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旅行是否真的都能使人改变,但对我而言,它对我的成长是有所帮助的。

2018年,上了十余年班的我出现了严重的职场倦怠期,早上睡醒后一想到要上班用现在网路热门语言形容就是 “整个人都不好了”,整个人莫名的牴触所有跟工作有关的人和事儿,我想要休假,甚至想要离职,但我没有95后的勇气,我会各种担忧焦虑,舍不得高薪,也担心离职后会影响日后找物件,担心这也会担心那,对未来用一个词形容最为恰当,那就是“望而却步”…..

无独有偶,就在我情绪快到濒临崩溃时,朋友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是否有兴趣一起去日本自由行,“日本”,“自由行”,脑袋迅速过滤后回复到“走起!”,可是后来当我把签证行程都搞定后我开始各种紧张了,语言不通怎么办?出行交通怎么办?吃饭点菜怎么办?旅游路线怎么办?好多好多的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瞬间变成了十万个怎么办,为了能快速融入了解日本我买了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新增了与日本有关的公众号和APP(如:畅游日本、有道翻译、谷歌地图、日本旅行攻略、日本国家旅游局等等)心想反正机票酒店行程都订好了,钱都花了,再害怕再担心也得硬著头皮去,于是,我如期而至……

当我的双脚踏在日本的土地上时,我神奇般的不再惦记着需要担忧或是不安这事儿了,我能做的就是第一时间开启翻译软体和手机导航,接着用蹩脚的英语到处咨询请教该怎么搭乘交通工具,我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当下需要处理的事情上,哪有闲情无病呻吟,在日本的几天我去了四个城市,大阪、京都、神户、东京全程没有搭乘计程车,全靠地铁、公交及类似我们称之为动车的交通工具出行,点餐、购物也全凭著肢体语言和蹩脚的英语完成,甚至在超市里购物结算时收银员多收了一瓶酒钱我也能顺利的表达并完美搞定。

待我从日本返程回国的飞机上我总结出来这么一件事,大部分的人对于未知的未来是惶恐及焦虑的,殊不知当你真正去接受需要面对时,你便不会再感觉担忧和焦虑了,那个时候的你除了全力以赴外,不会再有其他想法,其实我们应该承认未走过的路通常比较有趣,即便它可能偶尔会让你紧张不安,但它真并没有那么可怕,生命那么短暂,何不勇敢些。

于是,在2018年年末,我离开了工作十余年的公司,自立门户,换一种活法,现在我在马蜂窝平台有了属于自己的店铺,取了个名字叫:三亚舒心游,希望大家都能舒心,开心,我知道未来的路会很辛苦,但不试一试,那得多遗憾。

日本

日本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