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一無二
如果選擇一個城市,可以同時承載世上的激情與夢想,繁榮和輝煌,慾望及貪婪,我想,這個城市應該就是紐約吧。世界上有太多懷揣美國夢的年輕人,而紐約,似乎正是實現這些美國夢的最佳地點。這個城市很大,可以裝得下各種夢想,這個城市輝煌,可以指引著成功的方向,這個城市極端,可以將天堂和地獄都裝在這裏。
我們第四次美國之行,終於到訪了紐約,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
不同於曾經去過的墨西哥,去之前對它知之甚少,而紐約的景與物,不知多少次出現在我們看過的電影和美劇中,許多故事也被各種傳頌。即使不曾到訪,也不會太過陌生。但沒想到的是,儘管有所預期,紐約之大與豐富依舊是大大超越我的想像與期待。在紐約的八天時間,堪稱是我們多年旅途時光中最忙碌和最疲憊的一段經歷。在這裏,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拍不夠的照。
我們的這次美國行,便從紐約開始。
此行除了大都市紐約,我們還去了拉斯維加斯和周邊的大峽谷,羚羊谷,馬蹄灣和聖地亞哥。名副其實的一段由東到西的美國暴走之行。
旅途開始前
我們此次的美國行程總計18天,行程上我們是從紐約開始,還去了拉斯維加斯,大峽谷,羚羊谷,馬蹄灣,最後到San Diego找朋友玩兩天後,從洛杉磯回北京。
因為覺得紐約有太多好玩的所以我們在紐約停留了八天時間(事後證明也不夠),為了保證後面的行程我們沒再去東岸的其他城市。因為我以前去過拉斯維加斯,覺得是很特別的地方,上次停留的時間有點短,所以這次希望再去一次彌補遺憾,綜合這些原因我們的行程設計有我們需求的特殊性,路程線路上我認為不一定對其他人有參考價值,但可以看下我去過的地方,或許在不同行程中也會是他人的停靠站,看看我眼中和鏡頭下,美國的模樣。
遊記中照片拍攝器材為尼康D850和尼康D800,常用鏡頭是24-70mm和85mm。除此以外還帶了14-24mm,75-300mm和105mm鏡頭,閃光燈一支和三腳架。每天出門即使不帶三腳架和所有鏡頭,相機包也得有8kg以上的重量,在暴走的美國,確實是很不輕鬆。
一些出行前的tips分享給大家,有些也是我在出發之前反覆搜尋時發現回答各異的問題。
1.美籤申請兩年後出行別忘記更新EVUS,目前EVUS登記申請不收費。
網傳的EVUS收費25美金目前不需要,直接在官網上自己申請就可以,中文介面操作十分便捷。申請後大約幾分鐘重新整理頁面後便可以通過。
2.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在已收費,不是隨意金額購買門票。大都會博物館門票為25美金,可以買citypass去參觀,但citypass只可以去大都會博物館一次,一般門票可以去三天。
3.紐約租車價格比美國其他城市要貴,停車費更貴,曼哈頓路窄車多常堵車,所以在紐約租車遊玩並不方便。我們只是在去Woodbury租了一天車,當天租當天還。自駕開車去Woodbury會有過路費,租車公司之後會從信用卡里扣款。
4.紐約坐地鐵如果天數多可以購買metropass,我們買的是七天的,地鐵站裡的自助機就可以購買,每張32美金加1美金的手續費,也就是33美金一張,刷信用卡和現金支付都可以操作。metropass也可以坐metro的巴士。
5.無論是自駕還是查詢路線,用google map就行。但是紐約地鐵標識比較亂,結合google map路線有時也不能馬上弄明白。
6.租車自駕無需花錢做公證,平臺網站有免費的翻譯。翻譯件配合駕照使用就可以。現在國內一些租車平臺價格和租賃公司官網也差不多,租車時可以自行比價。
7.拉斯維加斯免費停車的酒店現在已經很少了,不比當年,很多酒店停車都收費了,就連拉斯維加斯北邊的奧萊現在停車也收費了。
8.羚羊谷分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上羚羊谷一定要提前預定,網上可以搜到很多agent可以預定。下羚羊谷可以到Page鎮預定。上羚羊谷分普通tour和攝影tour,普通tour不允許帶包。
紐約—將繁榮與夢想,衝突與慾望都裝下
我們抵達紐約的航班是晚上十點多,入境取行李走出JFK比走出北京T3航站樓快多了。我們提前預定了去酒店的車,我們住在時代廣場附近,距離紐約JFK機場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車開入曼哈頓島後便覺得高樓多了起來,但夜晚在車裡,看不清太多的摩天大樓,只覺得晚上的曼哈頓車也挺多的,甚至有些擁堵。對紐約最初的感悟,便從抵達的第一個夜晚開始。
在紐約的一週多的旅程,實際上我們只是遊玩曼哈頓而已,僅僅是曼哈頓,就塞滿了我們的行程。紐約之大,可略見一二。
在紐約期間我們住了兩個酒店。
第一家酒店是在時代廣場附近,住在這裏方便遊覽曼哈頓的Midtown。像時代廣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第五大道,帝國大廈,洛克菲勒大廈,中央車站,中央公園,紐約公共圖書館,MOMA等景點都在這酒店附近;
第二家酒店我們住在唐人街和小意大利區域附近,這裏近下曼哈頓區域,像自由女神像,華爾街金融區,新世貿大廈,911紀念博物館館,三一教堂,布魯克林大橋等景點都距離這家酒店比較近。這兩個區域的酒店費用都不便宜,接送我們的司機師傅說,便宜的住宿在法拉盛,有很多華人開的民宿,中餐也正宗,如果想選擇價格合適的住宿地,可以參考法拉盛地區。
紐約的每個月份溫度和降水參考,由於靠近海邊,紐約還是比較容易下雨的。圖片來源於lonely planet。
紐約的區域劃分,計劃紐約旅行時先弄清每個景點在哪個區域比較重要,因為紐約實在太大了。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佔地面積為13萬平方米,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它是與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俄羅斯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紐約常下雨,旅行中趕上雨天可以遊覽博物館,巨大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值得為她留上一整天的時間。在旅行中我比較喜歡第一天就去博物館,有些博物館可以讓我們更瞭解這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先去博物館可以讓我最快的瞭解這個城市。同時,有時旅途較為疲憊,第一站去博物館畢竟是室內環境,利於身心調整。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平面佈局圖,來源於他的官網: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托馬斯坎貝爾寫到: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擁有第一件藏品以前只是這樣一個觀點:藝術可以使所有接觸到它的人向上,可以促使個人信念擢升,可以幫助工業及製造業進步,可以使向善的理念實現;這是一個基本的社會和道德前提。令人嘖嘖稱奇的是,正是藉由這些根本原則,大都會博物館從一無所有,在過去一個半世紀內發展成為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博物館。
大都會博物館古埃及藝術收藏的核心藏品基本上形成於二十世紀上半葉,全世界達到如此規模的同類收藏屈指可數。這裏的主要展品來自大都會博物館在埃及遺址發掘出土並由埃及文物部門慷慨劃撥給博物館的藝術品。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有十七個展覽部門,可以拍照,可以背相機包(雙肩背),但有工作人員會讓把略大的雙肩背背到身前。大都會博物館實在太大了,幾個小時的時間在這裏過得飛快,想在這裏調整旅途身心,不疾不徐的計劃算是泡湯了。
喜歡在博物館有些並不強烈的光照下欣賞展品,亮光照亮雕塑,背景化作黑暗,每個展品背後都飽含故事,即使他無法訴說自己的故事,但可以定格歷史。
埃及館中最震撼的當屬展館內的直接展覽的埃及丹鐸神廟。這座神廟是埃及政府贈與美國的,以嘉獎美國在保護努比亞歷史遺蹟中提供的援助。儘管與埃及的巨集偉神廟相比丹鐸神廟的規模微不足道,但它擁有一座神廟所有基本的組成部分:一座大門,一副門廊,一間祭室和一個神堂。
歐洲繪畫
歐洲繪畫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必須參觀的展館。其繪畫展館之大之豐富令人歎為觀止。
大都會博物館舉世聞名的歐洲繪畫收藏涵蓋了十三至十九世紀的藝術品,上至喬託,下抵高更。這裏對法國繪畫從新古典主義到後印象派的全面介紹也僅次於巴黎的博物館。
約翰內斯·維米爾的青年女子頭像,在十七世紀,這樣的畫被稱為「tronies」(意為「容貌」),觀賞者欣賞其中不同尋常的服飾,有魅力的面容,個性的顯露和藝術家的技巧。
莫奈的名畫:聖阿德列斯的花園。1867年,莫奈在英吉利海峽邊上的避暑小鎮聖阿德列斯度過了整個夏天,他在那裡的時刻創作了這幅作品。
德加的名畫:舞蹈課
梵高自畫像之一
現當代藝術
大都會博物館自從成立以來就一直收藏並展出在世藝術家的作品,今天博物館的現當代藝術藏品包括跨越所有藝術媒介的一萬兩千多件作品。
其中最被大眾知曉的便是畢加索的作品。
「在狡兔酒吧」—-畢加索將自己在畫中描繪成一名丑角,這或許是他第一次隱藏在另一個自我形象之下出現在畫中,他將在此後一生中保持這個形象。
【中央車站】
gossip girl第一季第一集Serena出場的場景,就是紐約中央車站。中央車站不但是美國最繁忙的車站,也是紐約的地標建築。中央車站始建於1903年,1913年正式啟用。即使不坐火車,這個車站也是非常值得拜訪一下的,對於一般遊客來說,中央車站更像一個大型的藝術建築殿堂。
進入中央車站大廳,可以看到的是巨大的挑高寬敞的空間,廳頂呈拱形,大廳內部多採用大理石裝飾,地面上鋪的也是大理石,玻璃窗周圍則佈滿了精美的雕塑,看上去美輪美奐,極為震撼。車站擁有44個候車車臺和67條軌道。車站的地下部份有2層,地下一樓有41條軌道,第2層則有26條軌道。
紐約中央火車站最醒目的當屬大廳中央問詢處頂端的四面鐘,它可以算是中央火車站的震站之寶。四面鐘的盤面都是用貓眼石打造,據說價值大約為1千萬美元至2千萬美元之間。
這個畫面也不知道出現在多少部影視作品中,當之無愧的中央車站的代表畫面。
在車站地下一層中央大廳看到不少人仰著頭向穹頂觀望,是車站最吸引人的副星空壁畫,這星空穹頂也是中央車站最有特點的祕密之一。它由法國藝術家Paul César Helleu根據中世紀手稿繪製出黃道12宮圖,共有2500多顆星星,20世紀30年代曾因剝落而重新繪製過。星空圖所繪的天空是反向的,範德比爾特家族的後人解釋說這是從上帝的視角俯瞰星空,所以和人類的視角相反,從星空以外的世界看星空。
高大的空間,巨大的場地,精美的室內裝飾,讓這裏瞬間驚豔我們的雙眼。穿梭不斷的人群,顯示了這裏的忙碌,很喜歡這樣精緻的古老的建築。車站的底下一層有個美食廣場,知名的漢堡連鎖店shake shack在這裏也有店。
【紐約公共圖書館】——曼哈頓繁忙喧囂Midtown的安靜天地
圖書館一直就是鬧市區裡最能沉靜心靈的地方,而在紐約公共圖書館,更有一番韻味。大氣的建築,精妙的佈局,讓心靈和書籍在這裏最好的相遇。
圖書館距離中央車站不遠,可以安排在一天裡遊覽。如果是像我們一樣購買了地鐵的幾日無限乘坐的票,也可以乘坐同公司的巴士公交車,按照google map的路線指示選擇公交車或是地鐵抵達。
正門口拾級而上,圖書館的大理石外牆、在進門的石階上看到了「Stephen A. Schwarzman」的大名。查詢了一下,2008年3月11日,施瓦茨曼宣佈將向自己擔任理事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捐贈1億美金。紐約公共圖書館的主建築於是被重新命名為「史蒂芬·A·施瓦茨曼大樓」。
像中央車站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建築一樣,富麗堂皇的紐約公共圖書館一進門就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圖書館門口有莊嚴肅穆的雄獅雕塑,走上大理石臺階穿過走廊進入到古堡一般圖書館內部,大廳裡漂亮的大理石石柱和牆壁展示着她低調華麗之美。
華麗的大理石壁在精緻燈光的渲染下色調溫暖,很喜歡這樣的建築,找到對稱或是特別的幾何結構,拍下喜歡的照片。
大理石牆壁在燈光映襯下感覺非常好看,隱隱透著古樸的神祕感。
來到圖書館二層,裏面可以看見很多當地的學生和市民在裏面讀書和查閱資料,被厚重的知識氛圍包裹着,在如此精美有韻味的歷史建築裡靜靜的閱讀,是何等享受的事情。
圖書館裏供遊客參觀的路徑很清晰,遊客在周圍參觀體驗,在這裏不但能深刻地感受到建築和書籍之美,也能近距離體會到真實紐約民眾的生活,很棒的感受。
把快門調到輕音的模式,在裏面拍幾張有關圖書館的照片,也是不錯的。
離開圖書館前,會有工作人員禮貌的檢查遊客的書包,羨慕紐約市民有這樣一個集大成的圖書館,在繁華的曼哈頓,終究會有一片屬於閱讀的天地。
【中央公園】——鋼筋水泥中的綠野仙蹤
曼哈頓的中心有一片巨大的綠地,跨越紐約51個街區,被稱為「紐約之肺」,她就是中央公園。這裏也經常成為是電影的取景地,譬如《小鬼當家》、《博物館奇妙夜》等等。
正是因為中央公園的存在,紐約更適宜居住,在匆忙的城市步調中,有了一片舒緩的天地。在這裏,隨處可見遛狗或是跑步鍛鍊的紐約人,漫步公園,靜靜看着當地人的生活,愜意自在。在中央公園裡的感受會不同於其他旅遊景點,不光是紐約,其實很多城市裡的觀光點本地人都很少去,而中央公園確是本地人和遊客,都會非常喜歡的地方。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距離中央公園很近,我們都是選擇先到中央公園,然後漫步穿過中央公園後步行走到博物館,第一天穿過公園走向大都會博物館時,紐約陰雨濛濛,雨天裡在公園漫步,感受自然的潤澤,空氣的滋養,好生愜意。
下一次來紐約,我一定要在中央公園裡「虛度」一天的光陰,選一個陰雨濛濛的天氣,在湖裡划船慢慢的漂盪,看林間健步的人,看不遠處的摩天大樓在霧氣中忽明忽暗,就這樣靜靜的漂盪,期待我下一次的紐約之行,能慢一點,再慢一點。
1856年Frederick Law Olmsted和Calbert Vaux兩位風景園林設計師建成了中央公園,800多英畝的風景如畫的草地,池塘和池塘組成的樹林公園是嚴肅工程的結果:成千上萬工人們轉移了1000萬載重量的土壤來改造沼澤和岩石露出今天的「人民公園」。
Bethesda Fountain是中央公園裡不可錯過之地,很多電影和美劇中的取景地。
朋友帶了簡單版的婚紗,我們選擇在這裏,為他們拍幾張婚照。
【帝國大廈】——有着將一切盡收眼底的傲氣之頂
來到紐約,在摩天大樓俯瞰紐約市的夜景,一定是在紐約Top5要體驗的專案之一。而在眾多可以欣賞夜景的高樓中,又以帝國大廈最為著名。不光是夜景,白天在帝國大廈欣賞紐約市貌,也是非常棒的體驗。
帝國大廈全年 365 天開放,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 8 點至凌晨 2 點,電梯最後上行時間為凌晨 1:15。想清晨,白天,傍晚或是晚上感受站在世界之巔欣賞紐約之美的心潮澎湃,帝國大廈的營業時間都可以滿足旅客的期待。
我們購票買的是citypass,citypass裡可以在一天內登兩次帝國大廈,白天一次,晚上一次,兩次登頂,都是去的主觀景臺86層,感覺主觀景臺已經足夠高了。兩次登頂我們都沒花太多時間排隊,還算可以接受。當然登上帝國大廈後遊客還是很多的,但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還都可以找到拍攝空間。
按地圖乘地鐵到帝國大廈,尋找「Observation Deck」的指示,那裡是觀景的入口。帝國大廈有很多門,每個門口有警衞,如果問他們在哪裡登頂,他們也都會指引路線。
作為紐約的地標和天際線,帝國大廈是一定要來參觀的。
帝國大廈大廳是紐約為數不多的被地標儲存委員會指定為歷史地標的室內設計之一。 2009 年,建築師們耗時 18 個月才將大廳恢復成 1930 年初建時的原貌——而修建整座大廈才花費了 13 個月時間!大廈二樓的新遊客中心是一處空調全覆蓋的寬敞空間,用於遊客確定方向、通過安檢和購票(或打印網上購買的門票)。
登上帝國大廈,可以清楚的看到密集的紐約曼哈頓,有超高辨識度的熨斗大廈一眼可見。
夜晚在洛克菲勒大廈拍的帝國大廈夜景。
【自由女神】——紐約和美國的象徵
自1886年揭幕以來,自由女神已經迎來了數百萬人移民駛入紐約港,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 現在的自由女神歡迎着數百萬的遊客,在這裏可以欣賞紐約市最好的天際線和海景。 毗鄰的埃利斯島,1892年至1954年期間,曾是美國1200多萬新移民的門戶。如今,它是紐約這座城市最動人的博物館之一,致敬這些移民和他們不可磨滅的勇氣。
巨大的自由女神雕像,寓意「自由照亮世界」。這是紐約的標誌,也成為美國的象徵。
citypass的票包含可以去自由女神像和埃利斯島參觀移民博物館,但citypass的票不能登自由女神像的底座,我們也不打算登所以沒有再另購。感覺登上底座景觀也只是遠眺下曼哈頓區域,和不登也差不多,加上距離曼哈頓也比較遠,我們就放棄了。
埃利斯島是美國最著名和歷史上最重要的門戶 -——絕望的舊世界遇到新世界承諾的地方。
1892年和1954年間,這裏一直是美國移民的主要中轉地。超過1200萬移民最先在這裏落腳。離開自由女神像後渡船第二站會來到這裏,參觀埃利斯島的移民博物館。移民博物館的建築很雄偉,這裏有豐富的陳列品和各種影像資料記錄著當時移民的經歷,移民的程序,移民到達埃利斯島後的流程以及移民是如何湧入不斷變化的美國的。
估計有40%的美國人今天至少有一個祖先在這裏,確認了這個小港島在美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館的遊覽路徑和標識非常清楚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多種族的移民造就了美國自由民主的基礎理念,奠定了美國迅速的走向繁榮和昌盛。移民國家雖然也會不斷伴隨着種族歧視的問題,但是包容和平等,是不可動搖的根本準則。
在島上回望曼哈頓,非常棒的景觀。
美國國旗和繁榮的下曼哈頓在一起,是「美國」強大感的最佳展示。
【高線公園】——紐約一條獨特的綠色風景線
高線公園(The High Line)毫無疑問是這個城市不斷更新的一個響亮的勝利,紐約驕傲地證明了自己不斷改變世界的努力。
這座城市工業過去的疤痕殘留在令人賞心悅目的空間中。 曾經的在屠宰場和低端之間蜿蜒的難看的高架火車軌道家居住宅,高線今天是公園的展開祖母綠項鍊鼓勵平靜,擁擠的空間,並且毫不奇怪,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人房地產磁鐵引誘世界級建築師到附近建立華麗的住宅迭代。
在20世紀初,西部地區的肉類加工區和切爾西是曼哈頓最大的工業區,距離地面30英尺高的High line是一組高架鐵路的軌道,以便將貨物從雜亂的街道上移走。 隨着紐約市的發展,軌道最終變得過時,一度面臨拆遷危險。在1999年一個偉大的計劃是要將這條疤痕般的金屬線轉變為公共的綠色空間。
2009年6月9日,全新的變身後的高線重新向公眾開放,從此以後,它便一直是紐約的明星之一。
在種植了各種花草植被的城市高架線上漫步,在各種設計漂亮的高樓間行走,高線提供了欣賞這個城市的另一個角度。
高線離切爾西市場不遠,離開高線公園可以步行到切爾西市場,裏面有不錯的餐廳和新鮮的龍蝦可以吃,這條線路也是步行曼哈頓非常好的線路之一。
【聖帕特里克的大教堂】——聆聽信仰的聲音
聖帕特里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在紐約最繁華的第五大道邊上,據說它是紐約最大的教堂,也是當年梵帝岡大主教到美國講經佈道的地方。它古樸典雅的哥特式建築,在充滿時尚、品味甚至帶着奢華氣質的第五大道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紐約是國際級大都會,給人五光十色、繁華燦爛的印象,沒想到高樓叢中,竟然隱藏着天主教在美國的厚重歷史。(百度百科)
這是整個美國最大的一座哥特式風格裝飾的天主教教堂,有着超過130年的歷史,也是如今紐約天主教的所在地。教堂常年開放,遊客可以花上半小時進去走走看看,感受那份莊嚴,並欣賞教堂極具氣勢的空間感和精美華麗的建築風格。進入其中,瞬間就會被教堂內部空間感所震撼到,用氣勢恢巨集來形容毫不誇張,縱深往裡有100餘米,果然是紐約最大的一個教堂。不僅如此,整個教堂內部高約十多層樓,頂部是看似線條繁複的穹頂,極其漂亮。
【布魯克林大橋】
布魯克林大橋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斜拉橋,跨度空前達到1596英尺,它在1883年開放。 雖然它的建設很充實隨着災難(有20人曾在建築事故中喪生),但這座橋成為城市設計的一個巨集偉典範,鼓舞人心,成為美國強大的有力證明。 今天,布魯克林大橋繼續絢麗奪目。
大橋以哥特式的尖拱、花崗岩橋塔和鋼索組成,第二層橋中間段則是以木材鋪成的通道。
在幾十米以外的地方,便會被橋中間的兩扇歌特式的拱門所吸引。中間的美國國旗在微風中飄楊著,很是顯目。
上橋有三種方式:步行、自行車以及開車。橋分為兩層,下層是汽車的通道;上層是供行人及自行車通過的,步行道和自行車道由界線區分開。在布魯克林大橋步行從曼哈頓走到布魯克林,是蠻舒服的體驗。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是陰雨天,走了一半雨勢漸大,只好放棄返回了,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遺憾。
紐約隨拍之美
很喜歡步行遊走一個城市。
行走時,可以有機會看清城市的建築,感受每個城市獨特的氛圍,記憶更多的細節。我一直覺得,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特別的味道,唯有在漫步中方能慢慢品味。
一些具有獨特氣質的城市,從一些照片中就能品味出來。而紐約,正是這些具有獨特氣質的城市。有的照片,可以顯露出這些城市些許的味道和氣質。
一些感覺很「紐約」的照片:
百年地鐵站中的等車人
第五大道上的建築和車流
標誌性的紐約小黃車
隨處可見的餐車
曼哈頓的路不寬,車也很多,美國的路很好認四四方方形成一個個block街區,縱貫南北的是avenue,東西街道是street,按照street的編號很容易區分出南北的方向。
漫步紐約,除了鼎鼎大名的第五大道,布魯克林大橋和Dumbo,SOHO區,格林威治區都是不錯的選擇,也是街拍的好地方。一些在紐約隨意或刻意的美拍,就放在本段裏面咯。只是紐約常年都是人超多的地方,想拍一些沒人干擾的照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紐約拍照,彷彿各類的服飾風格在這裏都是合理的。誇張的,休閒的,職業的,華麗的….一個包容的城市,在這裏可以各種放飛自我的裝束和擺拍。
Soho是South of Houston St(休斯頓大街南部)的縮寫。這一地區到處都是鋼鐵鑄就的工業大廈,從內戰之後,一直都是紐約市主要的商業區。20世紀80年代之前,這裏是小資和藝術家們的天下,如今則是高尚社群和主要購物商場所在地。這裏有很多的奢侈品店和塗鴉牆,本想在這裏多拍一些街拍照片,但是又遇到了暴雨天,只好草草收場。
Dumbo這五個字母來自其所在的地理位置:Down Under the Manhattan-Brooklyn Bridge Overpass——曼哈頓布魯克林橋人行天橋下。紐約著名的打卡地,遊人超級多。遊人幾乎已經可以塞滿了兩樓中間的車道,而時常還有車輛從這條路開過,很嘈雜的環境,實在無法拍到想要的照片,只得放棄。建議想來這裏打卡的朋友,清晨來吧,我們是下午來的,整個區域包括布魯克林橋下都人滿為患。.
具體地址:Front St.和Washington St.的交叉口,直接輸入google map就能找到了,坐地鐵的話在High St.站下就可以了。
新世貿大廈旁邊的Oculus,很漂亮的白色建築
熨斗大廈
華爾街銅牛,忍不住不能免俗的上前摸一摸
俯拍曼哈頓大橋
紐約的樓外的逃生梯,電影裡主角常跑路的重要通道,哈。
紐約實在太大,每一天覺得自己的行程都滿滿的,因為實在有太多地方都想去看看。期待下次再來,好好在紐約街拍,多拍一些有紐約印記的美圖美景。
美食紐約
如果說紐約是美食之都,應該不會有人反對。在這裏,優雅高檔至米其林五星餐廳,便宜地道的街邊餐車,純正美式、異域料理、日料韓餐、正宗中餐,應有盡有。來紐約,嘗試品鑑一下電影裡或是美劇裡常常出現的美食,似乎是一件很有趣且更能貼近紐約生活的事情,況且紐約也有着各種型別的網紅餐廳,既有着能刷爆ins的高顏值,也有著稱霸yelp榜首的高評價。像稱霸紐約網紅Brunch榜首多年的Sarabeth』s,在做功課時赫然名列榜首, 燃鵝敗於紐約時刻排起長龍的隊伍,行程比較趕的話就不要執著早午餐了,等下午茶的時間再過來吧,人會少一些。下面介紹幾家此行我覺得還不錯很值得去嘗試一下的地方。
【Keens Steakhouse】
地址:72 W 36th St,NY
來美國,品嚐地道的牛排大餐是必不可少的經歷之一,我們選擇了位於帝國大廈附近的Keens Steakhouse,這是一家曼哈頓很老牌的牛排館,歷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口碑很好。沿着36街走,很容易找得到。黑色的雨棚,招牌和門臉很低調,裏面卻別有洞天。餐廳內部的裝飾基本都是懷舊的style,滿坑滿谷的各式各樣的煙斗裝飾,復古的木製桌椅,昏暗的壁燈,牆壁上滿滿的油畫和老照片,濃濃的時代感。我們沒有提前訂位,所以打算早點去,結果大概晚上6點鐘進的餐廳,已經是人滿為患了。留下了名字和聯絡方式,氣質凜然的領班御姐告知50分鐘後再回來就行。周邊有很多間souvenir小店,隨便逛逛可以消磨時間,預估等位的時間還是很準的,時間到了回來就差不多有位置了。
餐廳的燈光很昏暗,桌椅擺放的很密集,幾乎是一桌挨着一桌。餐廳裏面還有個喧鬧Bar,幾乎是人擠人的存在,想要穿過Bar去趟洗手間,都很吃力。
這裏的牛排以鮮嫩多汁及量大實惠著稱,兩個人點一份主菜幾乎就夠了,再點些配菜和沙拉肯定也夠吃了。我們四個人點了一份12oz的Prime Filet Mignon和一份T-Bone,生蠔拼盤和沙拉,以及一瓶紅酒。量大確實名不虛傳,很努力的吃光。至於鮮嫩多汁就仁者見仁了,medium rare的Filet並沒有想像中軟嫩可口,也許是寄予的希望過高了,才會略有所失望。牛排的配菜很好吃。
生蠔拼盤,味道十分普通,不如黑門市場的生蠔攤子的現殺生蠔口感鮮美。
【Chelsea Market切爾西市場】
切爾西市場位於紐約第九大道的第15街和第16街之間,從高線公園一直走下去就能找到切爾西市場,很低調的紅磚樓,對面的大樓是google的辦公室。切爾西市場建於1890年,由National Biscuit Company 公司設計及修建的,也就是奧利奧餅乾公司的前身。奧利奧餅乾曾經就在這棟樓裡被髮明和製造出來的。NBC現在在美國依然是食品行業的巨頭,在1958年已從切爾西市場搬出至市郊。於是,現在這個曾經的奧利奧餅乾製作廠房,就成為了切爾西區著名的food court,裏面經營著許多各具特色的餐廳、食品超市等。
作為一個美食廣場,切爾西市場的裝修風格相當原始粗獷,充斥着濃濃的復古工業風,絲毫沒有任何裝飾的屋頂,裸露的鋼筋水泥和磚塊管道,昏昏暗暗的復古吊燈,相當隨意的手寫的環保標牌,如果不是空氣中飄浮着濃濃的令人垂涎的食物芳香,你不會覺得身處的是一個以美食著稱的市場。
據說切爾西市場每到飯點人會暴多,我們到的算早,直奔切爾西市場最有名的龍蝦而去。切爾西市場的龍蝦以新鮮著稱,每天清晨從港口運來的加拿大和緬因的新鮮的龍蝦、帝王蟹等等海鮮,像超市一樣隨意向世人展示著。你在櫃檯處可以選你大概要多重的龍蝦,medium的龍蝦大概在2磅左右,要以什麼方式烹飪就可以了。清蒸的龍蝦很好吃,另外龍蝦湯及龍蝦炒飯也很推薦,很適合國人口味。只是生鮮這裏除了日式壽司那家有自己的座位,其他基本都是需要站着吃的,吃完記得收走自己的托盤,扔進垃圾桶。
逛切爾西市場感覺要帶着幾個胃來,邊走邊吃邊消化再吃。隨着臨近中午,人潮開始多起來,每家店幾乎都開始爆滿。不想在人群中擠來擠去,已經決定要走了,出去的時候看到這家賣pita的,又動了邪念,沒有忍住又去排隊買了。插著大蔥葉子的造型確實low了一些,口味真的是贊,牛肉很香,pita餅雖軟卻有嚼勁,配着西紅柿和黃瓜的鮮香,味道可喜。還給了根號稱狠辣的辣椒,咬了一口還頗感不屑,這也叫辣,吃到後面趕緊灌了瓶水。
這家店有個傳說中的The original world famous baby cauliflower,店員很推崇,於是一時腦抽就點了。到手無語,這個也太original了吧,真的就是一顆完整的菜花,好在烤得軟嫩,略焦的表皮鎖住了內在水分與香味,口感軟糯算是說得過去。
【Katz’s Delicatessen】
地址:205 East Houston Street(corner of Ludlow St)
說這家店是百年老店絕不為過,這家店的前身是一個成立於1888年的叫做「Iceland Brothers」的小熟食店,後來在1910年被Willy Katz和其表弟買下,改名為Katz』s Deli,主營傳統猶太style的薰牛肉三明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店主的三個兒子均在服役,於是作為家庭後盾的Katz『s便將店裡的三明治運往前線各戰場,作為給身在異鄉奮戰的美國士兵們來自家鄉的慰藉。同時這也是一家常常出現在電影和美劇裡的名店,走進店裡,除了幾乎永遠客滿的喧鬧景象,還有自開業100多年來漸漸掛滿的整整幾面牆的名人照片,有時間仔細看看的話,會發現很多驚喜,幾乎叫得上名的都有。至於電影,最有名的當屬《When Harry Met Sally》(《當哈利碰上莎莉》)了,店裡還特別自豪地標出了當時Sally的位置。
店裡的選單,密密麻麻一大張,一張圖也木有,感覺對此店沒點背景知識,點餐上真的很難抓重點。進門時,會給每個人一張小粉條,隨便找下圖中任何一個小帥哥cutter的line排隊,排到你時,如果你已經選好了要點的餐,就直接告訴他,他會切一小片你點的肉給你嘗一下,如果你覺得ok,那小哥會繼續幫你做好三明治,如果覺得不合口,可以臨時換口味。記得往小哥面前的塑料桶裡放小費哦。小哥做好你的三明治後,你把小粉條給他,他會在上面手寫上你要的餐的價格,小粉條千萬不要丟,最後出門時要靠它來結賬。
作為一個能在紐約美食界馳騁百餘年的老店,每天來朝聖的遊客及解饞的本地人絡繹不絕,如果不想在counter自己點餐的話,就選擇靠牆的一排桌子,會有waiter過來服務。中間的兩排桌子是自助點餐的位子。
最經典熱門的pastrami,薰牛肉三明治,第一次來的話,建議就點這個吧,絕對對得起排隊的時間。接過cutter小哥遞過來的那片薄薄的肉放進嘴裏的一剎那,就立刻明白此店屹立不倒門庭若市的殺手鐗在哪裡了。薰牛肉可以做到如此軟嫩多汁,鮮香四溢,目前吃到的,只有這家了。Pastrami是猶太熟食最經典的食物,Katz選用的是最靠近牛肚臍處的軟嫩部位,將牛肉用鹽水浸泡醃製入味,再將牛肉的表面撒上各種香料和草藥,為牛肉按摩入味,再用木材將其慢火煙薰,放入裝滿了調料的湯鍋中燉煮數小時。兩片自製的麵包,夾着厚厚兩層經歷過千錘百千後軟而不爛香氣四溢的肉,一口咬下去,驚豔而滿足。口味重的還可以加點黃芥末醬,一份三明治的量,大到可以兩個人吃,超級夯實。
brisket味道也不錯,少了煙燻的味道,多了一點韌勁的口感。
Corned Beef Sandwich,店裡也很推崇,嘗的時候沒太多感覺,肉一多摞在一起,感覺還是偏鹹了點。重口味的朋友可以嘗試。
店裡還有很多套餐可以選擇,可以不要麵包,搭配意麵、薯條等。不過說是薯條,簡直粗獷到不忍直視,棍子一樣,口感倒是還不錯。
雖說是純肉的三明治,吃起來倒是不膩,而且還有給兩種醃黃瓜來搭配。不是很酸的那種pickle,略鹹,倒是清爽。
【Dominique Ansel Bakery】
地址:189 Spring St
說起Dominique Ansel Bakery,現在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在紐約幾乎是人人皆知的人氣最高的甜品店了。店主Dominique Ansel隻身來到紐約後曾在米其林三星餐廳Daniel任職六年,於2011年底在SOHO街區開了這家不大的甜品店, 漸漸以DKA (Dominique』s Kouign Amann)和made-to-order Madeleines脫穎而出成為紐約排名很高的烘焙坊,而使Dominique Ansel Bakery真正一炮而紅的,是其在2013年5月將美式傳統的甜甜圈與法式可頌麵包相融合,史無前例的創作出全新的創意甜點「 Cronut(可頌甜甜圈)」。外皮金黃油亮的可頌甜甜圈,壓縮的酥皮就會在口中慢慢層層舒展開來,濃郁的黃油香氣透著熱氣騰騰的內陷直逼鼻腔,內陷中還灌滿了新鮮潤滑的奶油。可頌甜甜圈一經推出便成為紐約最流行的甜點,能被見多識廣的紐約客如此推崇的甜點,其過人之處要親自嘗試後才可評斷。
傳說Cronut經常斷貨,我們去的那天剛好下雨,排了不到十分鐘的隊就買上了,老懷欣慰。店裡並不大,三四張桌子,有自助的冰水可以自取,還有個很小的花園零散幾個露天的位置。
加了藍莓醬的Cronut,口感新奇,酸酸甜甜的藍莓醬,軟軟的酥皮,一口咬下去滿溢而出的甜而不膩的內餡,立刻決定起身去加單。
店裡的另一個招牌之一,Kouign Amann (DKA),外酥裡內的口感,喜歡甜甜圈那種油酥酥口感的不要錯過。
杏仁巧克力Croissant也超級好吃,臨走還忍不住打包了兩個。
辣個扁扁的好像叫Nutella Milk Bread,味道不錯。
Fig Tart,我承認只是被無花果的造型吸引了,相對於其他幾個,口感略顯普通。
Frozen S’mores,火烤棉花糖雪糕,名氣也很大,於是拔草。眼看着服務員拿噴槍很有形式感地一通火燎,吃到嘴裏只能說,很有意思的口感,傳說中什麼冷熱交替的綿密口感沒有體會,只是被甜到飛起,適合酷愛甜品的MM們。
【Barney Greengrass】
地址:541 Amsterdam Ave
品嚐地道的Bagel也是體驗紐約美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環。Bagel可以直譯為貝果或者百吉餅,是起源於17世紀的波蘭,在1880年左右,隨着大批東歐的猶太人逃難湧入美國,bagel的做法也傳入了美國。bagel的做法屬於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發酵,深受紐約人的喜愛,將切成兩半的圓圈bagel中間加上乳酪片、煙燻三文魚、洋蔥、雞蛋、蔬菜等配料,做成bagel三明治。
曼哈頓有很多很有名的專門做bagel的店,像H&H Bagel這樣的連鎖店。我選擇的是比較傳統的老牌的百年老店,這家店建於1908年,很多電影(像《革命之路》《心靈鑰匙》等)和美劇(《Law & Order》)都曾在這裏取景過,櫥窗玻璃展示著拍攝的照片和一些獎項。
一進門感覺有點像那種Deli的熟食店,賣各種麵包和各種各樣的海鮮製品,不要被嚇到,左轉有個小門,進去才是可以坐着吃早餐的地方。地方並不大,也就十來張很小的桌子密密麻麻擺放在,每桌几乎背靠背坐着,生意很火爆。
這裏點餐也需要技巧,光bagel胚子的選擇就有很多,也可以選直接搭配好的bagel三明治,或者直接點bagel和配料,自己來抹乳酪或黃油,加配料的。
這個是bagel三明治,黑黑的顏色並不是巧克力,而是南瓜的。配的煙燻三文魚、西紅柿、洋蔥和白乳酪,搭在一起居然味道很驚豔,一點也沒有腥味,魚肉的鮮嫩配上嚼起來很有韌勁的bagel,口感很贊。
需要自己搭配的三文魚炒蛋味道也很贊,挖一大勺濃濃的白乳酪抹在bagel上,撒一點點椒鹽,鋪上厚厚一層三文魚炒蛋,咬一口不要太滿足。再來一杯濃濃的咖啡或是熱巧,開啟美好的一天。這裏的座標離美國曆史自然博物館很近,走路大概十來分鐘,吃完剛好溜達過去參觀。
【Balthazar】
地址:80 Spring St, New York City
這是一家很有傳奇色彩的法式餐廳,店主本是個來個倫敦的電影人,誤打誤撞進入了餐飲業,還幹得風生水起,常常有明星光顧,是曼哈頓知名度很高的法式餐廳之一。他家的brunch,晚餐都很出名。
位於SOHO區,從小意大利區域穿過去,前後幾條街區略感荒涼,好在紅紅的招牌很是醒目。
很講究的法式餐廳,氛圍很法式,waiter帥哥們都白襯衫黑領帶,乾淨利落面帶笑容,服務很周到。我們去的時間略早,剛剛開門,Brunch尚未開始,只能在早餐單中點,於是把餐單上的麵包都點了一遍,不愧是老牌餐廳,每一個都驚豔。肉桂卷味道醇厚卻不甜膩,可頌外酥內嫩,司康口感超正宗,外酥內軟。總之每一個都不會踩雷,隨便點。由於時間原因沒有吃到brunch甚是遺憾,看着brunch餐單每一款都很垂涎,下次去紐約一定要去補一頓。
【Shake Shack】
地址:紐約有很多連鎖店,google map搜一搜即可
紐約本土名氣最大的漢堡連鎖品牌之一,發展歷史也不長,從2000 年的一個麥迪遜廣場公園賣熱狗的小推車發展到現在常常排隊的連鎖店。在快餐文化歷史悠久的美國來講,Shake Shack的迅速崛起是憑藉了真本事的,畢竟在美國,幾乎遍地都是漢堡熱狗類快餐,能讓生活節奏爭分奪秒的紐約人去心甘情願排隊買的漢堡,並不多見。曾經有電視臺採訪過顧客,「在麥當勞排隊與 Shake Shack 有什麼區別」時,有人給出了「大概是Motel和Hilton的區別」的有趣回答,可見Shake Shack在紐約人心中的認可地位。平心而論,漢堡類食品總會被列為「看起來不健康」的食品之一,而 Shake Shack 做的是「看起來就很健康」的漢堡。Shake Shack官方宣稱採用 100% 未用抗生素的安格斯牛肉,配菜都採用了有機蔬菜,提供的雪糕和牛奶也都是「綠色食品」。食材考究之外,Shake Shack的整體設計並不花哨,外觀偏重工業風, 餐廳內部裏面簡約質樸,餐單是簡單明瞭的白底黑字,每種食物的熱量也都標註清晰,並不花俏的綠色點綴增添了些許清新,中和了冷淡風。
口味來講,Shroom Burger應該是別的漢堡店裡吃不到的特色,裹面炸得表皮脆脆的蘑菇漢堡,外焦裡嫩的口感融入cheese的醇厚味道,應該是很迎合酷愛cheese的美國人的口味。嚐鮮不錯,久吃略膩,口味清淡者慎選。
Shake Shack漢堡主打款,shack stack,個人覺得其實就是Shroom款加Cheeseburger的double款,牛肉倒是汁多柔嫩。飯量大的可以選這個,兩種口味都吃到了。
個人覺得這裏的shack-cago熱狗很好吃,比街邊餐車的熱狗餡料豐富,口感紮實,也不貴。
【Lady M】
地址:很多地方都有,曼哈頓逛累了隨便拿google map搜一搜,說不定身邊的shopping mall裡就有一家。
傳統的千層蛋糕,口感細膩清新,並不甜膩,配上咖啡、紅茶或果汁,是不錯的下午茶選擇。
【Junior『s Restaurant】
地址:1515 Broadway
這次來紐約前幾天就住在時報廣場邊上,離這家很近,店面很大,滿眼橘色的裝飾,看上去心情很是愉悅。傳統的美式brunch,分量超足,味道也不錯,配的烤馬鈴薯很可口。配上熱巧開啟一天的好心情。
Junior’s一般都是Restaurant和Bakery連在一起開的,它家的Bakery店面一般不大,卻是紐約最有名的芝士蛋糕店之一,常常排大隊。它家的Cheesecake口感很紮實醇厚,值得一試,Brownie Marble Swirl也不錯。
【西安名吃】
也是連鎖小店,去過紐約的朋友們都應該被推薦過,有些人甚至推崇到比西安本地的涼皮還好吃。嚐了一次,味道確實算是地道,趕超西安算不上,搬到北京來應該也是可以上美食榜的。喜辣的朋友不要怕踩雷,對中國胃是槓槓的舒服,放心吃,尤其在紐約吃了幾天西餐後絕對是非常必要的調節,以至於後來去了Vegas和San Diego,朋友提起來後還念念不忘,後悔沒多吃幾頓。
看看賣相,味道真是不錯,還有羊肉燴麵等,也都很好吃。
可以逛吃逛吃的紐約,一個包容永珍,曼妙融合的偉大的都市。漫步其間,特意的或不經意的,一定能遇到可以被銘記的紐約味道。
拉斯維加斯—睡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2011年,我和老婆曾來過拉斯維加斯。那一次我們是從洛杉磯晚上開車去的LV,在夜晚沒有路燈的高速公路行駛四個多小時後忽然眼前一亮,一片金黃的城市驟然出現在眼前,我們便知道,拉斯維加斯快到了。這個場景至今我依然歷歷在目,那時曾想,如果有一個地方,值得來回各開車四個多小時過去,沿路又基本是荒蕪,這個地方便是拉斯維加斯了。
紙醉金迷的拉斯維加斯,這個在沙漠裡用金錢堆砌起來的神奇城市,充滿了各種荒誕,貪慾故事的地方,在我們第一次到訪美國本土大陸的時候,便決定一定要來見識見識。
第一次來拉斯維加斯停留的時間太短暫,加上覺得當年照片拍的其爛無比,所以這一次想再回來看看,看看現在vegas的模樣,重溫一下。
我想,每個人都能在拉斯維加斯找到自己喜歡的一面。或是高階酒店,或是高階料理,或是小賭怡情,或是shopping逛街,或是頂級表演….vegas是一臺永不停止的永動機,每天24小時,一天又一天,在這裏沒有黑夜,這裏的黑夜是另一個白天。可能也是因為年紀,第二次來拉斯維加斯,不像第一次時的那種驚喜和驚訝,少了一分震撼,但在這神奇的城市,因為你總能找到自己喜歡玩的東西,所以在這座不夜城不管是第幾次來,睡覺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拉斯維加斯沒什麼景點,他獨特的地方就是所謂的景點就是位於主街道The Strip(S Las Vegas Blvd)兩邊鱗次櫛比的豪華酒店兼賭場。
上圖是網上找到的大街的酒店分佈圖。
喜歡自助餐的朋友在拉斯維加斯不要錯過凱撒酒店集團旗下的:buffet of buffets
這是一個自助餐通票,24小時內有效,不限次數可以使用,即可以隨意去通票內的酒店自助餐就餐,不管你是吃個正餐還是就想進去喝杯飲料休息一下。這個pass通票費用是美金59.99,如果是Total Rewards 會員就賣49.99美金。
所以,如果想用餐的話可以先去凱撒集團旗下酒店的Total Rewards櫃檯,通常就在一層賭場附近,在那裡免費填表辦一張會員卡,即可享受49.99美金的會員價格了。Total Rewards官網也可以註冊會員,但是國內郵編填寫不被認可,無法註冊,所以直接去酒店Total Rewards櫃檯辦理最方便。
我記得如果購買了這個通票在個別酒店自助餐就餐還需要額外加費,譬如凱撒宮,但大部分無需再加費了。他的票上會把可以用餐的自助餐廳名稱,時間以及是否加費寫的很清楚。
【凱撒宮Caesars Palace】
很喜歡這個酒店,喜歡這裏的氛圍和感覺,有點後悔這次來沒有住在這裏,而是隨意選擇了住在他旗下的位於馬路對面的Paris。Paris的好與不好後文再慢慢說。但凱撒宮我是非常喜歡的。
凱撒宮比鄰百麗宮的人工湖,位於Strip大街幾近中心的黃金位置。凱撒宮也確實是拉斯維加斯的精髓所在。怎樣去定義一家酒店是否是拉斯維加斯的經典或精髓,即一踏進這酒店,能瞬間讓人驚呼:哇!
凱撒宮是一座希臘-羅馬式風格的奇幻宮殿,陳列著各種經典雕像的大理石仿製品,從外觀到室內,都極盡全力展示著希臘羅馬時代的華麗風貌。
每家vegas的高階酒店,casino必然是重中之重,從各式各樣的老虎機和拉霸機,再到各種賭桌牌局,或是連着bar可以邊吃東西邊賭的機器等,創造最愉悅和舒適的賭博環境,是每家酒店的核心。賭場大都設計在酒店的一層,佔據着極大的空間,方便客人進進出出。賭博機每家酒店都差不多,差別主要是數量的多少,但賭場以外的裝潢與設計,每家酒店便大不相同。凱撒宮就是將精緻和浮華最好融合的代表。
凱撒宮裡連通著時髦的Forum Shops,各種大牌雲集,詮釋著拉斯維加斯的浮華與奢靡。
【百麗宮Bellagio】
每晚拉斯維加斯免費的音樂噴泉就在百麗宮正門口,百麗宮和凱撒是挨着的兩家酒店。現在Treasure金銀島的海盜船免費show已經沒有了,拉斯維加斯的免費表演就剩百麗宮音樂噴泉了。
百麗宮托斯卡納式的建築奢華高雅,真門口巨大的音樂噴泉以及8英畝的人造湖,讓百麗宮酒店成為Strip街上醒目的地標。
太陽馬戲團經久不衰享譽全球的表演O show就在百麗宮裏面的劇院。走進百麗宮,2000朵顏色鮮豔的人工吹制玻璃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玻璃雕塑,懸掛在酒店8英尺高的天頂上,在背後彩燈的映襯下絢麗奪目。這已經成為了百麗宮的標誌。
O show不讓拍照片,只是在開場和結束時用手機拍幾張紀念。這個show真不虧是拉斯維加斯最棒的幾個show之一,這麼多年都經久不衰。超高難度的表演令人歎為觀止,巨大的舞臺可以瞬間從沒有水到變為水池,或是從滿滿的水池變為平地。上次來拉斯維加斯時O show已經在表演了,但是我們時間有限選擇了觀看大衞科波菲爾的魔術,這次vegas之行終於如願O show。超棒的表演,雖然價格在100多美金以上,真心很值得。
這次在拉斯維加斯我看了兩個show,O show和Criss Angel的魔術秀,門票我們是提前在網上買好打印就可以,票上有二維碼進劇場時直接掃描就可以。每晚O show有兩場,19點一場,21:30一場。
劇場頂部
除了O show,百麗宮的還有一片夢幻的佈景,一片夢境中的童話王國:
【威尼斯人Venetian】
處處瀰漫着浪漫氣息的威尼斯人酒店,將威尼斯的羅曼蒂克和景觀,都完美的融合在了酒店裡。在vegas最讓人有感覺的三家酒店我覺得就是百麗宮Bellagio,凱撒宮Caesars和威尼斯人Venetian。歐式風格的建築和裝潢,讓人有種穿越到歐洲的夢幻感。
因為威尼斯是水城,酒店裡有一條從室外穿過酒店的河,河流上衣着威尼斯傳統船家服飾的船長優雅的駕駛著貢多拉在河面上穿行。時不時的,船長會高歌一曲,悠揚的曲調在酒店裡的「威尼斯市集」中飄蕩。
清楚的記得第一次來到威尼斯人酒店時眼前一亮的感覺,獨樹一幟的風格讓人過目難忘。澳門也有一家威尼斯人,兩間差不多,後來去過澳門幾次,每次都會去威尼斯人酒店轉轉。
【Wynn Las Vegas】
2011年第一次來拉斯維加斯老婆選擇住宿的酒店。按Lonely Planet裏面的形容:自從2005年斥資27億美元的Wynn Las Vegas落成以來,Strip的城市面貌就發生了變化。它是迄今為止造價最高的旅館式賭場,它的建成進一步提升了這座城市「頹廢」的聲譽。這座50層的扇形大樓表面鑲著青銅色玻璃,內部設施極盡奢華。
過去了這麼多年,或許造價最高的賭場酒店已經被其他新建的酒店取代,但這曾經的榮譽是Wynn或是Vegas最佳的代表。
記得在Wynn酒店的房間裡,我第一次見到房間裡提供的小食飲品是隻要移動過幾秒,不管食用與否都是要計費的了,無論是冰箱還是承載零食的托盤,都裝有電子感應器。澳門也有Wynn酒店,但是澳門的Wynn樓層矮了許多,整個氣勢也就弱了很多。
【Paris-Las Vegas】
這次來拉斯維加斯選擇住在了Paris-Las Vegas。第一次我和老婆兩人來vegas住的是Wynn,這一次選擇Paris的原因是這次也是和朋友一起來,他們是第一次來vegas,選擇一家有地標建築的酒店比較能代表vegas這是其一;其二是覺得玻璃幕牆搭建的新型豪華酒店哪裡都差不多,選擇一家建築風格不同的酒店感受一下。但最後的入住體驗在Paris並不好,感覺這家酒店空有其表,服務和房間都是很差的,如果來拉斯維加斯,不建議住這裏,來這裏逛逛就行了。
像New York-New York復刻了紐約的各種地標建築一樣,Paris-Las Vegas也為了營造巴黎的氛圍,重建了「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大街」等。Paris和Bellagio矗立在Strip大街的兩邊,面對面,彰顯著vegas霸氣和華麗。無論是白天或是夜晚,都是這條vegas大街上最為醒目的建築群。
走進Paris酒店,裏面同樣是賭場和各種餐廳。Paris的賭場和Bellagio及Paris-Las Vegas比起來並不大,餐廳裡有個中餐臺灣菜。
Paris-Las Vegas的入住體驗是比較糟糕的,甚至可以說是美國之行感受最糟的一家酒店。
一是入住時辦理check-in很慢,我們是晚上到的,前臺服務人員還找不到我們已經付過費用的預訂單據,於是花費了更長的辦理時間。二是找不到預定單據,於是前臺建議我們重新預授權刷卡先入住,等待他們第二天同預訂平臺聯絡後再說,這沒關係我也能理解,但是預授權刷了非常多,多到我們check out時的前臺人員都很驚訝為什麼要收這麼多費用。第三,酒店裏面的房間很老舊,屋內設施和酒店外部裝潢相差很大。老舊不要緊,酒店的房卡也超級難用,我們的那個房間兩張房卡都出現了失靈的狀況(我們並沒有把房卡和手機放在一起消磁)沒有預警的房門就打不開了。去辦理房卡充磁的時候也被前臺服務人員各種刁難,總之體驗非常不好。第四,酒店的自助餐廳即使空位達一半以上,但就是不讓客人進去用餐,在外面排隊慢慢等。在我們等待的時候,前面一人來的一位老外見到這樣的場景極為憤慨。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我並不推薦入住Paris-Las Vegas,因為在拉斯維加斯呆在酒店裡的時間也不多,覺得來過這裏酒店不用精挑細選都差不多,結果最後為預定時的草率付出了些許不愉快的代價。如果你希望選擇一家服務比較到位的星級酒店,或是比較在意房間裡的設施和裝潢,那在拉斯維加斯就不要選擇Paris了。
並不是因為人多就需要排隊很久的法式自助餐廳,覺得早餐比午餐好一些。
百麗宮的噴泉,可以拍到鐵塔和噴泉的畫面。
狂野拉斯維加斯—野外實彈射擊
如我前文寫到的,無論你喜歡玩什麼,在拉斯維加斯,一定可以滿足你。
喜歡狂野風格的,這裏當然更合適不過。喜歡打槍的,也可以在這裏玩一下。拉斯維加斯有很多室內真槍射擊,據說店家是開輛悍馬來接送客人。不過這次我們玩的是野外射擊,不是室內的。
聽說拉斯維加斯的室內射擊都是老外在營運的壟斷了,於是聰明的華人開展了野外射擊專案。車開出拉斯維加斯半小時,就是一片荒蕪的野山野路,在這裏打上幾發子彈真是天然的好場地。國外能打真槍的地方現在挺多的,但這種野外打靶野外射擊應該少一些,所以來玩一下確實挺特別的。
野外射擊我們是在馬蜂窩上提前預定的,有各種套餐可以選擇很方便。提前一天教練會加微信確定接送時間。我們因為有租車,所以決定自行開過去就免去了教練的接送服務。
打槍地點距離拉斯維加斯Strip大街大約30分鐘的車程,我們預定的套餐裡包含了十支左右的槍,100發子彈。
「槍房」是由一輛房車改造而來,教練是中國人,中文溝通交流很方便。
當然野外射擊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拍照啦。
這把「巴雷特」是店家的鎮店之寶,沒有包含在我們預定的套餐裏面,是現場額外付費的。也奇怪,在我們家我媳婦對槍的興趣比我大,所以演變成了她玩槍,我拍照。
這把是金色的「沙鷹」,很漂亮,手感也好。
店家還貼心的拿出了防彈背心讓我媳婦穿上方便拍出野外感。
美國太大了,這樣荒無人煙的空地,為野外射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場地。在這裏的烈日下感受一下槍支的重量和聲響,也是蠻不錯的體驗。
想擁有一些不同的照片,拉斯維加斯一定是實現想法的最佳之地。
大峽谷,羚羊谷,馬蹄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離開拉斯維加斯,我們瘋狂的駕駛時間便開始了。
計劃要去唯美奇妙的羚羊谷,去羚羊谷可以在佩奇鎮(Page)住一晚。因為途徑大峽谷,所以我們選擇的線路是早上離開拉斯維加斯,先去一下大峽谷,然後從大峽谷離開晚上抵達佩奇鎮。這條線路距離不近,有400多英里,需要開6個多小時的車程,但是一路走走停停,卻也不算累。
【大峽谷國家公園】
現在的互聯網資訊龐雜,其實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旅行者的驚喜感。太多的美圖美照,視訊介紹,讓很多景點其實在抵達之前我們對他的樣貌都有了基本概念,驚喜感和震撼感也慢慢降低。旅行更多的體驗和感悟,是在照片和視訊表達之外的,如我前文寫過的城市的氛圍和「味道」。但請相信我,大峽谷所帶來的震撼度絲毫不會降低,因為他是在太超過照片能表達的感覺。真實站在大峽谷的邊上,那種壯觀感完全超越了語言表達,我用相機,只能記錄他千分之一的美。
駕駛的疲憊感,在看見大峽谷後便九霄雲散。大峽谷深1英里,平均寬度為10英里,長達277英里的科羅拉多河在大峽谷底部蜿蜒流淌。大峽谷外露在外面的岩石有2000萬年的歷史—這是地球生命的一半。在過去的600萬年中,科羅拉多河在峽谷中隨心所欲地雕刻自己的作品。我們選擇的是大峽谷南段,在拉斯維加斯,還有很多去大峽谷西邊的one-day tour。
開車進大峽谷,私家車收費是35美金一輛車,應該是漲價了哦(以前收30美金)。
峽谷南段英文是South Rim,有兩條觀景公路—Hermit Road往西,Desert View Drive往東。我因為要去Page小鎮,所以走的是Desert View Drive往東的這條路。在大峽谷南端有些地方是沒有手機訊號的,我們因為要導航,還準備了一個GPS作為手機導航的備用,但後來事實證明沒有也可以,這裏的路就這樣一條,很好開很好找。
在景觀公路上行駛,路標很清楚,有觀景點的地方都有標識指引,而且可以停車。有的是路邊有一小片區域可以暫時停車拍照的,有的是知名觀景點有專門的停車場。每年有超過500萬名遊客遊覽大峽谷南部,所以停車場裡通常都是車滿滿的,找停車位需要耐心。
【馬蹄灣】
馬蹄灣(Horseshoe Bend)是科羅拉多河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境內的一截U形的河道,也是格蘭峽谷其中的一小段,由於河灣環繞的巨巖形似馬蹄,所以叫作了「馬蹄灣」。
馬蹄灣離Page小鎮很近,開車10幾分鐘便可以抵達。來Page一是不能錯過羚羊谷,二是一定要來馬蹄灣,獨一無二的地形結構造就了這裏的震撼。
超愛這裏,純天然的奇妙畫面,自然的鬼斧神工將色彩和形狀在這裏完美融合。
馬蹄灣不需要購買門票,停車也是免費的。下車後需要步行走十幾分鍾才能到達,如果是白天過來一定要記得帶水,這一段路雖不算太長但是是沙漠路,很乾燥。拍照的話如果想拍下馬蹄灣的全景,需要廣角鏡頭。我用的是14-24mm鏡頭中14mm的廣角端拍攝的。
我們是清晨前往的馬蹄灣,想在這裏看日出。因為當天要去上下羚羊谷,晚上又要開回拉斯維加斯,沒法在這裏看日落了,所以選擇日出時分前來。也就是在欣賞馬蹄灣的時候,我們還沒去羚羊谷,羚羊谷我們定的是中午的tour。馬蹄灣便成為了我們遊覽羚羊谷的「前菜」,但是這前菜可一點也不小,超級壯觀。
前一天我們抵達Page小鎮時會先經過馬蹄灣這裏,恰好那時是日落剛過,街邊上都停了很多車,所以想來這裏看日落的朋友一定要計劃好時間,估計一定會很多人。日出的話遊客數量還好, 不算多。在馬蹄灣賞落日一定很美,因為地平線的方向是西方,落日應該會從馬蹄灣的「背後」落下,日落的光線變化定會彰顯這裏美麗的色彩。
我很喜歡這樣的廣角人像,雖然在景中人會比較小,但是極有觀感。我找到這個角度可以裝下整個馬蹄灣,同時有一個岩石上可以作為人站立或是坐着的地方。環灣被岩石擋掉一部分略有點可惜,但這樣乾淨沒有遊人干擾的照片,值得留念。
傳說馬蹄灣水的顏色會隨光線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色彩,搭配砂岩石的紅色,景色震撼又美麗。這裏沒有護欄也沒有管理人員,一定要小心為上,這個景點也不讓飛無人機。
美麗的色彩,大自然自然的藝術傑作,廣闊的天空,自然的美是最純粹和奇妙的。
太陽升起後,馬蹄灣會有一段明顯的光影差,明暗差距很大,對於欣賞日出時分馬蹄灣美景的我們來說,此時便是離開的時候了。
【羚羊谷】
下圖便是上羚羊谷的入口。從Page鎮開車10幾分鐘便可以抵達上羚羊谷,途中有一半的路程穿越沙漠的沙路,沙塵很大。所乘車輛就是圖中這樣改裝後的皮卡車。
羚羊谷是印第安人的自留地,參觀遊覽都要參加印第安人的旅行團。我記得似乎是因為美國人對當年屠殺印第安人的愧疚,所以這區域都給了印第安人作為保留地。離開大峽谷後的當晚我們便開到了Page小鎮休息,隔天的重頭戲就是羚羊谷。
羚羊谷,即使沒去過的人,想必也不會太陌生。各種紅色砂岩構成的美麗峽谷輪廓線條和光影的照片,就來自這裏。風景如畫別具一格的羚羊谷照片,我相信驚豔過太多人的雙眼。我覺得,世界上如果選一個地方拍照,無論手機或是相機,無論是否懂拍照的引數設定,怎麼拍怎麼都好看,這個地方就是羚羊谷。這真是一個老天賞賜的黃金之地。特別的地形,清晰的線條輪廓,美麗的顏色,讓羚羊谷聞名於世。
羚羊谷分為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遊覽羚羊谷一定要報當地的旅行團,最多遊客去的是上羚羊谷,旅行團名額有限,幾乎天天爆滿,一定要提前預定。
上羚羊谷的旅行團有兩種,一種是普通旅行團,遊覽時間一小時,不能帶三腳架不能帶書包,一種是攝影團,可以帶三腳架,會有導遊幫助短暫抵擋一下人流讓攝影團的遊客拍照。兩種團都可以在網上提前預定,而且我建議一定要提前預定才好確保有名額。
我們兩位朋友預定的是普通遊覽團,也是提前在網上預訂,預定的那家不需要提前付費,店家會發一個郵件確認。我和媳婦兩人定的是攝影團(photographic tour)我們的是提前預付全部費用的。攝影團一團人數不會太多在6人左右,時間比普通團長一些總共2小時(含來回車程)。攝影團的要求是每人要帶單反或是微單並帶一個三腳架,費用是100多美金每人。
羚羊谷裏面的光線比較暗,所以攝影團需要每人帶個三腳架,用較慢的快門速度拍照。好的方面是裏面約定俗成的規定導遊會為我們擋住一下人流,每個點大概有20-30秒的時間可以拍照,但拍攝的角度和地點其實都是導遊選的,沒辦法也沒時間自己找角度。
羚羊穀穀內很窄,有的地方空間緊緊只容一個人的寬度鑽過。攝影團同樣是在峽谷中緊跟導遊穿行,行走時需要拿着三腳架和相機,拍攝時因為大多是低角度的仰拍,蹲蹲起起對體力是個十足的考驗。遊客去的羚羊谷長度其實不長,因為遊人實在很多,導遊在時間內有帶我們一行人去旁邊的峽谷裡,那裡沒有其他遊客,有短暫的時間可以拍幾張人像照片。
下羚羊谷我們是再出發去上羚羊谷之前現場找店家預訂的,通常下羚羊谷的名額沒有上羚羊谷那麼緊張。運營上羚羊谷的公司和運營下羚羊谷的公司不同,但Page鎮很小,我們預定的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的店家都在一條街上。
上圖是下羚羊谷的出口。下羚羊谷並沒有區分攝影團或是非攝影團,統統都是普通團。遊覽時間大致為一小時,導遊一次帶隊10人左右,全程遊客很多,導遊也很趕,一直不斷的再催促隊伍中停下來照相的遊客,體驗並不算太好,但是值得來看看。上羚羊谷是在地面上的,下羚羊谷是在地下,需要下行走一段樓梯。
發幾張老婆手機拍的下羚羊谷原圖
下羚羊谷不讓帶三腳架,不讓背書包,下羚羊谷就是一個旅行團一樣匆匆跟着導遊從頭走到尾,拿着相機或是手機搶拍一些照片。
小鎮隨拍之美
從拉斯維加斯到Page小鎮路程不近,加上如果拐一下大峽谷的話距離會更遠一點,建議出發之前把車的汽油加好。在抵達大峽谷之前有幾個小鎮可以加油吃飯或是休息一下。
【Kingman金曼】
從Vegas自駕去大峽谷的話,可以領略一下曾經烜赫一時的66號公路的風采。66號公路,U.S. Route 66,別稱很多,比如 Will Rogers Highway,Main Street of America,Mother Road。建造於1926年11月1日,起於芝加哥,終於加州洛杉磯,全程2448英里(3940公里),曾經是美國公路交通的主動脈,公路兩旁途徑的村鎮也曾商業高度繁榮,但二戰後,在艾森豪威爾總統對洲際公路法案的推動下,隨着洲際高速路系統(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的修建和興起,改變了66號公路的命運,開始由盛轉衰。1985年7月27日這條路被正式廢棄,自公路地圖上移除。看過《汽車總動員》的朋友都知道,裏面影射的其實就是66號公路的輝煌與衰敗。
20年的繁華落盡,原本每日有成千上萬車次的66號公路,如今一天頂多數十輛;而從公路地圖上移除後,有時更是連10輛也不到。沿途市鎮黯然失色,曾經名盛一時的商家逐一關閉,使得66號公路的景象更加趨於荒涼。
作為曾經叱吒風雲的66號公路的重鎮之一,金曼小鎮是必經之路,也往往會成為停車暫時歇腳的第一站。懷舊色彩濃重的金曼小鎮幾乎還複製著當年鎮子的模樣,滿牆色彩鮮明的塗鴉和大大的醒目的66號公路的Logo,向路過的世人訴說著曾經輝煌的歷史時刻。
金曼小鎮上有一家看起來還蠻高大的建築,當然是和鎮子上的其他建築比,是一家兼具visit center功能的小型歷史博物館,裏面有洗手間和兩三家紀念品商店,裏面出售各種關於66號公路各種有意思的紀念品,想收集冰箱貼明信片的朋友們值得抽點時間逛一下,一定會有所收穫的。有時間和耐心的朋友還可以盡情參觀一下裏面展示的關於66號公路的歷史。
小博物館對面的便利店前的這輛古董車相當有意思,用紅星標誌出一路貫穿美國東西的66號公路的標誌,後來一直想買一個類似的冰箱貼,很遺憾木有找到。
如此豔陽下還能保持如此鮮亮的顏色的塗鴉,金曼也是下了功夫的。
【塞利格曼Seligman】
如果說金曼小鎮是帶你走進66號公路歷史的大門,那麼沿途的塞利格曼小鎮則是向你還原歷史的地方,這裏據說就是《汽車總動員》的原型小鎮。街邊原汁原味的老店,店鋪門口及二層房簷和露臺上姿態逼真的假人,猶如電影場景一般認真展現著當年的風情,雖然乍一看去像是美國典型小成本恐怖片裡殺人小鎮的開幕,但仔細看去,每個假人高度還遠的神態其實都在傾訴著對當年曆史的參與感。連停在路邊的各式老爺車,雖破敗但尤自散發著尊嚴,佇立著的飽經風霜的老式路牌和生鏽的桌椅,慢慢穿過小鎮,彷彿你經過的不是個小鎮,而是穿越了一段倒流的時光。時間在這裏可以沉澱下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你能感覺到這裏的人守着的不是人來人往的遊客生意,也不是破敗的物件,他們守着的是一段引以為豪的歷史和曾經參與其中的自豪感。
很喜歡這家小店,《汽車總動員》的元素很強,店裏面幾乎啥玩意都賣,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看似凌亂的擺設中卻體現著精心與巧思,怪不得門口牆上還敢大喇喇的掛著個museum的牌子。偌大一個店,只有一個小哥漫不經心的坐在櫃檯後面玩着手機,也不怎麼招呼客人,東西隨便翻看。
【William威廉姆斯】
比前兩個小鎮都大且繁華一些,車流人流都明顯多了一些,有一家賣復古工藝品的店十分有意思,由於趕着去大峽谷,就沒有再多逛。
聖地亞哥—下次來要住一週的地方
聖地亞哥在美國西岸洛杉磯以南,這裏有天然的海岸線,宜人的氣候,對遊客來說這裏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景點:動物園,海洋世界,樂高樂園和Balboa Park等。我們這次是來這裏找友人敘舊,藉助他們對聖地亞哥的熟悉,帶我們去了幾個地方,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走的比較匆忙,但是美麗舒適的聖地亞哥即使匆匆走過,還是深深的愛上,下次來美國一定要在這裏多住上幾天。
San Diego的Balboa Park,裏面有很漂亮的建築,有輕輕鬆鬆帶着孩子午餐的家長,非常舒服的地方。
聖地亞哥成為此行最舒適的旅行地,氣候舒適,溼度適宜,心情恬靜,和朋友敘敘舊,隨意走走停停,極其愜意。
San Diego還有很棒的海灘,是衝浪的好地方。同時在這裏還可以看到海豹和海獅,超可愛。
肉墩墩卻極其靈活的胖子們,看上一天也不會煩。
因為愛潛水,所以超愛拍動物。看着這些懶洋洋的海豹或海獅,覺得怎麼也看不夠。有點遺憾的是San Diego一年裡大概300天都是大晴天,但偏偏我們在的兩天是陰天。但因為覺得San Diego是一個可以親近大自然的美好城市,下次美國行,決定要從這裏開始,在這裏住上一段更長的時間。
我們瘋狂的美國行,在這裏迎來尾聲,但結束便是下一段旅行的開始。旅行中,用心感受世界,用鏡頭記錄畫面,喜歡在旅行中,定格一幕又一幕的美好,一次又一次的感動。
本文版權歸作者AdrianZ所有,未經本人同意拒絕一切形式的轉載。違者必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