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原址在中环威灵顿街,于1842年落成的。教堂曾被大火烧毁,1886年售予商家后被拆卸。现有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土地在1881年购买,1883年安放基石,1888年落成,1888年12月7日圣母无原罪日前夕举行首次献祭,座堂当时耗资12万港元。
多年来座堂经过多次改建,1923年座堂加设彩色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一枚炮弹在1941年12月12日损毁了教堂后方的一根石柱。战后,1950年代教会在教堂中央加建尖塔及顶部的大十字架,而教堂侧面向坚道的门廊,则在1970年代兴建教区中心被拆卸。1954年圣母年时,香港天主教学生捐款购买一座木刻的无原罪圣母像,现放于教堂中央墙壁上。1985年再加设彩色玻璃窗。
1988年座堂落成100周年纪念,香港邮政曾为此推出纪念邮票。


圣母无原罪主教座堂属仿歌德式设计,由砖和石建造,座堂呈不对称的十字形,右边比左边短,建筑物全长82米,阔42米,高23.7米,由38条花岗石柱支撑,中央尖塔则高10米。祭台西南面设有主教的宝座,教堂亦因而得名。

弥撒结束以后,夜幕降临以后的教堂更显庄严。

座堂共可容纳1000多人,现时每逢星期日举行多场弥撒,在平安夜及除夕也会举行子夜弥撒。座堂亦有为教友举行婚礼。
2002年座堂曾进行维修工程,维修计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2003年文物古蹟保护奖嘉许专案奖。
由于内部不让照相,借用度娘照片。

主教堂侧面有历史介绍和十字架释义可供自行取阅。


主教座堂内设4个小堂,包括“圣心小堂”、“圣安多尼小堂”、“苦难小堂”及“圣若瑟小堂”,其中3个小堂的云石祭台原属威灵顿街圣堂的旧物。

多年来座堂经过多次改建,1923年座堂加设彩色玻璃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一枚炮弹在1941年12月12日损毁了教堂后方的一根石柱。战后。1954年“圣母年”时,而教堂另有一尊圣母像置于东面入口外的“圣母山”内。1985年再加设彩色玻璃窗。“苦难小堂”的几何图案彩绘玻璃于2002年翻修时,换上由张琪凯设计以120位“中华殉道圣人”为主题的彩色玻璃窗。

圣若瑟小堂

教堂后室外的圣母玛利亚像。尽显慈祥。


地址 香港坚道16号
开放时间 主日弥撒:8:00、9:30(英语)、11:00、18:00(粤语);提前日弥撒:周六18:00(粤语);平日弥撒:7:00、7:45、18:00(粤语);圣心弥撒:每月第一个周五18:00; 祖国祈福弥撒及明供圣体:每月第二个周四18:00-19:30;圣召方弥撒:每月第三个周四18:00。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