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北车站乘坐高铁一路向南,选择去台南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台湾著名的小吃之乡,而且还保留有好些传统的文化。两次到台南都恰逢冬季,一次晴空万里,一次连绵细雨。

台南市旧称 “ 赤崁 ” ,是台湾第四大城市,清朝年间曾是台湾的行政中心,昔日商贾日盛,喧嚣繁华。想要了解台湾的历史,来台南就对了。

初到台南感觉这里的建筑物都比较老旧,而且高楼并不多见,不太宽阔的马路上,车辆也不太多。

这里有传统的寺庙,寺庙旁依然有传统的菜市场,菜市场一般都会传统小吃的发源地。

台南的 “ 全美戏院 ” 是李安导演高中时,经常来看电影的地方,李导演也是从这里开始了他的电影梦, “ 全美戏院 ” 至今仍然使用手绘电影看板,这就是我记忆中童年时期的电影院。

古老的石牌坊,清幽的小街巷,没有目的地走走停停。

骑着电机车的资深帅哥

夜晚的台南活动也是丰富的,热闹非凡。

水仙宫市场外摆起了长桌宴

从清朝起“ 神农街 ” 就是台南五条港区域的重要河港入口,当时的商贾都是从这条街上进出台南 ,是当时最热闹的区域,经过百年演变,原本的河港现在成为了都市里的道路。

近几年这些原本已经没落的老街巷已经成为了文创艺术的集散地,多数的手作风格小店为了维持其原创性,都不可以拍照。

“ 台南孔庙 ” 落成于明永历年间,是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台南孔庙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正式进入了台湾,成为台湾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全台首学 “ 台南孔庙 ” ,可说是台南作为文化古都的核心,红墙绿树,呈现著古都的独特魄力。

东大成门旁有一块 “ 下马碑 ” ,为康熙年间奉旨设立,汉、满文双语对照,上书 “ 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以示对万世师表之尊崇。

每年9月28日是 “ 至圣先师孔子诞辰 ” ,也是台湾的 “ 教师节 ”,孔庙会按照古制在这里举行盛大的 “ 秋祭大典 ” 。清晨5点左右 ,“ 大成殿 ” 前就早已挤满了观礼的人潮,庄严隆重。

“ 大成殿 ” 的殿梁上,至今还悬挂著许多珍贵的清代皇帝所钦赐御匾。其中有康熙的 “ 万世师表 ” 、乾隆的 “ 与天地参 ”、光绪的 “ 斯文在兹 ” ,近代的有:右侧的是蒋中正所提 “ 有教无类 ” , 左侧蒋经国的“ 道贯古今 ” 等等。

这里也算是台湾的教育基地吧,常有来自各地的学生们来此学习。

学生们也在这里许下心愿,希望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在荷兰人统治时期的公元1655年修建完成的赤嵌楼,历经明郑、清朝,以至日据时期的变迁,是台南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

在郑成功击退荷兰人后,这里被作为他在全岛的最高行政机构。

在台南入住的民宿就在台南 “ 国立台湾文学馆 ” 的旁边,路过时顺便进去看看。文学馆所在的建筑是日治时代台南州厅所在地,距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2003年经整修后作为 “ 国立台湾文学馆 ” 对外开放。

文学馆主要展示的是,从早期原住民、荷兰、明郑、清领、日治、战后以来的台湾文学作品。

特别的是还有台湾原住民用母语创造出文字,而创作的文学作品。

声光技术在文学馆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林百货 ” 于日治时期的1932年12月正式开幕,位于当时俗称 “ 台南银座 ” 的台南重要商业街区上,也被称为 “ 五层楼仔 ” 。是当时云嘉南地区第一间具有电梯装置的现代流行百货公司,与台北的 “ 菊元百货 ” 分居南北百货鳌头。

1998年被定为台南市古蹟,并于2006年进行维护修建,2014年作为一个以文创为主题的百货公司重新开幕。

屋顶还设有一个小神社

从台南市区前往安平的交通不是太方便,我决定打车前往,这位计程车大叔非常热情地帮我写下在安平值得去的地方。

安平在台湾荷兰殖民时期之前已被称为 “ 大员 ”,公元1661年郑成功驱逐荷兰人管理台湾,并改名为 “ 安平 ” ,为台湾最早开发地之一。

在十九世纪安平商务贸易的全盛时期,德记、怡记、和记、东兴和唻记等合称安平五大洋行。

美商唻记洋行旧址,现在是家咖啡饮料店。

这是英商德记洋行的旧址,现在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

安平树屋大约建于十九世纪末及日治初期,位于德记洋行后面,原是德记洋行的仓库,后又作为日本盐业株式会社出张所仓库。

经百年岁月沧桑,仓库墙面满布榕树根须,形成特有的屋树共生的景象。

位于安平古堡旁的 “ 延平街 ”,据说为三百多年前荷兰人在安平修建的第一条街道,因此有“台湾第一巷” 之称。

到了安平一定要逛逛老街,再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从安平镇回到台南市区,好热闹的场景。这是每年一度的新年祭,不同团体以不同的方式在各庙宇前拜神、祈福,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台南的夜市小吃也是不可错过的,新鲜多样,稍微知名的小店都会大排长龙,提前关店。

当然台南还有一些雅致、文艺的咖啡店和餐馆

在台南吃饱喝足,我们继续南下,前往下一站 “ 高雄 ” 。 到高雄首先是坐捷运去美丽岛站,这里有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玻璃艺术, 据称是全球第二漂亮的车站。由义大利艺术家水仙大师耗费四年半所创作,借由玻璃、彩绘及灯光等形式,表达宇宙生生不息的故事。

高雄港历史上古称 “ 打狗港 ” ,源于当地原住民马卡道族的称呼 “ takao ” ,后汉人译为 “ 打狗 ” ,日治时期改名为 “ 高雄 ” 。

高雄港是台湾最大的港口,曾长期位居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大港,仅次于香港与新加坡。

租辆自行车开始游高雄

“ 打狗铁道故事馆 ” 建在曾经日治时期的打狗火车站旧址,这里展示了高雄火车站的前世今生。

漫画长廊用漫画的方式讲述著高雄的历史

保持着当年样子的站长室

“ 驳二艺术特区 ” 前身为港口仓库,2000年后经过改造,转型成为以创新、实验、前卫为理念打造的艺术展示区, 提供艺术家及学生一个创作发表的空间。

“ 打狗英国领事馆 ” 地处高雄港口北岸的鼓山上,建立于1866年,是当时英国领事馆官邸,是领事居住及接待使节宾客的重要场所。

打狗英国领事馆是一座独立的红砖木构回廊建筑,由当时的大英帝国陆军皇家工程部设计监造。这是台湾目前现存的西式近代建筑中年代最为久远的建筑,所以号称是全台湾第一栋洋楼。

坐在二楼的回廊上享受下午茶,还是很惬意的。

旗津位于高雄市西南端,原本与本岛相连,1967年高雄港为了开辟第二港口便将外海中的半岛地形截断,让旗津成为一个独立小岛,可乘坐游轮前往。

在旗津岛上骑行,从老街到海边,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只得匆匆离开。

到了高雄重点还是吃,吃,吃,台湾境内吃了多家的牛肉面,最爱还是 “ 牛老二 ”。

码头附近的 “ 海之冰 ” 网红甜品,清甜可口,够大份。

三次台湾之行,仍然是意犹未尽,现在到台湾旅游多了许多的限制 ,等待下次的自驾环游。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