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不记得从何时起,死亡谷成了我在美国的挂牵。可能是源于曾经读过的若干故事,以及我那天生爱胡思乱想的脑子里总会出现的一些不真实画面。
于是去年11月,我独自又去了一趟北美,前后晃荡了一个月。
一个人,一辆车,来来回回徘徊了数千公里。没有做过多预设,只随心而走,如同大洋彼岸的一场自我流放。不离不弃与我相伴的,是看似亘古永恒的天与地,日与月,山峦与砾沙,繁星与流尘。
每一场旅途回忆起来,那些不同时空里的我,总觉得好像不是自己,仿佛只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突然就想写点什么。
关于我
独立摄影师·设计师
走大千世界,摄山海星辰,写喃喃梦话
来自人见人黑的有着完美情结的大处女座
爱自驾的重度路痴,坚定不移的自拍党
序 冬日远方
冬日里出行,倒也不是我的原意。
原本打算在9月份,因为某些原因推迟了近两个月,出发的时候,正好是11月中。我先在北边呆了好些天,尽管北美的11月不算最寒冷的时候,但对于我一介南国人民来说,接近零度的阴冷潮溼多雨雾,完全是不折不扣的冬天了。
我分外想念加州的阳光,也记得一直牵挂的死亡谷。
于是订好机票,我飞往了洛杉矶。接下来的日子,我在美国西南部的加州、内华达、亚利桑那、犹他四个州游荡,几乎画了一个圈,去了几个国家公园和州立公园,以及一些其它地方。
有人说,那里什么都没有。可我觉得,有与没有,在于如何去定义。
或许的确什么都没有,苍茫,荒凉,杳无人烟,在这个季节连动物都很难见到。但又的确什么都有,沉谧的山谷,会说话的月亮,色白如雪的盆地,雾气掩盖的氤氲远山,彩绘般的小丘,赤色的孤卓丰碑,弥漫远古气息的深邃峡谷,如战场盔甲将士般的密密峰林,每日4点如约而至的夕阳,天地间永远遥不可及的地平线。以及,那一路上的路,或笔直无际,或蜿蜒盘升,或飞驰无阻,或坑洼陡峭,或穿越霓虹,或驶向寂静。
有人寻觅著繁华,我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荒芜。我听见内心最深处的独白,我遇见一个陌生的自己。
这样的感觉让我上瘾,如同孤独。
美帝你好
|时间点:11月24日(Day01)
|关键词:洛杉矶机场/提车/Barstow
驾驶线路 Los Angeles – Barstow
三万英尺的高空上,我时睡时醒。
但大体意识还算清醒,我知道隔壁趴在主人腿上的小狗,亮晶晶的乌黑眼珠子有时会打量着我。
小狗的主人是一对俊美的gay,上飞机的时候,恩爱地走在我的前面。舱门直立著欢迎乘客的空嫂空叔们看到他们时,愣了一下。牵着绳子浅金卷发的高瘦男子,拿出一张纸递给他们,估摸是许可证之类的吧。空嫂空叔看了看,很nice地放行了。男子往舱内走,后面紧跟着他的深发色伴侣。近在咫尺的两张绝美侧颜,让一路被我嫌弃的装了近10公斤器材的粉色背囊也似变得轻飘飘了起来。
我极力掩饰住自己的花痴模样,随后进入了机舱。checkin时拿不到视窗位的小郁闷瞬间被治愈了,他们竟然在同一行的左侧座位上,只隔了一个走道。我坐下来系好安全带,视线有意无意又碰上小狗的眼睛,和它对视了几秒后,我决定闭眼。男子们耳鬓厮磨温柔地轻声聊著天,我在心里默默为天下的女人们哀叹著。
似昏沉又似清醒的三个小时很快过去,微沉夜色从舷窗外渗了进来。感知到机身从触地的震动到平稳的滑行,我知道我再次踏上了美帝的土地。
多年前三藩市第一次入关是那年的9月11号,这个日期实在太好记。人群里我略显紧张地排著队,旁边目测是我三倍体积的女工作人员有力量地推著轮椅上的特殊人士走入快速通道。年纪略大却很nice的海关大叔问了我们不少问题,我只管打手印,回答这件事情基本与我无关,旁听着就行。翘班来接机的当地朋友,带着加州阳光般的灿烂笑容,偷偷为我们拍下一张合影,照片里的我有一张迷茫好奇却青春的脸。
人们开始陆续起身,我又看到小狗的眼睛,回忆渐渐后退。
穿过长长的安静走道,色块像琴键般在身旁跳跃,脑子里飘过La La Land中石头姐的各色美艳裙子。走道的尽头,是行李转盘。我一边等著,一边无意识翻看着手里护照上的入境章。飞行前办好入境手续还真是件不错的事,那位黑小哥的黑脸和当年的和蔼大叔没得比,不过言简意赅问题少,却也是极好的。
接我的车子,将在20分钟后到来。我站在门口的6C柱子旁候着,呼吸著久违的南加州的温暖空气,男男女女拖着行囊从身旁擦肩,有人在重逢,有人在道别,然后一同消失在夜色里。
距离机场不近不远的车行里,和小哥哥用中文沟通顺畅地办完提车手续后,我坐进了小灰灰。相比于对外观检查的疏忽,我这个处女座矫情洁癖患者对内里的干净与否更加在意,还好结果不错。拍下了起始里程数后,我抚摸着它的方向盘,对这位接下来十数日里将与我相依为命的唯一小伙伴说,亲,靠你了,要给力呀。
机场没买到上网络卡,让我这路盲多少还是有点底气不足。小哥哥面有难色的告诉我,附近也不知道哪里能买到。罢了,就这样走吧,仿佛胸前衣服上生生生出了一个大大的勇字。
我开启了手机里提前下载好后来却证明很坑的某离线地图,小哥哥也在他们附送的导航仪上设好了线路,大大地挂在了挡风玻璃上。我跟着两导航,很快转上了高速,两旁车流巨大车速飞快,激荡出空气中略显紧张却带着乏闷的气流。我扭开电台,陌生的旋律回响在这狭小的移动空间里。
耸立的高楼迷离的灯火在暗夜里飞速倒退,我打起精神穿行在这天使之城,专心致志向着前方狂奔。接下来的故事不想赘述了,不过就是途中某导航发疯似的让我在只有一条直路的高速上转左转右与掉头,而导航仪也凑热闹般地宕机并坠落,我不得不在光带般的车流中定了定神,找了个出口下来,折腾一轮后终于用爱疯自带的地图导航,在两个多小时后顺利到达了那个名为Barstow的城市。
城市不大,提前订好的住处很好找,一入主干道,赫然就在前方右侧,连问人的功夫都省了。前台的小菇凉,有着一头很好看的黑色短卷发,有一搭没一搭的和我聊著。我按她的指引去了附近的Walmart终于买到了上网络卡,迫不及待的便换上了。
热水洗去了一身疲惫,也催生了倦意。
摸了摸还没有完全吹干的头发,我手脚并用地爬上了床,毫无仪态地趴成一个大字。嘟囔了一句美帝你好哇,抱着枕头用额头用力蹭了好几蹭,便在舒服的暖气中沉沉睡了过去。
附 Barstow的住宿资讯
Rodeway Inn Barstow
1261 East Main Street, Barstow, CA 92311
大床房 / 含早餐
US$ 76.95/晚(约RMB 509)
典型的Motel,陈设很简单,床很大,看起来还挺干净。
前台妹妹人很好,帮我找换iphone电话卡的针,还手画了一张详细的地图,告诉我Walmart怎么走怎么买卡,然后让我不要去附近星巴巴买咖啡,说很难喝。
他们家包第二天早餐,不能说选择很丰富,也就是面包吐司水果咖啡牛奶之类,该有的也都有。老板也很nice,还会亲手现做omelet给每个人,味道还不错。我听到他和旁边另一个房客聊天,说几十年前来到这儿后便扎根于此,前台小菇凉就是他的女儿。房客有着一对4-5岁的漂亮女儿,不知怎的其中一个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另一个若无其事的继续乖巧吃着。然后,老板就放下手里的锅铲,和那房客一起去哄那小女孩,我一旁看着也是觉得很暖。
这家Motel位置很好,就在城市主干道上,很容易就见到,附近有油站和各种餐厅超市什么的。
初遇死谷
|时间点:11月25日(Day02)
|关键词:Barstow/Baker/死亡谷
驾驶线路 Barstow – Baker – Shoshone
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中有点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想了半天才搞明白。
选择在这个叫做Barstow(巴斯托)的城市过夜,不过是因为它位于去死亡谷的途中。为了第二天能省点车程早点去到,所以一落地便飞奔过来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它曾是著名的66号公路上的重镇。于是加完油,我在附近溜达了一圈。
城市的确不大,据说只有几万人,道路两侧能见到66号公路的纪念标志。一华人旅行团的大叔大妈们从旁边刚停好的大巴里出来,走向旁边的手信店,边走边兴奋地叫喊著,这就是66号公路呀。
事实上,尽管66号已成历史,但荒漠中的这座小城,如今依然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州际公路15号和40号两条大动脉在这里交汇,是往返于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两座大城市的必经之处。
另一个可以补给休息中转的小镇,是我在一个小时候之后抵达的Baker(贝克)。这个小镇更小,一眼看过去也就只是在无边荒漠里的几家快餐店和加油站而已。
尚未至正午的碧洗天空中,几乎没有被一丝云彩遮盖的太阳把世间一切都炙烤得热气腾腾的,几乎让我忘了这是在冬天。我买了点吃的,回到车上已成蒸笼,原本想小睡十分钟的打算化作泡影。
想起刚刚一路走来,目之所及皆是望不到头的荒漠戈壁,以及远远近近光秃秃的黄褐色巨大山丘。只有一路上未曾停歇的车流,提醒着我这也是去往拉斯维加斯的方向。那座广厦林立五光十色的欲望之城,无可否认是一个人类在荒漠中制造的海市蜃楼般的奇蹟。
而我更倾心迷恋的自然奇蹟,便与之在这座小镇上分途而驰。
离开15号公路,我转入了CA-127,这是加州的州内公路。
或者,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更为直观,Death Valley Rd。
被太阳烤的昏昏欲睡的我,听到导航提示的路名时,开始清醒并兴奋了起来。眼前的风景似乎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但是脚下的路却骤然变得孤独。几乎没有什么车辆,偶尔一两部。这样的前后反差,让我握著方向盘的手倒是更为自在放松。
小灰灰载着我飞驰在无遮无挡的阳光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小丘上的DV两个字闯入了我的眼帘。终于快到了,我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把车停下来看了看地图。导航指示着我继续沿着127走,我将在1个多小时之后抵达死亡谷的游客中心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但我临时决定,不这样走。
在前面一点的分叉路口,我直接转入了178。也就是说,我选择了一条非常规的,从南部进入公园的路。
这也意味着,此次此刻的我便已踏进了自己唸叨许久的,美国本土最大的国家公园,死亡谷。
昼日夕阳
|时间点:11月25日(Day02)
|关键词:死亡谷/Badwater Basin/恶水盆地/Beatty
驾驶线路 Shoshone – Badwater Basin – Beatty
这就是死亡谷呀,我忍不住在车里大喊,那激动的声音,完全不亚于早上看见66号公路标志的大叔大妈们。所以人哪,其实本质都一样吧。
期待中的公园大门和收费站并没有见着,事后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原来开车举着相机盲拍的某张照片中竟然有一个小小的公园门牌立在某处,可能当时车速太快直接被我无视错过。所以,我逃票了吗?我检讨著自己。然而似乎也没有补救办法,一路上我完全看不到有任何可以收费的地方,那就先走着再说吧。
荒芜的山峦在身边起起伏伏,或远或近。干涸的山石堆砌出各种颜色形状质感纹理。眼前这条长长的斑驳的路,像一条纤细的触角向着无限远处不断延伸,隔了许久都没有再见到另一部车从旁经过。头顶云量多了起来,却依然无法挡住明晃晃着的灼人日光,更挡不住我心里升腾起的那种渴望已久的自由感。
把车停在路边,我下了车。我知道还没到任何景点,这可能只是公园里最最普通的路。但,有什么关系呢?
我蹲著身子,研究起路边一团团可爱绒球状的低矮植物。我分辨不出它们是什么叫什么名字,只单纯的觉得很好看。昨夜前台妹妹说春天里漫山遍野开的花儿,会是它们吗?我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的确很美。一团一团的簇拥中,我瞧见一立著的小牌子,写着Elevation 3000 FT,此处海拔原来有900多米。
我站起来,朝着远方大声呼喊,理所当然的没有回应,但我很却开心。积聚了许久不想显于人前的阴霾,似乎被渐渐化开。我来来回回又跑又跳,绕着小灰灰转圈圈,仿佛是回到童年时无忧无虑对未来人生艰辛完全没有任何认知的傻小女孩儿。
玩够了,终于记起拍照这件事情,回到车上抱出我的相机和脚架,又是一轮磨蹭。
我庆幸自己的决定,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个地方,遇见了这片晴空这片大地。这个以死为名的地方,让我感受到生的气息,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但遗憾是,我居然忘了天黑得早这件事情。
时间在我的磨蹭中,尤其显得不经用。已近下午四点,回到车上继续着我的死亡谷穿越之旅时,太阳已开始西斜。我倒也没有懊恼,所有浪费在美好上的时间,都不算是浪费。
低角度的阳光绝对是一个卓越的画家,以大地为画布,恰到好处地染出了金色,制造了阴影。远山开始变得朦胧,一层层的轮廓被逐渐勾勒晕染。
抵达Badwater之前,我完整地经历了这巨大山谷里的第一场日落。那样的温柔,像极了一天前俊美男子们的低语呢喃。小狗亮闪闪的黑眼睛,好想再和它对视一次。
不少车不少人突然出现在眼前。
Badwater Basin,这是我从南边进来后遇到的第一个景点。我的意思是,即便是其他并非是景点的许多地方,其实也毫不逊色,事实上我觉得,这一路处处是风景。当然,官方标注出来的,自然有他的道理。此时我还不知道,这里将是我这十几天内踏足最多的地方,没有之一。
它名字的确不大好听,中文直译恶水盆地,简直毫无诗意可言,但后来却证明我对它爱得深沉。
橙粉色的晚霞漫上了天空,我静静伫立著,不久前的兴奋感似乎随着低垂下来的的夜幕渐渐消退,我变回了那个自己熟悉的安静懂事模样。
土地像被白雪覆蓋冻结,有着死谷特有的标志性抽象纹路,我曾在一些著名的摄影作品里见到过。穿过人群,往深处走上一段不短的距离,更像是蔓延著的一场纯白梦境。
事实上,这不是雪,这是一片盐碱地。Badwater Basin其实是一块低洼的盆地,盆地内的水因盐分太高而无法饮用,这便是恶水之名得来的缘由。它的前世是一个名字叫做Lake Manly的大盐湖,相邻的内华达(Sierra Nevada)、帕纳明特(Panamint)以及阿加斯(Agus)三座山脉隔断了太平洋上吹来的暖溼气流,让此地异常的炎热干燥。几百万年下来,大盐湖渐渐干涸见底。水汽的不断回圈蒸发,让盐层厚厚沉积结晶,逐渐变成了我们现在眼前的神奇样子。
脚下的盐层结晶异常的坚硬,如果不慎跌倒一定会很疼的,我猜。
当然,让Badwater知名的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它是北美大陆的最低点,入口处的牌子上刻着,海拔高度为-282英尺(-85.5米),对的,负数,它比海平面还要低。
天色越来越暗了,半月挂上了天空。我意识过来的时候才发现,人们突然都不见了,如同刚进谷时那样,天地之间又只剩下我一人一车。
而不同的是,我感觉到了伴随夜色而来的明显凉意。抱紧双臂,巨大的孤独感夹杂着一丝沉郁瞬间袭来,我逃回到了车上。带着若干不舍,穿行过寂静与黑暗,来到了死亡谷东北角上的小镇,Beatty。
附 Beatty的住宿资讯
Death Valley Inn & RV Park
651 Highway 95 South, Beatty, NV 89003,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5.48/晚(约RMB 499)
死亡谷面积很大,它里面是有住宿的,包括散布在各处的9家露营地,其中只有Furnace Creek Campground这家在每年10月中旬到4月中旬可通过网路预定(www.recreation.gov),其他的都采用先到先得的原则,比如我后来从西边出去的时候在山上也看到有营地的。另外,谷里还有看起来很不错的度假村,我有经过看到,也在Furnace Creek游客中心附近,非常适合多人或家庭出行,不过在旺季的时候很容易被订满。
更经济一点的住宿大概是在公园外不远处的小镇Beatty,也就是我定的这家Motel所在的地方。
这家Motel在死亡谷附近的住宿里还算出名,关键是本来也没有几家可以选择。它是一家Motel,同时也是房车的营地。我去到的时候见到不少房车停在那里,而Motel是在另一边,房间蛮多的,规模还算不小。
房间比头一晚的要大,配色简单,是我喜欢的,最重要的是感觉还是蛮干净,床也很大,我就已经很满足了,一人出门也不奢求更多了。
不过这家住处我在找的时候废了点功夫,当时跟着导航,怎么也走不到,感觉在不停地转圈圈,我快被自己蠢哭了。Beatty不过是一个很小的镇子,目测规模也就和Baker差不多吧。于是,我进去一家油站问路,那个美国女人很 nice的告诉我要怎么走怎么走。然后我就这样走,没多远居然也就到了,对于自己认路的智商我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放下行李后,我开车出来溜达了一圈,小镇和死亡谷一样安静,没人没车,见不到有任何店还在开门营业,除了那家油站。我只好进了油站的超市,也是Beatty唯一一家24小时的food market,里面东西也很少,我随便拿了点吃的和喝的,顺便再加个油。当我掏出百元美金时,女人的脸色瞬间变了,她一边找钱给我,一边唠叨着她把所有剩下的零钱全给我了,那一刻我真是觉得自己也是蛮忘恩负义的,有点无地自容。
当然,当我数日后再次回到这个小镇上的时候,我发现24小时营业的其实还有一家赌场,而且半夜里面的人还不少,让我对这么个迷你小镇瞬间刮目相看了。至于我为什么知道,我发誓,我只是进去拿个钥匙而已。
地狱之门
|时间点:11月26日(Day03)
|关键词:死亡谷/Furnace Creek游客中心/年卡/采矿遗蹟/地狱之门
驾驶线路 Beatty – Hells Gate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You are so brave,美国大妈赞赏地看着我说。
我顿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还好英文不大好的我并没有脱口就来一句哪里哪里没有没有。只尴尬的笑笑心里想,如果可以,我也不希望有这样的形容词。
可爱的胖大妈拿出一张崭新的年卡递给了我,示意让我签名,并热情地向我吧啦吧啦介绍了一大轮。
这是位于Furnace Creek的游客中心,在这里可以买死亡谷的门票,每车20美金,7日之内随意进出。不过我专门来这里为的是,手上这张价值80美金的国家公园年卡。对我来说这就是一张懒人卡,后续要去的各个公园都不用再买门票了,重要的是,我可不希望再出现昨日那样的被迫逃票。
拿好了门卡,我心满意足的在游客中心里晃荡。
游客中心不算小,最吸引我的是那个公园3D模型,能以上帝视角清楚的看到死亡谷的全貌。模型四周有着各个景点的名字,以及红色的按钮,只要按下去,小小的红色亮点便会出现在模型的相应位置上,非常清楚直观。我走过去,几乎把所有的按钮轮著按了一遍,仔细瞧着在山谷中各处跳跃闪现的亮点,心里琢磨着要取舍的地方。周围还有各种展示台,向人们介绍著这片山谷的前世今生。
与隔壁优胜美地的翠郁葱茏生机盎然截然不同,死亡谷是一个干旱炎热死寂荒凉的地方,它有着数个之最。
它是美国本土最大的国家公园,单单是进谷和出谷都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任何人都无法奢望在短短数日内能走遍每一个角落。它有着北美大陆最低的海拔,便是在昨日我所到达的那片如雪的盐碱地Badwater Basin。它还是最干燥最炎热的地方,年降雨量几乎为零,平均气温为世界最高,曾在1933年一度被测量到高达56.6度。所以在夏天里,难觅游客的踪迹。对于它骇人的炎热干旱,我在这个冬日里的稍后时分也强烈的感受到了。
尽管荒芜,但它的美却不单一,它有着游离于文明世界之外的多种地貌,沙漠,戈壁,火山口,盐碱地,丹霞地貌,干裂的土地,各种色彩纹理的山峦与巨大岩石断层,还有至今科学都无法解释的会自己走路的石头。。。。。。
恶劣的环境与气候,让死亡谷成为了所谓的生命边缘之地。但实际上,它依然是不少动植物的家园。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动物,比如我后来路边见到的小土狼,还有超过千种植物顽强的生长于此,其中数十种是本地特有,我想起那天前台妹妹说,春天里漫山遍野的野花,很美很美。
它还拥有美国最暗的星空之一,游客中心便有一小块模拟区域隔离了出来。我站了进去,似乎能感受到仰望星辰只手可触的魔力。
这就是大自然,让人类心怀畏惧的大自然,让人类震撼臣服的大自然。
如今国家公园的建立,在谷内建造了基本的公路设施,让更多的人们能安全的来此游览。当然,如果想走得更加深入,还是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好的体力,以及,足够的时间。
游客中心门口,有着一副巨大的地图,谷内各处地点及所包含的设施资讯都标注出来了,非常详尽。从地图上能够看到,死亡谷位于加州边缘,东北角斜插了一小块进入了内华达。而我昨晚入住的Beatty小镇,正是处在这个角落的边上。
一个半小时前,我很乖的没有在房间磨蹭太久,早早就从Beatty沿着NV-374开车过来。和昨日从南部进谷不同的是,从东北角的这里进来算是一条稍常规一点的路线,但依然人车寥寥。偶有车从旁经过,车速也都是飞快。
回想昨夜从谷中出来,走的同样是脚下这条路。除却漫天星光与憧憧山影,以及车灯所能照亮的短短路段,剩下的便是一团深沉如漆的黑暗了。眼前清晨明媚的阳光让我知道,这里是如此的广袤与苍茫,公路依然向着远方延伸,看不到尽头。镜头的焦段再广,面对眼前这一方无际旷野,亦着实有心无力。
途中经过Titus Canyon的指示牌,我并没有转进去,那是一条不短的石子路。而此时路边的地貌和之前有点不太一样,一堆堆褐红褐黄的岩石,有着各自不同的奇特纹理。
再度出现的公园门牌,比昨日那个显眼得多。在它的不远处,有两块彩色牌子,分立于道路两侧。靠我这边的写着Thanks for visiting NEVADA,对面写着Welcome to NEVADA。这也意味着,我即将到达加州和内华达两州交界。把车停了下来,我在公园门牌和内华达的州牌之间来回穿行了好几趟,和它们分别合个影。旁边陆续来了2辆车,人们下来也和我干着同样的傻事。
前面不远处能见到残存著的当年淘金采矿的遗蹟,那是一段冒险与苦难的历史章节。
探险者先驱们在这个死寂山谷里,找不到水找不到食物,连空气都炙热得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地吞噬掉一切生命,死亡之名由此而来。如今的死亡谷,已经不再允许人们向自然的无度索取,而是最大限度的保持着它应该有的样子。
可以自助购买门票的机器,是在抵达Furnace Creek的游客中心之前一个小小的路边停车场旁边,这一次我并没有再度错过。
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做Hells Gate,地狱之门。
死亡谷国家公园官网
//www.nps.gov/deva/index.htm
公园详细地图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maps.htm
公园内各景点徒步指南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hiking.htm
从拉斯维加斯过来的开车路线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upload/Routes-from-Las-Vegas.pdf
烈烈金岩
|时间点:11月26日(Day03)
|关键词:死亡谷/Golden Canyon/金色峡谷
驾驶线路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Golden Canyon
从游客中心出来,小心翼翼的把我的年卡收好。然后开车去了离它最近的Golden Canyon,金色岩石。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很快就到了。无遮无挡的斜坡处,我把车子停好。
回头看一眼驶过的路,在群山环抱中显得如此的纤细渺小,远处飞驰的车子如同一只只爬行着的小蚂蚁,而我刚刚便是其中之一。
我下了车,拿好了相机。
入口处,有一块详细介绍的牌子。以往的人们历尽艰辛抵达此处,希冀能发现宝藏满载而归,而当年的掘金之路如今变成死亡谷里最有人气的步道。
牌子上还清晰地列著许多注意事项。一定要带够水,做好防晒,谨防中暑脱水。小心山洪,尽管这里干旱,但哪怕极小概率的下雨,也可能会是一场噩梦。走路时要小心,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破坏地貌。小心响尾蛇、蝎子和各种会叮人的毒昆虫,这个可能是我个人最怕的,还好现在是冬季。
另外上面还有画著详细的步道图。
从入口处,有两条路可以抵达Golden Canyon的终点Red Cathedral。左边的紫线是最近的一条,大约1.25英里(2公里),右边蓝色的那条比较长,大约4英里(6.4公里),两条路形成了一条环线。而它们有2条黄色的支线,再走1英里多可以抵达我下一个要去的地方,Zabriskie Point。
对我来说,当然选最近的那条,不过2公里而已,so easy。
我从岩石之间的通道走了进去,像进入了一扇神祕山门,似乎拥有绝世神功的顶尖高手隐居于此。我怀着顶礼膜拜的心,一步步向前好奇探索著。
山石裸露在阳光之下,清晰而巨大。脚下有很多碎石,大大小小的散布在泥土里。人们三三两两的从我身旁经过,有大人有小孩,有年轻的情侣,也有牵手的老人。大家见面便笑笑打个招呼,似乎默契地组成了一队现代淘“金”者。
冬日早上的暖阳下,有着20多度的温度,晒得人特别舒服。这样的惬意,我非常地享受,似乎又变回了那个孩童时代的小女孩儿。我不按著路的最短距离来走,喜欢往左晃一晃,往右再跳一跳。2公里的路估摸著将生生被我延长至3公里,而我一点都没意识到在此时这是个大问题。
两旁的岩石,随着我的步伐,变幻成不同的形态和颜色。金色绿色白色纹理交错著凹凹凸凸的岩层和小丘,仿佛是当年的淘金者未来得及运走的宝藏,我看着它们,觉得光芒闪耀。
据说从岩层的走势可以看出曾经的水流流向,身边每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都可能藏着一段地球的历史。
我沿着这条山石筑成的金色密道穿行,没有停歇,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早已升高,打出眼前界限分明的阴影。路边陆续有人坐着休息,甚至开始往回走。而我亦明显感受到了热力对我的作用,很渴很热,体感温度直逼40。我无比地悔恨的反省著,为什么因为嫌重没有带水,我总是过于高估自己。
叹了口气,低头看了看沾满了灰白尘土的鞋子,脑子也开始清楚了起来。我可能是被阳光晃得有点老眼昏花,或者是被胖大妈夸昏了头,迷糊劲又犯了,不是2公里,来回应该是4公里,不是平日里晚上跑步时吹着凉飕飕的风的4公里,而是近正午时分大太阳底下的4公里,没有带一滴水进来的4公里,一条算不得好走的路上的4公里。
更清晰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我的手机。我突然想起来,作为导航的手机还挂在小灰灰的方向盘旁边,而我那随身装有护照信用卡现金的小包和装着所有其他摄影器材的背囊,都放在一旁座位上,当然,车尾还有着我的大行李箱。我脑补著一些不太好的画面,这些东西都不见了我该怎么办。
瞬间觉得自己全身都是汗,也不知道是被太阳烤出来的,还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对于自己的这般迷糊,我也是由衷的佩服。
有点两难,理论上我应该立即回车上,可是我总觉得,都走了这么久了,怎么也快到头了吧。我决定还是继续,车子都停了这么久,要出事早就出事了,而且小哥哥说,景区问题应该不大,我是不是该信他。一边纠结忐忑著,一边加大步伐继续向前,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处处磨蹭了。
路边又见到我叫不出名字却分外喜欢的低矮植物,可爱小叶子的颜色让我想起了两个字,雪绿,顿时一股清凉之感从心头涌过。
同路的人越来越少,视力范围内似乎只剩几个人仍在坚持,其中一对是情侣,和我前前后后的走着。路边的路牌也提示著,只有8百米了。
没多久我看到了远处的金色山岩,我很确定那就是入口牌子上的Red Cathedral。所以我一定是快到了呀,我不断和自己坚定强化这个认知。
脚下的路越来越不好走,坑坑洼洼弯弯绕绕。Red Cathedral像是在和我捉迷藏,忽而出现,忽而消失,这区区几百米的路程,似乎怎么走也走不到。
那平滑的峰顶下,布满了一条条被削成或粗或细的金色巨石,我觉得它一点也不像教堂,倒真像是隐居于此的绝世高手所布下的精妙剑阵。又或者,它其实如同高高在上的神只,让我可以抬头仰望却永远难以企及。
道路尽头的小小山洞出现在我眼前时,被头顶近90度的太阳直直炙烤著的我的体力更快速的流失著,我决定回程了。我知道已离它足够近,我已见过它的真容,那么其实也便足够了。每一个关于当下的选择和决定,本来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回到入口时,忐忑不安汗流浃背的我惊喜地发现车行小哥哥果然没有骗我,透过完好的车窗,我看见我的手机乖乖的挂在方向盘旁,如同我离去时一模一样。悬著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把车尾开启,拿出一瓶大包装的水,整瓶灌了下去了。然后胡乱吞了点东西,坐进了被我开启冷气狂吹了一轮已然开始降温的车里。
握好方向盘,朝着远山下的公路驶去。
死亡谷国家公园徒步指南(包含各线路长度/难易程度)
//www.nps.gov/deva/planyourvisit/hiking.htm
上帝彩绘
|时间点:11月26日(Day03)
|关键词:死亡谷/Zabriskie角/艺术家之路/恶水盆地/棕榈泉
驾驶线路 Golden Canyon – Zabriskie Point – Artist’s Palette – Badwater Basin
驾驶线路 Badwater Basin – Palm Springs
10分钟之后,我抵达了Zabriskie Point,扎布里斯基角。这里有个不小的停车场,下了车也需要走一段步道,不过和刚刚Golden Canyon的比起来,那就真是小小巫见大大巫了。
步道是在一个斜坡上,呈S型,路面修得很平滑,大概几百米的样子吧。作为一个死亡谷里的知名景点,来这儿的人确实不少。我抱着相机,加入了人群,走上了步道。
Zabriskie Point这个名字,来自于一份纪念。
当年人们决定停止采矿,转向发展旅游业。太平洋海岸硼砂公司启动了保护死亡谷的举措,期间的副总裁兼总经理Christian B. Zabriskie(1864-1936)功不可没,此地由此得名。
步道的尽头,我见到了大片布满褶皱的山峦岩石,上面有着清晰的条状纹理,黄色白色浅绿色,以及黑褐色,是上帝之手不经意间绘出的巨画吧,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走过的张掖丹霞。
褶皱大小深浅不一,这是一种被侵蚀出来的荒漠地貌。像是被风拂过的裙䙓摇曳坠地,又像是被掀起了金色波涛的奇幻海。
山石的颜色,随着太阳的照射角度和强度而变换,或明媚灿烂,或氤氲朦胧。黑色的鸟儿,高高低低的盘旋著,为这静谧的山谷添多了一份神祕。人们走下了山坡,渴望更近距离的接近这片斑斓。天上的云迅疾飘过,眼前流纹般的起伏山石岿然不动,似静止著的时间,于此驻守千千万万年。
我站在一个土坡上,企图走进已开始倾斜的日光。俯瞰着眼前交错纵横的沟壑,慨叹著造物的恩宠。各种肤色的帅气男孩们经过,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拍照,我笑笑一一婉拒了。看着他们从身边走过的背影,突然好想回到当年。
上帝的大作不仅于此,半个小时后我置身其中的Artist’s Palette,显得更加任性。
从大路转进了这条叫做Artists Dr的单行线时,我还不知道一段刺激的过山车之旅已然启程。
眼前的狭小路面,大大小小的左弯右绕,深深浅浅的上下起伏,我在横向纵向中一个紧接一个的S中穿行着。我保持着车速,但在俯冲下去的时候完全不想踩刹车。
第一次坐过山车是什么时候真的不太记得了,倒是对那年香港迪士尼的飞越太空山记忆尤深。我们在浩瀚星海中急速前行上下浮游,似乎也变成了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粒粒小小星尘,即将会迎来旋转爆炸,又像是坐在腾空而起的巨兽身上,想张开双手抓一把身旁的清冷星子揣在兜里,却又被速度的惯性吓得缩了回来。
如今的身旁没有了星子,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绵延的彩色山丘和巨石,像一座座静止的雕塑,像一幅巨大的彩绘,正如它的名字,艺术家的调色盘,为这条曲折荒凉的孤独之路,添上了微妙的生机与色彩。透过山峦的间隙,我看到了更为低垂温顺的阳光,突然就有种身在此山不知何世的感觉。
这是一条环状单行路,首尾分别与主路相连。不知过了多久,当我重新回到主路上时,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恍惚。天空中的太阳与月儿同在,似乎都露出了抚慰人心的微笑。
我又见证了一场日落,没有昨日那样浓烈,却淡淡地依然撩拨着我的心。
这场日落依然是在Badwater Basin,我也说不上来为什么。攻略告诉我,要去Zabriskie Point看日落,要去大沙丘看日落,但我却著了魔似的,又来到了这里。
月儿渐渐明亮了起来,这位天上守夜的主人,取代了它的手足,却又不似那般灼烈,只柔柔地洒下了清辉。往盆地深处走着,盐层结晶大块大块的斑驳纹理,泛起微微冷蓝的色泽,迷幻而诱惑。
眼前的这片神奇世界,我终究不过是过客。
星子们调皮的三三两两结伴出现时,我默默闭上眼,道了声别。
关于死亡谷的补充说明
艺术家之路的这几张照片完全体现不出来这条路的样子,但是当时也的确没怎么拍照,毕竟在开车。不过有录一点视讯,迟些应该会剪出来,到时候再贴出来。
然后不得不说,死亡谷真的挺大的,我原先设想的两天时间根本不够,毕竟我不是走马观花看看就算了。再加上冬天天黑得早,白昼的时间并不长,我又是起不了早床的人。所以在众多景点,必须要有取舍。
一早便预定了27号晚上在29 palms的马赛克房子,所以我必须今晚先离开了,否则的话我会在这里呆多两天。但是也没关系,后来从犹他回来的时候,我改了自己的行程计划,砍了另外两个国家公园,又一次进了死亡谷,也算是稍稍弥补了一下这个遗憾。至于被砍的两个公园,以后总还会再去美国的不是么?
附 Palm Springs的住宿资讯
Knights Inn – Palm Springs
1450 South Palm Canyon Drive, Palm Springs, CA 92264,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4.93/晚(约RMB 496)
没错,我没有写错,这天晚上我住在Palm Springs,中文名字叫做棕榈泉,一个距离死亡谷5个小时车程之外的沙漠小城。那天晚上我在死亡谷里等不到拍星空了,我知道接下来还有5百多公里的路等着我。之所以选择开夜路,也是希望不占用白天的时间来赶路。
其实我也是又犯了个迷糊,原本是打算定在第二天要去的约书亚树国家公园旁边的29 Plams,结果搜寻的时候自动就出来了Palm Springs,它俩长得有点像,在地图上也靠的蛮近,我一下没留意,就定了。后来才反应过来,它们隔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罢了,就当多去一个地方,我一向也不怕折腾。
事实上,这个Palm Springs是个蛮可爱的小城,一进去就觉得自带喜剧元素,大街上都是可爱的彩灯装饰,一看就是个度假的地方。当然,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可能更大程度在于它有一家著名的outlet,品牌货品非常齐全,并且离洛杉矶不过1个小时车程,绝对是个血拼的好地方。
那天晚上,我大概7点左右从死亡谷出发,中途还停了一下吃了点东西,等我到达Palm Springs的时候已经过了午夜12点。然后大半夜的我摁门铃吵醒了房东三次,第一次check in,房东大叔揉着眼睛出来,我对他说了好多声sorry,第二次,我没找到停车的地方,第三次,我找不到房间。。。。。。房东大叔后来索性不睡了,出来站在寒风里,一直看着我把行李搬进房间才走,我也是觉得自己真的是蛮罪过的。
房间有股浓浓的香味,我不是太喜欢,其他都还好,比如干净程度,还有床还算蛮大,应该说美帝的床都蛮大的。开启门,外面有一个很大的泳池。
荒原异树
|时间点:11月27日(Day04)
|关键词:约书亚树国家公园/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驾驶线路 Palm Springs –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
从Palm Springs出来时,晴空万里。路边瞧见大片大片的白色风车,规模颇为壮观。呼吸著干燥清凉的空气,两旁依然是光秃秃的戈壁荒山,绵延无际。
一个小时之后,我抵达了约书亚树国家公园(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在一个斜坡入口处,跟着前排的车子,等候入园。
我所登陆的这片神奇地方,生长著一种有着古怪扭曲纠结样子号称为生命之树的Joshua Tree,约书亚树。它的名字,来源于圣经中的同名先知。
顺利通过了公园大门的验票,人们开着车或快或慢很快就走散了,路上几乎又只剩我一部车。小树们在两旁夹道迎接着,开了一小段路我忍不住好奇的下了车,凑近了仔细瞧着,这果然是地球上的物种吗?
天色渐渐变得阴郁,我走进一处空旷开阔的地方,若干死去并枯朽的树干就地躺着,旁边便是密密的小树丛林。生荣与死朽,隔得这样近。
严格来说,约书亚树不是木本树,它其实是一种丝兰,开启它的树干,并没有年轮,取而代之的是数千种柔软纤维。
通常人们从高度来估算它的年纪,大概每年会生长1.5英寸(约3.8厘米),寿命可达150年,如今最古老的树高度在20-45英尺(约6-14米)之间。
它的叶子蜡质多刺,储存著水分,每年春天会开出奶油色的花儿。
整个公园其实面积并不小,但80%以上的地方是荒野。两个大沙漠在此交汇,西部是海拔较高的Mojave Desert(莫哈韦沙漠),而东部是相对较低且更为干旱炎热的Colorado Desert(科罗拉多沙漠)。约书亚树便是西部Mojave Desert的独特标志,实际上这个沙漠自成一套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包括约书亚树在内的许多独特的动植物在此互相依存繁衍生息。当然,两个沙漠的过渡地带,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生态物种互相交融。
有人说,2个小时足以走完整个公园,或者最多4个小时足矣。不过对走走停停的我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其中有些路段不大好走,比如GEOLOGY TOUR ROAD,需要四驱才能进入。所以我的决定是,选择从公园西门进来,走西北角这一段,然后从北门出去。
沿着大路一路穿行,呼呼风声中,似乎听到了密林深处小树们的呼唤。经过了Quail Springs,我来到Hidden Valley。这里除了树,还堆积著似乎无穷无尽各种形状的巨石。这些巨石的成因,也来自于曾经的火山熔岩与风化侵蚀,如同造物主不小心留下的废弃玩具。
明媚的天色早已被阴云笼罩所取代,狂风将尘土吹得漫天飘荡。眼前一片朦胧极度超现实的景象,恍惚间仿佛我误堕了某异世时空。
低垂下来的硕大太阳无力地透出暗白色的微芒,我看着眼前这片荒寂,脑子里闪过西部世界中那个十字架,那个被掩埋的小教堂顶上的十字架。那么所以,这到底是虚拟还是真实的世界?而我,又是谁呢?
漠漠荒原,是我那个下午唸叨最多次的四个字。
眼前遍布著大片大片的异树,株株大小不同姿态各异地伫立著,或远或近。阵阵风继续猛烈地吹着,风沙扬起,烟尘迷濛,弥漫至整个山谷。小树们逆着光,勾画出隐隐约约深深浅浅的轮廓影子。
不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片属于自己的荒原,我觉得这里一定便是,我心中的那片荒原。
日落之前,我来到公园的最高点Keys View。我几乎站立不稳,扶著步道踉踉跄跄地努力逆着风往上走。遭遇的这场剧烈寒风,也让我彻底懂得什么叫做高处不胜寒。我瑟瑟发抖地站在5,185英尺的高度,眼前没有出现可以俯瞰的壮丽山谷和沙漠,没有圣安德烈亚斯断层(San Andreas Fault),更没有传说中的墨西哥边境,只有一株枝桠并不繁茂的小树孤独的守在这沙漠之巅。
我缓慢驱车,从山上下来穿过地势平坦的Queen Valley,落日的光晕和它的粉色余辉让眼前的世界更加迷离看不真切。
夜幕降临中,我从北门离开了。
我知道,我即将遇见一场旷野星垂,遇见一栋经过了17年打造堪称为荒漠奇蹟的有趣房子,the Tile House。
关于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补充说明
在入口的游客中心里能拿到详细的地图,清晰版在官网也能下载,网址附在下面。我是从西北角(上图左上绿色块)的大门进入,从北门离开。除此之外,还有个南门也是可以进出的。
园内的道路并不复杂,沿着一站站走就可以了,有些地方需要走步道,地图上面都有标明。另外,仙人掌花园(Cholla Cactus Garden)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点,那里有各种各样可爱的仙人掌,只可惜我没时间去了。
2018年开始,公园试行Shuttle Bus,可以乘坐游览公园内部,还有线路可以从29 Palms市区乘坐往返,详细说明和班次的网址附在下面。
公园内不要靠近灌木丛,小心有响尾蛇。带水带水带水。
对了,游客中心除了各种详细说明外,还能看到不少艺术画作,我个人还是蛮喜欢的。
约书亚树公园官网
//www.nps.gov/jotr/index.htm
公园地图
//www.nps.gov/jotr/planyourvisit/maps.htm
公园班车资讯
//www.nps.gov/jotr/planyourvisit/shuttle-buses.htm
附 Twentynine Palms的住宿资讯
the Tile House
Twentynine Palms, CA 92277, United States
Airbnb独栋别墅,2间卧室,带庭院 / 不含早餐
RMB 2,011/晚
房子坐落于一个几乎没有光污染的地方,能够拍到漂亮的星空。它离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北门大概20多公里,离29 Pamls的城市中心大概10多分钟车程。
房子的主人,是一个陶瓷和马赛克艺术家。他花了17年的时间亲手打造了这座遍布陶瓷马赛克各种脑洞大开的艺术作品的房子,并且还将继续下去。
这是我希望有机会还能再去住的地方。
自由之路
|时间点:11月28日(Day05)
|关键词:66号公路/Kingman/Seligman/Williams
驾驶线路 29 Palms – Kingman – Seligman – Williams
又是一段5个多小时车程的路,和那天晚上在黑暗中穿行不同,这一次我沐浴在加州和煦的阳光里出发。
早上10点,我从the Tile House门前的土路出来,回头看了一眼,依依不舍的道声再见,真的希望还能再见。院子里的风铃依然低低碎语着,似乎在叮嘱我开车要小心,不要打瞌睡。给自己准备好了咖啡和茶,踩下油门,我向亚利桑那奔去。
南加州的荒漠风景中,我又过了把过山车的瘾。从加州62号公路到国道95号,也有着不少上下起伏波浪型的路段,有些坡度还颇大。
转上40号州际公路,跨过蜿蜒而下的科罗拉多河,我见到了亚利桑那州的牌子,上面写着欢迎我。
两边的地貌渐渐有了些不同,植被开始多了起来,还能见到较高的树。
这段公路之旅,一不小心就闯入了一段美国西部历史。
大名鼎鼎的66号公路(Route 66),当年被称为美国的母亲之路。它起于洛杉矶终于芝加哥,呈对角线状态几乎横跨了大半个美国,全长2,448英里(约3,939公里)。它曾是连线美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在西部拓荒中可谓是无可匹敌的重要功臣。
66号公路建于1926年,而三年之后股灾引发的经济大萧条,是美国的一场噩梦和悲剧的开始,当今股神巴菲特曾回忆,他的爸爸当年所在的银行因此倒闭,丢掉了那份股票经纪人的工作。时逢悲惨的年代,66号公路的建立却提供了许多工作机会,成了当时不少人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而沿路经商的人们也随着时间流逝慢慢累积起了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部美国现代史,也是一条见证了追寻美国梦的自由之路。
随着州际公路网的诞生,这条路在1985年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地图上没有了它的名字,国家大动脉的角色早已易主,不少路段沦为地方公路,甚至被无情废弃。盛极而衰,似乎是逃不掉的注定宿命,昨日的繁华尽数被抛却,只剩下荒凉与满目苍夷。
后来,人们为了缅怀追忆那段无法忘却的历史,将损毁的路面进行修复,并重新将它定义为Historic Route 66(历史66号公路)。这个新的身份,让它重新回到了地图上,如同一场尘埃落定的轮回。
飞机落地当天抵达的Barstow,以及这一天途中所经过的号称66号公路心脏的Kingman(金曼),还有之后两站的Seligman(塞利格曼)和Williams(威廉姆斯),都曾是这条自由之路上的重镇。
如今的它们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似乎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追溯那风云涌动的往昔。
老式加油站,彩色老爷车,汽车旅馆,餐厅,小酒馆,纪念品店,公路博物馆,荒废的建筑,以及那无处不在的Route 66的logo,无一不在讲述著那个带有浓郁牛仔味道的西部拓荒故事。
在Seligman误入了一条偏离主道的小路,两旁密密的小树林被拂过季节的痕迹,脚下厚厚堆积着落下的黄色叶子,我像发现一个小小的祕密世界而满心欢喜。
从Kingman到Seligman之间,与如今的州际大动脉40号高速平行,有着100多公里堪称储存得最完好的一段66号公路。而经过Seligman之后抵达Williams之前有约一半的40号,与之完全重合,高速路面上就能清晰地看到几个白色大字,Historic Rte 66。
事实上,如今40,44,55这几条重要的州际公路,也都是沿着当年66号的路线来设计,足以证明母亲之路之名,并非虚得。
当然,Historic Rte 66的字样以及66号公路经典logo在如今许多被修复的路段都是能看到的。我一路宾士一路后悔著,为什么没有带上自己的那件66号T,不然正好可以合个影。
日落之后,迎著凛冽的寒风,拖着略显疲倦的身体的我终于到达了今天的最后一站,Williams。
附 Williams的住宿资讯
Grand Canyon Inn and Motel
317 South State Route 64, Williams, AZ 86046,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不含早餐
US$ 64.14 /晚(约RMB 425)
平日里开这么长的车程对我来说其实还好,但大姨妈的突然来访,让我变得特别累,开车开的有点小崩溃。路上停下来歇息了好几次,包括上面提到的这些小镇上,但是也提不起什么精神来下车拍照,所以这里放的照片不多,而且几乎都是坐在车里随便拍的。
原本是想直接开到大峡谷,看看夕阳或者拍个星空什么的呢,到了Williams我支撑不住了,直接装尸体睡觉去了。
所以我连房间照片都忘了拍,但我记得这一家的房间很大,比之前几家都大,有两张大床,目测住4个人是没问题的。暖气很足,烘的我很快就睡着了。他们家房间很多,有个很大的停车场。但我的房间在二楼,我得搬箱子上去让我有点崩溃,因为也不敢留下来放车里。
前台的妹妹效率很高,提前就打好了check in的单子,我一去到,直接和房卡递了给我,示意我可以去房间了,话也不多一句。
这家Motel位置非常好,门口就是64号公路,直接沿着再走一个小时就能到大峡谷了。
远古伤痕
|时间点:11月29日(Day06)
|关键词:大峡谷/Grand Canyon
驾驶线路 Williams –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驾驶线路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 Page
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当年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来到大峡谷时,这样说道。
旅途的第六天,我来到了举世闻名的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大峡谷国家公园(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的南缘(South Rim)。
加州的阳光并没有一路跟随,亚利桑那的早晨阴冷微寒。身体依然不适的我,全身上下都觉得冰凉,不敢再光大腿了,老老实实地穿上了毛衣,甚至还裹上了轻羽绒。
打算不开车坐Shuttle Bus的我,把车子停在了游客中心附近的停车场里。不得不说,无论是停车场的规模、游客人数或者配套设施,都绝对当得起国际知名景点这个称谓。不过我倒是无所谓,毕竟向来也不刻意追求什么小众大众冷门热门,只要我感兴趣的,我就会来。
游客中心里有一幅巨大的地图,能很直观的看到大峡谷全貌。我晃荡了一轮,拿了地图,便往最近的Mother Point走去。
天空没有一丝阳光,路边堆著一块块的褐黄岩石,树木依然青翠。见到了一只小松鼠窜过了步道的铁丝网,旁边的粉嫩小孩儿笑得我的心都要融化了。
尽管有心理准备,5分钟后到达Mother Point时,我还是被汹涌的人潮吓到了。旅行团的人们,一波接一波地涌了过来。中国大妈和韩国大妈,交错地用着各自的语言不停地高声聒噪著。还有大爷吸了烟,直接就往谷底扔了下去。年轻的姑娘们,变换著各种pose找各种位置不停的咔嚓著。
尽管慕名已久的大峡谷终于在我眼前露出了它的神祕容颜,但我实在无法忍受身旁的熙攘嘈杂,决定坐车离开。
黄线Bus载着我,不过来到一站之外,便已清净了许多。巨大的峡谷,携著远古的神祕气息出现在了我面前。
眼前交错累叠的层层断崖,奇幻的色彩染上了被生生剥露出来的岩层,沉寂的灰云笼罩下,像裹在一层四下弥散的轻雾里。
大峡谷(Grand Canyon),蜿蜒曲折地位于横跨了数个州的科罗拉多高原之上,长277英里(446公里),宽18英里(29公里),深度达1英里(1.6公里)。几十亿年来,这里真实地上演着沧海桑田的故事。板块碰撞,岩层堆积,地壳抬升,形成高原,科罗拉多河(Colorado River)及其支流,百万年如一日地不断切割侵蚀,雕琢出19个大小峡谷,而大峡谷是其中最为深邃壮观最令人叹为观止的那一个。
峡谷的断面从底部到顶端,逐层呈露著各个时期的岩层,纹理清晰颜色分明,包含着相应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如同年轮般的壮丽岁月印记,又像是一本活生生描述地球亿万年发展史的巨大史书。
南北地势的落差,大峡谷北缘比南缘高出三百多米,也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北缘比较寒冷潮溼,南缘则干燥炎热一些。北缘较难抵达,游客比南缘少得多,并且仅在每年的5-10月开放,而南缘则是全年。
我走上一块临着悬崖的大石头,却不敢太过靠近它的边缘。三位日本小哥哥经过,问我是不是Japanese,并在我说了Chinese之后仍然很nice地主动帮我拍照片。他们拿着我的相机,敬业地咔嚓著好多张。我们中文日文的鸡同鸭讲,倒也颇为愉快地沟通顺畅。小哥哥们轮著坐到那块大石头边上,把脚伸了下去。在他们鼓励的目光下,我还是死活不敢有样学样,只好对着他们傻笑。
两国人民和谐愉快地玩耍了一轮道别后,我回到了游客中心坐上蓝线Bus准备去Hermits Rest Route Transfer转乘红线。
红线第一站Maricopa Point我便下来了,比起之前的两个point,这里完完全全远离了人群。
这个古老的世界,剩下我一人。沿着步道走向伸入峡谷的小小观景台,企图挣脱云层的灰白太阳正在身后。沟壑交错的巨大岩层断崖环绕着我,红色橙色黄色紫色褐色灰色迷离变换,争先恐后地和我诉说着它们那漫长的故事。我像是被迷了心智般久久聆听着。
回过神来,我又上了车来到后面的Hopi Point。一位后背竟然能汗溼的洋大叔正在观景台架好脚架试拍著。我不敢打扰,默默在一旁偷看,顺便也拍上几张。
谷底深处的科罗拉多河露出纤细的一小段,在山石峭壁间毫不起眼,可是它却又有着如此大的威力和毅力,年复一年创造出这小星球上的罕见奇蹟。
我静悄悄的离去,怕惊扰到洋大叔的创作。上车后,却见他左望右望,难道是惊讶于我的瞬间失踪?
Mohave Point,约莫是我和大峡谷告别的地方。
太阳终于在沉下之前扯开了云层的束缚,射出久违的万丈金光,肆意勾染著断崖的轮廓。远处深深浅浅的层峦叠嶂,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大作。夕阳的色彩愈见浓烈,似乎想极力抚平这浓缩在历史长河中的旷世鸿沟。我站在悬崖边上,如同一粒渺小又卑微的尘,顶礼膜拜著这来自远古的大地伤痕。
时间在风声里静止。
日落余晖下,一对情侣在我身旁甜蜜相拥。
关于大峡谷国家公园的补充说明
大峡谷南缘有四条巴士线,主要景点是在红线和黄线上,红线更远一些,所以游客更少。蓝线主要在生活区走,包括餐饮食宿这些。紫线主要延伸到外围了。
黄线以东还有一条Desert View Drive,沿线有一些Point,这些Shuttle Bus到不了,是需要自己开车去的。
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每个point都去打卡,游客中心附近的Mother Point更是不要去了。说实话,大峡谷的各个景点同质化比较高,并不会相差太多,可能就是前景有些区别。我的建议是,找一两个安静的point,静静地欣赏感受,守着看日落日出就很好。
最后一班车会守到日落结束后,接载所有的人离开。但是如果磨蹭忘了出来的话,司机估计也是不会等的,他也不知道里面还有人呀。所以,看完日落就赶紧出来车站。
时间足够的话,大峡谷是可以徒步下去的,但是越往下走越炎热,夏天中暑的案例也不少,所以要量力而行并带够水。另外科罗拉多河上还可以漂流,近距离的接触这神祕的河水。
大峡谷的设施非常完善,周围有一个配套的生活区大峡谷村,有餐厅酒店市场等等,入夜了之后也见到很多人在这里走动,shuttle bus的司机说他们就是住在里面。游客也可以选择住在这里,或者附近的图萨扬。
游客中心的停车场很大,要记好自己的位置,我出来的时候找车又摸黑找了半天。
最后唠叨一下,人们总说美国是个没什么历史的国家,但它的自然历史,真的无尽的深远厚重啊。
大峡谷国家公园官网
//www.nps.gov/grca/index.htm
公园整体地图(含南缘和北缘)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upload/grca_pano.pdf
南缘详细地图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南缘Desert View Drive地图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upload/desert-view.pdf
南缘小册子介绍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南缘Shuttle Bus线路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shuttle-buses.htm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village-blue-route.htm(蓝线)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kaibab-orange-route.htm(黄线)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hermit-red-route.htm(红线)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tusayan-route-purple.htm(紫线)
//www.nps.gov/grca/planyourvisit/hiker-express-shuttle.htm(徒步)
北缘详细地图
//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nr-pocket-map.pdf
附 Page的住宿资讯
Rodeway Inn Page Near Lake Powell
107 South Lake Powell Boulevard, Page, AZ 86040, United States
大床房 / 含早餐
US$ 84.47/2晚(约RMB 560)
离开大峡谷后,我摸黑开到了Page(佩吉),然后准备在这里住两天不挪窝。
Page作为一个这么知名的城镇,竟然手机讯号全无,这也是我难以接受的,不过还好Motel的wifi讯号还行。倒是第二天经过的Kanab小镇,手机讯号非常好,我后悔没有住那里去。或者应该说,一跨入犹他的地界,讯号就变得好起来,甚至经常都有4G,包括我下面要去的布莱斯国家公园里面都有4G,简直幸福得有点不可思议。
这家和Barstow那家是连锁的,不过老板不是同一个人。有个小个子的印第安男人,看起来像实习生,但是人很好。他家包早餐,房间也中规中矩,但也忘了拍照。
孤独飞翔
|时间点:11月30日(Day07)
|关键词:Page/格兰大坝/鲍威尔湖/Kanab
驾驶线路 Page – Glen Canyon Dam/Lake Powell – Kanab
靠近犹他州的亚利桑那北部城市Page(佩吉),尽管是个小地方,但名气却不小。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重镇,人口不到一万,几乎全都从事著旅游业。Page附近2-3小时车程内,分布著亚利桑那和犹他两州的众多知名不知名景点,所以不想挪窝的话,在Page呆上几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决定在Page呆两晚,因为这两天我也不想挪窝。
比起前一天的阴沉天色,这一天却遇见大晴天。小城清晨的空气在阳光下依然感觉清冷,我向着西北进发,驶入了去往犹他的89号国道。
Page附近的格兰大坝(Glen Canyon Dam)和鲍威尔湖(Lake Powell),属于我不大感兴趣的那种景点,不过来来回回的路上总是经过,那也就顺便去瞧瞧。
曾经美国人也热衷于修大坝,尤其在美西干旱的土地上,为了贮水大大小小也修了无数座了。奔腾的科罗拉多河自然不会被放过,号称美国第二高的格兰大坝便在流经Page附近的科罗拉多河段截流关闸蓄水,形成了鲍威尔湖。这个人工湖面积太大,从大坝建成到湖水蓄满,用了近20年时间,如今它是美国的第二大人工湖。湖区原本是土著居民纳瓦霍人的肥沃土地,但是为了修坝,当年被迫用来和犹他南部贫瘠且无法耕种的土地进行交换而沉入湖底。对于纳瓦霍人来说,这也是一段关于掠夺的悲伤记忆。
人们修筑大坝,总伴随着一些天真美好的期望。但事实上,改变自然走向终究会受到反噬,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水坝的修建破坏了微妙的生态平衡,影响着附近的动植物和环境,比如无数的鲑鱼无法入海而死亡,比如科罗拉多河的部分河道因断流而淤塞。而鲍威尔湖如今倒成为休闲度假的地方,远非当年它所被寄予厚望的使命。曾经被设想的巨大经济效益并没成真,许多水坝也相继被拆除。格兰大坝是否也会消失,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吧。
整个湖区和大坝峡谷变成了一个横跨亚利桑那和犹他两州的大型旅游区,过了大桥,在大坝入口处有Visitor Center。
相比无感的格兰大坝,我可能喜欢鲍威尔湖多一点。尽管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小部分,不过湛蓝的湖水,赤白相间的石壁,蜿蜒曲折的湖岸,带着点天然的味道,让我有点小惊艳,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人工湖。沿着湖边有一条环湖的路,时间充足的话倒是可以走走。
离开大坝很快便进入了犹他州地界,我去到了另一个同样为旅游而生的小镇,Kanab(卡纳布)。
小镇不大,一眼似乎就能看全,但油站、快餐店、咖啡厅、小旅馆、银行。。。一个不少,我甚至好像还看到了学校以及,沿路的漂亮的树。攻略上说,Kanab是个与世隔绝的摩门教社群,攻略上还说,Kanab号称犹他州的小好莱坞。不过我对它的好感主要来自于,无处不在的4G讯号,一下子就把Page比了下去,反思自己为什么不定在这里住呢?而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里是去Zion和Bryce两个国家公园的必经之地。
当然不得不说,这个地方吸引我的其实另有原因。
神祕的波浪谷(The Wave),就是在Kanab抽签的。说起这个波浪谷,它每天只允许20人进,10个人网上抽签,10个人现场抽。现场抽的是当天的名额,通过概率并不大。网上可以提前申请,但需要至少提前好几个月,并且概率更小,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也一度考虑过是否要去碰碰运气,后来还是觉得有小伙伴同来的时候再去试试吧。这个岩石纹路像红色波浪的神祕奇境,尽管也让我痴迷动心不已,但考虑到长距离徒步所需要的体力以及最重要的认路本领,让我这独行的大路痴没节操的退缩了。据说进出完全只靠几张照片导航,并没有真正的路,万一幸运的中签却不幸孤独的迷失在起伏波浪里,那可真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Kanab小憩之后,我继续向前飞驰。身旁的山石往后倒退,树木也越来越多。远处的地貌似乎又有了些许不同,好想知道远方的尽头是什么。
车里飘荡的音乐里,我回想起刚刚进入犹他的时候。依然还是车轮下的这89号公路,我在几座巨大的不知名的黄色石丘前停了下来。路边有着很大的停车区,一个金发女孩正架着脚架以石丘为背景自拍著。呵呵,看来自拍这件事,果然是走国际范儿的。女孩儿见我来到,笑了笑,她似乎刚拍完了,把地方让给我,上车就走了。
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这里成了我的领地。被国家公园禁飞的我的御姐,这一刻终于得见天日。它挣脱了地心引力,不断上升,盘旋,飞翔,似乎我手里的遥控,并不是束缚它的风筝线。我用它的眼睛,幻想着自己亦会飞翔,扇著隐形的翅膀,俯瞰著这片广袤的苍茫大地。我是迷失的孤独孩子,化成了一朵流浪的云,随着风飘。
眼底的路在延伸,像串起过去未来的一条细线,看不清它去向何方。
寂静城堡
|时间点:11月30日(Day07)
|关键词: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驾驶线路 Kanab – 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从Kanab出来,没有再磨蹭,直接奔往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
布莱斯,位于地质大阶梯(Grand Staircase)的最高一层。所谓地质大阶梯,就是科罗拉多高原上随着时光流逝一层一层累积下来的地质沉积。在别处,也许会因为山脉抬升或冰川雕刻冲刷等原因而导致地质沉积中断,而这里却有着堪称世界上年代顺序最完整的沉积岩组合,它几乎没有缺失地记录了地球5.25亿年间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演变历史。昨日去的大峡谷,便是位于大阶梯的最底部。
从图里可以看到,随着地势的提升,大阶梯的岩层颜色,从巧克力色,到朱红色,再到白色到灰色以及,最高处的粉色。而这个粉色(Pink Cliffs),便是布莱斯的代表色了。
作为国家公园,布莱斯并不算大,只有一条主车道63号公路,全程中间不停的话大概只需要半个小时。所以我的决定是,先从游客中心直接开到最远端的Rainbow Point,然后再一站站往回走,这样的话,所有的景点的都会在右手边,并且刚好在日落的时候回到游客中心附近的Sunset Point。
路边的针叶林绿意繁茂,山路在盘旋环绕中渐渐走高。太阳忽前忽后,从树林缝隙射出耀目的光芒,映在车头玻璃上,晃得我险些失了神。
来到了Rainbow Point,我把车子停好。指示牌上标注著,这里的海拔9115英尺(2778米),大概是我此行的最高点了吧。沿着步道往里走,一个巨集大的未知世界陡然出现。
石林般的柱子密密麻麻,被阳光切割成界限分明的两节,光亮处被洒上了金粉,而近处的阴影里,我看到了期待已久的粉白相间的岩石。白色覆蓋著赤粉色,有一种雪色的错觉。
这种顶部为球状的石柱,叫做Hoodoo。它并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也不像大峡谷那样被河流侵蚀切割而成。
事实上,布莱斯严格来说,都不能称之为峡谷,它是被风化和雨雪冰霜侵蚀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依然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未停息过。眼前林立的Hoodoo石柱,似被精雕细琢出来的伟大艺术品,自然的创意,自然无人能极。
我沿着原路返回,观景点不少,我一站一站走走停停。
偶遇一印第安人大家庭,我们两部车子总一前一后的近乎于同行。每一站下来,深肤色的女人就会跑过来,让我给他们拍一张全家福合影,男人手上的孩子似乎很兴奋,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的脸上笑容没有间断过。给他们拍完,反过来主动要帮我也拍一张。面对这样的善意,我实在不忍拒绝。相机里的我总被广角拉得虚胖,又或者只剩一个脑壳。女人高高地举起我的相机一边盲按一边说,这样的角度好,能拍全整个山谷,拍罢问我照片满意么,我说满意满意拍得真好,女人听罢便很满足地回到家人身边。
天上的云,像一块巨大的绸布,几欲整片盖了过来。远处的坡地,取代了地平线,看不到尽头。
将圆的月儿高悬著,淡淡的毫不起眼。眼前的奇异岩石,像被染了色的兵马石俑,一个个神态姿势各异,如同破土而出布好阵型的齐整军队,等候着一声号令。
在Agua Canyon,邂逅了一只黑色的鸟儿,它好奇的看着小灰灰,完全不理会我。那我也不理会它,径直走到步道的边缘。
一只大大的Hoodoo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一位带着皇冠的傲娇公主,俯瞰著环绕她的裙下之臣,又像是准备随时发号施令的盔甲将军,欲领千军万马血战沙场。又或者,那是孤独的王,独自守在这高原深处似被雪覆蓋的城堡之中。
天生桥(Natural Bridge)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这天然的拱桥,有着完美的圆形石孔。我看过它在冬季的照片,桥身覆蓋著残雪,绝世的出尘之姿,倾人国,倾人城。
时间毫无知觉的流淌著,印第安人大家庭不知何时不见踪影了。月儿渐渐明亮了起来,太阳依然在远方播撒著金辉。针叶林偶尔也会失了葱茏,萧瑟的树干撞上了阳光的迷离。
下午四点多的天空,出现了一抹红霞,像突然见到情人的少女脸上娇羞的胭脂,慢慢的晕了开来。我驱车穿梭在渐暗的林中,看着眼前的漫天绯色,像行走在昨夜梦里。
Sunset Point,我见证了这场日落的余韵。
碗形的万人大剧场,拉开了夜的序幕。风声愈见明显,奏起和谐的配乐。高原上的寂静之城,像一首苍茫孤寂的诗。
粉白的密林城堡,在浩渺星辰下敬业地书写着历史的印迹。我静静伫立,守望着这片无法触碰的空寂辽远,不愿离去。
关于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的补充说明
布莱斯有好几个可以徒步的步道,可以下去近距离观看Hoodoo,要去的话,时间要预留充足。
Bryce Point是不容错过的一个点。
Sunset Point其实朝向东方,这里的日出也很美。
园内也有Shuttle Bus,但只在夏季开放,冬天的话还是需要自己开车的。
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官网
//www.nps.gov/brca/index.htm
公园地图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upload/BRCAmap.pdf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upload/Bryce_Amp_summer-web.pdf
Shuttle Bus线路及服务说明
//www.nps.gov/brca/planyourvisit/shuttle.htm
橙色幻影
|时间点:12月01日(Day08)
|关键词: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
驾驶线路 Page – Lower Antelope Canyon
这一天要去的,是大名鼎鼎的羚羊谷(Antelope Canyon)。
为什么叫羚羊谷,据说羚羊谷以前是有羚羊的,只是建了大坝后就再也没有了。不过我倒是觉得,现在是这么热门的景点,这样多的游客,就算羚羊们想回来,是不是也还是会被吓跑的?我瞎扯的。
羚羊谷离Page非常近,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车程。从Page 出来走AZ-98,很快在一个十字路口一左一右分别能去到上羚羊谷(Upper Antelope Canyon)和下羚羊谷(Lower Antelope Canyon)。我选择的是转左转入222号公路,去了下羚羊谷。
这里有两家公司经营著tour,我把车停在入口处的大大停车场后,便去了近处的这家报了11点15分的团。这里属于纳瓦霍人的领地,国家公园年卡此处不通用,需要另外交费,33美金。
上下羚羊谷都属于Slot Canyon(狭缝型峡谷),由不同的纳瓦霍人部族管理。上谷知名度大一些游客较多,能拍到光柱和流沙,谷内比较直,光线较暗,最好要带脚架。下谷相对人会少些(其实现在人也很多了),开口的裂缝比上谷宽,谷内的光线要好一点,谷内曲折,更多看点。在纳瓦霍语中,上谷名为“有水通过的岩石”,它是在地面上的,下谷则被称作“拱状的螺旋岩石”,在地面之下。它们的最佳参观时间都是正午时分,这时候太阳在头顶,能有更多的光线射入谷内。
我的朋友们都告诉我,去下谷吧,那我便来到了下谷。并没有报摄影团,更懒得扛脚架了。事实上,这一决定也是明智的,谷内过于狭窄,大部分地方仅容一人通过,脚架能用的上的地方真的极少。
我11点左右便来到门口候着,我们这一团有10个人,只有我一个亚洲人,向导是位个子不高的纳瓦霍小哥哥。见团友们都到齐了,他大致讲了一下注意事项,我们便出发了。
踩着小小的红土沙漠,小哥哥和团里一对年轻的姐妹花走在最前。我们另外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紧紧在后面跟着。羚羊谷的入口是一条毫不起眼的狭长裂缝,如果不是有人带着,可能也没有人会意识到,这里竟然存在一个奇幻的地下宫殿吧。
进入之前,向导小哥哥向门口的小姐姐报告了团员总数,小姐姐认真的登记了下来。
沿着一条陡峭得近乎90度的钢梯,我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下挪。直到双脚踏上谷底,这才有空四处张望着如今身处的这个地下世界。
狭小侷促的空间,近在咫尺的红色岩石,坚硬而挺拔,岩石上的精细纹路,如同巧手工匠的倾心杰作。头顶射下来的光,雕刻着明明暗暗,一步一移,如同光与影竞相追逐的舞蹈,而我们在这舞动中徘徊著。
亮处的岩石被镀成了金沙般的橙色,而暗处将紫色隐藏。前行中,岩壁如水般流动,化成各种姿态各种曲线,像高山,像大海,像沙漠,像丝滑飘逸的绸缎,像盛装女人们的礼服裙䙓。
水,确实是它们的主宰。向导说,这里的一切主要还是被水雕琢出来的,辅以风力。水可不是温柔的涓涓细流,而是狂暴的洪水。
羚羊谷,不管是上谷还是下谷,它们其实都位于科罗拉多河一条支流的河道上。平日里的长期干旱让河水枯竭,然而一旦下雨,哪怕只有一点点的雨水,也会引发上游河水充盈上涨,通过这狭小甬道时瞬间变成怒涛湍急的奔腾暴洪。而这样可怕的暴洪,曾经夺取过人们的性命。这也是为什么必须跟随熟悉天气地况的本地人向导并需要在登记人数后才能入谷的原因。而在雨季,羚羊谷也是谢绝参观的。
世事总有两面,流水可温情可暴虐。它可以是噬人性命的恶魔,也可以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当它的伟大作品展示于人前,惊叹与臣服是人们唯一能做的选择。
从某种角度来讲,羚羊谷和大峡谷的地貌尽管看起来天差地别,但它们的成因非常类似。流水风沙的工作从未停止,它们的雕琢仍在继续。再过亿万年,是否会出现另一个撼天动地的大峡谷,没有谁会知道了。
而此时的我开始隐隐觉得,眼前出现的,每张都是脸。
有咆哮,有呐喊,有沉思,有低语,有微笑,有害怕。
有人徜徉在阳光里,有人藏匿在阴暗处。不经意便写满了人世的酸甜苦辣,大千世界的喜怒哀乐。又似一对对尘世的恋人,本为一体,却被生生割裂至分开,近在咫尺,却永生难以触碰,他们之间的距离只会随着时间越来越远,直到无法再见,从此彻底消失在彼此余下的漫长岁月中。
风中的女神,大概是这地下世界里最美好的存在。她那绝美的飘逸长发,像被凝固著的舞蹈。经年累月地驻守在这里,她的灵魂早已融入了这片大地,无惧时间的无情流淌。
爬著钢梯从谷内出来后,小哥哥蹲在不远处的地面上,用了半瓶矿泉水,给我们做了一个mini的羚羊谷。砂石的层层积淀,流水的暴力切割,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似乎它正慢慢长大,长成了这片纳瓦霍红土地上的另一个奇蹟。
关于下羚羊谷的补充说明
下羚羊谷的两家公司,应该都差不多,不会区别太大。也不用提前预定,随到随进,一般来说早上10点之前去报名比较好,不过我过了10点才去的也报上了,在我后面还不断有人来排队呢。如果选择摄影团的时间会长一些,服务也会更好,比如向导还会帮忙清场挡人告诉你各个机位什么的。
不过我报的普通团,也没有觉得时间很赶,向导小哥哥慢悠悠的带着我们走,也不催我们,整个过程一个多小时吧,其实是足够的。同时后面还有个中国人的团,速度也和我们差不多。有些特别的机位,小哥哥其实也会告诉我们,并且还会检查我们的相机引数,比如他就抱着我的相机拨弄了一轮,甚至直接就帮我拍了。
以前有看到攻略说,要提前给向导小费,让他在途中尤其是摄影的时候会得到特别照顾。我倒是没有提前给,但感觉向导也挺照顾我的,应该说,照顾每一个人。所以我出去后,很慷慨的给了5块小费给他。当然,一般不用给这么多,2块就可以了,但不要不给。大家都是在出去后他给我们一人发一瓶水的时候,一边拿水一边给小费的。有个白人小哥哥不要水,但也给了小费。
入口处的裂缝很窄,感觉我再长胖一点都进不去了。到了谷内其实很多地方也几乎只能容一个人通过,有时还需要注意头顶,要弯下腰走。
下谷因为要爬很陡的楼梯,所以尽可能少带东西,不然负重太多不容易保持平衡。脚架什么的还是算了,感觉几乎用不上。谷内的光线,确实不太够,要相信自己的手持臂力以及高感了,有时候光比会很大,有些片子后期都很难调回来。
红岩巨湾
|时间点:12月01日(Day08)
|关键词:马蹄湾/Horseshoe Bend
驾驶线路 Lower Antelope Canyon – Horseshoe Bend
从羚羊谷出来,正是正午时分,头顶的太阳,晒得我有点儿焦躁。导游小哥哥给的那瓶水,我一下子全喝完了,回到车上,又开了一瓶。
10分钟后,我来到了附近的马蹄湾(Horseshoe Bend),门口停车场也挺大,依然无遮无挡。不少旅行团的大巴停在这里,果然是热门又经济实惠的景点。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见到有回收塑料瓶的车子。
入口处的指示牌,写着许多善意提醒。来回需要徒步1.21公里,记得防晒,小心不要摔下去,因为没有护栏,小心雷暴闪电,天上有乌云的话赶紧躲回车上。
不远处还有另外一个大牌子,写着带水带水带水。不过考虑到刚灌了两瓶水的我,心里默默地决定还是不带了。
马蹄湾离羚羊谷真的够近,脚下一模一样的红色砂石就能证明。
我踩着脚底的红色沙子,随着人群往前走。爬过了一座小山丘,终于得见被人们热捧的马蹄湾。正如入口提示中所说,这里没有护栏,我小心翼翼地慢慢走近。
这是科罗拉多河的一段U形河道,弯曲度达270度,状似马蹄,故而得名,也称为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当然,科罗拉多河这般任性的拐弯并不止这一处,还有鹅颈湾,死马点等等。
万亿年来,河流不断切割著岩石,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如今这巨大红色石壁悬崖,有300多米高,看着便让我心惊。
对于自己恐高这件事情的认知,我觉得是,如果有护栏的话,其实也还好,比如大峡谷观景台那样,并且好歹自己也是从4500米高空跳过伞腿都没有抖一下的人。但这一次我是真的是不敢走的太近,只好隔着安全距离绕着它转。想起前些天洋大妈说我so brave,那是因为她没有看到我今天这个怂样子。而旁边一堆学生状的男男女女中文夹杂着英文不停大声笑闹著,一个个跑到悬崖边上坐下去拍照,有一个男生甚至还爬下去了一点,我惊出一身冷汗之余,却突然心生羡慕。
悬崖岩壁光秃秃的,寸草不生,中间的巨岩,像极了神话故事中旷世神兽的巨足。正午时分的科罗拉多河,映着晴朗的天空,透出幽深的蓝色,像一个神祕女郎,波澜不惊地温柔环抱着它。
我甚至感觉不到河水的流动,河水果真在流动吗?真的无法想象,这样的柔弱身姿,竟然能切开冰冷坚硬的岩石?世间事情果然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时间终会证明一切。
身边人声愈见嘈杂,更多的人们涌了过来。对它来说,曾经以为会亘古不变的寂寞早已不在。我皱了皱眉转过身,见到了一位穿着皮草的浓妆姑娘,顿时发觉自己额头上已满是汗。
身后不远处的红色砂岩吸引了我,一层一层的纹理舒展着,似流水,似流云。没有了悬崖的威慑,我倒是跑过去没出息地蹦蹦跳跳欢快地跑上跑下了。
这种岩石叫做纳瓦霍砂岩,也算一种特殊的地貌。它是沙子一层层地沉积凝固变成岩石,而后随着科罗拉多高原的升高,再加上风沙和流水侵蚀,让砂岩层次逐渐显露。而这一带的红土和岩石,都因含有大量金属铁和锰的氧化物,所以呈现出眼前这片无边无际的独特红色。
往回走的路上,被晒了一个多小时又开始焦渴的我又开始后悔怎么没带水呢?人哪,太高估自己真的真的不大好。
关于马蹄湾的补充说明
强调一下,这里的悬崖边上是真的没有护栏和任何防护措施,真的是需要格外小心,身体平衡不好的人还是不要走近悬崖边做危险动作拍照了,确实曾经有游客在这里摔s过。
还是要带水,我这冬天去的都晒出汗晒渴了,不要说其他季节了。
这个景点无疑是被炒热的,它不用门票不用向导,而且就在89号公路边,所以到Page来的人多数都会想着顺路去看看,包括我。而那些旅行团更是又能节省成本,又能带团友去多一个“国际知名景点”,这也是这里大热的原因吧。尽管人多是有点头疼,不过平心而论,马蹄湾还是蛮壮观,值得来看一看的。
蛮荒月圆
|时间点:12月01日(Day08)
|关键词:Page/佩吉/路上
驾驶线路 Page – Monument Valley
若说Page有什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一定是那三条大烟囱。来来回回行驶在Page附近地势平坦的荒原路上,大烟囱似乎时远时近地总能瞧见。而我莫名其妙的就会想起,魔戒中的Mordor,尤其在晚上的时候。
不过,这一天我离开Page的时候并不是晚上,而是在夜幕即将来临的下午3点半。
月亮躲在大烟囱后面,毫不张扬地。随着车轮的转动,这座小城渐渐被我抛离在了身后。
身旁的景色愈见荒凉。巨大的石头不知被谁随意地丢弃在这一望无际的寂静旷野上,一路紧紧跟随着我的圆月儿,低垂缓慢地划过它们。
我像行走在寥寂浩大的蛮荒里,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
我又在自言自语着,这一路看过了这样多美好,哪里让你最感动?可我却回答不上来。
想起刚刚从Page出来的时候,第一次遇见警察,身旁所有的车子都开得很慢很慢,甚至在绿灯的时候都停了下来不走了,原因是一只小狗狗跑到马路中间。我又想起刚刚马蹄湾的悬崖,那往下爬了几级惊出我一身冷汗的男学生,还有曾经新闻报道中在此为生命画上句号的那些人们。
生命是什么?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其实,挺脆弱的,对吗?
收不到电台讯号的车子,被插上了我带来的U盘。熟悉的吴青峰的声音传了出来,与眼前的月纠缠着,一同魅惑着我。我又问自己,这到底是在哪里?我到底要去向哪里?
迷茫之中,一场史诗级的日落在我身旁辉煌壮烈。我停下车子,无限远处的耀目金光,为这蛮荒的天空添上了无与伦比的华彩。
风声渐渐变得凌厉,吹得我遍体生寒。我狼狈地逃回车里,继续向前。眼前柔柔的粉色如同烟雾一般笼罩着大地。
夜幕越来越深沉,蓝调天空里没有一丝云彩,身边的巨石山峦,只剩下黑黑的影子。月儿升了起来,越来越明亮洁白。
不知道过了多久,导航突然告诉我,destination到了。
附 纪念碑谷的住宿资讯
Goulding’s Lodge
1000 Main Street, Monument Valley, UT 84536, United States
双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8.57 /晚(约RMB 527)
这是一家还不错的酒店,靠着红色的山丘。依山而上,分布著几排房子。
房间有两张大床,睡得非常非常舒服,还有一个阳台。开启落地窗,视野很空旷,并可以看到远处的纪念碑谷。我原本美好地设想着早点爬起来看个日出的,结果又又又又睡过头了。我觉得吧,我这人可能和日出没什么缘分。
当然,如果不差钱的话,定纪念碑谷入口处的The View Hotel大概是最好的,可以在房间就能近距离的看到整个景观了。不过我差钱,所以我觉得定在现在这家也蛮好的。
酒店据说是纳瓦霍人管理的,不过,前台的接待妹子是个白人。
孤山丰碑
|时间点:12月02日(Day09)
|关键词:纳瓦霍/Navajo/纪念碑谷/Monument Valley
驾驶线路 Monument Valley – Forrest Gump Point
这三座神祕的孤丘,是美国西部风情尽职的代言人,它们的身影曾出现在不少影视作品里,比如大热的西部世界第一季的片头中。
左边两座的形状,孪生兄弟般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刚好相反,如同映象完全对称的一对大手掌。它们名字分别是,East Mitten Butte和West Mitten Butte。而右边这座叫做Merrick Butte,以当年一个骑兵的名字命名。
这里的每一座山丘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所有的命名,都蕴含了这片土地当年主人的智慧与想象力,蕴含了纳瓦霍民族的精神力量与传承。
这里是纪念碑谷。
话说昨天马蹄湾的悬崖边我很怂,今儿倒觉得自己像个女壮士。
每一部和我会车的人,都向我竖起大拇指,弄得我这厚脸皮也多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平心而论,纪念碑谷里的路虽然坑洼颠簸,但是慢点开其实也还好,并不需要真的有壮士般的豪情,更何况,比这烂得多的路我不是也开过么。唯一担心的就是,希望小灰灰别抽风出问题,其他都不重要,毕竟晚上还有9百公里的路等着我。
掐指一算,已经到了美西旅途的第9天了,这一天我又起晚了,说好的日出又泡汤了。算了,我很快就原谅了自己。把自己收拾了一番,再把行李收拾了一番,带着我的小灰灰又出发了。
纪念碑谷的入口处,奉上了20大洋后,我便顺利进入了这片西部世界的神奇土地。
纪念碑谷的全称其实是,纪念碑谷纳瓦霍部落公园(Monument Valley Navajo Tribal Park)。它隐藏在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和犹他两州交界处的纳瓦霍人保留地上,被誉为神之宝藏(Gods Treasure)。它并不属于国家公园,而是归纳瓦霍人自主管理。
说起纳瓦霍(Navajo),这是一支北美现存最大的印第安人原住民族群,也拥有如今美国最大面积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横跨了三个州,覆蓋了科罗拉多高原的三分之一。所谓保留地,是当年白人对印第安人驱逐圈禁的地方,也是原住民为了守护家园奋起抵抗侵略熬过了最黑暗最血腥的苦难日子后,所能勉强得到的和平结局。
在如今的这片土地上,纳瓦霍人有着自治权,有自己的政府,有司法和执法系统。还有自己的首都,位于亚利桑那的Window Rock。在华盛顿,有着专门的办公室,也是唯一在此有办公机构的印第安人部落,通过它与国家政府对话。
纳瓦霍人另一个为世人所知的大概是二战时期的风语者(Wind Talkers)。吴宇森执导的同名电影就讲述了这个故事。当年的纳瓦霍人应召入伍,用他们独特的部族语言作为密码,为美军传递资讯,不用担心被破译。而他们做出的所有贡献和牺牲,被迫隐藏了好多年后才被正名并传颂于世。
在无尽的颠簸中,在对纳瓦霍民族悲惨历史的唏嘘叹息中,曾在影视作品里看到过无数次的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
碧空下云气翻腾,一条条奇怪的轨迹胡乱划过。纳瓦霍人摆放著首饰的小摊旁,美国国旗飞扬著。脚踩在这片红土地上,我清晰地感受着远方和当下的重合。
Where the Earth Meets the Sky?
纳瓦霍人说,就在这里。一座一座的孤山,如同屹立著的一座一座关于纪念的丰碑,纪念开天辟地的浩大,纪念时间长河的流逝,纪念永不沉沦的灵魂,纪念沧桑历尽的诗篇。
这是个时间似乎静止了的地方。
站在以大导演名字命名的John Ford Point居高眺望,远处的蜿蜒来路上,车子如同蚂蚁般行走在丰碑之下。我站立在旷古的红色山岩前,亦不过一只蜉蝣。
远处有人牵了马,孤独的往回走着。身旁胖胖的长发摄影师和我,同时举起了相机。
不远处的三姐妹(Three Sisters),据说是修女和她的两个学生。
车轮继续滚动在红土地上,我见到一株枝叶繁茂的树。在这干涸的土地上,如同拔地而起对生命的信仰。
与长发摄影师再一次相逢在Artist Point和North Window,希冀能一眼看尽广阔大地上的丰碑之林。而在后者见到的Cly Butte,纪念著一位纳瓦霍医学家的英魂,他被埋在了这里。
眼前的它们,同样是被大自然的巧手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雕刻出来。数百万年以来,水、风和冰,一点点地侵蚀这些巨型红色砂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继续,从未停歇。
侵蚀的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Mesa(台地),来自于西班牙语的桌子。顾名思义,是看起来像一张宽阔桌子的大岩石。这是侵蚀的第一阶段,比如位于中心位置被纳瓦霍人所祭拜的雨神台地(Rain God Mesa)。
Butte(山丘),从台地进一步侵蚀而来,更像是座小山。这是侵蚀的第二阶段,一入门口见到那三座孤丘,大手掌East Mitten Butte和West Mitten Butte以及Merrick Butte,就都属于这个阶段。
Spire(尖塔),这是侵蚀的最后阶段,雨水风霜慢慢将它们变成了一根根挺立的岩石柱子,底部的砂岩将它们撑起。比如三姐妹(Three Sisters)、the Thumb和Totem Pole。当然其实也不难看到,大手掌们的拇指就是演变成Spire的雏形,这个过程太漫长,它们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人类大抵是无法看到了。
所以,纪念碑谷严格来说并非山谷,而是一片遍布著巨大红色砂岩的广袤荒原戈壁。
摄影师问我,你去了Forrest Gump Point吗?我说等下就去。
30分钟之后,我来到了这里。逆光中的丰碑,有着朦胧似幻的轮廓。王座(King on His Throne)与布里汉姆之墓(Brigham’s Tomb)之下这条笔直延伸的孤独之路,如同带着某种坚定信仰的指引。
这是电影结束的地方,这是阿甘长跑结束的地方,作为他人生某种状态的告别,也是我对纪念碑谷的告别。
关于纪念碑谷的补充说明
公园门票费用20美金/车,48小时内可随意进出。
公园内的游览路线基本是一个大环线,路很好认,路边指示都很清晰,或者看地图一站站走就可以了。
所有路面全是未铺装的土路,很颠簸,扬尘很厉害,没什么事不要开窗,反正开完出来后我的车子都变红色了。
在John Ford Point可以体验骑马,当时见到有个白人爸爸带着小朋友去骑,感觉还是蛮好玩。我上面那张照片就是他们骑完了,当地人牵着马往回走的时候拍的。
公园内同样不能使用无人机。
在每个观景点都有当地人摆摊,但是一眼看过去摊子附近完全见不到人,他们可能坐在一旁的车子里或者棚子里,很不起眼,所以千万别以为这些东西可以白拿不给钱。
在夏季,也就是6-8月的时候,天气炎热,也要小心下雨引发的暴洪,天气看起来不对的话,就不要进去了。
Forrest Gump Point,也就是拍摄阿甘正传结尾的那个点,不在公园里面,而是从公园出来后沿着163一直往东北走,然后回头望。导航就能找到这个地方,实际就是在公路上,有一小块凸出去可以停车。那里车子不多,但不是没有,来来往往的车速都很快,所以想在路中间拍照的话要一定注意来车,速战速决,不要一直逗留在路中间,感觉蛮危险的。
纪念碑谷公园网址
//navajonationparks.org
作别犹他
|时间点:12月02日(Day09)
|关键词:路上
驾驶线路 Forrest Gump Point – Beatty
离开犹他的时候,心里的确有些不舍。
车身布满了红色的尘土,一开启门,便四散扬起,甚至还偷偷钻到了车里,这大概便是我行走的证据吧。我大致的清理了一下,如同一个告别的仪式。
路边有人举起手指,快速地过掉了之后,纠结安全的我又心生愧疚了。
一路往西,迎著太阳的方向走着。前面的山峦,像略透明的灰色剪纸,薄薄地立在那里,被裹在软软的雾一样的阳光里。
阳光晃得我几度失了神。
这回程的路大概有900公里,我打算一口气开到底。给了我实际鼓励的,依然还是咖啡和浓茶。
夕阳的来临,带走了日间最后的温暖。我把窗子开启,冷风嗖嗖的灌了进来,我裹上暖暖的披肩,脑子更为清醒了。
月亮在右,夕阳在左,行驶在这无边无际的蛮荒之中,见不到一棵树。车里柔和的音乐微弱地流淌,忽然觉得自己似乎穿越回了上古。
十五了吧?我问自己。瞧了瞧圆圆的月亮,却腾不出手来拍它。
无边夜幕悄悄降临,天地间的色彩更趋简单,似乎一切都重回至彼时天地初分的样子,混沌一片,慢慢分离。眼前一条直路直插云海,我觉得自己正驶向天空。无法用相机定格下来的画面,倒也不遗憾,记在心里就好。
一个人开车的夜,孤独似乎无穷无尽。
茫茫黑暗中,路边的反光板闪著微光,像为我点起一盏盏烛光的小精灵。我继续将练就的自言自语的本事发挥到极致。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这样的时光呢?没有尘世浮嚣,没有无望纠葛,只有月亮有星光有远山有旷野,独自走过一些路,独自与自己对话。蒋老师说,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真的是吗?
走过了长长的黑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陆续经过了好几个灯火璀璨的繁华城市。远远的看过去,灯火通明的不夜城,如同漂于世间的浮华乐土,闪著诱人的光。车外温度已然骤降,显示屏提示44F,接近摄氏5度了呀。
一部车牌全部是L数不清有多少个L的车子,快速地超越了我。快餐店门前,瞧见睡着了的流浪汉,我思索着他会冷吗?油站的黑姑娘看着抖抖索索的我的光着的惨白大腿,问了我同样的问题。我摸著额头叹息了一声,那是昨日拿行李时不小心被车门磕到的包。
困意似乎越来越浓,猛灌著一路不停买著的咖啡也起不到任何作用了。拉斯维加斯高速出来的时候,我回想到刚刚有点惊险的几个瞬间,决定还是理智地小睡一会。我可能是真的睡着了,因为被警察蜀黍敲车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被惊醒的。
他问我在做什么,我老实回答来旅行的太困了想睡一会。大概我没睡醒的样子看起来很诚实,蜀黍并没有查我的任何证件。他一边严肃脸和对讲机讲个不停,一边很有耐性地告诉我这块区域不安全各种人都有,要睡的话去前面的Indian Springs小镇睡吧,并在我手机导航里指了出来。
我突然就全醒了。
我想起11月15日也就是从香港出发的当天早上,姐姐发来资讯说刚刚新闻报道北美又枪击了,让我一定要千万小心,每天都要报平安。我说好,不用担心,并保证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但一路上我都没有当一回事地再想起来过这个问题,直到刚刚。
我逃离了,从咫尺处的人间繁华逃离了。
我再度回到了宁静的黑暗之中,巨大的风声依然从遥远处吹来,月亮幽幽的照耀着我。没有在蜀黍指示的小镇停下来,只是不管不顾地继续往前飞奔著。
然而我的清醒也并没有坚持太久,当我隔了半年之后听回当时的语音日记时,我发现这段路上的自已几近语无伦次,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
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天凌晨我再一次回到了这个位于死亡谷边上的内华达小镇,Beatty。
附 Beatty的住宿资讯
Death Valley Inn & RV Park
651 Highway 95 South, Beatty, NV 89003, United States
双床房 / 不含早餐
US$ 75.48 /晚(约RMB 507)
和之前来死亡谷时住的是同一家,感觉都差不多,就不囉嗦了。只是这天我到的比较晚,迎接我的是门上一把锁。但有一张友情提示的纸,让我去不远处的赌场里拿房卡。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么个小镇上,竟然还有赌场。并且,在赌场里,我见到了在这个小镇上能见到的最多的人。
风声驿路
|时间点:12月03日(Day10)
|关键词:死亡谷/Dante’s View/Twenty Mule Team Canyon
驾驶线路 Beatty – Dante’s View –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我又回到了死亡谷,在这段美西旅途即将结束之前。
依然在起伏弯曲中,穿过了广袤无垠的群山与荒漠。天上的云,幻化成巨大的洁白羽翼,庇廕著这方大地。这般大气,大抵是人类最伟大的建筑也无法与之比拟的吧。
路边的小山丘有着各异的纹理,像是披着苍凉色调的斑驳织锦。
沿路见到有人骑单车,有人骑摩托车,还有人在跑步。因昨晚睡眠严重不足而开车开到有些乏累的我,发自内心的佩服着他们。我把车停在路边,小憩了一会。
一个小时后,我来到了Dante’s View。
接近山顶的那段路,如今依然记忆尤深。S型的急弯不少,坡度亦不小。前后接连有好几部车,我打起精神握好方向盘,走准自己的道。阳光晃得我有些刺眼,大风也来凑热闹。还好小灰灰够争气,没有被吹回山脚下。
我随手披了围巾推开车门。
一片纯白出现在了我眼前。那便是北美大陆的最低点,我曾到过两次的,海拔为-282英尺(-85.5米)的Badwater Basin,恶水盆地。只不过这一回,我隔了数千英尺的高度俯瞰着它。
这片盐碱地,看起来就像是它的前身一样,一汪白茫茫的大湖泊,流泻在这山谷之中。
四周群山绵延,呼呼风声中,似乎和我讲述著关于地球的另一个故事。
Dante’s View是死亡谷的最高点,海拔5000多英尺。它不愧是一个绝佳的观景台,除了几乎能俯瞰死亡谷的全景,还能远眺美国本土的最高峰,海拔14,494英尺(4,418米)的Mount Whitney,惠特尼山。夏天的时候,这里大约也会是死亡谷内最适合避暑的地方了。
偶遇一小哥哥,拿着脚架自拍。鼓励了睡眠不足又被山顶大风吹得头巨疼打算就此离去的我有样学样,捋了捋凌乱的发,披着大大的红围巾,把自己定格在这白色深谷之上。
从山顶急弯的路下来,我没有目的的开着。前方深红色的指示牌,指向了一条未铺装的土路,我无意识地便拐了进去。
一个崭新的世界出现在我面前。
两旁寸草不生的岩丘,被阳光扫射得金光灿灿。当道路变得宽阔起来的时候,我把小灰灰停在了路边。一部车子从我身旁驶过,扬起了漫漫尘沙。
我那不太清醒的脑子里,闪过了驼铃声声四个字。似乎那支撑著朝代尊严的和亲公主,单薄的身躯正穿行在这逶迤古道。我想叫住她,却是徒劳。
我追随着她的脚步,时快时慢,亦徘徊在这古道之上。
前方的山岩,有时会变成灰白色,又或者,被染上了更多的色彩。像一幅依稀可见的历史画卷,又像是被刻画上了古老的神祕预言,昭示这天地间的沧桑变迁。
车轮滚过,压出深深浅浅的辙痕。我不知到底身在何方,风沙之中,总有种错觉这是通往塞外的祕径。
这是一条单行道。
当我曲曲折折的走完全程,回到刚刚大路边深红色的指示牌前,我才知道了它的名字,Twenty Mule Team Canyon。
雪色迷境
|时间点:12月03日(Day10)
|关键词:死亡谷/Badwater Basin/恶水盆地
驾驶线路 Twenty Mule Team Canyon – Badwater Basin
Badwater Basin,我第三次来这里了,足以证明我对它爱得深沉。和之前两次不同的是,这一天我赶在了日落之前。
入口处的木牌子,有耐性地再一次提醒着我,这里的海拔为负数。旁边的金发小女孩,不见家长的陪伴,独自在说明图文前仔细地阅读著。
我回头看了看背后的山崖,这次终于见到头顶上那块小小的标牌了,上面工工整整写着两个白色的字,SEA LEVEL(海平面)。
原来在那里呀,我又自言自语。
一向对高低长短的数值也没什么具体概念的我,终于知道了80多米的落差原来是这么高。如果海水能够倒灌,这盆地里的水平面,将淹没此时此刻站在此处的我达80多米。这么想想,不会游泳的我,瞬间有点胆寒。
决定还是不要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了,我往盆地深处走去。
脚下的盐碱地,确实很硬,不想摔跤的我慢慢地走着。一边走一边仔细地瞧,它们其实有着不同的形态。有些地面粗燥,有些地面平滑。有些有着不规则的网状抽象纹路,而有些则非常细腻。有些盐层似仅浮于地表,露出了泥土的颜色,看起来就像覆了薄薄一层刚下的雪。有些则不一样,看起来完全是一片茫茫的白色,向着远处延伸。
不远处的小情侣坐在地上看照片回放,女孩撒娇似的责怪男孩,没有把她拍好看。几个壮实的纹身男子用着我听不懂的语言,一边说一边大笑着。亚裔的一家三口,爸爸正敬业的帮着孩子拍照。打扮前卫的白人摄影师,扛着脚架闷著头走。
来来往往的嬉笑怒骂与各种肤色各种语言接踵擦身。
远离人群的角落,我停了下来。我看到太阳慢慢西垂,从远山之后透出温柔的光。好想拿一个密封的大瓶子,把阳光积攒起来,然后从这太平洋的彼岸扔出去,看它最终会抵达哪里。
沐著阳光,心似乎变得格外柔软,那些红尘纷扰被抛在身后。什么也不去想,把自己放空,只贪婪地静静感受这抹纯净气息。
往更深处继续走着,天地间一片浩大的白,似一片虚无,无穷亦无尽。我张开双臂,企图拥抱这被恩宠的灵气之境。
凉意渐渐地再一次来临,我从包里掏出围巾学着阿拉伯女人一样把自己裹了起来。一阵风过后,吹开了它,翩翩欲飞的红色之翼,生长了出来。
流连这雪色的迷境之中,大概也是圆了一个可怜南方孩子关于冬日的梦吧。
山谷月华
|时间点:12月03-04日(Day10-11)
|关键词:死亡谷/Badwater Basin/恶水盆地
驾驶线路 Badwater Basin –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re
我还来不及找到大瓶子将阳光攒起来,太阳便已先回收了它们。
裹紧了围巾不舍的往回走着,再一次发现人们又消失了。任由风吹拂着我,独自走在这清冷冷的史前湖泊的遗址上。
终于在道路的尽头,又见到了零星的人们。偷拍下了几位小哥哥的背影,似乎想徒劳地证明我并不孤单。
回到我的小灰灰里,头疼和困意再度袭来,我无力抵抗。顾不上吃点东西,我倒头便睡着了。时光穿过数百万年,眼前的湖水漫溢,晶莹却冰冷。我是一只小鱼儿,不,不,只是一只丑丑的单细胞生物吧,也许刚进化出两根胡须,正努力地游啊游。
睁开眼的时候,我并没有在一团漆黑中。
十六的月亮,又大又圆。
清辉倒泻在眼前巨大的盆地里,这样的光芒似能盖过世间所有的霓虹。我坐了起来,茫然四顾。似乎有人从隔壁车子里出来往下走,我看了看时间,晚上9点多。
有点冷了,摸索著换上了牛仔长裤,再把自己包裹在轻暖的羽绒之中,我又无知觉地昏睡了过去。
大概这一觉真的够酣畅,彻底击溃了那些潜伏已久的疲倦。我再次醒来的时候,觉得脑子是真的彻底清醒过来了。已过午夜时分,隔壁的车子早已不见踪影。我抬头看了看月亮,它正对着我微笑。四周一片宁静,月光将白色之路染上了点点银光。
我将车窗开启了一点,似乎风声没有想象中的巨大,我决定下去走走。
我知道这里是著名的暗夜保护区,而这个冬夜的朗月之下,星子却稀疏而黯淡,银河更是完完全全躲藏了起来。我收回了脚架,只出神地看着。
我想起那些摄影名师在此地的著名光绘作品,很想山寨一把。可是尽管我似乎也并不那么害怕,却怎么也鼓不起勇气再度孤身走入那白色的深处。我回头看了一眼,SEA LEVEL的标牌依然高高挂在我身后头顶的山石上。
带着点对自己的鄙视,我又回到了车上,仿佛躲进了一副安全的盔甲。但我却不想离去,只想彻夜守着这沉谧的山谷与月华。
史前的宁静,依然停驻在这里。彼夜,清寂而美好。
光影流转,昼夜交叠。我再度清醒过来的时候,惊觉又错过了日出,而我再一次毫无原则的原谅了自己。
从游客中心出来,阳光将山峦映成浓烈的橙红。圆圆的月儿依旧低悬在半空,忽前忽左,似日夜贴身守护着我,从不曾离去。我依稀记得,凌晨时分离开山谷的时候,它也是这般一路跟随着我,清亮皎洁傲然出尘,雪色盆地在我身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细长的白线,直至消失。
抱憾移石
|时间点:12月04日(Day11)
|关键词:死亡谷/the Racetrack/Ubehebe Crater
驾驶线路 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 – Ubehebe Crater
阳光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刺眼,一路跟随的月儿越来越淡越来越淡。可我还是觉得它很好看很好看。我是还没睡醒吗?又在自言自语里胡乱用着叠字。
一路向着北,沿途的风景又在变。约莫一个时候之后,两旁尽是绵延不断看不到半点生机光秃秃的褐灰色或暗黄色的山丘,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褶皱,又或者刻满了无规则的纹路。这些纹路和Badwater Basin的不一样,似乎更显诡祕,像某种失落文明的遗蹟。
沿途一部车都没有见到,没有前后同行的,没有对向而来的,比起此行走过的其他路段显得更为荒寂。
我要去的这个地方,倒并非不知名。事实上,它挺知名。但因为地处偏远,且进入的路尤其难走,所以来这里的人应该并不多,我这一路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便是那个会走路的石头所在的地方,the Racetrack。
这也是一片沉寂孤独的山谷,谷底是干涸蒸发了的湖床。湖床的泥土,因干燥而开裂,有着蜂巢一样的密密纹路。那些神奇的大小岩石,就在这个湖床之上,自己行走着,并留下了它们移动的长长轨迹。
它们究竟是怎么移动的?这样强大的力量来自哪里?如今依然还是一个谜,没有人亲眼目睹这一过程。
有研究说,当雨水润溼了泥土表面,随之而来的大风可能会推动这些岩石前行。又有研究说,在寒冷的冬夜,水变成了冰,拖拽著岩石向前滑动,留下痕迹。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官方说法,这也成为了如今死亡谷里最大的谜团。
走进去的路,据说还能见到约书亚树。但很遗憾,我没有能见到。当我抵达Racetrack Valley Rd的入口时,尽管事前就知道这是一条搓衣板石子路,还是让我觉得自己再一次高估了自己。
驶入了这条窄窄的黑色石子路,小灰灰瞬间疯狂地抖动了起来。当前车速并不快,而我又再度降到了仅剩5公里,依然还是无比的颠簸和摇晃。在这个搓衣板路上,我不知道自己颠了多久,并强迫症似的不停看着油表。这段路可不短,来回54英里,接近90公里了。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住,更不知道油箱是否能坚持住。但这些很快都被另一个念头压下去了,万一爆胎怎么办,万一小灰灰颠散架了或者闹个别的什么脾气跪在这里了怎么办,而沿途一辆车都没有,手机讯号也没有,车尾的食物也被我清空的差不多了,我瞪着仪表盘上亮着的Maint Reqd灯不停地想,谁会来救我呢?
我不得不做了一个遗憾的决定。
艰难的在这狭窄的路上掉了个头,颠著回去了。回到入口处的介绍牌,我对着它说,给我等著,下次姐一定开个吉普来。
计划被打乱,我转头便去了附近的Ubehebe Crater。
这条路实在好了太多,时间尚早一路亦无车,我便慢慢地开着,如同巡视著自我领地的主人。
墨色的山丘,布满了一团团熟悉的雪绿色的小植物,我爱极了它们。我把车子停下来,凑近了仔细看。脚下的砂石松松软软,我不敢走到太里面。周遭的一切,充满了原始而荒蛮的气息,威慑着我。让我不至于过于打扰,只静静伫立远观著这无人的世界。
路向远处蜿蜒,我又想到刚刚的遗憾。
确实挺遗憾的,明明开了这么长的路过来,明明都义无反顾的进去了。的确有点,有点不甘心。不都说旅途如人生吗?可能真的都一样,总是充满了未知和遗憾,计划总被打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路其实在哪里。当下的我只是量力而行做了一个决定,而已。我并不知道如果我真的坚持,车子是不是会出问题,也许会,也许不会。也许我会因等待救援而赶不上明日的飞机,或者根本找不到救援,那我是不是不得不上演真实的荒野生存?又或者其实我能很顺利看到那些梦想中的风景,顺利的出来,或者至少接着会有很多车过来一路同行。谁知道呢?真的没有谁会知道。
我又潜意识地抬头寻找著月儿,它低垂到我几乎看不见了,很淡很淡。而清晨的阳光,温暖和煦,停下车子,我感受着暖意将我包围。
终于不再是无人之境了,随后而来的一部车停在了我旁边。洋大叔带着一小女孩走了下来,后面还牵着一条大狗。
这里便是Ubehebe Crater,一个火山口。
从上望下去,像一只巨碗。我看见橙红色的岩层裂纹,顶部和底部是墨灰色,而中间,露出了各种颜色的积淀,让我想起了地质大阶梯。
这个火山形成于2000年前,如今已然沉默下来,可以称之为死火山了。我脑补了一下,当年它猛烈喷发熔岩迸射的壮观样子。但眼前的火山口,并不算大,直径大概半英里(约805米),深度仅500英尺(约152米)。
沿着火山有步道,那对父女和大狗走了上去。据说还有步道可以走下去,不过我并没有去尝试。对面的山头,隐约还能见到两个移动的小影子,原来这里还是有人会来的嘛。
风开始大了起来,我的头发再一次被吹得凌乱不堪无法梳通。
我躲回车里,顿时觉得饥肠辘辘。这才想起早上醒来之后到现在,没有进过半点食。就著阳光,我开始在车里享用我的早餐。而数分钟之后,洋大叔一家子也回到车上拿出食物,往嘴里塞。
我看着他们,他们也看着我,一同愉快地度过了萍水相逢的人们的共同的早餐时间。
关于the Racetrack的补充说明
当这里的泥土潮溼时,是禁止在上面行走的,以避免留下游客的脚印,而这脚印将持续很久不消散。
如果要去的话,建议在游客中心询问一下租部吉普。
进入前,带好食物和水,可以的话最好带上一箱油,因为一路没遇见到其他油站,最近的加油站在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来回一趟大概需要7个小时。
流沙之舞
|时间点:12月04日(Day11)
|关键词:死亡谷/Mesquite Flat Sand Dunes/大沙丘/Scotty’s Castle
驾驶线路 Ubehebe Crater –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磨蹭了一轮,我沿着来路开始往回走,依旧是穿过无边的空寂与荒凉。
但稍稍好一点的是,偶尔能看到两三部对向过来的车。思索了一下,可能是我今儿来得太早,毕竟天一亮就往北走的人应该不太多吧,这也得庆幸昨夜过于困倦直接在车里无意识的倒头就睡,顺理成章的就在公园里过了一夜。如果是住Motel的话,估计早上磨蹭磨蹭再花上一个小时开车进来,也就到不了那么早了。
但到不了那么早比如现在才到的话,说不定就有同路的人一起进入the Racetrack,那段来回90公里的搓衣板路我是不是就能坚持开下去呢?我要不要现在回头碰碰运气呢?可万一他们只是去火山口或者别的什么地方呢?毕竟这条路又不是只去the Racetrack的。
算了,我把音乐开大声,对自己说不许再纠结了,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
路上见到Scotty’s Castle的指示牌。
这是荒谷里的一个小城堡,需要单独收费,里面的导游会扮演成历史人物的样子,告诉你一段骗子与富翁的故事。对此兴趣一般般,我直接过掉了。
头顶云层渐渐厚重了起来,远山像躲在浓重的白色雾气之后,只剩若隐若现的轮廓影子。
我短暂停留了一下,风推著云疾走着,我踏进空旷的砂石地,恍惚仍在一场梦里。
而另一场终会醒的梦,是在离游客中心附近不远的Mesquite Flat Sand Dunes,中文俗称大沙丘。
尽管死亡谷的干燥赶得上撒哈拉大沙漠了,但它并没有完全被流沙所掩埋。对它而言,沙漠只是这里的地貌之一,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沙漠,毕竟被厚厚沙子所覆蓋的区域仅占谷内不到百分之一的面积,称为沙丘似乎更贴切一些。
死亡谷内,有好几个大沙丘。
其中只有这个Mesquite Flat Sand Dunes允许游客进入沙丘深处,其他的都不允许人们踏足,原因是为了保护脆弱的动植物生态。当然,这也是最容易到达的一个沙丘,相比之下,其他几个就困难一些,比如要开没有标记的土石路段,有些甚至还要徒步数公里。
路边的停车场,我停下了车子。
迫不及待地,我便飞奔了进去。旁边同行的老外们,笑嘻嘻地看着我的傻样子,我也懒得理会。
沙丘并非光秃秃的,这里生长著不少低矮的小树,它们也是稳固沙丘的一大功臣。小树们匍匐在这流沙之上,瘦骨嶙峋地,枝桠随着风暗自摆动。
而散布得更多的,是颓败的枯干残枝,有些依然盘根错节著,我细细看着它们。枯萎的叶子被风干成黄色,一碰就碎。枝干有些变成了黑色,有些还来不及。它们的纹理走向清晰,弯曲中透著一种苍劲,倒有种书画的意境。这叫死去吗?它们分明还存于世上呀。
坐在凌乱的枯枝前,我感受着残酷生命轮回中慑人的美,突然想起了西北大漠中见过的胡杨。我抓起一把沙子,很快便从指缝中流下,再抓,再流。。。。
我莫名发了好一会儿的呆。
正午的阳光,开始变得炽烈,我起身回到车里。倒掉了两脚沙后,换上昨天的黑裙子,踢着人字拖,还不忘拿起红围巾,往沙丘的更深处走去。
拖鞋总陷在沙子里,索性就把它踢掉了,光着脚前行。
蔚蓝天空下,风吹皱了流沙,却吹不走旅人的漫漫孤寂。眼前这片沙的海洋,在群山环抱中绵延起伏。脚底的触感细腻柔软,像踩在沙滩上漫步。我留下了一串串足迹,想证明自己来过。但在归途中,却已无处找寻。
一处高丘上,我想起了那首诗。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无冬无夏。。。。
幻想自己是千百年前那起舞的女子,在这流沙之上一直旋转,一直旋转。。。。。。
关于Mesquite Flat Sand Dunes的补充说明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位于Furnace Creek Visitor Center附近,就在CA-190的路边,很容易去到。
沙丘还能走到更里面,月圆之夜如果在里面过夜,应该会很美,可惜我没有时间再逗留多一个晚上了,当然这里的日落据说也很美。
附近不远处是Mosaic Canyon,有时间也值得看一看,进去大概也需要1-2小时的徒步,要带水。
踏夜离歌
|时间点:12月04日(Day11)
|关键词:死亡谷/土狼
驾驶线路 Mesquite Flat Sand Dunes – Lancaster
披着红色的围巾,我坐在沙丘上。
期盼著时间能够停下它匆匆的脚步,但这期盼本身便是在奢侈地浪费时间吧。留恋地看着环绕我的一切,山峦,岩石,树木,黄沙,晴朗的加州天空,偶尔传来的游人们的窃窃私语。
我知道终于要离去了。
西边的出口,应该是我对死亡之谷的最后一瞥。
沿着CA-190,小灰灰给力地飞驰著。
约莫半个小时之后,地貌再一次明显不一样了。无边无际的空旷辽远,被近在咫尺的低矮山丘所取代。这些山丘的质感粗粝,不是光滑的岩石,倒像是一堆堆墨色灰色的煤堆,偶尔也夹杂着褐黄色。有时依然也能看到,一团一团的小植物斑驳其上。
我极有耐性地穿梭在这曲折之中。
突然前方豁然开朗,天地再一次变得广阔。
一条笔直的路,被倾斜抬高,直插前方横亘的巨峦之间。脚下路面开始不停地出现起伏坡度,有些坡度非常大。往上冲,往下冲,我再一次狠狠地过了把过山车的瘾,甚至都有点耳鸣的幻觉。这一路也同样无人无车,我在低垂晃眼的阳光中,就这么不停地玩着。
进入前方大片的盐碱地之前,我把车子停在了路边,就像前方突然出现的白车那样。
我开了车窗,准备拍几张照片。又有一辆小车从我身边疾驰而过,在我正检查相机引数的时候。可它很快却在前面停了下来,慢慢地后退著,直到来到我的身旁。
一对看起来是夫妻的老外,问我r u ok?正倒腾相机的我愣了一下,应声抬头,对他们举了举相机说,没事,只是停下来想拍照。男人女人和善地点点头,便离去了。目送着他们,心里有点说不出的小感动。大概这里也实在太过荒无人烟,他们担心我是不是车出了问题找不到救援吧。
我磨蹭倒腾一轮,又继续前行。
两边开阔的盐碱地,一眼望过去亦是一片雪色茫茫,瞬间有种误闯雪原的感觉。太阳又开始了它日复一日的画作,山峦的顶部渐渐泛出金色。
一只小动物沿着马路逆向奔了过来,我来不及刹车,只牢牢抓住手上的相机,在它经过我旁边时,举起来盲拍了许多张。庆幸地是,还是有那么两张对焦还算清楚。是的,所有在车上一边开车一边盲拍的照片,我的要求已降至最低,能对准焦就行。后来一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只小土狼。它的毛色有点杂乱,但萌萌地像只可爱小狗。想起它跑过来的样子,我的心仿佛可以掐出水来。
当雪原与小土狼彻底成了回忆,我也走到了笔直大路的尽头,开启了另一段蜿蜒山道的惊险旅途。
天际开始泛红,我在死亡谷的最后一个傍晚,幸运地又遇见一场完整的日落。粉色如烟亦如雾,眷顾著这片深谷。呼呼风声在逐渐走高的地势中,毫不留情地开始嘶吼咆哮。远方似乎刮过了小小的龙卷风,我扯著被风拖拽得变了形的裙子有些胆寒。看着脚下的深崖与大地的裂纹,郑重地道了声别。
一段不短的临着悬崖盘山而上急弯众多车道狭窄让我越开越脚软的路,在银色的圆月之下,像暗夜里飘荡著的一曲升沉的离别旋律,为我的死亡谷之旅刻上了句点。
烟漫橙阳
|时间点:12月05日(Day12)
|关键词:洛杉矶/山火
驾驶线路 Lancaster – Los Angeles
清晨五点的麦当劳,我又见到一位警察蜀黍。
当我手捧著热巧克力经过时,他露出nice的笑容和我打了个招呼。这是靠近洛杉矶的一个城市,它的名字我到现在好像也不太十分确定。
迷糊的我无意中走错路来到一个半山的小公园,几位白大叔正勤奋地扫着地。索性便停了下来,再多看一眼这加州的风景。不远处一位老爷爷也开着车过来,从车上抱下一只小狗,在草坪上拿着玩具逗它玩。我看着这幸福的小狗狗,心里想的却和这个画面无关,美帝人民开车都这么猛,这老爷爷会不会也很彪悍呢?
答案不知道,毕竟我的确有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傻,但此时此刻我还是控制住了自己的傻气,并没有到想要跟老爷爷开车走一遭去证明什么这种程度。
西部世界公路旅行的尾声,我堕入了一场老电影之中。
即将离去的这一天早晨,早高峰下的洛杉矶,导航带着我左穿右绕以避开若干繁忙路段。
一路风沙横扫,烟尘飞舞,漫天蔽日,如同自带昏黄滤镜的老电影画面。抬头一看,太阳竟是血红色的,在厚厚云团的围裹之中,说不出的诡异和妖孽,分明是末日降临的前兆。
我完全不敢开窗,握牢了方向盘,心里讶异著,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穿越了吗?飞一般地穿过那些路段,我只想快速逃离。
然而上了高速的我,还是被牵制在了车流中,缓缓而行。车行的小哥哥为我解开了疑惑,他发来资讯,南加州发生严重山火,部分路段被封,原来如此。
三万英尺的高空,我飞过了晚霞,飞过了雪山,飞入了一片光耀璀璨的人间灯火。
我开始怀念这一路的风景,以及擦肩过的人们。我又想起来时飞机上那对俊美的gay,以及他们怀中那只乖顺的小狗总是看着我的闪亮亮的黑眼睛,还有昨日傍晚偶遇的我甚至都不知道它如何能在死亡谷里严酷环境下得以生存的小土狼。
它们的样子,如今的我再度回想起来,似乎模模糊糊地,慢慢交叠,重合在了一起。
尾声
一场独行自驾的旅途,
大抵是孤独的。
我选择看见美,
她说。
这个世界是否真实,
我不知道。
现实变成了回忆,
回忆也造就了现实。
迷宫般的小小星球,
风雨阳光无规律地划过四季。
我还是那个我,
我却已不是那个我。
攻略篇 | 关于行程的建议
游记正文部分至此全部完结了,接下去会写点番外,不过应该会写得比较随意吧。然后在写番外之前,关于美西这段行程,还是想再做个小小的补充说明。
如果全文都看完了的话,一定会发现我的行程是有一点点问题的。
比如一开始走得有点“迂回”了,去了死亡谷又沿路返回来洛杉矶附近的约书亚树公园,再比如死亡谷没有直接呆多几天而是最后临走的时候开了那么远的路又跑回去了,而这个前提是砍掉了原先本来想去的峡谷地和拱门国家公园。
这些我是知道的。
但主要我是一个人出门,自由散漫无纪律就是我的名字。在途中都是当时当下的想法为先,并没有完全遵从一个非常周详的计划来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处女座。
废话少说,我主要想表达的是,如果希望借鉴我这个行程,又不想像我这么迂回或者回程超长距离的开车,那么可以按照下面这个我优化过的行程路线来。
D01
抵达洛杉矶,开去29 Palms或Palm Springs住宿
D02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
D03
出发到大峡谷,中间从Kingman开始可以走一段66公路怀旧一下,到达时间早的话可以去大峡谷看日落,晚上住大峡谷村或Tusayan(我住的Williams有点远了,我当时是实在开不动了)
D04
大峡谷国家公园,晚上住纪念碑谷
D05
纪念碑谷,看完日落后,晚上去Page住
D06
Page周边的羚羊谷/马蹄湾/鲍威尔湖/格兰大坝,住Page或Kanab
D07
布莱斯,晚上去拉斯维加斯住
D08
从拉斯维加斯出发到死亡谷,住死亡谷内或Beatty
D09-D11
死亡谷
D12
洛杉矶
最后,还想再补充一下。
如果不想死亡谷呆这么多天,那就减呗,但最少也要个2天了,否则基本就是走马观花没什么太大意思。至于去那些点,这个看个人喜好了,要想全部走完那是不可能的。
时间更充裕的话,可以从死亡谷出来后接着往上走,去一下大名鼎鼎的优胜美地,感受它和死亡谷完全不同的地貌,在它东门的Mono Lake很美。优胜美地出来后可以选择到三藩市,再走同样大名鼎鼎的一号公路回到洛杉矶。又或者走Route 395公路回洛杉矶,Route 395也是一条很美的观景公路,一定要在白天开车。
在Kanab的时候,可以去碰碰波浪谷的运气,另外在Page和Kanab附近还有其他一些不错的点,比如南狼丘(Coyote Butte South)、毒蕈岩(Toadstool)等等,有兴趣的话,可以去顺路去看看,其中南狼丘也是要抽签的,和波浪谷抽签的地方在一起,抽中的机会比较大一些。
如果希望在城市做更多的停留或著血拼什么的,那可以在D01或者D12加进一两天洛杉矶的行程,以及在D07-D08之间,加入一两天拉斯维加斯的行程。
以上这些,理论上是画个图会更直观,但我真的是懒劲犯了,尤其是每次帖子快完结的时候,懒得更是无可救药了。所以请原谅,有问题的话可以直接留言询问。当然如果哪天心血来潮画出来了的话,那我会再回来贴上的。
攻略篇 | 美国国家公园
: 为何不是纽约?
你为什么不去纽约?
当有朋友听到我要去北美的时候,这样问道。
美国我并不是第一次去,但我的确从来没有去过纽约,也并没有想到要在这次的行程里加上它。
从某个角度来说,美国无愧现代发达的代名词,而纽约更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坦白说,我对纽约没有什么偏见,也不会自命清高到对这么个时尚发达的超级大都市没有任何景仰之情。总有一天我想我应该会去看看,只不过现在的我更想去的是,另一个美国。
在那里,大自然的无声召唤和绝色诱惑更让我沉醉眷恋。
某个角度来说,美国无愧现代发达的代名词,而纽约更是许多人心中的向往。坦白说,我对纽约没有什么偏见,也不会自命清高到对这么个时尚发达的超级大都市没有任何景仰之情。总有一天我想我应该会去看看,只不过现在的我更想去的是,另一个美国。
在那里,大自然的无声召唤和绝色诱惑更让我沉醉眷恋。
: 国家公园之百年风云
如今这个大部分国家地区还算和平的年代,为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世界各国达成共识结下契约,选定了不少尤其需要特别保护的自然景观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而世界自然遗产这个概念,便是起源于美国的国家公园制度。
听过一句话,没有什么能比国家公园更代表美国。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那部耗费了10年时间来拍摄美国国家公园的同名纪录片也在反复强调一句话,国家公园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构想。纵观整个美国国家公园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便是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从抗争摩擦到顺应保护的历史,它融入在整个美国轰隆隆向前行驶的历史车轮之中。
1872年,大名鼎鼎的黄石公园成为了全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国家公园。到如今,美国已发展至59座国家公园,遍布在其本土大陆、阿拉斯加以及美属海外领土上。我还记得曾经跟邮轮到过的美属萨摩亚(American Samoa)国家公园,尽管它的景观和其他相比起来并不是足够出色,但这却是美国在赤道以南唯一的一座国家公园,也可能是最难抵达的一座美国国家公园吧,当时同去的小伙伴这样告诉我的。
这些国家公园,承担著保护原始生态景观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地标的重要职责,能最大限度地抵御所谓现代文明的残酷侵蚀摧残。大抵这些,也算得上是美国最宝贵的财富吧。
尽管如今国家公园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这个制度的建立却并非一番风顺,充满了曲折。
十九世纪的美国由于西部扩张各方逐利,人们大肆破坏环境,采矿开发,屠杀动物,让幸存的原住民、动植物和荒野自然正步步趋向毁灭之途。美国画家乔治(George Catlin)是最初提出“国家公园”概念的人。可惜的是,这个概念被真正执行,却是在数十年之后。
继黄石之后,优胜美地在1890年成为了第二座国家公园。被尊为国家公园之父的自然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是推动建立它的功臣,他还曾一度阻止在优胜美地的赫奇赫奇峡谷上建立水坝,尽管未果,但他关于国家公园应尽可能维持本真自然状态的观点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认同。之后他还推动了大峡谷等好几座国家公园的建立,其留下的著作《我们的国家公园》书写着人类与自然纠缠的命运,如今依然值得人们拿起来细细品读,深刻反思。
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成立,至此国家公园群才拥有真正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的专属政府机构。
接下来的数十年,园内的基础设施不断进行着修建修缮。国家公园作为不一样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尤其战后五六十年代美国空前的繁荣之下。面临着巨大的接待压力,各公园陆续成立公园游客中心,并聘请了更多的工作人员来改善各项设施。
在这段历史的洪流里,不得不提的还有两个人。
“让这片伟大的自然奇观永远保持现有的样子,让它保持原样。你们不可能让它变得更美,漫长的岁月塑造了这里,而人类只会损毁它。你们能做的就是为了你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为我们的后代保护好这里。”当年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来到大峡谷时,说了这番话。他在任期间,极力推行自然保护政策,创立了5座国家公园,以及多个国家纪念地、保护区和国家森林。
另一位则是在摄影艺术上有着巨大贡献创造了区域曝光法理论的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他同时也是一名环境保护论者。在上个世纪40年代,他曾为国家公园管理局拍摄过绝大部分国家公园的照片,为世人展示著那些绝美风光。尤其是与之渊源极深的优胜美地,他对它怀着异常浓厚的感情,每年都会去拍。
1951年,国家公园正式有了自己的logo,由极具北美特色的元素组成。Logo呈箭头状,皑皑雪峰作为背景,衬托著前面的巨型红杉,这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树木,而最底部则是,曾一度被悲惨地大规模屠杀至频临灭绝边缘的北美野牛。
事实上,整个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除了涵盖各大国家公园,还包括了众多国家纪念地(保护国家公共土地)、国家历史遗蹟、国家历史公园、国家公园大道、国家海岸、国家森林、国家休闲区、国家保护区等等。1980年,阿拉斯加也被纳入进了保护范围,增设了十座国家公园和纪念地,使得整个国家公园管理局所管辖的土地面积增加了近一倍。
这些被呵护的土地上,拥有着美国最壮观的地质景观和若干历史文化地标。
我想,在国家公园体系里能看到的,也许不仅仅只是震撼的景观。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虽渺小却能感知某种强大的精神,能感知某种久远的灵魂,让伤痕疗愈,让阳光遍洒,让热爱充盈。
20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百年诞辰。
: 它们 · 地质变迁
我总觉得,大自然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最最伟大的存在,没有之一。
以一个视觉动物的身份来说,似乎这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能让我崇拜的艺术家了。它总是能惊艳我的眼球,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各种不同的时空里赐我以完全不同的美与震撼,与感动。
在这片同样称得上幅员辽阔的北美大陆上,自然之手用了亿万年时间不断打磨雕琢,成就了如今人们眼中惊叹震撼的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高山平原,冰川雪峰,沼泽湖泊,火山地热,沙漠荒原,地下洞穴,峡谷河流,巨树瀑布。。。。无一不在述说著这片土地古老的历史。
座落着好几座国家公园的科罗拉多高原便是一个证明。
地质大阶梯(Grand Staircase)中一层层的岩石积淀,涵盖了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层次清晰颜色分明,各层包含着相应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地表的抬升,水流的切割,风霜雨雾的侵蚀,让它们那如年轮般的岁月印记无比壮丽地呈现,就像是一本活生生描述地球亿万年发展史的巨大史书,堪称世界上最完整的,没有缺页,一览无余。
大洋彼岸的这个世界,让我着迷。
有朋友笑说,你会不会太崇洋媚外了点。我低头笑笑回答,不管是哪儿,国内还是国外,大自然造就的不同奇景在我眼里,都是我所膜拜的,没有高下之分,祖国西部也曾让我同样的驻足流连。
或者说,在自然面前,我一向很有主人公精神,国界早已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毕竟,大陆板块也会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世界各民族血统也在不断融合延续,这个星球的每一处地方,其实都应属于我们全人类吧。
: 它们 · 多舛命途
北美大陆的沧海桑田地质变迁中,孕育了万千生灵。
野生生物,原本就是美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公园的建立,除了要保护壮美的地质景观不受破坏,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们,让它们能自由地繁衍生息。
北美有着一些很有特色的野生动物,其中一些在历史上曾有过异常悲惨的命运,它们因外来者的大量猎杀而频临灭绝的边缘。
比如在国家公园logo里出现的北美野牛(American Bison或Buffalo),是北美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曾经它们的族群有着六千万的规模,却被残酷屠杀至仅剩300头。血腥背后的真相仅仅源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当时政府和军队亦鼓励人们大肆虐杀。十九世纪90年代,在黄石的野牛成为仅存的一群。这样一场灾难,最终唤起了人们的良知,政府开始立法保护国家公园内包含野牛在内的所有野生动植物。事实证明,保护还是卓有成效的,到如今黄石的野牛已慢慢恢复至近五千头。有着类似遭遇的还有北美赤鹿(Elk)、驼鹿(Moose)等等,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
另一种被烙上历史悲情印记的动物是狼。狼,犬科群居食肉动物,它们聪明而有力量,曾经在北美有四十万只之众。当北美野牛、北美赤鹿、驼鹿等被大肆屠杀时,也等同于断了它们食物来源。为了生存,它们转为猎食人工饲养的牛羊家畜。“侵犯”了人类利益的下场是注定悲哀的,人们开始了大规模灭狼行动,其中黄石公园内仅剩的最后两只小狼在1926年被赶尽杀绝,只残留在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还有数百只。1944年,有学者站出来呼吁让狼群归来,在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中,保持生物多样性是必须的。直到1995年,人们从加拿大西部抓到14只灰狼,将其重新引入投放回到黄石。如今,整个大黄石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已达数百只,而美国本土的总数量已超过六千只,阿拉斯加也超过八千只。数量的扩大,让农场主再度向政府施压要求灭狼,如同一个无解的死回圈,让人唏嘘。
在北美常见的大型陆生动物还有熊,主要是黑熊和灰熊。黑熊更为常见一些,如果能在美国本土有幸遇见的,大多都是黑熊。灰熊的行踪相对神祕一些,想见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概在阿拉斯加的机率相对较大。黑熊的毛色,倒不一定是黑色,有可能是棕色或浅褐色,灰熊则在体积会更大些。如果在熊经常出没的地方露营,一定要收好食物以及垃圾,尤其是甜食。它们对食物的气味比较敏感,曾经看过一个案例说牙膏也能招来熊。可以的话,最好备上防熊罐,把食物放进去密封起来。如果有驾车的话,车里也不要放任何食物和垃圾。经过长期的物种进化和基因传递,其实它们早已习惯了和人类相处,一般来说几乎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受到惊吓。但如果万一遇到的话,千万别装死,也不要跑,勇敢镇定地把衣服尽可能开启,让自己显得高大些,慢慢后退。当然,防熊喷雾是个挺不错的选择,或者还可以尝试拿起笨重的长焦镜头对着它一通猛拍,可能也会把它吓跑。如果真的是受到近身攻击,估计除了放手一搏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这片广袤的土地,还滋养著其他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各种动物。
一度也曾频临灭绝的大角羊,是落基山脉的标志。一些高海拔地区生长著山羊,另外西部平原上还有一种叉角羚,是北美奔跑速度最快的陆地生物,时速可高达86公里。在许多公园都能发现踪迹的美洲狮,是北美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大多会躲避人类。
这一次很幸运的,我还看到了土狼,萌萌的像只可爱的小狗。
我在死亡谷正沿着大路往西边出口走时,经过了一大片雪白的盐碱地,突然看到前面有个什么小动物正朝着我跑来。因为是在冬天,原本对见到动物不抱希望的我,一下兴奋了起来。已经来不及停车,我只能一手抓牢方向盘,一手把相机拽在手里,等它走近时一通盲拍。尽管最后只有两张照片焦点还算比较清楚,但我已经很知足了。
除了这些大型动物,旅途中还可能会遇见一些小动物,比如旱獭、松鼠、海狸、浣熊等等。天上飞的自然也少不了,鹰、隼、雕、鹞。。。。。。不经意间便会出现在头顶回旋。
最后要提的是爬行类动物,比如我很害怕的蛇。那天在南加州,白天在约书亚树公园,记起有北美的朋友曾提醒我,不要走近灌木丛,很可能会有响尾蛇。而当晚也是住在荒野里,虽然是冬天,但毕竟日间气温仍接近30度,所以我还是再三和房东确认晚上会不会有蛇,因为我想在附近晃悠拍星星。还好最终,房东给了让我安心的答案。当然同时我也向他保证,会保持安静,不打扰或惊吓到附近可能存在的其他任何小动物。
毕竟我觉得,人和野生动物最好的相处方式便是,保持距离互不打扰。
: 它们 · 远古神木
事实上,当年被大规模屠戮的,可不仅仅只是野生动物。地球上最高的树种,古老的红杉树林曾被疯狂砍伐,用来制造房屋和家俱。要知道一棵树上百米高,相当于一座摩天大楼,等值的金钱价值不可估量。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环保者的声音显得分外无助。数十年间红杉树林被砍伐了95%以上,之后保护它们的国家公园才被创立。这也算不幸中之大幸,尽管被砍掉的树木大都有两千多年的树龄,短时间内是绝对不可能长回来的,但多少还留下一些,让如今的我们,还有机会能走进这些源自远古巨树参天遮天蔽日的密林。
说到古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树,也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加州怀特山脉的一颗名字叫做Gargi的狐尾松,如今已有5千多岁的高龄。如果它真的有灵魂,是不是早已阅尽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它的资历是不是足以傲视整个人类文明。
同样存在于加州的巨杉,是世界上体积最庞大的生物物种。红杉国家公园内的谢尔曼将军树(General Sherman Tree),已有3千多年的树龄,高84米,树围超过30米,是如今世界上最巨大的树木。
除了这些如神木般的千年古老巨树,还有不少特别的植物。
比如我这次见到的约书亚树,便是一副极其古怪纠结扭曲的样子,看起来就不大像地球物种。严格来说,它其实是一种巨型丝兰(Yucca)。在公园里,还能看看到各种各样可爱的仙人掌仙人球。
去死亡谷之前,Checkin时前台妹子很nice但略显遗憾的告诉我,待到二三月春天里,谷内的野花将漫山遍野地绽放,very very very……beautiful。当然,漂亮的野花不止此处,例如同样在落基山脉也有,由于海拔较高,开花的时间多在夏日6-7月间。
在各大国家公园里,高山上,雪峰下,平原里,河流旁,也遍布着数不清的其他各种大小植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雾山国家公园,它拥有美国种类最多的树木植物,单单能够开花的,就多达1500多种,无法在此一一赘述了。
: 游览规划与体验
每个国家公园都设有游客中心,一般在入口不远处。有些公园可能有好几个入口,那么可能就会有几个游客中心。但有些公园没有明显的大门入口,比如死亡谷,那么用导航搜寻一下Visitor Center,跟着走就可以了。
游客中心可以拿到公园的详细地图和游览指南,以及各种相关资料,还有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你的问题。
很多公园会在游客中心里,用2D或3D大型模型,展示详细的地形分布图,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当前位置和各个景点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快速计划最适合自己的游览路线。特别适合我这种懒散随心,没有提前做很详细功课的人。
当然,如果能提前在网上就查好相关线路当然还是最好的,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网站(//www.nps.gov)上就能查到所有国家公园的资料,并提供游览指南pdf文件下载,包括线路地图和相关介绍等等资料。
除此之外,游客中心还有关于此地生态环境、地质结构、动植物等等的介绍说明,有兴趣可以花点时间仔细看看,长点知识。还可以在这里,购买各种冰箱贴明信片之类的纪念品,以及水和食物等等。
部分国家公园内是有提供免费shuttle bus的,那么可以乘坐bus跟着自己的计划线路一站站走,如果没有的话,就只能自己开车了。坐bus的话,一定记得排队,并让别人下完了才上,下车的时候最好对司机说声thank you。
当然,有足够的时间和体力的话,也可以选择徒步或者骑山地车,后者在一些公园入口处可以租到,为了安全,建议还是沿着道路骑行。
当然在国家公园内,还可以获得一些其它的特别体验。
比如,我爱的看星星看月亮。在许多国家公园里只要一到晚上游客散去,真的就是万籁俱寂天地间只剩我一人的感觉。几乎没有什么光污染,只要天气够好,就一定能见到银白色的月亮和满天繁星。至于银河的话,还是要看季节,冬天在北半球还是比较微弱。我记得在布莱斯拿到的一堆资料里,有一张星空特别漂亮,我还问了工作人员是哪里拍的,但是很遗憾我一个大路盲没有找到相应的位置,但也的确看到了满天繁星。
如果是夜宿露营在公园内,待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迎接一场壮丽的日出也是蛮不错的。有天晚上我呆在死亡谷里,倒也没有露营,直接就睡车里了,当时想着第二天一早不用浪费时间开车进来,睁眼就能看一场日出。结果呢?结果。。。。。。结果睡过头了,只看到了点朝霞的尾巴。算了,这么悲哀的事情不说也罢。
另外,不同的公园内还会提供滑雪、滑沙、漂流、攀岩、泡温泉、探访洞穴、钓鱼、骑马、直升飞机等等各种游玩专案,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不同的出行季节进行选择吧。
: 国家公园门票与年卡
美国如今一共有59座国家公园,大部分都是需要收取门票费用的。
01
门票费用
一般是按车或者按成人计算,16岁以下一律免费。当然,只有极少数公园是按照人数,其他大都是按整车来计算,每车10/15/20/30美金不等。也就是不管车上有几个人,费用都是一样的。这对于多人一同出行,非常划算。不过即便我车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我也觉得这费用还算可以接受。
02
门票有效期
门票时效大都是7日内有效,少数公园是3日或单日。也就是这个时间内,可以不限次数的自由出入,非常适合深度游览。
03
门票购买方式
国家公园一般在入口处是有大门的,有些还不止一个入口。一般来说,在大门入口处,车子排队进入,排到自己的时候直接向工作人员购票就可以了。有些公园并不是免费,但却没有明显的大门,也没有工作人员守着。这时一般入口处都有售票机器可以自助购买,如果当时车速太快过掉了的话,是可以到游客中心补买的。总之,不要逃票。
再说说年卡。
如果像我一样,准备去几个国家公园,但又觉得每个公园都要买票很麻烦,那么国家公园年卡(Annual Pass)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持年卡,是可以进入所有的美国国家公园的。
01
年卡费用
年卡费用目前为80美金,可以有2个人同时作为持卡人(Pass owner)。购买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帮你做登记,并需要在卡的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当然是可以签中文的。
02
人数说明
年卡虽然有两名持卡人,但是在使用时,只能每次由一名持卡人使用。当进入按车计算的国家公园时,一名持卡人和整车(非营运车辆)乘客可以进入。如果两名持卡人分别开两辆车同时进入是不被允许的,其中一部车必须另外付费,或者购买两张年卡。当进入按人数计算的国家公园时,一名持卡人可以带3名成人同时进入,即不超过4名成人,否则需要额外付费。16岁以下儿童免费入场。
03
年卡有效期
既然是年卡,顾名思义有效期当然是一年。比如我是17年11月底购买的,那么在18年11月底一直都是有效的。购买的时候,工作人员会在年卡上的相应有效期月份上打孔。
04
年卡购买方式
可以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网站上提前购买(网址附在下面),也可以到任何一座公园门口购买。也就是买门票的时候,直接告诉工作人员,我要买年卡,当然有些也是可以在游客中心购买的。比如,我的第一站是死亡谷,所以我的年卡是在那买的。死亡谷没有明显的大门,只有一部很不明显的自助机器,我第一次进入的时候根本没瞧见。所以我就去了游客中心购买年卡,当然门票的话也可以在那里补买的。
05
年卡使用方式
只需在任何国家公园入口处,将年卡出示给工作人员看看,就能立刻放行了,很方便。买卡的时候还会附一本小册子和一个塑料吊牌(Hangtag),可以在停车的时候把年卡悬挂在车子的倒后镜上,不过好像不挂也没啥问题,因为我基本上都会忘了挂。
年卡线上购买网址
//store.usgs.gov/pass
关于年卡的各种使用问题
//store.usgs.gov/faq#Annual-Pass
说明一下,不管是门票还是年卡,可以看到,这个费用真的不算高,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逃票。这是国家公园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用来维护公园的生态环境,保证各种设施能得到及时的维护修缮完善的重要资金来源。所以,也不要因为旅行结束年卡还没过期便转让给别人用,这真的不太道德。
国家公园年票并不适用于州立国家公园或其他景区,那些还是需要另外单独购票的,例如我此行去的纪念碑谷和羚羊谷等等。
: 对环境负责
正如老罗斯福总统说的,让自然保持原样,我们不可能让它更好,为了子孙后代,一定要好好保护好。
相比当年的屠戮动物伐木采矿截流筑坝,如今国家公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应该是气候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改变。而这个问题,如今显然已是全球性的,它逐渐显现出来的负面影响,将影响到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每一处地质结构。所以其实,需要保护好的,绝不仅仅只是国家公园,毕竟它们并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上的。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在许多国家公园已经能看到异常明显的变化了,比如冰川消融。几十年前在冰川国家公园里曾有150多处冰川,如今仅剩20多处。会不会不久的未来,冰川国家公园便看不到冰川了呢?气温上升还会影响物种的存活,过几十年后,奇特的约书亚树可能也不复存在。
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空气水源食物都会相应发生变化,极端气候也会变得多起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生活在一个怎样可怕的环境里?这个话题要说起来真的很大。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实在过于渺小,但仔细想一想,有许多事情还是可以从身边做起的。
01
多乘坐Shuttle Bus
汽车尾气,应该算影响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如上文所说,部分国家公园内是有提供免费shuttle bus的,比如在大峡谷公园内就有多条线路,能去到大部分的常规景点和附近的游客中心酒店餐厅。建议多乘坐,少开车,这样也避免了一些热门景点可能因自驾而导致的道路拥挤。
02
减少塑料消耗
尽管我觉得美帝人民也不是太过环保,一次性餐具使用得相当普遍。但这次有一个瞬间却让我印象颇深,当我们跟着向导从羚羊谷出来时,他一人发了一瓶水。我拿起来扭开瓶盖就喝,旁边一老外帅哥却婉拒了,他指了指自己的水瓶对向导说,出门都是自己带水,尽量减少对塑料的消耗。我拿着手里的水,有点汗颜。
03
不损毁地表
公园内如果是修有步道的地方,尽量还是走步道。有些活动专案可能会严重影响甚至损毁地表,比如雪地摩托之内的,可以的话尽量少参加或不参加。
04
带走自己的垃圾
不要随便扔垃圾,这是个常识性问题了。如果绝世美景中突然看到若干食物残骸塑料水瓶之类的东西,也是蛮让我这个有洁癖的处女座会瞬间崩溃的一件事情。国家公园内其实很多地方看不到垃圾桶的,一定要把垃圾随身带走。我自己一般都是车里常备垃圾袋,晚上回到住处才处理掉。
05
减少水源污染
如果是露营,一定不要污染水源,选择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日常用品,同样走的时候不要留下垃圾。
06
不转让公园年卡
大部分国家公园是收取门票费用,当然也可以购买年卡,一年之内可以去任何一间国家公园游览。门票和年卡费用是国家公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公园得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维持存续、改善设施的重要资金来源。所以,不要因为旅行结束年卡没过期便转让给别人用。毕竟这部分费用真的不算太贵,尤其和祖国的高价门票比起来,实在算是良心价了。上一章节,已做了详细说明。
经过历史的教训,如今的人们已经达成许多共识。大自然自有其平衡之道,如果我们每人都努力一下尽一点绵力,也许对整个大环境会有所改善或者延缓。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
当然,关于环境的变化还有很多人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黄石这座超级大火山什么时候会爆炸,谁也不知道,真的要爆了,谁也躲不掉。与其担心这个,不如好好过好当下每一天,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
国家公园珍惜自然永续传承的概念,如今已推行至全球。一些其它国家抱着同样的宗旨,亦建立不少国家公园。真心希望我们的祖国很快也会有,而不再是被利益绑架暴发户式地围地圈钱。
: 对自己负责
开车也好,徒步也好,骑行也好,或者进行其他任何户外活动,都需要量力而行,并且事先要对可能会出现的危险,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曾有过这样的新闻,有人独自穿越死亡谷,车子半路坏掉,没水没食物,也无人无车经过,最后生生被困至身体脱水而无救了。大峡谷也有类似的案例,大峡谷除了可以在上面的观景点居高临下的远观,还可以往下走,深入到峡谷内部,但是越往下走会越热,如果是夏天的话,温度可以高达40度以上,每年因身体脱水中暑甚至等不到救援而死亡的情况并非个案。
因为毕竟,这些地方虽然叫做公园,但实际大部分还是蛮荒旷野,在进入之前,即便随性如我,也还是提前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尤其是食物、水和汽油都必须提前备足。
有些公园非常大,比如死亡谷,它可是美国本土最大的国家公园,从最南到最北,开车的话都要2-3个小时左右。园内除了游客中心附近,几乎就是荒无人烟,常常整条路只有我自己一部车。也不要想着能和外界随时保持联络,手机大部分时间基本没讯号。气温即使是冬天在白天也近30度了,徒步或骑行的话,身体水分流失会很快,而一路也没有任何补给可以买到。这种情况下,食物和水是绝对不能缺的。
我自己由于是独自开车,所以在车尾放满了一堆吃的喝的,并且每次进入公园之前或者在游客中心就加满油,哪怕油价比外面贵。怕的就是万一在路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车子又没油,就真的麻烦了。如果车子不幸出现其他问题的话,也至少能保证暂时不会被饿死或渴死,还能有时间想办法寻求救援。我记得某次我停在路边想拍点什么,难得见到的一部车从我旁边经过,然后他们开到前面一点后又倒了回来,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他们大概以为我抛锚了。
真的不是开玩笑,我们需要对自己负责。
: 相关网址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
//www.nps.gov
能够查到所有国家公园的资讯资料,并且能下载指南、地图、计划行程等等。
美国国家旅游局
//www.gousa.cn
国家公园纪录片
www.pbs.org/nationalparks
国家公园志愿者
//www.volunteer.gov
国家公园保护协会
//www.npca.org
Leave No Trace / 无痕山林
//lnt.org
世界遗产官网
//whc.unesco.org
世界遗产名录
//whc.unesco.org/zh/list
攻略篇 | 在美国驾驶
: 孤独之路
一些图,一些路。
: 我的驾驶独白
在写驾驶攻略之前,先说一下我自己的情况。
女司机一枚。
驾龄10年+,车技大概比中等好那么一点点。
重度路痴,分不清东南西北,Google map重度依赖者。
拿到驾照至今,以己方为责任的事故记录为,零。
有过多国自驾经历。
开车这件事情上,我好像一直都是把自己当汉子使。这一次在美国和加拿大,我都有租车自驾。其中美西这一段,开了3000多英里(约4800多公里),记得那天晚上从犹他回加州大概900多公里,我是一口气开到底的,用了8个多小时。
我想我可能还算是爱开车的人,只不过认路真的是我的一个死穴,我常常走错路。若是有新朋友坐我的车,看到我开得小心翼翼手忙脚乱地认不得路,都会觉得我应该是个新手,真是迷之尴尬。所以,这一路近五千公里有多少是绕错路的,我自己也懒得算了,当然还包括我随性乱走而略显反复的路。
在国外自驾,算是我最喜欢的旅行方式,因为大概,这是最自由的。抛开认路这件事情不说,我非常享受方向盘掌握自己手中的感觉。尤其遇到一眼看不到头的直路,就恨不得踩尽油门。是的,我爱那种飞驰飙车的快感,当然前提是路上车子不能多。这一次美西途中,我基本没怎么进大城市,所以很多时候在路上见到的车子就偶尔几部,甚至没有。当然,我也经常提醒自己,悠着点不要超速。
但无论如何,只要是独自自驾出行,不管是第几次,我都还是会提前做点准备。比如,再看一下在当地驾驶的攻略,设想一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回想总结一下以前的经验教训。毕竟一个人在路上,大都是荒郊野外的,我还是希望把出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万一真有什么问题,也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甚至连换轮胎的方法我都默默记了一下。
: 美国公路网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美国的公路网是密如蛛网异常发达的,尤其比起铁路来说。
美国的公路大都路面平整设施齐备,在公路出口或周边,基本都能找到油站、快餐店、超市等等。所以,非常方便人们驾车出行,也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享受一场自驾之旅。
尽管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顾地跟着导航走,但我觉得如果能够对美国公路系统有点儿基本了解也是件不错的事,毕竟GPS也有不靠谱的时候。美国看似蛛网般密密麻麻的公路系统,其实拆分开来看,也不会太难明白。
美国公路系统主要有几种分类,州际公路(Interstat Highways)、美国国道(U.S. Highways)、州内公路(State Highways)、郡内公路(County Highways)。公路大都以数字命名,以东南西北来标识方向。
有时候查地图会发现同一条路会有两个数字标示,有可能即是州际公路又是美国国道或者州内公路。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两条路在某些路段会有重合,这种情况也不少见。
01
州际公路(Interstat Highways)
顾名思义,州际公路就是连线各州的公路,是遍布整个美国的公路网。大多数州际公路属于高速公路,车道较多,4条车道甚至以上。它的标识为盾形,顶上是红底白字写着“INTERSTATE”,主体部分是蓝底白字标明公路编号。
看地图就知道,州际公路基本不是水平就是垂直的。水平走向(东西走向)的路以偶数数字命名,数字从南到北依次增加。垂直走向(南北走向)的路以奇数数字命名,数字从西到东依次增加。一位或两位的州际公路大都横穿整个美国,三位数一般是辅助路,通常只分布在城市周围,与一位或两位数的主路相连。
其中,0或者5结尾的路美国最重要的公路。
州际公路一般写作I-数字。比如I-40和I-15,这是拉斯维加斯附近的两条路,40号是东西走向,15号是南北走向,两条都堪称大动脉。GPS里一般会结合方向,比如I-15 South,就是指15号公路往南走,这样指路就很清晰了。
还有种Interstate Business Routes,这个和州际公路不要弄混。它们一般会两条路平行,但是Business Route同常会穿过城镇,有红绿灯的。
02
美国国道(U.S. Highways)
美国国道,是仅次于州际公路的另一个遍布全美国的公路网。国道只是个字面翻译,含义和我们祖国走几步就一个红绿灯的国道其实不大相同。
国道的标识也是盾形,白底黑字标明公路编号,并有黑色的边框。最早期的版本是图中最右边的那种,上部有分割出来写着州名,下面还有US字样。后来组建更改为中间及左边的式样。
和州际公路一样,美国国道也大都是水平或垂直的,使用一位或两位数(包括101,因为10被当作是第一个数字)的编号,水平走向(东西走向)为偶数,垂直走向(南北走向)为奇数。它俩的区别是,递增顺序刚好相反。美国国道是从东至西和从北至南递增的,这样就避免了两套系统在同一个地区内有可能出现的混淆。当然也有它的历史原因,毕竟当年最早的美国人是集中在东海岸的,所以对道路的修建也是从东到西从北到南开始的。同样类似的,三位数的国道也是属于辅助支线。
在州际公路出现之前,美国国道曾经是最主要的公路系统,但是现在已逐渐沦为区域性或州内交通,有些甚至已经退役。比如,被称为母亲之路的著名的66号公路。我这次也有经过一部分66号公路沿线的城镇,能看到不少66号公路的痕迹。我有一件穷游出品的66公路T呢,很好很喜欢,就是忘了带来穿上合个影,下次一定记得。
03
州内公路(State Highways)
州内公路,主要由各个州自行修建,用来连线各个城镇和州际公路,少部分属于高速。
著名的加州一号公路,就属于这个范畴的。
每个州的州内公路,标识都不一样。其中加州的不知道为什么总让我想起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其实长得也不算特别像,倒更像一个绿色的桃子。每个州对于公路的命名,也是各州有各州自己的标准。
04
郡内公路(County Highways)
County好像应该是翻译成县,但是为了和国内的县不混淆,我觉得翻译成郡比较好。记得曾和美国的朋友讨论过,到底是县大还是市大,得出的结论是国外的县都比市大,国内的话,历史上县还也是比较大的,现在嘛,县就变成小地方的代名词了。
题外废话就不多说了,说回这个郡内公路,基本上都是当地政府自行建造管理,路况好坏也不一样。标识为蓝色五角形,黄色字标注地名及编号或字母,或者白底黑字的矩形。
郡内公路的编号也是由各地自行规定,没有什么统一标准了,并且不一定只用数字,还有些会用上字母或字母组合。
再来说说Freeway与Highway的区别。
Freeway(缩写fwy)
Freeway,类似国内的全封闭高速,不过有些在荒野的路段两侧并没有被封闭起来。但所有的Freeway,中间都会有明显的分隔带分开两边的车流,有时候甚至看不到对方的来车。
一般来说,Freeway车速快,限速比较高,多数情况下免费,有完善的安全、监测设施等等,越靠近大城市车道越多越宽。州际公路大都属于Freeway,美国国道也有一部分是属于Freeway。
上Freeway之前,和国内一样,也是有匝道(RAMP)的。我有遇到过在匝道上有红绿灯的情况,则时候要注意看灯,是红灯一定要停车,别一不留神就冲过去了。
Freeway的出口(Exit),大概每隔一英里就有一个,绿底白字的路牌会很清楚的用数字标出来。在地图上查线路的时候,也能够看到相关的出口资讯,同样是绿底白字。如果好几个出口通往同一条道路,那么会用同样的数字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比如Exit 31A,Exit 31B,Exit 31C这样。因为出口比较密集,所以即便开过了,在下一个出口出去也很容易就能绕回来,最多也就是多个10来分钟的样子。呵呵,我开错次数可多了这件事就不说了。
上下高速一般都是在道路右侧,但也有在左侧的特例,这时候路牌会有明显的指示字样LEFT。
Highway(缩写hwy)
Highway,英文解释是A main road,esp. one between towns or cities. 所以它应该是主要干道的意思,不能直接翻译成高速,虽然它有些路段的限速也蛮高的。美国的Highway是不封闭的,中间没有隔离带,车道比较少,也比较窄,有时候还是双向单车道,限速低一些。
Highway沿路没有红绿灯,但当它遇到城镇的时候,就会自动穿城成为城镇的主要街道,这时才有可能会出现红绿灯,这个设计我是觉得蛮人性化的。
除了以上所说的道路,还有一些其他道路。比如城市内的,像洛杉矶这些大城市,里面道路就相对复杂了,有许多红绿灯,有多条车道也有单车道,一切遵循交通规则就好。另外还有国家公园内的路,森林里面的路,等等等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 限速说明
限速指的是最高车速的限制。
美国的公路以及时速,均是按照英里来计算的。换算的话,大概1英里约等于1.6公里。不过也不用担心,因为加拿大是按公里算,所以这两个国家所有车子的仪表盘都是既有英里数又有公里数,方便他们两地互相穿越。
美国每个州对于车速的限制要求都不一样,大部分的州际高速限制时速在65-75英里(约104-120公里),会在路边有清楚的标识牌。其中,德州Texas拥有全美最高限速的路段,高达85英里(约136公里)。
国道和其他路的限速也是按路边指示牌来,白底黑字,写着Speed Limit加上限速数字,整个标识很清楚。
还有种是速度警示牌,黄底黑字,上面有MPH字样。一般出现在高速出入口或者道路发生变化的地方。这个牌子相当于提前做一个提醒。
和速度有关的牌子还有REDUCE SPEED AHEAD,主要也是提示,当前方路段存在路况变化,比如弯道,起伏,道路变窄等等情况,要提前减速。
城镇内一般限速30英里(约50公里)。
尽量不要超速啊!
: 共乘车道与收费路段
美国自驾途中,有一些词经常会出现在路牌上,搞清楚它们的含义还是很重要的。并且,美国的公路也不是全部免费,其中有一些是收费公路,并且缴费方式也和国内不同。所以,为了避免这些雷区,相关资讯还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Carpool Lane车道
Carpool Lane,也就是High Occupancy Vehicle lane,简称HOV。路面上一般会有◇符号。它是高速公路在高峰时段有效分流的一条车道,它只允许以下情况的车子进入。
01 车内至少有两个人,也就是司机加至少一名乘客,主要也是鼓励多人同行,即所谓的共乘车道(有时候是要求至少三个人,要看路牌标识上的数字,如上图)
02 摩托车
03 巴士,哪怕只有司机一个人
04 混合动力车及清洁能源车
Carpool Lane一般位于最左侧的车道,一般沿路会有摄像头。像我这种自己独自驾车的是不被允许进入的,否则被拍到会面临罚款。
进入Carpool Lane时,必须看清楚是白色的虚线,才可以驶入驶出,如果是黄色实线,就不可以。
不是所有的路段都有Carpool Lane。有些路段的Carpool Lane是特定时段的,指定时间内是Carpool的功能,其他时段所有车辆都可以通行。
Toll Road
Toll Road是指收费公路,是地方连线主干道的一些公路,有可能是私人建的。
进入前会有路牌提示Toll字样,进入后需要缴费,可不能硬闯。南加州的73/133/241/261这几条路,就都是Toll Road。网上有些帖子是吐槽Toll Road的,因为有些并不能用现金或是信用卡而是需要使用FasTrak来缴费。建议还是提前做下功课查一下会比较好,或者GPS导航时选择避开收费路段,我一般就这样设定。
如果不慎误入,可以5天内上网补缴,或者联络租车公司帮忙代缴,否则会收到罚单。
Toll Road网址
//www.thetollroads.com
Express Lane车道
Express Lane,也是Toll的,是一种付费的快速车道,也就是通过用付费的方式来缓解车流压力的车道。
Express Lane一般是最左侧车道,所以容易和Carpool道弄混,要看清楚。要走Express Lane的话,必须要在车上有装一种叫做FasTrak的感应器用来付费,租车公司可以帮忙装。
Express Lane因为是付费的,所以不限人数,车里只有一个人也可以进入。若车上超过2人,Express Lane的费用还可以减免,但前提还是需要有FasTrak感应器,否则就算有2人也不可以走。
如果不慎误入,可以48小时内上网补缴,或者联络租车公司帮忙代缴,否则也是会收到罚单的。
还要说明的是,有些Carpool Lane开着开着就变成Express Lane,这个挺坑的其实,这时候没有FasTrak感应器的话就赶紧出来吧。另一种情况是刚好反过来,Express Lane变成了Carpool Lane,这时候尽管有FasTrak感应器,但如果车上只有一人的话,也得乖乖地出来。
在洛杉矶附近的高速都有Express Lane。
FasTrak感应器
上面提到的FasTrak,其实就是一种电子道路收费系统,负责高速公路桥梁等的过路费。收费的路段或者车道,一般都会有标FasTrak字样,收费是通过FasTrak感应器实现的。
租车的时候小哥哥问我,要不要走Express Lane,要的话就额外付费,他们会在车上加装FasTrak感应器,那东西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的ETC感应器。装了它,就可以走付费路段和车道了,尤其是在其他车道堵得不要不要的时候,走起来会很爽。不过,我还是本着咱们穷人的心理,说不用了,想着避开不走就是,不小心真的误走了,那就再说吧。
这个系统是可以预付费的,具体可以咨询租车公司。
其实美国各个地方收费系统都不太一样,加州是FasTrak,佛罗里达是SunPass,美东EZPass,德州是TxTAG等等。
以上这些,对我们这种不熟悉的游客,确实看着就头疼,很容易弄混。所以像我这种嫌麻烦的,并且脑子不好使又是大路痴,就索性见到什么Carpool啊Express Lane啊,就离它们远远的,绝对不靠近那条车道,看到前方路牌的时候也要瞪大双眼看清楚,有没有Toll字样。
: 路况概览
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给我的感觉就是,此行大部分的路况非常非常的好。对,大部分,指的是已修成公路的路。我是觉得美帝公路保养得非常不错,包括国家公园内的主干道。
有些路明显就是刚刚修缮完的感觉,沥青黑得发亮,路面非常平滑,车子开在上面感觉不到什么阻力。有些路面虽然显得有点旧,但也只是旧而已,并不会不平整坑坑洼洼什么的,开起来还是相当顺畅的。
说人话就是,很多路都很好很好开,路上车也不多,一不小心就会开到超速的那种。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美帝人民车速都那么快的原因之一吧。
01
直路
网上流传过一张著名的笔直通天的天路图片,那是号称全美最孤独的50号公路。这次我倒是没有走这条路,不过一路上笔直延伸的路也的确不少。从美国公路网的设计规划来看就知道,笔直笔直的路也算美国公路的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吧。
当然,这里说的直路是泛指,也包括许多弧度不大一眼就能看清的路,总之,就是最最好走的路了。
02
起伏路面
即便有些路是笔直笔直的,但是有可能会随着地势呈波浪状的起伏,有些起伏程度还蛮大的,甚至连续的起伏。
说实话,这种起伏一般好像都是出现在直路路段上,所以只要握好方向盘不打偏,基本上开起来也没什么难度。我觉得有种过山车的感觉,特别是坡度较大俯冲下去的时候。保险点的话,还是尽量减速,不过我遇到的所有对面来车车速感觉都还是很快。
所以重点是,一定要走准自己的道,走准了其实就没问题。
03
盘山弯路
在一些国家公园里,盘山的弯路是避免不了的。一般在急弯处,是会有标志提醒的,一定减速慢行通过。有些路段的车道不是很宽,这时候一定一定要走准自己的道,因为很有可能会在转弯处会车,要没走准的话就悲剧了。
此行最多弯路的一段是在死亡谷的西边出来,有一段不短的盘山路,各种急弯越走越高,又是傍晚天黑,当地车子的车速又很快。所以,那一段我是开的有点脚软,格外小心。
04
砂石/泥土路
除一般公路之外,在国家公园或其他一些景区内,总有些路是未经修缮的,有可能是碎石路,有可能是坑洼的泥地,这些路就不大好走了。
比如死亡谷的不少支路,都是未经铺装的碎石路或者泥土路,开起来要比较小心。碎石路会比较颠簸,泥土路扬尘比较厉害,如果有两部车同时进入这些支路的话,最好保持好车距。
死亡谷有个景点是会移动的石头,进去这里是需要走一条碎石路,这条路是没有修过的,很窄很窄,全是碎石,非常颠,而那一路没有一部车,我开着觉得心里发毛,觉得万一车子颠得散架了或者爆胎了又没人经过这里我被困住了怎么办,想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算了,艰难的调了个头,又颠著回去了,现在想想没去成真的挺遗憾。
不得不说的是,此行开得最崩溃的路应该是在纪念碑谷,一路上分外颠簸,扬起的沙尘很大,最后出来的时候车子都变红了。这里完全就是泥土碎石混合的路,非常多的坑坑洼洼,上坡下坡很崎岖。因为是印第安人保护地,为了保持原样减少破坏和过度开发,所以他们并没有修路。里面其实也不算大,绕一个圈出来大概17英里(27公里),但因为颠得太厉害所以我开得很慢,会车时尽量让别人先过,尤其是我上坡人家下坡的时候。当然,事实证明风景给予的回馈那还是让我心甘情愿忍受这样的颠簸痛苦的。
最后,来说说堵车。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平时几乎不用担心堵车,前面的照片也能看到,许多路根本都没几部车。
但是上了大城市附近的Freeway这种封闭高速就不好说了,虽然车道多,但车流巨大。这次唯二的两次大堵车,都是在经过拉斯维加斯附近时,一次是40号,一次是15号(但都忘了拍照)。
当然进到大城市内,时不时也会堵一堵。比如我抵达洛杉矶那天晚上,从机场附近开出来的时候,以及回程还车进洛杉矶的时候,因为是早上所以更堵,导航带着我绕了点路,因为离下午的航班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所以我也不着急,慢慢开。
大城市的堵是没办法的,当然这种堵,和国内比起来,那也最多就算小堵怡个情吧。
: 驾驶经验与心得
在美国自驾,感觉比有些国家要稍稍容易一点,比如澳洲纽西兰之类的。毕竟道路行驶方向和国内是一样的,也是靠右行驶,不需要特别去适应相反的方向。
但我觉得还是有不少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下面会列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当然这里讲的主要是美西,因为美国各个州的交通法规略有不同,东西岸的驾车习惯也可能有些不一样。但不管怎样,美国人在驾驶这件事情上非常守规矩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来这里自驾,也同样需要遵守这里的规矩。
先说路权意识。
在美国开车(可以说在很多发达国家也一样),要有强烈的路权意识。路权在别人那里,就必须要让行,千万不要抢,路权在自己这里,就当仁不让。
01
遇见STOP必须完全停下来
STOP在美国公路上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到处都能见到,这是在美国开车感受最大的一点。许多路口没有红绿灯,靠的就是STOP来保障所有车辆的顺利通行,非常有效。
见到STOP,不管有没有车有没有人,都必须完全停下来至少三秒,前后左右看清楚了路面情况,确定安全才走,尤其在小路出大路时。不停的话,等同于闯红灯。
有些路口,丁字也好十字也好,可能有两个方向或以上的车道或者每个方向的车道前面都有STOP的话,那么这时候,所有这些车道上的车子都必须先停下来,然后按照谁先到谁先走的原则一部一部按顺序离开。
反过来,如果STOP在其他车道,自己这条没有(上图蓝车),那赶紧走不要停。
这个标识表示STOP AHEAD,也就是前方将会有STOP出现,提醒我们该减速了。
其实我们国内也有停和让行的标示牌,但我感觉很多时候形同虚设。
02
汽车永远让行人/单车
小时候看香港翡翠台,有个公益广告的对白到今天都记得“无论是谁不对,我怎么都不能让意外发生”,配的画面是一个小姐姐一边打电话一边乱穿马路,旁边的汽车司机很友好的停在那里等她走过。这个说的就是行人的路权问题。
在国内很多人开车对这个意识非常淡薄,常常斑马线上抢在行人前面呼啸而过。所以基本上在国内,我开车时我让行人,等我当行人时我得让车。
不过在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车子见到行人或单车永远都要停,让他们先过,不管在何时何地,也不管他们是否有违反交通规则。在这里,行人是拥有绝对路权的。
03
特殊车辆的优先权
校车是有优先权的,当它停下来伸出一个STOP牌子亮起指示灯的时候,这时会有学生上下车,后面所有的车辆都一定要停车,哪怕和校车不是在同一条车道上,如果没有物理隔离带(水泥墩或者绿化带之类),那么对向车道的车子也要全部停。等校车收起STOP并且指示灯熄灭的时候,所有车才可以走。
其他特种车辆,比如消防车、救护车等等,只要它们响起来,就赶紧打转向灯,靠右减速停车避让。如果特种车辆走的是右车道,那么就靠左。如果在高速上,可以靠边在紧急停车带避让。如果是警车,那么不需要完全停车,但是要把车到让出来让警车先行通过。
实在搞不清楚怎么办,那就同一车道上别的车怎么做,就跟着怎么做吧。
04
补充几种让行情况
一般红灯不可以右转,除非有特殊的指示牌;
转弯永远让直行,尤其是左转,一定要停下来让直行,但如果自己是直行的时候就不要犹豫刹车,赶紧直接走;
遇到Yield字样倒三角的标识,要减速让行;
进入环岛时,要等环岛内的车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并且需要打灯;
变道时,也同样需要看清楚才能变,否则要让后方直行的车辆过去后再变道;
看到有动物出没的提示牌,也要留意,如果见到动物要注意减速避让。
除了路权意识和让行,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也是需要了解的。
01
车上所有人都要系安全带
其实许多国家都有这规定,我现在自己平时在国内坐车也恨不得这样做。说一个可能大家也知道的故事,前段时间有几个摄影师去了非洲,结果途中出了车祸,后排三个人,系了安全带的那位生还了,另外两人走了。所以,安全带其实真的很重要,不仅仅只是前排的司机和副驾驶要系。
02
防止犯困,不要疲劳驾驶
这个可能算是我自驾途中最大的困扰了,我常常开车就犯困,所以我每天都会准备咖啡和茶。像图中这样,每天一瓶咖啡加4个茶包泡的茶,是不是有点夸张,而且我觉得心里效果大于实际效果吧。实在受不了了,我就从最近的出口出去,或者就在路边,找个地方停下来小睡一下。
03
不要超速,但车速也不能过低
尽管我觉得所有的美帝人民都在超速,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也忍不住,但还是不提倡超速。如果是路上有好几部车,那就是跟着前面的车子车速一样好了。如果真的超速,警察一般只抓头车。当然,我们自己不要做那个头车。
与之相反的,车速过低也不行。因为真的美帝人民普遍车速都很快很快,如果自己速度过慢,会严重妨碍后面所有车辆行驶的。尤其是在无法超车的路段,又或者是在下高速之前,这都会很危险。如果实在无法开快,最好找机会靠右一点让出道路,让后面的车子超过去。但是记得,如果速度低得很严重,有可能会收到罚单的。
所以,以低于限速5英里的速度行驶大概比较保险的。
04
走错路的话,就将错就错
前面也有说,我一大路盲走错路那是家常便饭。反正走错的话,导航会重新规划路线,所以问题其实也不大。我主要想说的一种情况是,如果在高速上发现自己就要走错道了或者就要走错出口了,千万千万不要原地急刹车或者急转弯试图回到原先的车道上,我确实有看过这样的案例,这个真的非常非常危险,毕竟高速车子多车速快。既然错了就错了,出去之后再绕回来就是。
05
不要随便超车
有时候确实也会跟着一些特别慢的车子,特别是有些车速较慢的大货车,这时候还是超过去比较好,不然一直挡着自己的视野也不大好。但不是所有的路段都能超车,有虚线的路段才可以从左侧车道超车。
但要注意有种情况是,双向单行道的时候,中间是黄色虚线也是可以超车,但必须在视野稍广的地方且看清楚对面是否有来车,确定没有或者距离来车比较远的时候才超车,超车一定要记得打灯。
如果是实线或者提示前方有Passing Lane的,那就不能超车,只能等到前方有Passing Lane的路段再超,超完车要尽快回到原来的车道,不要一直占用着超车道。
06
高速出口时要提前变道
因为高速上车道一般较多,如果等快到出口时才变道,很有可能过不去出口那条道,因为后面车速太快,突然变道就会很危险。最好的方法早一点变道,比如出口在右侧,我就一直在靠右侧的车道走好了,这样到了出口时很容易就过去了。当然变道时要看清楚,是白色虚线以及打灯,并且要和后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时才去变道,如果是实线一定不能变道。
整个变道过程要一气呵成,不要犹豫,不要减速,这个和上面提到的车速不能过低是同样的道理。
07
走准自己的车道,不要跑偏
同样上文也有提到,遇到较窄的车道,并且还是双向单车道的话,尤其是起伏路面和急弯路面,一定要走准自己的道。对面来车一般车速都很快,没走准就会很悲剧的。有些路段,偏离车道压到虚线上时车子会震动,相当于一个提醒,这个挺人性化,因为路面的虚线实际是一点点的凹槽。
08
天气不好与夜间行车要及时开灯
北美冬天黑得都特别早,每天4点半就日落了,很多路沿路也没什么路灯,所以要及时开启车灯。如果天气不好,比如下雨也同样要开启车灯。光线特别黑的情况下,需要开启远光灯,俗称的大灯。这些时候,开车一定要加倍小心。但是如果,遇到对面有车过来,会车时记得关掉远光灯,等对方过去之后再开启。
和国内一样,在美国晚上碰上大货车大卡车的机率比较大。但是有一点很赞,这些大车子都会全身镶满了彩色的灯,也就是用彩灯勾勒出整个车子的轮廓,这样晚上行车非常醒目,不管是在多远处,一眼就能看到。
09
行驶途中的暂时停车
有时在公路行驶途中,是见到一些凸出去的地方,可以称为观景台吧。遇见漂亮的风景或者其他情况下想停下来拍拍照什么的话,最好停在这里。
要是没有观景台的话,如果公路的白色路肩右侧的位置足够,也可以停在那里,但是一定要和公路路面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要影响到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停的时候也要看清楚,后面没有车的情况下才停过去,不要贸贸然就减速打右停下来。当然这些都只是短暂停留,当然也不包括全封闭的高速公路,那个肯定不能随便停。
10
停车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景区和小城镇以及一些商场快餐店的露天停车场,基本都可以免费停车。如果在大城市市中心,可以停在一些收费的停车场或者有咪表的路边车位,要留意停车的时间限制,一般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或者硬币。
如果是停在上坡路,车轮要往左打,如果是下坡路,车轮要往右打。这个也是预防万一车子往下滑时,能够通过路肩与轮胎的摩擦,让车子不继续滑下去。这是当年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被三藩市的朋友友情提醒过。
然后,不要停残疾人车位(RESERVED PARKING),不要停在需要特殊许可的车位(PERMIT PARKING ONLY),比如需要消费才能停的车位或者是居民的私家车位,也不要停在消防通道上(NO PARKING OR STANDING FIRE LANE)。
11
车内收拾干净,避免被砸车
这个也曾一度让我很害怕,听过不少被砸的案例。据说连一条充电线都不能放在车里,最好空无一物,这样才可以避免被砸车。但是我的实际问题是,我必须每天将所有的东西(包括摄影器材行李箱等等)都放在车上带着走,毕竟因为每天住的地方几乎都不一样。并且车子后备箱没有遮挡的,所有的东西从外面都能看到,这让我很困扰。所以,我一路尽量避免去大城市和人多的地方,据说砸车比较多的都是这些地方。
不过在景区和小城镇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租车的小哥哥也这么和我说,所以我后来都松懈下来。有一次下车想着随便走走,手机都放在车里忘了拿。结果随便走就走了快3公里,等我想起来往回走的时候,脑补了各种被砸后我该怎么办的画面。万幸的是,回到之后车子丝毫无损,我的手机还挂在方向盘旁边等著给我做导航呢。
总之,最好重要证件信用卡以及贵重物品还是贴身带着比较好,车内尽量收拾干净,下车时检查好窗子什么的都要关好。
12
如果遇到警车截停(Pull Over)
万一遇到的话,比如警车闪着警灯鸣着警笛,乖乖地靠边减速停车。坐在车里等,双手放在他能见到的地方,比如方向盘。千万不要下车,也不要太过紧张/警察蜀黍问什么需要什么都尽量配合,沉着应对就好,大不了就是开个罚单。
13
其他还需要注意的事情
只有在遇到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才可以鸣喇叭,否则乱按是违法的;
保管好车钥匙,我曾经就试过不见了找好久;
停车记得回P档,我试过有次忘了,然后下车后,车子就开始往下滑;
每天都看看轮胎有没有异常;
记得带上墨镜,我这次就忘了,主要也是我不爱带这个东西,但有天一路迎著太阳开,眼睛晃得快瞎了要;
遇到别的司机礼让或打招呼,要回一个礼表示感谢。
除了上文提到的各种标识,下面再补充一些。
DO NOT ENTER
此车道不允许进入
JCT
Junction的缩写,意思是当前道路将和指示牌标示的道路连线起来或者交叉。
RAMP
高速公路的匝道
MERGE AREA
进入高速后到正常车道的缓冲区域
RIGHT LANE MUST TURN RIGHT
右转车道必须转右
LEFT LANE MUST TURN LEFT
左转车道必须转左
NO RIGHT TURN ON RED
禁止红灯右转
交通规则参考网址
美国国家旅游局
关于在美国驾车的贴士
//www.gousa.cn/travel-info/zai-mei-guo-jia-che
关于在美国租车的贴士
//www.gousa.cn/travel-info/zu-che-tie-shi
加州的详细交规
//www.dmv.ca.gov/portal/wcm/connect/228841fc-37f3-43e1-8ac5-07af94393138/dl600C.pdf?MOD=AJPERES
: 车型选择
上面已经详细说明了美国的公路情况和路况。以大部分的公路状况来看,其实对车子要求不高,普通的小车都能胜任了,因为这些公路真的很好开。
但是如果要走景区里那些不太好走的颠簸坑洼搓衣板路的话,那还是SUV会比较好点,底盘高一点。有四驱当然更好,但也不是必要的。
我似乎对Rav4情有独钟,几乎每次出门都租的是这个车型或者同级别的。这款车子不大不小,基本上上面写的这些路况都能胜任,租金的话也比更大型的SUV要便宜点,不算太耗油。毕竟没人和我share车费油费,租个贵车不太划算。印象中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因车子效能而导致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租一部熟悉的车型,就知道这个在哪里开,那个在哪里调,不需要有什么磨合时间,直接就能很顺手的开。
: 租车全过程
惯例的,还是选择了租租车这个平台来租车。
大家对他家肯定不陌生,一站式的查询比价和中文服务,也节省了我许多时间。我曾经在租车过程中出现过诸如钥匙不见,不够时间还车之类的各种奇葩问题,他们的客服也都能很好的及时帮忙协助解决。
租租车官网
//www.zuzuche.com
01
租车费用
我提车的时间是11月24日傍晚6点,还车的时间是12月5日的下午3点,精确到小时计算的话就是11天,提车还车的地点都是在洛杉矶机场。
租车的总费用为RMB 3,630,包含超级补充全险的费用。平均下来的话,每天RMB 330,我觉得还算不错。
补充一下,在下这个订单之前,我下过另一个订单,价格是RMB 3,900多。后来不知为什么我手贱又刷了一下,发现同样时间同样地点同间车行同款车型,总价便宜了300多,当即重新预定,取消了原来的订单。订单取消,金额是全退的,这点挺好。
02
租车车行
这次选的是一家叫做Yesaway的车行,不是常见的那些国际连锁车行。
说实话,租之前我也没听过这家车行的名字。当时查询出来的结果里,这家车行排在最前面,价格也比较合适,是不是最便宜我倒是忘了。然后我点了一下看评论,觉得还不错,就下单了。另一个好处是,这家车行的人,全是华人,下单后可以加他们客服的微信咨询更详细的问题,沟通起来很方便。当然,我也看到有其他车行也写着提供中文服务。
要补充的一点是,查询的时候其实有两个价格,有一个写着闪租,点进去能看到也是这家车行,另一个直接就写着车行名字,价格比闪租的要便宜不少。我大概比较了一下说明,貌似区别只是一个是有专人接送vip服务,另一是在机场附近需要乘坐免费巴士。我觉得对我来说,有巴士坐就可以了,所以选了这个。不过实际情况是,到了机场联络他们,也是派专人专车来接的,并不需要自己坐什么免费巴士。
从租车到还车,全程的中文服务,包括我在途中有问题用微信问他们,哪怕是非工作时间,也是很快就能得到答复,这点我觉得还不错。
唯一让我有点郁闷的是,或者不叫郁闷叫担心,我拿到车第二天,仪表盘上的Maint Reqd灯亮了,意思是车子需要保养了。但那时我已经离开洛杉矶很远了,没法拿回去换车。我和他们客服小哥哥微信联络,说是保养之后忘了重置了,这个说法我不确定是否真的,万一其实是没保养,想着我还要开10多天,挺担心车子会不会出问题的,毕竟我要去的都是荒郊野外的地方。后来他们说让我到附近的4S店去做一次保养,我算了下时间,找路过去还要排队等他们弄完,估摸著一天时间就没了,想想还是算了,姑且相信他们忘记重置这个说法。当然,也是因为小哥哥后来和我说,就算要保养了,再走个几千公里应该问题也不大。那好,就这么走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他家会不会就是租租车自家开的?因为提供给我的手机支架上直接就印着租租车的logo。当然,这是我瞎猜的。
03
提车过程
那天下午我抵达洛杉矶机场,拿好行李之后,就通过微信和他们联络。他们让我出门后,去到号码为6C的柱子旁边等就可以了,会马上安排车子过来,同时把车子的照片和车牌号码告诉了我。我出门口抬头一看,这么巧,这不就是6C的柱子吗,然后索性进门在里面等著,因为wifi讯号强一些。大概10来分钟的样子吧,车子到了,和图片上一样,是部中巴。和我一起上车的,还有另外一对夫妻。司机哥哥也是华人,下车来帮我们把行李搬到后备箱,也没有索要小费的意思。
到了车行,有好几个小哥哥在那里,其中一个应该就是平时和我联络的。我瞧了一下,车行不算特别大,入门口是他们的几张办公桌子,其他地方就停了不少车子,真个看起来就像一个大大的室内车棚。
接下来的手续也很简单,因为是华人,所以什么公证件翻译件都不看,直接让我提供护照和驾照原件以及信用卡就行。小哥哥把证件影印的影印拍照的拍照,然后让我签一份合同。合同是全英文的,写的密密麻麻,我要全部看完并完全理解肯定也不可能,闭着眼睛也就签了。
另外早就有人把车子开到门口,在开走之前,小哥哥带着我简单验了一下车,也没有唠叨更多的废话。事实证明,我一处女座,竟然可以对验车这么马虎。前面车牌的黑边掉了一半以及车牌有被挤压得翘起来的痕迹这件事,我是到开出去第二天才发现的。我努力回忆觉得自己这一路并没有碰撞过什么,于是找他们沟通,得到答复是本身就这样的,不是我的问题,于是放心了。
庆幸的是,除了这点之外,整个车子的车况看起来还是比较新的,公里数不到3万英里,内部清洁也做得很到位。这一路开下来,动力也很足,包括在最颠簸的路上也没有出什么问题。
04
还车过程
比起提车,还车过程更简单。
我提前用微信问好小哥哥,车行附近哪里加油比较好,他直接发了个地址给我。那天早上,我直接导航到油站,把油给加满了,最后这一次加油,只用了10块钱。
加满油后就导航开到车行去,直接停在门外的车位上。那个小哥哥出来,帮我把行李搬了下来。然后快速的检查了一下车子,说可以了没问题了。从机场把我接来的车子在旁边也准备好了,要送我去机场。
05
租车条款/注意事项
租车的合同我是真的没看,毕竟看起来很头疼。不过之前下订单的时候,有些条款和注意事项在订单上直接就有列明。提车之前,小哥哥也都有大概和我讲了一下,许多也是常识性的了。大致如下:
满油取车,满油还车
如果取车时就不满的话,还车时还到相应的格数就好。
按时还车
延时还车的话将收取额外费用,当然提前还车也不会退。
遇到故障/事故
途中出现故障或者事故,要及时和车行联络,有些情况还需要及时报警。
贵重物品不要放车里
其实不单单贵重物品了,最好车里什么都不放,至少都藏好不能让外面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有什么东西,这样避免砸车。
车内要保持干净
还车时可以不用洗车,他们自己会处理,但前提是车内要保持干净,否则要收取额外的清洁费用。当然这个干净不是绝对的,毕竟走了一路,车里脚垫上会有一些泥沙之类的是没法避免的,只要不是太夸张就行。车里也不能有掉落的食物残渣,或者染上什么异味。我自己有点洁癖,平时上下车都会弄得比较干净,连座椅上掉的头发或者沾到衣服围巾的毛毛之类的,我都会用不干胶去粘一下及时地清理掉了。
如有违章会追加扣款
如果途中有违章被拍下来的话,事后车行将另外再收取罚单费用及手续费,会从留底的信用卡里扣除。
: 租车保险
上图可以看到,这次租车费用里所包含的保险。
说起保险,这个钱我觉得是省不了的,有很多意外,不是车技好并小心驾驶就能避免的。
曾看过一些帖子,教大家怎么用行政会籍来租到很便宜的车子,前提是没有保险。因为毕竟我们租车人,并不属于那家相应的公司,哪怕用了别人的会籍成功租到车了,出问题的话,肯定不能指望别人还能为你报销保险。所以我看到这样的攻略直接关掉,这个事情还是走正规途径比较好。
租车的时候,每个车行都会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险,但可能这些并不能涵盖所有的意外情况。我这次租车,车行提供的只是碰撞险(CDW)和盗窃险(TP)。所以,很多时候还是需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需求额外购买一些保险。比如,要去的地方是荒野,碎石路比较多的,买个碎石险会比较好,如果主要只在城市里晃悠,那就没必要买这个了。额外的这些保险,可以提车的时候在车行的柜台买。
我是个怕麻烦的人,所以租租车的超级补充全险是我一向比较喜欢的。看过我其他游记的朋友就知道,我每次租车都会买。尽管我觉得价格也不算便宜,就是图个方便和安心。它涵盖了很多方面,并且是国内保险公司,理赔沟通起来也方便。
另外,我还买了第三者责任险,这个是超级全险里面不包含的,也是直接租租车下订单的时候买的,当然也可以到了车行再买。
租租车补充全险说明页面
//ins.zuzuche.com/car.php
//ins.zuzuche.com/coverage_page.php
这里可以检视详细的理赔范围,基本上玻璃轮胎底盘这些都不用担心了。
另外,说明一点,所有的违章罚款,是不包含在保险里面的,乖乖的吸取教训自己掏钱吧。
: GPS导航与地图
我是重度大路盲大路痴,无药可救的那种,地球人都知道。
我严重怀疑自己存在先天性的道路认知障碍,不要说东南西北分不清,有时候左和右我都常弄混。我离不开GPS,平时在国内开车,稍微远一点的哪怕是同城哪怕可能去过好多次,我都要开导航。
01
选择合适的导航
对于一个立志走世界的重度路痴来说(这么说感觉也是蛮励志的),在国外自驾, Google Maps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比起其他的app来,非常的人性化,无论是操作方法,介面设计,搜寻逻辑,都让我觉得用着很顺。
比起来,其他一些地图就没那么好用了,比如到了国外就残废的百度地图,还有租租车下订单时提供的探图地图。更不要提车行给我的GPS导航仪,那东西当我在高速上飞奔的时候竟然能宕机,然后还整个脱落掉下来,我也是彻底晕了。
话说那天我提车后,为了保证不走错路,我用了两个导航。因为刚下飞机,还没来得及买美国手机卡,而很悲剧的是我手机里是加拿大的卡并不能资料漫游。我那能够漫游的中国移动手机卡,在我另一部手机里,但是那手机不争气的没电了,充电线我又找不到了,而我也没带换卡的针而没法换到另一部手机去。我当时想着,之前有下载好离线的探图地图,车行还给了我GPS导航仪,两个一起导航,怎么也能保证我顺利抵达当晚在另一个叫做Barstow的城市的住处。
结果证明,我还是太年轻太天真了。跟着它俩的指示,我顺利转上了机场附近的高速。但是没开多久,探图地图就开始发疯似的让我左转右转甚至不停让我掉头,可是我在高速上只有一条直路啊。于是索性不管它,导航仪倒是正常,我就跟着它走。结果没多久,如上所说,它。。。。它宕机了。两个导航都出毛病,我当时就懵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高速上车流巨大车速巨快变道都很困难,我必须要专心开车,容不得我想太多。
索性什么都不管,朝前一直开,也不知道要开到那里。等明显感觉车流少了,我赶紧变道找了个出口下了高速。停在路边,我把GPS导航仪重启了,但是我折腾半天还是完全不会用,之前是让小哥哥帮我设好目的地的,所以人哪任何时候都不能太依赖别人。之后想尽一切办法想换回我移动的卡,结果也都失败了。无奈之下,我开启了iPhone自带的苹果地图,居然能离线使用,尽管使用体验比Google Maps差一大截,但至少我能有导航了,这叫不叫做天无绝人之路。
那时已经出了洛杉矶,接下来的路应该基本就是一条大直路,很容易走。要是连苹果地图也不能用的话,我沿着这条路并随时留意路牌指示也应该能开到。等到了Barstow,再去问人酒店在哪里或者找买电话卡的地方,这是我做的最坏打算。
这个故事说明,导航多是没用的,只有靠谱的那一个才能救你。这个故事也说明,有离线地图是没用的,只有靠谱的离线地图才有用。这个故事还说明,提前了解一下美国公路的大致情况也还是有必要的。
关于为什么当时用苹果自带地图能离线使用这件事,我回来后也在思考,到现在也没有太搞明白,因为我发现回国后同样情况下没讯号的话是完全不能用的。那为什么在美国它能用离线,我猜可能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我的爱疯是北美版的,所以预先就存有美国地图?不管怎么样,至少它当时是让我感恩的。
02
离线地图的下载
说到离线地图,我想补充一下。当我买好美国本地卡之后,我就随时有了网路,可以无障碍使用Google Maps。但是,因为去的大都是国家公园,公园内和周边很多时候手机几乎都没有讯号。我吸取教训,每天晚上都提前把第二天要去的地方的离线地图提前下载好,需要下载的地图范围尽量选广一些,把要去的地方全部覆蓋到。所以,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一晚那样的窘迫了。
我后来在没有讯号的时候,使用的都是Google Maps的离线地图,非常好用。和有讯号的时候没啥区别,只除了无法看到实时拥堵情况以及查询当前油价。但是话说回来,能拥堵的路必定都是接近大城市了,接近的时候肯定就有网了,Google Maps会自动根据路况重新设计路线,反正跟着走就行。至于油价,在真正需要的时候,价格已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了,反正同一个地区其实也真的不会差太多。
03
离线地图的自动更新
提醒一下,在Google Maps的设定里面,把离线地图的自动更新关掉,换成手动更新。不然的话,一旦有网,它就会自动更新离线地图,很有可能出现更新到一半然后网路又没了的情况。这时候,那一块的离线地图是会因为没更新完而无法正常使用的,别问我为什么会知道。
04
纸质地图/官网地图PDF下载
在国家公园或其他景区,一般进门就能拿到一份纸质地图。一般来说,景区里面的路都不会太复杂。所以,在景区内自驾的话,除了使用手机的导航,也可以结合纸质地图来看。当然,有时间的话能提前在官网把自己要去的国家公园的地图pdf下载下来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
//www.nps.gov
: 驾照及翻译件
在美国开车,所需的证件并不复杂,提供中国驾照以及有效的翻译件就可以了。
当然上文也有说,因为我是华人车行租车的,所以人家根本不看翻译件,我拿都没拿出来。但是如果,租的车子不是华人车行的,那还是两者必须要同时出示的。
有效的驾照翻译件,有两个选择。
01
驾照公证件
在国内各大公证处,可以办理驾照公证件。但是需要花费200多银子,要等2个星期左右才能拿到。大小是A4纸那么大,薄薄的有几页,敲了个红章。使用有效期,和驾照的有效期时间一样。不限制使用国家,去很多国家都能用,只要目的地国家承认能用中国驾照就行。
02
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
所谓的国际驾照翻译认证件,是租租车网站能办理的一份翻译件。本质上,它也就只是翻译件,并不等同于国际驾照。不过在许多国家租车来说,也足够了。它的好处是,免费办理。尽管网站上写着免费将于几月几号截止,实际上它永远在截止,永远在免费,时间会不停的改。当然,邮费不免,并且蛮贵的,但比起上面的公证费来说,那还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没有的话办一份吧,还蛮好用的。这个和公证件一样,有效期也和驾照有效期一样。
参考网址
//tidl.zuzuche.com
最后提醒一下,如果自己的国内驾照到期要换新的了,那么更换之后,相应的翻译件也要重新办理,之前用旧驾照办过的是不能继续使用的。
: 如何加油
相比起来,美国油价的整体水平比国内便宜很多,所以加起油来没有那么心疼荷包。美国的油站非常多,常常在公路出口处或者途经的小镇上,会有好多不同公司经营的油站。不同的油站,价格也会有所差异。各个油站前面都会竖起大大的牌子,上面能看到各自今天的最新油价。
01
及时加油
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加一次油,在每天早上出门或者晚上住下之前。当然如果某天开的距离比较长,途中看到油箱剩下一半以下的时候,也会赶紧去找油站加满油,而绝不会等到彻底快没了才去加。毕竟虽然美国油站不少,但多数还是集中在城镇,在野外有可能很久都看不到一个油站。
02
油站搜寻及比价
我加油的原则,倒也不是非得找到最低的油价,差不多就行,时间成本也很宝贵。也就是,价格可以接受,距离我当前位置较近的油站就ok。有好些app都能搜寻油站并比价,不过我还是习惯用Google Maps。我是个怕麻烦的人,能一个app解决的问题,我就不会用两个,事实上Google Maps在搜寻油站及价格比对上也非常好用。
开启Google Maps,点左下角的Explore,然后再点Gas Stations,就会自动出来当前位置附近的几个油站以及当前价格,选一个你觉得地点价格都合适的,点一下导航过去加油就行了。当然直接在搜寻框里输入Gas Station,结果也是一样的。上面这张图截得不好,不知道为什么那几家价格都没有,平时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有好几个价格的,但不记得截图了。
还有一个叫GasBuddy的app,也是类似的。
常见的油站有Shell,76,Mobil,Chevron,Arco等等等等好多。各家的油品品质应该还是有所区别的,像我在Shell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他们肯定是最好的,不过好像也确实是最贵的。我们来旅行,倒没必要加最好的油,后几家我加得比较多一些。
如果开着车腾不出手来或者各种原因用不了手机来搜寻的,可以留意下公路周边的指示牌,常常能见到油站的标识,提示附近油站的距离。又或者,开到公路最近的出口或者最近的小镇,就一定能找到油站。
03
油品分类
加什么油,在租车的时候要搞清楚,是汽油还是柴油,千万不要加错油。万一不幸真的加错了,乖乖的找人帮忙清理邮箱放油,千万不要贸然发动车子,损坏了可不在保险理赔范围之内。
汽油一般叫做Gas或Gasonline,柴油是Diesel。柴油很好认,一般都是有绿色标识的,甚至油枪也是绿色的。
如果是汽油,一般分为87(Regular或Unleaded),89(Plus或Mid-Grade),91(Supreme或Premier),以及92和93(V-Power)。数字越高,自然价格越高。我这次租的车子是要加汽油的,车行说加87就可以了。
美国油价按照加仑来计算,1加仑大约等于3.785升。此行我加油的单价基本在每加仑$2.50-2.90之间,有一次最贵4块,那是在一个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唯一能找到的一家Shell,不加不行,也是此行唯一一次加超过3块的油。
04
加油方法
美国的油站大部分都是自助加油,所以要提前搞清楚怎么加油。当然,如果加油的时候遇到问题,也是可以找工作人员,他们一般都会很nice的帮忙的。一般多人一起自驾,加油这件事我是绝对不动手的,但如果一个人的话,那万事都只能靠自己了。还好,这件事情也并不难。
首先,我在美国用信用卡加油就没有成功过,折腾过几次,都卡在要输入Zip Code那一步,怎么输都不对,然后我就彻底放弃,索性每次都用现金。在加拿大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用信用卡加油妥妥的。所以,此行在美国加油的时候,全部是用的现金,貌似有些油站用现金加油比信用卡还要优惠那么一丁点儿。
加油一般使用预付费的方式。
先把车子停好在某个加油机前面,记下加油机的号码。注意,不是87/89/91那些汽油标号,而是加油机的编号,一般是1/2/3/4。。。,抬头就能看到。然后锁好车,拿着现金给里面的工作人员,并告诉他几号加油机多少钱,也就是英文比如No.3, 20 dollars please这种简单的就可以了,我一般每次20/30美金这样。
回到加油机,先开启汽车油箱的盖子。然后在加油机上摁一下相应油品编号的按钮,比如87(有时写的是Regular或Unleaded),再把一旁的油枪拔下来塞到汽车油箱口,摁下油枪的扳机并且卡住固定就可以了。加满油后,油枪会自动停下,扳机自动跳起。把油枪拔出来塞回加油机,然后把车子油箱的盖子盖好就大功告成了。整个过程小心拿好油枪,有可能会有油漏下或滴下,别沾到衣服或者手了。
如果摁下油枪扳机没有油出来,那就多摁几次,有时候可能是不太顺畅。实在还是没有,就找工作人员帮忙。我有次遇到一个本地的黑姑娘,她摁了半天也没油出来,然后见我要进去交钱,就让我顺便帮忙和里面工作人员说一下出来看看。
如果预付的钱没加完,那就进去找工作人员要回找零。如果加完了,那就直接开车走人。
攻略篇 | 一些些关于
: 关于签证 / EVUS
先说美国签证。
我手上的十年美国签证,是在2014年11月办理的,型别是B1/B2。当时刚刚推出十年签政策,而我的上一份美签刚刚到期,所以听闻讯息我就马上去续签了,也算是第一批拿到十年签的幸运儿。
所谓续签就是,上一份美签到期后的48个月内,可以直接网上填写表格后去中信银行交费以及委托他们传递资料就行,而不需要再度去领事馆预约面试,也就是所谓的免面试。当然,前提肯定是之前的签证有良好的出入境记录,否则的话还是有可能被要求面试或者拒签。不过,去年开始这个政策有了调整,将48个月的间隔时间改成12个月了,但依然延续这个续签政策的话,我觉得12个月其实也可以了。但目前大家手上大都是十年签的了,等签证有效期到期后,政策还会不会继续做调整,那就到时再说了。
美国签证免面试续签说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visarenew.asp
回想第一次的签证面试,尽管是在很多年前了,不过有几点注意事项,我觉得到现在也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01
自己填表,不要找中介
160表格太重要了,需要填写的内容比较多,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签证资讯,这是签证官最大的资讯资料来源。所以一定要自己填,只有这样,才会知道表格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在面试时候万一问到相关问题,不至于互相矛盾或者一问三不知。
英文不好也没有关系,填表时每段话指上去都会有中文翻译,当然所有的回答还是需要填写英文。如果实在填写有困难,可以上网搜一下模版,但还是需要自己动手来填。一次填不完,还可以第二天继续填,在一段时间内,系统都会保留你已经填好的那部分内容资讯的。当然,一个家庭的话,是可以一个人来填写,后续预约面试也可以一起的。
填好以后,记得自己保留一份PDF的电子副本,以备日后查阅。
160表格填写说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ds160info.asp
02
面试时要有自信,不要急于表现,并带齐资料
前往使馆面试,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我记得那天下午人还不少,每个步骤都要排队。进去之前要安检,过了安检之后根据指示录指纹,然后等候面试。一排坐着好多个面试官,他们的中文都说得非常好。见到有人一上去就猛说一堆英文,我觉得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只是去旅行,懂一点基本的英文就行。我曾有朋友完全不懂英文,也一样过签了。
轮到我的时候,就问了两个问题,什么工作,去美国做什么。这都很容易回答,我让自己看起来表情自然一点,也不多说废话。回答完后,剩下的时间就是签证官劈劈啪啪的不停看电脑打键盘什么的,估摸著在评价我填的表格吧。然后我带去的资料都没有看,就和我说通过了。
但资料这件事不好说,我排队等的时候,确实是看到有些人被要求把资料全部交进去,觉得不够还要求再补的。也有听到有人被问了很多问题,还见到有人被拒了,可能是存在一些对美国人来说比较敏感的工作或者过往经历吧,比如计生部门的。但是这都是我的揣测,也许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就像再多的攻略告诉你要怎么怎么做就能很容易通过,说白了都只是各自的揣测而已。
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自信,不吭不卑的态度,该准备的资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齐全。比如,我就带了一些以往旅行时带有各地著名地标的照片,我也准备了足够的银行流水和余额,公司/房/车等资产证明,以及工作职位/薪水收入证明等等。
03
注意照片规格,以及必须是半年内近照
和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不一样,美签的照片要求是白底正方形的,在提交160表格的时候线上提交,去面试的时侯也要随身带着。时间上也是需要半年内的近照,我的理解是,护照上其他任何国家的签证里都没有出现过的照片,除非是在半年以内的签证,如果是续签,那一定不能用上一次签证的照片的。
签证照片说明
//www.ustraveldocs.com/cn_zh/cn-niv-photoinfo.asp
04
提前办理,预留足够的时间
尽管去其他国家,我很多时候也是卡著出门之前才去匆匆忙忙的办理,但美签的话,我觉得是要提前就准备好。毕竟现在国际局势还有中美关系等等这些因素多少会影响稽核时间效率以及过签率,这些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在出行之前尽量预留多一点时间办理好美签。毕竟十年的有效期,早早准备好,至少十年内,都不用再头疼每次都要花时间准备签证资料什么的。
而且,事实证明,美签还真的是挺好用的。手上有美签以及美国的良好出入境记录,在办理有些国家的签证时,是可以走简易程式的,甚至可以免签进入或过境不少国家。而且政策这东西真的不好说,现在的十年签以后会不会被取消都很难说。所以,趁现在早点办理美签吧,这也算是爱旅行人士的必备法宝了。
05
护照到期,签证没到期的话也同样有效
美签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即便护照到期了,但是只要签证没到期,仍然可以使用,入境时提供新旧两本护照就行。
这个情况应该不少人会有,毕竟是10年签,10之内怎么也会换一次护照吧,对于常出门的人来说,那肯定还不止。比如我自己,我是14年的签证,16年换了新护照,所以我每次入境美国的话都是要带着两本护照的。
美国签证官网
//www.ustraveldocs.com/cn_zh
美国驻华使馆和领事馆官网
//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
再说说EVUS。
01
EVUS登记时间/有效期
EVUS,是一套专门针对B1,B2或B1/B2签证的更新系统。出发前往美国前,必须要成功登记EVUS,否则就算有签证,也无法入境。
EVUS登记一次的有效期是两年,也就是两年内可以多次入境美国。超出两年之后,是需要重新登记,不过只要在出发前再去登记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一到期就立马重新登记。
我是在16年11月进行的登记的,有效期到今年的11月。也就是,在这之前,我多次入境美国的话,是无需重复进行登记的,11月之后再去的话就要重新登记。在入境的时候,官员也会问是否有登记EVUS。
EVUS,我的理解是,10年签证有效期他们现在觉得还是太长了呀,签证时所登记的个人资讯很有可能和入境时候已经不一样了。所以,美帝为了想知道我们的最新个人资讯,于是弄了这么个系统。当然,是什么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入境之前别忘了做EVUS登记。
暂时,这个系统登记是免费的,以后会不会收费就不知道了。
02
EVUS的填写
这个系统的填写并不复杂,而且有中文版本,我当时很快就填好了。除了要填写本次入境的目的地和地址等资料外,其他所有的资料和签证时基本都一样,所以可能系统会自行进行比对,于是很快就通过了。详细的如何填表我就不写了,毕竟那时候填的和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区别,我也没有截图储存。但有一点很重要,填写的资料一定要真实,还要注意小心填写别写错字,否则申请被拒,就算手上有签证也入不了美国的。
网上相关的教学帖子也很多,直接搜一下就能出来很多,都写得大同小异的。我是觉得没有必要看这些,因为在政府的官网上都已经写的很详细了,各种说明,以及提供填写的模版及指南,而且还配有视讯。并且很重要的是,官网资讯一定是最新的,不像帖子可能是有时效性的。
EVUS官网申请入口(可以选择中文)
//www.evus.gov
关于EVUS的说明,这里有PDF文件可以下载
//www.cbp.gov/sites/default/files/assets/documents/2016-Nov/evus-brochure-chinese-20161104.pdf
如何填写EVUS表格的视讯指南
//www.cbp.gov/video/evus/how-to-enroll-evus-chinese.mp4
查询EVUS申请是否通过的视讯指南
//www.cbp.gov/video/evus/how-to-check-status-evus-enrollment-chinese.mp4
关于EVUS的常见问题
//www.cbp.gov/list-page/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常见问题及回答faqs?language=zh-hans
: 关于机票 / 转机 / 航司
机票分为两部分,往返国内的大机票以及北美的内陆机票。
先说国际段大机票。
因为是独自出行,时间也不是法定节假日这些热门时间,所以我也没有提前很久费很大力气去不停的刷。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9月初订的机票,当时想著作为出行热门时段的暑假终于告一段落,不想和小朋友们争夺旅行资源的我是不是可以出门了。我试着随便查了几个日期的机票,当然也是避开了国庆前后。然后,就看到11月中有往返加拿大的特价机票才RMB 2,700到RMB 3,000左右,用某朋友的话说,价格跟白捡似的,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定了。
对我来说,飞美国和加拿大都可以,因为两个地方我都是打算去的。去洛杉矶其实常常能看到很多特价机票,RMB 2,300的我都看过不止一次,但是这个时间段里,走加拿大似乎更划算。
说起来还有点小波折。
我这次在飞猪上定的,当时查到的全日空,从东京转机的也只要RMB 3,000左右。全日空多好呀,完全符合我对航司的所有期盼和要求,并且还能经过东京转机顺带机场扫点货,不能更完美。但是我一下单,系统就提示已经售完无法购买,可是转头过一会又能查到。我再试也还是这样,不知道是系统问题,还是飞猪平台或者航司想跟我玩游戏。试了几次,觉得实在太浪费我时间,决定不和他们玩了,转头直接定了更便宜的RMB 2,700的东航。
这样的价格,肯定要求就不能过于苛刻了。话说我还是第一次坐东航,在我脑子里的航司排名,不管是国内国际都轮不到他家。当然,也不敢说他家不好,只是我一直无感而已。而且这价格确实便宜,没办法,谁让我穷呢。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决定让我有个非常难受的回程。
按我的习惯,我都从香港走的,我这里过去很方便。去程的时候,从香港飞,经过上海转机,大概3小时左右。走国际转机通道,不用拿行李也不用入境又出境。我很悠闲逛了逛日上扫了点货,感觉还蛮愉快。
但是回程,是经过南京转机的,且要停留17个小时。我原本的打算是,这么长的时间挺好的,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外面溜达逛逛,吃点南京小吃什么的。但事实上,整个回程的转机,真的太难熬了,我发誓下次有更便宜的机票我也不这么走了。
南京机场没有国际转机通道,必须持护照先入境拿行李,这时候可以走E通道自助入境。到下一程航班,我必须使用港澳通行证重新排队Check in办理登机行李拖运,以及再经历一次出关,这次得走人工通道,南京的E通道去港澳就是个摆设不开放,相当的麻烦,让我这常出入港澳的广东人民实在有点不太习惯。
话说那天到了南京拿到行李后,想着寄存,可是那个大妈告诉我,只能寄存当天航班的,而我转机的航班是第二天一早的,不可以寄存。那我说,我不等到明天,我晚上10点回来就拿走,大妈也不肯,一再强调只有当天航班才行。说实话,我一点不怪大妈,有规定的确是需要遵守的。但是,我质疑的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规定,难道完全没有为隔夜转机人士考虑过吗?为什么时间间隔短的航班可以寄存,时间长一点的就不能寄存,不是理论上应该刚好相反才对吗?我其实,真的很无语。
这样说也是因为,南京机场那天晚上的暖气太不给力了,我越坐越冷,而且竟然没吃的卖,全部关门了,我拿着一堆行李哪里都不能去,要看着它们,睡也没法好好睡,要知道在飞机上因为一直盯着窗外或者拍照,十几个小时几乎都没有合过眼。对,饥寒交迫说的就是我本人了,还要再加上累和困。对于南京的好感和种种幻想,在这个冰冷的机场之夜里彻底破灭了。
不过这次经历,倒是让我有幸第一次经历了所谓的香港经内地中转,再往返国外的过程。曾经不是有个热门帖子,引发了许多人的热议吗?从内地出发的朋友可能没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走,但是珠三角人民都是能感同身受的,这次我正好亲身实践一下,也终于搞清楚了到底是要拿什么证件中转过境。反正港澳通行证是一定需要带着的,并且需要有至少一次的有效签注。
总结一下,也就是去程使用护照出境到香港上机,经上海浦东机场的国际转机通道,直接飞往国外,回程使用护照从国外飞到南京入境,然后再使用港澳通行证在南京办理出境,飞往香港。
如果去程转机的国内机场不是上海这样有国际中转通道的,那么应该是需要使用港澳通行证出境到香港,也就是港澳通行证至少是需要有两次有效签注的。但这么个走法实在太麻烦了,反正对我来说以后除非来回都是上海转,否则坚决不考虑了。
说到东航,还有一件事情,我到现在还觉得挺郁闷的。
我那也不算便宜而且还算蛮新的行李箱子,被暴力对待,我不知道它到底经历了什么。结果就是,有一个角凹了进去,这真的是一个重度强迫症的处女座所以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悲催的是,因为外面套了箱套,当时没有看出来,而我回来后太累,睡了两天后才收拾行李拆箱套看到,顿时有种苦只能自己咽有泪只能往心里流的感觉。
至于其他,不功不过吧,飞机餐啊,座椅啊,马马虎虎还行。
以上这些,我也只是说大实话,没有黑东航的意思。而且看到这个机票价格,我也认了。写到这里,感慨一下,想当年曾年少得志不知人间愁滋味的我可是非国泰直飞不坐的矫情主,如今却,唉,想当年啊。。。。
再说北美内陆机票。
这一段往返美西洛杉矶的机票,我也没有提前定。当然是有提前查一下的,但是每天价格变化都不是很大,所以后来我嫌浪费时间基本也没去看了。
去到北美之后,临时决定的行程时间,机票也是提前2天才买的。和之前我查到的没多少区别,RMB1,400,基本在我的预算之内。
对于航司我也没啥太多要求,毕竟只是3个小时而已。各航司的价格也没差多少好像,我选择的是加拿大航空的,但后来有听其他朋友有吐槽他家,不过这个我也不好评论,我没觉得多好,也没觉得多差,各人见仁见智吧。不过,在我写帖子的今天,看到新闻说,一架加航飞机在三藩市降落时竟然降错跑道,它在其他飞机要起飞的滑行跑道下降,从好几架飞机头上飞过,还好被塔台及时反应过来发出指令要求它放弃降落赶紧飞上去,否则撞上后面一大排等待起飞的飞机这后果想想也真是蛮可怕的。
北美的这些航线,基本都没有飞机餐提供,有没有水我忘了。因为我一上去就进入昏睡状态,对这两程真是没什么太多印象了。因为好像,不能提前网上选座,得在柜台和他说,所以我记得回程还是两程都不是坐视窗的,那除了睡觉我也没有别的更想做的事情了。
两程航班都是没有行李额度的,需要Check in的时候额外在柜台买。行李的费用,在加拿大是加元$25,在美国是美金$20,折人民币都一样,¥140左右。
行李额度我忘了是20还是23kg了,反正不能超,超过的话应该要另外再付费。手提行李也是有限制的,官网说明只能拿一件手提行李和一件随身物品,尺寸不能超过多少多少。但感觉实际好像查的没这么严,我看到有人提着两个登机箱上去了。
说个题外话,去洛杉矶的时候,见到一对颜值爆表异常恩爱的gay,还牵着一只小狗,整个3个小时乖乖地趴在他们腿上,时不时眨著亮晶晶的小眼睛看我一下,嗯,对,我就坐在同一排的右手边,颜值这么高又有狗狗,为什么是gay呢,真的好桑心,大概这也是我索性昏睡过去的理由吧。。。。。。
: 关于入境
有了签证,不代表就一定能入境美国。在出发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护照至少还有6个月的有效期,如果没有6个月,那赶紧办理新护照吧。否则,去到美国也没用。
每一个入境美国的外国人,都要接受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的询问和检查。相比许多其他国家,我觉得美国的入境审查算是比较严格的。当然,我是觉得还有不相上下甚至更甚一筹的,那就是隔壁的加拿大。
下了飞机入境之前,建议先准备好一些相关资料拿在手上,避免到时候需要的话一下找不到。去排队的时候别排错了,要走Visitors通道。排队的时候保持安静,不要喧譁,也不要拍照。
建议提前准备好的资料:
01 护照,如果和签证不是同一本,那么新旧护照都准备好,建议提前翻到签证那一页,夹住申报表或者登机牌之类的。
02 回程的机票,或者离开美国的下一程机票。
03 简单的行程单表格,大致注明每日行程以及住宿的地方,当然这个肯定不是必须的,问到的话能流利的回答出来也没问题。
印象中,美国入境问话算比较多的。记得多年前第一次入境是在三藩市,不是一个人去的,当时问了不少问题,包括你们什么关系、来做什么、假期多长、去哪玩等等。当然那老头很nice,就像和你随意聊天一样,我到现在还记得。
但是后来的入境,就不太一样。比如这次,黑小哥很严肃地黑著脸,不苟言笑的问了我两个问题,去美国做什么、去多久,我简单的回答travel,11 days,他就让我按手指,给我盖章过了。问话简单的原因,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以前有过良好的美国出入境记录,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旅行记录吧。
对了,说明一下,这次的美国入境程式是在加拿大就完成了。也就是上飞机飞美国之前,走的一个特别通道,当时人不多,一进去就去到上面说的美国官员黑小哥面前接受问话。我当时一下没反应过来,结果拿到护照的时候一看,咦,居然盖了美国入境章,写了可停留日期,照例也是6个月。抵达洛杉矶的时候,下了飞机直接就可以拿行李出机场了。我猜是两国好基友的关系,这样可以分点流,减轻美国当地的入境压力吧。反正,这样挺方便。
一般来说,身边朋友总结出来的入关问题,也不外乎就下面这些。
01 来美国做什么?
02 来多久?为什么这么久?回程机票出示一下?
03 你们什么关系?(多人的话)
04 住在哪里?
05 有认识朋友吗?朋友是哪里的?做什么的?
06 什么行业什么工作?
07 在哪个公司?什么型别的公司或部门?
08 行程安排是怎样?
09 以前来过美国吗?什么时候来的?
10 带了多少钱来?有东西需要申报吗?
建议事先准备好答案,轮到自己的时候不要紧张。当然,这些问题我自己并没有都遇到过,列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总之,我觉得不管问话多少,只要我们是目的明确的,证明我就是去旅行的,并没有别的目的就可以了。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回答都一定是要真实的,毕竟只有实话才经得起各种推敲。如果英文不大好,是可以现场向官员要求叫个翻译过来的。
这个世界一天一变,我出发之前,也就是2017年10月底,美国落实了赴美安检新规,面谈安检全面升级。这个已不止是抵达美国的时候会被问话审查了,而是在上飞机飞美国之前,就会被航空公司问话,具体的做法每个航司应该都不一样。同时,随身携带的各种电子产品也要接受更严格的检查。所以,为了保证旅途顺利,避免意外,建议提前至少三个小时到机场。
我这次倒是还好,也可能因为是从加拿大出发的。在加航的柜台check in时,只是被问到去美国多久,是否有签证,是否有登记evus这三个问题。过安检的时候也和平时区别不大,要求脱鞋电脑拿出来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但我包里的相机无人机都没有要求开启检查。倒是从洛杉矶飞的时候,安检大叔把我包里所有的东西都翻出来仔细看了一遍,当时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同样的待遇,旁边几个白人女人的手袋也都被翻得很仔细,我倒觉得这样严格一点挺好。
: 关于物品申报
一般来说,在飞机上空姐会在抵达前就开始派发表格了。以前入境美国需要填写的入境卡I-94,已被取消了。现在需要填写的,只有入境申报表(Customs Declaration)6059B。
表格内容不算复杂,但是如果觉得填写有困难,是可以找空姐索要中文版表格的。但是所有的回答,还是需要使用大写的英文来写。
同一个家庭的,当然指的是直系的,是可以共同填写一份表格。但如果是旁系亲属或者只是朋友,那还是需要分别填写,各人填各人的。
是和否的选项里,美国人一般都是打X,不打勾的。
下面说说禁止携带入境的物品。
我们只是旅行者而已,有些违禁物品,是大家很明确的基本上都不会携带的,比如枪支、毒品这些危险品等等,或者一些文物之类。
但旅途中,还是有些东西可能大家会存在疑问,比如常见的一些食物药品等等。
基本上,一些包装好的糖果、巧克力、咖啡、调味品(不能含肉)、方便面(不含肉蛋)等等,这些应该是没有问题。茶叶也是可以的,以前就有带过很多次给美国的朋友,前提是少量的,并需要有密封包装和说明,但柑橘类的茶叶是不可以带的。
和动植物相关的东西就统统不要带了。
各种肉、奶、蛋等,不管是新鲜的还是制成品,都不要带。比如,鸡蛋、香肠、火腿、腊肉、烤鸭、月饼、粽子、肉松、肉干、燕窝之类的。但有个例外,加拿大生产的并有商业封装的食品是可以带的。
水果、植物、蔬菜、种子也不要带,比如,各种水果、生花生、生瓜子等等。
药品的话,含有一些特定成分的药以及所有处方药也是不能携带的,包括中药及中成药。具体哪些成分我是觉得我们普通人都很难搞明白,至少我是搞不清楚的。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带任何药品,需要的话去到买就是。当然,如果是自己需长期服用不能停的药物,那建议先上官网查询清楚,并在申报单上如实申报。
最后说一点,超过1万美金或等值其他货币的现金必须申报。
总之,不要有侥幸心理,万一携带了不该带的东西,还是老老实实地申报吧。如果实在不确定自己带的某件物品是否需要申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也还是主动申报一下。当然了,即便什么都不申报,也还是有可能被海关要求开箱检查的。
参考网址
CPB官闸道器于入境申报的详细说明
//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
//www.cbp.gov/travel/international-visitors/kbyg/customs-duty-info
中国驻美大使馆关于美国入境的说明PDF,内含物品申报详细内容
//www.china-embassy.org/chn/ywzn/lsyw/lsbh/lmsc/P020150212702265775131.pdf
: 关于上网
对于现代人来说,不能上网是不能想象的事情。对于自驾的路盲来说,上网络卡那更是无比的重要啊。上文中我和那几个导航的故事,不就证明了这一点吗?
在美国上网有几种方式,中国移动资料漫游,使用免费的公共wifi,租用随身wifi,以及我最推荐的去当地购买上网络卡。
中国移动的资料漫游,美国本土和加拿大都是每天30元封顶,不限流量。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漫游是有qiang的,用Google Maps的话,需要VPN,不太方便。而且每天这样算累计下来价格也不便宜了,只能说这个可以作为应急的方式备用。我是把移动的卡放在备用手机里,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开启漫游。讯号的话,和当时搜寻到的运营商有关,在大城市没太大问题,野外的话基本上没什么讯号。
美国各大公众场合基本都有免费的wifi可以使用,比如机场,商场等等。住宿的地方也基本都有wifi,有些讯号很好,有些就差一点,但至少能上。但是,对于我这次自驾来说,大部分时间肯定是在路上和各景区里,wifi想都不要想。
至于租用随身wifi,如果去东南亚国家玩个几天,我觉得这个还行,但如果是北美走长线,我不太建议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能够少点东西就少点东西,包里的器材够沉了,不想再新增哪怕只一点点的重量了。而且这个东西,在美国的野外使用,据有朋友说讯号也是惨不忍睹的,几乎没有。这么多天租下来,费用也确实不菲,想不出来还有什么选择它的理由。
最后详细说说我最推荐的方式,当地购买上网络卡。
我对于上网络卡的诉求很简单,讯号好点能导航,价格差不多就行。美国当地的上网络卡有好几家运营公司,常见的有Verizon,AT&T,T-Mobile等等。
Verizon
覆蓋能力最强,除了城市外,在野外能有讯号的地方比其他几个都多得多。
AT&T
覆蓋能力差一些,城市肯定没有问题,但许多野外地方是没有讯号的或者很弱。
T-Mobile
基本就在城市里面溜达用用,出城就没讯号了。
话说我那天下了飞机之后,到了机场出口都没有看到有卖卡的地方,可能是因为从加拿大飞过来,走的特别通道,不是普通的国际到达,所以没有见到任何店铺,直接就到行李口了。后来抵达住处的时候,前台小妹妹告诉我附近的Walmart有卡买,我马上就去了。
可能是大晚上的眼神不太好,也可能是卖完了,反正我没找到Verizon的。想想这东西还是要尽快买到,不然开车实在太不方便了,于是我拿了AT&T的卡。
准确来说,我买的是两样东西,因为Sim卡(上图右)和流量包(上图左)是分开买的。
Sim卡,就是个裸卡吧,什么都不含。包装上面写了Device and airtime not included,当然也写了Great for visitors to the US,嗯,没买错。卡的size也不用担心,标准/Micro/Nano都可以,适合各种手机。
上网流量包,有好几种可以选择,如图左页。
我买的是中间这种6个G的,可以使用90天,并且还能够在加拿大和墨西哥漫游。$35的那种就没有漫游,而且只有1个G,只是相差10块钱,区别太大了。也就是说,我接下来还要去加拿大的话,这卡是两地通用的,我不用再买加拿大的卡了。要知道加拿大的上网络卡巨贵,我之前买的那张才500M,却花了30多加币(人民币175),还得省著点用。而这个美国卡有6个G,足够我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两地随便用,看视讯都可以,丝毫不用心疼。当然,卡加流量总价格$55美金(人民币390),也不能算很便宜,但我觉得用够一个月的话我还是能接受的。
这张图是我把里面的东西都拆出来之后的大合照,是不是有点包装过度的感觉。
根据User Guide的说明,把卡放进手机里简单操作一下,然后就收到简讯,提示充值成功。我的手机终于可以上网啦,开心啊。。。。。。
关于讯号强弱问题,确实AT&T比不上Verizon,城市及周边一般没有问题,但再远一点讯号就变的很弱,甚至没有。比如,进到国家公园基本是没有的,或者很弱,但我每天都会提前下载好大范围的离线,所以,一路上没讯号的话导航也没有再出过问题。除了导航,我也没有别的一定要上网的诉求了,没有讯号正好可以专心玩儿。没有手机的打扰,感觉真正告别了现实纷乱,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
话说回来,就算是我买的是Verizon的话,也不是万能的,可能只是比AT&T的覆蓋范围要广一些。如果想随时随地都有讯号能上网,对不起,在美国这只是个梦。
另外,某宝上也有美国上网络卡卖,但是这种卡和本地买的卡是不一样的。曾有朋友亲身试验过,同样都是AT&T的卡,某宝买的卡讯号就是不如当地卡,而且差的很远。其中原因搞不懂,反正就是不需要提前在某宝购买,去到美国再买吧。
: 关于旅行保险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个人认为,旅行保险非常重要,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以前总是觉得意外这个东西离自己很远很远,现在不这么认为了。也许是慢慢长大经历多了,变成了有故事的女同学之后就会明白这个道理。许多事情是不以自己的意志力为转移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各种小心就能避免的,它可能会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出来狠狠地袭击你。
虽说保险也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覆蓋所有的意外事件,但有了它的话,还是能将一些损失降到最低。
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处处太平的,人心也不全都是善良的。比如,连纽西兰这样还算比较安全的地方砸车偷窃的事件也时有听闻。当然要说到砸车,美国更是经常会发生。不管是查攻略帖子还是和北美朋友聊天,砸车这件事都一再被友情提示要小心。我提车的时候,也问车行的小哥哥最近治安如何,他说车里不要放任何东西,一个硬币一根充电线都不要。当然,主要也是在大城市,毕竟人太多鱼龙混杂,如果在国家公园这些景区问题应该不大。
除了治安因素,还有一些很可怕的事故,以及好多其他种类的大小意外,很难说会不会遇到。比如,临时生病,航班延误,行李丢失等等,这些都太不可控了。再比如,我自己身体平衡不好,摔跤磕碰甚至直接滚到海里去的事情,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
所以,我每次出门必买旅行保险,并且,我希望它用不上。
保险公司的选择有很多,价格也有差异。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不是价格,而是要看海外救援网路是否覆蓋广泛,是否能快速响应,他们的救援水平如何,以及理赔手续是否人性化。
仔细想想,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不靠谱的保险公司推卸责任或者半天找不到人,那就真的很悲剧。
国内很多保险公司的海外救援服务都是采用外包形式,遇到问题时他们还得去找外包的救援公司来处理,响应速度自然就慢了,甚至有些会让你自己直接去联络救援公司,万一英文不好,打了国际长途还说不清楚就麻烦了。国内公司外包合作最多的就是欧乐,而他家的救援水平还真的就一般般。
所以,我比较推荐安联和美亚的旅行保险,他们都是自家就有全球完善的救援网路体系,响应速度和救援水平口碑都不错,理赔手续也还比较人性化。保额也有多种档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购买。我一般买的是美亚的万国游踪,短途旅行按天数买,长途旅行或者旅行频率较高的时候按年来买比较划算。
某宝上就可以购买,也可以找保险经纪买,价格都一样。区别在于,某宝买的受益人是法定的,没法更改或者改起来很麻烦,线下买的话,受益人是可以自己指定的。
: 关于天气 / 服装
去年在北美的这段日子,应该算是初冬吧,毕竟11月底12月初,并没有到最冷的时候。
这次去的四个州,在美国的西南部,都是比较干旱的地方。尤其南部加州和内华达,大片大片的戈壁荒漠,气候异常干燥。亚利桑那和犹他稍微好一点,因为路上或景区能见到的树明显多一些。所以,我没有遇到下雨,基本每天都能见到阳光,以及月光,是的,月亮白天也是高高挂在天上,天天都是日月同辉的景象。
说到下雨,我没有遇到不代表这里不会下,只是概率小一点罢了。万一遇到的话,有些地方可能存在危险。比如羚羊谷要是遇到下雨,那是要赶紧逃命去的,因为下雨可能会引发洪水,这也是为什么必须要跟当地向导才能进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进谷之前向导要和他的同事登记人数的原因,因为出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呀。
不得不说的是,这里昼夜温差真的是非常大。
美国是按照华氏温度计算的,我每天都有留意车里的实时温度显示。十几天走下来,白天最高气温能去90左右,而晚上最低的时候只有40多。换算成我们常用的摄氏度,也就是白天最高30度左右,晚上最低5度左右,跨了20多度的温差。
白天在外面,如果有些地方还需要走路才能到达的话,可能瞬间就会出一身汗,我单薄的短裤短裙都派上用场了。可想而知,如果在其他季节来的话,尤其是夏天,白天的气温会高成什么样子,估计我得中暑吧。当然,亚利桑那和犹他的气温相对较低一些,日间大概15-20度左右,体感也算比较舒适。
坦白说,之所以选择这个线路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这个季节来死亡谷来说大概相对合适。气温适宜不会太热,且避开了春天旺季住宿不成问题,还满足了我既想晒晒太阳,但又不想被晒成人干的愿望。只除了见不到野花,也拍不到明显的银河有点遗憾之外。
当然这个季节不大好的是,白天太短了,每天4点左右就开始夕阳西下,5点前基本天就黑了。我第一天进死亡谷的时候,可能是太兴奋了,都还没到正式的景点,就在路上不停的停下来磨蹭著东看看西看看再拍拍照什么的,没爽多久就发现天要黑了,赶紧开足马力往最近的景点奔过去。
所以,后来提醒自己,不要太磨蹭,白日苦短啊。最后的事实还是要略带遗憾的说,因为这个原因,不得不砍了一些原本想走的行程,比如2个国家公园以及观景公路395,留给下次吧。
再说服装。
除了美西,此行我还要去的其他地方会更冷,有些都接近零度了。所以我这次的箱子里,基本上是四季的衣服都带上了,包括单衣/卫衣/短裤/短裙/牛仔长裤/薄毛衣/牛仔外套/大衣/羽绒/围巾/抓绒legging等等,怎么看都像搬家,所以行李确实是不轻的,我都已经每种件数尽可能少带了,打算实在不够,去到再买。
上面的一些照片可以看到,白天我基本上都是穿着轻薄的衣服,倒是没有穿短袖,但我爱的光大腿的短裤短裙都派上用场了,并且完全不觉得冷。有一次最长下车走了两个多小时,差不多是正午刚过,全身热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出了许多汗,上车就猛喝水。车子停久了,车内气温也很高,只能开大了冷气来吹。
不过,在Page附近的那两天倒是有点阴冷,白天就穿多了一件薄毛衣,倒是蛮舒服。有些地方虽然温度不低,但可能有风,有风的话体感温度会冷一点,我会随时把厚围巾放在旁边,需要的话临时披一下。
太阳落下天一黑,气温就会下降得很快。每当晚上需要下车加油的时候,我那光着的大腿确实能感觉到森森的寒意,有次旁边一个姑娘问我,是不是很冷,估摸著看我拿着油枪正在不停发抖。当然,快速加完油赶紧上车,也就暖回来了。
其实,晚上开车的话也还好,套一件轻羽绒,腿上搭个围巾什么的,还可以开暖气也就对付过去了。但如果晚上要在外面拍照,那我一定是全副武装,毛衣/羽绒/围巾/长牛仔裤都会换上,尽量把自己包裹的严实一点,这可不是开玩笑。
当然女生对于服装的诉求,可不仅仅止于应付天气。
我承认自己从小到大都是特别爱臭美的人,平日里也常常各种造型各种自拍。在旅途中,当然不例外希望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但是我也很明白,我首先是去旅行的,我不可能好像拍写真一样带一大堆夸张造型的衣服,说实话我也搬不动,这其实是一个二者平衡的问题。
曾经也有和朋友出门,每天要等她们不停纠结选衣服,还得给她们卷头发,偏巧又是头发特多的,而我又是那种不大会拒绝别人的人,所以对我来说真心是很崩溃的,磨蹭下来一个上午就没有了,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
所以,我自己出门都只选择带一些简单的好搭的,节省时间。轻薄的裙子是首选,可以凹个造型还太不占重量。最好还可以有一衣多穿的感觉,比如我这次带了一条黑色裙子,从一侧看就是上衣,配着短裤穿能看到光大腿,另一侧看却是一条长裙,并且走在人群里也不会很浮夸,是我蛮喜欢的设计。颜色上镜的亮色单品也是必须的。围巾也是凹造型的好东西,并且穿脱方便,不同的披法会有不一样的感觉。箱子空间够的话,带多两条也无妨。
鞋子的话,只要百搭好走路就行。我主要穿的是帆布鞋,脏了也不心疼。另外备了一双人字拖在车上,有些地方我直接穿它下来。比如死亡谷里那个大沙丘,我直接把拖鞋给踢飞了,光脚踩在沙子上面玩儿。另外,还带了双能徒步的雪靴,不过在美西这段没有用上,太热了不需要。
: 关于护肤 / 药品
上面说了,美西真的很干燥。
我记得以前呆在比较起来还算温润一点的三藩市时,都不用一个星期就明显能感觉到严重上火,喉咙都哑了。而这次去的,是更为干燥的地方。要知道,我是从冗长夏季似乎还没有完全结束降下温来的潮溼的大广东出发的。
所以,面板需要适应这样的一个转变,必须要换成保溼能力更强的护肤品才行。这是一到换季面板就容易敏感出问题的我特别小心的一件事情,我可不想途中因为脸上过敏而影响心情。我会提前就准备好,当然有些是去程转机上海日上或者北美机场直接买了就带走的。防晒也是必备的,白天感觉日晒还蛮强的。
身体乳液和润手霜也很重要,身体的我没有自己带,省点行李重量,到了之后在Walmart选了瓶滋润的来涂。润手霜带了2只小的欧舒丹,我觉得滋润程度在广东刚好,在北美还是差了点。因为后来我发现指缘好像有点裂了,这让做了指甲的我的手看起来实在有点伪装成白富美的民工手即视感,于是去买了个当地白菜价手霜,倒是滋润回来了。
除了保溼的护肤品之外,有些其他东西可能也要准备一下,带过去或者到了当地去买,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比如药品,创可贴之类的,我一定会带。感冒药这些,看需要也可以买一点。我每次还会带一些复合维生素,在外面吃的东西很难说有营养,而且我这次基本都是快餐为主,蔬菜摄入可能严重不足,这个多少能补充点。
还有个东西,嗯,男生可以直接转下一节了,只和我们女生说。对,那就是姨妈巾。我这次自己带过去的,因为出门一个月,怎么也会碰到,一定是要提前准备好的。我记得美国的朋友每次回来,是会在香港或国内买姨妈巾或者经日本转机的时候买了带走的,说是美国买不到好用的。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这次去也因为自己有带所以在超市也没去看这个东西,下次再去的话可以调研一下(捂脸)。
: 关于住宿 / 插头
关于住宿,这次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在Airbnb定的这间南加州荒漠里的马赛克屋了,那个艺术家房东倾注了17年的心血来打造它。每一个雕塑,每一片马赛克,每一件物品,都透出精心打磨制作的痕迹。
关于这个如今想来依然会震撼的艺术家房子,真的庆幸能够有生之年遇见它。它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艺术家对美的毕生追求,对待生活、对待生命、对待自然的执著态度,这是值得我仰慕与学习的地方。翻译成人话,大意也就是我旅途中常常会说的一句话,原来还可以这样,又长见识了。
当然,房子的费用不算低,加上服务费清洁费什么的总共RMB 2,011/晚。不过如果有四个人入住的话,我觉得价格其实还算合理。我一个人住,确实有点过于奢侈浪费了。
我肯定不能每天都这样奢侈,每天都选一个特色大房子来住,呵呵,毕竟荷包有限,没有人和我share房费呀。还好,尽管有时也算公主病患者,但在住宿这件事情上并不会很矫情,不需要多豪华,主要的诉求还是干净舒服就可以了。
其他的住宿,我基本都是Booking上定的Motel,也就是所谓的汽车旅馆,每个房间都会配有一个免费车位。在美国Motel遍地都是,毕竟开车自驾和Motel本就是绝配嘛。我大都是头一天晚上才预定第二天的,不是旺季,也不愁订不到,要真订不到就睡车里呗。
房费的话,基本大概RMB 500/晚。其中有一些我可能是订到了特价,Page那两晚特别便宜,不到RMB 300/晚,还有第一晚的前台妹纸就告诉我很lucky,第二天同样房型就恢复原价了。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去查,只是大概搜一下目的地附近的房源,选一个价格合适评价也不错的就直接定了,毕竟在路上也没太多时间去不停搜寻比价,我觉得那是在浪费我时间。
整体住下来,美国的Motel水平还算挺平均,大体都比较干净,没有哪家让我忍受不了的。床铺都是大床,晚上暖气都特别足,睡着睡着手脚都自己跑出来了。早餐的话,有些含,有些不含,不过我车尾随时都备着吃的,我倒不担心。也都不带厨房,有厨房我也没时间自己做,但全部都有咖啡机和微波炉。
至于电热水壶,那全部都是没有的。不过想想,现在爆出来的那些关于游客将电热水壶用做什么什么可怕用途的新闻。就算以后的旅途中所有住处都提供电热水壶的话,我也是再不敢用了,宁愿喝凉水。
下面写游记的时候,会将每天的住宿列在下面,并做一个小点评,这里就不一一来说了。
再说说电压和插头。
美国的电压是110V的,和国内不一样,但是相机、手机、电脑这些本身都是能自适应110-220V,所以直接用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其他电器,那要具体来看了,比如我带的卷发棒也是可以直接使用的,风筒也可以,但是有个旋钮要先拨过来,不然明显感觉电力不足风势很弱。其他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用的电器了。
标的插座和插头如图。
所以,国内的两脚插头可以直接使用,其他的就需要配合转换头来用了。
: 关于饮食 / 饮用水
说到饮食,可以说这一路上,快餐几乎是我的主要食物了。
因为大部分的时候在景区,大都是没有人没有餐厅的地方。而每天出来也会很晚了,想找个还开着门的餐厅几乎没什么可能,毕竟不在大城市,小地方都打烊得很早。但是快餐店就不一样,只要经过城镇一般都有,有些还是24小时,至少保证不会饿著。不外乎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几家,M记,Burger King,Subway之类的,买了就走,快速方便。有时能见到咖啡店,会顺便买个咖啡和蛋糕。
但有些特别小的地方,比如在死亡谷附近的那个小镇Beatty,到了晚上只有赌场和一个油站的小超市是开着的,除了面包也没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车里事先囤著的食物就很重要了。
我在车里囤了各种吃的,开车开饿了随时吃一点充个饥,晚餐找不到地方吃饭的时候也至少不会饿s。有些城镇的超市会有新鲜的盒装沙拉和意粉卖,各种口味都有,我还蛮喜欢吃这些的,遇到就会买多两盒,尤其是蔬菜沙拉,补充一下维生素。然后超市常常会有卖速冻的意粉,各种口味都有,拿回住处用微波炉叮一下就能吃了。好不好吃这个见仁见智,我觉得还行,至少是热乎乎的,对我来说肯定是比快速面好吃。
我不是中国胃,我喜欢吃的东西以及我对美食的定义和许多人都不一样,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吧。比如,川菜湘菜重庆火锅之类的我是吃不来的,也不是每天非吃米饭不可,大概我是可以扔国外天天吃西餐的那种人。上次在邮轮上,没怎么吃过饭,但差不多吃了40多天的pizza和西餐,也没吃腻。
其实吧,自我总结是我在外面的时候饮食上不会太挑,有美食就好好享受,没有也无所谓,旅行的意义就是美食这种事情在我身上是不存在的。尤其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说吃得特别糙汉子,天天吃快餐我没觉得哪里不好。
对了,车里我还囤了特别多水果,我最爱的奇异果在美国很便宜,我天天吃好多,然后香蕉什么的也有,有些油站里顺便也能买到。
再说饮用水。
有人说美国的水可以直接喝,也有说不可以,其实我也不太确定。以前在美国的朋友家里住时,他们都是在Costco买一大堆水放在底层车库里,每天都只喝这个。而且他们也习惯只喝凉水,所以不存在烧热来喝这件事情。
所以对我来说,Motel水龙头的水,我是不会直接拿来喝的。我买了一堆水放在车尾,超市能见到那种大包装的水,很便宜。要喝热水的话,我会去油站、快餐店或咖啡厅找他们要点,装到我的保温瓶里,当然前提是先找人家买杯咖啡或热巧克力之类的,不然也不好意思。如果Motel提供早餐,我会吃完早餐后,顺便接点冲咖啡冲茶用的热水在保温瓶里带走。
: 关于费用 / 信用卡 / 小费
在美国,信用卡很普及,随便买点什么都是可以刷信用卡的。但是因为加油的那个Zip Code我知道我搞不定,所以这次随身还是带了$1,000美金现金。
信用卡里最通用的还是Visa/Master这些。
我个人习惯使用的是中行的全币种Visa卡,另外还有一张中行送我的Master世界卡,有时候也会拿出来用用。它们的好处在于没有汇率损失,实时人民币结算,有时候还有返现。但是这次有个小问题,因为我没有设定消费密码的习惯,但在美国刷卡的时候,总提示让我输入pin码,我说没有,然后有的商铺就可以取消直接让我签名,有些商铺、就跟我说刷不了,输入六个0也不行,这种情况下,我会直接给现金,反正带去也是要花的。倒是在加拿大,不存在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要求过我输入pin码,所以我全程没有换一分钱加元现金,所有的消费用信用卡就搞定。
银联的话,号称是覆蓋了美国大部分的商户,但它的标志好像很少能见到,据说走的是discover通道,如果他说刷不了,只要告诉他discover就行了。但是我的两张银联卡都是双币卡,往往情况是,你让他刷Union Pay,他会直接就给你刷了Visa,而这是会产生手续费的,所以我后来嫌麻烦,直接雪藏了。当然在机场/免税店/奢侈品店还有些华人开的店,银联大都是能用的。
至于ATM取现,我自己没有试过,因为国内有现成的美金可以直接带过去。
大商场买买买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提供ID,对于游客来说就是护照了,店员会和信用卡上的名字核对一下。当然,我这次大部分的买买买还是在加拿大,因为大机票走的不是美国,往返美加的时候存在行李额度问题,所以走的时候在加拿大机场,支付宝用的特别爽。
在美国使用现金的时候,建议带一个零钱包,因为一般都会找很多硬币。所以,到了临走的那两天,我每天就数着硬币来付款,基本上把它们都用完了,实在不想带一大堆这玩意回国。
再说说小费。
在美国避免不了小费的,这个钱不能省。你就算不给,店员也会追着你要的,要知道这可是他们的正常收入来源之一。
旅行途中,最多需要给小费的情况,主要还是餐厅、酒店这些地方。餐厅用餐的话,一般给15-20%,当然指的是正式用餐,快餐店的话是不需要的。酒店的话,比如搬行李呀清洁呀什么的都是要给的,但是我此行住的都是Motel和Airbnb,我自己给自己搬行李,所以也不需要给。
另外,导游啊领队啊向导啊之类的也是要给的,尤其是你觉得人家服务很好的时候,比如我这次去羚羊谷,我觉得他很好人很nice,出来的时候给了$5美金给他,当然其他人也有给$1或$2的。
其他关于小费的说明,可以看这里
//www.gousa.cn/travel-info/Tipping
这一程总费用大致如下,当然我指的是美西这一段的,不是全程的费用。
机票/行李 1.8K
租车/加油 5.3K
住宿 5.5K
食物/饮料 1.2K
上网络卡 0.4K
年票/门票 0.9K
————————————-
总费用 1.5W
这个总费用不包含购物。
可以看到,消费大头还是租车和住宿,主要没有人可以share,这也是独行的代价了。还好其他的消费并不算高,整体费用基本在我的预算范围之内。
: 关于自拍 / 摄影器材
独自出门,自拍是必备的技能了。
我承认我不是纯粹的风光党,我忍受不了只拍风景不拍人。我所指的自拍,当然指的是相机,比较之下我更不能忍受手机加自拍杆。所以,独行途中,我一定会给自己拍照片。毕竟能拍照好看的日子是逐日递减的,总还是希望为未来留下一些美好的影像回忆,也作为踏足过某地的证明。还是那句话,求人不如求己,学会自拍,走遍世界都不怕。
以下是我这次随身带的摄影器材。
相机/镜头
佳能5D3,配三个镜头17-40/50L/24-105,另外还有一部老掉牙的佳能40D做备机。每天开车,一路上美景不断,但不可能处处都停下来。所以,我会把相机放在旁边的座位上,随时准备拿起来盲拍一通,回来之后再做选择和裁切了,帖子里有路的片子大部分是这样拍出来的。
脚架
脚架这次带的是曼富图的正常尺寸架子,不是上面连结中的小脚架,因为有些场景,小脚架还是不太方便。而且我主要是开车,也不担心不好拿。
无人机
大疆Mavic Pro,带去了但很少用,因为所有国家公园都禁飞。
手机
iPhone 8P,主要用来路上开车的时候拍视讯,美国的路比较好,再加上手机本身也号称防抖,所以拍出来的视讯几乎都比较顺滑。
: 关于时差
美国和我们不一样,并不是全国用一个统一的时间。
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跨了好几个时区。我有个朋友在三藩市做证券行业的工作,所以在西岸的她的上班时间得按照东岸有三个小时时差的纽约时间来。于是她每天很早起床很早上班,但是下午三点就能下班逛街玩儿去。
我这次去的4个州,加州和内华达是在西八区(UTC-8),也就是所谓的太平洋标准时区(Pacific Standard Time,缩写PST),而亚利桑那和犹他是在西七区(UTC-7),也就是属于山地标准时区(Mountain Standard Time,缩写MST),它们彼此间有一个小时的时差。
国内统一用的北京时间属于东八区(UTC+8),所以比加州/内华达快16个小时,比亚利桑那/犹他快15个小时,差不多就是黑夜白天颠倒了。
但还有一个因素会有影响,美国是实行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的国家。也就是说每年从3月第2个星期日开始到11月第1个星期日为止,时间将调快一个小时。所以这段时间里,和国内的时差缩短了一个小时。但是,他们又不是每个州都实行夏令时,比如这四个州里,亚利桑那就不用更改时间。所以亚利桑那冬天的时候和犹他时间一样,夏令时的时候和加州以及内华达时间一样。
是不是看完觉得很混乱?不用担心,我们现在都有万能的手机,一般都会根据当地时间及时做出调整,或者可以提前设好要去的地方的时间,一排列下来清清楚楚,搞不清楚到底几点,看手机就行。
全文完
时隔半年,再来回忆这段旅途。有些细节,倒是愈发清晰。当然,语音日记的确帮我了很大的忙。
从小便被告诫了太多,这应该怎么怎么样,那应该怎么怎么样。就如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有太多的渠道和方式告诉你,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应该要怎么玩,应该要体验什么,应该怎么才能像当地人那样,应该要去人生必去的xx个地方。。。。。。太多太多的应该了。
我不想去否认什么,应不应该见仁见智。我还记得,最初决定迈开步伐走世界的时候,不过也就是为了增长见识,不想做井底之蛙而已。现在的我,依然持有这个初衷,但却渐渐意识到可能更为重要的另一点。旅途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真实的自己,或者说,另一个平行时空里带点陌生的真实的自己。
心仪已久的裙子鞋子名牌包包首饰。。。。。。在没有的时候也许是那样渴望,然而一旦拥有,感觉也就慢慢淡下去了,甚至会毫不留恋地丢弃。但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过的人不一样,随着时间流逝,ta们会一直驻留在我的回忆里,那样珍贵。在失去勇气时,在迷茫困顿时,会让我感恩曾经的遇见。ta们让我知道,多年前那个爱做梦的小女生依然住在我的身体里,从未离去。
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个人的片面而已,托尔斯泰尚且这么认为,那渺小如我就更有自知之明了。在这里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尽力去写下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我爱的,仅此而已。
嗯,下一个旅程再见。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