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世界之大,美景之多,都是我心之向往的地方。然而,囊中羞涩却成为了最大的障碍。经济实惠的海岛游已经去了两个,换个视角,换个心情看世界,“霓虹”成为了首选。日本是离我们最近的发达国家。置身其中,已不单单是为了放松身心,而是为了去感受,去体验。虽说,日本的旅游成本也不很低,但比起大洋彼岸的诸国来说,近—的确是她的最大优势。
每每想去旅游,热情最高的就是我了,不论远近,只要能行走在路上,于我就是快乐的,放松的,期盼的;但往往又因为家中那两位的原因不一定能够成行。此番之旅,源于儿子寒假临开学前的一句话: 我想出去玩儿了。而日本也是诸多国家中,我们最能达成一致的国家。于是,我不安分的心再次被挑逗起来。看游记,核算成本,似乎在这学期开学初便成了我每晚入睡前的必修课。然而,期间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不是小的嫌贵不去,就是大的嫌麻烦,要放弃,好在,在我的坚持之下,于四月中旬,果断地定下了机票和酒店,也算是坚定了出发的决心。

【准备】

最为自豪的就是提前三个月预订了机票和酒店。日本,素以细节服务而著称,虽说全日空(日本有两家航空公司:日航和全日空)的票价要高于国航,但是体验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日空的航线,返程时间有些偏早,但毕竟三人往返8100元人民币还算让我感到欣慰的。(刚刚7.15又查了一下携程, 当前的单人往返要6353人民币, 窃喜。)东京的酒店也是从携程上订的。日本的人均占地面积比中国还紧张,所以日本的酒店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著称。酒店当中单人间很多(其实不妨说这也是她人性化的一面),而三人间就少之又少了,加之儿子已经超过12岁,是必须有自己的床位的(人权嘛),也不允许和我们挤在两人间了,所以酒店的选择原则之一就是得有三人间,否则订两间房就太不划算了;其次,我们第一次东渡日本,语言完全不通(虽说上大学的时候我的二外是日语,当年成绩也还不错,但现在也完完全全还给老师了,惭愧啊),交通便利也是考虑的因素,综合游记和攻略,新宿周边成为我选择酒店的第二个原则。新宿格拉斯丽酒店,三人间含早(日本吃饭也是很贵的)四晚8116元,的确是够贵的了,但也只能如此。这还是我预定的早,否则花钱都没房额。至于大阪,住宿方面我们选择了全新的模式—民宿(Airbnb网),价位和东京比便宜了不少,2451元四晚,可以自己做饭,就是一套完整的公寓,在大阪城公园附近,也算是稍稍拉低了一些成本。
此时的热情却似乎减少了,也不再没完没了的看游记了。

【签证】

没有签证是不能成行的,但旅游签证是三个月有效的,当然不能早早签完。我斗胆提前这么多订下机票和酒店,也是看到网上都说日本签证的出签率还是很高的。日本签证费用不低,我横比竖比,终于在淘宝找到一家价效比较高的—逸行,那也人均将近300元啊。进入五月,开始咨询签证事宜,虽有传闻日本将对华免签,但恐怕我们是赶不上了。日本签证提供的资料不是一般的多,夫妻二人同行,我原以为提供一人的就行,其实真不是,两人的全套材料都要,个人的,单位的;填写的,影印的;身份的,经济的。反正是她能想到的,似乎都要提供,受制于人,也没有办法,尽可能全面提供吧,为顺利出签做努力,毕竟机票是退不了的。还好,一周的时间,顺利出签了,日本,等着我们。

【行程】

选择自由行就是为了“自由”二字。家里那一大一小,最不愿和人扎堆,所以路线的选择上也是走了一条小众的线路。而我觉得一些标志性的景点还是要看看的,毕竟出去一次不容易啊。儿子要过一天日本人的生活,要感受东京的早高峰,要深入当地人的生活,要走进大学的校园,当然还要品尝大学食堂的伙食(这好像是我家自由行的固定模式吧)。所以最终确定了新宿周边游,台场一日游,大学校园游(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消防博物馆随意游的东京四日游;新干线穿行关东与关西,一路转战大阪,畅游大阪海游馆;漫步京都街头,感受京都大学,沉醉古老的日本当中;跋涉方便面博物馆,集参观,参与和品尝于一体的新奇游的东京进大阪出的九天八晚的最终行程。
日本,我们要来了!

【概述之日本人】

九天八晚的日本关东关西连线游就这样结束。 此次行程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日本的人了。 抛开政治因素,我个人真的很喜欢日本这个国度,喜欢这个国家的人。日本人是友好的,热情的,而且是相当的友好、热情。初到日本,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环境不熟,虽有导航在手,却也是有些不知所措。问路是必须的环节。行程当中被我们问过路的日本人不下二十人,年轻的,年长的,工作人员,路上行人,每一个人无不都热情,认真,努力地与我们沟通,为我们指路,如果实在不能拿英语沟通(毕竟英语是我们沟通的唯一平台),他们也会热情地帮我们去向他人求助,会用丰富恰当的肢体语言给我们导航(在大阪梅田时,一个路口的老人拍拍自己的右臂,示意我们要找的一兰拉面馆在右手边),实在无能为力,他们也会报以热情歉意的微笑和我们虽然听不懂,但知道一定是友好的话语。
在东京大学,我们本想看看她的图书馆,却误进入她的文史馆。于是儿子向一个工作人员问路。虽说应该算沟通比较顺畅了,但是似乎还是没有完全让我们明白,于是这位女士让我们在楼道里稍等,她进了办公室。等了一些时候,她还没有出来,我们以为是理解的偏差,人家已经回去工作了,于是我们就打算坐电梯下楼了。万万没想到,刚到电梯口,她却匆匆忙忙追了出来,也没因为我们不告而别有丁点不满,反而递给我们一张刚刚列印的,清晰标明了图书馆地图位置的google彩色地图(其实就在她们馆的背身)又再次给我们指引了一下方位,才如释重负地送我们上了电梯。
还有一次是我们刚刚到了大阪,从地铁站出来准备去找食吃。但是偌大的地铁站一出,我们完全蒙圈,导航似乎也不很给力(正好有维修工程)。路边有一对中年夫妇正坐着休息,于是我们上前问路。男士似乎完全不懂英语,于是我们的沟通就是和那位女士。因为不知道餐馆的名字用英文如何正确表达,于是儿子拿着手机的google导航询问(恰好上面是繁体中文,当地人看得懂)。只见那位女士也拿出手机导航(可见她本人并不十分清楚我们要找的餐馆的位置,于是也帮我们导航)。因为要转弯,过桥比较复杂,估计她怕我们不好找,于是示意那位男士,一起带我们走到过街桥下,才放心地离开。热情得让我们觉得真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在商场问路,你可以随便问一个专柜的导购(她明确知道你不会买她的东西),即便她无法和你顺畅交流,她会告诉你去询问有中文导引的柜台,即便柜台就在眼前,她也会带你前往。完全不会因为是否购物而决定自己的态度。
除了这些被我们求助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无比的热情外,其实随处所见的日本人真的都很热情。如果你和他/她有目光的接触,他/她一定会对你微笑、点头,甚至鞠躬。让我们虽然在异乡,却没有任何被排斥的感觉。也许日本人的微笑已经深深地刻画在他们的脸上,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微笑让人感到的发自心底的,让人感到很舒服的,而并非表面做作的表现。

【概述之日本交通】

日本交通,一定是日本游不得不提的亮点。之所以冒险选择(当初也怕语言不通会影响我们的游玩质量, 也考虑过跟团游)自由行,其实最初吸引我们的便是体验日本的地铁,而这恰恰是跟团游所不能做到的,所以最终“冒险”选择自由行,也是为了实现我们搭乘日本交通工具的梦吧,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前期的功课做得比较辛苦,也算是有所值了。

日本地铁的人性化设施其实是从一方面体现日本人素质的高低。日本地铁站的闸机都是敞开式的,乘客只要将车票塞入或者刷IC交通卡,就可以通行,省去了小门的开合过程,非常方便拖带行李箱的人通过。如果你不塞票或刷卡,闸机的小门才会自动关闭。日本地铁的建造年代一般比中国久远,所以遮蔽门比较少见,只有某些站点新加了遮蔽门。而且很多站台真的很窄,换乘和候车都是在这窄窄的通道上同时完成的,所以当地的日本人往往是贴著墙壁站立,而非早早到等候线处排队(而我们往往直接站到等候线处排队, 大概是受国情的影响,总怕上不去车),为他人提供方便,不给他人带来麻烦,应该是日本人的宗旨吧。地铁站内会有很多不同的贴图,会标明某趟列车是几节车厢编组,不同车厢的特殊性,比如弱冷车厢,优先席,女士车厢等,同时还列明了沿途所有车站对应每一节车厢的设施,以方便乘客按需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厢,比如哪节车厢对应楼梯,哪节车厢对应电梯,哪节车厢对应换乘站台。站台墙上的列车时刻表详细地列出了全天经过本站的所有车次的抵达时间。实际验证下来也是分毫不差。让我非常感动日本地铁公司的缜密和体贴。候车时,乘客都能做到根据地上的指示标识分列车门的两侧,先下后上,进入车厢后也无人快步抢座儿。车厢内座椅都是绒面织物,不是冬天坐上去屁股凉飕飕的硬塑料。日本地铁的拉手非常贴心, 有高低不同的配置, 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优先席到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一定为特殊人群留着,但是在非高峰时期,那几张不同颜色的座椅真的是空着的(其间我误坐了一回优先席,当我纳闷为什么周边站了很多人,可我身边的位子却一直空着,才猛然意识到是优先席,赶紧起身,很是不好意思)。传说中日本人在地铁上最喜欢做三件事:打盹、看书和玩手机。我观察了一下,打盹的人不少,看书的人有,但明显少于看智慧手机的。说明随着智慧手机的入侵,读纸媒的日本人也在减少。车厢里非常安静,几乎没有人说话,虽然一部分人在用手机,可你绝不会听到铃声,更没有人通话,大多在浏览页面或者使用即时通讯APP。因为把电话调成振动模式已经成为日本人进入地铁之前的习惯。日本人在地铁里不仅不会打电话,连来电都不会接听。我在地铁内也看到了“禁止通话”的标识。乘坐自动扶梯的时候人们都自觉地站在左侧,让有急事的人从右侧快速通过。无论队伍多长,无论自己下车的车门离队尾有多远,日本人一定会走到队尾排队,而且一定是排成一队。也许就是因为人的素质,才使得庞大而复杂的地铁站内忙而不乱吧。
日本地铁站之大不是夸的。 国内的地铁站通常是四个出口,遍布一个大路口的四个角上, 而日本地铁的出口大多以两位数计数,这也是我们刚到日本时,往往从一个地铁站出来,发现地面上的一切却是那么的陌生。尤其是在东京,地面上是很少见到行人的,车辆也不多,根本不会发生像帝都这样的堵车情况;而步入地下,却发现原来人真的不少。日本的地铁站不单单是地铁站,因为它的庞大,所以它集购物餐饮交通于一体,而且绝对货真价实,明码实价,童叟无欺。所以只要步入地下,天气变化便不是问题,因为人们可以在地下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情。据说东京地铁有七层,我没有考证,但是我们的确下到过地下六层,明明上车的时候是地下二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正下车的时候就到了地下六层。那也完全不用担心,跟着指示标志,可以去我们要去的地方,当然在站内走个千八百米的距离实在太普通不过了。试想,日本的地下,特别是东京的地下,岂不是空的?
日本除了庞大的地下交通系统,地面上的交通也是能分层就分层。我们前往的台场地区,也许因为它填海填出来的缘故吧,这里没有地下铁,铁道是架在空中的,而在铁道之上又架桥给汽车通行,所以当我们坐在百合海鸥号里时,我们的头顶上是过汽车的。而我们去大阪关西机场所坐的电车(其实也是火车)又是通过跨海大桥行进的。
也只有这样以蜘蛛网式分布的交通网,才能满足日本如此高密度人群出行的需要。
在日本,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行人过马路。作为行人,过马路一定是以交通灯为准的,不是以路上是否有车辆来定。而日本人等灯的时候也并不是站在等候线上(尽管等候线离路口已有相当一段距离),而是远远地站线上后相当一段距离处,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过不去马路吧。而日本的斑马线是非常非常宽的,是我们的三倍左右(同比大路口),甚至整个十字路口全方位都是斑马线,横的,竖的,还有斜的。日本人过马路不急不躁,这不得不归功于司机的素质。因为在这里行人一定是优先的,只要有行人过马路,即便是正常拐弯的车辆也一定会远远地停下,示意行人先过,你让它先过,它都不走。自行车过马路是在斑马线旁有专门划出的区域的。所以在日本过马路非常安心,就像走在自己院中那么安全。当然路上的人也不会闲庭信步的遛达,节奏快是日本人的一大特点。当然,在街头你是听不到汽车鸣笛的声音的,整整九天,除了大阪听到过一声汽车喇叭声外,我都忘了汽车是还配有喇叭这个装置的。

【概述之日本印象】

日本人出行的标配一般是毛巾、手帕和雨伞。毛巾和手帕是用来擦汗的,毛巾就挂在脖子上,进入地铁车厢和商场这些冷气十足的地方,擦擦因匆忙和暑热,当然还有因为他们总是正装出行(这个季节,男士穿长袖衬衫,学生穿制服毛背心的不在少数)而出的汗也是极为方便的。作为海滨城市,随时下雨当然不足为奇,所以当地人随身带着把雨伞是极为必要的,而日本人多是携带长把伞,挂在双肩揹包带上。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青睐携带并不方便的长把伞,但是却看到在公司,商场门口都有放长把伞的架子以及套溼雨伞的袋子。
日本印象万万少不了卫生间。干净,无异味自不必多说,单是那些贴心的设计就不能不提。大概因为卫生的绝对过硬,卫生间里是非常敞亮的,包括坑位部分。很多日本的公共卫生间被称之为化妆间,所以洗手池的镜子,洗手液,冷热水龙头毫无疑问是必备的,当然台面上也无残留水渍。挂伞的小小设计,简洁却实用。要说坑位之内,只要是坐便,一定是带冲洗功能的马桶圈,墙上悬挂著可用来消毒的酒精盒,按出一些在卫生纸上擦拭马桶圈,避免不愿坐上去的尴尬。智慧马桶圈(大多数是ToTo的)上除了冲洗功能,还有音乐和除臭功能,也是为如厕时避免尴尬而设计。卫生纸几卷几卷的堆放著,绝不会担心没有的用。就是在这么紧凑的坑位当中,也会为爱美的女士准备一块可以收起放下的脚踏板(面积不算小),方便女士换装所用;为了年轻的妈妈,还会准备一个或可折叠或不能折叠的宝宝椅(明确标明供2岁以内的宝宝使用 ),这个设施也会在洗手池旁出现。在这里上厕所都是件舒心的事。
日本的垃圾分类是非常到位的,所用路边的垃圾桶真的不多,而街道上却相当干净。而如此干净整洁的街道,令人舒心的卫生间,我们却未曾看到过任何清扫打理的工作人员。我一直很纳闷,在日本,特别是景区周边,国人也不少,如厕之需必然有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为什么在国内,即便是在帝都,工作人员不停地打扫收拾,依旧不能让人感到舒服呢?借老公一句话:这是“破窗效应”的逆效应。因为干净,所以自觉地保持干净。

深入日本人骨髓的除了这种干净整洁外,那就是规矩了,特别是排队,似乎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那必排队,一条纵队,绝不拥挤,也绝不烦躁。因为对硬币的不熟悉,每每在超市买东西,我都会把所有的硬币拿出来找,后面的人总是一米开外的距离静静地等候,不急不燥,绝不催促。

【日本第一站之东京】

2016年7月18日清晨,坐上事先在携程上预订好的易到专车(因为有7折优惠,我们三人才不到100元,包括高速费,一路到机场,真的很值)奔往首都国际机场的T3航站楼,因为周一,9:50的飞机,我们6:20就出发了,提前了三个半小时,但依旧路遇早高峰,加上在机场领取随身wifi,值机,安检,真正到达登机口,离登机也就半个小时的时间了,还真是够紧凑。感受日本服务从飞机开始,所以此番我订都是全日空航空公司的班机,NH956航班将搭载我们飞往向往中的国度。波音787型飞机,也是迄今为止最新的机型,宽敞的机舱,先进的装置(用按钮调节遮光度的窗玻璃),精致的飞机餐,周到的机上服务,完美。飞行近三个半小时,飞机准时降落在了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调整时间(我们和日本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出关,取行李(行李早已不在传输带上一圈一圈地转了,而被拿下来整整齐齐地排列好了,等候主人。所以说排队已深入日本人的骨髓,连行李都排队),找事先查好的车站。日本的交通分为很多公司,交通费用的确不便宜,所以必须事先选择好适合自己的线路乘坐(不过日本的各大网站都有简体中文的切换,所以在国内做攻略很方便,而且时间,价钱也很准确,基本上在国内就完全可以把几天的旅行线路和花费测算清楚)。日本交通的准点率是相当高的,所以计划和现实可以完美地结合。

出发前做功课,发现京成电铁的Access Exp号,经济实惠,价效比较高,虽说单程也要1240円(约合80.65RMB),但也算理想了。我们真的到日本了。车行近一个小时,换乘JR山手线(地铁),我们到达了东京四天的落脚处——新宿。
新宿区是日本东京都内23个行政区之一,也是比较繁华商业区。东京都厅(都政府)位于区内,是东京都的都市核心之一。商业娱乐设施齐全,高等院校集中,有许多大型企业总部。
新宿区位在东京市区内中央偏西的地带,区内的新宿车站是东京市区西侧最重要的交通要冲之一,包括JR山手线、JR中央本线、JR总武线与私人铁路公司京王电铁、小田急电铁的总部都位在新宿车站,周围还有数条地下铁路线行经。
相对于西新宿的现代化与整齐,新宿车站以东的东新宿地区,则是最热闹也是最混乱的传统商业街地区,其中,闻名海外的红灯区——歌舞伎町,就是位在新宿区之内。而我们此番所选择的东京新宿格拉斯丽酒店就位于新宿东口。选择新宿作为我们的落脚点,是因为这里便利的交通。 我在国内就买好了“东京地铁72小时劵”,这是专门为旅游的外国人提供的,目的在于节省昂贵的交通费用。东京地铁上车就在140円(约9.11RMB)以上,而三日券日均500円(约32.52RMB)东京和都营两大地铁公司的13条地铁线路随便坐,而这13条线路游遍东京主要景点无障碍(我儿就有一次先于我俩出站,发现出错了,又刷卡进来了,毫无负担,这要是买票,得多心疼啊)。

办好入住,简单。出发,晚餐。一路导航,终于找到了“三田制面所”,一家以蘸面著名的小面馆。面积很小,但干净整洁,面分大中小份,价钱却一样,我家能吃的小同志选了大份,满满冒尖的一大碗面,蘸着特殊的汤料,瞬间化为乌有,余味无穷(我家那两位一直对这个面的味道念念不忘,我个人觉得回味有些怪怪的)。谁说在日本吃不饱,我们没有哪一餐不是吃到撑的,而且也就是一人一份的量。

面足汤饱,也就花了我们2490円(约161.95RMB),我们开始了攻略中的下一站——东京都厅。东京都厅(The New Tokyo City Hall,Japan,1986-1991年),位于东京新宿新区,是属于纪念性高层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设计人为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都厅”是东京都市政厅的简称。游客一般都在此参观东京全貌,关键还是免费的哟。这栋建筑共有48层楼,包含两个242.9米高的塔楼,以这个地震频繁的城市来说,实在高乎寻常,因此有人将之比为“城市墓碑”。在第33层之处分成两个对称的摩天层,并延伸至高达243米处。对外开放的展望台设在第45层,乘电梯仅55秒即可到达。俯瞰东京的夜景,满眼的灯光,也是壮观。

跟随导航回到酒店,幸亏选择了一家有30层高的酒店,而且八楼平台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哥斯拉,否则在这楼群密布,灯火辉煌的新宿地区,找回酒店都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楼下711买盒明治牛奶,回房间修整,调整状态,准备明天出行。还得提一下,无论楼下的新宿地区有多么繁华,多么喧嚣,进入楼层,进入房间,一切就归于安静,除了偶尔的火车声,再无其他杂音。整整四天,好似整个楼层只我们一家入住似的,也没听到过楼道中有任何声响。
东京第二天(7.19)我们选择了台场地区。台场或称御台场,位于东京都东南部东京湾的人造陆地上,是东京最新的娱乐场所集中地。台场的取名有这样一段来由: 1853年,美国人佩里率船队来到日本,当时东京还称江户,由于防卫上的紧急需要,匆忙赶制了海上炮台设定在此御敌,从此这里便称为台场。
台场的中心是“台场水色之城”,建有购物中心。还可以参观走红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的“富士电视台”等。1997年3月10日,富士电视台(フジテレビ)将总部从新宿区搬迁到位于台场的富士电视台本社大楼里,这栋由日本知名建筑师丹下健三所设计(还是他)、像是一架电视机般造型的大楼就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观光景点。因为当天她的演播厅没有开放,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倒也没留下什么印象。而海边的迷你自由女神像却有些意思,和她合张影,假装到了美国。
今天的安排是台场一日游。因为是填海所建的地区,因而保留了水域,可以通船(毕竟是海,所以水深足够),称之为水上巴士。而台场地区最吸引儿子的是她的科学未来馆和丰田汽车馆,虽然科学未来馆因为假期取消了周二闭馆,但遗憾的是当天丰田汽车馆不开,而我们预订的水上巴士和科学未来馆的票是有日期限制的,所以也只能按计划前往了。

日本未来水上巴士东京都观光汽船HOTALUNA (from Asakusa)是一艘非常有未来感的轮船,船身就像很多科幻大片里面的未来太空飞船,可以船舱内观光,亦可登上船顶观光,票价些许昂贵,1560円(101.46RMB),就是外形比较特别,其实也真没什么,一个小时的航程,也有些无聊了。

因为发船时间是10点钟,码头又在著名的浅草寺附近,所以我们安排早游浅草寺。6:30起床,吃罢酒店的丰盛早餐,我们出发了。跟着人流我们从一个商场下到了地铁站里。7:30左右,以为这就赶上了东京的早高峰(后来发现当地人大概在九十点钟上班,所以早高峰会再晚些才出现)。地铁里是匆忙但有序的人群,匆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人们一路快步前行,匆忙是因为我们听到了鞋跟敲击地面的声音,但人群始终是自觉地靠左前行,忙而不乱,安静得有些瘆人,除了走路的声音,也无其他声音。周围的店铺,除了便利店都还没有开门。站台上除了工作人员报告车况的声音外,依旧没有说话的声音,人们自觉的在地面提示线后排好队伍,车很快就来了,站台上的队伍依旧整齐,没有人着急上车,直到下车的人完全下完了,才开始上车。这种搭乘地铁的方式,我们也是到了后几天才适应的。车厢里的人不少,没有座位了,但人们整齐而自觉的站成三排,所以也不显得多拥挤。如果你要是怕挤,或是想有个座位亦或更好的位置站,又不赶时间的话,你可以等下辆车,车与车之间的间隔很小,时间上真不会有太大差别。

清早的浅草寺(也不算太早,都快九点了,但好像在日本算早的),虽然仲见世街的店铺多没开门,但是我们算是比较成功地躲开了人流。雷门在我们的镜头里也可以不被人头拥挤。浅草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也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的门脸、浅草的象征。雷门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将浅草寺指定为德川幕府的朝拜场所。赏赏景,拍拍照,拜拜观音,祈福于此。买一袋著名的“人形烧”尝尝(味道一般,浪费了),我们便匆匆赶往码头准备坐船前往台场。

日本科学未来馆是一个与大家共同分享21世纪“新知”,面向所有人开放的科学博物馆。于2001年7月10日开馆。其宗旨是通过各领域的尖端科技这一人类知性活动,使科技之成为丰富我们生活的文化,并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享。每个展厅都有科学交流员以及志愿者进行现场讲解,并与观众进行多种互动实验(因为她的开放是面对本国人民的,所以讲解都为日语,我们是听不懂了),使参观者在亲身体验尖端科技的同时,思考科技的意义并展望科技的未来。Geo-Cosmos是科学未来馆的标志性展品,根据日本著名宇航员、科学家,现任未来馆馆长的毛利卫先生的愿望,“与更多的人共同分享从宇宙看到的美丽地球”设计制作而成的。 Geo-Cosmos是一个直径为6.5米、表面镶嵌著约100万个LED的球体显示器,悬挂在6楼高空,根据卫星资料等可模拟地球、月球、各类行星等的形态,还可显示全球海面温度、全球转暖模拟实验等等。而最吸引人的还要算是在3楼展区内的机器人世界,可以看到由本田公司开发的,不仅会走路还会跑步的智慧机器人ASIMO。一个机器人,足以展示日本位于世界前沿的科技。就在等候ASIMO表演的时候,我们赶上了一次东京地震,雅虎天气预报,我们所在台场地区大约是2级地震,起初感到摇晃,我还以为是哪儿在实验,但看到身边几个穿制服的学生的表情和交流的神态,我确信是地震了,但也不足以惊慌的地震。虽然国内的家人有些担忧,但我却觉得有些小开心,能赶上一次日本的地震(当然是非灾难性的)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
下午时分,天下小雨,遗憾错过了调色盘摩天轮。搭乘百合海鸥号回酒店。百合海鸥号就是日本的“无头电车”,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车头的无人驾驶列车,有点像电车。很安静,开起来没有噪音。每一站之间的距离都很近, 可以观赏到完整的东京湾。但因为当时下雨了,赏景的确大打折扣。
走出地铁站,决定和两位男士分道扬镳,要不想买的礼物一件也买不到。其实当时我完全没有酒店的方位,也不知道去哪个商场,绕了一圈又回到我们分手的十字路口。先找到酒店再说,至少酒店附近有个不小的药妆店可以逛逛。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跟着感觉走,我居然一下子看到了高高的酒店,这下我悬著的心放了下来。就这条街了,赶上商店就进,赶不上就去早就物色好的药妆店。幸运如我,居然发现了一家不小的免税超市,而弟弟心心念的虎牌水壶居然有货,他也是命好。之前都不抱希望了,因为全日本断货,估计都被国人买走了(其实水壶made in China)。自己逛得不亦乐乎,收获大大的。不过后来一直庆幸自己逛了这么一次,否则之后真的都没机会了。

东京第三天(7.20)大学校园游拉开帷幕。小众线路从今天开始。第一站早稻田大学。1882年,早大的前身–东京专门学校诞生在东京郊区的一片稻田里。早大是日本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也是日本社会精英的摇篮。作为亚洲最为国际化的大学之一,早大拥有日本最先进的图书馆。
虽然已放暑假,但依然有学生在上课。校园安静,干净,没有气派的校门,一切都是那么低调。但步入教室,先进的装置,舒适的座椅,贴心的洗手池,日本的细节优势彰显出来。遗憾的是校园内没有运动场,这也成了儿子不看好这所大学的重要原因。校园真的不大,很快我们就走了一圈,离开,准备去体验东京另一个别具特色的交通工具——都电荒川线。

都电荒川线是东京遗留的唯一保留地面轨道的有轨电车。被誉为“市民之足”。作为怀旧感十足的交通工具,都电荒川线至今依然很受欢迎,还被人们亲切得称为叮叮电车。游客可以一边眺望东京平民区富有人情味的风景,一边享受荒川线之旅。途中我们还遇到了三个穿着制服的低年级小学生,安安静静在车站排队,低声在车上交谈,甚是可爱。车上的乘客以老年人为主,而且真的是那种很老很老的老年人。来之前做功课,都说日本的老人不愿被让座,他们要证明自己不需要被照顾,只需要留下优先席就可以了。一路上上来的老人真的没有被让座的,即便是车门处的优先席往往也是空着的,不少老人上车后还会主动往车厢后部走(走路有些都是颤颤巍巍的那种老人),而把优先席留给他们认为比他们更需要的人。当他们身边有人下车,他们才会坐下。而且,在日本很多商店,包括大学的食堂,计程车司机,有相当一批应该是五六十岁的老人,也许他们要用劳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吧。所以日本街头除了游客是没有闲逛的当地人的。

大学游第二站——东京大学。作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东大依旧是低调出现,连它最为著名的“赤门”也是那么不显眼。东京大学是一所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作为日本最高学术殿堂和帝国大学之首,其在全球享有极高的声誉。东大诞生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亚洲最早的西制大学之一。截止2014年,东大培养了包括8名诺贝尔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在内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工商钜子、政经精英,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无可比拟 。

著名的忠犬八公的主人就是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农学部教授上野英三郎,校园中就有教授和八公的嬉戏的铜像。

东大的食堂也是对外开放的,我们选择了在地下的中央食堂用餐。地下一层有一个展示柜,陈列著各种餐食的模型,只需记住编号和价钱就可排队点餐。拿好餐票,下到地下二层,排队取餐。备餐的多是老人,速度很快,绝不会有任何耽搁。食堂内是一排排长桌提供就餐,餐桌上铺有塑料台布,丝毫没有油腻的感觉,就餐时人们也会交谈,但却不会感到吵闹。食堂中心位置提供免费的茶水和调料可以取用。所有的人都会把除了面汤之外的餐食吃净,然后送到专门的食器返却口,按照分类垃圾桶的提示丢弃垃圾,之后把餐具放到传送带上,有专人收取,也绝没有餐具碰撞的乒乓声。味美价廉是大学食堂的一大特色,一餐饭下来,我们三人才花了1190円(约77.4RMB),在日本真的是相当便宜了,大概是三个人才花了一个人一顿很普通的定食(套餐)的价钱吧。看来吃饭想省钱,务必进校园。

饭后漫步校园,三四郎池一定不能错过。三四郎池在东大可算历史悠久,周围环境清幽,一走近它恍如世外桃源,一丝喧嚣也无。三四郎池的名字源于夏目漱石的小说《三四郎》,主人公三四郎第一次与心上人美祢子相遇的地方,其实三四郎池有它的大名,叫育德园心字池,由加贺藩前田家建造,想必是为了迎接将军来访而建造,几次修葺,终于17世纪后半叶育德园成形,号称江户第一名园。话说比东大正门更有名的赤门,也是为了迎接将军家下嫁的女儿而建造的。当然还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更让人心动吧。

离开东大,前往今天的最后一站银座。作为日本的一个主要商业区,银座以高阶购物商店闻名。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的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四丁目的十字路口可以称的上是整个银座街区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段。14层楼高的现代化三爱大楼与19世纪风格的和光老店遥相呼应。一个光彩照人,一个雄伟堂皇,一个华美新颖,一个古朴高雅。而儿子对银座的憧憬就是找寻地理书上的那座带钟表的大楼——和光百货,一家经营高档名贵服装的老店。奢饰品不是我们的菜,一家商场的地下超市倒是吸引了我们。这是类似于当代商城地下的那种比较昂贵的超市。看着包装精良、分食便捷的瓜果蔬菜,鱼肉蛋奶,不得不再次感叹日本人的细节作风,但是价钱也着实令我冒冷汗。日本农业的不发达,导致国内蔬菜水果的昂贵,品相漂亮,个头较大的桃子居然合人民币100多元一个;胡萝卜被称为人参,三根299円(合19.45RMB);黄瓜,西红柿的价钱也令人咋舌(还是帝都好啊)。然而海鲜的价钱真的不贵。

晚餐是国人熟悉的吉野家,真心比国内好吃,而且姜片还是免费的。热情的店员老大爷主动为我们拍合影,一次不行,还照了两次。就是室内空调太凉了,难怪他们穿那么多。

东京第四天(7.21)行程当中的这一天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以随意游为主,原本是为我自己购物预留下来的。但是看到前三天两位男同志对商场的厌恶之情,我也就不做打算了。这倒也正好随了去丰田汽车馆的愿。我们再次启程去往台场,水上巴士当然不坐了,百合海鸥号是台场的主要交通工具,所以地铁券有些浪费(百合海鸥号是不能用券的),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吧。丰田汽车馆要11:00才开馆,我们睡了个小小的懒觉,悠闲地吃完早餐,迎著濛濛的细雨,打着伞出发了。今天的东京真冷啊。没想到歪打正著,真真正正的赶上了早高峰。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多了,车厢更拥挤了,不过秩序依旧在,队伍依旧在,安静依旧在。就这样我们还是到早了,不过虽然展区被拦著没有开,展馆早就人性化的开启了,所有展览的汽车也尽收眼底。

展馆中的汽车除了参观,大部分是可以体验和试坐的,还有试驾区域,不过只认日本驾照,可见对国民的优待。还有就是馆内的平衡车,一个小面积区域的试用可以对英语交流的人群,不过只有一个时间段,相对日语时间段的试用要少得多,而在全馆试用的免费平衡车也就只针对本国人了,又一次体现了对本国国民的优待。只有爱自己的国民,对自己的国民好,国民才能爱自己的国家。对于汽车我不懂,但我也觉得不虚此行。参与其中,游戏其中,本身就是一大乐事。况且非本地游客不多,感觉真是不错不错的。穿过一个商场,还有一个老爷车展厅,可以近距离看看老爷爷们修理残破车体,本以为他们就是做个样子,经过询问才知道,这里的很多老爷车都是被老爷爷们一点一点修理出来展览的。只能说这些老手艺人太牛了。

就快离开东京了,到东京市政厅转转,看看首相官邸,看看众参两院,虽不能近瞧,但可以远观,门口的保卫人员会笑着告诉我们不能进入参观,一点没有盛气凌人的感觉,亲切,热情。

【日本第二站之关西】

东京转战大阪(7.22)提前买好了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的车票,儿子强烈建议买自由席,就是没有指定座位,但有座就可以坐,就像地铁一样。一是便宜些,二是时间不受限制,哪趟车都可以。即便是便宜的自由席也要13620円(合885.83RMB)一张,真心的贵啊。

酒店十点以前退房,所以也没有安排,就是吃过早餐,收拾行李,看看电视,等候退房。退房更简单,不需查房,只是把房卡插入专门的机器就可以了(难到日本人就不怕房间里丢什么东西,拆个马桶圈都发现不了啊)。
出门时,雨已经不怎么下了,倒是免去了淋溼行李的烦恼,也算我们幸运了。坐地铁来到东京站,几班车我们都可以坐,为了避免等候我们去赶发车最近的一趟车,所以遗憾的错过了买新干线的便当。据说相当不错,而且也不算贵(其实刚吃完早饭,一点也不饿,就是有些馋,不过也没得逞)。因为是自由席,我们选择了一车厢,上座率真的不高,也难怪票价贵了,不管多少人都出发,票再不贵点,成本都回不来。一路看风景,满眼绿色,日本的绿色覆蓋率真的是太高了,要不空气质量好呢?两个半小时,我们的列车停靠在了新大阪车站。

这次在大阪我们选择了住民宿。一种全新的选择。一是考虑经济成本,民宿四晚的价钱,比我们在东京一晚的住宿略多一些;二也是想体验一把,也更能贴近本国居民,又和我们这次出游的宗旨——人文小众游相吻合。从地铁站上来到我们居住的公寓,便利店就有三四家,楼门口对面就有一家711,马路斜对面还有永旺超市,生活相当便利。我们之后几天的早餐,甚至最后一晚的晚餐都是在这两家店解决的。永旺超市每天晚上还有70%-50%的打折促销,相当划算。
房间真的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张双人床紧靠阳台门,想去阳台必定要从床上爬过,我都没有去过阳台。晚上要铺一个垫子在地板上,所以就更显拥挤。不过房间里灶台,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应有尽有;浴室也是干溼分开的,小小的浴室里一定配备着浴缸,洗脸池也独立存在,生活倒也方便。如果两个人入住真的没问题,但因为儿子太大了,颇显拥挤,不过好在就是睡个觉的地方,也是不错的。

据说离大阪城公园走路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我们放下行李,出发了。沿路一直前行,真的十几二十分钟就到了大阪城公园城下。下午的天晴得透亮,晴得干净,放眼郁郁葱葱的大阪城公园,心情也是大好。

历史悠久的大阪城,是丰臣秀吉于1586年所建,是由雄伟的石墙砌造而成,大阪城公园内城中央耸立著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巨集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在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在大阪城公园埋下了一个内径一米的圆球形时间舱,定于5000年后开启。大阪城公园作为大阪的象征,是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也是游人的必游之地。天守阁,我们只是从不同角度远观与近瞧,没有进去。据说是丰臣秀吉时代的一些展览,反正我们也看不懂日语,就算了吧。公园真的好大,我们也就转了半圈,决定去找食吃。

大阪的第一顿饭是千辛万苦找到的一兰拉面,除了自动点餐机有点意思,就餐每个人都在一个独立的小格子里,味道也真的没有网传的那么邪乎,应该属于不想在吃第二顿的那种吧。

因为在东京种种原因错过了调色盘摩天轮,在大阪梅田Hep Five给补上了。红色大摩天轮是北部梅田地区的标志,106米高,安装了空调装置的摩天轮运转一周大概十来分钟,也是一种心跳的感受。从大楼顶端看大阪,尽管有时我真的不太敢看,因而错过了许多精彩。用儿子的话说:我妈是叫嚣坐摩天轮最厉害的一个,却也是错过风景最多的一个。但是我坐过了,我心足矣。

坐地铁,回家,喝奶,睡觉。每天一大盒明治牛奶成为我们的必修课,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喝,连我这不爱喝奶的人也爱不释口。其实不是我不爱喝奶,那是因为我没有喝到好喝的牛奶。(回来一周了,我依旧心心念着明治牛奶,可惜没有口福了)

大阪第二天(7.23)今天的主题活动是参观大阪海游馆。日本临海,所以海游馆比比皆是,但是最为著名的当属大阪海游馆。大阪海游馆是世界最大级别的水族馆,并以拥有巨大的鲸鲨而闻名于世。进馆后穿过隧道型水槽的“水门”,乘电扶梯而上到达最顶层的“日本森林”,由此顺行走螺旋状坡道而下参观各个水槽。我们昨天一到新大阪站就购买了海游票,就是包括一天大阪地铁、巴士在内的交通券加海游馆门票,只要包括交通,就一定值。

游馆之旅以隧道型水槽“鱼类穿越道•水门”拉开序幕,以阳光普照的“日本森林”为开端,以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遨游其中、蓄水量5400吨的“太平洋”水槽为中心,环绕太平洋两圈的路线从地面延伸到海底。
海游馆展示约620种、30000只形形色色的生物,其中不仅包括鱼类,还有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以及无脊椎动物、植物等,再现了环太平洋的自然景观。
海游馆希望向更多的人宣传生物的美好、生命的宝贵,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希望关爱野生生物的宝贵生命,在海洋和生物方面的众多人士的配合下,努力开展研究和保护活动。

为了占领一个好位置看海豚喂食,我们在大玻璃缸前足足等了十多分钟,只隔了一层玻璃与可爱的海豚们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也是实属难得了。毕竟在北京动物园看海豚表演真的是远观,这次要算是近瞧了,兴奋。特别是当饲养员下到海里边喂食,便让海豚表演,我的手隔着玻璃和海豚的大嘴来了个亲密接触,也是难得的体验。南极企鹅区域,憨态可掬的企鹅们扭著屁股走来走去,各得其乐。还有的一跃跳入海中游了起来,速度也是相当快的。海豚、企鹅、北极熊是我最喜爱的三种动物,在这里见到了两种(北极熊是不可能出现在海洋馆里的了),也是知足了。还有许许多多或可爱,或丑怪,或庞大,或微小,或颜色亮丽,或一片灰暗的海洋生物是我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可惜介绍都是日文,实在看不懂,也就只能看个热闹,拍拍照了。最后还有一个亲手触控海洋动物的环节,手感滑滑腻腻的,本来静静地趴在池中一动不动,突然游开,也着实吓人一跳。不过能够有如此的体验,真的不虚此行。唯一的遗憾是摸了半天不知摸的是什么。

走出海游馆,直奔今天的另一大主题——大起水产回转寿司,也是抠门儿子此次日本之行提出的唯一一个大餐要求,定要满足了。大起水产不算多热门,但也地道,网评不错,关键用餐人群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地人,而并非被国人霸占(不像一兰拉面),更和我们心意。我们选择的是位于道顿崛的这家店,当然主要是考虑交通便利这一因素了。终于在道顿崛人山人海的店铺中(主要是穿梭于各个免税店的国人了),找到了大起水产。大概不是用餐高峰,并没有像网上所说的那样需要排队,我们直接进店,而且店内人也不算多。对于海鲜,老公是不能吃的,而我实在不敢恭维生食的口感,只有儿子真真是大快朵颐了,不过食材的确是很新鲜,我只是没有这个口福而已了。我们一共吃了26盘,主要功劳必须是儿子的,也不算很贵了,总计3834円(约349.4RMB),和国内也差不了许多,不过新鲜程度的确差的不是一点半点了。抹茶粉随便喝,这也是到日本以来,唯一一家提供热水的餐馆(日本餐馆都是提供免费冰水饮用的,往往我们都不喝,太凉了),也许就是为了搭配寿司吧。

水足饭饱,我们准备在这著名的道顿崛、心斋桥一带逛逛,看看能不能淘到些什么。穿过道顿崛,来到心斋桥,如果说道顿崛是人山人海,那么心斋桥就是人潮汹涌了,王府井,大栅栏恐怕都比之不及了。这么多人,哪还有心情逛,直接打道回府,休养生息,准备第二天的京都游。
大阪第三天之京都游(7.24)作为日本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中的一府京都府因和大阪府同属关西地区,相距不远,大概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因此安排为当日往返的行程,虽然有错过的景点,但也算把主要景点转到了。

一早出发,搭乘阪急电车驶向京都的第一站伏见稻何大社。阪急电车分为特急,急行,通勤,普通等不同车型可供选择,票价一样,只不过停靠车站不同,所以用时不同。我们冒险穿梭于两个站台间(因为根据到站车次时间提示, 只剩两三分钟间)幸运地赶上了一辆特急。坐在第一排看着司机把车速飙到了一百迈之上(其实坐着也没什么感觉,日本的车都是很稳的),也是很爽的。
京都府是人口较多的自治体之一,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被称为“千年古都”。京都于794年定为日本的首都,模仿中国唐朝的首都洛阳营建而成,所以也有人说想看中国唐朝的建筑,就来京都吧。如果说东京是日本现代的代表,那么京都就是日本历史的呈现了。

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因此伏见稻荷大社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伏见稻荷大社的入口,矗立著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而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 “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神社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看景,拍照,在此留下我们的足迹也就可以了。准备趁人少,转战下一站——清水寺。

攻略里都说京都的地下轨道交通不算发达,所以在京都最合算的交通方式就是500円(合32.52RMB)巴士一日券。必备之。找巴士车站,据说就在马路对面,也差点错过,太微观了吧,一个窄窄的牌子立在自行车道上,怎么不被我们忽视?可别小看这个小牌在,上面内容丰富着呢。有汽车时刻表,这是起初最不被我们看好的。如果说地下交通可以做到准时准点还不算奇怪,久居帝都的我们怎么相信它的地面交通也可以做到准时准点?还有到站提醒装置,自动翻转站名等等,不过用途我们只能靠猜的,实在看不懂。

清水寺是京都排名前三的景点之一,我至今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需要花钱参观的地方我们也没去,就直接下山准备去祗园了。(此次京都行的目的就是这三个排名前三的景点)先来个抹茶冰激凌,也算没白爬上来。

清水寺外面的二年阪・三年阪是具有京都独特风情的坡道,这两处坡道被列入了日本“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护地区”。 石阪两侧充满古老风韵的日式建筑,有许多和风浓郁的土特产商店可以逛。石板路较窄,顺着台阶往下走,两旁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日本传统建筑,整个区域都充满著浓浓的东瀛风情。这个区域是京都传统文化储存的最好区域,也是到访京都的游客必访的景点。而且在这区域中,经常可以看见穿着和服的男女行走,当然大多数并不是当地人哦。因为时间尚早,还有一些店铺没有开门,小路上也没有人满为患,闲庭信步,很是惬意,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历史,颇有一番韵味。
走出小道,来到大街,八阪神社就在街旁,而作为八阪神社的门前街道发展起来的祗园是日本规格最高的繁华街,也是京都最有名的艺妓区。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个古老建筑储存较好的商业区,日本的南锣吧。不过我们算是幸运赶上了祗园祭。

京都祗园祭和东京的神田祭,大阪天神祭是日本的三大祭礼之一,其中以祗园祭最为盛大。从7月10日的神轿洗礼到24日的还兴祭,要整整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在京都的四条行政区划一带展开祭礼。祗园祭是八阪神社的祭礼,起源于9世纪末。类似于花车巡游,各个方队代表的含义不同,不过于我们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而京都游最吸引儿子的并非这几处排名靠前的景点,也就算是陪我一逛罢了,所以一路都是“急行军”的速度,不过在祗园吃了一款黑豆冰淇淋还是挺不错的。继续坐巴士,奔赴今天的重头戏——京都大学,也是本次日本校园游的第三站。
巴士车牌依旧迷你,巴士车站依旧混在人行道中,路上车流穿梭,终于也看到了堵车的景象,但是等车却不令人焦急,真的是一辆连一辆,因为我们居然还能有座位。我坐在了靠车门一侧的窗户旁边,一路欣赏风景。车行一站,停稳,我清晰地感觉到车身向路边倾斜,车复行,车身回正。儿子也有感觉,但和老公谈及他却不信,认为是路面的问题。没事,下站再感受,依旧如是,我们到站下车观望,车身真的会在停稳后倾斜,以便于乘客上下车,老公不得不信了。日本人的又一个贴心服务。

京都大学,作为仅次于东京大学,在日本排名第二的世界级顶尖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1897年,其被设立为“京都帝国大学”。二战后,正式更名为“京都大学”。京都大学作为日本第二所设立的旧制帝国大学,与东京大学分处日本东西两方,两校一直以来都是日本国内等同齐名的最高学府。更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特别是在物理化学方面成果显著。京大标志建筑是校门前的主楼和主楼前的大樟树,楼周围有几位历任著名校长的塑像。这课生长繁茂的大樟树,自1897年建校已逾百年,真可谓“百年树人”啊。

原计划今天的午饭在京大食堂解决,但遗憾的是我们到达时已经过了学生用餐的时间,只好在校门边的学校西餐厅用餐了,本以为会很贵,没想到一大块牛排(大概是吧,反正是肉饼)套餐,配汤,沙拉和主食(面包、米饭任选),也才594円(合38.4RMB)一份,超值啊。
京大的一大壮观景象是走进校区后看到的京大图书馆前的学生自行车。 可见在这里,自行车是学生的必备代步工具。校园里居然还有一个马场,养著十来匹马,应该是个马术的场地,大概是为学生提供的。不过现在没有人练习,只有两个日本姑娘在给马儿洗毛。旁边是校园的农田基地,不过真的不够景气,难怪日本的农业不行,蔬果这么昂贵了。体育馆看看,恰好有剑道训练,真心看不懂;体育场坐坐,有练足球的学生。准备离开回大阪了。
三所大学走下来,儿子却说以后不想到日本留学,究其原因是运动场所太少太小了,无法满足他好动的天性。
大阪最后一天(7.25)今天是我们在大阪的最后一天,也是我们此次日本游的最后一天了,真的有些留恋。

坐落于大阪附近池田的方便面发明纪念馆,是我在做功课时偶然发现的,便打算在日本这个方便面的国度参观一下这个特别的博物馆(来之前就听说日本的方便面比国内的好吃,不知是真是假)。 这个博物馆为记念方便面发明者安藤百福而设立,有一个巨大杯面的剧院,一个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方便面的车间和安藤当年发明方便面“研究小木屋”的实物大小的复制品。可以免费参观。而就是1958年那一袋由日清集团创始人安藤百福研制出的鸡肉拉面,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文化。
方便面隧道以崭新的视角让我流连在方便面的长河之中;DIY一杯日清开杯乐方便面让我感受到了其中的童趣;中文导览视讯诠释了即使没有专业装置也可以进行研究和发明,因为智慧存在于头脑中,并非是靠时间的积累而拥有。勤于思考和实践尤为重要这一宗旨;而在品尝区买上一杯今天刚刚出品的东北限定款芋煮方便面,更让我们对此行参观回味无穷。实践证明,日本的方便面真的好吃,关键没有一点硬心,面条柔软得就像我们普通的切面一样,而且也没有油料包,这样的方便面还能称之为垃圾食品吗?就是为此,我们揹回了三大包方便面,让它们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著名的大阪烧还没有品尝,那怎么甘心。梅田转车,正好有一家比较有名的大阪烧的店—鹤桥风月,一饱口福。所谓大阪烧,我的理解就是把圆白菜丝搭配不同的肉或海鲜,用鸡蛋打散,在铁板上烤熟,然后抹上酱料,这不就是大号的糊塌子吗?在日本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洋白菜的蛋糕”,味道嘛……反正不想吃第二次了。这个真真还不便宜呢。

饭后去了儿子网上搜到的Panasonic体验馆,Re-life Story的理念,让松下的家居电器令我们折服。
最后一餐是在民宿吃的,买了便当,炒豆腐一定是首选(怀念中餐了);品尝了昂贵的西红柿、黄瓜和香蕉(当然都是特价的,品质还不错的),美美的一番享受。

回家(7.26)最遗憾的是搭配来程的航班,回程的航班只有10:00这班算是最晚的选择,而且只是737型飞机,不过也是无奈。
天气预报说大阪一天都有雨,我们为了赶上6:23的那趟南海电铁,5:40就出发了,后来发现就是我们从住处到地铁站这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没有下雨,大阪真的开始下雨了。我们幸运的躲过了。因为在日本只要躲到地下,一切全能搞定,绝对不会被淋溼。
值机,安检(日本的安检真是很象征性,他们怎么这么自信安全),撕免税单据,坐小火车,忙忙叨叨到达登机口附近。最后在便利店买了早餐和心爱的屋型奶,当然也是为了花掉剩余的硬币。坐在专门为就餐人士提供的自带小桌的椅子上,看着玻璃窗外停机坪上飞机,享受着日本的最后一餐。一切安顿下来,离登机已不到半个小时,突然发现有著名的北海道白色恋人巧克力可以买(据说只有关西机场可以买到,刚刚还因为忙着坐小火车而怕错过了),赶紧抄起一盒去排队,包装真是精美,自己享用似乎有些浪费。还一直纳闷周围的人还拿了另外一种小吃,而且经常是几盒几盒的拿,还在琢磨那是何物,不管了,先抄一盒再说,毕竟时间紧,任务重,排队的人又多,实在没有可以挑选的时间了。这最后一拿,也是抄上了,居然是著名的薯条三兄弟,唯一的遗憾是只选择的一种口味。实话实说,“白色恋人”除了包装绝对礼品化,味道倒也没什么太特殊的;而这“薯条三兄弟”的确好吃,更加遗憾买少了。
乖乖在登机口等候,却被告知因为北京方面空中交通管制,登机时间推迟了40分钟。其间还有一个小插曲,日本单次游是需要回国后通过办理签证的旅行公司销签的,否则会影响到下次的出行。本应在领登机牌的柜台盖章,无奈早被我忘到脑后,等我想起来时,连安检都过完了,再回去已经不太现实,于是我便在登机口找乘务员寻求帮助,虽然这不是她们的工作范畴,但是也热情地帮我盖好了章。
顺利登机,起飞,云间穿行,我们乘坐的全日空NH979航班于北京时间12:15准时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注意:我们可是晚了40分钟登机的啊,而降落的时间完完全全是原计划的时间啊。全日空的准点率真是杠杠的)。
经历了大雨的帝都,今天用难得的蓝天白云迎接我们回家。

【尾声】

回来已经一周了,日本的种种依然历历在目。她的秩序,她的守时,她的细节,她的礼貌,她的文明,她的贴心,她的人性化,将是我们最大的感受与收获。也许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至少我们要从自我学起。
日本一都,一道,二府,这次我们去了三个,留下一道—北海道,作为下次启程的目的地吧。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