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准备】告别夏日曼谷,飞向初春的日本

说起这场2019年的濑户内海艺术祭,还要追溯到三年前偶尔看见的一篇文章,文中种种描述直戳我心,于是便上网查下一次艺术祭是何时,发现竟是每三年举办一次,顿时有点丧气。但是,也因为这篇文章,被种草了濑户内海这个地方。

濑户内海,是位于日本的本州、四国和九州之间的海域,在这片海域中,有着大大小小的很多岛屿。随便搜寻一下濑户内海的照片,你就会看见在海岸边的黄色波点南瓜,骑着扫帚飞天的少女,郁郁葱葱的橄榄树等。这样的地方,一旦知道了,你就会有一个信念,总有一天,我要去看看。

然而,一年又过一年,在心心念念中,我终于等到了今年举办的濑户内海艺术祭。于是,我火速在濑户内海艺术祭官网买好了门票,托朋友买好了往返岛屿之间的船票,每天盯着各大机票网站看合适的机票,终于,和朋友敲定了五月中旬飞大阪的日本之行。

接着,就是计划详细的行程了。因为我们申请的是个人自由行,便想待十五天到签证期满。然后,两个人盘算了一下此行需要的花费,发现在濑户内海艺术祭期间,各类的花费都几乎是暴涨。于是,我们便商量如何省钱,最有价效比的游玩。首先是交通,因为日本铁路发达,我们研究了很久的各种JR券,铁路券,最后选择了契合我们行程的JR关西广域周游券。

其次是住宿,查过了各种住宿预定网站,因为濑户内海艺术祭是热门,酒店的费用都居高不下,我们便想尝试当沙发客,在Couchsurfing网站上注册后,便按照行程时间寻找合适的沙发主,幸运的是,我们在出行前已经找到了90%的沙发。当然啦,做沙发客的话,最好是带些礼物去到沙发主家,当时在泰国,便买了很多芒果干,知道日本水果贵,芒果干带过去真的是人见人爱的小礼物呢。最后是吃饭,我们的根据地是各大便利店,吉野家,食其家等一些亲民餐馆,以及在各种条件允许下,去超市买菜在沙发主家做中餐,让他们体验中华料理的美味。

在计划安排好行程之后,我们便坐上了曼谷飞往大阪的航班,开启了我们的初春日本之旅。关于具体的行程安排,我已经放在了下面的图片上,为了最大化利用各种周游券,我们几乎是每天暴走三万步的节奏,希望能够给去日本的小伙伴一点借鉴意义。

【大阪 – 和歌山】落地日本,开启人在囧途

落地大阪之后,我们用JR周游券从机场前往难波站,准备在车站寄存行李,然后前往和歌山。万万没想到,正当我掏出钱包的时候,发现我的银行卡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欲哭无泪之时,只能先让朋友取钱将行李寄存,然后找在大阪的朋友换钱,这段旅途的开始,真的有些人在囧途的意味。

不仅如此,由于刚到日本,车站的资讯太复杂,我们在“大正车站”坐上车,来来回回转悠了好几趟都不对,最后终于坐上了去难波的列车,谁能想到老司机如我,竟然也会在车站迷路呀~

到了大阪难波站之后,和朋友约好在心斋桥见面,一路上经过道顿堀时,发现曾经照片上的地方,竟然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有几秒的不可思议。

作为大阪人流量最多的地方,真的感受到了人们在这里买买买的疯狂,只可惜赶着去和歌山,没能驻足在此游览一番。

寄存完行李之后,我和小伙伴继续拿着JR周游券畅通无阻的坐上了开往和歌山的列车,一路上从城市驶向自然的风景,十分像治愈系日剧里的场景,两个小时后,我们便到达了依山傍海的和歌山。

抵达之后,我们出站正在琢磨该怎么去海边,看到游客中心有中文服务台,便请教会中文的工作人员怎么去海边,最后知道有一趟公交车是可以直达海边的,我们便顺利乘坐公交前往海边了。

我们到达的地方离海边还有些距离,需要步行,路上经过了一个类似游乐园的地方,有着大大的摩天轮,只不过好像那天刚好是休息日,游乐园关门了,没能进去游览一番。

走着走着,便看到了另一个熟悉的名字——黑潮市场。

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接近市场关门时间,市场里面没有什么游客,也没有什么很物美价廉的美食,随便逛了逛,拍拍照片便继续往海边走。

一看到海,感觉白天发生的一切不开心,都得到了治愈。

码头旁边停泊著各色的船舶,一瞬间让我联想起了在青岛的帆船中心,想到了喝着啤酒去海边的那个夏天。

这片海不是什么热门旅游景点,人都没看到几个。
我们坐在海边等日落的时候,除了海水的波浪声,整个世界都变得很安静很安静。
算准了日落的时间,便静静地等待太阳下山。

《小王子》里曾说道,“你知道的,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格外喜欢看日落。”

【宇治】心心念念中,奔向宇治抹茶之乡

在大阪的这几天,我们住在一个正在上大学的日本男孩子家里,他是一个特别热心的沙发主,第一天我们很晚才回去大阪市里,他便在车站等我们一起回家。聊天的时候才知道,他开始做沙发主的缘故,是想要学英语,改善自己的口语。

日本的大学几乎不提供宿舍,或者住宿费很贵,大部分学生都选择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日本小哥的家里很干净,由于只有一张床,我和朋友一个睡床上,一个睡榻榻米,日本小哥则是睡在桌子底下。我们有点于心不忍,想让他睡床,他拒绝了,说睡在桌子下面很有安全感。

听小哥哥说,来他家里的沙发客都会在他的这个黑色垃圾桶上留言,上面写满了世界各地的语言,感觉很有创意。我们走之前,也用修正液在上面留下了中文的祝福。

第二天起床后,小哥哥说他今天没课,可以带我们去逛校园,在食堂吃早餐。在校园里走着,看到正在上体育课的制服少年们,青春感满满呀~

不得不说,这座大学校园里的食堂,一眼看上去更像个图书馆,处处一尘不染,吃饭的学生们也都安安静静的,生怕打扰到别人。

这碗唐扬鸡块面便是我点的早餐,在食堂点餐时和去很多餐厅吃饭一样,都是先在机器前选好食物出票,拿着票去兑换食物的。

吃过早餐后,我们和日本小哥告别,决定坐车前往宇治抹茶的故乡—— 宇治。

在宇治街头走着,发现一家超市,便进去看看,这片水果区我们唯一买得起的只有蕉,真的太难了。

不管怎么说,来到了宇治,抹茶是必喝的,冰淇淋是必吃的啦~
厚重的抹茶味,让冰淇淋吃起来一点也不腻,吃完回味无穷。

宇治也不算特别热门的旅游城市,走在街道上也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

我们在地图上发现宇治可以逛的地方不多,而且景点之间距离并不远,便打算一一步行去打卡看看。

宇治川这条河流,是从琵琶湖流出的濑多川下游,春天的时候,樱花沿着河岸盛开,美不胜收。

我们来的时候已经过了樱花季,看着两岸郁郁葱葱的山林,还有潺潺的流水,也是别有一番景致。

连线宇治川两岸的桥梁有好几座,桥上时而有行人走过,时而有穿着校服的少年骑着自行车飞驰而过。

逛著逛著,发现竟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然而这雨与宇治的风格却也很搭,雨中漫步好生浪漫~

走在桥上,看到另一座不远处的桥上突然驶过一辆列车,像极了日漫里的场景。

不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到达了对岸,这边有很多的神社,路上尽是绿色的树木。

到达宇治神社的时候,我们转了好几圈,发现几乎没有游客,乐得清静。

神社里的许愿亭上挂著很多人来祈福时写的挂牌,满满的仪式感。

偶然发现几个挂牌上画著动漫人物,不知道是何方的动漫大神之作。

回去车站的路上又一次经过宇治川,在桥上看着风景发呆了很久,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奈良】关于鹿的那些幻想,藏在奈良公园里

一直对鹿这种动物很好奇,曾经还特意跑去北方的驯鹿部落寻找鹿的踪迹。
对于奈良这座关于鹿的城市,更是一直充满著好奇与向往,我们便乘坐绿色的列车前往奈良。

从JR奈良车站出来,步行二十分钟左右便能到达奈良公园了。一路上小鹿会时不时地冒出来,然后满眼期待地走向你,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有没有饼干?没有,我就走了啊。”

我拿起一根树枝准备诱惑这只带犄角的鹿,结果不到两秒就被鹿兄弟给识破了,一点面子也不给。

我们去奈良的那天,刚好碰上某个日本小学春游,一群揹著书包的小孩子和鹿玩耍,拿着饼干喂鹿,或者被鹿追着跑。

偶然碰到几个小男孩,停下来与鹿对话,和鹿问好,对着鹿行鞠躬礼,甚是可爱。

那些买了饼干的游客是鹿群们的目标,它们丝毫也不害怕,反而是追着人要饼干,不给就上演抢夺大戏。

一路往若草山的方向走,会看见很多鹿向你鞠躬,有的鹿还会像座雕像一般地站立著,俯瞰众生。

若草山上风景很好,也有很多鹿,喜欢拍照的一定要去若草山上,风景美人又少,是出片的好地方。

在奈良公园里看见一个皮卡丘的饮料贩卖机,穿着黄色衣服的我便上去强行与皮卡丘合影了一番。

日本很多寺庙里都有这座纳凉的亭子,亭子顶上是各色藤曼,很适合逛累了的游客在这里稍作休息。

逛完了奈良公园与若草山,往车站方向回去的路上,发现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拍照很唯美。

告别满是小鹿的奈良,我们继续用JR Pass坐上了开往城崎温泉的列车,从白天坐到黑夜。

【城崎温泉】温泉小镇的昼与夜,静谧而美好

到达城崎温泉这座小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
街道上偶尔会经过几个穿着浴衣,踏着木屐去泡汤的人。

城崎温泉最有名的的就是它的7大外汤,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只要入住城崎任一酒店,都可以免费到这7处外汤泡温泉。

晚上,在这世外桃源般的温泉小镇上走着,感觉就像某个浪漫电影里的画面。

偶尔一抬头看看月亮,圆圆的样子,和旁边楼上点亮的灯笼们都快融为一体了。

逛完一圈之后我们便回到车站,前往第二个沙发主在丰冈的家,离城崎温泉大概二十分钟的车程。

到了丰冈,我们在前往沙发主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回转寿司的自助餐厅,便决定放下行李就过来吃寿司。

这家回转寿司店,全场寿司100日元一份,单人自助十种不重样的也才500日元,很适合穷游党了。
接待我们的沙发女主人Meg很友善,看到我们还没吃晚饭,还给我们特意煮了黄豆汤。

丰冈这座小城民风很淳朴,家家户户大门都不用上锁。我们的沙发主是一对丁克夫妻,女主人人很nice,英文说得很好,男主人是摄影师,手里一直拿着相机。

两个人住在这座有四十年历史的传统日式独栋木屋里,过著乌托邦似的生活。客厅里面摆放著画画用的颜料,旁边放著一把乌克丽丽。和女主人聊天时,她告诉我他们夫妻俩最近在研究如何种地,想要自给自足。客厅里放著可以加热取暖的被炉,总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活在日本的晨间剧里。

我们的房间是传统的日式榻榻米,住在这样的有历史感的屋子里,也是一次很难得的体验了。

第二天早上,我们还想去看看白天的温泉小镇是什么样的,便再次乘坐列车前往城崎温泉。

因为是温泉镇,这里的公交站牌旁边,不是公告栏,而是摆满了木屐的展示台。

偶尔穿城而过的红色列车,与河岸边的绿色树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呢~

早上来得早的话,还能看见卖著新鲜水产的市场,这里的松叶蟹还很有名哦。

逛完白天的温泉小镇,我们便向着沙发主推荐的鸟取沙丘出发,听说那里的海,特别美。

【鸟取沙丘】一面是沙漠,一面是海洋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站台旁停著一辆有着柯南的动画的列车,想起柯南站离这里不远,便决定去看看。

我们坐着车到了由良站,看到满车站的柯南,不禁有些激动,给检票员出示JR Pass卡的时候,她看完给我说了声“No”,原来由良站并不包括在这张广域周游券里,我们需要另外购买车票。

没想到一时兴起做的决定,竟然闹出了一个大乌龙,我们便走到对面的站台,等下一班列车返回。

乌龙过后,我们乘车前往鸟取,到了车站之后,还需要乘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鸟取沙丘。

我们到达沙丘时已经是下午了,在沙漠里一直向前走,只为看到那片沙发主所赞不绝口的海。

飞机飞过天空,天空之城。

翻过一个又一个的沙丘后,我们终于看到了那片传闻中湛蓝色的海。

波浪翻打的海边,四下寂静无人,可以尽情撒欢儿。

站在沙丘上的我们,吹着凛冽的海风,眺望着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感觉好像拥有了全世界。

不远处海上的那座孤岛,仿佛是当代社会里不合群的你我,固执的与陆地分离,孤独地伫立在大海里。

在海边又一次等日落,听着海浪的声音,看海水把沙子拍打到岸上,时间过得很快。

海边的日落,总是万分迷人的,让人目不转睛地盯着太阳的影子,快乐又悲伤地与它告别。

害怕赶不上末班车,便启程回去车站,在公交上,我盯着窗外的太阳,继续追着日落跑。

【丰冈 – 高松】乘坐跨海列车,奔向濑户内海

不得不说,我们这次选择的这个关西广域周游券价效比真的很高,它是只针对除日本以外的游客发行的,每次进入车站前走人工通道,向检票员出示卡片即可,它的有效期是五天,几乎涵盖了这五天所有我们想去的地方,从关西机场开始,一直到高松,这张周游券发挥了超级大的作用,想要在关西深度游的小伙伴一定要选择它。

第五天我们启程去高松,研究上面的地图之后,发现从丰冈到高松并没有直达列车,我们需要换乘三次,丰冈-姬路-相生-冈山-高松,这是一趟历时七个小时的跨海之旅,为了看艺术祭真的很拼命了。

一路上我们经过村庄,山川,田野,湖泊,森林,窗外的景色时刻都在变幻著,即使看风景也不会无聊。

最激动人心的大概就是这段跨海的时刻,看到了海,意味着濑户内海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大概是下午四点左右,我们到达了JR高松站,不远处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接待我们的第三位沙发主就在高松市,她是一个性格活泼的英语老师,下班后会开车开高松站接我们。

等待沙发主的时间里,我们把行李寄存在高松站,决定四处溜达一下,欣赏这座海滨城市的魅力。

高松港是这次濑户内海艺术祭的主要港口,大部分游客都需要从这里买票换票,然后坐船上各个岛。

港口旁边停靠着造型十分可爱的大轮船,霓虹人民的可爱基因真的是无处不在呢~

这两只高达8米的彩色柱是日本知名艺术家大巻伸嗣的代表作之一,它们气势非凡的伫立于高松港上,是所有来高松的游客所看到的第一个作品。当我拿出相机准备按下快门时,一个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的日本老爷爷突然停下来,在我相机面前摆了个Pose,真的是可爱的老爷爷。只不过我当时大脑当机,完全忘记了按快门。

在港口逛了一圈之后,我们决定往高松市区里面走走,走街串巷,看看高松人民的日常生活。

不得不说,骑自行车这件事儿在日本的小城市特别普及,大城市也并不稀奇。
经常能看到骑车飞驰而过的少男少女,青春气息溢于言表。

逛到一个可以泡汤的公共浴场,我们都有点心动,进去准备问价格,发现工作人员完全听不懂英语,后来远眺了一下,泡池里全是大妈们,我们便害羞地悄悄离开了这里,毕竟没有什么勇气赤身裸体去泡公共浴池,原谅南方人的最后一点坚持。

高松市其实并不是很大,傍晚回去的路上发现此路不通,最后跟着谷歌地图走上了天桥,天桥下面都是铁轨,有种荒凉萧瑟的感觉。

高松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的车站即便是到了晚上,也是相当繁忙的。

晚上八点左右的时候,沙发主联络我们说已经到了高松站,我们取完行李去站前广场集合时,竟然发现有乐队在现场表演,不得不说,日本这种浓厚的艺术氛围我真的是相当喜欢了。之前去东京时,也会有很多乐队或者歌手在街头表演,大部分的水准都很不错,少年们热血激昂的追求梦想,单单是这一点就必须要支援了。每次看到这种表演,总要驻足观赏一番,青春真好啊!

我们在高松的沙发主是一对年轻夫妻,女主人曾经在澳洲待过,买了一张澳洲版的世界地图,世界在这张地图上是倒著的,每次有沙发客来,她都会邀请他们在地图上标出自己来自哪里,我们也在地图上标注了我们的故乡。

我们的卧室在他们的客厅里,铺好了榻榻米,拉上门,也算是独立房间了。

某天晚上我们回来,告诉沙发主我从泰国带了咖哩,可以一起去超市买菜,给他们做咖哩鸡肉饭。

在高松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早餐都是在高松站附近的食其家度过的,这里可以刷信用卡,也可以刷支付宝,价格适中,相当便利,而且牛肉饭确实比国内的好吃很多,算是我们的大救星了。

【男木岛】从猫之岛,开启浪漫海岛艺术祭

濑户内海艺术祭的第一天,拿着兑换好的三日船票从高松港出发,首先到达的是男木岛,俗称猫岛。
当轮船离开高松港时,这位胖胖的港口工作人员一直摇著双手给我们说再见,特别可爱的一幕。

在海上航行,总是令人心情愉悦,作为水像星座的我,更是有种如鱼得水的雀跃感。

眼看着陆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航行途中遇见各式各样的船,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已经在濑户内海了。

下船之后,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男木岛之魂,也是所有人下船后的第一个打卡点。

上岛爬山之前,会看见这个海征食堂,有一些卖当地食物的商贩,而我们则是自带干粮上山。

沿着上山的石阶走,不一会儿就会看到海了,在岛上的好处就是四面环海,被海围绕,随处是海景。

《男木岛巷弄壁画计划》艺术家使用男木岛上收集的废材与木料,涂上颜料后搭建在房屋外侧墙壁上,可能只是一面墙,可能是一个转角,色彩鲜明的壁画融入远方濑户内诸岛的海景。

《记忆之瓶》男木岛上我最喜欢的是这个作品,隔绝光线的密闭小屋中,悬挂著一串串玻璃灯具,共有一百多个。在这些玻璃瓶子中,放入岛民的照片、小玩具等,依照颜色分类,让记忆的痕迹如一封瓶中信停在瓶里。大概是因为巨蟹座念旧的缘故,我对这些装满记忆的瓶子感触很深。

《行走方舟》这个作品取材于《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建于日本311大地震之后,让白色与蓝色相间的南方岛屿方舟承载着希望的种子渡海前行,将祝福的力量传送给受灾的人们。

这个作品我忘记了名字,只记得进入屋子后,参观者要保持安静,素质有序地脱下鞋子爬上木制楼梯到二楼,坐下来欣赏各种木头做出来的类似风铃一样的作品,连线起来发出清澈脆耳的声音,像极了大自然在用风声奏乐的声音。

欣赏完一系列作品之后,我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指向灯塔的路牌,便开始了向灯塔的进发之路。

在岛上行走,看到满心满眼的绿色,有些房屋没有人居住,屋子上也都长满了花花草草,颇有诗意。

濑户内海上的岛民门也很是可爱,连指路牌都画成了动漫风,让这趟灯塔之旅也充满了无限趣味。

走着走着,看到凹凸镜我就喜欢拿出相机拍个照,好在这条路上并没有车,走了很久都没看到一个人。

在路上走了很久看不到尽头,每次看到路牌上的距离更近一些,我总会给自己打鸡血,很快就会到了。

制作路牌的人,想必也是经历过一些绝望的,才会想着做路牌,给之后到来的人一些希望和信心。

走到这块标示著还有500米的路牌前,发现上面竟然还贴心的写着还需要走多少步,相当给力!

岛上的树多呈野蛮生长的趋势,这棵靠近海边的树已经长满了藤曼,看上去像童话世界里有魔力的树。

不知不觉中,已经可以看到远处的海了,离灯塔越来越近,离沙滩越来越近。

在沙滩上看着海上航行的船只,不知为何,感觉那艘船在波涛汹涌中,似乎有着几分孤勇。

回去的路上,难得看到两个路人,他们对我微笑着说了句“kon ni chi wa”,我也回了句“kon ni chi wa”。

在路上走着走着,一抬头发现有两个老奶奶正在高处聊天,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应该有种俯视众生的感觉吧。

大概是在岛上生活实在惬意,岛民们把可爱的基因到处发扬光大,随处可见的可爱的一角。

早就听说,男木岛有个别名叫“猫之岛”,因为岛上居住着近200只猫咪,猫密度比人密度还要高。逛了一圈,我还纳闷怎么都没有看到猫。

原来那天岛上风大,猫都躲起来了,或者在路边假睡装死,不过个个都很圆滚滚,他们也是这座岛的岛民,想必是天天都有鱼吃的幸福猫咪吧。

最后,为了赶去女木岛的船,依依不舍的和猫咪说声再见,就直奔前往女木岛的船上了。

【女木岛】这座鬼岛上,满是诙谐有趣的灵魂

相传,女木岛就是民间故事《桃太郎》中的鬼岛,鹫峰山顶的洞穴便是魔鬼的住所。

男木岛到女木岛只有二十分钟的船程,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女木岛,这里也俗称“鬼之岛”。

当船驶近港口时,我们便看到了不远处的鬼娃灯塔,可可爱爱的伫立在海边。

下船之后,一直沿着满是海鸥路牌的路走,就能看到红色的灯塔,很适合拍照凹造型。

这个地方叫做海鸥的停车场,是木村崇人的代表作。

这些随风旋转飞舞的海鸥,沿着堤防和屋顶一只只端正站好,引得游客纷纷与之合影。

码头附近有一个巨型人像,像极了复活节岛上的遍布的巨型石像,不知道二者之间是否有某种连线。

《20世纪的回想》以青铜制成的黑色钢琴,挂了迎风摇曳的白帆,象征着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文明开端。艺术家透过伫立在濑户内海旁的作品,提出了一个问题:“20世纪后,亚洲人将驶向何方?”
当我看到这个作品时,船与钢琴的组合,让人脑海里浮现了海上钢琴师。

在岛上漫无目的的逛,看到作品就走进去,这个名画座是个有趣的地方,里面放著各式各样的画作。

走到名画座的二楼,竟然正在播放卓别林的电影,我干脆在这个迷你复古影院坐下来,欣赏卓别林。

《女根》这个作品比较前卫,主体是一个大型海洋气象用浮标,艺术家大竹伸朗将一棵椰子树移植在上面,运用了大量视觉效果强烈的冲突色彩,漆上了荧光橘色。入口处的路中央摆着一座植物台,造型植物其实是一段树根,但形似女性下体,放在小学里也真是特别。

逛著逛著逛到一个作品馆,里面有很多的独立房间,放著各色的艺术作品。
下图这个是洗衣房,不过里面没有衣服,只是萤幕在不停地播放画面。

这个作品馆里,我最喜欢的作品是这个环岛骑行的纪录片,讲的是主角骑着这辆自行车环岛的故事。

当时视讯里骑的这辆自行车,现在被展示在萤幕旁边,作为一个曾经的骑行爱好者,看完热血沸腾。

场馆里最搞笑的作品便是这个中国传统结婚典礼的体验了,我看到报名表上报名体验的还不少,有一种线下相亲联姻的意味。

处处大红色的装饰,老式挂历,大大的繁体喜字,还未整理的麻将桌,满满的老式中国元素呢~

回码头的路上,经过这样一个作品,半天没找到名字,但也是个很诙谐有趣的作品了。

我们沿着海鸥路牌,走向女木岛的码头,告别这座满是诙谐有趣灵魂的鬼之岛。

【直岛】草间弥生的大南瓜,是岛上的守护者

说起濑户内海,最有名的食物要属高松的乌冬面了,于是在去直岛的船上,我们点了一份乌冬面尝尝。

不得不说,高松的乌冬面虽然配料简单,但味道是原汁原味,面条十分筋道,确实很好吃,名不虚传。

吃完这碗乌冬面,我们的红色波点轮船也已经要靠岸了,处处满是草间弥生的波点元素。

《赤南瓜》据说是草间弥生将自己的幻觉表现了出来,各种形态不一的赤色圆点南瓜,让海岸上突然出现一块魔幻空间。到了岸边,看到红色的大南瓜伫立在码头,迎接我们的到来。

直岛钱汤比较出名,但是当天好像有学生去参观,没办法泡汤,我们在门口逛了逛就离开了。

岛上到处是波点元素,就连公交车上也满是红色和黄色的波点图案,十分应景。

《直岛Pavilion》继“海之驿站(直岛)”和“红南瓜”之后,在直岛出海门户的宫浦港周边设定了全新的地标。提出在27座岛屿构成的直岛上建设“第28座岛屿”的概念,打造出漂浮在海面、如海市蜃楼般的“浮岛景象”,展现其轻快、漂浮感的形态特征。晚上的时候,据说这里更美更梦幻。

因为艺术祭这个大旺季,我们没有租到电动车或者自行车,干脆徒步环岛,上山下山开启暴走模式。

偶然在路上经过一个岛民家,邮箱上有着可爱的熊本熊,看到可爱的事物当然要一起合影啦~

直岛上最著名的三个美术馆都离得不太远,看到路牌和凹凸镜,不由得又开始合影了一张。

Benesse house是安藤忠雄打造的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酒店,被全球艺术迷奉位“住一次今生足矣”。

Benesse House最精彩的地方是它位于山丘上,面向大海的Benesse Museum,收藏了许多日本及外国不同艺术家的作品。

有用彩色灯泡组合不同情绪字母不停闪烁的更现代的艺术作品,也有杉本博司拍摄的一组黑白照片。

这组会唱歌的机器人也甚是有趣,他们嘴型一致,姿势一致,像极了一个机器人乐队。

李禹焕美术馆(Lee Ufan Museum)是以韩国同名极少主义艺术家所命名的美术馆,于2010年完工开馆,是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在直岛的又一件瑰宝。在正方形的前庭中,摆放著李禹焕的作品,石头和柱子,禅意十足。

李禹焕的作品风格极简美学,也是当代艺术运动“物派”的中心人物,用原始的石头、木头、铁柱子等素材呈现,而不去作加工和处理,更加注重物体之间的关系和材质之间的交融。

进入李禹焕美术馆之前,有一段长廊,刚好看到一对情侣,身着一黑一白迎面走过来,颇有些韩剧鬼怪里名场面的感觉。

参观完李禹焕美术馆,去下一站的路上,看到很有爱的一家三口,便把这份美好用快门记录了下来。

地中美术馆也是安藤忠雄的作品,需要提前网上预约门票才能进馆,我们行程太赶放弃了这个美术馆。

接着,我们便步行向黄南瓜出发,徒步环岛的好处就是不错过任何一处风景,缺点就是会走断腿。

在离海边不太远的岸边,发现了又一处草间弥生的作品,波点元素的辨识度,实在是很高。

我们的最后一站就是草间弥生的黄南瓜,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南瓜显得非常立体,仿佛漂浮在海面上。

排队拍完照时,才发现我们错过了回码头的末班公交车,只好继续步行碰碰运气,在路上尝试着搭顺风车,一位好心的女车主最后搭了我们,将我们带回了直岛的码头,真的很感谢这位善良的女车主。

当我们坐上末班船离开直岛时,一群小朋友一直对着轮船热烈的招手再见,说著“sa you na la,sensei”,原来轮船上有她们的老师,可爱的学生们一直追着轮船的方向跑,浓浓的师生情让人感动。

【丰岛】环岛暴走三万步,只为心脏音博物馆

最开始想去丰岛,只是因为关注的一位微信公众号博主,发了几张心脏音博物馆的照片,感觉很治愈。

早上我们五点半起床,为了坐最早一班船去丰岛,没有船直达,需要从高松先坐船去小豆岛,然后转乘去丰岛。到达岛上的时候,天气很恶劣,刮风又下雨,很多船都停航了。

濑户内海的每座岛上,好像都会有很多猫咪岛民,大概是经常有鱼吃,大多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

这几天一直都是徒步环岛,和租车没什么缘分。恶劣的天气让租车行都直接关门了,只能继续徒步了。

环岛的路上,偶尔路过一座满是贝壳墙的屋子,已经不记得是谁的作品了。

在贝壳屋的窗户里望向外面的世界,有种别样的感觉。

徒步路上的最大乐趣,就是遇到凹凸镜时,停下来拿相机与它合影一张。

在丰岛的最大惊喜,要属这个无名的彩色涂鸦房子,原本看上去像一个废弃的工厂,却因为涂鸦变得可爱了起来。

路上经过一家餐馆,外面放著一个带着毒气面具和防护服的假人,看着有点不寒而栗。

环岛上山,路上可以远眺海景,仔细观察,居然能看到两台类似钢琴的东西伫立在海中央,看上去颇有意境。

走着走着,满眼绿色中,看到一个停了一些车的停车场,丰岛美术馆便离我们不远了。

丰岛美术馆是岛上最受欢迎的主要景点。巨大的展馆被建成单一空间,即只有一间的结构,馆内空空荡荡,只有“水”——地上滚动的水珠,缓缓流动的水流,凝成一滩的小水潭。艺术家内藤礼的设计仅保留最简单的自然元素:空气、阳光、风以及水。在这里,可以尽情的感受自然的魅力。

刚参观完丰岛美术馆,岛上就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在雨中漫步,无比陶醉。

不记得大概步行了多久,小伙伴都喊着要放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心脏音博物馆的路标,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终点。

心脏资料室(心臓音のアーカイブ)是法国艺术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设计的,他从 2008 年开始进行蒐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跳声,这些人来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目前为止已经收录了三万多个生命心跳的声音。

这座我心心念念很久的心脏音博物馆,安安静静地伫立在海边的小木屋里,走进里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引导参观,感觉更像一座现代感的实验室。

当我们走进这间漆黑的展示屋内,听着屋内传来此起彼伏的心跳声,扑通扑通,像重低音般的音乐,感觉好像穿越去了另一个时空,住进了平行世界的另一个人的身体里,房间里的灯泡也随着心跳的浮动而忽明忽暗,原来鲜活的生命听起来是这样的,活着可真美好呀~

听完心跳声出来,从博物馆里看向窗外的海,感觉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

游览完丰岛,我们乘坐巴士离开,到达码头,坐上轮船,前往另一个沙发主在冈山的家。

这位在冈山的沙发主是一个德国人,他在冈山大学里面做关于化学的研究,拿的是日本的教授签证,是个名副其实的高知了。我们到的那天晚上,他担心我们找不到他家,还推著自行车来接我们。跟他聊天时,感觉是个有趣又好玩的人,时常会给我们科普一些专业知识,但讲出来却又很通俗易懂。晚上睡觉时,怕我们女孩子不方便,还把卧室贴心地让给我们。

他在自己买的器皿里养了嫩豆芽,第一层放水,第二层放豆芽种子,第三层便是丰收的新鲜豆芽,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让人羡慕,搞科学的大概都是全能型人才吧。

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贴心地准备了豆芽纳豆蛋黄酱拌饭,不过纳豆的味道我确实是有点接受不了。

因为带着火锅底料可以做顿火锅,便问他能不能吃辣,没想到他回答超级爱吃,于是我们当天晚上回来直奔超市买菜,配着他私藏的清酒,我们在他家里打起了火锅,相当满足了。

走之前德国小哥询问我哪里可以买这种火锅底料,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能吃辣的外国人,干脆临走前把剩下的重庆火锅底料送给了他,毕竟要把我们中华料理发扬光大嘛~

【小豆岛】骑行环岛,打卡魔女宅急便取景地

小豆岛算是濑户内海地区最大的岛了,岛上可以逛的景点很多,这回总算是租上了自行车,开启了骑行环岛的模式。

《太阳的赠礼》这个艺术作品位于小豆岛的玄关——土庄港,是韩国艺术家崔正化的迎宾礼,以小豆岛盛产的橄榄树为题,将橄榄树叶做成一顶桂冠,叶子上雕刻着岛民关于未来的留言。

骑着这辆没有变速的自行车,刚开始还信心满满,毕竟我也曾是骑行人士,环岛应该不在话下。同行的小伙伴对骑行环岛没有太大信心,就去买了一日巴士券,我们分开环岛。

沿着海岸线的方向骑行,一路上蓝天白云,海风徐徐吹来,我是满心雀跃。

然而,环岛当然没有那么简单了,骑了不久平缓的路,就要开始上坡了,没有变速档的自行车实在是骑不动,只能下车推著上坡前进。

《小豆岛橄榄园》小豆岛是日本最早大规模成功栽培橄榄的地方,广阔的公园内栽培有大约2000多棵橄榄树和130多种以上的香草。

天空与海洋、橄榄和香草、云彩和风车,在眼前延续一篇尽是蓝色、绿色、白色的世界。

宫崎骏电影《魔女宅急便》也在这里取景,可以在游客中心里借一把扫把,拿着去大风车拍照。

在大风车前等待拍照的人很多,去的时候需要排队,想要拍到好看的照片必须要抓紧时机,争分夺秒。

拿着扫帚拍完照后,需要把它归还到游客中心,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回去的路上看到有一排穿着校服的学生,应该是出来春游,规规矩矩地站好拍照。

我带着三脚架,将相机设定成自动拍摄的模式,结果没有一张抓拍到我跳起来的样子,便作罢。

在这个绿色邮筒前刚摆放好三脚架,准备摆个姿势,便有人上来借扫帚,导致这张照片变得很奇怪。

小豆岛上有很多酱油工厂,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丸金酱油,该品牌畅销全国。

《丸金酱油纪念馆》是由酱油工厂改建而成的,还没入馆就可以闻到浓浓的酱油味。在纪念馆中参观者可以了解日本酱油的制作过程与该品牌的历史,尝试五花八门、不同味道的酱油。

《橄榄的摄政者》位于橄榄园的雕像,形状就像一颗白色的橄榄,代表迎接朝圣者的石佛,不过这尊石佛头顶的飞机头十分前卫。雕像的厉害之处是将椭圆形雕塑底部固定于地上并保持平衡的技术。

骑行这一天我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架势,一路上也没看到几个骑行的,当我骑到二十四瞳馆时,检票的老爷爷给我在艺术祭护照上盖好章,告诉我这个有附加门票220日元,我当时现金已经用完,只有visa卡,结果老爷爷说只收现金,我很无奈准备离开,结果老爷爷一挥手让我免票进场了,无边幸运。

很喜欢这张二十四瞳的剧照,老师带着学生们在海边手拉手起舞,满满的爱。

《二十四瞳映画村》是电影《二十四の瞳》(1954年版)复刻版电影村,类似国内的影视城。

小小的映画村里,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可以玩很久,每一座小屋里都有着不一样的主题。

电影里教室的取景地依然保持着昭和时代的风貌,望向窗外蓝色的大海,又是另一番风景。

二十四瞳映画村中有一幢照着昭和时代原样复建的电影院“松竹座”。

每天滚动播放《二十四瞳》这部优秀的反战影片,而且配有中文字幕。我足足看了40分钟,若不是要赶赶着五点前归还自行车,真想等待下一场完整地看一遍。

决定返程的时候,发现距离五点只有一个小时了,于是我一路拼命骑车往回赶,有种体育测试考八百米的绝望,骑到快一半的路程时,离五点只有二十分钟了,而我也已经筋疲力尽,无法继续。

想要按时回去,只能在路边试试拦车带我回码头,过了不久有个日本小哥停下车,他不会会英语,但是听懂了我要回土庄港,便用尽各种办法将我的自行车塞进了他的车里,看我满头大汗还给我买了饮料,真的很感动在这种快要绝望的时候,获得了善良岛民的帮助,最后顺利返回港口还车。

日落时分,我们在驶向宇野港的船上,看到了一场绝美的日落,难以忘怀。

有时候我在想,所谓旅行的意义,正是这些不期而遇的美好瞬间吧。

【冈山 – 神户】在船上的一天,把海看遍

在濑户内海的最后一天,我们选择了继续坐船返程,从冈山-高松-小豆岛-神户三宫港,在船上过一天。

刚开始上船还会很有新鲜感,舍不得窗外的风景,总要站起来走近窗边细看。

在船上的这一天,吃着天妇罗乌冬面便当,海却已经有些看腻了。

我们最后坐的这艘船,非常高阶大气上档次,大概有个三四层楼,我们一层一层的参观,四层有一整层的游戏机,实在是很酷炫了。

下半程的时间,我们在三层的榻榻米区,将手机充上电,开始昏睡过去。

傍晚时分,太阳快要下山了,我们的船也靠岸了,到达神户港的时候,赶上了日落。

六天的濑户内海艺术祭之旅在靠岸的那一刻,也划上了完美的句号,我们回到了久违的城市。

【京都】穿上和服,感受别样的京都民宿夜

在京都醒来的早晨,看着钢筋水泥建起的城市,恍如隔世,仿佛昨天的海,是一场梦里的幻觉。

京都的第一站是伏见稻荷大社,它供奉著保佑商业繁荣、财运亨通、五谷昌盛的稻荷大神,香客众多。

入口处矗立著大鸟居,后面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尤以“千本鸟居”最为著名。

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代表性景观之一,也曾出现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

逛完伏见稻荷大社,我们步行前往清水寺,路上碰见很多穿着和服的小姐姐,踏着木屐迈著小碎步。

沿着三年阪二年阪的坡道,跟着人群一路往上走,清水寺就在不远处。

穿着和服与京都这种传统日式建筑合照,真的一点也不违和,仿佛融为了一体。

从清水寺下来,看到街道上一辆接一辆的计程车,秩序井然的样子,觉得甚是可爱。

在斑马线前等红绿灯时,遇见一群穿着和服的少女,还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离清水寺不太远的地方便是八阪神社,听说晚上的夜景很不错,我们便想下午先进去探探路。

在神社里终于找到了来之不易的座位,于是点了一份抹茶味的刨冰,感受夏天的味道。

逛完八阪神社,发现附近有一条长长的商业街,我们便走过去逛逛,看到一家商铺前挂著舞妓饭,十分好奇,原来是点餐后可以欣赏舞妓表演的意思。

在商业街漫无目的的逛,看到一栋建筑前有指示牌,标著三楼有live house,出于好奇我们便上了楼,live house并没有开门,却偶然间发现了这家不可描述的酒吧,贴满了性感的梦露图片。

酒吧的名字如下,不知道取名为“Straight”的深意,是不是一家只有直男才可以进的酒吧呢?

下楼之后,发现附近还有一个美术馆,门口的海报十分浪漫,只可惜时间金钱有限,没办法看展了。

走着走着就到了祇园附近,看到很多人拿着相机等待,应该是会有艺妓出现,我们便决定蹲点等待。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有一位艺妓出门,人群混乱,最后只抓拍到了一张侧面的艺妓照。

我们一路走到祇园角,晚上会有艺妓表演,过了一会儿就有两位艺妓说笑着走了进来。

午后的光打在艺妓的华服背影上,仿佛是穿越去了昭和时代。

艺妓们出门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司机专门接送,这位在门外等候的司机,正在恭候着艺妓出门。

看完了艺妓,我们顺着路往鸭川的方向走,这条夕阳下的公路,像极了日落大道的感觉。

傍晚的鸭川分外迷人,对岸的纳凉亭上,几位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正在阳台看风景,大概在聊这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吧。

鸭川是京都的生命河,长31公里,流经京都中央,河水十分清澈。偶尔还能看到河中有几只白鹭嬉戏。

一直以来都对古著很感兴趣,在网上找京都的中古店,发现这家Flamingo很多人推荐,便在临走前来逛逛。

不得不说,京都的中古店很精致,超级好逛,各种古着衣服,首饰,应有尽有。

我们在中古店淘了一圈,买了几件衣服,随后便揹著包,和京都告别了。

【大阪】纸醉金迷的城市,逛和买才是王道

从京都乘车前往大阪,耗时一个小时,到达之后,我们直奔道顿堀,去感受纸醉金迷的大阪夜生活。

道顿堀的夜晚魅力无限,到处是人头攒动,看着五花八门的灯牌,觉得这才是人间夜晚该有的样子。

道顿堀的繁华夜景,时常让我联想起在香港的夜晚,华灯初上,人山人海,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到了大阪,到了道顿堀,就一定不能错过著名的章鱼烧啦!

排著队看店里的厨师制作著章鱼烧,口水直流,等了半天,终于轮到我们了。

章鱼烧真的名不虚传,每一颗里面都有超级Q弹的章鱼肉,朋友点的大阪烧也是一绝,去了必须尝尝。

在大阪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奔向了黑门市场,这里有着价效比最高的药妆店,有着各色小吃。

在一家牛肉店里看到了不错的牛肉刺身,便决定尝尝,吃不惯生冷食物的我,肚子还不舒服了半天。

在黑门市场逛逛买买之后,我们前往橘子街继续剁手,居然经过了一家叫做“Lady Merry”的牛郎店。

在这里必须像喜欢剁手的姐妹们安利橘子街,这里真的太好逛了,潮牌店,中古店,比比皆是。

当时只记得逛逛逛和买买买,完全忘记了拍照这回事,这里聚集著大阪大部分的潮男潮女吧,不买东西来感受一下日本街头文化也很不错。

逛完橘子街之后,我们决定步行前往道顿堀,想要看看白天的那里是什么样子。

到了道顿堀,看到热闹非凡的景象依旧,水上观光船上载满了游客,游览道顿堀川两岸夜景。

霓虹闪烁下,我们在标志性的广告牌下拍了张合照,便与道顿堀告别了。

临走前,在大阪站给喜欢南京市民李先生的朋友,找已经在国内绝迹的音乐专辑。

我顺着谷歌地图一路狂奔,在音像店关门前,抵达了那里。

在店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这张如今只能在日本买到的专辑,也算是完成了此行的最后一个任务。

【告别日本】十五天的旅程,宛如梦一场

十五天的日本自由行,我们把每一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时间过得飞快,我也在这趟旅程中完成了很多心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快乐的霓虹国。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63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