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游记时的话

2018年07月31日,我向自己预约了这篇游记,当时我说:
第10次赴日,把主舞台交给关东。虽说只是浅尝,但也算会是初次涉足日本的甲信越和东北地区。一如既往,希望能把这段旅途细细记录下来吧。

·行程概述

日本对我仿佛有一种魔力,不论大城小城还是乡村都能看到干净的街道,享受人性化的服务。感觉在日本度过的每一分钟、花费的每一元钱都物有所值。尤其当我不自觉地将中国与日本的生活做比较时就会将日本视作中国发展的一个理想模板。尽管去得越多发现的优点越多,也会随之发现不少缺点和不足,但是总觉得会周期性地期待再去日本补充一下文明和秩序的“力量”。于是一闲下来,就召唤了朋友到日本“补魔”去了。

因为是有纪念意义的第十次日本行,就憋个大招,满打满算地挪出了一个两周的假期。而地点则是采纳了小伙伴的建议以东京为中心,在关东地区转一圈。考虑到我14年去过东京以及周边往神奈川的各种景点比如镰仓、河口湖,而且那地方也已经成为国人游关东的极热门目的地。为了避免凑热闹,因此我就把目标放在了东京以北的广大地区。但是作为魔都人和重度关西控,我对于东京的摩肩接踵有着先天的牴触,也从未打算主动去了解东京。倒是小伙伴对于各种日剧如数家珍一直在向我卖东京的安利。因此整个旅程也就很自然地被分成了两部分:由我主导规划的东京周边的小城市、历史游;和由小伙伴主导的东京大都会之旅。

充满乡村气息的上半篇行程:
D1 上海-千叶-东京 (9月7日)
时隔4年重回关东圈。因为行程前半以乡村为主,所以就以成田机场为起点,小小探索一下千叶县。晚上回到东京做个休整。

D2 东京-新潟
最早的行程是打算充分利用东航的中日“村村通”,从新潟进东京出,可总觉得去程的时间略晚,可能在新潟玩不尽兴所以提早一天到东京第二天再坐新干线去东京。

D3 新潟-会津若松(福岛县)
这一天原本是给小伙伴刷多年签用的,但他衡量多时,最后只办理了单次签。当然这样我就需要更认真地来探索会津这个区域了,要不然签证没捞到,玩也没玩好不就太亏了。

D4 会津若松-猪苗代湖-鬼怒川温泉
18年的樱花季去了琵琶湖骑行(广告://www.mafengwo.cn/i/9288541.html),于是路过日本第四大湖——猪苗代湖也就忍不住去散散心。

下午选择从会津铁道慢慢悠悠地来到鬼怒川温泉,又慢慢悠悠地度过了一个夜晚。总的来讲,这就是一个慢悠悠的一天。

D5 鬼怒川温泉-日光-宇都宫
世界遗产日光东照宫巡礼+宇都宫饺子巡礼。

D6 宇都宫-足利-太田-高崎
乘坐电车在群马县内周游,看看我能不能稍微懂一点群马吧。

D7 高崎-榛名山-伊香保
悠闲的温泉乡+激情的“秋名山”,逮虾户~

D8上 伊香保-高崎
伊香保兜兜转转下山,就算是正式进入了东京都市圈内了。下一个停留地是东京的北大门大宫,也算是正式离开了日本“东京-地方”二分中“地方”的范围。

整条路线算是我“呕心沥血”才凑成的。在东京北边画出了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毕竟日本的历史主要还是沿着江户(东京)和京都之间展开的,核心区外的部分总觉得缺少了耳熟能详的故事和各种勾心斗角。比较不理想的就是整个旅程像兔子跳一样,一个一个点跳过来,一天换一个城市落脚,也就换一个酒店。害得拖着个箱子满怀代购目标的小伙伴花了不少时间每天打包箱子,也花了不少钱寄存箱子。

至于下半篇充满都市气息的旅程就相对单纯
D8下 高崎-大宫-浦和
到大宫拜访铁道圣地,也为东京做“预习”。

D9 浦和-川越-东京
在进入大都市前还是再补一口古典文化的韵味。但是这里已经是非常“东京化”的近郊旅游地了,因此也把它放在东京的范围里。

D10—13 东京
东京市内的闲逛。

D14、15 横滨
看看这座可能是全球最大的“卧城”的风采。不过当中也还是穿插了一个小的近郊游。

这一篇游记的重点在于前半部的乡村,因此下半的具体行程这里也就按下不表了。

行程中的城市只是给旅途定了个大方向,具体要去哪个点很多时候都是“随缘”的。有突然看见广告就起意去的,也有因为之前的景点太好看了而放弃原有计划的,总之一切都很佛系。

·小账单

交通出行费用与使用通票简介

中日往返交通
东航 2693元
上海浦东-东京成田 MU523 09:05-12:50
东京羽田-上海浦东 MU540 17:50-20:05

曾经在6月一度刷到过上海东京1500含税往返的ANA特价机票,但是一犹豫要不要买那红眼航班而在数小时之内与这一票价擦肩而过。由于17年也在同期搜寻过中日机票,所以18年感觉机票的定价或者说折扣率大不如前,上海东京一向在2500~3000之间游移。而我心中理想则是尽可能接近2000。最后因小伙伴要办签证而不得不订机票的时候发现ANA和JAL的会略便宜一些,但是因为实在难以割舍JAL在羽田机场休息室的使用机会而多付了4、500块购买了东航机票。当然这一选择事后证明还是相当不错的。

JR东日本新潟、长野周游券(14日选5日) 某宝 984元(官网标价17000日元)
研究日本国内交通是我的最爱。或许能在许多游记中见到对于日本尤其是东京的复杂的轨道交通网路的抱怨,但是对我来说如何在这如麻的交通网中找出满意的路线和通票选择绝对是日本游的一大乐趣。因为莫名其妙把新潟勾在了行程目标里,所以优先选择了这张通票券。17000日元的票价还是有一些些贵的,但是好在东京-新潟的一段新干线就值10000日元以上了。

通过国内代理购买的话会在邮箱里收到这样一张换票证,打出来带上到几个大车站的JR售票视窗即可兑换。有效期应当是从兑换之日起15日。

一出成田机场就把车票拿到手~

更重要的是这一面,车票被塑封在内。每日第一次使用时需交由车站检票人员盖章。五个章盖满也就算用完了。另外每次进出车站也需要走人工通道。在有的大站高峰时刻队伍比较长的时候还是有些些不方便的。

另外这张券不仅含了车费,同时还可以使用有效范围内所有特急、新干线的指定席。一可以保证座位,二是指定席比自由席要贵一点233。但是在大站换票时常会大排长龙要等许久,等到最后想坐的车都开走了。最后从高崎出发的新干线就在前一站的高崎问屋町轻轻松松换到了指定席票。

不过我们用了这张通票的范围除了新潟的行程,大部分是与另一张连续3天的,价值10,000日元的“东京广域周游券”相重叠,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连续但是我又不怎么坐新干线所以不是很能回本。所以依旧把新潟放在了行程中,又选择了那张大通票。不过行程上感觉不是很典型,“新潟、长野通票”却只去了新潟,剩下的全用在东京周边。仅仅是回本,而不是超值。所以也就贻笑大方,不好意思推荐啦。

交通卡
因为我和小伙伴都曾多次赴日,自然交通卡是必带的物品。我继续使用上次在关西购得的阿童木版ICOCA。小伙伴因为不确定家里一堆卡的余额,所以带了两张ICOCA和一张Suica,最后搞得手忙脚乱。每次进站要反映一下哪张卡有钱,每次出站又要想一下刷进来的是哪张卡。所以建议如果想收集卡面不想退卡的话,还请尽量把下次不要用的卡余额用完,最后一段旅程可以通过出站时补现金的方法让卡里的余额完全归零,另外再带回放起来时务必做好记号。旅程结束时我的ICOCA里就只剩1日元啦。毕竟如果家里供著一张还有不少余额的日本交通卡,感觉也会是蛮心痛的。
关东这边的纸质车票计费是以整10日元为单位计费的,而且不管多少都会进位(好像大多是),而IC卡则是以1日元为单位。所以最多时可能会出现纸质票比IC卡多付9日元的情况。虽说人民币也就只有几毛,但是积少成多,而且每次买票的时间也算是成本。所以手边备一张交通卡也不会错。钱充多了也完全可以在便利店、饮食店里大规模地消耗掉。

此外还使用过的通票:
·会津若松周边周游通票 – 会津ぐるっとカード 2日 2670円
·日光巴士一日票 500円
(纯粹为了好看一冲动买了,最后就坐了一次。)
·群马巴士卡 售价5000円可抵6000円
·东京地铁 Tokyo Subway Ticket 72小时 淘宝80元(面值1500円,90+元)
这张可以说是东京交通神器。72小时内怎么也能回本而且不用管东京metro(メトロ)和都营地下铁的区别随便坐。可惜JR的势力还是有点强大,尤其像山手线。尝试了一次抛弃JR的地铁绕路线路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坐JR了。价钱好像是因为商家的这套票9月底就要过期了而大减价,因此可以买到比票面价还低的车票。感谢万能的某宝。
·百合海鸥线一日票 820円
·横滨港未来线一日票 460円
东京和横滨的交通介绍就放到后篇里啦

住宿费用

住当然也是旅行的一大块。既然是十周年的大招,所以也就不亏待自己了。整体的住宿选择方面也就是以舒服为第一要务,还掏出了。
(单位:元)
D1东京北斗星青旅 148元/人
D2新潟 皇冠假日 积分兑换(市场价约600元)
D3 会津若松 东横INN 498
D4日光 梦之季温泉 1936
D5宇都宫 大和鲁内酒店455/人
D6高崎 高崎中央酒店357/人
D7伊香保 岸权温泉酒店1739
D8浦和 华盛顿酒店717
D9-10 东京 品川王子 2557.36
D11-12 东京东京湾洲际积分兑换(市场价约3600)
D13-14 横滨横滨洲际2340
人均总计:5853.68元/人+积分

其他的花费

在中国银行用6.13的汇率兑换了10万日元,再加上上次滋贺花见时结余的2w4日元(防不胜防的广告:2018.4 湖国滋贺 环琵琶湖骑行与略显寒酸的花见 //www.mafengwo.cn/i/9288541.html),总共12w4到了日本。最后结余2w2,开销10w2,计6252.6元人民币。加上信用卡消费的吃喝大概1200元,所以总共在日常交通饮食上的花费7500元。

合计15天14晚开销大约17000+元人民币,加上积分所抵扣的部分,总花费在2w元左右就可以带来相对舒适得多的旅程了。原本我日本游1000元/人/日的经验数值大概也要随着通货膨胀,之后消费税调涨和自己消费需求的扩张而相应作出改变了吧,下次就可能按照1200元/人/日来算了。

好了,碎碎念终于唸完了,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流水账吧~

D1 上海-千叶-东京 充满惊喜的去程

well,上次从浦东出发时也是这个时段,所以也就见识过东航日本线排队的盛况。路过普通值机柜台瞄了一眼,虽说之前几天大阪台风过境,关西机场的连外跨海大桥被船撞断,而后北海道地震,但是大家对于日本旅游的信心依旧没有衰退。东航也增开了不少其他航班来抵消关西停运的影响。不过运气不错,旅途选择了没怎么受影响的东京和关东,所以一切对我没差。一张小小的VIP也不是白混的。东航在浦东专门辟了一块场地用作卡客值机,安检也有专门通道,而边检现在则是自助出关。OK,于是乎一气呵成地通过了各道关卡,舒舒服服坐到了休息室里。而小伙伴则去完成他的代购任务去了。

除了素鸡、辣肉这老几样之后,意外地发现了配饭的卤肉,有些小惊喜。一碗标配雪菜肉丝面之后又灵机一动问煮面阿姨要了一碗干挑,自制了一碗卤肉面。虽说开业许久,浇头几乎没怎么变,不少人开始嫌弃起这碗面廉价,但我还是为能在繁忙的机场里有着一份小确幸而感到温暖。

小确幸完之后就跑去登机,刚出休息室下意识掏出手机打算边走边刷刷朋友圈啥的,结果冒出了如上这么一条简讯。对于深谙东航座舱布局(我们穷人就是啥都买不起但是啥都懂…),但是几乎从没能坐到31排之前的我来说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我!升!舱!了!几十次东航终于能有蹭商务的时候了。而且是能平躺的330。于是在休息室走到登机口几分钟里整个人都完全处于亢奋状态,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虽说对小伙伴有些抱歉,但也只能把他留在经济舱啦,啦啦啦~

在脑中模拟了无数遍登机口小姐姐把我的登机牌霸气一撕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只是很平静地在接过登机牌,扫出登机异常之后把原座位划去写上了。感谢东航,我决定要把这张登机牌供起来了。

是日座机B-6538,近7年的330。也是第一次坐到东航的天合联盟涂装,又是一个惊喜。

东航的餐食一向不是其加分项(委婉的),不过既然休息室里吃过面了自然也不是特别期待。不过好不容易升一次舱,就来看看吧。三个包子一样的东西…实在没什么胃口。而且众所周知因为空中环境变化的缘故,人的口味会变淡。所以临时起意问空乘小姐姐有没有醋或是酱料。结果小姐姐到后厨翻箱倒柜给我掏出来一罐未拆封的老干妈。有点醉…不过都诚心诚意掏出来了我也就要一点吧。于是乎就出现了点心+老干妈这样重口又奇怪的配置。水果倒是超甜。

用完餐之后到后舱慰问了一下小伙伴。坐了个紧急出口的位置也算是宽敞。另外环视一圈也就明白了我升舱的原因,因为经济舱真的是“座无虚席”,于是我就被“顶”了上去。说不定里面有些是从大阪航线上改签过来的。总之东航中日线真的也是挺好赚的。慰问一圈之后就回到我的座位180度平躺下睡觉啦~只可惜航程太短,用完餐到准备着陆,留个我睡觉的时间大概只有1小时,不过也还好,有体验就好了。最后也确实小睡了30分钟吧。日本我又来啦~
另外还要吹一下东航目前所有宽体客机都装载了Wifi,而且都是免!费!的!这一点简直全球领先。不过名额有限,每个班次都是先到先得(其实不是很想帮东航打这个广告,万一有朝一日我自己抢不到了呢2333)

又到关东,迪士尼和机场以外的千叶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坐飞机,因为一睁开眼下飞机,和出发时会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成田机场的出关感觉不是那么顺利。通道貌似只开了一半。和上次去关西一样,成田也开始采取预录指纹资讯和移民官检查的两步。但是预录资讯的柜台比较混乱,一队人分到不同机器之后在归回一条队。整体的动线比较不清,排队时间也较长。实在称不上是很好的体验。想来我上次来东京的时候是羽田进的关,印象中确实要比成田好不少。果然羽田还是首选啊。

在成田机场的JR游客中心换票。每个柜台前都配上了柜员小姐姐的日本景点推荐。但是…看上去有点商业诶…成田新胜寺真的是one of the most famous?可能吧,毕竟确实是新年参拜的人气之选。拿了票之后小姐姐还问了一句下一个目的地。因为正在做城池巡礼,所以就想去佐仓市看看。当听到我要去佐仓时小姐姐感觉上楞了一下。不过还是很贴心的为我列印了下一班去佐仓的列车时刻表(忘记拍照了真可惜)。虽说现在都有乘换案内了,但是这样多问一句,确实也展现了服务精神。为JR东日本点个赞。

站牌打卡,关东之旅就正式开始咯

佐仓,名字很日本的地方

车行约40分钟,跳过了许多旅行团会选住的成田市(因为便宜)和有奥特莱斯的酒酒井,就来到了佐仓。为什么说名字很日本,除了有个大法和它同名(我永远喜欢佐仓大法.jpg),这座城市的发音就是Sakura,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樱花如出一辙。

从成田站上来的一对情侣聊了没一会儿就牵着手一块儿睡着了。这甜炸了的场面简直虐待动物啊,还有没有天理啊。另外看手机的大哥被两面夹攻也是在是尴尬得不行。实在忍不住就偷拍了一张(脸皮有点薄…)

从佐仓车站望出去,尽是一派遗世独立的小城模样。

当然每座小城都有自己的历史。走出车站,只见欢迎的看板上顶着一个天守的小装饰,那就是石高11万石的佐仓藩藩主居城佐仓城的天守模型了。或许之前去的大城太多了(萨摩鹿儿岛72万、纪州和歌山55万等等),觉得11万石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幕末时佐仓藩也算是谱代大名中石高比较高的了。
在日语和英语的“欢迎您来”和“欢迎再来”的标识下,还单列了一段荷兰语版的标语,简直洋气得不行。原来日本近代化的启蒙者的“兰学”不止在长崎,佐仓也是其在关东的一个重要根据地。

离开车站向佐仓藩的中心佐仓城前进。城市小得几乎三个路口后就能见到农田、绿地了。路边看到一片几近金黄的稻田,提醒了我已经是夏末秋初的时节了。

沿小径徒步再爬上一座小山丘之后就来到“佐仓城址公园”。眼前的这一大片绿地就是原本藩主寓所和作为城池标志的天守阁所在的本丸了。这座城池作为拱卫东京东部的要冲,在土井利胜的营造下成为了关东数一数二的大城。只可惜,在19世纪初的一次偷盗引发的火灾中,天守阁被付之一炬,之后又因为战争爆发,军队进驻而拆除了大多原本的建筑。原本的佐仓城建筑已几乎荡然无存。只留下眼前这一大片绿色供后人“脑补”了。

看,这就是天守阁……的遗址!原本的三层小楼现在也只能以模型的形式存在了。如果有AR的帮助,那这样的遗址参观或许会变得很有趣。就看看有没有人做了。

原本正门一之门。现在也就留下了一个看板和上面的一张明治时期的照片供人凭吊。另外佐仓城的城壕相当深,只可惜山下的树都长满了,照片完全拍不出那种深邃险峻的感觉。

之前提到佐仓在兰学时代的重要地位,依靠从荷兰带来的西方医学知识,佐藤泰然在佐仓藩藩主堀田正睦的招徕和支援下开办了兼具医院和医学院功能的“顺天堂”。至今,顺天堂医院和顺天堂大学仍是日本顶尖的医院和医学院。在佐仓也有其纪念馆。所以佐仓虽小,但仍是开一代之风的重要据点。作为游客,自然就是要发现脚下这一片土地的闪光点啦。

继续在城址公园里闲逛,发现一个以(日本)“国立”为抬头的博物馆——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Japanese History)。照英语翻译来讲,这家博物馆就是以日本历史为脉络的日本最高历史专业博物馆。而“国立”的名头则是因为其上级领导单位是部级的文部科学省。只可惜因为时间不够也就没能入内参观。

渐渐走出城址公园,在空无一人管理室里盖了章,也近距离地见到了佐仓城复原后的微缩模型。不过从刚刚看见的天守残留的那一小块空地上看来,这天守的规模还是有限,仅仅是作为城池的象征。

佐仓作为佐仓城的城下町(好绕),古时自然也是人口汇聚,兵士众多的地方。在佐仓城外就复原了几处武家住宅。可惜也是需要花时间好好参观的地方,略过~

最后回望一眼佐仓平平无奇的街景。但就是这样平淡但却不是秩序的环境吸引着我不断前来探索。

匆匆一瞥千叶市

来千叶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这里是千叶县的首府,路过也是路过;二来这里是我非常喜欢的两部动漫《我的妹妹不可能那么可爱》和《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圣地(不好意思,说灌篮高手的我们有“代沟”+手动狗头)不过天色渐晚,我也懒得再去翻前人做过的圣地巡礼了,就凭这记忆在千叶站前打个卡吧。

日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山和海的结合体,考虑到之后要往大山里面钻了,就借着到千叶的机会坐着前面两部动漫里经常会出现的单轨列车到海岸边来吹吹风(然后就被吹傻了)。只可惜向东京湾对面望去只能看见满满的仓库和工厂。

千叶当地的蛤蜊算是当地特产,但可惜没找到什么相关饭店。最后只能提前来份饺子填饱肚子了。

原本想着去坐经过东京迪士尼的京叶线,可谁曾想刚来日本就遇上了“人身事故”,京叶线大幅延迟,所以只好再回千叶站坐总武线。也运气很好地搭上了千叶单轨×初音未来的痛车“Miku Flyer”号。不过车内诚意略显不足,没什么特别涂装和广告。要知道原本在俺妹和大春物的痛车都是“痛”到内部每个细节的。但是每站的关门的声音都别出心裁地使用了初音的声音提醒人们“门要关了”。

伏见老贼亲自认证的动漫圣地。

东京打尖,一宅宅到底

之前的住宿汇总里可以看到此行几乎全是正常酒店,唯独第一晚我选择了青旅。因为东京酒店实在太贵了!尤其是准备第二天起一大早赶早班车的我来说,住在东京站CBD边上简直贵得不能想象。但是碰巧发现了一家以当年JR卧铺列车(寝台列车)“北斗星”号为主体的青旅,就在JR总武线上的马喰町站旁(或是用“站内”更贴切吧,出口和青旅 完全就是一栋楼里的隔壁邻居),而总武线就联结著东京站和千叶站。于是就选择了这家。
一出出口就可以看到大大的“北斗星”号的招牌,非常好找。

一进房间就是浓浓的火车味。有一个细节忘记拍照了。这家酒店的许多器材并不是按原本列车的原样打造的复制品,而是直接从JR东日本手中接过的原物,比如上下床铺的梯子、被子、床帘、照明灯等。旅馆本身好像也是和JR东日本有着深入的合作关系,算是一项创业孵化专案。

右上就是当晚的小窝啦。在我铺被子的时候左上也来了一个小哥。因为看来都是铁道宅所以就很自然地搭上了话。原来是从大阪来东京参加活动的。又随口分享了各自睡卧铺的经验,小哥表示他曾有幸坐过一次北斗星,我则分享了我在中国国内搭乘硬卧的经验(虽说很久没坐了),并商业性地邀请他到中国继续体验233。回想起来,这大概是我住青旅以来第一次和人成功地搭上话呢。果然有共同话题就是方便。

东京最大的便利就是夜生活丰富,甚至8、9点之后才是“社畜”们下班之后生活的开始。所以尽管完全安顿下来之后时间已经不早,但还是和小伙伴出去转转。在酒店边上看见如此一派“党争”的情形。烧肉党还是鱼党呢?我觉得我会义无反顾站烧肉党这边233
不过马喰町周边除了一些服装店集聚,夜里还在营业的餐饮店就极少了。而且今天是使用JR通票的一天,那么自然也是要抓紧每一分钟把这张已经知道不会很超值的车票尽可能多用用。

马喰町站是一个地下车站,而且还没有加装遮蔽门。所以当NEX号从眼前呼啸而过的时候,冲击力相当惊人,也可以切身感受到强大的风压。

总武线几分钟就来到了东京站。先去了朋友高度推荐的位于车站地下的行幸通地下美术馆参观了一个现代艺术展览,之后就在地面上开始闲逛了。不过地处丸之内CBD,实在是没有我等游客的容身之地。看到满眼冷冰冰高楼和周五晚上结束一周工作,面无镖旗匆匆往车站赶的上班族们,这座城市的节奏让从魔都而来的我产生了一丝不愉快的熟悉感。

于是我决定去往我熟悉的世界,和”二刺螈”们混在一起。有JR Pass的日子坐山手线实在太痛快,想去哪儿去哪儿。于是几分钟之后我就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不仅是14年之后的故地重游,也是在各种动漫中耳濡目染的圣地。果然一下车,就能看见这里的车站广告与其他车站大为不同。

《悠哉日常大王》居然出剧场版了?!超级喜欢的一部日常剧。恬静悠哉的乡村生活,简直是大都会人民放松身心的一剂良药。吹爆!至于隔壁的LL水嘛…随便啦,友军友军,别打我。

小伙伴喜欢到唐吉坷德去看看杂货,所以就把他拖到了秋叶原的这家。但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这座商店的8楼就是是AKB团最初开始的地方,至今也是个不大的AKB剧场。从7个观众到连续百万等等。这里就是这个偶像团的初心的所在。虽说只是一个粗浅的开闭偶像饭,但还是会来看看。差几天总选53单就要发售了,所以门口还是52单《提车提车》的海报。虽说是T8箱推,但naru绝对是本命,所以一直对小栗萌不起来(这个肥宅疯起来就满口说著一些难懂的话,什么“箱推”,什么“本命”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马蜂窝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但愿))。

唐吉坷德的自动扶梯通道完全被AKB各张单曲的海报给承包了。而我最中意的是这张Paruru的猜拳单《永远プレッシャー》的海报!讲真我是直到她快出村才渐渐get到她的萌点的。不过这个强推推得还是很准也很有价值的。希望paruru村外也能发展越来越好~

看到了最近几个霸权的周边商品。

各种颜色的可口可乐,但好像都是original taste,至今没搞清楚这些颜色有啥用…

唐吉坷德这杂货店最让我感叹的就是真的“杂”啊,什么都卖。在秋叶原自然这些萌物(啊嘞?好像有什么东西混进来了)的周边自然是必不可少。竹书房破坏曲奇真的是6,“我疯起来连自家出版社都打”233

往回走,路过AKB咖啡商店。不过时候不早都打烊了。数过来几个剧场也只有NMB和SKE两家的商店是我是真正进去过的。实在是伪饭。

正当我为看到了LL和BanG Dream的看板却没有看到我偶像大师CGSS而感到忧伤的时候,在秋叶原站旁突然看到一块大大的“爱马仕”广告。今年是和老牌组合ゆず联动的。游戏里也翻唱了其两首经典作品(截稿发表之前又多了两首,NB!)。突然有点小骄傲了呢~
看到了偶像大师的看板也算是完成了一个任务。总之第一晚的东京就这么水水地过去了。从魔都出发的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远离大都市,去放飞自我了。

D2 东京-新潟 向乡村进发

东京站 出发!

原本是打算坐6点多的首班列车前往新潟的,但是各种赖床买早饭各种懒洋洋之后时间一晃就快到8点。刚刚从魔都社畜生活里抽身出来的小伙伴说这让他想起了出差赶早班高铁的恐惧…不过也是,出来自由行嘛,按照自己的步调就好啦。退了房之后最后在青旅前留个念,这张就可以看出车站和旅店有多近了吧,仅仅一墙之隔。

另外退了房才发现,原来门口是可以直接看到晴空塔的。

又是总武线,几分钟就又把我们送回了东京站。这个指示板的配色相当迷人。

时间还早,继续在东京站的标志丸之内站房内部闲逛。站房两侧的穹顶在2012年的修理过后都恢复原本华丽的样貌。在这座站房里,还存在着五星级的“东京车站酒店”,一晚的价格至少是3000人民币。图中下方那些青铜色窗户的背后就应该是一间间豪华客房了,可谓是别有洞天。火车发明之后,除了用作大众交通工具,富人和贵族们自然也为自己设计了一套奢华的铁路旅行流程。除了奢华的车厢,到达目的地之后华丽而便捷的住宿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像这样的在车站内的豪华酒店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家酒店也是在东京都内比较古老的酒店了。也接待了不少名人,比如江户川乱步、川端康成等等。当然,现在的铁路也还是分成了三六九等,只是这区隔多少还是亲民了一点。

晃着晃着就快到了9点。原本是要去坐8:52的Maxとき(Max朱鹭)309号的,可是意外地发现了20分钟后发车的311,因为停站极少,所以会比309还早到。于是自然矛头一转,趁著等车的时间来看看列车咯。
另外感叹一下乘坐新干线的时如同普通通勤列车一般的便利感。不用提早拿票,不用安检,不用担心漏乘之后跑上跑下改签(大不了指定席没有了去坐自由席),还有车站内乘客的整体素质。我国的高铁也弄了不是一年两年了,有些东西可以买来逆向工程自己开发,但有些东西确实是学不来的(叹气)。

“Max朱䴉”与“朱䴉”的区别就在于选用的车型的不同。“Max”的车型为双层车厢的E4系列,而“朱䴉”则为单层车厢的E2系。边上的站台正好停放著一辆最新投入北陆新干线上的E7系。
(很多人把とき翻译成了其古称,也是日语汉字用法的朱鹭,但是我还是更喜欢用汉语固有的学名朱䴉,总之是同一种物种啦)

发车啦~虽然先发20分钟,但是我所坐的后发列车将会在半途,群马县的最后一站,上毛高原站超过它,并早于其24分钟到达终点站新潟。
这张就可以看清楚Max的双层车身了。可惜这次旅行到最后也没坐进去。

Max朱䴉“飞走”之后进站的是东北新干线はやぶさ(隼)重联秋田新干线こまち(小町)。东北新干线上个人觉得最具代表的绿色E5系。边上的E7还没走,加上远远的还有一辆E4和东海道的N700系(?),这样就能很好地比较这几代车的外观了,简直天堂。就个人来说,像E7这样的子弹头造型更能打动我。而E4/5/6这几代莫名其妙的鸭子嘴,个人实在get不到美感。可能因为我对于高速列车的启蒙就来自于300系、500系这样的车头吧。

E2系的列车缓缓进站。这就是上越新干线线上当时最快的列车朱䴉311号。不仅跳过了群马新潟境内的各个小站,甚至连东京下一站的上野站都会跳过。其他列车需要1小时50分甚至2小时以上的路程,朱鹭经1小时37分钟就能到达。要知道上越新干线因为噪声、成本的考量,最高时速是各正规的新干线中最低的240公里/小时,加上群马新潟边界上“那长长的隧道”(《雪国》,话说提到新潟的游记都引了这句,好似不引就像没去过新潟,所以我也来凑个热闹。),限速就降到160公里/小时。所以能做到300多公里的路程,一个半小时到达,可见这这班车,是JR东日本拼了老命挤出来的标杆车。

看到E2的车头,会不会有看官觉得眼熟嘞?
因为





似李,CRH2A!其实后面的CRH2X都是从这里来的,所以除了那个初看还好,越看越像“滑稽”的车头灯之外也都八九不离十。(图片来源:《江门日报》,摄于2018年江湛高铁。不过图上应该是微调之后的统型了)

顺便舔一口川崎镜~(来源:北方铁道萌化部,万物皆可萌~非常喜欢他们用漫画手法来推广铁道文化。侵删)

新潟觅食半日暴走

虽然不是冬天,不能感受到新潟作为雪国的纯净,但是那“长长的隧道”还是着实把我弄得有些晕乎。经过群马县高崎之后,就不断地进出隧道。一条近15千米的中山隧道(高崎-上毛高原间,限速160km)加上接踵而至的大清水隧道(上毛高原-越后汤泽间,全长22千米有余)就几乎把整个穿越县境之旅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

“最后のトンネルを抜ければ 、近づく美しいあの街”
(穿过最后一条隧道,离那座美丽的城市,就又近了一步)——NGT48《Maxとき315号》

突然想起我为什么没坐那首歌名中出现的列车呢?尴尬…大抵是因为时间不对吧。不过当列车冲出隧道,当我在列车车窗外看见那满眼金黄色的稻田时,我知道新潟县到了。没有MV里皑皑的白雪,但是新潟另一个名物大米倒是一直可以品尝到。

延绵的稻田之后,一座不小的城市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新潟。不过比起早晨出发时东京站丸之内两边的繁华,新潟虽贵为日本在日本海沿岸的最大城市还是寒酸了一点啊。

到达~站牌打卡

关于这个地名,不论中国还是日本,很多人会把“潟”(xi,音同“戏”)和“泻”两字写错或是念错,包括东方航空和某程的部分场合。其实这个字并非日本创造的,而且“潟湖”在中文中依旧会被使用。当然中国有人能知道新潟也算是谢天谢地,写成新泻也就算了。但是如果对新潟出身的日本人写了白字总是会有点尴尬和失礼的,这也是不少日本综艺中经常出现的梗了。

继续是E4系的Max朱䴉

新潟县的定位比较奇怪。作为自古关东前往日本海一侧的日本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的交通要冲,因此在新潟的区域划分有点模糊。是(日本)东北?北陆?甚至也有划入关东的呼声。不过至少作为日本本州到在日本海一侧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港口,新潟的车站实在是和城市地位有些不符。

往宾馆走去,车站前的小路也依旧有些寒酸。不过比起东京的摩肩接踵,匆匆前行那种容易让人喘不过气的城市生活,还是新潟这样人少少的,生活丰富程度也不至于到乏味的小城才是比较合我的胃口。

随着日本又一波城市市容改善工程的推进,在大城市如东京、旅游城市如京都都渐渐看不到漫天电线交织的生活场景了。比如京都清水寺前二年阪三年阪,现在是个一派秀丽的网红拍照点,原本也曾是一个漫天电线的场景。原本置身其中,我会感觉会就身处与一个典型日本社群;而再看最近的游记中出现的照片,就会明显知道觉得这是一个旅游景点。当然,环境变好是人人都愿意看到的。

因为到得很早,而且日本酒店的入住时间相对比较死,所以就先把行李存在酒店里之后就开始暴走了。
小伙伴从日本综艺《妙国民纠察队》得知一家人气酱汁炸猪排盖饭“どんかつ政ちゃん”(Do·n·ka·tsu Ma·sa·chan)。虽说在新潟站边上也有一家分店,但是距离办入住还有一些时间,而且既然要吃就吃最正宗的咯。于是就查了地址决定去寻觅美食,当然也就顺便就在新潟闲逛。

酒店的位置很好,一出门几步路就是新潟最综合的商业体,新潟万代城(万代シティ)。之前看到几乎所有谈到新潟购物的文章都逃不过这里。当然有如此大的综合商业设施也能可以彰显新潟的体量和地位至少不是侷限于服务新潟市本身。

万代城的对面是新潟日报大厦,上面有个20层的免费观景台。不过这次住得够高也就没上去。

万代城的名字就来源于新潟可能是最著名的地标——万代桥。这座桥始建于1886年,如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于1929年,是日本的指定文化财。至今也在许多综艺节目被作为新潟唯一的名胜古蹟被加以介绍。

桥的对岸,与之前走过充满现代商业气息的街区不同,则相对陈旧古老一些,那里才是长久以来新潟的中心和最繁华的商圈,古町。
桥下的穿过的信浓川,发源于长野深山中,奔流300多公里最终在新潟汇入日本海,是日本第一长河(冷漠脸)。不过在它的滋养下,冲积形成了新潟市所在的越后平原。长久以来形成的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加上新潟的气候都成为了新潟成为日本主要农产地的原因。

感觉得出来新潟在打造城市的浪漫氛围。猜想可能是要吸引人口吧。在酒店里的时候就觉得婚纱店、婚庆公司一类的场所有点多。这里又想打造一个网红景点。NIIGATA,两个i表示长音,创意也是不错。不过和我这单身狗就没有关系了,汪~

可惜天公不作美,明明在东京出发时是晴空万里的,在穿过分水岭之后就显得阴云密布,而到真正开始出来散步的时候就下起了雨。算了,硬著头皮接着向前吧。

沿河继续向前看到一家超大海鲜市场。新潟作为日本海的第一大港口,而日本海又有十分富饶的渔场,因此新潟的海产自然也是极为丰富。一时间超级心动,不过全都要…要不起啊。想想被捧的猪排饭,和快饿瘪的肚子,擦擦嘴角,忍住了。

新潟第一高楼,也是日本海沿岸第一高楼——朱鹭メッセ(朱䴉展览馆)。不过虽说看看非常之近,但是因为这展览馆立在突出河的埠头上,所以看着挺近的但是走过去还是要绕不少路,所以依旧跳过。

新潟真是处处朱䴉。而作为朱䴉最后的栖息地和目前最大的种群之所在,中国却几乎没有宣传。在地方品牌的创设上确实可以在多加功夫。只是品牌,毕竟在新潟市内我也并没有见到任何朱䴉的活体(新潟的分布都在孤悬海外的佐渡岛上),但是在市内却处处可以了解到城市的特色与特产。

有好米又有好水,那自然就有好酒啦。新潟的日本酒也是本地的一大特产,只是鄙人实在不会喝,所以继续跳过。不过马上就有老少皆宜的

超高校级的B级美食——新潟酱汁猪排饭

将将~新潟当地超人气B级美食店,猪排盖饭“政酱”(どんかつ政ちゃん)!谷歌地图上写好大约20分钟的步行距离在我们走走停停看看的节奏下和苦风凄雨里花了近一个小时。不过好在终于是到了。

除了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之外还在谷歌上查询了一下以防广告,发现日本本地人对于这家店的评价也超高。而且是说“游客几乎都不来,但是是本地人不能不去的点”。其实除了有“日本大众点评”的tabelog,食べロ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谷歌地图其实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软体,而且谷歌的翻译也还算靠谱。就本人的一般经验而言,谷歌地图上的评价5分中能拿过4分一般都是名店(不过也在法国的先锋有机料理上“失撇”过一次,不过也就唯一一次,而且也情有可原)。

还闹了一个小乌龙,因为走了一条小道所以来到的是店面后门的位置,没有店招,也没有客人,当时一度怀疑被谷歌地图坑了并准备去吃海鲜去。最后又兜兜转转上了大路才看到这个小小的正门。而且也因为这家店和边上的“柏青哥”(弹珠)店在体型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我们一度忽略了它…
(用停车场指南来示意一下,图片来源:饭店官网)

当然除了从网路上看评论,真正好不好吃还是要了吃了才算数啦(这不废话吗?!)。日本本国人和游客的视角其实有点不同。日本人包括综艺上和实际的评论网站中都着重在“新潟的酱汁猪排饭不加蛋”这件事上。感觉有点把新潟猪排视作异类,把到新潟来吃新潟酱汁猪排饭当做是新奇的体验来看待。我当然也吃过加蛋的猪排饭,不过对我来说加不加蛋不是我长途跋涉来吃饭的动因,真正好不好吃才是关键。

所以抱歉,除了开饭前“开光”的一张照片之外就没有别的记录了,因为太!好!吃!了!选择了选单上最贵的1700円“特制里脊炸猪排饭”,再加了几百円变成了套餐(蟹肉沙拉(本来为了试试海鲜,但是好像没什么特色)+味增汤+餐后甜点杏仁布丁)。上来第一口的酱汁的味道简直惊艳!肉质鲜嫩就不谈了,酱汁味觉层次感非常丰富,除了是日本人习惯的甜口,此外还有像是酱油的鲜香等等味道,文字实在是无法表达,真的一定要到现场吃过才明白。

除了照片上肉眼可见的三块大大猪排,在一层饭下竟然还有三块和再下一层饭,量也是真的大,所以最贵也是物有所值。上面一层的炸猪排可以趁热原味品尝,而下面一层因为耽搁了一会儿所以温度上会稍有下降,而油炸的东西,尤其是外面的面衣一旦冷却就很容易变得非常腻,上次在静冈曾经中过一招。不过这家火候控制得不错,即使像第一层一样直接吃的话口感上也没有太大下降。不过既然分了两层,个人看法还是要配上一点特制猪排酱来品尝,让吃法更为多变一些,也更有趣一些。这酱的味道有点像上海辣酱油或者广东称“喼汁”,但又不完全像。总之用来稍微缓和油腻感,再提升餐点的多样性上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这1700円的盖饭实在是量太足了!我这初到日本胃口还算不错的也觉得基本上顶两顿甚至2.5顿饭了…所以如果要来吃的话点菜时还请量力而行。

根据店家官网的介绍,其选用的猪肉都是严选新潟当地自产的猪肉,不过米的部分倒是没有介绍,在新潟吃到的,就当它是新潟米吧(就是这么随便)。不过日本的米真的跑到哪里都是一样好吃,口感丰润饱满,国内也曾经买到过类似的口感,但价格真的也是在是偏高,完全做不到能像日本人一样天天吃到。(完了,一边敲字,一边回忆味道,一边就在流口水了233)

最快的美术馆——现美新干线

吃得巨饱之后扶墙而出…因为雨依旧没有停,而且也已经到了可以办入住的时间了,所以也就没有继续观光的念头,而是选择了一条最近的路线直奔酒店办入住去了。

酒店给了一个蛮高的楼层,加上本身也有一个位于顶楼的餐厅+酒吧,所以再公共场所的窗户是可以往北边新潟本岛、日本海的方向登高远眺的。选择了一个比较开阔的视角,勉勉强强可以看到远处一望无垠的日本海。

早些时候到达新潟时小伙伴提醒我说这里有“现美新干线”运营,然后一查,今天正是运营日。作为JR东日本特色“开心主题”列车的其中之一,我这个初级铁道迷怎能不去体验一下呢。于是查了时刻表,还有一会儿,也管不得新潟市内的其他点,在酒店稍事休息之后又出发了。

之前路过的新潟日报大楼,不过可惜从楼顶上可以看到很多桥,但唯独万代桥被前方的建筑物给挡住了。

一如既往干净的站前大街

米菲的不动产广告,站前充满西洋味的路灯也略微展现了一下这座城市不那么死板的审美品位

车站换过指定席券,上楼就能看见“现美新干线”在月台上等着我们啦。“现美”即是“现代美术”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JR东把现代艺术搬上了新干线来做展览。这辆新干线以周末或日本节假日为主要运营时间,运营日每日在越后汤泽-新潟间执行三个往返,沿途停靠各站,全程50分钟左右。车辆为旧的E3系改装而来,6节编组。车厢从11号开始编号,11号车厢为指定席,13号为儿童活动空间和车上咖啡店,其余皆为自由席。

外部车厢独特的涂装就足以展现这辆火车的独特了。车辆的外观设计来自著名摄影家蜷川实花(来源:JR东日本官网+维基百科,只是附庸风雅地把这些人名、术语堆上来而已。正直如我233)。取材于途经的,拥有日本三大烟花汇演的长冈市。车头纯黑色的涂装让人不禁联想到烟火大会的夏日夜空。

车厢的涂装则是五光十色,在夜空中绽放的烟花。

证件照一枚~验明正身,就要发车啦。

从车尾的16号车厢跳上车,就开始了移动+美术馆参观。15号车厢有荒神明香设计的立体作品实在是吸引眼球。丰富的色彩,上下对称的结构仿佛有东西从一滩墨水中快速划过的感觉,真符合新干线的印象。同时伴随着新干线行驶中的些微摇晃,这个悬著的装置也微微摆动,又在观赏中形成了一种特别的韵律感。所以这幅作品我也花了最长时间来欣赏。

14号车厢展示的是摄影家石川直树在攀登K2峰时的作品。能将自己在旅途中的作品作为艺术品在公众面前展出,简直就是旅行者的巅峰了。

13号车厢有儿童游乐区,小小的微缩模型也透露著日本人从娃娃抓起的铁道文化培养。拍照的时候在有乐趣了玩耍的小姑娘还把手中的玩具打算递给我,怕不是感受到了同类的气息?同时13号车厢也提供咖啡和甜点,也采用了“当地食材”、“当地名店监制”一类的噱头。

换了车票的我也可以正大光明的进入11号指定席车厢,这里虽说没有专门的艺术品展览,但是遮阳帘、座椅套也都是精心设计过。配合新潟生产大米的特点和长冈的烟花传统,这个空间以“五谷丰登”、“庆典”和“光芒”为主题,采用了代表丰收的金黄色再辅以其他设计造型。不得不佩服,日本的设计感真的可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啊。

车票与“世界最速(最快)艺术鉴赏”的宣传册合营。

说到车票还有一点要提醒,原本查好了这辆车的班车为朱䴉とき456号,因此就直接报给了工作人员班次要求换票,但是没想到说了456之后柜台小姐却懵了。因为一般的“朱䴉号”都是以3开头的。直到反复确认了时刻表之后,才恍然大悟“是现美那班呗”。所以又是换票还是不要画蛇添足,直接说“现美”(Gen-bi)就好啦。

长冈,不见烟花,又处处见烟花

原本的计划是只坐一站13分钟到燕三条,但是感觉车厢内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还要有趣,而再一站就是因烟花而久负盛名的长冈,于是就再往前坐到了长冈,耗时23分钟。一出站,就是一个大大的烟花型雕刻,告诉我这里是长冈。

现美新干线的展板,可以全景的看到整辆列车的全涂装。因为受到月台面积的限制无法拍到全景;再加上这车的涂装擦得还真的是非常干净,所以反光有时会非常重。有这样的模型概念图还是可以用来全景观察。

新潟的地方吉祥物&长冈开府400周年。日本的地方推广还真的是很用力。

发现了一个神奇的联结,原来山本五十六是长冈出身。作为留美海军大将还不得不悍然发动对美作战,对华也不温不火,所以抗日的情感上倒是也不深刻。但是至少是发动战争的罪犯还如此大张旗鼓的宣扬,纵然对日本国内的集体认同而言可能有影响;但从一个外国人看来,这也凸显了日本人对于历史的反省依旧是有问题的。

站外的“长冈今昔”的浮雕。比起中国,或者更广的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国家,日本的车站看起来真的更为生动,也与生活的联结更为紧密。

长冈就是各种烟花。去年在伊势看过烟花,但是除了嘣~吧~的听个响看个光之外,真的所谓二尺玉、三尺玉之类的施放名词却完全没有概念。长冈站前的模型就给了我很好的答案。原来这就是烟花汇演的桶啊,还真的跟个炮管没两样了。烟花之城还真是名不虚传。

(防不胜防~内有伊势神宫奉纳花火大会记录
【非典型关西游】山与海,水与火。2017.07纪伊半岛巡游十二日 熊野古道、那智火祭、奈良…
//www.mafengwo.cn/i/8214418.html)

长冈城的遗蹟就在车站外。在明治维新初期幕府军与明治新政府军发生的戊辰战争中,长冈藩作为幕府军一侧的“奥羽越列藩同盟”参战,长冈城也在激烈的北越战役中几度易手,最终被付之一炬。城破战败,如今剩下的也只有这些残垣断壁和一些纪念碑了。

绳文时代中期(距今4~5千年)的火焰型陶器(火焔型土器),是日本史前绳纹时代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在日本北陆、东北一带都有发现,但最早的文物就是在长冈市的马高遗址出土的,因此自然也成为了长冈的又一张名片。因此对于日本在古代原住民愚昧的刻板印象是一次比较大的重新整理。毕竟在同时代的中国也只是出于类似发展阶段而已,并没有比日本高到哪里去。当然,展示在车站的自然是复制品。

车站外转悠一圈,就又要赶车往回走了。

拉面巡礼Ⅰ. 燕三条系背脂拉面

向着新潟方向返回,途中经过燕三条站。此次日本之行有一个主题,就是拉面巡礼。这棵草种下是因为2018年的一部新番《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哦,那个象征著拉面的女人!亦有同名日剧,2015年放送,早见明里主演。不过真人在那里浮夸地吃面…恩…还是纸片人比较能接受)。剧中曾经介绍过新潟地区的代表拉面即是这里浮满猪油(日语:背脂)的拉面,燕三条拉面。虽说小泉同学剧中的活动范围和店面都在东京,但是我还是信奉“在哪里玩就要吃哪里特色”主义,所以也就义无反顾下了新干线,来尝尝拉面的味道。

这个燕三条的站名是源于新潟县的燕市和三条市的结合,而且因为路线转弯的原因,两市的边界就从车站中部拦腰截过,因此名称的确定就相当繁琐了。当时备选的有“新三条”、“新燕”、“燕三条”、“三条燕”等。首先必须要有两个市的名称那是肯定的,但是谁在前就又是问题了(好面子这点上东亚人民还真是出奇的一致)。于是在当时的首相田中角荣的协调和裁决下,定以“燕三条”为站名,但是作为补偿,车站的站长室设在了三条市的一边,而使得燕三条站事实上是属于三条市的。(维基百科)

同样对我来说燕口还是三条口出去觅食也成了值得纠结的问题。车站两个出口对着两个市,真叫人头大。传说中的起源的店家在燕市,所以燕市宣称自己拥有最正宗的“燕三条系背脂拉面”。不过正所谓外事不决问谷歌,查了一下,的确从燕一侧的面馆会稍多一些,而且往三条一侧望了一眼,感觉确实不比三条。于是就两眼一闭,从燕出口出去了。

雨势越来越大,淋雨走了7、8分钟来到谷歌上评分最高的龙华亭。可惜当天不知道为什么没开,明明谷歌上写着营业中的…只好无聊地拍个照留个唸了,再去下一家。顺便提一下,这家店其实是算在三条市里的(笑哭)

这个时候站外拉面馆密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一家不成就可以再去下一家。雨中略微步行2、3分钟就看到一家营业中的店面,位于燕市一侧的——“胜”。谷歌评分3.4/5(貌似)进门之后店内的油腻感就完全说明了这是一家背脂拉面店。自然也是点了招牌的特·胜拉面。下雨天,店里客人也不多,可以在店里逛逛拍拍照,又能开放式厨房里看到拉面制作的全过程。墙上写着可以做成大油、中油或者无油,结果我居然知道吃完临出门才意识到。

巨巨巨巨油腻的特制拉面上桌啦。除了背脂,燕三条拉面的一大特点就是一把洋葱粒。最早是随着“X千拉面”认识到了日本拉面,之后在日本吃到的也主要是以九州豚骨汤底为主的拉面。但是燕三条的拉面汤底则是以鱼干调出的汤底加上酱油,所以就是另外一种的鲜咸味。面条也是稍粗,有嚼劲的面。

给汤上的油脂一个特写

来自拉面女神对于背脂的评价
(来源: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 Ep.09)

完食~虽说肉眼可见非常油,但是实际上吃起来因为底会比较清淡,所以加上油脂之后反而调和了。只是小伙伴好像在感官上被吓到了进而影响了之后的品尝。而且吃面就是要大口大口往里嗦,小伙伴却吃得畏手畏脚,所以面反而“越吃越多”,中途就放弃了。

临出门的时候看见油度的看板,就问了问小姐姐我吃的是什么度。结果…只有中下…那怪也没有觉得特别的油腻。3.4分的得分对我来说可能微低,我觉得4分可能更好一点。毕竟对背脂的喜爱也是见仁见智。餐馆的环境也是一个弱点。

走回车站雨也停了,再看一眼神奇的燕+三条,但是实际走出去也不知道是在燕还是三条的燕三条站的站牌。

最后一瞥新潟,我还会回来的!

车回到新潟站,出站时看到了NGT年初的新单《春はどこからくるのか?》(春天从哪里来)的海报。突然想起来我的开闭系剧场巡礼还没完(STU的很好奇)于是也不管时候不早(近20点),还是最后再看一眼新潟市吧。

来自2019年底的更新:我的妈…在我开完光没多久这团就因为一系列“厄介”的关系而近乎凉凉。知道演艺圈水深,但没想到有那么深!唉…最近又复出了,还是祝她们未来好运吧。

又回到万代城里的LoveLa2。大大的NGT的招牌

Japan’s most sophisticated show233

初代藩王“鳗鱼”北原里英在NGT最后两场演唱会上的两套特别服装

上方电视则是NGT成员的自我介绍和当时AKB团正在放送的《マジムリ学园》(麻鸡无理学园233)除了prpr一顿以外,这剧情和这演技Ummmm…

当然相机还有各种一顿乱拍的图,不过也就不多展示这爱好了hhh

走出商场也能见到三单的大海报,真不愧是NGT的大本营。另外2018年10月NGT48的第四张单曲也发行了,《世界の人へ》(给全世界的人),清新悦耳的歌曲,索尼大法好!同时NGT作为地方偶像,她们和新潟及其周边的互动交流也是相当频繁,四单的外景地居然是在新潟的友好城市海参崴!用心经营地方也就不难解释近年总选NGT的异军突起。

继续往信浓川方向前行。晚上的亮灯情况可以看出新潟在一般的地方都市中间还是不错的。

原本期待万代桥上是不是会有什么景观灯,结果依旧是这样普普通通的照明。

度过信浓川来到新潟开发最早的新潟岛上。两边的商业街反映着这座城市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只是时间实在太晚了,街道上的行人、车辆都寥寥无几。与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相比,匮乏的夜生活和夜间去处还是让人有点不习惯。

新潟的道路原点标记。不知新潟,在很多地方的很多街角都能看见当地政府设立的介绍某一个地区的微观历史、文化的展板或标记。显然这对于提高了解、增进认同、促进文化传承都大有裨益。

虽说之前吐槽过夜生活匮乏,但是新潟这样地位的城市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的。

古町商店街,这里和之前路过的本町是新潟最传统的商业街,不过因为时候不早,店面也大多打烊,所以也就没有继续逛下的兴趣了,只得悻悻地打道回府了。

初尝新潟,确实也看到尝到了不少当地特色。但是没能在日本海边抒发一下自己的胸怀、吃上一口直接来自日本海的恩惠,也没能在新潟广大的地域里继续游走(按面积,新潟是日本第五大县),因此此次的新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瞥。但是毫无疑问,我十分享受这样较为宁静也不是丰富的城市生。所以,新潟有缘再见啦。

D3 新潟-喜多方-会津若松 福岛才不可怕呢

最早在做行程的时候是考虑到为小伙伴刷三年签的,但是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小伙伴只申办了单次签。不过这不影响我探索一个新日本县的热情。至于在行前和亲朋好友提到说我要去福岛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一脸惊恐地问我“真的不要紧吗?不怕辐射的吗?”额…毕竟都过去了N年了,福岛县政府也不断地给游客吃定心丸,发红包,再加上要去的会津若松是位于福岛县内的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所以,大概还是可以安心地去看看吧。

林与水的浪漫铁道——磐越西线 新潟-喜多方

原本打算在会津若松的行程是以铁路为主题展开的。一方面联结新潟和福岛的磐越西线上开春之后(大概是4到10月)的周末都有一班蒸汽列车执行,名为SL磐越物语号(SLばんえつ物语)。而我要从新潟进福岛的日子正好是个周日。这样既能体验蒸汽列车怀旧,也能在晃晃悠悠间体验到这条暱称为“森林与水的浪漫铁道”(森と水とロマンの鉄道)的磐越西线(新津-会津若松区间)的浪漫之处;另一方面,作为一只铁道菜鸟,只见线这种日本顶级祕境线路还是必须要去参访的。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就在我8月初准备规划详细行程时想再次确认一下蒸汽列车的时刻表,结果发现了JR东日本的一则通告说,7月25号该列车的机头在检修中发现故障,因此10月之前都无法恢复正常执行,改由DL(柴油机车)临时替代,而且九月的头两周是完全取消…

摔!(╯‵□′)╯︵┻━┻原本花了好大劲研究时刻表(因为乡村地带时刻非常不密集)制定的行程几乎白做。不过想想山区内的只见线9月也不算欣赏最佳时节(春天赏樱、秋天赏枫、冬天赏雪。偏偏夏天被自然落下了,只能择日去看人为的烟花大会或是各种祭典);我对特制观光车厢的兴趣完全没有蒸汽机车头来得大,而柴油车个人感觉真的是一点也不浪漫。也许是注定要把这棵草种下了。不过这样一来我的行程也就简单了很多,就是一路打卡,体验一下东北(日本本州岛的)风情就行了。

蒸汽火车无奈被取消, 所以也无欲无求,但还是要早早起床赶8:25的快速あがの(阿贺野),毕竟之后所有进若松市的列车都是站站停的慢车,到喜多方会多用15到20分钟。其实新潟-会津若松有直达大巴,2000来円,1小时45分钟左右。不过想能够在沿线看看风景,又能在中途下车,而且还被JR通票套牢,所以继续选择铁路车型。

图中左侧的是在人口较密集区域上的羽越本线车辆,而右边看起来土味十足的就是当日座驾“あがの”了。除了被取消的SL列车,这班应该算是整条线路上最高阶的列车了。

从新潟出发不一会儿两边的景色就由城市转为工厂,又转为在平原上的广袤农田。满眼的黄中带青也是新潟稻米产量的一大保证。两条大河(信浓川和阿贺野川)夹一块平原,新潟真是个好地方呀~

因为是乡间的单线铁路,所以有时需要在车站等待避让对向列车。当班列车就是在新潟的“马下”小站稍稍停留。我也趁此时下车稍稍观察一下。车站里仍然储存了旧时的燃料储存库,并且做了相关的介绍。看起来应该没有功能,但是与过去历史的联结就让车站显得更有人情味了。

对向列车进站,和大城市的列车可以常换常新的情况相比,磐越西线的列车甚至是不能用寒酸来形容了,破旧可能还差不多。

列车继续前进,窗外景色渐渐也从平原进入连绵的山野之中。只是这天气实在阴沉也就让我没办法感受到这条铁道的“浪漫”的氛围。

从进入山区开始铁路线就几乎就贴著阿贺野川行驶。也可以看到有不少人在河流上划艇。远处看起来好像还有一个废弃的桥墩。

虽说车上座位是非常好找,但站在车厢最前,通过玻璃欣赏和司机一样的广阔的景色也是在日本坐车的一大趣味。

随着不断靠近福岛县,天上的云好像就慢慢变薄,光线也越来越好。

当冲出溪谷的那一刻简直惊艳!这天气也太好了!和新潟以来一路的阴雨绵绵形成鲜明对比。但即使没有同行衬托,这感觉几乎PM2.5=0的地方,实在是纯净,舒服。

不过好像大家好像都不太在意窗外的好风景,大概是习惯了吧。尤其是面前的小哥自打甫一上车就开始奋笔疾书,看来是一个妥妥的学霸。

SL磐越物语的乘车口,一声叹息,唉…

有关汉字的一些展览,日本人对于汉字还是比较有执念的。只是最近越来越多的西方词汇的引入使得日语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片假名外来词,这实在是让我看日语的时候头痛得要死,而且对日语的活力有点小担心。

喜多方车站的红砖小站房,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越发可爱,也反映了喜多方曾经的工业历史。

商贾云集的古仓库之城——喜多方

作为传统连线越后(新潟)和会津藩乃至更远的山形、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枢纽,加上本身地处盆地平原,喜多方也就成为了商户云集,物产丰饶的地方,也就为喜多方这个小城留下了数以千计的仓库。喜多方和喜多方人也善用这个特色,将小城打造成了“蔵の里”,在保留这些古仓库的基础上加以活化,将它们活用成为小商店、小饭店,成为了小城的一大特色。

这家若喜商店是在林林总总的仓库中储存比较好,卖相也比较特别的一家。与传统的白墙黑瓦式的建筑不同,这家受到工业化之后的砖块制造蓬勃发展的影响,成为了喜多方简称较早的砖造仓库。这也成为了喜多方的一处国家级保护建筑和近代工业遗产。前方的店铺以出售喜多方当地酿造的酱油,后方的仓库则是被改造成了展示当地仓库文化的一处文化空间。

地方的出云神社,比起小小的社群神社,大国主的神社“生意”明显做得比较大,相当气派的。

小确幸一则:晴空万里,又在在喜多方里逛了许久,有些口干舌燥。在这座偏僻小城的一个偏僻角落里找到了一台百円自动贩卖机,买了一瓶功能饮料补充一下。结果出货之后之间自贩机上的抽奖盘上像老虎机一样转出了“5555”的数字,然后自贩机上商品的灯又全部亮起,于是又试着点了和原先一样的饮料。“扑通”,出货口就出现了两瓶饮料。至此我才意识到,哦,原来我中奖啦。(机器上的5555也没拍到,本来还想选选不同的口味常尝尝的)

日本的垃圾分类一直是困扰外国游客的一道难题。在街头也提一次见到日本人自己是怎么分类的了。确实仔细。瓶盖与瓶身分离,标签纸也被撕去,纸盒也都是洗净拆开并叠放整齐的。日本人的强迫症也确实能从这上面反映出来。如果把这个引入到我国…怕是早就被人拾走了,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喜多方的特色,一个是满街原汁原味的古仓库,另一个则是喜多方拉面。而面前这座白墙赤瓦的仓库就是两者的结合:安置在仓库中的“拉面神社”。

拉面巡礼Ⅱ. 喜多方酱油拉面

走进去就是一座拉面鸟居,神龛内供奉的也是一个拉面碗。说是一座神社,其实更像是一座介绍喜多方拉面和相关店家的旅客中心。

拉面冰淇淋,醇厚的鲜奶味,并不是什么奇葩的味道

一个巨大的碗拿来做噱头。背后的墙上除了合影之外,还有参加喜多方“老面会”的所有店家的资讯。原本我对于满街的拉面馆而无从下手的时候,突然从上面发现了一家叫“上海”的面馆。目标锁定,身为魔都人怎么能不去支援一下呢?

寄居在小民居内的面店“老铺·上海”。自我介绍中写到开业于1946年。又问了一下店员这家店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表示是创始的老太太来自上海。但是具体是上海人移民呢还是日军投降之后从上海回国的日本人就没有问清楚了(当时就当作上海人处理了,但是写游记的时候转念一想还有第二种可能,没问清楚有点后悔)。

喜多方拉面的特色就是猪骨清汤+酱油汤底(有时也会用到小鱼干来煮汤),而面则是采用稍粗的面条。这样的搭配就使得整体的汤汁比较清爽,不会像大多数的拉面一样油腻,和我之前在燕三条吃过的猪油拉面形成了鲜明对比。面条也比较有嚼劲。另外就是配上三片叉烧。一份照片面的话也就在500~700円左右,可以说是量大而实惠的平民美食了。

拉面店与传统仓库的结合,可以说是最喜多方式的了。只可惜肚子装不下了。

单独修建的喜多方拉面馆,类似于一个展览喜多方拉面的展示馆,包括了面的制作,拉面消耗量等资料和事例等等;售卖的则多是半成品。比较震惊的就是喜多方市的人口与拉面店数量的比值,这座人口约37000人的小城居然汇聚了120家左右的拉面店。也许也是汤底较清淡的原因,喜多方也是为数不多能从早到晚都吃拉面的地方,也就促成了喜多方成为了日本拉面的一大特色小镇。

又在仓库与拉面店之间游走了一会儿,肚里不说又饿了,但至少也腾出了一些位置。“上海”毕竟只是临时起意去吃的,但是不去吃家名店总觉得不尽兴,但剩下赶下一班磐越西线往会津若松的车的时间也不多了(13:48的下一班居然是15:52!)。在各种艰难中还是东逛西逛以平常美食为优先,便来到了阪内(Ban-nai)食堂的喜多方本店。这家店是喜多方拉面中全国名声最响的,目前也在全国开了不少连锁店,算是把喜多方拉面带出大山的第一店。盛名之下门口排队的人群数量也就可见一斑。只好拍照留念再寻他处了。

离开阪内食堂,往车站走的路上突然发现了源来轩拉面馆。这家可是喜多方拉面的始祖店,是由一位名叫潘钦星的中国人士在1920年代中前期(大正末期)开设的。从一个小摊贩,慢慢做到如今的两层小楼。当时店内一层的座椅都已经坐满,但还好没有出现之前的排队状况,于是便转战二楼找个桌子。

二楼的榻榻米座位,大家一个个都热火朝天吃着拉面。这样盘著腿席地而坐吃面应该是第一次体验,但也感觉微微有点吃力。

忘记找一个参照物,因为这个面的碗之大堪比一个面盆。800多円(?)的水平,比起之前那家就要豪华得多,光是这叉烧肉就有两倍的量。汤底的颜色比之前的店要来得深,应该是酱油和小鱼干汤汁比较多的关系。味道也确实会比较鲜咸一些。但总体都不影响喜多方拉面“清爽”的评价。

之前说了要赶车,而面馆到车站大约7分钟步行。而等面又花了不少时间。最后在5分钟内风卷残云,把这碗面吃干抹净,没有细细品味就要继续赶路真是罪过。

幕末风云际会的舞台——会津若松

还好,最后既吃到了名店拉面,又在一路小跑之后赶上了火车赶往会津若松市。
在盆地广阔的稻田中杵著一座谷仓。福岛看来也有不逊与之前新潟的粮食出产呢。

会津若松地区(包含喜多方)在日本近代上可谓是一座名城了。会津藩的最后的藩主家族松平家,其第一任会津藩藩主保科正之即是德川幕府的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样子,而松平也是德川将军家的本姓。由于这层关系,在明治维新准备推翻德川统治的时期,这里也成为了维护幕府,反对新政府的主要舞台之一。之前在新潟、长冈等地都有提到过的戊辰战争就是以此为背景展开的。而战争中最为悲壮的一场战役(可能),就发生在这里。向着会津前进,也是想去缅怀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造的キハ47内燃机车。在如今这个电子显示屏称大王的时代,这样的插入式的水牌简直是稀有物种。

到达会津若松站,天气依旧好得不行,遇上了JR东日本的又一款“开心主题”列车—“FuruiTea 福岛”号。内部的车厢完全以咖啡馆的印象进行打造。运用来自福岛的水果、农产品制作甜点作为看点,配以热茶或者咖啡,让在会津若松-郡山间的1小时多一些的铁路移动成为极为悠闲放松的享受。也确实成为了JR振兴福岛的一个噱头。

2018年11月25日前该列车在周末时每日会在郡山-会津若松间的磐越西线上执行两个往返,11月25日之后到年底则会在郡山-仙台之间的东北本线上执行一个来回,单程2小时。因为郡山-会津若松间磐越西线是唯一的铁路出行线路,而郡山-仙台间有东北新干线提供极为高效的移动选项,因此也就能更为凸显这趟列车休闲的特质了。

会津若松车站的工作人员向列车挥手道别。由于这趟列车是包含着振兴福岛的商业价值,因此当地人都格外重视与列车之间的联络。因此,如果有幸能坐到类似的特别列车的时候,也请不要忘记向窗外挥一挥手啊。

不过初来会津若松也是格外闲,看完了整个送车仪式之后就看着这些车站员工一个个如释重负地样子收起旗帜、标语,互相开着玩笑向站外走去。其实日本人的服务要说是不是发自真心,我的答案倾向于负面,但是就是如此商业性的“装客气”也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服务精神的。

酒店入住赶紧在城里转转。满街的纪念戊辰战争150周年的标语。

说到会津若松的名人,现在被印在1000日元上的细菌学家野口英世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数一数二。出生在会津若松边上的小村庄的他,差点因为手部烧伤而断送求学梦。而在会津若松设定的“野口英世青春馆”,正是当时野口接受手术治疗的会阳医院。在这里治好了手的野口,也因此改变原本当教师的梦想决定从医。(果然伟大的人注定要有这样不平凡的人生啊)

野口英世之所以有能登上国家名片的名声,是在于他不仅有对于日本国内的丰功伟绩。最为可能是日本第一批的国际主义者,他对于全球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都作出了深刻的贡献,包括早年在清朝末年也曾来过中国,最后也因研究黄热病在非洲殉职。在我之前的印象中,日本民族会偏内向,会关注内部事务多一些。但是确实也有不少日本人正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开发的过程中,排除掉确实有的一些经济获利因素。追随着野口英世的脚步,为了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的日本人确实也有不少。

天高云淡,还是相当劳累的。突然发现了路上第一个可口可乐当地瓶。背景用了会津若松城,前部则是两个小工艺品——“赤牛”和“小法师不倒翁”的形象。

继续向本次在会津若松最大的目的地——会津若松城进发。每次在日本逛城堡,通常在还没有进到核心区域的时候已经基本可以看出整个城池的风格了。这次也不例外。刚走到最外部的入口就看到传统的日式住宅。窗户与在喜多方看到的仓库窗户的样式十分相似。相当特别的是房屋在原本的屋顶上有挑出了一个新的屋顶。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迎合城池所做的改建呢?

在如此日式的建筑之后,转过一个转角,却又发现了另一个带有不少西洋风格的建筑,如今被改造成了一个咖啡馆。

白虎队的形象看板。在维护幕府统治的战争中,会津城被新政府军包围,几近弹尽粮绝。为了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藩主组织起了由一群16、17岁少年组成的军队以抵抗新政府军。不过缺乏训练,武器处于劣势的他们的战斗力也是可想而知的。最终在城破无援的状态下,有20位白虎队娃娃兵自刃于会津附近的饭盛山山顶(1人获救)。这件事至今也被会津人民所传唱。

不过在我看来只是日本人那狂热的忠君报国思想传统的又一例证。“有病吧”、“值得吗”是我听说了这一故事之后的第一反应。如今又把白虎队的形象做成摄影看板,而且高度明显是面向如同白虎队自刃时的差不多年纪的少年儿童,这种教育影响实在是难以苟同。

会津若松城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其使用的红瓦了。原本的城池建筑在战争之后变得破败不堪又随着战争的动员而逐渐被移除;如今所见的天守阁已经是1963年建成的水泥建筑,并且在2011年3月初,东日本大地震之前完成了红瓦的复元工作。总之现在仍能以一种怀旧的味道展现出会津藩和会津若松城的的雄壮。

逛了诸多日本的估计越发感觉到日本在古建筑保护上一直有耍一些诡计,即用新建的建筑,加上古代的样式,再加上唬人的故事引诱出游客对于原生态、原真性历史储存的想象。这一策略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国内总会听到双重标准的声音,一方面叫嚷着中国正在大规模破坏文物,建造假古董;一方面又在鼓吹日本的文物保护做得多么的好。这其中道理也还是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在传达历史精神和历史文脉的效果上,日本模式无疑是紧贴当地融入社会的,但是中国却总是将文保作为孤立的事件来看待,不怎么会去思考文物在现代凝聚大众的社会功能。

每到一个地方爬城总是很开心的。会津藩作为石高较高的藩,幕末时也达到了23万石。石高较高说明了这里农业的兴盛,而在近代化的时候,一方面这里偏居山间,交通不便;另一方面作为反对新政府的主力,维新的中央政府怎么会给这个“有反骨”的地区以资源呢?一系列的理由导致了今日会津若松地区农业意外的产业不太兴盛的现况。登上天守顶层之后,也是可以很轻松的看见在密密匝匝的一小片城市之外的大片农地。

上午在喜多方拉面吃了个爽,下午又在会津若松市里闲逛了一会儿,所以到达会津若松城的时候已经是将近关门时间了,站在城头凭栏远眺欣赏这座幽静的城市。也远远看到了一片圣光。

天将向晚,游人逐渐散去,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开阔的场景。城池上赤色的瓦片确实是这座城池的最大特色。

游览完毕乖乖地趴在地上的秋田(?看身形应该是),你在思考什么呀? 是不是觉得人类的纷争远不及一根骨头意义重大呢?

城池作为当时格局一方的藩镇最为明显的武力象征,在之后的二战也发挥了兵营等功能。因此一座纪念过去武力成绩的纪念碑也属于各城池的标配了。

走出会津若松城,一座旧制砖制瓦厂出现在我眼前。之前在喜多方也曾经出现过类似功能的建筑物,看来近代工业化过程中会津藩也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只不过一个比较好的底子并没有给会津地区的今天带来更好的发展。会津的当地人一直有将发展不如人意的部分归结到中央政府对于150年前反叛的报复上的倾向。

一个下午在会津若松的匆匆巡礼当然是意犹未尽的。而且这种小地方的公交车收车一向早(虽然没有实地看过时刻表)。所以决定迈开步子再在城里漫步一会儿,边寻找一些历史的痕迹边向酒店走去。1小时的路上确实也看到了不少有会津味道的物件。

在七日町大道上聚集著一片西洋式建筑是会津若松乃至整个日本近代化的见证。会津作为当时比较大的藩以及在铁路之前北陆产米区沟通日本太平洋地区的要道,也在近代化中确实发展得不错。不过走在七日町的道路上,也就觉得会津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同时作为幕末风云汇聚之地,这块牌子也是我那个夜晚最大的收获,清水屋旅馆的遗址。在宇都宫之战中负伤的新选组首脑之一的土方岁三在这里度过三个月的疗伤时光。因为他的关系,这里也被融进了戊辰战争的记录中,今天仍在被人纪念。宣传栏下的花朵也一定是当地人刻意而为的。不过土方岁三也只是在这家旅馆匆匆停留过的旅客之一。

与日本人白天正经又严肃的“表生活”相比,晚上的“里生活”真的是开放而多彩得多。至今走过的不少城市,哪怕规模小如会津若松都会在城市比较中心的位置出现夜生活的活动场所。也算是解决了不少女性的就业?(手动滑稽,对女性无冒犯) 如此充满矛盾的生活状态也许也能部分反映日本人无比纠结的内心。

由于地形相对闭塞,应该会津地区也出产了许多特色民俗手工艺品。漆器便是其中代表。 (图片摄于会津若松城礼品店)

对于当地特色商品的包装也确实是日本游如此吸引我的原因之一。比起去到每一个江南水乡都能看到的蹄膀、龙须糖,每到一处都能有新发现的日本还是更具魅力,不必辛苦去找寻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别。

在临近会津若松站旁的一处民居兼商店中看到了最具会津风的工艺品“赤牛” ( 赤ペコ ) 不过那时已经完全入夜,店也没有道理还在营业,所以只能透过门栅偷拍一张…(猥琐的盗撮野郎)

不过之后忍不住会津若松站里的纪念品商店里买了一个小的,摸摸小东西的头还会摇头晃脑实在好生可爱。而且选了一个稍贵的,5公分的东西要人民币近一百块。不过比起只有半价的物件上那坑坑洼洼的“手工感”,算是物有所值的。其实应该在城里专门的收工店里转转的,价钱应该会好一点。只可惜……在之后不断换酒店收拾行囊的过程中,这个小东西就不知所踪了(哭哭)

晚餐在会津若松站前找了一家主打乡土料理的餐馆。会津藩作为尚武的地方,其吃马肉的历史也其来有自且与之前一直提到的戊辰战争息息相关。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已经经历超过1200年禁止吃肉的时代,会津藩作为忠君的藩自然也会是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一禁令。但是明治之后,全日本禁肉的风气逐渐松动,到了战争时期,收到巨大创伤的会津藩战士们纷纷被送进设立于藩校“日新馆”的临时医院,为了疗养这些伤员,会津人开始屠杀牛马,由此开创了会津藩的食肉之风(平石弁蔵著《会津戊辰戦争》,石田明夫)。

之前曾在熊本吃过马肉,消费不菲但是味觉上确实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作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环,对于我这个凡看到必体验的我来说是不得不尝试的。不过这一顿吃完之后,um…还是没吃出什么道道,不过味觉上确实有一个特别的香气,有一点酸。但是要说这是好吃的味道?好像有点难。

D4 会津若松-鬼怒川温泉 湖光山色的一日

野趣的猪苗代湖骑行与野口英世

昨天一个下午把原定要在会津若松打卡的东西都看过了。下午要去鬼怒川温泉办入住,应此上午的行程就略显尴尬。

今年樱花季时曾经骑车绕了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一圈,对于骑车和日本的湖泊产生了一点兴趣。既然我知道了日本第一大湖,那之后的呢?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搜寻了日本湖泊的面积排名,在上面看到了之后要去的县的名字,福岛;而那个湖就是日本湖泊面积排名第四的猪苗代湖。又继续看看边上有没有租自行车的地方,资讯不多,但好像有…的样子。反正也没事啥事做,而且买了会津周游券,猪苗代湖也包含其中,如果不坐这一段的话好像回不了本(多么庸俗的理由),所以去还是一定去的,大不了就只是冲过去打个卡吧。

日本各中心城市的车站总是尽显地方特色,是我在旅途中会非常留意的一个点,也是当地非常好的展示当地特色的一个渠道。因为昨天太赶时间而错过的正面打卡照,在来到会津若松的第二天也完成了。整体的造型与昨天看到的会津若松城一致,都是白墙红瓦。但是规模确实也是不大。

会津若松站前的赤牛模型,照说明按下他身前的红色按钮它的头就会晃动。只可惜两天只是见人按过,自己面子也薄(好像也没有)一次也没有试就要离开了。

磐越西线始于福岛县郡山站,终于新潟县新津站,中间又以会津若松为重要分隔站。昨天从新潟一路风尘仆仆而来,现在又要向东再前进一点点了。由于喜多方-郡山一段是电气化铁道,因此列车的会比昨天的柴油车来的好一点,而且正巧又是快速列车,会比站站停少一点点时间。

图上的应该是E721系的P-16编组,2007年3月下线的。

天气预报上写会有大雨,但是早上的天气除了有些阴沉并没有见到雨滴,天气还行也是我为什么会决定来猪苗代湖的原因之一。不过一下火车就觉得气氛有一些不对,不过还是硬著头皮去借了自行车。

【小小干货】从会津若松出发到猪苗代站从早上6:30到9:54,每小时各有一班车(9点有两班),车程27-30分钟不等。出站之后左手边有猪苗代町的旅游协会可以出借自行车,500円一辆一天,此外车站旁还有一家自行车店也可以借,好像500也不知道1000一天,但是我们去的那天不知道是日子不对还是太早那家店没有开门。

原本借车的时候工作人员见我俩没带雨具而且天气预报说之后天气不妙还劝我们不要借车,但是心说来也来了,回去还要等好长时间的车,于是就填表拿钥匙拿车了。猪苗代站距离猪苗代湖大约有15分钟的自行车路程,主要是要翻越铁道和一两条主干道,湖边没什么弯路,路还是比较好找的,但工作人员怕说不清还特意画了张地图给我们带着。

上图就是拍摄于铁路的跨线桥上,可以看到沿着铁轨都是大片大片的农田。真的是来到了无比乡下的地方啊。不过有查了一番发现我们前方的猪苗代湖是日本第4大湖,而眼前这些金灿灿的稻穗也把福岛推向了日本第4大米产地的位置,真是没4找4,可惜我俩都不是枪迷。(顺带提一句,福岛县拥有日本第二多的优质大米品牌,当然和米有关的排名第一总是它家邻居新潟县的)

走走停停大约10分钟就能在满眼金黄之外隐约看见湖水的轮廓了。满眼金黄下有能见到山清水秀心情顿时就开阔起来了。(虽然天气依旧那么阴)

猪苗代湖位于磐梯朝日日本国立公园内,这个公园的得名原因就是因为境内的磐梯山和朝日山。猪苗代湖的北边就是公园中心的磐梯山,因其锥形的形态被称为“会津富士”,只可惜天公不作美只能见到山麓的斜坡的部分。 而且因为火车下来的部分正好属于山和湖之间,也就无缘得见拥山抱湖的美景了。

当时在琵琶湖借到的是义大利的梅花公路车,而这次在当地旅游中心借到的则是日本经典的ママチャリ,也就是街头巷尾最最常见的主妇买菜车。shimano的三档超速,骑起来也是异常轻快,在翻越铁路桥的上坡换了档位也没有那么吃力。

不知道这只小鹤是不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呢?

猪苗代町也是会津名人野口英世的出生地。离开湖岸一点点就可以来到为其设立的纪念馆。不过由于时间有限也就匆匆离开了。不过馆内对于野口英世出生地的复原居然可以在后门看见,然后拍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算得上是非常良心了。

原本预报说要下雨的日子竟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露出了些许阳光,心情更好了哦哈哈。

猪苗代湖的一大名胜是冬季前来越冬的天鹅,而且听说9月就会有部分的天鹅到达,只可惜当我曲项向天看的时候,却没发现一只鹅子。 不过临近进出铁路站的大路路口一段的湖岸正好是芦苇比较低矮,湖面比较开阔的部分。近处的水草中部的湖水远处的山脉构成了极具野趣的一幅山水画。只可惜为了赶车得留出不少时间往车站走也就没有办法继续纵情山水了。

赶11:20的火车返回会津若松,在猪苗代的小木屋站房前凑合著按一下快门。当地人也是很有数,车来之前就有不少人坐着出租到车站等车,也有计程车前来候客,看来这猪苗代町也没有那么小。

当天乃至整个旅程中最大最大的彩蛋!来到磐梯朝日国立公园,一来是欣赏猪苗代湖的山色,另一方面也还是希望能看一眼磐梯山的山色。可是之前在湖边回望山峰时,因为天气实在不好也就只能看见山麓。一上午天气也没好转的迹象最后也只能悻悻然上车打道回府了。可就在列车转进山区前,我觉得还是想和这块桃源乡道个别就站到车窗前看看黄绿色的农地。就在我怅然若失的时候,原本预报会下雨的天气居然有一丝丝放晴的迹象。顺着光线望去,一个尖尖的山峰显露在我的眼前,定睛一看,应该就是“会津富士”磐梯山了,那锥形的山体也真是像极了富士山本尊。赶紧抓起相机咔嚓了没两下列车就转进了山区,两旁的山体就像一堵无尽的墙切断了我对磐梯山的一切联络。这时候也正是最能体会到日本人“一期一会”的精神世界,珍惜眼前,以最好的状态面对面前的状况,又尽可能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和体验。谢谢磐梯山。

日式黄金列车与温泉圣地鬼怒川

原本在猪苗代湖天气有逐渐变好的迹象,就有一些掉以轻心,觉得天气预报是不是不准了。结果一会到会津若松就被浇成落汤鸡。也放弃了再去市中心吃一顿的计划,就老老实实呆在车站里了。

JR在磐越西线上的会津主题列车,首当其冲的元素自然是处处可见的赤牛。

自从贵志猫站长小玉之后,各地的类似推广活动就层出不穷,其中也以猫作为宣传卖点的居多。谁又能拒绝可爱的喵喵邀请你前来呢,说实话一看到这块看板就有这么一点心动。不过这种概念玩多了还是会厌倦…个屁,猫当然是无罪的。而人是不是只想利用猫来赚钱就二说了,肮脏的人类啊。

野良与皇女与流浪猫之心,黄油一枚。

火车在福岛栃木县境的深山中不断穿梭,往鬼怒川靠近的时候雨势减小,山林中的雾气也减小,山水画卷也更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时候小伙伴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这列车可以和瑞士黄金列车相媲美。”要知道我那小伙伴可是一向以毒舌闻名的,而且也确实坐过“黄金列车”(貌似是因特拉肯附近的一段,我没坐过),能从他嘴里听到如此赞美的话,我都怀疑他是不是被会津若松的大雨淋坏了233。当然我没坐过也不是很好评论,不过是不是这么的美,有机会还是请自己过来亲身体会一下吧。

会津铁道作为交通会津和日光的交通线,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朝圣道和商道。近代化之后被铁道化,又随着会津的衰落和国铁的分割民营化被转交到地方手中成为地方私营线路。也因为如此,会津铁道的票价是偏高的。也为了做生意在旧的列车上也都花了不少功夫。

历时逾两个小时终于抵达鬼怒川温泉。与乘坐的会津铁道说拜拜。一开这列车是日本的彩票公司所赞助的,二来这会津戊辰战争150周年的标语也已经融入到会津的方方面面,成为地方宣传的重要一环了。

总觉得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又顺着列车从头走到了尾,在后面系列赤牛涂装的车厢里意外的发现了一件“新选组”的衣裳,也是很有会津特色的了。

温泉巡礼1——鬼怒川温泉乡

东武铁道100系的106编组(编成),是正宗的“日光参拜”号Specia特急列车。应该也就是这辆列车为当时的鬼怒川车站带来了大量的台湾游客。看着拥挤的车站出口,我还是接着在车站里逛一会儿吧。

JR东的253系特急“鬼怒”号。虽说到达的这个车站是东武鬼怒川,但是自从2006年东武和JR在这一区段开始开行互通列车之后,JR的列车就再也不用绕道宇都宫再进日光,并且也使得JR列车进鬼怒川温泉变成了可能。从栗桥过轨到东武的铁路系统,这些JR的特急列车最终到达日光或鬼怒川温泉,可以大大节约时间。

不过关于这个政策,曾经一度觉得很有趣也很有意义,但是现在逐渐觉得这个群雄并起的铁道系统搞清楚个中关系有时也真不一定有效率和足够便利。不过还好,托这个直通运营的福,我就能在东武的车站里看到JR的车了。这一政策也利用JR东在关东统治性的网路为日光地区带来了不少客源。

鬼怒川温泉站前的转车台,东武的蒸汽机车头“SL大树”在这里调向返回下今市(执行日集中于双休日和节假日,执行时一日三往返)。光看着这个冷清的转车台我也就能想见真正执行时火车迷、小朋友围绕在它周边熙熙攘攘的情景了。日本的铁道在与乘客的互动是很频繁的,也是很能让人感受到温度的。

鬼怒川的吉祥物——鬼怒太,是几乎所有有关鬼怒川温泉的综艺节目都必到打卡的标志性铜像。

选择了鬼怒川的一家5星级温泉酒店,梦之季。某程上这家的酒店采用了日语音译“玉门诺托吉”(Yume no Toki,ゆめのとき),当初在定的时候完全摸不著头脑,好在再三比对了官网的资讯和某程之后确认这是一家酒店。日本的酒店好像本身是不带类似中国旅游局颁发的官方星级的,所以就跟着由日本观光经济报社(日语:新闻=报纸)评出的“5星温泉酒店”来住了。发源自1999年的“最热门250家热门温泉旅馆・酒店“评选,从2003年第5届开始,对于曾5次及以上入选Top250且当年仍名列其中的温泉旅馆发以”5星住宿地“的称号。这个评选也算得上是日本比较有权威性的温泉酒店评选了。跟着它走,基本上是不会踩到什么坑的,所以也就放心选择了。

不过现在如星野一样的网红高阶度假村又不稀得评这个。所以这个名单上的遗珠估计不少而且不小。但是说实话,我对于酒店鉴赏能力是真的很差,对于我来说再好再差的宾馆只要有能睡觉能洗澡的地方就成了。对于其他的一些服务诸如餐食、温泉特征啥的都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了。经济型酒店和温泉旅馆的差距自然是一目了然的,但是要去评价同一级别中的各家之间的微妙区别就有很大难度了。在这一问题上也采用了比较佛系的态度,就跟着评价随波逐流,这样大概率是不会触雷的。

在大堂落座,一位非常漂亮女侍(依我看长得神似日本人气(现在是人妻了,手动划去)声优户松遥)用标准跪式服务完成了一些入住的手续,就帮我们拎着箱子领到了房间,又是各种嘘寒问暖各路关照,搞得我都有些不自在了。

送走女侍之后,再来仔细端详房间内部布景,在桌上看见了一只小纸鹤。话说这日本人折千纸鹤是一绝,几乎适用于所有婚冠丧祭,堪称有事没事折一只。不过一只小小的千纸鹤也拉近了酒店与客人之间的距离, 让人心暖暖的,这也算是日本人的待客之道吧。

房间客厅内景,日式的温泉旅馆在日本住宿房间整体偏小的现状下降下简直就是天堂。碍于成本考虑,每次住温泉旅馆都选择的是最便宜,也就是最小的一个房间等级。但是每次当我怀抱着对于日本经济型酒店那样的印象进房间的时候都会被和式房间的套房布置给惊呆。图上只是客厅+露台,在拍照地点的背后还有卧室、玄关、干溼分离的卫生间,地方大得很。

房间大得可以容纳下这些提升室内美学品质的“无用”的面积。一组装饰物就使得日本的“旅馆”和酒店在享受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也更能体会到度假的放松和愉悦。

天色渐晚,吃晚饭前先再望一眼窗外的风景。天上的乌云好像散去了一点,希望明天天气不错。

酒店不在传统的温泉酒店群内,所以要出去吃个宵夜找找便利店还是有点费劲的。所以在吃晚饭之前先步行了约15分钟找了便利店,把今晚的宵夜先准备齐全。回到酒店时顺手拍下了酒店的招牌,以正视听。是梦之季而非玉门诺托吉。

日式旅馆除了房间比普通宾馆大,服务比普通宾馆好之外,最吸引我的就属晚餐的“会席”了。选单上菜色随季节而变,所以始终能吃到最当季最时令的菜色;同时地方的旅馆往往都使用最当地的食材,所以通过一晚的会席也就可以大致了解到当地的特产了。而且照片所反映出的只是前菜和需要当场花些时间烹调的“大菜”。整个流程一道一道走下来,不仅仪式感十足,份量也是十足。所以说这一泊二食的日式旅馆也是有其贵的道理。

一个小花絮就是在晚餐时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在日本居住了20+年的东北大婶,估计是看到我们是中国游客酒店方有意而为的吧。其实还是有点想让“户松遥”姐姐过来的。不过大婶非常得贴心,不仅为我们介绍了每一道菜的特色,还给我们推荐了之后的行程景点。也是很谢谢她的照顾。

酒足饭饱,在酒店内闲逛。这座旅馆诞生于1966年,馆内的装饰虽称不上豪华,但是风雅之感还是有的。枯山水,庭园,石灯笼,处处可见日本元素。

D5 日光和宇都宫的双重巡礼

再见鬼怒川温泉乡

美美地在榻榻米上睡了一晚之后第二天起来又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只可惜拍照的时候忘记把盖子掀开。搞得现在能看到的只有两道咸菜加一点甜品了。总之是很丰盛的肉、菜、汤、饭的大餐,口味还请各位看官自己想象。

其实昨天晚上吃完大餐后就对酒店餐吧销售的草莓刨冰非常感兴趣。一方面说到夏天的日本自然少不了刨冰的身影,另一方便说到栃木就必然会联想到草莓,这里是日本超过50年的草莓产量第一县,最近还火了一个“人间草莓”本田仁美(T8粉转wizone,赛高!(破音))。综上不吃这草莓刨冰就枉在这夏末时节来栃木了。可是吃完晚饭之后发现大堂吧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不再售卖。吃过早饭之后,小伙伴回房补个回笼觉,我就兴冲冲地回到大堂吧提出要吃一份。那小姐姐想必是被我吓到了,愣了一会儿,和我确认了一遍之后,进到后厨又确认了一下,最后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于是我就非常奇葩地在大早上坐在四下无人的大堂吧里看着窗外的庭院吃着不那么符合季节的草莓刨冰。当时已是夏末秋初,早晨的鬼怒川温泉乡几乎感受不到什么温暖,穿着夏装的我甚至有些冷,吃完刨冰之后又更冷了…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作死的,不过好在最后也没啥事,草莓酱也是够甜(不过多半也不会是栃木草莓),所以皆大欢喜。最后还是想强推一记:夏天来栃木记得吃草莓刨冰哈~

最后再居高临下俯视一下这个温泉小镇。

终于稍微从阴雨连绵中解脱出来,于是就在街上稍微走走。作为屈指可数的日本内陆县之一,船的出现确实又点不可思议的感觉。可能是利用丰富的林木资源给外县的人造船;还是用来漂流啥的?

趁著时间还早,当天任务又不重,于是就在温泉乡里走走逛逛,打卡一些景点。而鬼怒楯岩大吊桥作为标志性打卡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桥上欣赏一下鬼怒川两岸的景色。

作为鬼怒川温泉乡的当地吉祥物,“鬼怒太”的设计初衷是“外表虽然恐怖,但是又有着谁都会喜爱的性格”这样的“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一样的设定。确实鬼怒川这名字确实有点吓人,但是实际泡了温泉还有谁会不喜欢的。图的右边有一个盖章处,也是吸引游客多在温泉乡内走动游览的集章巡礼的环节,我这次时间匆忙,自然是不能参加到其中去啦(虽然对于集章有着无比的热情,也不知道图个啥)。

鬼怒楯岩大吊桥,是连线著温泉乡和南部一座小山丘“楯岩”的步行桥。楯岩相对地面高度约70米,有很好的瞭望景观,当然时间有限也就没能上去。

要说时间有限还不是为了赶这火车。由于对于东武来说往日光和往鬼怒川温泉属于两条支线,所以直接联通鬼怒川温泉和日光的车就比较少,多数情况要在下今市站下车换乘,这无疑是多浪费一些时间(10到20分钟不等,有时碰到东京上来的特快车还得多掏一笔特急费)。所以有直达车的话还是坐直达车为好。

车行约40分钟即可到达日光站,东武和JR各设有一个日光站,东武的站距离观光中心略近一点点。进站时可以看到JR日光站那经典的站房。

日光诣 古人的正经巡礼

到达日光~

东武日光站,站房在1979年改造成现今的模样。

两边挺拔的林荫也都说明了这条道路额历史与格调。作为德川家康的最后的长眠之地,德川将军都会来此祭拜祖先,因此一条宽阔的大道就成为了一个必须。东武日光站门口的这条国道119号的前身就是原本的“日光街道”。江户幕府成立之后为了加强各地与江户之间的联络开辟了五条街道,第一条也是最有名的就是”东海道“,是方便幕府将军从江户到京都用的(那个年代的”上京“指的是上京都啊哈哈哈);第二条就是这”日光街道“,联通江户与日光,方便将军扫墓用。

在日光街道两旁的挺拔的杉树,是先后为三代德川家将军效力的松平正钢,在德川家康逝世后为了表达自己的追悼之意,花了整整20年,在超过35公里的街道两旁种下的。后又经日光的管理者的精心打理留存至今,也为日本带来了”世界上最长的林荫道“这个吉尼斯称号;也是日本唯一一处同时拥有”特别史蹟”和“天然纪念物”这人文与自然双重纪念的景点。

日光街道两旁的建筑也都迎合日光的整体印象,打造得古色古香,整齐中又不失各自的特色。

来日光之前询问在日小伙伴日光的特色美食,小伙伴毫不犹豫的回答”汤波“(Yuba,豆腐皮)。作为素斋中的一道关键食材,日本的僧人也有长久的食用豆腐皮的历史。作为贡品在京都以及大寺的所在例如奈良和日光都有流传。虽然读音和“汤叶”相同,但是只有日光的豆腐皮才写成“汤波”。

当然,作为一个那么有代表性的食材或者料理,其价格自然也是不会低的,顺着谷歌的指引来到了一家名店,发现午市的套餐最低也能轻松破过日元。花那么多钱吃顿素斋,对于我这个肉食者而言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作为折衷方案,就找了一家平民料理店,花了千把块吃了一碗豆腐皮盖饭(真.万物皆可盖)。鲜嫩的豆腐皮带来的爽滑的口感和鲜甜的味道,意外地和米饭挺搭的。有一个缺点,在于这全素的东西真心吃不饱啊。

路过日光市役所(市政府)日光综合支所,这座建于大正初年的房屋,原本是作为宾馆建起来的,1954年的时候成为政府厅舍至今。在这经典的建筑前,一个意外的收获是能在这9月中旬就能看到火红的枫叶,也算是提前红叶狩了。

在日光神社入口的神桥前能看到这么一处特产商店,其红瓦和之后的神桥相当搭配了。

作为沟通神圣的日光寺庙的“神界”与“人界”的桥梁,来到神桥的不论是何人都要“下乘”啦。

这是现在的神桥为了储存(大概)被围了起来,开始收起了门票。不过也挺好,让整座桥上不会有人挤人,况且站在桥上不就看不见桥了么。

骑行的小哥。自从上次在琵琶湖这次在猪苗代湖,就特别羡慕在日本能够骑行的人,毕竟这骑行的条件和环境真的是国内暂时无法比拟的。不过在日光这里骑车,想必是有许多上下坡,应该会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吧。

神桥处的高山流水是日光必打卡的一个点了。也是部分解答了日光为什么会有如此好吃的豆腐皮了,毕竟应该就是这好水,孕育了好食材。

鬼怒川和神桥下的鬼怒川的支流大谷川在此汇流。

打卡世界遗产碑,又解锁一处~

日光开山的祖师——胜道上人。他于766年“有如神助”般地渡过了神桥下的大谷川,因此就选定此处作为佛教的道场,正式开启了日光作为佛教圣地的历史。

山轮王寺的本堂,原本作为日光佛教的中心,在之后要去的东照宫的位置,但是因为东照宫的原因被迁来现在这个靠近日光入口的位置。不过时间也不巧,这个本堂正在做翻修,被为了个严严实实,只是在脚手架的墙面上画出了个建筑原本的意思,也就是过了把眼瘾。虽说内部还是开放著的,但是看到外面的这幅样子,实在难以让我走进去看一看。

东照宫正门前的石鸟居,跨过这了才算是真正进入到神社中所谓“神的领域”中。

这一石制鸟居来自于九州筑前藩藩主黑田长政于1618年的奉献。从九州千里迢迢搬送到这里的。

东照宫的“御仮殿”。日本的神社有定时大修的习惯,伊势神宫这样级别超高的神社在一个大殿拆解维修室,会在相邻地方造一个一样的,这就非常阔气了。“仮”这个字在日语里很多时候都作“临时、假设”之意,所以在东照宫正殿大修的时候,人们就把作为祭拜物件的祭神迁移到这里供人祭拜。设立御仮殿的行为在很多神社都有,但是大多都是临时性的建筑,大殿建完了,这个临时的殿也就拆了。但是像东照宫这样将御仮殿长期保留的在日本还属独一份。

进入东照宫范围,主体的建筑都还没仔细看呢,就被一群围着一个建筑猛拍的游客给吸引了注意力。这里便是东照宫的神厩了,上面雕刻有东照宫最有代表的木刻之一“三猿”,三个猿猴的手势象征著论语中所谓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的教诲。

所谓厩,就是马房。马作为农业时代的重要劳动力和战争时代的重要工具因此备受尊崇。级别比较高的神社通常都会在神厩里豢养骏马,称之为“神马”(233),加以供奉。现时东照宫就养著两匹白色的雄马,在10点到14点间会有公开,不过好像倒是没有看到谁提到过能够公开参观的。

至于神厩上的猴子,一说是日本认为猴是马的保护神,因此供奉上猴子来保佑神马的安全。同时神厩上的猴子雕刻其实不止这“三猿”一副,一共有8副不同形象的雕刻,象征着人的一生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情。当然因为这个三猿的动作憨态可掬,惟妙惟肖,所以是故事比较强的一副作品,也在大众广泛的口口相传中扩充套件了其知名度,因而获得了极高的人气。

从神厩回过头来看到的才是东照宫真正的主体部分,也就是供奉著德川家康的正殿及其相关建筑群。

正面面对作为神社主体部分的正殿时,尤其是正中的“阳明门”,满眼富丽堂皇的金色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比日本天皇的各种毫不起眼的陵园(外观上的),乃至作为皇家神社的伊势神宫,都展示了一种对于死后世界的相对低调的态度。但是东照宫的作用不仅将德川家康神格化,成为“东照大权现”;而且在形制上也突出了德川家的与众不同和权威。这是不是一种宣扬德川幕府通知正当性的手段呢?

在平台之下有着三座神库,用于摆放平日不用的祭祀道具。

拾级而上,就逐渐靠近这座号称“日本最美之门”的建筑(日光神社官网自称,当然确实是很美)。

与普通庙宇前的香火坛不同,阳明门前的西洋式装饰展现的是日本结束闭关锁国之后的崭新风貌。

走近阳明门,细致地观赏这座工艺精品。上面呈现的元素大多都来自中国的古代传说。

在2017年,阳明门刚刚经历过一次大修。因此在18年来看,各种装饰正好都是最新最靓丽的时候。又不得不反观国内自己身边的文化古蹟,尤其是那些真正古老的遗蹟,有些可能是年久失修;有些可能又是用力过猛,使得古物失去了古的美感。

雕梁画栋,色彩绚丽。

在一重阳明门之后,还有一重唐门,穿过这里才能真正进入到供奉有神位的本殿,也就是所谓东照信仰的中心。

这座门上刻有“许由与巢父”和“舜帝朝见之仪”。第一则故事原本讲述的许由与巢父的清高;而第二则故事则更妙,反映的应该是传说中舜让位丹朱之后天下仍旧皆来朝拜舜的故事。受让的这个丹朱是何许人也?正是舜的前任尧的长子。这其中是否有着对于所谓“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的比喻呢?以许由、舜自比,德川家的这个沽名钓誉也在此可见一斑。

碍于神社本殿禁止摄影(当然本身光线也比较昏暗),所以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看完供奉灵位的本殿之后,接下来就向着埋藏着肉身的坟冢,也就是“奥宫”进发。在进入奥宫之前的大门上,雕刻着日光的另一处“网红”雕刻——睡猫。传说中作者以此处的名字——日光为意象,创造出了这只在温暖日光下,在牡丹簇拥中享受猫生的小猫。越往深处走,也确实可以发现装饰中的意象就越发的柔和,与外侧的各种刚硬的龙、典故等等元素形成了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从激烈的人间慢慢上升至柔和的神界的过程。

往奥宫延伸的道路是在茂密的日光杉林中穿行的。穿过睡猫那扇门,可以回看一眼日光宫的主体建筑。层层的建筑在森林中开辟出一个小世界。

墓地的位置位于较神社略高的山上,在爬山的过程中,看到东照宫设立的标牌,上书东照宫(德川家康)的遗训:
“人の一生は重荷を负うて、远き道を行くが如し、急ぐべからず”
人之一生如负重行远,不可急。
这当然反映了德川家康善于隐忍,等待时机的性格(毕竟“杜鹃不鸣,静待其鸣”)。在这爬山的路上看到这么一个标语,就更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尤其像我揹著个包,可谓是真正的“负重行远”。

走道山道的尽头,就是德川家康最终的归宿了。

因为早上到中午各种拖延,所以到留给东照宫的时间本身不多。
不过也不是没好处,等到看完奥宫再爬下来的时突然发现熙熙攘攘的游客也都走了一大半,各种旅游团都在集合准备回程。所以决定就索性留得再晚一些,争取做景区的最后一批游客。
在这样人流稀少的环境中欣赏神社和日光的森林,又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近乎无人的广场。没有了四周人语的喧闹,发现这座古寺院真正的空灵。
我也就几乎什么也没干,就对着这座金碧辉煌的阳明门发呆,想想“古今多少事,皆付谈笑中”

不过没等我好好抒发一会儿,就有一个保安出来赶人了。走回最外侧的鸟居,才发现我好像进来的时候漏掉了这座由若狭(福井)小滨国进献的五重塔。

出口之后一排整齐的长夜灯笼吸引了我的注意。顺着东照宫的墙根往前走,就又能看到一处山门。距离公交的时间还有不少,那就在这四下无人的时间里再走走吧。

既然日光的地界被东照大权现给占了,但是作为万物皆有灵的日本人,原本在此的日光本地神也要有个去处。这个去处,就是二荒山神社这里了。

神社门前的鸟居,与之前东照宫的规模比起来,这里的简直可以用“迷你”来形容了。但是这神社的建立却是妥妥的历史悠久,中心的本社最早可以追溯到767年。

三座神殿代表着日光连山中的三座重要山峰:男体山(又称二荒山)、女峰山和二郎山。在日本人万物有灵的信仰中,这些山峰都有各自的守护神,这三位就合称”二荒山大神“被供奉于此。

二荒山神社也属于世界遗产”日光社寺“的一部分。虽说这个建筑不那么起眼,要不时间有剩我还不一定会进来,但是这一神社管理的土地是仅次与伊势神宫的日本第二大,达到3400公顷,包括了上面提到的日光连山,也有像华严瀑布一样的著名观光地。

等到从二荒山神社走出来之后,那就是真的空无一人了,耳边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这样的日光才真正有了神圣之感。要不是大门关上了,还真有点想溜回去看看呢。

东照宫前的茂密的林荫道

等待的公交应该是当天的末班车了。不过也确实除了我和小伙伴以外就没有见到人影了,再晚的公车估计也没有意义了。

公车在大猷院・二荒山神社正门前稍作停留。虽说光线已然十分昏暗,我还是趁此机会留下车在正门前打了个卡。

是车站亦是景点 铁道迷的日光巡礼点

作为东京周边屈指可数的观光胜地,历史上日光就一直吸引贵族、外国人到此游览。也因此日光的铁路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现在看到的这个JR车站则是在1912年完工的第二代车站。

2009年,为了迎接日光设站120周年,车站特意做了一系列复古化的调整,也就是现在可以看到的充满西洋风情但又有东方韵味的家俱、装潢。

车站站房是一幢两层小楼,原本的二层是专供铁路一等席客人使用的,现在则转为展示的空间。大大的水晶吊灯以及各种西洋式的装饰,也着实反映出当时上流社会追求享乐的趣味。

楼梯也是较为华丽

台湾人来得是真不少,但是日本到处都是把台湾并列出来的,教人看了气不打一出来。

当地学生做的反映日光特色的小模型,还是相当可爱的。当中也几乎覆蓋了日光的大多数要素:树林、火车、猴子、德川家的家徽等等。

为了迎合整个日光站的复古风格打造,在各个细节,如站牌、时钟上都花了不少心思。

连结日光和宇都宫的线路称作日光线,所用的车辆也为了展现日光的印象而做了相应的改造。

205系600型

贵宾室这个东西也是现在其他日本车站里几乎绝迹的东西,1922年英国的皇太子曾经到访日光,想必应该使用过这间屋子吧。

和之前会津一样,车上依旧能见到奋笔疾书的学生,所以日漫日剧里那些不学习的绝对是艺术化了。

日光线仅有7站40多公里,所以只需40分钟便可到达栃木县首府宇都宫了。在宇都宫车站的日光月台上依旧也可以看到为了日光所做的各种特殊设计。

宇都宫 饺子巡礼

结束了正经的日光巡礼之后,那自然也是有不正经的巡礼。来到宇都宫站,前往酒店的路上就看到这么一条气势磅礴的标语“欢迎来到饺子连续15年日本第一的宇都宫市!”。来到宇都宫,那当然就是饺子的巡礼啦。

宇都宫站东边是一大片公共空间,一部份是停车场,更大的一部分则是拿来作为“宇都宫饺子馆”。在网上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就是一家店。但是实际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这里类似于上海的“拉面竞技场”,汇聚了不少饺子名店,形成了一个“饺子竞技场”。

原本是想去宇都宫饺子名店“民民”(みんみん)来上一顿的,但是没曾想他们结束营业那么得早。在我们酒店安顿下来,再出来的时候已经超过20:30了,早就过了民民的20:00的关门时间了。

与名店失之交臂固然可惜,但是在宇都宫就缺少不了吃饺子的地方。没有第一还有第二第三的店嘛。于是乎就找了就一家看起来规模比较大的店,“健太”进去完成此次的饺子打卡了。

各种馅料的饺子排开。倒是意外的中国店员有不少。不过之后的旅程中也越发感觉到,离东京越近,外国人打工者的比例就越高。在中国大姐的推荐下,点了三种拼盘(虾肉、紫苏和健太招牌)。另外小伙伴还点了一份炒饭,还真的是强烈的碳水爱好者啊。而我则是坚定的只吃饺子派,毕竟是宇都宫嘛。

成品如上~煎饺一直是我最爱的吃法(直到我19年的时候发现了水煮蘸蒜泥233)。结论上来说,紫苏给了我一种新鲜的味道,是之前从没有尝试过的。健太招牌和虾肉就有些差强人意,只能算过得去。

夺回日本饺子消费量第一对于宇都宫来说还真的是一件大事。

饺子观音啊哈哈哈,不愧是万物有灵的日本人。

小伙伴碳水吃了个饱,于是也就回酒店休整了。可是那一盆饺子完全没有办法填饱我这个为了饺子而来的胃。继续留在健太饺子也吃不出太多新意,而饺子竞技场周边的店铺也关得差不多了。所以趁时间不晚,就跨过宇都宫站,到西广场旧城的部分去觅食。

看到这家人气还不错的饺子馆,正好当晚是日本vs哥斯大黎加的友谊赛,店里也有直播,于是就进去咯。

点了两份饺子,一份正常的肉煎饺和一份还比较少见的炸饺子。另外加上了一份白饭,可以说是“最日本”的吃法了,因为中国人一直很难理解怎么能两个主食一起上。炸饺子主要就是吃一个口感,超级脆。米饭就是配煎饺,煎饺上残留的油加上肉馅的饱满的肉质,确实把一碗平凡的白饭变得光彩熠熠。另外就著日本队的比赛下半场的两个进球当下饭菜,这顿一人食的晚餐又不知不觉吃多了(嗝~)

总的来说,由于中日在饺子上的相似性,是的在宇都宫吃饺子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惊喜。当然就日本国内的各种美食而言,饺子无疑是一个比较廉价又能果腹的美食。但是和另一个大众美食,拉面相比,饺子完全没有那种惊艳感。当然,作为在宇都宫的一项特色体验,还是能够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观察到日本平民在闲暇之余的生活百态。

再次穿过车站,走回位于东口的酒店。这一边属于城市较新的一部分,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大厦和灿烂的灯光,都昭示著这座城市还是有一定级别的。算起来这也应该是这次路途离开新潟后的第一个大城市了呢。晚班的便利店店员也都是东南亚人(貌似),夜生活(有颜色的那种,你懂得)也出来了(滑稽)。

D6 宇都宫-足利-太田-高崎 两毛线巡游

匆匆一瞥宇都宫

经济型酒店的早餐,但是宇都宫有些不一样,有了饺子哟~
另外早餐吃咖哩饭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幸福了。

从酒店的窗户往宇都宫站东口望去,停车场过去一点的小房子就是昨天吃饭的饺子竞技场。

早上再看一眼东口的新区。

车站前的和平雕像。

吃了咖哩饭+饺子的早餐感觉精神头超好,一查时间表又离计划中的出发时间还有一些余地,那就出发在宇都宫逛逛咯。

出来得太早,马路上的店都基本没开业。

“猪的便当”啊哈哈哈,日本的泔水也有这个功能啊。
当然没有揭开来看,猜想边上的油桶可能是废油,蓝色的可能是食材。
另外日本是食物浪费真的也是比较触目惊心,例如2016年全日本浪费食品643万吨(日本环境省)。其实在看到这个资料前我心里印象的日本一直是比较勤俭持家的,这个资料也是相当意外的。

宇都宫的二荒山神社(与日光的二荒山神社不同)的下之宫(类似于神社的小分身)。传说最早的神社就其实就是在这附近,之后才迁到不远处的小山上。另外,1995年由于地区再开发,地方又有了小小的改变,也就形成了和现代的商业的PARCO购物中心比邻的神奇景象。

当然从下之宫向前没几步路,就可以看到宇都宫二荒山神社。供奉的是丰城入彦命,传说他是宇都宫所在的下野国的开国始祖。作为当地的守护神,从古至今都受到当地人的崇敬和膜拜。

不过神社在一座海拔135米的小山丘上,当然时间不足,我也并没有那么想去参拜路过的每一个神社,于是在门前的广场逛了一圈就撤了。

回到宇都宫站,这座城市真的走到哪里都绕不开饺子的元素啊。这座雕像也或多或少反映了这个特点:人与水饺共生的城市(好像怪怪的)

足利,意外的亲近感

从宇都宫出发,下一个目的地就是群马县的高崎。坐上新干线列车,在9月的本州岛上飞驰,看到边上金黄的稻谷心情果然大好。在日本旅行真的是很难得有如此大片的平原,但即使是在这个远野中,也能够远远望见远处的山。

JR东日本的E5系列车在小山站待避。从列车的紫色绶带上可以看出左侧超车的是来自北海道的H5系。

行驶在日本东北地区的E5系上的标识也大都是以东北的宣传为主。当然具体车型上E5和H5的差别是实在是不大。

换乘的间隙在车站走走,屋顶上的各种横幅反映了小山市出了不少体育名人。

虽说宇都宫有新干线,高崎也有新干线,从宇都宫到高崎在大宫转一下走一个V字就可以,但是总觉得这个走法也太过无聊。因此在小山转乘两毛线的普通列车(取自这一地区的古称:两毛地区,源头来自古国名上毛野国和下毛野国的合称),慢腾腾地开始在栃木和群马转悠起来。

下车的位置是两毛线途中最重要的站点,足利站。

这座城市在旅游网站上最有名的恐怕是每年春季4、5月的紫藤花祭,为了这个节日,2018年JR在其主会场足利花卉公园外新设立了“足利花卉公园站”,这也是栃木县50几年来的头一遭。

当然,这座城市被称作“小京都”(虽然只是很多小京都中的一个),其理由自然不止于这每年一度的花展。就继续在这座小城散步吧。

足利站站前广场上静态储存著的内燃机车头EF60-123。这点真的羡慕日本人,铁路元素相当得充足。

因为是个工作日,街道上的行人零零落落。这座城市相当与众不同的是在于路上的中国元素相当得多,可以看到很多中国画、书法的培训班等。

地名也相当的有意思,照片里的区域叫做昌平町,这在日本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这个地名背后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据记载孔夫子就出生于鲁国昌平乡。此昌平即来自于彼昌平。也因为走到这里看到这个地名的时候,我也就知道我马上要到足利最重要的景点,足利学校了。

足利学校旧址正门。现在已经成为一处史蹟景点供人参观了。

对于这所学校的初创年份虽然目前还存有不少争议,但是事实上让它名留青史的还需要从1432年的上杉宪实算起,作为当时足利的领主,上杉从镰仓招徕了高僧快元来担任校长(开始称“能化”或“庠主”,江户时代以后多称为“庠主”)。学校不仅传授佛法知识(入读的学生需要皈依佛门),跟在上杉宪实的规定下,着重讲授来自中国的儒家经典等典籍。例如作为僧人的快元其实也很擅长《易经》研究,所以据说当时也有很多《易经》研究者汇聚于此。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还有兵法、传统医药学等等的课堂,使得足利一时之间成为了知识汇集的中心。

虽说之后一度式微,但是第7代庠主九华又在北条氏政的支援下复兴了学校,据说学生最多时达3000人。在西洋传教士在观察了日本的11所学校之后这样形容足利学校:“日本最大也最负盛名的阪东学府(原文作Academy)”。

虽然在战乱中被丰臣秀吉掠去了一部分古籍,但是在江户幕府时代,足利学校仍然受到了德川家的信任和支援。受封100石的领地,也承担每年年初占卜一年运势,为幕府建言献策的功能。不过由于战乱结束,对于易学、兵法等显学的学习逐渐淡化而转向程朱理学等的研究,足利学校学习的功能也就逐渐边缘化。不过取而代之的则是作为古籍图书馆的功能,因为在长久的学习研究中,足利学校积累了大量的书籍。至今都还藏有宋刻版《尚书正义》(日本国宝)、宋刻版《礼记》、宋刻版《周易注疏》等珍贵古籍善本。

进入明治维新,由于其原本作为足利藩藩校的地位因而于1872年被废。几近转手,做过小学、图书馆。到1921年左右整体就只留下了孔庙和大门等很小一部分建筑。今日我们能见到的建筑和庭院大多都是在1990年左右复原的。2015年,因为作为近代日本教育遗产群,展现日本人学习之心和礼仪之本源(近世日本の教育遗产群 ―学ぶ心・礼节の本源―),被列为“日本遗产”。

旧有学校的复原模型。其实孔庙的部分原本是作为偏殿的,正殿其实是属于佛门,但是在近代的改建中,则是突出了“学校”的功能。

一共三进,之前最外侧的大门上书“入德”,二进的中门则为“学校”

庠主通常是终身制,因此死后也都被葬在自己奋斗过一辈子的地方,这么想来也真是一种情怀了。

最内侧为“杏坛”门,跨过此门则正是进入孔庙和学习的地方。

孔庙那自然是要供奉孔子等各位先贤的。

“宥坐之器”,又称“欹器”,出自《荀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
讲述一个不能自满,常怀谦卑的道理。

不过小伙伴作为理科生不信邪,所以端起水掌握好重心还真的让他做成功了。(理科生直男真的太可怕了)。回头查了查发现欹器的构造可能还要再复杂一些,好像是要一般是空心,一般是用金属封住的,这样才能保证重心稳固的时候出现在水倒一半的时候。不过…嘛…这种时候就不要那么认真了,能在海的对面看到孔庙,我其实已经很满意了。

庭院也是之后复原的

大厅作为学习的地方,在一个小角落了发现了《论语》讲座的告示板,这里好像仍然定期会有儒家经典的讲座。而且从网上的图片和反馈看来,学生或是大众都还是来得不少。

既然与中国与儒家那么有渊源,那和孔孟之乡的友谊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希望几株小树苗能够持续成长吧。

从后门外回看大厅所在的建筑整体,这个复原确实做得有模有样的。

所谓足利市,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在日本权倾一时的足利家族。足利尊氏,主导推翻镰仓幕府将日本带入南北朝,又担任室町幕府的第一任征夷大将军,这样以一人之力改变历史的角色自然也是受到特别的纪念。

距离足利学校不远,就是足利氏家的宅邸,足利氏宅,又称鑁(zong)阿寺。最早就是有足利一族的先祖源义康开创。此后足利义兼在宅子里延请高僧,供奉佛像。现在这个寺名鑁阿寺就来自于足利义兼的戒名“鑁阿”。

进入入口,迎面就是本堂。

回望入口的山门。

鑁阿寺的本堂始建于1299年,在15世纪初期经历了一系列改造之后,就这么原原本本地留到了今天,作为禅宗初期的珍贵案例,在2013年被认定为“日本国宝”。

所谓大隐隐于市,就是我其实没想到在这样一座小城里会遇到两件日本国宝。足利市的文化底蕴果然不可小觑。

整个寺院不是很大,转一圈相当快。

之后就是在这座充满中国元素的小城里随便走走。在拥有鑁阿寺和足利学校两大古蹟的历史核心区,水道、护栏、人行天桥等等都迎合著整个古朴的环境在颜色、形制上做了不少的调整。使得整个城市看上去都特别的有传统韵味。

一条渡良濑川穿过足利市,传统的旧城和JR足利站在河北边,新城住宅区和东武铁道足利市站在河的南边。由于接下去的行程会稍稍借道东武,也就在渡河之前在河边绿地散散心。日本的河流虽说短小,但是密集的水网使得几乎不论在日本的什么城市都能看到水。加上得当的水岸开发,使得人们也能很好地亲近自然亲近水。

其实足利还有一座相当有名的桥,因为90年代森高千里一首《渡良濑桥》而闻名的同名桥梁。具体位置是图中桥梁再上溯一座。不过我并没有听过这歌,因此没有去巡礼的打算。

渡过渡良濑川,河水即使是在夏季丰水期,水量也不大,但是相信宽阔的河道使得城市能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游刃有余,同时河两边修理得整整齐齐的绿地则为市民在闲暇时间提供了很好的放松身心的去处,所谓宜居,大抵就是如此吧。

渡过河后走一点点就是东武车站。从车站前的看板上看得出足利市是非常珍视足利学校的。

虽然持有JR的通票,但是怎奈下一个想去的城镇只有东武铁路,就只好借道了咯。
等车时候看到路过的东武200系特急(暱称“两毛”),不过当然不可能为了1站路(普通列车4站,差3分钟)多付500多円。老老实实等普通车。

野趣、历史、产业、友善 太田是个好地方

从足利出发10分钟就能来到群马县的太田市,这个在整个网站上几乎没人提起的城市。这里有一座新田金山城(又称太田金山城)需要我去打卡。但是那地方偏到完全没有公共交通能把我送过去,无奈只能坐出租上山了。

车在不断的上坡中行驶了大约10-15分钟,花费3800円(大出血…)就来到了半山腰的停车场。再往上就只能靠走的了。

站在半山腰回望太田市区

山谷间发现了一座工厂,那是斯巴鲁的太田北工厂。斯巴鲁(前身富士重工)与太田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座企业在此诞生(1917年中岛知久平设立飞机研究所),又在此成长,现在则是供养了当地许多的产业人口,使得太田市有着“斯巴鲁的城下町”之称。

要说我为什么要来太田,一方面自然是金山城的打卡;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是一个斯巴鲁的车主呀~那自然是要来巡礼一下的。

金山城位于海拔235.8米的新田金山上,于1469年建立,是由山顶的实城和另外三处防御据点围成的一个组团式城池。由于新田金山是一座相当独立的山峰,所以在这里设立城池是极为有利的。也因如此这里抵御住了武田氏、上杉谦信等的攻击,也使其名列“关东七名城”之一。1590年在丰臣秀吉的供给下才真正陷落,城池也就此废城。

遗留下的堑壕的遗蹟

物见台下虎口。所谓虎口就是在前进道路上狭窄险要的关隘,也是攻城战的最前线,因此凡是称虎口的地方防守是最严密的,城墙也是最厚的。

往山下看去层层的防御工事也被很好地复原了出来。

从停车场到山顶的路停停走走也就半小时左右。

90年代根据发掘和考古结果复原的大手虎口,也是离山顶险要位置的最后一道关卡。修复是在原本的遗蹟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在想在的石墙下方依旧可以看到古老的石材遗蹟。

金山城整体的模型。山顶上的红色区域就是人为修筑工事的区域。

站在山顶看向这座城池守护着的太田市。

山顶上建有新田神社,供奉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新田义贞。有趣的是,他和“隔壁”的足利尊氏在南北朝对立中各事一边。最终效力南朝的新田兵败身死。

绘马也是极具武将特色。

在杂草丛中发现了众多色彩,群马山里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山上的蘑菇好像比之前爬过的日本的山要多得多。

圆圆的小蘑菇,但是通红,感觉上会有毒。结果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专门上山来采蘑菇的阿姨。她主动问在下山额我们路上有没有见到“タマゴタケ”(直译过来就是鸡蛋菇)。当然一开始是没有听懂的,直到妇人向我们解释那是那个“圆圆的”蘑菇的时候方才恍然大悟于是也就顺手指给她看。随口又问了一句“这玩意儿有毒吗?”那阿姨也是意识到我们是真不知道那是啥,便给我们科普说“不会,不仅无毒而且好吃得很”。好吧,人类吃菌子时是真的勇气可嘉。

没想到之后再《x段子学生会》里看到了这个东西的科普啊!!!

这类蘑菇貌似称作红黄鹅膏,是鹅膏菌家族的一员。和原产欧洲橙盖鹅膏菌好像有非常近的关系,相传因为凯撒对此情有独钟所以又称“凯撒蘑菇”,在美食圈里“具有很高的评价”(来源:wiki)。但是因为不易储存,所以很难在非产地的餐馆里吃到。

除了红的,还发了黄色的,而且左侧伞盖张开的应该是已经成熟了的。。不过菌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采摘食用,可惜自己是没这个本事了。

由于完全没有公交车,再叫计程车来也显得不现实,所以就走了小一小时从这座山上走下来(相对落差200米左右),但是光走下来还不行,山下除了个斯巴鲁的工厂几乎什么也没有…也难怪公交公司不肯开过来了。

半小时下山又是半小时才走回太田的城镇。到底是斯巴鲁的的城,路上斯巴鲁出现的比例确实不一般高。看得我那叫一个激动和亲切。

为B级美食而来,但印象更深的还是太田的人

走了一天几乎没吃什么东西的我们也顾不上什么美食榜的前后了,推开一家营业中的小店就坐了进去。看这接地气和昭和的装潢风格,加之周边都是住宅,想必这里休息日晚上一定有超多大叔过来喝酒唱歌的。

店铺是一对老夫妻经营的,主要做的是文字烧。但是在来之前特别了解到太田有一道纯黑的太田炒面。但是一问老板表示他们家不提供这个,只有普通日式炒面。不过既然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哪还管这面黑不黑呢。先点了吃了再说。不过是第一次面对这样一个铁盘,上来还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过老板帮我们预先调好了料,又非常亲切地示范了几个来回才放给我们来体验一把。不得不说,这实际操作起来是比想象中难一些,好在也很快上手了。成品如上。

当然一盘普通的炒面怎么能够填满两个一天没吃过饭的糙汉子的胃,权当是垫饥了。告别了老板夫妇二人就往车站也是市区方向走去,查到在车站边上有一家有太田当地炒面的店面,名叫“精华园”,于是就过去了。

果然如事前调查的一样,面条中掺了许多酱油,所以显得比之前吃到的普通版颜色要深得多(正好有个对比),同时还加了海苔和红姜,尤其是海苔是炒面中不太常见的佐料,这或多或少也反映了群马作为内陆县对于海的向往233另外的蛋黄酱则是店铺的特色,是老板推荐来的。

至于说到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炒面呢,一说是因为太田市作为工业城市,聚集了许多工人,他们在一日的工作后需要大量补充食物和盐分,于是廉价的炒面和大量的酱油相遇,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炒面风格。对我这个重口味来说,这是极好的,因为哪怕是在魔都吃炒面我都一直喜欢多加酱油,尤其在酱油火候略过一点产生焦糊味的时候对我来说简直是最棒的了。倒是日本吃到的普通版炒面,对我来说则是一股子酸味,不是很喜欢。

吃饭归吃饭,坐在边上的一个中年先生听到我们讲中文之后对我们可能有一些好奇,主动来搭话“你们是中国人吗?”。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这话题就聊开了。这位先生在苏州经营一家服装工厂,同时在青岛、大连也有一些产业,所以每年都回去无数次中国。他实在是太热情了,热情到当场掏出了护照让我们看他的出入境记录。这也是我第一次手捧一本日本护照。一页一页翻看自然是很失礼,但是又按捺不住心里的小好奇瞄了两眼。好家伙,这各式各样的中国出入境章,估计去过的机场比我都多了。而且,真的清一色都是中国的!可以看得出这先生对中国是爱得深沉了。

之后又介绍了我们这次的游程,也知道能跑到太田来的不是留学生就是自由行,但这地方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南美的日本后裔的工人,总得来说游客真的是稀奇。说到群马,他可是一个劲地向我们介绍群马的温泉,我们也向他介绍了说我们会去伊香保温泉的时候,他就更加激动掏出了一张纸跟我们介绍起了伊香保温泉必做的事情(以下就是来自日本本地人的诚意推荐):
清芳亭的馒头(日本人的馒头应该是那种红豆小团子)、
水泽乌冬街、
水泽观音。
另外还介绍了群马的三大温泉草津、水上和伊香保,确实这三所都是在日本一等一的温泉圣地。

最后他也向我们小小炫耀了一下自己去过的中国景点:丽江&敦煌(虽然他汉字基本没写对,不过还是传达到了)。下面的“敦煌”是我写的(字丑勿怪)。敦煌在日本人心里真的有不一样的地位啊,然后我也小小感叹了一下我至今都没去过敦煌,实在是自愧弗如。时候也不早了,于是聊天也就到此为止。

送走了老先生我又接着做我喜欢做的人类观察。下了班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喝酒吃饭聊天,日本人的夜里比起白天要来得放松有趣多了。

出了刚刚的精华园饭店就发现夜晚的太田实在是灯火昏暗。

路过一个书法教师,小学生们写出来的稚嫩的字都已经比我好了。
“太平洋”、“蓝天”(青い空)、“终战纪念日”,这几个名词串起来感觉背后好像有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应该只是巧合,不是故意为之的吧。

渐渐靠近车站就稍稍有一些灯光了但是这片商店街,古朴的建筑、古朴的店招,有种不像是现代的感觉,时间在太田的世界里过得有些慢吗?

不过与简朴落伍的商店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紧邻车站的公共建筑——太田市美术馆兼图书馆。设计师平田晃久(曾作为伊东丰雄事务所一员,被伊东丰雄誉为“日本最有能量的新锐建筑师”,2005年自己独立开设设计师事务所)看到这座车站每日有超过1万人次上下车,是东武在群马县内最大的车站,但是车站站前广场却门可罗雀。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虽然太田市汇聚有20万以上人口,但是其中一大部分是汽车产业工人,他们习惯于在平日两点一线地生活工作;同时又因为发达的汽车文化,周末选择驾车出城,到位于郊外的购物中心进行休闲采购。在反思了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师将设计的重点诉诸于文化,希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将人更多地吸引过来。于是一个复兴当地文化,提升区域活力的计划在2013年正式立项,到2017年正式完工。建筑的下层采用完全通透的玻璃幕墙,消除传统的美术馆・图书馆那种高墙大院带来的隔阂,使人从出站后有一种自然而然步行进入的流畅感。同时专案在前期推进中也大量吸收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做年轻人想要的东西。也是在日本这个老龄社会里要成功的一个重要手段。(来源:专案官网)

相当推荐浏览一下他的官网://www.artmuseumlibraryota.jp/chn/
上面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设计缘起,建筑的功能结构。有意思的是,除了日语英文,还有中文、葡语和西语。从这个语言栏当中,也可以看出但当地的人口构成和日本其他地方好像略有不同。

从太田站往东北看就可以看到斯巴鲁的本工厂(总部工厂,和之前从山上看到的不同),那里就是斯巴鲁世界的中心。正如同丰田有个丰田市(从原本举母市改名而来),斯巴鲁也有一个从太田市里切出了一个斯巴鲁町。怎奈见不足没有去大门口打个卡拍个照。

虽说蒸汽火车SL大树在邻县的下今市-鬼怒川温泉间开行,但是作为群马县东武最大的车站,自然是很有必要进行宣传和揽客的。因此在车站中特意辟出了一角完全用于这一宣传。

埼玉的圣地巡礼指南,我想去久喜市做《幸运星》的圣地巡礼至少已经有五年了(哭),至今没能成行…

万物皆可联名,连动物园都能来掺和一脚。

“太田-斯巴鲁公司前”,企业名称都能上到站牌上,影响力不一般啊。
太田汇聚了东武伊势崎线、桐生线和小泉线,便利的交通环境也推动了当地的人口和产业。(计算上下车的1万多人次是不包含换乘的人流的)

D7 高崎-伊香保&榛名山 温暖的群马巡礼

高崎蜻蜓点水

乘坐伊势崎线到伊势崎后又重新投入两毛线的怀抱。不过天色已晚所以线路两边啥也看不见。到了目的地高崎之后也就很快落脚睡去了,并没能欣赏记录到高崎的夜景(不过也就是聊胜于无般的那种)。不过既然晚上没能好好逛,要是白天就匆匆离开岂不太亏?于是又是起了个大早,来看看这座群马的最大都市。

在国内便利的共享单车的“宠爱”下,其实现在国内旅行很难有大暴走的情况了。但是到了日本依旧是不得不暴走。对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凑的我来说实在算不上有效率的方式。不过在高崎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这里有免费的,无需注册的共享单车。虽说固定桩式的对于使用者来说不是最方便,但是从城市管理上来说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和一些超市的手推车一样,自行车的解锁就靠一枚百円硬币一顶就和固定的锁链解开了。
Let’s go~

日本千篇一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让人看得很愉快的整洁的街道。

高崎城城址,作为交通要道,高崎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小田原之战之后,德川家康接管关东,高崎城被交到了原驻守箕轮城的井伊直政手里,之后又调到近江国,开启了彦根城的辉煌。也可以说高崎城对于井伊家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古朴的游记,正好路过了一辆也同样经典的跑车。

虽说可能一些作品中把群马当做一个老土的落后的县。但事实上高崎在音乐上却有着很长的传统。高崎拥有日本历史第三长的交响乐团——群马交响乐团。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音乐节举行,比较有名的是每年10月的高崎行进乐节(高崎マーチングフェスティバル)。

当然市里还了自行车,换乘公交车往山里去了。

路遇一座小寺庙

路过昨日太田大叔推荐的水泽乌冬街。公车越发向上,又要回到山里去了。

温泉巡礼2 初见伊香保温泉

高崎到伊香保温泉大约耗时1小时20分。下车只是一个类似于集散中心的车站,从这里提供往高崎、涩川站乃至东京等地的公共交通。

所有温泉乡基本都是类似的构造,围绕交通车站温泉酒店星罗棋布,离得远的话不少酒店会提供接送车服务。但是伊香保由于是建在山上,上山的马路都是盘山公路形式蜿蜒而上。这次的酒店订在半山腰,所以还是直接爬上去来得效率高一些。

但是温泉酒店

夏威夷王国驻日大使别墅。近代外国人的到来,倒是给日本开拓了不少度假地,最有名的要数轻井泽。不过既然有这个遗址在,也说明这个疗养地堪称古今中外人人向往的好地方,这次前来也真是来对了。

此次在伊香保停留的是叫做岸泉“Kishigon”的旅馆,号称创立于天正4年(1576年,我一直觉得他们把大正年打错了)。是伊香保最为古老的三家温泉旅馆之一(什么?!这么厉害的居然还有两家!)
(图片来自伊香保温泉官网)

然后,我又在《向山进发》里看到了同样的场景。可惜,我最后泡的是岸泉的温泉,一直没有用到这个足汤(还有点小骄傲的感觉)

酒店主打的是“大正浪漫”风,因此可以看到很多近代西洋的元素被运用在了室内装饰上。
因为时候来得太早,而旅馆正式办入住15点(不如说他们太晚…),因此只是单纯地在公共区域转了转,再把行李寄存了就又出发了。

岸权所在的位置极好,就在伊香保最具盛名和代表性的石阶的中端。一出门,就是人来人往的商业街和极有伊香保特征的风景。

拾级而下

这个石阶也有着移步换景的乐趣,突然来到一个平台豁然开朗,面前就是广阔的群山,让人心旷神怡。

《美男高校地球防卫部》和伊香保温泉的联动活动。不过这个真的…不在我的欣赏范围里啊。

走到最下方来一张打卡照吧。

坐上大巴看一眼石阶的全景,岸泉那幢酒红色的楼还真的是很显眼呢。

逮虾户!榛名山上走一遭

本来这标题不是这个的,但是就是边写游记边刷B站的时候被鬼畜区的各位大神用这首来自《头文字D》的BGM《Deja vu》(空耳:逮虾户)洗了脑,而且各种视讯实在沙雕(又毁一个词),就来逮虾了咯。

从伊香保出发乘坐20分钟就能来到榛名湖。海拔1084米左右的一座火山湖。背后的就是榛名山。

大天鹅船,这居然也算是榛名湖的一个景点,这审美真有点欣赏不能。

榛名湖上的小游览船。

在秋名山的原型榛名山上的AE86,小激动。可惜是斯巴鲁心脏的新款。

不过大白天的,想必也做不出什么太过分的事,于是就目送这二位稳稳地下山。

早饭吃完在伊香保还不饿,但是到了榛名湖就肚子叫了。但是想要在一个平日在榛名湖找个餐馆还不算件容易的事。沿着公路走了一段才看到两家饭店。

不出意料的虽说是饭点,但是店里门可罗雀。找了家打着榛名湖名物招牌的饭店。既然来了,那自然是要品尝一下哪怕是号称的“名物”。点了一份西太公鱼(ワカサギ,Wakasagi,应该是日本特有的品种)天妇罗套餐。那一根根的炸鱼就西太公鱼,量相当多。总得来说这鱼的肉质相当鲜嫩,而且骨头也少且整齐(国内吃河鱼最痛苦的T_T)。吃完一顿相当满足。

继续回到榛名湖边,刚刚觅食的过程中也已经沿着湖边转了不少了,因此也就离好似从地上冒出来的榛名山越来越近了。

整个榛名湖好像并不是什么观光胜地,至少在这个时间点,湖上湖岸上都没什么人。

榛名湖自己是一个火山湖,但其实榛名湖海拔是不低。
右边的看板中间的就是群马县的吉祥物——群马酱(chan)。以马为主题,但是总觉得好一般呀。

榛名山有缆车可以上到山顶,1958年营业至今。票价来回850円,单程用时2分半。

上升269米之后,站在榛名山的观景平台上着实豁然开朗。只可惜山下的平原,应该是涩川市之所在被云雾笼罩,看得朦朦胧胧。

但是可以这山间看到一台蜿蜒的公路。没有深究,但怕不是头文字D的赛道。

褪了色的谷川岳长凳。让我一瞬间觉得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原来榛名山缆车和谷川岳缆车是由同一家公司运营的,看来这也算是一种重复再利用了。

*谷川岳可是先前《向山进发》中的中出现的重要元素,有朝一日我也是要去亲子爬一爬的。

缆车所到的位置并不是真正的山顶,从山顶的缆车站还能向上走,在那里有一座富士山神社。

不过因为往山顶去的同时也更往深处去了,因此整个眺望出去的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

所谓富士,其实指的还是榛名山自己。因为这个地区很早就被人类开发,因此称为了日本山岳信仰的一个圣地。也因为这里同富士山一样有着锥形结构,因此也被称作“榛名富士”。

山顶的缆车站

当时正好也是《向山进发 第三季》的放送时间,而且谷川岳、伊香保温泉也是在作品中有登场的舞台,因此海报自然是少不了的。(原谅我这反光那么严重)

早下山也办不了入住所以继续在观景平台上闲逛。

有个小亭子能歇歇脚。

开业至今有50年历史的榛名山索道。这个两台联动式的形式在日本还是首次。

坐上缆车下山,在半路上可以从高处欣赏到榛名湖的风光。天气是真的阴,风也有点大,可惜了。

回到湖边。

因为很可惜国内的驾照在日本租不了车,所以只能坐在公交车的副驾驶席上幻Y想Y一下在“秋名山”上开车的感觉。真的是曲里拐弯的,原本想举着手机拍个视讯的,但是无奈举着手机绕啊绕就头痛(个人体质貌似),最后只能留个影纪念一下。(现在码游记的时候盯着这张照片都头晕@_@)

回到伊香保 舒服地度过一夜吧(可以么)

回到伊香保温泉,这里就写明了拾级而上有365级台阶。

可爱的猪肉包子广告

满是小黄鸭的点缀

伊香保作为日本温泉都市计划的第一号地,历来就是久负盛名的疗养地,不少名人如作家德富芦花、画家竹久梦二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伊香保的温泉都市第一街纪念碑旁的石阶上,就镌刻着颇为热爱此地的女诗人与谢野晶子所作的诗《伊香保的街》。

兜兜转转也就到了办入住的时候。回到刚刚参观过的会客厅,办入住也是在这里坐着完成的。作为接风洗尘,一杯清茶,一块茶点。日本之心确实要到旅馆里才能体会。

很意外的吃到了太田大叔推荐的清芳亭的温泉馒头。皮有这麦子的幽香,内馅是日本传统的超甜红豆馅,其作用就是和清香但有些苦涩的绿茶进行中和。

进入房间(太开心以至照片忘拍了…),可以看到酒店很自豪地把5星旅馆的目录放在了房间的茶几上。

晚上的会席料理。每一家旅馆,随着地方的不同,都能吃到很有当地特色的食材和料理。这次的特色是蒟蒻。
餐厅的服务员是在日本常驻了很多年的东北老太太,也感谢她提供了很多的旅行资讯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晚上想出去转一圈顺便买夜宵。和谁曾想早上的阴沉转化成了一场大雨。不过总是要回去泡澡,所以稍稍淋溼也无所谓。托这场雨的福,让我看到了空无一人的伊香保石阶。

买完东西,听着雨声呼吸著新鲜的略带温泉水味道的空气,向上重新走回旅馆。

温泉的部分只能用嘴说啦。岸权作为老店自然在温泉上有其独到之处。伊香保的温泉用的是来自上游的硫磺泉。硫磺和铁离子的作用使得水看上去非常黄,因此伊香保的温泉有“黄金の汤”之称。
岸权的免费浴场有三个,一个普通的室内大浴场、一个可以眺望远方山脉的露天浴场(不过我近视+晚上所以白瞎)还有一个在旅店整体范围之外(后门出去过一条小马路)的小浴场。那个小浴场虽说是公共的,但事实上内进3个人可能就比较极限了。而且因为当晚下雨,所以非常幸运地把这个小浴场泡成了包场。

从酒店官网上下了一张小浴场“权左卫门之汤”的男浴场的图。
这个小浴场的特色是在于利用了明治14年(1881年)的一张绘画,忠实地用桧木再现的小屋。桧木的香气相当特别,加上温泉水的味道让人沉醉。

D8 伊香保&水泽 早起的人儿有景看

泡完温泉之后自然是美美地睡了一觉。出来旅游时候生活简直规律到爆,所以又是起了个大早出来吸收一下日月之精华。来了伊香保旅游,如果不爬完伊香保的石阶岂不可惜?因此出门之后就向山上出发了。
小坡的顶上是伊香保当地的中心神社,伊香保神社。

到顶啦~

在山顶上有一处小喝茶休息处。大概也是为了爬上山顶来的人休息喝茶用的吧。

到了这里就有源泉的感觉,空气中弥漫这金属、硫磺的味道。溪流也变成了金属的锈黄色。

想起之前在日光看到的红桥绿水,再看到这里的红桥黄水,感到还是相当奇妙的。

在其他温泉好像没有看到的饮泉所。传说是最早有外国医生认为喝温泉水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还煞有介事地搞出了各种研究。

拿杯子抿了一小口,暖暖的,但是这味道我是在是不愿意去品尝。咸涩,还有很冲的气味。算了还是请下一位勇士仔细品一品再来写评测吧,我是在是不行了。

温泉成分表,阳离子中钙、钠含量相当高,超过50mg/kg。阴离子则是氢碳酸和硫酸根多,也确实和空气中那股味道对上了。

伊香保神社的社殿,一大早就有不少人来参拜了。

从山顶往下看。不过因为昨晚的雨的关系,天依旧是雾濛濛的。

整理了行李退了房才想起来拍张照片。

岸权旅馆,谢谢招待~

离开前再来张石阶的照片。

水泽一瞥

下山路上并没有急着直奔山下,而是继续延续走走停停的风格。既然在太田的大叔向我们推荐了水泽的观音和乌冬面,而且水泽就在伊香保的山下一点点非常近,所以就先走两步消消早餐的食。

伊香保温泉街和水泽都同属伊香保町。但是明显伊香保已经被很广泛地开发成了温泉景点,因此本地人有比较多地住到了水泽。因此可以在这里看到很日本平民化的生活。

看到了松子deluxe打广告的群马醃洋葱(玉ねぎたまり渍け,たまり是来自味增的副产品,和酱油有点像)。

水泽寺,也称水泽观音。是传说有着1300年的佛教寺庙。

水泽的另一个名物则是乌冬,从水泽寺的门口看下去可以看到公路两边都是乌冬店面。乌冬小镇可见一斑。

走到公交车站旁的乌冬面店。

正好看到老板在临街的厨房里擀乌冬。看到我向里拍照就开始劝诱我进去吃一顿,可是刚吃完早饭的我实在没办法再吃一顿乌冬了。而且下山的公交班次也不多,如果错过这班的话,我可能有时间再吃20碗乌冬面(笑)。于是只是和老板在窗边尬聊。老板边上的帮手说他正在为了2020东京奥运努力学习英语。所以老板听说我是来自日本国外的时候就开始疯狂和我飚英语。虽然是可以听出来是初学者,但是他的发音和流畅程度绝对可以超过日本半数人。不过我正在学习日语,于是就出现了一个说日语的中国人和说英文的日本人在交流的神奇场景。
不过没能完成水泽乌冬的打卡还是蛮遗憾的,不过最后大叔还很非常热(ke)情(tao)地邀请我再来玩,再来吃一碗手打水泽乌冬面。

流连在群马 临时停靠 箕乡&高崎

道路之下有着开阔的富饶的平原。

也是顺着井伊大老的发家倒序来到了箕乡町,这里算是箕轮城的城下町。此次虽没有时间上山看看,但是在这个安逸的居住小镇短暂地打个卡还是够的。谁能想得到这里曾经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地方。

在半山腰上的箕轮城在它短暂的80几年的历史中在上杉、武田、织田、北条、丰臣等几大势力之间几度易手。是个寿命虽短,但在战国末期中出镜颇为频繁的城池。

公交坐回高崎站,也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趁还有一些时间查到了在一站地之外有谷歌评分很高的一家高崎当地美食店,于是就跳上电车,往那里去了。高崎问屋町这一站是在2004年新加的。所谓“问屋”,我一直望文生义以为是买房子,其实问屋指的是批发商。原本这里是很大的一个货品集散中心,主营纺织纤维和食品。创立与1967年,在日本都算是很老的商品集散地,至今在车站西口还留着。但随着车站的建立,居住人口被不断汇入,也有了新的大学。因此从2004年每天仅746人乘车,到2018年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831人,是JR高崎线上在群马仅次于群马两大都市中心站高崎站和前桥站的群马第三大车站。一个新城,就围绕着一个车站建立了起来。

一个小插曲,虽说通票可以直接上新干线自由席,不过既然能不限次换指定席那不换白不换。但是高崎站的换票视窗队伍排得让人绝望,但是在这个小站,则完全没有任何时间的浪费,告诉站员要什么票就立马拿到了。所以在换指定席的时候可以在确定好行程之后尽快换掉,免得在排队上浪费太多力气。

步行约莫15分钟,就来到了这家以高崎名物达摩不倒翁为名的达摩食堂。楼很不起眼,就融入住宅区里。

不过说这建筑融入在住宅区里,但事实上它就是一栋住宅。祖孙三代居住其乐融融在一楼做生意,相比二楼应该就是他们的生活起居空间。孙辈非常年幼,所以爷爷奶奶一放下他(/她)来接待我们就放声大哭。但即使是临近3点的非饭点,店里仍然是有两三桌客人在用餐。

根据推荐,也根据店铺招牌所写的店里一份牛下水和炖牛肉。味道超浓厚!毫无腥味,调味略咸但是极为下饭,看得出来是周边的工厂或是体力劳动者喜欢的味道。其实应该可以再添一碗饭,可是这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喜欢重口味+平民材料平民调味,果然我还是喜欢B级美食。

吃饱喝足之后(伞又落下了T_T),走回车站。顺便看看这座新城的面貌。达摩(ダルマ、Daruma)是高崎的特色也是高崎的骄傲,甚至也成为了日本的标志。走在这里确实随处可见。

E231系,21世纪初期东日本大规模老旧列车汰换的主力,现在也正活跃在关东地区的线路上。

看了时刻表特意选择了北陆的来车,来完成我的首次E7·W7系的打卡。

答案揭晓:来自西日本的W7~

告一段落:要向大都市去了


18年7月的预约,紧赶慢赶也没能完成今年事今年毕的目标,19年年初又因为各种原因提不起精神,反倒是被花见的文章抢先了。最终写了一年半才终于搞定了上半章。继续秉承着我罗里吧嗦记流水账的恶习,也是一片水分非常大的游记。不过还是希望能对看到这篇游记的您有些微的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正如我开头所处说,长久以来我对日本的认识不是建立于东京大阪这些工业化城市,而是希望能在广大的乡野中寻找到点滴日本味道。乡村给我带来了纯净广阔的日本体验,让我能体验到异国元素。虽然这些景点中的异国元素就如同海外的中餐一样,多少都有投游客所好的倾向。所以在一般景点之外,也会试着离开常规路线去走走不寻常路。不过这对于以个外国人来说还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游记中可能也只有猪苗代湖和两毛线上的两座小城足利和太田属于这个范畴,但是其他的地方也希望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视角来体验。不过这样的旅游确实也带来了新鲜感,也可能会比一般的游客看到些许不同的日本。

同样,在寻找什么是日本的时候,我注重于日本的乡野,它们固然是日本的,但日本的城市也是日本的。拜我的小伙伴所赐,下半篇就还是要进入东京,来看看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不过我对于城市的脉搏的掌握不是很好,因此写起来可能比这篇还要生硬,希望届时大家也就继续凑合著看吧。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