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文章标题,其实台湾的国家公园中我最想去的就是人文型别的金门,但因为要专程搭飞机去所以一直没成行(我反而先去拜访了千里之外的金门大桥)。这次是因为得知去年在太鲁阁音乐节后追踪的大提琴家张正杰老师要在金门坑道音乐节演出,班也正好排得开,就在九月初抢了音乐节的门票,然后订前后最便宜的机票和住宿,就这样成行了!

  至于内湾,那是因为小火车路线让我对这地名颇熟悉,接下来是偶尔听说这里的野姜花粽,但还没吸引我到想特别规划个旅程。这次大学时代的朋友Z在新竹喜来登饭店婚宴,一看那附近最接近的就是新竹高铁站/六家火车站,与内湾线已经相去不远,就决定干脆把内湾完成吧!

  很奇妙,这两个久闻其名的观光景点,是我这个原以为自己早已将台湾走透透的人,突然想起来原来还有没有到过的地方。因为它们不是在环岛的路线上,不会路过,只能特地来朝圣,原路而返。

  然后因为预计要出国旅行且会在曼谷转机,就决定在路过台北时到盘谷银行换点泰币;捷运松山线通车后交通网更为便利了,只要在台铁松山站转捷运,松江南京站下车后从七号出口出站,一上地面就是盘谷银行。盘古银行不需大排长龙,即到即兑后,我散步去昂齐旅行社把邮资付一付,再走去北市图中仑分馆把图书证的事处理一下后,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打算去机场的路上,遇见这间鑫鱻寿司。

  虽然一旁的烤鱼便当才是吸引我目光的,但考虑到天气及旅途颠簸,我选了这清爽的组合。醋饭是便当中我最喜欢的部分,不过那肥肉出乎意料的入口即化且不腻,让我颇开心。

  搭乘复兴航空往金门时我选择靠窗位,虽然一上平流层就麻烦另两位乘客让我去厕所,而且也看不到太多陆地全景,但台湾海峡还是让我感受到美。

金门王的故乡

  表定15:00会飞抵金门,但下飞机后在机场绕了一下找旅游地图,又去问机场里的租车柜怎么计费,说好租的时间后才由服务员带我走去机场旁的停车区取车,取车后还要找加油站赶紧加油,最后才能放心沿着指示直冲水头码头──因为我打算第一天先搭船去小金门,并赶在下午五点关门前参观湖井头战史馆,从这里的小乡村眺望对岸高楼林立的厦门岛。

  不过路遇这样可爱的变电箱,还是要拍照留念的~

  路遇这样储存完好的古厝,虽然角度不太好,还是顺手拿出相机拍了照。而后才发现,在金门这样的古厝还储存得不少,也许金门是台湾最古色古香的地方。

  路遇高粱田,都市俗的我拍下阳光下的一线金黄。

  终于到达水头码头。等船来的时间,码头的美景就让我目不暇接。

  到了小金门的九宫码头后,沿着大路一直骑,就会进入这样的老街。

  我骑过八达楼子却没有稍微停下来,因为和马祖一样还没有很决心拼观光的金门县里大多数景点都是下午五点关门,不过赶时间的我看到这样的依山傍水,还是忍不住拍了照。

  到了湖井头战史馆,差几分就是五点,而公务人员准时下班的规矩在这里依旧沿袭下来,所以负责关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准备上锁了;可惜。

  在湖井头战史馆外居高临下看了会儿风景,沿原路折返,路上看到“百年风狮爷”的指示牌,就拐进聚落看看。

  问了许多人,从正好要开车出聚落的,到路人,再到我依指示只看到在路的尽头的古厝埕乘凉的老奶奶,最终终于在走回第一个拐弯的墙上发现这尊百年风狮爷。

  我以为风狮爷都是高耸巍峨的村庄守护神,没想到回到最初,祂是这么的容易亲近。

  这个聚落古厝和新厝交杂,却能完美融合,颇有韵味。

  而后遇到另一个热心的当地人,指“风鸡”给我看。

  如果说金门的守护神是风狮爷,不知为什么一水之隔的小金门却是风鸡;风鸡已成小金门的特色,所以路上看到这里有“百年风狮爷”我才颇为惊讶。

  在小金门拍够照后,在八达楼子旁的金瑞成贡糖,试吃后买了10+1盒。不愧是小金门人最爱的贡糖店,有独到之处。

  而后寻访祖先社群未果。

  赶上船,从码头跨镇骑车到我所住的所在的金湖镇;跨镇的道路又大又直,两旁是密林,前后很少有车;骑过一次就让我不想再试第二次了,所以原本还在犹豫隔天要不要续租机车,骑完后决定放弃,明天在金城镇还车后就搭公车晃回来。

  回到房间,洗漱后默默龟在床上缓解疲劳。房间虽是多人房,用的却是单人床,而非青年旅馆常见的上下舖,内装颇为舒适;可惜这两天与我同住的人似乎也都年龄较高,没有青年旅馆那样交换旅游情报的气氛。

  隔天早上起来;我住的是便宜的600元一张床,附的早餐也就不是所谓的特色小吃,而是吐司果酱DIY. 早上起来看隔壁包栋的毕旅学生们还没起来把餐厅门开启,就在外头散了几步。

  早上的空气不错,但这连栋住宅的环境就较没有特色了。

  因为我较晚订房,两天住宿还要换两个房间;新的房间在三楼,好处是与卫浴和晒衣区很近。

  吃完早餐换完房间后,我骑着车,第一站先到罗宝田神父纪念园区。这里和澳门的大三巴一样,也是一座教堂只剩一座立面。

  停好车后,就见到对面的升恒昌免税店一车车的游客出入。

  吃早餐时与其他旅客闲聊,她在我们所在的金湖镇也只跟我推荐升恒昌,还推荐要晚上去才不会跟团客挤在一起;不过我根本没想来金门采购就是了。

  罗宝田神父纪念园区原本是“山外天主教堂”。

  罗宝田神父(Bernard M. Druetto)1909年生于马赛,1920年入修院,1924年加入都林圣方济修院,在罗马大学、圣安东尼大学接受七年的神学医学教育,1931年到中国传教,1949年被共产党扣上特务帽子折磨,1951年被驱逐到香港,而后辗转到越南,为国军黄杰将军部队和人民服务,1954年到金门;罗神父后来表示,为了保他一命,被共军杀害有几百人,所以他才在对抗共军前线的金门传教。

  罗神父是金门人心中的洋菩萨;1958年823砲战,罗神父不顾自己安危抢救伤兵和人民,而后也数十年如一日的为金门人募款和医疗救治。即使是治不好的病人,罗神父也收留照顾,并尽力为他们减轻痛苦。

  不知是不是因为神父在这里,金湖镇成为金门的医疗中心区(而非人口最集中的金城镇),所以金门医院也在这里。

  园区里有罗宝田神父的雕像;如果这是等身像,神父其实个头很娇小,但他做到的事却是巨大的。

  神父的像正面对升恒昌免税店。

  观光景点屈指可数的金湖镇,对想看风景的就是夕阳西下时的环太湖散步,对想深度旅游的就是罗宝田神父纪念园区,对想血拼的就是升恒昌免税店。三者彼此相邻,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当年罗神父用来储存物资的仓库被保留下来,陈列资料;不知之前是否有风灾,附近的大树倒下,正好压到屋顶。

  我的下一站,是蔡氏家庙,所以在环岛东路二段处左转进金沙镇自行车道;没想到,这段路上却能看到一大片高粱!

  会想来金门,其实多少也是想来祖先所居之地看看。

  我姓蔡,父系祖先想必从河洛来;祖籍写的是福建同安,父亲说过祖先来自小金门。资讯就那么多了,祖先不是注重家谱的,脚下所在的就是故乡。

  昨天在小金门的蔡姓社群处没看到什么,所以今天就更想来蔡氏家庙看看;也许这里所奉的不是我祖先,但只是寄托一分追想。

  蔡氏家庙颇为有趣,明明是古厝,墙上却有明显来自西洋的彩色瓷砖;不知是否和金门的洋楼文化有关?

  我倒是由此,想念起去年去过的葡萄牙;虽然不是经典的蓝白瓷砖而是彩瓷,但大概是因为葡萄牙与鸡实在太密不可分了吧!

  古厝墙上也有“反共抗俄”的标语呢!

  下一个想去的点是“马山观测所”,所以路过金沙镇中心。

  路过一间手工高粱蛋卷的店,就刹车停了下来,进店试吃过原味的高粱蛋卷的确味道不错,即使这间不是事先查到的美食,还是决定买些回去;不过转念一想现在的行李和贡糖已经很难带了,一问这间也是买十盒送一盒且运费大约就是一盒的价钱,一时也不知在豪气什么,就订了十盒。

  买完蛋卷,发现自己已经买伴手礼买到没法带了才稍稍冷静了下头脑,但一出蛋卷店门就发现隔壁是间有人排队的烧饼店,实在很想去尝试看看,所以又跟人排起了队。

  这间闽式烧饼回来一查果然赫赫有名;当时想着甜咸口味各买一个,没想到店家生意做太大,都在赶订单,当时又正好甜的已经卖完,炉中烤的只有团购客户订的咸烧饼,不想等待的我就买了两个咸的外带。

  店家虽然在赶工,但态度仍颇亲切,我问起要如何订购,他们还提醒我他们只收现金袋,而且一次要以六盒或八盒的倍数(一盒10个)才会出货,而且因为当天现做现出(因为咸烧饼储存期限只有三天),如果交通太不便的地方就不会寄;听起来超有个性的吧!但让人感受到店家对美味的坚持,反而更想订了呢!

  路过看到人晒面线,忍不住拍下这特别的画面;回来后一查,这间复兴面店也颇有名。

  前往马山观测所的路上,左手边会有一片海岸,风景让我想起台南。

  马山观测所则让我想起马祖的梅石大砲连。

  长长的通道上有个马山播音站的入口,据说当年邓丽君在这里向对岸喊话。

  从马山观测站看到的是对岸的角屿;这里就是当年林毅夫叛逃之处,退潮时距离只有2300m.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在那样的年代会出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而故事的皮毛传播开来,在现在成为观光的吸引力。

  观测站里有短短的坑道;这里和马祖的战备坑道不同,距离虽短路线虽单纯,却是控扼住第一线的要道。

  出了马山观测所,走到隔壁的沙岸,有人在欣赏登岸处,而我只是找个风景好的地方来野餐。

  一吃下去,果然好味!

  回程发现一尊风狮爷。

  与风狮爷同侧,还有一座马山三角堡,也是看海,以及阅读国军当年在金门的史料的地方。

  今天早上出门时,单飞揹包客站的管家建议我去西园盐场,她说虽然之前有游客觉得那里很普通,但那是金门最开始的地方。

  既然她都这么说了,喜欢深度游的我怎么能不去呢?

  从马山观测所折返往西园盐场的路上,牛只优哉游哉,房舍让我想起西班牙南部,这段路不太像印象中的金门但又有一点亲切感。

  路边看到有点像鱼塭的,我猜这里就是西园盐场了!原想着拍张照打卡,收工!

  后来才知道,西园盐场最值得看的是在盐场旧建筑群设立的西园盐场文化馆,我所见的只是为了观光发展恢复的部分盐田。

  西园盐场文化馆的空间不大,展示的也是当时晒盐的工具,以及作为展示的粗盐等等,在对盐业不了解的我眼中没什么特别的。

  但直到来此之前,我都不知道金门的历史可上溯到五代时期,而且是以盐业为主要产业,而不是邻近区域最直观联想到的合法及非法贸易。

  有更多可考资料的,也就是盐业发展更为成熟的,要到元代了。

  当时的十盐埕考证出来,一个在小金门,一个在金城镇,一个在金宁乡,其余都属于今日金沙镇,以西园盐场为中心,环岛北路三段到沙青路围起来的这个钝角三角形区。

  随着时代改变,产业变迁,有千年历史的西园盐场在二十年前关厂停产。

  今日台湾的盐都是由国外进口而来,只在台湾做精炼和精致的附加产品。

  出得西园盐场文化馆,馆外也有一尊风狮爷坐镇,这曾经有满满咸味的海边盐卤地。

  附近的小庙则与此处金门历史最悠久的地方颇搭,建筑风格颇有闽风。

  原本我想去琼林聚落,看位于民宅底下中的坑道的,不过因为在马山观测所意外走了一段坑道,虽然感受到坑道的凉爽却也体会到战备的压抑,此时我突然懒得去看“琼林地下坑道战役展示馆”了。

  所以只是路过,但看到路边有一尊风狮爷,还是停下来拍照留念。

  过了琼林聚落,我原本是想去中山纪念林,准备搭车去翟山坑道听音乐会的。

  从环岛北路要到中山纪念林必须在琼林圆环左转走双琼路,在刚上了双琼路就看到路中央有一座牌坊,叫做“一门三节坊”。

  (以下改自金门县政府网站)

  一门三节坊立于琼林西郊的古官道上,为道光十一年(1831年)旌表琼林蔡仲环妻陈氏,次子尚闻妻陈氏,三子蔡尚神妻黄氏婆媳三人节孝所立,迄今已有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一门三节坊原属“四柱三间二层”的形式,主要以花岗石与青斗石石材构筑,四根方柱以一字形排列形成四柱三间的建筑规模。本坊的圣旨牌与第三层簷楼均已失落。虽然遗失的构建很多,但其所选用的石材、雕刻的水准,其气势与美感犹存。

  因为我报名的是10/24 14:30的加演场,13:30前报到搭车即可,时间太过充裕的我在“王大夫一条根文化馆”展示区中午关闭,而也找到“中山纪念林游客中心”确定搭车位置后,只好再去附近的金门酒厂溜达。

  金门酒厂的酒史馆位于盘果路和桃园路交叉口,但入口开在桃园路上;一进入园区,就闻到甜甜谷酒香。

  (以下引自维基百科)

  1951年,时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兼福建省政府主席)胡琏,在饮用叶华成开设之金城酒厂所制之高粱酒后,觉得甚为美味,又为了解决当时金门的财政问题,逐兴起兴办公营酒厂之构想,再三请求叶华成出任酒厂技术人员,皆被拒绝。1952年9月3日,金门防卫司令部逐以该部“忠征一会字第2378号”公文,强行指派叶华成担任金门经济管制组附设酒厂技术课课长,荐任一级支薪,暂以金城酒厂作为厂房,并筹建新酒厂厂房。1953年1月14日,九龙江酒厂新厂房落成,2月1日,正式量产,3月另凿深井作为酿酒之水源。1956年,九龙江酒厂改名金门酒厂。1998年2月16日,金门酒厂公司化,金门酒厂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金门酒厂不是常见的观光工厂,工作区是不开放的,游客能进入的只有正面的一个展览室,以及占地比展览室还广的福利社;福利社有桌椅有电视(回圈播放著金门酒厂的介绍影片),还贩卖著各种包装的金门高粱,以及衍生食品。

  介绍影片颇有内容,但内容当然不是维基百科那样看来让人难过,而是着重于高粱品种以及酿酒技术的改良,以及因此让金门居民可以换得许多物资及资源(例如白米、高粱酒、免费公车等)。金防部的历任司令官就像是金门王,而且是让金门人爱戴的,就影片中及我这两天观光初步感受到的讯息来说是如此;没想到维基百科给我不同面向的讯息。

  Anyway, 不敢买高浓度酒,且在大太阳下晒得有点昏的我,后来再度走进福利社买冰棒(12圆),味道还不错。

  金门坑道音乐节行之有年,以往都免费,今年为了限制人数而事先上网售票且酌收报名费,不过比起演出的品质和组织的人力物力(在定点派游览车接送到翟山坑道,车上有随车志工做简单的介绍和导览,到定点后再由志工引汇出入)物超所值。

  音乐会演出品质太赞,尤其我超爱王典老师的英雄男高音,可惜之处有二:
  一,音乐节的形式是让音乐家们乘坐竹筏,从坑道入口一边缓缓滑进来一边表演,所以有些曲子在另一端的观众会听不太清楚;
  二,两百元的门槛还是有点低,有许多来凑热闹的,连音乐会中间不要小声讲话或走动都做不到(因为坑道的音响效果太好,结果连观众讲话的气音或是脚步声都会放很大,所以观众的素质必须比一般音乐会好很多)

  表演结束后,回到中山纪念林游客中心;这里有许多关于金门文化的介绍,其实颇值得把这里当作来金门旅游的第一站。

  离开中山纪念林后,我打算骑车到金城镇上冠城租车的店面还车,然后用双脚在镇上逛逛,最后参加晚间在总兵署开始的免费导览。

  一进入金城镇,就看到蒋公铜像;这尊铜像特别的是,他戴着帽子。

  路过“邱良功母节孝坊”,这是历史课本介绍过的金门景点;邱良功母节孝坊是金门唯一的国定古蹟,素有“台闽第一坊”的美誉。

  我没想到这里就像鹿港天后宫前,附近的小吃摊挨得那么近。

  还车后,循着冠城租车给的美食地图走进金城镇的中心,可惜一路上我有兴趣的店家都已过了营业时间(奇怪,这里就像台南,很多美食都只做早餐时间),我第一个有兴趣的景点“陈诗吟洋楼”(因为──行程紧凑,没空去参观得月楼或陈景兰洋楼等著名洋楼)也不知为何遍寻不著,反倒是先在一群民宅中看到特立独行的奎阁。

  (以下改自维基百科)

  奎阁由后浦人林斐章兴建:鉴于入清后,金门地区从明“人丁不满百,京官三十六”与“无地不开花,无金不成同”的文风鼎盛,转变为反映尙武风气、改以武功扬名的“九里三提督,百步一总兵”,未延续明朝的文风宦绩,而兴建奎阁来振兴金门文运。

  沿着奎阁绕一圈,在奎阁后方看到一栋特别建筑,确认后始知这就是之前来回走了三五遍还找不着的“陈诗吟洋楼”。

  (以下改自金门县政府网站)

  民国二十一年( 1 9 3 2 年) 间, 由1 9 0 3 年赴新加坡、印尼开设土产贸易商号金门高坑人陈诗吟,因利用第一次大战期间(1914~1918年)物资急需的机会,遂成钜富。1932年,他偕同四夫人薛贤珍(金门珠山人)返乡建洋楼,于后浦购地建屋,不过,生意繁忙的陈氏并没有亲自主事,而是由四夫人薛氏及其姪儿陈文藩统筹一切。然而,当这栋洋楼尚未盖到一半时,陈诗吟即在金门辞世,而在洋楼住不到四年的薛氏夫人,也因民国二十六年日军发动战争而避走新加坡,将这栋房子托付亲戚代管,尔后即不再返乡定居,洋楼也曾作为金门高中教师的宿舍(约1983年)。

  这栋建物为出龟洋楼(正外廊中央突,外貌有如龟头,使平面呈凸字型–from金门国家公园网站),亦有后落的配置,规模巨集大。洋楼装饰精致,中西各异的主题展现在正面的山头、柱头、簷饰带等处,非常精采。侧面壁堵有考虑屋顶雨水排放的陶制明管,饰以竹节造型。外廊部份的彩釉磁砖,有花饰、水果主题,立体生动;联对则是当时后浦名人傅锡琪所题。内部空间有轮钱门,防御设施完备。

  因为之前参加过苏明修教授主持的“探访朴子小镇的特色文化”,从此看老房子我都会特别注意它的墙与屋簷,这都是最考验细节也最考验耐久的地方。

  而后我走回了大条路(莒光路),逛到后浦陈氏祠堂经营的市楼店屋。这里虽然很商业化──就是中西结合到老外经营老外消费也不奇怪──但也有一番趣味。

  这间“白狮子”似乎是新开的酒吧,我看到老外店主还在弄木工忙进忙出,他的小孩子们在外面嬉闹,而一旁还有明天有免费啤酒的讯息,可惜我明天一早就要离开金门了。

  继续在莒光路上往前走,突然发现一间颇眼熟的店,赶紧翻开旅游书,确认无误后进去。

  这间被推荐的不是因为什么稀世奇珍,而是这间冰店的料都是自己煮的,颇实在;为了养生我没点剉冰,而选了三色豆花(小),25圆(打游记时才发现忘了记账了,参考别人去年的网志是这价钱),可选三种配料。

  会知道这家店,是因为在松山机场转机时,台北市图在这里的分馆有颇多旅游书,顺手抓了一本焦糖玛琪虎的《放假去离岛!金门马祖轻松玩》,里面有介绍这家与其说是冰店、不如说是传统的漫画店的圣利冰店。

  如果够悠闲,在这里看老漫画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闲不住的我还想去看看其他景点呢,吃完豆花拍个照就先离开了。太阳也没那么大了。

  金城镇算是比较繁华也比较历史悠久的聚落,所以这里的巷弄颇有味道,闲逛也很有趣味。

  信步走到浯江书院。

  浯江书院最早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康熙朝,正门进去后的廊柱是木造的,但却用洗石子储存起来了。

  目前书院除了后殿的朱子祠还保有传统形制与木造架构建筑外,其它皆已改建为现代楼房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仅有朱子祠被选列为二级古蹟。但书院左右的东西廊学舍陈列著文物与史料,也颇值得参观。

  与传统中式建筑的浯江书院同位于珠浦北路且近在咫尺的,却是带着洋楼形式的教会与牧师楼。

  而后散步到邱良功古厝;古厝前的金属艺术让人眼睛一亮。

  邱良功(1769年-1817年10月10日),清朝武官官员,福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九都后浦(今金门县金城镇后浦)人。曾经官至浙江水陆提督,乃金门俗谚“九里三提督,百步一总兵”中的三位提督之一。

  邱良功因在嘉庆朝剿海盗而受赐封三等男爵,任浙江水陆提督;他二十八岁就守寡、含辛茹苦抚养他们兄弟长大的寡母许氏才能得到“奏请旌表,建坊,封一品夫人,祀节孝嗣”。

  路过“金门民俗文物之家”。这里在冠城租车的手绘地图上标为景点,不过看来是商家,所以穷游者如我不敢进入;但从外面看来,艺品精而多,摆放错落有致,此道中人可以进去看看。

  在掌灯时分绕回金门镇总兵署。

  风吹灯笼,秃罗罗地转。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这里也有一个旅游中心,拿到纸本的资讯后,发现夜间导览(19:30开始)行程的景点我下午大多自己走过了,而且我有点饿有点冷有点累,临时决定不等导览了,吃个饭后就先搭车回山外吧!

  我回到下午乱转时经过的、位于冠城的美食地图上的吉祥餐饮。这里的餐点都是些普通小店的菜色,而我决定吃从战地流行起来的炒快速面(60圆),算是安抚没有特地去“鸿美餐饮”品尝的遗憾。

  一尝之下,即使不是创造此道料理的店家,也还是料好实在的美味,C/P值不错!

  隔天一早退房后,步行至山外车站,再坐公车至金门机场。

  金门机场的候机大厅有大片落地玻璃窗,面对着停机坪面对着海,面对着南方温暖的阳光;这里的光影,如画。

  回程搭远东的飞机回松山机场;同样的航程,远东有提供一之乡的小点心和热茶,瞬间掳获我的心~

内湾

  我在松山机场还了旅游书,转搭捷运和高铁到新竹,和正好在高铁上遇到的同学O拼车到喜宴会场,大啖美食后,与友人 I 一起搭高铁接驳车回六家火车站.她要搭往新竹火车站的方向回家准备明天上班,坚持还想完成内湾旅行计画的我则搭往另一方向,在竹中站转内湾线搭到内湾。

  内湾观光会发展起来,最开始是靠漫画家刘兴钦老师在AD2000以笔下的漫画人物大婶婆、机器人、阿三哥等协助没落已久的新竹县内湾村打造形象商圈与富有特色的商店街,并让极富特色的台湾铁路管理局内湾线能储存下来继续行驶。所以要往内湾线的月台会有他笔下的角色塑像是很自然的事。

  漫画,就此成为了内湾线的特色;后续台铁也让新进漫画家来设计列车涂装。

  终于晃到内湾。

  计画行程时早就算过若等喜宴结束才动身,想必赶不及刘兴钦漫画展览馆闭馆,也赶不及在白天看看内湾派出所和内湾吊桥的风景,最后还是决定来这里泡个温泉,走走老街。

  这里的温泉店家叫“河岸温泉”,沿着老街往下走,在大同路左转,过了天主堂出了老街后继续走到路底再右转,在即将跨油罗溪处的路对侧就可以看到了。

  这里的温泉是俗称美人汤的碳酸氢钠泉,“神经痛/筋肉疼痛/关节痛/五十肩/运动麻痺/扭挫伤/淤撞伤/痔疮/关节僵硬/慢性消化疾病/手脚冰冷/消除疲劳/病愈恢复期/增加抵抗力”都是入浴浸泡之适应症。大众池200圆,若要寄物需额外花20元放在一次使用的置物柜里。

  不是什么奢华的享受,但还算OK.

  回到内湾火车站,才发现这里也有一个彩绘冰箱,放置交换的书籍,让我想起猴硐。

  当时我去时没什么想看的书,只能勉强翻翻柏杨关于中国史的著作。

  我打算在新竹火车站附近住一宿,隔天搭早上的火车回花莲,研究后找到了一个位于新竹后站的airbnb房屋。(房东是Monica Lin)

  如果要我重新选择,我可能不会退掉booking上看到的位于前站的便宜旅馆;这不是Monica或她的房间有什么不好,但新竹火车站不能直接从月台走到后站、而要从前站出站后找到一个地下道通往后站,而Monica的房子是一个后站巷内老公寓的雅房、天色已暗时虽然有灯光但无法给陌生的旅人安全感(即使这段路算安全)。

  虽然我顺利联络到Monica带我入住,但我却懒得在晚上出门去找后站观光夜市了;而且因为我的行程很赶,Monica也是一个忙碌的工程师,我们没空交流对旅行的爱好,颇可惜。

  但清晨醒来,不论是从房间阳台来欣赏这位于都市中心的小花园小菜园,或是走在巷弄间发现墙上的彩绘和路旁的鲜花,都颇加分。

  回到前站后,准备搭车前,看到排队人潮忍不住停下来买早餐。(豆浆10圆,小笼包40圆。)

  新竹车站和台中车站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不论是保留日治时期的洋式建筑,或是她前后站隔离的模式造成城市发展的壁垒。

  总之我提前进了车站。发现我要搭的这班次车涂装颇为特殊。

  至于那一笼小笼包只有五个却要40圆,而且味道又不怎么样,就只能算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