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旅游散记之十五____京都八阪神社与祇园

10月5日上午参观千本鸟居后,88号大巴又载我们来到京都城东东山区的祇园。导游带点神祕地语调说,这里是个富于日本文化特色之地,是日本艺伎文化的发祥地,是日本有名的风月文化场所。

一、祇园名词探源

来到日本的几天里,我有一种感受,那就是陌生的环境中却带有浓厚的亲近感,这主要在文化的渊源上。你不得不佩服日本善于巧妙地利用“拿来主义”来丰富自己民族文化的技巧,这种技巧好像鲁迅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论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运用此道尝到了一些甜头。

说日本文化有亲近感,在文字上就是一个集中体现。日本从公元600年开始,就不断的派出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隋朝时就先后派出了四批。公元618年,唐朝建立,贞观之治使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从公元630年开始,日本更是频繁派出遣唐使、学问僧等,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留学生。他们通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包括医师、乐师、画师及各行各业的工匠,被派到中国来学习,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语言这门重要交流工具。这些人熟练地掌握了中国语言、文字,有些人毛笔字写得很好,堪称书法家。当时,在日本的上流贵族阶层,都以掌握中国文化为荣,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他们开始吸收汉语到他们的书写语言中,比喻在8世纪的《古事记》中,就已经以这种“汉字假名混合”的书写语言出现。但以象形字为特点的繁体汉字,要在日本推广、普及,让一般百姓掌握,其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日本的文字学家们开始从汉字中挑选比较简单的汉字,将之简化成片假名。此后,中日文化尽管在各自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历曲折与变化,但汉字与假名兼用一直是日语的基本特征。我们由此而产生的亲近感也就不奇怪了。

就说”祇园”这个名词,也是经中国传入日本的。对于国人来说”祇园”这个词条一点也不陌生,但许多人只是把”只”认作是”只”的繁体,日本导游也读zhī(只)园(不知是导游的口误还是日语的普遍发音)。其实不然,汉语应该读qí(奇)园。百度字典可查,汉语词汇祇园(拼音qí yuán),解释为“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 印度佛教圣地之一。

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大型书典《艺文类聚》,是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由当朝给事中欧阳询主编的,在此书”卷六十五”《法显记》中载:”宿卫精舍东北六百里,毗舍祛母作精舍,请佛及借此处,故在秖洹舍大园落,有二门。一门东向,一北向,此园即须达长者布金钱买地处也。精舍当中央,佛住此处最久。说法度人,经行坐处,亦尽起塔,皆有名字。”

无独有偶,在日本也有一部经典,书名叫《大正新脩大藏经》,被目前学术界认为比较完备、应用最广的版本。不过它是继《艺文类聚》10个多世纪后才出版的。是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在日本大正13年(公元1924年)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完成的。此书卷五十一中记载:”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

这相差10个多世纪的两本经典记述了同一个佛教典故: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 憍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黄金购置舍卫城南祇陀太子园地,建筑精舍,请释迦说法。祇陀太子也奉献了园内的树木,故以二人名字命名。 玄奘去印度时, 祇园已毁。后用为佛寺的代称。祇园一词由此来也。

唐以后,祇园这个佛教用语在中国许多诗词中被广泛运用。如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祇园兴板荡之悲,沙界积沦胥之痛” ;唐 白居易 《题东武丘寺六韵》:“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游则王国,还则祇园” ; 还有唐杜甫《望兜率寺》诗:“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 ;明 唐寅《承沉征德顾翰学置酌禅寺见招作此奉谢》诗:“今日给孤园共醉,古来文学士皆贫。” 等,都是引用这个佛家典故,将祇园用作佛寺的代称。

不过京都祇园,却并不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而是一段承载京都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街区,游客来此主要有三方面的参观内容,即八阪神社、祇园街和花见小路。京都是日本的千年古都,古称平安京,历史悠久,景点繁多,这在介绍10月4号参观京都清水寺与金阁寺时已顺作详解,此篇就不必赘述了。但是,相比之下,祇园是一个佛教文化、神社文化、市井文化、风月文化的融汇之地,因而在众多的景点中,似乎更受游客青睐。

八阪神社西大门

二、八阪神社

12点20分左右,88号大巴停靠在八阪神社东面一个大门外的侧道上,导游催促大家快点下车 ,因为这里不是规范停车点,超过一定时间要罚款的。为了方便大家,车先离开 ,待会在来此接。

顺停车之便,我们的参观路线也就先从八阪神社这个东面的门进入,由八阪神社开始啦。八阪神社建于656年(日本齐明天皇2年)左右,在日本从奈良迁都京都后,其影响逐渐扩大,目前在全国已有有三千多座分社。是京都最有名的神社之一。神社内供奉的神明主要是素戋鸣尊和栉稻田姬命以及八柱御子神。导游说当地人都认为来这里许愿很灵验,不管是恋爱求子、事业前程还是运势兴旺、消灾解厄、生意兴隆、平安健康等都能如愿。看来日本人的信神文化不亚于国人哪。

日本民族的“英雄”观与我们普遍意义上的英雄观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崇拜的大都是向善的”忠”且”义”之英雄,像关羽、岳飞、文天祥等,而他们崇拜的英雄“善”或“恶”并不重要,只要这个人做出了超乎常人的举动,就可成为英雄,而受到众人崇拜和祭祀。八阪神社的中御座主祭神素戋明尊即是这样一个典型。在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描写的素戋明尊被称为建速须佐之男命,日语“须佐”本身即有荒暴之义,也就是说是一个怪戾狂暴的神,甚至有些“为非作歹”。但八阪神社的官网将素戋明尊为“日本神话”中最具个性、最具魅力的神。

在日本神话传说中,也有类似于西方的亚当夏娃,中国的伏羲与女娲兄妹结合创造了人类的神话故事。他们开天辟地的神话始祖,男主人公是伊邪那岐,女主人公叫伊邪那美。同伏羲与女娲一样(我怀疑,压根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演变的),他们是兄妹又是夫妻,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育有三个子女,素戋鸣尊为最幼子,(其余两位就是日本最高神天照大神又叫天照大御神和月读命)。

《古事记》中记载的素戋明尊又名建速须佐之男、素盏鸣尊等,负责治理海洋。其相貌丑陋但力大无穷,因为思念在黄泉之国的母亲伊邪那美而日夜哭泣,由于父亲伊邪那岐曾遭到过母亲的追杀,非常不高兴,因而被放逐。后曾试图开启黄泉之国的大门,迎回母亲,但未成功。之后又跑到姐姐天照大神的领地高天原胡作非为。”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万物不安”。破坏高天原的田地,填堵灌溉水渠 ;甚至趁天照大神到神宫中新尝谷物时,爬上屋顶拉屎,然后把天斑马马皮从屋顶丢入纺织房,导致织女因惊吓慌乱中被纺梭刺入阴户而死。这些行为吓坏了姐姐太阳女神(天照大神),躲进了天岩户,使天地陷入黑暗,妖魔到处横行。逼得高天原众神共商对策,他们让舞女天宇受舞神半裸跳舞,引诱出太阳女神,天地才重见光明,并用大石将天岩户封住。闯下了大祸的素戋呜尊惹怒了众神,被拔掉胡须与指甲,再次遭到放逐。

被放逐的的素戋呜尊离开天界,流落至出云国,当他行之肥河上游时听到有哭声,寻声而去,发现有对老夫妇在安慰一名少女。询问方知老夫妇是出云国守护神脚摩乳与手摩乳,他们原有八位子女,但八岐大蛇年年来犯,他们的七名子女全被当成献给大蛇的牺牲品。今天八岐大蛇即将到来,因此老夫妇正要将最后一位小女儿栉稻田姬献给大蛇食用。听完故事后,素戋呜尊被美丽的栉稻田姬的美貌所打动,提出,只要答应把栉稻田姬嫁给他,他就把八歧大蛇给除掉。两夫妇爽快答应。素戋呜尊用八桶美酒引诱八岐大蛇喝醉的办法,将其全部斩杀,在解剖蛇尾巴时,发现了一把锐利的神剑,素戋呜尊将其命名天丛云剑,作为自己的护身利器。从此,素戋呜尊娶栉稻田姬为妻,定居于出云国,并育有八子。因素戋明尊斩杀八歧大蛇而成了日本人心中的英雄,被八阪神社供奉于中御座主祭神,其妻栉稻田姬供奉于东御座主祭神,他们的八个孩子,八岛篠见神、五十猛神、大屋比卖神、抓津比卖神、大年神、宇迦之御魂神、大屋毘(pi裨)古神和须势理毘卖命,并称为八柱御子神,又叫八尊御子,被供奉于西御座主祭神。

在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素戋明尊与佛教中守护“祇园精舍”的牛头天王合并为一个神明,所以八阪神社又叫“祇园神社”、“祇园社”、“祇园感神院”,久而久之,八阪神社门前的街区就被俗称为“祇园”。1868年后日本实行了神佛分离,又改名为“八阪神社”。

三、祇园祭

八阪神社有一项大型祭祀活动被称为京都乃至全日本最大祭奠之一,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祇园祭。

祗园祭是八阪神社的祭礼,是京都三大祭中最盛大、最热闹的祭典,同时也是日本三大祭(祗园祭、东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之一。因日本神社信徒广泛,所以是日本人的一个重大的节日。
这项祭祀活动起源于869年,当时因京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病灾,居民把八阪神社内的神像搬出神社,在京都市内巡行,其意义在于祈求洁净及消除灾难。从此这项传统祭典仪式历时千年,越过历史沟壑,战乱兵燹,传承至今,成为一个重要盛典。

祭典活动从7月1日开始,整整延续一个月。届时有浩浩荡荡传统的“山鉾(mao矛)巡行”和“花伞”千人艺妓巡游,满大街是穿着浴衣的少女 和盛装帅男,类似于陕西关中一带腊八节顶信子的全民参与活动,热闹非凡。庆典的重头戏是7月中旬的“宵山”和“山鉾巡行”。”山鉾”即是一种经过精心装饰的传统祭奠花车。14日到16日期间名为“宵山”的前夜节,装饰在各街区的”山鉾”花车,灯火通明,四处飘荡著叫“祇园拍子”的节庆音乐;7月17日在京都的主干道上演的“山鉾巡行”,豪华的游行队伍由大约30多辆名为“山鉾”的花车组成。每座花车高达6米多,两层结构,顶端插有类似长枪的高竿。花车的二层上载着化妆儿童和演奏笛子、大鼓及钲的艺人,还有各种传统偶人,十分引人注目。”山鉾”花车上装饰有特色的纺织物、印染品、雕刻等精美工艺品,故又有“移动美术馆”之称。山车和鉾车组成的豪华队伍绕行京都市中心一圈,全程约四个多小时。将庆典活动推向了高潮。使京都在整个7月中都沉浸在一种节日的气氛中。显示了日本民族的认真、执著、精细、协作精神与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祇园祭一场景(图片来自网路)

祇园祭一场景(图片来自网路)

祇园祭一场景,像不像关中的顶信子?(图片来自网路)

祗园祭海报

祗园祭,山鉾花车国画

祗园祭,山鉾图释

四、祇园街区

出来八阪神社朱柱灰厦的西门楼,便是有名的祇园街区了。这是一段以商业街为核心的颇具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区。其范围,东至八阪神社、南至建仁寺、西至鸭川附近、北至新桥通。通常称为祇园街,简称祇园。走进祇园景区,你会被保留完好的江户时期的京都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所吸引。古香古色的方型街灯、木格纸窗的町屋建筑、特色茶屋、料理餐馆和风月场所,浓缩著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巷间风俗、和意识形态。因而1999年被日本政府指定为历史景观保全修护景区。尤其是保留了三百多年的柳巷风月文化特征是这里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

这里最初是由八阪神社的社前町发展起来的,八阪神社的“祗园祭”和这里求神灵验的传说,吸引了八方来客,自然地就在附近产生了许多商铺,形成一个茶点、饮食、休闲、娱乐的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供各地来的信徒暂歇、小憩。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效果佳优,被广泛效仿,成为了一种商业手段。再经不断推陈出新,促使其形式、种类、内容、品质不断丰富改进和提高,且逐渐成为店与店之间竞争的招牌。有些水茶屋老板便用心对旗下的茶汲女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随着市场的繁荣,一些普通的水茶屋变成了高阶料亭,服务人员的分工亦愈趋精细,一部分有才艺并年轻美貌的茶汲女就以专门演出歌舞等形式取悦客人招揽生意,提高竞争力。于是便出现了专门培养训练艺妓的场所,为有需要的茶屋提供服务,这样将更有利于经济效益。一些被称为“置屋”的专业艺妓培训中心及从业者便应运而生。至今在东京和京都的一些有艺伎陪宴的高阶料亭仍以茶屋自称。艺妓们除了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主要工作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祇园也因艺妓这一特殊的群体而成了吸引达官贵客的有名的花柳风月之地。

据京都的有关史料记载,十九世纪中期,祇园町艺妓行业逐渐繁荣,当时有带艺妓表演的茶屋700余家,艺伎3000名以上,至二十世纪初期达到顶峰,专业的艺伎人数达到了八万多名。二战后艺伎业大为萧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日本的艺伎仅剩一千多人,主要集中在京都,其次是东京。目前祇园还有83家茶屋,有艺伎、舞伎约120余人。

五、由中国名演员章子怡、巩俐、杨紫琼主演的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取景地——花见小路

从八阪神社西门出来,过东大路通,有一条向西延伸的街道叫四条通。沿四条同西行几十米向南有一条幽静的南北古巷,这便是祇园最具代表性的“花见小路”了。

“花见”,日语意为赏花。花见小路可以直白的解释为一条赏花的街道。然而此花非彼花,倒是有些我们常说的“十八的姑娘一朵花”之意。实际这里是有名的艺妓一条街,是全日本最著名、格调最高雅的的花柳风月之地。也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公开形式的艺伎场所。

走在这条历史特征保留完整的花见小路上,你会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京都古韵与历史沧桑。这条横贯只园南北的街道,全长一公里左右,街道两旁映于眼睑的是,一间间门面精巧、各具特色的茶屋、料理屋,有不少还是专做怀石料理(取自于中国老子《道德经》“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之句,是一种带茶道、禅意、慢节奏、用料精的菜品)的高阶餐馆,其中不乏京都老字号的水茶屋、料亭和居酒屋,以及年代久远的浴汤和歌舞练场。这些传统木制的町屋建造风格的宅院,大都是窄而深的建筑格局,从街面看只有五、六米宽的门面,但纵深可能是20多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物业税是依房子对着街面的阔度而计算,窄而深的结构会减少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些隐祕感,使来此消费的客人增加了些安全放松的心理吧。这些木屋格窗的町屋外面,大都挂著竹质与蜡染布的门窗帘,充满幽祕色彩。也使这条花见小路多了些神祕和幽玄之感。

关于艺妓生活,未免让人产生些神祕感,人们容易联想到旧中国时的妓女。但在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艺妓与妓女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导游小潘说,现代的艺妓在日本是一种很光彩的职业,他们卖艺不卖身,个个有过人的艺术造诣,举止优雅、仪态高贵。她们也可以与自己相爱的人结婚生子,是许多女孩子梦寐以求的追求。然而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妓亦绝非易事,琴棋书画,歌舞艺技,路路都要精通,没有一番执著刻苦的功夫和千锤百炼的经历是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艺妓的。

在日本流传着艺妓的创始人是一位叫阿国的年轻女子,她本是岛根县出云大社的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专事奏乐、祈祷等工作),为修缮神社,阿国以歌舞表演来募款。庆长八年(1603年),阿国在京都北野天满宫的演出大受好评,从此名声大振。她的表演吸收了当时新颖的舞蹈动作和时尚的艳丽服装,在表演中还即兴加进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成为了当时最领先的表演艺术形式。这种表演艺术,随着江户时代以后的历史变迁,得到了不断的改进、精炼,从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她们特殊的作息时间和职业特点,使她们在的交际范围也很特殊,组合内部形成了自己封闭的生活圈子,在公开场所人们只能见到行色匆匆地赶往茶屋,或从茶屋赶回住地的艺伎,她们真实的生活很难被人了解,带着神祕的色彩,这似乎更能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因而这条花见小路也成为到京都旅游的主要看点。

特别是由中国名演员章子怡、巩俐、杨紫琼主演的好莱坞电影《艺伎回忆录》在世界各地上影后,作为电影背景的发生地和主要拍摄地使这条花街“小路”更加名气大增。

记得我在年轻的时候看过一部反映妓女生活的日本电影《望乡》,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当时引起了不少的轰动,但是说实话《艺伎回忆录》在之前还真的没看过。回国后我专门下载了这部影片看了,影片叙述了一位出身于小渔村贫穷家庭的小姑娘,被卖到京都祇园,成为一名艺妓而历尽世故荣辱的坎坷经历。许多场景都是参观祇园、花见小路中所见到的。该片获得2006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三项大奖。影片女主人公小百合的扮演者章子怡凭借出色的表演才能成为第一位获得金球奖影后提名的华人女演员。最早出道的名牌艺妓初桃的扮演者巩俐夺得第7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女配角。此片看后对对祇园、对花见小路、对艺妓会有更详细更深刻的了解。

小路旁刻有花见小路的石碑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