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隆寺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也是日本飞鸟时代建筑样式的代表。法隆寺的建筑使用的云形斗拱更是中国南朝建筑样式的活化石。法隆寺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持者圣德太子钦建的,伽蓝西院金堂中的菩萨便是以圣德太子为原型的,东院伽蓝的梦殿更是供奉著太子本尊的泥塑。法隆寺的精华在于西院伽蓝,其中山门及围廊以及金堂和五重塔均为飞鸟时代遗物,均有1300年高龄,而讲堂则为平安时代重建。法隆寺山门的形制为日本唯一,面阔四间,可能意味着供奉圣德太子模样的菩萨和供奉舍利的五重塔地位均等。
可在大阪的JR难波站或天王寺站乘坐奈良方向列车到JR法隆寺站下车,部分列车可能在王寺站就返回大阪,可以换一个站台继续向奈良方向乘坐一站,于法隆寺站南门有公交可至,或者在北门沿路标步行20分钟可至,用时相近。

唐招提寺为唐朝鉴真法师东渡日本后所建,唐招提寺山门、金堂讲堂均为奈良时代遗物,至今有1200年历史,是研究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样本。但由于日本古建筑修缮的特性,将金堂的屋顶改造抬高,以具有很多日本式的特点。可由JR奈良站下车按指示牌乘车前往,在唐招提寺东口可乘车返回JR奈良站或继续前往东大寺。

金阁寺为一休禅师本寺,整个寺庙以金阁为中心展开,金阁所在的回游式庭院象征著佛教的极乐净土。但金阁于战后被极端分子烧毁,今日所见为重建之物。

银阁寺位于风景优美的东山区,是日本庭园的集大成者,兼有回游式庭园及枯山水,枯山水由一富士山状物和银沙滩组成,登上东山可俯瞰寺院全景。

龙安寺石庭位于金阁寺西侧,是日本枯山水艺术的代表,庭园中的15块石头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象征著多岛的濑户内海,也有人认为象征著仙女座星座。

姬路城位于兵库县姬路市,是日本四大国宝城堡之一,也是日本现存储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战国时代城堡,可由京都站或大阪站乘坐新干线(约一小时)或特快列车(一小时三十分钟)至JR姬路站,步行20分钟左右到达。

醍醐寺位于京都东郊的山科盆地,可乘京都地铁东西线到醍醐站下车向东步行。为丰臣秀吉为赏樱重建,其中三宝院为日本庭园之经典,作为国宝的金堂则为秀吉敕令从和歌山迁来之物。

二条城是江户时代征夷大将军在京都的住所,其中二之丸的大广间不仅是将军会见各藩大名的场所,更是末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的地方,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标志。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7603680.html
關西,從大化改新到倒幕運動
法隆寺是世界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日本飛鳥時代建築樣式的代表。法隆寺的建築使用的雲形斗拱更是中國南朝建築樣式的活化石。法隆寺是日本大化改新的主持者聖德太子欽建的,伽藍西院金堂中的菩薩便是以聖德太子為原型的,東院伽藍的夢殿更是供奉著太子本尊的泥塑。法隆寺的精華在於西院伽藍,其中山門及圍廊以及金堂和五重塔均為飛鳥時代遺物,均有1300年高齡,而講堂則為平安時代重建。法隆寺山門的形制為日本唯一,面闊四間,可能意味著供奉聖德太子模樣的菩薩和供奉舍利的五重塔地位均等。 可在大阪的JR難波站或天王寺站乘坐奈良方向列車到JR法隆寺站下車,部分列車可能在王寺站就返回大阪,可以換一個站臺繼續向奈良方向乘坐一站,於法隆寺站南門有公交可至,或者在北門沿路標步行20分鐘可至,用時相近。 唐招提寺為唐朝鑑真法師東渡日本後所建,唐招提寺山門、金堂講堂均為奈良時代遺物,至今有1200年曆史,是研究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樣本。但由於日本古建築修繕的特性,將金堂的屋頂改造抬高,以具有很多日本式的特點。可由JR奈良站下車按指示牌乘車前往,在唐招提寺東口可乘車返回JR奈良站或繼續前往東大寺。 金閣寺為一休禪師本寺,整個寺廟以金閣為中心展開,金閣所在的迴游式庭院象徵著佛教的極樂淨土。但金閣於戰後被極端分子燒燬,今日所見為重建之物。 銀閣寺位於風景優美的東山區,是日本庭園的集大成者,兼有迴游式庭園及枯山水,枯山水由一富士山狀物和銀沙灘組成,登上東山可俯瞰寺院全景。 龍安寺石庭位於金閣寺西側,是日本枯山水藝術的代表,庭園中的15塊石頭至今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象徵著多島的瀨戶內海,也有人認為象徵著仙女座星座。 姬路城位於兵庫縣姬路市,是日本四大國寶城堡之一,也是日本現存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戰國時代城堡,可由京都站或大阪站乘坐新幹線(約一小時)或特快列車(一小時三十分鐘)至JR姬路站,步行20分鐘左右到達。 醍醐寺位於京都東郊的山科盆地,可乘京都地鐵東西線到醍醐站下車向東步行。為豐臣秀吉為賞櫻重建,其中三寶院為日本庭園之經典,作為國寶的金堂則為秀吉敕令從和歌山遷來之物。 二條城是江戶時代徵夷大將軍在京都的住所,其中二之丸的大廣間不僅是將軍會見各藩大名的場所,更是末代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的地方,是日本明治維新的標誌。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原文連結: http://www.mafengwo.cn/i/17603680.html
【櫻花季/關西小眾遊】奈良的街道和法隆寺、大阪的萬博公園,發現新舊交融的日本!
大家好,這是我的第41篇 日本 遊記,大家可以在我的遊記中看到其他精彩遊記哦! 這次帶領大家感受東洋的櫻花季、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 春天,再次踏上櫻花之旅 進入四月,日本也宣佈了新年號“令和”。趁著三重大的課程還沒有開始,和歌山的賞櫻旅途結束之後,再次踏上了賞櫻的旅程。因為這次就在關西地區轉悠,沒有用上“青春18”。 和歌山的遊記連結 :【環遊日本/和歌山/櫻花】開春了,去半島的另一頭賞櫻花、看彩虹//www.mafengwo.cn/i/18821968.html “青春18”攻略:【環遊日本/青春18】青春和旅行,是永恆的主題;JR青春18車票使用攻略 //www.mafengwo.cn/i/18584821.html 還是照舊從三重的津站出發,經龜山、加茂等地,抵達了JR奈良站。這次來看的是奈良的興福寺,興福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隨著藤原氏之隆盛而興隆,是南都七大寺之一,併為法相、俱舍教學之中心道場,人才輩出。 興福寺起源於天智天皇時期(669),在現在京都的山科建造了山階寺。之後遷移到飛鳥地區(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劍池附近),改稱廄參寺。在710年遷都平城京時,在藤原不比等的計劃下遷到現址,改名為興福寺。 京都山科的遊記:【環遊日本/彥根城/山科】國寶城和山科疏水,都跟日本第一大湖有關! //www.mafengwo.cn/i/18571213.html 興福寺因為與藤原氏關係深厚,寺運非常興旺,平安時代、幕府時代都在日本的政治中起著重要作用。 文祿4年(1595),春日大社與興福寺合併,在德川幕府時期也受到幕府關照。 但是在進入明治時代之後,當時的日本因推崇神道教,日本政府推出了神佛分離令。雖然本意非排斥佛教,但是引發了日本人民廢佛毀釋的運動,日本的大小寺院遭到民眾的排斥,興福寺也在其中,當時寺院裡的僧侶都跑到春日大社任神職。之後在人民的努力保護之下,興福寺在明宗十五年(1882)獨立,成為法相宗大本山。 興福寺的一大象徵—中金堂,自平安時代起歷經7次的火災與重建,在2018年舉行了落成法事,也是時隔301年再次重建。現在大家去奈良,可以看到中金堂。中金堂東西長37米,南北寬23米,高21米,是僅次於江戶時代重建的東大寺大佛殿。 漫步奈良的傳統街道 因為之前也去過春日大社等地,所以看下可愛的小鹿之後就鑽到奈良的街道里去轉悠了。在東面觀光地的南邊就是奈良的古街道,現在依舊能感受到奈良時代的街道風格,東西南北網格化的形式。 在這片街區裡有世界文化遺產—元興寺,現在奈良的元興寺的前身是日本最古老的正式佛寺—飛鳥寺,別號法興寺,飛鳥寺供奉日本最古老的佛像—銅造釋迦如來坐像。 元興寺隨著平城京遷都來到了現在的奈良,從蘇我氏寺向官大寺(政府出資運營)轉變,是移建的新佛寺。元興寺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漸式微,14-15世紀,向庶民信仰發展。 這片位於奈良市東部的奈良町,在日本的中世紀,作為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等寺院神社的街區發展,到近代則以漂布、制墨、奈良玩偶等產業尤為發達。 在元興寺附近的街區裡可以看到富有特徵的十字路口、細長的小路。古時徵稅是根據門口的長度來定的,所以就形成了入口狹小、縱深連通庭院的房屋式樣。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荷蘭等歐洲國家,古時徵稅是根據門口大小、臺階個數來定的。門口越寬、臺階越高就說明這家絕對是有錢人家。 現在奈良的大部分町家房屋是從江戶時代末期保留下來的,但是依舊可以感受到中世、古代的氛圍。 在夕陽的陪伴下漫步在奈良的街道上,感受當地社群的獨特氛圍,非常好。 世界遺產—法隆寺 感受了奈良的歷史,接下來前往下一站—法隆寺。 從JR奈良站坐大和路快速就可以到達JR法隆寺站,車站前有巴士,可以到達法隆寺前的參道上,交通便利。 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是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院,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儲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隆寺在1950年從法相宗獨立,現在是聖德宗的本山。(伽藍來源於梵語,意思是寺院) 日本第一個世界遺產是姬路城 遊記: 【環遊日本/姬路/明石海峽大橋】江戶和平成,跨越時代的相遇 //www.mafengwo.cn/i/18625084.html 法隆寺也在明治時代遭受神佛分離令、廢佛毀釋的運動的波及,1878年法隆寺將聖德太子畫像(唐本御影)等300餘件寶物獻納當時的皇室,獲得了一萬元的賜予。這些寶物被稱為“法隆寺獻納寶物”,其大部分被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法隆寺寶物館保管。 1934年(昭和九年)開始了“昭和大修理”,對金堂、五重塔等諸堂宇進行了修理。“昭和大修理”長達半個世紀在二戰中也未停止,1985年(昭和六十年)舉行了完成紀念法事。 進入法隆寺,聽著寺內僧侶的講解,發現迴廊的柱子兩頭細、中間粗。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上有九個相輪,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中門(國寶)的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日本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 以八角堂的夢殿為中心的東院伽藍是天平十年(738年)行信僧都為懷念追憶斑鳩宮舊地的聖德太子而建。東院伽藍在聖德太子一族住居過的斑鳩宮遺蹟上建立,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絵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伽藍來源於梵語,意思是寺院) 如果大家看著東院伽藍的夢殿眼熟,那就有點意思了。東京的日本武道館就是根據法隆寺的夢殿所設計的。所以大家有機會到武道館,記得來看看夢殿哦! 正巧到訪法隆寺的時候是櫻花季,櫻花的粉色與木製建築的組合,心中莫名地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大阪世博的象徵—太陽塔 在參道旁的餐廳吃完中飯,坐上巴士前往車站。從法隆寺站經過王寺、久寶寺就可以到天王寺了。列車抵達天王寺之後會按照大阪環狀線的路線繼續行駛,非常方便。 但是這次要在天王寺下車,換乘大阪市內的地鐵,在千里中央站換乘大阪單軌電車,前往下一站。 日本的大阪於1970年成功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也是首屆在亞洲舉辦的世博會。大阪世博會上最受人關注的建築莫過於日本現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設計的太陽塔。大阪世博會使太陽塔家喻戶曉,成為了當年一座新潮的地標性建築。 1975年,日本政府決定對太陽塔實施永久保留,成為國家特定的紀念文物。 太陽塔上有四個大面具:塔頂是光芒四射的“黃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陽之臉”和“暗黑之星”注視著節日廣場,最底端“地底之星”則照耀著“逝去的世界”。四個面具寓意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買好門票進入公園,迎面就是太陽塔,綠油油的草坪上矗立著這座雕像,大家開心地與太陽塔合照。因為是櫻花季,一眼望不到頭的櫻花隧道下人們挑選著瓷器、品嚐當地小吃,陽光也來湊熱鬧,心情也非常愉快。 在鬱金香花壇邊的長椅坐下,回味著法隆寺的歷史、大阪世博的餘韻。正巧2025年大阪將要再一次舉辦世博會,日本社會的未來會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大阪城下的夜櫻與美食…
【櫻花季/關西小眾遊】奈良的街道和法隆寺、大阪的萬博公園,發現新舊交融的日本!
大家好,這是我的第41篇 日本 遊記,大家可以在我的遊記中看到其他精彩遊記哦! 這次帶領大家感受東洋的櫻花季、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 春天,再次踏上櫻花之旅 進入四月,日本也宣佈了新年號“令和”。趁著三重大的課程還沒有開始,和歌山的賞櫻旅途結束之後,再次踏上了賞櫻的旅程。因為這次就在關西地區轉悠,沒有用上“青春18”。 和歌山的遊記連結 :【環遊日本/和歌山/櫻花】開春了,去半島的另一頭賞櫻花、看彩虹//www.mafengwo.cn/i/18821968.html “青春18”攻略:【環遊日本/青春18】青春和旅行,是永恆的主題;JR青春18車票使用攻略 //www.mafengwo.cn/i/18584821.html 還是照舊從三重的津站出發,經龜山、加茂等地,抵達了JR奈良站。這次來看的是奈良的興福寺,興福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隨著藤原氏之隆盛而興隆,是南都七大寺之一,併為法相、俱舍教學之中心道場,人才輩出。 興福寺起源於天智天皇時期(669),在現在京都的山科建造了山階寺。之後遷移到飛鳥地區(今奈良縣高市郡明日香村劍池附近),改稱廄參寺。在710年遷都平城京時,在藤原不比等的計劃下遷到現址,改名為興福寺。 京都山科的遊記:【環遊日本/彥根城/山科】國寶城和山科疏水,都跟日本第一大湖有關! //www.mafengwo.cn/i/18571213.html 興福寺因為與藤原氏關係深厚,寺運非常興旺,平安時代、幕府時代都在日本的政治中起著重要作用。 文祿4年(1595),春日大社與興福寺合併,在德川幕府時期也受到幕府關照。 但是在進入明治時代之後,當時的日本因推崇神道教,日本政府推出了神佛分離令。雖然本意非排斥佛教,但是引發了日本人民廢佛毀釋的運動,日本的大小寺院遭到民眾的排斥,興福寺也在其中,當時寺院裡的僧侶都跑到春日大社任神職。之後在人民的努力保護之下,興福寺在明宗十五年(1882)獨立,成為法相宗大本山。 興福寺的一大象徵—中金堂,自平安時代起歷經7次的火災與重建,在2018年舉行了落成法事,也是時隔301年再次重建。現在大家去奈良,可以看到中金堂。中金堂東西長37米,南北寬23米,高21米,是僅次於江戶時代重建的東大寺大佛殿。 漫步奈良的傳統街道 因為之前也去過春日大社等地,所以看下可愛的小鹿之後就鑽到奈良的街道里去轉悠了。在東面觀光地的南邊就是奈良的古街道,現在依舊能感受到奈良時代的街道風格,東西南北網格化的形式。 在這片街區裡有世界文化遺產—元興寺,現在奈良的元興寺的前身是日本最古老的正式佛寺—飛鳥寺,別號法興寺,飛鳥寺供奉日本最古老的佛像—銅造釋迦如來坐像。 元興寺隨著平城京遷都來到了現在的奈良,從蘇我氏寺向官大寺(政府出資運營)轉變,是移建的新佛寺。元興寺在平安時代以後日漸式微,14-15世紀,向庶民信仰發展。 這片位於奈良市東部的奈良町,在日本的中世紀,作為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等寺院神社的街區發展,到近代則以漂布、制墨、奈良玩偶等產業尤為發達。 在元興寺附近的街區裡可以看到富有特徵的十字路口、細長的小路。古時徵稅是根據門口的長度來定的,所以就形成了入口狹小、縱深連通庭院的房屋式樣。這不禁讓我聯想到荷蘭等歐洲國家,古時徵稅是根據門口大小、臺階個數來定的。門口越寬、臺階越高就說明這家絕對是有錢人家。 現在奈良的大部分町家房屋是從江戶時代末期保留下來的,但是依舊可以感受到中世、古代的氛圍。 在夕陽的陪伴下漫步在奈良的街道上,感受當地社群的獨特氛圍,非常好。 世界遺產—法隆寺 感受了奈良的歷史,接下來前往下一站—法隆寺。 從JR奈良站坐大和路快速就可以到達JR法隆寺站,車站前有巴士,可以到達法隆寺前的參道上,交通便利。 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是聖德太子于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院,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儲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區佛教建造物”之名義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法隆寺在1950年從法相宗獨立,現在是聖德宗的本山。(伽藍來源於梵語,意思是寺院) 日本第一個世界遺產是姬路城 遊記: 【環遊日本/姬路/明石海峽大橋】江戶和平成,跨越時代的相遇 //www.mafengwo.cn/i/18625084.html 法隆寺也在明治時代遭受神佛分離令、廢佛毀釋的運動的波及,1878年法隆寺將聖德太子畫像(唐本御影)等300餘件寶物獻納當時的皇室,獲得了一萬元的賜予。這些寶物被稱為“法隆寺獻納寶物”,其大部分被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法隆寺寶物館保管。 1934年(昭和九年)開始了“昭和大修理”,對金堂、五重塔等諸堂宇進行了修理。“昭和大修理”長達半個世紀在二戰中也未停止,1985年(昭和六十年)舉行了完成紀念法事。 進入法隆寺,聽著寺內僧侶的講解,發現迴廊的柱子兩頭細、中間粗。法隆寺中的五重塔類似樓閣式塔,上有九個相輪,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屬於中國南北朝時代的建築風格。中門(國寶)的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日本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 以八角堂的夢殿為中心的東院伽藍是天平十年(738年)行信僧都為懷念追憶斑鳩宮舊地的聖德太子而建。東院伽藍在聖德太子一族住居過的斑鳩宮遺蹟上建立,迴廊南面為禮堂,北面為絵殿及舍利殿、繪殿及舍利殿北接傳法堂。(伽藍來源於梵語,意思是寺院) 如果大家看著東院伽藍的夢殿眼熟,那就有點意思了。東京的日本武道館就是根據法隆寺的夢殿所設計的。所以大家有機會到武道館,記得來看看夢殿哦! 正巧到訪法隆寺的時候是櫻花季,櫻花的粉色與木製建築的組合,心中莫名地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大阪世博的象徵—太陽塔 在參道旁的餐廳吃完中飯,坐上巴士前往車站。從法隆寺站經過王寺、久寶寺就可以到天王寺了。列車抵達天王寺之後會按照大阪環狀線的路線繼續行駛,非常方便。 但是這次要在天王寺下車,換乘大阪市內的地鐵,在千里中央站換乘大阪單軌電車,前往下一站。 日本的大阪於1970年成功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也是首屆在亞洲舉辦的世博會。大阪世博會上最受人關注的建築莫過於日本現代藝術大師岡本太郎設計的太陽塔。大阪世博會使太陽塔家喻戶曉,成為了當年一座新潮的地標性建築。 1975年,日本政府決定對太陽塔實施永久保留,成為國家特定的紀念文物。 太陽塔上有四個大面具:塔頂是光芒四射的“黃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陽之臉”和“暗黑之星”注視著節日廣場,最底端“地底之星”則照耀著“逝去的世界”。四個面具寓意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買好門票進入公園,迎面就是太陽塔,綠油油的草坪上矗立著這座雕像,大家開心地與太陽塔合照。因為是櫻花季,一眼望不到頭的櫻花隧道下人們挑選著瓷器、品嚐當地小吃,陽光也來湊熱鬧,心情也非常愉快。 在鬱金香花壇邊的長椅坐下,回味著法隆寺的歷史、大阪世博的餘韻。正巧2025年大阪將要再一次舉辦世博會,日本社會的未來會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大阪城下的夜櫻與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