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七重,七堂伽蓝,八重樱”
奈良佛塔重重,繁花似锦,此行主要是礼佛赏花,找飞鸟遗存,看唐风东渡。
奈良和京都一样,都是套用长安的棋盘结构,可城市中心已经东移,原来的平城京现已是荒凉的郊区,虽然有些道路还沿用旧名,可完全不见曾经的布局,即使如此,我们仍能在这里找到唐风东渡的痕迹,和这座城市温柔的善意。
Day6:京都>>奈良>>东大寺>>二月堂 >> 手向山八幡宫>> 春日大社 >>奈良公园 >>兴福寺
在京都待了五天,终于到要前往期待已久的奈良啦,直接从四条乌丸坐近铁到达奈良车站。列车中途会经过平城宫遗址,遗址四周都是农田和平房,只有复原的城门和划分条坊的木桩,遗址离市中心很远,不必特地前往,就在列车上瞟一眼吧。
东大寺
还没到东大寺,就看到小鹿在人群中踱来踱去,直盯着游人的衣服口袋,用精准的嗅觉找出小饼干,一看就是惯犯。
匆匆走过鹿群来到南大门面前,大门看起来就很有岁数,面阔五间,进深两间,重簷歇山顶,仅有柱头铺作,直接从柱身出跳,层层出跳六重且不施横栱,造形简单直接却能感受到纯粹的结构之美~
拍完南大门正准备往前走,突然感觉被什么东西封印住脚步,扭头一看,发现一只小鹿正兴致勃勃啃我的揹包带,赶紧放下相机,在众目睽睽下和它展开长达一分钟的拉锯战,费尽力气终于从鹿口中解救出揹包带,眼泪汪汪,擦干鹿口水继续往前走。
东大寺的大佛殿是大家最熟悉的日本建筑之一,先后被烧毁两次,如今的佛殿是江户时期才重建的,由于当时财力有限,从原先的面阔十一间缩减成七间,可是高度不变,这种做法导致佛殿正脊非常短,整个建筑虽然高挑却不够舒展。
大殿正中是极具特色的“唐破风”,日本寺院和宫城中的“唐门”就是采用这一样式,是非常典型的日式构造。几年前一些影视作品或影视城为了复原唐风建筑,直接搬用了“唐破风”和“金鸱尾”等元素,这些实际上都是典型的日式构造,且发明时间并不久远,和真正的唐风建筑相距甚远。
殿前路面的石头也别有深意,它们分别来自印度、中国、韩国和日本,因为佛从印度传入中国,经韩国最终传入日本,建造者就专门挑了这四国的石头表示纪念。百年间无数僧人跋涉荒漠、葬身大海,如今我们只需轻轻两步,便走完了这漫长的旅程。
东大寺有免费的中文讲解,志愿者都是退了休的老年人。给我们讲解的老爷爷中文只学了一年半,胸前挂着实习生的牌子,一字一句认真讲解,虽然口音很重,说话也有些吃力,但真的很可爱。为了推广自己的文化,努力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冒着风吹日晒,认真达观地和世界保持交流,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实习生了。希望我们也能一直保持乐观和好奇心,即使已经白发苍苍,毕竟人生无论什么时候都只是刚刚开始呀。
在东大寺买了第二本御朱印帐,好好看的椿花~开启全新的朱印收集之旅~
二月堂
去二月堂的路上遇到一个法国旅行团,发现已经听不懂他们说话了,我的法语竟然退步得如此迅速呜呜呜。
之前看的攻略说,一定要在二月堂登高远眺,一览奈良美……景……好吧其实景色真的很一般,反而是背后的山泉伴着森山青绿,颇具禅意。
法华堂
法华堂就在二月堂旁边,是东大寺群中最古老的建筑,建立于天平五年,后来又在正面新增礼堂,所以外观就变得有些奇特了。法华堂内有菩萨和力士像,均为天平时代的造像,可堂内还是不能照相。
手向山八幡宫
手向山八幡宫也在法华堂旁边,一个佛教一个神道教,就这么并立著,和和气气当了几百年邻居,真是很神奇。(在日本,神佛并不是对立关系,佛教6世纪传入日本并日益壮大,本土神明就逐渐转变为守护佛的角色,寺庙的周围也建起了供奉神明的镇守社,手向山八幡宫就属于此类,直到明治年间神佛分离,这些神社才趋于独立。)
若草山
去往春日大社的途中会经过若草山,小鹿们站在台阶上观看过往游人,还会鞠躬要饼干,真的很聪明。
春日大社
“神明乘白鹿而来,憩于三笠山”
春日大社的布局非常特别,本殿位于一侧,参道直通森林,因为来自东边的神憩于山顶。每当朝阳从山顶升起,就是神明对人间的祝福。
春日大社的参道非常美,宁静优雅,两旁是点缀著青苔的石灯笼,偶尔有小鹿从石灯间钻出,古朴中带着野趣。
每个石灯中都封有心愿,直到愿望实现才会揭去封纸。我好奇看了看,多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不过这位加藤女士就不一样了,我希望世界和平~
中元节的时候,人们会在神社各处点起净火,祈祷远离疾病与灾荒,1000盏悬灯和2000盏石灯笼,在黑暗中燃起幽幽的火光,这可能是神界才有的景象吧,可惜不能得见了。
奈良公园
下了山就是奈良公园,跟路边的老奶奶买了饼干,准备逗一逗小鹿,结果反而被它们追着屁股满街跑。一掏出饼干,小鹿就像狼群一样扑了上来,使劲儿咬我的衣角表示威胁,势必要把食物弄到手。我把最后一块饼干扔到远处后拔腿就跑,没想到还有三四只排著队追,乌溜溜大眼睛下实则一副流氓作派,神明啊,你真的是骑它们来这儿的吗?!
兴福寺
兴福寺并不是规整的堂塔结构,甚至连回廊也没有,大家能从四面八方自由进出。各个建筑如棋子般散布各处,金堂竟有三座之多,一座位于正中,剩余两座位于两侧,布局看似随意但也井然有序。
寺院东南角是一座五重塔,高度仅次于京都东寺的那座,同样身材纤细、出簷深远,也同样没有登高功能哈哈,之前在京都篇写了日式佛塔的特征,看来真是无一例外啊。
在兴福寺附近的面斗庵解决了晚餐,店里不准拍店员和厨房,说是之前的合照在外网上被恶意使用,虽然很对不起,但真的好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喜欢奈良,街道干净,天气凉爽,写朱印的神职人员还愿意说英文,热情亲切,比京都可爱多了。啊,真幸福,在奈良的第一天顺利结束,这里真好。
对了,在日本买快速面请记得要筷子,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Day7:法隆寺>>冰室神社>> 奈良国立博物馆
法隆寺
法隆寺离市区较远,需要坐jr才能达到,可是非常值得一去。
法隆寺分为三大院,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飞鸟时期的遗构,还有各个时期的建筑精粹,如果是古建爱好者一定不能错过。西院伽蓝初建于607年(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烧毁后于七世纪末期重建,也就是中国的初唐时期。虽经后世修修补补,但大体上保持原构,是探究中国南朝以及初唐建筑的最重要的实物资料,所以我们的参观也是从西院开始~
一般来说,佛寺都会遵循古老的“廊院制”布局,四面回廊环绕,组成封闭的矩形空间,于南部开中门,院内设佛塔、金堂,廊外再设讲堂、食堂等配套建筑。堂佛的布局变化也是非常有意思,最初佛塔是佛寺的明星建筑(毕竟是放舍利的地方嘛),立于最中央,周围环绕三座金堂。后来造像技术越来越成熟,放置佛像的金堂地位也随之提高,佛寺布局就变成了一塔一金堂,堂塔并立,不分伯仲。后来金堂终于翻身成主角,佛塔就变成两座立于两侧,地位完全不如从前哈哈。
深谙中式美学的日本佛寺,无论布局怎么变,结构一直都是中轴对称,然而法隆寺西院虽是一塔一金堂,堂塔却没有修建在中轴线上,而是一左一右相互对立。抹去了唯我独尊的主角光环,采取双主角形式, 倒生出一种奇妙的平衡感。
一入寺就能看到中门,法隆寺的中门非常神奇,偶数开间本来就比较少见了,正中央还多设一立柱,也就是说进来时是面阔四间,出去时却变为了五间。有日本学者认为这是为了封印圣德太子的怨灵……啊,怎么感觉背后有点发凉。
院内堂塔并立,右边的是金堂,立于台基之上,底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使用简朴的单簷,斗栱雕作云形,四角的龙纹支柱是后期为减轻承重而加的,窗户也是极具唐风的直櫺窗,凭栏是“卐”字纹,下设人字栱加一斗三升的组合,和云冈石窟中的中式门楼一模一样。堂内分别安置著飞鸟、镰仓、白凤和平安时代的造像,华盖雕饰精美,色彩浓郁,墙壁上部绘有飞天壁画,围绕佛像载歌载舞,颇具敦煌壁画的风采,可惜不能拍照。
五重塔一层带有副阶,看起来像是有六层,实际上和前面提到的所有佛塔一样,都是伪高层,塔中立心柱以增加减震效果。之前看到的日本佛塔基本垂直,从上至下都是同一比例,可法隆寺五重塔逐层缩小,稳定性会更强,这点倒是和中式佛塔很像。塔中四面各设群塑石像,每一个都张力十足,可惜还是不能拍照。
回廊围绕这整个西院建筑,每间均开设直櫺窗,窗内是庄严肃穆的佛塔圣地,窗外则是庭园的新绿。
回廊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飞鸟风格的立柱,也就是像猴面包树一样的梭形立柱,大斗底部带有皿板,上部设人形叉手,这种设计在中式建筑里常能见到。
相比于金堂和五重塔,讲堂算比较年轻,初建于平安时代,堂内的三尊像也是平安时期的作品。在幽静的堂内,看着被风吹起的门帐,门外的俗世已是一园春色了。
虽然没有看到院内的樱花,可也算是见到雨中的五重塔了。
西院东侧是大宝藏院,也就是法隆寺的博物馆,馆内藏有国宝玉虫厨子。厨子其实就是佛龛的意思,一般最重要的佛像,会收藏在一个叫“御厨子”的佛龛里密封起来,被称为“祕佛”,只有在特定的日子才会公开展示。玉虫厨子原置于金堂,是法隆寺初建时代的作品,比较完整地留下了当时的建构资讯。上层是一座歇山顶小殿,可惜里面的佛像已经被盗,正脊旁的鸱尾也是近代才修复完成的。
值得关注的是,玉虫厨子的歇山顶保留了最古老的做法,现在的歇山顶都是直接在悬山顶下加一圈副阶,全然一体。玉虫厨子的屋顶能明显看到两部分的衔接痕迹,悬山顶就像帽子一样盖在庑殿顶上。
小小的玉虫厨子,浓缩了飞鸟时期艺术式样,既承袭中国六朝之衣钵,又发展本土艺术特征,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都能在此寻到属于自己的古风遗存,真好。
梦殿位于最右侧,是一座八角攒尖的建筑,中央供奉著圣德太子的等身观音像,梦殿本尊会在春季和秋季特别开龛,如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询一下。
从梦殿回到西院伽蓝会经过一个参道,两边立著矮墙,沿用古法,用瓦片参杂黄土垒成,不知道一千多年前,朱雀大道两旁的坊墙是否就像这样。
在喜欢的法隆寺得到了喜欢的朱印,“以和为贵”,开心。
冰室神社
神社就在奈良博物馆对面,每年春天,奈良的樱花就从这里开始盛开。可神社实在太小了,朱印所经常没人,价钱比一般的要贵一倍,收集朱印的朋友请三思。
奈良国立博物馆
我来的实在不是时候,四月就有曜变天目茶碗的特展,真是完美错过。
平时这里只开放佛像馆和青铜馆,青铜馆没什么可看,佛像馆却不乏珍品,馆内可以租借讲解器,连线青铜馆的长廊里还有馆长做的佛像知识小册,轻轻松松就能泡两三小时,在这里还看到了西安宝庆寺佛塔中的砖雕,不胜唏嘘。最后还是建议大家有特展的时候来,奈良博物馆馆藏丰富,就是吝于展出。
这里其实也有小鹿,我还看到一个高中男生叼著饼干,想和小鹿玩饼干游戏,可能会死很惨吧哈哈哈。
Day8:唐招提寺 >>药师寺 >> 大阪
唐招提寺
公元753年,来自大唐的高僧鉴真成功东渡日本,虽然已双目失明,仍旧主持建立唐招提寺,开坛弘法。这座寺庙是鉴真大师亲自督促修建,其唐风在奈良遗构中最为纯正。一进南门就能看到金堂立于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簷庑殿顶,外增柱廊,柱头铺作为双杪单下昂,补间设直斗,整个建筑的外观、平闇等构造都和五台山佛光寺非常相似,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比如金堂屋顶坡度经后世加高,佛光寺的屋顶更缓和,整体来看,前者婉约,后者俊逸,二者皆美。
金堂右后方是一座造型华丽的鼓楼,初建于镰仓时代,曾经存放著鉴真大师的三千佛舍利。
金堂北侧的讲堂舒展修长,重簷歇山顶,面阔九间,进深四间,是从平城宫迁过来的,也是平城宫唯一留存的建筑。讲堂内有金堂的建筑模型和解剖图,以及大斗、瓦当的复制品(看建筑的时候不觉得,把大斗放眼前才感到巨集伟,这半人高的东西竟然只是区区一材啊)。出了讲堂才发现,旁边的樱花已经盛开。
鉴真大师的墓在西侧一处幽静的庭院里,院内绿意盎然。
唐招提寺的藏经阁是最古老的校仓造,比正仓院都早,只是要小很多。校仓也就是仓库,墙体由仓木垒叠,潮溼时木头膨胀阻隔潮气,干燥是木头收缩流通空气,古代的人就用这种方式将珍宝储存下来,使今人也得以看见,真是很了不起。
说实话,唐招提寺是我此行最喜欢的景点之一,清静典雅,古风纯厚,不仅讲解详实,工作人员也亲切可爱。即使是樱花季也是游人罕至,身为中国人,的确能在此收获其他国家人难以体会的感动。
药师寺
“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一指皆带花纹,鱼形映起,光明对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入寂灭,顾摩揭陀也。”——《大唐西域记》玄奘
朋友们啊!来之前请一定看看官网啊!唯一想看的东塔竟然还在维修啊!什么都看不到我真的好绝望啊!其他建筑都崭崭新看什么啊!交通还不方便害得我腰都要走断了啊!
咳,冷静一点。药师寺就在唐招提寺附近,等东塔修好了也可以来看看,寺里有日本最古老的佛足石,在佛教初期,信徒们不敢给佛造像,他们认为所有形体雕刻都是对佛祖的不敬,所以只在石头上刻下佛足来参拜,足底有相轮,十指俱有花纹,石头从印度传入中国,又由日本留学生带回,现安放在药师寺的金堂内。
这是川濑巴水看到的药师寺
这是我看到的
大阪
收拾行李去大阪!列车因人身事故晚点了,看来在日本卧轨真的很常见啊。
大阪热闹接地气,连街道也没有京都干净哈哈。在旅店附近转了转,看见一堆人拥在剧场门口,挥舞应援的扇子,可能在等某个少女偶像吧。第一次看到这种粉丝团体,感觉真奇妙,大家都好热情呀。
Day9:天守阁 >> 丰国神社 >> 心斋桥
淅淅沥沥下著春雨,大阪城公园的樱花已经盛开。
因为天守阁最初是由丰臣秀吉修建,所以公园里也有一处丰国神社,在这里获得此行最后一枚御朱印~
天守阁非常拥挤,不太有趣。其实大阪相对于京都奈良,文物方面实在乏善可陈,大多都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做科普,没什么干货。
从公园出来,会经过大阪警视厅,平次老爸工作的地方(路过的时候觉得这地方真帅!超级帅!羡慕在里面工作的每一个人),以及NHK大楼(看来你们家那么多纪录片,还是要来给大佬递个烟~),NHK大楼旁是大阪历史博物馆,感觉也没什么干货……
心斋桥人山人海海海海……我就只去tokyu hands逛了逛,这里比loft好逛一百倍!品种丰富,陈设合理,手帐er的天堂,在这里泡了小半天真是太幸福了。
沿着心斋桥一路走到戎桥,没错,我就是来巡礼的嘿嘿。
大阪的招牌真的很好看,乱中有序,繁华又有个性。
夜宵是全家的炸鸡,真的和传说中一样好吃!全家你只是一个便利店啊!炸鸡做这么好吃让肯德基怎么办!
Day10:买买买 >>成都
其实除了药妆(当然还是要买的),大阪还有很多好逛的文具店和唱片店,可以去逛逛中古相机店,只是价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便宜,当然还有一些有趣的小店,就要以后慢慢探索了。
日本之行终于写完了,写了一些关于古建的东西,可我不是学建筑的,肯定会有很多错误,欢迎大家指正。我知道这不是一篇有趣的游记,去的都是比较大众的景点,文笔不好,还越写越散漫,最后的大阪篇竟然只有寥寥数语,连照片也没好好弄。不过最重要的是,好不容易写完电脑竟然抽风,又不得不从头再来一边(咬牙切齿)。好吧,这都不打紧,其实我只是想好好记录下这一切,希望十年二十年之后还能记得,记得2019年的三月,和学生时代的最后一场旅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