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份,隨團去新馬泰旅遊了十天。當時並未寫成遊記詳細記錄下來,只是發了少量照片配以文字發在筆記裡(當時叫嗡嗡)。後手機故障照片自刪全無。只能將筆記集中一體,聊以備忘留痕矣。

大皇宮,泰國三大文化之宮廷文化。

一群國人遊客,宮外或行或坐。頭頂赤日炎炎,身旁金壁閃爍。旅遊雖然疲憊,更多還是快樂。一飽眼福不說,口福更飽吃貨。

大皇宮在泰國的地位如同故宮之於中國。

大皇宮佔地面積感覺不是很大,但樓殿塔閣建築密集,色彩搭配豔麗奪目。沒有故宮皇家的威嚴厚重,更象是宗教建築博覽會。

滿城金碧人矍爍,冬日驕陽似火熱。皇城四處覓奇珍,熙熙攘攘皆遊客。

泰國信奉小乘佛教即原始佛教,與我國的大乘佛教即後來佛教有所區別。

泰國王畫像遍佈曼谷街頭。來的前一年前國王普密蓬逝世,所以全國還沉浸在哀悼氛圍中。

四面佛。泰國三大文化之寺廟文化。

佛像聖潔,不許拍照,遵守規矩,只拍佛廟。玲瓏精緻,色彩協調。建築藝術,造詣頗高。

富貴黃金屋

這是泰國華裔首富謝國民的家,花14億為其母所建。不是一棟建築,而是造型各異的一片。主基調就是金黃色。人家也是從社會最底層開始拼搏,努力與機遇造就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這實際上是一個催人勵志的故事。別灰心,你也行。

鳥瞰一下,做何感想?"黃金屋"真是名副其實啊!

遠處就是暹羅灣

在暹羅灣畔芭提雅,停泊在港內遊輪上的人妖表演,是泰國三大文化之又一組成部分。

泰國熱帶水果園

品嚐泰國熱帶水果是此行的一個熱點。紅毛丹、山竹、榴槤、釋迦果,龍宮果等熱帶水果,許多都聞所未聞,更別說吃了。一飽口福是此行的重要收穫。

夕陽下的泰國廊曼機場

第二站是新加坡。從曼谷廊曼機場飛往新加坡樟宜機場,不到兩個半小時。

姊妹站一邊,自拍盡顏歡。

南國麗人行,紅豔配蔥蘢。

獅城花似錦,赤道無冬春。

新加坡城市輪廓線。大氣磅礴,氣象萬千。四龍之首,略見一斑。

獅城地標大魚尾獅

在這裏感受到了赤道的滋味。十二月的太陽直射頭頂,炫目耀眼,渾身燥熱出汗。全年只有一個季節,是否單調了些?再是對太陽的位置感覺不適應。

大榴槤——新加坡國家大劇院

一隻蝴蝶,榴槤採擷。熱帶水果,味道如何?

海邊、聖淘沙,加上武吉知馬山(新加坡之巔,164.3米)這隻,四隻魚尾獅抓到了三隻,一直在逃。

從新加坡跨過柔佛海峽,進入馬來西亞新山市。過海關後直抵馬六甲。

荷蘭總督府,即荷蘭紅屋景區。

位於市內馬六甲河畔。這是原英國殖民者的地盤,後因忙於掠拓新殖民地而無力顧及,遂請荷蘭小弟幫忙看家。豈料N年後回來卻發現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家死活不走了,被鳩佔鵲巢給人家做了嫁衣裳。原來不是小弟是大爺啊!

荷蘭紅屋建於1660—1684年間,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式建築。1980年闢為馬六甲博物館。

五彩繽紛,中國大媽。無論到哪,嘻嘻哈哈。看過紅屋,前往海峽。翻看手機,都拍些啥?

三寶廟

三百多年前南洋華人從中國運去的全部建築材料,為紀念鄭和七下西洋給當地華人帶來的庇佑和福祉而修建。裏面有鄭和的雕像,後面還有鄭和率眾開鑿的水井。

東南亞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雖是新加坡,但絕對數最多的是這裏。馬來西亞有七百多萬華僑華人。幾百年前,其先人被英國人當作豬玀,經過近一個月的漂泊,由中國運抵南洋,此地是主要登陸點。他們給英國殖民者與當地馬來人種植橡膠,歷經苦難。經過長期的磨難與拼爭,近代南洋華人華僑境遇有所改變,而心繫華夏回國歸根的夙願卻世代相傳從未間斷。先是抗戰爆發,回不去了。他們積極捐款捐物支援抗戰,三千技工駕車奔赴滇緬公路,以血肉之軀共赴國難,幾乎全部犧牲無人還。三寶廟附近有座山叫做「中國山",山上遍佈墳塋墓碑,三千勇士在這裏的只是衣冠冢。地方政府曾欲收回這座山,當地華人動員全球華人每人捐了一塊錢買下來而得以儲存。建國後,中國政府基於當時一窮二白的現狀,認為華人華僑留在當地生活可能更好些,故取消了雙重國籍,這下又回不去了。所以他們就把對家鄉的情感和對故土的思念都寄於這座小小的廟宇了。當地地導給我們講,他們都是當地第三代或第四代華人,從小就在父輩「中國根"的教育中長大,中國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被他們完整地繼承了下來。雖然華僑華人在馬來西亞仍屬二等公民,但他們堅信,隨着祖國的日益強盛,他們一定會迎來真正挺起腰桿的日子。

在馬來西亞的日子裏,切實感受到當地華人對祖國的感情在整個馬來半島的華人中是獨一無二的,也深為他們對祖國的嚮往和血濃於水的親情而感慨感動。此後每年春晚,當聽到主持人說"臺灣同胞們,海外僑胞們…"的時候,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湧心頭,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他們。是啊,你們沒有忘記祖國,祖國也不會忘記你們。強大祖國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後盾。

馬六甲瀕臨扼守馬六甲海峽,是中國的石油生命線。自上世紀90年代起至今,已有九位正國級中國領導人訪問此地。李鵬、江澤民、朱鎔基先後造訪過三寶廟。中國在馬六甲附近修建的皇京港是我國海外戰略的重要一環。

馬六甲往吉隆坡途中

作為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在旅遊及產品等宣傳傳播方面很低調和剋制,可能與其教義教規有關吧。其實該國在旅遊資源等方面還是挺豐富的,並不遜色於其周邊國家。

鐘樓

吉隆坡老地標,此榮譽至1999年被雙峰塔取代。鐘樓及相連的一組郵政總局的建築為原英國總督府。對面即獨立廣場。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宣佈獨立,在這裏降下了米字旗升起馬來西亞國旗,但仍留在英聯邦。1975年2月,吉隆坡正式成為馬國首都。

雙峰塔,吉隆坡新地標。為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所在地。

馬來西亞大王宮

馬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為最高元首,由七個州的蘇丹加兩個市的首腦輪流擔任。每任任期五年。當執的君主即大國王住在大王宮內,其餘均分住各州市。馬國最高元首不掌實權且不世襲,是一種輪流坐莊的集體君主制。輪一圈下來要45年。據說只有一位曾任過兩次,太不容易了。所以沒有一個好身體,什麼都談不上。

大王宮皇家衞隊

太子城總理府

太子城本名布特拉在耶,簡稱布城。位於吉隆坡南約40公里。自1999年總理府建成啟用後,馬國政府各部門陸續遷到布城辦公。這裏其實成了分擔首都職能的副都。

城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總理府對面的大清真寺(網絡照片)。我們去時正值全球穆斯林在裏面開會,所以只能外觀而謝絕入內。據說平日裡非穆斯林也是謝絕入內的。

新馬高速途中

這是連線新馬泰三國首都的高速公路,縱貫馬來半島,為三國之間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圖為馬國境內景象。高大茂密的棕櫚樹林漫山遍野,仍是遠古時期的原始風貌。

由於照片滅失,泰國泛舟湄南河和騎大象,芭提雅游輪的人妖表演,新加坡聖淘沙,馬來西亞皇京港,雲頂高原雲天娛樂城,黑風洞等均已無法展示了,就讓它留在記憶中吧

(想寫想做不能拖,機會並非那麼多。出啥意外很難料,屆時後悔空嘆嗟。)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