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看過資料,根本不知道勝林院與曹植還有那麼深的淵源。中日佛教文化之間的傳承,居然也與洛北三千院附近這家不起眼的寺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勝林院的全名為魚山大原寺勝林院(ぎょざんだいげんじしょうりんいん),山號為魚山(ぎょさん)。
魚山究竟指的是什麼地方?魚山指的是中國山東省東阿縣近郊的泰山餘脈,相傳,因其形似甲魚,或曰古建魚姑廟于山頂,故名魚山。為什麼日本的寺廟名號會與中國山東的一處山脈相重,這還要感謝曹植對佛教音樂文化的貢獻。
據說當年曹植遊覽至魚山,聞空中梵響,清揚哀婉,細聽良久,深有所悟,於是摹其音節,感魚山之神制,創造了六章漢語梵唄,史稱魚山梵唄【 yú shān fàn bài】解決了「梵音重複,漢語單奇」之予盾,自此,從西域、天竺傳來的「梵音」開始適用於漢語詠唱,中國佛教界有了自己特色的音聲佛事。飛鳥時代,日本僧人將梵唄請從中國請至日本,最早見諸於文獻的,是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仏祈願供養、有200僧人共唱四箇法要。此後日本的梵唱一度分裂為真言系、天台系。
一直到平安時代初期,慈覚大師円仁從中國學來了魚山梵唄,並在比叡山建立了念仏三昧堂,後來因大原的地形與魚山相似,才在大原建立僧坊。円仁的第九代弟子寂源建造勝林院,宣佈繼承円仁的魚山梵唄,此後聖応大師良忍又建立了來迎院,兩院與本堂統稱為魚山大原寺,自此魚山大原寺作為「魚山宣告(しょうみょう)」根本道場的地位得以確立。
魚山宣告不光對佛教音樂影響深遠,對今様、平家琵琶、謡曲、浄瑠璃、小唄、長唄、浪花節、民謡、演歌等藝術形式也有很深的影響 。
作者:安德利凱莉
本文章將原文轉貼為繁體中文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