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小马哥带你美国自由行(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羚羊谷、拱门、华盛顿、纽约)

2015年春节期间去了次美国,去看望在美国读书的儿子。
时间2015.2.19~2015.3.6
回来已经很久,再不写点什么,有些环节恐怕要忘了,也是损失。(已经有点乱哄哄了)
拖拖拉拉的,“黄花菜都凉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也快回来了。



此次美国游,和马哥以前的游程相似,走马观花,半个月的美国之行,地域跨度蛮大,在时间分配上,西部和东部各占一半,从四季如春的西部洛杉矶,到冰天雪地的东部纽约,有些地方也是行走匆匆,点到为止,也算是美国去过了。
美国应该是个好地方,旅游景点多,社会治安,人文风气良好,有太平盛世的感觉。
当然这仅限于短期旅游感受,流于表面。
总的印象概括来讲,就如传说的那样:美国,好山好水好无聊。
这次带的相机是尼康D800E,配1635镜头,没有三角架,D800E的影像档案实在是太大,整理图片花费不少时间,上年纪了,也是劳心劳神,就为竭尽所能的把旅途感受和峰友们共享,希望对峰友出行有帮助,还望各位看的明白。



攻略方面知道的,没忘的都会写上,忘了也是忘了,配图慢慢说来。
先上几张游程概图,让诸位对游程有稍稍了解下了。

这次美国游,尽管英语不行,但有儿子在美国打点一切,相比日本游来说轻松很多。
游程是马哥先定的,因不了解美国地域,行程排的太满,儿子作了补充修改,就是如此,行程还是蛮赶,马哥认为旅游就这样,世界那么大,人生何其短,游多少是多少,赶就赶点吧。

签证方面没什么技巧,委托中介办的,不需要太多资料,提供些常规材料就行。现在到美国旅游人多,且儿子在美国读书,面试也就几分钟的事。

这次是先上海到洛杉矶,(MU583)中间由盐湖城飞纽约(Jetblue航空),回来是纽约到上海(MU588) 。来回都是东航的飞机。

租车费:西部是1056美元(7天),东部是489美元(4天)。均含保险费用。
美国租车公司:FOX,因儿子有美国驾照,凭驾照就可,马哥的中国驾照也可在美国公里驾车,也没警察来问候。至于中国驾照在美国租车程式,不甚了解。
导航也是儿子在美国自用的导航,并没从国内带过去。
在美国开车旅游导航一定要的,如果没有导航仪,那就用手机里导航地图,反而更清楚,提示更清楚,但必须有wifi,且英文看的懂。
wifi因儿子有美国手机网路,我在国内没有办卡,其实不办也无所谓,美国宾馆房内都有wifi讯号,也是方便。但有用手机作导航用的,那也是必须要办的。

景点、吃饭都是通过YELP查询,好像不用太多攻略。
住宿宾馆是马哥在国内,通过booking预定,也是方便。

常规的感冒药、抗生素药品还是国内带些,方便些。

旅行箱每人只带一个即可,购物太多,回来时在当地买一个,价格相当便宜。

具体行程是这样:(北京时间)
2.19—2.20(上海——洛杉矶)宿:洛杉矶
2.20—2.21(洛杉矶—洛杉矶)宿:洛杉矶
2.21—2.22(洛杉矶—拉斯维加斯) 宿:拉斯维加斯
2.22—2.23(拉斯维加斯—大峡谷) 宿:大峡谷图萨扬
2.23—2.24(大峡谷—佩吉) 宿:佩吉
2.24—2.25(佩吉—莫阿布)宿:莫阿布
2.25—2.26(莫阿布—纽约长岛)飞机上过夜
2.26—2.27(纽约长岛—纽约长岛) 宿:纽约长岛
2.27—2.28(纽约长岛—华盛顿) 宿:华盛顿
2.28—3.1 (华盛顿—华盛顿) 宿:华盛顿
3.1—3.5 (华盛顿—纽约长岛) 宿:纽约长岛
全程花了多少费用,已经记不清。和日本一样,在美国消费,你不能有人民币的概念,吃顿饭花了100美元,你就以为是花了100人民币了。

和马哥先前的游程相似,美食在游记里也是有蛮高比例,毕竟旅途风光再好,没有美食相伴,那是万万不能的。
美国的物价,我们这一圈兜下来,住宿、吃饭感觉和国内差不多,但旅游、购物应该比国内有优势,具体内容待下面慢慢说来。

如果文字在攻略,评述方面有失事处,还请峰友及时指正,以免误导大家,先谢过了。

小马哥自由行系列

小马哥带你乌镇自由行 //www.mafengwo.cn/i/5687381.html
小马哥带你澳大利亚自由行 //www.mafengwo.cn/i/5498580.html
小马哥带你泰国自由行 //www.mafengwo.cn/i/5332214.html
小马哥带你扬州自由行 //www.mafengwo.cn/i/3509064.html
小马哥带你日本自由行 //www.mafengwo.cn/i/3220911.html
小马哥带你黄山自由行 //www.mafengwo.cn/i/3136948.html
小马哥第二次带你台湾自由行 //www.mafengwo.cn/i/2917767.html
小马哥带你台湾自由行 //www.mafengwo.cn/i/1022690.html
小马哥带你英国自由行 //www.mafengwo.cn/i/7194515.html

第一天

一直搞不清两地时间关系,不是读书时马哥不努力,应该是老师没教好。
飞机座位后的显示屏看的就很明白,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了。

看着显示屏标出的路线图,就一根短短的曲线,实际距离有1万多公里,按东航飞机正常的航程来讲,将近要飞12个小时。这是目前马哥游程最远的方向,难熬的12小时。
对不久就要真正踏上美国土地的我们来说,诱惑和新奇,让我们期待,在疲乏和无奈中慢慢煎熬著。

在飞了大半路程时,空乘人员会发给不是美国公民一张正反两面的申报表,除了打钩外,填写部分用英文。
要注意的是:11-14全是否,15访客栏里,写美元不要超过100美元。如果不会写,空乘人员也会告知你的,这是在东航,其他航空公司就不知道了。

洛杉矶时间早上9点,好不容易熬过了近12小时,终于下飞机了,洛杉矶国际机场规模很小,大部分旅客都是中国人,旅行团人数占多。满眼都是英文招牌,尽管有儿子接应,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知过关时会碰到什么问题了?虽已走在美国的土地上,但一下子也没特高兴的劲,不知为什么了。

还好出关时没有大问题,只是小小的耽搁下。
在进关时遇上了一位黑人工作人员,我们和他说不会英文,他马上叫了会中文的工作人员,一边翻看我们的护照,一边通过翻译和我们胡聊:到美国干什么来了,美国这边有亲人吗?儿子出国读书三年多了,为什么第一次来美国啊?感觉他就是工作特闷,特想和人聊天,实事求是的聊了近10分钟后,顺利敲章了。
在出关的最后处,会有几组工作人员在口子上问你随身携带的美元是多少,尽管在飞机上填过出关单,但美国人”横“就在这里。停不懂他们说什么,也没有翻译,大概意思懂,但我们不会说,他们也不让写出来,打手势也搞不懂,糊里糊涂的僵持了几分钟,马哥汗有点冒出了,情急下还说了中国话:九千元,可能他们也烦了,就挥手让我们过了,阿弥陀佛了。
据说他们的眼光蛮毒,如果真有人携带了大量美元,还会被他们识破的。

在里面就感觉洛杉矶机场很小,在外面看更是“寒惨”了点,出口就几扇小门,来往人员也不多。和浦东机场高大上相比,你怎么会相信这就是强大的美国?
更正:洛杉矶国际机场一共有9个航站楼,Tom Bradley国际航站楼只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感谢两位同学的指正。

出来的旅客大都有车辆接走,大部分是华人面孔,可能是洛杉矶华人多的缘由。

儿子在纽约读书,比我们早一天飞到洛杉矶做接应,租好车辆。顺利接到我们后,就到了市中心我们居住的酒店。在洛杉矶我们待了两天,都住这里。150美元一晚。
(The Westin Bonaventure Hotel & Suites)
电影《真实的谎言》开始,施瓦辛格骑马追赶开着摩托车的匪徒,匪徒上了一架电梯,施瓦辛格骑马上了另一架电梯,就在这里。

酒店环境不错,相比日本台湾的小巧,美国的酒店就蛮符合我们需求,宽宽松松的,房间是个标间,关键是卫生间比日本台湾的大多了。

时间过的真快,两年没见儿子了,除了“份量”又上去了些,脸部的尺寸大了些,其他变化暂时还没觉察。

儿子永远是妈妈的心头肉,孩子一个人在外,没亲没故的也不容易,看着儿子有些凌乱的长发,妈妈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美国读书的几年里,美国的一切影响着来自中国的小小马,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美国的快餐饮食,正迅速改变了他,妈妈把著儿子的脸颊:其他没什么要求,就是这里的尺寸再下去点。

在美国的第一顿饭是在酒店里餐厅解决的,菜式还是蛮丰盛的,除了美国常见的鸡肉外,三文鱼,虾肉、蔬菜做的蛮合我们胃口,(106美元),如果美国人的日常饮食都是如此,那我们对美国快餐文化的理解或许会改变。

这个酒店和奥斯卡有联络,好像是奥斯卡奖晚会举办的协作酒店,在地下走廊里有蛮多电影海报。过几天,奥斯卡颁奖就要在洛杉矶举行,许多明星应该会出现在这里。

美国酒店都有代客泊车的服务,你只要把车停在车库的门口,拿好自己的物品走就是了,到取车时,把取车凭证给他们,当然给拿车大哥小费是必不可少的。一般给1美元可以了。

从中国到美国,没感觉到时差的变化,倒是美国回来后,时差倒了1星期还晕晕乎乎的。
吃过午饭,还有半天时间可逛,就安排在洛杉矶市里,洛杉矶也是个“堵城”,道路拥堵程度不亚于上海,虽然有半天功夫,但也只去了叁个地方。
先是看了好莱坞标志,儿子驾车去了格里菲斯天文台处,远眺了好莱坞标志,可能还有更近处观看,但就一广告牌,远处看看就得。

格里菲斯天文台也是洛杉矶一景,登高远眺
上这里来的人很多,停车地方也找不到。
美国人停车那是相当的规矩,不能停车处,绝不会停车。美国停车处标志划分的很详细,

第二站来到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应该算是个旅游商圈,虽没有大型百货,但道路两边的百货商铺很多,卖旅游纪念品的占多。

所谓星光大道,就是路的两边,人行道上都铺设有在文化娱乐圈各行各业明星名字的五角星,蛮长的,要具体看那个明星的名字,还要花时间了找找了。

阳光明媚的大道,热热闹闹的人群,飞了12多小时,上午刚下飞机的疲劳还没显现,虽身处异国他乡,但有儿子陪伴身边,马嫂还是非常的开心。

星光大道边上的旅游车辆。拉客的物件好像仅限于老外,我们话语不通,他们也不会强拉硬拽。

洛杉矶我们只待了两天,去掉半天倒时差睡觉,去掉开车消耗在路上的半天,实际游玩加起来只有一天,时间太赶,对洛杉矶印象不是很深,留待以后纯美国西部游了。

星光大道上有中国剧院,杜比剧院,蜡像馆等旅游景点,游人众多,慢慢逛逛的话,要3小时左右。

路上有蛮多各种装扮的卖艺人,像这个装扮小金人全身涂满金粉的,一动不动如雕塑般,真的不容易。也是星光大道一景。

付个2、3美元,便能和他合影留念。当然,走过路过无所谓的他们也不会强拉的。

中国剧院门口
地面上都是明星的真实手迹,追星族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明星。

中国剧院的设计也蛮奇特,外表有类似中国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的装饰,蛮好看,装饰性挺强,毕竟老外对中国理解和我们认知的有些异同。

第三站来到比佛利山庄,来看看传说中的富人居住地,据说好莱坞明星居住此地的蛮多。

车停路边,拍了些房子的照片,虽说这里还算不上豪华,但房子的建造形状还是很漂亮,居住的舒适度还是很高。

儿子对洛杉矶不熟,我们走到一半,幽静的道路两边漂亮的房子不少,我们以为这就富豪居住地了,真正的豪华山庄应该再往山上开。

整个居住区布局也是蛮紧凑,一间连一间,每间房屋设计都不一样,各种建筑风格都有。

在上海如果要找这么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也不容易。

和中国没有可比性,峰友如果有想要改善下居住环境的,有条件自己造房的话,这里房子的外立面造型,马哥的照片或许有点参考。

这里算是个纯住宅区,没看到超市商店之类。太安静,如果真让我们住在这里,恐怕一时还难适应。

游客要拍照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家院子里,站在公共道路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看看这棵大树,这里建造成型应该有些年头,

洛杉矶的气候很好,四季温差不大,有点类似中国的昆明。眼光明媚的天气,给旅程带来l来舒适,和美国东部不同,纽约、华盛顿此时已是大雪纷飞。

茂密的参天大树,绿荫环抱的马路,对洛杉矶这片世外桃源,让人向往。

旅行的目的,在于开阔眼界,寻找并发现人生存在价值。
还没到过美国其他几个州,就目前看到的,已经蛮感慨,能生活在这里也是件惬意的事,至少在居住这一环上,比佛利山庄之行,增长见识,了解且看到生活的差距。

在洛杉矶开车,没良好的心态是很不习惯的,洛杉矶市中心的马路不是很宽阔,车子不少,但这里开车的习惯真好:不乱喇叭,不乱插队,车让行人…,感叹之余,只能强调国情不一样了。

美国是个车轮上的国家,铁路很少,出行除了飞机,就是汽车。在美国旅行没车是肯定不行的。
在洛杉矶你果没有车,那出行也是相当困难,看不到计程车,公交也不多,市区的话还能坐地铁,到稍偏僻的地方就麻烦了。

不知不觉的已经是晚上了,找个地方吃晚饭。儿子通过手机yelp查了洛杉矶中餐馆,车开了好长时间,好像在洛杉矶的郊区处,找到了这么个类似上海原来有的弘基广场商圈。
一个华人聚集地,蛮热闹,蛮亲切的感觉。

上海聚福楼,很传统又有历史感的名字。

餐馆面积不是很大,也不算是富丽堂皇,但灯光明亮,桌椅布置的相当整洁,蛮舒心的感觉。
来到时候不算太晚,店里人还没满座,等我们吃完后,外面排队等候的人也多了。

三黄鸡、烤麸、松鼠桂鱼、炒素、上汤时菜。有点“小南国”的腔调,只是量大。

蛮经典的上海菜式和点心,量也不少,就是口味稍稍和上海的有点不同,毕竟人家是在美国开店,能在到美国的第一个晚上,吃到带有家乡的味道,感觉幸福满满的。

在回酒店的路上,路过一超市,买了些生活用品和饮用水,准备明天路上用。
超市应该是华人开的,卖的商品也是熟悉,价格换算人民币的话,应该和上海的差不多。
如果有钱,在美国生活是没问题,但你如果举目无亲,想要在美国创业,作为华人,那是相当艰难,时代不同了,李嘉诚卖桶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第二天 洛杉矶——洛杉矶

今天原本计划是一整天逛环球乐园,但早上起不来了,还是有时差的反应,在酒店一直睡到上午10点多,以致留给环球乐园只有半天时间了。
酒店位于洛杉矶的市中心,但和纽约的市中心相比,这里显得“土”了些,在18楼的视窗望出去,视野开阔,酒店还有游泳池,早上蛮冷,但也有住客在游泳。
美国的酒店住宿条件宽敞,但牙膏牙刷,拖鞋都不配备,美国人是不喝开水的,房间内也没开水,只有简易美式咖啡机,儿子从纽约带来个电烧水壶,一路也提供了方便不少,至少每天早上有茶喝。
如果有峰友在美国旅游,有喝开水喝茶习惯的,应该在当地超市买个烧水壶,(电压不同,国内没法带的),用时当心些,在回国前,应该可以退回超市,耍点小聪明了。



在这里看看洛杉矶,才感觉到像个大城市,和上海的车水马龙相比,这里的道路显得宽松些,拥堵主要体现在洛杉矶的几条高速公路上。

儿子在宾馆边买的的法式早餐。一开始稍有点不习惯。

洛杉矶环球乐园据市中心不远,在洛杉矶的西面,跟着导航仪走也方便,停车场面积很大,必须要记住自己的车位,停车费25美元。
这里是从停车场上来的门口,出来就是环球乐园外围商业圈——环球城市大道。
已接近中午,但许多商店还没开门营业,生意不怎样么。

可能已经是中午的原因,游客大都已在游乐园里,这里除了零星几个游艺专案开着,看到的游客并不多,如果这开在国内,此刻已是人山人海。

这里应该是个音乐广场,可能在晚上有演出。

应该是电影《金刚》的宣传招牌,好大的家伙,揍它一拳。

环球城市大道是集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大型娱乐场所,我们在这里停留时间太少,在游园结束后,我们也没好好逛逛这条大道。

沿着这条通道一直走,尽头就是环球乐园。

环球城市大道的异国风情,花花草草布置也是漂亮,让人心情愉悦,近1公里的道路,走走拍拍也花了不少时间。

总算到影城门口,众多游客已经在园内,门口留点清净,给马嫂拍照留念了。

马哥马嫂的合影,看上去好像蛮般配,至少在身高是这样的,种气大额。

也有很多游客坐地铁,公交来,所以刚才在城市大道看到人不多,这里就明显多了,有娱乐园的感觉。
门票是当场买,95美元/个人。

一路上还没详细观查美国社会,这下看到这一大家子,震撼眼球了,好像刚刚给打过气,这个份量的总和应该不小,高热量饮食,运动量又小,小胖子加大胖子,家里的家俱应该都是用钢筋加强过,以后在美国的道路上看的蛮多。

相比下,亚洲人就比较小巧可爱了,亚洲人饮食热量毕竟要少的多了。

门口服务厅有导游手册可取,中文位于其一,中国人的影响力还是够大的。

进大门后,有个雕塑喷泉,游客留影的蛮多。

到处是卖“小黄人”的商店。

园内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很多,大多和好莱坞电影人物有关,在电影衍生商品这一环节上。美国人的商业战略做的相当好,价格也不贵。

和各种卡通人物合影是环球乐园的一件乐事,比起在星光大道上,这里合影是不需付钱的。

有看到很多张和这个“僵尸”合影的,人家演员做的真到位,和每个游客合影都是那么认真,马嫂应该没演戏的天份,拍个照搞的像刘胡兰英勇就义似的,太“大义凛然”了。

这个好像是“海绵宝宝”,不大看电影的,马嫂童心未泯额。

一路上有很多这样的电影人物,他们有休息时间的,且有专人在旁照看,如果到休息时间了,他们是不会和你合影的,没商量。

这辆汽车又不知道在哪个电影出现过,反正刚到这里,看到什么都有趣,什么都好奇,就似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有个中心广场,可能是中国游客多的原因,里面都是些中国元素,大红灯笼,十二生肖。至少这几个字我们还是看的懂的。

环球影城分上下两个园区,进门处是上园区,上园区是些表演类节目,下园区是亲身可参与的游艺专案。进门右边就是“水世界”,正好赶上表演时间,这面铁牌上就有节目的开始的时间,游客可根据上面的指示自行安排。

“水世界”看台分左中右三个,中间看台位置最佳,具体分配是按排队顺序,在外面排队时尽量不要太靠前,要不会被分配在两边的看台。也不要坐前几排座位,演员会和你互动,会拿水枪射你,水量蛮多的,要当心了。

节目正式上演前,大概有几分钟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听得懂英文的,应该是蛮有趣。

这个节目是模仿电影情节的,电影马哥看过有印象,这里应该就是男主角被关押的地方,

把电影情节稍微改编下,和好莱坞大片一样,一开始就枪声阵阵紧张激烈。

演员表演真是卖力,追逐打斗,高空跳水,高空吊索了,就像拍电影般的真实。

节目到了快结束时,有浑身着火的飞机从外面“飞”进来,加上音响的配合,现场效果太逼真。

如果没看过电影,你可能节目表演印象并不深,因为当初电影里,男主角被关在这里,差点送命,后来在女主角和孩子的帮助下,逃离了浮岛,最后再一起寻找失去的大陆。
在这里情节是整个电影的高潮,真实火爆的表演,让人再次回味电影情节,感叹好莱坞的魅力。

短短20分钟的演出,让人意犹未尽,从散场的观众就可看出,”水世界“是环球影城表演节目的首选,适合各年龄的游客观看,是您游园万万不可错过的,。

沿途经过二层楼内有演员和游客互动,对着游客不停说著什么,马哥马嫂听不懂了,但从游客的反应来看,还是蛮搞笑的。

第二站来到一个电影科普馆,有介绍电影特效及拍摄方法讲述,算是了解下电影拍摄的基础知识,不赶时间的,看看也有意思,涨知识的。

这个好像叫辛普森馆什么的,功课没做好,时间也不够,没去。

下面就是环球影城的电影拍摄场景,地方是相当大了。
远眺洛杉矶城市景色,风光秀丽,景色迷人。

第三站是影城之旅,坐影城的旅游车,观看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场景。
这个专案是在上园区和下园区的中间,时间安排看您自己了,原则上,是早上进园内后,先直奔下园区的游艺体验专案,再回上园区看各种表演,最后坐影城之旅的旅游车兜一圈。

坐游览车排队人蛮多,我们排队也近30分钟,有专门的中文导说,但要候时,大部分游览车都是英文介绍,懂英文的听听,应该是原汁原味的。

进入候车区,工作人员会把游客领进这样等待处,每排站五人,如果要拍照的话,要站在最后一个位子,就是坐在游览车的左面,因大部分的景观都在左面。

这档节目还是很受游客欢迎,看到这阵势,让我想起了上海世博会那轰轰烈烈的场面了。

先是很多摄影棚,然后是电影的外景场地,制作的模拟度很高。

有点类似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的场景。

中国大陆来的游客,时差的反应蛮大,游览车晃晃悠悠的,这位仁兄坐着坐着熬不住了,真是难为了。

好像是“速度与激情”里的汽车,汽车还在,但保罗已经和我们永别,令人惋惜。

时不时的边上会有恐龙冒出,但并不吓人。

游览车到了一个有山洪暴发的景点,车会停留一会,让大家看看洪水来时的样子。

不一会洪水就来了,刚开始还感觉不到威力。

几秒钟后,边上房屋内大水也喷发了。

末了洪水打在石块上,轰隆一声,崩发出来,非常壮观。坐在左边手里拿相机的要注意了,还好不是坐在游览车的第一节,水会顺着山坡,奔向前面,坐在游览车前几节的,肯定会淋溼的。

一路上都是电影场景,应该是有很多美剧在此拍摄,马哥看的不多,不是很熟悉了,留在记忆中,以后看美剧对照下,只是整个场景地太大了。

飞机事故的场景,应该是架真飞机,一片狼藉,解体粉碎后的灾难场面。

游览车经过一条隧道,里面有地震发生的场景,也是相当逼真,看着好好的地铁站,一下子车辆倾翻,火光冲天,这个机关做的很好,有好莱坞的水平。

游览车最后有经过大白鲨的场景,这个是在游览车的右面。

上园区的节目差不多了,而后就顺着几段自动电梯下到了下园区。

电梯大概有三节,蛮长的一段路。

从中午进园,在上园区已经花了3个多小时,到下园区快下午4点,下园区的专案一个也没参与,蛮可惜的。

只能和电影人物拍些合影,留念下了。

这两位踩着高跷,忽上忽下的,拍照合影蛮认真的,这个工作当然也是蛮累的。

男演员的和游客互动最热烈,体验了把美式幽默。

下园区不大,游客大都在这广场中拍照留念,

还有这个变形金刚,不是真人装扮,但和游客互动性很好,拍照排队人多人去了。

下园区的专案没玩真是挺可惜,实在是在洛杉矶呆的的时间太少。
洛杉矶游玩至少两叁天,这次的线路不对,下次应该只在美国西部,从旧金山一路过来,再往上经拉斯维加斯到黄石公园,且时间应该在夏天。

原路返回,虽说只有半天的游园,但也是满足开心的,这只是到美国的第二天,精彩旅程还刚刚开始了。

还是马哥马嫂的合影,好像有点电影情节:武工队员和他的老婆,挎的照相机就当是枪了,刚抢了辆摩托车,高高兴兴的回根据地了。
就不知道是哪部电影了。

还有个儿童乐园之类的游艺场。

已经是下午4点多,兴奋了一天的游客也陆陆续续离场。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愉快的旅程,环球影城给我们留下美好回忆了。

一路上还有这样的卡通人物可以合影留念,受时间限制,我们没能排上队,看看别人拍的,也是有趣的。

半天时间实在太少,总算是来过,没能面面俱到的畅游,走马灯似的看看,对我们来说,能和儿子在一起,逛逛的也是非常的开心。想想以后的十几天里,能有儿子的陪伴,景点景色少些无所谓了,家人团聚,亲情永远是最美好的,

回到了大门口,边上的餐厅门可雀罗,游客大都不会在这里就餐。
落日黄昏,霞光漫天的景色,给我们半天的游园,增添些美丽色彩。

老外的小孩真是可爱,大庭广众下,翻翻跳跳,无拘无束,非常的喜欢这个场景。
孩子就应该这样欢乐的成长,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淹没孩子的天性,偃苗助长,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晚饭吃日本料理,是在网上找的。据说在洛杉矶日式料理排名前几位,晚上黑灯瞎火的很难找,通过YELP查询,从环球影城出来,大概开了有1个多小时,门外标志很小,很容易错过。店堂不大,几十张小桌子,就餐还要排队。
店里食客大都慕名而来,人气很旺。

招牌海鲜盖饭、寿司,鳗鱼饭再加一碗牛肉面。135美元含小费。

很难想象在美国能吃到这么海量的海鲜盖饭,材料新鲜,分量豪大,当初在日本也没这样丰富。世界各地的美食放在美国,什么都是最大化,这个够爽的。

寿司也是超大,里面的满满的都是馅料,几乎看不见米粒。

还有满满的鳗鱼饭

牛肉面也是海碗,牛肉片切的够厚,量又多,算得上是牛肉面王了。
愉快的第二天旅程就这样心满意足的结束了。深度了解洛杉矶只能留待下次,反正签证是十年的,想来,买张机票就行,就是12小时飞行,实在是难熬。
明天就要出发往拉斯维加斯,但愿新的旅程一路顺利。

第三天 洛杉矶—拉斯维加斯

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约440公里,4小时04分钟,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加油)出洛杉矶后沿15号州际公路一直走即可。
洛杉矶到拉斯维加斯,晚上住宿拉斯维加斯,两地距离虽只有4百多公里,但实际开来有5个多小时,一是洛杉矶出城时的拥堵,二是租的汽车有限速装置,限速75英里。

一路上加油站很多,这个不用担心的,在美国西部开车,不用担心油料问题,唯一加油站少的是从莫阿布到盐湖城的路上,整个200多英里,没见一个加油站。

从洛杉矶出来,沿15号公里一直开,就是拉斯维加斯。
在美国西部开车是非常容易的事,除了在洛杉矶要花点精神外,在西部的公路上,只要稍稍有驾驶经验的,都能迅速上路,在国内如果刚拿到驾照的话,在这里实习是最好不过。
尤其是“女杀手”级别的女司机了。

早上9点从洛杉矶出发,到拉斯维加斯已经是下午2点多,先找地方填肚子。
不知怎么从网上了解的,阴差阳错的来到这家酒店,(RIO CARNIVL WORLD BUFFET )是自助餐,总共134美元,价格不是很贵,但菜式品种不是很多,感觉价效比不是很好。
这里还有个海鲜自助餐,但马嫂咳嗽喉咙痛,没光顾,算下来应该是海鲜自助餐更解馋。
拉斯维加斯酒店大多是自助餐的形式,可能威尼斯人,巴黎酒店的自助餐更好些。

在拉斯维加斯,游客主要的还是博手气玩几把,其次是看各个酒店的风貌和逛拉斯维加斯大街。吃过午饭,照例来到大街上几个名气较大的酒店看看,打车来到威尼斯人酒店,这个酒店比前一个看上去豪华多了,门厅上的浮雕画框精美,绘画堪比博物馆馆藏。

在拉斯维加斯,游客主要的还是博手气玩几把,其次是看各个酒店的风貌和逛拉斯维加斯大街。吃过午饭,照例来到大街上几个名气较大的酒店看看,打车来到威尼斯人酒店,这个酒店比前一个看上去豪华多了,门厅上的浮雕画框精美,绘画堪比博物馆馆藏。

酒店里的通道,装潢金色熠熠,光彩照人,令人炫目。
心想事成,花开富贵的条幅,充满中国元素的布置,让我们心中稍感喜欢,大吉大利,富贵吉祥应是每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

金米黄的花岗岩地面,大幅的装饰壁画,喜庆的大红地毯,让奢华体现在酒店的各个角落。

酒店底楼中间高挑大堂,挂满红黄灯笼,喜庆色调和酒店布置相得益彰。

今年是中国的羊年,喜羊羊和金元宝的布置,也让我们喜欢满天。

富有威尼斯的特色小舟—贡多拉,“蓝天白云”倒影水面,俊男俏女的男女船伕,头戴宽边帽,蓝白横条纹的上衣,颈上和腰上系著的红飘带,让人恍如跨越,穿越了美国西部的干旱,领略“水城”风光,真实再现威尼斯的迷人魅力。

廊桥的另一边是个美食广场,同样是“蓝天白云”的屋顶,人声鼎沸的场面,就差明媚阳光直射了。

没能坐上特色小舟,环游整个水域美景,有点遗憾,留待以后亲临威尼斯的旅游感受。

别致的红黄灯笼,也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整个酒店所体现的内容,已经超越了纯住宿的范围,已是个繁华旅游商业中心,来拉斯维加斯就应住在这里,可惜儿子给我们顶的酒店不是这里额。

还没到华灯绽放,但此刻马路上也是车水马龙,繁华初现。

酒店外面到处是中国元素,恭喜发财,新春快乐条幅高挂,虽身处异国他乡,感觉也是年味浓浓。

逛拉斯维加斯大道至少花大半天,从下午一直到晚上,从南到北,一路的酒店众多,街景林立,购物拍照,可惜我们时间太少,没能尽兴,还是遗憾。

拉斯维加斯可能是美国最有魅力的地方,新奇刺激,美艳诱惑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纷至沓来,从比例来看,好像还是老外居多。如果没有儿子的陪伴,让不懂英文的我们真不知如何是处。

夜幕降临,霓虹初现,大道繁华热闹景象才刚刚开始。

百丽宫酒店,在拉斯维加斯大街边上,这里很多酒店位置都很好,都建在大街旁,对游客来讲也是方便。
百丽宫和其他酒店相比,就是门前有个很大的人工湖,晚上有音乐喷泉表演。

下午6点后,半小时一次的音乐喷泉表演准时开始,水柱踏着音乐的旋律,忽上忽下,随风摆动,婀娜多姿的动人巨集伟场面,令人难以忘怀。

和威尼斯酒店一样,这里也是商铺众多,知名品牌应有尽有,百丽宫酒店通道没威尼斯金碧辉煌,但也是贵气奢华尽显,给人帝王般视觉享受。

在百丽宫酒店的中间正在展示雕塑作品,这个作品含有什么呢?让马嫂这么凝视?

去百丽宫还有一个看点,就是由玻璃制成的玻璃花顶。
走的还是急了些,角度还是不好,没能把漂亮华丽的效果带给大家,照片看似一般,现场实景真是没话说的。

游客去拉斯维加斯主要还是要玩几把,但华人好像不多,我们在这方面更是“白痴”,纯粹是个观光客,这也是个遗憾点,

拉斯维加斯几乎每个酒店的装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极尽奢华,给游客带来最大程度的感官享受,向世界展示了拉斯维加斯的魅力,

从百丽宫出来,赶上整点,音乐喷泉又开始表演,这次从喷泉的后面观看,又是另一番动人心脾。

从洛杉矶开车过来,一路上的荒野景色,很难想象经过了几百公里后,会有这样一个“不夜城”的出现,拉斯维加斯的诞生是美国的奇蹟,

本来晚饭要赶到凯撒酒店去吃自助餐,实在是午饭吃的太晚,在回酒店的路上,有个小吃美食广场,品种也蛮丰富,将就了些吧。

这是儿子给订的酒店,特朗普国际大厦酒店,位置较偏,在拉斯维加斯大道的南端,从大道走过来,路蛮长的。好像是唯一没有赌业的酒店,比较安静,客房条件非常好。130美元/晚。

第四天 拉斯维加斯—大峡谷

拉斯维加斯至大峡谷(图萨扬)(约442公里,4小时11分钟,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加油)出拉斯维加斯后途径US.93国道(南)——40号州际公路(东)——亚利桑那64号公路(北)——US.180国道(北)(注意时差变化+1小时)

早饭就在酒店餐厅随便吃了点,典型的美式早餐,蛋白质含量蛮高,热量也是足够满足一上午了的消耗了。

昨天逛了大半天的拉斯维加斯大道,也真够累,睡到自然醒,精神稍有恢复,向大峡谷进发,又是4百多公里,按100公里/小时的速度,5小时不到,有时差,要加1小时,也就6小时左右。

天气好的话,在西部开车看到的景象也是漂亮,一望无际的公路,蓝天下朵朵白云漂浮,车辆也少,在笔直的路上,加大油门,尽情飞驰的感觉真好,但前提是看到路边的警车你要迅速刹车了。

从拉斯维加斯出发的时候,天气非常好,蓝天白云,可后来开着开着,大片乌云翻滚而来,到大峡谷已是浓雾阵阵,几乎看不见什么了,可惜额。

在下午2点多到了大峡谷南缘,大峡谷有西缘和南缘,西缘靠拉斯维加斯较近,就是有空中玻璃走廊的,如果要去羚羊角和拱门这两个景点,那就要经过大峡谷的南缘。
这里是大峡谷南缘的大门口,游客去大峡谷游玩基本都是开车,小车25美元,它是按车收费,不管你车上有几人,有7天的有效期,这个很人性化,如果一天游不完,那在7天内都可来,把付款收据贴在车窗左上角即可。
相比国内旅游门票的天价,让我们体会了真实的物美价廉。

大峡谷公园的服务中心,有导览图可取,有卖咖啡面包,冷的话还有衣服卖。

游览大峡谷,私家车只能停在服务中心的停车场,游览大峡谷要坐他们专门的旅游车,有4条线路,从地图上看整个大峡谷南缘面积很大,要全看下来,应该要一整天。天气好,坐大峡谷公园的红线旅游车,到大峡谷南缘的最高点,可最大角度看大峡谷的全貌。
今天天气不好,游客不多,工作人员同意开我们自己的车上去游览。

红线路线是大峡谷公园最长的一条线路,本来要去红线的最高点,车开到一半,浓雾挡道,小雪不断,远处道路已经看不见,太危险,只能近处稍稍见了大峡谷的样子。

苍茫茫地茫茫,团团浓雾压山顶,大峡谷的壮观,大峡谷变化多端的色彩基本没有。千里迢迢的越洋过来,遇上这情景,心情真是郁闷额。

阴沉沉的天空不时飘着小雪,空荡荡的观景步道上,游客寥寥无几,愉快的寂寞,也是难得的旅行体验。

拉斯维加斯好似春天感觉,阳光明媚,只不过相差几百公里,这里还是寒冬料峭的冬季,带的羽绒衣早已穿上,边上老外夏天的装扮,抗冻力真好。
这是一块代表这边地貌形成的石块,有几亿年了。

大峡谷的有些地方,在山崖处是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面就是深渊,游客要当心了。

浓雾铺天盖地的,像个大毯子笼罩了天空,视线极小,本来我们想第二天早上再来一次,可第二天早上大雪纷飞,只能放弃,无法一览大峡谷的全貌,计划不如变化,无奈的遗憾。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纯地貌风光,神奇之处在于岩石的种类和颜色,随光线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颜色层次的多宗变化。
正常游览大峡谷南缘,应该是下午3点到,然后第二天中午离开。
天气晴朗,晚霞,日出,峡谷变幻莫测的景色,应该是非常迷人的。

这边的墨西哥餐厅,上菜前会来个开胃小吃,炸玉米片。玉米片香酥松脆,不是很油的口感,只是配的蘸酱,太辣太辣。

墨西哥餐辣味重了些,米饭有点硬,有些像我们上海人以前吃的籼米。米饭的酱油味蛮重,菜的颜色浓重,味道还是蛮新奇,墨西哥盛产牛油果,浓厚的牛油果酱,配生菜、酸奶油,混在一起,也是非常好吃。

墨西哥餐辣味重了些,米饭有点硬,有些像我们上海人以前吃的籼米。米饭的酱油味蛮重,菜的颜色浓重,味道还是蛮新奇,墨西哥盛产牛油果,浓厚的牛油果酱,配生菜、酸奶油,混在一起,也是非常好吃。

青椒肉丝,用铁板烧制,很有中国菜的风味。

牛油果酱太好吃,满满的一碗,搅拌不是很细,带有大颗粒的原味果酱,含在嘴里,淡淡的牛油味,鲜香柔软,给人极大的满足。

番茄牛腩锅,粗狂厚实的石锅,带有乳酪味的牛腩,再配大块的牛油果,料多实在,价效比极高。

图萨扬旅店很多,风格大都相近,大都是两层平房,装饰较为朴素,这是我们居住的酒店,房内空间较大,71美元/晚,但美国酒店有个对我们来说非常不习惯和地方,就是房内的空调声音太大,嗡嗡的吵人,旅行箱里最好带个耳塞。
马嫂还行,但我不行,睡不好。

第五天 图萨扬—佩吉

昨天晚上就开始下雪,早上大雪还是不断,打消了我们再次进大峡谷的念头,只能往前走,向佩吉方向进发。

这里酒店提供的早餐就比较简单,也是自助餐形式,只为吃饱了。

去佩吉还是要从大峡谷经过,顺着大峡谷游览“澄线”走,

离开大峡谷,公里上大雪茫茫,能见度只有几十米,车子非常难走,如果是两驱车根本没法开,幸好我们租的是四驱车,且只能沿着前车的痕迹,缓慢的前进,比走路快不了多少。
这段路是我们在美国走的最为艰辛,万一车辆抛锚,前不著村后不着地的,那个可怕程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寂寞行车途中,两旁的小山丘,白雪皑皑,单调颜色,线条简单,破有中国画的写意风格。

老天开眼,走出大峡谷公园,来到公路,天气渐渐放晴,路好走了许多,蓝天雪山,空气清新,心情舒畅了。

在中午12点过后,来到佩吉,雪已经停了,但天空还是厚厚的云层压顶。

佩吉主要景点有两个:羚羊谷和马蹄湾,马蹄湾不用预约,羚羊谷是儿子半个月前网上预约,原先预约时间是上午的10:30,因传说是上午11点阳光会穿透羚羊谷,有上帝之光的美誉,但由于大雪耽搁,原订时段已过,只能延时至下午1点。
挺方便,游客只要在宾馆等候,到时会有专车接送。

在美国开车,有个重要交通标志要注意的,就是这个STOP停车牌,行车到路口,只要有这个标志,无论是左转还是右转,无论前方有车没车,车辆必须刹停,而后再行,且转弯车辆须避让直行车辆。

这是位于佩吉镇上羚羊谷游客聚集处,游客可以在宾馆等候,也可自行在这里候车。
总共花费35美元/人(含小费)

佩吉镇上有个游客聚集地,在羚羊谷景点处也有个聚集地,如果不是在佩吉留宿,那就开车到这里,再换乘他们专有的车辆进入羚羊谷。羚羊谷私家车是不能进入的。
从公路转来,顺着这原来是河床的道路,车辆大约开了20分钟,就到羚羊谷景点,这条道路坑坑洼洼,非常的颠簸,要注意安全。

这是他们改装的旅游车,一部车子最多能容20位游客。这个时候坐车,坐在后面。寒风刺骨,冷的不行。但让我们庆幸的是,老天没下雨,让我们还能一窥仙境般的羚羊谷。

可能下雪天的关系,游客不是很多。羚羊谷游览有摄影团和普通团之分,我们报的是普通团,从效果看,普通团也不错。

羚羊谷有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今天天气不好,下羚羊谷不开放,我们参观的是上羚羊谷。这是上羚羊谷的入口,好似在山崖上开了裂口,神祕的洞口。

洞口外面的光线还是很亮,人也不多,抓紧时间拍些留念照了。

羚羊谷的岩石结构很独特,暗红色的岩洞经洪水的冲刷,长期风化后,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风洞,连环相连。

洞口的岩石颜色在光线照射下,泛著深褐色,暗中稍带点红。

现场的颜色要比您现在看到的,稍显暗些。

羚羊谷最漂亮的地方在洞里,但外面光线较亮,岩石的红褐色由浅入深,变化多样,也是迷人。

浑厚的科罗拉多河水,将羚羊谷岩壁冲刷很光滑,浑然天成的纹路让人着迷。

岩石上的苔藓,提醒著游客,或许在前些年间,这里还暴雨侵袭,洪水泛滥。

趁著洞口光线亮堂,一家三口的留念还是较清晰,如果在洞里光线就不会这么好。

如梦如幻的色彩,让人陶醉,。
在这里拍照,手机可能不行,拍的照片较暗。
如果是单反或微单,需将ISO调至800—1000,我先前ISO调的太高,在相机显示屏上看的蛮亮眼,但颗粒太粗,放大后不行。
如果要让岩石看上去红些,拍摄模式调成:阴天模式。

现场洞里的光线非常暗,如果不将ISO调高,颜色就会是暗褐色,看着没感觉。

洞中沿路不时会有小洞露出,光线就会从小洞进入,由于反差较大,尽量不要把天空摄入太多,要不就是上面白光一片,下面暗暗的。

光线照射进溶洞,高低不平的岩石,光线反复折射,仿佛给岩石披上一层薄薄的橙色纱丽,光与影在这里尽情舞蹈,朦朦胧胧,迷幻的色彩,使人心醉迷离,惊叹自然界怎会有如此神奇境地。

虽说游客不多,但拍照也要尽快,要不照片也会成“团队游”了。

ISO高了,曝光过度,颗粒较粗,ISO小了,黑乎乎的,模模糊糊。
三角架的作用此时就会体现出来。

洞中有一段路非常狭小,光线从后面射入,两边岩石弯弯曲曲,凹凸有致,线条优美。

还是相机高感的作用,如果这里ISO太低的话,那照片也是昏暗发黑。

手持再加高感,照片噪点就很大,尽管后期用了软体降噪,岩石的线条还是模糊。

第一次来,准备不足,又没三角架,只是手持拍了些。
随手拈来的感觉还行,自己骗自己。



回家后,放大看看,好像也是可以,光影迷幻,光怪陆离的蒙人也行了。

越往洞里走,通道变得狭窄,光线越来越暗,照片要拍得漂亮真是艰难。

自然流露的地貌,风化侵蚀红砂岩,冉冉泻下的光线,真是摄影家的天堂。

如果天好,阳光灿烂,加上充足的时间,报个摄影团,细细的拍些照片,回家后再后期弄弄,那也是难得的风光照。

这里应该是“上帝之光”照射的地方,特定时间,特定的光线摄入,迷死人的照片。

此次美国游有几个令人抓狂之处,这里是一个,神祕洞穴,迷幻色彩,还有就是在纪念碑谷,狂风暴雪的场景。

曲径通幽,羚羊谷有些拐弯处,狭窄的只能容一人通过。

虽是普通团,但也不要紧跟导游,导游会根据地形会告诉你什么什么的,加上他行走的速度很快,跟他的节奏,你会连拍照留念时间不够。

这个岩石的色彩才是羚羊谷里真正的颜色,但如果按这个颜色来拍照。整个照片也不是很亮丽。

还是要将相机的感光度调高些,看的稍稍舒服些。

螺旋状石壁,优美的弧线,在光线的对映下,岩石化身为精灵,纷纷舞动,涌向光明。

螺旋状石壁,优美的弧线,在光线的对映下,岩石化身为精灵,纷纷舞动,涌向光明。

岩石长期侵蚀,这个有些像海豚的样子。

从介绍看,下羚羊谷岩石的层次更为细腻,变化更迷幻,以后有机会还是要来看看的。

谷里最深处的光线非常暗,岩石就像地下暗河,波涛阵阵,汹涌湍急。

纵横交错的岩石纹路,犹如浩瀚深邃的星空银河,流星闪耀,绚烂美丽,给人无限遐想。

里面有个特定角度,光线照射在石壁上,犹如一个心的形状,但我们拍来有一定难度。

导游告诉我们,抬头可以看见些景物,像一个小孩横卧,反正我没有觉察。
其实你大可不必地专门检视,只要你感觉像什么就行,横竖怎么拍,都是扑朔迷离,神奇无比的样子。

有红至黄,有暗至明,光影与色彩就这样神奇的变化著。

光线稍亮处,岩上的色彩犹如夕阳下的暖流,随风涌动,醉意浓浓。

天然浑成的岩壁,好似石刻雕像,伟岸挺立,线条肌肉凸显,彰显艺术魅力。

这个远看像狼头,在嗷嗷嚎叫,不知道谁先发现的。

洞外面的石壁上,有个猫头鹰,每天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吵吵闹闹的,不知猫头鹰精神是否抗的住。

这是羚羊谷尽头的出口,非常狭小,上羚羊谷短短的百米路程就此结束,然后原路返回。

谷里拍照不能用闪光灯,会影响他人照片,没有脚架,只能靠自然光加高感。
光线太暗,照片还是稍感模糊。

上羚羊谷,是我们此次美国之行最惊异的景点之一,五彩缤纷的魔幻境界,一辈子难忘。

羚羊谷除了左转右拐的狭小通道,让人扑朔迷离,最让游客着迷的就是光线照射岩壁上,那变幻莫测的原始狂野岩石纹路,让人着迷,赏心悦目。

上羚羊谷,是我们此次美国之行最惊异的景点之一,五彩缤纷的魔幻境界,一辈子难忘。

返回到入口处,先前忽略的地方,难忘之处,再拍些照片,真的要抓紧时间,导游已经在外面催了。

如果自行开车前往羚羊谷,看到有三个巨大烟囱的地方,右拐就到了。

羚羊谷游览完毕,马上再转向佩吉的另一个景点:马蹄湾。
羚羊谷在佩吉的一边,马蹄湾则在佩吉的另一边,据佩吉不远,开车10分钟即到。
这两个景点游览可以放在同一天。

有个近百米的上坡路,松软的沙地,走来相当的累。

上了山坡,远远的只能看见远处有条山谷,并无惊奇处,还要走大概10分钟。

一转眼,来到崖边,突如其来的壮观景象,让人目瞪口呆。
周围光秃秃千丈石壁围绕,中间孤单单突起个巨大石岩,绿油油的河水沿着石岩自然拐弯,弯道就像个马蹄。
崖边没任何防护措施,站在崖边往下看,腿肚子直打颤。

要拍马蹄湾的全貌非常不易,要下到下面岩石上,那是相当的危险,据说每年都有游客从上面摔下。要趴在山崖边也行,但那天刚下完雪,地上溼乎乎的,只能蹲在边上,依稀还能拍出个大概。

实在是不敢再往外坐,马哥有恐高症,还是老老实实里面些,但马蹄湾惊世骇俗,动人心魄的感觉也少了许多。

站在一侧的最高点看下面,虽没有障碍,但角度有些偏了。上面人挤人的,要注意安全了。

佩吉的羚羊谷和马蹄湾,一个迷幻一个惊叹,上午游羚羊谷,下午游马蹄湾,时间刚好,不会太赶。

这里已是大峡谷的边缘,尽管天公稍有不足,但大峡谷美丽壮观的风光让人留恋,只是我们时间太赶,没能尽兴,有点可惜。

奇怪的天气,这里密云压顶,远处的大峡谷却艳阳高照,就相差一天,我们可不能再返回。

晚饭在佩吉镇上,吃的还是墨西哥餐,因为墨西哥餐里的蔬菜量还是蛮多。
还是小脸盆似的盆子,米饭还是硬硬的。

和图萨杨餐厅差不多,多了个煮黄豆,还是酸奶油配菜,马哥对这种异国风味还是非常的喜欢的。

铁板菜是老板亲自将料酒浇在上面,轰轰的,火苗穿的老高。

铁板的海鲜蘑菇,量超多。
在美国西部小镇,吃的选择还是蛮多,但我们尽量不选汉堡类的快餐,稍有点中国菜的味道就行。
满满的一桌,吃的满足,至于味道,反正是饿了,风卷残云的扫光。

和图萨扬小镇的旅店相似,简单的二层楼房,在美国住宿,最舒服的就是大床,和台湾,日本的小床相比,睡的平稳,只是大空调的声音还是很大,有些吵人。

第六天 佩吉—莫阿布 住宿:莫阿布

亚利桑那98号公路(东)——US.160国道(东)——US.163国道(北)——US.191国道(北)
佩吉到莫阿布,400多公里,这段里还好走,只是我们顺路去了纪念碑谷。

在佩吉出发时,天气还是很好,到了纪念碑谷确是狂风呼啸,白茫茫雪白世界。

大家看多了晴朗天气里,红褐色的纪念碑谷。但大雪覆蓋的纪念碑谷的标志,还是难得一见的。这么恶劣的天气,居然还有车辆进入谷里,难以理解。

别致的旅游体验,站在空旷的雪地上,白茫茫的世界,大声呼叫,发狂就发狂吧。

雪天的景色,单纯的让人开心,别致的景色,当然也是摄影者的美好天地。

纪念碑谷应该要收费的,但今天大雪封路,售票处也没了人影,省了门票钱。

大雪覆蓋的纪念碑谷,浓厚的洁白,没了多余的杂色,雪地上孤傲的石岩,单纯的美,让人窒息,再次回味阿甘的话语———“我分辨不出哪里是天空开始的地方,哪里是地面开始的地方。那么美”。

加油站边的汉堡店,和麦当劳相仿,只是汉堡的尺寸大多了。

大概在下午3点,到了莫阿布。
酒店位置就在拱门国家公园边上,开车5分钟的距离。

莫阿布也是个小镇,到莫阿布主要是游览拱门国家公园。
今天这里的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好天气就有好心情,前几天雨雪的阴霾,一扫而光。

这里应该是美国的中西部,气候干旱,天气以晴天为多。

和图萨扬、佩吉的酒店一样,房间宽大,一样的大床,当然也是空调的声音大了。
69美元/晚。

在酒店放下行李,马上向拱门公园进发。拱门国家公园的门票只有每车10美元,价格便宜的离谱,和国内所谓的五星景区的几百元一人的门票比较,实在是无语。
把门票贴在车窗上,也是7天的有效期。

位于公园门口处的服务中心,有中文游览图,游拱门公园,最不能少的就是饮用水,这里有免费饮用水可灌,多多益善。

服务中心里面大幅的精致拱门照片,感觉非常的漂亮,但到了现场后,那岂止是漂亮,简直是惊世骇俗,震撼心脾。

在拱门公园游览,公园没有统一的游览车,必须开私家车,整个公园的面积是相当大,靠步行是万万不能的,如果有自行车骑行,那也不错,就是太累。

沿途形态奇特的残恒断崖,让人惊叹不已,感叹大自然魅力之神奇。

你可以停车拍照,前往浏览,但这都不是拱门公园的主要景点,如果在这里花费时间太多,那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时间不够。

远看有点像大象群的沙岩,只能远看,停车走过去,太远了。

“平衡石”
这算拱门公园的第一个景点,沙岩经长期风化,就成了这模样,上面的大石巧妙摆放著,下面小小的支点支撑著,小心翼翼,摇摇欲坠,随时随地会轰然倒下的样子,太神奇了。

如果简单划分拱门国家公园的景点,平衡石就是第一个,还有就是:精致拱门、极致拱门、视窗拱门和魔鬼花园。
其他零星景点就不必看,光这五个景点兜一圈,至少一天,还是紧巴巴,很赶。

要是在国内,这些光怪陆离的景象,都要配个动人传说了,美国人在这方面也是够“弱智”。

沿途还是多样的沙岩石壁,现在是这个模样,若干年后,再看可能面目全非,变成其他样子了。

按顺序,第二个景点就是视窗拱门,也叫双拱门、南北视窗拱门。

所谓的双拱门,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像眼睛似的拱门。
要拍全两个拱门,要走到对面的山石边。

就是在这里可以拍全双拱门,这里据双拱门蛮远,一来一去至少1小时。

张牙舞爪的枯树枝干,似乎倾诉著岁月交替,亿万年前的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从停车场到第一个眼睛处,大概走20分钟。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和国内节假日旅游场所,看人海,看后脑勺的非凡情景相比,感觉拱门公园就好似我们几人而开。

远看还是小小的眼睛,走近再看,巨大宽厚的拱门,蓝汪汪的大眼睛,直瞪瞪的望着你。
在雄伟壮观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那么的渺小,涉足其中,只是点缀著美景。
还好带着16MM的广角,要不怎能收录这奇景美色。

蓝的近乎深蓝的天空,透著幽幽的神祕,微风掠过,稍带些寒冷,站在红褐色的岩石上,极目远眺,空旷的四周,时光刹那间停滞,大自然极美风光在面前尽情展现,喜悦之情难以语表。

晴朗的下午,亮丽阳光扫在岩石上,岩石泛著浓重的红褐色,细密层叠的岩石,矮小枯萎的灌木,强烈的视觉反差,让古老的拱门沙岩更添神祕色彩。

对面也有交错层叠的拱门,这和视窗拱门是一组,游客可以连在一起游览。

远看南北视窗拱门,两个眼睛骨溜溜的,像个大闸蟹似的,趴在地上,就差吐泡泡了。

边上的小视窗的拱门就显得小些。

一对不知是哪国的会说中文的情侣,让我给拍的照片,用他们手机拍的,效果不知怎样?看着情侣开心的样子,马哥祝福你们了,不知你们有无看到小马哥的游记了。

马上再转战下个景点—极致拱门,到了极致拱门时,太阳已经有些落下。

有些像老太太的岩石剪影,大家看着像吗?

走到一半,太阳更斜了,岩石拖着长长的影子。

紧赶慢赶的来到极致拱门,阳光已经被山坡完全阻隔,看到了极致拱门竟然是貌不惊人的模样,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心中一阵的失落。

来也来了,失望有什么用呢?反正也看到极致拱门,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而此时儿子并没有告诉我们明天早上再来,还藏了一手。

近处完全笼罩在阴影中,夕阳落在中间的岩石群中,金黄色的一片,远处则是皑皑雪山,三个层次,立体感极强,可惜照片的效果不怎么的,在摄影技术这方面,马哥还是有点”菜“。

趁著太阳余光还在,再马不停蹄的赶到精致拱门处。
原本计划是一个下午游览三个景点,可事实上完全不可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精致拱门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老老实实从正面爬上山顶,登顶看拱门,另一个就是在远处,在拱门后面的小山坡上,远处看精致拱门。

从后面的小山坡只能远望精致拱门,中间有山沟是跨不过去的,远看精致拱门小小的,就是一个半圆环,放在远处的高山上,且太阳已经落山,红褐色的山坡变成了暗铁锈色,没有光彩。
所以,如果要在这里看精致拱门,非常的不建议。

马嫂是不是菠菜吃多了?

从后山上去的道路也要走近20分钟,上路上又没有灯光,如果过了下午5点,就不要爬山,因下来的路是黑漆漆,有危险。
想想明天早上还要在正面爬山看精致拱门,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前两天晚饭连续吃的墨西哥餐,在莫阿布换下口味,找了家牛排馆。
第一次在美国吃标准的美式牛排。

硕大的三文鱼块,吃的是饱嗝声连连。

在美国吃饭,最豪爽的就是菜肴的量大,都是巨无霸的尺寸,牛排厚实饱满,肉汁流溢,吃得过瘾。110美元含小费。

第七天 莫阿布—盐湖城

莫阿布至盐湖城(约376公里,3小时40分,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加油)出莫阿布沿US.191国道(北)——70号州际公路(西)——US.191国道(北)——US.6国道(西)——15号州际公路(北)

今天是莫阿布到盐湖城,晚上11点飞机,从盐湖城飞纽约,早上5点到纽约,晚上再飞机上打了个盹,省了时间,也省了旅馆钱,儿子这样的安排合理实在。

莫阿布拱道酒店,昨天下午来时没细看,早上起来,见酒店后面有个室外小泳池,精致小巧,蓝天白云倒映在泳池中,非常的漂亮。

昨天到拱门国家公园已经是下午3点,拱门国家公园太大,完整的只看了视窗拱门,精致拱门和极致拱门因时间和光线的关系,只是粗看了下,今天是晴空万里,本来是早上赶去盐湖城,现在留出半天再次逛下拱门国家公园。
先到的精致拱门,这是精致拱门下面的告示牌,诸位要注意两点:带足饮用水和留意山上堆积的石块。

在精致拱门的停车场,依稀可以看到精致拱门,看似好像不远,可实际单程连续不停的要走1小时15分钟,路长着呢。

原当地原住民的小屋,现在是空房子。

刚开始的路还是较为平坦,兴致高昂的向山顶进发中。

沿着盘旋山道,慢慢走来,边走边看,边走边拍,欢欢喜喜的,此刻还没感觉到炎热。

站在半山腰,回头已经望不到停车场,大清早的登山游客不多,孤单单的只有我们,远处还可看见其他的拱门。

过了一半山路,前面是一大片陡坡,光秃秃非常陡峭,爬来很危险。

我们走了一圈冤枉路,没看路标,看见山坡就往上爬,以为山顶马上要到了,心情放松,坐来歇歇。

其实根本不用上陡坡,路走错了,我们还不知道,站在陡坡上看风景,心情愉悦。

蓝天下,风轻云淡,走了近1小时了,炎热灼人,身体冒汗,小风徐徐吹来,虽已是人到中年,但马嫂神采依旧。

走到山崖边,顿时傻眼,前面是条不可逾越的深沟,要到精致拱门还需绕道。

改道再走,大概有20分钟的路程。

惊世奇观展现眼前,在高山顶上,耸立著这举世无双的拱门,如果不是亲自来此,真想不到世上还有如此神奇景色,巨大石块靠在斜斜的山崖边,自然风化的空洞,一侧的石块好像被砍去一块,拱门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风再大些,随时会倒下的样子,真是世间少有的惊艳。

山顶上光线反差极大,把马嫂拍的清晰也是不易,反反复复的,照片总算看上有点“惊世骇俗”。

有了儿子陪伴,马嫂自然非常的开心,只是两人拍照的样子,好像有点做作。

极致拱门的全身照,边上可以下去,可以到精致拱门的边上,马哥我有恐高,不敢下去,看似很陡的山坡,应该还可以了。

精致拱门有两个时段可以上去,一个就像我们早上赶来,在中午到山顶,视觉还好,就是有逆光,另一个时段是下午,大半的游客是去看日落,坐在山顶上,微风徐徐,静静的等待着太阳西下,天地合一,那美妙感觉也是空前绝后的。

领略了绝世好风光,心满意足的下山了,

近中午时分,一路上游客比早上多了些,一对老外夫妇,和我们擦肩而过,打了招呼,他们没有相互搀扶,一前一后,神态非常的轻松自如,此刻仿佛看到了几年后马哥马嫂的身影。

山上不时有摆放的小石堆,这可不是随便摆着看的,下面的告示牌已经明确告诉游人,这是上山顶的指示标志,只要沿着这些小石堆走,就不会走冤枉路。这个要千万注意了。

上山顶必经的一条道路,其实公园方面已经考虑到这些,去过就知道,上山的路并不难走。

一路上也有很多标志,指明上山的方向,可我们上山时,完全忽略了。

老外在这方面就比较熟练,沿着石头往上。
峰友如要上山,一定要注意这个的。

这里是上山的转折点,千万不要看到右面有台阶就上去,真正的道路就是左面的小树林。

路上遇见很多一个人在旅行,揹著揹包,也不拿相机,默默的行走。一个人的旅行,不一样的体验,无拘无束,游走世界,自由轻松,不用为纠结而烦恼,自己决定前程,快乐心情也是我们所不能体会,只是稍感孤单了。

空旷寂寞山野,白云飘临山顶,好山好水好风光,美国西部的风光就是这样,给你艳色,让人惊艳。

快乐总嫌短暂,美景永存心间,但愿日后还有机会再来。

在近出口处,有原住民的岩画,年代久远,画中内容,也是古朴。

精致拱门下来,再次转往极致拱门(也叫景观拱门),同一地方,相比昨天下午的阴暗,色彩丰富了许多。

和精致拱门处一样,停车场处也有告示牌,单程大约20多分钟的路程,比精致拱门走来轻松不少。

往极致拱门的道路较为平坦,路是从岩石群中开出的羊肠小道。中午的天空,越发湛蓝,衬映着红褐的沙岩,扑面而来的重彩,预示着极致拱门又是个给人惊叹的美景。

威猛的“擎天柱”

穿过一条“浓荫”小道,前途光明一片。

威猛的“擎天柱”

在精致拱门已经见过两位老外美女,在这里又再次相遇,他们的装扮极为简单,没有包袱,两人随身仅一瓶饮用水,旅游对我们来说是件隆重事宜,在她们眼中,好似茶余饭后的轻松散步。

在路上遇见一大家子的美国游客,父母两人带了六个小孩,在美国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小孩的家庭,看来有趣,征得他们的同意,给他们来张全家福。
原以为“光荣妈妈”是中国的特色,原来老外也有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极致拱门的壮观又展现眼前,这时的感觉还没到惊艳的程度。

因极致拱门上沿太薄,随时有断裂可能,故游人不能走的太近,只能在下面隔空远看。

已经过了正午,太阳依旧高挂蓝天,耀眼光芒,斑斓璀璨,五彩缤纷的颜色,让马嫂看来光彩亮丽,楚楚动人。

在这晴空万里的好天气里,亲眼目睹这令人叫绝的美景,魅力感受,让人欲罢不能,不忍离去。
极致拱门的边上,就是魔鬼花园,也是拱门五大拱门之一,是有众多拱门组成,我们去时,暂时关闭中。

回程路上,遇见刚才一大家子的哥哥妹妹,哥哥拿着枝条在逗妹妹玩,充满童趣的画面,让人忍俊不止。

两位美国老人,身体健朗,在精致拱门已遇上过,老人家住盐湖城,孩子都已成家,平时家里就二老,生活清闲但稍嫌孤单。每年从盐湖城开车过来,花上几天,游玩下拱门公园。闲聊中,很是羡慕我们一家三口的出游氛围,让他们稍稍回味下过去的时光。慈善的老人家,祝你们保重,长命百岁,但愿以后马哥再游此地,能幸运再次相会。

咋看像蛇头的岩石,还好是白天了。

还是刚才两位装扮简单的老外美女,阳光下的背影,也是金发飘逸,婀娜多姿。

偌大的拱门公园,前前后后也就这几个人,在精致拱门遇见的,在这里又会面,哈罗一下,彼此间多了份亲切,让世界没有了距离。

野草在阳光照射下,透著金色光芒,生命在伸展。
斗转星移,万物交替,唯有不变的是永恒的大自然,
一草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匆忙的旅游,遗失了发现的美好,放慢脚步,或许生活更精彩。


前往盐湖城的路上,两旁平展荒无,相对的,天上的云彩不断变幻,很是壮观。

盐湖城原计划是下午到,再看看盐湖城的几个景点,因拱门公园耽搁了大半天,到了盐湖城已经是晚上近8点,盐湖城堵车也蛮厉害。一天下来,人已是非常的疲乏,从网上找了家靠近机场的中餐馆—“妮妮小馆”,餐馆是台湾人开的,在美国开中餐馆,台湾人居多,两次去了台湾,对台湾菜肴还是情有独钟,这家的盖浇饭做的还真是色香味美,料多实在,吃的满足。

小菜味道也合口味,在美国共吃了四次中餐,第一次是在洛杉矶,第二次就是这里,最后二次在华盛顿旁的马里兰州,相对而言,洛杉矶环境最好,马里兰州的罗克维尔味道最正,而这里的台湾味最浓。

这是儿子在西部租车的租车公司,”FOX租车”,从洛杉矶开始租车,在盐湖城还车。美国的租车业发达,租车公司众多,异地租车,异地还车,车辆品种众多,以美国车为主。
有一点要记住:取车时,要问下车子有无限速设定。还车时,需将油箱加满油。

租车公司有免费的接驳车,可随时将客人送至机场,非常方便。
美国西部游到此完结,游览的线路也是传统经典,和大部分游客也是相似,都有着极满足的开心和欢乐,只是每人所遇见的色彩略有不同,但愿马哥的美国西部游能给您带来稍许别样的惊奇和回味。

第八天 盐湖城—纽约长岛

盐湖城国际机场(SLC)至纽约长岛肯尼迪机场(JFK)(Jetblue航空,72号航班)约4小时15分钟,23点起飞,美国东部时间第二天凌晨5点30左右抵达纽约。
在飞机上打了盹,迷迷糊糊的到了纽约。省了旅馆钱,儿子这样安排也是实在。

因儿子在长岛读书,来去图个方便,故住宿的酒店安排在长岛。
前几天在西部,除了大峡谷附近下雪,洛杉矶和拱门天气都好,洛杉矶温暖如春,大峡谷下雪稍冷些,拱门晴空万里,到了华盛顿、纽约,几乎天天下雪,所以在春节期间到美国东部旅游,要有准备,这个期间,东部下雪的概率很大,陆陆续续要到4月份才会停止。

长岛前几天几乎天天下雪,窗外望去,道路厚厚的积雪覆蓋。
在酒店休息了下,还没想好去那里玩,先到酒店附近的大卖场逛逛。

这个超市规模在美国还算是小型,价格也是中等。

在长岛居住的酒店,类似我们锦江之星的大众化酒店,除了房间宽敞,其他也没什么特色,80美元/晚。

第九天 纽约长岛—华盛顿特区

纽约至费城的路线图
纽约至费城(约150公里,2小时左右,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加油)出曼哈顿市——Holland tunnel(荷兰隧道)——78号州际公路(西)——95号州际公路(南)——新泽西收费快速路南(NJ TURNPIKE SOUTH)——新泽西73号公路(北)——新泽西90号公路(西)

费城到华盛顿特区的路线图
费城至华盛顿特区(约222公里,2小时50分,不包括中途休息和加油)出费城——95号州际公路(南)——进入华盛顿特区

昨天还是茫茫大雪,早上已是晴空万里,道路上的积雪,已被铲雪车推干净。美国东部冬天经常下雪,但主要道路上的积雪并不严重,他们铲雪车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

酒店大堂有免费的美式咖啡,2壶咖啡,4瓶口味不同咖啡伴侣,住宿的老外客人,出了电梯门,随手就是一杯,但美式咖啡,味太淡,咖啡本身香味少了些,尽是咖啡伴侣的香精味,马哥喝了些,感同白开水。

今天从长岛前往华盛顿,在华盛顿住两晚,再返回纽约。
这是长岛Thomas’s Ham &Eggery,是长岛较有名气的早餐厅。

小巧精致的店堂,温暖亲切,可口的糕点摆放桌面,香味阵阵。

端上的不是盘子,而是平底煎锅,这是餐厅的特色,

马铃薯加乳酪,配煎蛋和土司,口味偏重,有点咸香,热量蛮高,饱足感一直维持到中午。50美元含小费。

对我们来说,如果每天早上吃这个,那也是非常的不习惯。

中途顺路去了费城。对费城的印象,好像只有一个自由钟。

车子停在费城自由钟服务中心的地下车库,上来有个史泰龙演的洛基人物雕像。

服务中心有很多宣传手册,就是没有中文的。

费城在纽约和华盛顿的中间,从纽约开车大概2个半小时到费城,再2个多小时到华盛顿。

这里不是费城的中心,只是费城的外沿,距市中心开车还有半小时的车程,作为美国第五大城市,和纽约、洛杉矶等城市比较,规模小了许多,也清冷了些。

作为美国前首都,费城还是有众多的历史和文化游览点,但大部分旅游者都是匆匆路过,重点还是在纽约和华盛顿。

穿过马路,就是自由钟展示厅。

参观自由钟是免费的,只是安检很严格。

美国的历史,美国人兴趣比我们多,我们了解不多。

印象只有《国家宝藏》里的镜头,

后来再了解,关于自由钟的一切,应该是后面的独立宫,独立宣言诞生的地方,一个改变美国历史的地方。
美国独立纪念馆(又称独立厅,Independence Hall)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一栋乔治风格的红砖建筑物。建于1732年到1753年之间,该建筑初由宾夕法尼亚殖民议会(Pennsylvania colonial legislature)批准修建,作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当局的州议会的议场。另外两座小型建筑毗邻独立纪念馆:东侧的旧城厅(Old City Hall)和西侧的国会厅(Congress Hall)。1776年7月4日,来自英国殖民下的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在这里签署了由汤玛斯·杰佛逊撰稿的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也在此地制定。在1790年到1800年费城作为美国首都的这段期间,该建筑是美国国会的所在地。

到费城游玩还有个目的,就是边上有个免税店,在特拉华州,距费城有半小时的车程。

费城粗略给人的印象是非常干净,是美国东部游线路必经处,如果要完全领略费城风光,估计也要2天。

从费城出来,开车半小时,到了特拉华州的免税商场。

可能商场比较大,人流看上去并不多,

规模蛮大的苹果专卖店,同一型号手机大概比国内便宜1500元左右,没惊人的差价,我们也是游览顺路,国人如果要托人带货也没什么意思。

如果有自己喜欢的品牌,功课做好,收获也是不错的。

下一站就是华盛顿特区。
在美国东部开车不容易,和西部空旷荒野比较,东部城市之间的车流量高,车速也快,平均时速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路线熟悉,开车还好,关键你还要认路,这就比较麻烦,在东部马哥我几乎没怎么开,都是儿子驾驶,方便轻松不少。
假如我是说假如,自己有七八个孩子,在日本,美国,澳洲等国家,都放上一个,那马哥马嫂旅游不就方便了许多吗?

第十天 华盛顿—华盛顿

昨天近傍晚才到的华盛顿特区,今天开始一天华盛顿特区游,真巧今天天气不错,等明天我们离开华盛顿时,老天又开始下雪了,庆幸万分。
美国有两个华盛顿,一个就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的首都,另一个是华盛顿州,是美国50个大州之一。一般我们所说华盛顿就是前者。

美国人居住的小洋房,外表看不错,其实也是很普通的民房,大多为木板结构,建造工艺简单,实用性强。

路过国会山,国会山在装修,就没朝那个方向去,远望了下。

华盛顿有条中轴线,一端在国会山,另一端就是林肯纪念堂。边上这条马路是免费停车地,先来后到,要早点开车过来,稍晚些,就没停车处。

为了停车方便,来的早了些,去前面吃些早餐,穿过一条幽静的小道。

这是条花鸟蝴蝶生态小道,各种小鸟遍布,路边的小鸟见人可是一点也不怕的额。

短短的百来米路,弯弯曲曲,道路修整的干净有特色,如果是春天里来,鸟语花香,彩蝶纷飞,也是华盛顿一景,可惜现在是冬天。

此刻的华盛顿,尚无城市的喧嚣,寂寞的建筑,空旷的街道,让人想起电影情节,犹如未来世界的空城。

华盛顿的人行道铺设材料和国内不一样,它是用小砂石大面积浇筑,不是国内一小块一小块板子,看上去平坦整洁,米黄色的颜色也有质感。

和我们国内热闹的晨景完全不同,生活理念的不同,造成大洋两边,两个大国之间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没有孰好孰坏,所处境界不同,对生活的理解就会不同。马哥我应该偏好这份清净。

释放生活的释然,感受城市的节奏,漫步街头,时刻体会著幸福的滋味。

稍带寒冷的早晨,薄云淡淡飘在蓝天,空气清纯,街上静悄悄的看不到其他行人,楼宇中隐约透露些神祕。

如果不是特意说明,谁能想到这是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呢?

美国联邦调查局,一个对社会次序有着举足轻重的机构。没有张扬的外表,和普通办公场所没什么区别,只是脑海中那件印着BFI字样的背心,让人印象深刻。

此刻的华盛顿,尚无城市的喧嚣,寂寞的建筑,空旷的街道,让人想起电影情节,犹如未来世界的空城。

从停车处大约走15分钟,就是华盛顿的PAUL(保罗),法国品牌的面包连锁店,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后面。

在美国品尝两次法式早餐,第一次在洛杉矶,餐点比较简单,这次华盛顿的法式早餐内容丰富多了。

不同口味的法棍,摆放在藤篮里,咋看好似上海街头刚出油锅的大油条。

经典马卡龙,超大规格,还是第一次看到。

橱窗里有各式美味点心,一目了然,精致触动着你的视觉味蕾。

烤的金黄色的酥脆面包,显得精致,应该每样都来一份。

法式的经典,混合著美式风格,在灯光的照射下,美食闪耀着诱人光彩,令人心动。

原木浅黑色地板,黑色皮质高脚座椅, 美式壁灯昏暗的灯光,深色主调的餐厅布置,让餐厅显得安静高雅。

浓重的奶油香味,弥漫着面积不大的店堂,为数不多的顾客,切身细语,品尝著精致美食,温馨的场面,让人忘却了冬日的寒冷。

酥脆的蝴蝶酥,松软的酥皮豆沙,没有死甜的腻味。

外皮松脆的全麦法棍,烟燻的生肉片夹着酸奶油和生菜,真正地道的“塞百味”。

蛋奶酥派配生菜,咸甜交替,回味无穷。

带有美国风味的火腿煎蛋,夹着法式酥皮面包,让人满足。

再来杯拿铁,醇浓的咖啡,让美味平添完美。

静悄悄的华盛顿早晨,透著玻璃看外面,虽不是香榭丽舍大街,也没有流淌的塞纳河,但眼下的美好,让人憧憬,只是浪漫应再多些。

华盛顿第一个景点先去的美国国家档案馆,看了《独立宣言》的原件,严格的安检,里面暗暗的,不许拍照,稍晚些去,排队很长了。

英文不好的同学,就不要去美国国家档案馆,华盛顿有太多的博物馆,一两天可是看不够的。

美国国家档案馆不光有《独立宣言》,还有《宪法》和《权利法案》的原件。

华盛顿面积只有177平方公里,比上海的黄埔区稍大,人口也只有50多万,所以马路上看到的行人稀少,大多为游客。

从国会山到纪念碑,短短几公里道路,两侧共有14座国家博物馆,数量之多,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城市能超越它,华盛顿应该还有个名字—博物馆之都。
让我们叹为不如的是所有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

国家美术馆的外墙布置也的很艺术化。

美术馆外立面和档案馆类似,新古典式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西馆,
有人说华盛顿最值得观看的是航天航空博物馆,但我认为还是国家艺术馆更值得徜徉,因后面在纽约没时间游览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就显得珍贵许多。

进门的圆形大厅,大厅由16根墨绿色石柱支撑,中央的喷水铜像是墨丘利,他是古希腊神州中为众神传递资讯并掌管商业、门路的神。铜像造型为一个快乐的男孩,一足着地,另一足腾空,扬起右手食指指向天空。水池四周鲜花簇拥,芬芳四溢,整座大厅显得气度恢巨集,典雅不凡。

关于梅隆的介绍就不多说了,实在太长,一位伟大的美国人,在其创造财富的人生路上,不余遗力为艺术收藏奔走,竭心尽力,最终将其收藏世界艺术珍宝,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并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美国国家艺术馆,遗憾的是,在他临终时,没亲眼见到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落成。
在1941年开馆盛举时,罗斯福总统参加了典礼,他的儿子保罗梅隆在致辞说道:“这座建筑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他们为之竭尽全力。现在,我们高兴地将它和我父亲的艺术收藏一起交给您——总统先生,让它们永远服务于美国人民。”

在之前,我并没有对美国国家艺术馆藏品做详细了解,回来后,对照所拍摄的照片,仔细查询查询,惊唔之下,感叹艺术魅力之余,方知知识之浅薄。下面就我拍摄的国家艺术馆藏品照片,在能力范围中,尽详细作下说明,散布下知识,增加些涵养,让艺术瑰宝给与美好展示,把收获和大家分享,如有错误处,还请迅速指正,以免误导。

如果单纯以艺术类的博物馆之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每年参观人数排名世界第六,前五位分别是:
1法国卢浮宫
2英国大英博物馆
3美国大都会艺术馆
4英国国家艺术馆
5英国泰特现代博物馆。

欧洲古代中世纪神话宗教雕塑,名字不详。

右面第一幅 杜乔.迪.博尼塞尼亚《在先知以塞亚和埃泽基尔之间的圣诞》约1308-1311。
三块画板来自杜乔于1308-1311年间为锡耶那教堂的打祭坛所作的装饰板的部分。
在两边的以塞亚和埃泽基尔一只手中拿着长长展开的纸卷,是带有他们预言的文字,另一手上举,做出面对神祕事蹟的惊讶表情。躺在马槽中的圣婴,躺在的圣母,和里面众多人物的显示比例不同,来强调各人物奖的等级,并让人想起了锡耶那人们对童贞圣母的虔敬。

《Saint Paul》 1333
Bernardo Daddi (贝尔纳多·达迪)
贝尔纳多·达迪是乔托之后的那个时代的主要的艺术家,师承乔托。因而,在他的绘画中也有结实的形体,戏剧性的描绘,以及明快的色彩。

《带着圣婴的圣母》——乔托
美国收藏品种唯一被一致认为属于乔托的作品。

从美国回来最大感受之一,是对西方文化艺术知识了解的匮乏,让我们在艺术宫殿的浏览中,茫然中显得底气不足,翻阅了些书籍,恶补下西方艺术史,让自己及下一代的精神文化生活稍稍提高了些。生活在忙碌空间的现代人,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让文化的力量支撑起不一样的人生。

《吉内佛拉.班其》——达·芬奇
《吉内佛拉.班其》应该是达芬奇在美国各博物馆唯一的绘画。
1475年这位十六岁的少女与有着她两倍年龄的鳏夫结婚。由于忠诚于具有谜语作用的人文主义消遣,列奥纳多在他的物件身后放置了一丛茂密的刺柏(贞洁),它通过半谐音,揭示人物的身份,另外也承认人物的珍贵的诗意天资。

吉内佛拉·班其(Ginevrade Benci)是出现在达芬奇画中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的仪态庄重、神祕,令人难以捉摸或形容,但一旦见过,便会使人们萦绕于心,遐想联篇。
画像绘于 1474 年前后,班其时年17岁。肖像虽然很美,但给人一种侷促、不稳定的感觉。原因在于画面从底部被截去很大一部分,因而改变了作品的比例,富有人情味的双手也不见了。油画失落的这部分从此再没有找到,但温莎堡皇家图书馆藏有一幅双手的出色素描,据认定应为肖像的习作,这就使得油画的残缺不全更使人痛心。

《年轻时的施洗者圣约翰》(You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
安东尼奥•罗塞利诺(Antonio Gamberelli) (1427-1479年),大约作于1470 年。
他是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作品大多以大理石为材料。
据圣经记载,圣约翰是耶稣基督的表兄,耶稣基督开始传福音之前在旷野向犹太人劝勉悔改,并为耶稣基督施洗。同样他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约翰在约旦河中为人施洗礼,劝人悔改,是基督教的先行者,宣传犹太教需要改革,并预言上帝将要派重要的人物降生,要比自己重要千百倍,为耶稣宣讲教义打下了基础。

鲁本斯《但以理在狮穴中》,取自圣经故事。
但以理,《圣经》的24本书之一,《但以理书》的主角。
英文Daniel,通常翻译丹尼尔,这里沿用旧的译名但以理。
这幅作品的故事:居鲁士大帝的将军们智取巴比伦城(趁著巴比伦的一个狂欢节之夜,从幼发拉底河的水闸下面潜入城内)之后,任命了管理巴比伦的“三人领导小组”(three presidents:不知道怎么翻译),但以理是三人小组成员之一,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把以色列人全部释放回耶路撒冷。但是,他没有离去,而是留在巴比伦,继续为居鲁士大帝服务。此间他受到嫉妒和谗言陷害,被投入狮穴(处死),但是狮子没有吃掉他。于是居鲁士大帝释放和重用了他。

《音乐家》

安东尼·凡·戴克《《热那亚小姐》》
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生于1599年,卒于1641年,佛兰德斯著名画家。出生于安特卫普一个富商家庭,从小学画,曾师从鲁本斯。他擅长肖像画,形象朴实、自然,笔法严谨。深受英国王室器重,层在英国宫廷工作了几个月,后来返回义大利。他的后期 作品 巴洛克风格明显。他对英国绘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主要 作品 还有《保利纳·阿尔多诺像》、《圣奥古丁德心醉神迷》、《安娜·瓦克》《查理一世行猎图》等。
画家在这幅作品中倾注了极大的精力。热那亚小姐以全身肖像的形式占满画面,黑色的外衣上绣有金色的图案,更增加了华贵雍容、高雅辉煌的气质特征。背景与服饰都为暗色,却显出丰富的变化与层次,烘托出热那亚小姐俊俏的脸庞,这幅画着意于形式美感和外部的优雅,同时流露出画家一向的兴奋与伤感

《红衣主教黎塞画像》—— 菲利普·德·尚帕涅
尚帕涅出生于布鲁塞尔,1621年定居巴黎。7年后,他成为法国皇室画师,负责制作壁画和设计挂毯。1643年左右,他接触到詹森主义的教义,其画作变得更加简朴和含蓄。《皇家港口的两位修女》是其后期的杰出作品。
他把佛兰德巴洛克的自然主义和法国艺术含蓄的古典主义相结合,形成一种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他有自然风景和宗教题材的作品,但他最著名的是肖像画。他为红衣主教黎塞留画的肖像画和其他作品充满强烈明快的色彩和敏锐的现实主义色彩。

圭尔奇诺 《约瑟和波第法尔的妻子》
《约瑟和波第法尔的妻子》这个题材作品很多,网上大多看到的是让·马克·纳蒂埃画作。
画家圭尔奇诺 全名为乔凡尼·弗朗切斯柯·巴尔别里(Giovanni Francesco Barbieri)(1591-1666),义大利巴洛克画家,出生于菲拉拉附近的琴托(Cento)。Guercino是其绰号,意思为斜眼。作为义大利最具影响力的巴洛克画家之一,圭尔奇诺的画作在光线与色彩的运用上与义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可谓是难分伯仲。圭尔奇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博洛尼亚,共计创作了106件教堂祭坛画

圣经故事的波斯挂毯,没有详细的资料。

精美的教堂玻璃作品,可惜名字没能了解。

义大利,米兰制作的头盔,约为1550-1560年。

抱子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受欢迎的一个题材。画家、尤其是这一辉煌阶段的雕塑家们纷纷涉足这个题材,根据不同需求和委托人的要求,用不同材料为街头神龛、家中和教堂中的小祭坛创作抱子圣母。用同一个模具来复制,立体雕塑、浅浮雕、高浮雕都能同时制作好几个

如果有同学以后浏览华盛顿国家艺术馆,应该把馆内的雕塑作品的作者拍下来,因为雕塑部分的介绍,网上实在是太少,经典作品如果不稍稍了解下,只是拍个照片,实在是不该。

把作品的名字拍下来,回来再搜寻下,了解下经典,感悟下文化精髓,那才是充实的生活。

《三王朝拜》(Die Anbetung der Konige, Tondo),作者Fra Lippo Lippi(1406-1469),作于1445 年。(中间圆形)
安杰利科和菲利波.利皮两人共同完成。
弗拉·安杰利科是义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画家。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维基奥,1455年2月18日卒于罗马。原名圭多·迪彼得罗(Guido di Pietro),约1420年左右进入修道院,取名菲耶索基的乔瓦尼(Giovanni da Fiesole),安杰利科(意为天使)是后人给他的美称。
安杰利科在出家之前,他为教堂作画,出家后也以画著名。现存最早作品是1429年完成的祭坛画《圣彼得殉教》,风格比较保守。30年代以后,其作品迅速吸收了马萨乔的新风格以及透视画法等新技法,在僧侣的虔诚之外,又具有新时代气息。
《三王朝拜》的中心部分由安杰利科所创作,留下未完成的画作,后来被菲利波.利皮教士完成。
弗拉·菲利波·利皮曾受到过马萨乔和安杰利科的影响,在佛罗伦萨和帕多瓦等地从事艺术创作,他是位虔诚的基督徒,是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家。这位画家生活在人文主义上升的年代,深受时代的感召,他热爱生活,也敢于接受入世生活的精神滋养,竟然与一位修女私奔成婚。他笔下的圣母圣婴,多以自己的妻儿为模特,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
他的作品是《带着圣婴的圣母》也收藏在华盛顿国家艺术馆。

克劳德·洛兰的作品,慢慢新增。

哈尔斯的《老妇人》

《跳舞的一对》
扬·斯蒂恩(Jan Havickszoon Steen)荷兰画家,生于1626年,卒于1679年2月3日,虽然画家扬·斯蒂恩的一生很是短暂,但是这样的一生却是很辉煌的,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的作品,对艺术领域的贡献是极大的。扬·斯蒂恩的作品和他本人的性格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他自己本身的幽默也以及很好的融入到了绘画之中,所以,也就形成了扬·斯蒂恩幽默的作品的风格,通过将事物用幽默的方式刻画出来,从而表达出想要赋予人物的内心的情感,也许会有夸张的效果,但是,艺术的感受却是很美轮美奂的,给阅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扬·斯蒂恩生于荷兰莱登城,学画初师奥斯塔德,青年时代游历过许多地方,后又师从岳父扬·凡·霍延学习油画技巧。他的一生主要从事风俗画创作,作品影响很广,在当时声誉仅次于哈尔斯和伦勃朗。他画的宗教题材也带有浓厚的现实风俗特征,画面构图和人物形象构成的场面类似于舞台,所以他即使描绘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也有一种舞台戏剧效果,很注重人物某些细节的描绘,带有故事性,还略带幽默感,这些都体现了当时的荷兰人民对快乐的精神生活的向往
扬·斯蒂恩不仅是风俗画家,而且也是位优秀的风景画家,他的风景画又带有风俗画的情节,在广阔的自然环境中,人物的组合带有情节性,所以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如临其境。

《The Mill》 1645 – 1648(中间)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这两幅代表作,现藏卢浮宫。
《An Old Lady with a Book》 1637(右面)
也是伦勃朗的作品。
伦勃朗的经典作品《夜巡》,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

《亚当与夏娃:堕落》亨德利克·霍尔齐厄斯(Hendrik Goltzius)
这位巴洛克时期多才多艺的画家和雕刻家是他那个时代国际著名的人物,他最著名的画是尽善尽美的,技超众人的裸体人物画。
Goltzius也被认为是荷兰最好的国际跳棋家之一,他的彩色白垩肖像画也是最逼真的。大约在1600年,Goltzius放弃了雕刻开始了完全的画家生涯,他从义大利绘画大师得到灵感,开始画神话中的裸体人物以及大胆地色情姿势。
有个电影《高俅斯和鹈鹕公社》就是描写这位荷兰画家的传奇人生。

亨德里克·特尔·布吕根《风笛手》(中间)
早年师从画家勃鲁马尔特,16岁时移居义大利,十年后回到荷兰,开始在乌得勒支从事艺术创作,在那里与卡拉瓦乔的弟子往来甚密,他是荷兰最早追随卡拉瓦乔风格的风俗画家。就艺术处理手法而论,他要比卡拉瓦乔更善于运用明暗对比,画面也更明朗。

安东尼·凡·戴克《玛利亚女王肖像》
虽然凡·戴克学习宗教和神话题材出身,但他最主要的成就是画肖像画。在义大利的七年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风格形成也受益于鲁本斯,鲁本斯作品中的华丽风格无疑给了他一定的影响,但他在绘画技法上谨慎而灵活,不同于鲁本斯的色彩,依然保持着他自己的绘画风格,最终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巴洛克肖像画家。凡·戴克的肖像画对英国的雷诺兹、庚斯博罗、劳伦斯等人都有影响,可以说他影响了英国整整一代的画家,甚至到了19世纪,这种影响仍然存在。
他为玛利亚女王画了很多肖像,深得皇后喜欢。
我们较为熟悉的作品是《哀悼基督》藏于德国慕尼黑旧皮纳克提美术馆

安东尼·凡·戴克《埃莱娜·格里马尔迪侯爵夫人》
凡·戴克用他高超地呼叫各种技法描绘了格里马尔迪家族的侯爵夫人。她显得孤高自傲,似乎可以流芳百世。凡·戴克在他的肖像画里压抑了鲁本斯式的世俗性与动物般的生命力,着力表现人物的典雅和他们的心理活动,这一定使那些贵族感到愉快。为侯爵夫人打遮阳伞的奴隶是“凡人”,夫人则属于另外一个层次——虽然暂时还和我们在一起。凡·戴克以一种在鲁本斯那里不太明显的微妙手法使这位侯爵夫人让人信服。

《普瓦提埃的狄亚娜》——佛朗梭瓦克鲁埃(中间)

克劳德·洛兰的作品。

克劳德·洛兰《帕里斯的评判》
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出生于法国东北部农村,曾做过食品工人,但其一生大部分时间也在义大利度过,克劳德·洛兰终生醉心于海景和义大利 风景 ,克劳德·洛兰对罗马那些有古代遗蹟的景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的描绘。普桑在风景画中追求哲理性,而洛兰却追求的是抒情的气氛。普桑作品中更多的是清晰、明朗和宁静,

这幅作品实际上就是一幅风景画。“帕里斯的审判”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宙斯让一个凡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审三位希腊女神“谁最美丽”:宙斯不想得罪这三个女神。三个女神分别用不同的奖赏贿赂帕里斯,最后帕里斯接受了维纳斯的奖赏: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的爱情。
于是,帕里斯评审:维纳斯最美丽。于是,维纳斯实践诺言:她让希腊绝代佳人海伦,爱上了帕里斯,并随同帕里斯离开希腊,前往特洛伊共同生活,结果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克劳德·洛兰 作品
17世纪初,风景画在意人利已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型别存住。罗马的艺术氛围为克劳德·洛兰的绘画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发展空间,到了30年代,他已颇具知名度,作品深受上流社会的喜爱。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创作由初期的讲究传统迅即转入极富活力的北欧风格。由于他久居罗马没有为法国的学院画风浸染,使他的风景画能与普桑的作品一脉栩承。他革新古典风景画,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恕相结合,开创了以表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为主的新风格。他的作品充分显示了画家对光线的高度敏感,加之注入人物细腻的描绘,使中年时期的画风到达澄净与和谐的境界;晚年则更有个性,物体造型刻意拉长,色彩带有银色光芒,流露出神祕且严肃的气氛。

  克劳德·洛兰去世后,墓忠铭的记述形容他是:“小色描绘日出日落的杰出风景画家。”19 世纪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感叹道:“迄今洛兰仍被认为是目前最完美的风景画家,我想他当之无愧!”
克劳德的“金色光线”引发了大量的艺术史性的思考,因为它成为了一定荷兰绘画的特征,并且给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早期绘画带来很深的影响,尤其对于从理查德·威尔逊到透纳的英国画家。荷兰画家简·鲍斯(Jan Both),在大约1640年带着克劳德式的构图以及金色光线,离开罗马返回他的出生地乌德勒支。大家都知道克劳德的作品,但同时每一位艺术家却受到了同样的自然现象的影响。

《Portrait of a Young Man》(左面)
迭戈·委拉斯开兹是文艺复兴后期西班牙最伟大的画家,对后来的画家影响很大,弗朗西斯科·戈雅认为他是自己的“伟大教师之一”。对印象派的影响也很大。
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原来大部分收藏在马德里的博物馆中默默无闻,在1811年法国入侵西班牙的战争中,被外界所了解,但基于想让公众欣赏,并没有被占领军破坏和盗走。
委拉斯开兹是一位现实主义的画家,他通常只画所见到的事物,所画的人物,几乎能走出画面;他也画过一些宗教画,但其中的神像宛如人间,充满紧张和痛苦的表情;他画的马和狗充满活力。
委拉斯开兹有274幅作品存世,其中有121幅存英国、13幅存法国、12幅存奥地利、7幅存俄罗斯、7幅存德国,但勃鲁特认为在英国的作品只有14幅是他的真迹。

委拉斯开兹的其余作品,大部分收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大约展出有60多幅。但遗憾的是,在他的家乡,西班牙的文学艺术中心,和当时对新大陆的主要贸易中心塞维利亚却没有收藏他的作品。美术史学家将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次访问义大利之前为第一时期,第二次访问义大利之后为第三时期,但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很少注明日期,只能从绘画风格上分。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视窗的两个女人》(中间)
它曾经的名字是《加里西亚女人》
画中的年轻姑娘右手托腮,左手放在窗台上,她穿着白色的上衣,胸前一朵橙红色的花做装饰,香肩露在外面,让你忍不住想去轻吻 。她的笑容好奇中略带轻蔑,有些挑逗,还有些顽皮。她头发上的发夹与胸前的花都是橙红色,互相呼应。橙红让她栗色的头发更加光亮、迷人,橙红更让她的面板 白皙,性感。
她右后方站立著一位年长的女性,也许是少女的家庭教师和女伴,也许是其他什么角色。你发现她也在用眼睛看着你,还用头巾捂著嘴窃笑。你心里有些慌乱,不由得想要找个镜子,看看自己 头发是否乱了?还是今天的衣服穿得太随意了?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1617-1682)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西班牙画家。是17世纪西班牙画坛群英中最年轻的画家。

巴托洛梅·埃斯特万·牟利罗《浪子回头》
故事取自《圣经·路加福音》,小儿子得到父亲部分财产在外挥霍一空,最后悔悟回家,父亲原谅并高兴迎接他回家。
衣衫褴褛的儿子表情痛苦地跪在父亲面前,慈爱的父亲将他抱在怀里,家里的小狗也跑出来迎接;右侧仆人取来衣服和戒指(恢复家族身份和地位),并牵来牛犊待宰,庆祝失而复得的儿子回家。
这位塞维利亚画家带着恰当的戏剧力量将它表现为仁慈的父亲好了儿子感人相遇的高潮时刻。也比喻教会始终是准备着接纳信徒们回归的。

西蒙·武埃《圣杰罗姆和天使》(中间)
西蒙·武埃(Vouet Simon)法国画家。他是17世纪上半叶法国代表性的画家。1613—1627年在义大利,是圣路加学院院长。作品受卡拉瓦乔影响,后来发展了类似雷尼的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折中风格。1627年,路易十三邀请他回国任宫廷画家。他把法国人的艺术趣味带离风格主义,导向了卡拉瓦乔的风格和巴洛克艺术。他在法国的声望非常之高,
西蒙·武埃 早期的代表作品有《童贞女得子》

《弹琵琶的人》(Lutenist),作者Orazio Gentileschi(左二)
奥拉齐奥·真蒂莱斯基是一位相对来说不事冒险的画家,而即使在他的身上也能看到卡拉瓦乔的影响。虽然真蒂莱斯基的《诗琴演奏者》着力表现女性美,和卡拉瓦乔作品中略带色情意味的小伙子却大异其趣,但两幅画用光相似——一束侧光透过黑暗投射在单纯而专注的演奏者身上。女权主义美术批评家试图恢复女画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这种真诚、正当的愿望或许干扰了我们对奥拉齐奥作品的欣赏。他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敏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弹诗琴的姑娘在暗影的包围下熠熠生辉,既具有诱惑力,又令人信服。

公元前5世纪出自义大利中部(可能是罗马)的一件佚名作品,名为《母狼》。这件作品中的两个婴儿曾经遗失,后于文艺复兴时代补添上。真品收藏于罗马市政博物馆内。
青铜雕像《母狼》取材于罗马建城的传说。著名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特洛伊王子逃到义大利半岛,建立了阿尔巴城,世代相传;后来,一个名叫努米托耳的国王被其弟阿木留斯推翻,儿子被杀,但他的女儿为战神所爱,生下一对双胞胎罗穆路和瑞穆斯,却被阿木留斯放入篮子中丢入台伯河;这对兄弟后来被一只母狼发现并收留抚养,不久,被牧人发现收养;他们长大以后,杀死仇人,救出外祖父,建立了新的城市;后来罗穆路杀死了瑞穆斯,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为罗马。这尊雕像所刻划的就是曾经哺育了罗马创始人的母狼的形象
这尊雕像是埃特鲁斯坎人的艺术杰作,对罗马人来说,它还具有纪念碑意义,人们把它作为民族发源的始祖而给以顶礼膜拜。现在,雕像《母狼》已成为了罗马市的象征。

《维纳斯与丘位元》
作者是著名的詹波隆那(Giovanni Bologna,1529-1608年)。
这件青铜雕塑,创作于1575-1580年期间。
詹波隆那,文艺复兴后期最著名的雕塑家。
他出生在法国,24岁时移居义大利:从1553-1608年,他在佛罗伦萨定居了长达55年,成为义大利最强大的美第奇家族的宫廷雕刻家。
1608年,在79岁的高龄时,詹波隆那在佛罗伦萨去世。
他与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年)类似:一代雕塑大师,长寿。米开朗基罗活了88 岁,创作了大量雕塑。
米开朗基罗,“对詹波隆那影响很大”。但是,如果说,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是“静态”的,那么,詹波隆那的作品就是“动态”的。

《被征服的荣耀》(glory to the vanquished),作者Antonin Mercié (1845-1916)。作于1874年。
这位法国雕塑家的作品名称奇特:为了纪念在失败的普法战争(1870-1871年)中倒下的法国军人,尤其是悼念作者的朋友,法国画家Henri Regnault(1843-1871)。一位带着翅膀的天使,代表着希望,怀抱着手拿着折断的剑(代表战争失败)的战士的尸体,1874 年在巴黎沙龙展出石膏模型时获奖后,做成青铜雕塑。

德加的雕塑《小舞女》
法国画家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是19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以大量精美的油画和粉蜡笔画作品为公众所熟知。德加的作品总是以那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乐事为题材:赛马、骑师、芭蕾舞女以及裸女。尽管题材没什么新意,但他的作品却并不陈腐。在整个职业生涯当中,德加一直在不停探索表现人体和动物运动的新方法。
这座雕像在1881年的印象派展览上面世,得到的是一片嘘声。到那时为止,雕塑的主要功能仍然是纪念,而纪念物件也往往非富即贵。德加塑造这个相貌平平的女孩的手法似乎更适合用来描摹圣徒或希腊女英雄,公众因此不知所措。按照当时学院派的标准,这个女孩显得非常粗俗。这座雕塑用到了真正的毛发,女孩的芭蕾舞衣和舞鞋也是布做的——这一来就更粗俗了。法国小说家和评论家于斯曼斯(J.K. Huysmans,1848-1907)对此评论道:“事实是,德加先生猛然推翻了雕塑的传统,就像他一直在颠覆绘画的旧习一样。”于斯曼斯属于少数派,大部分人还是认为这座雕塑太写实了。从那以后,德加再也没有展出过雕塑。很显然,他更愿意用它们充当私人实验的材料。
这个应该是复制品。

也是罗丹的作品,名字不详。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他不愧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家。
奥古斯特·罗丹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雕塑家,他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非常深刻,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罗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

罗丹Auguste Rodin《思想者》
罗丹则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人弯腰屈膝,肌肉非常紧张,右手托著下颌,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沈浸在苦恼之中,并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这种苦闷的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加上表面沈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吻》
罗丹《吻》—取材于但丁的《神曲》里所描写的弗朗切斯卡与保罗这一对情侣的爱情悲剧,罗丹取用这一题材以更加坦荡的形式,塑造了两个不顾一切世俗诽谤的情侣,在幽会中热烈接吻的瞬间。
这件雕塑把双人座像的下半部纳入大理石整体之中,避免了脚的繁琐而加强了坐像的整体感。以极为古典的写实手法雕刻而成。他们起伏,细腻,优雅的肌体和姿态,引起了极为生动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内在的青春热情与生命,正凭借这些光影在闪烁。当我们望着这生动眩目的杰作时,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为之激动,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动。爱情,本就是世间万古不朽的永恒主题。
罗丹选取了裸体男女的接吻,这纯洁肉体的最初接触,因而是最动人心絃的。这对受欲望之火燃烧的恋人被放在“地狱之门”中,表达了作者那永无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恶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来,而欲望是由于人类对光明与欢乐的追求而来,因此人类的欲望就是罪恶的深渊,人类的欢乐就是导向罪恶的途径,而人类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无完结的。
原作为大理石雕像,现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奥古斯都·圣·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狩猎女神像》
这是高登斯惟一一件裸体像,美丽、稳重、平衡,完全没有肉体上的吸引。它同时也是公众最熟悉的高登斯的作品,因为它作为风向标耸立在塔顶的30年中,上千万的纽约人无可避免地看到过它。
19世纪末的美国杰出雕塑艺术家,以扣人心絃的纪念雕像和精美的浅浮雕造型而著称。
其作品对美国雕塑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 。他在巴黎、纽约市、康沃尔和新罕布什尔都设有画室,他在康沃尔的住址成为国家历史遗蹟。1888年到1897年,他在艺术学生联盟讲课。1920年入选《美国伟人名录》。1940年他作为艺术家首次登上美国邮票。

《听海螺的少年》
让-巴普蒂斯特·卡尔波(Jean-baptiste carpeaux)的作品。
卡尔波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雕塑家和画家,与罗丹齐名的法国现实主义雕塑大家。

《女孩与海贝》(Girl with Seashell),
也是卡尔波的作品。这位法国雕塑家也是极其著名,他雕刻的《舞蹈》等作品,现在奥塞博物馆和巴黎歌剧院。他还设计了几个著名的喷泉。
这位尚未成年的少女形象,无论姿势,还是两只手的手势,都显示了欧洲一流艺术家的设计天才。

《卡莉奥佩(希腊神话人物)》(Calliope,大理石,1763年)
奥古斯丁·帕茹(Augustin Pajou,1730-1809,法国)

爱德华·马奈 《The Old Musician》(老音乐家)
马奈Manet Edouard (1832.01.23-1883.04.30年)1832年1月23日马奈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法官,父母也希望他成为一个法官。16岁那年,他向父母表明了自己想成为一个画家的志向,而父亲让他报考海军学校,没被录取。后来,他作为见习水手在航行中画了大量的肖像速写和漫画。回国后,他的坚定志向终于迫使父母同意他去学习绘画。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但他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有人说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他是作品有较熟悉的《草地上的午餐》和《吹笛少年》

《Achille De Gas in the Uniform of a Cadet》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
是印象派重要画家。埃德加·德加出身于金融资本家的家庭,德加的祖父是个画家,因此德加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Edgar Hilaire Germain de Gas)。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École des Beaux-Arts)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很大影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自己说他是“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
9世纪70年代是德加真正显示印象派风格的辉煌时期,是他在色彩、人物动态和构图方面走向更加成熟和富有特色的时期。这时他的兴趣主要转向舞台前后,描绘舞台灯光下的芭蕾舞演员的各种训练动态和生动形象,但他自己说:“人们称我为描绘舞女的画家,他们不知道,舞女之于我,只是描绘美丽的纺织品和表现动作的媒介物罢了。”这是典型的只重现象忽视本质,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印象派观念。
德加不仅是油画家,而且擅长色粉笔画,他尝试用色粉笔画出油画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其轻柔明媚的特色,显示出与油画不相上下的艺术魅力。
德加一生勤奋作画,他在几乎失明而不能画画时,仍摸索著做雕塑,以印象派的方法塑造各种动态的人和马。
德加对艺术的态度严肃而忠诚。他高傲,既严于律己,也苛刻待人,所以不大合群,只有崇拜他的卡萨特与他交往密切。他终生未婚。他说过他只有一颗心,只能献给艺术。他自己说过:“当我死后,人们将会发现,我曾何等地勤奋工作过。”1917年9月27日病逝,终年83岁。

《 Antony Valabrègue》和《The Artist’s Father, Reading “L’Événement”》——塞尚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法国画家被誉为19世纪末的“新艺术之父”,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的作品对于马蒂斯和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他的画在当时其实还是不好理解的,因为涉及到了立体主义的思维,把传统给肢解了。他对物体体积感是前所未有的,前人没有做的,他做了。
塞尚曾受到当时占绘画主流地位的印象派的影响,对光线照射到不同质地表面上的效果有所关注,但他始终坚持对物体结构和实体感的关注,并于1877年放弃印象派的追求,自立门户,后印象派这个名称是后人给立的,其实塞尚对印象派没有这个前与后的意识,就这样人类的现代艺术和绘画从塞尚这个后印象派的第一人开始了。

《悲剧演员》(The Tragic Acto)(中间)
爱德华·马奈 的作品

《巴奇尔和卡米尔》(Bazille and Camille(Study for ’Dejeuner sur l`Herbe`)
莫奈的作品,也是以其前妻卡米尔为题材的作品。

《拿破仑波拿巴他在他的书房里》——路易大卫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曾经是拿破仑的首席宫廷画家,他狂热支援拿破仑的战争,创作了大量有关的作品。

《1787年,Pezay 侯爵夫人,Rougé 侯爵夫人和她们的儿子》——勒布伦
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法国女画家。因给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绘画肖像而出名,法国大革命后离开法国在欧洲各国作画,一生作有约600幅肖像画及200幅风景画。是“18世纪公认的最有名的女画家”。伊丽莎白的风格,既像洛可可风格,又像新古典主义风格。
伊丽莎白12 岁时,父亲去世了。1768年,她13 岁时,她的母亲嫁给了富有的珠宝商,通过这位珠宝商结识了法国最富有的女继承人,波旁王朝的女大公,
这位女大公,不仅“把伊丽莎白带进了皇宫”,还让她得到了法国最好的画家的指点和培训,
伊丽莎白的肖像画作品中,涵盖了大批王公贵胄,公爵夫人,侯爵夫人和其他女士名流。没有这位女大公,伊丽莎白不可能进入这个圈子。
伊丽莎白成功了,她的作品,数量很多,水平卓越。
成功的三个要素“天赋,努力,机遇”,伊丽莎白都遇到了。更幸运的是她出生在法国,她的艺术巅峰时代正是明朝灭亡和清军入关的时代,此前和此后的几百年,中国不存在艺术家的土壤,遑论女艺术家。

《日本桥.睡莲》系列之一。——莫奈
克劳德·莫奈 ,法国印象派画家,爱画天光水色。莫奈是一位典型的外光画家,其作品大多是现场完成的。为了研究阳光的变化,他反复画同一景物,如他画的《草垛》、《教堂》系列。普法战争时,他避难于荷兰,研究了日本浮世绘版画,从而引起了画风的变化。晚期他作巨幅长卷式《睡莲》,成为印象派最伟大的风景画杰作。

《 Boy in a Red Waistcoat》(穿红背心的少年)系列之一(中间)
保罗·塞尚的作品。
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不过他也画人物画,他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当着静物来处理的,人物的身体往往处理成概括的、机械的、纪念碑式的富有几何形概念的形象。而他的静物画常常是用“柱形的、球形的、和角形的”方式去表现。

《带着阳伞的女人—莫奈夫人与儿子》——莫奈
这件作品是莫奈早期的印象技法画作。画面正中偏右站着一位撑阳伞的女仕,而画面偏左较远处的就是她的儿子。这是一个晴天的早上,两母子在草地上漫步。
整幅画只用了简单的蓝、绿、棕等自然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画中的女仕占了画面大部份的空间,成为画的趣味中心。但左侧的小儿子与阳伞和女仕也构成一个三角形,得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虽然此画是莫奈早期的作品,但也可见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画中的瞬间印象感觉。画中女仕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较暗的色彩,表明是处于阳伞的阴影之下。而整个阳伞、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阴影区,与女仕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对比(小儿子方面也一样),就如现实中看到的一样。另外,女仕摆动的头巾和长裙上的绉褶也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提着水罐的小女孩》——雷诺阿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印像派画家。
在这幅画里,小姑娘披着一头金发,长著一双蓝眼睛,鲜艳的圆脸蛋,红红的嘴唇,穿着一双高钮釦的鞋子站在画的正中央。她的衣服上有着漂亮的花边,裙子下面还有白色的褶边。
为了突出她的画像,她衣服上的颜色是蓝的。为了使这种主要的色彩不太刺目,画家把邻近的玫瑰丛画得比绿色更蓝。在蓝绿色的叶子里,玫瑰本身的色彩与那小姑娘的肤色相同。稍淡一点的玫瑰通过真正的玫瑰红显露出来,正如那小女孩的肤色通过她那玫瑰红的嘴唇表现出来一样。她的两只眼睛在她红润的脸上是两只明亮的蓝点,头发上的丝带与我们在小姑娘头边所看到的天竺葵一样红。
青青的小草犹如一只框架环绕着小女孩的头与手,她的手指正牢牢地抓着水罐与花。

克劳德·莫奈 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是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静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了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永恒不变的只有画家笔下那些美妙的形象。

《小船上的游玩》(左面)(Mary Cassatt)——玛丽.卡萨特
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家人泛舟湖上的情景。男主人正在划桨,女主人则是抱着小孩坐在船头,画面充满著温馨,浪漫。作者以近乎平涂的色彩来描绘湖上泛舟的家庭,在深浅、冷暖不同的色块中,线的流畅起到了对形体轮廓固定的作用。由于画家注意了光影关系,平涂的画面仍然具有阳光灿烂、泛舟河上的效果
卡萨特,美国女画家,一位画风清丽的印象主义者,与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有着交往并深受德加影响,是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期,极少数活跃于法国艺术界的美国艺术家之一。
卡萨特早期画人物,题材多为妇女喝茶或出游。成熟期的创作主题多是母亲对幼儿的关怀,亲情洋溢,造型生动,色彩丰富,透露出母爱的光辉。
她大多数油画、彩色蜡笔画和版画的主题都是母亲和孩子。

《小船》(右面)——卡耶博特
居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是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在他的作品中重写实造型和严谨的结构;画面形象整体概括,重光感,以单纯的色块描绘物件,有的单纯得类似版画效果。画中艺术形象明暗对比强烈,很少使用过渡色。
卡耶博特有幸生在巴黎一富有之家,可以从事绘画及其他爱好,如划船、驾驶快艇、集邮和种植稀有植物,而无须为日常用度发愁。他还大力资助莫奈、雷诺阿、毕沙罗、塞尚、西斯莱、德加等好友,收购他们的画,为他们的画展慷慨解囊。确实,还在很年轻的时候,他便已加入印象派画家的阵营,1876年曾应雷诺阿和亨利鲁阿特的邀请参加第二届印象派画展。此后举办的各届画展他没有一次缺席过,一直到1882年。从这一年起,他作为画家的创作活动渐渐地放慢了节奏,直到他于1894年过早地离开人世。去世之前,他把自己收藏的马奈及其他印象派同行的画,全都捐给了国家;官方对此虽然未作怎样的表示,但印象派的画却从此大量成为国家的收藏,而卡耶博特当年收藏的那些画至今仍是奥塞博物馆的瑰宝。

《国会大厦》系列之一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是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克洛德·莫奈的一系列绘画作品,这些作品都以英国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宫”为主题。这一系列作品完成于莫奈旅居伦敦的1900至1905年,共19幅,所有作品都是从圣托马斯医院的同一个视窗来画作的,它们的尺寸也全都一样。
我们最为熟悉的作品就是《印象 日出》

《年轻女佣》——莫里索
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莫里索最初跟随学院派画家吉夏尔学画,后来师从卡米耶·柯罗。19岁时与画家德华·马奈相遇。马奈对莫里索高贵典雅的气质极为欣赏,从此莫里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而莫里索也深受马奈艺术观的影响,印象派唯一的女画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笔触流畅,情感细腻,是位擅长撷取生活诗意的画家。
这是一幅充满阳光的室内画,女佣和日常生活摆设、人物和环境都在阳光下占有自己相应的地位。这在画家的眼里,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仅仅是传达光的一种媒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已。所以女画家并没有着意刻画女佣人的内在精神与个性特点。画家运用充满激情的笔触,在画面上急速地运动,想在瞬间抓住即逝的阳光,将此印象永驻在画布上成为永恒。

《摩特雷克平台》(Mortlake Terrace)(左面)——透纳
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创作的油画作品。该油画描绘了英国郊区泰晤士河岸摩特雷克平台的美丽景色。
油画中一只黑色的小狗对着市长大人(Lord Mayor)的旗帜游艇吠叫。该种暗色的表现更加强了夏天暮色的朦胧苍白,这种手法是透纳惯用的临场发挥的手法,就在该作品1827年将在皇家美术学院(Royal Academy)展出的前一刻,透纳将小狗从画中切出,重新打底后又嵌入,着笔润色使其显得更突出,并为小狗加上了项圈。
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握有独到之处。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透纳晚年尤其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即致力于绘画形式与色彩的探索,人们从他后期那些大胆的习作中找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
《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的溼地》(Salisbury Cathedral from Lower Marsh Close)(右面)——康斯太勃尔
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1776年6月11日出生于英国萨福克郡一个优美的小山村,长大后,开始在皇家美术学院学画,后认为临摹古典风景画不如向大自然学习。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色,其画风对后来法国风景画的革新和浪漫主义的绘画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
康斯太勃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48岁那年,他以3幅作品轰动了法国画坛,名声大噪。一生的创作物件始终是家乡的茅舍、树丛,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描写自然风景上。他的作品没有太多思想上的深刻含意,但却具有强烈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绘画性,他在作品中强调三度空间的深奥和物体的真实性,晚年的作品具有表现主义色彩。

《约书亚记-吉比恩山上静止的太阳――Joshua Commanding the Sun to Stand Still upon Gibeon》(1816),
约翰.马丁(John Martin)英国19世纪上半期画家,出生于纽卡斯尔地区,父亲是一名马车制造商,最初学马车漆工,同时向一位义大利画家学绘画。1812年,他首次参加皇家艺术学会画展。画中微小的人物有着广阔的天翻地覆的背景,类似宇宙末日,多是一些大幅度的历史纪实或圣经作品。

《the copley family》(中间)
约翰·辛格顿·科普利(john singleton copley)美国画家 美国肖像画家和历史画家。他擅于抓住题材特点和个性的能力使他成为美国大革命前最著名的肖像画家。
是北美殖民地期最重要的画家,也是美国本土所培养的第一位伟大的画家。约翰·辛格顿·科普利是在出生地波士顿接受的美术教育,随后的艺术生活主要是为本地富有的商人和新贵们画肖像,由于他的高超技巧使他很快获得了名声和财富。1765年约翰·辛格顿·科普利将一幅肖像画送到伦敦的英国皇家美学院,获得好评,从而确定了他在殖民地的艺术家地位。174 4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迫使他离开波士顿而移居伦敦。到伦敦后,约翰·辛格顿·科普利除继续进行肖像画创作外,还进行了历史画的创作

《人生的远航:老年时代》(The Voyage of Life: Old Age)——托马斯·科尔
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1848年),“没上过学”的一位美国画家,1801 年出生于英国“大曼彻斯特区”的小镇博尔顿。1818 年,科尔全家移民到美国。
科尔是19世纪美国风景画派“哈德逊河学校”派的建立者,在他那里,风景成为正式的题材,而且被画得庄严巨集大,在气派上不输于欧洲的历史神话那种“大绘画”,结果风景画在19世纪的美国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而且受人欢迎的画种。
托马斯·科尔,可以说是开创美利坚绘画艺术的奠基人,是一位新大陆的“开拓者”。此外,宗教情怀也在科尔的画作中得到了体现,即使在他的风景作品中似乎也隐含着一抹宁静的神祕感,令人心沉意静。
“如果想像被束缚,除了我们所看见的东西,就什么都无法描绘了,任何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很少能够产生,无论是在绘画中还是在诗歌中。”——托马斯·科尔

《人生的远航:中年时代》

《人生的远航:青年时代》——托马斯·科尔
他在十几岁时就成了一个流浪艺术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给人画肖像。就在他四处行走的路上,他自己意识到,比起画人像来,他更爱画风景。于是,他动手描绘起他所居住的俄亥俄州的自然来。1825年他到了纽约州以后,看见哈德逊河就停下不走了,他在沿河的地方住了下来,一直住到他去世。除了反复描绘哈德逊河的风景,到了适合的季节,他还要出远门,一个州一个州地走,带着铅笔和本子,记下了他眼见的大自然。到了冬天,他就待在自己家里从这些速写和草图中构筑他的油画作品。
从他开始,一个以哈德逊河流域为描绘物件的风景画派产生了。通过科尔和“哈德逊河学校”画派画家们的描绘,自然进入了美国人的视觉审美范畴。科尔的画是以自然为蓝本的,这是他可贵的地方,跟前人比,他打破了一向把风景作为人物画背景的格局,把自然作为主题来描绘,而且,他是让野性的自然,而不是古典规范下的自然进入了风景画。

《热带清晨》(中间)(Morning in the Tropics or El Rio de Luz)
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1826-1900),美国画家。
作于1877 年。美国人的风景画,在建国初期的“哈德逊河学校”(Hudson River School)运动期间达到高潮,产生了几十个风景画的著名画家,他们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欧洲故乡的同行。
美国《人权法案》的核心是确保了个人自由,因此,激发和释放了美国艺术家们的所有的潜能,也带来了艺术的蓬勃发展。这些世界最高水平的风景画作品,国内也是几乎一无所知

《A Quiet Day near Manchester》(右面)
阿尔弗雷德·汤普森·布雷奇 ( alfred thompson bricher)美国画家,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最后一名画家,擅长风景画。

《怀俄明州格林河》(GreenRiver,Wyoming)
托马斯·莫兰(Thomas Moran)的作品
在这幅油画中,莫兰巧妙地捕捉了高耸入云的崖壁所反射的耀眼光辉和灿烂色彩,与右下方美洲原住民坚定前行的近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了他所设想的理想化、伊甸园般的壮丽荒原。
托马斯·莫兰(1837-1926年),风景画家和蚀刻家。他出生于英格兰博尔顿,1844年来到美国。在探险途中,他完成了风景画《黄石大峡谷》与《科罗拉多大峡谷》,现藏于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他的有些画作规模过于巨集大,以致于失去应有的表达效果。他创作了无数的蚀刻和杂志插画

《月光下的煤港》(左面)
透纳的作品,透纳的这幅画是他对大自然光色和空气变化的探索与表现,他月光下的煤港描绘隐约飘忽的景色中,轮船、煤港、夜空都浸在透明的烟霭里。作品本身的主题已不再重要,只不过借其提旨来表现透明与光的韵律而已。特别是他将工业形象——轮船、码头等纳入风景画中,开了一代风景画创作之先河,可谓一项伟大的创举。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英国最为著名,技艺最为精湛的艺术家之一,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在西方艺术史上无可置疑地位于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

短短几个小时来参观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时间太仓促,现在回想下,参观华盛顿国家艺术馆时间至少一天,如果时间不够,那其他的博物馆可以省略下,毕竟艺术的魅力实在是令人难忘。

前些天刚下过雪,积雪还未完全融化,路上积雪清扫的干净。中央大道有些部位还有维修,空荡荡的路上,游人稀少。

这里不是华盛顿市中心,街边小吃美食不多,整个中央大道,就只有这4辆快餐车。

前些天在西部品尝了墨西哥美食,辣辣的感觉意犹未尽,4辆车中还是挑中了墨西哥快餐。

薄饼卷著米饭、蔬菜、肉块,加上甜辣酱,荤素搭配,酸酸甜甜,稍带着些辣味,很有饱足感。



这次美国之行,街边美食吃的少,也是时间匆忙,没来得及寻找,马哥认为,能品尝旅游胜地的街边美食,也是更好了解当地社会的一个途径,是个美好的体验方式。

远处的国会大厦一端,到另一端的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特区所有的博物馆和纪念碑都围绕在这一中轴线两旁,游客很容易找到,这也是华盛顿特区旅游的特色。

中央大道两旁尽是博物馆,这个欧式城堡样式的也是个博物馆。

卖爆米花的小车,好似童话世界的场景。

第三站是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馆。

航空馆展示了从人类梦想飞行到现代航天的发展历史,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很完全的向世界展现了科技的力量,真正是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阿波罗登月的纪念牌。
1969年7月21日北京时间04:18,两名美国宇航员先后踏上月球表面,标志着人类首次登陆另外一颗天体的壮举,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却代表整个人类向着历史的进步迈出了一大步。
阿波罗11号的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以及柯林斯

太空梭馆。
这是单独一个小馆,里面展示的全是太空梭相关的内容。
关于太空梭印象最深的就是1986年1月28日,我记得晚上9点30左右,开启电视看直播,好像最有几十秒的时间,太空梭就在天空爆炸,化为三条烟幕散向蓝天,那一刻令人心碎的场面,直至今日还是难以忘怀。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7位为科学献身的美国人。

这应该是阿波罗登月仓,看到真实的模样,就这么小小的,好像也是蛮简单的结构。

巨大的火箭发射器,实景展示,将专业科学转化为大众化的科普教育。

这个有类似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中国航天器没有走美国太空梭发展的道路,而是跟着俄国的发展方向,据说美国现在太空梭的发展也停了,可能是费用巨大或是实际效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

模拟航空空间站的环境。
在探索外太空领域发展方面,中国要赶上俄国和美国的程度,应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据说在华盛顿众多的博物馆里,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最多,可能大家心中都有一个飞上蓝天的梦想。

飞机的发展历史过程。
整个大厅空中摆放各式飞机,从当初无动力的滑翔机到现代的涡轮喷气机,一目了然的展现给出了,非常详尽,让游客对飞行器有了大概的了解。

下一站是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游客在华盛顿参观的博物馆都属于史密森尼博物院。
史密森尼博物馆的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其中九所博物馆和美术馆坐落在华盛顿纪念碑与国会山之间的国家广场上。这些全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包括: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 艺术工业大楼赫希洪博物馆(著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国立美国艺术博物馆国立非洲艺术博物馆国立航空航天博物馆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等。

参观历史博物馆还是跟着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印象而来,但电影大部分场景在华盛顿取景的不多,《博物馆奇妙夜1》主要是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拍摄。在这里拍摄是由几个博物馆共同取景。

进门处的告示牌“欢迎来到哺乳动物家族,来看看我们的远亲们吧”,应该是这样翻译的吧?

这可能是人类发展史吧?英文不行,没能详尽了解。

恐龙的标本,参观类似的博物馆原本印象就是上海的自然博物馆,原先在延安路河南路口上的,(现搬到山海关路上了),里面也有个恐龙骨架标本,但上海的自然博物馆感觉太小,展览面积很小,东西也不多(可能现在新的博物馆里展品多了),和这里相比,那美国人在这方面搞的就非常的完整。

只是想沿着电影的脚步来印证,可是和想象中不一样,故对这里兴趣不是很高,也就迅速走上一圈。

如果英文较好,带小孩来看看,那应该是开心的,可是小小小马还不知道在哪里了。

二楼有个珠宝展览区,也是没这方面的爱好,草草看罢。

参观华盛顿的几个博物馆大概花了半天时间,时间上少了些,尤其是国家美术馆停留时间太少,后来再纽约,因为时间的关系也没能去博物馆看看,实在是蛮遗憾。如果以后去法国、英国、德国、义大利等国游玩,当地的艺术博物馆一定要重点参观下,虽然马哥我不是搞艺术的,但增加些艺术文化的知识,人生也是丰富多彩,前提是功课要做好。

前往华盛顿纪念碑的路上,许多不知名的小鸟吸引了我们,买了包爆米花,喂食小鸟。

深蓝色的小鸟非常有灵性,也不惧人,大颗的奶油爆米花吃来津津有味。

小鸟飞来飞去,你只要手中有食物,小鸟会自己跃上来,好似自己长期喂养的,非常有趣。

对于在旅游中的这些小活动,我们是来者不拒的。

爆米花的诱惑真大,放在手心里,小鸟叽叽喳喳围绕身边,尤如电影场景般,给旅途带来些快乐。

当然还有可爱的小松鼠,由于环境整洁,小松鼠非常干净,小爪子搭在马嫂手上,猛嗅着奶油爆米花,瞧这神态额。

小松鼠翘著金黄色的尾巴,专心致志的吃着美食,旁若无人气定神闲的神态,很有范儿。

自由的国度,连路边的小动物也是潇洒活泼,唏嘘中难免让人感慨。

从台湾清净农场的绵羊,日本奈良的小鹿,到今天华盛顿小松鼠,一路上出现的小动物,萌萌模样,温顺可爱,给我们的游程带来惊奇和欢笑。

离开了可爱小鸟和小松鼠,继续朝华盛顿纪念碑走去。
看着不远,从自然博物馆走过去大概15分钟吧。

据说华盛顿有大片的樱花林,冬日里的这些光秃秃的大树是樱花树吗?如果是的话,那樱花开放的时节,该是多么漂亮的景色。

华盛顿特区作为美国首都,好像清闲了点,路上遇见的基本上都是游客。

看美国人造房子,和国内轰轰烈烈的场面完全不同,零零星星就只有少许人,施工场地也是整洁干净,理念和技术的不同,让城市建设发展也显环保有序。

华盛顿纪念碑,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自1833年开始建造,直到1884年12月6日竣工,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

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到顶端的高速电梯,游人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眺望华盛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
乘坐高速电梯有票可取,但一般少半天票子就发放完毕了。

这座华盛顿的标志建筑,整个碑身上没有一个字母,仿佛在告诉人们,华盛顿一生的伟业是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

有点类似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陪伴一边的只有几颗大树,在纯净蓝天下显得孤单了些。

这次美国之行,除了下雪下雨天,只要天放晴,那就是碧空如洗的蓝天,真正领略了什么叫环境的美好。

已经是下午了,还有人在路上跑步,这情形国内应该少见,执著的精神想起了阿甘。

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是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
整个纪念馆呈一个下沉的椭圆形广场,广场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湖,左右两旁56根花岗岩柱子,每一根代表着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个州或者一个海外领土。

朝鲜战争老兵纪念碑,真实再现当年战争场景一幕,结合我们自小接受的感受,感觉怪怪的,不知该如何来评述。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是为纪念美国总统林肯而设立的纪念堂,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国家园林局(NationalParkService)管理,常年免费对外开放。

纪念堂于1914年破土动工,完成于1922年。纪念堂气氛庄严,每天更有不少游客和学生乘车来此参观。已故总统林肯是最受尊敬的美国总统之一,人民不会忘记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解放奴隶和维护美国统一。 也正是他从社会最低层看出奴隶制的丑恶,揭穿”人人生来平等”的虚伪面纱。 虽然他被残酷暗杀,但他的精神将永存林肯纪念堂中。

一座大理石的林肯雕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神情肃穆。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林肯将永垂不朽,永存人民心里”。林肯纪念馆不仅是对这位已故总统的称颂,同时也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称颂。

林肯纪念堂前的反思池,因冬天积雪的缘故,池中没水,让景观显得冷漠了些。

再顺着原路返回,到二战纪念碑处转弯,走大概10分钟,就是白宫了。

原以为白宫蛮高大上的,到现场才知道,白宫就是一幢小洋房,只能隔着铁栏杆远看。

和电影中看到的白宫完全不同,只是掩藏在高大树林中的一间白色的房子,只能依稀见个大概模样。难以想象,美国的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竟然如此简单。

白宫外的警车和警察。

白宫只在外面看看拍照,10分钟也差不多了。

谢尔曼纪念碑
威廉·特库赛·谢尔曼(1820~1891),美国南北战争中的联邦军将领。

雕像中的谢尔曼将军一身戎装骑在马上,雕像的基座四周镶嵌著浮雕,应该是表现将军作战时的情景。基座四角立有四个军人的铜像,代表着当时的四个兵种。

不知是美国财政部,还是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

华盛顿特区的办公建筑基本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很有历史感,既有怀古元素,又有现代立体感,既容华贵典雅又时尚现代,提升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如果在上海要看类似的建筑风格,那就是外滩许多的外国银行大楼和贸易大楼,都是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缩影。
具体有(浦东发展银行、外贸大楼(27号)、有利大楼(4号)、东风饭店(3号)、海关大楼(13号))

因儿子的同学在马里兰州(Maryland)工作,晚饭就在马里兰州的罗克维尔(ROCKVILLE),据华盛顿特区大约25公里,餐厅名字:Bob’s Shanghai 66。

中餐厅的老板是个帅小伙,是个台湾人,老板娘是上海人,所以菜式总体偏上海的浓油赤酱,稍稍带些台湾菜的甜味。生意好的不行,去晚了要等位的。

服务员中有上海人,选中餐厅就是大家交流起来比较方便,东西吃来也较熟悉。
在华盛顿的两次晚饭都选在这里。

和美国其他中餐厅一样,这里的菜式也是改良版的中餐,味道相比洛杉矶的上海聚福楼来的正宗些。

小笼包和上海南翔小笼包比起来,口感稍差点,更无法和鼎泰丰媲美。比较人家不是专业做小笼包的。

蒜泥白肉,味道浓浓的,很是下饭。

干煎臭豆腐,时蔬绿叶菜,酱爆茄子,满满一桌,110美元含小费,价效比很好。如果有同学在华盛顿找不到中餐厅,那马里兰州的这家,应该物有所值的。

第十一天 华盛顿——纽约长岛

今天结束了华盛顿特区一天半的游程,回纽约了。华盛顿特区早上就开始下雪,回纽约的路大雪茫茫,我们的车子足足开了4个多小时,到长岛已经是下午3点多。

在华盛顿特区停留时间也是太少,没能浏览市区的风貌,只是和大部分游客一样,粗略游玩华盛顿特区的主要景点,也算是来过华盛顿特区。

costso大卖场是美国会员制大型连锁超市,所售商品以价格亲民闻名。
漫天大雪,出行困难,当地居民涌向大卖场,采购生活用品,以备不需。

大卖场有卖快餐,巨无霸的披萨,只有美国人才能做的出。价格只有18美元。

电视机的价格和我们这里差不多。

商品种类众多,堆满商场各处。

超多鱼类肉类食品,大包装,价格也是平民,和国内超市相比,无论是质量和内容都豪爽许多。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成本,相对我们来说,要低的多。

蓝莓、樱桃之类的水果干,价格相对在中国的售价,便宜太多。这个也是中国游客购买较多的产品,送人礼物,自己作打汁新增也实惠。

鸡蛋也是便宜,且多是有机的。

马哥以前也是个保健品喜好者,市场所售的保健品基本都有尝试,故对这方面影响深刻,当然现在范围已经缩小至几个了。

在COSTCO购买保健品,以中国人最多。
其实这是国人的消费误区,除了一些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之类的保健品,或特殊人群需要补充下,大多保健品应属心理安慰,一日三餐保证,天然食物为主,膳食搭配平衡合理,基本已能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额外保健品多了反而对身体有伤害。

如果有开车的峰友,可以看看这款机油,这个价格简直是卖矿泉水额。


,这让人还怎么活啊!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漫漫大雪,无处可去,逛超市也是无奈,也算是美国市民日常生活的场景体验。

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著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著,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摘自马嫂的微信。

第十二天 纽约长岛——纽约

冬天去美国东部旅游不是好的季节,几乎天天下雪,断断续续的下雪天,一直会延伸至4月中旬,儿子看天气预报,只有今天大概在10:30后天气会转晴,下午还是太阳高照。马上调整行程,今天就在纽约游玩,重点是参观自由女神像。

纽约长岛的车流量蛮高,很多人居住在长岛,而后在纽约或其他地方上班,早高峰时,拥挤程度不亚于上海的南北高架,几条道路看上去又非常相似,刚到这里很容易迷路。

这里虽是长岛,但也是纽约的一部分,( ASTORIA) 阿斯托利亚( Queens) 皇后区
31st ST 31街,上面是地铁N,Q两线。由于下雪天的缘由,地上有些泥泞,地铁高架桥有点低矮,光线不是很好。

冬天的纽约皇后区街道,供行人步行的道路,积雪清扫的很干净。

皇后区通往曼哈顿市的一座大桥(Ed Koch Queensboro bridge),过了这座桥,前面就是曼哈顿了。

这次因时间的关系,没能去布鲁克林大桥看看,没能遐想《穿越时空来爱你》的境地,真是太遗憾了。

曼哈顿60街,通往Columbus Circle。
这是纽约的小马路,马路不是很宽敞,积雪清扫道路旁,两边灰褐色的结构坚实的楼房,透著历史的沉淀。行人稀少,路上没有车辆喇叭乱鸣的噪声,坐在车上,环顾两旁,整个环境安静清新。
有点美剧的场景。

纽约市区(曼哈顿) Columbus Circle,59街和第8大道交汇处,中央公园西南门。
到这里已经能看到蓝天白云了。

坐地铁前往自由女神像。

纽约地铁的支撑大部分是钢结构,纽约的许多大桥也是采用钢结构。

纽约地铁如传说中一样,设施看上去陈旧了些,和日本、上海崭新的面貌不能相比。但好像美国人也不以为然,好像地铁就应该如此,关键是他们的地铁是24小时营运,这个对人流量相对较大的上海或许能借鉴下。

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地铁,据说执行以来,事故的概念非常少,不像上海地铁经常有事故发生。

大部分地铁车厢看上去也是陈旧,灯光昏暗,地板是深色像水磨水泥地坪,整个色彩让人有点压抑,走进车厢,好似穿越来到上世纪3、40年代的感觉。

和日本地铁一样,地铁间隔时间很短,等候也就一、二分钟。

乘客有看书看报纸的,车厢里很安静。

参观自由女神像,是乘坐地铁1号线,这是1号线终点站(South Ferry Station)。1号线是慢线,站站停的。

到终点站的乘客很多,基本上都是坐船去看自由女神像的。

美国的天气预报非常准,说10点出太阳,误差不超过几分钟。
在美国旅游用手机看天气是必须的,这个功课是儿子做好了,非常英明,以后几天就没有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了。

从地铁站到船码头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这是轮渡旁的炮台公园(Battery park),景色也是漂亮,可惜现在地上白雪覆蓋,没人来闲逛了。

去自由女神像的轮渡,每20分钟一班。

宽阔的哈德逊河,第一印象就是当年的全美航空的空客A320迫降哈德逊河的场景,沙林博格机长的高超技术和临危不乱,化险为夷,解救了机上所有乘客,英雄壮举,让世人称赞。

参观自由女神像的费用一共是18美元/人,包括轮渡费用。游客最好是先网上列印票子,因现场买票要排队,旺季时人也蛮多,网上列印的票子和现场买的票子费用是一样的,就是省了排队时间。

轮渡分上下两层,尽管天气寒冷,但多数游客第一时间还是先上二层夹板,观看两岸风光。

自由女神像就在位于纽约海港内哈德逊河口处,轮渡大概要开20分钟。

纽约的冬天相比上海还是寒冷些,哈德逊河上浮冰不少,有点类似我国的渤海湾。

远处的曼哈顿,最高建筑就是新建的世贸大厦。

哈德逊河水非常清澈,这比上海黄浦江看上去要舒服多了。

自由岛的自由女神像就在眼前了,脑海中电影场景隐约浮现:一群外国移民乘船到了哈德逊河,看见自由女神像无比激动的场景。

入口处有免费的中文语音导览器可领取,挂在身上,走到那里,语音导览器会自动给你解说,有多国语言。

阳光穿破云层,蓝天展现眼前,心中那个高兴额。

这里是参观中间平台的入口,现在是淡季,游客不是很多,如果是旺季的话,建议不要上去了,排队时间太长,这是限流的。

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的复制品,大概是1比1的了。

这边的曼哈顿,高楼林立,显得繁华许多。

自由女神像底座一楼是资料馆,里面很详尽的介绍了自由女神像的历史。整个参观过程大约1小时。

还有许多关于自由女神像的艺术作品。

参观自由女神像主要还是外面,在里面没这个感觉,如果你赶时间,上岛后就直接绕到自由女神像的正面,可节约不少时间。
如果时间够的话,也可像马嫂这样练练“傻”。

如果是春天里,参天大树衬映在碧蓝天空下,那景色的魅力应该让人陶醉、

自由岛面积很小,主要就是摆放自由女神像,沿着小岛走上一圈也就十几分钟。

近百米的自由女神像,雄伟高大,自由的光芒照耀世界。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著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让一老外给拍的全家福,真是开心之至,可不知怎么把脚给拍没了。

想起了网上的关于景点的一句话——“自由女神像,就是停电了,拿着火把也要补课”,蛮贴切的。

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也是全世界人民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向往自由的象征。

自由女神像实在是高大,边上的道路紧挨着,要拍张全身照也是不易,但这位仁兄的角度也太独特了。

先前在日本东京台场看到的自由女神像,和这里真身相比,简直像个小摆设。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两次看见自由女神像都是蓝天白云下的美景,也是难得,幸运之至。

边上还有个卖自由女神像纪念品的商店,商品众多,价格也不贵。

回去的路上,大家兴致就没这么高了,寒冷的天气,让大家都聚集在一楼室内,人也超多的。

再见了,自由女神,自由的人民,自由的国度,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
美国并非天堂,也不是每个年轻人的理想国,生活在美国并非易事,打拼岁月,依然是艰辛异常,毕竟一个孩子也不容易。
虽然小小马在美国读书,但也有学有所成之日,何况,当今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美好生活等待着他们继续发展。
在此,马哥衷心祝愿有把孩子送往美国发展的家长,能心想事成,平安顺利,圆满成功了。

自由女神像游览归来,转向纽约市区,先去华尔街铜牛。
天空一片深蓝色,这环境真是好的不行了。

在到铜牛之间,有一座美国国家印第安纳博物馆。因时间的关系,纽约的博物馆一个都没去,比较遗憾的。

从码头到华尔街铜牛,走走也就几分钟。

好威猛的铜牛,纽约的地标旅游点,还好今天没有铁栅栏围着。

牛头和牛屁股是游客合影留念最多的部位,牛头已经被游客摸的锃光瓦亮,据说和牛角合影,能带来福气好运。
在此,马哥祝愿华尔街铜牛让峰友们生活事业,牛气冲天,好运不断。

下个景点是华尔街,从铜牛走过去也是几分钟了。

这里是纽约百老汇大街,两旁高楼看的让人头晕。

去华尔街先有经过三一教堂,也是跟着电影《国家宝藏》的情节来印证,但里面是不允许拍照的,游客可以进入免费参观,和电影情节稍有不同。

三一教堂在纽约也算是个古蹟,被称做是美国第一栋哥特复兴风格的重要作品,在此之后,哥特复兴风格成为美国教堂建筑的主导风格。

转弯就是华尔街,很窄的小马路。

寸土寸金的环境,华尔街有着更多的摩天大楼,对在下面办公的人员来说简直是“暗无天日”。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曾经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一座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大理石建筑,边上的联邦大厅国家纪念馆也是同样的建筑风格。

华尔街,一个对世界经济的变化发展有着呼风唤雨作用的地方,竟然是这么窄小的小马路,和想象中的场景完全不同,受电影电视影响,华尔街给我的印象应该是:宽阔的马路,摩天大楼,满眼都是西装革履,光鲜亮丽,忙忙碌碌,步履匆忙的男男女女。
而今除了阳光依然照射,零星挂著的星条旗外,整个环境显得安静萧条,好像圣诞节来临的感觉。。

受911和经济低迷的影响,如今的华尔街已渐渐失去的当年叱吒风云的影响力,大公司总部都纷纷迁往新泽西或曼哈顿中城区,现在走在华尔街上的绝大部分是世界各国的游客,华尔街俨然成了旅游胜地了。

窄小的马路到处在施工,路口就是刚才经过的三一教堂。

因为还没到纽约的主要购物地区,目前看到的纽约马路狭窄,到处是施工工地,给我们的印象也不怎么的,还没体会到纽约的繁华。

在华尔街不远处,就是原世贸大厦所在地。

这是已经建好的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紧挨着原世贸大厦。

原世贸大厦旁的纪念浮雕,以纪念为拯救”911“灾难英勇献身的343位消防队员。

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贸中心遇袭,举世震惊。原高约415米的两座双子大楼轰然倒塌的一幕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成为21世纪初让所有人无法忘怀的镜头。”911“事件后,原意为导弹目标或核装置爆炸点的“归零地(Ground Zero)”一词,成为世贸中心一片废墟的代称。

水池边上的花岗岩上刻有遇难者的名字。来怀念“911”无辜付出生命的美国人民。
“911”事件给美国民众造成严重心理伤害。
事件已经成为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病

历时八年新建的世贸大厦,已成为目前美国最高的建筑。

纽约总共要建造4座新的世贸大厦,除了1号楼已完成,其余3座在2020完成。

一上午的马不停蹄的游览,已经过了中午,儿子带我们坐地铁前往纽约的切尔西市场吃午饭。这条线的车厢比1号线要新很多,但乘客也不多,纽约人都到哪里去了?

路过纽约Google总部,第八大道111号楼,作为搜寻引擎界的龙头企业,纽约总部大楼也是威猛高大。

路过纽约Google总部,第八大道111号楼,作为搜寻引擎界的龙头企业,纽约总部大楼也是威猛高大。

在电影中经常看到的美国公寓,消防梯建在楼房的外面,有意思的建筑,这样的结构要放在中国,不知梁上君子们会高兴吗?

美国公寓的窗户大都是往上开的铝合金窗户,非常合理的结构,为什么我们现代楼房设计中采纳的很少,峰友中有搞建筑的能否解释下了。

纽约切尔西市场(Chelsea Market )。(75 9th Ave)
本来是要去波士顿吃龙虾,因波士顿大雪封路,时间也不够,儿子就推荐了纽约的切尔西市场,一样也可尝到新鲜美味的龙虾。

陈旧不堪的走道,仿佛穿越到旧时时光,实在难以想象里面隐藏诱人的各式美食美味。

切尔西市场前身为美国饼干公司(NaBisco)的生产车间,现在是一个纽约最大的美食广场和各种精美小店出售咖啡、美酒、乳酪、海鲜、蔬菜和各种你都想象不到的食品。

卖印度咖哩的商铺,咖哩的品种让人大开眼界。

先看看别人的美味,饱饱眼福了。

一个中等龙虾,一个龙虾汉堡,两杯曼哈顿奶油汤,70美元。
味道最美的是奶油汤,浓稠夹着海鲜颗粒的奶油汤,吃过后的美妙感觉,至今想起了还是满嘴生津。

有大小不同规格的龙虾,价格也是不贵。

在这里吃龙虾,条件比较特殊,就一条长桌,没有椅子,吃客必须站着吃,但丝毫不能降低吃客高涨的热情,大快朵颐的感觉真好。

边上是卖蟹脚、牡蛎的,品种也不少。

中间是卖日本寿司的,只是座位太少,没时间等位了。

牡蛎的诱惑是无法抵挡,新鲜嫩滑,感觉这里牡蛎的鲜嫩比台湾和日本要稍好些,有各式口味。

牡蛎2至3美元一个,也是可以的。

后面到处是卖好吃的,且商品价格真心的便宜,到这里最好是饥饿难忍时,那各式的美食美味会让人满足之至。

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打车来到第五大道,准备游览帝国大厦。

帝国大厦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夹在34大街与33大街之间,是纽约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个景点应该和逛第五大道放在同一天。

在外面马路上有卖票,可刷卡,省了不少时间,里面也可买。
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8点 到凌晨 2 点
最晚的向上电梯是凌晨 1:15

下面有个电影资料馆,英文好的,也可停留观看。

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是位于美国纽约市的一栋著名的摩天大楼,共有102层,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只用了410天,也就是一年多点,真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蹟。

排队换电梯上86层,在这里等候时间蛮长。

在帝国大厦最高处看纽约市区,高楼林立,钢筋混凝土的世界,调了张照片色彩,感觉金黄色颜色会让纽约看上去更有历史沉淀感。

游客不算很多,赶紧拍张照片,帝国大厦上的留念,一辈子应该就这么一次,看上去有明星范吗?



马嫂没看过关于帝国大厦电影,没有电影人物中的浪漫感受,要不笑的会更加灿烂。

帝国大厦的露台,一直是文艺界喜爱取景的地方,自大厦建成后,共有90多部电影选择这里作为取景点,其中包括《金刚》和《西雅图不眠夜》《北京遇上西雅图》等我们较为熟悉的经典电影。

拍外景照要当心了,因由栏杆的阻碍,单反还好些,手机等小型装置,伸到栏杆外面要拿好,要不掉下去麻烦了。

不是羡慕外国的月亮太亮,只是这里的空气实在是透彻,据说天气更好的时候,能看到1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

帝国大厦下来,就是第五大道,沿着第五大道直走,就是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公共图书馆,这次在纽约因时间是关系,这地方一概没去。

中间顺路看了纽约中央车站,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火车站。

印象至深的就是电影《亚瑟》中的场景,男主角包下整个中央车站,在小提琴乐手演奏的音乐中,与女主角两人在大厅中间吃饭的浪漫场景。
关键是在这人来人往,世界最繁忙的火车站中,这个场景是怎么拍摄的?

整个大厅呈现出金黄色的颜色,感觉不像个传统层面上的车站,更像影剧院博物馆之类布置。

感觉只有衬衫不错了。

“百思买”——没能找到更合适在中国发展的模式,好像在中国已经销声匿迹了。

街边的美食店,这么厚的汉堡和馅饼,拿一块在手中,问著浓浓的香味,美滋滋的享受,马上要把嘴撑破的感受,让人快乐无边额。

不说是在第五大道上,给你的感觉也就是很普通的一条马路。

纽约的第五大道和后天去的麦迪逊大道比较,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后者,好像店铺更集中些。

洛克菲勒中心
当初就是被日本人购买,后来又被美国人再买回的大楼,见证了日美经济领域大战凶猛残酷的地方,不知日本人看到这幢大楼有何感想,此刻我们国人有点类似当初的日本,但愿中国人不会走回日本的老路,

圣帕特里克教堂,外表看上去蛮漂亮的,是全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堂,
和中国不一样,中国多地以寺庙居多,而这里是教堂为主,第五大道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个教堂,国情不同,信奉有别,但都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美好追求,但如果要二选其一的话,那马哥还是要上帝了,毕竟的“上帝是万能的”。

在第五大道逛街购物,你完全不必担心找不到品牌店在那个方向,一路随便走走看看,满眼都是你熟知的名字。品牌在这里不像国内百货公司的专柜,而是马路边的专卖店,无论是款式,数量都是国内专柜不能相比,当然,主要的还是价格上的优惠了。

逛街对男人来说是件辛苦的差事,哪怕是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走到这里我腰酸背痛了。

晚饭定在时代华纳四楼的米其林三星餐厅——“Per Se”,一个值得”打飞的“越洋来品尝的美食的地方,因儿子事先没告诉我们,想给我们来个惊喜,的确惊喜不小,但由于对米其林美食没有个详细了解,品尝之余,完美指数稍稍打了点折扣。

10 Columbus Circle, Time Warner Building, New York City, NY 10019 (Manhattan)
Per Se就坐落在时代华纳中心四楼, Per Se料理的是新式美餐与法国菜的综合。曾经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纽约最佳餐厅。

男士就餐需著正装,领带不带也可以,女士随便,如果你没穿正装,店里有各式尺寸的西装供你选择。

per se的老板Thomas Keller也是厨师出身,他是全世界唯一拥有2家米其林三星餐厅老板。这家per se是从2005年起连续6年拿到3星,这家店在今年世界十佳餐厅中排名第六。
选单有两种选择,主厨选单和素食选单,每天更换部分菜色。两个选单的价格是一样的,310美元/位,红酒另算。
我们三人选择了两份主厨和一份素食,尽量多尝试多种口味。总共是310美元*3+200美元=1130美元(含小费)。(其实在这里是不用付小费的,儿子不知道了),因马哥没有吃过其他米其林餐厅,无法比较,无法对比完美。

“鲑鱼甜筒”
捣磨极细的鲑鱼肉,混合稍许的香草,甜筒用餐巾纸包著,好像随时会融化似的。
晚上在这里就餐,室内几乎没有灯光,只是靠桌上点燃的蜡烛的亮度,情调也是太“优雅”。
这是头菜,小小的如手指粗细的甜筒,拿在手上,像个玩具,实在是太小,以致还没体验味道,就已经入肚,想着后来还有什么菜式,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其实全部菜式吃完后,已经是走不动了。但如果以这个来衡量米其林三星餐厅的话,难免显得肤浅了些。

哈德逊谷鸭肝酱 (“Terrine” of Hudson Valley Moulard Duck Foie Gras)
巧克力薄片包裹着嫩滑的鸭肝酱,配梨片和巧克力慕斯的酱汁。
边上的有机有盐和无盐黄油,来自从美国蒐罗到了地球上最美味的黄油生产商。中间的纯盐调料,选用全球顶级盐田出产,按食材口味及食材的融化度不同而提供的精致食盐。

好像是煎龙虾肉,时间长了有点忘了。
个人认为在米其林餐厅,品尝美食或许是其次,体验美食文化和感受无与伦比的服务应该是首位。美食是一项艺术,品尝者的美食知识、阅历和你对美食文化的理解,关乎着你对米其林餐厅的认可程度。对美食文化的品鉴程度没达到一定的历练境界,光顾米其林餐厅,其实也是种“浪费感情“,至少以马哥目前对美食文化理解来说是这样的,但“乎怕乎”啊,我们只是纯粹的饱口福的。

“珍珠牡蛎”
店里的招牌,其他菜式经常更换,但这个是不变的。
鲟鱼的鱼子酱,波士顿的牡蛎,配上特制的奶油汤,混合著汤中小西米,鱼子的咸香,牡蛎的鲜甜,淡淡的汤料,丰富混合的口感,印象深刻。

这个是素食的一个菜式,名字也忘了。
米其林三星餐厅厨师按餐厅当地的时令食材,常常变化的选单,我们在过年时吃的菜式,在现在大部分已经没了,当初没把菜肴的名字几下来,现在上YELP搜寻,也是找不到,准备不好,也是蛮可惜的,这么好的美味,只能留在记忆深处,翻也翻不出来。

米其林餐厅上菜顺序、菜品摆盘也是匠心独运,尤其是摆盘,菜肴的形状,数量、颜色,酱汁的点缀,堪称艺术大师的杰作,也是厨师对美食表现力的一种展示。

有人说米其林餐厅其实是给厨师作秀场所,是考验厨师能力的地方,而厨师本身的能力对菜肴有决定性作用,顾客的口味体验只是参考。这次去过以后,好像也有这方面的感受,口味太过精细,回味感稍差,因为你不能常常光顾米其林餐厅。过程也是太过于繁琐,有一半时间是在体验享受至高无上的服务,当然这也是米其林三星的重要指标之一了。

“宫崎牛排”
厨师也是按传统,让客人提出自己喜欢的软嫩度来烹制。

“煎烤扇贝”
其实在米其林餐厅拍照,我认为稍感不雅,昏暗暧昧的灯光下,此举是否影响了其他客人就餐,但没了照片,对美食的欢喜感受和餐厅的知名度的推广也是有着一定的障碍。

中国大陆以前在上海有个“雅德”米其林一星餐厅,但那也是餐厅有着米其林厨师掌厨,而非米其林餐厅认证。
为什么中国大陆没米其林餐厅,这应该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一种差别,中华美食也是博大精深,美轮美奂,单从美食口味上来评判,中华美食也会给饕客意味深长的享受,只是量化上随意了些,传承上少了些延续,没有西餐制作标准上精准,千人百味,少了些稳定和规范性,少了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诚然,我想如果中国大陆以后出现了米其林餐厅,恐怕也是先以西化的方式来展示的。
在米其林餐厅就餐已不是单纯的美食享受,而是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素质,历史文化等综合因素的评判,如果这几方面还存在不足的话,那米其林还是不会光顾。

“乳酪巧克力”
旅游归来,在回忆过程的美好记忆里,有关美食部分的回忆是最让人“心满意足、意犹未尽”的,毕竟世界那么大,在欣赏美景,体验美好感觉的时候,能吃就多吃点了。



在马哥马嫂以后的旅程中,在搜寻当地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有机会能“寻星”时,还是要尽量的“吃星”的。

中央公园的西门,寒冷的冬季,除了彩灯照射,马路上也是人迹稀少。

第十三天 纽约长岛——奥特莱斯

在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没能去奥特莱斯,今天儿子特意安排一天,去东部的奥特莱斯逛逛。

从纽约开车,经新泽西,大概1个多小时,就像上海市中心到青浦奥特莱斯差不多的时间。

从纽约去奥特莱斯的路上,道路两边是高大的树林,非常宁静的世界,据说在秋天时,两旁树木是金黄色灿烂一片,在视觉上的享受应该是非常漂亮的。

这里总共大大小小店铺有221间,据说是美国最大的奥特莱斯单店,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品牌这里都有,打折力度很大。

大雪天的,游客不是很多,国人也不多,可能我们来早了些。

国人只要有银联卡,就可免费领取一本,里面有很多店家打折券,大家应该都有银联卡,要不就是10美元/本了。领取地点就在餐厅吃饭的地方,有个服务台。

这个奥特莱斯有很多入口,这个店就在我们停车地方的一侧。

折扣力度很大额。

不知道这双鞋的价格算不算便宜?

也是50%的打折。14.99美元/双。

39.99美元/双。

这么高的靴子只有49.99美元/双。

就是这个牌子,好像久光里也有,虽说不算很大牌,但这里的价格真的是“白菜”。

美国东部和西部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们在西部时还是春天的打扮,到东部已经大雪漫天,且雪天持续近3个多月。

奥特莱斯的餐厅,很大的地方,有多个餐饮品种可供选择,中餐厅也是蛮多。

这个门口也是冷冷清清,看不到人山人海的场面,网上的传说应该是误导了。

完全不是奥特莱斯的节奏,倒是像马上要关门歇业的商场,可能地方也是太大的缘故,人少也显得清闲。

在这里购物,最好是当天上午到,而后一整天购物,购物晚了不急赶回去,住在此地,第二天上午继续,在吃过午饭后,再返回纽约,这是最完美的购物行程,基本能满足你的需要。

美味在这里谈不上,只是填饱了肚子,看看逛逛,购物是主旋律。

哪有大牌的气势?在青浦的奥特莱斯,记得好像在门口还限流呢?

运动品牌店的购物人群蛮高,这儿运动品牌的价格,还是“白菜中的枯烂叶”,好像价格标签打错的感觉。想起以前上海的情景剧,超市老板阿庆的一句话:超市是你家,东西随便拿。

最大价格力度就是这家巧克力品牌店,比纽约机场的价格还要低。

各位亲自己看看了,想想国内的价格,“胸闷,心动过速”,心脏病的特征立刻出现。

品种多是多的来啊,有把店铺全部商品搬回家的冲动。

“Shake Shack”
回到长岛已经是晚上8点多,在长岛这家汉堡店买的汉堡,纽约的人气汉堡店,在长岛的分店。这么晚还有这么多人排队,真让人想不通额。

据说在纽约排队的人更多,汉堡好吃没得话说,好吃的还有是他们的薯条。

因时间太晚,我们是打包的,在旅馆拿出来,卖相已经有点差了,但各位看看,应该是名不虚传,双层新鲜多汁的牛肉饼,融合了浓浓的乳酪味,面包在这里已经不需要了,应该可以完爆你所见过的所有汉堡了,对汉堡以前全然没感觉的马哥真是醉了,怎么上海没有啊!。

第十四天 纽约——纽约

今天天气还是阴沉,天空不时飘落零星雪花,再次转战纽约,前天只是半天逛了第五大道,时间太少,今天的方向是麦迪逊大道。

麦迪逊大道和第五大道是平行的,就在第五大道的旁边,也是精品购物的聚集地。

Hermès
品种也是超多,马路对面是男子款式。

DOLCE&GABBANA
橱窗里的雪人玩偶非常可爱。

阴天的纽约,深色的大楼,整体感觉有点沉闷,怪不得有去过纽约的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比上海差多了。马哥想有这样想法人的年龄应该是50后的了。

RalphLauren童装店

纽约马路上红绿灯应该是个摆设,没人乱出马路,行车规矩,车让行人,和日本台湾一样。当然国情不同了,马哥我还是认为,如果在上海你这样开车,如果你5点下班,那到家就不用睡觉了,马上洗洗,又要上班了。

RalphLauren童装,真的是可爱,假如有小小小马诞生,那就会从头到脚,全副武装RalphLauren。

逛街的时光是以秒时来计算,还没进几家店,肚子又饿了,从西部一路走来,尝过许多世界各地的美食,今天在纽约想换个新口味,通过YELP,找到了这家小店,大概在纽约80街3大道附近,当时没留详细,回到国内,全凭回忆,有点模糊了。

有点类似中国的熟食店的风格,但这里品种太多,又可堂吃点餐,菜肴也是以海鲜和素菜为主,款式清淡,看上去也是精致,来买的大都是附近的住户,应该属于是地中海美食的菜式。

各式各样都来点尝尝,食材都用烤箱烹制,避免了中式菜肴中高温多油给菜肴带来的破坏,保留原汁原味的营养,看看盆中清爽程度就知道了。

原本柜台里有大章鱼脚,但那是冷的,老板推荐新鲜现做的大章鱼脚,肥大的大章鱼加番茄洋葱,调味后,浇上橄榄油,撒上些百里香之类的香料,进烤箱烤制,鲜嫩口感真的没话说了。

奶油海鲜浓汤混合著芝士的浓香,放进嘴里,厚实细腻的口感,让人垂涎。和前天切尔西市场的奶油汤相比,只是少了龙虾的肉块。

老板还端出一大盘自制番茄酱给我们品尝,新鲜番茄、大蒜、洋葱、香料,进烤箱烤熟,而后加橄榄油小火熬煮,待水分挥发后,留下的就是有浓缩的,鲜甜微酸,口味扎实的番茄酱,最大程度保留的番茄的营养元素。
地中海美食,马哥认为这是世上最为科学的美味,有人会说,地中海人的饮食健康归功于红酒,虽说红酒中的葡萄对人体有益,但毕竟是酒精饮料,多吃并不健康。真实是原因应该是地中海国家大都靠海,海鲜众多且新鲜实在,而后是大量的番茄、大蒜、洋葱等高强度的抗氧化成分,加上橄榄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充分提供了人的健康元素。这才是科学饮食之关键。

这个好像是芋泥番茄牛腩,时间长了有点忘了,牛腩番茄香嫩,也是有着浓浓的奶油香的主食。全部菜肴价格大概是70美元。

交谈中,老板得知马哥喜爱美食,亲自操刀,演示美食制作过程,反反复复的讲述,儿子在一旁翻译,那个认真的程度,让人感动,文化无国界,美食无境界。

和美味相关的食品,满满堆积著,已经没有空的地方了。

小巧干净的厨房,井井有条,美味就是在这里完成,真的不容易,看看中国的餐饮店的厨房,就应该知道差距在哪里?

和上海熟食店的浓油赤酱相比,这里的菜肴在颜色上看上去朴实无华,显得更诱人些,橱窗布置也是相当整洁,同样的食材原料,完全不同的烹制理念,给人真正实在的营养健康。有点类似东京三越百货下面卖的美味,只是这里品种更丰富些。

马哥临走一定要和亲切和蔼的老板来张合影,祝老板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Francela”
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店面,但丝毫不能减低马哥对这家美食的美好感受。

“Theory”
店铺面积很大,商品也多,价格也是国内的一半,但和昨天去的奥特莱斯里面相比,还是逊色了些。

虽然积雪深厚,但人行道还是清扫的很干净,行走并无障碍。

逛著逛著,天又开始下雪,但这里明显游人多了许多,和第五大道比较,马哥认为在麦迪逊大道购物,选择的范围更好些。

纽约,世界首选的购物之都,短短两天的逗留,印象并不深刻,天气不好是个因素,时间也是侷促匆忙,只有厚重凝聚的建筑,让人感受到历史曾经的辉煌。现代与古老,富有和贫困并存,永恒的金钱旋律,永远穿梭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令人无法抗拒。

大概全世界的苹果专卖店的风格都一样,购物在楼下,上面是个玻璃房。

在这里有和上海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道路两旁没有树木,没了枯叶满地,道路看上去比较干净。

麦迪逊大道马路不算宽阔,但行人道比较宽,没有了自行车、助动车和汽车你争我夺的无序场面,路人行走还是容易,看上去整个环境并不凌乱。

麦迪逊大道有些地段还是较为狭窄,开车的话比较麻烦,但当地人开车心态非常的好,大家都是规规矩矩,也是次序井然。

回去的路上穿过中央公园,因时间和天气的缘故,这次没去上中央公园逛逛,比较可惜的。

时报广场,熙熙攘攘的景象,真正感受到了纽约的热闹繁华。

这么重要的旅游地标,新年狂欢倒数计时的美妙之地,我们只是开车匆匆路过,实在时间不够,无奈中的遗憾。

很有特色的装潢,一看就是韩国料理。

这是上菜前的免费开胃小菜,数量蛮多的,那如果先把这些吃了,感觉饱了,那怎么办?

石锅豆腐,豆腐非常的嫩滑,有牛肉、海鲜等不同口味,让店家少放点辣,可是,少了辣味的韩国料理,似乎少了主心骨,完全没了感觉。

类似我国的蚂蚁上树,但口味清淡了许多,内容也丰富。

最后在沃尔玛买了两个箱子,29美元/个,也是便宜。

第十五天 纽约长岛——上海

下午的飞机,临走还下了大雪,真是见鬼了。

纽约肯尼迪机场,小是小的来,虽说有7个这样的候机楼,但也是没“腔调”。

巧克力这里卖的也有许多,如果还想多买些,这是最后的地点,只是价格比奥特莱斯稍高些,但比上海的也要便宜了。

刚候机时,还是蛮开心的,但是悲催的事接着就来了,因大雪,延迟登机,下午3点的飞机,4点才上机,但起飞已是晚上11点,在加上15小时的正常飞行,到底在飞机上待了多少时间,我已经算不清楚了……反正下飞机时,整个人傻了很久。

拖拖拉拉,刚开始写的时候,还是蛮认真,越拖越懒,时间久了,写到结束时,忘了大半,虎头蛇尾,大概最近“抗战神剧”看多了,各位将就看了,如果有时间,我会慢慢新增的。
全剧终
谢谢大家观看。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