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生活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比如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能实现,比如不是所有的约定都能成行。我的日本二刷就是在这样猝不及防的“不可抗力”中变成了一个人的旅行。我不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所以才成为了计划狂,每走一步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突发状况,第一反应就是退缩。然而,经济基础的薄弱不允许我向不安屈服(通俗点说就是机酒没法退损失太大)。而且当时急需一个自我证明的例证,我知道这个机会已经近在眼前,踏出这一步势在必行。
次渡东瀛的日子就这样慌乱而有仪式感地展开——

日本
这场对我而言华丽的冒险、看过的每一抹颜色、遇到的每一个给与我善意的人,都会成为闪亮的记忆

行程单:第二次到日本,主要区域定于上次没能好好欣赏的关东。从东京出发,途经河口湖、修善寺、藤沢/镰仓、日光,修善寺青旅的小哥哥羡慕地说我选择的都是旅行胜地,能够得到本地人的认可,也算是对我这个行程规划的肯定了。游记基本按照旅行顺序记录,每个地点最后附有当地的实用攻略,只想看干货的同学可以通过目录选择直接跳到那些内容。

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选择了捷星日本的红眼航班,镶嵌在硬座当中经历了3小时的摇晃和颠簸,落地成田空港。这次终于体验到了传说中行李在排队等我的服务。

一年前的清晨从这里离开,一年后的清晨从这里开始新的故事。11月中旬的东京迎来了新的一天,空气中有带着溼气的寒意。等待的大巴还没有到来,我在这里看着旭日升起。

第一次在日本坐巴士。
日本公共交通很发达,从成田机场就有到很多热门城市的巴士,可以提前在网上订票。巴士内部很整洁(相关卫生问题下文可能不会再提及了,这样一个全民洁癖的城市,没有什么不放心的),非常准时,座位舒适,部分车型还有洗手间,对于像我一样红眼航班之后需要补觉或者带有大件行李不方便换乘的人士非常友好。
候车点也非常好找,有疑问的话可以问航站楼里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他们都会很耐心地指示你方位。语言不通的也不必担心,他们有图示。大多数长途巴士会在三个航站楼都停靠,只需要在自己落地的航站楼找到乘车点即可。
上图就是候车的站台,发车时间临近会有工作人员来验票、组织大家排队上车以及帮你把行李安放好(左下图的小牌子是到达目的地取行李的凭证)。
我们的巴士司机是一位有一定年纪的女士,4个小时的车程驾驶非常平稳,工作态度也很专业。
早上10:30的东京天空已经湛蓝,天气状况良好,应该可以看到富士山吧,我这样希冀着。

自拍大戏序幕就此拉开……彼时我还会不好意思和僵硬,5个小时以后就完全放飞自我了。

河口湖篇:一路一人一千里



林夕写《富士山下》,他觉得爱一个人就像爱一座山,看得到却带不走。怎样可以移动一座山?答案是你走过去。第一眼看到富士山,我才真正理解了“谁能凭爱意让富士山私有”的意义。既是“不能”,更是“不欲”。她完美对称的优雅,她延绵千里的山脊线,她云雾缭绕的雪顶,只会让你惊叹于庄严沉稳包容豁达的力量,在雀跃当中恨不得融入这自然的馈赠,无暇顾及私念。

1.从成田机场到河口湖

在长途巴士上美美地补觉+干粮医肚之后,终于清醒过来,有了投身异国他乡的实感。经过了近三小时的行驶,巴士停靠在服务区稍作休息。
在日巴士票购买用的是这个网站://japanbusonline.com/zh-tw ,线上付款后列印凭证现场出示即可。

说是服务区,与国内只有加油站+厕所+小便利店的标配大相径庭,更像是一个成熟的综合商业实体。吃的玩的很多,待半小时也不会无聊。

由于只有一个人,更多的注意力可以投射到环境中,观察霓虹人的生活也成了贯穿旅程的乐趣。枫叶季到了,正是全家出游共享天伦的时节,到处都能看到萌萌的宝宝们。



前段时间刚好和人讨论了在日本拍照的禁忌,也算是分享一些经验:1.身为一个不喜欢麻烦的“精神冰岛人”,建议不要偷拍。需要拍到人物和场景互动,我会尽量选择背影或侧面。即使只是拍室外全景,也是大大方方地拿着相机表达我就是在拍照,如果镜头方向的人介意他会自行退避或者提出异议,解释清楚就好。2.游记当中也会出现一些人物的正脸,基本都是拍景时带到的,在整理照片过程中意外发现素材裁剪之后形成。比如👆两张霓虹家庭,都是拍服务区全景的意外收获。3.真的很想拍人物特写还是事先问过当事人,比如下面出场的钓鱼爷爷。根据我有限的经验,霓虹人尤其是年轻人和学生还是挺热情的,只要他们觉得自己状态好都挺配合的。在镰仓大佛遇到学生和外国人合照,我在远处等着他们拍完再征求许可。想不到他们看完自己的镜头变转移视线对着我的镜头比起了剪刀手。类似的情况无论在东日本还是西日本都遇到了,所以如果真的非常想拍就大胆地去征求许可吧。

商场内部就更热闹了,主要是布置得很用心,总能让我产生心甘情愿花钱的乐趣。

经过休息站的物质和精神充电,巴士里的乘客都精神起来,安静的环境中弥漫着压抑的骚动,大多数人盯着车窗外期待着。即使只是前奏,日本的乡村风光也足够赏心悦目了。青空远岱、田野房屋,每一种色彩都清丽明艳,即使没有开启窗户,也能想象清新的空气带来的愉悦。

终于,兴奋一瞬间在车厢内爆发——传说中全年只有90天能见到的富士山(虽然我觉得这个说法太夸张),我在第一天便得见真容!而且还是毫无遮挡的完全体!有人说,没有雪顶的富士山也不过尔尔,对此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其庞大典雅所带来的震撼,估计只有亲眼所见方能领略。激动的惊叹只维持了片刻,大家自觉地安静下来,而蔓延至全车的激动却几乎仍是肉眼可见,看来我们都是被祝福的旅人啊。

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经过了著名的富士急乐园。面对着富士山的世界级过山车是怎样一种体验呢?胆怯的我恐怕是永远也不能体会了。但是有一项我倒是非常想尝试——传说中的慈急综合病院,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一个愿意陪我进去挑战的勇士。

2.河口湖站

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在富士五湖当中选择了河口湖,盖因这里交通最方便,大抵也是发展最成熟的湖区。前往河口湖的人们,最初便会被各种交通工具带到河口湖车站。作为认识河口湖的第一张“名片”,交通枢纽河口湖车站本身便古朴得像一个景点。尤其是游人尚未聚集的清晨,这样的车站仿佛是是枝裕和镜头中的取景,上演着《步履不停》式含蓄的故事。(嗯,你没看错,微信支付无处不在)

车站内部。风格上是昭和旧式车站的样子。我在清晨时分走进车站,只有零星候车的乘客。经过空荡荡的木制长椅还有暖炉,好像看到《秒速五厘米》第一章里那个小小的明里,在无法联络的情况下,为了和贵树见一面,一个人在车站里等候到深夜。重逢一瞬的喜悦如此浓烈,以至于之后长久分离的残酷变得更难以忍受。所以车站的茶点、樱花树下的初吻就是最后了。只属于夜间的昙花,绽放后只能迅速走向凋零。所以我们才会唱,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曾让我们满足到落泪。

车站外的富士山麓电铁。不是铁道迷也觉得很漂亮,可惜不能进车厢里参观。

场景都搭好了,不摆拍一下怎么对得起设计师——车已到站,不忍言别。

如神明一般伟岸的富士山,凝视著富士五湖的苍生。

3.市区(圆通寺、八王子神社)

河口湖于我,最美的记忆,除了富士山,大约就是这个小镇的清丽和安宁。

从车站出发,选择步行,避开游人如织的主街,一片惬意的小镇风光。

安静得仿佛属于我一个人的街道。

只有低矮的房屋和蜿蜒不知向何方的坡道,初渡东瀛时看不到的风景。

可以心旷神怡地奔跑。

也可以沉浸在这宁静中,与这个尚未苏醒的小镇融为一体。

往湖区走,路渐渐宽阔,已经披上秋色的自然造物愈发显眼。

接近湖区,商业气息浓厚起来。还好时间尚早,没有鼎沸人声,街景本身很有观赏性。

灯柱上的圆通寺和往后的八王子神社都是偶遇的惊喜。

圆通寺这类古蹟自带气场,连走近的脚步都自觉放轻。凋零的樱花树枝条低垂,当季的红叶又带着生机,不知名的藓类更是生生不息,如水墨滴落。四季轮回、人生变幻自当如此,没有一刻萧索虚无。

到来时僧人正在打扫,看到我远远地拍照没有阻止,还与我点头致意。圆通寺不对外开放,光在门前看到的便已经是如画一般的内景,看着并不宽敞却精致轻巧。这一方小小的净土果然还是不开放的好吧,否则这看得见的禅意估计便会蒸发无踪。
圆通寺门旁有一片小小的墓地,看着已经有年头了。

相较之下,近在咫尺的八王子神社风格更是质朴。大隐隐于市,要不是有如此之石碑,估计就要错过这个清幽之地了。

规模不大,却因为被这些高木环绕有了一份大气质感。

每个民族似乎都有关于创世的传说,在日本神道教里,这个故事要从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说起。父神伊邪那岐和母神伊邪那美(兄妹关系)神婚之后诞生了国土以及众神,在生产火神时伊邪那美被其火烧死。伊邪那岐因思念亡妻便追到黄泉国,但目睹了伊邪那美浑身生蛆的恐怖形状便舍之而去(渣……)。后伊邪那岐逃离了暴怒的伊邪那美的追逐并堵住黄泉界,夫妻决绝。从黄泉国返回的伊邪那岐在沐浴洗除污秽时又由此诞生一批神灵,其中便有称为三贵子的天照大神(太阳女神)、月读命、须佐之男(感谢火影,让我记住如此之多拗口的名词)。按照伊邪那岐的安排,三贵子分治,天照大神和月读命都十分省心地赴属国上任,而须佐之男(碑文中的素盏鸣命)就不是什么乖宝宝了。须佐之男为了去黄泉国见母神而痛哭不已,天地不得安宁,伊邪那岐为此要将其放逐。须佐之男提出离开之前要见见姐姐天照大神。无奈破坏力实在巨大,一路去往天照大神所在的高天原声势浩大,以至于姐姐都怀疑他到来的动机(神明的亲族之间就没有半点信赖可言吗)。为了建立友好互信关系,天照大神与须佐之男(嗯,又是兄妹)盟誓,生下了三名女神(宗像三女神,也就是碑文中的多纪理姬命、多歧津姬命、市寸岛姬命)以及五名男神(碑文中的天之忍穗耳命、天之穗日命、天津日子根命、活津日子根命、熊野久须日命),此即碑文中天照皇大神素盏鸣命的御子神八体,也是八王子神社所供奉的神明。神社系为祈求安泰、五谷丰登以及身体健康而建。
与供奉的神明之多相对,神社本身真是非常清静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之内只有我一个人,细细看过每一个角落,辨认已经被时间侵蚀而模糊不清的名字和年份,摩梭著木质建筑粗糙干燥的质感,修行般使人内心平静。

坐在不知年代的木质走道上,看屋簷边流过的云。虽然是阴天,也有阳光的暖意洒满全身。

离开神社有些恍惚,已经来到了核心商业区。约莫早上9点,第一批游人到来了,属于我一个人的河口湖远去了。

看不到富士山,阴云压顶的湖区有些晦暗。

4.游览船

游览船的码头非常好找,每半小时发船,游湖时间约20分钟。

河口湖整体风格和风满满,游船外观却是欧式风格,据说船名是法语“晴朗”的意思。游船分上下两层,下层船舱有雅座,上层甲板。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推荐到甲板层景观更好。

游船驶入湖中央,犹如有一只看不到的手,毫无预兆地拨开了云雾,富士山顶出现在云端。那一刻突然很感动,传说中神祕莫测的富士山,看过如此多游记里都遗憾错过的富士山,却给了我们慷慨的迎接与送别,有如神蹟。

5.天上山公园

官方网站请戳 //www.mtfujiropeway.jp/about/

天上山公园,因为山上建有观景平台而成为“必到景点”。枫叶季的天上山本身已经足够美丽,而夏季的漫山紫阳花海据说更是仙境。上山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全景缆车,其二是徒步登山。如果时间宽裕不妨选择后者,置身花海或枫海的同时还能路过太宰治文学纪念碑。

我没有如此多的时间,只能选择乘坐缆车。随着缆车攀升,河口湖优美的全貌展现在眼前。

作为一个没有见过枫叶的南方人,这姹紫嫣红在我眼中也是不输富士山的绝景。

天上山又叫かちかち山(拟声词,柴火燃烧的咔哧咔哧声),典故是一个兔子用计对一只狸子三连击报仇雪恨的民间传说,太宰治在此疗养期间根据这个传说写了小说。具体故事可以在上面官网连结中看到。所以天上山公园里随处可见兔子和狸子的形象。
所有的景点同时兼具撒狗粮圣地属性,这似乎是一个定律。这里也不例外。最有名的当属心形的天上之钟,晴天的时候背景就是富士山。
还有一个掷瓦片许愿的仪式很有特点,和两个女神的传说有关(官网中有介绍)。

当然,对于来到这里的游人来说,上述都是附加的“余兴节目”,重点是富士山的观景平台。可惜等了许久,只等到一束阳光刺破云层。

带着遗憾乘坐缆车回到山下,湖岸信步。天空转晴,河口湖的色彩越发鲜艳。

原计划是到自然生活馆拍摄芦苇和富士山,时间限制不能成行。湖岸遇到的这一小片芦苇算是稍稍安慰。

芦苇遥望河口湖大桥。

6.河口湖大桥

十一月中来到日本,为了看红叶。
出生在一个一年四季树叶只有绿色的城市,枫叶和雪一样都是从来无缘得见的奢侈品。
后来到了北京唸书,第一年的冬天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就冲出宿舍看雪飘落的样子。过了几年,在快及膝的积雪里一步一步挪到图书馆复习考研。再后来,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中冷到怀疑人生。雪是一种标记物,是我近十年北方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记忆。
但是枫叶仍然是我的憧憬。没有到过人满为患的香山,几次的东北之行又都错过时机,枫叶就这样成为不曾实现的心愿,停留在我的计划里。所以当我步行至河口湖大桥看到落日余晖中漫山遍野的红,内心只剩下欣喜。这样的景色,不负千里迢迢的寻觅。

蓝色和红色的视觉冲击,说不出何者更浓烈。

远远瞥见便已惊艳的暖调。

刚过四点,太阳已经开始落山,置身于一片金色当中。

气温渐渐降低,凛冽的风迎面扑来,我激动得丝毫不觉寒冷。

最震撼的依然是神岳富士山。随着太阳越来越低,勾勒出富士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希望时间再慢一点,让我再多看一眼。

我和富士山的第一张合影。既已相见永不忘。

一个人在河口湖大桥下的落日余晖中。原来这世上真的有紫色晚霞,风不止,光之碎片在湖水中跳跃,千草色的富士山似近若远。这是我至今看过最美的风景,日后路上或许没有更美的邂逅,但曾拥有这一刻便已足够。

7.久保田一竹美术馆

最初的行程计划当中并没有久保田一竹美术馆。感谢美术馆那扇充满美感的大门,让我在一篇游记当中一眼被吸引而改变行程,由此得以走进久保田一竹眼中的世界。
美术馆官网请戳://www.itchiku-museum.com/

美术馆距离河口湖车站有一段距离,但有公交车可以到达。想不到在河口湖也能看到如此酷炫的摩托车,经过的时候声音震天。

一下车就看到网红井盖。这个角度在哪里呢?我始终没有找到。

这一带的红叶绽放得格外肆意,跟随着红色的踪迹,不需要指示牌也能找到美术馆。

唯一的遗憾是来得太晚,热门景点已经人山人海。

游记中的美术馆大门神祕得仿佛通往吴哥窟一般的祕境。眼前的入口……

不过只要有耐心、不要过分执著于正中机位,也还是能等到机会的。木质的大门实在太精巧了,远看粗放简朴,近看每一笔雕刻都细致,还有些唐风的元素,两旁的铁质装饰又增添了现代艺术感。跨进这道门,就此进入一竹的艺术世界。

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进门之后是一段日式庭园风光,很有生趣。可惜人太多,否则坐在室外观赏庭院也很有趣。

通往巅峰的路径蜿蜒陡峭,但是如果不攀登就无法知道门后是怎样的殿堂。处处都是充满艺术感的设计。

这片外观有点像洞穴的建筑是新馆。介绍说新馆采用了高迪建筑的风格,个人觉得并没有很突出。流水般的曲线和弧线元素不明显,无论造型还是色彩都比较工整,不太有高迪建筑那种富有想象力的怪异又和谐的美感。

新馆的墙壁均由琉球石灰岩制成。馆内主要是蜻蛉玉的展览。蜻蛉玉是一种玻璃工艺制品,在玻璃珠子当中体现了缩微的景观,精细地表现了生物的生存状态图景等,堪称“一玉一世界”。久保田一竹在年轻的时候对蜻蛉玉着迷,这一年少时的兴趣最终也融入了他日后的创作里。(我个人理解是作品当中体现出来的栩栩如生的工艺,以及其中洋溢的生命色彩)

将本馆与新馆连结的庭园也是出自一竹大师的设计,与其作品的精神一以贯之,流光溢彩的勃勃生机。四季景观各不相同,春夏是樱花和杜鹃怒放的生之盎然,秋天是红叶的生之绚烂,到了冬天则有富士山的生之庄严。

本馆内展出的富士山展是一竹大师一生的概括。
世上有些事情也许真是天意,师从友禅染大师的久保田一竹,在接触到辻花染的那一刻便“改弦更张”,为此着迷。辻花染是以花瓣色为基调所描绘的图案染色技法,发源于室町时代、在安土桃山时代发展到巅峰,又在江户时代初期因被友禅染取代而突然消失。这一已经失传的“幻之染物”,让20岁的久保田一竹一见钟情并维持一生。年少的热情总是炽烈,能够持续燃烧的却是寥寥。但是真正的热爱不可战胜,无论对手是时间还是战乱。所以哪怕40岁才真正得以投入辻花染研究,哪怕真正完成第一件成熟作品时已经是60岁的年纪,没有什么可以影响稳健的手,更没有什么可以动摇坚定的心。久保田一竹闻名世界的“光响”系列,从《灿》开始。关押在西伯利亚的岁月在其个人的人生当中绝不美好,但是当他把西伯利亚的夕阳用辻花染铺开却如此耀眼夺目摄人心魄,一如其名。一个真正的匠人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看过的每一帧风景、走过的每一步路、经历过的每一段人生,无论好坏最终都会成为他创作的养料。一竹辻花染是精湛的技艺,让一景一物在和服上更加立体、栩栩如生。但在我看来这只是手段,真正无与伦比的是经由这精妙的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一竹世界观”。本馆展出的27个作品里,有四季流转中风情万种的富士山、有变幻莫测的流云、有凉风吹拂的水面、有春日岸边的樱花、有风过留痕的波纹、有随风飘舞的枝条、有苔藓覆蓋的大地……美轮美奂恍若仙境,这就是一竹眼中世界本来的面貌。遗憾的是“光响”的80篇计划只完成了一半久保田一竹便与世长辞,庆幸的是还有传人继承他的遗愿。匠人远去,但是他亲手复活的技艺和他脑海中绚烂多彩的世界在他的传人手中、在每一个看过他作品的人眼中得到了永生。
本馆不能拍照,本想在网上找一些作品的图片放上来,但是看了之后觉得照片不及实物百分之一,推荐到本馆亲眼看一看这令世人惊叹的美丽。

8.夜枫(红叶回廊)

入夜之后,久保田一竹美术馆找回了与世无争的幽静,而咫尺之外的红叶回廊盛典正当时。赶上第二十回富士河口湖红叶祭,我也成为了2018年红叶狩的一员。

在每年的秋天,当红叶以燎原之势自南往北在狭长的国土上蔓延,上至王公下至庶民都加入一场追逐红色的全民运动,这种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情就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红叶狩。

说到红叶狩的典故,就必须说到鬼女红叶的传说。传说中的红叶系一对夫妻向第六天魔王祈求所生之女,才貌双全斐名十里八乡,被皇室贵族原经基纳为侧室。因揶揄正妻之位以巫术加害正室,事情败落后流放户隐山,其后又漂泊至水无濑。安定下来的红叶因运用巫术治病救人、传授京都文化,深受爱戴,手下渐渐聚集了一批对当局不满的原贵族。他们在附近村庄为非作歹,最终引来了政府的征讨,身为枫鬼的红叶最终也被降魔剑斩首,飞溅的血液染红了树叶,这就是这世间红叶的由来。关于红叶的结局,一有传说转世重生为织田信长。但这都是后话了,在这一世,她只是那个亦正亦邪、善恶并存的鬼女。
白天看到的枫叶虽也鲜艳,却只觉活泼温暖,这夜里的妖冶才符合怪谈中户隐红叶的风华绝代。

秋意浓,陶醉于触目惊心的红,决绝而炽烈,在凋零前尽情燃烧最后的生命。这是入冬之前生灵短暂而绚烂的赞歌。

短短的红叶回廊全是慕名而来的人,虽然在国内并不热门(谢天谢地),但是与春季的花见对应,红叶狩也是一年一度的盛事。

小时候最讨厌红色,甚至为了星座幸运石是红宝石而不快。近些年来经历了生活的无奈和挣扎,慢慢懂得了红色的可贵。像年华盛放的气焰,带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的觉悟一往无前,是晦暗里漆黑中照亮我的那个美梦。

回廊不长,一步一抬头,绕一周也不过20分钟。彼时我有些遗憾,觉得河口湖不过是初进红叶时节,很多树端刚刚变成橘色甚至还有一部分仍然绿著,没有看到火烧一般的景象。心中寄希望于在后面的旅程中弥补,殊不知河口湖的红叶回廊已经是我此行看到最美丽的枫叶。

9.八音盒之森美术馆

赶到八音盒之森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候,童话故事里的小木屋的样子也无法清晰分辨了。

入口处的玫瑰花园在黑暗中沉睡。

花园在灯光的装饰下犹如点点繁星降落人间,十一月下旬也有了圣诞的氛围。

两个独行的人在长途巴士上偶然坐在一起,恰巧还是老乡。这样奇妙的缘分让我生出了“他乡遇故知”的激动心情。感恩上天赐给我的新朋友,虽然我们只在当晚同行了短短的一段路程便继续分开旅行,但是一路上分享著彼此的见闻和祝福温暖了我的整段旅程。

音乐厅,也称八音盒博物馆,顾名思义展出有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八音盒,真是名副其实的八音盒之森。每天的固定时段分别由八音盒音乐会、自动演奏乐器和歌剧演员的共演,冬季上下午各一场限定演出。可惜我通通错过了。美术馆的门票限时折扣是非常合理的,因为五点之后入场基本就看不到大部分演出了。

隆重介绍我忠诚的旅伴三脚架,无论风吹雨打泥土沙滩对我不离不弃,除了不会自己走路堪称完美。

走马观花看完音乐厅,终于赶上了风琴礼堂的最后一场演奏。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偶自动演奏管风琴,开始演奏时所有人偶“活”过来,让他们手中的乐器合奏出优美的音符,汇聚成华丽而特别的交响乐。

人偶挺精致,不止形态各异,而且千人千面,甚至还兼顾不同种族的面孔。

黛色正浓,花园里繁多的陈设来不及一一体验,却意外收获富士山的剪影。

美术馆商店,可爱的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各种精致的八音盒就更不必说了。

匆匆浏览也很愉快,虽然可能不会故地重游,但这一期一会的美好已经刻在我的记忆里。

10.夜市

第一次在日本逛夜市。在对美食的爱好方面东亚人民估计是心灵相通的,一排排琳琅满目的食物看起来十分亲切。

场地中间设定了进食区。大家都很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垃圾都是自行收拾的,交还给商家统一处理。

除了吃的还有各种工艺品和特产的摊点。不知是不是太冷了,大家购物的热情普遍不高。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我们对此也兴趣缺缺,只想快点走到红叶回廊。

来一组努力经营的店主们,我不会承认主题是大图的两位帅气小哥哥

仅有的收获,一年来念念不忘的和牛,口感和记忆中一样完美。比较失策的是吃完后懒得把竹签交给店家处理。于是我就这么拿着一根竹签逛完了红叶回廊,半小时之后才找到公共垃圾桶

红叶回廊旁的另一个小型夜市,和素不相识的人们围坐篝火边看火光跳跃,寒冷的感觉也稍稍驱散。

11.附:实用攻略


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推荐徒步游览,因为沿途可以发现很多“野生”美景,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传说中的逆富士。如果你像我一样赶时间,推荐河口湖周游巴士,在各主要景点都有站。推荐在河口湖车站购买周游巴士票,另外还有巴士与游览船、天上山缆车的各种联票,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购买。我购买了三者联票,实际票价与上图不一致,可能是旺季调价。

买了联票之后会拿到三张纸质票,分别用来乘船、乘缆车、乘巴士。乘坐巴士的时候只需在下车时将巴士票向司机出示即可。周游巴士分红线、绿线、蓝线,在河口湖范围内游览基本坐红线和绿线,起始站都在河口湖车站,车站内可领取巴士时刻表。日本的公交车下车是需要按铃的,这一点需要注意,否则可能错过下车的地点。周游巴士千般好却有一个缺点,旺季路况非常拥堵,如果是不远的距离,步行更方便。



做攻略的时候查了当地美食,最后都没用上,因为太早打烊了!这似乎是日本小镇的共同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连旅游胜地都不例外。总是早出晚归的我基本错过了每一天的饭点,只能求助于便利店或超市解决温饱问题。第一天晚上的晚餐除了在夜市吃的那串牛肉,都是在民宿对街的超市解决。

第一次在日本逛超市。所有食材都让人很有购买欲。

水果是真的贵,品相也是真的漂亮。

各种美好的肉体,啊不对,美好的肉类,如果有个火锅就圆满了,可惜只能看过当吃过。

小吃方面好歹打卡了一个网红专案,富士山曲奇,就在天上山公园入口附近。选择了少女心爆棚的草莓味,结论是非常美味,五星推荐。



住宿选择的是一家传统日式旅馆源吾酒店。
虽然从房间里不能看到富士山,但是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河口湖车站三站距离(车站在旅馆门口),步行慢慢走不超过20分钟,与河口湖大桥的距离步行可达;对街有大型超市;位于交通要道,即使晚归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老式旅馆,有些年久失修,设施上比较落后和残旧。房间内有洗漱台,但是厕所公用,还有可以泡澡的公共浴室(限制时间开放)。房间宽敞,三到四个人都是能住下的。
特别说一下房门钥匙(见上图),房东可能是觉得我的揹包还不够重,不过一定不会弄丢就是了。

旅馆由一对老年夫妻经营,都不会说英文,交流全靠身体语言以及我婴幼儿的日语水平。还好酒店虽老,但该有的一应俱全,也没有什么特别难沟通的。老爷爷人非常好,隔天六点半退房,爷爷坚持开车把我送到河口湖车站(比划开车的动作表达要送我,真的太可爱了)。也许老两口生于斯长于斯,一辈子守着河口湖,兢兢业业地经营著一家家庭旅馆,迎来送往了无数旅人。他们认真踏实生活的模样很美。

修善寺篇:幕府、文豪,以及世间最美的初恋



3.5个小时可以走遍的修善寺,寄居者文人墨客灵魂的修善寺,在历史上演绎了悲剧的修善寺,阴雨天依然色彩斑斓的修善寺,到晚上似乎整个镇上只有我一个人的修善寺。

第一次看到修善寺,是在《伊豆的舞女》中,“我”与薰子初相见的地方。从此之后,伊豆这个名词在我的印象当中就带着雨后清新的味道,像南国春夏之交的空气,潮溼中带着悸动的些微燥热,处处蕴含着那句从未述说却难以隐藏的喜欢。
后来,读了夏目漱石。想去看没有云流过的天空,想去听淙淙而去的溪流,想去领会万物悄无声息的密语,想去感受这个让文豪放下尖锐变得温柔的修善寺。
再后来,接触了建立幕府的源氏悲歌。想象中的修善寺又披上了风雨,只有灰色的背景,和历史人物黑色的剪影,仿佛一幕皮影戏,唯一的鲜艳只有杀戮带出的血红。
被我以想象力不断填充的舞台究竟是哪一个版本?身临其境,才知想象总是乏力。小镇虽小,却以历史的包容力糅合了如此多的笔触,绘制成今天典雅精巧、温润如玉的大气。

1.修善寺自然公园

抵达修善寺的下午,决定从最远端的修善寺红叶林开始认识这个古书一般的小镇。

一个人的散步道,清静得像进入了深山老林,遮天的绿树,不时出现的僧侣墓碑,乌鸦的叫声不绝于耳……我居然就这么毫无疑虑地走了十几分钟,直到看到光秃秃的梅林才意识过来。不知道该佩服自己的大无畏还是佩服自己的蠢。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不留个影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迟钝。这时我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这一次迷糊将在之后带来更大的麻烦。

原路返回,终于在公路对面找到了正确的入口——修善寺自然公园。公园面积很大,栽种了大片树木。进入之后难免失望——红叶林一点也不红!前一天的河口湖已经是不足十度的气温,修善寺却还像抓住夏末的尾巴舍不得放手。当天下午再次践行了中国人的价值观——来都来了,就当呼吸新鲜空气也要好好逛一逛。

没有看到漫山红叶却看到了更美丽的风景,执子之手互相搀扶著不远千里看红叶是一种极致的浪漫。这一趟选择的地点都是日本人的度假胜地,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一对对携手旅行的日本长者。步履蹒跚也罢,没有什么能阻止和你一起看遍世间美景。

往山坡上走了很远,终于找到一个看起来比较红的角度。

修善寺自然公园环境很好,不止有成片的树林,还有宽阔的草坪,非常适合拖家带口的郊游。

仰卧人如哑,默然看大空。大空云不动,终日杳相同。夏目漱石句碑记录了他大病后在修善寺的修养时光,行文中没有半点自怨自艾或者颓然绝望,只有和青空合而为一的清淡豁然,这种“无我”是他一生追求的“非人情”。

句碑面朝山林,这位大文豪如若魂归于此,定万分欣喜,以超然物外的心境感受这优雅乾坤。

看过句碑,终于舍得往回走。回到车站时虽然刚过5点,但是太阳已经落山。看了一眼站台的时间表,竟然已经错过末班车。这是一条基本没有车通行的公路,先前问路的茶肆已经关门,我一个人仿佛被遗忘在世界不知名的角落,当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唯一的方法便是沿着来时的公路往回走,心里想着走回车站估计也要花上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吧,更不必提前方的黑暗中不知是否有危险正在等待我。可是也得硬著头皮走下去。还好走了不到五分钟便看到路旁有一家餐厅,那橘黄色的灯光对我来说犹如雪中送火,内心燃起了希望。走近后顾不得餐厅还未开始营业,直接从后门冲进有人声的后厨求助。原来是想让餐厅帮我叫一辆计程车,餐厅的小姐姐告诉我沿着岔道的公路往上走大概十分钟就是修善寺虹之乡游乐园,因为正值红叶季,游乐园车站会有加班巴士。回忆起从梅林出来的时候的确看到好几拨人往山上走,我判断小姐姐的话可信(出门在外警惕心还是要有的),谢过小姐姐只身走入黑暗。上山的公路真的是一盏路灯都没有的,一个人卖力地在黑暗中爬坡,走了不到五分钟已经气喘吁吁,但是也不敢停下脚步在漆黑中歇息。正当我在困境中挣扎,一束车灯从后边照射过来,轿车停在我身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看到了天使。原来是刚才餐厅的小姐姐来追我了,因为想了一下要走到游乐园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她特意开车追过来要把我直接载到游乐园车站。在车上时间有限,我们简单聊了一下,小姐姐知道我自己一个人来日本旅游说很佩服我,还说枫叶不够红,为我感到遗憾,很热心地给我推荐了几个修善寺的景点。我内心想着,正是有你们这样温暖的人,所以我才敢一个人在这个国度游历。在游乐场放下我之后,小姐姐祝我有一个愉快的旅途。看着她的车远去,我知道她还要赶回去工作,然而她还是愿意“浪费时间”来帮助我这个迷途之人。也许这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她也不会记得我这个曾经被她搭救的路人。但是我会永远记得她的善良和体贴,这个由我自己的疏忽造就的“惊魂夜”,为此变成了余温悠远的温馨记忆。

2.修禅寺

小镇的中心,1200年历史的修禅寺(亦有作“修善寺”,也是小镇之名的渊源)。

第一次经过修禅寺是在空无一人的晚上,深浅不一的墨色堪堪描绘出门楣的形状,似要将一切都吞噬的虚空。第二天清晨,初秋充满了水汽的空气中,才得见修禅寺真颜,竟是如此斑斓。

这木门在这里已经有多少年月呢?才会沉淀出如此的色泽和气息。院里院外尽是属于“生”的色彩。究竟是质朴映衬了生机,还是自然包容了人为的痕迹?所谓和谐,本就无法辨明吧。

白日里人来人往的“热门景点”,作为第一个到来的游客独享的这一份静谧,在内心升腾起安静又巨大的愉悦。

“伊豆是诗的故乡”,即使只在这一个小小的寺庙庭院里,也能真切地体会这句话。
伊豆的诗是唐破风的曲线,是见证了历史的青苔,是滴落在御手洗的温泉,是渲染在枝头的绿意与秋色。

这里还十分温柔,各处都住着慈眉善目的菩萨,怡然自得的体态十分治愈,即使不懂佛法,也获得了安宁。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尊塑像,此刻对着照片都不自觉想要跟着笑成眉眼弯弯的样子。

修禅寺的历史始于弘法大师,也就是初渡东瀛的游记中说过的空海。第一次从日本回来之后看了《空海》,电影其他方面暂且不提,染谷将太时刻带笑的从容神态还是颇符合我心中天才空海的形象。
建立修禅寺已经是空海远渡大唐返回之后的事了,而他当日所创立的寺庙也早已在权势更迭和冲天火光中消逝,成为了一段传说。现在我们看到的修善寺,系北条早云复兴,也改为曹洞宗。
陪伴着弘法大师像的是一颗樱树,在其他游记中看到早春樱花满树的画面。不过我更喜欢秋季的这里,春往秋来满山红。

昨夜落下的红叶铺满地,走在上面和在没有人走过的雪地里留下脚印一样的新奇感。

隐藏在树荫里的古钟,圆形石头垒起的基座有一人高,沉稳又古朴,与这个小小的庭院比起来实际上是很巨型了,却又十分协调。

11月底的修善寺,看起来不过刚刚入秋。若不是身穿厚重的外套,这一片翠绿让我恍惚觉得尚处盛夏。

3.独钴之汤、河原汤

走出修禅寺,就是第二大热门景点。

来源还是与空海有关。相传,空海游历至此处,看到一少年为老父擦身。这样的孝心感动了空海和尚,以独钴杵击石,温泉涌出。这是修善寺温泉之滥觞,也就是眼前立于河川中的一眼温泉。

独钴之汤和河原汤至今都是保持着公益性质,为往来的疲惫旅人提供了休憩足浴的场所。清晨与夜深,两次路过,都见得情侣坐于其中密语。那么我还是不去打扰这样的时光吧,站在虎溪桥上远远望着亭子里透出的点点灯光,桂川的汩汩之声不绝于耳,这样的温柔已经足够。

虎溪桥是修善寺温泉五桥中的“爱慕之桥”,主管恋人祈福。因为处于小镇中心要道,日中都十分热闹,不过大多数行人估计也不太注意五桥传说。我倒是五座桥都走遍了,但是只有一个人,不知道有没有被神明祝福。

4.日枝神社

距离修禅寺不过数百米,道路旁不起眼的入口,有我在修善寺最喜欢的日枝神社。

日枝神社是修禅寺的守护神社,这里是修禅寺鬼门所在。当年修禅寺围绕着的八座塔司,现在只剩下这一座曾名“信功院”的塔寺,还有几不可辨明标志的庚申塔。

修禅寺充满了生的绚烂,日枝神社只有属于寂寥的沉静。走过鸟居,经由陡峭的台阶,通往神殿。两旁的参天古树透著肃穆的寒意。粗壮的树干被数百年的时间打磨成白色,泛著的光成为这里唯一的亮色。

乌云密布的天空适时下起雨。从这里开始,我开启了通往幕府政权建立时期的任意门,追随着人性残酷的脚步,走近“日本历史上最穷凶极恶的家族残杀”。
因平治之乱惨败而丧命的源义朝如果有灵魂,看到之后事件的发展会是怎样一种心情呢?会否为了家族险些被斩草除根、妻子尽皆被迫流放而哀叹?会否为了赖朝、义经、范赖三子多年后重整旗鼓、合力大败平家的意气风发而欣慰?会否为了未及定天下,赖朝就向两名战功彪炳的兄弟举起屠刀而愤怒?又会否为了不过三代便因自相残杀而灭族的源氏而失望?他或许并不会像我等普通人这般为“情”所困,生出这许多无谓的情绪。毕竟,武家精神与我并不相通。
所以我站在日枝神社里还是会感慨,人性的猜疑和利己主义。源赖朝也许真是一点威胁也容不下的。不仅忌惮军事奇才源义经功高盖主所以赶尽杀绝,对于源范赖这样相对“平庸”的兄弟也同样不会网开一面。赖朝与义经失和后自请免职、积极响应赖朝军事讨伐行动,原范濑不可谓没有政治智慧。只是无论怎样的投诚也无法换回兄长的信任,一片丹心的义经做不到,付诸实际行动的范赖也做不到。被幽禁在修善寺的源范赖,生命消逝在这业已残旧的日枝神社。如同四年前的义经,走投无路中被逼自尽。不知那天是否也下著小雨?

神社清净肃穆,虽然这里没有信功院的影子,但带着对那段往事的了解,竟觉得弥漫着哀伤的凄凉,或许是受了先入为主之感的影响吧。

这里的一切都很简单朴素,和之后的十三士墓、源赖家墓、源范赖墓一样,是修善寺的另一面,属于历史“失败者”的欲语还休。

相较于修禅寺,我对日枝神社的“故事感”分外喜爱,无人打扰的小小天地,只有你与历史的对话。

虽然被我描述得悽悽惨惨戚戚,实际上日枝神社是米其林推荐景点,这里有伊豆的标志之一——子宝之杉(夫妻杉)。两颗仿佛同根而生的参天古木,我并不知晓年代几何、高度几许,只是单纯感动于自然的永恒。想起《哪啊哪啊神去村》,不知子宝之杉是否也被那样带着崇敬和爱的人们世代维护着。

神社虽小,却处处都体现著历史和自然的厚重,带着珍惜的心情,安安静静地在其间自娱自乐。

插播一个花絮——相机比我重要系列:我不要紧!请一定要保护好我的相机!

除了我这样“张狂”的俗人,这里只有文人雅士,安安静静地以画笔记录四季流转。修善寺的诗意不仅属于文豪,更属于芸芸众生。

走出日枝神社,辗转下一段故事的舞台。神社入口对面的满月堂咖啡是镇上最古老的咖啡店,可惜时间太早,无缘体会。

5.十三士墓-源赖家墓-指月殿

远离修善寺的主街,有一块隐藏在树影中的区域,格外萧索寂寥。
时间匆匆略去,源赖朝逝去,其子源赖家传承其权力。镰仓幕府的二代将军没有像父亲一样建功立业,他在与母族北条氏的政治斗争中一败涂地遭到罢黜,并在流放伊豆、幽禁修善寺的次年被外祖父暗杀。再之后,他唯一一个在暴乱中生存下来的儿子因为刺杀三代将军源实朝(源赖家之弟)被处死。数年后,他的女儿死于难产。至此,建立镰仓幕府的源氏一族在互相的猜疑、争斗和残杀中耗尽了所有的血脉。
伊豆,是源氏绕不开的地理名词。这里容纳了被流放的源赖朝,经历了源氏崛起,幽禁了源范赖和源赖家叔侄的生命和灵魂,见证了将军绝嗣的悲剧。源氏遗留在此的几处标志人迹罕至,只余风声。

跟着指月殿的路边寻觅,不起眼的楼梯夹在民居之间,人声渐渐隐去。

路过一个不知是否关张的茶屋处理各式器具,连招牌都斑驳褪色,和我所要去往的目的地气场未免也太一脉相承了。

最先看到的并不是指月殿,而是十三士墓。
源赖家遇刺6日后,他的十三名家臣联合起来企图为他复仇,结局只换来这一排名字都未留下的墓冢。为主复仇这样的故事似乎是日本历史经久不衰的主题,最为世人所知的大概是四十七浪人。为了研习西方民权和自由付出的多年时光,已经让我对一些东方价值观念无法共通。对于为了“义理”而献出名誉、亲族、正义的武士思维,我大约此生也无法赞同。但是我尊重他们的行为,并且为了他们的忠贞和勇气致敬。这里距离源赖家之墓不过几步之遥,虽然没有如愿完成复仇,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常伴主公左右,想必他们泉下有知也会欣慰。

只有六年的执政时间、妻子在暴乱中一一丧命,母亲参与对自己的废黜,外祖父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成王败寇,只留一方孤冢,简陋而残破。德川幕府的二代将军在这个世界上的遗蹟令人唏嘘。

源赖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将军?
有说他也曾意气风发、想要励精图治;有说他能力不逮,行为乖张,逼得母亲不得不站在他的对立面;有说他谈不上功过,不过是政治战队错误而注定了悲剧。
我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只有几位日本阿姨走过,并未驻足或参拜。功过任人评说,但是沧海桑田,或许已经没有人愿意为这一段往事停下脚步了。

这里的时间似乎静止了,停留在那段家族残杀的哀叹中。

源赖家墓建在半山腰,背靠青山绿树,面朝古朴的小镇街道,他的魂魄也许能在这样的安宁中得到慰藉。

前行几步,修善寺最古老的木质建筑指月殿。
指月意为经书,是北条政子为了早逝的长子源赖家祈福所建。
在日本男权社会的话语体系中,北条政子被定义为“恶女”。实际上,这位尼将军是绝对的政治奇才。
可以在少女时代不顾一切爱上被流放的源赖朝,也可以为了承接权贵预兆以计策买下妹妹的梦;可以在雨夜与源赖朝私奔,也可以对丈夫的不忠毫不忍让;可以为了北条家的利益参与废黜长子的行动,也可以为了维护次子的地位流放父亲。这名在权力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女子,在失去丈夫、子女、孙子之后,在承久之乱登上了巅峰。尼将军的阵前演说以高超的政治素养提出善政者从、恶政者诛的逻辑,打破了必须服从于天皇的意识形态,其后对天皇的追责更是将之从神拉到了人间。合战无为,天下静谧。日本历史从此进入了真正的武家政权时代。
北条政子最终选择长眠在次子源实朝身侧,而她在修善寺修建的指月殿则代替她留在长子源赖家的身边。
站在指月殿前,看不到北条政子建功立业的一生,只看到她柔软的一面,就像少年时代对心上人的义无反顾,就像千古之后对孩子们的守护。

沿路下山,经过一家很有格调的店,像街景的模型一般带着昭和年代的气息。

暂别历史,回归尘世,路过有名的餐厅四季纸。

6.桂桥-竹林小径-枫桥

回到小镇主线,唏嘘哀叹瞬间蒸发。虽然时候尚早,眼前的小镇远未进入红叶见倾的时节,但是游人们已经按耐不住心情,修善寺进入了一年当中的全盛时期。以桂川为界,若有似无的秋色沿着两岸渲染开来。穿梭于桂川五桥上的人们,多是日本本国游客以及台湾游客,话里都是轻柔的语调。

桂桥至枫桥一段,最具人气。同样有人气的是桂桥畔的新井旅馆。
1872年开始营业,没有使用一颗钉子,拥有15座文化遗产登记在册的历史建筑,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以及众多文人逸士留下痕迹的深厚底蕴,近一个半世纪的时光将新井旅馆打磨成了修善寺文化中的一颗珍珠。仅仅是这样远远地望一眼,也有无言的感动,以这份传承下来的有形财产为媒介,我们才得以与远去的风华产生了联结。

处处都是“陈旧”的痕迹,这是历史的纪念带来的从容和自信。
没什么文学素养可言的我实际上是从《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知道这里的。亲身感受了扑面而来的古朴气质,我终于体会到巧君的确是一个有追求又有品味的家里蹲;当然,查了价格之后也终于了解到薮下依子小姐的确是一个有钱的公务员。两位在我们看不到的后续故事里一定能过上幸福又富足的婚姻生活。

隔着层层或翠绿或火红的树影婆娑,遥遥相望。
就是这样的环境啊,“我”和舞女薰子初遇的时候。
学生装的19岁少年有着三浦友和端正的样貌和笑容,他目光中的舞女是只属于少女的憨厚淳美,这是薰子和百惠小姐浑然一体的形象。这样的画面和眼前的景致太过契合,简简单单便能想象出来。川端康成有最美的笔触,写得出世间最悽美的壮丽。但是我更喜欢这个脱胎于他年轻时经历的小小故事,充满了青涩的无穷的生命力。无疾而终的情愫,连同人人皆平实淳朴的伊豆,说不定才是作家梦中最美的记忆。所以书里的“我”最后留下了泪,而读书的我却不觉哀伤只感清新。

竹林小径,和京都大名鼎鼎的那个相比要小巧得多,不过对游客的吸引力却是丝毫不减。如果在小镇过夜,还是晚上或清晨来更好一些。

一片翠绿中夹杂点点将红的枫叶,前一天搭救我的小姐姐说得对,我来得果然太早了吧。

走到这里的时候天空仍然飘着毛毛细雨,和《逃避可耻但有用》里说的一样,就算下著雨也很漂亮。

小径中心是竹子做成的巨大圆盘,供路人休憩。

二刷霓虹,到了霓虹人自己的旅行圣地,这些点点滴滴的片段,才让我直观地了解了他们的国民文化素质。诗和远方并非虚无缥缈,热爱生活是无关年龄和身份的态度。

竹林小径的另一端,枫桥。其实我有一点嫌弃这朱红色太鲜艳,少了一分清雅。不过或许正是这样的色调才能衬得起即将盛放的枫叶季的浓墨重彩吧。

从桂桥看枫桥已然是初秋,从枫桥看桂桥仍仿佛是盛夏。

枫桥像一个结界,大多数游人默契地从这里折返。
枫桥的另一侧,又回复恬静的小镇气息。

7.赤蛙公园-源范赖墓

自枫桥一路前行,渐渐远离人声。到达赤蛙公园,已经寻不到游人身影,方才被感染的雀跃兴奋像一场梦。

说是公园,不过是一小片不成规模的绿地。
这样的环境过于“私人”,逗留的十几分钟时间,只有我和另外两位女性。我不知道面对着桂川吸菸的她是否苦恼于生活的选择,我也不知道在亭子中独奏的她是不是想通过音乐诉说一些情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在这里无端想起某些应该遗忘的约定。
有时候安静甚是可怕,让渴望和遗憾避无可避。

然而世间多数自以为是的痛不欲生在生死之前也不过是无病呻吟。赤蛙公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人生中的小小阴霾在当年的岛木健作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经历了压迫而放弃共产主义者的立场,转向为内向化的个人意义探索,不过是40岁的年纪便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41岁的岛木健作来到修善寺养病,在那个无意间走到此地的黄昏,他静静地看着在湍流中挣扎拼搏的赤蛙,最后仍逃不过逝去的命运。那时的作家应该已有预感吧,这便是他的故事了。理想也好,健康也罢,他的一生不可谓不坚毅,甚至在无奈的妥协中也坚守了底线和良心,然而所有的努力和坚持最终也只能在这洪流中消逝。那一刻他是怎样的心情?绝望抑或不甘?
没有人能对抗命运和自然。但是你看,你的存在并不是没有意义,你用自己的才华和品格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美好的痕迹。赤蛙的灵魂,已经成功到达了彼岸。

离开的时候公园只剩下这位女士,用我不认识的乐器奏出的美妙乐曲。

赤蛙公园连线著通往半山的小径,我决定在离开修善寺之前探访源范赖的安眠之处。

一路上只遇到了下山的僧人。间或听到零星鸟啼,心情和脚步都变得轻快。

源范赖墓处半山腰,视野开阔。一切极简朴,却生出一份豁然,全然不似源赖家墓般萦绕着幽怨之气。这个在修善寺被幽禁、被迫自尽的灵魂,说不定也在这里获得了安宁吧。

相较于权倾朝野的兄长、才能斐然的幼弟,源范赖虽然参与了历史,却只能成为传奇的配角。我们向往著英雄们的故事,但是绝大多数人也只能成为故事里的配角,甚至是路人甲。可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一颗流行划过都会留下声音,只要你愿意听。

8.小镇

为了泡汤而选择在修善寺住宿一晚——此刻想起来,这个决定仍然让我庆幸不已。若非如此,我又怎能邂逅修善寺的清晨和夜晚,见到她最动人的模样。

修善寺温泉站,当地交通的枢纽。大多数人都是以此为起点,开始探索修善寺的脚步;又从这里登上离去的巴士,与修善寺渐行渐远。

咫尺之外的汤回廊菊屋,夏目漱石当年养病的温泉旅馆,至今仍然余留文豪曾经于此存在的痕迹。

小镇主要的商业街。彼时刚刚经历了自然公园惊魂的我,一个人拖着行李箱走过这条步道。步道蜿蜒而去看不到头,目之所及空无一人,唯有这点点街灯伴我前行。然而我内心却如这鹅黄色的灯光一般温暖,没有半点恐惧慌张。我想,未来的我回忆起修善寺,脑海中的第一个画面应当仍然是这样一条安静得像异世界一般的小小街道。

商业街上有各具特色的小店,共同勾勒出修善寺质朴典雅的整体风格。在我的定义中,修善寺属于恰到好处的商业化,文化与商业的融合达到了微妙的平衡。至于过于商业化的范例,请参见下文的日光……

或许此生与修善寺只有这一次的缘分,但我不会忘记这个让我愿意淋著雨等晴天的小镇。

今日名为筥汤的公共浴场,昔日源赖家遇刺殒命之地。
一旁较高的塔楼因为夏目漱石的汉诗(前文自然公园句碑之诗)得名“仰空楼”。
修善寺似有神奇力量,注定不平凡。虽然在此养病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但“修善寺大患”成了夏目漱石创作风格的转折点,从前的锋利(有没有联想到我国的那位先生)化为温厚,悟禅的意味和对生命的反思贯穿了其后期的作品。

游人尚未涌现的清晨,一个人穿梭于修善寺纵横交错的街道。一步一景,每一个角落都藏着认真经营生活的情趣。

修善寺篇的最后,走文豪走过的道路,皮这一下我很开心。

附:实用攻略




伊豆箱根铁道,到达修善寺的主要交通方式。由三岛去往修善寺的列车行驶有些许缓慢,沿途路过大片田野风光。

车厢内部深红色的座椅浓浓的昭和风。一路上来往的乘客多是一群群上了年纪的游人,如孩童秋游般兴奋。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日本人在公众场合如此热烈地谈笑呢,他们一定很高兴吧。真好啊,我也希望花甲之年还能与友人们提着旅行袋去享受一个愉悦的短期旅行。
修善寺站是一个规模不大但设施齐全的站点,设有投币储物柜。站台上的木椅上有商家制作的坐垫,真是拉好感的宣传方式。

车体外部,老阿姨不认识……总之萌就对了


赶时间也忍不住停下来相机打卡。

修善寺区域内交通基本靠东海巴士,修善寺站出门左转就是公交站台。有多条路线供选择,不确定坐哪个路线可以问巴士中心的工作人员,非常友好和乐于助人。
来往于修善寺区域的都是小型巴士,车内环境整洁。驾驶员行车平稳规范。日本的巴士不一定是每站都停,有乘客下车才会靠站,每个座位附近有下车按钮。

简要介绍一下日本公交购票方式。上车时从机器取整理券(如上图)整理券上阿拉伯数字代表上车站点,车上的小萤幕会在每次靠站停车前显示分割槽段车费的价格,根据萤幕上站点数显示的价格在下车时投币缴费,并将整理券一同投入投币箱。如果没有零钱也没关系,巴士上有精算机。将大额货币投入精算机会自动换成零钱,再将你需要缴费的零钱投入投票箱即可。




来到修善寺的第一晚,在民宿小哥的推荐下选择了商业街的这家餐厅,收获此次日本之行最惊艳的一顿餐食。而且老板娘很热情,笑容可掬,英文流畅,沟通无压力。

离开修善寺之前的午饭,遍寻不到有空位的餐厅,随机选择了一家食肆。只提供两种定食,我选择了当地特色荞麦面。南方人对面食没有深沉的爱,所以荞麦面本身没有给我留下过多印象。但第一次吃到新鲜的山葵却是新奇的体验,口感上比国内日料常见的芥末温和得多。食用过程也很有趣,配有工具自行研磨。不过手拙的我废了不少力气也没取得多少劳动成果,看着邻桌的日本客人们可是个个都轻而易举地磨掉一半以上的量。店家还提供了打包的封装袋,可以将剩余的山葵带走。




贫穷如我,住不起有能剧表演的浅羽、有夏目漱石手迹的菊屋、芥川龙之介待过的新井,最终选择了新井附近的青旅。
第一次住青旅,安静整洁、设施齐全,唯一的缺点就是私密性比较差(虽然定了独立房间,但是房门都是透光玻璃那种)。可以淋浴和进行简单的自主烹饪,但我还是在小哥的推荐下尝试了当地的美食和温泉浴室。温泉浴室离青旅步行两三分钟,是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光顾的也大都是本地街坊,很有趣的体验。
最喜欢的还是青旅的气氛,经营者是几名有留学背景的青年,英语口音非常感人(褒义),交流的氛围很好,也会给很多在当地游玩的建议。可惜我当天入住太晚,次日出门太早,来去匆匆,没有机会深入交流。
总之,如果打算在修善寺逗留而又预算有限,可以考虑这里。

藤沢-镰仓篇:我私人的海街日记



河口湖很惊艳,修善寺很迷人,日光很雅致,东京更是承载了几乎大部分日剧记忆。但是对我来说,她们没有一个比得上藤沢-镰仓。这里有我看过最美的海岸,有充满禅意和历史的空气,有清晨看到我摆弄三脚架主动提醒我哪里可以看到富士山的钓鱼爷爷,有傍晚看到我收拾三脚架问我有没有拍到好照片的骑车路过的大叔,有擦肩时会向我问好的路人,有想了解我家乡的餐厅老板,有主动帮我用饮料机的街坊食客,有本来在合照看到我远远在拍她们就对我开心微笑比剪刀手还对我说谢谢的学生……最初到来始于我中二病的执念,最后舍不得离开源于这里的温柔。如果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虚度光阴,我希望可以是湘南海岸。

江之岛站以东,至镰仓站,江之电车窗外映画一般飞掠而过的海面阳光跳跃,耳边回圈“咚咚-咚咚”列车在铁轨上擦出的声音……我的海街日记以江之电为刻度缓缓展开。

1.江之岛站

每一次的重逢都始于江之岛站。人们对湘南海岸的印象似乎与镰仓重合,实际上江之岛一带属于藤沢市。没有历史的厚重,独有海滨城市的云淡风轻。虽然这里经常下雨,但在我心中,藤沢永远明媚。

1.1白灯塔

在大名鼎鼎的江之岛之前,我选择描绘江之岛站旁的白灯塔。

由海岸延伸进海港,远处的江之岛迎来了晨光。

堤道的尽头,小小的白灯塔。江之岛上也有白灯塔,更大也更有名。但只有这个mini的灯塔,代表了梦想的光,指引著少年的我走到今天。

假如不曾遇见,我大概无法想象世上竟有如此“绘画感”的景色。

以前读长空流云,苍风银浪,温柔秋阳,不过是一些片段式的联想,跳跃而零散。此刻的湘南海岸公园,终于将这些零碎聚合在一起。

居于海边的人们是否都带着友好和善意的基因。看到我一个人来回蹦跶,钓鱼的叔叔比划著告诉我大海的对面是富士山,生怕我这样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遗憾。

经钓鱼叔叔的指点,发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富士山雪顶。神奈川不只有《神奈川冲浪里》的磅礴壮丽,也有风平浪静的沉稳宽厚。

以上无穷无尽的蓝其实完全是bonus,我来到这里只为了寻找如此平平无奇的角度。

虽然进行了艺术处理,但这分明就是天才仙道钓鱼的场景。(感谢知乎网友指路)
少时单纯,对屡次把主队湘北逼入绝境的仙道彰同志十分反感。变成老阿姨之后再回顾,发现这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逸才。强大而温厚,宽容又洒脱。这个世界需要有人一生中二热血,也需要有人无需打磨便已温润。因为喜欢大海和钓鱼而选择陵南的仙道同学,二十余年后的今天,你是否还像当年一样笑得眉眼弯弯的样子,将自己融入这广袤的天地间。在这样一个太阳徐徐升起的秋天的早上,我似乎穿越次元壁,看到了一个自由而豁达的灵魂。

本来想打卡海街日记的腰越渔港,因为时间有限也就错过了。片濑渔港也是丝毫不差的,还没有开始忙碌的清早,晨光中一番岁月静好的模样。

天空、海水、渔船,都像刻意清洗过一般明艳。

渔港的另一边,还有一个更mini的红灯塔。远远望去很可爱,晚上亮了灯可不就是拉拉蓝里高司令跳舞的情调。

白灯塔一带的海岸线,地图上叫湘南海岸公园。
海岸线平滑优美,远远望去似一面镜子,承载了漫天的蓝。

乌鸦鸽子以及我叫不出名字的鸟类成群结队,体型硕大且对人类全然无畏。恐鸟的我倒是有些惶恐,还好没有发生动漫里常见的乌鸦追逐事件。
最右图中的鸟儿非常英勇,一度被海浪拍打还是顽强地飞了起来,我的担心实数白费。我把这个小插曲剪辑进了开篇的视讯,不知道有没有人留意到呢。

从晨光到余晖。我又回到这里等待落日。
江之岛水族馆,日本最古老的水族馆。夏日里,湘南海岸公园满眼都是冲浪和玩水的人们。到了秋天这里也不寂寞,一队队可爱的“小黄帽”“小红帽”参观完水族馆来到沙滩上拍照留念。

云雾重重,始终未见夕阳真容,却把一切都镀成了日剧经典滤镜。电视剧到这里,恐怕应该有一对儿或一队面向夕阳的剪影。

现实是一个个大叔自顾自地沉浸在钓鱼的世界里。白灯塔一代堪称钓鱼爱好者集散地。海岸线属于青春?不存在的,属于钓鱼爱好者

带好“湘南名产”,架好脚架等夕阳。微凉的海风吹拂,时间进入了慢镜头。一个中年人沿着海岸慢跑的脚步声,几个孩子企图追赶乌鸦的嬉笑,两个女孩在夕阳中自拍的笑颜,拍摄婚纱照的新娘礼服被海风吹起的角度,骑车而过的大叔问我有没有拍到好的照片……单论景致,湘南海岸的夕阳并不是我见过的最美,但是那天可一不可再的一切,值得一句“夕阳无限好”。

故事落幕的地方,新的希望开始的地方。在另一个次元的秋季,无论是湘北、晴子还是篮球,一定等到了那个大天才。

少年已去。中间隔着的那二十年不尽如人意,还好我只有问心无愧的故事。

没有了阳光,温度逐渐降低,人群逐渐散去。
好风景多的是 夕阳平常事 然而每天眼见的 永远不相似
再会,湘南的落日。

附近的社群,根据知乎网友考据,仙道彰同志当年就居住在这一带。
如果在上学的时间,你看到一个朝天发的大高个不紧不慢地往镰仓高校方向奔跑,请你代我向他问好。

1.2江之岛

江之岛,自江户时代就是霓虹本国人的旅行胜地,拥有弁才天的美丽传说,曾经是东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很多日剧日影故事的背景。

与陆地以弁天桥相连。由早至晚,无论是车流还是行人的交通都十分繁忙,即使已经到了十一月底。

建议选择面向江之岛右侧的步道,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富士山。这是在湘南海岸公园看完落日之后,在桥上拍到的。一整天的云雾缭绕,黑暗降临之前的一秒,以晚霞为幕,终于看到了富士山的姿态。

经由大桥上岛,一路前行便是商业街。逼仄的坡道两旁商铺林立,恍惚间有点穿越到澳门的感觉。
然而两次在傍晚上岛都没有好好逛一逛。
跟着导航在民居小道间穿梭,间或看到不同颜色的猫儿路过,个个体态肥美,慵懒惬意。
终于找到了目的地。

可惜千里迢迢赶来却还是错过了饭点。
打卡留念,文佐食堂。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里,这里叫海猫食堂,盛满了海滨小镇人情。以二宫阿姨为代表的街坊邻里,在三姐妹不算幸福的童年中为她们撑起了一角小小的温暖回忆,又为铃串联起了“父亲的味道”。缘聚缘散,二宫阿姨的离世、海猫食堂的停业就像休止符,四个女孩子与曾经的时代告别。但是阴霾已经过去,作为上一代“留在这个世界的宝贝”,她们会互相陪伴、带着笑和希望,走进镰仓新的春天。

没能在这里品尝到小银鱼盖饭,还好酒店旁的另一家餐馆让我得偿所愿。

1.3江之岛站

江之岛站还有一个“名胜”——车站本身。
去年的游记中已经详细写过。我特意选择与当时相同的几个角度。
我见此景如当日,不知此景见我是否如是。

2.镰仓高校前站

去年初见时的兴奋已经淡去,今朝重逢更多的是“返校日”一般的默契。

又一次在阴雨天中抓住了晴空的间隙,台风过境一般的蓝天白云,映衬著记忆中那年夏天的残影。

命运的路口,依然是记忆中的模样,依然有人等待那群不会出现的少年。去年的我已经打过卡,今年就不跟大家抢机位了。

在《镰仓物语》中连线了尘世与黄泉之国的江之电,早已成为湘南风物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坐传说中的火车到传说中的湘南海岸,虽然没有把我带入奇幻的异世界,却也载着我领略了镰仓的海风日影、港湾悬月,看遍了这里的风情美妙。

既然是返校日,自然是要到学校(门口)看看。去年到此就感叹社群环境的清幽,这次终于有时间好好走走。
自镰仓高校便不再有游人的行迹,经过了前一天的降雨,空气清新,我一个人畅游在这漫画般的街区,情不自禁小声哼起了歌。
路遇JK疾步向学校走去,你迟到得有点严重啊妹妹

无人打扰,也打扰不到别人,自娱自乐一下又何妨。

这一带真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街区。一栋栋独立房屋,因着屋主的用心经营而各具特色。

除了民居还有一些精巧的小店,或许时候尚早,都未开门迎客。

如果时间充裕,不必全部耗在命运的道口,逛逛社群和海边,你会发现即使没有童年滤镜的加持,这里也足够可爱。

一年前的我,在第一篇游记里写自己是一个规划狂,恐惧改变害怕突发事件。
一年后的我,踩着浪花扫过的细沙,带着咸味的海风吹过我的头发。
原来对于各种琐事的恐惧不过是多虑。比如担心语言不通,其实自己的英语能力并不是如此不堪,甚至足以支撑与外国友人聊天。即使面对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微妙,只要有交流的欲望,便能有了解的途径。又比如担心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公共交通中。只要事先做好准备,玩通谷歌地图和换乘案内,遇事多求助热心群众,没有达到不了的目的地。再比如,担心自己体力战五渣,遇到老式旅馆都搬不动箱子。事实上,自己也没有如此弱鸡,拿着行李一步一步走,攀爬楼梯虽然不易却也并非做不到。超市、巴士、公共浴室……这些从前怕麻烦而放弃的选项,也一一在今次得以体验。这次的我,走得更远,也走得更深入,对于日本和对于自己的理解皆如此。
无论是工作,是旅行,还是人生,所有恐惧的本质都是自身的不足和软弱,本身的能力和充足的准备才是抵御变化与风险的方法,一个人也可以走得很稳很开心。

3.七里滨站

七里滨有镰仓最美的夕阳,有世界上最好吃的早餐,有《海街日记》中通往花火大会的路口。以上的种种,我都错过了。但是我的旅行似乎也总因为“错位”而收获意外的风景。

是枝裕和的镜头里,七里滨没有蓝天碧海,只有沙滩的黑和海浪的白,像生活本身一般平凡又耐人寻味。苍茫大海映衬著四人的背影,因被剥夺的童年而产生的,看似已经结痂的成长之痛,终于通过彼此获得了治愈。与自己和生活和解后的柔软,这就是我对七里滨最开始的印象。

眼前的海岸少了一分电影中的素雅,添了几许明媚。江之岛不再只如水墨画背景般若隐若现,可惜依然看不到富士山的身姿。

深秋之际,不再适合逐浪而行,但稍显寂寥的海岸线也不乏温柔的画面。

这一带的海风猛烈,无怪乎成为冲浪胜地。即使过了夏天,仍然能看到几位好手的英姿。
说起来,牧绅一同志当年是不是也在附近冲浪,不知现如今成为货真价实的“中年人”后是否还有如此雅兴呢。

除了夏季运动的余温,当然还有一年四季皆可的钓鱼活动。
传说中,七里滨的海岸线之优美冠绝湘南。亲眼所见此言非虚,天空、海面、岛屿、山丘、沙滩,比例之和谐浑然天成。俯仰天地间,万物皆自得。镰仓的禅意无处不在。

随便一个角度都仿佛是画报。世界海域千千万,但是自前年见过,我便总能认出湘南海岸的图片。这里的每一抹湛蓝,都印刻着只属于镰仓的温度。

七里滨另一项名物——鸽子。如果没有恐鸟症不妨拿一些东西喂一下,一定会大开眼见,因为这里的鸽子真的超!级!多!
不愧为“地主”,直接占领了风水宝地。这里是看夕阳的绝佳位置。没有见到不无遗憾,不过来日方长。

4.稻村崎站

稻村崎车站不在沿海,全凭感觉穿越了民居小巷,去往海边。似乎除了我,没有游人的身影。带着“寻宝”的愉悦心情,尽享这个海滨城市静谧的一面。

女性候选人之多出乎我的意料。

侧耳倾听,涛声一阵强似一阵,走出小巷口,强日照的海面晃得眼睛有些疼。
以我的审美,稻村崎的海岸线不算优美,沙滩颜色过于黑,还有光秃秃的岩石。不过这里还有草地和错落有致的地形,对于孩子们应该是释放天性的好地方。
虽然外国游人少却也很热闹。不仅有学校组织的小橘帽,还有很多家长自发带来度假的孩子。如果镰仓高校前属于青春的悸动,七里滨属于成熟的广阔,稻村崎大概属于幼年的欢乐吧。

关东富士见百景,日本国土交通省列出的欣赏富士山的绝佳地点(霓虹人对这种排名和集锦真的是谜之喜爱),眼前的角度也被收录其中。

遗憾的是当天的我仅能以想象描绘富士山的形态。

新田义贞渡海传说之地,又遇上“老朋友”镰仓幕府,然而时间已过去近一个半世纪。修善寺上演了镰仓幕府建立的腥风血雨,这里则见证了镰仓幕府的最后时光。时势造英雄,在了断镰仓幕府这一历史事件当中充当了“箭头”角色的,便是正名为源义贞的新田义贞。虽最终仍逃不过兵败身死的悲剧,但当年站在此处完成了“稻村崎新田义贞徒涉”名场面的倒幕将领又是怎样的英姿飒飒、意气风发。

山丘海洋并存的地势在今天看来成全了镰仓的景致,实际上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天然险关正是第一个武家政权选择建立在此的重要因素。当年攻打镰仓幕府的新田义贞也必须克服这个困难。彼时被潮水阻断而在稻村崎举步维艰的新田义贞大军,为了把握战机,无法等待潮水退去。他向潮水祈愿道:“义贞告上内海外海之龙神八部,明鉴臣之忠义,退潮水于万里之外,为我三军开道!”之后,他献出自己的黄金太刀投入潮中。刀落于海的同时,潮水迅速褪去,砂滩显露。
时至今日,当年的硝烟早已不见踪影。阳光普照下的太平盛世,对战争过程的艺术化处理也变成了一种对历史的浪漫主义回响。

来到稻村崎实际上并没有怀古的打算。最开始,只想打卡《海街日记》中幸与男朋友谈分手的阶梯。迷糊的我最终也是打错卡,没有找到正确的方位。
然而身临其境,似乎能够理解为何将这场戏安排在这里。与前后的海岸相比,这一段似乎的确弥漫着特殊的气质,不同于整个湘南海岸的轻快和梦幻,低调而克制。我会在七里滨感叹生活的美好,也会在稻村崎反思自己的现状和责任。

秋日标记物。体感温度仍在夏末,镰仓的芦苇长得却不比河口湖逊色。

海滨公园过后,有一段沿海公路,行人更少。属于自己与大海的时间。

顶着烈日走了一段,终于找到目标。

讲真,流川枫你话少是因为日语不好英语更完蛋吧,明明用日文和英文写了不能攀爬你居然在上面骑单车。典型的问题儿童军团能做得出来的事。

在湘南,次元无壁。
教会了我热爱、信仰、坚持、理想、同伴,跟着你们的脚步长大的日子是人生之大幸。感谢有你们,我们这一代中的许多人,才有了永远也不会完结的漫长的少年时光。无论怎样的年纪,当我再站在这里,都是那个会哭会笑、有态度有灵魂的中二少女。我永远记得,不要输给这个世界的常识。

也许违章骑车的少年有一天会变成沿海慢跑的中年人,再之后会变成海滩散步的老年人,但是有些东西不会变,比如相信自己,比如满怀希望。



打卡小贴士:这个地方其实离极乐寺站比较近。从极乐寺站下车,沿着步道往稻村崎站方向走很快就能找到这样的护栏装饰。再继续走,到同款装饰的尽头就是打卡地点。

5.极乐寺站到长谷寺站

极乐寺站到长谷寺站,寺庙和神社林立。自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幕府倒台,宗教信仰的遗蹟与政权更迭相平行。我们在寺庙间流连,仿佛在不同的时空中跳跃。另一方面,借由电影大师们的视角,世人早已见识镰仓古都的独特气息如何在普通人的四季之中流转。历史的巨集大与个人叙事的融合,并非镰仓多志怪,只是这里总让人恍惚,恰似身处超脱的维度之中。

5.1极乐寺站-彩虹桥-道地藏庙

从久负盛名的极乐寺站出发,受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这一带在我眼中自带海街日记的水印。

通勤日里,佳乃和铃赶车的地方。日复一日,时间在仿佛被调慢了进度的生活中悄悄溜走。
幸和母亲和解后送别的地方。虽已无法共同生活,但有一丝以为早已模糊的亲情借由外婆的陈年佳酿,将随着母亲的足迹延续到遥远的地方。
夏日焰火后,铃和风太道别的地方。年少时的好感不会坦率说喜欢,他只说铃的浴衣很合称。若有似无刚刚萌芽的情愫化在那晚被焰火映满颜色的海洋。他们的故事刚刚开始,镰仓刚刚进入夏天,有的是时间。

极乐寺站以其古老木造的结构名列“关东车站百选”。我不懂建筑,看不出结构。只觉得嵌在成荫绿树青山中的小站古朴精巧,没有夺目的设计,这份简单和日常化代表了生活本身的美感。
庆幸没有在紫阳花开的季节到来,只有我一个人的小站才是故事中那个海滨城市的调调。
若说有遗憾,便是旁边的施工着实煞风景。

“恋爱会让讨人厌的工作也变得可以忍耐。”没有见证父母爱情的孩子会渴望感情吗?“恋爱脑”的佳乃用行动给出了回答。然而只有专注于自己才能真正长大。游戏人间的佳乃很美,放弃高跟鞋和短裙开始想着如何好好工作的佳乃更动人。

站台打卡。所以她们上学和工作都是在镰仓方向呢。

彩虹桥,四姐妹日常外出路过的地方。有些后悔没想到往电影中祖屋的方向走一走,说不定真能找到她们的家。

没有了滤镜的彩虹桥是一条很短的日式桥梁,从极乐寺站出站后便能看见。江之电从桥下通行,偶有人驻足摄影。

道地藏庙。一年之前的铃,孑然一身来到古都镰仓,小心翼翼、拘谨礼貌。一年之后的铃,和同学们踢完喜欢的足球,在道地藏庙避雨,放松惬意。因为有了家人,甚至是镰仓的每一滴雨都有了故乡的气息,有了归属的意味。

过了彩虹桥就是道地藏庙。“遍地神佛”的镰仓,小小的道地藏庙十分低调。如果没有看过电影,估计就以为是哪家的民居径直掠过了吧。

没有开门,“主角位”也是不让坐的。位于路口,虽然没有人经过,还是略微尴尬。匆匆打卡,速速离开。

5.2极乐寺

与道地藏庙咫尺之遥就是极乐寺。

极乐寺没有《妖猫传》中极乐之宴的金碧辉煌,茅葺的山门和其后被樱花树拥抱的细长参道都透露著大繁至简、返璞归真的气息。
极乐寺的历史也是与最平凡的喜乐相关。1259年,正值元王朝蒙古大军的铁蹄踏上日本国土,镰仓幕府与朝廷命令僧人为抵御入侵而祈祷,极乐寺由此建立。当时还在寺院中设有医疗处救治伤员。斗转星移,当年的硝烟早已消散,唯有本寺留下,诉说和平安宁的极乐真谛。可惜后来这片国土上的人,或者说直到今日世界各地总有一些人,并不能理解这种可贵。

《海街日记》在极乐寺有两场与死亡有关的仪式,截图是故事的末尾二宫阿姨的葬礼。镜头记录了夏日的极乐寺,二宫阿姨在这里看过人生最后一季樱花,在满眼绿色的生机中离开人世。在不被强调的背景中,吊唁的人们络绎不绝。这样一个平凡又温柔的人,成为多少孩子成长故事中的美好回忆。四姐妹和二宫阿姨的交往是一个缩影,勾勒了人情这个最动人的符号。

极乐寺不让摄影,站在山门外擦边球一张。深秋的樱花树只剩下了枝丫,古朴肃穆也略显萧索。寺内面积不大,印象中有国宝馆当日也不开放。若不是参拜,数分钟便可巡礼完毕。但我仍然推荐时间充裕不妨到此。这里的宁静和长谷寺、鹤岗八幡宫仿佛属于两个世界。即使没有看过电影,也能在这里获得不一样的美好体验。

5.3成就院

108,这是通往成就院的阶梯数。

真言宗大觉寺派 普明山 法利寺 成就院,透过800年的时间,在正午的阳光下散发著古朴宁静的气息。
1219年,镰仓幕府三代执权北条泰时选择空海在平安时代巡礼诸国时修法的场所建立最初的成就院,并且从京都邀请高僧到来为北条家的繁盛祈福。建立于山顶的成就院同时具有瞭望台的作用,成为镰仓防御的要塞。在不远处的稻村崎完成渡海传说的新田义贞,1333年在成就院与镰仓幕府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初代成就院在火光中消逝。迁址之后的成就院依然作为高等寺院在镰仓政治生活中留下了痕迹。眼前的成就院,系在元禄时代重建。

安静但不荒凉,不大的院子将信仰与日式庭院元素结合在一起,四处都透著精心设计和维护的用心。春去秋来,院内仍然生机盎然。

除了本堂,院里可谓“一步一菩萨”,人迹罕至,神仙却是很热闹的。各路神仙菩萨塑像风格各不相同,虽然我并无过多认识更遑论信仰,沿着小路慢慢观赏却自有一番趣味。
成就院本尊为大日如来的化身不动明王(最下左图)。不动明王是火神,也是结缘之神(莫非是因为爱情如火?),所以成就院是达成恋爱成就的好地方。不动明王右手执剑左手拿带,用右手的剑斩断俗世之欲,用左手之带束之,再用周身火焰使其纯净。
河口慧海,第一个入藏的日本人,日本藏学研究的里程碑。公开的说法是为寻找准确翻译的佛经,经由印度、尼泊尔,越过喜马拉雅山入藏。第一次入藏期间伪装身份,先后假称是来自中国内陆和西藏西部的僧人,进入色拉寺学习,同时以医术获得赞誉。身份败露后用两匹马驮上搜集来的各种经卷(这个形象很熟悉呀)逃离拉萨。第二次几经周折终于得以日本人身份进藏收集佛经,并且完成了与尼泊尔首相交换佛经的约定。为日本藏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素材、日本开始了与我国西藏的接触,这个经历已经足够传奇,更何况还有英方间谍的坊间传闻。最下右图是河口从西藏带回的释迦菩行像复制品。
不动明王像和释迦菩行象上方的子安地藏菩萨是子安神与地藏信仰的结合,庇佑求子、顺产以及孩子顺利长大。据说子安地藏多被塑造为怀抱孩子的女性形象,成就院的子安地藏不是这样,更接近我们印象中菩萨的样子。石像前有两个石球,子生石。石球触手光滑,看来大家都很相信抚摸过子安石便可灵验的传说。
除了宗教,也有历史的元素。为纪念圣德太子诞生一千三百年而立的木质亭子,静静地立在院子一角。这个在日本历史传说中被无限圣人化的厩户皇子,代表着改革的光芒,照亮了整个飞鸟时代。无需讨论《日本书纪》 “生而能言,及壮有圣智,一闻十人诉,以勿失能辩”的魔幻记载,圣德太子摄政的三十年,切切实实成为了日本发展历史的重要一笔。冠位12阶以重视才干的思想推动官僚体制的形成;17条宪法意在树立以中国诸子百家和佛教思想为基础的社会尤其是贵族行为规范;独兴佛教企图以统一民族宗教信仰提高皇权;编纂史书提高国家和皇权观念;恢复中日邦交的努力是为了引进佛法和大陆文化。关于遣隋史挺有意思。圣德派往东土(对日本来说应该是“西土”?)中原最有名的遣隋史叫小野妹子(他是不是学吐槽就不清楚了),两次带去的国书内容分别为“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东天皇敬白西皇帝”。印象中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史总有一种仰望强者的态度,而我看来这种对强者(至少是表面上的)崇敬带着深深的民族个性(你看今天他们对Uncle Sam也这样)。所以圣德太子倒是比较不“日本”,深知当时两种文明和社会的差距,也仍然要谋求“小国有外交”,用我国的叙事方式就是“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虽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正面对抗过的自我认识不足(毕竟后来打过之后便服软学习了),但我更情愿浪漫化地理解为圣德的一些个人特质。当时海峡此岸的“日没处天子”“西皇帝”正是我国大名鼎鼎的隋炀帝,小野妹子基本等于无功而返的结果也不难理解了。回归正题,时代和政治环境的限制导致改革并没有达到目的。圣德太子在接近知天命的年纪逝世于斑鸠宫,留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梦想。斑鸠宫也早已经毁灭了,在斑鸠宫的原址建起了怀念圣德太子的梦殿。有朝一日我去到奈良的法隆寺也想到梦殿看一看,而今日我所能看到的就是眼前的这个缩微建筑,目测正是梦殿的模型。圣德太子离世之后改革虽然停止,却为日后埋下了种子。约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大化改新在飞鸟时代的末期推动了日本进步的巨轮,这条路通向奈良时代的盛世。纪念亭上书“贵和”,个人理解意指17条宪法中的第一条:以和为贵,无忤为宗。我始终相信这世上的确存在普世价值,例如当今我们不再需要“无忤为宗”,但这一个“贵和”,当是处理各种个体和群体关系的理想。这是《论语》对本邦的教诲,也是圣德太子对他国的教化。斯人已去,而思想不灭。

成就院门前,在夏日里开满紫阳花的阶梯此时只有绿的纯粹。眺望远处的由比滨,我想我和故事末尾幸和铃远眺镰仓时的心境相通。日子如水流逝,四季周而复始,有些人会从今年春季开始陪你看樱花,也有人再也走不进来年夏季映天的花火。活着的事物都是很费功夫的,《岁月神偷》说得很恰当,日子就是一步难一步佳。生活不易也要走下去,风花雪月不肯等人,倘若没有前进的勇气,怎能去遇见、去珍惜、去告别。

沿着石阶下行,旁边看似平平无奇的坡道也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极乐寺阪切通,镰仓七口之一。所谓切通,是一种很形象的名称,把山林切开使人马得以通行的道路。旧时镰仓,三面环山易守难攻,七个陆地通路便是战略要地,也就是今日所称镰仓七口。
元弘三年,大馆次郎正是企图从这里先于新田义贞攻入镰仓,最后却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

今日再看极乐寺阪安静得恍如置身偏僻乡间山路,想象不出曾经剑拔弩张的战争氛围,只是仿佛又有幸和铃走过的身影。

山脚是一片小小的墓地。网上看到有说是《海街日记》中外婆墓地的取景地。

5.4虚空藏堂

沿着极乐寺阪往海边方向行进,不远有一处被许愿的旗帜围绕的小小寺庙。
明镜山 円满院 星井寺,本尊虚空藏菩萨,又称虚空藏堂。

海拔不高,但陡峭的阶梯却着实有些赶客。走在我前面的几位女士看了看阶梯,望而却步。
不过没有关系,我时间充裕又有余力,主要是自下往上看去,两个石狮子颇有威严之感,召唤着我去“探险”。

首先迎接我的是舟守地藏。顾名思义,承载的是航海安全和渔业繁荣的信仰。这大概是远古时代全世界靠海吃海的劳动人民的期望。

虚空代表无限的福德和智慧。这里供奉着相传是奈良时代高僧行基雕刻的虚空藏菩萨像。镰仓时代,源赖朝规定该佛像每三十五年才能向公众开放。现在每年正月十三日该佛像公开接受信众礼佛。
除此之外,虚空藏堂还有所谓“十三参拜”(不知道这样翻译是不是正确)。这是迎接虚岁13岁的孩子为至今为止健康成长向菩萨表示感谢,并祈愿赐予他们更多的智慧和福德,而进行参拜仪式。该仪式一般在每年的三月至四月间举行。
这些仪式都与我无缘,当日的虚空藏堂只有我一人面对着紧闭的门扉。旁边写着虚空藏菩萨的真言,据说大声朗诵可以使头脑清晰。废了一番功夫才读顺畅,却感觉头脑跟着舌头一起打结了。

虚空藏堂很小很旧,尽是被时光打磨的痕迹。也许对于纯粹的观光客而言不值得走一趟。但是对于我这样的闲人,能够在这方无人的小小天地驻足片刻,想着眼前这根铃绪不知用了几十年,接纳了多少人对生活的期盼,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虚空藏堂外的星月之井是镰仓十井之一。传说这口井在白天也能看到星光,因此得名。另一个传说是行基认为这口井中闪闪发光的石头正是虚空藏菩萨的化身,因此虚空藏堂便建在此处,并有了星井寺这样美妙的正式名称。因为井水甘甜,在昭和初期还作为饮用水出售给旅客。不过这些浪漫的传说都随着坚实的井盖尘封,就让我们相信在一片漆黑中还有微弱的星光兀自闪耀吧。

极乐寺阪连线著一片居民区,四处没有人影,在安静的步行中慢慢领略这个海滨古城不同于东京大阪的淡然。
一路很多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可真美啊,以至于我后来在《孤独的美食家》中一眼认出了这幢房屋。

路过此处时我对这家店一无所知,然而一看到就直觉绝非寻常之物,这大概就是所谓气场吧。元禄年间开创的饼屋,传承三百年的镰仓滋味。运气守恒,每次出行总能够在一片暴风雨的预报中收获晴天,也总是有本事遇到各种食肆暂休。或许我就是不太有美食运吧。每当这时我就很想念少女心的老吃货。

前文一直在说历史和宗教,那么现代镰仓的元素呢?偶然路过寻常人家的车库给出了回答——即使在深秋也无法消散的、充满阳光和欢愉的夏日符号。

5.5御灵神社

海街日记中一闪而过的画面,夹在民居中、江之电从鸟居前穿过的神社。

本来我拍了一张一模一样角度的打卡照,可惜整理时手残删掉了。还好耐心等了两趟江之电路过拍了视讯,想不到视讯截图的渣画素还自带九十年代日剧的调调,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去年在命运的路口,今年在御灵神社,等江之电的地点变了心境也变了。如果非要选,还是后者好,周遭没有一点声音,天空干净得没有飞机云,我也没有了急躁。

车头的标志从绣球花变成了枫叶,旅人来了又去,唯一不变的是日复一日缓缓穿梭于湘南的江之电。

前方是江之电每次(真的是每!一!次!)经过都要介绍一番的极乐洞。
在夏日里,眼前的地方会挤满了短炮(霓虹金貌似不爱带长枪出来拍)和手机,就是为了拍摄被粉红和蓝紫的紫阳花簇拥的铁道,江之电从极乐洞中钻出的那一刻。

拍够了江之电,原本打算用几分钟简单逛逛就能看完的御灵神社。想不到鸟居之内的神域如此热闹。

去年在京都已经见识过的稻荷信仰,在这里也有小兄弟。红色的小鸟居全场最萌。

旁边是小小的秋叶神社。
因为传统日式建筑多为木造很容易引起失火,为祈求平安防范失火,民间发展出了秋叶信仰。

祭祀镰仓权五郎景政公的正殿。
景政是平安时代以骁勇闻名的武士,十六岁起跟随当时“天下第一武勇之士”源义家(源赖朝先祖),率领镰仓武士团开拓了现在的湘南地区。景政的勇名是镰仓武士的骄傲,所以被尊为御灵神社的祭神。

祭拜的人不多,深秋的枯枝更增添一份萧索气息。安安静静的,感觉其实比隔壁长谷寺要好。

神社一角,还有其他信仰扎根的地方,只是规模都很mini,要共用两个鸟居了。

神社里另一重要景观是并肩而立的夫妇银杏古树。日本的这种夫妻树未免也太多了吧,想起修善寺的子宝之杉。和子宝之杉比起来,夫妇银杏绝对是年轻的“现代夫妻关系”,保持着私树空间



神社也祭祀作为镰仓江之岛七福神之一的“福禄寿”,形象也和我们东土大唐的很像嘛。
神社角落里能看到我国流传过来的庚申信仰的遗蹟。根据道教传说,庚申之日藏在人体内的三尸虫会趁人睡着时升天向司命神报告主体所犯过错;反之如果能够在这天坚持不睡,体内三尸虫就没有机会升天报告。所以就衍生出庚申守夜的仪式,大家聚集在一起通过讲故事熬夜,由此形成庚申讲(要是能穿越回去给他们一台游戏机就够了


)。庚申守夜连续进行十八次(约三年时间),就可以设立庚申塔,保佑本地不受邪魔侵袭,子孙繁盛,出入安全平安。庚申塔形式不一,有些形式简单只刻文字,有些则有稍显复杂的雕刻。

过了正午,太阳开始有西斜的趋势。离开御灵神社,跟着地图穿过小路往长谷寺前进。
路遇无处不在支付宝,中国骄傲。

走到大路,好像进入另一个空间,让我想起每次去雍和宫走过的路。从极乐寺到御灵神社,陪伴我一整个早上,充满禅意和诗意的安静空气在人声鼎沸中消失了。

5.6长谷寺

和人数庞大的信众及游客群体相较,长谷寺的山门出乎意料的小巧精致。加上门前斜斜生长的松树掩映,要是没有人,宛如一幅画。

相传公元721年,德道上人在奈良长谷寺附近发现一株巨大的樟树,委托造佛师将其雕刻成两尊十一面观音像。用樟树根部雕刻的观音像被供奉在奈良长谷寺内,树顶雕刻的观音像则被投入海中,希望他出现在有缘之地解救众生。公元736年6月18日晚,三浦半岛长井海岸的海面泛起金光,15年前入海的观音像重现于世。此后这尊十一面观音像被移至镰仓,并为此建立了镰仓长谷寺。
这个传说过于浪漫和充满救世意味,以至于整个长谷寺都让我觉得温柔和慈悲。

平心而论,长谷寺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而且各国面孔都是随处可见,事实上不是一个清心礼佛的去处。原本就没有宗教信仰的我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只能以观光客的心态走马观花地随着人流穿梭于各个佛堂。就挑几个留下印象的说一说吧。
首先肯定是观音堂。传说中的十一面观音像就供奉在这里。内堂基本只有香火的光亮,这点倒是还原了旧时参拜的环境。高达9.18米的长谷观音是日本最高的木造观音像之一,在晦暗的光线中投射出巨大的身形。抬头仰望,事实上并看不清头部的十一面观音像。但这高度差仍然让我产生了诸如“我佛慈悲”等等被感化的神圣情绪。长谷观音右手持锡杖、石状台座这些与其他观音像不同的特征还是能看见的。如果对于看不清本尊十分残念也没关系,旁边的观音博物馆可以弥补遗憾。
室外的空间也有很多佛教元素,比如释迦摩尼如来坐像、四大天王护法神、佛足台。
钟楼和稻荷社在正对观音堂的右边。钟楼原来悬挂著镰仓第三古老的青铜钟(现在移到观音博物馆了),新年12时会敲响除夜之钟,108次钟声,象征108种苦难。这里的稻荷社比较特别,供奉的是牡蛎壳。因为传说长谷观音能飘到这里是因为附着在观音像上的牡蛎壳的指引(真是信仰本土化的再改造)。

长谷寺的官方介绍中,将这座寺院描述为“花与眺望的祈愿寺”。经由眺望漫步小径到达见晴台,由比滨海岸、才木座海滨、相模湾在眼前铺开。我在青岛眺望过海滨浴场,浓墨重彩的色调让我整个人也感染了轻快。镰仓不同,镰仓的海岸总是素雅,即使有最纯粹的蓝。

长谷寺载有很多花木,一年四季应该都是花的寺院,可是当天倒不记得开了什么花,枫叶也还没有红。不过没关系,“埋伏”在四处的小小地藏像精灵一般让人看见心生欢喜。

寺里还有一片区域属于水子供奉。水子是指不幸离世的孩子。水子供奉是祈愿这些小小的灵魂解脱往生的信仰。这里有几千尊地藏佛小像,其中一定不乏无奈和悲剧。水子供奉是亲人最后也是最深的温柔和爱。

辩财天是七福神中唯一的女神,执掌水和财富。
上图鸟居往里就是辩天窟,需要小心碰头的洞里光线昏暗,来的人不多。进入窟中将所有的喧譁隔绝于外,这里大概是长谷寺最清净的地方了。石窟壁上雕刻的辩财天和十六童子像需要仔细辨认,行走一圈彷佛进入另一个空间完成一种隐祕的仪式。
窟外放生祠,带了日式庭园的设计之美,不过人太多这种美难免打了折扣。

大黑堂,本尊是日本七福神之一的大黑天,执掌财富、丰收、事业运和成功运。
有一尊可触控的大黑天像向公众开放。长得真的很有福气的样子,我也忍不住摸了一把。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神像,希望赐给我们好运吧。

离开长谷寺心情莫名开朗,天也更蓝更高了。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这只急速掠过的鹰(是鹰吧……),可以认真又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地间。

仰望天空之后还是要脚踏实地看看眼前的路。长谷寺到高德院一带真的很商业了,觉得自己到了恭王府附近……
是不是全世界学生都是一种行为模式,放学了先来一顿小吃再回家,好像看到十几年前的自己

霓虹计程车真的太有型了,随便在哪都是风景线。

高德院门前的商店,满满历史感。一方面非常符合我们对景区的想象,售卖土特产;另一方面这里的土特产可非常不一般——著名武士刀的模型,据说还有宫本武藏刀的模型。虽然我不懂,更不可能买,但是远远看一眼陈列柜也不禁赞叹——很帅呀

5.7高德院(镰仓大佛)

现在提起这里,一般都会直接称“镰仓大佛”。高德院这个名称成为概念化的意象,毕竟除了山门,明显的寺庙遗蹟不多了。

日本国宝镰仓大佛就这样坐落在与世俗没有边界的空间中。大佛最初的建造是一个谜,相传最初木造的佛像被火灾损毁,而后才铸起今日的铜像。这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地方,犹如一代代政权更迭的旧时局势。多次台风的侵袭和最后的海啸摧毁了佛堂,其中的大佛却在风雨飘摇的天灾和时代中岿然不动地度过了约八百个春秋,我们今日所见的基本仍然是它当年初铸成的样子。这样的奇蹟比任何教义都更有教化意义,所谓神蹟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眼前的画面没有丝毫违和,他似乎原本就当如此存在于天地自然之间。蔚蓝晴空、滂沱大雨、春日里绽放的樱花、秋季里漫山的绯色……万物灵动,才称得起普渡众生的慈悲博爱。

360度视角。因为是露天放置,以天空和山林为衬托,现场看很震撼。
佛像高11米(另一种计算方式是13米)。很奇葩专业能力却很强的桑野信介先生在本季《还是不能结婚的男人》中给我们科普了,如果大佛站起来,会是一个身高24米的男性。镰仓大佛以“美男子”闻名,高鼻梁的大佛长了一张典型的“宋风”脸,连栩栩如生的前倾姿势也是宋朝风格的影响。据说以前大佛表面是有镀金的,现在已经看不出痕迹了,私以为还是青铜本来的颜色和环境更协调。
大佛可以进入内部参观,可以看到多次修缮的痕迹。

参观者众。

前文提到的自动对着我的镜头摆好POSE的外国友人们

离开高德院和长谷寺一带,人潮消退,大街小巷又是宁静的模样。

这条街充满生活气息,充满昭和情调。

感觉可以发展出年代晨间剧的故事。

5.8镰仓文学馆

镰仓文学馆建在半山坡上,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蜿蜒曲折的道路,两旁有遮天的树木,将下午太阳带来的一点点燥热也驱赶了。

偶尔可见松鼠的身影。四目相对,我俩各自愣了片刻,等我反应过来举起相机,只能捕捉到他离开时灵巧的身影。

招鹤洞。相传为了庆祝镰仓幕府统一(日本的)天下,源赖朝放飞了一千只腿上系了诗笺的鹤,这里就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地方。

镰仓文学馆,外表看完全没有博物馆的感觉。事实上,这里本来是以加贺百万石而闻名的前田家的别墅,被大火烧掉后重建。现在的建筑以西洋别墅为底色,加之和风元素,屋前有大片花园,夏日里有怒放的玫瑰和紫阳。在周围还是一片农田的时代,从二楼的起居室可以看到远处的海岸线和沙滩。
昭和60年作为镰仓文学馆开放,内部根据展示需要进行陈设,但是从格局和细节处的设计大体能想象宅邸当年的精致。
镰仓,大概可以称为日本文学家的伊甸园。我对日本文学没有深刻的研究,但是这不妨碍我看到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时的激动,也不妨碍我看到那些看不懂的手稿时的感动。有一些领域和艺术终究是不应该为国界所限制的。镰仓文士们用笔写下的日本符号,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发展的足迹。所以即使时间并不充裕,我还是选择来到这里,为了看一看镰仓的另一面,看一看这块镰仓文化拼图中的瑰宝。

6.由比滨站

到达由比滨时太阳已经落到山的后面,我在这个看不到落日的海岸遇到最美的晚霞。

由比滨的沙滩比湘南海岸公园和七里滨宽阔。没有夏天人山人海的气势,以落日余晖的海面为幕,每个经过的人都留下了清晰的投影。

这时候的由比滨最美丽了。晚霞的金渐变过渡到将夜未夜的蓝,海风把一道道轻柔的浪送上沙滩,天上那一抹云离我这么近。

平成末年,最后的秋空霁海,我一个人走过。

相传当年静御前怀着源义经的孩子被源赖朝擒获,这个男孩出生之后被源赖朝命人遗弃在由比滨的海岸。这里带着关于死亡的传说,却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有随浪花而来的生物,有在沙滩上雀跃的鸟儿,有奋力跃出海面的鱼儿在空中划过的弧线。

最后的最后,夜幕下的由比滨。高悬的明月,比次年中秋所见更迷人。

7.镰仓站(鹤冈八幡宫)

到了镰仓站,才有了镰仓作为现代都市的实感。车水马龙的交通枢纽,熙攘的人潮,需要加快速度才有足够时间通过人行道的宽阔马路……但是这样的镰仓,却好像突然变得没有特色,对于旅人来说并不是开心的事。
川端康成是怎么说的呢——静御前爱慕义经而起舞,就是在这座若宫的回廊上。赖朝在境内会见西行法师,赠以银猫。公晓躲在树后弑杀实朝的那棵大银杏,是一棵比镰仓幕府还要古老的大树。新田义贞在这座拜殿检验了尸首。秀吉和家康也来参拜。
所以,无论如何也还是要来看一看的吧,这个盛满了幕府历史的地方。
还好在这片都市繁华之中,很快找到了若宫大路,通向镰仓的心脏。

长1800米的若宫大路大概是目前为止,我在日本看到的最有皇家仪式感(这个词用在此处或许并不恰当)的参道。延申到神社外的二鸟居到三鸟居一段采用置石法,使参道高于两旁路面(现如今已经是车道了),被称为段葛。

笔直的参道直指鹤冈八幡宫。只有在这里远远望去,仿佛穿越数百年的光阴,看到了赖朝公的时代。走近了,反倒只是一个游人如织的景点了。
两旁栽满樱花树的参道,是源赖朝对北条政子的尊敬与爱慕。这是源赖朝为了祈愿北条政子顺利生产而建。是年,源赖家出生。当时还没有反目的母子,没有被废黜幽禁殒命的年轻将军,没有将军绝嗣的悲哀。1182年的源赖朝眼中的源氏政权,大概正如春天开满段葛两旁的樱花,欣欣向荣。

走过鸟居,正式进入鹤冈八幡宫的地域范围,正前方是太鼓桥。

太鼓桥两侧分别为平家池和源氏池,名字分别取自1000年前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两个武士家族平氏和源氏。源平二氏之间的战争至死方休,纪念两家的池水却经由太鼓桥联通,微妙。
越过太鼓桥可以看到楼门,但是距离到达还有一段路要走,中间先经过舞殿。

绝世舞女在15岁的年纪遇到了年轻的战神,静御前与源义经的结合与世上英雄美人传说的缘起大体相同。但是生离死别都来得太快,没有过多的时间留给浓情蜜意。身怀六甲的静御前被源赖朝擒获,被迫在舞殿献舞。但是她不歌颂赖朝的盛世,她只赞颂义经的英勇。诞下的孩子被遗弃,好不容易回到京都等来的却是源义经身死的讯息。还好,削发为尼为丈夫和孩子祈福的悽苦日子也没有过太久。静御前死于20岁的年华。
眼前的舞殿,曾经记录了这个女子的风姿和贞烈。

舞殿附近的洗手舍和酒樽。十一月的日照时间很短,下午三点钟的视觉效果像五点钟,如此热门的景点人流都开始冷却下来。

楼门下的阶梯称为大石段。源赖家的儿子公晓在这里刺杀了叔叔源实朝,从此镰仓幕府的大权正式转移到北条氏手里。鹤岗八幡宫诞生于源氏的兴起,也见证了源氏退出历史舞台的苍凉背影。
大石段旁有一块断木,这里曾经有一颗千年银杏树,在2010年倒塌。但是,从旧木根部发芽的小树正在成长。事物大抵如此,在周而复始的造物力量面前,也无需过于为了逝去而低沉。

康平6年(1063)源赖义平定奥州后返回镰仓,向出征前祈愿胜利的京都石清水八幡宫提出劝请,在由比滨建立八幡宫。约百年后,源赖义的第五代后人源赖朝入主镰仓,将八幡宫迁移到现在的地点,并将其建造成现在上下两宫的规格,使之成为镰仓幕府的宗社,并进一步成为镰仓城市建设的中心。
源赖朝当年在神社前举行的流镝马、相扑、舞乐等祭神仪式和活动传承至今日。作为建立了第一个武家政权的镰仓幕府的精神象征,以八幡宫为代表的武家守护神信仰在全国蔓延开来。以镰仓为中心兴起的质朴刚健的风气,成为后来以“武士道”为代表的日本人的精神基调。
夕阳映照下的门楼,色彩有绘画般浓烈的质感。站在楼门前看下去能够看到笔直的若宫大路向海岸方向延申。
门楼后是本宫,又成为上宫,祭神为应神天皇、比卖神、神功皇后,称谓八幡三神或八幡神,是神道教的武神,平安时代受神佛习合思想的影响也有称八幡大菩萨,不过到了明治时代神佛分离政策下这个名称从官方层面已经禁止了。应神天皇和神功皇后是一对母子。根据传说(以现在的观点多有虚构色彩)神功皇后在丈夫过世后长期摄政,是实质上日本首位女性君主。应神天皇是神功皇后唯一的儿子。至于比卖神则有市寸岛姬命、卑弥呼、天照大神等不同的说法。不过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源氏氏神的八幡神,随着镰仓幕府的建立,演变成了武家的守护神,鹤冈八幡宫这个曾经坐落于海滨的小小神社在全国武士心中也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再往里走还有若宫(下宫)、纪念源赖朝和源实朝功绩的白旗社、武内社等等。不过我兴趣缺缺,因为人!太!多!了!从若宫大路走来还以为天黑得早游客少了,不想全集中在了核心区域,加之这块儿布局紧凑更显得拥挤熙攘。

看看规模庞大的绘马,大致能想象参观者众。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心景点,例如东京的浅草寺、京都的清水寺、大阪的天守阁,在镰仓这个中心大概就是鹤冈八幡宫了吧。不同的地点同样的感受,参观请赶早。

不过,即使是再如此嘈杂的环境下还有一个地方是安静并且强烈建议参观的——宝物殿。其中陈列有武具等众多历史文物,展览虽小却很有价值。至今我还记得,站在那身美轮美奂的和服面前,一对日本老夫妻感叹技艺之美,我在后边忍不住点头附和。
最后,惊喜——本宅女也是看过犬夜叉的,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巫女内心很激动。

镰仓十井之一的铁之井,看着比星月之井小。

附近的商业街——镰仓小町通,像所有的商业街一样吃喝玩乐俱全,像所有的商业街一样人满为患。没有停留,时间不早了,还要去由比滨看夕阳。

8.北镰仓站

我曾经看过北镰仓站,在小津安二郎的映画世界里。今日之铁轨站台,与黑白影像中的画面完美重合。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一些净土摆脱了时间的桎梏,留存在了最适宜的状态。身处北镰仓一带,不时闪现时空交错的错觉,大抵来源于此。
不知是这里影响了小津的创作风格,还是小津在镜头里对这里打下了个人风格的烙印。总之,从列车到站的第一眼,轻而易举认出了那属于旧时代的平和克制、隐忍悲凉。

8.1円觉寺

1282年,镰仓幕府掌权人北条时宗邀请南宋高僧无学祖元东渡日本,由后者担任开山住持,建立円觉寺。时宗本人拜在无学门下,镰仓武士们也渐渐皈依佛教信仰。円觉寺的建立,是为了超度蒙古入侵日本的战争中双方军队战士亡灵。勿论敌我的平等超度,这正是践行佛教平等慈悲的精神吧。
当日的镰仓,海岸还蒸发著残夏的余温。想不到不远处的北镰仓却有自己的季节刻度,已经有了秋的色彩。

传说开山当日,有一群鹿来到了现场。人们认为这些生灵也是来听无学祖元讲学佛法,由此便有了如今门楣上的山号。
稍显僻静的北镰仓也有休学旅行的学生,且颜值颇高


更多的,是上了年纪的人们,所以寺里很安静,与鹤冈八幡宫截然不同。

上了阶梯可见一座规模颇大的木质山门,肉眼可见的历史和沧桑。
円觉寺建成后历经数次大火,几近衰微。一直到了江户末期,诚拙和尚的出现才使这里复兴起来。1785年,诚拙和尚加建円觉寺时建造了这座山门。山门牌匾上书“圆觉兴圣禅寺”是伏见上皇御笔亲书,楼上安放十一面观音像和十六罗汉像等,不对外开放。

山门又称三门,象征著三解脱(空、无相、无院),走过这道门便进入了涅槃解脱的世界。
不知走过了这道门,对饱受神经衰弱折磨的夏目漱石是否有所助益。总之,他在《门》中借着笔下人物宗助的视角述说了在円觉寺参禅的经历——跨过山门,左右立著高大的杉木遮住了天空,道路的光线突然黯淡下来,由此可知本寺的确异于其他寺庙。眼前的景象已非文豪当日所见,敞亮开阔。

山门后就是佛殿了,“大光明宝殿”的匾额是后光严上皇御赐,供奉円觉寺主佛宝冠释迦如来坐像。不懂佛法,这座佛像面貌看起来颇为威严,头上戴冠。看起来佛像最初应是全身呈金色,但现在已经几不可辨,唯有头冠和颈饰的金色仍然耀眼。抬头望,天顶的白龙图笔触豪迈,龙鳞部分又十分精细,栩栩如生。

佛殿门前立了一根柱子,上书佛家的四智。当场百度之,以下感谢百度知道——
大圆镜智:你的真心像一面镜子似的,能明明白白地照出世界上的一切,但无论映照出的是什么事情,有多么惹人讨厌、生气,有多大的诱惑力,镜子都不为所动;
平等性智:你去除了对“我”的执著,消解了“我”与“外部世界”的分别与隔阂,于是实现了一种内心的平等与圆融;
妙观察智:你的心时时保持警觉,没有一丝一毫的散漫与昏沉,对眼前的一切,都具有清醒而敏锐的觉知;
成所作智:虽然你没有任何机心与算计,心如朗然晴空,但是一旦面对世上的一切时,仍然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抉择,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对于其中有益修为的道理,总是值得吸纳的。

佛殿一侧的选佛场。选佛场,字面意思是选出佛的场所,实质上是修行僧的坐禅道场,个人理解有选拔人员的象征或者说激励意味在里面。当日没有僧人坐禅,场内整洁明亮,正中供奉南北朝时代的药师如来像,侧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

阳光正好,漫步秋日好时光。

与“专业者”的选佛场相邻,是“业余者”的居士林。所谓居士,就是在家修禅者,居士林是为这些俗家修行者设定的道场,定期举办坐禅会等活动。这座道场是昭和3年(1928年)柳生彻心居士赠送,是原位于东京牛込的柳生流的剑道场,后移建于此。
前面说过,円觉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段衰败的时间,直到江户末期始复兴。事实上,时间还要再前行至明治年间,因云游僧人和居士来此参禅的风气兴起,才使円觉寺有了关东禅会中心的地位,成为各方信众的“心之寺”。所以这个居士林背后的参禅活动可谓代表了円觉寺的历史和荣光。

再往里走就到了方丈的唐门,如今已经不能通过了。整体风格端庄质朴。

这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瑞兽,让我想起日光东照宫的的想象之象(详见下文)。

方丈原是住持居住的建筑,现在用于法要、坐禅会等各种活动。当日方丈没有开放,只能在清幽的院子里转悠。院子里从全国各地收集的“百观音”像,各具特点但有一样的慈眉善目。

方丈内有称为“心字池”的池塘。

其时草木呈现一种衰败的枯萎之色,庭院并不美丽。还好有一些生灵的活泼弥补了秋的萧瑟。

心字池和“心之寺”有没有关联不得而知。但是借此想分享介绍心之寺的宣传册上的一段话——
我们这样出生
我们这样存在
现在生存在这世间

大概宇宙万物自有安排,走好这一程就是我们的对造物主的责任。

在这里,我和一群日本的阿姨叔叔一同驻足,为了听到了円觉寺悠远的钟声。

匆匆而过的僧人。比起黄色,还是觉得蓝色僧服更好看一些。

円觉寺很大,还有其他植被和建筑。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做足功课,从舍利殿前走马观花的路过,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舍利殿内供奉著源实朝从宋朝能仁寺请来的“佛牙舍利”。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舍利塔作为日本最古老的宋风建筑,传承了宋代建筑的精髓,据说即使在国内也不多见了。国宝舍利殿一年仅开放6日,如有可能,希望将来的某次东瀛之旅可以定在这样的日子。

至于另一个国宝是留了照片的。
要见到国宝洪钟,先要登上一段不短的陡峭阶梯。因为旅程的疲累感已经累积,前一天又为了看各路神社爬了不少楼梯,到了这里内心难免哀叹,惰性也冒了出来。几个上了年纪的日本大叔在洪钟道前选择放弃,年纪和身体或许限制不了理想却可以限制行动。也许我不会再第二次来到这里,也许再次来到的时候也到了只能站在这里笑着摇头的年纪。思及此,我还是决定在尚能称为年轻力壮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去行动。路上遇到与我同样喘着气的旅人,相互微笑,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鼓励。有点辛苦,但是我们都能登顶。

作为对攀登者的奖励,这里有两处名胜等待着我们。
其一是国宝洪钟。北条时宗的儿子北条贞时前往江之岛弁财天参拜,祈愿天下太平、万民和乐,为此在1301年铸造此钟。高259.5里面的洪钟规模为关东最大,上面刻着“皇帝万歳 重臣千秋 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的中文(内容和字型都太亲切了)。
其二是弁天堂,祭祀由江之岛请来的弁财天,是北条贞时为了配合洪钟建造的,作为当山镇守。每隔六十年在江之岛弁财天和円觉寺之间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不知道下一次祭祀是何时呢?

最后,在円觉寺,还有一处想去看看的地方。
之前在豆瓣上看了很多人的经验,说是十分不好找,有些人找了一整天才能遇到。我却非常幸运地跟着谷歌地图不费周折地找到了,可能是有好心人饶了弯路之后在地图上做了标记方便后来人也不一定。从洪钟道旁私人墓园的入口进入,爬到挺高的位置,终于看到了小津安二郎的无字碑。小津的晚年,住在北镰仓的高坡上;最后,也安眠于北镰仓山脚的墓园中。

上次看某日剧,评论在探讨日本家庭关系的淡漠,与我们是何其不同。事实上,在远古的过往和不远的将来,也许就不会有“迥异”的感觉了。传统社会家庭关系瓦解的过程是多数社会的必由之路,而在日本,这个过程被保留在了小津安二郎的家庭电影中。所以,在国力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再看那部被誉为亚洲电影之冠的《东京物语》才会觉得如此熟悉、如此感同身受,那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无法回头的蜕变。和很多人一样,我也喜欢小津美学中的低机位、固定镜头、充满秩序感的构图、填满了无声空间的镜头语言,但是更直击心灵的是他作品中旧世界和新世界的撕裂感,以及带着对旧时代的怀念接受新时代的达观。就像看《东京物语》时留下的眼泪,为自己对父母的伤害感到愧疚和心痛,但是又必须带着这份愧疚将伤害进行下去,这是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觉悟。进步和发展是美好的,同时也可以是无可奈何的。这些用成长作为代价习得的规律,其实早已被小津分解在他每一部角色名字均雷同的电影中反复展现,可惜阅历未够的我们,初时根本看不懂。

当然,我们谈小津,不应该回避他的另一个身份——侵华日军。但是,无论是因为艺术成就而将其片面神话或是因为侵略经历对其完全妖魔化,我认为都是不可取的。非黑即白的叙事逻辑对于真实世界来说还是太过于简单粗暴了。战后,小津从未公开发表自己对于二战的态度,所以无数人企图从他的影片中挖掘。而在他的电影中,这一切也是暧昧不明。他会在电影中放入代表日军侵略行动的曲目;也会述说因战争而毁坏的家庭,让角色说出“战争真是折磨人”“还是战败了好啊”之类的感慨。所以,我认为在其作品中,美化战争是没有的,反省自然也是没有的。更有可能的是小津对战争这件事本身缺乏道德上的认识,这也是战时日本国民普遍的极端和缺陷(他们的确值得两颗原子弹教会他们和平和生命的价值);抑或是小津在作品中隐去了本人对战争的态度,剧中所有的观念、感情都是立足于角色本身的阐发。无论如何,作为世界电影巨匠的小津导演的成就无法掩饰他作为侵略者的罪孽;作为军人的小津的经历也无法抹去他作为艺术家的辉煌。正如来到此地的我,为表对大师的敬意,却永远不可能祭奠。

我看过不少拜访小津墓的照片,不同的时节,相同的是无字碑前摆着各种酒,这是世界各地影迷对这位嗜酒的大师的热爱。碑文的无字并不是小津的意思。这个无字最早是在小津作为日军侵华期间,获赠于南京鸡鸣寺,之后转赠朋友。小津逝世后,大家觉得这个字非常适宜,便刻在石碑上成为了小津安二郎留在这个世界最后的痕迹。作为个人的小津安二郎的功绩和罪孽曾经存在于世界上,最后随着他六十岁的人生归于“无“,褒贬任由后人评说。但是他创作出来的作品,那些被他赋予了生命又超然于创作者本身的不朽名篇,已经成为人类电影史上的明珠,将永久地流传下去。

8.2东庆寺

北镰仓站的铁道两侧分别有円觉寺和东庆寺。到访东庆寺却全然不是一时起意或顺便为之。
1285年,北条时宗遗孀觉山志道尼开创东庆寺。从此,东庆寺为弱势女性在乱世飘摇的时代中点亮一盏孤灯,或许微弱,在一片黑暗中却足够照亮奢侈的希望。
在女性没有离婚权利的旧时,一桩婚姻就是一生。或许你的丈夫将家业的压力全部压在你的身上,自己成日寻花问柳,你去辛苦规劝换来的只有拳打脚踢;或许恶霸将你的父亲和丈夫杀害,强娶你为妻,强占你的家业;更遑论那些被拐卖而堕落风尘的少女,那些在情义两难全中备受煎熬的女性,那些因为信仰不容于世而被迫害、被利用、被摧残的女性……无关等级,无关身份,同样是日复一日看不到尽头的痛苦轮回。这些都是《投靠女与出走男》中展现的平民女子群像,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故事中的她们,勇敢踏出了抗争的步伐,在东庆寺这个“缘切寺”的庇护下,获得了崭新的人生。
那些不远千里,躲避著夫家追赶而来的女子,只要将身上的任何物件掷入东庆寺的范围,便受到了寺院的庇佑;只要在寺院中安然度过两年至三年的修行时间,夫家则需出具离婚书,夫妻自此缘段,各自得再嫁娶。这一寺院法使东庆寺成为寻求离婚女性的避难所。至后醍醐天皇皇女为悼念护良亲王的菩提而担任五世住持,东庆寺开始被称作御所寺、松冈御所,成为镰仓尼五山中列位第二的尼姑寺。再往后到了1615年,大阪城陷落,丰臣秀赖留下来的孤女千代姬(茶茶的孙女)成为德川家康孙女千姬(江的女儿)的养女,在7岁时被德川家康送入东庆寺,之后成为本寺二十世主持,号天秀尼。千代姬入寺时,家康公曾经问过她的心愿,曰望传统的缘切寺法律得以维持。以会津四十万石改易事件为标志,得到德川幕府支援的东庆寺的特权在江户时期达到了巅峰。彼时天秀尼30岁,东庆寺收容了从藩主加藤明成处出逃的家臣崛主水的女眷。加藤明成无视男子不得踏足的寺法,企图带走崛主水女眷。天秀尼上书幕府请求决断。最终,幕府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站在了东庆寺的立场,加藤明成从会津藩40万石的大诸侯减封为石见国吉永郡1万石的小领主。天秀尼因为如此的事蹟,于昭和五十五年被选为“神奈川县百杰”。东庆寺地位的稳固,为救济女性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明治4年(1871年),受废佛毁释的影响,断缘的寺法被废止,明治35年(1902年)东庆寺作为尼寺的历史也拉下了帷幕。在东庆寺作为缘切寺的岁月中,约两千名女性由此获得救济。曾经的寺院法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女性享有离婚权利的精神于1873年被国家司法采纳,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曾经的东庆寺下,设有驿所,为前来投靠东庆寺的女子提供如山前的食宿,并进行相应的调查、问话等入山前的程式。

之后,决定入山的女子会被引入寺院。当时的东庆寺沿着镰仓街道建有总门,现在只剩下两个大人能通过的小山门。当时附近的人们对于逃婚的女性也多怀着同情,古书中记载了居民们看到被追赶的女性便会为她指引寺院的方向,大概便是指向总门的方位。电影应该也是以总门为原型吧,俗世的奢侈之物不能带入寺院的清修生活,只能留在门外。电影中的女子们怀着忐忑跨进这道门槛,再出来时,或经历了修炼变得豁达,或弥留之际通向往生之路。无论是哪种情况,此门一进一出,两个世界,重启人生。

眼前的山门狭小简单,初时看以为其中尽是悽苦单调的修行。后来想想又觉怎么可能,历任主持都是世家女性,又怎会朝不保夕。事实上,东庆寺的主持们有能力维护寺院法的权威,拓展了寺院领地,也有颇具经营意识的人才,如此这般自强,才有了缘切寺的传说。

夏目漱石先生也是来过这里的,在下著雨的初秋一日。东庆寺前还不是铁路而是田地,一路上开着鸡冠花和木槿。夏目漱石在此拜会了久别重逢的S禅师。S禅师时年52岁,应当就是东庆寺的“中兴开山”释演宗。
东庆寺在结束了光辉的历史之后,由于废佛毁释的影响经历了一段荒废的时间。至明治38年(1905年),辞去建长寺、圆觉寺两派管长职务的释宗演开始长居东庆寺。释宗演毕生研究佛法,也进修过洋学,有留学经历。1893年,他代表日本佛教界参加了美国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禅宗成为第一个在美国本土扎根的“输入佛教”。虽然是日本现代佛教的开创人,但是内里觉著还是非常日本的,比如对武士道精神的推崇;又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比如认为“战争是一种让不相容的变成相容和谐的手段,杀戮和征战是必须的”。Anyway,释宗演门下名人众多,遍布文学领域、哲学领域、财政领域,东庆寺复兴了。

跨过山门,精巧雅致的东庆寺与电影中的宽阔大不相同,不知是电影出于虚构还是时间改变了这里当初的模样。
山门左手边的钟楼,是释宗演的居士神津猛在大正5年捐献的木材所建,顶上原来画著龙的图案,原画在松冈宝藏常设展示。原本的梵钟是在元弘2年(1332年)建造的。
寺院里各处曲径通幽,遍值树木花草。秋叶未红,叶子和青苔的绿色相映衬,一副淡雅的氛围。

钟楼对面是曾在关东大地震中倒塌,大正14年复建的书院。天花板上绘有十六菊花纹,保留了自第五世用堂尼以来的御所寺的面貌。书院属于不公开区域,只可通过门缝、邻院窥见一二,相当时代剧的氛围了。

挨着钟楼的茶室分别命名寒云亭和白莲舍,名字与环境一般清幽,还举行写经和插花等活动。
时间回到东庆寺作为尼寺的时代,入山修行的女性们为了自由需要牺牲的是两只三年的俗世生活。那段与世隔绝的时间,她们在寺中要如何度过呢?电影中来到东庆寺的女子就并非都能从事诸如插花品茶之类高雅的活动了,而是根据缴纳给寺院的寄宿费用分为三种待遇——支付五十两金,无需干活的上臈格;支付十两金,从事轻体力劳动的茶间格;无法缴纳寄宿费,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御半下格。待遇虽有不同,但只要有心,修行所得又未必会有等级。义务之外,针对全体人员的武力训练和文化基础教学,足以使一个上进的女子脱胎换骨,从懦弱变成坚定自信,从依附男子和家庭变成独立自强,从满怀仇恨变成豁达开阔。因命运带来的不幸走到这里,带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蜕变离开。自此之后,或许复婚,或许再嫁,或许走一条更难也更潇洒的独立之路,无论如何你已经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截然不同。这样的情节或许过于理想,但我想这是作者和主创们对勇敢的先驱们的礼赞和祝福。如果没有东庆寺的逃婚女子、没有义无反顾的妇女参政论者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艰难又勇敢地发出她们的声音,我们便不会拥有现在这个更好的时代。

书院旁的本堂是供奉本尊释迦如来坐像祭祀的正殿。说是本堂,实际上也颇为狭小。这个时节里草木衰颓,缺了些生机。可以看见旁边书院的庭院。

本堂再往里,是供奉水月观音菩萨半跏像的水月堂,参观需先行预约。据说水月观音像是中国宋朝流行的样式,在日本则只有在镰仓附近才可见到。潇洒自然的服饰和姿态与京都的佛像迥异。
过了水月堂就是松冈宝藏,展出东庆寺所传历史文物。对佛法和佛教文化没有研究,虽知展品珍贵也难免走马观花,体会不到其中大多妙处。不过,我却很庆幸来到这里,因为看到了十分喜欢的句段——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座有檄书便成赤壁丹丘。
松冈宝藏之后有大片墓苑,因为释宗演的关系,很多名人选择长眠于此。我在墓苑前止步,了解不深,便不打扰往生之人的安宁了。

离开之前我再看了一眼这个与尼寺已经没有关联的东庆寺。《投靠女与出走男》曾想定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徒花,意指徒然盛开而无果的花朵,大概形容剧中女性角色们无法如愿的家庭婚姻状态。但是我想,女性的价值不只在于婚姻和家庭,无需为了成为“妻子”或“母亲”的角色而结果,为了自己绽放过已不是徒然。

8.3明月院

距今约八百五十年前的永历元年(1160年),山内首藤经俊为了供奉在平治之乱中战死的父亲山内首藤俊通的亡灵而建造了明月庵。约百年后的康元元年(1256年),镰仓幕府五代执权北条时赖(此公后详述)在现今明月院西北方向建立了最明寺。时赖逝世后,其子北条时宗以最明寺为前身建立福源山禅兴仰圣禅寺,请来南宋兰溪道隆禅师(大觉禅师)开山。康历二年(1380年),当时的关东官领上杉宪方奉足利氏满禅兴寺中兴的命令,新建建筑、扩大寺域、配置支院。在足利义满任将军时,选定禅兴寺为关东十刹之首,过去的“明月庵”也更名为“明月院”成为禅兴寺支院之首。禅兴寺毁于明治元年废佛毁释运动,只有明月院储存下来。
今天的明月院名声在外却与上述历史没有太大关联,更多的是得益于(大概是益吧)紫阳花寺的名号。院内所植2500株紫阳花在梅雨中竞相绽放,梦一般的盛景。

明月院的位置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意思,跟着导航七拐八拐到了这么个小路口。还要再往里走约摸十分钟,一路上都是民居,不由自主地脚步轻缓,不忍破坏安静的氛围。

临近明月院址,又觉得什么深山幽院不过是错觉,即使不在紫阳花开的季节,人声也是扑面而来。
进了正门后的茶桥,凭栏赏溪的兔子和乌龟们甚是可爱,算是寺院给旅人们的欢迎礼么?牌子上书受伤了,不要触控,仔细一看大龟腿上还绑有绷带。不知这样的情境是否出于典故,不过应该和龟兔赛跑无关就是了。

然后是镰仓幕府五代执权北条时赖公墓。
那么继续说说镰仓幕府的故事吧,从源家将军绝嗣说起,北条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这一段时期形成了颇为尴尬的政权组织形式,一方面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天皇任然存在;另一方面,源氏遗留的将军之位仍然有人继承,只不过不再掌握实权,成为了第二道象征一般的存在;真正行使管理职能的是任执权的北条氏;然而本质上在北条氏接管权力的初期又是一种几大氏族合议执政的有限民主体制。事实上建立北条嫡流以执权之位独裁政治的正是眼前的北条时赖。北条时赖的在位时间很短,生命也很短,但是他自长兄经时处继承执权之位后,传承祖父泰时稳健公正的治理理念,平定了企图压制北条势力的宽元之乱,在宝治合战中顺势而为打击氏族力量,完成了幕府内部统治权力的集中,依法依规治理创造了安稳的社会环境。北条时赖在30岁时让出执政权退居幕后掌控局势,在其建立的最明寺出家生活,七年后在此离世。留下辞世歌——业镜高悬三十七年,一槌打碎大道坦然。概括了短暂又兢兢业业的坦然一生。
因为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北条氏在历史中并没有很好的名声。不过我想这位时赖公的民望应该不至于很差,不然怎么会衍生出“时赖诸国巡游”中各种明君的传说。
虽非无为者,仍以“第八代执权时宗之父”背书,盖因他的这位嫡子实乃北条氏名望榜上的“一枝独秀”,两次抵御了元军铁蹄,在日本当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吧。

据说时赖公之墓样式极为罕见,没有专业知识也看不出其中门道,不过身处这样优雅的寺院本身就已经很美妙了,可惜现在人群熙攘,对于长眠之地来说多少缺了点安宁。

通往山门的阶梯两旁种满了紫阳花。明月院的紫阳花品种听着与院名一般高贵,姬紫阳花是日本本土品种,开出来的蓝色据传只有在这里能见到。虽然我也想亲眼看看“明月院蓝”的浪漫,并非六月来到这里仍然很庆幸,否则便无法留意这条步道本身的古朴禅意。
过了山门是一片规模不大的枯山水,展现八山八海环绕的须弥山世界。须弥山的概念最早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术语,后被佛教引用和塑造,得以飘洋过海来到日本。实话说,并没有很多人会注意到这组枯山水,因为与其对面的明月院“名场面”比起来,它着实显得太不起眼了。

枯山水的对面是供奉著本尊圣观音菩萨坐像的方丈。

方丈前常年有游人大排长龙,也不是为了参拜,而是为了看一眼方丈中那个将镰仓的一年四季入画的丸窗。我也是为此而来,自从第一次在网上得见此景,我便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来这里亲眼看一看。

明月院的丸窗名为悟性之窗,圆形象征了悟性、真理、大宇宙。从丸窗望出去,是四季的流转,是时间的跌宕,是永恒的宇宙和终有一天化为虚无的你我。

我没有在春天到来,看不到秒速五厘米飘落的樱花瓣;我没有在深秋到来,感受不到漫天红叶的浓烈和决绝;我没有在冬天到来,听不到细雪无声。等待我的,是象征著青春的夏天的尾巴,和代表着沉稳的秋季的预兆,一如我此时的生命程序。即将转黄的绿叶、随风摆动的芦苇,自然不紧不慢地过渡到下一个维度,或许夏秋之交的我,也可以用沉稳的步伐走进下一个阶段。

丸窗所看到的景象属于明月院的后庭院,一年里只有在菖蒲花开的季节和红叶季才会开放,余下的地方可参观之处不多。
方丈一侧的开山堂,供奉开山密室守严像和历代主持的排位。开山堂旁边的古洞穴里有石头雕刻的僧人像,在古时候也作为墓穴使用。

いつくしみ深き花地蔵是院中另一个人气“景点”,配饰都是根据时令花朵搭配的。在六月看到的地藏就会捧着着名的姬紫阳花。院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僧人们的匠心,仿佛有主题一般,四时搭配均不相同。下次就在紫阳花开的季节来见识一下吧。
旁边还有一块牌子,大概意思是——心中怀着那些无法如愿的想法,如同无法开放的花,世人皆如此。与最重要的人分别、失去心爱之物。于此时被这闯入眼帘的花儿所吸引,何其抚慰人心。
的确,世间皆苦,幸还有此等造物,幸还有此等慈悲。

为了迎接红叶季的到来,四下都是暖调的元素。

暖色的“新衣”,湘南海岸的人民真的很爱给雕像做衣服。或许在她们的信仰中万物有灵,生活值得温柔以待。

兔子与明月在日本传说中也是一对相关的意象,院里还隐藏着许多小兔几,连宣传册封面的丸窗前也是一只灵动的兔子的身影。

8.4建长寺

北镰仓的最后一站,辗转来到镰仓五山的第一位——巨福山建长兴国禅寺。
建长寺大体是这趟见到的最开阔规整的寺院,无愧于镰仓禅宗之首的规制。建长寺修建之时仿造的是杭州名刹径山万寿禅寺,总门、三门、佛殿、法堂、方丈等主要建筑物基本排列在直线上,左右设定大禅堂、大食堂等处,呈左右对称的配置格局。建长寺最繁盛的时期,寺域庞大,配有数量超过400的末院和49院塔楼,僧侣多达约千人。不过现在的建长寺已经不是当初的原貌了,历经数次火灾原建筑基本都已经损毁。历经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出力复兴,也还是难逃衰微的命运。直至德川幕府时期,虽幕府捐赠了寺庙领地并加以保护,不过最终也无法重现当年五山第一寺的格局了。还好,复原的建筑基本遵循了当年初建时的样子,中轴线设计还是得以维持。

石碑后经过第一道门,牌匾上书天下禅林,没有任何漆饰,尽显古朴端庄。此处的“天下”当然指的是东瀛的天下,却不乏宗师的大气之蕴。
此后稍显狭小的才是建长寺的总门。此门原位于京都的般舟三昧院(1783年建立),于昭和15年移筑建长寺。后面还能看到不少移筑的建筑,均颇有渊源,由此可见当时复兴建长寺的态度。总门虽为“舶来品”,匾额倒是专属于建长寺的,“巨福山”是建长寺第十世主持一山一宁的手笔。这个“巨”字很有特点,也成为了建长寺的标志之一吧。
透过总门,可以看到三门。

与总门相比,建长寺的三门可谓雄浑,透露著大家的气魄。现在的三门修建于1775年,中国还处在“乾隆盛世”,美利坚开始了独立战争。此门却还让我想起东瀛师从唐宋之风的时代。我不懂建筑,但这里更容易让我想到宋代以前的那个中原,无论是型式、建材、到斗拱等细节,都流露出点点唐风宋韵。
在寺里的英文介绍册中看到,当年第二百一世住持万拙硕谊在关东募集资金才完成了三门的再建。这其中还演化出戏剧化的传说,大约是为报答建长寺僧侣们的善意,狸猫幻化为一名僧人,所以此门又被称为狸猫门。现在来到三门,自然是看不到狸猫的,能看到木纹,带着经年累月的痕迹。

立于三门之下,夏末的风吹过。开山大觉禅师曾语:福山浑不掩松关,无限清风来未已。无论何者,福山开门以待,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我们也需要开启自己的心扉,感受世间“无限的清风”。时至今日,开启建长寺的网站,映入眼帘的仍是这句穿越了七百余年的无限的清风。

三门的二层安置有五百罗汉,不过是不对外开放的。我们只能仰望这蓝天映衬下的匾额“建长兴国禅寺”,何等气势,仿佛遥望那个兰溪道隆指导百余僧侣、传播禅学的时代。
在建立建长寺之前,此处是被称为“地狱谷”的刑场。建长5年(1253年)在明月院一节里提到的北条时赖建立建长寺,迎东渡日本的兰溪道隆担任开山住持,建长寺由此称为日本最初的禅宗专门寺院。在日本,多的是一个寺院兼任不同宗派的现象,建长寺这样一寺一宗的“净寺”倒是罕见。兰溪道隆为日本引入了宋朝最纯粹的禅宗思想,众多僧侣云集此处学习佛学与中国文化。这块深草天皇御敕的匾额,标志着禅宗史上首次获得日本最高统治阶级的认可。建长寺在当时当之无愧日本的“天下禅林”,也是东瀛第一个禅寺。

现在的建长寺,不知是否仍是僧侣修行的圣地呢?这道“嵩山门”就通向非公开的专门道场。

穿过三门的柏槇之庭。寺中柏槇,相传为兰溪道隆亲手所植,用从中国带来的种子。
兰溪道隆六十六岁的人生从中一分为二,前三十三年是宋朝年少成名的佛学天才,后三十三年是东瀛第一禅师。建长寺的资料记载,兰溪道隆出生于中国西蜀淅江省,我国的记载中他是四川涪江郡兰溪邑人,俗名冉莒章。十三岁的少年在成都大慈寺出家,法名道隆,以籍贯兰溪为号。二十岁时他到江浙一带求法,师从无明慧性,自己也成为了禅林中的高僧。在这里,他遇到了同样来求法的日本僧人月翁智镜,在听到后者所述日本的情形,兰溪道隆决意要到日本传禅。三十三岁那一年,他带着多名弟子,从宁波登船,一往无前的东渡弘法之路开始了。道隆一行人在博多登入,后入京都。由于京都传统佛教势力稳固,道隆在月翁智镜的建议下入镰仓,受到了时任幕府执权的时赖公的欢迎,并建立了建长寺,作为兰溪道隆传禅之地。或许人类总是追求上进,先进的文化总是有吸引力。兰溪道隆生动清隽的传禅风格吸引了武士和平民阶层,“东关学徒,奔凑伫听”的景象应当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此后兰溪道隆还曾应天皇之召前往京都建仁寺任住持。建仁寺我是去过的,古朴典雅,环境清幽,身处充满史学美感和诗意的京都,有大片枯山水,有宽阔的禅房。我想,兰溪道隆会喜欢这里。
然而事情又怎么可能一直一帆风顺。政治对生活的入侵绝非现代所特有,东方宗教更是无法强大到脱离世俗政权获得统摄力。蒙古入侵,幕府内部权力斗争的错综复杂,使兰溪道隆被怀疑为间谍而两次被流放甲斐。即使在流放之地,他也没有放弃弘法之志,先后建立二十余寺传禅。兰溪道隆最后一次回到建长寺,已经是六十六岁的年纪了。当时他还计划在円觉寺的地方开创另一间大寺以继续他毕生所愿。然,未及动工,当年7月24日,兰溪道隆圆寂于建长寺这个与他源远流长的寺院中。后宇多天皇赐諡“大觉禅师”之号。宋僧兰溪道隆,是日本第一位禅师。

蜀地云高,扶桑水快,前身后身,一彩两赛。
昔年今日,死而不亡,今日斯晨,在而不在。
——这是兰溪道隆在建仁寺开山荣西忌辰时上堂说法所云。
一分为二又以信念一以贯之的人生会走向终点,但是他亲手所植之柏槇就像他所带来的完整、系统的南宋临济宗杨岐禅法,已经扎根日本,发扬光大。
在澳门游记中,我写下了传教士带来的感动,今日我书写弘法者的荣光。此生我大概也无法皈依任何宗教,但是那些为了追逐信仰而付出的努力总是让人心生敬意。

再往里走是佛殿。佛殿也是“外来物”,原是德川二代将军秀忠的夫人之灵庙,位于东京增上寺。1647年这个灵庙连同之后会看到的唐门移筑至此(英文册子上的说法是were moved piece by piece,可见移筑工程之精细)。增上寺我也是去过的,以东京铁塔为背景的古刹好像也披上了日本经济腾飞年代的光环,与崇尚刚健质朴的镰仓之风大不相同。至于它的原主人也是历史上有姓名的人物,至少值得开了一部大河剧。浅井江的灵魂如果寄托于她曾经的灵庙,会不会觉得寂寞呢,安顿在距离德川家陵园的增上寺千里之遥的镰仓。不过镰仓与她也可说是有些许渊源,她的长女千姬曾经嫁给丰臣秀赖并收秀赖的孤女千代姬为养女,千代姬后来成为不远处东庆寺的二十世住持天秀尼。这就是我们在东庆寺部分说过的故事了。
佛殿现在供奉的是建长寺的本尊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与这片地域的渊源比建长寺更久远。在这里还是地狱谷的时代,就建有以地藏菩萨为本尊的伽罗陀山心平寺。因为建长寺的建立心平寺已经迁移,现在的建长寺仍以地藏菩萨为本尊。
佛堂内部结构和源于室町时代的地藏菩萨坐像都是木制雕刻,一片质朴,不似国内一些庙宇翻新过后的鲜艳模样。要说相似的话,大概有些许多年前我第一次抬头仰望雍和宫木雕佛像的感觉吧,虽然两者的规模和体量实在无法同日而语。

当日所见建长寺的人比円觉寺更少,为什么呢?即使没有红叶,这里也值得驻足。

三门旁不起眼的国宝梵钟,铸于建长七年(1255年),刻有大觉禅师开山建长禅寺的铭文。
佛殿后面的法堂建于1814年,是东日本最大的木制建筑,现在里面供奉的是千手观音,还安置有释迦苦行像的复制品。天井上有巨幅云龙图,寄寓远离火灾,是在2002年为纪念建长寺建立750年由画坛名家小泉淳作所绘,面积约130平方米。建长寺的云龙图中的龙实话说个人并不觉得十分夺目,有些不太“精神”的样子,但是周围团团簇簇的云确实很生动。
还有大大小小的细节,无法尽述,总之我很喜欢这里。正如川端康成所言,漫步于镰仓山谷古寺,你会心静神安。

法堂之后就到了唐门,是当年连同佛殿从东京移筑过来的。黑底金漆,在初秋的阳光下泛著光,大概是整个建长寺最耀眼的存在了。

唐门虽然不开放,却是方丈的正门。这个方丈倒不是来源于增上寺,而是与总门一样来源于京都的般舟三昧院。它在京都的时候是存放皇室牌位之处,可见规格之高。最初移筑过来的时候用作住持的居所,现在则是举行法要的场所。
方丈背部就是当年兰溪道隆所辟之庭院,中间有蘸碧池,想来万物复苏的春季满眼绿色应该是这里最美的时候。当日虽草木枯颓稍有遗憾,但于无人处默然静坐,看吹过池水的风的影子,于我也是美好的回忆。

走出建长寺,湘南之旅基本告一段落。余下时间走走停停,看镰仓点滴。来到建长寺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们,旁边的镰仓高中又都是青春少年。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这个闲人也成了镰仓物语小小的一部分。镰仓,还会来的吧,还有这么多未知的角落,比如眼前这个禁入的供奉安倍晴明的神社,都好似充满了故事,让人欲罢不能。

附:实用攻略


畅游湘南海岸,没有比江之电更迷人的推荐了。以每一个小站为中心,辐射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连线成灿若星河的镰仓风情画,江之电便是其中有形的脉络。
如果只是去一下命运的路口什么的刷公交卡就好,如果在这一带预留了一天以上的时间强烈推荐一日票(江之电的江之岛车站就可以买到)。当日内无限次乘坐,每个小站都可以下车逛逛,600円就可以解决一整天的交通。
唯一的缺点就是乘客真的多,有没有座位完全看运气。和大都市东京不同,这里还是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的,遇上了放学时间更是让你感受全世界小孩一样活(聒)泼(噪)的道理。如果想拍出自己乘坐复古小电车的画面,把握好早上9点到11点之间的时间。


住宿选择了位于片濑江之岛站和江之电的江之岛站之间的纪伊国屋旅馆。对于我来说是故地重游了,一年以前这里餐厅的膳食和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主要车站、湘南海岸公园都是5分钟以内步行距离,走过弁天桥就到江之岛。旅馆本身就有餐厅(虽然晚上似乎不营业的),出门就有各种饭店(虽然7点左右基本就结束营业了),旁边还有不小的便利店。
走到旅馆门口就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欢迎牌,整个旅馆都是传统日式旅店的感觉。有多传统呢?大概就是昭和风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吧。有年轻的员工会说英语,交流沟通不成问题。一楼是接待大厅、餐厅、浴室等公共区域,房间在二楼,要通过比较陡峭的木制楼梯(是的,电梯必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一个战五渣自己提行李箱也没有很狼狈)。
房间不宽敞,但我的房间还有个小小玄关让我挺意外。房门是非常老式的木栅栏门(我在《东京物语》里见过),还有非常旧时代的“门锁”。按理来说隔音效果应该是非常差的,但我住的三个晚上其他客人基本都是日本老人,所以意外的很安静。
在booking上定的住宿含早餐,餐厅水准依然让人赞叹。三天的早餐不重样,基本以各种鱼类为特色,丰盛且美味。
综合来说,在这一带算是价效比挺高的住宿选择。

这种环境,难免要东施效颦来一组小津低机位的劣质模仿。

便利店就是宝藏,各种零食值得打卡。尤其是18.1元的哈根达斯,答应我一定不要错过


旅馆对面的银锅餐厅,据说是三位日本老人开的,当天我见到了其中的两位大叔。负责接待的叔叔很健谈,聊了我的家乡,喜欢让食客留言。厚厚的留言本,记载了世界各地人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看着内心生出一些莫名的感慨。
幸好在这里尝试了小银鱼盖饭,不然打卡的愿望就落空了。海味什么的,只要食材好便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这碗盖饭虽然没有非常惊艳,却让我有再次尝试的心动。只可惜隔日再去,银锅已经闭店休息了。

旅馆附近的清光园和食。在七点之后选择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医肚也足够了,不过说实话味道就一般般了,不如银锅好吃,菜品有限,价格也不算实惠。所以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这里就不推荐了。

日光篇:江户最美的日光



奢华繁复的雕梁画柱,太爱赚钱的寺庙风气,扭麻花一样的盘山公路,太阳雪下的天上湖泊,静谧典雅的纪念宅邸,非常美味的特色煎饺。遗憾错过你最美的季节。

1.东武日光站周边

初到日光,其实不是从日光东武站出来的。
从镰仓出发,途经东京,再辗转宇都宫,最后到达日光站。拉着拖箱感受了东京上班高峰,一路向北人渐渐少了,至宇都宫开往日光的列车,余下的一眼就可辨认出是旅人。其中又主要是两类,其一是举家前往或结伴而游的欧美人士,另一种就是互相依偎的日本中老年夫妻(再次感叹这次旅行看到太多如此志趣相投相濡以沫的感情,甚美好),我这样的独行者倒是寥寥。到达的日光站简约狭小又寂静,让我对这个传说中蜚声国际之地产生些许疑惑。实际上不远处的东武日光站才是集散中心。

四点刚过,晚霞中的东武日光站。
东武日光站外形简洁古朴,内部很“国际化”。日光应该是这一趟的几个旅游城市当中英文程度最好的一个,估计是因为日光深受欧美人欢迎吧。在游客接待中心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英语沟通的工作人员,旅行册子、列车时刻表、地图等都能很方便地拿到,购买各种交通票、游览票也很快捷。
车站外就是本地公交车站。日光旅游资源丰富,但多数自然风光距离市区有一定距离,市区提供不同线路的公交,只要看好时间就可以很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红叶季貌似比樱花季时间长,实际上盛期也只在一周左右。日光纬度颇高,我到达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枫叶已是颓势。还好,尚余几抹生动让我领略风姿。

说到日光,最想去的是日光江户村,因为那是《仁医》的取景地。这是怎样一部作品呢?不严谨是有的,狗血也是有的,然而为什么还是由始至终地泪目,为什么会将之深藏心底。我想是因为那些江户末期的人们吧,皇族、武士、知识分子、平民,甚至是最底层被轻贱的人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带着与过去割裂的阵痛,流着泪大踏步向前走进未知的决心和勇气。明治维新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只有一场明治维新才能配得上这样的风骨。所有的一切,都化为南方先生眼里暮光中的江户城,这是江户最美的落日。
虽然此行未能如愿,但在日光的最后一个清晨,在被朝阳染成金色的空无一人的街道,我好像还是看到了,那曾经照耀江户的日光。

不过这样美好的印象大约也就持续了一小时。当这个城市苏醒,就全然不是这般恬静模样,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地方,都是一副过度商业化的气派。
Nikko is Nippon.这句宣传语在我心中只存在于那令人惊艳的一小时时光。

2.日光东照宫

日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其中心还是以“二社一寺”为代表的,充满政治、宗教、历史底蕴的人文景观。
几个世纪以来,日光神殿和神庙与它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一直被视为神圣之地,并因其杰出的建筑和装饰而闻名于世。同时该遗址与德川幕府时期的历史具有密切的关系。——世界遗产“日光寺社”的介绍。
从镰仓到日光,从镰仓幕府到德川幕府,有始有终的关东之旅。

市区中心,离二社一寺还有一定距离,这个世界遗产建筑群的“玄关”在山脚下迎接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
神桥属于二荒山神社。相传胜道上人一千多年前在日光开山时,经过大谷川溪水遇阻,便向神佛请愿。后深沙王现身,将一红一青两条蛇投入川中,变成了一座桥。现在的神桥就是根据这些传说在1636年所建,这或许也是它被称为“山菅的蛇桥”的缘由。神桥在当年主要为神事、将军参拜神社、敕使或币帛供进使使用。也就是带有政治和宗教意义的特殊场所,一般民众是不能走的。一直到了1973年才开放给平民参拜,但是要支付费用才能走上神桥。
实话说,如果不是有这些渊源和象征意义,神桥本身看着并无特殊之处(也可能是建筑小白看不懂,毕竟这是日本三大奇桥之一,是日本唯一一座在山间峡谷使用“吊桥”形式的古桥)。但是置身于周遭环境中的神桥又有意想不到的美感。朱红的神桥在山间秋色中画出一条柔和的弧线,其下大谷川的流水清可见底泛出靛蓝色。私以为不上去也无妨,远观的神桥才最为完美。

被参天古树包围的参道。世界遗产名录对日光寺社的介绍中特别提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宽阔而笔直延申的参道在巨木的映衬下并不觉得突兀,倒是我们这些行走于其间的人们显得格外渺小。传说中家康公企图成为比肩天皇一般带着“神性”的人物,气势可见一斑。
当年的东照宫建立在这样的环境中,何等庄严。现在常年游人如织难免使这种肃穆的宗教和政治色彩褪去了许多。东照宫碑上闪耀着德川家纹,三叶葵在东照宫内的建筑细节中也无所不在,这是德川家族对于那个时代的烙印。

东照宫内建筑绚烂豪华,第一道鸟居却很质朴。这座石鸟居是在1618年由九州筑前(福冈县)藩主黑田长政公供奉。石材首先从九州乘船运到小山,之后用陆路人力运到了日光。与鹤冈八幡宫、京都八阪神社的石鸟居并称为日本三大石鸟,也是江户时代最大的石鸟居。

五重塔,朱红色在绿色的衬托下鲜明又典雅。虽然看着不太稳的样子(不知道我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实际上似乎非常扛震,四百年来大大小小的地震都没有损毁主体结构。
隔太远了看不清,第一层塔身雕刻了十二生肖,正面的虎、兔、龙,是德川幕府前三代将军的属相。

安放著仁王像的表门才是东照宫最初的门。虽然进行平成大修理,仁王像还是尽显沧桑。

神厩舍,顾名思义,养马的地方,也是东照宫内唯一的木制建筑。日本自古以来有猴子保护马的说法(为什么?)所以在长押上雕刻了八面猴子的雕刻,隐喻人的一生。例如图二左抬头猿,意指青年期,须有青云之志;右低头猿,意指人生转折期,在益友帮助下安稳渡过。当然,全世界人民来到这里只为了三不猿。不看不听不言,从第一次到日本就想和我的两个“御用女演员”拍一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

神厩舍对面的三神库,其中收录了春秋渡御祭“百物齐千人武者行列”中使用的马具和装束类。 但是这些我们都是看不见的。对游人来说,重要的是屋顶下的“想象之象”。狩野探幽是没有见过大象的,凭著自己的想象创造出这样微妙的形象。世界遗产名录的介绍中赞扬了日光寺舍建筑的创造性,这样的细节也是一个例证吧。

再往前就是巨大的铜鸟居(这张照片之所以把它拍得不巨大,是因为下半部分被我裁掉了。理由是全!部!是!游!客!)。铜鸟居散发著青铜的古朴气息,其后的阳明门在阳光下闪著耀眼的光芒。

无人问津的轮藏,却是最具有历史沧桑感的地方,执拗地认为古蹟总是该有些这样的痕迹。

分立于阳明门前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以及铜钟。一传统一西洋风格,看来那时世界已经踏上了一体融合的漫长路程。

在来之前,已经听到过太多对于阳明门的溢美之词。但是亲眼所见,这传说中的“代表日本最美的门”、“宫中正门”,却多少让我有些失望。可能是因为偏爱气势巨集大的典雅之感,所以阳明门繁复甚至可以说“堆砌”的技艺和奢华,并不能让我流连至日暮。

虽然我个人不是很感冒,但是技艺之精湛是毋庸置疑的,有说法是从当时的中国请来的工匠。这门可能会让你觉得莫名熟悉,比如这层层叠叠的斗拱,这脱胎于我们文化典故的无数雕刻,甚至这种“逼死”密集恐惧症的繁复,都很容易让我们产生文化上的亲切感。
阳明门正面的两个人像是谁呢?这是我一直疑惑的问题。因为他们衣服上的图案实在太像织田家纹,所以我对此十分好奇。
还是说回“东照大权现”吧。这块由后阳成天皇所书的匾额代表着怎样的一种政治震撼,恐怕今天的人们很难感同身受。德川家康的神化,东照大神与天照大神的博弈,简直就是宣告日本有两个太阳,有两座主神,从此国有二君(天皇和将军)。这样的野心,在后来大政奉还的时代背景下实在是罪无可赦,所以对德川家康的否定也成为了主流。

不太喜欢阳明门,却很喜欢两旁的回廊。雕刻细致如生,配色也很古朴典雅,这是日本最大的花鸟雕刻。百鸟朝日,和石阶上的狮子一样,暗示著德川家康已经升华成了万物景仰之神。

进入阳明门有神舆舍、神乐殿、祈祷殿。

神舆舍里有三顶轿子形状的东西,这是三基大神神銮。正上方的天顶上有飞天神女(很唐风),象征著迎接东照大神灵魂飞升九天,描绘了神化的过程。

神乐殿,其中的展示的这些衣饰印象中也是国宝。时间过长,如果记忆混乱请见谅。

祈祷殿,用于举行婚礼和初宫等的祈祷。

这里有两个门。一个是通往本社的唐门(上图上),一个是通往奥宫的阪下门(上图下)。
唐门与阳明门一样,以白色为主色调,上有金饰,还有出于各种中国典故的雕刻,规模要小得多,而且后半部分还在大修。唐门旁边的透屏(上图中)已经用玻璃保护起来,颜色特别秀美。之后的本社由本殿、石间、拜殿构成,是东照宫最重要的地方,每年举行祭典。
阪下门雕刻更“粗犷”一些,装饰也不觉得浮夸。

在看阪下门之前,还有容易漏过的打卡重点“眠猫”。虽然现在日本民众对德川家康评价比较漠然甚至偏负面,或者只强调他的军事才能。但是作为一位领袖,他发展生息的安内政策在以武力说话的时代是一种宝贵的政治智慧。他想要的治世或许不只是统一(日本的)天下的意气风发,更是创造一个繁荣稳定的太平盛世。眠猫所代表的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的缩影。已经无鼠可抓可以安眠的猫,猫在睡觉雀在嬉戏的和谐并存,全都是和平安宁的生活气息。不过,这毕竟是一个“打下来”的武家政权,不能贪图享乐,睡着的猫也是要竖起耳朵保持警惕的。

阪,就是坡的意思。所谓阪下门,意味着后面就是坡道。这段通往奥宫的坡道实在是又长又陡。好在周围都是古树青苔,空气清新,大概夏天也不至于很热吧。

还可以在古树的间隙中看一看刚才参观过的区域,“均衡配置的神殿群构成了庄严的宗教空间”就是这个感觉吧。

德川家康的人生也并非一蹴而就,像通往奥宫的坡道,漫长且不易。
这里立了他的遗训中的第一条——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其后还有: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贪欲望,应回顾贫困之时。忍耐则能无事长久。视怒如敌。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常思己过,莫论人非。不及胜于过之。
作为人质辗转于豪强门族间寄人篱下的少年时代,锋芒不及人、不甚得志的成年时光,德川家康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隐忍为自己在被限制的环境中走出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这贯穿了一生的耐性沉稳也与才能一同,成为他能够位及天下人的“财富”。
没有织田信长一样神化的魅力,没有丰臣秀吉一般惊艳的性格特质,但是更多时候,人生贵在坚持、贵在养精蓄锐的耐心、贵在蛰伏中把握机会的能力。所以不防像家康公一样,沉下心来。在某种意义上,还是慢慢来比较快。

最后来到了奥宫,是由拝殿、铸造门、御宝塔构成的祭神的墓地。
实际上,德川家康最早不是葬在日光,而是在久能山,一年后才移葬在现在的日光山。这些安排都是出于德川家康本人的意愿。至于其后的原因,则是“心机满满”。久能山和日光山之间的连线穿过富士山,取富士山“不死”的谐音,德川家康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永恒的境界。而且从富士山看日光位于鬼门的位置,在此建立东照宫,可以控制富士山的能量。另则日光山位于江户正北方,家康公的灵魂常驻日光山,像北极星一般亘古不变地守护德川幕府基业千秋万代。好一个一箭三雕。

全铜质的建筑,感觉是东照宫最庄严的部分。来到这里的人并不少,但是大家都默契地安静下来,绕行参观。
最后想说一下东照宫里四处分布的乌龟,着实可爱。

离开东照宫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人也终于少了,这里厚重大气的氛围才越来越清晰。

记录一个安静的角落。

夕阳中的日光山,还有深秋的余韵。即使没有那些风水学上的讲究,这里也是绝佳的长眠之地。
初识日光的下午,日本战国后期的繁荣和辉煌如眼前浓艳的景色,留下了金光闪闪的记忆。

3.轮王寺

日光山轮王寺。虽然今天看来远没有日光东照宫耀眼,却是比东照宫更古老和“本土”的象征。
佛教与神道教,日本宗教重要的两面旗帜,在各个地方诉说著竞争与共存的故事。日光山自然也不例外,轮王寺就是日光山佛教信仰的一面。(另一面见后边的二荒山神社)
轮王寺并非一个寺院,而是日光山大大小小佛教建筑的泛指,这其中最主要的大概是悠久的三佛堂和具有历史政治背景的大猷院,两者并不在一处。通往东照宫的大道上能看到的轮王寺碑,这里通向三佛堂。

轮王寺的起源是胜道上人在766年建立的四本龙寺,之后几经易名(满愿寺、光明院),空海等高僧都曾到此,后于1655年更名为轮王寺并保持至今。轮王寺是日本天台宗发祥地之一。
前面说了不少佛教的“岁月静好”,轮王寺的经历倒是很可以展现宗派相争血雨腥风的“世俗”一面。在日本战国时代,轮王寺获得贵族藤原氏的支援,声名显赫、寺产丰富,还有僧兵几千人,成为集宗教、经济、军事为一体的重要政治力量。在混乱的局势中,轮王寺站队丰臣秀吉的对手北条氏,加之秀吉谋臣出身禅宗的背景,轮王寺落得“败者为寇”的下场。住持被斩首、僧人被发配、僧兵被遣散、佛堂被拆除、土地被没收……不过乱世历史总是大起大落,德川氏得势后,其出身天台宗的谋臣天海又使轮王寺重振声势,恢复了原本的规模。

正值轮王寺十年修缮工事(十年啊,要碰不上也是挺难的),进门就是各种手脚架的施工现场模样,人也很多,安宁的宗教氛围是没有的。郭沫若题字的“心”字碑倒是出乎意料地出现在眼前。内容书写了中日友好交流的传统,因为对此君没有太多好感,不想多说。

三佛堂是轮王寺正殿,东日本最大木造建筑,初建于平安时代,现在的佛堂为德川家光时代重建。三佛堂还在维修中,只露出了一小半“真容”。佛堂前树龄五百年的金刚樱也不是开花的时节,总体来说,这时尚称不上美观。佛堂内部参观也是跟着队伍行进一圈,光线不充足于是没有拍照。虽然工事中多少影响参观,不过也提供了一些平时难得的机会,比如近距离看看佛像。佛像众多,想说的是三组。其一,前面说到的复兴轮王寺的“功臣”——五十三代目住持天海大僧正 慈眼大师像。他是德川幕府最初三代将军的军师,享年108岁。这座雕像头部可以拆卸,内部珍藏着天海的牙,传说中参拜之后也可高寿,自是非常受人欢迎。其二,所谓“三佛”——千手观音、阿弥陀佛如来、马头观音。“千手观音”实际上有40支手,传说每支手可以实现25个愿望,总共就是一千个愿望了。而阿弥陀佛如来制造年代不详,估计已经有1600年历史。其三,十二支八大佛,保护所出生的干支的本尊。不过为什么十二生肖却是八大佛呢?不得而知。相对应的,日光特色推销,在轮王寺就是十二生肖护身符了。
三佛堂外的角落倒是人迹罕至,除开手脚架,有些佛门之地的清净感觉。

这个不开放的护法天堂大概是寺中最合“眼缘”之处了。

轮王寺还有两处十分推荐的地方,分别是收藏了开山以来宝物的宝物殿,和传承江户时代庭园技术的逍遥园。
宝物殿收集了自奈良时代后期开山以来,1250余年间,与轮王寺有关的藏品,包括日本国宝、世界遗产级别的展品。走马观花一趟,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江户时代的舞乐图屏风(很和风的极乐盛世的图景)、风神和雷神像(神佛分离之后从东照宫向轮王寺移管)、朝鲜国王孝宗(应该就是对大明谜之忠诚的那位)的题字(看着平平无奇,实则是世界遗产)、德川幕府历代将军画像(其中还有几位颜值十分不错)。
宝物殿隔壁的逍遥园对于我吸引力更大一些,虽然很小,但是很精致的池泉回游式庭院。逍遥园初建于江户初期,之后持续改修,现在庭院池子中“小岛”东侧的石组还残存著江户初期的特征。圆内植物众多,营造出层次分明、别有洞天的景观。春季的杜鹃、秋季的红叶,都会成为所谓盛景。已过红叶期的当下,自然是要逊色一些。好就好在游人也少了,听得到流水的声音,看得到映在水里的树影,这份无需与人分享的小小愉悦当真逍遥。

这份幽静曾经属于泊宿于此的明治天皇。

要看青苔也不一定要去苔寺,这一路的关东之旅,四处都是青苔的影子。印象中溼冷黏滑令人不悦的植物,原来也是在寂静中努力生长、有属于自己的动人光芒。

4.大猷院

大猷院是德川幕府三代将军家光公的灵庙。在建长寺那一Part已经提到过他的父母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和浅井江。不过据说家光和父母是不睦的。因为家光出生后按照祖父家康的安排交给乳母春日局养大,自幼感情生疏,且本人资质并没有十分出色(可是我第一次“看”家光就是西岛秀俊的样子啊,实在无法接受相貌不出众的说法)。后来还出现了父母宠爱的弟弟威胁家光地位的局面。最终,在家康的支援下,家光稳固了将军继承人的地位。无怪乎他对祖父的崇敬之情尤其深厚。
德川家光本人在历史上也很重要。结束了将军和大御所共同治世的二元政治体系,使朝廷公卿和大名事实上臣服于幕府统治,巩固武士集团内部等级。从镰仓幕府开始的武家政权,终于在德川家光的时代达到威望的顶峰,获得了事实上的绝对统治权。

德川家光最初的墓所并不在日光,而是在东京都台东区上野的宽永寺。后世根据他要侍奉祖父的遗愿建立了大猷院,才将灵庙迁移到这里。整体来说,大猷院较之东照宫实在是简朴克制。按照家康的遗愿,不得超过祖父的东照宫(白色和金色的金碧辉煌),大猷院采用了以金色和黑色为特征的厚重而沉稳的风格。
比起隔壁“闪瞎眼”的东照宫,我果然还是更喜欢大猷院的幽玄。

第一道门——仁王门,意味着事情的发生和结束、象征著佛门的世界。门外是牲畜、恶鬼、修罗的世界,门内是人界。

仁王门左右分立 “阿形”(张嘴)和 “吽形”(闭嘴)两尊仁王像,称为“金刚力士像”。
创作很细致,手上的“经络“凸显。

进入仁王门之后是一小片开阔的“人界”,御水舍就在眼前,目测水是自山上引下,不知是不是天然水流。

之后是二天门,因为安置了二天而得名。比较意外的是,二天门是日光境内最大的门(说好的不超过爷爷呢)。正面的匾额上书“大猷院”,是108代天皇后水尾上皇的字迹。“大猷院”则是德川家光辞世后,后光明天皇所赐法号。

通过了二天门,又开始了断断续续爬楼梯的过程。阶梯象征著向上通往天界的道路,一直通往极乐世界。

一段阶梯最后就是大猷院主体部分了。
夜叉门安置著分别为白色、蓝色、红色、绿色的四尊夜叉像,从四面八方守护灵庙的安全。再往后是唐门。和东照宫各种想象的“祥瑞”不同,这里就比较写实,唐门上有龙和丹顶鹤的雕刻。前者是因为家光出生于龙年,后者则是长寿之鸟,整体雕刻简而意赅。
唐门之后是没有拍照的中心建筑——拝殿、相间、正殿相连的独特建筑物构造“权现造”。建筑本身是日本国宝,因为使用了很多金彩画,别名“金阁殿”。天顶上分成整齐的方格绘制龙图,一共有140幅龙图,这里龙的样子已经十分接近我们印象中的样貌。天顶上悬吊著天盖。在过去,只有将军这样的权贵之人才可以坐在天盖的正下方。站在天盖下仰视,可以看见里面刻有下半身鸟上半身人的形象。她们是极乐世界的天女迦陵频,可见天盖就是象征通往极乐世界的入口了。本殿内还展出有将军盔甲,52公斤的盔甲穿上身想一想都很困难。
日光特色推销在这里也很敬业。随着一批批游客到来,引导大家坐在本店里,一遍遍述说著传奇故事,就是为了推销破魔矢。平心而论破魔矢长得还是十分漂亮的,箭矢被上升之龙盘绕,象征将愿望带到天上去。然而我实在是不太接受这种过于熟悉的赚钱积极性,所以也没买。

大猷院规模不及东照宫,但是技艺却是不输分毫,甚至在黄金配件等的制造工艺上要超过后者。建筑的细节经得起详细揣摩。例如夜叉门的牡丹花纹(所以夜叉门又名牡丹门)。而四尊夜叉像中的乌摩勒伽也是日本国内难得一见的佛像。

整个大猷院我觉得最美的还是位于奥院入口的皇嘉门。这是明朝样式的龙宫建筑,别名龙宫门。
走到皇嘉门,朗日蓝天竟飘下了雪。看得到却无法停留在掌心,像只在风中盛开和凋零的花,这样的雪在日本名为风花。从林清玄记载日光的文字中知道风花,又在日光亲眼看到了文字中的景象,有一种淡淡的轮回的感动。
风花下的皇嘉门,无法用相机记录的风景,大概会以最鲜活的姿态永远储存在我记忆中吧。

由“天界”俯视“人界”,315座石灯笼象征着人界的人们,在天地造物间若隐若现。

5.二荒山神社

日光山岳信仰的起源之一,二社一寺中的另一社——二荒山神社。和轮王寺一样,二荒山神社不是一个单一的宗教建筑,而是大范围内宗教性质场所的总称。大体来说,二荒山神社有三处社殿,分别是日光东照宫隔壁的二荒山神社、中禅寺湖畔的二荒山神社中宫祠、男体山上的二荒山神社奥宫。这次拜访的,是最前者。

二荒山神社有两个入口,比较主流的是经由日光东照宫旁的上新道,就是很多照片上会出现的有一排巨型石灯笼的那条参道(其实我也很想拍那排灯笼,无奈人真的很多很多,光线也不太配合)。日光有一个经常提起的词叫“能量”,很玄幻,姑且理解为极致的好运和气场吧。传说中这种强势的能量从东照宫流向二荒山神社,路径就是上新道,所以顺着方向进入神社就能最大限度吸取能量。
我是把二荒山神社和大猷院安排在一起参观,所以选了另一个没有故事的入口。

夹在古木里的神门显得更mini了,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个面积仅次于伊势神宫的神社(的一部分)。

进了神门就觉得很亲民。
二荒山神社主打“良缘”,不止关乎爱情,而是涵盖了交友、工作、贵人等等,全方位缔结良好人际关系。神社里到处都能看到与良缘有关的元素。例如眼前这个良缘之轮,说是从其中通过三次就能祈求良缘降临。还有本殿前的石狮子,下面也刻了大大的“缘”字。
还记不记得前面提过的神桥?是不是觉得很奇怪,间隔如此遥远,神桥为什么属于二荒山神社?因为1600年前胜道上人建立的二荒山神社不在这里,而是神桥旁,也就是今天本宫神社的地方。

日光的巨木使得神社添了一些自然的灵性。
外有夫妻树内有亲子杉,一路来看到了太多这样相依而生的树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络如树木一样长存不变是很美好的象征意义。不过从身份到契约,从家族到个人,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个人独立意志的尊重与情感联络的维持之间的微妙平衡并不简单。
还有千年之前弘法大师亲手种植的树。看来空海和尚的足迹当真遍布日本,果然是为了弘扬佛法奋斗终身。

二荒山神社里有一块需要付费参观的区域,有很好听的名字,叫神苑。进去看一看,真是众神“扎堆”的场所。这里还是比较推荐的,因为是所谓的能量最强领域


就我自己的体验而言,不进来就少了很多趣味。

各种信仰各占一处,各司其职,和谐共存。
一进门就看到小小的日枝神社,主掌健康。可能不久前刚刚修整完毕?色彩特别完整美观。

热门景点很难有摆拍的机会,且拍且珍惜……

神苑里随处可见的各种信仰已经非常“琳琅满目”了,没想到大国殿里更“挤”。
小小的屋子里容纳了各种“开运”和“良缘”,全部来一遍是不是可以一生顺遂



我很喜欢殿外这棵円石。它和信仰没什么关系,只是说了一个简单的真理——人的心如果能磨去棱角,变得像这颗石头一样圆滑、温柔平和待人处事,幸福就会到来。与其祈求神的庇佑,不如靠自己的行为创造幸福来得容易。

境内最古老建筑神舆舍,和日光东照宫那个比起来太简朴了,胜在有史蹟该有的古旧观感。

著名的二荒灵泉,说是喝了可以又聪明又年轻又走运,水质甘甜。来一口,做一个“超绝怒涛、空前绝后的lucky girl”!

神苑最深处,才是以二荒山神社为中心的日光山岳信仰。
山岳信仰是一种源于自然的原始选择,在日光体现为对日光连山的崇拜。其中最重要的是男体山、女峰山、太郎山,分别代表日光的三大山神大己贵命、田心姬命、味耜高彦根命,在神道教和佛教融合的时期,又分别对应千手观音、阿弥陀如来、马头观音。(眼熟吗?就是大轮寺三佛堂里那三位了)
这三位山神的关系在日本传说中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具体到日光的环境中,我愿意采纳这样的说法——田心姬命之前在河口湖八王子神社已经说过了,是宗像三女神之一。大己贵命与田心姬命情投意合,经过了须佐之男的试炼,二人结为夫妻,诞下味耜高彦根命。这样的亲子关系不是和男体山、女峰山、太郎山的海拔、地理位置很契合么?所以在日光,我就姑且这么理解吧。
说到山峰,男体山、女峰山什么的名字很有微妙的意味。但是请相信我,它们真的不是字面意义的形状。后面中禅寺湖部分会看到男体山实体。据说这座山以前只有男子可以登上去,女子入山会变成石头,因而得名。所以女峰山和其他的山峰们应该也有自己的故事。

还有很多小小神社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体来说,对于来参观而不是来参拜的普通游人,二荒山神社是一个“趣味性”重于宗教性和历史性的地方。神社内有很多可以互动的设定,比如前面说到的良缘之轮、还有神苑里的试运“套圈”和试运鸟居,包括可以饮用的灵泉、可以钻的古木。这些活动都有鼓励大家参与的氛围,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放松和愉悦的环境,最后还能带走“良缘成就”的心满意足。

不过我并不是太喜欢这里,因为把日光特点之一发挥得太淋漓尽致——求财欲之强在日本前所未见。推销是所有景点都有的专案,我很理解。但是如此大规模且毫不掩饰的敛财行为(请原谅情绪化地用了这个词)实在让人不甚愉快(至少我没有很愉快)。附身符之多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那个提供了二维码并配以中(还是繁简体俱全)、英、韩语的特别“全面”、特别“完备”的香钱牌,真是为全世界人民花钱操碎了心

6.田母泽御用邸纪念公园

感谢自己的“灵光一现”,临时决定找一个地方打发去中禅寺湖之前的时间,最后选择了这里。“误打误撞”找到的田母泽纪念公园是我在日光最推荐的地方。

占地宽广的田母泽皇家别墅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断合并和扩建的建筑群,包括民宅(小林家别墅)、旧纪州德川家江户别邸以及之后添建的部分建筑,后又经多次修建。之所谓“御用邸”,是因为这里是为了让当时还是亲王的大正天皇静养而建成的。先后一共有三位天皇、皇太子到此小住。
入口处有大片空地,是曾经的皇家泊车处。

古色古香的木制色泽,加上稍显昏暗的夕阳吊灯,储存日式建筑传统和西洋文化融合的氛围,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正浪漫”吧。

静谧的环境、大片的“留白”空间,光影彷佛回到了许久之前的年代。很难让人不动心的画面。

对于喜欢安静的人或者想拍照的人,这里真是满分推荐。各种角度都有灵感,而且从头到尾遇不到几个游人,绝对不会有人误入镜头。

穿越一条又一条廊道,走过一个又一个房间,虽然不懂建筑,但是能够感觉出风格微妙的区别。江户、明治、大正时期的建筑风格的和谐融合是田母泽别墅的特色。通俗一点说,这一大片别墅实际上是不同时期的建筑“拼接”起来的,而且“拼”得十分自然、毫不突兀。

日光的树木好像总是富有生命力,指天而生的姿态带着自然的“野性”,这是人工精心修剪的植物所没有的风情,让原本以精巧见长的日式庭园也多了一分大气的情怀。

日式传统建筑拿手的一窗一世界,田母泽别墅的“名场面”。

田母泽别墅的106个房间已经基本上“清空”,这里曾经有天皇和皇后的居所,也有皇家出行时随行臣子和宫女们的住处(排场果然不小)。这里是明治时期建造的皇家别墅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除了一直储存下来的主体部分,其他部分则是在考察原建筑各时代技术的基础上,由继承了“古法”的工匠们尽可能重视还原的作品,现在的形态基本还原了1921年鼎盛时期的样子,实现技艺、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上图一这个陈列简单的房间是当年的天皇会客室,它附近还有大家都感兴趣的桌球室(看起来很专业高阶的样子)。
上图二空空荡荡的和室曾经是皇后居室,应该是小林家别墅的那一部分。前段退位的明仁天皇也曾在此度过一年时光。
另外还有唯一能上楼的区域,就是别墅的中心建筑——纪州德川家江户别邸的主体部分,也是历史最悠久、最有故事性的部分。纪州德川家在1872年将别邸献给皇室,成为赤阪离宫,一直作为皇家别墅和太子东宫使用。1898年,离宫主体部分的三层小楼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并且至今完整保留。

袄絵(隔扇画,在和室拉门上的画)是别墅里强烈的日本传统元素,数量不多,但是岁月沉淀的质感很美。

别墅外有规模不小的庭院。可惜正值秋冬交替,色彩有些杂乱。宣传画上春天的粉、夏天的绿、秋天的金、冬天的白都很有美感。

不止是我这样自娱自乐的业余人士,摄影团队也在这里取景。这样的氛围的确很适合亲子照,果然传统服饰或者复古风格的服装要更适合一些。

秋叶低垂,金灿灿的落叶铺满草地,终于拍到一张标准的红叶季打卡照。
有些景点还未说再见便已经想好了一定会再见,田母泽御用邸纪念公园就是这样的地方。

田母泽御用邸的雅致蔓延到整条街,离开的路上发现周边一处好风景。

这附近还有一些顽强生存的红叶,火红的浓烈,像日光这个城市一样有江户繁盛时期的观感。

7.中禅寺湖

这次日本独行的一年之后,我初次到达欧洲。站在戈绍湖边,突然意识到日光为何如此受欧美游客的钟爱。除了带着东方历史滤镜的神社,还有他们热爱的可以进行各式户外运动的自然环境。没有去看温泉、瀑布、古战场,唯一的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留给了中禅寺湖。
一点也不比中禅寺逊色的,是路程中的盘山公路。六七秒就转一个180°,一直行进小半个小时,眼前是千回百转的枫叶的黄色。如此美景,只能留在我的眼中与记忆中。在装满了人的巴士里,光是站稳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拍摄什么的就不奢求了。
到达目的地,向右是华严瀑布,向左是中禅寺湖。看过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哪里还看得上岛国的小小瀑布,果断向左走。事后了解,偏见不可尽信。至少有一个角度的华严瀑布是美不胜收的,就是眺望中禅寺湖水经由华严瀑布倾泻而下的画面。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或许还有机会补上这一块拼图吧。

海拔1269米,被称为天空之湖,和天空一样蔚蓝的中禅寺湖在男体山脚下延申。
再次感恩于天气的馈赠。传说中与河口湖一般任性的地方,十天里有九天雾气环绕。我又赶上了碧空如洗的那一天。
正午的河口湖也只有2摄氏度,阵阵寒风将湖水打到岸边,有置身海边的错觉。天气很冷了,湖中无人泛舟。远远看到一对白人夫妻带着小baby徒步,可惜宝宝始终耐不住这样的寒冷,五分钟之后,就只剩下我一个人沿湖游荡。和修善寺的自然公园一样,这里还是更适合自驾游。不过约30Min的徒步依然有独特的价值,不然这些深深浅浅的蓝色只能成为眼前匆匆掠过的零碎片段。
看网上的图片,红叶季的中禅寺湖是仙境一样的地方,漫山色彩斑斓,好似最大胆的西洋画。虽然错过了这样的时候,眼前的肃静和冷峻也很让我欲罢不能。
走远了便能窥见男体山的形态。被称为下野富士,虽然没有富士山的巨集大,线条也不及富士山流畅平缓,但那赋予人安全感的厚重和平稳的确相通。

明治时代,中禅寺湖一带成为了外国人(我认为其实就是欧美人吧)的避暑胜地,各国的大使馆别墅也沿着湖岸建立起来。一路上能看到当年各国大使馆别墅的标识,这其中,只有两座开放参观,也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
首先是现代风格的英国大使馆别墅纪念公园。说是公园,不过是一幢别墅和临湖小院而已。

这里最初是英国外交官萨道义于1896年建造的个人山庄。这位写出了《明治维新亲历记》的英国外交官,在日本转向变革的年代与倒幕派诸位领袖均有深交,其本身对这一过程也带来了很大影响。反之,西方世界又借由他的视角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日本。再之后,他也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代表英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别墅布置成展馆的形式,一层介绍了萨道义和明治维新的渊源、他对奥日光的热爱,二层是一个咖啡馆,顺带涉及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化。馆中已经没有多少生活痕迹了,一些陈设中保留了全盛时期英国文化的元素。

即使不到二楼咖啡厅消费,馆中也有供休息的空间,氛围雅致颇有阿婆小说的调调。

更重要的是这面朝湖泊的美景。实际上,正是在网上看到了这个绝佳观景长廊,我才将这里定为目的地。一路的曲折奔波皆已值得。

还可以到屋前的空地尽享湖光山色。没有英式花园又何妨,不如说,若是加诸任何人工元素,便破坏了这自然的完美。

隔壁的义大利大使馆别墅纪念公园就生活化多了。小木屋的外形很田园,内外墙壁都是采用杉树皮装饰,屋内也维持了当年大使和家属生活的布置,更有居所的感觉。
一层大大的生活用房区分了餐厅、书斋和中央居室,连着面朝中禅寺湖的廊道,说是欧洲电影的布景也不为过。二楼是一排临湖卧室,被日光的日光唤醒的早晨,是何等享受的体验。

这个“取景框”,比英国别墅那边的更有画一般的质感。

风景虽美,可是这个栈道明明立了禁入的牌子……

我还是乖乖守规矩吧。
与中禅寺湖短暂的初识在灿烂阳光和瑟瑟寒风中落幕,再会时不知是秋天的金色还是夏天的绿色呢?

附:实用攻略


从湘南到日光,换乘案内提供了好几种线路,无一不曲折。还好跟着导航换乘也很顺利,除了新宿站这类公交枢纽怪物,日本的其他车站路线还是很好找的。
去往日光的JR,停靠了许久。我还疑惑什么时候才会开门,后知后觉地发现是要自己按开门键的。

日光本地有发达的交通系统,根据几个方向的景点开辟了不同路线,推出不同的交通券。我在日光计划待两天,除了市区景点还想去中禅寺湖,选择了中禅寺温泉方向的二日乘车券。这张票可以在两天的时间中不计次数使用,非常方便。问题有三个:第一,与河口湖一样,日光属于旅游胜地,旺季堵车堵到没脾气,如果赶时间市区内的景点步行可能更快;第二,比较偏远的景点(例如中禅寺湖)人多车少,会出现排长龙的情况,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第三,中禅寺湖一代也有巴士,但是执行时间有限制,比如我去的时候就只能靠徒步。总之,公交巴士会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但是还是建议购买,然后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安排。
至于需要购买哪条线路的巴士券是不需要自己纠结的问题,直接到东武日光站购票中心告诉工作人员你的出行计划,他们会给出专业意见。
顺便提一句,从日光去其他城市的长途巴士票也是在东武日光站购买,但是需要提前,否则就要直接去停车场碰运气了(如果有空位可以现场购票)。我是直接从日光坐直达巴士到羽田机场的,全程就两三名乘客,环境好且方便,比拖着行李奔波换乘舒适。


日光站酒店Ⅱ(它在Booking上就叫这个名字)。
地点优越。距离东武日光站步行5min的距离,周围有饭店、超市、交通枢纽。
内部设施简练,有点像我们的快捷酒店(卫生状况和设计要好很多)。空间有限(请看一下这个挂衣服的设计,我真的是服气),插座少,必需品都有(但也只有必需品)。
管理规范。有很多自助设施,前台工作人员也专业贴心。在这里住的最后一晚还有很“精彩”的经历。先是警铃大作、广播让大家尽快撤离,还没走到安全楼梯广播又告诉大家警报解除(之前是有客人误触报警系统)。虽然经常出差在外住宿,实话说这还是我第一次遇到警报的情况,不过酒店表现出的冷静态度倒是让我也挺安心,全程没有慌乱行动迅速。虽然这是一场乌龙,但我还是整理好重要物品,装好小包放在床头。睡到半夜又被地震摇醒,虽然不剧烈,但是持续也有十余秒的感觉。从来没有见识过地震的我还是怂怂地起床拿起小包要冲出门,还没走到门口,大地平静了。事后回想起来,这“鸡飞狗跳”的晚上也变成了趣事。
提供早餐。西式自助早餐,谈不上美味,但是种类丰富量也足。
可以寄存行李。如果提早到了可以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和前台工作人员说就行。门口也有自助行李寄存箱。
总之,这个酒店是一个没有特色,但是对游人非常方便舒适的选择。


在日光正儿八经吃了两顿饭。
第一顿是在日光东武站对面的饭馆,点了咖哩饭。就是普通快餐店的水平,没有特色。
第二顿是在不远处的一家叫鱼民的餐厅,推荐。位置都是小隔间,有点居酒屋的意思,气氛很热烈。我觉得食物是美味的,尤其是日光有名的煎饺。寒冬的夜晚走进这样一家充满烟火气的小店,吃着可口的热食,对我来说是很美好的回忆。

酒店附近的大型超市。每天逛便利店或者超市简直就成了我那个星期的必修课。

东京篇:回到爱与勇气的原点

最后的半天时间,献给教会一代人恋爱的东京爱情故事。

1.代代木公园

十一二岁那一年,家乡的电视讯道在中午开放了一个叫名剧点播(大概是这个名字吧)的栏目。在没有网路刷票的年代,让大家通过电话或者来信,从经典剧目列表中投票,依次播放人气最高的剧集。第一部是马教主的《倚天屠龙记》,第二部是《东京爱情故事》。从此之后,我也加入了“丸子是白痴,莉香最可爱”的大军。
想做一个那样独立坚强的职业女性,想穿一样的“上班族”御用外套,想揹著一个装满爱和希望的大包,想成为某个人某年的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想相拥在雪地里跳舞,想把名字刻在一起,想肆无忌惮地微笑和奔跑,想用尽全力勇敢去爱,想道别之后发现还有人在原地等待你回头,想说了再见之后一个人也很好地走下去。
没有真实的人生楷模和偶像,但有无数经典地女性形象鼓舞我成为更好的人。比如聂医生教会我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专业人士;比如莉香教会我爱,教会我爱上一个人的瞬间是生活的勇气,教会我恋爱只要参加了就有意义、即使没有结局,教会我某人不如你所愿地爱你不代表你不被别人所爱。

最喜欢的桥段,感情最开始的模样,那天晚上的笑容和默契比天上的星星更亮。

距离被这一幕击中红心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终于走到这里,中间经历的那些遇见和错过都成为了埋在某个角落的过往。虽然不成器,虽然很不容易,但是当年想做的那些事多多少少都做到了一些,也会努力做下去。没有看见那夜的星光,却看见了另一片晴空。

打卡攻略:如上图(感谢网友总结),这个地方准确来说不在代代木公园主体范围内,而是在代代木公园广场,靠近国立代代木竞技场的方向。估计是经常举行露天活动的地方,当天就有一个类似庙会的活动。取景地则在更外围的方向,只有一些居民在这一片休闲活动。同机位主要靠路灯找(感谢多年未变的基础设施),之前在网上看到同好打卡方向都有些许偏差。应当是正对马路,立交桥左侧的方位。然后根据地砖和路灯很容易找到。

赶往下一个打卡地点,意外邂逅银杏的海洋。不喜欢人来人往的嘈杂,却一直特别喜欢这样的地方,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和关系都有了具象。

没有红叶的炽烈,不输红叶的温暖,最爱的时节又多了一种标记物。

2.表参道

人潮汹涌、车流不息的表参道,永远朝气蓬勃的模样,反射出日本经济繁荣年代的余晖。

“如果你在东京街头,遇到一个眼睛微笑得像月牙一样的女孩,那是我爱过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做赤名莉香。”故事的最后,丸子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还是一眼看到了莉香。三年后的丸子已经变成了可以心安理得接受妻子当街为自己系鞋带的男人,而莉香还是那个脸上带笑走路带风的潇洒女子。有时候也会想,做莉香实在太难了,飞蛾扑火的执著往往都没有什么好结果。果然还是做里美更好,现实主义总归会让人活得轻松些。但是已经活成了莉香又怎么可能再变成里美,就像莉香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蹲下身为丈夫系鞋带的日本太太,即使对方是丸子也不可以。毕竟“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是谁”。

2018年的表参道,没有那个笑起来有月牙眼的女孩,街道也换了模样。不过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远处的三菱银行,近处的消防栓和人行天桥,永远的赤名莉香。

3.羽田机场

羽田机场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机场。

简直就是在场内搭出了一片江户模型,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这么多“现代人”走在江户街头,好像来到了银他妈的异世界。被连日疲倦袭击的我实在玩不动了,不然在这里吃吃吃买买买估计也能打发半天时间。

最喜欢顶层的观景台,玫瑰色的夜幕中看着一架架航班冲上云霄和安然落地。
老休在LOVE ACTUALLY里说,机场四处充满了爱的资讯。不过我不在接机区域,而是在无论天气心情如何都要义无反顾向着天空出发的起飞区域。这里没有温暖人心的团聚拥抱,有的是“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的练达。

为了赶早班机住的机场里的酒店。寸土寸金,房间Mini自不用说,不过各项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也很好。双层玻璃,基本没有被飞机起落的声音影响睡眠。临行前一天还在房里看到了东京斑斓的落日。

离开的清晨,色彩渐变的天空中日月同辉。即将落地的航班与我们“擦肩而过”,其中如果有我一样的旅人,祝福他们也拥有一段顺利、平安、温暖的旅程。
再会东京,Fly Me To The Moon.

末章

11月25日,我登上了回国的班机。落地以后,得知那个挚爱的人永远离开了。事后我无数次想起他,我想到小时候他满屋子追着我喂饭的身影,想到他牵我过马路时手心的温度,想到三十年来我们两个人之间永远也不会腻的各种梗……我也会在泪眼朦胧中想到他离开的时候我在飞机上看到的富士山。最后的日子里,他好几次和我抱怨,身体不允许他出门,日子只能这样一天天没意思地过。我还想着回来也要把我的见闻全部告诉他,像以前一样。但是这一次不需要了,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天上一起俯瞰著这样美丽的画面。脱离了病体的束缚,他一定获得了自由,可以去很多想去和没有去过的地方,亲眼看遍这世上所有的风景。

一个人走过平成最后的秋天,河口湖紫色晚霞中的富士山、湘南海岸的朝晖和无穷无尽的蓝、日光清晨的日光倾城还有太阳雪、东京的圣地巡礼,所有诗一样的画面以及和自己相处的经历都值得永远珍藏。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84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