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艺术博物馆
澳门文化中心主要包含:澳门艺术博物馆、文艺演出剧场。不知道“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也在这里,竟然错过了
澳门艺术博物馆(艺博馆),成立于1999年3月19日,是澳门规模最大的文物艺术类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楼高五层,馆内有各类展览空间:二楼设有大型专题展览厅、三楼主要展出艺博馆馆藏、四楼以展出中国传统艺术为主。而毗临的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亦由艺博馆管理。
当时澳门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首届 “艺文荟澳 Art Macao”,作为主办场地,二楼是“国际艺术大展”;三楼是“抒情诗 — 艺博馆馆藏澳门及葡萄牙艺术家作品展”;四楼是“翎静芳馨 — 南京博物院藏陈之佛作品展”。
刘慧德《现形记》
二楼通道两侧的展板是澳门自2007年开始参加义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介绍,最后着重推出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澳门展区 — 刘慧德《现形记》。
艺术家 — 刘慧德
成长于澳门,目前于纽约生活及工作。她的创作聚焦少数群体历史的书写方式,重现淹没在时间长河与漫长记忆中的事件。她的陶瓷作品取材自纪念性的标志物 — 例如仪式祭器、葬礼纪念碑以及生物化石 — 再经人手干预、解构并重建。通过重构破碎的个人及集体回忆,她创造出一系列具象征意义的物品及兽形废墟,为远古及不可见之物塑形。在此过程中,刘慧德让过去的历史以非线性、物质的形式呈现,塑造出可触控的联络,以抵达“家园”这一消失中且无从确认的身份概念:道教神话、民间迷信以及澳门的殖民历史是她的创作源泉,刘慧德由此出发并吸取本质素材,以探索当下普遍存在的怀旧情愫。
刘慧德的作品曾于多个本地及国际机构展出,包括纽约艺术设计博物馆、纽约布朗克斯区艺术博物馆、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以及澳门艺术博物馆等。她的创作曾获众多艺术家常驻计划及艺术资助计划支援,包括纽约苏格拉底雕塑公园新秀艺术家奖学金、曼哈顿下城区文化协会Process Space 常驻计划、黄马鼎基金会奖学金以及琼•米切尔基金会画家及雕塑家助学金等。
刘慧德: 现形记
Apparition 有现形之意,尤指一种超自然的显现,其拉丁语词源意旨为“圣子显灵”。以Apparition 作为本届中国-澳门展区的标题,既指向澳门这座曾经的天主圣名之城在当下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灵光再现,亦预示展览将呈现之光怪陆离的敍事。本次展览展出澳门艺术家刘慧德的陶瓷创作,其作品外型有如一座座遗址与历史残骸,细部则充满道教和神话传说的意象。此题材的挖掘来自艺术家在澳门的成长记忆,并逐渐成为其关注的一种民间视角、经验与立场,探索被遗忘的精神信仰与历史叙事。
成长于澳门,刘氏经历了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时期以及后来的回归。2002 年澳门开放博彩业专营权,国际资本进驻,这座城市再度成为他者手上被揉搓的土壤。以Apparition 为名,艺术家试图用志怪的方式揭示澳门复杂的身份和历史命运:当国际资本在澳门打造著“威尼斯水城”、“巴黎铁塔”的幻像,艺术家则于威尼斯塑造一座澳门的幻影之城,描摹当下变化的信仰与城市怪像,哀悼此城在发展中失落的地方感与集体记忆。
黏土虽脆弱,于此却成为赋权的象征,让个人重夺地方的想像。
序
尼采(Friedrieh Nietzsche,1844—1900)云:“如果这个世界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成长于澳门,毕业于汉语言学及艺术学的林小雯,与同时现居北美且从事艺术创作刘慧德合作,她们的《现形记》无疑是多年来执著的追求,而且有着非一般的美学敍事方式。它是透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艺术博物馆为提升公众对参与国际艺坛盛事的认同感,并鼓励当代艺术创作而参加公开征集、在评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展览方案。
新奇事物的出现,往往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现形”与“隐形”相对。《现形记》讲述“现形”中的澳门,致力解构当下被简化了的澳门形象,揭示它混杂的文化身份。展览试图思考着城市空间、城市规划是否似是向游客倾斜,是居民?是游客?还是大家一起共同塑造某一座城市的特质?她们的作品虽说是陶瓷创作,但其与声音、机械装置的混合,折射出世界并非由单纯物质组成的观念。作品从旧时的“娱园”出发,连线与“博彩”及“娱乐”业相缠的一个城市的前世与今生。园中的《九曲桥》就如一幕戏剧的背景,灯光渲染著陶瓷制成的假石山与九曲桥面,偌大的园没有人物与道具,但含蕴作者要诉说的故事,表明其虽是过客偶尔休憩的园林,却有着与“娱乐”业惊天动地的曾经的辉煌,以及与当下澳门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关联。毕竟2018年全年酒店及公寓平均入住率已破九成,可见澳门旅游的吸引力。
青年美术创作,是近年澳门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是美术创作与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部分。可以说,在艺术上的坚持和等待中,强势和弱势角色的转换,或可以说是生活给林小雯、刘慧德予以历练。毋庸讳言,《现形记》外型如一座遗址或历史残垣,细部则充斥着神话与传说的意象,这或是来自艺术家个人成长历程的记忆。刘慧德来自信仰道教的家庭,所居的中国式的楼宇座落在来澳门旅游的人必到的地方--议事亭前地。从前富葡萄牙特征的前地和门前稀疏的人流,到今日游人如过江之鲗;前舖出售的是不同国家的香水与杂货,后屋是众多立体的神像……,周遭环境所充斥的人种与符号,各具特色!诚然,符号代表着某种意义或概念,而人也是凭借符号超越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进入想像的世界。成长在如此家庭的这一背景,尽管她目前生活于澳门之外,但主体与作品,构成了“源”与“流”的关系,透过重构家园的点滴,从而展示对故土、人与事的想像。
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的陶瓷,是为数不多的既能代表东方美学,又能成为国际艺术语言的材质符号之一。林小雯、刘慧德这一选择,颇显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这种透过窑变而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而形成一定的肌理和影象,甚至有色彩或线条流动的痕迹,自然与一般具象绘画创作不一样,如梦如幻,令人遐思无限。其《人山人海》,予人想见巧夺天工但目前已不再制作的象牙雕刻。作品高温颜色的表现方式,工艺技术操作甚考工夫。其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如釉下彩、彩釉及冰裂纹的方法,在色彩的构成上反复尝试与考量,冷色、暖色、线条与区域分布俱显心思;作品有的色泽娇艳欲滴,有的深浅变化丰富,有的纹饰风格繁丽,有的朴素沈著,描绘洒脱,个中意匠打动着欣赏者!
作为展品之一,艺术家在展场中有意识地设定扬声器装置,南音《客途秋恨》由此释出。尽管歌词倾心于诠释流逝时光中曾经发生的故事,但依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所留下的余音是否可以“绕梁”,而且“三日不绝”?除非足履现场,见证盛事,否则甚难明确回答。然而,如此细致安排予人有视觉的感受外,听觉亦然,有更多自由想像的空间!
是为序。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陈继春
二零一九年五月于澳门
策展人言
2018 年,澳门文化评论人李展鹏出版了《隐形澳门》一书,书中写到,长久以来,澳门总是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存在,若非博彩旅游业令澳门经济表现羡煞旁人,但同时又衍生各种社会问题而为人诟病,澳门几乎从来不被当成一个“问题”来讨论。“不仅外来的人看不见澳门,澳门的本地人也看不清自己。”
“隐”与“现”于是成为当下澳门人文化身份乃至艺术创作的焦虑所在。问题是,如何让“隐形”的澳门“现形”?如何在令澳门“现形”的同时,不至于隐藏城市的其他方面?一个吊诡的问题是,当人口只有六十万的一座城市,一年却迎来三千万的外来游客,城市空间皆被游客占据,城市规划亦被游客左右,谁在真实地形塑著这座流动的城市?澳门人会否一不小心,竟活在了澳门之外?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以“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为题,暗指当下全球的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这一美式谚语常被指来自中国古代的咒语,却无人考究出真实的出处——总策展人雷夫.鲁戈夫借此指涉当今媒体及政治生态中,种种来历不明的子虚之说所拥有的惊人而荒诞的影响力。然而,巫师的咒语也好,政治家的狂言亦罢,一座城市从天主圣名之城摇身变为世界级的赌城,都只因掌握话语权的人在引导人们的想像;作为应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策略,与其采取否定的态度,不如提出一种另类的想像模式?
是次展览以《现形记》为题,名为书写现形中的澳门,实质却在试图解构当下形形色色被简化的澳门“形象”,揭示澳门混杂的文化身份。女娲创世的神话寓言为本地悠久的信仰与民间生活史证言;满天神佛的祖屋让时光定格,勾起近代澳门人忽视和遗忘的个体和集体记忆;光怪陆离的赌场之旅瓦解权威的现代美学,高呼后现代的解构、欲望与狂想;旧时娱园的九曲幽径揭示著澳门与博彩业之间纠缠不清的历史。
艺术家刘慧德成长于澳门,现居纽约,真正是活在澳门之外的澳门人。然而,她的艺术创作却并未远离这一片家园和故里——透过对家园记忆的精神重塑,对城市废墟的自省式回望,对鬼神传说的寄意,艺术家以迂回的方式表达其个人的政治寄语和对城市、身份的再想像,既走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主流叙事,亦拒绝对他者采用盲目直接的否定和批判。
借用传统的民间智慧和边缘的文化意象,《现形记》以超现实、迂回的手法,抵达“自省式的怀旧”(维特兰娜.博伊姆,2007)。它示意著个人如何赎回自我的表述与想像。从这种意义来看,《现形记》除可视为一则当代的澳门奇幻录,亦不妨作为一服奇药,让被各种时代的咒语迷倒的人们解咒自救。
特别鸣谢:
Andrew Rebatta、Brett Thomas、Greenwich House Pottery、Marie
Catalano、Melissa Rachleff Burtt、Paul Jeffrey、Rachel Frank、Tornado
Club、陈炳辉、陈海虹、陈雪、许鑫源、李展鹏、谭海俊,艺术家及策展人的家人及朋友
策展人 — 林小雯
出生及成长于澳门。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汉语言学及艺术学双学士学位。曾任职澳门文化局,负责研究、规划及实施本地文创产业政策。近年获澳门文化局资助赴美留学,取得纽约大学艺术行政硕士学位,并先后任职于美国华人博物馆及纽约市文化局公共艺术部门,现服务于纽约社群艺术组织,并于纽约及澳门从事独立策展及写作,探索当代艺术中的另类实践,并延续对澳门艺术生态及本土书写的关注。
从沉默说起:刘慧德的《现形记》
—- 威尼斯双年展澳门展后记
转眼间,今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已开幕四个多月。今年我有幸获澳门文化局艺术博物馆支援,为艺术家刘慧德策划澳门展区的展览《现形记》,这是澳门首次由女性艺术家以个展的形式代表参展,意义不言而喻。
展览以《现形记》为题,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刘慧德艺术创作中一贯的志怪色彩,另一方面则探讨了澳门的隐形与现形 — 关系到澳门文化身份的构建。展览参考了澳门作家李展鹏的新书《隐形澳门 — 被忽视的城市与文化》,这正是一本探索澳门文化身份的著作,我与慧德的讨论亦由此开启。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澳门由大量移民人口构成,缺少本土身份的认同,但随着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开始关注这类议题,这座曾经隐形的城市也许终于能够打破沉默。
《现形记》展出了慧德的十件(组)陶瓷雕塑及装置作品,揉合了她对澳门的记忆、再思与想象,既有在澳门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的再现(《原始铸工》、《世间脊柱》、《神道柱》),亦有她已成颓垣败瓦的家园(《葵扇老人》、《神台》、《唔该借歪》)、变化的城市地景(《人山人海》、《摇钱树》),乃至澳门赌业的历史遗产(《九曲桥》、《客途秋恨》)。《Art in America》艺术杂志评论她的作品“储存了澳门过往的文化记忆”,“山丘、原住民的栖息地、旧城、瓶瓶罐罐、葵扇、鬼怪、船只以及传统九曲桥在展览上 — 现形”;但慧德的地方书写不是那种歌功颂德的史诗记载,它更像民间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时而透露她那种诡谲的艺术风格,有来自澳门的观众说她的作品“一身妖气、东邪西毒”,形容得最为地道。
慧德在信奉道教的家庭中长大,自幼便接触道教的信仰和仪式、器物与观念,这便形成了她创作的基调。正是从这鲜活的民间经验出发,《现形记》切入到澳门的文化身份表述,一层层地剥开澳门人混杂的文化生活经验。事实上,慧德的志怪美学不仅融合了道教的各种造型和象征,同时亦深受殖民历史、日本动漫、港式鬼片等的影响,比如《葵扇老人》有着澳门常见的葡式瓷砖画的蓝白色系,《唔该借歪》的声光装置充满港式鬼片的瘆人气氛,《人山人海》的小鬼形象则让人想到宫崎骏动画的煤炭屎鬼。这些不同文化符号的结合,体现了慧德在澳门成长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文化多样性和复杂性。
李展鹏在《隐形澳门》书中曾写道,“澳门虽小,却有数百年的文化混杂经验,澳门文化是一杯你喝下去时不会马上分得清混了什么材料的鸡尾酒”。我想《现形记》便是在制作这样一杯鸡尾酒,不过我更愿意用“廿四味”来形容,因为它让国际观众体味到的澳门,更像一种口味复杂的地方饮料,甚至从来没有固定的配方。
—- 林小雯,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澳门展区策展人
首届“艺文荟澳”
艺文荟澳,一座城市的体验
艺术是一份体验。“艺文荟澳” 更是全新的城市艺术文化体验!
从高雅的澳门于是博物馆主场展,到华丽的多个度假村和酒店艺术展,多元的外国驻港澳领事馆展览,加上融入城市景点的6件户外艺术装置,汇聚古今中外艺术精品,自带耀目星光的传世佳作,不但赏心悦目,定会带来无限的启迪。此外,还包括澳门乐团和澳门中乐团的乐季重点音乐会、文化中心亮点表演节目、国际青年艺术节庆、澳门高等院校视觉艺术展示等适合不同年龄层观众参与的大型艺文活动。
今年6月至10月,澳门将弥漫让人心动的创意之美,带来难以忘怀的美好艺术体验。
“艺文荟澳”展出场地的位置
序言(文化局)
伟大城市的发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在获得巨大财富后,顺势吸引文化精英的聚集,积极推动当地艺术发展。从长安、罗马、君士坦丁堡、佛罗伦萨、威尼斯,到巴黎、伦敦、纽约,莫不如是。
在发展过程中,澳门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先后打造了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澳门城市艺穗节、相约澳门 — 中葡文化艺术节等艺文品牌,透过密集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本地艺术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赋予了澳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新的时代使命。
从经济腾飞到文化繁荣,再从“经济适度多元”到“多元文化共存”,正是一个城市迈向伟大的必经之途。文化乃众人之事,真正的艺文活力,应该来自民间。真正的伟大城市,从政府、企业、艺术家至市民大众,均热衷参与文化建设。
在社会文化司指导下,于澳门回归二十周年这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我们迎来“艺文荟澳”大型活动!“艺文荟澳”由文化局和旅游局主办,教育暨青年局和高等教育局协办,邀请六大度假村和南光集团、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参与,是一个为期半年的大型国际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这既是规模上的提升,更是观念上的突破!
这个规模空前的全城艺文节庆,预热活动就有“大英博物馆馆藏义大利文艺复兴素描展”和“美在新时代 — 中国美术馆典藏大师作品展”,从西方素描到东方水墨,从达文西、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到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响起了高昂饱满的前奏!
作为核心活动的“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不但有澳门艺术博物馆主场展、多个度假村、酒店和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的展览,还有六个户外艺术装置,汇聚中外艺术精品,有高更、吴冠中、安迪•华荷等传世佳作,更有众多或立意深刻,或趣味盎然,或高古典雅,或璀灿奇妙,或奢华绝世的当代作品……徜徉其间,赏心悦目,定必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此外,还包括澳门乐团和澳门中乐团的乐季重点音乐会、文化中心亮点表演节目、国际青年节庆、澳门高校视艺展等活动。
从初夏至中秋,澳门将弥漫创意之美,人们将更关心文化和艺术。
“多样性”是首届“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的主题,也是“艺文荟澳”的核心主张。全城艺文节庆的多样性,会吸引更广泛的关注,也让更多人呼吸到艺文气息,欣赏到艺术佳作,强化艺术观念,加深对城市发展方向的认同。
“艺文荟澳”让艺术在更多层面上与更多市民和游客产生连结,三十多个活动之间相互联动,形成一张庞大的互动网路,激发更大的参与热情,为本地文化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文化多元和经济多元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转化。
澳门,离伟大也许还有距离。但我们正以此为目标不断努力,世界必将看到一个更美丽的文化澳门!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穆欣欣
序言(旅游局)
我们谨向各位热烈呈献首届“艺文荟澳”。
澳门一直致力把文化和旅游体验相互糅合,是次展开的新专案“艺文荟澳”正延续这份良好的协同效应,期望为参与者带来更精彩非凡的体验。历经超过四个半世纪、中西交融的世界文化遗产,连同多姿多彩的盛事节目,塑造了澳门独特的文化风貌,亦正是这份丰厚的文化内涵,把澳门塑造成满载活力的旅游城市。我们近年一直致力协调各项举措,结合文化遗产、盛事及美食等精彩的本地元素,务求丰富城市的文化生活和魅力。“艺文荟澳”专案锐意进一步引发新的协同效应,更深地结合旅游与文化范畴,配合澳门特区的发展目标,致力建设宜居宜游的城市以及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我们向大家呈献“艺文荟澳”这项分布全城的综合艺文盛事,让来自不同范畴的持份者参与其中。专案完美展现政府与业界、本地与海外团体、专业艺术家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和合作,同时荟萃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及演示,以满足参与者多方面的兴趣和期望,并且透过政府部门、旅游企业、专业会展公司、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及本地院校等呈献精彩内容。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的指导下,各参与单位正协力同步,安排多项艺术与音乐节融入“艺文荟澳”的专案之中,并且在多个传统及新颖场地上演一系列崭新的艺术展览和表演,为城市添上崭新的活力。
我诚意邀请各位市民和旅客在持续的半年里踏上精彩的旅程,亲身体验“艺文荟澳”多姿多彩的世界,并且见证澳门按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订下的目标,努力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
献辞
为推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重要节点,特区政府于2019年隆重推出大型国际文化艺术盛会:“艺文荟澳”!
从四月开始,“艺文荟澳”就由义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和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巨匠奏响了节庆的先声!
这个维时半年全城艺文节庆的序幕,则由“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于六月正式揭开,不但带来澳门艺术博物馆主场展、多个旅游度假村和酒店艺术展、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展览,还有多个户外艺术装置,中外名家的传世佳作和意味深长的当代作品交相辉映。此外,“艺文荟澳”还包括澳门乐团和澳门中乐团的乐季重点音乐会、文化中心亮点表演节目、国际青年节庆、高等院校视觉艺术展示等大型艺文活动。
从六月至十月,澳门将形成随处可感的艺术氛围及此伏彼起的文化热潮,全城美术馆、处处艺术园,相信一定给广大市民及游客留下一个艺术长夏的美好记忆。
今年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澳门要“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一文化战略定位,正是“艺文荟澳”助力的出发点,我们希望透过充分调动各参与单位的人才和空间资源,聚合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的多种形式,呈现一流的审美品位和人文精神,探索澳门文化艺术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从而将澳门的区位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正所谓“艺以融情,文以通心”,我们热切希望在文化领域不断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澳门作为中西文化汇聚的内涵,密切与内地和世界的关系,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文依托。
本人谨代表特区政府,为“艺文荟澳”取得圆满成功致以最美好的祝愿!特别感谢银河娱乐集团、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美高梅、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澳门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葡萄牙、日本、义大利、比利时和匈牙利等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他们的积极参与,丰富了展览内容,扩大了接触层面,带动了更多艺术家、市民和游客参与这个独特的文化盛会。让我们继续携手合作,通过中华文化艺术和多元文化艺术在澳门的荟萃,繁荣澳门,升华澳门!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 谭俊荣
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
艺术即体验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认为,艺术是一种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和一般生活体验之间是具有连续性的。这让“艺术进入生活 ”显得自然,更使“让艺术丰富城市体验”变得理所当然。而且,艺术具有改造社会、传承人类文明、促进人性完善的审美教育功能。
首次在澳门与广大市民及游客相见的“艺文荟澳: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正是提升对一个独特城市的体验方式之一!
“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指导,文化局、旅游局主办,联同银河娱乐集团、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美高梅、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澳门有限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多个外国驻港澳领事馆共同举办,汇集本地、内地及海外现、当代名家的作品,以雕塑、绘画、录影、装置等多媒体方式,让参与者可思、可想、可览⋯⋯,致力营造一个澳门历史上最大型的艺术交流活动。
大展以“多样性”(diversity)为主题,以体现社会文化和艺术创作的现实性:透过跨界合作,呈现风格和形式的丰富性,连结不同文化,拓展大众的艺术视野,打造创意氛围,展现澳门有容乃大、聚珠成串的文化内涵。
“Art Macao 国际艺术大展”除澳门艺术博物馆为主场馆外,澳门当代艺术中心.海事工房1号、旧法院大楼、塔石艺文馆、龙环葡韵汇艺廊、巿政牧场旧址(牛房),以及各大度假村和酒店亦是重要的展览空间。此外,位于大炮台花园、雅文湖畔、区华利前地、龙环葡韵、澳门文化中心艺术广场也展出艺术装置,让城市的各个角落充满艺术气息。
今年六月至十月,让人心动的创意之美将弥漫澳门,全城美术馆,处处艺术园。这座城市,将予人们新的、难忘的艺术体验!
滨海城市(青岛)
吴冠中
油画木板 46×61 cm 1975年
作品由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吴冠中在1975年前往青岛,面对旖旎的山海风光,创作了《滨海城市(青岛)》。吴冠中在《滨海城市(青岛)》省略繁琐细节,着力描写朱红与墨绿的鲜明色彩对比,在他对于红楼隐含“洋味”与“绿树入墨,自家色彩”的自述来看,可见他有意以此阐述中西美学中对于色彩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融合西方油画色彩的应用与中国墨色的变化。《滨海城市(青岛)》曾在海内外展出多次,收录于重要全集与回顾展画册,出版十余次,作品之珍贵性与在吴冠中创作生涯中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吴冠中在看似不相容的西方油彩与东方水墨之间跨越了传统与现代,实现长久以来他所致力的“油画民族化”,融合中西艺术之所长,发展出连线东西方观众的独特艺术语录。
福
郑祎
瓷与布 180×180 cm 2019年
作品由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作品《福》的创作灵感来自郑祎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经历、认识和感悟。“福”从整体来看是汉代服饰;而近观,就会发现上面聚集了无数形态万千的陶瓷小蝴蝶。作品寓意中国是一个需要仔细品味,耐心聆听才能发现其深意的国家。同时,中国人总喜欢用谐音字来寓意吉祥如意。凭音寄意,这件以汉服为主题的作品就是取了“福”的谐音。在此次展览中,郑祎共展出五件同属《福》系列但颜色和形态各有不同的作品,其中更挑选了一件带有金色光泽的瓷蝴蝶汉服,和特意制作一件渐变金色的汉服,祝愿吉祥的金蝴蝶为所有观众带来好运。
艺术家:郑祎
郑祎,乐天陶社社长,同时也是一位国际著名的陶艺家和策展人。她凭著对陶艺的热爱及远见,在香港、上海、景德镇和大理建立了乐天陶社,致力于培育青年艺术家,推动各地文化交流及中国当下陶艺的发展。美国陶瓷教育年会(NCECA)于2014年初颁予郑祎“杰出成就奖”。其作品常于世界各地展出,也被诸多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瓦洛希陶瓷博物馆、香港艺术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和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等。近期比较重要的个展包括:2013年香港苏富比举办的“陶话源记·郑祎当代陶瓷个展”,以及2015年纽约苏富比举办的“隐隐玄德·心境喜乐”展。
《精神图腾》系列
赫伯•亚伯特 Herb Alpert
青铜
作品由永利澳门有限公司提供
赫伯·亚柏特 (Herb Alpert)
1935年出生于美国,是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他不只是抽象表达主义画家兼雕塑家,还是获得格林美殊荣的知名爵士乐手。1969年,亚柏特开始创作画作,到80年代初,在Henry Moore,Rodin 和Giacometti 的影响下,他开始涉猎雕塑。亚柏特在加州和世界各地持续展览自己的作品,他曾说过:“无论做什么艺术,对艺术家而言,最困难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诚实是所有出色艺术家的共同点。” 亚柏特知名雕塑作品有《精神图腾》,当中已有九件被安放于芝加哥的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参展作品:《精神图腾》系列
《精神图腾》系列是亚伯特的代表作,巨如丰碑的铜雕之林给予我们多重感官的艺术体验。《精神图腾》系列既让我们一见如故,设计又气势逼人,给予我们一种扭曲的感官体验。铜雕组合再结合音乐元素 — 荣获格莱美音乐大奖之曲“Puttin on the Ritz”,一组结合视觉及听觉的多重感官体验,完美地展现了赫伯•亚伯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让我们仿如置身于视觉和听觉双重愉悦的缤纷花园之中。
(左)岛之视野 110
青铜 96.6×25.4 cm 2013年
(右)感激
青铜 106.7×20.3×22.9 cm 2017年
(前)激发
青铜 109.2×21.6×12.7 cm 2009年
(左后)刚学会飞的人
青铜 99.1×17.8 cm 1995年
(右后)传承
青铜 101.6×17.8 cm 2009年
泄气
加布里埃尔•万博
陶瓷 37x39x34 cm 2012年
作品由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加布里埃尔·万博 (Gabrielle Wambaugh)
法国雕塑家,作品以陶瓷雕塑为主,同时在作品中运用橡胶、粉笔、塑料、织物等材料,通过这些材料的密度、极限、边缘及状态传递出作品的松弛、虚弱、疲惫等形式。加布里埃尔的作品大多表达空间与空隙之间的关系,通过隐藏来揭露真相,通过雕塑寻找没有被形式约束的空间。
1993年以来,加布里埃尔参加过罗马国会大厦博物馆 (Museum of the capitol)、义大利法恩萨国际博物馆 (Museo Internazionale delle Ceramiche Faenza)、法国蒙彼利埃法布雷博物馆 (Musée Fabre)、塞弗里斯博物馆 (Sèvres Museum)、法国艺术家画廊 (Artist Gallery)等众多展览,展出作品包括雕塑、大型壁画和照片等。1998 年至今加布里埃尔在法国索邦美术馆 (Sorbonne Gallery)、法国埃里克杜邦画廊 (Domaine de Pont Aven)、英国环球画廊 (Universal Gallery)、美国、韩国等多家艺术机构举办过个人雕塑展览;作品曾荣获众多国家及地方奖项。
束缚
加布里埃尔•万博
陶瓷 43x35x23 cm 2012年
作品由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雪
加布里埃尔•万博
陶瓷 61x35x24 cm 2012年
作品由南光(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太虚 / The Universe
太虚 / The Universe(系列之一)
孟舒
吹制玻璃、崖柏、砂、LED
80x80x150 cm 2018年
作品由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宇宙最不能被理解的事,在于它是可以被理解的。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在宇宙漫长的形成过程中,无数星辰无时无刻不“聚”、“离”、“生”、“死”,一代与一代地彼此联结、组合,再形成新的有机分子。从古至今,人们无不是透过观察,遥想宇宙的发生及转化,以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境遇和存在。
科学与艺术的探索过程都是哲学性的思维过程。科学一方面去探索法则,一方面努力去认识混沌。人的意识所产生的轮回观念和科学思维中的宇宙认知,竟也是蕴含着相似之妙趣。
我尝试通过艺术创作将玻璃、木、砂石结合于作品中,用玻璃表达生命无常之意象,以崖柏升腾的遒枝形成虚空、无限之意,,探寻关于存在的奥祕,呈现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之意趣相似。
艺术家:孟舒
孟舒,1982年出生于江苏省,艺术家、策展人、青年学者,设计艺术学博士。2008年后旅居澳门,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个人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涉及陶瓷壁画、城市公共艺术,以及博物馆公共文化研究等领域。长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作品涉及公共艺术、陶瓷、玻璃装置等媒介。先后举办多个个人艺术展览,并参与多个国际及国内的当代艺术展览。艺术作品被国家级博物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近年的个人创作及研究主要集中在玻璃当代雕塑及装置艺术作品。
野生花卉
Jason Walke 杰森•沃克
陶瓷、瓷器、木材、中国油漆
58.4×50.8×101.6 cm 2015年
作品由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艺术家:Jason Walke 杰森•沃克
沃克拥有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学士学位和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硕士学位。他曾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进行讲座、教学、创作与展览,所到之处包括中国景德镇乐天陶社、国际陶瓷驻场工作室等地。2018年秋季起,他开始在犹他州锡达城的犹他州南部大学全职任教。他曾获得2009年度美国国家陶艺教育学会(NCECA)国际驻场奖金及2014年度华盛顿州艺术家信托奖金。其作品被广泛收藏,包括三藩市美术馆-笛洋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美术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陶瓷研究中心等。
沃克对科技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对自然的感知感兴趣,它是我们如何定义人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被定义为物理世界的整体现象:包括植物、动物、景观和地球的其他特征和产物,与人类或人类所创造的事物相反。这种描述创造了两个非常独特的世界:非人类世界和人类创造的世界。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试图说明物质体验是如何将人与自然联络起来,提醒我们命运的重要性:目前再多的技术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因为我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浪潮 3.0 — 极光系列
Trudy Ellen Golley 特鲁迪•爱伦•戈利
厚板瓷器墙上挂件、24K 金色光泽彩料及灯光效果
38.4x33x13 cm 2019年
作品由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艺术家:Trudy Ellen Golley 特鲁迪•爱伦•戈利
戈利在阿尔伯塔艺术学院和卡尔加里大学(BFA)及澳洲霍巴特的塔斯曼尼亚大学(MFA)接受陶艺教育。她曾受邀参加各国的陶瓷艺术交流会、讲座和工作坊。自2000年以来,戈利一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红鹿学院创意艺术学院教授陶艺,并且从2005年起,一直在景德镇乐天陶社国际驻场中心驻场创作并教授课程。她于2002年加入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并获得资助。她的作品获加拿大、中国、丹麦和澳洲的公共机构与私人收藏家广泛收藏。
戈利在工作室的实践过程中,选择使用光来吸引和定位观众,提供一种意想不到的探索观感,以诠释知识概念上的启发。戈利的作品通过描绘光与影来探索物质和非物质的存在,烧制的粘土、玻璃、黄金等元素如何相互结合亦让她着迷,所以她为观者创造了崭新的艺术造型和独特的观赏方式。她的作品并不是描绘一个具体或实质的事物,而是透过捕捉灵感升华的瞬间,以吸引观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拟态植物 2018
Vipoo Srivilasa 维普•斯理维纳撒
有色陶瓷 2018年
(左)28x19x12 cm
(右)28x19x12 cm
作品由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由于展览在包罗万有的综合度假村内举行,艺术家希望创作带有富裕、丰足和极致享受感觉的系列作品。所以他想到了两个象征物:黄金和花。花代表爱情,繁荣和幸运;而黄金代表财富,胜利和胜利者。这两个元素的组合,创造了这个小金花神灵,为它的主人带来好运的魅力!(在威尼斯人金色长廊里展示的是金色的,显得富贵逼人,而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是蓝白相间的,显得文艺素雅)。
艺术家:Vipoo Srivilasa 维普•斯理维纳撒
斯理维纳撒是一位出生于泰国的墨尔本艺术家,同时也是策展人和艺术活动家,主要从事陶瓷工作,同时也涉足纸张和混合媒介雕塑作品,其作品探索文化变迁和移民体验。他积极组织国内及国际艺术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专案。他曾获无数奖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获得2018年度国家体育博物馆罗勒卖家创意艺术奖学金和2017年度黄金海岸国际陶瓷艺术奖。斯理维纳撒的作品曾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等世界各大艺术机构展出,亦在国内外被广泛地收藏。
《华源》
水墨,随意识流动、随艺术流转,正是华夏文化的起源。美高梅以崭新方式演绎水墨新意境 –“华源”
今年正值澳门回归二十周年,我们不仅希望让整个城市及社群感受到艺术氛围,更希望把中国文化的传统之美植根此地,借此实现澳门以“打造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水墨书法、山水、园林艺术,承载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审美理念,在观看与进入之间“是一种体悟”。在《说文解字》中,“华”的本义是“花”,同时也有“光辉”之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墨”成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源头。
当代书法大师王冬龄突破传统的书法形式以“乱书”创作十八米长的钜作《李白 <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与李白酒诗相互交融,彻底打破书法行距的限制,将传统书法的空间感重组成具有王氏烙印的痕迹,解放了书法形式的束缚,线条的交织与锤炼,创造出天马行空的书法作品,万钧的笔力通过宣纸穿透出文字的
山水气韵。
马文标以极具标志性的蜂巢结构纸雕花园,结合镭射切割技术和中国传统的手工纸拉花,从墙壁、地面渐渐蔓延到广场中,建造了立体三维纸雕装置花园 –《蜕变:无穷尽》。花园的设计借用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散点透视绘画技巧,在每个视角都让人拥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融汇了自然、雕塑、虚拟的三重山水,艺术笔触如有神功,于巨大的空间肆意挥毫当代山水,作品气势如巨集。
杨泳梁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量身定做影像水墨花园《夜游记二》( Journey to the Dark II)、《骇浪》( The Waves)、《轨迹》( The Traces)、《启程》( The Departure)、《水图三》和《水图五》( Views of Water #3 & #5 )等全新作品,以城市建筑影像为经,宋代峰峦叠嶂山水风格为纬,远看烟波渺渺气韵灵动,近观如读一则现代文明的发展寓言。
“华源”运用最先进的空间及创新科技配合无限创意,以及崭新的角度重新演绎“墨”,延续古老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带大家走进山水画的意境,感受中华艺术之美。美高梅通过非凡的艺术体验将世界引入中国,同时让中国走向世界。
策展人孙文倩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
李白《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王冬龄
纸本水墨 1.85×10.3 m 2016年
作品由美高梅提供
蜕变:无穷尽
马文
镭射雕刻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颜料
尺寸可变 2019年
作品由美高梅提供
视觉艺术家马文坚持兼收幷蓄的艺术实践,广泛运用多种媒介如装置、绘画、录影、公共艺术、设计、表演艺术以及戏剧艺术等马文结合意想不到的元素,持续打破传统的分类体系,以多产的跨学科方法,创造出敏感、诗意、情感深刻、视觉独特的作品。
马文的作品在许多国际知名的艺术机构展出,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西班牙毕尔堡古根海姆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多哈卡达美术馆、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温哥华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华盛顿菲力浦收藏馆、悉尼歌剧院、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等。
马文参加过多个国际双年展和艺术节,如:悉尼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越后妻有三年展、林肯中心艺术节、美国斯波雷多艺术节、新加坡国际艺术节、Performa 双年展等。大型公共艺术有2013年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创作的灯光多媒体作品《天人合一水立方》,2008年奥运中心区数字北京大厦永久收藏的多媒体公共艺术《夹缝间的世界 — 梦想帝国》,2005年义大利蔻蕾蒂维迪艾萨市的《风园》等。马文担任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核心创意小组成员,获美国艾美大奖。
太虚 / The Universe
太虚 / The Universe(系列之一)
孟舒
吹制玻璃、崖柏、砂、LED
240x80x80 cm 2017年
作品由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澳门流
Refik Anado 拉菲克·安纳度
LED媒体墙 2019年 5 x 6 m
作品由永利澳门有限公司提供
Refik Anado 拉菲克·安纳度 对空间充满兴趣,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 — 数码时代需要我们拥有一种新的美学技术,需要我们以新的方式去感知空间。通过把媒体艺术作品安装在建筑内,安纳度创造了一种没有物理现实的后数码建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数码运算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人类的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迷人。安纳度勇于面对当今人类面临的挑战,他的作品探索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和经验如何发生剧烈的变化,机器又如何完全侵占人类的日常生活。
无题
Thilo Heinzmann 席洛·汉兹曼
油、颜料、亚克力画框、画布
画作一:106 x 145厘米
画作二:106 x 286厘米
画作三:106 x 105厘米
画作四:106 x 286厘米
作品由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提供
艺术家:Thilo Heinzmann 席洛·汉兹曼
席洛·汉兹曼(Thilo Heinzmann, 1969年生于德国)是一位知名抽象艺术家,以不同媒介制作的三维画布闻名于世。他主攻油画,擅于在他的创作中使用各类媒介,如发泡胶、铝、粗麻布、棉花、未结合颜料、矿物、毛皮、木材和瓷器等。此外,他亦有从事雕塑和绘画。汉兹曼对当代艺术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媒介去实现类油画的特质,如构图、色彩和纹理等。他的创作一方面紧随油画风格和手法的发展而演变,另一方面却又开启了全新的一片天。过去的20年,汉兹曼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展,足迹遍及柏林、布鲁塞尔、哥本哈根、香港、伦敦、马德里、纽约及巴黎。2018年,汉兹曼被任命为柏林艺术大学的绘画教授。
夜游记 二
杨泳梁为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量身定做影像水墨花园《夜游记 二》( Journey to the Dark II),《骇浪》( The Waves)、《轨迹》( The Traces)、《启程》( The Departure)、《水图三》和《水图五》( Views of Water #3 & #5 )。
杨泳梁,1980 年出生于上海,2003 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现于上海生活工作。他从 2005 年起从事当代艺术的试验与创作,涉及摄影、绘画、影像与装置等多种媒介。杨泳梁的作品连线著传统和当下,以当代语汇结合前沿技术重现东方传统的审美方式和文人情节。他展开了一种独特的元叙事描述手段,在接受历史、寓言典故、社会文化启示之后,重塑了一遍城市、也重塑了历史长河中那些不断变换的背景。他从小认知中国传统的美学与文化,这些经历反映在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形式上符合传统的审美情趣,媒介和表达的内容却充满后现代色彩。杨泳梁的作品在国内外广泛展出,包括莫斯科双年展、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等,亦被众多公共美术馆收藏,如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等。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