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
全長55公里的跨海大橋,全部由我國工程師自主設計建造,堪稱人類奇蹟。
我們也曾經求助於荷蘭設計師,但由於價格無法談攏,對方告訴我們:「我給你們唱首歌為你們祈禱吧。」
為了欣賞一下港珠澳大橋的奇蹟,我們暑假從香港,經港珠澳大橋到澳門。
港珠澳大橋
用八達通買穿梭巴士票,隨時發車,通關很順利。
大廳空空蕩蕩,過關的人並不多。
車行至港珠澳大橋,正常天氣香港段限速70,珠海段限速80。
大約40分鐘左右抵達澳門,一路欣賞大橋美景,回味建橋歷程。
我倒真覺得港珠澳大橋應該叫伶仃洋大橋,也正合文天祥的那首《過零丁洋》。
澳門是個很小的城市,相信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她就是座賭城。
嚴歌苓的《媽閣是座城》這部小說也更加深了人們對澳門賭城的印象。
澳門被珠海三麵包圍,其中北部的澳門半島與珠海接壤,南部的氹仔島和路環島被澳門半島和珠海兩麵包圍。
其實,澳門是座很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其自1553年葡萄牙人開始居住,一直到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經歷了幾百年的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澳門成為一個風格獨特的城市,也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蹟。
澳門歷史城區也於2005年正是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澳門半島
澳門半島是歷史文化遺蹟最多的地方。
當然,澳門的歷史還要從媽閣廟開始,其始建於1488年,後來葡萄牙人在此登陸,問本地人這是哪裡,本地人回答「媽閣」,這也是MACAU—澳門名稱的來歷。
媽閣廟對面是海事博物館。
沿媽閣街一路前行,盡頭就是鄭家大屋。鄭家大屋建於1881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祖屋,由其父鄭文端所建。
鄭觀應著名的《盛世危言》不但被光緒皇帝推崇,亦被後人成為「醫國之靈樞金匱」,影響了康有為、孫中山、蔡元培等一批當時的知識分子。
由媽閣街直行至高樓街,經聖老愣佐堂,可至崗頂劇院,其建於1860年,為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這是中國的第一所西式劇院。
其正面正在修繕,我們就看看側面吧。
崗頂劇院旁邊就是何東圖書館,這棟樓建於1894年,原屬於官也夫人,後被香港富紳何東爵士於1918年購買。
1955年何東爵士去世後,其後人按醫囑將其故居以及25000元購書經費捐贈予澳門政府,建立一所公共圖書館。
古色古香的木窗。
四層的建築佈局。
林立的書架。
空間寬敞明亮的閱覽室。
崗頂前地旁有聖奧斯定教堂和聖約瑟修道院。
聖奧斯定教堂內景。
沿東方斜巷走下去,有一家「公雞」葡國餐廳,裝修菜品都值得推薦。
公雞,可也是葡萄牙葡語國名的來源,至於葡萄牙中文問什麼帶「牙」,那卻是因為西班牙的原因了。
在向下走不多遠,就可以到大名鼎鼎的議事亭前地廣場。
右手邊的郵政大樓很有歐洲大陸風格啊。
穿過議事亭前地途徑玫瑰聖母堂,可到大三巴牌坊。
玫瑰聖母堂建於1587年,是天主教多明我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
大三巴牌坊也是一座教堂的遺址,其全名是聖保祿大教堂遺址,因聖保祿發音類似粵語的「大三巴」,所以被當地人成為大三巴教堂。該教堂1580年竣工,1835年10月的一場大火將教堂燒的只剩下前壁。
1583年,著名的傳教士利瑪竇就是在這裏繪製《萬國圖》,加上中文標識送給中國政府。1569年,教堂附近建立了聖加扎西醫院,從此西藥和西醫開始進入中國,天花疫苗「牛痘」也是葡萄牙醫生戈梅斯從這所醫院引入中國。
大三巴附近的聖保祿學院,也是東亞最早的西式大學。
繞過大三巴右側,就可以登上大炮臺,站在炮臺下面,可以看到側面的大三巴,想像她未被焚燬之時的模樣。
大炮臺原為聖保祿教堂的祀天祭臺,在上面置有大炮,用於防禦海盜。
現在,可以炮打新葡京哈。
大炮臺中央修建了「澳門博物館」,可以參觀瞭解澳門歷史。
沿大炮臺上行(西北方向)600米左右即可抵達十月初五街,這也算澳門歷史悠久的街區之一了。
這裏的大龍鳳茶樓,下午還有粵曲表演哦。
下行不遠處就是瘋堂斜巷,得名於「大瘋堂」。1569年,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不忍當地麻風病人流離失所,出資在醫院旁邊建設「望德堂」,供麻風病人祈禱和封閉式管理。由於當地人對麻風病人的稱呼,這一教堂也被叫做「瘋堂」,於是它所處的這條街也叫做了「瘋堂斜巷」。
現在的瘋堂斜巷已經被改造成藝術街區。
從瘋堂斜巷轉入東望洋巷,走不多久就可以抵達東望洋山。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峰,可以俯瞰澳門全景。
山上的聖母雪地殿教堂建於1622年,當年正值荷蘭人入侵澳門 據說聖母曾步出教堂協助葡萄牙抵抗荷蘭軍隊。
遠眺澳門全景。
由東望洋山下行,經理工學院可至漁人碼頭,漁人碼頭仿了不少歐洲的建築,個人感覺一般。
反而是風景不錯。
漁人碼頭附近有澳門藝術博物館和澳門科學館,金蓮花廣場也在附近。
澳門藝術博物館後面的居民區異常安靜,徜徉其間,完全感覺不到澳門是座賭城。
去了附近的海王冰室用餐,感覺不錯,附近還有一見葡撻和華星冰室,據說也不錯。
從漁人碼頭乘公共汽車可直達澳門塔,澳門塔可以遠眺珠海。
西灣大橋的左邊是氹仔,右邊是珠海。
氹仔
由澳門半島去氹仔,公共汽車走嘉樂庇總督大橋的比較多,這座橋現在只允許公共汽車和的士通行。
嘉樂庇總督大橋1974年通車,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鋼筋混凝土連續橋樑,以第121任澳門總督嘉樂庇命名。
亞馬喇前地是重要的公共汽車中轉站,說到這裏不得不提一下,澳門的公共汽車6澳元一次,我還是建議買澳門通。因為澳門通不但優惠,一小時之內轉車全部免費。但需要30元的購卡成本和100元現金充值,7-11超市均有售。
氹仔主要的旅遊景點除了威尼斯人、巴黎人、新濠影匯、銀河等幾大娛樂城之外,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和官也街也值得一去哦。
葡式的顏色,確實很亮眼。
難得的一片溼地,對面就是威尼斯人。
沿溼地邊走到威尼斯人很近,一路電梯,服務真是周到啊。
威尼斯人的貢多拉
從威尼斯人可以直接走到巴黎人,我們在娛樂城隨便逛逛,傍晚便坐26A公共汽車,兩站路到官也街。
官也街是根據澳門第81任總督官也命名,現在為著名的小吃一條街。
品嚐一下當地的老字號,黃枝記。黃枝記以竹升面起家,得過不少國際大獎哈。
當然不能漏掉她的主打面——蝦子撈麵。
從官也街出來坐公共汽車回澳門半島,飛車一樣的速度,半小時抵達酒店。
這裏提醒一下,澳門的公交車速度真的很快,而且招手停、按鈴下,否則可能不停哦。
路環島
路環島與氹仔島原來分屬兩個小島,後來填海並架橋聯通。
路環島主要居民區在聖方濟各教區,東部主要是黑沙公園等旅遊區。
站在聖方濟各聖堂旁的海邊,可以清楚的看到珠海橫琴。
往返半島與氹仔的途中,在嘉樂庇總督大橋遠觀西灣大橋和澳門塔,也算是一種體驗吧。
結語
很多人說澳門旅遊沒啥,就是賭場、牌坊和官也街。
其實,澳門的文化底蘊很深,行走在澳門的街頭,雖然擁擠,但井然有序。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獨特的澳門文化,而澳門也正在很注意利用這一點。
回程的航班上,看到澳門針對土葡(土生的葡語人員)的招商和整合,忽然覺得:一座城、一個區域,一旦與祖國分離太久,其骨子裡的文化也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