荣的轮回中生生不息。可是人类啊,作为万物灵长,生命却只有一次,逝去便永无归期,想到便令人无限感伤,欲举杯以消愁。影回应说,我们虽然日日形影不离,但若有一天,形灭亡了,影也将不复存在。既然人不能长生不老,如果能成就些留名千古的事蹟,那是极好的。听到形和影的讨论,最厉害的神出来说话了: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天地造化的运转,是没有私心的。万物自然生长,生机繁盛。人,因有神而位列三才,但神与形影也是依附而生的。那些传说中无所不能的圣贤,早已不复存在,可见人人难逃一死。借酒消愁损害身体,一心想靠做好事留名,知谁又来赞誉你。整天思虑这些问题,没有意义,倒不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顺应自然规律,放浪于造化之中,不喜形于色,也不纠结畏惧。
想起黄石公园之行,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这句“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天地山川,依照其规律自然执行,万事万物便能获得生机、美丽和平衡。人类的文明,也无限依附于天地山川这个载体。
人类是那么强大,可以不断改造自然为我所用,衍生出错综复杂的社会文明;但是当一场全球范围的疫情袭来,人类也只能暂时放下“万物灵长”的高傲,直面生存和生活上遭受的深刻影响。殊不知,在地球母亲的眼中,一个人,同一棵树,一只鸟一样,都是平等的子民。唯有怀着对天地山川的爱和敬畏,人类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未来。
希望有一天,疫情消散,云销雨霁。而我们都能自由地张开双臂,去更好地,拥抱这个不只属于我们人类的美丽地球……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