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

南丫島地形圖
這一天自由活動,可以到迪士尼去遊玩,因為我家去過上海迪士尼兩次,香港的迪士尼比上海的規模要小一些,且一些驚險的活動我們也玩不了,所以就選擇去南丫島及中環、旺角、油麻地的廟街等地遊玩。
南丫島位於港島南部,因形狀象漢字丫,故而稱南丫島。南丫島是香港第三大島嶼,面積約13.55平方公里,僅次於大嶼山、香港兩島,隸屬於香港十八區中的離島區,現有島民6000餘人。

渡船•中環碼頭
島上多山地,北部榕樹灣是聚居區,另有少部分人居住索罡灣,島上不準行車,所以只有一些人行小路,自然生態儲存完好。南丫島古稱「舶寮洲」,唐宋時期是停泊外來廣州商船的錨地,後雅化為「博寮洲」,古時島上居民多以漁民為主,後來進入現代,島上年輕人多到香港、九龍、新界謀生,島上人漸稀少,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許多外國在港的高階人才多到這個世外桃源居住,因而讓這個小島在生活氣息上多了一絲異域色彩。
最讓小島蜚聲於世的是周潤發,是的,我們的影帝就出生在這裏。

榕樹灣
我們居住的賓館旁就是地鐵黃竹坑站,香港地鐵十分發達,彈丸之地竟有十幾條線路,與內地以數字區分線路不同,這裏以所在地命名,如港島線、荃灣線等。我們乘地鐵來到中環碼頭,購買了到榕樹灣的船票,等了約半個小時就開船了。到南丫島有兩個碼頭,一個是榕樹灣,一個是索罡灣,榕樹灣是主要居住區與景緻所在,所以我們去往榕樹灣。

大嶼山•青馬大橋•九龍
渡船為雙體快輪,船底中空,形狀如同倒扣的「凹」字形,如此結構保證了快輪的速度與平穩。快輪駛入維多利亞港,再次在海上白天欣賞兩岸旖旎的風光。快輪首先向西然後向南繞過港島,駛往南丫島,期間路過青馬大橋連線的大嶼山與九龍半島。從港珠澳大橋到香港曾經過大嶼山與青馬大橋,但在海上旁觀還不一樣,晨霧中的跨海大橋越發顯得壯麗不凡。船行在海上,前、後、左、右或遠或近總有小島在迷離的海霧中隱現,讓人產生「海上有仙山」的遐想。船速很快,航行約半個小時就到達了榕樹灣碼頭。

海上仙山

濱海即景

港灣
南丫島滿山披綠,如同一塊翡翠鑲嵌在湛藍色的大海上,待至近前,只見整齊的民居高低錯落在山坡上,海邊礁石上有曠亭翼然,世外桃源的仙氣撲面而來。
榕樹灣位於南丫島西北面,是島上主要村落之一,因早年間交通不便,這裏基本儲存了自然的原始,1964年,榕樹灣碼頭建成後與港島的距離縮短至半小時航程,故而人氣漸旺,因多西人,這裏醞釀出一股中西匯聚的氣息。
船入碼頭,港灣中的煙火氣漸濃,漁船。舢板、遊艇橫七豎八地停泊在灣中,山崗後三根大煙囪高高地探出頭來,那是發電廠的標識。

海邊到村中小路

海邊即景

木瓜…

島民居室

峭壁上的家

石階勾連
沿石階小路登上碼頭,左拐是通往榕樹灣村的小路,這裏並非遊覽區,但要看到島民的真實風貌這裏無疑是最佳選擇,於是,一行人進了村。小島基本是由堅硬的花崗岩構成的,民居就高低錯落地建築在石頭山上,每家每戶大多為二三層小樓,小樓簡潔而清爽,各家間基本都是由石階小路勾連,室內簡單而整潔,正廳中多供奉媽祖。房舍間的山坡上有一些木瓜樹,碩大而碧綠的木瓜果實累累,一位老伯熱情地邀我們品嚐,一吃果然與家中超市購買的大不一樣,這自然成熟的木瓜果肉香糯,甜度也較大,很好吃。

滄海•離島•遠帆
穿過村中,沿山路下到海邊,這裏是一處幽靜的所在,礁石、金色的沙灘,涼亭、迂迴的岩石小路,沒有遊人的喧囂,徜徉在南海溫暖的風中,心中很是愜意。站在亭中向海中眺望,蒼茫中一個個離島如同珍珠項鍊連綴在一起,點點魚帆飄蕩在大海上,海闊天空,心中自是暢然。

榕樹灣「大街」

議員辦事處
我們方才去的山上只是榕樹灣村的一個聚落,山下有一塊平地,這裏才是村中主要聚居區,鱗次櫛比的小樓一個連着一個,兩排房舍間夾持的一條小路便是「榕樹灣大街」了。大街是南丫島最熱鬧的地方,這裏華洋雜處,有傳統的食攤、小鋪,也有西式的酒吧、咖啡館,獨特的地域,獨特的風情。
大街旁有一處臨街鋪面房,上有「於麗芬區議員辦事處」大字標識。雨廊下有書刊報紙以供村民隨時取閱,格柵木門虛掩著,一副開門納客的熱情姿態,內有椅子茶杯,從諫如流自不在話下,這也是西式民主的一個縮影吧。我們的人大代表也這樣做,是不是也會好一些?

媽祖廟

廟堂
「大街」上有一處島上「最大」的景點——媽祖廟,廟堂只有一間,門前有過街棚廊,廊下懸諸多盤香,門前置紅綢供桌,大門兩邊橫臥一對雕工笨拙的石獅子,廟堂中是聯排的紅漆供桌,神龕中端坐媽祖天后。
別看廟堂小,但歷史卻不短,具體什麼年代,村中老人也說不清,但廟中的一塊牌匾落款年代是光緒二年(1877)的,也就是說這小廟至少有140多年以上的歷史了。門口的石獅子也有故事,上世紀60年代,村民修葺古廟,但由於大陸正進行,無處進口傳統石獅子,於是,就讓村裡的「二把刀」石匠仿造香港的西式獅子刻了一對,因而就有了這雕工笨拙造型呆板的西式臥獅子,這也成就了它今日的一大特色。

發哥老家

芭蕉樹

奇怪的果子
島上的生態儲存的非常好,大葉的芭蕉樹果實累累,一種樹在樹幹上結出許多綠色的果子,問了村民也因言語障礙不知究竟。
橫塱村位於島子的中西部,這裏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影帝周潤發就出生在這裏。橫塱村是周氏族人的聚居地,始祖周啟文康熙六年來港做官,後定居香港仔黃竹坑,其二子周裕宗移居南丫島橫塱村,至今已逾過十幾代人,後人人丁興旺,一個家族竟然形成一個自然村。
1955年5月18日,周潤發就出生在橫塱村一個貧困漁民家庭,父親常年出海求生,母親在家養雞種菜,偶爾還要幫傭貼補家用。成年後的周潤發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成大業,並將50多億的家財全部捐贈社會,德藝雙馨,尤受世人推崇。
發哥早已不在島上居住了,但其在村中給家人建了一座小樓,小樓與普通村民民居並無不同,其老母及哥哥偶爾會回來小住。同行的幾位女士知是發哥老家,便一定要到村中看個究竟,去了也只是看看樓舍,並無至親人等悻悻而回。

海灘上的黃槿樹

洪聖爺泳灘•同行者
最後,我們來到洪聖爺泳灘,這是島上最為寬闊和美麗的海灘,這裏沙灘金黃平坦,偶有礁石可立足戲水。稱為泳灘當然是游泳的好地方,這裏是一處海灣,因外有島嶼攔擋,所以這裏風平浪靜,但因時節尚早,所以這裏還沒有弄潮兒。
沙灘上生長著一種黃槿樹,這應該是一種耐鹽鹼的熱帶樹種,在寸草不生的沙灘上,黃槿樹孤傲地站立著,枝幹粗壯,但無細長枝,寬大茂盛的葉子一團團一簇簇地擁在粗幹周圍生長,很少見的樹種。
時值中午,我們返回榕樹灣吃午餐。碼頭附近有好多家餐館,有主打海鮮的,也有本島農家菜的,這裏的海鮮以兩為單位,而香港的斤是前清時期的標準,即每斤16兩600克,因而這裏的兩隻有37.5克。以皮皮蝦為例,每兩38元,我們十個人吃一盤,也就是說吃一個蝦爬子就要1000多元,確實是貴的有些離譜,加之南海的海鮮讓人難以恭維,所以大家選擇吃農家菜,農家菜價格比較簡單,肉菜80元,蔬菜60元,喝點香港的啤酒,一頓飯千多元吃的還是挺合口的。
中午吃完飯乘輪渡返回港島中環碼頭。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