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旅程

九月初,是躁动的。双节一起来临,让在祖国大地随机闪现了大半年的我有了那么一丝丝的犹豫:回家休息还是出去浪,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选择。

本已做好回去静躺几日的打算,但心中碎碎唸的总是:如果请四天假,就可以获得3(中秋节)+4+9(国庆节)=16天的超长假期,还是免不了心动的。加之有很impressive的朋友发出邀请,我这么厚脸皮的人肯定不会错过,于是没有一丝丝的犹豫,便开始规划了这次的美国之旅。

请假的时候遇到了来自领导的阻力,她说年轻人要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随随便便请假哦——所以我在认真思考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坚持请假,开启了美东半月行。

自从去年毕业,年底回国,便开始了劳心费神的投简历、找工作。拿到offer后又紧接着马不停蹄的实习、转正、工作,基本上就终止了之前随心所欲的浪荡生活。这一次,仿佛又听到了心跳的声音,重回路上的感觉真好。

在这里还是要再次感谢本次美国之行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谢谢大家,回国请你们吃饭。

行程表

9月23日14点 波士顿 HU7961 14小时
9月24日5点纽约 MEGABUS 5小时
9月29日13点 费城中国城BUS2小时
10月1日13点 华盛顿 greyhound 3小时
10月2日22点 纽约 greyhound 5小时
10月7日3点 纽约 HU791615小时

出发吧

从上海到波士顿全程14小时,走的是北极航线,其中有12个小时都是白天,所以对于喜欢“上帝视角”的我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一定要早点去机场换一张靠近窗户的座位。

Bon voyage !

左右两边隐隐约约的陆地分别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在飞机上看真的只有一扎的距离。

冰封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山地

一片素白的北冰洋陆地

冰雪渐渐消融的加拿大魁北克省

到达波士顿

机场附近的住宅区。

前期准备

美签:
美签我是在新加坡申请的,因为有研究生就读学校的背书,所以申请起来非常容易,签证官几乎没有问我问题就给了我十年的签证。

但是要注意,首次入境美国之前一定要在 //www.evus.gov/evus/ 上再次登记资讯,确保enrolled的状态。更新的资讯很简单,enroll的速度也很快(基本上这边提交完,那边就enroll了)

电话卡:
//item.jd.com/10990680845.html 亲测实惠又好用

货币:
美元我是在上海机场换的,汇率较高而且有手续费,建议可以去银行预约换汇。另外在美国信用卡消费十分普遍,带一个VISA或者MASTERCARD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行李:
我一般出去玩的原则就是轻装上阵,其实旅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护照和银行卡,所以其他都是非“必需品”。一个书包+一个登机箱就是我的全部家当了。之前旅游的时候爱好吭哧吭哧抗一个单反,走到哪里咔咔一顿狂按,现在人老了就变懒了,这次美国之旅所持装置是一台四年前的 iphone6 plus,本文所有的照片都出自这个手机。

入境:
下飞机后,首先会走到一个电子机器前面,把你的护照美国签证页放在萤幕上,就会自动生成一个纸条,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叉号,显示你需要走人工通道,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的签证有什么问题,后来发现同一班飞机下来的乘客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就安安心心的排起了队。

到了海关,简单的问了我两个问题,就大章一盖,直接放行。一般来说,单次入境可以在美国境内呆半年,但是没有合理解释的话,第二次入境就会比较困难了,所以还是合理的规划在美时间比较好。

在飞机上邻座的姐姐在MIT里面住,所以下了飞机就顺道把我捎到了MIT,开始了我美国之行的第一站。

关于美国

之前也去过一些国家,对每个国家都有不一样的感知和反馈。其实很想把去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记录下来。一来是自己记性不好,再次翻阅可以把自己带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和细节中,二是很多感触和想法都是在旅途的即刻发生的,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当回归日常生活,会被琐事冲淡了印象。所以能在归途中就把当下发生的一切记录下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研究生的时候利用假期去了四五个国家,但是无奈行程颇紧张,回程后又开始了高强度的学习,所以没有时间去把一路的欢声笑语化为纸间的文字。这次也算是弥补之前的遗憾。

美国很大,这次的行程主要集中在东海岸的大城市,所以印象有些偏颇也属正常。在没去之前,其实对美国是蛮向往的,因为比较发达的国家当中,对日本的印象不错,干净整洁且发达,作为资本主义第一强国的美国,应该会更好。但是实际过来以后,却给了我不一样的印象。就简单说一下我对美国的一些感受:

自由:在这个国家,真的是看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你都不会惊讶(虽然我先惊讶了几天)。很多psycho在街上,或破口大骂,或发癫狂笑;很多流浪汉在街上,有的还会遛著一条狗在身边,他们甚至会在街边看书;街道很脏,可能就是大家自由的乱扔垃圾吧;在华盛顿会有那种游行示威,或者在别的城市街道上有人会扯著一个喇叭在喊自己的主张和理念,只不过基本上没有人驻足,也就是你喊你的,我干我的事情的状态;甚至在灰狗上,看到路边有一个人处于嗑high的状态,抽搐著,弯腰垂手,很像丧尸。 //zhuanlan.zhihu.com/p/25631550 就如同这种感觉,一秒钟入戏《绝命毒师》。
这些种种,让我不由得思考,这样的自由真的是好事情嘛?

贫富差距大:好的街区,窗明几净,房门都不带锁的,差的街区,看上去就很萧瑟,散发著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那种比较乱的街区,我没有勇气进,所以也不太了解,据朋友说,你开车进,可能需要打911请警察护送出来。纽约的MIDTOWN真的会让你满足对于城市的一切幻想,但是不远的皇后区或者布朗克斯,脏乱的街道可能会让你怀疑他们真的属于一个城市吗?

肥胖人口太多:街上会有那些过度肥胖的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为什么人可以长得那么胖,他们坐地铁会占到两到三个人的位置,有的可能还需要用辅助装置来代步,一般来说这些人都是穷人,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这种过度肥胖,这种肥胖真的是已经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了。

晚上有点让人害怕:作为一个09年8月敢于一个人走进大巴扎的我,晚上走在街头还是有一丝丝的害怕的。当然波士顿或者费城还是放心的,只是晚上街上人少会有点不安。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回国的那天凌晨,从皇后区的Sutphin Blvd走到Jamaica Station (AirTrain),也就短短几百米,从地图上还是走在标黄的闹市区,但是街头充斥着weed的气味,街边闲逛的男子会向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路过的黑哥哥也会拿凶狠的眼神看着你,这样的夜,还是挺让人害怕的。

虽然上面说的都是一些缺点和不足,但是整体来说,美国还是很适宜居住的。当时除去少数几个大城市,美国的城市还是有西方国家城市的通病:好山好水好无聊——生活质量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总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什么,一些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元素。

波士顿

波士顿作为第一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美东四城当中最北的一座,从北向南一路玩下来比较不会走弯路。但是当买好机票查询攻略的时候,才发现波士顿其实没有什么好玩的。

波士顿市区其实很小,用双脚就可以丈量。
A是波士顿的机场
B是哈佛大学和MIT所在的地方,两个学校分别有地铁站: Harvard和Kendall,均为红线。另外从机场打车到MIT大概40刀
C是波士顿商业中心后湾区,靠近地铁站Copley(绿线)附近
D是波士顿公园附近,主要有自由之路(The Freedom Trail)这个景点

可能由于只在波士顿待一天,所以对这个城市的感觉并不是很深,总体来说,比较干净(相对于后面的纽约和费城),城市没有想象中的繁华,比较偏向农村风格,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地铁系统过于陈旧,要仔细区分inbound和outbound。

MIT的实验室,就在透明的玻璃幕墙里面,莫名感觉很酷

MIT标志性的草坪和主楼

MIT里的The Stata Center,解构主义建筑风格的典范

John Harvard Statue,哈佛的标志之一

哈佛图书馆,没有学生卡的话只能在大门遐想一下里面的景色了

Old South Church前的夕阳

自由之路上面老建筑

除了后湾区,另外一片Downtown Crossing的夜景

麻烦在美国的同学帮我定了一辆MEGABUS的车票,从波士顿的South Station出发,大概四五个小时就到了纽约。因为是夜班车,之前以为会像台湾一样是那种可以半平躺的高阶大巴车,可以美滋滋的睡个觉,结果上车发现,就是那种普通的双程大巴,虽然已经是晚上,但是车子还是满满当当坐满了旅客,第一排应该是被四个高中或者大学女生霸占了,她们闲聊了一路,声音及其之大,一路上的“oh,she is like,oh my god”不绝于耳,真的是和日本的社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

MEGABUS停在麦迪逊花园球场旁边的街区,往前走几步就是时代广场了。虽然是凌晨四点,但是时代广场仍然如白昼一般,也是极其难得见到时代广场空无一人的场景。

关于纽约

我对纽约一直有一种执念,回溯不到起源,也不知道何时萌芽,就是单纯的觉得纽约是世界第一的都市,如果要工作、要生活的话,为什么不选择这里。

这次在纽约呆了也有十天有余,对这个城市也由点及线,慢慢具象起来,对于纽约的感觉经历了“U”形的变化。

刚来时是入夜的时代广场,满眼的LED萤幕冲击着你的眼睛,不由得让你产生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的错觉。让你觉得,对,就是这座城市,你内心向往的这座城市。

接下来,随着对纽约的深入,感觉这是一个奇葩的城市——破乱狭窄的地铁站、无所不在的流浪汉。SIN CITY的感觉及其强烈。坐在在前往布朗克斯或是皇后区或者布鲁克林沙滩边的轻轨上,望着下面略显陈旧的房子和毫无生气的街道,很难让你想到这和不远处的曼哈顿同属一个城市,加上后来去了华盛顿,真的是对纽约的印象一落千丈。

但是当你再一次返回的时候,你不由得还是会叹息,这才是THE CITY,她包含了一切,一切都显得那么矛盾和突兀,但是一切又显得这么的和谐和自恰。所以我又再一次的爱上了纽约,以至于在离开的时候还恋恋不舍,跑出地铁站又一次来到时代广场——这个开始的地方,再一次用力的呼吸,再一次把自己沉浸在这份喧嚣中。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纽约,可能最恰当的就是“光怪陆离”了吧。

关于纽约的介绍,我打算放到最后一个章节来叙述。

凌晨四点的时代广场

氤氲的热气,扶摇尘上,直至帝国大厦顶端。

费城

在经历了数日痛苦的倒时差后,我踏上了前往费城的旅途。从纽约的CHINATOWN坐车,只需要12刀就可以到费城的市中心,还是相当划算的。

费城在美国短短200多年建国史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1774年第一次大陆会议上,费城当选美国第一个首都。两年后,《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其中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成为这个国家的建国基石。同时,独立钟也是在此铸造,在美国历次的重大危机中,成为联络人民,团结人民的一个重要象征。

费城也是一个不大的城市
围绕着A:费城市政厅一圈算是费城最核心的地区了,主要是CBD和商业区,整体的现代化氛围要强于波士顿

B是波士顿主要的景点独立宫和自由钟的所在地,我去的那天都需要排队,在美国还是比较少见的,两个景点都是免费,但是独立宫里面的签署独立宣言那栋楼需要单独买票,我们去的时候票已经售完,只能从外面瞻仰和遐想一下当年的场景了。从B往东走到叫做Penn’s Landing的河边,可以遥看Ben Franklin Bridge大桥以及对面的新泽西州

C是Logan Square,斜插的大道上有各国的国旗,穿过广场直达费城艺术博物馆,广场四周有博物馆、大教堂,也是一片很休闲的地方

D是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的沃顿商学院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费城西北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King of Prussia的购物中心,应该是全美最大的购物中心,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去看看的。

唐人街的车票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Reading Terminal Market

位于城市最中心位置的CITY HALL

lobster roll 感觉美国人做饭的套路就是两块面包加上各种各样的肉:从汉堡包到热狗到各种卷

围绕着CITY HALL的CBD在夕阳下非常通透

Logan Square的喷泉,很多居民在这里跑步

晚上在Whole Foods里面采购了一波,走的是有机食品的路线,现在已经被亚马逊收购。

食物的颜色特别显眼,卖相很好。

独立厅里面的陈设

独立厅,这个建筑就是100美元背后的图案,由此可见独立宣言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地位。另外我穿的11号是Philadelphia Eagles的四分位温茨的球衣,去年老鹰队喜提超级碗总冠军,庆祝巡游的时候万人空巷,堪比最隆重的节日。

走在老城,有很多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矮楼,仿佛在诉说这个城市悠久的历史。

从Penn’s Landing遥望Ben Franklin Bridge,建好这座桥的时候中国正处于北伐时期。桥下的特拉华河在静静的流淌。

宾大一角

宾大二角

宾大三角——沃顿商学院

充满惊喜的华盛顿D.C.

说句心里话,美国之行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波士顿和费城就是两座很中规中矩的城市,在前往DC的那个时间点对纽约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脏乱差的阶段。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和世界第一的国家,这样的表现总是强差人意。都说美国好在农村的生活,但是作为一个匆匆游客,很难深入体会到一般中产阶级的生活,只能在不同的城市间嗅到生活的气息。但是一直到在美国的第八天,反馈都是偏负面的,直到我到了华盛顿。

这次美国之行的惊喜在华盛顿,而华盛顿的惊喜又在于国会。

从巴尔的摩到DC的路上,窗外的风景变得越来越美,一栋栋小别墅掩映在绿地之中,处处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有种波澜不惊、岁月静好的感觉。

华盛顿D.C.是1790年作为首都而设定、由美国国会直接管辖的特别行政区划,因此不属于美国的任何一州。关于特区的名字由来,则是华盛顿总统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特区命名为哥伦布。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联邦政府及国会为了纪念他,在翌年(1800年)建成时把新都命名为华盛顿D.C.(District of Columbia)。

作为一个非自然形成的城市, 可以从地图中清楚的看出华盛顿D.C.的规划感和设计感:

在1791年皮埃尔·查尔斯·郎方最先设计的都城中,主要突出了B美国国会和D美国白宫(彼时称为总统府)两个标志性建筑,中间以一条著名的倾斜的宾夕法尼亚大街相连。

百年之后,华盛顿D.C.又开始新的一轮建设,这时体现的主要就是“双中轴”的特点:A林肯纪念堂和B美国国会为横轴,相距大约有4公里,中间是著名的林肯纪念堂倒影池(Lincoln Memorial Reflecting Pool)和National Mall。C杰斐逊纪念堂和D白宫为纵轴,横竖两轴相交之处即为O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的博物馆大多就坐落在O和B这段横轴的两侧,最新建好的是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是这次DC之行少数需要排队的博物馆。

另外之前总以为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在一个很偏远的郊区,虽然确实它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但是开启地图会发现,穿过杰斐逊纪念堂旁的大桥,就是The Pentagon了,原来在美国首都圈核心心位置,这样就符合认知多了。同样,FBI也在城里的某个角落,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灰狗巴士停靠在Union Station,出来很近就可以走到国会山,所谓国会山就是一个很缓的小山丘,国会(United States Capitol)坐落其上。在首都,流浪汉也不稀有。

Capitol 是美国国会,是行使立法权(legislative authority)的地方。国会由参议院(Senate)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组成,分别在穹顶的左右两边,对了穹顶上还有一副很精美的华盛顿升仙图,你问我怎么知道这么清楚,因为我第二天专门跑去国会参观了一波,这是我这趟美国之旅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所以也安利给大家。

话说Capitol和Capital两个单词的读音是一样的,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是US Capital,毕竟这里是美国的首都。但是Capitol是一个特指名词,只有国会这一个意思。

同样,国会的这栋楼,我在去美国之前一直都误以为是白宫(很多人都误以为),但其实白宫外面戒备很森严,只能远眺一下或者从财政部旁边看一下背面。能让你一览无余的这座欧式建筑是是就是坐落于国会山的国会,同时国会也是50美元背后的图案。

国会旁边的美国国家植物园,有个室内温室,可以沿着阶梯走到二楼,非常有新加坡的感觉。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里面的哈勃望远镜

登月舱是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非常出名的展品,位于正门右手边。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也是一个非常好逛的博物馆,但是自然博物馆都大同小异,我就浮光掠影了一下。

从自然博物馆望出去的街道,十分的整洁庄重,这是在其他三个城市感受不到的氛围。

华盛顿纪念碑,总会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红色警戒的日子,傍晚五六点的天气出奇的好,斜阳印在草坪上,让人忘却了流动的时光。方尖碑的顶端可以上去,但是现在在维修期间,所以暂停开放了。

穿过The Ellipse公园就是美国白宫了,这里有很多旅行团驻足,只能远远的观看,每年白宫都有开放日,但是需要提前预约,基本上是不在美国读书就没有机会进去参观。白宫是20美元背后的图案。

白宫旁边的财政部,面前的雕像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0美元的前后就是汉密尔顿和U.S Treasury

华盛顿算是美国大城市中地铁状态最好的城市了,但是售票机及其古老和难用,完全没有LED显示屏,票价全靠“WHERE ARE YOU GOING”那张表,我当时研究了三四分钟才知道如何买票,而且没有单程票这么一说,一定要买一张两刀的地铁卡,然后再往里面充值。

富有艺术气息的地铁站

华盛顿也是很多耳熟能详的国际组织的总部,早晨在街头随意散步就看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部,但是我拍照的时候,照片里面的黑哥哥给我做了一个抹脖子的手势,这在一路上还是非常少见的。

林肯纪念堂也是在美国电影中出镜率很高的一个圣地,这是5美元背后的图案

在美国人心中,林肯的地位非常之高。如果说华盛顿建立了这个国家,那林肯则是在内乱之际拯救了差点分裂的国家。

他最有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就镌刻在雕塑的左手边,就是这篇江主席倒背如流的文章,是公认的英语演讲的最高典范: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从林肯纪念堂望出去的倒影池

韩战老兵纪念碑前的这组雕塑也很经典,抗美援朝期间中美对于各自战俘的态度也是值得深思的。

杰斐逊纪念馆离主线稍微有点远,需要穿过一个水池才能到

国会是一个旅行APP中没有怎么推荐的景点,也是在国人心中不那么出名的景点,但是对我而言,没有来过国会的华盛顿之旅是不完整的,国会整体的建筑非常有气势,让人身在其实就会不自觉的有种脱帽致敬的情绪。里面的装饰非常的奢华且高贵,以至于给朋友们看过视讯他们都以为是法国。

国会也是免费参观的,从喷泉下面的访客中心进入,就会发现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亚裔的游客,参观分为预约和非预约两种,一般来说预约就可以见到心仪的议员,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直接走非预约通道就好。短暂的排队后,先在电影院里看应该十几分钟的宣传片,因为是全英文,所以我也就看个大概,主要是对于价值观的输出,说美国这个国家为什么能一直长期繁荣下去,是因为参众两院的制度。

从电影院出来,会有导游带领着大家参观和讲解,我们先走到穹顶下的地下室,这个被栏杆围住的就是华盛顿的座标原点。

从地下室上来,就是大厅和穹顶了,圆形大厅围绕一周一共有12副油画,分别描述了12件影响美国发展的大事情,大厅的装饰典雅且豪华,午后斜阳从穹顶的玻璃窗外射入,映照在油画上,徒增一种神圣的感觉。

在大厅两侧分别有两个门进入不同的裙楼,这就分别是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入口了。

大厅里挤满了游客,但是几乎都是白人,好不容易找到空档拍两张无人的景色。

国会穹顶的华盛顿升仙图,下面对于大厅的正中央,这里是举行过世总统国葬的地方,仿佛历届过世的总统都会在这,和华盛顿一起,走入羽化登仙的极乐世界。

12幅油画中最有名的就是这幅《独立宣言》,这也是2美元背后的画面。

至此从2美元到100美元背后的图案全部介绍完毕(1美元背后是金字塔上帝之眼,没有物理实体)

众议院的厅堂

从国会出来,经过一个地下通道会到达国会图书馆,这个装修的非常华丽,是这一路上看过图书馆中最让人震撼的。

从图书馆出来是美国最高法院,它和国会和图书馆组成了一个三角形。

在华府的最后一站是国家美术馆,也是一座非常巨集伟的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藏品有:达·芬奇的《Ginevra de’ Benci》

梵高的自画像。国家美术馆整个油画部分,都没有任何的玻璃阻挡,全部是直接挂在展壁的墙上,像这种国宝级的名画也是这样,可以让人超近距离无遮挡的欣赏。

德加《十四岁的小舞女》

伦勃朗《Rembrandt》

BACK TO NYC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大苹果。

我把在美东最后的日子都放在了纽约,并没有像普通的观光客那样打卡景点,而且随便坐上一辆公交车,慢慢悠悠的晃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去感受这个城市的心跳和脉搏。

去看一场NBA比赛,去看一场百老汇的话剧,去地铁站驻足卖艺者的演唱而忘了时间,去深入Bronx、Brooklyn和Queens,去新泽西的岸边看曼哈顿的夜景,去帝国大厦瞄一下帝国的余晖,去雨天的中央公园夜跑、去MET沉浸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

这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有无数的可能供你选择

THE CITY

A、B、C均为曼哈顿,一般旅游所指的纽约就是曼哈顿这个岛。
A是下城,主要景点有华尔街、世界贸易中心、曼哈顿大桥、SOHO
B是MIDTOWN,算是曼哈顿岛的核心,主要景点有帝国大厦、时代广场、第五大道、中央车站
C是上城,主要景点有中央公园、哥伦比亚大学、大都会博物馆
D是布朗克斯、E是布鲁克林、F是皇后区、G是长岛市、H是史泰登岛
他们共同构成了纽约市
I是新泽西州的泽西市,和纽约只隔了一个哈德逊河。

MTA

我很喜欢纽约的地铁,因为我觉得纽约地铁就是纽约的一个缩影——奇葩但却有趣。在这里,遇到什么事情你都不会惊讶,有人在车厢里乞讨,有人在车厢里卖艺,还有人干脆瘫睡在车厢里,吓得别的乘客都缩居车厢的另一侧;在狭仄的站台上,充斥着各色人种,在铁轨上,躺着各种垃圾,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沿着铁轨飞奔的老鼠。闷热,甚至会漏雨、停电、晚点,好像所有的缺点都在纽约地铁上呈现。但是每当通道中有艺人弹著吉他唱着歌,甚至随着节奏舞动起来,你好像会忘却这一切的缺点,你的情绪被充分的调动,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轻快的感受,伴你度过一路上没有讯号的隧道直至家中。

初来乍到,纽约地铁把我弄得晕头转向,看到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感觉密集恐惧症都要犯了,后来经过仔细的梳理,发现了其中的窍门,再去坐车就轻松了很多。

纽约地铁的走向基本上是如图所示的两种路线:一是黑线所示,从布朗克斯出发,经过曼哈顿最后到布鲁克林;一是红线所示,从皇后区出发,经过曼哈顿最后到布鲁克林。因为几乎所有的地铁都会经过曼哈顿这片狭长的岛屿,所以密密麻麻的线路加上密密麻麻的换乘站,让人不知所措就也显得是很正常不过了。

一般来说,往Bronx和Queens去的都会写着UPTOWN,往Brooklyn去的都会写着DOWNTOWN,所以哪怕你不知道要做的地铁终点站是哪,但是你知道要去的方向,就可以从轻松的从UPTOWN或者DOWNTOWN的指示牌中找到方向了。

另外,纽约地铁还分快车(EXPRESS)和慢车(LOCAL),这个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100年前修建地铁的时候,就特意留出来三条或者四条轨道,其中的快车供高峰期通勤使用。在熟悉了纽约地铁线路后,我基本上都是去做快车,那种三四站不停,看到站台在你眼前急速闪过的感觉真好。1/6号是慢车,2/3/4/5号是快车。其他以字母命名的,没有什么规律。

对于纽约地铁卡,买七日无限制次数的比较划算,33刀。单次的话,不论距离,都是2.75刀。有两条线会穿过曼哈顿大桥,从地铁上看整个纽约的感觉也是很棒的。

三个轨道并行的车站,上面有光洒进来的就是和地面相连的天井了。

从地面上拍,可以看到天井下的铁轨,所以在纽约街头,都会有这种铁质的栅栏,下面就是呼啸而过的地铁,冬天会有地铁站氤氲的热气飘出,构成纽约独特的景观。

深入体验

NYC作为文化艺术的中心, 绝非浪得虚名的,如果只是浮光掠影,那真的是太浪费了。

NBA:
说起殿堂级的NBA球馆,麦迪逊广场花园球场肯定算一个。作为尼克斯队的主场,不在这里看场球,简直就是人生的遗憾。
幸运的是,赶上了新赛季,不幸的是,现在只是季前赛阶段。
一般来说,从//www.ticketmaster.com 这个网站购票就可以,然后买好票自己列印出来就可以入场了,不会检查ID,但是安检还是蛮严格的。

作为看了十几年NBA的老球迷,看现场的感觉真的比看电视震撼太多(废话),情绪不自觉的就融入到集体的氛围当中了,每次暂停休息的活动也很有意思,绝对不会让你感觉到枯燥。在中场的时候,还有一个充满惊喜的求婚活动,十分浪漫。

百老汇话剧:
百老汇其实是Broadway,是纽约市的一条主干道,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由于此路两旁分布著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

在时代广场西边的几条街就是著名的百老汇剧院所在地了,现在演出的比较有名的剧目有《狮子王》、《歌剧魅影》、《猫》、《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以及现在最火的浸没式戏剧《Sleep No More》了。一般来说,头次去看百老汇的歌剧都会选择《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次我也没有免俗,从官网或者代理机构都可以买票。我看的是星期六下午14点的那一场,基本上是座无虚席。

歌剧分为上下两场。一共2个半小时,从我的个人观影体验来说,是一部高水平的歌剧这点毋庸置疑,但是却没有带来极度震撼或者印象深刻的点。不过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不亲自去欣赏一下,从别人的口中是问不出河水的深浅的。下次有机会可能会去体验一下《Sleep No More》,这部剧的特别之处在于摒弃了原本观众坐在台下,演员站在台上表演的模式,让观者可以近距离的与演员接触并且跟随不同的演员去挖掘不同的剧情。

探祕联合国:
纽约虽然不是美国的首都,但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其中联合国这个机构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联合国是可以进去参观的,但是如果不在网上预约门票,就只能在大厅参观一下。

//visit.un.org/content/tickets-1 是预订地址,相对来说还是蛮抢手的,如果想去参观还是要提前几日购票,同样也需要把门票列印。每天都有一到两场中文版本的参观团,如果能抢到这个,参观起来应该会对知识的接受更加顺畅。

一个tour大约一个小时,主要内容就是带你参观几个大会场,然后介绍一下联合国的基本知识。为了配合安检大概提前半个小时去正门对面的小亭子换票排队就好。

联合国设有6个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联合国祕书处。其中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托管理事会已经没有实际作用。剩下的四个机关都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

General Assembly是最大的会场,大厅的挑高很高,两边佐有笔画,这个厅经常可以在CCTV的新闻中看到。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在国人心中的名气不是很大,但是确实一个很美的景点。High Line Park是纽约的一条空中长廊,穿越于整个纽约曼哈顿最文艺的切尔西区,它的前身是一条连线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的铁路货运专用线且一度面临拆迁危险。在纽约FHL组织的大力保护下,高线终于存活了下来,并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花园走廊,为纽约赢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国际设计和旧物重建的典范。

从高线公园上可以拍出很纽约风的照片:红色基调的多层小楼+狭窄的单行道+阴郁的天气

远处的高楼是Hudson Yards,预计2019年开业,是继洛克菲勒中心之后纽约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专案。其中的The Vessel等建成之后,应该是一个新的打卡圣地了。

漫步高线公园,最美的景观就是建筑本身了。

建设中的The Vessel

纽约夜景:
作为西方世界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纽约的摩天轮主要集中在下城世贸中心+华尔街沿线和中城的时代广场沿线。一般来说,在河对岸只能看到下城的天际线,因为这些高楼是依河岸而建的;中城的天际线因为隐藏在曼哈顿密密麻麻的楼群中,只能登高俯视才有较好的效果。

1、登高远望,比如在帝国大厦的观景台看中城(原谅iPhone的渣画质)

2、布鲁克林大桥看下城

3、新泽西的Exchange Place看下城

打卡必备

纽约那些耳熟能详的景观,我就不展开篇幅了

帝国大厦:

纽约的天气不总都是那么好的,之前打算上帝国大厦的那天下午下起了小雨,所以又往后顺延了一天,傍晚去帝国大厦的好处在于,可以看到白天、夕阳下、晚上的曼哈顿,每一个时间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帝国的余晖:

下城方向,WTC是标志性建筑,和华尔街的高楼一起构成了下曼哈顿。

中城方向,HM那栋楼下面差不多就是时代广场了,可以看到远处的中央公园。

自由女神像:

参观自由女神像有两种方式,一是登岛,二是游轮远观。登岛的话,必须在Battery Park做轮渡,途径 Liberty Island和Ellis Island最后回到曼哈顿的渡口。

埃利斯岛在1892年至1943年间是美国的主要移民检查站,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博物馆,在这个小岛远眺曼哈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布鲁克林大桥:

布鲁克林大桥对我而言是一个难忘的存在,因为有天晚上夜跑路过大桥,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座桥的中央是行人可以通过的,但是没有任何的遮挡,就这样在暴雨中,我硬著头皮走完了一公里的路程。伴随着秋日纽约的阵阵冷风,酸爽至极。

从布鲁克林大桥看下城的景色非常好,视野开阔,如果天气好还可以看到远处的自由女神像。

离布鲁克林大桥不远处有一个著名的网红打卡圣地——Dumbo。不远处的大桥是曼哈顿大桥,从桥洞中还能隐隐约约的看到帝国大厦。《美国往事》的经典剧照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MET位于中央公园旁,出门不远处就是纽约的富人区——上东区。

之前MET采用的是乐捐的方式购票,就是随便你出多少钱都可以参观这个博物馆,但是最近恢复了规定的25刀票价。不过最近银联在做活动,拿着62开头的本人信用卡就可以免费进去参观了。

MET真的是特别的大,在里面随随便便逛了四个小时都不带重样的。对我来说比较喜欢的展厅有进门右拐的埃及展厅。无数精美的木乃伊和埃及风格的文物在这个展厅,展厅走到头就是著名的丹铎神庙。

另外一个比较喜欢的展厅是大门径直走进去的欧洲家俱和地中海艺术的展厅,这是一个昏暗的大厅,配有管风琴传出的宗教音乐,让人瞬间感觉穿越回了那个年代。照片很难拍出那种感觉,需要去现场体验一下。

西半球唯一完整的埃及神庙——丹铎神庙

美国翼庭院,非常舒服的布局,整个MET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的艺术馆

略显惊悚的雕塑

中国馆里面的敦煌大壁画,占满了整整一面墙。

中国馆里面的一个苏式园林,据说是中美建交后中国送给美方的一个礼物。

MET楼顶有一个露台,可以俯瞰中央公园和MIDTOWN。

时代广场:
世界的中心,不论几点永远如白昼一般。以7th Ave为主轴,介于W42nd St和W48th St之间。LED萤幕占据了你视线的每一寸空间。永远不停滚动的广告刺激着你的视觉神经。

时代广场的地铁站有12条线相交,纽约的心脏,帝国的中心。

华尔街: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华尔街的铜牛是两个标志性的景点,短短几百米的街道聚集了不计其数的金融机构,构建了美国庞大的金融市场。

世界贸易中心:

新的ONE WTC高达1776英尺,为独立宣言释出年份。“在9·11”事件13年之后才修好。现在的世贸中心是纽约最新的地块,不但有五座写字楼,还有一个“9·11纪念博物馆”和Oculus及Ground Zero

Oculus:
在世贸中心旁边就是Oculus,作为一个综合车站,设计建造了花了12年,连线了两大地铁站和PATH铁路。从外面看起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鸟,从内部看,高高的背脊延营造出巨大的空间感,圣洁和高雅。

归零地:
两个巨大的水池坐落在双子塔的旧址,涓涓细水长流不息,仿佛在向世人倾诉著十几年前的那段让人心碎的历史。

中央公园:上东区之所以能成为纽约的富人区,毗邻中央公园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作为一个寸土寸金的国际化都市,能在曼哈顿岛有一个这么大的公园真的是高瞻远瞩的规划。之前只是觉得中央公园大,但是去过以后会发现,是超出你想象范围的大,在纽约的这段时间,我甚至都没有完整的把中央公园走过一遍。

夜跑在下著淅沥沥小雨的中央公园别有一番风味

有点泥泞的道路,很多路人在跑步

ONE 57,现在纽约最贵的豪宅

有点披头士专辑封面的感觉

中央车站:

METLIFE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分列两边

后记

其实写完这篇游记已经是回国后的两周了。这两周主要也就是倒倒时差,写写游记。

星期天早晨,去街边的小店买点早餐和咖啡,好像一切又回到了一成不变的生活。走在路上的我突然回忆起晚上去JFK机场的时候,还是没忍住在时代广场下车,最后一次把自己融入到这个世界的中心,去体会这个城市“光怪陆离”的氛围。

突然想起来本科时候的一个同学,在2000块钱的旅游专案和2000块钱的雪地靴中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对他来说,雪地靴的是一个实体,可以长期存在,但是对于旅游来说,就是一个短期消耗专案。不知道为何,我对这件事情的印象极其深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世界观,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总会有那么一刻,走在深圳街头的你会突然想起走在走在曾经走在纽约雨夜的你,走在东京地铁的你,走在新加坡小巷的你,走在悉尼海港的你。虽然时光已逝,但是那些曾经带给你的感动却长存,成为生命中最美丽的回忆。一直以来我的记性都不是很好,所以这也是我写游记的一个初衷,把握当下的情绪,多年以后再翻开这篇文章,会把你的带回到曾经的那些岁月。

稀里糊涂的在纽约过了一个生日,细想下来,四分之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如果是前25年都在学习和积累,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就需要努力去开花和结果了。

前四分之一个世纪,走了五大洲中的三大洲,晃了12个国家。希望以后的每年都能如今年一般,有一个“大胆”的假期,去探索新的未知的人生。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