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由於港澳在珠江口的毗鄰關係加上又都是特區,往往到香港旅遊都會兼顧到澳門漫步一下。近幾年在香江漫遊都會繞道澳門然後回大陸。
歷史的原因,香港,澳門這兩個小漁村原來都有一些別稱叫什麼什麼江,為了更顯得接地氣一些,澳門的遊記也就冠以濠江作為題頭,以後有續即以序號區分。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別名媽港、濠江、梳打埠等,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澳門歷史城區、大三巴牌坊、觀光塔等。
城市百科是這樣介紹的:
澳門的行政區劃圖如下:
海濱風光
經友誼圓形地直達關閘,遂開闢了一條新路- 友誼橋大馬路。沿途可見一些海濱風光,天氣好的時候在鏡頭前是很漂亮的,,,
(本圖源自網絡)
澳氹大橋
嘉樂庇總督大橋(Ponte Governador Nobre de Carvalho ),連線澳門半島與凼仔島之間的第一條大橋。是葡萄牙橋樑專家賈多素設計。大橋原為澳督的名字命名為嘉樂庇大橋,後因市民通稱澳氹大橋,便取而代之。
澳門鏡海長虹,大橋全長2569.8米,引橋長2090米,橋面寬9.2米, 對開各兩車道,兩側還留有0.8米的人行道,橫跨澳凼海面,弧度很大,有如長虹臥波,設計獨特,予人既雄偉又玲瓏的印象,給古老的澳門平添現代氣息。大橋由葡萄牙橋樑專家賈多素設計、建築,線條簡潔大方,色調明快,與兩岸建築風格十分和諧。入夜後,橋燈吐亮,如珠連串,又給濠江夜空增添璨璀光彩。在不同季候,無論日夜,大橋都被烘托出秀麗的身影,成為澳門的風景線,也成為澳門發展的標誌。
澳門街道
澳門街道的形態,正如其他城市一樣,與其地理特徵和歷史軌跡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澳門地狹而崗陵滿布,周邊河道又帶來大量泥沙,為澳門街道格局帶來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十九世紀初,澳門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工程,為澳門街道佈局帶來新的機遇。二十世紀末葉,澳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交通的需求亦為澳門的街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澳門歷來出現過的街道種類有 (以中文為準):大馬路、馬路、街、路、石級、公路、圍、圓形地、前地、巷、斜巷、斜坡、牧羊巷、裡,以及另外幾個特殊的名稱為「海景花園」,「聚龍舊社」,”嚤囉園路”,「亞馬喇土腰/關閘馬路」,「炮兵馬路」,「路氹連貫公路」和「瑪利二世皇后眺望臺」。
澳門的街道名牌,以葡萄牙瓷磚畫(azulejos)藝術作為藍本。其藍色和白色的主調,配以中文和葡萄牙文的街道名稱,成為了澳門的地方特色之一。在葡萄牙管治時期,街道名牌的葡文名稱一般佔了名牌四分之三的面積,中文則佔四分之一。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以後,便把街道名牌的設計修改,中葡文街名各佔名牌面積的一半,中文在上,葡文在下。而街道的中文名稱也由原來的直書改為橫書。民政總署正逐步更換澳門的街道名牌,其中離島區的街道名牌已全部採用新的設計,澳門區舊有的街道名牌設計也正逐漸減少。
澳門有不少名字冗長的街道名稱,在華語地區來說十分罕見。這些街名大多以葡萄牙軍官政要,或歷史人物的名字命名,然後以粵語音譯出來。比較多人認識的有:沙嘉都喇街、士多紐拜斯大馬路(官方名稱或作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爹美刁斯拿地大馬路、華士古達伽瑪花園等。另外有一些主要街道的原名很冗長,大家習慣另取較易記的名字甚至使大眾忘記原名。如俗稱新馬路的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俗稱荷蘭園正街或荷蘭園大馬路的肥利喇亞美打大馬路、俗稱提督馬路的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俗稱澳氹大橋的嘉樂庇總督大橋等。也有一些以街名的諧音而衍生的謔稱,例如把沙嘉都喇街稱作「沙煲罌罉街」;「巴素打你屁股街」或「揸把掃把打你屁股街」作巴素打爾古街等。
澳門大三巴
澳門大三巴即聖保羅教堂的遺蹟,位於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大三巴牌坊是「澳門八景」之一,位於炮臺山下,左鄰澳門博物館和大炮臺名勝,下連68級石階,極顯巍峨壯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建於1637年,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大牆,此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牌坊壁上雕塑精美,其中的中國石獅頭,是西方宗教藝術與中國傳統石雕藝術相結合的精品。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標誌之一,也是澳門八景之一的「三巴聖蹟」。
澳門有很多天主教堂,其中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的是聖保祿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教堂在歐洲巴羅克式建築中溶入了東方建築的某些特點。當時,該教堂在華南一帶非常著名,許多外國傳教士都來這裏研修教義,學習中國文化,同時把西方文化帶到東方來。教堂曾經歷過三次火災,但屢焚屢建,直到1835年1月26日的最後一場大火,吞噬了整座建築物,只留下一堵門壁,因形狀似中國的牌坊而被當地人稱為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最有名的建築,也是澳門的象徵。「不去大三巴,就不算到過澳門」是當地十分流行的話。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1835年,聖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燬,僅殘存了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精美絕倫的藝術雕刻,將大三巴牌坊裝飾得古樸典雅。
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徵之一,也是遊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
議事亭前地
民政總署
媽閣廟景區
澳門博物館
博物館的行政大樓雖然位於炮臺之外,但是通過一條貫穿外牆,設有電動扶梯的隧道與展覽館大樓相連。樓內設有行政及技術人員辦公室、博物館藏品倉庫、修復室、工場、電腦部、保安中心及演講廳等等。此外,在炮臺範圍內,還有一箇舊有的地下小室,是介紹大炮臺歷史的長期展覽室。參觀博物館後,遊客可到館外的炮臺,那裡地方寬敞,遊客們可以懷着愉快的心情在那裡漫步,俯瞰整個澳門的景色。
葡京酒店
葡京酒店(Hotel LisboaMacau)是位於中國澳門南灣友誼大馬路西南端的一間賭場酒店,坐落於市中心,被譽為中國澳門的「象徵」,是其首間五星級酒店。
葡京酒店由建築師甘洺(Eric Cumine)負責設計,於1970年6月11日落成啟用,建築風格獨特。該酒店由中國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並與富利達國際酒店集團共同管理營運。
葡京酒店經過三十多年不斷擴建之後,現由三幢啡黃與白色相間相連建築物組成,包括:東座(舊翼)、西座(新翼)兩幢酒店大樓,其主建築為一個圓筒型的葡萄牙風格建築物,遠看形狀像一個鳥籠,另東、西座各有一附翼大樓與圓形主建築物彼此相連。葡京娛樂場則位處酒店正門左側,為一座5層高圓形建築物。 2002年起整幢酒店外牆加設大型變色燈飾及霓虹燈招牌,舊翼附翼面向友誼大馬路一邊頂層設有大型螢幕。
入夜時分從對岸的凼仔亦可清晰看到其發出的光線。
葡京酒店附近的英皇酒店
葡京酒店
交通情況:
酒店坐落於市中心,地址::澳門葡京路2-4號,地利。
葡京酒店設有來往酒店與口岸的接駁專巴服務。接駁專巴服務設有以下2條路線:
1.葡京關閘口岸
2.葡京外港碼頭
新濠影匯
新濠影彙總投資達32億美元,定位為好萊塢電影主題的綜合性娛樂休閒度假村。在新濠影匯建築群正中,高130米的「影匯之星」成為亞洲最高的摩天輪,以及澳門新地標。
新濠的戰略重點將會轉向吸引來自內地及亞洲的中產階級來澳門消費,並探索除博彩之外的多元化旅遊娛樂產業。
澳門特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樑維特指出,澳門博彩業已進入調整期,將通過調控和監管,引導博彩業健康發展。「即將進行的博彩業中期檢討工作會邀請研究人員和政府官員,有序構建非博彩行業的統計系統,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他表示。
巴黎人綜合度假村
巴黎人綜合度假村的特點是呈現「巴黎風情和風貌」,其室內外設有超過20個仿效世界聞名的巴黎地標,如法式酒店門廊、凱旋門、花園、噴泉、迷宮及水池,室內則有以巴黎歌劇院風格設計的外牆、大堂噴泉、漫步長廊及銅製的海神噴泉等,並按巴黎當地原建築物二分之一比例興建的巴黎鐵塔。
交通情況:
主要景點的距離如下:
距離關閘11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費穿梭巴士或的士約16分鐘
距澳門國際機場2.7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費穿梭巴士或的士約6分鐘
距離橫琴蓮花口岸1.1公里,可乘巴黎人免費穿梭巴士或的士約3分鐘
距離澳門外港客運碼頭10公里,可乘的士約15分鐘
距氹仔市市中心7.2公里,可乘的士約10分鐘
距大三巴牌坊10公里,可乘的士約15分鐘
威尼斯人度假村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佔地1,050萬平方尺,設有3,000間豪華套房,以意大利威尼斯水鄉以及著名雕像為建築特色,並參考著名的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作為設計藍本,是一座超級大型的度假式酒店。
在坊間經常俗稱為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威尼斯人、威記等。度假村酒店由威尼斯人澳門所持有及營運,其建築特式依照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酒店以威尼斯水鄉為主題,酒店範圍內是充滿威尼斯特色拱橋、小運河及石板路。由於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的概念是源於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因此一直被視為後者的複製版。
拉斯維加斯威尼斯人的特色將會在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再度展現,包括豪華套房、主題購物中心、高階餐廳、表演廳、運動場,以及亞洲其中一個最大的會議展覽中心等。
交通情況:
機場 距澳門國際機場 2.11公里
碼頭 距 澳門漁人碼頭 4.90公里
市中心 距澳門新葡京酒店 5.12公里、澳門友誼大馬路巴士站、5.28公里
會展中心 距澳門賽馬場 1.62公里、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 0.25公里
步行街 距澳門大三巴牌坊 6.23公里 、澳門文化中心 4.94公里
媽閣廟
媽祖閣坐落在澳門半島的西南面,沿岸修建,背山面海,石獅鎮門,飛簷凌空,是澳門的三大禪院之一。
澳門媽閣廟為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蹟之一,初建於明弘治元年 (1488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位於澳門的西南方。主要建築有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殿堂。廟內主要供奉道教女仙媽祖,又稱「天后娘娘」、「天妃娘娘」,人稱能預言吉凶,常於海上幫助商人和漁人化險為夷,消災解難,於是福建人與當地人商議在現址立廟祀奉。
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括媽閣廟前地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澳門議事廳前地
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一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澳門玫瑰聖母堂(如下圖)
玫瑰聖母堂的歷史跌宕起伏。1644年,一位支援西班牙、反對葡萄牙的軍官在彌撒時被謀殺。1707年,聖多明我會會士聯合教皇反對當時澳門的主教。當地士兵企圖強迫驅逐他們時,修士們鎖上教堂的大門達三天之久,並向士兵投擲石塊。1834年,禁教命令強制執行,教堂一度被政府用作軍營、馬棚和辦公室。
聖母玫瑰堂於1997年進行大規模地修繕,其一至三樓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館藏有大量油畫、雕塑和宗教器物,展示了數百年來羅馬天主教教堂在亞洲的歷史。
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祀玫瑰聖母 (Our Lady of the Rosary),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燬,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1990年代及在2006年進行大規模的重修。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而現在此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畫家曾經對其進行描繪。
澳門仁慈堂(如下圖)
位於澳門議事亭前地旁邊的仁慈堂大樓內的博物館,為澳門慈善機構仁慈堂的物業。仁慈堂博物館於2001年12月14日正式揭幕,展出了大部份來自仁慈堂值理會主席飛安達的私人珍藏。其中不乏天主教會珍貴的宗教用品,直接反映了天主教在亞洲地區傳教時的歷史。其中最珍貴的展品當屬用玻璃櫃嚴加保護的《澳門仁慈堂章程》的手抄本原件。這也是仁慈堂現存最早期也是儲存最好的歷史文獻,對於研究仁慈堂和澳門的歷史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黑沙海灘
黑沙海灘顧名思義,沙是黑色的,位於路環島。黑沙灣沙灘寬約一公里,沙細而勻,呈黑色,是為澳門地區最大的天然海濱浴場,是人們郊遊、划船和游泳的好去處。堤岸上種植了很多松樹,岸邊曾發掘出4000多年前的陶製品,說明澳門當時就有先民在活動。
黑沙的特色在於黝黑、幼滑的細沙,海灘因而得名。據說,黑色的細沙是由於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黑色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受海流影響,被搬運至近岸,再經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淨的白沙灘,變成迷人神祕的黑沙灘。
堤岸上種植了很多松樹,岸邊曾發掘出4000多年前的陶製品,說明澳門當時就有先民在活動。黑沙海灘獨特的韻味。漫步沙灘,聽海浪,看松樹,教人樂而忘返,「黑沙踏浪」遂被評為澳門八景之一。
每逢假日週末及盛夏時節,黑沙海灘遊人如鯽,熱鬧非常。海灘入口附近是黑沙公園。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國境內一座連線中國香港、廣東珠海和中國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伶仃洋區域內,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其中主橋29.6千米、中國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100千米/小時。
港珠澳大橋主橋為三座大跨度鋼結構斜拉橋,每座主橋均有獨特的設計理念。其中青州航道橋塔頂結型撐吸收「中國結」文化元素,將最初的直角、直線造型「曲線化」,使橋塔顯得纖巧靈動、精緻優雅。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與海豚保護區的海洋文化相結合。九洲航道橋主塔造型取自」風帆「,寓意「揚帆起航」,與江海直達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橋塔整體造型優美、親和力強,具有強烈的地標韻味。[34]東西人工島汲取「蠔貝」元素,寓意珠海橫琴島盛產蠔貝。香港口岸的整體設計富於創新,且美觀、符合能源效益。旅檢大樓採用波浪形的頂篷設計,為了支撐頂篷,旅檢大樓的支柱呈樹狀,下方為圓錐形,上方為枝杈狀展開。[35]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費站設計成弧形,前面是一個鋼柱,後面有幾根鋼索拉住,就像一個巨大的錨。大橋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橫向曲線又有縱向高低,整體如一條絲帶一樣纖細、輕盈,把多個節點串起來,寓意「珠聯璧合」
2018年10月19日,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有限公司正式釋出穿梭巴士票價,港珠線與港澳線同價,以人民幣計算;日間正價票價為58元,時間為每日06:00-23:59;夜間正價票價為63元,時間為每日00:00-05:59;兒童、老人等可購買5折優惠票。運營初期,繁忙時段車輛為5至10分鐘一班,夜間為15-30分鐘一班,並視客流量調整班次時間。支援多種方式付款,乘客在珠海口岸可以使用人民幣、微信或支付寶、銀聯卡或VISA/MASTER卡支付購票,3歲或以下不佔座位的幼童免費;可購買優惠票價的人員包括不足12歲或身高不足1.2米兒童、傷健人士和65歲及以上老人,車票按正價五折優惠。
2018年10月21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釋出了《港珠澳大橋通行指南》,對大橋路線、車輛通行、三地口岸通關、通行收費、安全保障、配套服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作為連線粵港澳三地的跨境大通道,港珠澳大橋將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它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樑」,可有效打通灣區內部交通網絡的「任督二脈」,從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高水平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通車,極大縮短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作為中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里程碑之作,該橋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被英媒《衞報》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不僅代表中國橋樑先進水平,更是中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建設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中央政府支援香港、澳門和珠三角地區城市快速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截至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壽命最長、鋼結構最大、施工難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長、技術含量最高、科學專利和投資金額最多的跨海大橋;大橋工程的技術及裝置規模創造了多項世界記錄。
(註:本篇文字部分源自網絡及相關資料)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