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远在美*国就读博士学位的儿子就要毕业了,为了能见证他人生中这一伟大时刻、分享他的快乐,我和先生决定前往费城参加他的毕业典礼。孝顺的儿子为减轻我们长途旅行的劳累,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从上海前往纽约的商务仓机票,我知道这机票钱都是他平日里从奖学金中一点点省下来了,在为儿子的孝顺感到欣wei之余内心不免心疼他。

大航航空及旅途中的小事情 2018年5月8日

2018年5月8日上午八点不到离开家门开始此次的美国之旅。因为是搭乘大韩航空的航班,所以我们需要先从浦东机场飞往仁川机场,再由仁川转机去纽约。办理登机手续、托执行李、排队出关,然后去贵宾休息室。大韩航空在浦东国际机场的休息室只是借用东方航空的VIP休息室,不知是VIP客户太多还是休息室太小,总之这里基本上是座无虚席。

天气看上去不错。

飞机与登机口廊桥分离,马上要起飞了。

起飞了🛫️,飞机开足马力呼啸著冲向蓝天。停机坪上一架架巨大的飞机也变得越来越小……

起飞前空乘小姐姐已经给我们递上喜欢的饮料,那杯粉粉的西柚汁甜甜的很好喝,可惜当时没有记下是什么品牌。

托儿子的福人生第一次体验了大韩航空的商务舱服务!说实话,这是头一回乘坐商务仓,有点儿小兴奋🥰

上海城市上空的云层分布层次分明,紧挨地面的笼罩在城市上空的是一层灰濛濛的雾霭,冲破这层乌云,天空明显干净了许多……可以说是云更白、天更蓝。

透过舷窗,远处的云层中一架飞机✈️正和我们相向而行。

从空中俯瞰崇明岛。

座椅💺的操作完全是看图按钮🔘型,so easy. 从上海到首尔的飞行时间真的很短,所以商务舱的座位基本空着。我曾问过儿子,可不可以从上海到首尔乘经济舱,从首尔到纽约改为商务舱?或许这样可以节省一段费用。答复是不可以,因为机票是从上海到纽约,首尔只是转机!唉,肉痛

飞机起飞后没多久机上就开始提供午餐了。空姐按照乘客名单知道我们是中国人递上了中文选单。午餐分两种,中餐和韩餐,于是两人各点一份中餐和韩餐。

中餐长这样。

这一款是韩式拌面🍜

商务舱的餐饮果然比经济舱好了不知多少倍。

配上小水果🥭,生梨、西瓜和甜橙。

飞行2小时后,飞机已在韩国全罗道北上空了。

海上有很多岛屿,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一座叫济州的岛?

兴致勃勃地看着玄窗外的景致。

快要降落在仁川机场了。

窗外的景致

望着窗外的景色,想起了朝鲜战争中美军曾在仁川登陆。想象著当年的硝烟弥漫,感觉和平是如此美好。

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座小岛了。

安全降落在仁川国际机场。

等待着与廊桥对接。

这是第三次来到仁川机场了。서울, 안녕 하세요!

仁川国际机场(인천국제공항,仁川国际空港,Incheon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仁川广域市永宗岛,东距仁川广域市中心23.5公里,东北距首尔市中心49公里,为4F级国际机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2001年3月29日,仁川国际机场正式通航;2008年6月20日,仁川国际机场卫星厅启用,2018年1月18日,仁川国际机场T2航站楼启用。所以,我们现在所在的T2航站楼刚刚启用没多久呢。

在仁川机场转机还是很方便的,因为很多标识都有中文。因为距换乘下一班航班有大约四个小时的时间,于是我们不慌不忙地去寻找大韩航空的贵宾休息室。

仿佛一只大蝴蝶在花丛中扇动着她华丽的翅膀。

搭电梯来到四楼,看到一处休息室里摆满了几十张简易的床,有些人躺在那里安静地休息。我们以为这里就是贵宾室于是准备在这里等候。可是我总觉得这里缺少了什么,比如,没有免费的食品供应,也没有像样的沙发和桌椅。于是我便跑出去观察,正巧看到几位机场工作人员迎面走来,于是问她们会说中文吗?一个会说中文的女孩告诉我,这里只是一般旅客的休息室,并详细告诉我从这里到贵宾休息室的路线。真是太感谢她啦


,说实在的,虽说这里只是普通旅客的休息室,但对于出门在外的人来说这里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人们可以在这里躺一会儿歇歇脚,而不是在那些候机大厅的座位上东倒西歪,即文明又舒服。仁川机场的人性化管理可见一斑。

很快找到了贵宾休息室,果然大厅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但让我很诧异的是这里有一盒盒辛拉面,而且很多韩国人竟然都在用开水泡快餐面!放著这么多健康食品不吃偏偏要吃这种在我看来是非不得已下的食物,百思不得其解。

休息室一角有专门给旅客看电视的地方。

挺喜欢这张照片的,完美的倒影,宁静致远。

在机场四楼的Information询问了免费的转机韩国旅游(Free Transit Tour)的情况,包括导游、机场大巴完全免费。这个免费的Tour有很多种选择,按tour所需时间分,有2小时到5小时不等。选好专案后会有人带你到二楼,填好出境表之后准备出境。我们可以选2~3小时的专案,但先生没兴趣,我也来过韩国两次了,所以就选择在机场里逛逛免税店、吃吃喝喝算了。

免税店里的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每天,这里都有不同的表演节目给过往的乘客带来不同的感觉。

像一叶扁舟也想一片树叶。

傍晚时刻,选一些食物作为晚饭。原本想吃一碗面,结果发现只有一款“农心辛拉面”快餐面供应。

这个牛奶超好喝!

我们这次搭乘的是首尔飞往纽约的大韩航空KE85航班,机型为大韩航空2011年后引进的空客A380。空中客车A380(Airbus A380)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制造的全球最大的宽体客机。被称为空中巨无霸。A380为双层四引擎客机,采最高密度座位安排时可承载850名乘客,在典型三舱等配置(头等-商务-经济舱)下也可承载555名乘客。我们今天搭乘的应该就是后面这款。

起飞前,楼上楼下的跑了一圈参观这架客机。飞机下层无疑是行李存放处,中层是经济舱,上层则是头等舱和商务舱。这是商务舱的情景。

座位边上的储物柜。

位于机尾部分的酒吧,前面便是商务仓。

经济舱与商务仓的连线楼梯,向上通往商务舱。

在酒吧间感受一下~~

大韩航空的服务堪称一流,空姐们全程笑容满面地俯身为你提供服务。这位长得很像朴·槿·惠的乘务长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会为每一位乘客90度鞠躬致意:感谢您乘坐这次航班,很高兴为您服务,有什么需求一定要告诉我们中的任何一位。知道我们是中国乘客还特意用中文道谢。

唯一的遗憾是飞机上居然还没有Wi-Fi!有点儿意外


另外,空姐个个身材苗条面容姣好!老公问我她们是不是都整过?哈哈,这个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她们看上去都非常舒服这是不容质疑的😄空姐们谢绝拍照,我也就没图没真相了[掩面],不过👇这个视讯里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她们?

通过这个楼梯就到了商务舱区域。

窗外灯火阑珊。

首尔时间19:30左右,飞机缓缓地离开停机坪。起飞🛫️了,机头前方的摄像头将地面情况显示在萤幕上。

晚餐时间🥣到了。商务舱的餐点的确是和经济舱不同,还有餐前开胃菜。

是不是看上去就很有食欲?

来个特写镜头

换个角度在来一张。

来点红酒🍷助助兴

韩式拌饭的拌料

加入热气腾腾的米饭,加入拌酱。

拌好了,开吃!

味道不错,居然光碟!

牛肉米饭,看上去一般。

老公点了一份牛肉饭。

饭后甜点,哈根达斯冰淇淋。

机上的耳机🎧是目前为止我所搭乘的航班中见到过的最好的耳机。

卫生间的护理用品是一线·品·牌Jurlique。它是澳大利亚护肤品品牌,中文名茱莉蔻,由植物学家 Jurgen Klein 和他的妻子 Ulrike Knew 于1985年建立的纯天然护肤品牌。

飞行了半程,盥洗室还是一尘不染。

飞机已经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而这根线又恰巧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这意味着我们将再过一个5月8日!离目的地还有8小时的飞行时间,安心睡觉吧。

和经济舱相比,商务舱的餐具要精致很多。

经过二十多小时的飞行,飞机已经飞抵纽约上空了👏

入境美国时的小趣事 2018年5月9日

当地时间晚上21点半,飞机准时降落在纽约的肯尼迪机场。第一次踏上“自·由·世·界”的土地,想到马上就能看到久未谋面的儿子,心里有些小兴奋。再加上之前听说美国的入关弄不好要被关小黑屋,不免还有些紧张。突然想起空姐为什么没有让我们填报入境卡?飞行已经降落,空姐空少们已经站在机舱门口欢送我们了,再问也没有什么结果,既如此只能到了海关柜台再说吧。

来到入境处,看到一位长得高高瘦瘦、面板黝黑的工作人员,于是先和他 say hello,再问他入境卡在哪里填写?或许这会儿入境处全是这拨大韩航空的乘客,他竟用韩语对我说:“阿尼阿赛油”!我告诉他,“Thank you. I’m Chinese”。没想到他居然又用中文说,你好!哈哈,我笑了,估计他就只会说你好!他看了我的护照,对我说: don’t need, this way. 不需要填入境卡?我半信半疑地按照他指的一条通道来到了自助入境处。这里有十台左右像ATM机一样装置,每台机器前都是一些不知如何操作却又在那儿瞎琢磨的人,扫了一眼大厅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指导操作。于是,我在一台机器前开始操作。机器上有各种语言可以选择,光中文就有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粤语,于是按照提示一步步操作起来。扫描护照,然后对着机器上的摄像头傻笑,再按提示把手放在萤幕上扫描指纹。全部操作完成后,机器会吐出一张单子。轮到先生却怎么也通不过,于是只好跑到有工作人员的那台机器处排队。终于拿到了先生的单子,上面却有一个大叉叉!当时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是对勾✔️,而他的是✖️?拿着这两张单子和护照给一位女官员看,她指著一条通道让我们过去,我看到另一个通道的人很少,就问她我可以去那个通道吗?她说No!为什么?我有点儿困惑甚至有些觉得是不是被歧视了?后来才明白,那条人少的通道是自助通关道,只有单子上打对勾✔️的人才能进入,而我的手上有一张打叉✖️的单子,只能排在人工通关的这一排。沿通道进入后发现有两个办理视窗,每个视窗在等候的人数不分上下。看了一下,一个视窗是白人官员,另一个视窗是黑人官员。想了一下便排在了白人官员那一个视窗。我出门在外一直奉行一条原则,事实证明还是挺有效的(该原则不可外传


)。

在我们前面已有三组人马在排队,看穿着和长相,应该都是韩国人。一对老年夫妻,一位年轻男子和一个三口之家。趁著等候的时间便举目四望,想到视窗那边就是理论上的美国境内,真的觉得蛮有意思的。除了在视窗忙碌的海关工作人员外,过道里不时有身高马大的海关人员走过,只见他们的腰间挂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警棍、步话机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东西,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那手枪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看上起真的还蛮威武的,我有一种在好莱坞电影中的感觉。

那对老夫妻没用很多时间就办完了入关手续。轮到了那位年轻男子,官员和他在交流着……突然,白人官员踱悠悠地走出他的办公区域,然后走到通道口把我们这条通道关闭了!什么情况?只见他返回到那位年轻男子面前带着他向侧面的一排办公室走去,难道那里是传说中的小黑屋?看着那条黑人官员的通道,如果排在那里也该轮到我们了。唉,没有后悔药,只能静观其变了。还好,只见他把那位男青年交给办公室后很快就又返回通道并开启了通道。接下来的那个三口之家也还算顺利就通关了。终于轮到了我们了,我有点儿担心这位官员的情绪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通过,但想到微笑是全世界的通行证,只要遇事不慌、诚实不说谎,心里就坦然了许多。

Hi! ,Hi! ,问候了彼此。已经记不得谁向谁先打的招呼,估计是我先开口的吧!这位看上去还算年轻的白人官员圆润的腰上别著各种各样的装备,圆圆的脸上微笑着,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见他情绪不错我又问候了一句:How are you? 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great!我赶紧把手里的护照和单子递给他。他指着我们的护照说道,BiKing,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学英文的时候的确是把北京读成“Biking”的,但现在大家都直接读成Beijing的。于是,我说北京。他摇着他的头连说了两声NO,NO,I just know Biking. 好吧,我笑着说,OK,It’s up to you!接着,他开始提问了,这里我就直接写中文了,大意如下:
👮‍♀️:你们来美国做什么?
👩:观光。
👮‍♀️:你们将要去哪些城市?
👩:纽约、旧金山、洛杉矶(我尽量回答的与当初申请签证时一致)
👮‍♀️:你们带了多少钱?(我记得他是说cash的)
👩:1万美金
👮‍♀️:你们有什么朋友或家人在美国吗?
👩:我的儿子在费城,他是宾大的PHD。
👮‍♀️:喔!好棒!那今晚你们住哪里?
这个问题一下子就问倒了我,今晚是儿子来接我们,具体是回费城还是住在纽约,我倒是真的不知道。于是我说,
👩:我儿子安排的,他会来机场接我们,我现在可以用手机联络他吗?
👮‍♀️:可以,我假设你们今晚住在旧金山?哈哈~~
哈哈,他居然还和我开玩笑!于是,我赶紧微信儿子。见我只是在摆弄手机并没有拨打,于是他问我,
👮‍♀️:你儿子的电话号码是什么?也许我可以打一个电话给他。
估计这也是在开玩笑吧?正在这时,儿子的资讯来了,我赶紧把手机里的资讯给他看。
👮‍♀️:OK,没有问题了。
看我还在看手机,他示意我把手机收起来,并说这里实际上是不能使用手机的。我赶紧道歉并收起手机暂时不再和儿子联络。

接下来,他让我先生的脸对着柜台上的摄像头,拍好照再在一个仪器上按指纹。OK,官员对着我先生说。先生办理完毕,我也走到摄像头前看着它准备傻笑,官员笑着对我摆摆手说,你是OK的,你不需要。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单子上有✖️的人才需要在这里重新拍照和核对指纹!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个女官员不让我们走那个自助通道的原因了。

最后,官员在我们的护照上盖章,并拿了一张新的eVUS贴在我的新护照上(我的美国签证在我快到期的旧护照上,因此此次出行我不得不带两本护照),然后把三本护照还给我们,并对我们说,欢迎来到纽约!

中英文对照,而且适用于B2签证,小哥倒也没拿错


顺利过关,我们和他道谢并挥手告别。去过很多国家,每到一处,当地的海关官员给人的印象大都是不苟言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嗯,纽约,也可以说是美国,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非常的不错!
从行李输送带上拿下行李,朝着出口处走去,远远地看到两个身高马大的警察牵着一条大警犬注视著拖着行李箱的人们,我倒是很想看看电影里那种警犬扑向贩毒时的精彩场面。可惜,直到我走过他们身边,也没见他们俩挪步去看任何人的行李箱。

初识大苹果纽约 2018年5月10日

拿好行李和等候已久的儿子会和,此时已经到了午夜时分。儿子已预订了一辆Uber,没多久就到了位于长岛的亚得里亚会议酒店(Adria Hotel and Conference Center)。

房间里的一整面墙是一幅巨大的、电影里常看到的纽约街景图,躺在床上感觉睡在马路上


,看来今晚得做着美·国·梦入睡……记得20年前,出境游玩是一种很奢侈的大事,又一次公司同事在一起谈论,说如果给你一次机会出境你最想去哪里看看?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国!因为,在我的想象中美国是一片辽阔自由的地方,我渴望自由的空气。因为这个选择,我还被一个同事嘲笑了一番,觉得我没有浪漫气质。

迷迷糊糊之间,窗外的亮光已经隐隐约约透过窗帘将房间照亮,看看手表只是6点。算算也只是睡了几个小时而已,应该是时差关系吧?站在酒店的床前看看外面的景色,对面是一幢公寓大楼,诺大的停车场上停著一辆房车。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发现,房车在国内还很鲜见,但在美国,因为它的价格是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所以一般性的房车,特别是在度假地和国家公园,你可以发现美国的房车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洗漱完毕来到酒店的早餐厅用餐,餐厅不大用餐人也不多,除了我们一家三口,有几个美国人,还有一个和我们一样的三口之家。他们在另一边的餐桌就餐,我们也只是微笑点头示意算是打个招呼。后来我们出去到银行办事的路上恰巧有和他们同路,于是两家人聊了起来。原来,他们是来自广西,在美国的加州已经生活了快20年了。他们的儿子今年大学毕业,他们也是趁著孩子马上就要工作前的这个·假期一起来纽约看看。

第一次看到类此的这个机器还是在韩国的一家小吃店,但是从未看过如何操作。见我站在机器前研究如何操作,一位美国人为我做了示范。原来这是自助华夫饼🧇制作机,开启右手边不锈钢柜的龙头,用一个纸杯接住从里面流出的已经调配好的华夫饼面浆🧁。将适量面浆倒入左边的容器中,调好时间(可根据饼的娇嫩程度调整,一般3~5分钟即可)按下上锅盖转动手柄至烤炉封闭合紧。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华夫饼就可以出锅了!实际上,这个机器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不会英语也没关系,只要稍许琢磨一下就可以解决。

用过早餐,离下午去费城还有几小时,于是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去附近逛逛,顺便去银行存点钱。这是我们昨晚入住的酒店外观。

路边的自动泊车收费机,看上去和欧洲国家的没什么两样。从一个泊车系统也可以看出东西方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在欧美国家,不管有没有人来检查你是否购买了停车费用,你停车就一定要事前算好时间买好停车费。而在我们这里,停车场必是封闭式的、有栏杆能管住你的或是有专人来收你钱的,不然就会有人逃避付费。所以,我们大都是被动、受控型的,而西方人则大都是主动、自由型的。

来到一家门面不大的银行网点办理业务,银行的格调和国内银行大同小异,都有柜台和玻璃窗将顾客和银行办事员隔开,存取款流程也基本上和国内银行的基本相同。

这里位于纽约长岛,和上海相比这里的人简直是太少了,看惯了人山人海,觉得这里好冷清,初来乍到还不太习惯。

横幅上写着大大的中文“文溢学苑”,在之前看到好几家写有韩文的餐馆、美容院和宠物店,估计这里是韩国和华人居住区。看到我们,有个华人走过来向我们推销。

街头小景

SUV后面拖一个房车,这种情景在美国并不鲜见。

走着走着来到一个名为“Crocheron Park”的绿地公园。

Oakland lake,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或许不是周末的缘故,几乎看不到游人。

在宁静的大氧吧里安静地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绿意盎然。

一颗老树就这样轰然倒下,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可抗拒。

湖边,一只白天鹅🦢气定神闲地趴在那里,你在思考什么呢?

悠然自得的游弋在湖水中~~

纽约的春天也如约而至,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

一路上看到的都是这种不高的小楼,这一带估计是别墅区。后来才发现美国大部分地方都是这样的小别墅,即House。美国人的富足程度可见一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推开房门扑面而来的花香一定会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苏轼。

兜了一大圈回到酒店,突然警笛大鸣不绝于耳,只见几辆警车呼啸著从两个方向朝着这边奔来,嗖的一下就停在了酒店对面。美剧和好莱坞电影里的警察执法看过很多回,没想到来美国的第一天就能亲眼目睹真正的美国纽约警察👮‍♀️(NYPD)出警,看热闹不嫌事大,于是好奇地停下脚步甘当一名吃瓜群众。从警车上下来的警察并没有像电影里那样手举着手枪对着当事人大喊大叫,只见他们分别走下警车聚拢到那人面前开始询问,但看起来更像闲聊起来。远远的,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看情景似乎没什么热闹好看,于是回到酒店房间拿行李准备去曼哈顿搭乘纽约至费城的大巴🚌去费城。

儿子通过Uber预约了一部计程车。Uber(优步)是2009年成立于美国矽谷的一家科技公司。它的同名打车APP闻名世界并在全球范围内覆蓋了70多个国家的400余座城市,2013年步入中国市场,可惜不知什么原因,不到三年时间便于2016年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优步就相当于国内目前使用的滴滴打车的“专车服务”。

这部专车,很是高阶,这么好的车居然用来当计程车,车主告诉我们,这部车他刚买了没多久。

车主是标准的美国人,很热情非常健谈。

远处的高楼林立处就是纽约的曼哈顿了。

从长岛至曼哈顿,汽车要通过一个隧道,这个隧道在很多美剧和美国大片中出过镜。车主说这条隧道天天堵车……这会儿算是很畅通了。唉,大都市的通病,世界级难题。

这里是曼哈顿中城地区的Murray Hill,感觉像在美剧中。

曼哈顿中城地区到了。

帝国大厦就在眼前……帝国大厦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夹在34大街与33大街之间,是纽约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它顶部的泛光灯的颜色会因时间或纪念重大事件而改变。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纽约街景。

这儿附近有个Korea Town.

更多的纽约街拍会在后面呈现。

费城故事 2018年5月8日~20日

费城(Philadelphia)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部,特拉华河由东向西流经费城。费城有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很多美国历史重要事件的发生地之一,这里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色彩十分的浓厚。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费城是美国革命的发祥地,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1774年和1775年两次大陆会议都在这里召开,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1787年美国第一部宪法在这里诞生。1790~1800年间,在华盛顿建市前费城还是美国的首都,乔治·华盛顿总统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因此,费城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如今费城完好地储存著记载这段光荣历史的名胜古蹟:独立宫、自由钟、国家独立历史公园、独立大道和富兰克林博物馆等。费城也是宾州最大城市,与新泽西州仅一河之隔;是仅次于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和休斯敦的美国第5大城市。2015年11月费城列入世界遗产城市,它是第一个入列世界遗产城市的美国都市。

费城还有着“友爱之城”的别称,这缘于汤姆·汉克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费城故事》。影片讲述了律师安德鲁因染上艾滋病而被老板解雇,他在乔的帮助下为爱滋病人争取权益的故事。《费城故事》是根据美国波士顿律师Geoffrey Bowers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故事实际发生在波士顿,但被改成了费城。据说Bowers的家人并没有同意将其拍成电影,便起诉这电影制作公司并得到赔偿。美国是个法制国家,个人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

飞架在特拉华河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铁桥(Benjamin Franklin Bridge)连线著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而跨过这座大桥就到了费城。

费城除了有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还有闻名世界的费城交响乐团和美国NBA费城76人队。可惜这次在费城停留期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欣赏他们的表演,期待下次再来费城的时候能有机会去观看他们的演出和比赛。

费城的有轨电车。

靠近费城火车站附近一座非常现代的摩天大楼。

无处不在的麦当劳🍔

费城一街景。

维多利亚时期的教堂。

没想到宾大居然有这么多天主教堂。这是圣阿加莎-圣詹姆斯教堂(ST. Agatha & ST.James Roman Catholic Church)。这是一座建于1881年并于1887年10月16日建成完工的天主教教堂,2003年翻修之前被称为圣詹姆斯教堂,因附近的圣阿加莎教堂关闭其教区并入圣詹姆斯教堂,而更名为现在的圣阿加莎-圣詹姆斯教堂。

不论生活在那里,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费城有不少中餐馆,今天我们来到位于费城大学城喜来登酒店附近的一家中餐厅吃饭,走进店内一看这装饰就知道是中国餐馆,服务员有高鼻子的歪果仁也有讲著普通话的中国人且都非常年轻,估计有些是宾大的学生在做兼职吧。

看选单感觉是一家中日合璧的餐馆。

在美国用餐是一定要付小费的,因为服务员的收入大多来源于小费;所以,别以为是中国餐馆就不付小费哦。

和国内相比,炒青菜的油明显减少了很多,口感也有点儿入乡随俗。

牛仔骨味道还不错。

叉烧倒是蛮地道的。或许是上次在英国的中餐馆体验并不是太好,所以总体来说,美国的中餐与英国的中餐相比,拷贝不走样要走样的少一些。

虽然儿子有一套租来的一室一厅,但为了我们的到来,他还是在离他住处不远的地方另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让我们小住。与其说为了让我们住的宽敞舒适一些,不如说习惯了自由自在生活的儿子显然不太愿意我们的介入。虽然觉得开销大了一些,但我们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欣然接受了这个安排。

吃过晚饭,便赶往我们的暂居小屋。民居位于费城42大街(S 42nd St)的一幢别墅的三楼。房东是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三十多岁女子,听到我们上楼的脚步声便特意跑到我们的房间来打招呼,算是欢迎;还送来电热水壶方便我们烧些热水泡茶。

小小的厨房显然是后来改造的,水斗和煤气灶各在房间的两边,中间隔了几米的距离,使用起来颇感不科学和不方便。

这是房间的一角,用一个双人沙发🛋️将房间隔离成一个小厅和卧室区域。

租金具体是多少儿子不肯说,只能安心住下。

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块地方,它是介于别墅内部和花园之间的廊道;可以在这里摆上沙发、茶几喝一杯咖啡或茶的地方。我们住的这幢在这里挂著吊椅,坐在吊椅里一面欣赏著满眼的鲜花和蔓藤,偶尔也会有小松鼠从你面前的草地上跑过,一边喝茶一边发呆,该是多么的惬意、浪漫和温馨。

这一栋大别墅,如果是一家人住着那一定很爽、很气派。但我估计实际上这里恐怕住了不止一两户人家。

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一片都是这样的房子🏠,好像只是门廊和各家的花园有点儿不同;特别是晚上很不容易辨认,所以一定要记住门牌号码,别跑错地方。

这些都是手机随手拍拍而已……

这种应该是联体别墅,和独栋别墅相比,门廊看上去小了很多,也没有了花园,这些花花草草只是路边的绿化带。

总之,在费城的宾大附近看到的民宅几乎都是这样的,应该称为“House”。

路过一个酒吧,一听儿子说这个酒吧去年曾发生过命案,吓得我不敢走近了

这样的联体别墅在宾大比比皆是。

因为在费城期间要去华盛顿、纽约和水牛城,所以,我们退掉了之前租的房子,回来后又租了另一套具有百年历史的房子。

房东是个美国人,应该是住在别处吧,所以从来没有打过照面。

非常厨房的一隅,冰箱不大,但对我们而言足够了。

冰箱对面是煤气灶和水槽等等,灭火器放在醒目的窗台上。

没有客厅或者说客厅被改造成现在的卧室了,在床的对面有一张小圆桌,只能在这里吃饭啦。

在费城没去过菜市场(不知道唐人街有没有),所以跑超市也就成了日常。在美国逛超市要列好购买清单,不然逛起来会用不少时间。超市里的货品真的是琳琅满目,蔬菜、水果、面包、肉制品等应有尽而且分门别类的非常细微。不考虑汇率因素,超市里的东西真的很便宜。美国超市还实行无理由退货,有一次我们买了一束鲜花,付款后看到另一家店铺又好又便宜,于是转身回去把它退掉,服务员问都不问原因,马上办理,临走一定会说 thank you.

香蕉一磅0.55美元。

在上海被称为美国蛇果的苹果在沃尔玛超市很便宜,不过我觉得并不好吃,我觉得主要是甜度和水份都不够。

既然到了美国就要选在国内非常昂贵的蓝莓、车厘子和提子尝尝。

新鲜的三文鱼,想象著可以做成美味的寿司🍣,关键价格还便宜。美国的店家和中国一样,热衷于打价格心理仗,喜欢标价1.99元,2.99,*.99元,*.88元……

在美国,一般的饮食和生活用品,超市基本上都可以解决。从物价上看,肉、蛋、奶、鱼、虾、水果等,都是美国比中国便宜,即使是换算成人民币还是美国便宜,这个网上有比较表的,可以去查。

加工好的价格就比没有加工过的要贵一些,这在上海的超市也一样。

光牛奶就摆了几个大冷柜,品种有全脂和低脂,常温和低温,低脂牛奶还按脱脂比例又分了很多种,可以说是眼花撩乱,如果有选择恐惧症的真的很麻烦。

顾客买完东西可以自己在自动付款机前扫商品码自己付款,也可以到柜台给收银员付款。当你前面排著长队且每个人都有一大车物品要买单时,那你使用这种自助结算机就特别方便了(好像美国中型以上的超市都有这种装置)。但是,它只收现金或借记卡,拒收信用卡!换句话,它是不赊账的!


费城的一个地铁站🚉

在费城,公交车包括普通型别公车和Trolley有轨电车两种。一般以数字命名的普通公交车,经停大部分路口。而有轨的Trolley电车,只有在指定的车站才可以乘坐。

一般公交车的费用都是$2.25/次,而公交123, 124, 125和150路是$3.75/次。

在费城,乘坐公交车除了可以使用现金外还可以使用代币token。无论你坐公交到哪站,单次票价都是1个token ,在各车站的自助贩卖机购买是$1.8/个。若搭乘的是同方向车辆,可以在上车时向司机购买换乘票,只需加付$1.00。不过,这一点我们没有尝试过。

费城的有轨电车被称为trolley,它有时行驶在地面有时也会钻入地下。

车厢里,沿车窗有一圈黄色的绳子,看到时不时有人拉它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乘客拉一下这根黄颜色的绳子,驾驶员就知道是下一站有人要下车。如果没有人拉它而下一站又没有人上车,公交车就会越过这站不停车。所以对站名不熟悉的我们,在费城乘公交车还真是有点紧张的😓,好在有儿子陪着,我们就不用担心乘过站了。

如果需要多次乘坐公共交通,可以考虑购买通票(TransPass)。月票一般在该月开始前5天开售,在各大车站均有预售。对于乘坐123、124、125、150路的乘客,SEPTA会收取额外费用。优惠通票有以下几种:
1. 月票(Monthly Pass) $91
2. 周票(Weekly Pass) $24
3. 日票(Day Pass)$8,当日可乘坐8次公共汽车线路。

有轨公交的终点站和地铁站合二为一,所以到底是地铁还是公交我也傻傻分不清。这个地铁站是Penn Center。

费城的公交车实行前门上车投币,后门下车。车票一般在2.25美元,有一次儿子上车投币时硬币不够,便准备纸币让驾驶员找零,没想到驾驶员摆摆手说,算了,这两位老人不用买票了。车门上贴著“Trolleys aren‘t Diners”不知道是不是提醒人们不要在车上吃东西?不过,我是这样理解的。

来体验一下费城的有轨电车,很干净,就是晃的比较厉害!

靠近宾大还有几所大学,这里是德雷赛尔大学。大楼前有一尊雕像,但没有仔细检视雕塑的铭牌,按照惯例这应该是德雷赛尔大学创始人的雕像吧?

也许是这座楼的捐赠者。

为方便第二天一大早搭乘前往华盛顿特区的火车,我们选择在费城的万豪酒店入住一个晚上。

酒店大堂呈圆形,有前后门可以进入酒店大堂。

前台,墙上挂满了费城的建筑和风光图片。

酒店的电梯,为保障房客的安全,住客必须刷房卡才可以抵达你所住的楼层。现在国内的很多星级酒店也是这样。

门外的过道。

酒店外的景致,这天天气有些阴沉,远处的特拉华河变得隐约可见……

Check-in的时候前台告诉儿子,作为会员我们可以去会员餐厅免费用餐。餐厅不大,用餐人数不多,也没有人站在门口检查你的房卡或问你什么。美国酒店都是自助餐,需要吃什么自己去拿;服务员只是不断地往公用的空盘子新增食物,你餐桌上的空盘子如果不需要他马上会收走。

特别喜欢这种牛角包🥐,在美国这种面包很便宜,便宜到你怀疑人生……美国超市的黄油小牛角包一般在$3.98/bl,一盒大约1.25bl,大约有十七八个左右。这种可颂面包,外皮酥脆却不易掉渣,恰到好处的黄油味,真的是清香诱人不甜腻。

安顿下来后去看看费城的夜景,怕不安全没带相机出门,仅用手机记录一下。因为下著小雨,远处的费城天际线、高达883英尺,可以360度尽情的探索观看费城城市和郊区全景的- 费城自由观景台在云端若隐若现。

远眺费城的市政厅,今天天气不太好,看不见高塔和上面的威廉·潘。

下载了一张别人拍的(网路图片),顿觉我手机拍的好烂。

不远处是看上去非常气派壮观的费城共济会教堂。

这时候的教堂已经闭门谢客,所以无缘一睹它的神祕内部。费城共济会教堂是全美最大及最重要的共济会教堂之一,它收藏了美国最著名的一些共济会成员 — 乔治·华盛顿和其他许多开国元勋的信件和徽章。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费城市政厅,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成为费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而建筑塔顶的11米高的费城之父威廉·佩恩(William Penn)铜像,更是建筑的一大特色。威廉·佩恩(William Penn,1644年10月14日~1718年7月30日)是一位英国房地产企业家、哲学家,宾夕法尼亚英属殖民地的创始人。1682年,威廉·佩恩同印地安人交易买下了这里,他把这个新建的城市命名为Philadelphia(费城)。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由两部分组成:philos的意思是“爱”;adelphos的意思是“兄弟般的”。两部分组合后形成了Philadelphia 这个词,意为“兄弟友爱”。因此,费城又被称为“兄弟友爱之城”。威廉·佩恩推崇民主和宗教自由,在他的领导下,费城进行了规划和建设;到了十八世纪中叶,费城的贸易额超过波士顿。之后,费城成为美国的诞生地,是华盛顿DC之前的美国首都;所以威廉·佩恩被称为费城之父。

市政厅高167米,1871年开始建造,在1901年建成时是世界第一高楼,这个记录被保持到1908年。市政厅的楼顶上矗立著费城的开埠者威廉·佩恩的铜像。起初费城规定盖楼的高度不能高于这座铜像,后来由于市政发展的需要,不得不自圆其说地说铜像背面老佩恩“看不见”的地方可以盖高楼,所以如今这座建筑的东侧依然保持古朴风貌,而西侧盖起了鳞次栉比的摩天楼。

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航拍的费城市政厅上的威廉·佩恩的雕像视讯。

费城著名的City hall,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里签署的。想到美国的先贤们在这里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探索确定了美国的宪法。

现代风的地铁口

好有历史感的铁桥。

街景

用手机拍了一张灯光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大道,大道两旁悬挂著各国国旗,显得很国际化。

虽然这会儿时间并不晚,再加上今晚有些小雨,街上基本已经没有人影了,除了我们外看到的基本都是闲逛的几个黑人。走过教堂附近,看到有些人在排队,儿子说那是教会的慈善点在给需要的人发放食物。

地铁站台上很少见到人。

费城的女警察,腰上挂的那些东东不知道重不重?看她手里拿着星巴克咖啡觉得她还蛮轻松的。

Philadelphia Premium Outlets 是费城非常有名的一个购物商城,距离费城市区大约有35英里。既然来到了费城,去 Philadelphia Premium Outlets买一些打折的品牌商品是必须的,于是抽出一天时间租辆车去购物。

开始今天的购物之旅。

沿途都是延绵的草地和绿树掩映下的小镇。

在美国,中国驾照不用转换为国际驾照直接就可以开车。可能是路上车少的缘故,很多美国人开车都超速,今天一个开着哈雷摩托的老男人在我车后大喊大叫,然后比比划划嘴里不知道嚷着什么就超过了我。说实话,那个老男人一头长发过肩,满脸的络腮胡,戴着墨镜戴着一顶很酷的帽子,给我的感觉就像在美国电影里看到的那些桀骜不驯的摩托手。估计是他嫌我开的慢,气的那美国佬超过我时还不停地比划著


老·娘我就这速度,你能把我咋样!这次也算是在美国公路上威风了一把




[跳跳] 坐过我车的朋友是知道我的驾驶水平和质量的,我不可能开的过慢的


这与我的性格不符


哈雷摩托车手的车速真的很快而且的确很酷。美国人开车还是很遵守规则并有礼貌的,很少变道超车即使堵车也是有序地慢慢往前移,这一点值得我们国内的朋友好好学习。

绿色的田园风光不断映入眼帘。

人少车少是我对这次在费城驾驶的感觉。

奥特莱斯的对面竟然是一家核电站,这是人生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核电站!看着这两个大家伙里冒出的蒸汽烟雾,不禁想起的比尔·布莱森在他的《全民寂寞的美国》中对宾夕法尼亚的核电站有过这样的描述:“因为是周末,他们有点儿空闲,我哥嫂决定带我到兰凯斯特郡去看看阿米什村,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在途中,我哥指给我看哈里斯堡的三里岛核反应堆,数年前,几个粗心的雇员差那么一点儿就把整个东海岸给辐she了。又走了40英里之后,我们经过了桃底核电站(Peach Bottom),那儿最近有17名雇员被解雇,因为经调查发现,他们在上班时间睡觉、吸*毒、用橡皮圈打架,还玩电子游戏。据调查者反映,有时候车间里的每个人都在打瞌睡!我认为,允许宾州的公用事业公司经营核电站,简直就像让菲利普王子飞越伦敦领空一般。无论如何,我心中暗自铭记,下次来宾夕法尼亚州,一定要带件防辐she服。”






我不知道这个核电站是不是他书中提及的核电站?

Philadelphia Premium Outlets 可以说规模巨集大,拥有150家设计师品牌与世界名牌折扣店。这里的品牌包括:Bebe, Ann Taylor, Banana Republic, Coach, Cole Haan, DKNY, Guess, J.Crew, Kate Spade, Lucky Brand Jeans, Michael Kors, Neiman Marcus Last Call, True Religion,BCBG Max Azria, Brooks Brothers, Gap等等。特别是美国的大牌应有尽有,无论你是想买运动装备,高品质的化妆品,珠宝,还是日常休闲服,品牌牛仔,这儿都有的卖!

这里的商品折扣从35折到75折不等,美国的许多地方会对商品收取其价格4%~9%之间的消费税,但在费城,价格标签上的价格就是您将支付的总额(费城免消费税)。所以尽情购买时尚衬衫、牛仔裤、连衣裙、凉鞋和运动鞋吧,因此在这里扫货真的会很划算。税的概念在美国无处不在,无论是上商店购物还是上餐馆吃饭,付款的时候都能看到你需要交多少钱的税。美国的商品是明码标价、明码标税。相比之下,中国人对税没什么概念,商品的价钱里到底含了多少税,谁也不知道,也没人过问。

我在这里购买了雅诗兰黛的红石榴系列,比在免税店买价格低,还附送了很多小礼*品。最值的是花5美元买了一件Nick运动衫,其他的如 Polo T恤也就25~35美元一件,买回来送人既体面又实惠。

和后来去过的洛杉矶奥特莱斯相比,这里的价格更合算,人也少了很多。我们在这里买买买,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只得恋恋不舍地驱车回家。

餐厅有西餐和中餐,大部分都是快餐。

墨西哥饼,量大料足。

买了东西有时候有礼*品,有点可以直接由店员送给你,有些需要消费记录。

费城,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面积都没法和上海相比。但我还是蛮喜欢儿子口中的费村(费城),和上海相比费城被称为村倒也不是没有道理。首先因为人口比较少,路上行人稀少,说实话看到的汽车比行人多。其次,与上海鳞次栉比de高楼相比,费城的高楼那是要少了很多很多。还有就是公共交通设施也比较显得比较陈旧。但90后的孩子怎么知道30~40年前的上海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是在这近30年内才快速发展起来的,而人家在70年前甚至100年前就已经这样了。很多东西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他的内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体;如当地的文化、对人及事物的态度和人的价值观。比如,走在路上不当心有肢体接触双方都会说sorry,要借过都会说excuse me,不认识的人搭乘电梯,大家都会互相抱以微笑,然后都会热情的问候彼此(这在美国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也都这样)。也许中国的文化是内敛、不轻易相信别人,这一幕在国内恐怕是很难见到的。试想你在国内的某一电梯里面对陌生人张开嘴巴微笑时,估计八成的人会怀疑你的脑子是否正常?记得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时候因为儿子穿着博士服,一路上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来自陌生人的祝贺和祝福,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这一点特别让我感动和惊喜,因为有些人在我看来似乎并不是很有文化的人,而他们的礼貌也让我心生愧疚— 我居然戴着有色眼镜!还好儿子比我还清楚、客观地认识、看待这些问题并能融入美国社会,这一点为娘我深感欣慰和安心


~ 宾大(UPenn)掠影

位于费城西部的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无疑是我们这次费城之旅的重中之重。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简称宾大(UPenn),是一所全球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14所创始成员之一。宾大也是美国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现代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在艺术、人文、商学等占有领先优势,目前为止共有36名校友及教职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除了理工科,经济学、艺术、历史学、法学、英语等其它众多专业皆排名全美前十。

说到宾大,不得不提的便是超级大牛人本杰明·富兰克林了。 1740年,著名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办了宾大,创办之初,学校是一所慈善学院。美国《独立宣言》的九位签字者和美国宪法的十一位签字者都与该校有关。作为学校的建立人,本杰明认为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这一思想指导着他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他创办学校的指导方针。他认为要使当时的北美洲达到欧洲那样的工业、商业和军事实力,必须提倡和实施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这一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宾大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

说到宾大,不得不提的超级大牛人便是本杰明·富兰克林了。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出生于美国东北部城市波士顿,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外交家。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参与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等多项重要档案的草拟 ,并曾出任美国驻法国大使,成功取得法国对美国独立的支援。他也曾出版了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第一部小说以及其他很多畅销书。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科学领域也有着众多贡献。在电学方面,他最早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 ,说明各种电现象的理论,揭开了雷电现象的祕密, 还发明了避雷针,最为人们熟知的就是他的 “风筝实验”。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8次和16次幻方 ,这两个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仍为学者称道。在热学方面,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富兰克林炉),能够节省四分之三的燃料。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远近两用眼镜),即能看清楚近处又能看清楚远处的事物。法国经济学家杜尔哥评价本杰明·富兰克林:“他从苍天那里取得了雷电,从暴君那里取得了民权。”

在面值100美元上印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像,他是唯一一位没有担任过美国总统却被印在美元纸币上的人;足以说明他对美国的贡献和影响力。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美国的独立战争恐怕就如同烟火,炸一下就烟消云散了,更别说能有后来的美国了。

作为老牌常春藤,UPenn有着全球最好的商学院 — 沃顿商学院(Wharton)。提到它的名字谁都会震三震,毕竟是培养出了超过哈佛、斯坦福、世界亿万富豪校友数量第一的顶尖商学院。

怎样证明自己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只需静静地说一句:“I went to Wharton.” 瞬间全场安静,秒杀所有。连总统Trump都说了:“I’m a smart person. I went to 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虽然沃顿并不太想让他提起


在一次竞选演讲中,特朗普批评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时说道:“Now I just call them stupid. I went to an Ivy League school. I’m very highly educated. I know words, I have the best words… but there is no better word than stupid. Right? ”(现在我只能说他们很蠢。我上过常春藤大学。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会用词,我知道最棒的词……但是没有比蠢这个词更恰当的了。不是吗?)

于是,“ I know words, I have the best words”被宾大人用来调侃川普的无礼和无知。因为,说别人不聪明用“stupid”一词是非常没有礼貌、极其粗鲁的行为,而曾在沃顿商学院受过教育的竞选总统居然在公共场合用这样一个词(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他都暴露了他财大气粗的无礼表现,如对对手进行人身攻击等)还和沃顿连在了一起,真是让宾大很难堪。但当总统都得拿UPenn的Wharton来证明自己 “ I know words, I have the best words ”时,就知道宾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了。

“I’m going to cut taxes bigly, but you are going to raise taxes bigly.”(我要大大滴减税,而你们要大大滴增税。)而bigly 就是他造出来的词。

沃顿商学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誉为全球第一的商学院,无数商业英才也自此诞生。如:
🧚‍♀️沃伦 ·巴菲特,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曾于1947年至1949年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本科课程,之后辍学,转往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完成学业。
🧚‍♀️罗纳德 ·佩雷尔曼,麦克安德鲁斯与富比士集团董事长暨CEO,19·66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唐纳德 ·特朗普,今特朗普集团董事长及总裁。在福坦莫大学读了2年后,才转至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在19·68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第45任美国总统。
🧚‍♀️法兰克 ·奎特隆,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等科技集团创始人与奎特里斯特联合公司创始人,1977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史蒂文 ·A·柯恩,SAC资本顾问公司创始人,1978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罗伯特 ·S·卡皮托,贝莱德联席总·裁,1979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丹尼尔 ·奥奇,奥奇-齐夫资本管理创始人、CEO暨董事长,1982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马克 ·平卡斯,Zynga共同创始人暨CEO,1988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伊隆 ·马斯克,1992年,在皇后大学学习两年后,离开了加拿大,转而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商业和物理;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又留校一年,再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
这些名人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个富有个性、敢想敢干、用梦想改变世界的人:伊隆 ·马斯克。

这幢独特的红色的圆柱形建筑便是著名的宾大沃顿商学院,这样的建筑设计在在宾大的38街可谓是独树一帜。

想到世界最顶尖的商务精英都曾在这里学习过,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留个影,沾一点学究气。

沃顿商学院的大厅。这里会常常有招聘(career fair)活动,或是华尔街大名鼎鼎的商业巨鳄举办的资讯栏目(Info section),大家可以借此与这些公司的员工建立联络(networking)。

走进沃顿商学院内部,头顶的阳光洋洋洒洒地洒向室内,既环保又有一种置身室外的感觉,坐在大厅的沙发上看看书或发发呆真是一种享受。

在走廊的一角陈列著沃顿商学院创办人、费城企业家约瑟夫·沃顿(Joseph Wharton)用过的办公桌。约瑟夫·沃顿(Joseph Wharton)出生于18世纪费城一个富有的商业家庭,他通过经营伯利恒钢铁公司和美国镍公司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1881年在他55岁时,由于没有儿子沿承他的家族姓氏和经商智慧,便将其资产的一部分捐给宾大建立了沃顿商学院。他的初衷是培养那些继承了前辈财富的年轻人成为国家新的商业领·袖。自沃顿建校之后,两任主任和11任院长打造了沃顿严谨、务实、创新、进取的校风。

门口伫立著两只中国风格的白狮子。

商学院有无数个会议室,这里没人拍一张。

除了沃顿,宾大还有着北美第一所医学院Penn Medicine,美国最早开设法学教育的Penn Law,全美最好的工程学院之一。

工程学院 Penn Engineering,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地。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CAC。

宾大文理学院英语系(相当于我们的中文系)。

这座现代化的建筑是宾大的奈米科技中心。

宾大拥有大小图书馆20个,每座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宾大馆藏图书超过570万册,订阅有4万种以上的各类期刊,仅图书管理员就有400人以上。其中最大的图书馆是位于钮釦雕塑后的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其他则是学校或各学院各具特色的图书馆了。可见图书馆在宾大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对图书的重视和需求也可见一斑。

Upenn最大的图书馆 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 坐落在整个宾大校园的中心,门前有一个巨大的破碎成两半的白色钮釦雕塑,被称为本杰明被撑破的扣子。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 图书馆共有七层(从地下一层到六层),各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功能主要在该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地下一层主要是为大家提供自习的地方,周围有落地窗户,采光很好 (虽然是图书馆的地下一层,但是相当于户外一层,通宵开放),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自习、列印资料、借阅书籍和讨论,图书馆还有各种自助的食品售卖,还有电影院;图书馆的六层用来会客并经常举办各种活动。

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图书馆对面是那座极具标志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铜像,富兰克林晚年时期很胖,有一次竟然把衬衣的一颗釦子撑破了。据说雕像衣服上缺了一颗钮釦,就是这粒掉落在图书馆前地上的钮釦。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桌子,1772年富兰克林从纽约买下这张桌子,他曾在这张桌子上撰写他的自传。

一定不容错过的图书馆就是这座红色的城堡型建筑的图书馆 – 费舍尔艺术图书馆(Fisher Fine Arts Library),它是全美最美的十所大学图书馆之一。这座图书馆1888年10月开始建造,1891年3月建成使用。在此后的71年中它一直是宾大的最主要的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主要存放与美术史和人文类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或许这里有着大量的古代书籍,宾大的图书馆古籍部设在该图书馆内。费舍尔图书馆从设计到使用一直都是美国顶级大学图书馆的标杆,作为常春藤盟校中较早的图书馆其设计理念到建设布局都堪称别具匠心。

Fisher Fine Arts Library 是整个宾大最具古典和历史感的图书馆,朱红的城堡造型非常独特。费舍尔图书馆由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建筑师Frank Furness设计,在建筑上采用砖红色色调,犹如一个哥特时期的教堂,与宾大校园那些早期的蓝绿冷色调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设计师希望他设计的图书馆能给人明确的指向性,使人在千篇一律的建筑中迅速找到图书馆。

图书馆内的构造也是古色古香,但是一定要注意它的开放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5点。

图书馆的设计极具艺术感,穹顶有特殊设计的吊灯,拱形的天窗,复古的拱门,甚至还有壁炉。

在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的六层看到的费舍尔艺术图书馆。

该图书馆外覆蓋著天主教堂风格的砂岩和砖石,内部有两层圆形的阅览室,华丽的台阶,精美的木质装饰。

因为这张转角楼梯我自己没拍好,所以从网上下载了一张,是不是真的很美?但显然色彩有些失真饱和度过高。

图书馆的窗框及玻璃也别具匠心,它们大部分师由几何图形拼接而成。虽然历尽图书馆的改造但这些有着150多年历史的玻璃和上面的铭文都被保留了下来。这些铭文均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由设计师的胞弟、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当时的宾大董事霍内斯·霍华德·弗内斯设计。

在该图书馆主馆入口通往阅览室的大门的玻璃上镌刻着“Talkers are no great doers” 空谈者不是伟大的实干家。)

图书馆快关门了,而且又是恰逢同学们忙着毕业典礼,所以此时此刻读者并不多。站在这里,让时光倒流,让思绪飞扬,在脑海中想象著那一个个著名的华人学者,如梁思成、林徽因、冯友兰、贝律铭等在这里读书学习时的情景。喔,我为今天能参观这座图书馆深感荣幸。

校园里摆放了很多这种座椅,让大家可以在这优美的环境里读书,休息。“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宾大的莘莘学子们都不愿辜负了这大好的时光。

坐在椅子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正看着手上的报纸,与那些高高在上无法触控的雕像不同,他仿佛是一位活生生的、亲切的老人坐在椅子的一端,无意这座雕像吸引著许多人争相和他合影留念。

朱甍碧瓦的学生宿舍楼。

宾大的建筑都非常漂亮,最漂亮的建筑和最有历史的则非college hall 和 Fisher Fine Arts Library莫属。一红一绿,红得浓烈,绿得淡雅。

费城的意思是友爱之市,所以市中心有一个大的”Love”雕塑,宾大的校园中也安放著一个”Love”雕塑。几乎每个来费城的人都会在这个字前合照留影,大家都希望把这个字印在自己的心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我们也不例外,在此合影留念。

宾大物质结构研究实验室,儿子的五年博士生生涯在这里度过。

化学家 John Harrison(1773~1833)的青铜雕像,建于1934年,1973年搬迁于现在的位置。这位化学家出生于费城,年轻时去欧洲跟随著名的化学博士约瑟夫· 普里斯特利(Dr Joseph Priestley F.R.S.)学习化学制造。1793年回到费城,与塞缪尔·贝顿(SamuelBetton)合作建立了化学品和药品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之后在开发出一种制造各种酸(硫酸、硝酸等)的工艺后,他自己创业了。1807年,他的化工厂每年能生产50万磅硫酸。在德国化学家埃里克·波尔曼(Eric·Bollman)的帮助下,他新增了一个铂蒸馏器,极大地改善了蒸馏过程,使酸的连续生产成为可能。他是美国第一位制造化学家,今天他的肖像挂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他名字命名的约翰哈里森实验室。

步行在宾大的校园,不仅能体会到浓厚的学术氛围,也能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时光镌刻过的痕迹。

这幢像法院样的建筑是宾大校报报社,牛叉吧?

夕法尼亚大学的历史建筑“休斯顿大厅”(Houston Hall),又名“学生会大楼”。该建筑建于1894年,1896年1月这里成为美国第一个为学生课外活动、联谊目的而设定的专门场所;是美国成立的第一个学生会。

宾夕法尼亚大学书城,与其说书店不如说是一个综合服务中心,除售卖各类书籍外还销售宾大的周边产品,如各种纪念品包括T恤、口杯、明信片、玩具等,可谓应有尽有。

据说世界上31%的儿童喜欢泰迪熊🧸,在美国也称为罗斯福熊。泰迪熊 (Teddy Bear) 毛绒玩具历史悠久,常常被用来安慰孩子们的难过情绪、减缓压力。

印有宾大标志的T恤衫、帽子、围巾、袜子、各类礼品及文化用品等商品琳琅满目。

美国作家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Wolff)的《Fire and Fury》被摆放在书城显眼的位置。据说它记录了现任总·统·Trump和他家庭不为人知的内幕,未卖先火。年初,这本书还未公开上市就引发美国社会激烈的讨论和广泛期待,Trump和白宫方面曾出面痛批该书。川·普虽然毕业于宾大的沃顿商学院,但他在宾大并不受待见,因此这本书被放在醒目位置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幅照片挂在书城,我猜想他们可能是当初设计这幢建筑的设计人员。

书城还提供了桌椅供需要的人使用,书架旁的梯子可以让你更方便地去拿取高处的书。

宾大爸爸👨、宾大妈妈👩

我是Penn麻麻

这幢据说是当年林徽因在宾大读书时曾经居住过的房子。现在的业主大概烦透了中国人的探寻,在门口挂上了“私人产业”的牌子谢绝参观。这要是在中国,肯定要收门票赚钱了。

校园中的林荫大道,道路两旁是沃顿商学院的老校舍。美国的大学校园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

校园里看到不少这样达自行车停在大楼旁,大学教师也要用自行车驮著孩子去幼儿园。

在宾大的校园和街道,小松鼠🐿️真的是随处可见。这种被称为东灰松鼠的小松鼠广泛生活在美国东北部,它们自由自在,一点儿也不怕人,有时甚至会停下来向人讨东西吃。或许这就是有爱的城市吧,人和动物和谐共处共享大自然的馈赠。

野生动物能离人越近,人类文明的程度越高!

~ 精彩纷呈的宾大毕业季

在美国,毕业生的典礼是非常隆重的,学校也会给学生一定的名额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前来观礼。一般美国大学都会举办一个全校性的大型毕业典礼,每个学院也会举办各自学院的毕业典礼。

按照时间安排我们将先参加工程学院的毕业典礼和全校性的毕业典礼。

5月10日下午三点,宾大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将在宾大的欧文大礼堂(Irvine Auditorium)隆重举行,我们很早便来到毕业典礼现场。

学位缎带也已准备就绪。

小乐队也在积极准备中,美国学校很重视毕业典礼,他们不会在这么隆重的场合随意用播放器应付。

毕业典礼仪式和毕业生名单,里面有不少华人的名字,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随着埃尔加的《威风堂堂进行曲》的乐曲声响起,工程学院的这些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们踩着有利而欢快的步伐步入会场,等待着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欢呼著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掌声不断直至毕业生们全部入座。

未来可期。

毕业生们落座后,各位教授步入会场登上台就座;正襟危坐的教授们。

这位教授平日里一定是位非常有趣的人。

闭目养神~~

表情各异的教授们。

首先,由学院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开始。

教授代表发言。

院长Vijay Kuma发表讲话,祝贺、骄傲和期望。

每一位毕业生都会迎来自己期盼已久、登台展示人生辉煌的时刻:你的名字在被主持人叫到礼堂里回响,你在亲朋好友期盼的目光及在场全体师生和观众的注目下,步伐徐徐且坚定地走向讲台,接受院系主任和教授套上的象征学位的兜帽(hood,也称坎肩),拥抱并握手致意,和院长合影;随后在一片掌声中走到讲台上你的座位。

给每一位毕业生送上大大的拥抱。

西方人见面拥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有时还会亲吻两颊或额头,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或许有点儿不适应。

教授们为每一位毕业的博士授上代表学位的头巾(兜帽)。

教授认真、细心地梳理,学生则陶醉其中。

你的钮釦没扣好,让我来帮你!

送上祝福和鼓励,要勇敢、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送上满满的的期望和祝福。

他们都是正直阳光勤奋帅气的有为青年,在这里祝他们前程似锦。

每一位毕业生和院长Vijay Kuma 合影留念并载入校史。

教授们起立,为毕业生们送上祝贺的掌声。

毕业生们依次走下台去和亲朋好友们汇合。

Anna和丈夫受邀参加了儿子的毕业典礼。Anna是位特别有爱心的女士,她捐助过几个非洲的贫困儿童,她丈夫是一名牧师,两人均毕业于penn。他们一家在儿子读书期间曾给予很多照顾。为表达我的谢意,喔特意从上海带了一条真丝围巾给她,她高兴地马上就戴上了,西方人的这一点特别好,特别礼貌,值得我们东方人学习。

工程学院还为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亲朋好友和同学们准备了自助冷餐会。冷餐会安排在一个礼堂边的一个大厅,大厅里悬挂著各式各样的旗帜,只是不甚了解这些旗帜代表着什么,但相信每一面旗帜都会有一段历史值得纪念。

冷餐会上的食物十分丰富,各种诱人的沙拉、西式蛋糕、日式料理,各式水果、不含酒精的酒水和软饮料等等。

果然,日式料理在全世界都受欢迎。

5月14日,宾夕法尼亚大学第262届的毕业典礼将在万众瞩目宾夕法尼亚大学体育场举行。紧挨着宾大体育场的是宾大考古和人类学博物馆,只是在费城的时间有限这次没有时间去参观。

宾夕尼亚大学体育场,又称富兰克林体育场 (Franklin Field),始建于1894年,是宾大的地标之一。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宾夕法尼亚大学Franklin Field场地,它的名字可是美国国父Benjamin Franklin取的。在这个著名的体育场每年都会举办宾大校运会和美国大学棒球联盟比赛。

今天的费城不管刮风下雨,都是红蓝色的海洋。

大红现代艺术雕塑下聚集著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们,他们将从这里出发一路欢笑着穿过校园走到今天举办毕业典礼的富兰克林体育场。在那里,他们将尽情地欢呼雀跃、用抛帽仪式告别那些肆无忌惮的青春,无忧无虑的时光。而这些时光终将会成为他们人生旅途里被追忆的岁月年华。

学校的典礼乐队也准备好出发了,看得出他们都很年轻、充满活力;估计他们都是在校的宾大学生和教职员工。

真可谓是帅哥美女云集啊。

美国人都很开朗、无拘无束,这和一个国家、民族崇尚的精神有关。

乐手们各显才能,至于是否整齐和音准就不介意了,就是图个开心热闹。

这位大叔倒是蛮酷的。

四位年轻貌美的女孩欢笑着边走边唱向着集合地点走去。

毕业生队伍浩浩荡荡走过来了!

毕业季的美国校园里,到处可见头戴四方帽,身穿挂著各色兜帽黑长袍的毕业生们。美国学生的毕业服叫做学位服(academic regalia),美国的学位服基本上沿袭了欧洲学位服的传统样式,包括一顶黑色的四方帽(martarboard cap/square academic cap)和一件黑色的毕业长袍(graduation gown)。

在美国,不同学位和不同院系毕业生的毕业长袍款式会略有不同,本科生的长袍一般是布料的,有剪裁利索整齐的宽袖口。

研究生的长袍一般是丝质的,在袖口处会有长度超出袖口的一个闭袖垂下去,总体看上去比本科生的袖子要长。

博士生的长袍相比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长袍来讲,就会更加的考究。博士生的长袍一般是丝质的,在长袍正面会包有两条丝绒质地的宽边(velvet gown trim)。博士生的袖口和本科生的相似,是剪裁匀称的宽袖口,但在袖子的两侧,每一边都会有三条丝绒布做成的点缀。毕业生的帽子上一般都会挂有一串流苏(tassel),流苏的颜色一般是根据学生所在的学院来决定的。

在最大的图书馆 Van Pelt-Dietrich Library Center前的广场上临时搭建了一个小型台,校长、校董及今天的演讲嘉宾坐在一起,不时地向走过台的毕业生游行队伍招手致意,时常被一些搞笑的同学逗笑。

老远的又有人在搞笑吸引著嘉宾们的眼球。

美国学生真的很有创意,非常外向,他们很多人都把这次毕业典礼当作一次展现自我的大舞台,虽然身穿黑色传统长袍但也会想尽办法在头上、脸上和衣服上搞一些花头来博人眼球,尽情的欢乐尽情地享受当下被他们演绎的淋漓至尽。

看头饰像是建筑学院的毕业生。

红帽子很抢镜。

不在头饰上搞花头那就在胸前来点花样。

花团锦簇的少年。

搞笑四人团。

将搞笑进行到底。

举著这些管线是个啥意思?

帅哥美女真多!

加入军队的校友们也受邀来给学弟学妹带来祝福。嗨,这一身戎装真的是帅的不要不要的。

谈笑风生的教授们。

和蔼可亲一脸睿智的老教授。

深情款款的老博士(教授、校友?)双眼坚定地凝视前方,是在孩子们的身上找到了当年的自己吗?

老校友们受邀回校参加庆典。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教授和美女校长(有兴趣的可以猜猜女校长的年龄[调皮])。

游·行的小集锦

宾夕法尼亚大学

虽然今天费城的天气没有晴空万里,但是毕业生们激动的心情照亮了富兰克林体育场也照亮了友爱之城(City of Brotherly Love)。

毕业生们已经进入指定的位置。

长臂摄影机也准备到位。

校长和校董会等成员绕场一周向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亲友团和校友们招手致意。

亲友团纷纷到位。

观众席上也是座无虚席。

毕业典礼开始了!首先是毕业生代表高声歌唱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在美国,很多重大场合都是现场演唱而不是放音带。

这里顺便说一下,美国的国歌是《星光灿烂的旗帜》,又译作《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由英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词。而不是《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s and Stripes Forever)。之所以混淆,是因为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期间军乐团演奏的是《星条旗永不落》。导致很多国人误认为它是美国国歌。

这里说一下我当时看到的场景,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站立起来,有的人跟着唱,有的人
庄重地聆听,但大多数人都把右手放到心口处。你能从他们脸上的微表情看出每个人的激动,欣喜,打心眼里的敬畏之情。没放和不张嘴的估计就是我们这些境外人。唱完国歌,鼓掌和欢呼声响彻全场。

校长 Amy Gutmann祝福所有的毕业生,“Penn教会了我们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如何探索世界,而我
们的学生也将会把Penn带上世界的舞台。祝贺毕业生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你们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校长演讲片段

今年的演讲嘉宾是Andrea Mitchell。她1967年毕业于宾大,现在是NBC的著名记者和主播。Upenn就是Upenn,NBC同步直播演讲哦。


小朋友倚靠在爸爸的肩头眺望着前方,是参加谁的毕业典礼?妈妈的?一路上看到不少抱着孩子一家三口在拍照留念,其中有的是妈妈穿着毕业礼服,有的是爸爸穿着毕业长褂。

毕业啦!有欢笑、有留恋、有迷茫,更多的是憧憬!祝愿每一位毕业生前程远大、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们都是有为青年,祝他们前程似景。

拥抱一下互道珍重,无论我们今后是否各分东西都会记着今天!

欢呼吧,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

华盛顿的博物馆之旅 2018年5月11~13日

计划的华盛顿之旅定为三天二晚,大致行程是:国会山 — 美国历史博物馆 — 美国航天博物馆 — 白宫 — 华盛顿纪念碑 — 林肯纪念堂 — 杰斐逊纪念堂。
想体验一下在美国乘火车的感受,于是决定在美国一定要搭乘一次火车。今天我们将搭乘AMTRAR去美国首都华盛顿DC游览,一大早,在酒店用好早餐叫了辆Ubor赶到30大街火车站。费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介于纽约和华盛顿之间,向东北距离纽约大约160公里(2小时车程),向西南距离首都华盛顿约220公里(3小时车程)。

1933年建成的费城三十街车站(Philadelphia 30th street station)是费城的地标之一,也是美国最巨集伟的火车站之一。

从1988年到1991年,美铁联合宾夕法尼亚东南地区交通局(SEPTA)及新泽西捷运花费了7500万美元翻新了整个车站,包括对车站内外破损的部分进行修复,翻新了车站内的标志性雕塑,新建商店和停车场,以及在候车大厅的楼上新建了美铁的大型办公室。

这个雕像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和含义,但和表达兄弟之爱的费城城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候车室富丽堂皇,设计和装饰都是美国当代公共建筑的代表作之一;该车站已被录入美国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车站的餐厅。

三十街车站是费城的铁路枢纽,是美铁系统内第三繁忙的车站,仅次于纽约宾夕法尼亚车站和华盛顿联合车站。该车站提供长途及城际铁路服务,在这里可以搭乘地铁、通勤铁路、新泽西捷运和高速列车阿西乐特快。

我们今天搭乘的是由波士顿开往华盛顿的阿西乐特快(Acela Express 华盛顿-纽约-波士顿),所以我们购买的是无号座位车票,上车后得先找到三个比较靠近且人不较少一点的车厢。

车厢非常整洁、宽敞和明亮,或许是考虑到本国公民的身材和体形的缘故,座位之间的间距真的足够大,坐上去非常舒适。很快我们便找到了一个乘客比较少的车厢,车上还有免费的Wi-Fi,每个座位前或扶手边都有充电插座。美国的公路和航空运输非常发达,人们出行大多选择驾车和飞行,所以搭乘火车的人并不多。虽然车票上没有座位号但完全不用担心上车没有座位。上车后有列车长来检票并把你的车票夹在你座位上方的行李架边框上(这一点挺特别)


和中国的火车一样,他们也提供饮料和食品的有偿购买。

途经巴尔的摩,巴尔的摩是以治安比较差而闻名美国甚至世界。

远眺巴尔的摩,这座城市常常出现在美国的犯罪电影里。

美国的双层火车,不过这次来美国没机会搭乘。

双层火车的车头也特别高大威猛。

从费城到华盛顿沿途的风景也是非常的美丽。

列车的广播已经告知华盛顿站到了,列车正在缓缓地开进车站。火车非常准时地抵达了华盛顿联合车站。

2018年5月11日,周五,美国东部时间11:40am,我们抵达华盛顿DC。

华盛顿联合车站到达口。

电梯看上去很是有把年纪了,轮椅标识牌上写着请让残障和年长者优先乘坐的提示。

华盛顿特区火车站候车厅一隅。

联合车站位于电气化铁路东北走廊铁路线的南端终点,往北为巴尔的摩,费城,纽约及波士顿,因此客流量巨大。

车站内设有不少商店、咖啡馆和饭店等,这里也是美国铁路总部的所在地。

建成于1907年的华盛顿联合车站(Washington Union Station),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铁路车站,是美国铁路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全美第二繁忙的美铁车站,仅次于纽约的宾夕法尼亚车站。它也是华盛顿特区最繁忙、最为人知晓的地方之一。这个车站可以换乘美铁、华盛顿地铁、马里兰区域通勤铁路(MARC)和弗吉尼亚铁路快线(VRE)。

车站大楼正面长达183米 (600英尺),其造型有着君士坦丁凯旋门的风格,气度不凡。

在纽约宾夕法尼亚车站的地上车站大楼拆除后,华盛顿联合车站是美国现存的最巨集大、最壮观的火车站,已被录入美国历史建筑保护名单。

候车室最高高度达30米(96英尺),具有古罗马戴克里先浴场的特色,是人类现代建筑的瑰宝。

购买地铁票。华盛顿的地铁站里鲜有服务人员,购票全部是自助办理。地铁票价很复杂,不同时段、不同距离的票价各不相同同。首先要搞清楚所搭乘的时间是什么时段:高峰时段为:周一至周五的 05:00~9:30,15:00~19:00,以及周六和周日的 00:00~15:00为高峰时段,其余时段为低峰时段。高峰时段的票价$2.15~5.90,其余低峰时段的票价为$1.75~3.60。另外,全国性的节假日全天运营期间均可享受低峰优惠票价。如购买纸质车票,则均需在上述价格上增加1美元(老人和残疾人另需增加50美分的附加费)。而一张SmarTrip card 公交卡工本费仅2美元(不可退卡,出站时自动扣费,可重复利用,钱不够了充值),如果不是一次搭乘,推荐刷卡乘坐,该卡在地铁站即可买到。另外,每个全票成年人可最多携带两名4岁以下儿童免费乘坐,5岁以上儿童须购全票。

站在这样的滚梯上从上到下大约需要2分钟,可见这地铁挖的有多深。

进入地铁不用安检,在出入口看到一两个工作人员。美国的地铁口非常人性化,出入口的两端都装有读卡器,既可以是入口也可以是出口。遇到对方相向而行的,都会先停下来让对方先过,在高峰的时刻,随着人流的流动自然形成入口和出口,有时一会儿又换过来,完全是由人流随机而定的。

华盛顿地铁(Washington Metrorail)线路是美国除纽约以外最发达的城市地铁网,四通八达的线路覆蓋了整个城市,乘坐地铁是在华盛顿出行最好的选择。

华盛顿的联合地铁站,进入时不需要安检,站台上没有防护门、站台里看不到商业广告,也看不到工作人员。

华盛顿地铁的照明设计采取了地下向上照明,通过屋顶反射,使站内得到均匀的采光。尽管地铁站内并不明亮,但柔和的灯光使乘客很容易看到列车的资讯(地铁列车的线路名和颜色在列车头部用LED灯显示)。

完美的扇形很魔幻。

庞大高耸的穹顶,让人彷佛进入了外星人建造的太空城。

此外,华盛顿地铁的车站采用大跨度拱形无柱车站设计,使乘客视野更加广阔,且所有车站都是长站台设计,地铁站台长度600英尺(180米)。由于隧道侧部位和顶部位几乎没有任何电缆,减小了车站维护难度和费用。

华盛顿地铁自1976年3月27日开通以来,已发展成5条地铁线,目前共有86个车站,171公里长。华盛顿地铁由私人捷运公司营运,服务包含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及邻近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县、蒙哥马利县、及维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县、阿灵顿县、亚历山卓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美国第二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仅次于纽约地铁。

可以利用跨越轨道的天桥来选择乘坐不同方向的列车。

华盛顿Metro地铁线路共有红橙黄绿蓝五条,是美国除纽约以外最发达的城市地铁网,设施也比较先进。四通八达的线路覆蓋了市区及马里兰和弗吉尼亚近郊,可以方便地到达阿灵顿公墓,乔治城,里根机场等地。

在美国,高速公路网路非常发达,很多人都居住在城市的郊区,每家每户离不开汽车;所以除飞机外很多人出行是选择汽车。据说华盛顿的中产阶级不是迫不得已是不搭乘地铁的,乘坐地铁的大多是穷人和游客。所以在美国营运地铁是不赚钱的,再加上地铁站里不做商业广告,想赚钱就更难了。

银灰色的列车风一样的开过来!纵观整个列车这人也太少了吧?

进入地铁,人少且非常干净。黑人小哥看着地上的那包东西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座椅上方贴著告示,大意是依据联邦政府的法律,这些座位是为残疾和老年乘客准备的。后来在美国发现很多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提示,而且哪怕车厢里再拥挤也真的是没有不符合规定的人坐在这样的位置上,尽管非常拥挤但这个位置却空着。这令我想起了上海的情景,上海地铁和公交都辟出了需要照顾的座位并用特别醒目的颜色与其他座位以示区别,但是在这些座位上看到的却常常是年轻人,有时长者站在他们身边和对面,他们也熟视无睹!终其原因,一来上海人口数量巨多,公共资源配置不能完全匹配;二来就是没有法律规定哪些设施就是必须给残障人士和老年人准备的,仅凭道德观念来期望市民建立良好的礼让行为;所以,一旦到了资源紧张的时候,这些设施就形同虚设。

出站了,我们去预定的酒店。

The Willard Inter Continental Washington ⭐️⭐️⭐️⭐️⭐️,我们来了!

始建于1816年的华盛顿威拉德洲际酒店紧邻白宫,自美国第14任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以来,几乎每位总统都曾光顾过这里,正是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承,让洲际酒店成为总统们挚爱的“特别官邸”。至今酒店还有四套以历任美国总统命名的总统套房:华盛顿、亚当斯、林肯和杰斐逊。

有着两百年历史的华盛顿特区威拉德洲际酒店不是白宫,却是总统们喜欢入住、办公、演讲的地方。亚伯拉罕·林肯总统曾祕密入住这里,一直入住到就职仪式的前一晚,并向酒店借走了一双拖鞋。美国第18任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他也习惯在这个酒店大堂喝白兰地、抽雪茄,并引来很多说客前来推销他们的政治主张。而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 F·肯尼迪生前曾多次下榻这家他挚爱的酒店。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就职演说前的那晚也选择下榻于此。1963年,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正是在这里撰写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草稿。

酒店距离白宫和国家广场仅两个街区,酒店正门就是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前往参观白宫、百货商场和热门景点都非常便捷。

抵达酒店后门。

剪刀手✌️

自1850年以来,Willard 就是美国首都著名酒店的象征。看这雍容华贵又不失庄严的酒店大堂,你就知道,威拉德华盛顿洲际酒店继承了这一传统。

酒店大堂的休息区域,装修的很有品味,豪华又典雅。

大堂的另一个休息区域,所有的桌椅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绛红色和金色交织的全羊毛地毯与红底金色条纹的沙发交相呼应,完美匹配。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一位客人的脚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在这里可以和朋友和家人聊聊天喝喝咖啡,既气派又温馨。想象著美国第18任总统、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先生坐在这里喝着白兰地、抽著雪茄,而一群说客们围绕着他推销着他们的各种政治主张的情景。

大堂里摆着中国仕女(也可能是日本的仕女)图案的花盆。

前台的装饰富有浓厚的历史感,彷佛看到了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顺便说一句,看到客人们在等候的距离了吗?在境外,人们办理事务的时候都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礼貌,值得大陆同胞学习。

踏入了美国电影中看到的电梯,沉浸式的享受了这非常现代却有着厚重历史的电梯。想到或许美国前总统也乘过这部电梯顿觉振奋!

走廊的尽头有一间就是我们的房间,地毯是全羊毛的。

和吃饭先拍照一样,进房间先拍照,让手机先住


。办理入住的时候,值班经理是一位土耳其人,当得知儿子是带着父母游玩华盛顿时,便热情地免费地为我们升级至家庭套房,还说他父母前段时间也来美国旅游,前不久才返回土耳其。

好大的一张床!儿子说美国酒店的床都很大!的确,和欧洲特别是和我住过的英国、以色列酒店的床比起来,这里的床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沙发很干净,白天走累了晚上回来可以好好靠一会。

洒花是土豪金。

水龙头、化妆镜和壁灯都是土豪金,看似简单却透著高贵。

华盛顿街头的共享单车,一尘不染地整齐地停在路边。这些自行车看上去质量上乘更没有专人管理,想想上海街头那些被乱摆乱放的共享单车,顿觉差距不是一点点。。。。

大街上行驶的电车,整洁人少。

先看一张华盛顿的鸟瞰图,了解一下将要去参观的华盛顿各景点的位置。

~ 华府掠影之一

在酒店稍做歇息便打车前往参观美国国会大厦(United States Capitol)。

📎 美国国会大厦

🌻 小贴士(Tips):
📌 参观美国国会大厦是免费的,但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参观券。网上预约系统是(Advance Reservation System:Plan a Visit )网址是://tours.visitthecapitol.gov/cvc#.V_VKZfkrJD8 或者打电话给游客服务办公室预约:(202) 226-8000。

📌 参观时禁止携带:任何液体,包括水;食物和饮料,包括水果和未开封的食物;气溶胶容器;非气溶胶喷雾 (医用除外);大体积行李箱 (大于46cm x 36cm x 22cm);任何尖锐的物体,除了钢笔、圆珠笔和铅笔 (比如说刀、织针和剪刀等);电动手枪,武术武器和其它武器;手枪、模拟枪、弹药和烟花;任何大小的刀具;胡椒喷雾;剃须刀和开箱刀。

📌 参观时允许携带物品:电池供电的电子装置和医疗装置;相机、录影机和任何录影装置;公文包、揹包;面霜,乳液和香水;婴儿车;录影机或任何其他录影装置。

📌 境外游客可以在问讯处领取国会大厦介绍影片以及解放大厅解说的外语收听装置(没有遇到中文解说员,所以只能听英文)。

📌 去国会参观有可能会遇到外部建筑在维修的情况,修哪个部分不一定,有时候会遇到在圆形楼顶围起来维修的时候,那真的是没法看了。

📌 如果没有为参观国会大厦预约,在到达国会大厦以后,可以到游客中心下层左边问讯处前的“公众非预约参观”(Public Walk-up)标牌处排队。当天的参观证可能还有但不保证。请注意,在春季和夏季等高峰季节,当天的参观证较少,而且可能需要等候很久。

📌 美国国会大厦随时可能暂停参观。资讯会在U.S. Capitol Visitor Center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刊登通知。

到达国会大厦游客中心后,赶往下层的问讯处,拿着确认信或确认号码依次排队领取国会大厦参观证。参观证是一张不干胶纸贴,佩戴该证即表明您属于一个参观小组,有助于确保设施和人员安全。

来参观的人群中有很多年轻人,特别是中学生。

美国国会大厦坐落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National Mall)东端,矗立在海拔83英尺(25米)、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全城海拔最高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国会山。作为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大厦是举世瞩目的美国民主政府的象征,1800年以来就是国会会议的召开地。国会议员们聚集在此制定本国法律,总统在此宣誓就职并且宣讲每年的国情咨文。虽然在地理上,美国国会大厦位于华盛顿特区偏东处,但华盛顿特区建筑物地址的东西南北,都是以国会大厦作为基准中心的,所以它常被看作华盛顿市区的中心。

国会大厦是一座巨柱环立、建筑中央呈皇冠形的圆顶式大楼,这座典型的新古典式罗马建筑用白砂石和大理石建成,整体全长751英尺(233米),宽350英尺,顶尖离地面有135英尺。中央的穹顶上建有出镜率极高的3层大圆上矗立著一座高19.5英尺(6米)的“自由女神“青铜雕像,为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标志之一。美国国会大厦是新古典派建筑的地标,该建筑以一个圆顶主楼和相互连线的两翼大楼构成。每一翼作为一个议会的所在地,北翼是美国参议院(上院),南翼是美国众议院(下院)。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都在这个大楼里办公和举行会议。参议院设有100个席位,举行会议时,在国会大厦北翼升起国旗。众议院举行会议时,则在大厦的南翼升起国旗。

国会大厦最初的设计人是威廉·桑顿 (W.Thornton,1759~1828年),由斯蒂芬·哈利特主持,后由詹姆斯·霍本(James Hoban,1762 ~1831年)代替。这个建筑是罗马文艺复兴的范例,它仿照了罗马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1793年华盛顿亲自为国会大厦奠基,1800年部分建筑开始投入使用,1814年8月,英、美第二次战争时,英军一度占领华盛顿,并纵火焚烧国会大厦,是时国会正在休会。一场夏季风暴挽救了外墙,但烈火损坏了大部分内部建筑。最初的大厦仅残留下一处前厅,其内有一排“玉米芯石柱”,建筑师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为这些经典的罗马石柱新增上玉米芯形状的装饰,使其具有了美国特色。重建国会大厦的工程始于1819年,由沃尔特(Thomas·U·Walter,1804~1887年)负责,增加了两翼和中央大厅的穹顶,用以表达国会参、众两院权力机构的庄严寓意。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后,有人提议停建该大厦,林肯总统却坚持要将高280英尺的大圆顶造好。1867年国会大厦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后来又经过不断地修缮、扩建,1950年终于达到目前的规模。

由托马斯·克劳福德(Thomas Crawford)创作的自由女神像坐落在美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上。这座雕像是一个古典女性形象,站在一个铸铁球体上,球体周围写着 “E Pluribus Unum”,拉丁语的意思是“众中有一“(Out of Many, One,),最初是指从许多殖民地或州中形成一个单一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词逐渐表明,是在许多种族和祖先中出现了一个单一的国家。自由女神像高19英尺6英寸,重约1.5万磅。

国会大厦的穹顶已经成为美国政治新闻报道在电视上的最佳背景。由于电视新闻报道华府作出决定时多出现的是国会大厦,加之经常配合有“白宫方面宣布”的言辞,且其风格巍峨挺拔,导致不了解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国会大厦认为是白宫(美国总统官邸暨办公室),或许因为它也是白色,而建筑形状更像宫殿,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把它和白宫混淆。

国会大厦东面的大草坪是历届总统举行就职典礼的地方。它是华盛顿的象征,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权的最高象征。

国会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立法机构,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三权分立凸显了美利坚合众国“合众为一”的国家根基。

以华盛顿纪念碑为中轴线,与美国的国会山两两相对的就是林肯纪念堂。

一群年轻人在参观完国会大厦后合影留念,他们是美国的未来和希望。

这个建筑充分显示了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尺度巨大的完整建筑群。整个建筑的白色,给人一种神圣纯洁的感受,美国人把它看作是民有、人民统治和人民力量的最高象征。

入口处站着荷枪实弹的美国警察,对每一位参观者进行安检,所有物品必须过扫描机,一点也不比机场松懈。安检后进入一个放映厅,观看一部名为《合众为一》的纪录片。草原,牧场,印第安那人,波士顿倾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风起云涌的美国独立战争,黎明号角的独立宣言,波澜壮阔的美国南北战争……这部影片带我们走过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真正代议制民主制的奋斗历程,并且介绍这座作为美国国会议事场所的巨集伟建筑。

看完电影依次排队加入临时组成的团体,每个团队不超过20人,每走一步都得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一个穿着红衣服高大的中年男士把我们招呼到一起,并配发一个语音接受耳机,这个耳机的接受范围很小,参观时团队很多,如果不跟紧你的导游会漏听很多内容。引领游客参观美国国会大厦的专业导游都是用英语讲解。

✅在国会大厦游客中心的问讯处可以领取介绍影片的外语解说装置。目前的解说语言包括: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日语和汉语(普通话/国语)。(使用解说装置免费,但是领取每一个装置时需要在问讯处留存一个非护照、有照片的证件,交还装置时取回。)

圆形穹顶上的自由女神雕像的大理石版本。

来到国会大厦等目的就是通过实景实物近距离参观,身临其境地了解美国以及美国的历史。但是,受时间限制,加上内容繁多又是英文解说,所以参观后难免有走马观花的遗憾。为弥补这些缺失,特在游记中尽最大的努力收集,整理编辑了相关的有关壁画和雕塑的资讯,一来作为自己参观后的小结,同时也分享给更多有兴趣的读者。

1. 圆形大厅

国会大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中央圆形大厅,游人一般从东门进入。东门又称哥伦布门,铜铸的门扇上雕刻着哥伦布的事蹟。从东门走进便是国会大厦的圆顶穹顶下的中央圆形大厅(Capitol Rotunda),大厅富丽堂皇,内高53米,直径30余米。圆形的墙壁上有着八幅巨大的油画,共记录了美国八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厅除供游客参观外,还用来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如揭幕雕像、就职典礼和遗体安放等。

抬头仰望这巨集伟的穹顶和壁画,不禁想起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虽然这个高度和直径比不上声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但也还是很震撼了!

— 圆形大厅的穹顶

国会大厦同时还是美国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宝库,历史在这里创造,历史在这里展现。仰望中央大厅的圆穹顶上,可见风格浪漫的天顶画,中央绘著“华盛顿之神”(Apotheosis of Washington),看着这巨集伟的穹顶和壁画,让我不禁想起了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由砂岩和防火铸铁构成的圆顶高出地板48英尺,于1859年重建,最令人瞩目的是内圆顶天篷上的一幅壁画,在圆顶底部有一个雕刻的饰带。

穹顶壁画《华盛顿之神》(Apotheosis of Washington),由义大利画家康斯坦丁·布鲁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 1805~1880年)创作绘制。这些高达15英尺(4.6米)的人物在下面180英尺的特写镜头下清晰可辨,观众仰望时也感到自然逼真。

画家将华盛顿置于画面中心,表现他已羽化登仙,俯视著下面的观者。画面取材自古典神话,华盛顿在荣耀中升入天堂(犹如希腊神中的至高天神宙斯),他的脚下是彩虹拱门。在这位开国总统的两边,是胜利女神和自由女神,围绕着他们的13位原始状态的少女代表着最初立国的13个邦联州。

外侧的六组人物以希腊神话的形式展现美国的杰出与独创力。以中央组下方开始顺时针进行:
✅战争,战争和自由女神(Armed Freedom)和老鹰去击败暴政和国王的力量。创作这幅画时正值美国内战(1861~1865年),布鲁米迪将当时的政治人物也融入画中。自由女神高举战剑和象征美国的盾牌和美国鹰在消灭邪恶力量,而这邪恶的代表就是美国南部美利坚联盟国总统杰弗逊·戴维斯和副总统亚历山大·史蒂芬斯。
✅科学,智慧女神密涅瓦(Minerva)将智慧传授给美国的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罗伯特·富尔顿(Robert Fulton)和塞缪尔·F.B.摩尔斯(Samuel F.B. Morse)
✅海洋,海神涅普顿(Neptune)拿着他的三叉戟,女神维纳斯(Venus)手持跨大西洋的电缆;这条电缆在画这幅壁画时正在大西洋下铺设。
✅商业,墨丘利(Mercury 是罗马神话中众神的使者)把一袋钱交给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金融家罗伯特·莫里斯。
✅机械,火神伏尔肯(Vulcan,维纳斯的丈夫)在铁砧和锻炉上生产大炮和蒸汽机。
✅农业,农业和丰收女神克瑞斯(Ceres)坐在麦考密克号收割者号上,伴随着她的还有戴着红色自由帽的自由女神阿梅丽卡(America)和正在摘花的花神芙罗拉(Flora)。
1865年,穹顶画最终完成,也代表着内战后全新而统一的美国。

36扇窗户下方腰带上的壁画饰框(Frieze)被粉刷成雕塑浮雕的错觉,它是一种由白色和棕色组成的灰色材料,饰边高8英尺4英寸,周长约300英尺,离地面58英尺。康士坦丁·布鲁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设计的场景追溯了美国的早期历史,从哥伦布的发现美洲大陆到在加州发现黄金,重点是西班牙探险家和独立战争。康士坦丁·布鲁米迪于1859年为饰条准备了素描,但他直到1877年才被授权开始工作。康士坦丁·布鲁米迪于1880年去世后,菲利波·科斯塔吉尼(Filippo Costaggini)受委托完成布鲁米迪素描之后剩下的八个场景。然而,当饰条于1889年完成时,仍然存在超过31英尺的缝隙。艾琳·考克斯(Allyn Cox) 最终于1953年完成了这场饰带,其中有内战、美西战争和航空诞生的场景。

19个场景的序列从西门开始,在圆形大厅顺时针移动。

《自由女神 America》~《美国》
第一个浮雕是饰边中唯一的寓言人物。头戴自由帽的America,手拿长矛和盾牌站在中间。右边坐着一个拿着弓箭的印第安少女,代表着未驯服的美洲大陆。America脚下还有一位代表历史的女性人物,她拿着一块石碑来记录事件的发生。一只美国鹰栖息在一根象征政府权威的棍子上。

《哥伦布登陆》,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双脚踩在木板上从乘坐的圣玛丽亚号下船、受到美洲原住民的欢迎。这是西班牙征服美洲的四个场景中的第一个。

《科尔特斯和蒙特苏马在墨西哥圣殿》,1520年,墨西哥征服者西班牙人埃尔南多·科尔特斯于1519年进入阿兹特克神庙。他受到皇帝蒙特苏马二世的欢迎,他认为科尔特斯是神。

《皮萨罗去祕鲁》,1533年西班牙祕鲁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带领他的马穿过丛林,寻找神话般的黄金之地埃尔多拉多,皮萨罗最终占领了印加首都库斯科。

《德索托的葬礼》,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Hernando DeSoto)在佛罗里达州和墨西哥湾以北领土寻找黄金时死于发烧。为了保护他的尸体免受敌人的伤害,他的手下晚上把他埋在密西西比河里,他是第一个发现密西西比河的欧洲人。

《史密斯船长和波卡洪塔斯》,1607年,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拯救了弗吉尼亚州詹姆斯敦的创始人之一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上尉,避免了史密斯被棍棒打死。她的父亲Powhatan酋长坐在左边。这个场景是第一次展现了英国殖民的场景。

《朝圣者的登陆》。1620年,由威廉·布鲁斯特领导的一群清教徒在抵达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后,对他们的安全航行表示感谢。

《威廉·佩恩和印第安人》。费城之父威廉·佩恩与特拉华印第安人一起出现在《沙卡马克松条约》签署时的情景,威廉·潘站在画面中心。该条约正式确定了宾夕法尼亚州土地的购买,并巩固了之后贵格会教徒和印第安人之间近一百年的友好关系。

*这是艺术家康士坦丁·布鲁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绘制的前八个作品中的最后一个场景。可惜布鲁米迪只完成他的作品的一部分,便从脚手架上跌落下来,几个月后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学生菲利波·科斯塔吉尼按布伦米迪遗留下来的草图把天顶画完成,而最后的补白是1953年完成的。

《新英格兰的殖民化》。早期的定居者砍伐、锯树,用木材建造一座建筑,可能是他们的补给品仓库。

《奥格尔索普和印第安人》。1732年,詹姆斯·奥格尔索普(James Oglethorpe)创立了佐治亚州殖民地,并成为其第一任总督,他在萨凡纳遗址(Savannah)与马斯科吉(Muskogee)印第安人的酋长握手言和。马斯科吉印赠送了一块装饰著鹰的水牛皮给总督。鹰是爱和保护的象征。

《列克星敦战役》。1775年,英国军队向聚集在列克星敦的殖民地民兵开火,这些民兵阻止英军前往康科德摧毁一个殖民补给站。骑马的英国军官皮特凯恩少校命令殖民地民兵解除武装并解散。当他们开始这样做时,只开了一枪,便导致了一个英国排和殖民地民兵之间交火。在皮特凯恩重新控制他的部队之前,有八名民兵被打死,十人受伤。美国独立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枪声响彻世界(the shot heard round the world)”。

《独立宣言》。1776年,这是一幅理想化的场景,描绘了《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向殖民地居民宣读《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康沃利斯的投降》。1781年,乔治·华盛顿将军骑马从奥黑尔少将手里接受投降之剑。康沃利斯勋爵在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约克镇战败后,由奥黑尔少将代表康沃利斯勋爵递交投降之剑。

《特库塞姆之死》。1813年,特库塞姆(Tecumseh)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印第安酋长、勇士和演说家。在1812年战争期间,在加拿大北部的泰晤士河战役中被约翰逊(Johnson)上校枪杀。特库塞姆和他的追随者与英国人联手,抵抗定居者对印第安领土的侵犯。然而,随着特库塞姆的去世、印第安邦联的势头和力量权力被打破了。

《美国军队进入墨西哥城》。1847年,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在墨西哥战争期间进入首都墨西哥城。和平是随着《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的签署在1848年达成的,该条约将美墨边境固定在了格兰德河,并承认德克萨斯州加入美国。该条约还将美国的边界扩充套件到太平洋地区。

《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黄金》。1848年,在萨特磨坊发现的黄金开始了1849年的加州淘金热。在这个场景中、探矿者用镐和铲子挖金子,用平底锅挖贵金属。画面中心,三个衣冠楚楚的男人可能是萨特和他的两个朋友,正在仔细检查探矿者平底锅里的内容。
*这是康士坦丁·布鲁米迪(Constantino Brumidi)设计并由菲利波·科斯塔吉尼(Filippo Costaggini)绘制的最后一个场景。

《内战结束时的和平》。1865年,一名邦联士兵和一名联邦士兵握手,标志着内战破坏后国家的团聚。棉花植物和北方松树分别象征著南方和北方。这是艺术家艾琳·考克斯(Allyn Cox)三个场景中的第一个。

《美西战争中的海军炮兵》。1898年,在美西战争两场伟大的海战之一中,一名炮手准备发射海军炮。在帮助古巴从西班牙手中赢得独立过程中,美国通过收购获得了殖民地帝国(波多黎各和关岛),并在两个大洋建立海军优势地位,从而在世界事务中占据突出地位。

《航空的诞生》。1903年,描绘了莱特兄弟1903年12月17日在基蒂霍克(Kitty Hawk)的第一次飞行。弟弟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在刚刚离开地面的飞行物中,哥哥是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并肩奔跑以稳定机翼。背景是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Samuel Pierpont Langley)和 奥克塔夫·沙尼特(Octave Chanute),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他早期设计的飞行器模型。一只爪子里有橄榄枝的老鹰强调这次飞行是美国的一项伟大成就,并结束饰边的最后一幕。

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飞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

以上图片源自国会大厦官方网站。

— 圆形大厅的壁画

中央圆形大厅是国会大厦的心脏,气势巨集伟的精美壁画和多尊重要历史人物雕塑也是参观的重点。

左:发现密西西比河(Discovery Mississippi)
右:哥伦布登陆新大陆(Landing of Columbus)

左:朝圣者登船图(Embarkation of the Pilgrims)
右:波卡洪塔斯的洗礼(Baptism Of Pocahontas)

左: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右:布林戈因将军投降(Surrender of General Burgoyne)

左:康沃尔利斯本公爵投降(Surrender Of Lord Coronwallis)
右:乔治华盛顿将军辞去最高权力(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Resigning His Commoission)

历史从来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八幅画中,通过艺术手段再现的历史事件,传递给观众的历史场景,也仅代表着胜利者,征服者的视角与部分史实。

📌 哥伦布登陆新大陆 《Landing of Columbus》。

该画由美国新古典主义画家约翰·范德林(John Vanderlyn,1775~1852年)受国会委托,于1836年6月绘制的,于1847年1月被圆厅储存并展出。

这幅画作表现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率领120船员,历经30天航行,终于登上了北美的圣萨尔瓦多岛的历史时刻。哥伦布的探险队由欧洲出发,原计划向西航行,到中国、日本乃至未知土地探险。1492年10月12日,他们到达了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瓜纳哈尼(Guanahani)的岛,后改名为哥伦布(Columbus)岛,现命名为圣萨尔瓦多(San Salvador)岛。

这幅画的背景是位于树木繁茂的海湾入口边缘的一个狭窄的海滩。画中的哥伦布仰天感恩上帝保佑他一行安全到岸的同时,他的左手举起了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的王室旗帜,右手则将剑对准了大地,表示哥伦布代表此次探险的赞助者 — 西班牙王室占领了这块土地,并称它为西班牙的新世界。他脱帽行礼,羽毛帽子就在他脚下,表现出对西班牙王室谦卑的态度……

哥伦布右侧两位持西班牙国王与皇后旗帜的人,是探险舰队另两艘船的船长。船员们有的持长矛,有的扛着枪警惕地环视周边。单膝下跪的男孩,正在为自己航途中意志动摇而忏悔。左侧海平线处停泊着舰队的另两艘船。忙着上岸的水手们,有的迫不及待地在找沙金,有的欣喜若狂。右边密林处,当地的原住民正困惑地窥视这这些不速之客,殊不知他们的命运从此将彻底改变。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被西方史学界认为是大航海时代的大事件,因而记入史册。由此开启了西方世界向北美大陆大举殖民的时代。

📌 朝圣者登船图 《Embarkation of the Pilgrims》。

该画由罗伯特·威尔(Robert Weir 1803~1890年)绘制。 罗伯特早年在义大利学习艺术,后在西点军校教授艺术。他考证了大量的史料,试图尽量真实地描绘出历史场景。画中的人物服饰装束,武器铠甲等细节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这幅画展现的是,1620年7月22日,一群清教徒朝圣者从他们的临时落脚点,荷兰代尔夫特黑文出发,乘坐“Speedwel”l号,随同著名的“五月花”号帆船一同前往”新世界“的航程中,在甲板上祷告的一个场景。朝圣者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在祈祷上帝保佑他们能顺利抵达新世界。画中的妇女和儿童人物形象,更突出表现了新教徒价值观中对家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举家迁移,破釜沉舟的决心。画的左侧有一抹彩虹,帆布一角写着“上帝与我们同在”,象征著未来的希望和上帝的保佑。右边帆布上画着他们从此告别了的英国故乡。此画的主题与内容表明,到美国大陆的最早一批英国殖民者,受着强烈的宗教信仰得驱使,身负著上帝的使命而行动。

📌 波卡洪塔斯的洗礼《Baptism Of Pocahontas》。

这幅画作描写的是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具有历史性的宗教仪式。画中展示了美国原住民,阿尔贡部落首领波哈坦(Powhatan)的女儿(Pocahontas)在圣公会教堂受礼,并取名为丽贝卡(Rebecca,一个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女性名)的场景。事件发生在1613或1614年期间,一个地名叫詹姆斯敦 ,在今天弗吉尼亚州境内的小镇内。詹姆斯敦是最早英国殖民拓荒者在北美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居住地。同时,波卡洪塔斯被认为是最早在英国殖民地中昄依基督教的美州大陆上的原住民。随后,波卡洪塔斯与约翰·罗尔夫(John Rolfe,画中站在丽贝卡身后的那位)缔结婚姻。她之前还救过约翰·罗尔夫的命,免于他被乱棍打死。他们的婚姻以及这个仪式,隐喻著受洗后的原住民与殖民者之间一种新型的和平相处关系。壁画主题试图阐明,是盎格鲁的殖民者把上帝的福音带给了美洲大陆未开化的原住民,从此这块新大陆就是新教徒的家园。因为在欧洲历史中,王室贵族间通过联姻而改变领土的主权是司空见惯的。因此,殖民者与原住民通婚,并使其皈依基督新教,这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眼中是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的殖民行为本身传播著西方文明。从此,这块土地上的万物都归属于万能的吾主耶稣基督。作为这场历史性的洗礼之见证者,画中众多人物中有丽贝卡的兄弟姐妹,以及多名第一批抵达詹姆斯敦的英国殖民者。

📌 发现密西西比河《Discovery Mississippi》

画家威廉·亨利·鲍威尔,用他的戏剧性和鲜艳的色彩,在壁画上展示了西班牙征服者,探险家埃尔南多·德索托(De Soto,1500~1542年)骑着白马,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于1541年5月8日到达纳奇兹下方的密西西比河岸的场景。根据西方文献的记载,德索托是第一个发现密西西河的欧洲人。

画面中,德索托(De Soto)和他身后威风凛凛的大部队出现在美洲印第安人的圆锥形帐篷前,他警惕而平静地注视著部落酋长正递出的象征和平的菸斗。而酋长和周围原住民男女老幼目含恐惧疑惑之眼神,放下了盾牌与弓箭。这幅画的中央区域充满了亮丽的色彩,与前景阴影中的身影,左边的黑暗森林与右边的明亮天空形成鲜明对比与呼应。前景中的装甲、步枪、士兵推著的大炮、包裹受伤腿的士兵,这一切都暗示著之前与印第安人部落发生过一场火器与冷兵器之间力量悬殊的武装较量。一位牧师在一具即将矗立起的耶稣受难十字架前祷告著。在右侧地平线之下的水面正是密西西比河,上面散布著独木舟,小岛,以及一棵正在下沉的树。这片印第安人部落曾经赖以生存的家园,从今后出现了火器、十字架,还有西方殖民者。

📌 布林戈因将军投降《Surrender of General Burgoyne》

画家约翰·特伦布林(John Trumbull,1756~1843年)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曾是一名士兵。1821年,他创作了这幅壁画。

1777年秋天,经过两场相距18天的战斗,萨拉托加战役由美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性转折点。9月19日,英国将军约翰·布林戈因(John Burgoyne)在霍拉蒂·盖茨(Horatio Gates)与本尼迪克特·阿诺德(Benedict Arnold)领导的美军交战,结果以高昂代价取得了小规模的胜利。布林戈因却不顾英军实力有所削弱,于10月7日再次向驻守Bemis 高地的美军发起进攻。但这次进攻被击败,迫使英军撤退。十天后,英军不得不向美军投降。由于美军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说服了法国政府正式承认美国殖民者争取独立的事业,并与美军结为战争盟友。

此画描绘了约翰·布林戈因将军将佩剑交给霍拉蒂·盖茨将军而投降的瞬间。美国军官聚集在两旁,见证了这一事件。他们不同的着装反映了这些军人来着不同的参战部队。在绘画的中心并延伸到背景中的是布林戈因的军队及其德国增援部队。美国军需官路易斯上校将他们带到营地,他骑马背向画面。画面场景并非笼罩在战斗气氛中,而是蓝天白云,军官们身穿军服,神态平静,一边还有保持着沉默的大炮。

📌 康沃尔利斯本公爵投降《Surrender Of Lord Coronwallis》

这是艺术家约翰·特伦布林(John Trumbull,1756-1843年)创作的另一幅表现美国独立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画作。

画的主题是1781年英军在弗吉尼亚约克镇的投降,从此结束了独立战争的主要战役的一幕。充满乌云的蓝天和残破的加农炮暗示著刚刚结束的这一场战斗无比激烈。 9月初,康沃利斯公爵(Cornwallis)率领7,000名士兵,固守待援,希望获得英国舰队能从海上增援摆脱困境。但英国舰队遭到了法国舰队的重创。而后数周之内,华盛顿将军向战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到10月初,美军的大炮可以直接轰击英军阵地。随后在美军和法国军队攻占了两个英国据点后,康沃尔利斯于不得不在1781年10月19日向美法联军投降。

在画面场景的中心,美国将军本杰明·林肯(Benjamin Lincoln)骑在白马上。他向投降的英国军官携带的剑伸出右手,准备接受英军的投降剑。英国军官查尔斯·奥哈拉(Charles O’Hara)将军的身后是一直延伸到背景远处的一线长队。左边则是法国军队,列队站在法国波旁王室家族的白色旗帜下接受英军的投降。右边星条旗下方的是美国军官;其中包括拉斐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画家的兄弟乔纳森·特朗布林(Jonathan Trumbull)上校。乔治华盛顿将军骑着一匹棕色的马,留在后面,因为英军主帅康沃尔利斯本人称病并没有出席投降仪式。

📌 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这又是一副由美国独立战争时代的画家,约翰·特伦布林(John Trumbull)在1817年8月至1818年9月创作的大型油画。画中描绘了1776年6月28日美国建国先贤们向第二届大陆会议提交《独立宣言》初稿时的那一刻。该档案指出了正在进行独立战争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今天的美国仍然至关重要。不到一周后,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正式通过,后于1776年8月2日签署。

在这幅画的中心,《独立宣言》的主要作者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将该档案提交给国会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站在他身边的是五人组成的起草委员会的其他成员: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罗伯特·利文斯顿(Robert Livingston)和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这一事件发生在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州议会大厦,即现在的独立大厅。在这幅画中,托马斯·杰斐逊似乎正在踩踏约翰·亚当斯的脚,许多人认为这是象征他们彼此互为政敌的关系。然而,仔细观察绘画,可以看出他们的脚只是靠的近而已。

特伦布林从许多生活照片中寻找素材,并访问了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之地,费城的独立厅。他决定不试图完全准确地渲染场景;相反,他的目标是保护国家创始人的影象。他排除了那些无法找到或无法获得授权肖像的人,包括活动时没有出席的代表。他总共描绘了47个人(56名签名人中的42人和其他5名爱国者),尽管这些人从未在同一时间在同一房间相聚过,这些形象全部通过生活或生活肖像所绘制。房间的一些建筑特征(例如门窗的数量和位置)与历史事实不同,这些特征是基于托马斯·杰斐逊从巴黎记忆中绘制的不准确的草图。特伦布林还粉饰了更优雅的家俱,用沉重的窗帘而不是威尼斯百叶窗覆蓋窗户,并用缴获的英国军旗装饰了房间的后墙,认为这些战利品可能曾在那里展出。

这幅画作的修正版被用在两美元的钞票背面。

📌 乔治华盛顿将军辞去最高权力《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Resigning His Commission》

这幅画也是美国画家约翰· 特伦布林(John Trumbull)在1817年受国会委托而创作的,并于1824年完成的画作。它与特伦布林的其他三幅有关美国建国主题的巨幅油画一起,在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中展出。八幅油画他就占有四幅可见其功力。

1783年的12月23日,对于硝烟刚刚散尽的美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大陆会议决定这一天在安纳波利斯(Annapolis)举行仪式,美国独立战争之父、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将军将在这里交出委任状,把总司令之职,交还给当时象征着人民权力的大陆会议。八年前,当大陆会议授予他“独裁北方”特权时,他曾说:“我将时刻牢记,剑是我们捍卫自由的最后手段,也是我们获得自由后应最先放下的东西。”

整个仪式十分简短,前后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被史学家誉为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五分钟。

华盛顿最后的讲话十分简单,他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庄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

大陆会议议长则答道:“你在这块新的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并没有随着你的军职一齐消失,它将激励子孙后代”。

这幅画作表现了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将军在权力巅峰时辞去他权力的一幕。在明亮的画面中央,乔治·华盛顿将军身着全套军服站在大陆会议托马斯·米夫林(Thomas Mifflin)、大陆议会祕书查尔斯·汤姆森(Charles Thomson)和未来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面前。站在他身后的是助手戴维·汉弗莱斯上校和本杰明·沃克上校。华盛顿将军的妻子,玛莎·华盛顿(Martha Washington)、她的三个孙子以及詹姆斯·梦露和詹姆斯·麦迪逊虽然没有实际出席这次会议,但画家在画面右边的大厅观廊上加上华盛顿的家人见证这一时刻的内容。国会议员有埃尔布里奇·格里(Elbridge Gerry),休·威廉姆森(Hugh Williamson),塞缪尔·奥斯古德(Samuel Osgood),埃里泽·麦康布(Eleazer McComb),乔治·帕特里奇(George Partridge),理查德·多布斯·斯帕特(Richard Dobbs Spaight)和本杰明·霍金斯(Benjamin Hawkins)。站在华盛顿身后的还有威廉·斯莫特伍德将军,奥索·荷兰·威廉姆斯将军,塞缪尔·史密斯上校,约翰·埃格尔·霍华德上校和圣托马斯·詹妮弗的丹尼尔(来自马里兰州的观众)以及马里兰州的代表查尔斯·卡洛尔和他的两个女儿。

代表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引向华盛顿,因为他伸出右手归还他的委任状。华盛顿的身后有一把精致的空椅子,上面披着为“国王”准备好的国王长袍。空着的宝座与覆蓋其上的国王袍子,都象征著华盛顿不愿称帝,决意辞去最高权力之历史壮举。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了在为公众服务的过程中聚集起来的权力。

在它以前,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逊位、下野、惧怕各种祸乱而“功成身退”的例子,在它以后,人类历史上还将出现无数以杀戮、屠城为代价而权倾四海的英雄豪杰,但因为这五分钟,那些大大小小争权夺利、不惜弑父杀子的英雄故事黯淡了;那些装神弄鬼、沐猴而冠所谓“领袖”黯淡了;那些千方百计延宕、推诿,甚至在垂暮之年还死死抓住权力之柄就像抓住救命稻草的“伟人”黯淡了……

也从那一刻起,美国人就明确了这样一个理念:一个国家是不能靠武力来管理的。从此确立了政府权力高于武装力量的重要原则,这也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就此避免了君主制和军政府。

参观的人群中很多是来自美国各地的中学生,美国的爱国教育是从娃娃抓起。其实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的一点儿也不少,并且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除油画外,大厅里还有很多和美国历史相关的杰出人物雕像。目前有35座雕像位于国家雕像大厅,24座位于国会游客中心,13座位于地穴,13座位于柱大厅,6座位于圆形大厅。其余的雕像位于国会大厦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翼的各个区域。

— 圆形大厅的雕塑

圆形大厅的雕像和半身像主要是总统,包括Antoine Houdon的乔治·华盛顿雕像的复制件,亚伯拉罕·林肯的大理石雕像,以及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詹姆斯·加菲尔德、尤利西斯·S·格兰特、安德鲁·杰克逊、托马斯·杰斐逊、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杰拉尔德·福特等美国总统雕像。除总统雕像外,圆形大厅的雕塑还包括了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对美国民主程序有影响的杰出人物的雕像,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博士、小马丁·路德·金、卢克丽霞·莫特、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和苏珊·B的肖像纪念碑。

1934年,弗吉尼亚将乔治·华盛顿的这座雕像交给了国家雕像大厅收藏。这尊青铜像的左脚已经被参观者摸的铮亮,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关于华盛顿的生平将会在华盛顿纪念碑里详述。

中央圆形大厅的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雕像,雕像表现了林肯表情严肃、陷入沉思的表情。林肯穿着领结、单排扣背心和暗杀当晚在福特剧院穿的双排扣礼服外套。一件飘逸的长斗篷斜披在他的右肩和手臂上,斗篷的一角紧握在他的左手上。他的视线看向他右手拿着的《解放宣言》。他的右腿略微弯曲,右靴的脚趾突出在自垒的前部之外。

1866年,年仅18岁的薇薇安·雷姆(Vinnie Ream)受委托雕刻林肯的雕像,由于她年轻、女性,并与国会议员有交情,对此许多人持有异议。但是,雷姆之前曾在华盛顿的半身雕像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的这次委托,成为第一位受委托为美国政府创作艺术品的女艺术家。林肯雕像于1871年在国会圆形大厅揭幕。雷姆后来还为国家雕像大厅创作了“塞缪尔·乔丹·柯克伍德雕像”和“Sequoyah雕像”。

雕塑家Vinnie Ream的名字刻在底座的一侧。“亚伯拉罕·林肯”这个名字是用浮雕雕刻在大理石基座的前面。1877年又增加了红色花岗岩底座。

托马斯·杰斐逊的这座青铜雕像是美国国会大厦第一尊全长肖像雕像。用青铜制作雕像在19世纪初的美国很不寻常的,那时的雕塑更常见的是用大理石雕刻。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

托马斯·杰斐逊于1743年4月13日出生在弗吉尼亚州阿尔伯马尔县一个富裕家庭。1760年,托马斯·杰斐逊进入威廉与玛丽学院哲学系学习。1766年,取得弗吉尼亚州的律师资格。杰斐逊曾在大陆会议任职,并于1776年6月,被选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委员,并提交了《独立宣言》草案。同年晚些时候,他当选为弗吉尼亚州众议院议员,期间他起草了《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规》。1779年6月,当选为弗吉尼亚州州长。1783年6月,当选为国会议员。1785年5月,被国会任命为美国驻法公使。1790年4月21日,出任美国第一任国务卿。1797年3月4日,就任美国副总统。1801年2月,当选为美国第三任总统。1804年12月,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809年3月,托马斯·杰斐逊隐退。1815年1月,托马斯·杰斐逊提出弗吉尼亚大学纲要。1819年3月,当选为弗吉尼亚大学校长。

托马斯·杰斐逊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1803年的路易西安那购地案、1807年禁运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以及启动了路易斯与克拉克探勘队(1804–1806)。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办人,并为该大学设计建筑,担任其第一任校长。他还向国家图书馆基金会国会图书馆捐赠了6487本书。

这尊雕像表现了托马斯·杰斐逊是起草《独立宣言》的作者。整个雕像充满活力给人以动感,他右手拿着一支羽毛笔,笔尖指向杰斐逊左手拿着的《独立宣言》。杰斐逊起草部分的名言是通过将字型压入雕像的粘土模型而铸造的,因此文字清晰可读。两本代表他捐赠给国会图书馆藏品的书籍和一个象征胜利的花环躺在他的脚下。雕像的基座由大理石和花岗岩组成,颜色对比鲜明。前面的铭文是“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的雕像由乌里亚·菲利普斯·利维私人委托,作为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作为海军中尉,利维钦佩杰斐逊的政治、社会哲学和宗教自由观点。这座雕像由皮埃尔-让·大卫(Pierre-Jean David d’Angers,通常被称为大卫·昂热)在法国雕刻,由Honorré Gonon and Sons 使用失蜡技术铸造。1834年3月21日,雕像被放置在国会圆形大厅的中心。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座雕像在国会圆形大厅和大楼的其他地区展出,从未被国会正式接受。直到1900年雕像才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其历史的兴趣,被搬回圆形大厅,并一直保留在那里。

雕塑家皮埃尔-让·大卫,于1788年3月12日出生于法国昂热。他在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方面具有创新性。1826年,昂热被任命为法国艺术学院美乐学院的教授。他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创作了许多纪念碑、肖像半身像和轮廓奖章。他在国会大厦的其他作品包括乔治·华盛顿总统和拉斐特将军的半身像。昂热的共和信仰导致他在1851年拿破仑三世政变后流亡,但他于1853年回到法国,并于1856年在那里去世。

这座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雕像于2003年被堪萨斯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第34任美国总统、五星上将,政治家,军事家。

艾森豪威尔出生于德克萨斯州丹尼森,成长于堪萨斯州的阿比林。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在校时以运动员的身份脱颖而出,并在西点军校担任明星中卫,直到膝盖受伤结束了他的足球生涯。一战期间,艾森豪威尔被留在了美国做教官,后作为一名杰出的参谋,他在菲律宾担任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助理。1942年6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战区所有美军的指挥官。他指挥美军攻入非洲、西西里岛和义大利,然后被任命为盟军远征军最高指挥官(SHAEF),为解放法国做准备。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他继续指挥盟军直到战争结束。艾森豪威尔指挥占领军六个月后接替乔治·C·马歇尔将军担任陆军参谋长。之后他抵制让他竞选政治职位的呼吁,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一年。后又被任命指挥北约军队。1952年,他接受了共和党总统提名,并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并于1956年再次竞选成功连任总统。

竞选口号“我喜欢艾克”反映了人们对艾森豪威尔的真诚、慷慨和善良的广泛赞赏。他的任期见证了朝鲜战争的结束(上任后半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冷战的继续以及学校废除种族隔离的开始。艾森豪威尔在任职8年期间,美国社会经历了战后最安定、繁荣的时期。卸任后,他作为年长的政治家受到尊重,并继续受到美国人的欢迎。他于1969年3月28日去世,葬于堪萨斯州的阿比林。

2009年,加州捐赠了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总统的这座雕像被捐赠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查斯·法根(Chas Fagan)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长大,在那里他通过参观博物馆,临摹欧洲大师的作品。后来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俄罗斯和东欧研究学位。他为芭芭拉·布什(Mrs. Barbara Bush)、里根总统、众议院议长汤姆·福利(Tom Foley)画过肖像,还为C-SPAN的《美国总统》画过一整套总统肖像。他完成了乔治·H·W布什(George H. W. Bush)总统,独立战争将军纳撒尼尔·格林(Nathanael Greene)、以及国家大教堂的约翰·多恩(John Donne)、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和特蕾莎修女(Mother Theresa)的雕像。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 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里根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坦皮科;1932年毕业于尤里卡学院;并成为一名广播体育播音员。1937年,他开始了29年的演艺生涯,参与过60多部电影和数十部电视节目。从1940年到1948年,他与女演员Jane Wyman结婚,育有两个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里根加入军队,由于他的近视使他无法执行战斗任务,所以他在训练电影部门工作了三年。战后,他回到好莱坞,并于1947~1952年和1959~1960年担任美国演员工会。1952年,他与女演员南希·戴维斯结婚;这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并相伴余生。1967年至1975年里根担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81年至1989年担任第40任美国总统。2004年6月5日,里根于家中辞世,享年93岁。

在里根的总统任期内,其主张实行自由企业制度,削减政府开支,平衡预算,同时增加了军事开支,并提出了一些档案和法令来改善美国国内教育。

青铜雕像由艺术家查斯·法根(Chas Fagan)创作,雕像以里根总统在1981年~1989年任期内的形象制作。他似乎站得很高,很放松,脸上带着亲切而自信的微笑。他穿着他喜欢的定制单排扣西装和条纹领带,他的右臂微微弯曲紧贴在身边,左手放在方形柱子上。柱子上的火炬浮雕暗示著自由女神像的火炬,里根在演讲中经常称其为“自由的火炬”或“自由的火焰”。柱头的四角装饰著老鹰🦅,里根的脚微微张开,右鞋的脚趾部分悬在雕像的底座上。

田纳西玫瑰大理石底座和包含着来自柏林墙碎片的混凝土窄片由建筑师詹姆斯·麦克雷里设计。这是里根在柏林墙前演讲的场景。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总统站在距离分隔东柏林和西柏林的水泥墙仅100码的地方,说出了他担任总统期间最难忘的一句话:“戈尔巴乔夫先生,拆掉这堵墙。”(1989年11月9日,当东德共产党领导人君特·沙博夫斯基宣布公民现在可以自由进入西德时,冷战正式开始解冻;在随后的几周内柏林墙被彻底拆除。)
基座的正面刻有里根的名字、他的生卒年份和州名加州。右侧和左侧是他担任的职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和美国总统的青铜浮雕,基座后面的一块青铜牌匾引用了里根在1992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美国最好的日子还没有到来。我们最自豪的时刻尚未到来。我们最辉煌的成就就在前面。”

Lucretia Mott, Elizabeth Cady Stanton and Susan B. Anthony,她们是19世纪妇女权利的斗士和先驱,这座大理石雕像用于纪念妇女终于获得投票权。

从左到右,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1815-1902),1865年至1893年全国妇女选举权协会;1848年在纽约塞内卡瀑布大会上阅读了《妇女权利法案》的作者,是美国第一位要求妇女投票权到女性。

苏珊·B·Anthony(1820-1906),废奴主义者、禁酒倡导者,后来成为全国美国妇女选举权协会,她于1851年与斯坦顿一起促进妇女选举权;在她去世多年后提出了宪法修正案。

Lucretia Mott(1793-1880),贵格会改革家和传教士,致力于废除、和平以及妇女在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平等;1848年纽约塞内卡福尔斯大会的组织者,该大会发起了妇女权利运动。

女孩认真地凝视著穹顶上的壁画。参观中看到美国中学生模样的孩子,他们一脸虔诚地听着导游的解说,有时候还会提问,此刻的他们严肃认真,完全见不到有人嬉戏或大声说话,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相信和平日里的教育一定分不开,他们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做什么,非常有分寸感。

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半身雕像。《我有一个梦想》是他家喻户晓的演讲。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1947年,马丁·路德·金被任命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1954年9月,接受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聘请,担任该教堂的牧师;同年,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1955年12月,被推选为蒙哥马利改进协会,领导了蒙哥马利对公共汽车的抵制运动。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并当选为。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 ,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下午,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二层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终年39岁。

2006年12月,马丁·路德·金被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2. 国家雕塑大厅

大厦里最值得看的还有雕像厅(Statuary Hall of the U.S. Capitol),这里曾是众议院搬迁之前的会议大厅,国家雕像大厅国会大厦以古代圆形剧场的形式建造,是美国最早的希腊复兴建筑之一。虽然大多数墙面都是涂成石膏的,但低矮的画廊墙壁和壁柱是砂岩。房间周围矗立著沿着波托马克河开采的五颜六色的布雷西亚大理石巨柱。科林斯白大理石的柱头是在义大利卡拉拉雕刻的。防火铸钢天花板上的灯笼允许自然光进入大厅。

雕塑大厅的地板上铺着黑白大理石瓷砖,黑色大理石是专门为雕塑大厅购买的,而白色大理石是国会大厦扩建专案的废料。

大厅南侧的四个壁炉,加上巧妙的中央供暖系统,在寒冷的月份里温暖了房间。

1864年国会邀请每个州捐献两尊本州杰出公民的雕像永久陈列在这里并更名为国家雕像大厅。这里陈列的铜像和石雕像,其原形都是美国各州议员、各个领域的一代英才、杰出公民。最初,所有州立雕像都被放置在国家雕像大厅。然而,随着收藏品的扩大超出了大厅的容量。1933年,出于美学和结构原因,国会授权在调整展厅的展示雕像。目前,国家雕像大厅里有38座雕像。

《历史之车时钟》1819年由卡洛·弗兰佐尼创作,这座大理石雕塑是美国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记录历史的缪斯女神克利奥(Clio)站在一辆有翼的战车里,在书上记录著历史事件,汽车靠在一个大理石地球仪上,上面刻有黄道带的标志。战车轮是时钟的表面,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作品于1837年,由西蒙·威拉德制作。

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 1913~2005年),美国黑人民权行动主义者,美国国会命名她为“现代民权运动之母”。

1955年,在美国内战后种族隔离依然盛行的南方,法律明确规定黑人与白人在公车、餐馆等公共场所内需分隔,且黑人必须给白人让座。在北方,法律认可的种族歧视也使黑人被许多行业和社群拒之门外。1955年12月1日,时年42岁当裁缝的帕克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就座时,被司机要求给白人让座,帕克斯拒绝了司机的要求。为此,帕克斯遭到监禁,并被罚款10美元。她的被捕引发了蒙哥马利市长达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车运动,即蒙哥马利巴士抵制运动。组织者是当时仍名不见经传的一名浸礼教牧师马丁·路德·金,这个名字后来被冠以反种族隔离斗士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荣誉。这场运动的结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决禁止公车上的“黑白隔离”;1964年出台的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帕克斯从此被尊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母”。

罗莎·帕克斯于2005年10月24日去世,30日遗体被安放在国会大厦中央大厅中供全美民众瞻仰。包括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在内的美国政治领袖与数千民众一起参加了安放仪式,参议院牧师率领大家为她祈祷,专程赶来的一个大学合唱团,现场高唱爱国歌曲《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遗体被安放在国会供民众瞻仰的殊荣的女性。总统还宣布,帕克斯葬礼11月2日在底特律举行,届时全美国所有公共建筑都降半旗。美国的今天,是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向前发展而变得更加完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民权运动的推进。

2013年2月27日,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出席罗莎·帕克斯雕像雕像的揭幕仪式。

弗朗西斯·威拉德(Frances·E·Willard),美国女权运动领袖。她为美国妇女的投票权,禁酒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她领导的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CTU)成为当时美国妇女最大的政治团体,1898年她的葬礼得到了总统级的待遇。此外,威拉德还有一个身份:全世界第一个骑自行车的女性。

这座杨百翰的雕像于1950年被犹他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杨百翰(Brigham Young 1801年6月1日~1877年)出生于佛蒙特州惠廷厄姆。他的家人后来搬到了纽约州北部,在那里他先后成为一名熟练的画家、玻璃工和农民。他寻求一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宗教,经过两年的学习,他成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摩门教)的成员。他成为一位热心的传教士和门徒,迅速在教堂里获得了领导职位。1840~1841年,他在英国担任传教士,回国后,他被任命负责教堂的商业运作。1844年约瑟·史密斯(Joseph Smith)被暗杀后,杨被选为摩门教徒的领袖,并担任教会首领直至去世。杨百翰被称为“现代摩西”,不仅在1846年至1852年间指挥了16,000摩门教徒从伊利诺伊州到犹他州的迁移,还建立了永久移民基金公司,该公司在1852~1877年间协助了来自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和欧洲大陆大约八万名归信者。杨百翰还指导了在犹他州,爱达荷州,怀俄明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约350个定居点的殖民化和发展。

1861年,杨百翰承包修建了从内布拉斯加州到加利福尼亚的跨大陆电报线,然后从爱达荷州富兰克林到亚利桑那州北部架起了长达一百二百英里的沙漠电报线,将所有摩门教村庄相互连线并与盐湖城相连。他还签约为跨大陆铁路线的一部分准备路基,然后组织铁路为爱达荷州,犹他州和内华达州的大多数摩门教徒社群提供铁路运输。在1851年,犹他州成为领地时,杨成为第一任犹他州长,一直任职至1858年。作为犹他领地的第一任州长,他鼓励农业(包括棉花和丝绸,以建立自给自足)、工业、节俭、建立零售店、合作灌溉、学校、创立了杨百翰大学和德塞雷特大学(现为犹他大学)以及盐湖剧院(Salt Lake Theatre)。

作为摩门教教堂的会长,杨百翰每年至少一次前往大多数定居点,在那里他倾听委屈,讨论问题,在他的推动下,犹他州于1870年为妇女投票,从而承认了她们的政治平等,也使摩门教徒的选票更加多元化。杨百翰被称为世界伟大的殖民者之一,在1877年8月29日去世之前,他在犹他州盐湖城建立了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的社群。杨百翰是西方领先的殖民者,新兴产业的朝气蓬勃的企业家,精明的政治家和有效的宣教士。在他的领导力的三十三年中,他发表了五百多篇记录下来的讲道,强调实践宗教-生活条件的改善,正确行为和和谐社会关系的实现。

亚利桑那州的 Barry·Goldwater(1909~1998年),美国政治家,共和党人,于1953年~1965年、1969年~1987年代表亚利桑那州任参议员,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败给民主党的林登·约翰逊。戈德华特曾任美国空军预备部队的少将后从政。身为政治家,戈德华特被视为是1960年代开始美国保守主义运动复苏茁壮的主要精神人物,常被誉为是美国的“保守派先生”。

雕塑《Chief Standing Bear》由内布拉斯加州2019年赠送给美国国会国家雕像大厅收藏,低而宽的基座由黑色花岗岩制成,正面的铭文是:内布拉斯加州 Chief Standing Bear Manchú-Nanzhín c1829-1908。基座两侧刻有Standing Bear在法庭陈述中的文字。

庞卡部落的斯丹丁·贝尔(Standing Bear)是美国1879年法院案件的核心人物,该案件确定了美洲原住民根据法律是“人”,有权享有与全国任何其他人相同的权利。

斯丹丁·贝尔1829年左右出生在今天的内布拉斯加州东北部的尼奥布拉拉河沿岸,在奥马哈·庞卡语中,他的名字是Manchú-Nanzhín或Macunajin。在哥伦布抵达美洲前不久,庞卡人沿着尼奥布拉拉河定居,被易洛魁人赶出了他们早期的东部家园。当斯丹丁·贝尔成年时,Lakota Sioux的袭击已经切断了庞卡的水牛狩猎场,以前的玉米地上已被定居者占领。庞卡部落两次搬家寻找新土地,但都没有成功。1877年,美国政府强迫他们搬迁;1878年,当他们到达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保留地时,饥饿和疾病夺走了部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死者中包括Bear Shield,斯丹丁·贝尔和他的妻子(Zazette (Susette) Primeau (Primoux))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斯丹丁·贝尔希望尊重儿子的愿望将他埋葬在内布拉斯加州的出生地,这导致了今后那场对他最难忘的审判。1879年1月,斯丹丁·贝尔和数十名追随者带着儿子的骨头向北走去。依据当时的法律,未经政府许可,印第安人离开他们的保留地是不合法的。因此军区负责人乔治·克鲁克准将被授命逮捕他们。然而,他没有将他们送回印第安保留地,而是将他们拘留在奥马哈堡。克鲁克有点同情斯丹丁,想让其寻求法律救助。在克鲁克的鼓励下,《奥马哈每日先驱报》编辑Thomas Henry Tibbles发表了一篇对斯丹丁·贝尔的采访。辩护律师无偿处理了庞卡斯的案件,并对奥马哈堡的拘留提出质疑;地区法院回应称,斯丹丁·贝尔无权起诉,因为根据法律的含义,印第安人不是“人”。1879年5月1日和2日斯丹丁·贝尔案开审。第二天下午,斯丹丁·贝尔通过翻译 La Flesche发言,他的宣告唤起了共同的人性:“我的手不是你的颜色,但如果我刺穿它,我会感到痛苦。如果你刺穿你的手,你也会感到疼痛。从我流出的血液将与您的颜色相同。同一个上帝创造了我们俩。我是一个男人。” 5月12日,邓迪法官释出了裁决,其中包括“印第安人就是人”的调查结果。他还下令将庞卡人从拘留所释放。他们回到了尼奥布拉拉河沿岸的家,儿子的遗体终于被埋葬在他部落的传统土地上。

超过九英尺的雕像展示了被称为站立熊(Standing Bear)的庞卡人首领Manchú,他的头上装饰著鹰羽毛,表示他是一个战士,他的目双眼平视前方,目光坚毅,因为他可能已经看到了他的审判。熊爪项链代表了那只神圣动物的力量和治愈力,当他声称他的手和法官持有相同颜色的血液时,他的右臂向前伸展。他的项链下面挂著两枚圆形奖章;美国政府向部落领导人颁发的“印第安和平奖章”和“总统奖章”。这两枚奖章分别为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和尤利西斯·S·格兰特总统创作的奖章。他的左手拿着菸斗战斧,有时也被称为和平菸斗,这些菸斗用于贸易或作为外交礼物。他右脚上的莫卡辛鞋向前倾斜在雕像自立的边缘,他的左部大部分被他的部落长衫遮住了。

该青铜作品的艺术家是本杰明·维克托(Benjamin Victor 1979~)2019年创作,他等另外两幅作品也被国家雕像大厅收藏,分别是由内华达州于2005年捐赠的Sarah Winnemucca的青铜雕像和2014年由爱荷华州捐赠 Dr.Norman Borlaug。

青铜雕像《Dr.Norman Borlaug》。爱荷华州石灰石基座的正面主要铭文是诺曼·E·博尔洛格博士(1914~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总统自由勋章和国会金牌的获得者,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在基座的右侧刻有“拯救十亿人生命的人”,在左侧列出了正面显示的奖牌名称。

七英尺高的博士青铜雕像描绘了博尔洛格在田野里工作,作品基于1964年在奥夫雷贡城附近拍摄的一张工作照为蓝本。他戴着一顶窄边帽子,一件开领和卷袖的衬衫,还有工作裤和靴子。他的目光集中在注意力上;左臂上他支撑著一个剪贴簿,右手拿着一支铅笔,用铅笔记录他的观察结果。小麦茎在微风中弯曲在他身后,从他所站立的泥土中生长。

博尔洛格在世界农业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是举世公认并在世界育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业科学家之一。1937年、1940年、1942年分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原苏联、印度等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举世公认的拯救世界饥饿的第一人,被称为养活世界的人。据估计,他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大概先后挽救了10亿人的生命。Borlaug一生都对养活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挑战保持活跃和兴趣。由于他在这一领域的成就,他成为仅有的三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0年)、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和国会金质奖章(2007年)的三名美国人之一。他还得到了人道主义和专业组织以及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可,包括来自联合国、加拿大、墨西哥、挪威、匈牙利、印度和孟加拉国以及美国的荣誉。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 一生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 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和钨丝灯泡对世界有极大影响。 在美国,爱迪生名下拥有1093项专利,而他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地的专利数累计超过1500项,爱迪生在矿业、建筑业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一百位人物,发明电灯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名列榜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在这座雕像中,雕塑家艾伦·科特里尔描绘了一个中年爱迪生。他穿着典型的工作服,以放松的姿势站立,右膝弯曲,高举着他最广为人知的发明 — 电灯泡。雕像中的他左手放在口袋里,抬起的右手举著被称为爱迪生灯泡的倒锥形灯泡的独特姿势,让人想起自由女神像。1911年爱迪生的一张照片中出现了一个类似的灯泡。最重要的是,Cottrill试图捕捉爱迪生的“能量和成就感”,旨在传达他的不懈活动。这座青铜雕像的自立面刻有爱迪生,矗立在有斑点桃花心木色的花岗岩基座上,上面刻有简单的OHIO。

3. 神祕的地穴

地下室(Crypt of the U. S. Capitol)位于中央圆形大厅的地下,用于展示雕塑和解释展品。Crypt在英文中有墓室的含义,但这个地下室从来也没有被作为墓室。地下室有四十根用来支撑上方地板的粗大希腊式廊柱。

这里与13有着不解之缘,有13座雕像、举头数数灯罩,有十三颗星星,就像《失落的符号》作者丹布朗在书中说的:美国国玺有十三颗星、 十三支箭、十三阶金字塔、十三条盾牌纹、十三片橄榄叶、十三颗橄榄、拉丁文标语天佑吾侪基业(ANNUIT COEPTIS)有十三个字母…,其实这些和建国时的十三个邦联州相关吧。

地穴原本的设计是国父华盛顿的安息地,但因华盛顿的遗愿是葬在自己的弗农庄园家族墓地而弃之。地穴的中央(对应着国会大厦的圆顶中心)镶嵌著一个大理石的四角星形罗盘,象征永恒之火照亮新大陆四面八方,这个罗盘也是华府 NE 、 NW 、 SE 、 SW 四大方位的起点。穿着红外套的导游不失时机地来句幽默,嘱咐我们要跟紧他,不要私自乱闯或逗留,以免迷路遇见ghost。

流传最久的是有鬼魂徘徊在国会大厦里。。。据说华府都市规划师朗方的鬼魂曾在这出没,当初他为国会大厦设计的草图未被华盛顿采纳,还遭到解职,没拿到设计费,死时穷困潦倒,因此有人看到他头低低的、自言自语、腋下夹着羊皮纸的设计图走来走去,催讨积欠他两百多年的帐款


。另外, 1930 年有工人无意间开启尘封已久的地下密室,赫然发现里面有匹死马尸体,据闻就是内战将军 John Alexander Logan 当年的坐骑,而这位将军的英灵也飘荡在国会大厦内,每次现身都被一团蓝雾簇拥著~~。

地穴有复杂的通道,里面有许多神祕小房间,是华府最尊荣的不动产,也是美国国会最原始的核心。地下这间旧最高法厅(Old Supreme Court Chamber),是第一个供全国最高司法机构使用的房间,从1810年到1860年由最高法院用作法庭。国会大厦闹鬼的传言,最早源自这里的拱顶,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壮举夺去了建筑师Latrobe首席助理伦索尔的生命。1808年施工期间,拱顶由工程办事员John Lenthall建造的木制中心支撑。当伦索尔试图过早地拆除居中时,拱顶坍塌了,将他压在重压下……伦索尔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诅咒了这栋建筑~~。

这座查尔斯·卡罗尔的雕像于1903年由马里兰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查尔斯·卡罗尔的青铜雕像由艺术家理查德 E·布鲁克斯(Richard E. Brooks)创作。

查尔斯·卡罗尔(Charles Carroll 1737年9月19日~1832年11月14日),美国政治家,《美国独立宣言》签署人之一,曾任美国参议员(1789年-1792年)。卡罗尔1737年9月19日出生于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一个显赫的天主教家庭,8岁时被送到巴黎接受教育,17岁时毕业于路易学院,在那里他学习民法。1765年,28岁的他回到马里兰州,控制了家族庄园,这是殖民地最大的庄园之一。作为一名罗马天主教徒,他被禁止进入政界、执业和投票。1772年,他在《马里兰州公报》上以笔名“第一公民”发表了一些抗议英国对殖民地不公平税收的文章,成为反对州长宣布提高州官员和新教神职人员法律费用的著名发言人。

1774年2月,他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和塞缪尔·蔡斯一起受委托向加拿大寻求援助。1776年7月4日,他被任命为大陆会议代表,虽然他来不及投票表决,但他代表马里兰州签署了《独立宣言》。1778年他回到马里兰州并在州政府工作。参与制定了马里兰州第一部宪法。1781年他竞选州参议员,并在1788年入选第一届联邦议会。1790年他回到州参议院,随后工作了10年。1800年退休。卡罗尔是《独立宣言》签署人中唯一的天主教徒,也是寿命最长的一位(95岁)。

约翰·考德威尔·卡尔霍恩的这座雕像于1910年由南卡罗来纳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约翰·考德威尔·卡尔霍恩(John C. Calhoun, 1782年3月18日~1850年3月31日)曾担任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和安德鲁·杰克逊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副总统。作为一名强大的演说家,卡尔霍恩在试图从政治上解决各区之间的冲突时成为南方的主要发言人。杰出的理论家卡尔霍恩主张在无效和使用“并行多数”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以防止联邦解体。他死后发表的政治论文在美国和境外都具有影响力。卡尔霍恩于1850年3月31日在华盛顿特区去世,葬于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

卡尔霍恩曾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五位参议员”之一,于2000年被评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七人”之一 。然而,因其支援奴隶制,2020年7月22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要求从国会大厦移除他的雕像。所以,现在不知道这尊雕像是否还在那里?

这座塞缪尔·亚当斯的雕像于1876年由马萨诸塞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年9月27日~1803年10月2日)出生于波士顿,14岁进入哈佛大学,并于1740年获得学位。在哈佛,他深受约翰·洛克的 “每个公民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自然权利”学说影响。到1763年,亚当斯是祕密核心小组俱乐部的成员,少数波士顿领导人通过该俱乐部控制了城镇会议的决定。

促使美国独立有三个著名的事件:一是反抗《食糖法》,《印花税法》和《汤森法》;二是“波士顿惨案”;三是“波士顿茶叶案”。这一切都是塞缪尔·亚当斯一手组织策划的。他建立了马萨诸塞州通讯委员会,并起草了波士顿权利宣言。亚当斯于1765年至1775年担任马萨诸塞州普通法院法官,于1774年至1781年担任大陆会议成员,期间他投票支援并签署了《独立宣言》。美国的国父很多,所有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人都是国父,所以他常被称为《美国革命之父》;因此美国人谈到国父时用的是复数。

亚当斯于1781年回到波士顿,担任州参议院议员。革命后,他的影响力减弱了。1788年,他在竞选国会时被击败,但他成为批准宪法的大会成员。1789年至1793年,亚当斯在约翰·汉考克的领导下担任副州长;1794年至1797年担任州长。《美国革命之父》于1797年从公共生活中退休。他于1803年10月2日在波士顿去世。

罗伯特·R·利文斯顿的雕像于1875年由纽约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罗伯特·R·利文斯顿(Robert R. Livingston 1746年11月27日~1813年2月26日,另称罗伯特·R·利文斯顿四世Robert R. Livingston, IV)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利文斯顿于1746年11月27日出生于纽约市一个杰出的家庭,早年在那里度过。他15岁时进入国王学院(哥伦比亚大学)。

纽约殖民州及美国政治家、共济会纽约州分会首位总师,《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的起草人之一,美国开国元勋(美国国父,Founding Father of USA),纽约州第1任总理,美国外交部长,美国驻法国公使,第一艘蒸汽船“克莱蒙特”号的赞助人。

利文斯顿从1775年到1777年在大陆会议任职,他是《独立宣言》的五名起草者之一。在签署宣言时,他已经回到了纽约担任了州议会的职责。纽约州政府成立时,利文斯顿成为第一任总理,该州最高司法职位,并任职24年。1789年,他以这种身份向华盛顿总统宣誓就职。从1781年到1783年,作为美国外交部长,利文斯顿向国会传递了欧洲事务的讯息。从1801年到1804年,他担任杰斐逊总统的驻法国公使(部长),并谈判了路易斯安那购地问题。住在巴黎期间,利文斯顿遇到了发明家罗伯特·富尔顿;他后来资助发明家建造以利文斯顿庄园命名的第一艘蒸汽船“克莱蒙”号。

利文斯顿的最后几年是试验新的农业技术和饲养绵羊。在1813年2月27日去世之前,他还创立了美国美术学院担任第一任院长,并成为纽约学会图书馆的受托人。

4. 游客接待中心

国会大厦是美国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宝库,历史在这里创造,历史在这里展现;美国国会大厦游客中心就是这一历史殿堂的入口。美国国会游客中心是历史悠久的国会大厦建筑群的最新成员,于2008年12月2日落成投入使用。游客中心占地近58万平方英尺,是国会大厦两个多世纪历史上最大的专案,大约是国会大厦本身的四分之三。为避免破坏国会大厦的外观,游客中心的整个设施位于国会大厦东侧的地下。国会大厦游客中心有两个定向剧院,游客将在那里观看一部13分钟的定向电影开始参观国会大厦。展览厅里还有两个小剧院,游客可以在那里观看众议院和参议院会议。

在解放大厅,有一尊尺寸和圆顶上的自由女神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她头顶羽冠,右手持剑,左手扶盾,目视远方。大厅还有18尊捐赠给国家雕像大厅的雕像和战俘/MIA椅子也是非常值得一看。

在许多公共区域的上方是这种钢化玻璃的天窗,自然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减少了白天对电照明的需求。

一把战俘椅靠在大理石平台上,两侧是美国国旗和战俘/MIA旗帜。放在椅子扶手上的腰带上有一个战俘/MIA符号。椅子后面的墙上有一块识别被俘或在行动中失踪美国人员的牌匾。POW/MIA符号出现在牌匾的顶部,中间部分写着:让这把空椅子作为纪念那些在我们伟大国家军队服役但尚未回到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是战俘和在行动中的失踪人员,美国将永远感谢你们为我们国家服务的勇气和牺牲。我们将永远铭记(Let this empty chair serve as a memorial to those who served in the military of our great nation, but have not returned home to us. They are Prisoners of War and Missing in Action. America will forever be grateful for your bravery and sacrifice in service to our nation. We will never forget.)。最下面是一字排开的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军、空军和海岸警卫队的徽章。一个如此尊重生命,不是把在战争中投降的人视为叛徒的国家,你说那里的民众是不是会发自内心地爱她、守护她?最重要的是,类似的战俘/MIA椅遍布美国各地,它们分布在运动场、体育场馆、市政厅和州议会大厦。这些椅子旨在代表那些因牺牲而无法回家的军人,也时时提醒美国人民不要忘记每天为国家服务的男男女女。

国会大厦游客中心展览厅,游客可以在那里探索世界上唯一一个致力于讲述国会和美国故事的展览。国会大厦面积为16,500平方英尺。亮点包括国家档案馆和国会图书馆罕见的历史档案、全国各地的文物以及11英尺高的国会大厦圆顶可触控模型。

国会游客中心有一家530个座位的餐厅,供应汤、沙拉、主菜和各种其他物品。游客中心还有两家礼品店。

约翰·小杰克·斯威格特(John L·“Jack”·Swigert.JR. 1931~1982年),1931年8月30日出生于科罗拉多州的丹佛。他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是大学的橄榄球队员,并获得了机械工程理学士学位。他曾在韩国空军担任战斗飞行员,然后成为一名试飞员。在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航空航天科学硕士学位和哈特福德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被美国宇航局阿波罗专案录取。

斯威格特是1970年4月11日发射的阿波罗13号月球任务的三名宇航员之一,另外两位宇航员是小詹姆斯·亚瑟·洛威尔(James ‘Jim’ Arthur Lovell, Jr. )和小弗莱德·华力士·海斯(Fred Wallace Haise, Jr.)。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毁损,失去大量氧气和电力;三位太空人使用太空船的登月舱作为救生艇。导航与控制系统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太空人在太空中面临维生系统损坏所导致的种种危机,他们在太空中呆了大约5天23小时后,于4月17日安全返回地球。他们是不幸的,登月是一个宇航员最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已经触手可及,却又失之交臂。但他们又是幸运的。英国的戴维-伍兹写的《阿波罗是如何飞到月球的》评论道:阿波罗13号的氧储箱恰巧在最有利的时机发生了爆裂。如果过早,他们前往月球并返回的路太长,返航的时机太长,登月舱无法维持他们生存;太晚的话,可能就没有了可用作救生船的登月舱。阿波罗13号真是太幸运了。他们更幸运的是,有无数人为营救他们而努力。

阿波罗13号返回地球后斯威格特获得了总统自由勋章,1977年,他从航天局退休并投身政界,成为美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主任。斯威格特终身未婚,也没有子嗣,1982年12月27日,他在代表共和党参加科罗拉多州的参议院议员选举期间,因淋巴癌去世,享年51岁。

这座约瑟夫修女的青铜像雕像于1980年由华盛顿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由艺术家Felix W. de Weldon制作。

1823年4月16日,约瑟夫修女(Esther Pariseau)出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附近的圣Elzear。20岁时,当她进入蒙特利尔的普罗维登斯慈善修女会时,她的马车制造商父亲对院长嬷嬷说:“我给你带来了我的女儿Esther,她希望献身于宗教生活。她可以阅读、写作、准确地塑造、缝纫、烹饪、旋转和做各种家务。她甚至可以像她父亲一样做木匠、处理锤子和锯子。她也可以为他人做计划,她能成功完成任何事情。我向你保证,女士,她总有一天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上司。”

1856年,约瑟夫修女被选中带领五名传教士前往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在那里,她负责完成了今天包括华盛顿、俄勒冈州北部、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在内的11家医院、7所学院、5所印第安学校和2所孤儿院。作为一名建筑师和艺术家,她实际上负责设计建筑物,监督其建设和筹款。她每次进入矿区进行持续几个月的“乞讨之旅”,为实现她的目标筹集了2000至5000美元(这在当时可是钜款啊!)。约瑟夫修女还注重细节,经常检查椽子,并在木板上弹跳,以确保这些房屋的安全。约瑟夫修女于1902年死于脑瘤,留下了人道主义服务的遗产。她被认为是西北地区最早的建筑师之一。

夏威夷征服者、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一世(Kamehameha)雕像由美国雕塑家托马斯·古尔德(Thomas R.Gould)制作,1969年,夏威夷将卡美哈梅哈一世国王的雕像交给了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卡美哈梅哈(King Kamehameha I,1758~1819年)。卡美哈梅哈一世国王1758年左右出生在夏威夷岛科哈拉区的科科基。他是一名勇敢的战士,据说他推翻了希洛巨大的那霸石。根据本土信仰,这样的壮举表明了超人的力量,预示著整个夏威夷将不可避免地被征服。1782年,卡美哈梅哈的叔叔卡兰尼乌卜(Kalanopu’u)酋长去世后,卡美哈梅哈获得了战神和寺庙的监护权,已故酋长的儿子基沃洛(Kiwala’ō)继承了该岛。然而,酋长们对基沃洛重新划分土地的方法感到不满。基沃洛的部队与卡美哈梅哈领导下的各酋长之间发生了斗争。他的堂弟被杀,卡美哈梅哈控制了夏威夷岛的一半。在斗争期间,卡美哈梅哈的“神圣权利”是基拉韦厄火山罕见的爆炸性爆发,摧毁了敌对军队的一部分。1785年,卡美哈梅哈与他最值得信赖的顾问之一的女儿Ka’ahumanu结婚,1790年,在控制了夏威夷岛的其余部分后,他成功入侵了毛伊岛、拉纳伊岛和莫洛凯岛。到1810年,他已经统一了所有有人居住的夏威夷岛屿。建立卡美哈梅哈王朝,是夏威夷历时最久、史实最详的王朝。

作为国王,卡美哈梅哈将有能力的追随者负责大片地区。他鼓励贸易与和平活动,并主持了夏威夷向世界其他地区开放。1819年5月8日,国王卡美哈梅哈一世(今天也被称为卡美哈梅哈大帝)在他家乡夏威夷岛科纳区的凯卢阿去世。根据古代习俗,他的遗体被十分祕密地隐藏,以至于“只有星星知道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美国雕塑家托马斯 R·古尔德(Thomas R.Gould)1879年受夏威夷王国立法机构委托制作卡美哈梅哈雕像。雕像中的卡美哈梅哈穿着高贵的服装,包括附着在编织植物纤维上的稀有羽毛头盔。镀金斗篷是源于卡美哈梅哈的臣民用夏威夷鸟类的黄色羽毛编织成精细的网眼网为国王制作的斗篷。脚上的凉鞋虽然在历史上并不准确,但表明了卡美哈梅哈会穿的鞋子型别。他左手的长矛象征著保卫自己和国家的能力;这也提醒我们,卡美哈梅哈结束了夏威夷人民之间的战争。他的右手伸出一个手势,这是传统的友好问候精神。

每年的卡美哈梅哈日(夏威夷的国定假日6月11日),解放大厅都有纪念国王的仪式。届时雕像上会覆蓋著夏威夷的花朵,在卡美哈梅哈和卡胡岛的雕像面前,会有呼啦圈舞者表演。

《Sarah Winnemucca》,莎拉·温尼穆卡的雕像于2005年由内华达州赠送给国家雕像大厅收藏,现摆放在国会游客中心。青铜雕像描绘了莎拉·温尼穆卡35岁左右的时候。她的头发垂至腰部,穿着一件装饰著流苏的衣服,裙䙓的流苏随风吹拂而动;这和她的立场给人一种运动感。她右手高举著一朵贝壳花,左臂侧拿着一本书。莎拉·温内穆卡(Sarah Winnemucca 1844~1891年),人权捍卫者、教育家、第一位土著妇女作家。

Sarah Winnemucca(1844~1891年)是Paiute部落的成员,出生于后来的内华达州。她是Winnemucca酋长的女儿,也是Truckee酋长的孙女。她的Paiute部落名字是Thocmetony,意思是“贝壳花”;不知道她为什么或何时取了Sarah这个名字。她拥有很好的语言天赋,担任部落人民和美国之间的口译员和谈判代表。1878年,当班诺克印第安人起义并被美国追捕时,在奥利弗·霍华德将军的指挥下,莎拉自愿执行一项危险的任务:她找到了被班诺克一家强行控制的父亲的队伍,祕密地带他们去接受美国军队的保护,在230英里崎岖的地形上骑行了三天,几乎没有食物或休息。

作为她的人民的发言人,她发表了300多篇演讲来赢得他们的支援。1880年,并会见了卢瑟福·B·海斯总统和内政部长卡尔·舒尔茨。她1883年的自传《Piutes的生活:他们的错误和主张》是美国原住民妇女写的第一本书。她为美洲原住民开办了一所学校,在那里她用母语和英语教孩子。

雕像《Helen Keller》。2009年,这座海伦·凯勒的雕像由阿拉巴马州赠送给了国家雕像大厅收藏。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 Adams Keller)于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阿拉巴马州塔斯坎比亚。当她19个月大时,一种疾病(可能是猩红热或脑膜炎)让她失聪、失明和无法说话。从她童年的老师和终身伴侣安妮·沙利文那里,她学会了通过触控、盲文和使用特殊打字机进行交流;1890年,波士顿聋人学校的一名老师教她说话。她就读于剑桥青年女子学校,然后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并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海伦·凯勒是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积极参与各种社会事业,包括妇女选举权。她用演讲和写作来呼吁妇女的权益并提醒社会注意身体残疾者的困境。1903年3月合作创作了海伦的自传《我的生活故事》,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09年春,加入马萨诸塞州社会党。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1932年12月,入选美国盲人基金会理事会。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1964年9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她于1968年6月1日在康涅狄格州韦斯特波特去世;她的骨灰被埋葬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大教堂。

这尊青铜雕像由艺术家爱德华·赫拉夫卡(Edward Hlavka)创作。雕像刻画了七岁时的海伦凯勒,在她的裙子上戴着针脚石。她站在一个常春藤缠绕的水泵前,右手放在水泵把手上,左手放在喷嘴下,感受水的流动。她惊讶的表情显示了她和她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第一次通过触控交流“水”这个词的那一刻。在雕像基座的正面,在“海伦·凯勒”的名字上方,是凯勒家族庄园常春藤·格林的浮雕影象,并附有解释性文字。浮雕影象对左侧和右侧分别是关于她大学毕业意义的陈述,以及凯勒关于安妮·沙利文对她生活重要性的引文。

雕像的底座上是阿拉巴马州白色大理石,大理石上正面镶嵌了一块青铜牌匾,上面写着另一句名言:“世界上最好、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甚至无法触控,必须用心去感受。” 铭文出现在凸起的字母和盲文字元中。

📎 格兰特纪念地

走过国会大厦的东草坪,不远处就是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纪念地。纪念碑于1922年落成,201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纪念碑坐落在倒影池(the reflecting pool)边缘的联合广场,背后是美国国会大厦。这座青铜雕像和大理石构成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这位南北战争时期的联邦指挥官,他还是美国第十八任总统(两任)。这个纪念碑标志着国家广场的东部终点站,面向西近两英里的林肯纪念馆,象征性地将总统和为拯救联邦而战的将军联络起来。

这位骑着高头大马、一身戎装的将军便是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他是美国军事家、陆军上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总统,也是当时历任总统中最年轻的一位。格兰特在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屡建奇功。格兰特不仅能征善战,还具有政治胆识,认识到废除奴隶制和武装黑人的重要性;善于把握战争全域性,作战指挥坚决果断,为合众国取得内战的胜利做出贡献。在总统任内虽颇受诟病,但他执行“中立”的外交政策,集中精力处理国内事务,也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美国骁勇善战的将士、联邦军总司令战胜南部联盟军、胜利结束南北战争、大赦“叛乱”者,开启美国南方重建时期的功臣,为美国的统一以及领土的扩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人们铭记。他的头像还被印在了50美元的钞票上。2006年,格兰特被美国《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2名。

艺术家亨利·默温·施拉迪制作的这座雕像被誉为美国最大的骑马纪念碑,它长252英尺,宽71英尺,高44英尺,是骑马纪念雕塑中的杰作。格兰特骑在马上的雕像是真人的2.5倍大,在22英尺高的基座上形成了纪念碑的顶点。四只狮子竖立著头在雕像的四角,与雕像构成一个隐形的金字塔。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雕刻家来说,这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他用了二十年不懈的努力,将自己巨集伟的愿景转化为这座铸成的青铜。

战马嘶鸣、勇士呐喊,战友在身边倒下,但为了自由、统一和梦想,勇往直前。格兰特纪念馆以其即时性和戏剧性的力量吸引了观众。位于纪念碑内建的大理石外景台北面的骑兵和南面的炮兵两侧的高度,可以让观众想象自己在战斗中,彷佛就置身于激烈的战斗中一样。举目望去,跳入眼帘的包括军事服饰和制服、岩石地形、战斗碎片、栩栩如生的马和个别士兵的痛苦表情,赋予了场景的真实性。雕塑家Henry Merwin Shrady专注地研究了纪念碑的各个方面,甚至观察了西点军校和美国军事学院的骑兵和炮兵演习,以确保两组运动的准确性。在骑兵群中,一个包含有有色人种组成的七名骑兵冲向战场,其中一人已经倒下将被碾碎。武器、人物、动物和地形融合成一个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

在炮兵群中,士兵们努力将大炮推向阵地,但由三匹马组成的队伍因领头马的缰绳断了而无法控制地站起来,向前突进、扭动。

倒影池边的小鸭小鸟各得其所,悠闲地栖息著。

一点儿也不怕人的海鸥。

广场上有很多这样开着白花的树,问了度娘,原来它的学名叫流苏树,别名分别为萝卜丝花、牛筋子、乌金子、茶叶树和四月雪。

流苏树是木犀科流苏树属的植物,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初夏满树白花,如覆霜盖雪,清丽宜人。

不远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该图书馆建于1800年,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参观,留着下次吧。

路过国立美国印第安人博物馆,该馆于2008年9月21日开馆,该馆共耗资2.19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出资1.19亿美元,在民间募集的1亿美元建馆资金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各印第安部落的捐赠。门口的这块岩石名为“祖父”(Grandfather),它得到了魁北克蒙塔格尼族印第安人的祝福。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s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于1976年7月开馆,展览面积达1.8万平方米,是史密森学会建立的众多博物馆之一,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有关飞行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的24个展厅陈列飞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飞机、火箭、导弹、宇宙飞船、及著名飞行员、宇航员用过的器物等。

网上下载了一张非常完美的美国航天航空博物馆的正面效果图弥补无法拍好的遗憾。

1. 飞机与航天 ✈️

一架架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飞机悬挂在空中,彷佛一只只雄鹰在蓝天中翱翔。

在通往第一架成功的动力飞机、1903年莱特飞行器(Wright Flyer)的道路上,莱特兄弟建造了三架全尺寸滑翔机,以测试他们在控制、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方面的设计理念。1900年的第一台滑翔机比兄弟俩的计算预测的要少,但其用于横向控制的机翼翘曲系统和用于俯仰控制的前部电梯工作得很好。莱特兄弟主要将1900年的滑翔机作为风筝飞行,机上没有飞行员去测试其效能,但他们确实在威尔伯·莱特作为飞行员的情况下进行了几次自由滑翔,总共飞行了两分钟。三艘实验性莱特滑翔机都已不复存在,因为他们认为它们只是研究工具而没有将它们储存下来,况且它们测试没有成功。这件复制品是在2003年莱特百年纪念日建造的。许多团体和个人制造了这架复制的莱特飞机,以庆祝第一个世纪的动力飞行,并了解更多关于莱特兄弟的发明过程。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的载人飞行器。飞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将它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三大发明。莱特兄弟开启了航空时代的序幕,首次成功试飞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动力、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莱特飞行器(Wright Flyer)是哥哥威尔伯·莱特(Wilbur Wright,1867年4月16日—1912年5月12日)和弟弟是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1871年8月19日—1948年1月30日)从1899年开始进行的为期四年的复杂研发计划的产物。在建造和测试了三架全尺寸滑翔机后(上图),莱特兄弟的第一架动力飞机于1903年12月17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Kitty Hawk飞行12秒,飞行36米(120英尺),由弟弟奥维尔驾驶、由威尔伯控制,这天最好等飞行是在59秒内覆蓋了255.6米(852英尺)。

莱特兄弟首创了让飞机能受控飞行的飞行控制系统,从而为飞机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此项技术仍被应用在所有的飞机上。莱特兄弟的伟大发明改变了人类的交通、经济、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改变了军事史。

德国信天翁(Albatros)战斗机家族出现在一战中期(1916年),是德国主战战机,设计师罗伯特·锡伦设计了“信天翁”D.Ⅰ至D.Va一系列战斗机。Albatros D.Va 战斗机是“信天翁”系列最终成功的改进型战机,在空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款“信天翁”D.Va战斗机无论速度、机动性、火力以及升限都强于与它对阵的DH.2和纽波特战机。而该机致命缺陷是,它的下层机翼可能会在高速俯冲过程中发生结构性撕裂。直到一战结束的倒数第二年,英国推出“骆驼”和SE.5新型战机前,它的优异效能仍是当时空中强者。驾驶过“信天翁”D.V和“信天翁”D.Va的德国著名空战王牌飞行员中,就有巴伦·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他曾驾驶一架D.V战斗机击落9架敌机,而在改飞福克DR.I三翼战斗机之前,他已经获得了63次空战胜利,由此可以看出“信天翁”系列战机在一战中期非常厉害。

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信天翁”战斗机的产量极大,但幸存下来的飞机只有两架,两者都是D.Va。一架收藏于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澳大利亚战争纪念博物馆,编号为D.5390/17,另一架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收藏品。这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的D.Va战斗机,外表光滑美观,机头的螺旋桨罩呈圆锥形,有着圆滚滚的机身,设计上采用了翼半双翼形式(即下层机翼比上层机翼窄)和船桨状尾翼。这种单发、单座、双翼战斗机,配有180马力的梅赛德斯D.IIIa水冷发动机。机身采用天然木材加工,机翼上喷涂了菱形伪装,机尾是绿色和黄色条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在修复该藏品时,在机翼的几层油漆下发现了序列号D.7161/17。由此判断这架战机藏品是战争期间最后一批产品,这些飞机中的最后一架于1918年4月到达前线。因此,这架飞机已经100岁了!

骆驼 7F.1(Sopwith 7F.1) 。1917年,英国索普维斯“骆驼”战斗机(Sopwith Camel)首次亮相。它是索普维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一系列战斗机中最著名的机型,它装有普通的双层机翼,机头处气缸旋转的“克拉盖特”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却被罩上一副用来减阻的明亮的金属薄壳整流罩。由于上层机翼后缘中央开了缺口,方便了飞行员向上观察。“骆驼”飞机在其发动机的上部并列安装两挺机枪,当然,这时的飞机都已采用了射击协调器。由于机枪上方各罩有一个凸起的鼓包,如同两只驼峰,所以飞机取名“骆驼“。

“骆驼”战斗机战果累累,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飞行特性,即极端灵敏的操纵性。这种特性既为飞行高手所喜爱,也让一部分飞行员敬而远之。因为操纵稍有不慎,极易进入尾旋而无法改出。设计者出于追求格斗效能的目的,牺牲了一些稳定性,以增加飞机的反应灵敏度。设计者将发动机、飞行员、油箱和武器弹药等过载荷有意集中安置在短机身内的全机重心点附近,再加上垂尾做得较小,升降舵和副翼又加大了响应敏感度。而且,气缸旋转的发动机有着强大的陀螺效应,也有利于改善飞机的飞行机动性。但同时对左右转弯却产生了不同的附加力矩,令操纵更加复杂起来。一般来讲,当敌机刚完成两周盘旋,“骆驼”可飞完三周。这种效能对咬住目标极为有利。此外,“骆驼”战斗机还拥有速度快和高空综合效能优异等优点。这种极享盛名的飞机凭借著敏捷的盘旋效能和强大的前射火力,曾在1917年7月至1918年11月间,一共击落敌机1294架,创造了大战中单机种战果纪录之最。一战的中著名的王牌“红男爵”里希特霍芬就是被一名加拿大飞行员驾驶的“骆驼”击落的。

这架诺斯罗普·伽玛“极星号”(Northrop Gamma Polar Star)飞机藏品,是加利福尼亚州英格伍德诺斯罗普公司于1933年生产的第一架该型飞机。该机型是由著名的设计师杰克·诺斯罗普设计,是世界上早期金属结构、封闭式座舱的机型之一。“伽马”飞机虽是一架飞行试验机,但以创造了飞越南极纪录而闻名于世。1935年11月23日,极地探险家林肯·埃尔斯沃思(Lincoln Ellsworth)和飞行员赫伯特·霍利克·肯尼扬(Herbert Hollick-Kenyon)乘坐这架飞机从威德尔海的邓迪岛起飞,成功完成人类首次穿越南极洲的壮举。到1935年12月5日,林肯和赫伯特成为第一批访问南极洲西部的人。但这次飞行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距离他们的目标点还有40公里(25英里)时油料耗尽。他们只好迫降,迫降前共飞行了3862公里(2400英里)。他俩用了6天时间步行到达了无人的科考站。二人直到1936年1月15日,被一艘英国研究协会的科考船发现者Ⅱ号(Discovery II)发现,才有了转机。他们返回到迫降地点,找回“极星号”飞机,完成了最后飞行。1936年4月,埃尔斯沃思将这架“极星号”飞机捐给了史密森学会,摆放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发动机后面机身的凹痕是由极地冰上硬着陆造成的。

20世纪30年代,“伽马”机型的军用机在中国和西班牙空军服役,并用于战争。

费尔柴尔德FC-2(Fairchild FC-2)于1927年作为高效的相机飞机开发,是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的第一架飞机FC-1的生产版本,单引擎高翼单翼飞机。它可以在高空长途巡航,因为它有一个封闭的机舱来保护机组人员和装置。基本设计非常好,飞机的职责迅速扩大到包括航空邮件递送、客运航班、货运运输和丛林飞行。费尔柴尔德FC-2是泛美-格雷斯航空公司(巴拿马)在南美洲驾驶的首批飞机之一。它于1928年9月13日在祕鲁进行了第一次定期客运航班,从利马飞往塔拉拉。它可以载包括飞行员在内的五个人。

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herman Fairchild)还投资“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摩尔、罗伯茨、克莱纳、诺伊斯、格里尼克、布兰克、赫尔尼、拉斯特)在矽谷创立了快捷半导体公司。这些才华横溢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后来又纷纷离开快捷半导体公司分别创立了很多其他公司,其中包括世界IT巨头 — 英特尔(Intel),超微半导体公司 — AMD 等。traitorous eight 后来竟然成为了矽谷传奇的代名词。这种叛逆文化,也成为了矽谷精神的象征,被一代又一代矽谷人“传承”下来。快捷半导体就是矽谷乃至全世界半导体人才的黄埔军校,在1980年代,矽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矽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2016年,快捷半导体公司由于人才流失等原因几经转手被卖出。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仙童的倒下,就没有今天的矽谷,也没有举世瞩目的半导体行业发展成就。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将是另外一幅场景。正所谓是,倒下一个仙童,站起了千千万万个仙童。

超级马林海喷火式战斗机(Supermarine Spitfire HF. Mk. VIIc)是英国航空史上的传奇,是英国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机,和霍克飓风战斗机(Hawker Hurricane Mk. IIC)一样,它在英国战役中成功地保卫了英格兰免受德国空军的袭击,并在整个战争期间在每个主要战线上服役。效能和处理都非常出色。Mk.VII是开发的第二个高空版本,在英国和中东使用。几个Mk 2EXVI是最后一个使用Merlin引擎的生产版本,一直服役到1950年。喷火式战斗机是英国维克斯-超级马林公司设计师米歇尔以S系列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的战术、技术要求于二战前设计的,其造型精美,效能优异,也被称为“战斗机中的虎式坦克”。各型的喷火式战斗机共计建造了20351架。

短翼洛克希德F-104A星式战斗机( The stubby-winged Lockheed F-104A Starfighter),被称为“载人的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架速度达到2马赫(音速的两倍)的美国喷气式战斗机,于1954年3月4日首次飞行。F-104被设计为高效能日间战斗机,具有出色的加速度和最高速度,最大可用过载达到7.33,并在20世纪60年代长期保持爬升率与最大升限的世界纪录 。F-104战斗机的设计一反当时美国空军大型化、重型化的趋势,强调轻巧与简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驾驶这架F-104A作为飞行测试台和追逐飞机飞行了19年。它被用来测试后来在北美X-15上使用的反应控制。这架飞机是制造的第七架F-104,在最后一次飞行后于1975年8月26日转移到博物馆,飞往安德鲁斯空军基地。

Messerschmitt Me 262 A-1a Schwalbe。绰号为燕子(Schwalbe)的Meserschmitt Me 262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开始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也是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用于实战的喷气式战斗机。它的表现超过了所有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机。燕子装备喷气式发动机和采用后掠式机翼气动布局,以每小时190公里(120英里)的速度比北美P-51野马快,恢复了摇摇欲坠的德国空军在战争早期享有的短暂质量优势,被视作深陷绝境的纳粹德国空军施展的最后绝招。

正面看上去真有些身轻如燕的感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Me 262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其生产数量远达不到扭转战局的需求。梅塞施密特工厂共生产了1443辆 Me 262,但只有大约300架加入战斗。其他的在训练事故或盟军轰炸袭击中被摧毁。现在只有九架 Me 262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幸存下来。

这架燕子战斗机曾与著名的Jagdgeschwader 7(德国的战斗机联队)一起服役。根据机身统计,这架燕子战机的飞行员海因茨·阿诺德(Heinz Arnold)42次战胜苏联活塞发动机战斗机,7次战胜美国轰炸机和战斗机。

洛克希德XP-80露露·贝尔(Lulu-Belle)。哥布林发动机位于XP-80机身中间,机身两侧的进气口狭窄,距机头几英尺。六挺0.50口径机枪安装在机头上,加压驾驶舱。翼展1,130厘米(445英寸),长1,000厘米(394英寸),高310厘米(122英寸),体重2,852公斤(6,287磅)。

德国和英国于1939年开战,喷气式飞机计划正在进行中。但美国花了更长的时间来研究和开发新技术。到1943年,美国战略轰炸机的战斗损失越来越大,德国螺旋桨驱动的拦截机,以及德国准备部署强大的梅塞施密特Me 262喷气式战斗机的技术,鼓励著美国陆军空军(AAF)推动一架新的战斗机。AAF领导人要求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开发这架飞机。洛克希德最有能力的工程师 Clarence "Kelly” Johnson 和一组设计师于1943年6月21日开始开发原型,该原型被命名为XP-80,但绰号为“Lulu-Belle”。为了保守工作祕密,约翰逊用废弃的发动机箱和马戏团帐篷围住了生产区。有人以制作月光的剧照命名为“臭鼬作品”,隐藏在Al Capp的《Lil’ Abner》卡通边远地区的深处。《Lulu-Belle》于1944年1月8日飞行,后来主演了一系列演习,以制定美国重型轰炸机机组人员可用于打击喷气式战斗机袭击的战术。试验表明,敌方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更喜欢从后方攻击。根据这些发现,AAF规划人员将保护轰炸机的美国战斗机编队移动到更高的高度。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这些战术在抵御Me 262袭击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无疑挽救了许多美国轰炸机机组人员的生命。1949年,AAF将飞机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

野马P-51D(Mustang P-51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斗机之一,它和日本等零式战斗机、英国等喷火式战斗机和德国等梅塞斯密BF-109并列称为二战期间等四大战机。它的速度、射程、机动性和火力的结合使其具有极大的多功能性。它在战争的所有主要战区的使用包括远端高空护送、扫射和照片侦察。野马最初由北美为英国人开发,后来由美国陆军空军大量订购。野马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航空兵最著名的战斗机,属于美国远端、单座战斗机,是二战时期综合战斗力最强的战斗机。它也是美国海陆两军所使用单发战斗机中航程最长的机型,广泛应用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整个生产周期内下线多达1万5千多架。纳粹德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曾在纽伦堡说:“当我看到P-51D野马战斗机出现在柏林上空时,我就知道战争结束了。”

这架P-51虽然显示了第八空军第353战斗机集团第351战斗机中队的标记但它并没有参加过战斗。

日本单引擎低翼战斗机三菱A6M5 零战斗机(Mitsubishi A6M5 Reisen (Zero Fighter) Model 52 ZEK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其他飞机超过三菱A6M Reisen(“ree-sin”,日语意为零战斗机),成为日本空中力量的象征。三菱设计了零战斗机,但与中岛共同生产了这架飞机。这两家公司在1939年3月至1945年8月期间建造了10,000多架零点。设计工作始于1937年,当时日本海军参谋部指示三菱和中岛提交新飞机以取代三菱A5M航空母舰战斗机(盟军代号CLAUDE)的提案。1940年7月,零式战斗机在中国开始了战斗试验,到秋天,零飞行员因交战仅损失了两架零飞机而击落了近100架中国飞机。零战机在二战期间是太平洋战场上最具威胁的战机,它具有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优点,但为此也牺牲了自身的装甲防护性,一旦被击中后就很容易起火爆炸,生存能力很差,导致很多优秀的飞行员因此丧命。更要命的是,由于体量太小,零战机没有为发动机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导致从二战初期战无不胜的超赛亚变成了后期人见人打的战五渣,当它的对手从P40(就是援华的飞虎队使用的主力机型)变为后期的P51野马后就毫无还手之力了,最后甚至沦落成了神风特攻队用于自杀的飞机。

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展出的A6M5 Zero Model 52来自1944年4月在塞班岛被俘的一群日本飞机。海军人员从岛上移除了12个晚期型号的零式战斗机,并将其送往美国进行评估。与博物馆零式战机有关的最早记录显示,它于1944年在俄亥俄州赖特菲尔德进行了评估,次年在佛罗里达州埃格林菲尔德进行了评估。

义大利MC-202闪电战机(Aeronautica Macchi C.202 Folgore)在义大利境外几乎不为人知,但它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义大利皇家空军(Regia Aeronautica)大量部署的最佳战斗机。这架飞机表明,义大利可以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设计和制造战斗机。Aeronautica Macchi S. p.A.设计和制造了Folgore(闪电),该设计基于早期由径向发动机C.200 Saeta(雷电)驱动的Macchi设计。为了创造Folgore,Macchi的设计负责人Mario Castoldi将Saeta机身改装为德国戴姆勒-宾士DB 601液冷发动机。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义大利是一个重要的航空国家,但其航空业在十年末开始滞后,特别是在发动机开发方面。总而言之,Folgore的速度比Saeta的502公里/小时(312英里/小时)快近97公里/小时(60英里/小时)。

道格拉斯A-4“天鹰”(Douglas A-4C Skyhawk),单座亚音速舰载攻击机,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道格拉斯飞机公司设计和生产。采用三角翼单涡轮喷气发动机,最高时速1080公里/小时。支援各种导弹、炸弹和其他弹药,能够携带相当于二战时期波音B-17轰炸机的炸弹载荷。1959年,A-4C投入生产,改进了驾驶舱布局、安全功能、雷达装置和全天候飞行能力。道格拉斯共制造了638架A-4C,使其成为生产数量最多的A-4型号。

在越南战争中,A-4既用于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也用于攻击北越的其他地面目标。1967年3月至6月,这架A-4C(BuNo 148314)在越南海岸外的Bon Homme Richard号航空母舰上作为VA-76(海军攻击中队)成员的标记中显示。

道格拉斯SBD-6,单引擎,低翼,基于航母的侦察/俯冲轰炸机。机身两侧标有“109”,”U.S. Star and Bar“徽章。在机尾上,用白色标识者“Navy" and U. S. Navy“,海军航空局编号为“54605”和“SBD-4”。机翼上有U.S. Star and Bar“徽章徽章。翼展16.51米(650英寸),长12.42米(489英寸),高4.19米(165英寸),体重4,788公斤(10,556磅)。

Douglas SBD Dauntless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真正伟大的飞机之一。它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战役期间,SBD摧毁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舰,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程序。SBD的设计基于诺斯罗普BT-1,但发动机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生产订单于1939年4月下达,所有SBD-1都归美国海军陆战队拥有。随后的型号被发送给海军中队,每个后续型号都具有增加燃料容量、照明枪瞄准具和机组人员装甲板等改进。英国、纽西兰和法国也使用SBD。SBD-6是最后一个生产型号,制造了450辆。这支SBD-6带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太平洋作战的VS-51(海军侦察中队)的标记。

站在萤幕前,有驾驶航空母舰的感觉,萤幕上不断播放著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如何起飞的镜头。

航空母舰模型。

Extra 260是由Walter Extra制造的独一无二的飞机。这架手工制作的飞机于1986年首次飞行,以其美观、高效能和机动性而闻名。它可以以每秒360度的速度滚动,并以每分钟1200米(4000英尺)的速度垂直攀登。帕蒂·瓦格斯塔夫(Patty Wagstaff)1991年和1992年驾驶这架飞机参加了的全美特技飞行锦标赛,成为第一位赢得美国冠军的女性。瓦格斯塔夫于1979年获得私人飞行员执照,并六次担任美国议员。她加入特技飞行队直到1996年从比赛中退役。直到今天,瓦格斯塔夫都是美国航空展上首屈一指的特技飞行员,在1993年的特技飞行锦标赛上,她驾驶Extra 300S,表演了惊险和精确的动作赢得了她的第三次美国特技飞行锦标赛冠军。

圣路易斯精神号(Ryan NYP Spirit of St. Louis)是定制的单引擎单座高翼单翼飞机,由查尔斯·林德伯格于1927年5月20日驾驶从纽约长岛到法国巴黎的第一次单人直飞跨大西洋,林德伯格因此赢得了25,000美元的奥泰格奖。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从纽约花园城的罗斯福机场起飞,33小时30分钟后降落在法国巴黎的勒布林热机场,距离约为3,600英里(5,800公里),在巴黎他受到了10万人的热烈欢迎。6月11日,林德伯格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返回美国孟菲斯。同年7月20日至10月23日,他驾驶这架著名的飞机游览了美国,他在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受到了热烈欢迎。然后,在12月13日,他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从华盛顿直飞中美洲的墨西哥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波多黎各,并从哈瓦那直飞圣彼得堡。从墨西哥城开始,他访问过的国家的旗帜被画在固定罩的两侧。1928年4月30日,圣路易斯精神号从圣彼得堡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后飞向了华盛顿特区,林德伯格在那里向史密森尼学会赠送了这架飞机。

圣路易斯精神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飞机之一,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的瑞安航空公司制造,当时由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奥尼 (Benjamin Franklin Mahoney ) 拥有和运营,他是从其创始人T. Claude Ryan手中购买的,在1926年。精神号在主要入口通道的飞行里程碑中永久展示在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画廊。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1902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又译林白,生于密歇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他在明尼苏达州小瀑布成长。其父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是律师,当国会议员时曾反对美国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母是化学教师。早年林德伯格曾对药物有兴趣。1922年,他离开了机械工程的课程,参加了飞机师和机械师训练,购买了他的私家飞机 — Curtiss JN-4 "Jenny",成为了特技飞行员。1924年,他开始随美国陆军航空团,训练成美国空军飞行员。以第一名毕业后,他成为了空邮飞行师,1920年代在圣路易斯线工作。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驾驶著单引擎的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长岛飞到巴黎,横跨3610公里。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自重,他的飞机上没有刹车系统和无线电,也没有降落伞。林德伯格在黑暗中飞行,在云雾中飞行,也在冻雨中飞行,飞得最低时,飞机距离大西洋洋面只有3米。为了不在路上睡着,林德伯格将手伸到窗外,让冷风吹到脸上,他甚至尝试过让两只眼睛轮流休息。起飞33个半小时后,飞机降落在了巴黎。在那里,有15万人在欢迎他的到来,庆祝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连续飞行不着陆穿越大西洋的人,创造奇蹟时他年方25岁。从此,这个羞涩而勇敢的大男孩被视为美国的民族英雄。那一年,美《时代》周刊首次评选“年度风云人物”,林德伯格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人。林德伯格才华横溢,除了在航天航空、火箭业方面贡献卓著外,他在心脏起搏器研究、野生动物保护、人类学等方面也成绩斐然,后来还成为了美国国会议员。在2005年美国《读者文摘》评出的“影响美国历史的100人”名单中,他排名第十。

顺便八卦一下:
1. 三女子分享一位丈夫:2005年5月29日,德国3兄妹 — 戴维、迪尔克和阿斯特丽德授权出版了一本名为《查尔斯·林德伯格的祕密生活》的书,首次披露了林德伯格与他们的母亲及姨妈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与私人祕书兼德语翻译之间的婚外情。书中披露,林德伯格和妻子安妮·莫罗育有6个孩子,并一直居住在美国。1932年,林德伯格仅20个月大的儿子被绑架并惨遭撕票。悲痛的林德伯格驾机将孩子的骨灰撒入大西洋。此后,他与莫罗的婚姻也名存实亡了。1957年,55岁的林德伯格在一次聚会上遇见了一对德国姐妹玛丽埃塔和布丽奇特,两姐妹是林德伯格私人祕书瓦丽思卡的好友。林德伯格爱上了32岁的制帽工布丽奇特,俩人生下了3兄妹。这段婚外情一直维持到他1974年去世。同时,林德伯格与玛丽埃塔也生了两个儿子,跟瓦丽思卡也有一对儿女。林德伯格经常到德国看望孩子和情人,但从未向孩子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据说,3位女性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她们都深爱林德伯格,并坦然接受了分享“丈夫”的事实。她们一直忠实于林德伯格,并终身未嫁。林德伯格去世前分别给3个情人发信要求她们对世人保密。3人果然都在生前没有透露只言片语,并要求子女也严守祕密。直到2001年布丽奇特去世后,她的3个孩子才决定做DNA测试。经过18个月的鉴定,3兄妹被证实果然是林德伯格的亲骨肉。而玛丽埃塔和瓦丽思卡仍然健在,她们的儿女依旧保持沉默。

2. 被撕票的小儿子“复活”:困扰林德伯格家族的还不只这本书。1932年3月他20个月大的儿子被绑架并被杀害曾经是美国经济复苏后最轰动的一件事,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据此疑案发挥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近年来一直有人声称,自己就是当年被撕票的林德伯格的儿子。其中一个73岁老人的故事最逼真。他说,因为自己开口说话很晚,又有点残疾,让追求完美的父亲无法容忍,就找黑社会设局除掉他。他的故事得到很多证人的证实,他还有意与德国3兄妹进行DNA鉴定。看来,林德伯格的故事还将有谜底陆续揭开。不过,我是不相信林德伯格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曾经看过很多书籍介绍林德伯格这位传奇飞行员,他不凡的经历真的令人倾慕,是个的的确确的英雄,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崇拜他!

这架飞机没找到资料~~

这家银光闪闪的飞机是道格拉斯公司于1936年制造的DC-3(Douglas DC-3),能载客30人,它首次在飞机上配备了厨房,提供了热餐服务,从而改变了商业模式,它是第一架能靠着载客赚钱的飞机。DC-3是如此的成功,到了二战前夕的时候,在世界各国只要乘飞机旅行,90%以上用的都是它。这架飞机飞行超过56,700小时,它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是在1952年10月12日,从圣萨尔瓦多飞往迈阿密。随后,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总裁爱德华五世将其赠送给博物馆。

DC-3后来还诞生出了很多不同的衍生型号,被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C-47军用运输机了,后者在二战中参加了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作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等几乎所有盟军的著名战事、还参加了中国战区的驼峰航线以及战后对西柏林的空投行动。然而市场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商业经营也非常重要,道格拉斯由于经营不善,被迫于1967跟麦克唐纳公司合并成了麦道公司,到了1997年,麦道公司更是由于对市场的错判而最终被波音公司吞并,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令人惋惜。

这架X-15是由 NASA 牵头,联合空军、海军和北美航空公司共同打造的用于研究高超音速技术的飞机,它为美国的太空飞行计划和太空梭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试验资料,先后创造了 6.72马赫和 108000 米的速度与升限双重世界记录,至今仍然是有人类驾驶的最快飞行器。

Only nine Me 262s survive in museums around the world. This one served with the famous Jagdgeschwader (Fighter Wing) 7. According to the tally on the fuselage, the Schwalbe’s pilot, Heinz Arnold, scored 42 victories over Soviet piston-engine fighters and 7 over American bombers and fighters.

贝尔47B型(Bell Model 47B)直升机🚁。1946年,贝尔47B被美国民用航空管理局将授予第一辆民用直升机认证,这是第一架投入生产的贝尔直升机。虽然最初的销售未能满足劳伦斯·贝尔对二战后民航繁荣的期望,但后来的版本在朝鲜战争和其他冲突中提供了大量服务,并成为一种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五十多年的服务。

双座贝尔47B是贝尔公司(Bell)开创性的第一次商业发展,也由才华横溢的工程师Arthur Young和Bartram Kelly设计。这个例子是建造的第36个例子,40年来一直是贝尔的工厂演示者、新闻收集直升机、农作物除尘器、教练,并执行了电力线巡逻和航空摄影任务。1989年,道格拉斯·戴格尔购买了直升机,修复了它,并创造了世界50小时50秒的盘旋记录。它的最后一次飞行发生在2004年12月,距离第一次飞行达57年之多,使其成为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直升机。

诺斯罗普(Northrop)公司制造的T-38 Talon(禽爪)是世界上第一个超音速教练机,于1959年首次飞行。成千上万的飞行员学会了驾驶T-38。美国空军是T-38的主要使用者,但美国海军和几个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也使用禽爪。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拥有一支T-38机队,由宇航员驾驶,以保持飞行能力,并用作追逐飞机。T-38还充当了各种新技术、装置和武器系统的试验台。美国空军雷鸟飞行演示队从1974年到1983年驾驶T-38。Jacqueline “Jackie” Cochran在1961年驾驶这架T-38A时,在速度、高度和距离方面创造了八项世界纪录,包括1961年8月24日以每小时844.2英里(1,358.6公里/小时)的速度在15公里封闭航线上的速度记录。这架飞机由美国海军上尉和美国宇航局宇航员Wally Schirra于1963年驾驶。

鲁坦旅行者(Rutan Voyager),双引擎、双发动机、单翼自制飞机,专为长途飞行而设计有17个油箱。旅行者号全部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壳体采用由六毫米左右厚的蜂窝夹芯结构,外面蒙上石墨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表板。这样造出的壳体重量每平方米仅重1.22公斤,但却具有很大的强度。这架飞机的翼展长达33.79米,比波音727喷气客机的翼展还长,在飞行中由于受到气流的扰动,两端翼尖上下䙓动幅度可达8~9米而不致折断,正是由于复合材料结构强韧所赐。它的全机结构重量只有425公斤,加上发动机、装置等在空载时也不过843公斤,还不及一辆小汽车重量之半。机体虽然很轻,能带的燃油却相当多。它的17个油箱能带4056公斤的油,供给装在机身前、后两端的两台活塞式发动机使用。这就是说,这架飞机能够携带比它本身重量大四倍的载重量,这在现代普通飞机上是很难做到的。有人说,伯特·鲁坦的设计,为轻飞机带大重量,闯出了一条突破性的道路。

1986年12月23日,鲁坦旅行者号完成了首次不间断、不加油的环球飞行。1986年12月14日太平洋标准时间上午8:01:44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9天后于12月太平洋标准时间上午8:05:28返回。1986年23日。由于他们破纪录的飞行,飞行员Dick Rutan和Jeana Yeager、设计师Burt Rutan和机组长Bruce Evans获得了科利尔奖杯,这是航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鲁坦旅行者号是没花国家一分钱,没有大公司投资,完全用私人力量,由Dick Rutan、Jeana Yeager和Bruce Evans在18个月内建造。

鲁坦旅行者号轻型飞机由一支才华横溢的个人团队设计、建造和开放六年的结果。这架飞机的设计者是驾驶员迪克·鲁坦(Dick Rutan)的弟弟伯特·鲁坦(Burt Rutan)。伯特·鲁坦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航空工程师,提出过许多外形古怪而空气动力效能优越的飞机设计方案。他创造旅行者号的想法,最初产生于1981年的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伯特·鲁坦坐在莫哈维机场附近一家旅馆的餐桌旁。他在等待服务员上菜的时候,脑子里产生了创造一架能够环球不着陆飞行的飞机的想法。他随手在餐巾上画出了这架飞机的草图,这就是旅行者号的雏形。

XP-55(Curtiss XP-55-CS Ascender)是美国柯蒂斯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设计的发动机后置、鸭式战斗机。X代表其为试验机型,它也是第一个使用三轮起落架的柯蒂斯战斗机。 柯蒂斯XP-55-CS,单座,实验战斗机;推杆发动机,尾部附近的主翼和机头的鸭翼电梯表面。

1941年美国向日本宣战前不久,美国陆军航空队赞助了三种激进和非正统的战斗机设计。Pusher发电厂推动了这三项飞行实验,但飞机之间的相似性就此结束。Vultee提出了一种名为XP-54的双臂推手,Northrop支援被称为XP-56黑子弹的短尾飞行翼。Curtiss-Wright的设计师将发动机和飞行员的主翼卡在机身的尾端,并在机头附近安装了短翼或鸭翼。空军将该条目指定为XP-55 Ascender。经过大量测试,空军试飞员和工程师认为Ascender的效能和处理能力太差,不适合一架有效的战斗机,但它确实确切地表明了战斗机设计的未来趋势不应该去何方。

第一个独自成功飞行穿越大西洋的女性阿米莉亚·埃尔哈特,身后是她的同款座骑洛克希德·维加号飞机(Lockheed 5B Vega),这是一架由洛克希德公司于1927年建造的六乘客高翼单翼飞机。阿梅莉亚·埃尔哈特在1930年购买了这辆5B Vega,并称其为“小红巴士”。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Amelia Earhart,1897年7月24日~1937年7月2日失踪,1939年1月5日被宣布逝世)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女性飞行员和女权运动者。埃尔哈特是第一位获得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传奇女飞行员。她还创造了许多其他纪录,将自身的飞行经历编写成非常畅销的书籍,并协助建立了一个女飞行员组织。埃尔哈特本是一名护士,191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担任红十字会护士助理参观了一次航空展,1920年12月在加州第一次乘坐飞机,埃尔哈特后来说:“一离开地面,我就知道我必须飞行。”为了支付飞行课程的费用,埃尔哈特在电话公司做职员和摄影师,1922年购买了自己的第一架飞机,1923年成为世界上第16位获得官方飞行员执照的女性。

1928年6月17日,埃尔哈特与另外两名飞行员一起飞越了大西洋,但中途并没有得到驾驶飞机的机会。为了证明自己,1932年5月20日至21日,埃尔哈特独自一人不间断飞行3260公里,成为第一个独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女性。1935年1月11日至12日又成为第一个独自从夏威夷飞到美国本土的人,飞行距离3875公里。1937年6月1日,埃尔哈特与导航员弗雷德·努南一起从奥克兰(Oakland)出发,开始向东做环球飞行,在飞行了35405公里之后于6月29日到达新几内亚的莱城,距离奥克兰还有11265公里,7月2日,经过短暂休整后埃尔哈特从莱城出发前往4113公里的霍兰岛,但人们从此就再也没有见到埃尔哈特,她的失踪也成为世界航空史上一个著名的谜团。但她的飞翔精神、打破世俗对女性片面认知的力量、独立的个人魅力,永远不会消失。美国曾花400万美金搜寻埃尔哈特,但一直无所收获。直到1940年,美国的一名生物学家,在太平洋的加德纳岛上发现了一具遗骸,而且遗骸身边还有疑似女性的物品。此讯息一出,让许多人都想到了曾经消失的“空中女王”。但是最终的检测结果,却给人们泼了一桶凉水。检查结果显示,这具尸骨是属于男性的。1991年,有人在这座岛上发现了一些飞机金属碎片,可能是来自于埃尔哈特的飞机。2017年,同样是在这座小岛上,人们发现一些年代久远的物品。经过专家鉴定,其中衣服的拉链正是飞行员的拉链。而小刀和一些金属片的主人,便是已经失踪80年之久的“飞行女王”阿梅莉亚。而在2018年,有科学家宣称,当时发现的遗骸,很大可能就是失踪的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道格拉斯DC-7(地面红鼻头)和波音747(右侧红帽子,熟悉的鹅头)的机头,都可以进去参观。道格拉斯DC-7是第一架可以做到中途不停留而直接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客机。波音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独特的二层楼设计,这大概是外观最容易辨识的民航飞机了,它保持了全世界载客量最高客机的纪录长达37年,直到后来被空客A380所超越。

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Douglas Aircraft Company),道格拉斯公司由唐纳德·维尔斯·道格拉斯于1921年7月建立。1924年第一次环球飞行就是由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的飞机完成的。其最著名的飞机为DC-3型运输机,这种飞机也被认为是飞行史上最重要的运输机。道格拉斯为美国特别是美国海军制造了大量的飞机。1967年,由于其过分扩充套件DC-9,DC-8和A-4的生产,道格拉斯公司的产品质量和资金链发生了问题。道格拉斯公司不得不破产并卖给了麦克唐纳公司,麦克唐纳公司是当时美国战斗机的生产商,在兼并了道格拉斯公司以后,麦克唐纳公司改名“麦道”。后来麦道公司在竞争中也失败了,它的军用飞机输给了洛克希德公司,民用飞机输给了波音公司,所以最后麦道公司也破产了。麦道公司破产后又卖给了波音,F-15型飞机原来是麦克唐纳公司生产的,现在变成由波音公司生产,而麦道公司的其他机型在并入波音公司以后全部都停产了。所以道格拉斯公司在一共生产了三百八十六架DC-10型大飞机以后就破产了。

真正的波音747驾驶舱,参观者可以参观和动手。

洛克希德U-2C(Lockheed U-2C)。洛克希德U-2在建立35年后仍然被祕密笼罩,最初被设计为战略侦察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洛克希德U-2侦察机一直在高空默默服役。在冷战的紧张岁月中,美国空军、中央情报局,甚至美国航天局都在使用它,在高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U-2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洛克希德公司的臭鼬工厂设计的,由受人尊敬的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领导,他也开发了SR-71“黑鸟”侦察机。尽管高空飞行还相对较新,但U-2的设计和内建时间不到一年,首次飞行是在1955年。U-2确实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情报收集飞机之一。U-2侦察机可在70000英尺(21000米)的高空飞行、照相、使用雷达侦察及截听通讯。U-2侦察机一般配有8台自动高倍相机和电子侦察等系统,所用的胶卷达3.5公里长,能把宽200公里、长5000公里范围内的景物拍下并冲印成4000张照片,对侦察区域实施连续不断的高空全天候区域监视。 1956年7月4日,NASM展出的U-2在赫维·斯托克曼驾驶下,在苏联上空执行了第一次作战任务。这架飞机的飞行难度是出了名的,需要非常熟练的飞行员来操作。U-2最著名的时刻是1960年,加里·鲍尔斯(Gary Powers)驾驶中情局的U-2侦察机在飞越苏联上空时被击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被苏联方面抓获但没有按照规定服毒自尽。1962年2月10日,在柏林,斯皮尔伯格电影中心的格里尼克桥上,鲍尔斯与苏联间谍鲁道夫·阿贝尔交换回到美国。2012年,由于鲍尔斯在被俘期间表现出对国家的“非凡忠诚”,美国空军在他死后授予他银星勋章。

这是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和国防高阶研究专案局(DARPA)开发的隐形、低可观测的RQ-3A暗星无人侦察机(RQ-3A Dark Star),可以在各种天气下,白天或晚上从敌方领土内的任何地方提供持续的侦察资讯。

暗星的机体较薄,机翼又长又窄,作战半径为926公里,续航时间8小时,最大升限1.4万米,最高时速288英里(约合每小时463公里),使用FJ44型涡轮风扇发动机。“暗星”无人机每秒钟的通讯能力限制在1.5兆位,飞行中主要传送固定框架影象。“ 暗星”的外形非常奇特,机翼硕大,机身扁平,采用了无尾式翼身融合体设计,有人称它为飞翼和飞碟设计的混合体。第一架暗星原型机于1996年3月成功飞行,但一个月后在第二次飞行中坠毁。两年多过去了,在第二架原型机飞上进行了自主起飞、飞行计划和着陆。1999年1月研制计划被取消之前,它进行了五次飞行。

无人机,通用原子MQ-1捕食者A。卫星资料链路系统,一个电光/红外(EO/IR)稳定万向节,包括两个彩色摄像机和一个前视红外线(FLIR)以及合成孔径雷达(SAR)。捕食者MQ-1可以使用卫星资料链路系统提供近实时侦察,并执行攻击任务。它服务于巴尔干半岛和阿富汗,并在2003年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期间服役。掠夺者/地狱火导弹组合最具历史性的使用发生在中央情报局地面部队在反恐战争的头几个月袭击基地组织部队时。这个美国空军捕食者号是9/11恐怖袭击后首批在阿富汗上空执行行动任务的三架无人机之一。它继续在阿富汗执行196次战斗任务。它也是第一个测试发射地狱之火导弹的捕食者,也是第一个在战斗中发射地狱火导弹的无人机。

MQ-1捕食者的最大活动半径可达3700公里,续航时间达到40小时以上,可携带两枚地狱火导弹,并配有高精度相机和各种感测器。随着机翼长度、螺旋桨、航空电子装置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修改,它已成为随后MQ-IL飞机的原型。

相对于参加过实战的捕食者,角落里大X-45A还是个军校预备生。它是未来能完成更加复杂任务的无人战斗机,由波音公司生产。白色的流线形机身科幻感十足,目前还没投入实战。

2. 火箭和导弹 🚀

F-1火箭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单室火箭发动机。F-1发动机的推力为150万磅,是363英尺长的朱庇特V运载火箭第一阶段的动力装置,该运载火箭在1969年至1972年期间将第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在阿波罗计划中成功执行了六次着陆任务。朱庇特五号的第一阶段有五架F-1,总升力为750万磅。全燃料的朱庇特五号重610万磅。F-1使用RP-1,一种煤油和液氧作为推进剂的液体燃料。F-1的2500磅涡轮泵以每分钟42,500加仑的速度泵入推进剂。该发动机由Rockwell International的Rocketdyne部门于1963年制造,并进行了四次启动测试,总计192.6秒。该发动机于1970年由美国宇航局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

拍糊了,但因为有人作为参照物,可以看出F-1火箭发动机有多大。

各种火箭🚀云集,它们分别是:

(🚀UE)这是雷诺金属公司制造的朱庇特-C 运载火箭(Jupiter-C)的全真复制品,它上面有探索者一号(Explorer I)卫星的复制品。朱庇特-C于1958年1月31日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朱庇特-C 运载火箭是一种轨道运载火箭,经常被人误以为是木星-C探空火箭。朱庇特-C运载火箭最为人熟知是因为它发射了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探险者一号。 朱庇特-C是一枚改装的红石液体燃料火箭,具有固体燃料上级和稍强的主级发动机。红石运载火箭及水星-红石火箭,它们都非常相似,因为都由朱庇特-C运载火箭衍生而来。朱庇特-C运载火箭的第四节置于第三节的圆桶状之内,当第三节燃料用尽,且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km/s)时,第四节引擎开始点火,而它自己也将近入自己的轨道,朱庇特-C运载火箭的末端节并未使用火箭引导系统,这主意是由沃纳·冯·布劳恩在1956年所想到的,在1958年才实现其想法,与朱庇特-3运载火箭很像,但最上节则使用较小的固态火箭,虽然当时只有一个可以使用。探索者1号(Explorer 1)仪器记录了宇宙射线、微陨石、温度和辐射。这枚火箭于1959年被陆军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

黑色火箭头者:先驱者火箭。这是一枚Vanguard TV-2BU火箭,是美国第一枚专门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作为先驱者(Vanguard)计划的一部分,Vanguard TV-2BU测试车由Martin Company于1957年9月3日准备发射。但由于技术问题,任务被取消。下一次发射机会原定于1959年6月22日。然而,先驱者的TV-4BU测试版反而发射,并绕着 Vanguard 3 执行。与此同时,1958年3月17日,第一颗成功的先驱者卫星🛰️(Vanguard)作为先驱者1号(Vanguard 1)在Vanguard TV-3BU火箭上发射。因此,这枚火箭(Vanguard TV-2BU)从未使用过。该展品是Vanguard 1的复制品,并具有相同的标记。这个TV-2BU于1958年由海军研究实验室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尽管先驱者1号卫星的成功之路很艰难,但在发射近60年后,先驱者1号继续围绕地球旋转,成为太空中最古老的人造物体。

维京探测(Viking Sounding)火箭,用于将维京号火星探测器送上火星。在1950年代后期,NASA计划著一个雄心勃勃的任务,将机器人着陆器送入火星。一旦到达那里,这些机器将进行地质测试、天气和大气强度,更雄心勃勃的是寻找生命。在设计任务时,NASA甚至没有飞过火星,只是通过大型望远镜看到过这个红色斑点。但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NASA的工程师们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创新。1976年,两架维京号航天器抵达火星,每架维京号航天器都有一个轨道器和一个着陆器。孪生着陆器降落在红色星球的相对两侧,并且都执行了超过90天的主要任务。圆柱形,底部有锋利的尖头和四个十字形三角形鳍;整体涂成白色,鳍上方的火箭周围有黑色带子;每个鳍片标签都涂有其位置方向:SE、NE、NW和NW,而每个鳍都涂有其独特的配色方案,以进一步帮助跟踪飞行中的火箭;SE和NE鳍涂成半白色和半黑色;NW鳍全黑;SW鳍全是白色;鼻锥灰色,尖端为白色;该展品沿着飞行长度分为几个部分带有有机玻璃覆蓋物的火箭,以显示发动机和火箭其他部件的排列;发动机元件和其他部件涂成绿色、红色、蓝色、银灰色和黑色,元件上贴有黑色字母标注,并通过有机玻璃进行仔细检查时可见;以下仪器也位于火箭的鼻子中:飞机相机由Folmer Graflex Co.制造、电影相机(半完整)、木制模型相机;太阳能方面相机;无线电多普勒;20通道遥测发射器;以及电离层发射器。

这是维京12号,是美国一系列大规模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中的最后一种,这些火箭是专门为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用于高层大气研究的日益减少的缴获V-2火箭而设计的。Viking的20,000磅推力XLR-10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由Incorported反应电机公司开发。这枚火箭于1949年首次飞行。维京火箭的配置和有效载荷能力各不相同。1955年,维京12号从新墨西哥州的白沙试验场发射,达到144英里的高度。这里显示的维京12号是从原始火箭中回收的部件中重建的。重建的维京12号于1976年由马丁·玛丽埃塔公司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

侦察兵D(Scout D)火箭。侦察兵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研发制造的小型运载火箭,用以发射小型卫星至地球轨道。侦察兵系列运载火箭是第一个低成本、完全由固体燃料级组成的运载火箭 。侦察兵火箭原型机于1957年于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的兰利中心研发。1961年2月16日,侦察兵首次成功轨道发射,将用于大气密度研究的卫星探险者9号送入轨道。 当地时间1994年5月8日,侦察兵G-1型于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最后一次轨道发射,将微型感测器整合技术系列二号(MSTI-2)军用航天器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

长而纤细的气缸逐渐将火箭的一半逐渐缩小到直径较小的第二阶段,然后是隔热罩整流罩中包含的大直径的第三、第四和有效载荷部分。第一阶段底部有四个固定的三角形空气动力学鳍;带有可移动的外尖的鳍,有助于方向控制并提供稳定性。该展品在上面被切断,以显示 Injun V(Explorer 40)和Explorer 39卫星备份的双重有效载荷。这枚火箭于1977年由美国宇航局弗吉尼亚州沃洛普斯岛的设施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

民兵3(Minuteman III)洲际导弹,长而纤细的身体,全是圆柱形的,第一阶段在直径中到小的第二、第三和有效载荷部分逐渐逐渐逐渐变细,并以卵形鼻锥结束。第一阶段有四个万向节喷嘴。这是美国空军自1970年以来部署的Minuteman III洲际射程弹道导弹的训练版本。直到最近,一枚三级固体燃料导弹Minuteman III携带了多达三枚独立瞄准的 Mk 12A 核弹头,最大距离为13,000公里(8,000英里)。根据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备控制协议,它们现在只能携带一个核弹头。这枚导弹由波音制造,由美国空军捐赠,波音制造。

这是Aerobee 150探空火箭,能够达到约170英里(270公里)的高度,有效载荷为150磅(70公斤)的科学仪器。该火箭由固体燃料助推器和液体燃料维持器级组成。底部(助推器)阶段,底部有3个剪裁的三角形鳍,下面有大型突出的排气喷嘴。助推器由四个助推器支架固定在第二、支撑器阶段。维持器阶段更长,圆柱形,顶部逐渐逐渐逐渐变细到尖锐。底部有三个类似的鳍。
大气实验,有时是天文实验,是在火箭达到最高高度的几分钟内进行的。资料通过无线电传输自动转发回地面站。这枚火箭于1976年由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捐赠给史密森尼学会。

V-1(Vergeltungswaffe Eins,或Vengeance Weapon One 复仇者一号)是世界上第一枚作战巡航导弹。这个名字是由纳粹宣传部赋予的,但空军部最初的名称是Fi 103,以其机身设计师菲瑟勒(Fieseler)公司的名字命名。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在一架简单但嘈杂的脉冲喷气式飞机的动力下,为它赢得了盟军的“嗡嗡嗡声炸弹”和“涂鸦虫”的绰号。V-1用于袭击英国、荷兰和比利时,向目标发射了2万多架,其中大部分是伦敦和安特卫普。它携带一吨高爆弹头,射程约为240公里(150英里),但非常不准确。史密森尼学会于1949年5月1日从美国空军获得了这款V-1。它于1955年1月搬到马里兰州西特兰的国家航空博物馆,并于1975~76年修复,在新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大楼展出。

德国V-2火箭是世界上第一枚大型液体推进剂火箭飞行器,第一颗远端弹道导弹,也是当今大型火箭和运载火箭的祖先。该火箭被德国陆军军械称为A-4(Aggregat 4),在1944年11月首次作为武器部署两个月后,纳粹宣传部将其命名为V-2或Vergeltungswaffe Zwei(“复仇武器二”)。该导弹从移动平台发射,最大射程约为320公里(200英里)和一吨弹头。至少有1万名集中营工人在制造集中营的过程中死亡。V1导弹虽然给英国造成了很大的平民伤亡,但防御它跟防御传统的轰炸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后来的V2就完全不同了,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在实战中使用的弹道导弹,是一种真正全新的恐怖武器,甚至直到今天人类对它仍然没有很好的防御方法。美国空军于1949年5月1日正式将这架V-2移交给史密森尼学会。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各自研制了大量的杀伤性恐怖武器,但是就像德国的铁血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的那句名言“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一样,和平也只能是在核弹的打击范围之内才会降临,如果不是双方势均力敌是无法制衡这种恐怖的。

在大厅中矗立著两个核弹的模型,左边高大的是苏联第四代战略导弹 – SS-20。SS-20“先锋”的苏联型号名是РСД-10(拉丁化为RSD-10),绰号Пионер(拉丁化Pioner,即英语的Pioneer,先锋),是苏联70年代研发的远端弹道导弹,动力为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射程5500公里,可搭载三枚15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可采用轮式机动发射平台发射。这枚SS-20就是由苏联国防部捐赠的其中一枚。SS-20于1977年开始装备部队,因为射程远,故对北约各国的威胁极大。右边的则是美国第三代地对地战术导弹“潘兴II”,1985年装备部队,是地对地弹道导弹中命中精度最高的,主要用于打击华约各国的指挥所和交通枢纽等目标。这对势均力敌的对手成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悬在欧洲各国上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经过多轮谈判,美苏两国最终在1987年底签订了中程核导弹条约同意将它们同时销毁,从而解除了这个威胁。SS20的三枚核弹头是直接裸露在外的并没有整流罩,这种设计是独一无二的,直面核弹真的感到非常震撼!看过一部德国电视连续剧《德国83年》,剧情就是围绕着这两枚核导弹发生在东德和北约之间的间谍故事,豆瓣评分达8.9分。

3. 太空探索 🛰️

TIROS I 于1960年4月发射,是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它是一个极轨执行卫星,重270磅。TIROS 有十八面圆柱棱镜,侧面和顶部覆蓋著太阳能电池,底座上有四根天线、两台相机和其他仪器,顶部连线了一根天线。TIROS拍摄了第一张地球表面的大片,使预报员和科学家首次能够直接看到我们星球天气系统的大规模特征。该卫星执行了三个月,向地面站传输了数千张云模式和其他现象的影象。

TIROS I和一系列后续测试卫星为启动单独的民用和军用天基天气观测计划提供了技术经验。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用TIROS计划发射了一系列卫星,以提供日常天气观测。该计划今天仍在执行,与其他气象卫星一起,使天基天气观测成为当代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该航天器是TIROS I和II的备份,并用于地面测试。美国宇航局于1965年将这件文物转移到博物馆。

中继1(Relay 1)通讯卫星由美国宇航局于1962年发射,是人造卫星后十年中用于测试太空通讯可能性的几颗卫星之一。中继1接收来自地面站的电话和电视讯号,然后将其传输到地球表面的其他地方。该卫星在北美和欧洲之间以及北美和南美洲之间转发讯号,它还监测了辐射对其电子装置的影响。Relay 1 与 Syncom 3 通讯卫星一起传输了1964年日本奥运会的电视报道。这个中继1的原型覆蓋著太阳能电池,顶部的天线用于接收和传输通讯讯号,其底部的天线用于遥测、跟踪和控制。在轨道上,中继1卫星使用自旋稳定来定向天线与地球通讯。美国宇航局于1967年将这件文物移交给博物馆。

1997~1998年,美国铱星公司发射了六十六颗用于手机全球通讯的人造卫星,这些人造卫星就叫铱星。铱星(Iridium)系统由摩托罗拉构思、设计和建造,通过极地低地球轨道上的66颗卫星网路提供无线行动通讯,而这颗卫星是铱星通讯系统的核心。这个复杂的空间系统于1998年11月在铱有限责任公司的主持下落成,允许使用手持手机和寻呼机的来电者在世界任何地方进行通讯 — 这是电话历史上的第一次。截至2006年底,该系统仍在执行。美国政府在商业通讯、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冲突中广泛使用铱。该神器是摩托罗拉为铱星建造的第一颗原型卫星,它包括工程和飞行元件。该公司于1998年将其捐赠给博物馆。

气象卫星( ITOS E-2)是改进的Tiros运营卫星(ITOS)的备份。该系统始于1970年,是一系列六颗卫星,首次为公众提供日常的太空天气观测。ITOS继承了TIROS系列卫星,该卫星于1960年开始提供有关地球天气的资料,并证明了天基观测技术。ITOS在极地太阳同步轨道上飞行,与TIROS系列相比,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改进,它稳定下来,始终将其相机和其他感测器指向地球。该卫星携带自动影象传输相机,为世界各地的地面站提供即时天气资料;用于详细观测的高阶维迪孔相机子系统;以及用于夜间地球成像的扫描辐射计。该博物馆的文物是一个备用航天器,并于1978年从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转移到博物馆。

这是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空间实验室(Skylab)的模型,高15米,直径7米。1959年美国“火箭之父”冯·布劳恩提出了“天空实验室”这个概念,NASA和五角大楼密切合作,希望建立一个小的空间站,让两名航天员用大型望远镜从太空侦察地面情况。后来因为“阿波罗登月计划”不打算继续搞下去了,冯·布劳恩建议将土星五号第三级火箭外壳改造成空间站,这就是Skylab为什么如此巨大的原因。当时美国人决定要甩掉一次性使用的火箭和载人飞船,建设永久性的航天站和往返天地间的运输工具太空梭,从而将苏联人彻底甩在身后。在1973到1974年间,曾经有三批宇航员共9人在天空实验室里生活,总计171天,他们进行了太空中的植物和细菌生长实验,研究了长期失重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还进行失重下的材料加工试验等课题,但由于理想中的太空梭迟迟没有研发成功,Skylab无法得到补给和维修,不得不于1979年选择了自行坠毁。Skylab的内部空间可以进去参观,包括卫生间和健身器材等各种生活设施,还是比较宽敞的。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Skylab空间站,它包括一个大型太阳能天文台,配有四个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对接和气闸模组。美国人对土星5号运载卫星充满信心,同样也对Skylab满怀期望,它是如此巨大,并且携带了足够多的氧气、水和食物,至少可以在离地球440公里高的轨道上驻留十年。天空实验室上架设了一台X射线天文望远镜;可以满足长时间对地观测需求。它两片巨大的太阳能电池能提供12.4千瓦电力;空间站外层安装的一块巨大防护盾可以抵挡微流星撞击。但在发射升空的的第63秒,流星防护盾意外松动脱落,不仅扯掉了舱体一侧的太阳能帆板,还卡住另一边的2号电池。这样一来,Skylab一升空就面临残废:它失去大部分电力供应,舱内还被太阳辐射烤到52℃,航天员在里边完全没法呆。Skylab入轨11天后,三名宇航员乘坐飞船升空,在经历了八次对接失败后终于与空间站对接,他们第一个任务就是通过出舱维修拿一块布遮挡阳光,两个星期后再次出舱修复被卡住的太阳能电池。即便如此,Skylab的电力供应只有设计值的一半。执行第一次飞行任务的三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呆了28天,除了维修任务外,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生命科学实验和对地、对日观测。第二批宇航员在Skylab里呆了60天,第三批宇航员在空间站创纪录地工作了84天。由于NASA不断额外新增任务推迟返回时间,宇航员一度因不堪重负而闹情绪,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NASA拖时间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发现空间站出了许多新故障,三个陀螺仪坏了两个,第四次任务有可能被取消。对于烧钱不眨眼的NASA来说,Skylab实在是便宜,制造它总共只花了22亿美元,大约相当于今天120亿美元(780亿人民币,这不仅因为它是利用土星5号第三级改装,火箭和飞船也都是阿波罗登月计划留下的)。Skylab也使用了一些新技术,包括后来坏掉的陀螺仪。准确地说那是三个用于控制飞行器姿态的反作用轮,Skylab上总共装了3个。力矩控制陀螺仪是一种利用陀螺仪旋转时产生的惯性力矩来稳定或者调整航天器角度的装置,美国的Skylab上是首次安装,目前全球也只有美、俄、中三家有这种技术。它的好处是不需要发动机推力就能精确调整航天器姿态,节省燃料,缺点是这东西一直要保持高速稳定旋转,容易坏。Skylab上边装了三个陀螺,其中一个是冗余,但坏了两个就容易失控,很难控制空间站让它跟飞船对接。

1974年2月8日,最后一批机组成员返回地面。至此为止,Skylab总共使用了171天,也就是半年不到的时间。按成本分摊,Skylab的成本并不低,平均每名宇航员每天花掉2340万美元,是今天国际空间站花费(750万/天/人)的3.1倍。

为让参观者能更直观简单地了解空间站,博物馆里还有一个空间站1:20的模型供参观者进一步了解。

除了美国,前苏联的航天事业也高度发达,虽然当时两大联合体处于冷战时期,但“合则两利,斗则俱损”却在两国的宇宙开发合作计划的专案中被充分地显现出来。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美国的“阿波罗飞船”和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实现人类历史上航天载人飞行器第一次对接的模型,史称“阿波罗 – 联盟测试计划(Apollo-SoyuzTest Project,简称ASTP),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两个国家合作完成的载人航天任务。它最早在1969年开始酝酿,最终于1975年完成,期间美国还派遣宇航员们去到苏联绝密的太空飞船中进行了适应性训练,这在冷战时期看上去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也说明了美苏两国在展开太空竞赛的同时,面对浩瀚的宇宙时他们一定都深深感受到了人类力量的渺小,从而不得不尝试去进行一些合作。

左侧是美国的阿波罗号指令舱和服务舱,中间是一个对接元件,右侧绿色部分是苏联的联盟19号宇宙飞船,包括一个球形的轨道舱,一个钟形的登陆舱和一个圆柱形的服务舱。

1975年7月17日是人类航天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人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天,美国和苏联两个航天大国的宇宙飞船,阿波罗号和联盟号,成功地在太空轨道实现了被喻为“太空握手”的对接。当对接舱的舱门开启之后,苏联联盟19号飞船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和美国阿波罗18号的宇航员斯坦福德热烈握手,列昂诺夫用英语对斯坦福德说:“很高兴见到你。“阿波罗”和“联盟19”一共连线了44个小时,其间三位美国宇航员和两位苏联宇航员交换了国旗、礼物并参观了对方的航天器,一起合作进行了科学实验并进餐,气氛是相当的融洽。双方握手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必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称为代价2.5亿美元的握手(美国出了很大部分,这让美国国内有些人颇为不满)。有趣的是,因为NASA本来预计此时会发生在英国的小镇博格诺里吉斯的上空,所以当时小镇上的人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以庆祝人类和平的到来,结果实际上握手却是在法国的梅斯上空进行的。

哈勃空间望远镜(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命名的,在地球轨道的望远镜。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资料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气层之上,因此获得了地基望远镜所没有的好处:影像不受大气湍流的扰动、视相度绝佳,且无大气散射造成的背景光,还能观测会被臭氧层吸收的紫外线。于1990年发射之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学上的基本问题,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视场则是天文学家目前能获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锐的太空光学影像。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人类第一个放在太空中的光学望远镜,近距离看它是感觉真是够大的,这里展出的是测试版的哈勃望远镜。哈勃望远镜于1990年4月24日由“发现者”号太空梭成功发射,最开始的计划是服役五年,但现在已经超过30年了。2021年6月19日,据法新社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已经观测宇宙30多年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过去几天处于停机状态,原因是一个有效载荷计算机从6月13日起停止了工作。哈勃望远镜的继任者被人们称为“鸽王”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在2021年12月25日成功发射,据说,NASA计划于2022年7月12日释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30年中,哈勃望远镜为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做出了很多贡献,通过它,人们所知的宇宙年龄要比之前精确得多,它证实了“星系的中心是黑洞”这一现象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揭示了婴儿期宇宙的演化图景,它找到了暗物质存在的有力证据,而且还发回了一张又一张震撼人心的宇宙深空星体的照片,下面这张“创生之柱”拍摄于1995年,图片中的三个物体是老鹰星云中的气体柱,每一根支柱的顶端都有一颗正在形成的恒星,这是哈勃望远镜所拍摄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这是属于我生日那天的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天体照片。该天体现象被归属为赫比格-哈罗天体(以天文学家乔治·赫比格和吉列尔莫·哈罗命名),并被命名为HH111。其位于著名的猎户座,距离地球1300多光年。

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由三个部分组成,服务舱、登月舱和指挥舱。服务舱包含主要航天器推进系统和消耗品,而月球舱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于7月20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双人飞行器。指挥舱是航天器返回地球的唯一部分。

这是阿波罗11号登月舱的测试2号(Lunar Module LM-2)。跟航空的飞机展品不同,航天的装置大都留在了太空中或被销毁了,所以现场展现的很多都不是实物,不过这些也不是简单的仿制品,因为宇航器一般都会同时建造好几个,有的用于真正上天,有的用于测试。真正登上月球的是鹰号(Lunar Module LM-5),别小看这上面覆蓋著的一层皱巴巴的铜箔,感觉没贴好似的,其实这东西叫做多层保温毯,内部是夹心结构能限制能量流动以稳定温度,表层是镀金或镀银以保护装置免受外太空中的高强度辐射。登月舱又分为了上下两部分,下降级就留在了月球,而上升级把指令舱送回到月球轨道,跟服务舱对接后也就完成历史使命,被抛弃在了绕月轨道上,进而坠毁在了月面。

在阿波罗飞船登月舱的右上方悬挂的一架造型奇特的航天器,这就是“太空飞船1号”载人飞船。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载人飞船,完成了私人载人航天器脱离地球大气层进入太空的飞行实验。左上方是著名的“圣路易斯精神号”。

阿波罗11号“哥伦比亚”指挥舱是1969年7月第一次载人登月任务期间三人机组人员的生活区。阿波罗1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1969年7月16日,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Edwin “Buzz” Aldrin)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乘坐土星V火箭从肯尼迪中心发射。历时8天13小时18分35秒,绕行月球30周,在月表停留21小时36分20秒。这个第107号指挥舱由北美罗克韦尔制造,是完整的阿波罗航天器的三个部件之一,另外两个部分是服务模组和月球模组,绰号为“鹰”。服务舱包含主要航天器推进系统和消耗品,而月球舱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于7月20日降落到月球表面的双人飞行器。指挥舱是航天器返回地球的唯一部分。1971年,该返回舱在美国宇航局赞助的美国城市之旅后,它被实际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阿波罗11号“哥伦比亚”指挥舱被博物馆指定为“飞行里程碑”。

这是Skylab 4指挥舱,它是往返美国第一个空间站Skylab的机组人员舱。1973年5月25日、7月8日和11月16日美国分别进行了三次阿波罗飞船发射均成功与天空实验室对接,每次任务三名航天员,三次任务中九名总计在空间站生活171天。1973年11月16日Skylab 4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指挥和服务模组CSM-118一起发射。这次被送上空间站的三人组人员是杰拉尔德(Gerald P. Carr),威廉姆(William R.Pogue)和爱德华G·吉布森(Edward G. Gibson)。其中吉布森在空间站上呆了84天,于1974年2月8日着陆。该任务包括观测Kohutek彗星,这是众多实验之一。机组人员完成了1214个地球轨道和四次舱外活动,共计22小时13分钟。CSM-118于1975年从美国宇航局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

尼尔·阿姆斯特朗在阿波罗11号任务中穿的白色测试版月球宇航服。躯干上有两个红色和四个蓝色联结器。美国宇航局的“NASA”徽标、姓名标签和胸部的阿波罗11号任务符号,左肩上有美国国旗。

宇航服的名称为A-7L,是第三代航天服。宇航服旨在为宇航员在额外的车辆活动或未加压航天器执行期间提供维持生命的环境。这种航天服在关节周围制成伸缩自如的褶皱,大大提高了运动效能。但是,必须穿着特殊的“内衣”。这种几乎盖住全身的网状内衣缝入了长达100米犹如义大利空心面条那么粗的盘成网状的管子,管内流过冷水,吸走航天员身上散发的热量,并排放到宇宙空间,所以航天员穿上后感到十分舒适。穿在内衣外的航天服由内绝热层、压力层、限制层(抑制压力层的膨胀)几层重叠,最外面还蒙上聚四氟乙烯与玻璃纤维制成的保护层。再戴上强化树脂制成的盔帽、与航天服几乎一样多层的手套,穿上金属网眼的长统靴,就是完整的阿波罗航天服了。月面活动与浮游在太空活动的情形不同,必须一边步行在遍地皆是岩石的月球表面,一边弯下身体采取岩石标本。再者,要求保护航天员能经受强烈的太阳光辐射,以及使从天而降的微小陨石砸在身上也不致破损。阿波罗航天服与过去的航天服相比,根本的差别是采用了行动式生命保障系统,即将生命保障系统固定在背上,以进行供氧、二氧化碳的净化和排除体热。整套宇航服可以相对舒适地佩戴长达115小时。如有必要,它们还可以在无压模式下佩戴14天。1971年,美国宇航局将宇航服转移到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月球漫游车(LRV)是一辆四轮电池驱动的“沙丘越野车”,在阿波罗任务15号、16号和17号上被送上月球。这个特殊的单元在地球上被用作振动测试单元。LRV被存放在登月舱的下降阶段,并在抵达月球表面时部署。它实际上是“轮式航天器”,它使用航天器“棍子”而不是方向盘操作,可以向前和向后移动。该设计包括通讯天线和电视摄像机。每个车轮都有一个1/4马力的电动机。LRV可以达到每小时12英里的速度,并携带1000磅(2名宇航员及其装置)。1975年,美国宇航局将这艘月球车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

左侧横放的是双子星座4号(Gemini IV),是双子星座计划中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宇航员爱德华·怀特(Edward White)执行了美国航天史上第一次(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太空行走。双子星座4号飞船于1965年6月3日发射。这次飞行任务由航天员怀特和麦克迪维特承担,飞行时间延长到5天。在飞船绕轨道飞至第三圈时,怀特按预定计划在夏威夷上空开启舱门,进入了开放空间,在舱外共活动了约21分钟。在飞行期间,他们还进行了科技实验、医学测试,利用弹力器来维持肌肉的弹性,拍摄了许多舱外活动和地球大气层的照片。由于飞胎上的计算机失灵,飞船没有按原定计划飞行121圈,而是飞行62圈后于6月7日返回地面。这次飞行有2项成果超过了当时的苏联:一是飞行时间近98小时,打破了当时苏联的纪录;二是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右侧竖立的是水星友谊7号(Mercury-Atlas 6 Friendship 7),美国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时使用的太空船。1962年2月20日,擎天神火箭 (Atlas rocket)带着宇航员约翰·格伦(John H. Glenn Jr.)乘坐的友谊7号发射升空。飞船已120英里的高度绕行地球3圈近5个小时,最后安全地降落在大西洋的海面上;约翰·格伦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的人类和第一个环绕地球的美国人。格伦后来从NASA退休,他在太空的时间似乎已经结束。然后,36年后,身为参议员的格伦以专家的身份加入了发现号太空梭(Discovery)上的STS-95机组。当时他已经77岁了,这使他有机会创造另一个记录,成为有史以来飞往太空的最年长的宇航员。发现号是搭载型的太空船,这次任务将有7名太空人,另外搭载了科学仪器,如:国际远紫外波段仪(International Extreme Ultraviolet Hitchhiker)。发现号太空梭于1998年10月29日美国东岸时间下午2:00发射升空,它以 320英里高绕行地球,并于8天后降落于Kennedy太空中心。

爱德华·怀特(Edward White)1930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1965年6月3~7日担任“双子座4号”宇航员,成为第一个进行舱外活动的美国人。他在太空中停留长达23分钟的照片时至今日依然常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因为那被认为是人类航天历史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后来入选“阿波罗号”首次载人飞行,担任指挥舱驾驶员。不幸的是,不幸的是,计划中将于1967年2月发射的阿波罗1号于1月27日进行一次例行测试时,指令舱突然发生了大火,爱德华·怀特与其他两名宇航员维吉尔·格里森和罗杰·查菲15秒内全部不幸遇难。怀特死后被按照军礼安葬于西点军校。如果怀特没有死于那场事故的话,他应该在日后的阿波罗计划中执行任务并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灵长类胶囊(Primate Capsule, Mercury)由玻璃纤维构成,外观被涂成银色,有两个有机玻璃窗。水星计划是美国第一个载人航天计划,旨在将一人送入轨道。在宇航员飞行之前,黑猩猩被用来更好地了解加速和失重对人体的影响。这些黑猩猩没有宇航服,而是加压胶囊,即使在航天器机舱压力失效的情况下也能呼吸。黑猩猩被绑在胶囊内的沙发上,不得不操作一个杠杆和灯系统来测试它对飞行的反应。它因采取正确或错误的行为而获得香蕉颗粒或喝水的奖励,或受到轻微的电击的惩罚。可见黑猩猩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也不容小觑。这种灵长类化合物胶囊在水星计划期间使用,但不知道它是否在1961年的两次黑猩猩太空飞行中使用过。1971年,休斯顿的美国宇航局载人航天器中心将这件文物转让给了史密森尼学会。

阿波罗指挥舱主显示器,控制台的左半部分是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在右侧。该仪表板安装在指挥模组模拟器(CMS)中,用于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宇航员训练。航天器的大部分控制和显示器都位于三名机组人员坐在机组人员沙发上的主仪表板上。用于驾驶航天器以及监测和控制所有系统效能的控制、开关和显示器位于机组人员舱内的各种面板上,主面板长约7英尺,高约3英尺。这个控制板于1975年从CMS中移除,并从美国宇航局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展示。

看着这么复杂的控制系统,对宇航员的膜拜真的不言而喻,他们不仅是开拓太空之路的先锋,更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高深的学识水平、非凡的工作能力、优秀的环境适应耐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条件。

阿波罗11号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三位执行此任务的宇航员分别为指令长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舱驾驶员迈克尔·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舱驾驶员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并在地球表面待了21小时36分。阿姆斯特朗扶著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说出了那句名言: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截止目前为止,在人类的登月史上共有12位宇航员登上过月球,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
1.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1930~2012年,首位登上月球)
2. 埃德温·巴兹·奥尔德林(Edwin Buzz Aldrin Jr 1930~至今,第二位)
3. 小查尔斯·皮特·康拉德(Charles Pete Conrad Jr 1930~1999年)
4. 艾伦·拉文·宾(Alan L. Bean 1932~2018年)
5. 艾伦·谢泼德(Alan Shepard 1923~1998年,首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
6. 艾德加·迪恩·米切尔(Ed Mitchell 1930~2016年)
7. 大卫·兰多夫·斯科特(David Scott 1932~至今,首位驾驶月球车的人)
8. 詹姆斯·本森·艾尔文(James B. Irwin 1930~1991年)
9. 约翰·沃茨·杨(John W.Young 1930~2018年 后成为太空梭STS-1的宇宙飞船1981年首次飞行的指挥官)
10. 小查尔斯·莫斯·杜克(Charles Moss Duke, Jr. 1935~至今,把“全家福”留在月球的人)
11. 尤金·A·赛尔南(Eugene A. Cernan 1934~2017年 在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中,塞尔南成为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因为他是最后一个重返阿波罗登月舱的人)
12. 哈里森·H·施密特(Harrison H. Schmitt 1935年~至今,唯一的地质学家,在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中,施密特成为最后一批“抵达并踏上”月球的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停留了22小时4分钟)。

这款 M2-F3 起重机身是20世纪60年代第一艘重量级无翼起重机身研究工艺。提升体程式测试了仅从无翼飞行器的形状实现空气动力学提升的概念,这一概念用于设计太空梭。这辆F3是在 M2-F2 着陆事故严重损坏后重建的。火箭动力的M2是在45,000英尺的高度从B-52母舰下方发射的,并将滑向着陆点。1975年,美国宇航局将M2-F3转移到航天航空博物馆展出。

一个大萤幕上显示著动态的美国上空的飞行物、可谓密如蝗虫。美国拥有14000多个机场,是机场数量排名世界第一的国家,事实上,第二名也只相当于它的一个零头。美国的航空业非常发达,按照载客量,世界5家最大的航空公司,前4大都位于美国。美国人要出远门的话,他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飞机了。飞机在美国国内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很多的美国人就算是跨城市出行,可能也会乘坐飞机。因为飞机出行又快又方便,有的时候还会非常的便宜。来自IATA官网的关键资料显示,2018年5月份全球航班次数:2840710(284万),其中美国为 735783次!这意味着2018年5月份,全球每天平均有91635个班次在天上飞,美国飞行航班最多,平均每天23735个!那就看看我拍摄的这个小视讯吧!每一个小黄点代表着一架飞机,密恐者慎看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因为还想去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看看,于是恋恋不舍地走出大门,赶往下一个博物馆。

回望人类60年的载人航天历程,从发射火箭、载人登月,到空间站建设,人类航天技术已经创造了无数奇蹟。当然,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世界上最惨的航天事故,有许多航天员为人类的太空探索梦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当我们回首这些人类航天史上的灾难,我们既要对未知的宇宙抱有敬畏之心,也要铭记那些为人类航天事业献身的英雄。

📎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位于宪法大道上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 History)是华盛顿特区众多博物馆中一座非常有人气的博物馆,也是美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也没有什么上千年的文物可供人参观。然而,也许在许多人眼里会被扔掉、拆掉的“废物”,或许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就会成为“历史文物”而被小心收藏、保管。今天要参观的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收藏品竟达1700万件以上,是不是很吃惊?

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此期间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殖民地的统治模式是依照英国政体建立的,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的总督和议会。总督代表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统治,拥有行政、经济和军事大权,可以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落后的经济成分。18世纪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发展迅速,北部工商业发达,造船业是主要的工业部门之一;中部盛产粮食,生产的小麦和玉米都远销欧洲市场;南部种植园经济盛行,黑人奴隶是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除生产稻米外,主要种植菸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北美生产的很多产品甚至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英国产品一争高低。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始,除了更进一步要使北美成为原料供给地和工业品的市场外,还迫切要求毛皮贸易和西部工地。因此,英国极力阻止殖民地向西部发展,把殖民地侷限于阿巴拉契亚山以东地区。英国的西部土地政策加深了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助长了殖民地的反英情绪。同时,北美又是英国国内工业制成品倾销的市场,是供应英国国内工业生产的原料基地,它保证了英国贸易额的顺差,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钜额利润;英国宗主国还采取不同的殖民统治形式,尽量割裂各个殖民地,企图长期保持其在北美的殖民地制度。但是,由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各殖民地内部之间联络的加强,独立自主地发展统一经济,以摆脱殖民地经济依附于宗主国的要求日益强烈。

19世纪下半期,年轻的美利坚民族仅用了30多年时间,就使国民财富远远超过英、德、法等西欧强国,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美国在1850至1899年间的各种技术发明达70.12万项。美国为近现代世界科技重大发展作出的第一发明、第一成功,不胜列举:第一部电报机、电话机,第一个自动拨号电话局,第一只白炽电灯,第一座发电厂,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汽船航行,第一架试飞成功的飞机,第一次直接横越太平洋飞行,第一架超音速飞机,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电晶体计算机、大规模积体电路计算机,第一台机器人,第一项多媒体技术,第一条越洋海底通讯光缆,第一个计算机网际网路,第一颗国际通讯卫星、第一个环球电视广播卫星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第一次实现人类登月,第一次成功发射太空梭,第一个创立控制论、资讯理论、基因论,第一个破译遗传密码,第一项遗传工程,等等。自1920年以后,世界科学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成为基础科学首屈一指的夺冠者。20世纪诺贝尔科学奖466项颁奖中,美国就占了201项。

整个博物馆不按历史年代和地区分类陈列,而是按照主题内容按专题陈列。博物馆共分三层:第一层主要介绍美国科技的发展,主要陈列了农业、电力、资讯时代、海事、动力机械等部分展品。第二层以人文文化为主,设第一夫人服饰、美国社群演变、星条旗帜、从客厅到政治等专题展厅,以复原陈列方式展出欧洲移民的住房模型,生活陈设品,日程生活用具,民俗资料等。馆内不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实物。第三层设军队史、兵器、报纸、邮政、乐器、货币与纪念章、陶瓷器等展厅。整个博物馆的陈列反映了欧洲各国移民到达美洲大陆后艰苦创业,开发技术,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国的历史。

1. 包容、自由和科技

这一层主要按美国科技发展分为农业、电力、资讯时代、海事、动力机械等部分。从美国交通工具的发明、改进和变化,从交通方面展现了美国的历史变迁。展品有1886年的第一台联合收割机,1892年出现的汽油拖拉机,1829年的打字机,1806年的第一台缝纫机,18世纪40年代的6层马拉大蓬车,1879年的汽车以及贝尔发明的电话机原型等。

1807 年,第一艘取得商业成功的汽船在哈得逊河上进行了试航。很快,大多数通航河流引进了汽船。通过降低成本和节省时间,汽船使上下游商业和旅游成为可能,并促进了贸易。到1830年,汽船主宰了美国的河流交通。下图是哈得逊河汽船罗切斯特号模型。

19世纪初,美国的大部分道路状况令人堪忧。这些道路满足了当地的需求,可以让农民把产品推向市场。但经陆路长途跋涉前往西部定居的美国人是乘着马车行驶在俄勒冈小道这样的车道而非马路。不过,有几条主要道路是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第一条由联邦政府出资建设的国家公路是1833年从马里兰州的坎伯兰市延伸到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下图是19世纪40年代美国国道的铸铁里程标。

到19世纪70年代,铁轨向海岸线延伸。铁路将美国内陆的更多地区连线起来,城镇和城市可以在远离海岸和水道的地方繁荣发展;食品和制成品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分配。铁路在散落于数千里范围的人们之间建立了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联络。对许多美国人来说,铁路连线预示著新的繁荣和新的机遇。在圣克鲁斯,商人和政要争抢著将铁路引入城里,憧憬著工业的繁荣能将他们的小城镇变成大城市。许多当地人投资建设圣克鲁斯铁路,经过多年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操纵,1876年共建成了15英里的线路。铁路把圣克鲁斯连线到由加州主要铁路南太平洋线服务的沃森维尔农业小镇。

《蒸汽机车木星》,1876 年在费城制造的木星是圣克鲁斯铁路的第三辆机车。这辆机车专为窄轨道(轨道之间36英寸)而设计,因此当1883年转为标准轨距(56.5 英寸)时,它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木星卖给了的一家公司,在那里运送了60多年的香蕉。

铁路改变了农业格局。随着铁路将农场与广阔的商业世界连线起来,农民开始种植新的作物,销往远近各个地方的市场。广袤的麦田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了面粉。火车将牲畜运送到中央牲畜饲养场,并通过冷藏车将肉类运送到全国各地的零售市场。城市居民可以全年购买到水果和蔬菜。农场变得商业化,往往专门种植单一作物,并与国内市场的起伏息息相关。有着大量农田的沃森维尔成为农业生产的中心。随着铁路开辟新的市场,当地农民开始尝试甜菜、苹果、草莓等经济作物。这些新作物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作物,需要大量的工人来种植、耕作、收割和包装。于是,沃森维尔种植者开始寻找低成本的临时工人。他们雇用中国人、日本人、菲律宾人和墨西哥人来做那些辛苦的劳动。淘金热期间,中国男子大量涌入美国。他们共同的梦想是赚回足够的财富回到中国,然后购买土地并在家乡成家。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梦想从未实现过。到1870年,有六万多中国人住在加州,其中大部分是男性。

第1401号蒸汽机车制造于1926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美国南方铁路上执行的64班蒸汽机车之一。第1401号蒸汽机车作为“南方”的重要机车往返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和北卡罗来纳州索尔兹伯里之间的夏洛特分割槽。它以高达每小时80英里的速度牵引客运列车。1945年4月,第1401号蒸汽机车牵引著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的送葬车前往华盛顿特区。

在19世纪的美国城市,步行是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大多数居民在居住的地方附近工作和购物。但是,随着电动有轨电车(有轨电车)系统在19世纪80~90年代以及20世纪初的建设,城市开始不断扩张。许多白人城市居民搬到了有轨电车所在的新郊区。有轨电车能让人们到离城镇更远的地方工作、购物和交际。城市街道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华盛顿,有轨电车把偏远地区变成了新的居民区。房地产开发商通常建造有轨电车线路以促进新的郊区社群形成。他们成功把郊区卖给中产阶级工人,这改变了社群生活和城市节奏。有轨电车还将华盛顿人与该市最大的公共市场连线起来。在那里,购物者可以找到各地农场的农产品和肉类以及全国各地的水果和蔬菜,还有海外的一些农产品如香蕉。这辆 Capital Traction Company 的有轨电车从波托马克河的码头沿着第一街一直通向城市的边缘。华盛顿禁止架空电线,因此有轨电车在城市内部使用地下电缆,而城市范围外使用地上电线。

20世纪初,有轨电车和电力市间铁路系统帮助满足了美国的交通需求。到1917年,美国全国有4.5万英里公交车轨道和数百万辆有轨电车。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有轨电车系统的侷限性、政府和公司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导向、消费者选择以及替代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公共汽车和汽车)使有轨电车被淘汰。20世纪10年代,公共汽车开始取代有轨电车。许多乘客认为公共汽车现代、舒适,甚至豪华,而有轨电车颠簸且不舒服。公共汽车对运输公司具有商业意义;公共汽车比有轨电车更灵活,也更便宜。在一些城市,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凡士通轮胎和橡胶公司以及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在内的汽车和汽车供应公司都购买了运输公司的股权,并鼓励从有轨电车到公共汽车的转型。但许多城市在没有这种影响的情况下选择了转型。到1937年,美国有一半的城市只有公共汽车一种公共交通方式。最重要的是,美国人有了另一种选择:汽车。汽车成为越来越多经济能力较好者的通勤选择。在华盛顿特区,最后一辆有轨电车的执行时间是1962年。

交通问题一直是美国种族平等斗争的一个导火线。1896年,最高法院的普莱西(Plessy)诉弗格森案判决宣布了种族隔离合法。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直到1954年布朗诉教育委员会 (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撤销了普莱西,“分离但平等”的信条才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法则。

但是1954年以后,隔离仍然是一种惯例。针对种族隔离交通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有助于建立现代民权运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1955年至1956年的公共汽车抵制运动展示了非暴力直接行动的力量,并鼓励其他形式的抗议抵制有组织的种族主义。 交通问题在进入下一个阶段时仍然处于运动的最重要位置:确保新的法律得到实施。1961年,一群自称为自由骑士 (Freedom Riders) 的积极分子登上了公共汽车前往南方,想看一下公共汽车站是否按照命令废止了种族隔离。自由骑士 (Freedom Riders) 在旅途中遭到种族隔离者们的袭击,其中一辆公共汽车在阿拉巴马州被焚烧。但是自由骑士的努力迫使联邦政府使各州遵守废除种族隔离的法律。由于这些交通抗议,整个实行种族隔离的南方的法律和社会习俗开始发生变化。

驾车穿越美国之旅的想法使数百万美国人为之着迷。在道路遍及全美之前,全国驾车之旅便已广为人知,其不仅宣传了汽车制造商,推动了政治事业,而且证明了汽车不仅仅是一种昂贵的玩具。而早在汽车普及之前,长途旅行和其他宣传就使汽车进入美国人的意识中。1903年,H.尼尔森·杰克逊 (H. Nelson Jackson)、塞沃尔·克罗克 (Sewall Crocker) 和他们的狗巴德 (Bud) 第一次成功实现了横贯大陆的汽车之旅。这次旅程艰钜而漫长,但他们的行程无论走到哪里都成为头条新闻。他们有力证明了长途公路旅行是真实可能发生的事情,尽管成本高昂贵且困难重重。

奥克兰轿车,1929年。奥克兰汽车公司是通用汽车庞蒂亚克分部(Pontiac)的前身。 1907年底特律市附近的奥克兰县庞蒂亚克市一名马车商建立了奥克兰汽车公司,1908年被并入通用公司。1925年因生产的庞蒂亚克牌汽车受到欢迎,逐在1932年将奥克兰分部改名为庞蒂亚克分部,生产中档汽车。主要产品有太阳火(Sunfire)、博纳威(Bonneville)、格兰艾姆(GrandAm)、火鸟(Firebird)、飞越运动厢体车(TransSport)等。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新建高速公路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一些美国人通过高速公路迁徙各地,其他人则在路上或路边以做生意为生。许多美国人开始走上高速公路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旅行者经常把高速公路看作是独立自由的象征,尽管他们所途径的道路由政府建立的,还有汽车和轮胎制造商、炼油厂、加油站和路边餐馆等的支援。66号公路于1926年投入使用,到20 世纪30年代后期全部铺设完成。它从芝加哥一直通往洛杉矶,在数百个小城镇之间建立了联络,并提供了一条经过西南部的运输路线。66号公路虽然不是第一条长途高速公路,也不是最受欢迎的公路,但其声望似乎超出任何其他道路。在《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中,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 称之为“母亲之路” (Mother Road),66号公路运送了数十万大萧条时期的中西部移民,他们为工作和美好生活而前往加利福尼亚。

20世纪3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享受带薪假期和使用汽车,许多家庭购买或制造了住家式挂车。广告上将挂车生活作为一种通过旅行度假增强家庭关系的方式进行宣传。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住家式挂车是家的缩小版,上面配备折叠床、炉灶、水槽和其他设施,让家庭在旅行期间无需支付酒店或餐饮费用。尽管将家务搬到路上常常意味着女性没有多少假期,但是住家式挂车却为数十万人提供了休假的途径。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的每个夏天,新罕布什尔州的凯特一家都会将他们的 Trav-L-Coach 住家式挂车拖到缅因州南部海岸的约克海滩。他们住在美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挂车营地之一,以适应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那里,他们像其他中产阶级家庭一样,在轮子上的度假小屋里游玩一周。想想美国家庭在1930年代就有房车了,看来我们的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

在农村地区,校车的引入改变了其所服务社群的角色以及乘车上学孩子的生活。学生们曾经需要走路到当地一所通常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而现在他们则乘坐校车到大型综合学校,在不同的年级上课。进步的教育者把校车看作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步骤。到1932年,美国有63,000 辆校车。这辆36座道奇校车服务于印第安纳州中南部农村马丁斯堡的一所小型综合学校。安全是校车设计的关键。这辆校车底盘是全钢的,车身被漆成了明亮的橘色。选择这种醒目的双深橙色,主要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黄色在1939年成为标准,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采用。1936 年(车身),1939 年(底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旅行车产量从不到 3%上升到近17%。旅行车成为战后郊区生活的象征。生活在郊区的父母依靠这些大型汽车通勤、接送家人、购物和搬运家居用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汽车的依赖迅速增加,有助于重塑美国城市和郊区的生活。它创造了主宰当代大部分美国生活的郊区风景和文化。拥有一辆汽车让白人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家庭更容易迁移到新的郊区。地方和全国的交通政策经常鼓励郊区发展以至于危及老城。福特乡绅牌旅行车,1955年。

集装箱(装满货物的钢箱)在船舶、卡车和火车之间转运货物的系统改变了商业航运的格局。集装箱化简化了货运处理,并大幅度降低了各类货物的运输成本。这也刺激了海滨工作人员和滨水地区的巨大变化。纽华克号 (Newark) 是1945年建造成的一艘C-4 运兵船。美国海陆联运公司 (Sea-Land Corporation) 在1968年将其进行改造用于运输集装箱。它的货舱和甲板上可以运载272个集装箱。

第一辆电动汽车,为符合1998年加利福尼亚州出售无尾气排放汽车最后期限的要求,EV1是第一款为大众市场设计的现代化多用途电动车。1996年至1999年间,通用汽车制造了1,117 辆电动汽车,并将其中大部分租给了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佐治亚州的消费者。该方案使全国注意到创新和强制技术变革减少污染和石油消费的可能性。然后,汽车制造商在21世纪初结束了他们的电动汽车租赁计划,拒绝达到加州排放标准,并威胁要采取法律行动。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推迟了不排放尾气的汽车生产的最后期限。委员会还接受了利用先进的清洁汽油发动机和混合发动机技术减轻洛杉矶空气污染的方案。

电动汽车倡导者对汽车制造商压制前途广阔的环保技术的决定进行了抗议。电动汽车方面的新需求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在市场取得的成功促使汽车制造商在2008年之前制造并销售电动汽车。加利福尼亚州的汽车司机带领全国采用电动汽车,到2014年共有超过10万辆电池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路。

《美国的企业》介绍了200多年来美国的企业、商业贸易和他们的发展历史。在商业时代,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并以农民和工匠为业。政府鼓励农业、工业、交通和全球贸易发展。市场革命影响了被奴役的和自由的人民,改变了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以相对公开的商业取代了面对面的讨价还价。

在美国的企业展区看到了中国与美国的早期贸易,美国商人与中国进行了利润丰厚但风险极高的贸易。他们跑遍全球,寻找中国人会买的东西。然后,他们购买中国产品,销售到美国市场。贸易使美国人变得足智多谋,为几乎所有人都创造了财富,其中包括成为世界上最富人士之一的中国商人伍秉鉴 。展示柜里的是18世纪末的茶箱,这个中国制造的茶箱是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的。商人们以不同的价格进口了不同等级的茶叶,使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能享用到茶叶。

📌 伍秉鉴(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生于广东广州,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广州人。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珅、伍秉鉴和宋子文),唯独伍秉鉴是以纯粹的商人身份出现。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伍秉鉴财产的形式很多,不光是银子,还有自己的企业,这个企业叫“怡和行”,做中西贸易,主要经营丝织品、茶叶和瓷器。他立足广州,主要是跟英国人做贸易,同时又把产业放大到境外,甚至债务也放到境外,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他也像中国普通的地主一样,在国内买了大量的田产、宅院、茶园、店铺,甚至让银子变成资本,到美国投资铁路、证券和保险业务。伍秉鉴的怡和行一度成为世界级的跨国财团。

展品很多,有1792年保罗·里维尔 (Paul Revere) 制作的银器方糖钳、1794年新英格兰人伊莱·惠特尼 (Eli Whitney) 发明的轧棉机( 这是一种用于更快地从棉花中提取种子的新机器。棉花很快成为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这也助长了美国奴隶制的急剧发展),19世纪早期和中期,在明尼苏达州和达科他州境内无处不在的红河手推车(它们广泛用于皮草贸易。红河手推车运载着由美国原住民制作的毛皮、肉乾和兽皮服装,以及普通的货物和家庭用品或个人用品。圣保罗和加拿大边境之间有几条贸易路线,有些靠近红河。从市内返程时,红河手推车运送干货、服装、工具、五金、枪支、农具、菸酒等商品。在19世纪70年代铁路和轮船到来之前,红河手推车一直很普遍)。

奴隶制不仅为南方的种植者和奴隶贩子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也使北方的棉纺织厂主和投资者赚足了钱。近百万被奴役的非洲人被定为财产,有些人赎回了自由;但更多的人通过逃跑甚至自杀进行反抗。奴隶被种植园廉价出售,然后再进行拍卖。在这个展览所描绘的场景中,背景是在上南方,当交易者来要他们的儿子时,父母却对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没有收到任何提醒。

20世纪初,美国的农业不再那么粗放,而是更加集约。农民们不再耕种更多的土地,反而把重点放在提高土地生产力上。随着农民成为承担经济风险的现代企业经营者,牲畜工具、种子储备和作物轮作逐渐消失。为提高土地产量,他们开始使用杂交、肥料、杀虫剂和气动机械。20世纪20年代的福特森拖拉机,随着气动拖拉机价格的下降,农民不再使用马拉装置。1923年购买的拖拉机中有75%是福特森。然而,福特由于不愿意更新拖拉机导致其在1928年遭遇失败。国际上公认的世界第一台拖拉机,是哈特和帕尔于1901年冬天在美国艾奥瓦州查尔斯城制造的“No.1”拖拉机,该机系列号为1205,1902年7月销售给农民,成功使用了17年。

美国人倾向于记住成功,忘记失败,加之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不断的自我推销,使他成为全国发明的标志性人物。他在1879年发明的电力照明系统大获成功并广受欢迎。但很少有人回忆起他在 1890年发明的、被他称为“小怪兽“会说话的娃娃。这些娃娃又贵又重,语音质量还差,因而在市场上遭受挫败。

1920年到1933年,美国发布了禁酒令,禁止销售和使用大部分酒精。但是这并没有阻止美国人饮酒。公众对酒精无法抑制的渴望导致了有组织的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非法生产和分销迅速出现,黑帮老大通过枪支控制了竞争;犯罪活动猖獗。橱窗里展示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汤普生手提机关枪”,这样的强力武器是帮派成员的最爱。

由著名女摄影家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a Lange)1936年拍摄的《移居的母亲》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人生活的困境。对于许多人来说,佛罗伦萨·欧文斯·汤普森这张脸很好地反映了大萧条时代,多谢传奇的刚刚接受培训的实习摄影记者多萝西娅·兰格在1936年2月访问美国加州一个尘土飞扬的豌豆采摘营地时抓拍了这张照片,她这样做,同时也抓拍下了一个自豪的民族面临危急时刻的应变能力。

发明者艾萨克·辛格 (Isaac Singer) 于1851年获得缝纫机改进技术专利,发明了一种代替手工缝纫的机器 – 缝纫机。这个革命性的发明被英国当代世界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之为“改变人类生活的四大发明”之一。之后胜家公司还制成了世界第一台电动缝纫机,至19世纪末期,全球销量达135万台,而一个专门从事分销及业务推广的网路亦于此时开展。

1828年7月24日,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威廉·伯特制造了一部名为“排字机”的机器,并在不久之后就取得美国专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部打字机的诞生经历。但是最初发明的打字机并不能很好的为人们工作,因为它的键位的排列实在太过糟糕,只是简单的让26个字母按照顺序一次排列开来往往让打字员头痛不已,这种状况直到1868年美国的新闻工作者克里斯托夫·肖尔斯(C.Sholes)发明了沿用至今的QWERTY键盘才宣告结束。

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美国广告业务偶然间发展起来。广告由印刷商、制造商、商人和少数当地代理商打造,侧重于宣传卖家的名字和产品的质量。广告通常贴在建筑物上,公共空间因此变成了市场。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专利药品制造商开创了品牌宣传方法,将他们的产品与个性(往往是自己)联络起来。他们的部分广告宣传的是历史悠久且具有疗效的治疗方法。其他广告则是虚假承诺。这些虚假广告降低了消费者的信心,因而开始得到监管,广告公司也因此而步入正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广告业务随着大规模生产而日益发展壮大。品牌宣传和覆蓋全国的宣传活动等销售战略保证了对新产品的稳定需求。一批新的代理商建立了具有透明计费系统的全方位服务机构。他们设计和投放广告,并希望通过赢取信任获得成功。

十九世纪的美国人热衷于观察他们周围的世界,他们热切地寻求获得所有型别的图片。摄影的引入和图形制作的改进使印刷影象更多地可用于家庭相簿、插图杂志和报纸,以及作为广告海报。这次展览的影象探索了十九世纪观众如何接收和共享跨越许多障碍的视觉资讯,包括种族、阶级和语言障碍。展馆还展示了相关物品,包括乐谱印版、带插图的报纸和柯达相机。


山姆大叔征兵宣传海报只是当时宣传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另外还有很多海报描述后方的支援,也揭示了女性在战争中的新角色。

《我想要你加入美国军队》征兵海报创作于1917年,由美国人弗拉格设计,据统计,这张海报曾经印刷达五百万份之多,这种第一语气口吻的海报构图形式仿佛是当时的一种流行,因为英国、苏联和义大利的征兵海报也是相似构图。但唯独山姆大叔的魅力风靡全球,相比背后也有其独到之处。山姆大叔深刻的形象建立不外乎以下几点:第一,鲜明的服装符号,山姆大叔戴着星星装饰的高帽,打着红色领结,穿着白色高领衬衫和深色燕尾礼服,让人联想起美国国旗,成为自由平等的代言;第二,平易的角色代入,其他国家的征兵形象多为政府官员或者士兵,相比之下,这个根深蒂固的美国大叔就缩短了距离感;第三,动作、表情的严酷,山姆大叔的形象是弗拉格在自画像的基础上加以修改的,冷峻锐利的眼神一边质疑着观者一边向人发出邀请,而他的手指向了画外的人,赋予了旁观者一定的价值认同意识;最后就是整体构图的协调,整个画面比例均衡,给人物的表情留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字型与影象也搭配完美。

除了广告活动外,这些收藏品还包括数千个包装、目录和其他来自许多工艺品和行业的文献示例,从工程到帽子制作。这些收藏品还包含一系列折衷的广告物件,如木制雪茄店印第安人、霓虹灯标志和政治竞选广告。

广告旨在说服,这种说服的主题和技术揭示了国家历史的一部分。该博物馆为万宝路、Alka-Seltzer、Federal Express、Cover Girl和Nike等几家熟悉的公司保留了广告活动。它还储存著西北艾尔广告公司的记录以及Krispy Kreme甜甜圈、Carvel冰淇淋和其他公司的商业档案。Warshaw Collection of Business Americana包括数千张贸易卡、目录、标签和其他商业档案和影象,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

香菸广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广告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一种呈现出消费的社会效益的文化力量,这些社会效益即个人自由、社会地位、便利性和更好的个人关系。大萧条降低了收入,改变了20世纪30年代的广告口吻。在经济低迷的这几年,广告商完善了硬性销售,投资了无线电新媒体,并饶有兴趣地研究著消费者。美国人在兴趣和怀疑之间将这些消耗殆尽。19世纪90年代,“卡通人物”成为全国品牌的代言人。他们用来宣传各种产品,消费者出于喜欢会购买相应的产品。他们的面孔亲切友好,凭借幽默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并建立了品牌的忠诚度。许多卡通人物大受欢迎,如这个展示的“花生先生”。因此,他们的母公司将其作为赠品送出或作为许可产品出售。有的甚至有自己的连环画、游戏和电视节目。

这是一个基于 Planters Nut and Chocolate Company 的代言人花生先生的铸铁人物。

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入消费时代。在消费时代,从城市到郊区,生产的蓬勃发展和消费主义塑造了美国市场。技术创新、白领工作扩张、信贷增加以及新的消费群体推动了繁荣。商界和政界领袖声称消费主义不仅仅是购物:它定义了资本主义的好处。这个时代标志着美国生产力达到顶峰,生活水平达到高标准。此时出现了肯德基、麦当劳,电视剧、冰箱、芭比娃娃等家喻户晓的消费品。但是许多美国人质疑消费资本主义的承诺。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引擎放缓,生产力下降,工资水平下滑,美国人面临能源危机,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预期。

肯德基风标,20世纪50年代中期,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德·桑德斯 (Harland Sanders) 和他的第一个加盟者皮特·哈曼 (Pete Harman) 创新了烹饪方法,并坚持认为当地的经营者要保持服务水平,并坚持“原始配方”。桑德斯通过规范产品并树立品牌信誉而收获了成功。这个风标使用了桑德斯上校的标志性形象作为公司的统一品牌。现在在中国的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到这位肯德基老爷爷 – 桑德斯上校。

电视机是流行家俱风格的体现,DuMont Company的Revere电视机在殖民复兴风格橱柜中杂糅了现代技术。到了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有线电视和后来的网际网路将广播变成了窄带广播。这项技术使媒体公司和广告商能够将消费者分为更具体的市场。他们创造了 MTV、Lifetime、Nickelodeon、HGTV 和 Fishing Channel 等频道。广告商使用这些销路将购物连线不同的生活方式。

1973~1975年代,那时候我家还没有📺。

这里介绍了美国几个著名的企业和人物:露丝·汉德勒 (Ruth Handler 1916~2002年)通过观察女儿芭芭拉玩纸娃娃的样子产生了一个想法,她觉得娃娃可以做成大人的风格。1959年,她说服她的丈夫,即美泰公司的共同所有者,开发了一款成人时尚娃娃,即芭比娃娃。电视营销使它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玩具。与当时的大多数玩具娃娃不同,芭比娃娃是一个大人样子,一个青少年模特,她可以约会、开车并穿上漂亮的衣服。虽然经常因不现实的身体比例和助长性别刻板印象等遭受批判,但芭比娃娃还是与时俱进,以反映美国文化中的社会和文化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她尝试过从警察到古生物学家到总统候选人的许多新事业。

拉乌尔·A·科尔特斯 (Raoul A. Cortez 1905~1971年) 认为媒体应该为社群服务,促进公共利益。他离开一家西班牙语报社后,他创办了一家广播电台,该电台成为圣安东尼奥西班牙语社群的声音。1955年,他开办了 KCOR-TV,将他的广播业务和以社群为中心的媒体视野扩大到电视领域。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美国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经济时代,创新想法和产品在美国境内轻松流动。随着决策、融资、设计、劳动力、生产和市场扩充套件到很多地方,企业变得日益分散。全球贸易为许多人提供了更多机会,而对一些人来说则是一场灾难,并对当地文化和习俗带来了挑战。1971 年,麦当劳向日本扩张。有人担心美国品牌会危及当地的传统。其他人则认为,成功的品牌会适应当地文化。这个标志是在美国制造并用于日本当地的。虽然文字为日语,但配色方案和显眼的金拱门使得该标志仍可被一眼认出。看看现在全球无处不麦当劳,就知道这个扩张有多成功。

彭博键盘。这种定制键盘使彭博金融市场系统的使用变得容易,即使是对于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交易者也是如此。迈克尔·彭博 (Michael Bloomberg 又称迈克尔·布隆伯格 1942年~),1981年被华尔街一家投资银行解雇,他拿着他的解雇补偿金开设了一家专门的金融行业资讯公司,简称彭博(Bloomberg)。他的利基产品和必备彭博终端计算机系统为打造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媒体帝国奠定了基础。他是联合国气候行动特使,三度出任纽约市长。2020年4月6日,迈克尔·布隆伯格以3400亿元人民币财富名列《胡润全球百强企业家》第17位。 2020年4月7日,迈克尔·布隆伯格以480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16位。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开始借钱来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个人总体债务增长快于收入。金融领域的放松管制为许多人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到了21世纪初,一些贷款人和借款人变得贪婪而忽视了风险。政府监管机构也日益松懈。债务形式多种多样,信用卡、学生贷款和可变利率抵押贷款、低抵押贷款利率。有些人设法度过了难关,另一些人则不堪重负。
从左到右:
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的止赎标志(FORECLOSURE)。在 2008年的周期性低迷时期,伴随失业、低抵押贷款利率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重置以及房地产泡沫破灭,出现房屋止赎风暴。Bankers Realty Services 的房地产经纪人凯文·伯曼 (Kevin Berman) 在2008年至2012 年期间在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使用了这个止赎标志。
随着技术数字化,美国人的资讯装置变得越来越移动化。一切即时访问促成了社交媒体革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加速了商业发展。有人喜欢互连,也有人担心永远无法逃脱工作或监视。左下角那个白色到大哥大是摩托罗拉DynaTAC手机,世界上首款商用手持式手机在1984年推出,售价3,995美元,重2.5磅。手机很快变得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都依赖于移民。新的人口带来了多元化,促进了创新,并创造了一批新的企业家。但是,他们降低了服务业、农业、工程等部门的工资水平。一些移民取得了成功,另一些移民则举步维艰。大多数人来美国是寻求为孩子提供更多机会。20世纪90年代,为了缓解护士短缺问题,联邦政府给予境外护士特殊的签证,最终让他们成为永久居民。玛丽亚·杰梅姆 (Maria Jayme) 这样的菲律宾护士因为会说英语而很受重视。在毕业冠礼上,杰梅姆收到了这顶帽子。

这一部分从衣、食、住、行的不断创新、提高展示了美国家庭的生活演变史。19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生物理论”被广为接受,美国各地的城市在公共卫生改革者的推动之下安装了供水和排污系统。抽水马桶变得越来越普遍。那个时代的抽水马桶在地板下有排水管和干便池,经常泄漏难闻的下水道气体。到 19世纪90年代,抽水式虹吸马桶(下图柜中白色物体)成为常态:冲入便池的5到7加仑的水可以冲走粪便;内建的存水弯管可以在便池储存一池用于阻隔臭气的水。

1955年推出了烤箱大小的家用微波炉,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更小型的微波炉(下图最下角灰色微波炉)及其更低廉的价格才吸引了购买者的注意。尽管制造商希望家庭使用微波炉准备传统饭菜以及所有配菜,但很少有家庭这样做。相反,大多数家庭使用微波炉热冷冻食品、剩菜和做爆米花。微波爆米花最早于1981年出现在超市,但为了防止黄油变质,微波爆米花必须冷藏。1984年,可以在室温下储存的袋子出现在货架上(袋子纸层之间的金属薄膜吸收微波并集中热量使核心爆开)。

19世纪90年代,美国掀起骑自行车狂潮。作为第一种个人机械交通方式,自行车给男男女女带来一种刺激而自由的感觉。骑自行车是在城市穿梭的一种流行方式,周末美国的很多自行车爱好者都会骑自行车。骑自行车的人在游说改善道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世纪90年代,自行车热潮推动了“合理穿着”运动,这项运动鼓励妇女摆脱又长又繁琐的裙子以及笨重的衬衣;一些人穿着灯笼裤,但大多数人选择穿着较短的裙子。自行车给女性带来了自由、独立和出路。正如1896年一位观察员所说,对于许多女性而言(比如这位离开家庭和农场去工作的女性),自行车是“一匹奔向新世界的战马”。为方便出行还发明了夜行自行车灯,一种常见自行车灯通过棉芯燃烧煤油。另一种则通过燃烧自行车灯上气室受控水滴中的水润溼下气室中的碳化钙晶体,气体流经小的燃烧器喷嘴时产生的乙炔气。两种形式都需要用火柴点燃;其中火焰后面的一个反射镜和前面的一个透镜帮助加强和聚焦光线。

1896年,马歇尔“少校”泰勒突破了一项当时非常受欢迎的运动 — 职业自行车赛车的肤色隔阂。他是 1897年至1900年间美国最快的自行车手,也是第二位获得世界体育冠军的非洲裔美国人。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开始对吃的东西以及打发时间的方式产生不同的思考。他们逐渐放弃不可靠的冷柜,选择又新又实惠的电冰箱。到20世纪60年代,他们开始购买具有大空间冷藏箱的大号电冰箱。家用冰箱也比冷柜更能持久保持牛奶冷却。到1940年,美国有64%的家庭拥有电冰箱。

整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牛奶消费量增加,1941年达到高峰,平均每人每年喝744杯牛奶。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营养学家和越来越多的多产厂商一直将牛奶奉为对儿童和成年人至关重要的“完美”食品。始于1900年的变革(从测试结核病牛到消毒灌装线)让牛奶变得更加安全。

最后部分介绍了美国成衣的发展,随着缝纫机的工业化和切割成堆布料工具的发明美国人开始加工成衣,它们款式相同,批量生产,价格不一。批量生产是降低成衣价格的关键。衣服的每个裁片都需要根据图样从堆叠的布料中裁剪出多个相同裁片。早在19世纪90年代,电锯就取代了长刀(19世纪70年代取代了剪刀)。美国人的着装开始趋同,他们之间的差异变得模糊。由于轻薄面料更容易裁剪,因此服装业摒弃了较重的面料,时装设计师重新审视了传统的款式。

历史博物馆设定了很多可以动手的装置让游客沉浸式地体验和了解历史。比如站在这两面穿衣镜前,游客可以试穿你喜欢的服装,把你带回那个时代,甚至可以像明星一样!一个女孩正在镜子前换装。

2. 发明创造及创新

美利坚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在新大陆的千古荒原不断拓疆西进的历程。新大陆充满了各种新奇事物,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曾任美国历史和技术博物馆馆长的著名史学家丹尼尔·布林斯廷说过:西进时期的美国,对移民来说,是一片“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国土,美国人很重视机会,很重视把握时机寻找机会。他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流动来发现他们所要寻求的东西。开拓精神和流动性格,就是寻求可能性和机会的精神与性格。美国史学家亨利·康马杰说:美国人喜欢创新,不大尊重传统,对任何事情都愿意试一试。爱搞实验是美国人性格中根深蒂固的特点。而试验、实验、创新,就是试探可能、捕获机会的过程。对新的可能性的大胆设想和不可遏抑的探索激情,正是美国为近现代科技贡献如此之多的原创性成果的精神力量所在。英特尔公司华裔副总裁虞有澄说过,他从一位美国教授那里得到的受益终生的科学原则是:非绝对禁止者,就有可能发生。美国在现代诸多重大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也是这个善于追求良机的民族,在与前苏联、日本、西欧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拼命抢时机、争优先的结果。

📌 科技的发明地:矽谷。
位于加州旧金山以南的圣克拉拉谷有着灿烂的阳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果园和慵懒的郊区使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山谷赢得第一个暱称:果树林 (The Valley of Heart’s Delight)。该地区曾经是一个农业天堂,盛产果园和罐头。迷人的郊区,靠近斯坦福大学的便利交通,休闲而激烈的企业文化吸引了当地优秀人才和新兴企业。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果园已经让位于蓬勃发展的电子产业。飞兆半导体公司和英特尔等本土公司的工程师发明了将数千个电晶体微型化并组合到嵌于矽片的积体电路上的工艺。这些“晶片”的广泛使用促进了个人电脑的发展。记者唐·赫夫勒 (Don Hoefler) 于1971年给该地区取了一个新名字,当时他在一系列名为“美国矽谷 (Silicon Valley U.S.A)”的文章中描述了这一转变。

企业研究人员和自学成才的业余爱好者在个人电脑的发明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罗伯特·诺伊斯 (Robert Noyce)、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 和安迪·格鲁夫 (Andy Grove) 凭借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创立了一家领先的积体电路制造公司英特尔。艾伦·凯 (Alan Kay) 和施乐公司的其他人士推动了计算机图形学、网路和列印技术的发展。家酿电脑俱乐部 (Homebrew Computer Club) 给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分享知识的地方。家酿电脑俱乐部 (Homebrew Computer Club) 成员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 ) 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Steve Wozniak) 在俱乐部展示了他们的 Apple I 套件后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

早期的电脑又大又贵,需要经过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毫不奇怪,只有大学、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才能接触到这些庞然大物。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矽谷的发明家以第一台“个人”电脑改变了计算机的外观,这些电脑很小,可以装在桌子上。他们创造了我们今天认为理所当然的革命性功能,包括称为“滑鼠”的手持式输入装置、具有重叠“视窗”的图形使用者介面以及称为“图示”的可点选影象,并使计算机更低廉和更“人性化”。

个人电脑出现在几个矽谷分社群。斯坦福研究所的学术理论家构思了施乐公司的研究人员在阿尔托实验工作站中建立的滑鼠和图形使用者介面。与此同时,英特尔的工程师开发了第一批批量生产的微处理器,为 Altair 8800 等廉价的爱好者装备提供动力。苹果 Macintosh 整合了所有这些影响,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复杂的功能。施乐·阿尔托是一个实验工作站,而不是商业产品;它整合了许多现在标准的功能,如滑鼠、可点选视窗、图示和选单以及剪下复制贴上编辑。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和他在斯坦福研究所的同事是“人机互动”领域的先驱。1964年,他们建立了一个手持式指示装置来操作监视器萤幕上的影象和文字。其原型是一个简单的木箱,它有两个垂直的金属轮、一个选择按钮和一根连线到处理器的导线。恩格尔巴特的“老鼠”随后被施乐 PARC 的研究人员优化,并在1984 年苹果 Macintosh 释出时成名。恩格尔巴特后来指出:“它看起来像一只有尾巴的老鼠,我们都这样称呼它。”

📌 嘻哈艺术的发明之地:纽约布朗克斯。
20世纪70年代,纽约的布朗克斯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社群,这里聚集著非洲裔美国人、欧洲人以及加勒比海国家讲西班牙语和英语的人。这里经济落后,地理环境较差。正是这种情况孕育了布朗克斯嘻哈文化。该地居民多元化的音乐传统影响了街舞的声音,城市格局则为其技术创新提供了原料。DJ 利用其家庭音响系统或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利用布朗克斯废弃的建筑、汽车和街道作为必要组成部分制作“最佳”音响系统。公园、社群房间和学校的邻里空间都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父母的唱片、迪斯科 DJ 的非凡表演技巧、牙买加音响系统、低音和鼓重音乐、霹雳女孩和男孩热情奔放的舞蹈等都是 hip-hop DJ 的灵感来源。库尔·赫克 (Kool Herc)、阿非利夫·巴姆巴塔 (Afrika Bambaataa)、大师弗莱什 (Grandmaster Flash) 和格兰威兹·西奥多 (GrandWizzard Theodore) 等 DJ 大咖均为如今 hip-hop 的某些标志性特点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赫克庞大的低重音响系统;巴姆巴塔的歌曲和音响混合选集;弗莱什对唱片的物理操作、快速混音和 peek-a-boo 系统;以及西奥多的“刮擦”。他们通过创新不仅创造了音乐,定义了 DJ 的工作内容,而且DJ 也因此成为导师、社群名人和灵感来源。

第一代嘻哈艺术家是真正的创新者。他们凭借高超的电子技能和新颖的丰富创意,二手、废弃和廉价的唱盘、扬声器和元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得以重新制作、重新构想和重新布线。经改造后的装置与新创的唱盘操作技术相融合。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一个用于播放音乐的系统,而且是一种创造全新音乐的系统。Hip-hop DJ 的音响系统改造最终被制造商采用,成为当代 DJ 装置的标准。

📌 先进医疗的发明之地:明尼苏达医疗大道。
美国第一家致力于心脏病患者的医院于1951年在明尼苏达大学开业。Variety Club Heart Hospital 很快就以其大胆冒险以及医生、临床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之间的合作文化而闻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研究、技术、材料和程式,再加上联邦政府在战争期间和之后对医学研究的大量资助,支援他们迅速而创新地进行研究和实验。在 Variety Club Hospital 开发的突破性发明包括外部电晶体起搏器以及在心脏直视手术期间保持患者富氧血液回圈的方法。1957年,“心内直视手术之父”沃尔顿·里列赫 (C. Walton Lillehei) 博士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使患者在手术后几周保持心跳稳定?他寻求工程师厄尔·巴肯 (Earl Bakken) 的帮助,而巴肯在一种奇妙的来源,即大众电子学 (Popular Electronics) 中找到了灵感。在阅读了一篇关于使用电晶体(也是一项新发明)的节拍器电路的文章之后,巴肯仅在四周内就开发了一种原型外接心脏起搏器。被他称为“保持孩子心跳的小金属盒”的首个商业模型于1958年释出。厄尔·巴肯 (Earl Bakken) 和帕尔默·赫蒙斯利 (Palmer Hermundslie) 于1949年在赫蒙斯利家的明尼阿波利斯车库创立了美敦力,这就是巴肯所说的,里面满是“你会在无线电商店库房或修理工地下室找到的那种工具、电线、管子、刻盘、旋钮等等”的地方。新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电子医疗装置提供服务,但在巴肯发明了第一款外部电晶体心脏起搏器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当美敦力后来购买第一个完全植入式起搏器的出售权时,公司终于走出了车库,并于1961年搬到新的总部。

明尼苏达大学和美敦力公司(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以及梅奥诊所(全球排名第一的医院)和3M公司帮助推动明尼苏达州成为20世纪50年代的发明之地。这些先驱组织因创造性的医疗技术、材料和技巧而名声大噪。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丰富的领导者、高技能的医疗专业人员和工程师以及大胆的投资者和企业家组成的紧密社群开始启动其他公司,如 Cardiac Pacemakers,Inc. 和 St. Jude Medical。医疗器械行业的参与者和供应商不断增长的网路形成了一个从罗切斯特经过双子城最后到德卢斯的地区,1984年这里被称为“医疗大道”。

📌彩色电影发明之地:好莱坞。
20世纪30年代,一个年轻小镇孕育了电影的“黄金时代”。 1900年至1940年期间,石油罢工、房地产繁荣和工业就业机会促使洛杉矶的人口激增超过 1500%。好莱坞廉价的土地,优美的风景,温和的气候,灿烂的阳光吸引了大部分美国电影行业向西移动。在东海岸实验室发明的支援技术 – 包括制作彩色电影的方法也在全国登上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舞台。像许多发明一样,彩色印片法 (Technicolor) 在成为行业标准之前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变化。数十年来,手工着色和其他增加电影色彩的方法已经存在,但彩色印片法的发明和完善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主导了电影业。彩色印片法的早期版本只呈现蓝绿色和红橙色的色调,但这里的三色带彩色印片法能够呈现出全部的色彩。虽然彩色印片并非彩色胶片,但是拍摄后使用的染料却创造了丰富的色彩,被称为“光辉的彩色”。“彩色印片法”并没有收获立竿见影的成功,直到遇到了沃尔特·迪士尼 (Walt Disney)。迪士尼是一个拥有专利的发明家,他喜欢尝试新的技术。所以,当“彩色印片法”的发明者赫伯特·卡姆斯(Herbert Kalmus)向他介绍如何将三色工艺用于卡通时,迪士尼抓住机会使用彩色印片法制作了他的《糊涂交响乐》(Silly Symphony)系列作品之一《花与树》(Flowers and Trees)。这部动画片赢得了1931年至193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迪士尼在他的所有动画电影中保持着对彩色印片法的忠诚,直到特艺集团的好莱坞工厂于1975年关闭。
橱窗里是彩色印片法电影摄影机。这部在《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 中使用过的相机,是以约瑟夫·A. 鲍尔 (Joseph Ball 或称 Joseph A. Ball) 和杰拉尔德·F. 雷克特 (Gerald F. Rackett) 于1937年获得的专利为创作依据的。拍摄期间,包围相机的盒子被称为“隔音罩”,可以隔绝相机的噪音。

📌 再生能源的发明之地: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
21世纪10年代,大学城结合各种能源建设更加绿色的星球。 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位于平原与落基山脉交界处,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肥沃的农业用地和户外生活方式而闻名。这座城市还因清洁能源和社会责任创新方面的突破性发明赢得声誉。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城市和社群企业积极开展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本地创新。作为一个可以边享受生活边有所作为的地方,柯林斯堡是美国最新的一个发明之地。

可再生能源和快速汽车有什么共同点?它们都倾注著哥伦比亚出生的发明家艾米·普列托 (Amy Prieto) 对新型快速充电且持久和绿色环保的可充电电池研究渗透的热情。艾德· 凡达因 (Ed VanDyne)(他在攻读研究生时是麻省理工学院赛车队的经理)自称“速度恶魔”,他将 “速度的需求”引入汽车和卡车强劲而节能的超级涡轮增压器的设计中。苏尼尔·切瑞恩 (Sunil Cherian) 致力于为人们带来力量,创造使电网更加可持续和可靠的方法。清洁、可持续、有用—这些原则指导著柯林斯堡的能源技术创新。在普列托电池公司 (Prieto Battery),新材料和电镀方法正在消除可充电电池中的有毒物质,并减少充电时间和生产成本。冯戴恩机械-涡轮增压公司(VanDyne SuperTurbo) 正在测试新型超级涡轮增压器,这些涡轮增压器有望大幅提高车辆发动机的效率并减少排放。Spirae 公司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整合可再生能源和分散式能源的“智慧电网”技术,并生产更可靠的电力供应。金姆·乔丹 (Kim Jordan) 于1991年与当时的丈夫杰夫·乐博奇 (Jeff Lebesch) 创立了新比利时酿酒公司。作为执行长,乔丹已经把公司建成了美国最成功的工艺啤酒酿造企业之一。但是新比利时有的不只是好啤酒。乔丹还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从利用新比利时工厂产生约 20% 的用电量,到避免99.9% 的啤酒厂垃圾进入填埋场,使环境管理成为啤酒酿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 民主的诞生及发展

实际上从大草坪进入博物馆就是二楼。二楼以人文文化为主,介绍美国民主的诞生和发展。这里设第一夫人服饰、美国社群演变、星条旗帜、从客厅到政治等专题展厅,以复原陈列方式展出欧洲移民的住房模型,生活陈设品,日程生活用具,民俗资料等。馆内不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实物,例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戴过的假发和使用过的佩剑,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时用过的办公桌以及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中飘扬在麦克亨利堡上空的长14米,宽10米的大星条旗等。

美国的革命者不仅发动了独立战争,信仰也实现了巨大飞跃,并建立了以人民主权为基础的新政府。不是将国家的权力赋予给君主政体,而是赋予给它的公民,这是一种激进的想法。因此,每一代人都在继续追问,如何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联盟”。英国殖民者所沿袭的是一个由国王、贵族和殖民者统治的世界。1765年,殖民者表示他们忠于国王乔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并以作为英国人而感到自豪。1776年,美国人决定改变这个世界,但这一点是如何改变的?最初殖民者对特定的英国政策持有不同意见,迅速演变为对政府更深一步的争议。国王或国会似乎对殖民者的抱怨声充耳不闻。接着波士顿被军事占领,造成士兵和平民之间的激烈冲突,英国士兵向群众开枪,导致五名殖民者丧生。于是,独立在心中萌发,他们想建立一个仅仅依靠“人民”的新政府。但哪些人真正算作“人民”?这个政府又将如何工作呢?独立战争以来,美国人一直在辩论这些问题。1776年,许多殖民者实现了信仰上的巨大飞跃:他们紧紧团结在“人人生而平等”,有权享有“不可让与”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理想周围,他们宣布,所有政府都来自人民,并取决于人民的意愿。这些理想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塑造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然而,这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 美国人同样继承了一种对社会等级制度以及使不平等持续存在的制度的信念。一代又一代,深受《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鼓舞的美国人民,将与这些相互冲突的想法和承诺作不懈的斗争。

制宪会议于1787年5月在费城召集,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获选主持会议,55名来自13个邦联周的代表进行了长达四个月的辩论和研讨,直到他们就美国的提议宪法达成一致后,才向媒体透露了会议记录。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的支持者宣布,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来为美国人民“保障自由的幸福”。但是,这个正在成长中的国家能够团结起来吗?各个州并不总是相互合作。国会过于软弱,无法抵抗欧洲和美洲原住民的力量,也无法解决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的冲突。制宪会议代表同意将权力移交给中央政府。同时,他们规定以直接或间接方式选举联邦政府官员,从而代表全体人民。这是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的档案箱,华盛顿用这个箱子存放有关组建新政府框架的档案。

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的书桌。在这张桌子上,托马斯·杰斐逊 (Thomas Jefferson) 于 1776年6月写下了《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的初稿。杰斐逊自己设计了这个书桌,包括一个铰链式书写板和一个放置纸张、笔和墨水瓶的带锁抽屉。这个书桌陪伴杰斐逊走过了他作为革命爱国者、美国外交家和美国总统的历程。

独立战争结束,《宪法》(Constitution) 获得批准。但是,关于“民治”政府意义的辩论才刚刚开始。政治权力是否仍然依赖于财富、出生的圈层以及影响力大的关系?新的代议制政府是否真正代表普通男性和女性的利益和观点?这些人应该如何参与才能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不受政府控制的报纸似乎对公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至关重要。但是,使美国对乔治三世 (George III) 的忠诚度岌岌可危的自由媒体现在会削弱对新的立宪政府的忠诚度吗?在广播还没发明之前,这些辩论常常是在报纸上展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的英式普通印刷机为美国的独立和民主做出过巨大贡献。

美国的开国先驱们设想出这样一个世界:一部分有产阶级超越自身的利益,并代表其余“人民”投票。然而,许多“人民”固执地希望直接投票,选择他们的领导者和法律。由于有一群人试图说服立法者、法院和他们的同胞让他们分享投票的权力,然而导致的结果是迫不得已的调整、充满争议的斗争和持续不断的谈判。美国人认为,我们与朋友、邻居、盟友和对手站在一起,可能沉默,可能聊天,甚至可能讨论待定的候选人。但是,选举无论是在帘幕后还是纸板萤幕后进行,最后投票应属于个人时刻。于是到19 世纪90年代,投票从公开表决转为无记名投票。1898年自动投票机(下图左面有帘子的机器)应运而生,这台机器的齿轮机制和帘幕旨在确保准确性、安全性和隐私性。

妇女选举车,19世纪70年代提倡妇女投票权的早期妇女政权论者在讲演和分发选举杂志《赋予女性投票权期刊》(Woman’s Journal) 时会用到这种货车,后来的妇女政权论者在货车上绘制了口号,并继续在集会和宣传以及杂志销售中使用。

由于《宪法》 (Constitution) 赋予国家进行选举的职责,美国的投票方式各不相同。橱窗里展示了美国人开发的各式各样的手工、机械和电子投票,有些方式沿用至今。如装有蝶形选票的打孔投票记录器,2000年总统选举期间佛罗里达州的选票重新计票,引发了关于打孔选票可靠性的争论,并导致全国对于投票制度的公众信心危机。

两位来自主要政党的总统候选人之间的面对面辩论,是美国政治竞选最新发展的结果。第一次系列性的电视辩论发生在1960年,辩论者分别为民主党人约翰·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和共和党人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M. Nixon)。这把是1960年肯尼迪辩论时坐过的椅子。

美国《宪法》(Constitution) 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应制定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的法律。参与选举政治不受限制,有着不同资源的个人和群体、在街道上、后院里以及通过他们时代的媒体发声,使美国不得不面对他们的利益和担心。通过18世纪早期的请愿和群众示威,政府官员的正式和非正式游说,以及写电子信件运动,美国人行使了这一非常基本的民主权利,使美国选举不仅限于投票箱。
✅ 请愿,这是一种与其他人一起将自己的姓名新增到官方请愿书上,以维护自己的政治身份和权利的简单行为,请愿对所有人开放,对那些被禁止投票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在早期共和国,大规模请愿为贫穷的白人男性、女性和自由的黑人和其他少数群体提供了表达不满的手段,并在确定国家方向方面了发挥作用。19世纪30年代,废奴主义者开展了大规模的请愿活动,呼吁废除奴隶制。1836年5月26日,众议院通过了一项“言论限制法规 (Gag Rule)”,规定所有关于奴隶制的请愿书都应被搁置,而不被阅读、转介或印刷。重返国会的前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接手了请愿者的事业。支援亚当斯的竞选活动逐渐增多,1844年12月3日,众议院废除了这一规定。这次投票是奴隶制支持者的一次重大失败,他们承认他们维持联邦支援的权力危在旦夕,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获赠了这把象牙手杖,以表彰他对言论限制法规 (Gag Rule) 的领导。

✅用脚请愿,从地方抗议到华盛顿的大规模游行,示威者迫使官员不得不面对他们往往回避的问题。通过各种想得到的方式,人们来到政府,要求自己的声音被听到。他们举著标语,高声歌唱,在讲台上大喊,或美好感人,或充满攻击,这些示威是美国民主程序中的一次演习。
✅游说,与其他形式的请愿一样,游说旨在影响政府政策的直接行动。自政客们经常出现在华盛顿特区、酒店大堂以来,通过这种重要途径,有些人已经影响和参与到他们的政府中。游说由倡导自身奋斗目标的个人和非正式团体,以及资金充裕的专业人士支援,他们代表大型公司和成熟组织,并拥有大量的资金。

实现美国民主理想需要定义“人民”,并确定公民的意义。在建国文献中没有明确的阐述,于是,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留给了后代。公民的多元化程度应该是怎样的?我们需要分享一个共同的国家故事吗?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美国人为自己这个移民国家感到自豪,但欢迎新移民与担心国家性质可能改变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张气氛,从共和国成立的最早几年起,就通过了各种法律并制定了指导方针,指导未来公民了解美国历史、价值观、权利和责任。

橱窗里展示了一对“解放黑奴宣言墨水瓶”,1862年夏天,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总统坐在战争部电报局的一张桌子旁,开始起草一份总统命令,宣布释放联邦中被奴役的人民。该行为的范围虽然有限,但在影响方面却是革命性的。随着1865年有关终止奴隶制的第十三修正案的通过,超过400万美国人不再被法律上界定为某人的财产,尽管有关其权利的争辩将愈演愈烈,但是他们还是成为了美国公民。

对于一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没有什么比其公民的理想特征更有争议的了。一种观点认为,崇尚保护多元化文化遗产的“多元文化主义”让美国变得丰富多元,而有些人则呼吁建立一种共同的公民,即一个“熔炉”,其中,移民被同化,他们的传统变成一种同质的美国文化。还有一些人通过寻求限制移民和排除某些种族和族裔群体来挑战多元化,这些各不相同的立场极大地影响了美国有关经济、境外和移民政策以及教育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政治辩论。

《自由女神像光明节灯台》,曼弗雷德·安森设计了这个犹太风格的光明节灯台,以作为1986年自由女神像百年纪念。安森少年时期逃离纳粹德国,后来与移民到美国的家人团聚。在这个灯中,安森结合了一台传统的波兰灯台以及由一个19世纪的自由女神像纪念品铸成的雕像。

独立之后,新成立国家的公民寻求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他们制定了节假日,如美国独立日和后来的感恩节,并记载了美国从普利茅斯岩登陆,一直到开国元勋和独立战争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美国人这样做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向后代灌输共同的公民理想。持续辩论的结果:如果需要共同的信念以及表达美国价值观的国家叙事,那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这台壮观的19世纪钟表设计精致考究并具有各种机械装置,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美国的历史。寓教于乐并有着丰富的民间风格图案,包括哥伦布 (Columbus) 的到来、从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到本杰明·哈里森 (Benjamin Harrison) 的美国总统以及其他爱国图案。

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美国的政治领导元老一代认为,这个独立国家将以其公民有权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理想为基础。《宪法》(Constitution) 下的政府旨在“促进公共福利,保障自由的幸福”。他们认为,有了这些权利,公民需要承担责任,以履行新国家的承诺。这些崇高的目标和原则从来没有单独的解释,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了不同的想法和激烈的辩论。

📌 四大自由:1941年1月6日,富兰克林·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总统在向国会发表的年度报告中阐述了美国在面对世界大战威胁之际的目标。他说,“我们期待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其中两项自由被专门列入《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即,言论自由和宗教自由。另外两个自由是面临经济衰退和独裁政权威胁的一代人深切的期望,即,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独立宣言》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中的一段话: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

雕塑《乔治·华盛顿》,由 Horatio Greenough 1840年制作。1832年,为了纪念乔治·华盛顿诞辰一百周年,美国国会委托建造了第一任总统的雕像。这座古典风格的雕塑将华盛顿视为战争与和平的领袖 — 这位胜利的将军自愿将以剑为象征的力量交还给人民。这座雕像从1841年到1843年在国会圆形大厅展出,然后搬迁到东草坪。1908年,国会将雕像转移到史密森尼学会,在史密森尼城堡展出,直到1964年搬迁到新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从那以后,它就一直住在博物馆的二楼。

乔治·华盛顿的形象模仿了古希腊的经典雕像,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所在地。乔治·华盛顿的椅子上的装饰代表着英雄国家的象征,左侧的希腊神阿波罗在他的战车上代表着美国的启蒙运动。右侧的大力神海格力斯(Hercules)从蛇中拯救了自己和他的兄弟菲克力斯(Iphicles)象征著美国人民的勇气。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一位美洲原住民代表了新旧世界的相遇。然而,最重要的象征是华盛顿伸出的手中的剑:这庆祝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他带领国家在美国革命中获胜后,他无私地将权力交给了人民。椅子背面的拉丁铭文写着:Horatio Greenough创造了这个伟大的、作为自由的绝佳形象,作为自由的绝佳典范,没有自由,自由将不复存在(Horatio Greenough created this image as a great example of liberty and one which will not endure without it.)。

“国父”(Father of His Country)乔治·华盛顿在那个时代因勇气、正直和领导力而受到钦佩,他死后成为偶像 — 一个在纪念碑、庆祝活动和史诗故事(无论是真实故事)中都要模仿和崇敬的人。虽然华盛顿对21世纪的美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的人物,现代学术关注的是容易犯错的人,而不是大理石英雄,但他的形象仍然用于灵感、爱国主义和商业利益。现在,与小马丁·路德·金等现代英雄人物一起,乔治·华盛顿作为美国象征性的“父亲”将继续为许多人占有一席之地。

向西迁移、技术进步和快速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家向前发展,尽管他们威胁要将其分裂。该国将其边境扩大为美国印第安人、法国和墨西哥控制的领土,声称拥有数百万英亩土地和数千人作为美国的一部分。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了新的社会挑战,而奴隶制和部门政治将国家推向了内战。展览这一部分的物品传达了关于1812年战争、国家发展、创新和内战的故事。

《Sunstone Capital》,约1846年来自伊利诺伊州纳沃的后期圣徒庙。约瑟夫·史密斯于1830年在伟大的基督教复兴主义运动期间出版了《摩门经》。后期圣徒从一开始就受到迫害,他们离开了纽约州,向西寻找避难所。Nauvoo只是向犹他州盐湖城迁移的一步;它吸引了来自美国东部和许多欧洲国家的数万名皈依者。

15世纪末,欧洲列强上演了瓜分财富、领土和全球影响力之争。这场争夺致使成千上万的欧洲人和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然而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原住民已经生活了数千年。北美人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美国成立之前,甚至在与欧洲接触之前,他们就已经说著不同的语言了。

那么,美国的多种声音是如何塑造美国的?18世纪中叶,随着肆虐的疾病侵袭缺乏免疫力的原住民人口,北美大陆的人口锐减。除了这场悲剧以外,还伴随着新的冲突、新的自由形式、新的奴隶制形式和新的生活方式。在新的国家成立时,早期的领导人希望建立一个崇尚机会和自由的国家。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美国居民找到了方法来探讨或明确成为美国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是如何成为美国的?谁是自由的?谁是被接纳的?谁是平等的?新国家的居民是多元化的,并且随着向西扩张,输入被奴役的非洲人,以及合并和占领新的土地和人民,以及人口迁徙和外来移民的增加,这些方面将变得更加多元化。由于对美国对外来移民的限制很少,直到19世纪后期,一直有来自欧洲、美洲和亚洲的人们来寻求土地和经济机会。新国家的广阔土地上居住着许多人民,他们往往带着他们过去生活的某些记忆和传统。拥有和创造这些物品重新燃起他们的记忆,随着时间的过去,也让他们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文化遗产。
19世纪末,美国扩张到北美大陆以外,吞并了太平洋的夏威夷岛,以及菲律宾和关岛等南太平洋其他领土,还有波多黎各的加勒比岛。所有这些岛屿都处于对美国重要商业和军事意义的战略位置。接纳这些人使国家的种族和宗教特征更加多元化。

前排:装饰艺术风格的珠宝,1915~1930年(由Paul Flato设计)
现代、大胆和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是,被称为装饰艺术的装饰风格起源于法国,并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美国艺术、建筑和时尚中得到了体现。当时最著名的美国珠宝商之一Paul Flato设计了这款海蓝宝石和红宝石套装。(Langer von Langendorff的礼物)

后左:碗,1920年代-30年代由一名墨西哥裔美国陶工在芝加哥赫尔之家窑炉厂制作,陶器工作室于1927年在简·亚当斯的定居点建立,当时成千上万的墨西哥人正在迁移到赫尔之家周围的社群。陶器部分是为了向社群居民传授市场技能而建立,它利用了当代时尚,提供色彩鲜艳、受墨西哥启发的家居用品。在之前很少或根本没有进行陶瓷培训的情况下,主要是墨西哥学生制作了这个碗等餐具,以及手工投掷的艺术品。(James M.和Michelle M.的礼物罗宾逊)

厚中:爵士碗,大约1931年,由Viktor Schreckengost在俄亥俄州落基河的Cowan陶器工作室制作
这个碗庆祝爵士时代的能量——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夜生活和建筑。但咆哮的二十年代是多年的矛盾,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大萧条开始之间。民族和种族冲突、全球政治、劳工动荡和禁酒令等问题也有助于定义该十年的现代。(James Stubbleline的遗产礼物)

后右:花瓶,1893-96年 由蒂芙尼玻璃和装饰公司制造,纽约科罗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上层社会阶层前所未有的财富促使富裕消费者越来越渴望拥有和展示最新的奢侈品。Louis Comfort Tiffany通过制作和销售像这个花瓶这样的精美艺术家具来帮助定义美国的品味。与此同时,较大的生产商帮助向广大市场提供了更实惠的装饰品。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淘金热的鼓动下前往美国西部。由于种族和文化差异,而且华人对工作的冲击让美国白人深感不安。1882年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是阻止某一特定群体进入美国的唯一法律,它也是众多限制性移民法律中的第一个;该法案于1943年废除。

19世纪末,美国黑人获得了公民身份和投票权,而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以创纪录的人数来到该国。当这些少数民族努力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正义时,一些美国白人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秩序做出了担忧和敌意。右下图是由纽约格林点联合瓷器厂制作的体现排斥亚洲人的雕像,梳着辫子的华人被牢牢地压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这座雕像中三个人物的关系抓住了这种紧张感。

在20世纪,根据整个社会的法律和习俗,黑人是与白人隔离开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裔美国人坚持完全公民身份,许多人加入了他们。他们凭借1954年最高法院对布朗训诉教育局案和1964年《民权法案》(Civil Rights Act) 作出的决定,实现了通向一个融合的国家的法律程序。自由女神雕像,被许多人视为包容和接纳的象征。

由Kat Rodriguez 2000年创作的伊莫卡利自由女神像(Immokalee Statue of Liberty)。这位自由女神手持一篮西红柿,代表着农业工人的工作。雕像最初的底座(现已不见)上有一句简单的、非洲裔美国人兰斯顿·休斯说的话:“我也是美国人“。

该雕像2000年由佛罗里达的伊莫卡利工人抗议提高工资联盟赠送。

追求自由。2000年,农业活动家在为期两周,跨越230英里的“追求尊严、对话和公平工资 (March for Dignity, Dialogue, and a Fair Wage) ”活动中对自由女神像的当代诠释。本次抗议活动由佛罗里达州的伊莫卡利工人联合会(Coalition of Immokalee Workers,简称 CIW)组织。CIW 将包括农业工人、环保主义者和社群组织者在内的各种不同种族群体聚集在一起,就农业方面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高的工资举行抗议。

美国在世界舞台上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军事、技术和经济巨头,同时在国内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差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繁荣随着大萧条而结束,直到国家动员起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卷土重来。冷战和“热”战争给二战后的繁荣投下了长长的阴影,而社会、文化和技术革命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地点。美国杰出人物墙 Mark Zuckerburg

《穆罕默德·阿里的拳击手套,大约1974年》由穆罕默德·阿里企业捐赠。穆罕默德·阿里皈依伊斯兰民族的宗教使他成为20世纪60年代寻求民权所发展起来的黑人权力运动的象征。1967年,阿里因以宗教为由拒绝被征召入美国军队而被剥夺了拳击执照和重量级头衔。他最终复职,并继续参加许多历史性的比赛。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1942年1月17日~2016年6月3日),原名小凯瑟斯·马塞勒斯·克莱(Cassius Marcellus Clay,Jr),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国著名拳击运动员、奥运冠军、外交官,享有"拳王"的美誉。

《Apolo Ohno’s Speed Ice Skates,2002年》,由 Apolo Anton Ohno 和 Yuki Ohno捐赠。这双冰鞋是日裔美国人 Apolo Ohno 参加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上时穿过的。对于新抵达美国的家庭来说,保持传统价值观可能是很困难。像许多移民孩子一样,Apolo Ohno反抗他日本出生的父亲严格的传统方式。但他父亲Yuki Ohno指导帮助他成为美国冬季奥运选手,为推广短道速滑运动做出了贡献。

Apolo Anton Ohno是美国短道速滑运动员。 Apolo的父亲大野幸从日本来到美国,后与当地白人Jerrie Lee结婚,并于1982年在华盛顿的Federal Way诞下Apolo。但在他尚在襁褓中就已离异,此后,Apolo一直由父亲在西雅图抚养长大。Apolo从小擅长运动,曾赢得过蛙泳和直排滚轴的比赛。在他12岁那年,在看过1994年的冬奥会之后,他立刻被惊险刺激的短道专案所吸引,并在父亲的支援下投入了短道训练当中。在此后的短道事业中,他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中,他夺得了1500米金牌和1000米银牌;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中,他获得了500米金牌、1000米铜牌和男子接力铜牌;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中,他获得了1500米银牌、1000米铜牌和男子接力铜牌。

美国总统被称为“总统先生”,妻子被称为“第一夫人”,家庭被称为“第一家庭”。第一夫人馆探讨了第一夫人的非官方但重要的地位,第一夫人和美国女性在过去200年中所发挥的变化以及不同女性如何塑造自己为总统府和国家做出贡献的角色。展览展出了史密森尼学会近100年第一夫人系列的二十多件礼服,包括弗朗西斯·克利夫兰、卢·胡佛、杰奎琳·肯尼迪、劳拉·布什和米歇尔·奥巴马穿的礼服。一个名为“改变时代,改变第一夫人”的部分重点介绍了多莉·麦迪逊、玛丽·林肯、伊迪丝·罗斯福和伯德·约翰逊夫人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丈夫政府的贡献。

第一夫人馆展示了近百年第一夫人收藏的顶级物品。包括26件连衣裙和160多件其他物品,从玛莎·华盛顿到米歇尔·奥巴马,包括白宫瓷器、个人物品和史密森尼学会于1912年独特的第一夫人材料收藏的其他物品。

展览中展出的礼服包括格蕾丝·柯立芝的挡板式晚礼服、杰基·肯尼迪在1961年肯尼迪政府第一次国宴上穿的黄丝绸礼服,以及埃莉诺·罗斯福在1933年首届舞会上穿的石板蓝绉纱礼服。

白宫瓷器也都是世界上的顶尖制作。

梅拉尼娅·特朗普2017年首届舞会礼服,由埃尔韦·皮埃尔与梅拉尼娅·特朗普合作设计。

4. 民主和自由的代价

第三层设军队史、兵器、报纸、邮政、乐器、货币与纪念章、陶瓷器等部门,展出有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用过的成套餐具、1783年穿过的军服、1935年打捞上来的独立战争中沉没的美国最早的军舰“费拉德费尔”号、1861年的报纸印刷机、具有各国民族特色的乐器、18世纪邮局模型,还有邮票7.5万种。整个陈列反映了欧洲各国移民到达美洲大陆后艰苦创业,开发技术,共同努力创造一个统一的不断发展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大国的历史。

尤利西斯·S·格兰特的礼仪车。

美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POTUS)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首脑与三军统帅,有时被称为Mr. President、The Honorable 以及 Excellency。美国总统的职位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已经发展了200多年。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军事权和外交权,但这些权利受到国会两院的制约。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满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为美国公民。美国公职中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年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后则于1月20日卸职。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被选为总统多于1次。美国建国两百多年以来,前43任总统均为白人男性,第44任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首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他是第一位全票通过的总统(1789年4月30日在室外露天举行总统就职宣誓。后来成为历届总统宣誓就职的惯例。他的誓言之一是:“上帝,请神协助我”,宣誓完毕后亲吻《圣经》,也为后来的总统开创了先例。因为公共事务繁忙,就职舞会推迟到1789年5月7日举行,总统夫人玛莎·华盛顿没有前往纽约参加)。图片是华盛顿交出权力,不是总统宣誓。

乔治·华盛顿的将军制服,1790年代。褶皱衬衫、领带和靴子都是复制品。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总统在1865年4月14日的命运之夜佩戴的大礼帽,当时他前往福特剧院欣赏表演,后被John Wilkes Booth暗杀。林肯的帽子是众多总统的纪念品之一,这里的每件物品都在默默诉说著一个故事。

美国确实有着自己的历史伤疤和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是,经过过去几十年的自我反思和革新,其实这个充满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国家,已经在进入本世纪不久之后,取得了空前的反种族歧视的胜利。当时,各族裔融合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新篇章,否则也不会选举产生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这也是整个欧美民主世界里,首位的非裔最高领导者。

在三楼展区有一个《自由的代价:战争中的美国人》的主题展,这里通过一件件展品向参观者展示了从独立战争、东印度战争、美墨战争、内战、西印度战争、美西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越战、海湾战争、911、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人的表现和美国军队的发展历史,探索了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影响。该展览远远超出了对战争的审视,还展示了军事冲突与美国政治领导力、社会价值观、技术创新和个人牺牲之间的联络。展览的核心是战争对公民士兵、他们的家人和社群的影响。

1814年9月13日的雨夜(独立战争),英国军队袭击了巴尔的摩港的麦克亨利堡。在轰炸堡垒25小时后,35岁的美国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在一艘被拘留的英国船上观看战斗,看着炸弹在空中爆炸,天空变成血红的颜色,而考虑到进攻的规模,他觉得英军将要获得胜利了。他说:“眼前仿佛孕育万物的大地已然裂开,燃起一片硫磺烈火,喷吐出枪林弹雨”。然而,当第二天,硝烟被“黎明的曙光”驱散时,弗朗西斯看到麦克亨利要塞上升起了美国的国旗,而不是联合王国的国旗,他惊愕不已又如释重负。他被眼前的情形深深打动,以至于思如泉涌,提笔写就一首诗歌。最终被配乐后成为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1812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中飘扬在麦克亨利堡上空的长14米,宽10米的大星条旗。

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军事、文化、政治和经济里程碑。南北战争(American Civil 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 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参战人数达35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名士兵死亡,40万名士兵伤残,相关协会估计阵亡人数可能更多,不明数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南北战争是一场植根于建国的意识形态斗争,其中国家的权利和奴隶制制度是极端的争论点。美国第十三修正案废除奴隶制的宪法预示著联邦和共和党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胜利,尽管林肯没有活着看到1865年12月该修正案的批准。这里的收藏品提供了许多关于内战的观点,并更充分地了解了这一史诗事件。

越南战争发生于1950~1970年代,是苏美冷战时期一场重要的区域性战争。这场战争,决定了东南亚地区数十年内的历史走向,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卷入这场战争的除了越南外还有美国、中国、前苏联、韩国、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越南是最大的“受害者”:不仅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同时大半个国土也被打成了烂摊子,整个国家在战后都一贫如洗,处境十分困难。不过,同样是这场战争,却让韩国、新加坡和泰国这三个国家迅速富裕了起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者和援助者。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也加上意识形态的因素,中国给予了北越超过200亿美元的援助,加重了中国经济的负担。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经济出现大幅度滑坡,美元霸主地位遭到沉重打击,并出现了钜额财政赤字。越南战争最高峰的时候,美军投入了超过54万名军人在越南作战,大约10万到20万名美国士兵在这个国家之外的地方参与其中。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军居然深陷战争的泥潭,虽然赢得了几乎每一场战斗的胜利,却最终输掉了战争。越南战争是迄今为止,美国输掉的唯一的一场战争。

越南战争也彻底改变了美苏两霸争夺的格局:整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转为战略守势,而苏联则处于战略攻势地位。

牌子上写着:越南变成了一场电视战争, 美国人可以在他们的起居室里实时地观看战争的展开。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分隔朝韩的北纬38度线,向韩国发动进攻,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联邦、衣索比亚)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区域性战争,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成为难民。

这里是为911专辟的展区:《911 – 历史的见证》。在那里可以看到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在纪念活动中带过的帽子、来自各地的义务工作者在救援活动中使用过的工具、纽约警车残骸以及无数的图片与故事等,这些物品,忠实记录著那一震惊世界的事件,更提醒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生存的意义。

2001年9月11日,以国际伊斯兰恐怖组织 – 基地组织(alQaeda)在美国发动了令人震惊的袭击,造成近3000人死亡,并引发了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46分,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客机,并将其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北塔。消防和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当电视直播开始时,美国人惊恐地看着第二架飞机在9点03分撞上南塔。35分钟后,第三架客机撞上了首都外的五角大楼。第四架企图飞往华盛顿特区的飞机在乘客与劫机者的搏斗中在宾夕法尼亚坠毁,距离华盛顿仅20分钟的航程。美国步履蹒跚,但决心反击。

2001年9月11日上午,四架商用飞机被19名伊斯兰恐怖分子劫持。其中两架飞机(美国航空11号班机和联合航空175号班机)被恐怖分子劫持故意撞向纽约市世贸中心大楼(1号塔和2号塔)的上层,导致两座塔楼完全倒塌。展示的是世贸中心大楼上层的被扭曲的钢箱柱。

2001年9月11日使用的录影机由Jules和Gédéon Naudet 捐赠。911发生当天,Jules Naudet在纽约拍摄一部关于当地消防员的纪录片。Jules Naudet 用这台录影机拍下了第一架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北塔的唯一已知镜头,以及接下来在大楼大厅内消防员指挥中心的活动。

结束了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参观,欢送我们的是这辆炫酷的梦幻跑车。

浏览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仿佛走入历史的画卷,在了解各国移民艰苦创业、体验人文与科技的演变之余,也许更会意识到,浩如星海的历史并非仅仅由大记事组成,一名普通人也在每时每刻创造历史,从而更增添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

女总统就国内经济情况发表国情咨文。

远处是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总部大楼,这座红色的古堡建筑被称为国家广场之“锚”,由著名设计师詹姆斯·仁威克设计并于1855年落成。之后的众多博物馆和政.府建筑都环绕着它而建。这里安放著其创始人詹姆斯·史密森(James Smithson)的遗骸,以此来纪念这位英国科学家为传播知识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詹姆斯·史密森是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和矿物学家,他的生父是诺森伯兰公爵,母亲有皇室血统。史密森天赋极佳,聪明过人,21岁自牛津大学毕业,22岁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然而因私生子的身世而遭受的歧视让他始终耿耿于怀。他生前从未去过美国,也没有发现他曾同美国的某个人有过书信往来,所心关于他为什么立下遗嘱将遗产赠予美国有过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私生子这个一生都压在他心头的沉重包袱使他做出这个决定 — 将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给美利坚合众国这个他认为最有创造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新国家,并指定在华盛顿成立史密森尼学会,以增进和传播科学知识。刚刚独立的美国欣然接受了这位英国科学家的厚重馈赠,并选择独立大道旁的一片大草坪,建起一座仿中世纪诺曼式的红砂石大楼,设立了史密森尼学会总部。

华盛顿地处纬度比较高的美国东北部,日照比较长,所以走出已闭馆的美国国立历史博物馆时,虽然已是下午6点时分但天色还是十分的明亮。

宾夕法尼亚大道在华盛顿市内长6英里(10公里),但这条街从白宫到美国国会大厦的1.2英里(2公里)路段被认为是最重要的 — 城市的心脏。

晚餐时间,走进一家看上去像有点像印度菜的餐馆。坐定后点餐,才知道这是一家巴基斯坦餐厅。

点了手抓饭、炖菜、和饼,店主给我们配上了刀叉和各种颜色的蘸料。不知道是饿了还是其他累了,胃口特别好,全部光碟。总体来说,巴基斯坦餐和印度餐基本差不多,都是在咖哩身上做文章,炖菜是名符其实的乱炖。

说起巴基斯坦饮食和印度饮食非常接近,这和他们的历史密不可分。

“查巴提”小麦煎饼。

这里简单了解一下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之间的历史渊源。正如丘吉尔所说,印度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而只是南亚次大陆的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和缅甸等国,是英国殖民者将它们整合成的一个英属印度。

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生活在印度的最早土著人种,是有着棕黑色面板的达罗毗茶人。后来,来自北方的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的土著,成为这里的主人,达罗毗茶人沦为雅利安人的奴隶。之后,为了社会稳定,这些统治者制定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级种姓制度,禁止高低种姓通婚;顺应统治者意愿的印度教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在印度教中,面板越白,雅利安血统就越纯正,种姓也就越高;面板越黑,则达罗比茶的土著居民血统越多,种姓就越低。因雅利安人是从北方进入印度的,所以越是靠近北边,雅利安的血统越纯正,当地人的面板就越白,高种姓比例就越大。实际上雅利安血统最纯正的,当属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他们原本都是印度教中的婆罗门高种姓。

公元15世纪左右,随着帖木儿帝国后裔入侵印度,并建立莫卧儿帝国,才真正将今天印度中北部与巴基斯坦统一为一个国家;同时还把伊斯兰教带到了这里。巴基斯坦和印巴交界的雅利安人后裔,也逐渐分化为两种信仰。除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还诞生了一个本土的锡克教。它和伊斯兰教一样,对于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并不认可,因此受到作为统治者推崇的国教印度教徒的仇视。特别是伊斯兰教,因为宗教教旨和文化风俗都与印度教格格不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伊斯兰教认为,猪是不干净的食物,是不可食用的,但是牛肉却可以吃。但在印度教徒心中,牛是无比神圣的,是不能斩杀食用的,猪肉却可以随便吃。两个教派间的崇拜和信仰也不一样,伊斯兰教的圣经是《古兰经》,强调唯一偶像为真主安拉,而印度教却崇拜三大主神,双方的教义背道而驰。

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为了分化和分解印度的民族力量,便于管理不同聚居区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巩固殖民统治,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辖区内主要居住印度教徒,而巴基斯坦则居住穆斯林教徒。英国的这种殖民统治,让两地人为的割裂起来。二战后,英国国力衰退无力管辖殖民地,随着印度独立运动高涨以及独立日期的临近,原本同为印度人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矛盾日益激化。而以宗教为区域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出炉,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方案出炉后,教民的大迁徙和教派大仇杀便拉开了序幕。
屠杀主要发生在雅利安人后裔集中的巴基斯坦和印巴边界的村落,信奉印度教的教众被驱赶往印度方向,而划分在印度境内的穆斯林,也不得不离开家园,移居巴基斯坦穆斯林聚居区。对于反抗和不愿逃离者,几乎无一幸免受到异教徒的追杀。据统计,仅旁遮普省就有50多万人死于教派仇杀,还有1200万人无家可归,数百万人沦为难民。

1947年8月,英国把在印度的政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国大党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从此告终。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印度则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独立。

直到今天,印度的主流高种姓人种,还是以旁遮普人为主的雅利安人后代。而巴基斯坦,则基本上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两国间不仅语言相近,历史也大致相同。可以看出,今天的印度最高种姓,掌控权力的婆罗门人,虽然信奉印度教,其实和巴基斯坦的穆斯林教众,同属于旁遮普省的雅利安人后裔。他们血脉相连,同宗同源。也就是说,原本亲如一家,只是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手足相残。如今,两国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当时巴基斯坦被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担心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便积极鼓励东巴基斯坦独立。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宣告独立,并于西孟加拉邦的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印度也清楚,如果东巴基斯坦独立,不但可以削弱巴基斯坦的实力,还可以与其一道牵制巴基斯坦,于是印度以武力入侵的方式支援孟加拉人独立。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告正式成立,定都达卡。

美国非洲裔历史文化国家博物馆,是美国规模最大、最全面展示非洲裔美国人生活、艺术、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参观。

对面街道上有四辆非常拉风的跑车在等红绿灯,车上的音响也开的震天响!

看一下华盛顿的日落和那些拉风的跑车。

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将军纪念碑(Major General Winfield Scott Hancock statue)。温菲尔德·斯科特·汉考克(Winfield Scott Hancock,1824年2月14日~1886年2月9日)是已故美国陆军职业军官,188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在陆军服役长达40年,曾经参与美墨战争,并且是南北战争时的北军少将,他以1863年亲自领军加入盖茨堡之役而闻名,被战友称为“卓绝的汉考克”。

几个滑著滑板的男孩子欢快地从我身边划过,美国孩子很喜欢运动,到处可以看到他们运动的身影。

美国国家档案馆,也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时间关系不可能进去参观了。

档案馆对面是美国海军纪念馆,象征著军舰桅杆的雕塑上挂满各种战旗。

海军纪念馆的广场上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深色的为海洋,浅色的是陆地。中心圆点是北极点,面对我们的是欧洲大陆、英国和爱尔兰岛。

东亚大陆、台湾宝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北美大陆。

南美洲和南极大陆。

海军士兵雕像

相信吗?大名鼎鼎又十分神祕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总部的一个出入口竟是如此的其貌不扬!差一点错过没看出来

门前没有看到荷枪实弹的守卫,但用水泥花坛围了起来,应该是防止汽车炸弹冲向大门的。

网上下载了一张FBI华盛顿总部的外观,和我想象中的大相迳庭,是一幢再普通不过的大楼。

远处一幢引人注目非常漂亮的罗马文艺复兴式建筑,高高钟楼上的时钟指标告诉我们现在已经是晚上7:30了,可天空还是很亮,而5月份在这个时点,上海早已是华灯初上了。

这座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100号的历史建筑是宾夕法尼亚大道国家历史区的一部分。1892年开始兴建,1899年建成,是理查森罗马式建筑(Richardsonian Romanesque),19世纪美国罗马式复兴建筑的一部分。它的钟楼是华盛顿特区不包括无线电塔的第三高的建筑,次于华盛顿纪念碑和华盛顿圣母无玷始胎国家朝圣地圣殿。1914年以前,这里为该市邮政总局所有,即旧邮政局大厦(Old Post Office Pavilion),主要用作办公楼。1976-1983年间大修,增添了美食广场和零售空间。1983年更名为南希·汉克斯中心(Nancy Hanks Center)。

大楼高315英尺(96米),设有“国会钟”,其观景平台可欣赏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全景。

2013年,美国总务管理局将该房产租赁给川普集团,没错,川普集团就是现任总统特朗普的企业。川普集团将租赁此物业140年,并将此物业建成豪华酒店。美食广场和商店在2014年1月关闭,其余办公室和钟楼在2014年5月1日关闭,开始改造。华盛顿特区特朗普国际酒店于 2016年9月开业,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酒店是刚刚开业两年不到。

川普集团在美国各地拥有很多房产,在我们后来去的纽约、拉斯维加斯都看到了他的房产。不得不说,特朗普是最富有的美国总统,净资产为21亿美元。作为房地产大亨,特朗普拥有大量豪宅,海湖庄园价值2500万美元,特朗普大厦豪华公寓价值5400万美元。排名第二位的是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拥有5.87亿美元资产,担任总统时年薪为2.5万美元,占美国财政预算的2%。排名第三位的是第3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他净资产达2.368亿美元,但花钱无度的杰斐逊,可能是美国史上最没有财务头脑的总统,去世时负债累累。西奥多·罗斯福以1.39亿美元资产排名第四位,出生富裕的罗斯福从来不用为钱发愁,坐拥高额遗产的同时,还拿着各种工资,此外他的很多畅销书也带来不菲收入。美国历史上第五富有的总统是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他拥有大约1.32亿美元资产,以花钱随心所欲著称,购买大量威士忌、进口食品和进口家俱,并经常翻新豪宅。

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分~~我们也到酒店了✌️

~ 华府掠影之二

今天,我们的行程计划是白宫 → 华盛顿纪念碑 → 林肯纪念堂 → 杰斐逊纪念堂。

今天的天气非常不错,云淡风轻,路边的建筑也各具特色彰显独特的魅力。

这里是华盛顿国家广场,马路对面就是美国提款机 — 财政部的所在地。

这是印在10美元大钞背面的美国财政部大楼,典型的希腊式建筑,庄严而典雅。能想象这里竟是美国乃至世界最有钱最能左右世界经济的地方吗?建筑物前面的雕像是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雕像,他的头像被印在了10元美钞的正面。据说,1941年在大楼内修建了一条隧道,将这座建筑与白宫和安全设防的金库连线起来,其中一部分被改造成豪华的十室总统套房,以便在华盛顿遭到袭击时使用。

伦威克美术馆(Renwick Gallery)是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分馆,在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EisenhowerExecutiveOfficeBuilding)对面,距离白宫仅一个街区。

今天,Renwick Gallery正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特展。这个展出,将火人节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创新精神带到了展馆中,带领人们穿越时空,来到沙漠中见证历届火人节的独特记忆。但时间关系我们还是没有

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Eisenhower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是一幢历史悠久,建于1871年至1888年之间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内设副总统办公机构、白宫预算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安全域性办公机构。该楼也是副总统举行一系列签约仪式、新闻释出会和拍照活动的场所。

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属于美国政府总统办公楼群之一,位于白宫总统椭圆形办公楼的西面,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原来是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的办公室,后来被白宫一并征用,平日里附近都有K-9特警守卫。

📎 白宫

白宫(The White House),美国总统府,位于华盛顿特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始建于1792年10月13日,是美国总统和第一家庭居住并处理人民事务的官邸。它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白宫是一幢新古典风格的砂岩建筑,主要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东为宴会活动厅、西为行政办公楼及总统办公室;主楼外观3层,实有6层,共132间客房,总占地面积达7.3万平方米。它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中枢之一,也是美国的国家象征之一。

实际上,白宫从前并不是白色的,也不称白宫,而被称作“总统大厦”、“总统之宫”。1791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选定白宫基址,1792年始建时它只是一栋灰色的沙石建筑。从1800年起,它是美国总统在任期内办公并和家人居住的地方。但是在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只留下了一付空架子。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火烧过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此后这栋总统官邸一直被称为“白宫”。1901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此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原以为总统住地一定会是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和戒备森严的,可是走到那里一看,安保的程度完全颠覆我的想象!根本没见到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只看见大概一人多高的铁栅栏将路人和白宫隔离开来,个别的地方则多了一些可移动的铁栅栏围着。

白宫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有人兴致勃勃地拍照留影,有人旁若无人地表演着自己的行为艺术,有人则拉着各式各样自制横幅或举著标语牌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诉求!只要不做出暴力行动,绝没有人来干涉或阻止。

警察们神情悠然地在白宫前的广场上踱著步,时不时地交谈著,甚至和游客也谈笑风生!警察叔叔牵着的一条黑白相间的巡逻犬好像对一辆婴儿车下方的物品饶有兴趣~~

对人们来说白宫总是充满了神祕感。根据白宫支出由全体纳税人担负的原则,白宫的一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向全世界公民开放,但是我们没能约到参观的门票!白宫其实是很难进去的,美国公民要提前一个月申请,境外公民则要提前2~3个月向本国驻华盛顿的大使馆申请,得到批准才能进去。

📎 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Washington Monument)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1833年,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立“国家纪念碑筹建协会”,并开始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募捐(每人乐捐不超过1美元)。1848年7月4日,华盛顿纪念碑第一块奠基石安放。1854年南北战争时期,已建成约50米的纪念碑因战争而停建。1876年,华盛顿纪念碑终于开始继续建造,并于1885年2月21日全面落成。

华盛顿纪念碑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呈正方形、底部宽22.4米、高169.045米,外形酷似古埃及方尖碑。它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制建筑和最高的“方尖碑”建筑之一 。华盛顿纪念碑与传统的方尖碑有所不同,中间是空的。纪念碑内有50层铁梯,也有70秒可达顶端的高速电梯,游客登顶后通过小窗可以透过纪念碑顶部的八个观景窗纵览国家草坪的全景,眺望华盛顿全城、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和波托马克河的景色。华盛顿纪念碑内墙镶嵌著188块由私人、团体及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其中一块刻有文言文的纪念石是大清宁波府基督教信徒赠送的。2016年9月~2019年,华盛顿纪念碑关闭,进行更换电梯和升级安全系统,所以,纪念碑的四周被用栅栏围了起来,此次我们无缘欣赏它的内部结构,只能远远地看看外观了


华盛顿纪念碑是华盛顿的地标之一,也是首府华盛顿的制高点,美国政府于1899年宣布:“华盛顿特区任何建筑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过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约50米以上部分的白色大理石石色略深于下方,这是两段相隔22年的建造过程留下的痕迹。

设计者罗伯特·米尔斯最初的设计是在底部有开国英雄柱廊围绕着华盛顿纪念碑,但在美国工兵处陆军上校凯西被托付重新设计地基与塔身之后,他放弃了柱廊的构想,专注于方尖碑的建造,并将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设计了主塔。虽然整个碑身上没有一个字母,却表达了对华盛顿的无语言表的赞誉和崇敬之情。现在看来,这样的设计堪称完美!

📎 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

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馆之间,有一座为纪念在二战期间服役的1600万美国军人而建的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National World War II Memorial)。

远处的华盛顿纪念碑像一把利剑,整个建筑庄重肃穆、气势恢弘。

1941年12月7日,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遭到日本偷袭,造成近4000多名美国士兵伤亡,这就是著名的“珍珠港事件”。这一事件促使美国对日宣战,向盟国出兵,共同打击德国纳粹和日本军队。1940年,美军全国的总兵力只有45万多人,但到了1945年,美国的军队人数达到了最高点1212万多人,其中70%被派往海外作战。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的数字显示,曾在二战期间服役的美国人达1600万人,在战争中阵亡的人数超过40万人,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国内从事生产、运输等与战争有关的服务。而在华盛顿建造二战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在二战中作出贡献、作出牺牲的人们。199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建造二战纪念碑。当年5月,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法令,授权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American Battle Monuments Commission,简称ABMC)在华盛顿建造全国首座二战纪念碑。

纪念碑于2001年9月动工兴建,于2004年4月底完工对公众开放,2004年5月正式举行了竣工典礼。从国会通过法案到纪念碑最终建成,历经11年。这个耗资1.75亿美元、占地七英亩的花岗岩建筑群,中间是喷泉和圆形的水池。

南北两侧是刻有大西洋和太平洋字样的拱门,里面各有三只巨大的铜质美国雄鹰举起了象征胜利的花冠。

四周环绕的56根柱子代表美国二战时的50个州、华盛顿特区和海外领地;地面四周树立著石碑,代表美军曾经参与的战场,包括中国战场。

西侧的自由墙上镶嵌著4000颗金星,象征著在二战中献身的40万美国人。

向二战老兵敬献的花篮寄托着人们对他们的缅怀和崇敬。

纪念碑附近有很多穿着二战军服的老人为游客提供合影留念赚些💰,他们很是热情即使你不和他们拍照他们也会给你提供一些免费的服务,譬如指路、和讲解二战的故事。

这位扮演的应该是位长官。

这位扮演的应该是将军。

扮演者的生意好像并不十分好,但他们乐在其中好像也并不是为了钱财。

两只低头寻寻觅觅的大雁。

两只低头寻寻觅觅的小鸟。

这里的人们真的酷爱运动,无论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在运动的人们。

只要有个空地,几个人就可以来一场比赛。

这项运动不知道是不是叫旱冰球?

迎面的一家人吸引了我的眼球,当时只是觉得他们非常和谐。恰好此时大家都在等红绿灯,于是拿起手里的相机定格住这美好的一瞬间。细细看来,虽然他们只都穿着简单的T恤,但却都是紫色系列,连狗狗也带着紫色的揹带哦!可见他们的细心和用心,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华盛顿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很多人骑着它们穿行在华盛顿的各个博物馆和景点。

在华盛顿除了共享单车外,这种电动平衡车也是一种不错的代步工具。

📎 林肯纪念堂

林肯纪念堂 (Lincoln Memorial) 为纪念美国第十六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建。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的国家大草坪西端,碧波如染的波托马克河东岸上,与东端的国会大厦遥遥相望,是一座用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的形似帕尔特农神庙的古希腊神殿式纪念堂,被视为美国永恒的塑像及华盛顿市标志之一。百年历史的林肯纪念堂,既是历史舞台,也是打卡胜地。

建筑师Henry Bacon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了林肯纪念堂,纪念堂始建于1914年,1922年5月30日竣工。林肯纪念堂朝东,柱廊南北长约57米,东西宽约36米,是一个长方形建筑。外廊四周的36根白色大理石廊柱,象征林肯在任时的36个联邦州,每个廊柱的横楣上分别刻有这些州的州名。建造纪念堂的大理石来自不同的州,象征著造成分裂的内战结束后,各州又团结在了一起。林肯纪念堂顶部护墙上有48朵下垂的花饰,代表着纪念堂落成时美国的48个州;廊柱上端护栏上刻着48个州的名字。

林肯纪念堂是一座无士兵站岗,常年免费开放的公众纪念堂。林肯纪念堂不仅是向一位逝去总统致敬,它本身也是一件重要的艺术品,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美国罕见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文艺复兴风格的纪念堂里安置著艺术家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Daniel Chester French)用佐治亚白色大理石雕刻的重达175吨的林肯雕像,要想一睹雕像的风采必须沿87级台阶拾级而上,而数字87是与这位伟大的解放者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有关。

✏️ 葛底斯堡演说全文是这样的:87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孕育在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来平等的原则。如今,我们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国内战争,以检验我们,也检验任何一个奉行同样原则的民族能否长久地存在下去。现在,我们在这场伟大战争的一个战场上聚会,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把这块战场上的一小块土地奉献给那些为国英勇捐躯的人们,作为他们长眠的地方。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的,也非常恰当的。然而,从更广阔的意义上说,我们没有能力奉献这块土地,没有能力使这块土地变得更为神圣。因为在这里战斗过的,已经死去的和仍然活着的勇士们,已经使这块土地变得如此神圣,远非我们的微力所能予以抑扬了。世人不会记着我们在这里说过的话,但是对英雄们曾在这里崇高地向前推进而尚未完成的事业。我们应该献身于他们留给我们的伟大使命。先烈们已将自己的全部精诚付与了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榜样中吸取更多的精神力量,使他们的鲜血决不致白流。在上帝的护佑下,我们国家将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世长存。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思想家、演说家,共和党人,第16任美国总统,首位共和党籍总统,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多次被评价为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了史称南北战争的内战,他坚决反对国家分裂,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度,签署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战期间,林肯总统维护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内战结束后的第五天,1865年4月14日,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总统包厢看戏时,同情南方的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趁总统保镖离开之时用枪击中了林肯的头部,次日上午与世长辞,年仅56岁。他是第一个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2006年,亚伯拉罕·林肯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名。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组织专家委员会对43位美国总统分别以不同的标准进行“最伟大总统”排名,亚伯拉罕·林肯排名第一。

一座巨大的(5.8米乘5.8米,从基座底部算起,雕像高达9米)的林肯坐像放置在纪念馆正中央。据说这种姿势在当时的纪念活动中并不常见,林肯表情严肃,他的手安放于椅子扶手两边,一只手紧握著,另一只手很放松。创作者法兰奇把解释的空间留给了世人,他说:“雕像含义必须不言而喻,向他人解释似乎没有用。我毫不怀疑人们会从这座林肯雕像中解读出我没有想表达的东西。这是好是坏?我不知道。” 雕像上方是一句题词 ~ “谨以此殿宇纪念亚伯拉罕·林肯,他为全体美国人民挽救了联邦”(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这是美国最不朽的雕像之一,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和他第二次就职演讲词也刻在大理石墙上,它所传递出的资讯在今天仍能引起共鸣:结束冲突、统一国家的决心。

林肯纪念堂对很多人意义重大,它是美国重大历史时刻的巨集大背景和历史舞台,是艰难时期坚韧和决心的象征,也是珍贵的旅行记忆。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大游·行的人群聚集在林肯纪念堂前,抗议种族歧视。当天,牧师马丁·路德·金在纪念堂的台阶上,发表了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林肯纪念堂见证了无数这样的历史事件。

站在林肯纪念馆的正面,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纪念塔的壮观景色,倒影池中还隐约透著华盛顿纪念塔的倒影。

这里也是美国人表达自己观点和诉求的聚集地,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这里举行大规模的欢庆、抗议示威活动。

林肯纪念馆不仅是对这位已故总统的称颂,同时也是对整个国家人民的称颂,是对民主自由的称颂。一群学生聚在一起吹吹打打,不知道是一个什么规格的聚会,看这场面感觉不是小活动。

小号手认真地在准备。

来参观的孩子们很多,美国的爱国教育无处不在。

📎 越南战争纪念碑

✏️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越南战争。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是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则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前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共产党向法国宣布独立,于1945年9月2日在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即北越。1949年4月27日,流亡中的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国的支援下在西贡建立了越南临时政·府并就任。1955年10月26日,吴廷琰组织了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援废除保大的王位,于是废除保大的王位,成立越南共和国,即南越。北越支援苏维埃政·权,推行着社会主义;南越则依靠着法国,成为了美国冷战中遏制政策的一部分。

✅1955年11月,越南爆发内战。1955年~1960年随着北越势力的不断壮大,美国为防止南越被北越的社会主义体制吞并,肯尼迪总统于1961年4月派出部分兵力介入越南内战。1962年~1964年中国和苏联(此时中苏已交恶)分别派出军事人员和大量军事物资支援北越。
✅1965年3月2日,约翰逊总统批准了“滚雷行动”(Operation Rolling Thunder),对北越进行大规模轰炸。 3月8日,3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越南岘港登陆,越南战争正式爆发。6月,美国军队开始直接同越南人民军作战。
✅1965~1973年间,越南问题一直是美国政治生活的焦点,反战运动开始遍及美国国内。一些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开始在反战示·威·游·行中发挥主导作用。1967年,越战退伍老兵成立了“反战越南老兵”团体。1971年4月19~23日,1000多名越战退伍老兵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草地广场上露营进行反战集会。1971年,民意测验表明多数人赞同“立即撤出”战争;其他人则赞同谈判或其他妥协方案。
✅1973~1975年,美国军事力量从南越撤出,1975年4月30日7点53分,搭载最后一批美国人的直升机飞离西贡,一家旅馆楼顶上的直升机撤退也成了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结束的标志。5个小时后,北越坦克轰鸣著冲入了南越总统府。自此,越南战争结束。1976年7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越南共和国,定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西贡市被更名为胡志明市。

✅越南战争,是美苏两国冷战时期一场重大的区域性战争,也是美国自二战以来参战人数最多、死伤最为惨重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害,社会政治统一遭到破坏,也给当时参战的美军士兵群体带去了严重的身心创伤。基于当时全球战略的均衡性,在越南战场上,美国没有办法无限制的大规模投入战争资源,使得越南战争拉锯战长达16年,美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惨痛代价。

✅越南战争参战的国家包括南越、美国、韩国、北越、中国和苏联。 参战方兵力分别是南越 850,000人, 美国 543,000人, 韩国 48,000人,北越 690,000人, 中国 320,000人。南越死亡 220,357~313,000人,美国死亡58,315人, 韩国死亡5,099人,北越死亡110万人,中国死亡1,446人(说实在,我们有32万人援助了南越,这个死亡数字我很怀疑)。

在林肯纪念堂附近还有越战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看到这座雕像就到了越战纪念碑了。越南战争纪念碑和朝鲜战争纪念碑都有美军士兵的雕像,区别两个纪念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雕像人物的穿着。越南地处东南亚,天气潮溼炎热,所以美军的军服是比较单薄的。这座越战士兵雕像的三个士兵分别代表参加越战的白人、黑人和拉丁裔美国军人。

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远的宪法公园小树林里的越南战争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又称为越战将士纪念碑、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它由黑色花岗岩砌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

建造越战纪念碑的想法是由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1979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华盛顿国家大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一座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关于越南战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个地方正是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理想地所在,尽管这座纪念馆建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收集到的所有应征方案的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华裔设计师林璎的被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作品成为首选。虽然她的设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普遍认同,经过再次评审,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接受这个设计。林璎的设计理念是:在绿色的草地上,V型的碑体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一个不能愈合的伤痕,如同大地开裂接纳逝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借用林璎的话,“生者和逝者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网路图片)

黑色的、像两面镜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墙体向两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络。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庄严,越战纪念碑则伸入大地之中绵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其。

生者和逝者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的再次会面,每一位逝者的名字都被铭刻在纪念碑上,他们的故事将由亲人或战友代代相传下去。

每天,每年,都会有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自己的亲人或著原来战友的名字前面留下供品、国旗和鲜花,在这堵黑墙前面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短剧。这些供品包括婴儿时代的照片、军功勋章、啤酒等。正如越南战争时期的著名记者阿诺德·伊萨克在其1997年发表的《越战的阴影》一书中所说:“没有人在华盛顿特区其他的纪念馆那儿写下留言或摆下供品。”尤其是那数万死者的亲属,尽管他们明知墙下并没有亲人的尸骨,但他们仍然把黑墙看成是与死者联接的唯一纽带。他们用各种方式哭祭自己的亲人,其中最感人的是每天遗留在墙下大量的信件,这些都被人精心收集。

寄托着人们的无限怀念~~

越战被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是一场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著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眼前这位老兵就在向人们述说著当年的经历和对战争上思考。

📎 朝鲜战争纪念碑

✏️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朝鲜战争(国内称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史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同意将日本殖民地 — 朝鲜半岛在“适当的时候”应实现独立。在1945年2月4日~2月11日期间,美苏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前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签定祕密协议决定朝鲜由美国、苏联、中国(国民党政·府)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 《莫斯科协定》。1945年8月9日,在日本战败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即三八线),美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提议,并得到了苏联的认可。三八线以北面积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57%,人口占总人口的40%,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43%,人口占60%。朝鲜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南部则是主要的粮食产区。1945年,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朝鲜民众,都掀起了民族主义运动(包括“反托管”运动),主张成立全半岛统一的朝鲜人自己的政·权。美苏两国出于冷战需要也同时放胆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反对派进行了清理。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南韩)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同年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文官和“军事顾问团”。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分隔朝韩的北纬38度线,向韩国发动进攻,朝鲜战争由此爆发。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联邦、衣索比亚)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北朝鲜的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区域性战争,导致300多万名平民死亡,另有约300万人沦为难民。据统计,朝鲜战争中,中国、北朝鲜和苏联伤亡65万人,中国阵亡11.5万余人(现也有说20万的?)。韩国和“联合国军”伤亡57万人以上。

建立“朝鲜战争老兵(阵亡将士)纪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 是在越战纪念碑完成以后就被提起的,旨在确保美国人永远不要忘记那场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的战争。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建立一个纪念物来表彰那些曾经在朝鲜为国家服务过的美国公民,当时的总统罗纳德·理根随即指定了一个朝鲜战争纪念碑顾问小组来帮助这项工作的推行。1988年9月,美国战争纪念委员会批准了在华盛顿特区林肯纪念堂的西南侧建立朝鲜战争纪念碑的计划。1992年6月14日,老·布·什总统为纪念园区奠基。1995年7月27日,韩战停战协定42周年日之际,克·林·顿总统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出席该纪念碑揭幕仪式。

朝鲜战争纪念碑建于三角形的内圈墙中,一座长约50米厚约0.2米、超过100顿来自加州的Academy Black的黑色花岗岩构成三角形的一边。这座由Louis Nelson设计的墙上镶嵌著超过2500名士兵的脸部喷砂蚀刻版画,这些影象直接取自在冲突中参加战斗的士兵、水兵、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摄影或档案资料。三角内圈中有19座比真人略大一些的士兵雕像,这些影象代表的是来自不同种族的成列士兵,均由真实的士兵形象而来。他们均身穿战备衣着,以杜松与大理石碑排成一列,代表了高低不平的韩国地形。19位雕塑反射在墙上就会出现38位士兵,代表了北纬38度线(三八线)。在雕像的北边是个通道,形成了一边的三角形。所有这些元素都指向纪念池(the Pool of Remembrance)。纪念池是个直径9米的黑色花岗石浅池,并且被一道韩国的国花木槿花(Rose of Sharon hibiscus)树木与树离所包围。纪念池的联合国墙上铭刻着韩战时期做出过贡献的22个联合国成员国名字,以及战争期间伤亡的士兵数目,阵亡人数:美国54,246,联合国628,833。负伤人数:美国103,284,联合国1,064,453。俘虏人数:美国7,140,联合国92,970。失踪人数:美国8,177,联合国470,267。(注:这些资料不包括在朝鲜战争中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纪念池上所雕刻的题词恰当地概括了纪念碑力图传达的意义:“我们的国家把荣誉献给她的儿女们,他们响应号召来保卫他们从来不知道的国家和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民族。”

纪念池边花岗岩墙壁上的一行字告诫着人们 — 自由是有代价的(FREEDOM IS NOT FREE)。的确,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追求自由和民主信念和理想的人用生命换来的。来到这里,我们不仅为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的美国士兵和联合国士兵哀悼,也表达对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将士的敬意。

黑色花岗岩的碑身上隐隐若现出许多士兵的脸庞,这些士兵的形象都是真实的,是根据朝鲜战争期间新闻照片而摹刻的。随着我们脚步的移动,就可以看到纪念碑反射出不同的画面,仿佛置身战场,亲身体会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当你由林肯纪念堂方向靠近这座纪念碑的时候,首先看到的便是前往山上的19名士兵雕像。该纪念碑原来的设计有代表三八线的38个雕像。后来雕像的数量减少了一半。使用的杜松灌木代表了士兵们的执行中所遇见的崎岖不平地形。

栩栩如生的雕像由Frank Gaylord设计,他们是用不锈钢雕刻而成。每座雕像都比真实的尺寸大一些,大约是2.21~2.29米高,每座重约500公斤。

这些雕像代表的是来自不同种族的成列士兵,均由真实的士兵形象而来。他们头戴钢盔,持枪驱前,表情复杂,战地的紧张、残酷气氛弥漫在整个园区。

他们中十四位来自美国陆军,三位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位来是海军的医护官,一位是空军观察员。他们均身穿战备衣着,以杜松与大理石碑排成一列,代表了高低不平的韩国地形。19座雕塑反射在墙上就会出现38位士兵,代表了北纬38度线(三八线)。

凝视、凝重。

看到一队不知是在拍摄婚纱照还是将要去参加婚礼的人们在路边开心地拍照留影,更感觉到和平的重要!如果那些为追求人类的文明进步而不得不投身战争并献出生命的人们在天有灵的话,他们一定会倍感欣慰吧?

三位美女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健康的肤色散发著青春活力和自信,好一个让人羡慕的年龄!

📎 杰斐逊纪念堂

杰弗逊纪念堂 (Jefferson Memorial) 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而建,纪念馆按杰斐逊喜爱的罗马万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每年四月,新古典主义的纪念馆旁樱花盛开,配上湖中纪念馆的倒影,景色十分秀丽。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樱花盛开的时节无缘看到这一盛景,只能网上下载了一张。(网路图片)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是美国大陆会议成员、独立后的维吉尼亚州的第二任州长,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1801~1809年),同时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兼主笔,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与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并称为美利坚开国三杰。托马斯·杰斐逊为美国撑起了自由立国的精神信念,是公认最博学多才的律师,也是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等,他对美国的贡献不仅包括政治上的,还包括经济上、外交和军事上。光发明创造就有一百多项,而且你一定想不到,现代膝上型电脑(手提式写字台)的模型就是他的原创,他发明耕田的犁铧,还获得了巴黎农博会金奖。当独立战争打响,他就把其它业务都放下,呕心沥血一心起草《独立宣言》。当他结束总统任期,又重新专研起发明创造。他还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并在晚年将所有的钱,都捐给了弗吉尼亚大学,而自己却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余生。

在樱花映衬下的杰斐逊纪念堂庄严、巨集伟,宛如神的殿堂。

托马斯·杰斐逊担心总统权力过大会危及三权制衡,他担心总统连任会使民主共和制名存实亡,总统“一旦上了台,掌拥了联邦军权,没有议会的制约,很难把他撵下台,哪怕你能说服人民不投他的票。我但愿总统四年任期满后永远无资格第二次连任。”因此,他反对总统连任,后来做出让步,同意可连选连任,但只能连任一次。1808年他在自己连任总统两届后主动辞退,是继华盛顿之后又一个任总统不超过两届的范例。195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22条修正案》使杰斐逊的设想变成现实。

1934年6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拨款300万美元,并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建造杰弗逊纪念堂。著名建筑师约翰·罗素·波普(John Russell Pope)被选为设计师,但在纪念堂的建造过程中波普逝世,他的合作者奥托·埃格斯(Otto R. Eggers)和丹尼尔·希金斯(Daniel P. Hohhins)继续了波普的使命。
纪念堂由费城营造商约翰·麦克沙恩建造,始建于1939年,即使炮火连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使建造杰弗逊纪念堂的工程停顿下来。1943年4月13日在杰弗逊诞生200周年纪念日,杰弗逊纪念堂落成并向公众开放。1947年增加了杰斐逊铜像,2007年,杰斐逊纪念堂排名美国建筑师学会评选的美国最受喜爱建筑第四名。

杰斐逊纪念堂是一个新古典主义形似罗马万神殿式的白色圆形露天建筑。它坐落于波多马克河畔的西波托马克公园内,26根白色的大理石柱组成的圆形柱廊支撑著一个浅圆顶,另外12根柱子支撑著北门廊,4根柱子矗立在纪念碑的每个4个开口处(共16根)。由佛蒙特州的白色帝国丹比大理石建造的纪念堂建筑位于一系列花岗岩平台和大理石阶梯露台上。

北门廊的三角形山型墙上有一组庄严的大理石浮雕,描绘了《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五名成员向国会提交报告的情景。年轻的杰弗逊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右侧是另两位合作者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这组雕像的作者是纽约的雕刻家温曼(Adolph A.Weinman),他受杰弗逊纪念堂修建委员会的委托,赶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完成了这个作品。

沿7.6米高的梯田式大理石阶拾阶而上,便可步入高达近30米高的杰斐逊纪念堂大厅。圆形的主纪念室直径82英尺(约25米),地面铺以粉色的田纳西大理石。圆形纪念堂的中心矗立著艺术家 Rudulph Evans 制作的杰斐逊青铜雕像。坐落在1.8米高的明尼苏达州黑色花岗岩基座上的左手拿着《独立宣言》的杰斐逊雕像高达5.8米(19英尺),基座上刻有杰斐逊的出生和逝世日期(1743~1826)。

纪念堂四周的墙上镌刻着杰斐逊著作中的四句引文。杰斐逊最著名的《独立宣言》摘录位于西南墙上。东南墙上写着一份关于法律和宪法演变的宣告,摘自1816年写给塞缪尔·克歇瓦尔的一封信。西北墙上刻有六句引文,主要取自杰斐逊的《1786年弗吉尼亚笔记》和《摘要观点》,这些引文说明了他对奴隶制邪恶的信念和教育大众的必要性。东北墙引用了1779年通过的《宗教自由法案》,并删除了弗吉尼亚州教会;这句话表达了杰斐逊对宗教自由的看法。

第五句引文取自1800年杰斐逊给本杰明·拉什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铭刻在环绕纪念碑内部的饰框(Frieze)上:“我在上帝的祭坛上发誓,对人类思想上一切形式的暴·政永远怀有敌·意(I have sworn upon the altar of God eternal hostility against every form of tyranny over the mind of man)”。

面朝波多马克河的杰斐逊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碑隔湖相望,仿佛两位开国元勋还在牵挂著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直升机🚁不时掠过,应该是华盛顿警察在空中巡视确保首都的安全。

巍峨的华盛顿纪念碑和美丽的湖景相映成趣,一派祥和之景。

一群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来到杰斐逊纪念堂,难道他们要在这里举办婚礼?纪念堂的石壁上,镌刻着杰弗逊生前的话:“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这是杰弗逊总统对国家的誓言,他从未背弃过自己的誓言。若是在这里举办婚礼,相爱的两个人也要对自己的爱人说出自己的誓言,相信这样的誓言也能地久天长。

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 马丁·路德·金纪念碑

在潮汐湖畔建有美国黑人民·运领袖马丁·路德·金纪念雕像(Martin Luther King, Jr. Memorial)坐落于华盛顿潮汐湖畔(Tidal Basin)的马丁·路德·金广场中心,与杰斐逊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及林肯纪念堂比邻而居。这座纪念碑是华盛顿国家林阴大道上首个纪念非洲裔美国人的建筑物,雕像高10米,重100多吨,选取中国福建米黄色的花岗石为材料制造,是广场中心标志性建筑。值得骄傲的是该雕塑的作者是来自祖国的湖南雕塑院院长、雕塑家雷宜锌。

广场雕塑委员会从2000年开始在全球的雕塑家中寻找那个幸运的雕塑家。2006年7月,正在美国圣保罗市参加国际石雕研讨会的雷宜锌,以一尊少女雕像《遐想》感动整个圣保罗,并奇蹟般被广场雕塑委员会选中。 委员会指出,雷宜锌中选绝不是偶然的,他不仅对花岗石有深厚认识,而且经验老到,在中国雕塑界享有崇高地位。的确,雷宜锌在中国获奖无数,例如代表作《盗火者之歌》、《英雄泪》、《出境》等分别在全国第六、七、八届美展中获奖。 雷宜锌说,对于能为马丁·路德·金造像,感到荣幸之至,他10岁便开始拜读该位黑人领袖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词,但亦感到有无比压力及责任去造好这尊名为“希望之石”的雕像。为了造好石像,雷宜锌事前曾蒐集有关马丁·路德·金的资料,希望能更加深刻了解他的所思所想。雷宜锌要尽力融合中西方的艺术传统,争取有所创新:“美国人做东西比较精细、圆润、丰富;中国追求线条的流畅和美感,另外中国的艺术讲究概括,简练,讲究‘意到笔不到’。而我设计的雕塑,上部分是实的,下部分是虚的:头部接近美国的手法,比较细;越往下走,就越‘虚’,成面成块。另外人像的背景,都是大刀阔斧劈出来的,是一种很概括的语言。所以还是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色。”

那么,出自一个中国艺术家之手的、名为“希望之石”的雕像又有怎样的特色呢? “绝望之山,希望之石”,这句取自金的演讲名言,构成了整座雕塑的基本精神。整座雕塑由三块花岗岩组成,而金的雕像,就从中间的那块巨石里刻画出形象。他把双臂盘在胸前,手握一支笔,从巨大的花岗岩中呼之欲出。雷宜锌说,“这块石头是从绝望之山里面劈出来的希望之石。绝望之山与希望之石组合在一起,表现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我希望,从绝望之山中间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民权主义者,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47年,马丁·路德·金成为埃比尼泽浸礼会教堂助理牧师。1954年9月,他接受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的聘请,担任该教堂的牧师;同年,当选为蒙哥马利市有色人种协进会执委。1955年12月,马丁被推选为蒙哥马利改进协会,领导了蒙哥马利的公共汽车抵制运动。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领袖会并当选为。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8月28日 ,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馆的台阶上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同年,马丁·路德·金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马丁·路德·金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4日下午,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二层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终年39岁。2006年12月,马丁·路德·金被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 罗斯福纪念馆

罗斯福纪念馆(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Memorial)与位于潮汐湖旁的杰弗逊纪念堂为邻,全部建筑以石墙分隔成四个部分,代表着罗斯福执政的四个时期:第一个石室以浮雕再现了罗斯福宣誓就职时的情形。石墙上另刻有不同的手印与面容,与室中央石柱上的雕刻一一对应,表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恐惧与无助的心态;第二个石室承接第一石室的”罗斯福新政”与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主题,同时容纳了著名雕刻家乔治·西格和罗伯特·格里汉姆的杰作;第三石室以一尊比真人大一倍的总统坐像为主题,罗斯福身披斗篷,面容坚毅;第四石室的主旋律则是罗斯福总统最重要的工作伙伴 — 罗斯福夫人埃莉诺。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简称为FDR,小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1945年),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的总统。在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推行新政以提供失业救济与复苏经济,并成立众多机构来改革经济和银行体系,从经济危机的深渊中挽救了美国。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力主对日本宣战,并引进了价格管制和配给。罗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国转变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使美国成为同盟国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融资者,也使得美国国内产业大幅扩张,实现充分就业。二战后期同盟国逐渐扭转形势后,罗斯福对塑造战后世界秩序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影响力在雅尔塔会议及联合国的成立中尤其明显。后来,在美国协助下,盟军击败德国、义大利和日本。罗斯福是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曾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2006年,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4名。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的青铜雕塑,雕塑尺寸真人,远离墙壁,以获得最大的无障碍性。罗斯福在39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脊髓灰质炎,腿部使用有限。雕像中的罗斯福坐在自己设计的用厨房椅子和三轮车轮制作的轮椅上。虽然众所周知,罗斯福当时患有脊髓灰质炎,但他向公众隐瞒了残疾程度,公众很少看到他坐在轮椅上,也绝少看到他在轮椅上的照片。

浮雕再现了罗斯福宣誓就职时的情形,石墙上另刻有不同的手印与面容,与室中央石柱上的雕刻一一对应,表现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人们恐惧与无助的心态。

大萧条已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乔治·西格尔(George Segal)制作的一件雕塑展示了一排在城市环境中等待免费面包的人。附近,一名农民和他的妻子代表了美国农村的斗争。

一个男人坐在收音机旁,听罗斯福用来直接与美国人交流的众多“炉边聊天”之一。

雕像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从他们衣冠楚楚的着装上可以看出美国大萧条不仅波及底层百姓也使美国精英阶层的很多人沦为流浪者。这场大萧条在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不只是工人、农民纷纷破产,很多中产阶级破产的速度之快也令人吃惊。

不知道生活在富足年代的年轻人能不能体会祖辈们所经历过的大萧条时代?

混乱的瀑布和散落的积木,代表着毁灭,这里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罗斯福的演讲中有几块石强被贴上了“我讨厌战争”的标签。

在1944年的一次访问期间,有传言称罗斯福不慎将他的爱犬法拉丢在了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上,为了找回法拉,他竟然下令派遣一艘驱逐舰去营救法拉。此时,正值总统大选之际,共和党人借此机会对其大加攻击,罗斯福大胆回击:“对于共和党人的攻击,我不在乎,我妻子不在乎,我的儿子也不在乎,但我的狗法拉,它在乎!“罗斯福语出惊人,迅速变被动为主动,重新赢得选民支援。如今,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塑像旁,也伫立着法拉的塑像。

在罗斯福总统的雕像边是他的夫人首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埃莉诺·罗斯福的雕像。安娜·埃莉诺·罗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1884年10月11日~1962年11月7日),埃莉诺出生于政治世家,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美国第26届总统,人称老罗斯福)的侄女。1905年她与堂叔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人称小罗斯福总统)结婚,帮助丈夫成为美国总统做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了美国历史之最。她一改传统第一夫人的形象,作为政治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及总统的合作伙伴出现在美国人民面前。在富兰克林去世后,埃莉诺依然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而活跃于政坛,并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她提倡人权并保护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她出任美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并主导起草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

尽管埃莉诺与富兰克林的性格差别很大,但他们都热衷政治,政治维持了他们整整40年的感情。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共同进入了世界名人的殿堂。

石墙上镌刻着埃莉诺的名言:THE STRUCTURE OF WORLD PEACE CANNOT BE THE WORK OF ONE MAN,OR ONE PARTY,OR ONE NATION. IT MUST BE A PEACE WHICH RESTS ON THE COOPERATIVE EFFORT OF THE WHOLE WORLD.

走在春意盎然的潮汐湖畔,去寻找吃午饭的地方。

找到一家星巴克买点儿面包、饮料填填饥肠辘辘的肚子。

墙上的照片记录了人类在咖啡豆种植、采摘和加工的精彩瞬间。

华盛顿街头的报箱,有些是免费的,可以自取,有些是投币的。

街头艺人悠然自得地弹著琴,有没有人围观和欣赏并不重要。

今天我们入住华盛顿格兰德凯悦酒店(Grand Hyatt),也称华盛顿君悦大酒店(星级:⭐️⭐️⭐️⭐️💫)。

华盛顿君悦大酒店在华盛顿市中心,紧邻地铁站和公交站,对面有各种奢侈品商店,出行逛街都很方便!从酒店几分钟就可以抵达附近的白宫、华盛顿纪念碑等景点。

房卡倒是很简单朴素。

走出华盛顿格兰德凯悦酒店在第一条街口右转,不远处有一家名为“Umaya DC”的日本料理店,这里既有情调味道也极佳。

点餐ing

这家餐厅顾客还不少,据说晚上还要热闹。

日料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街对面就是Grand Hyatt。

美国的餐馆都少不了吧台。

豚骨拉面。

鳗鱼饭。

排骨饭。

夜幕降临,倒映于湛蓝玻璃墙面上的片片云彩与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一幅似梦似幻的彩云追月图。

这类用反光材料镶嵌成表面的高楼是一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建筑,它给“镜外人”带来了简单大气的审美享受,也给“镜中人”营造了私密、安全的办公氛围。在人口稠密的大都市,能映出朝霞和落日的玻璃建筑都以其闪闪发光的魅力,吸引著每一位脚步匆匆的过路人。

St. Patrick Catholic Church。

酒店门口停著一辆密歇根警局的拖车,看标识是Ingham County 仪仗队的用车。看来美国不仅有海、陆、空、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五个仪仗队,警察也有仪仗队。

美国警察的座驾很豪很威武!

晚上去拍了几张华盛顿纪念碑和国会山的夜景,突然下起雨来赶紧返回酒店,在大厅休息一会儿。

攀延而上的灯柱像浩瀚宇宙中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形成光的瀑布飞流而下点燃了人间。

看灯光觉著入住的人并不多~~

华盛顿的博物馆之旅不知不觉就要结束了,不得不说,对拥有着众多举世闻名博物馆的华盛顿来说,用两天时间来游览实在是非常的短暂,有的地方可谓是走马观花,有的博物馆因时间关系只能忍痛割爱无法前往参观。华盛顿曾数次被评为全球最佳的博物馆旅行目的地。其馆藏之丰富,上溯数亿年前的珍贵化石,下至现当代的顶尖艺术珍宝,若是想要单单一览所有这些来自古今东西的稀世藏品,就可花上数月的时间。在华盛顿旅行你可以充分享受并理解什么是平享公共资源,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拥有像华盛顿这么多的免费景点。除了各类博物馆常年免费向每一位游客敞开,作为首都和政治中心,华盛顿同样以它众多开放的政治建筑、历史遗蹟,向人们慷慨地展示它的历史和积淀。在这里,你可以走在总统们踏过的路上,探索发掘这座城市、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历史,而各种动、植物园,风姿卓盼的湖泊、公园也给华盛顿增添了一分别样的美。

尼亚加拉大瀑布震撼之旅 2018年5月14~16日

尼亚加拉大瀑布被称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能亲临其境目睹传说中的壮观景色是此次美国之行的愿望之一,毫无疑问,水牛城之旅是一定要安排的。

我们热爱旅行,是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对我们来说,旅行,是对人文历史的关注,是对自然风光的迷恋,是对文化艺术的陶醉,是对风情美食的体验。

~ 从纽约到布法罗(水牛城)

今晚,我们从纽约的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出发去布发罗开启一天二晚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奇妙之旅。这是我们第一次在美国城市间搭乘美国的航班,美国自911事件后加大了国内的反恐力度,机场的安检之严格真是令人咋舌。我们提前两个小时抵达机场,排队安检的人很多,但安检口也有很多,每个队伍有二三十人在等待安检。所有的物品必须干溼分开,即液体物品,如洗发水、乳液等必须单独存放便于安检,iPad、电脑等必须随身携带。美国国内没有一件大行李免费托运的说法,除可以随身带上机的小行李外,每件行李托运费20~25美元。终于轮到我们安检了,按规定脱去鞋子,高举双手走过一道会发出嘟嘟声响的电子门。跨过这扇门后,在完全违反自然界“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自然规律下,你必须张开双手迎接一名同性安检员对你至上而下的全身摸索,当然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啦


。不要以为这样的检查只是针对个别人,事实上,任何一个可能存有安全隐患的地方,都需要被检查到位,为了安全起见,不论是外来乘客还是本地乘客都很愿意配合安检。事后先生打趣道,我们来消费的,应该是客人啊,怎么感觉把我们当成敌人要我们缴枪不杀啊?

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Newark Liberty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市与伊丽莎白市境内,距纽约曼哈顿约16英里(26千米)路程。资料显示,纽瓦克机场是纽约都会区的三大机场之一,也是全美第十大繁忙的机场,以及全美第五大国际直飞机场。

飞机在夜色中起飞了,窗外是纽瓦克的万家灯火。

布法罗(Buffalo)位于尼亚加拉河南口,西与加拿大伊利堡隔尼亚加拉河相望;它是美国纽约州西部伊利湖东岸的港口城市,纽约州第二大城市。这里曾是野牛出没、印第安人狩猎的地方,因北美野牛俗称布法罗(Buffalo),城市便由此得名,故也被称为“水牛城”。

大约1小时20分钟飞机便已抵达水牛城布法罗尼亚加拉国际机场(Buffalo Niagara International Airport(BUF)),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走出机场坐上等待着我们的预定计程车赶往位于尼亚加拉瀑布公园内的温盖特酒店。第二天上午补拍酒店外景。

夜已深,除了我们要checking外,大堂里悄然无声。

尼亚加拉瀑布温德姆集团温盖特酒店(Wingate by Wyndham Niagara Falls)坐落在尼亚加拉瀑布城中心地带,是一家三星级酒店(⭐️⭐️⭐️)。 它距尼亚加拉河、世界三大跨国瀑布之一和雾中少女号观光游船只需短暂步行;前往最佳观光区非常容易。

~ 尼亚加拉大瀑布奇观

当黎明的一丝光亮照亮房间时,我们便起身去餐厅用餐。住宿费包含早餐,虽然挺简单的,但鸡蛋、鲜奶、面包、黄油、培根、咖啡和水果一应俱全,不仅管饱营养也到位。餐后,我们开始步行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公园。

途径一座基督教教堂。美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人类世界上,只要有宗教在,在美国就能找到信徒。据统计,美国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口比例为:天主教 23.9%、摩门教1.7%、其他基督教1.6%、犹太教1.7%、佛教0.7%、伊斯兰教0.6%、其他宗教2.5%,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美国人认为信仰非常重要,例如钱存到银行里,银行可能会倒闭;放在家里,又会贬值或者被老鼠咬个洞;但上帝是永远不会变。他们甚至在美元上都印刷有这样的话“IN GOD WE TRUST“ (我们信靠上帝)。美国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宗教,每隔个十字路口就会有教堂,就像加油站一样,车没油了,给汽车加加油,人累了,给人充充电。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清晨貌似停了一会儿。但出门走了没有多远,天空又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大雨便接踵而至。为暂避一下,便躲进一家du*场避雨。在美国,du场是一个合法行业,为方便游客参与du*博,Casino往往是酒店的一部分。

Seneca Niagara Casino & Hotel是集Casino和住宿与一体的一家五星酒店和娱乐场所,24小时营业。我们坐在门口的前廊躲雨,一位有些年长的酒店工作人员走过来告诉我们可以免费进去玩玩


。儿子告诉他我们要去大瀑布,现在没有时间去里面玩。他听后便对儿子说,可以免费加入酒店的会员,今晚可以来他们酒店的自助餐厅享用价值20~30美元/每位的免费自助餐,而加入会员只需护照去服务台填写一些资料即可。想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对这位男服务员的话还是有点儿将信将疑便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避雨。看我们没有行动,可能他觉得我们没有听懂他的话,他又热情地走向我们,告诉我们绝对不要错过这个福利!于是,我们花了一点时间去办理了会员,顺便参观一下这个du场。虽然感觉有点儿贪小便宜,但想到能有免费的自助餐也就不考虑那么多了。

du场很大,可能是上午的缘故,玩的人并不多,诺大的场子里空空荡荡的,想想我去过的澳门和新加坡du场见到的情景,这里的场面实在是太冷清了。

老虎ji前有一些人在玩,观察了一番,发现竟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

服务员很是热心效率也比较高,一再告诉我们可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去小小地玩一把,但说到底还是很有分寸,完全没有逼着你参与的样子。

据说美国退休的老人很有钱但很寂寞,所以,du场也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大都在坐老虎*机前,看情景也就是小来来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小赌怡情”吧?

办好会员手续后,雨也停了。我们便起身去观赏大瀑布。虽然现在已是5月中旬,但由于水牛城地处北美靠近加拿大,所以这里还处于早春,很多树枝刚刚抽芽,樱花和梨花正在绽放着她们婀娜多姿的花姿吸引著路人的眼睛,那盛开的梨花,一簇簇绽满枝头,玲珑、纤丽,如云似雪。

据说,最早发现这个瀑布的印第安人在他们实际上见到瀑布之前,就听到酷似持续不断打雷的声音,故他们把它称为“Onguiaahra” (后称Niagara),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果然,远远的,一阵阵连续不断的轰鸣声便不绝于地传入我们的耳朵。

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大河与瀑布的名字,称其为“Niagara” 尼亚加拉。然而尼亚加拉这一大奇观并不被大多数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法国传教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面对这一壮观的景象、不可思议的美,他赞叹不已,细心地记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并对这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但让尼亚加拉瀑布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搭乘马车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里的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与伊瓜苏大瀑布(巴西、阿根廷交界处)、维多利亚瀑布(尚比亚)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是美洲大陆的奇观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瀑布源头为尼亚加拉河,主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在美国境内瀑布由月亮岛隔开,观赏的是瀑布侧面。
尼亚加拉河的水流冲下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在不足2公里长的河段里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跌荡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

听其声如雷电轰鸣,观其势如排山倒海!无论在瀑布的湖盆底部或其心脏深处,还是伫立在巨大的约13层落差的马蹄形峭壁边缘喷雾之中,都会人感受到心灵在震颤。

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那丰沛而浩瀚的水汽和磅礴的气势,使所有前来观赏的游人都为之震撼。

尼亚加拉大瀑布实际由3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利坚瀑布(American Falls)和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

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因其形如马蹄而被称为马蹄瀑布(网路图片)。由于水量大,溅起的浪花和水气有时高达100多米,人稍微站得近些,便会被浪花溅得全身是水,若有大风吹过,水花可及很远,如同下雨,冬天时,瀑布表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那时,瀑布便会寂静下来。当阳光灿烂时,产生折射效果,便会营造出一座甚至好几座七色的彩虹。见过大瀑布彩虹的人很久都不会忘记它的魅力,因为在那一刻,人们体味到了壮阔恢巨集、瑰丽多姿的生活。

美国瀑布和新娘婚纱瀑布均在美国境内,美国瀑布由月亮岛与新娘面纱瀑布隔开,山羊岛则将这两条瀑布与马蹄形瀑布隔开。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境内可以一览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全貌。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为中瀑布,在东侧美国境内,占尼亚加拉河约10%的水量,河水呈蓝色。瀑布宽260米,落差21-34米。

美国瀑布与窄窄的新娘面纱瀑布以岩壁上的一块凸起相隔。这块凸出的岩石叫“月亮岛”(Luna Island),据说从前,在满月之夜,水雾中会出现月光彩虹,因而得名。

能在有生之年目睹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美,除了震撼之外更感到三生有幸啊!

美加两国一直很重视尼亚加拉瀑布的旅游开发。19世纪20年代,尼亚加拉瀑布城就已成为旅游胜地。1888年5月24日,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除了分别建立一个尼亚加拉瀑布市的旅游城市用于发展旅游业之外,早在1885年加拿大建国之初,加拿大政府就建立起尼亚加拉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保护这一地区的自然、人文遗蹟,规划景区的建设,安大略省政府还把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3000英亩土地收归国有,用来建设旅游设施。

为了让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瀑布,美、加两国在尼亚加拉河两岸各建造了一个码头。两岸共配备了4艘游船,每艘可以载客数百人,“雾中少女”号的由美国这边经营,而“吹角”号游轮则由加拿大方面进行操作。“雾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号游船最为有名,自1846年开始,这艘著名的游船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游船取名“雾中少女”也是有来历的,据说300年前,居住在当地的印第安人震慑于自然的威力于每年用少女祭献,在收获季节时的某一天,全村少女聚集在一起,酋长站立中央,引弓对天放箭,当箭尖下落离哪位少女最近,则这位少女即被选为代表,被送上独木舟,舟中装满谷物水果,从上游顺着激湍冲下,坠入飞瀑中·······,于是人们都说尼亚加拉瀑布的雾气,便是少女的化身。

尼亚加拉大瀑布最古老,最著名的旅游专案便是乘坐“雾中少女”号游船去正面观赏大瀑布。游船先经过美国瀑布,然后开往加拿大瀑布,在这里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泻直下而产生的巨大水汽与浪花。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惊心动魄。大瀑布总是敞开胸怀欢迎所有的来访者,游船只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暴风雨般的水珠会劈头盖脸地砸来,此时再好的雨衣也无法抵御大瀑布的盛情,所有的乘客都会随着雷鸣般的水声兴奋地欢呼起来。这与其说是观赏瀑布,不如说是亲身体验瀑布。游船穿梭于瀑布激起的千万层水汽中,从岸上看,真是如同“雾中少女”一般。

📌 小贴士
1. 乘船观看瀑布时一定要穿好雨衣,手机、照相机等电子装置做好防水措施。
2. 冬季前往瀑布景区注意保暖,注意防滑以免摔伤。

为让游客更好地观看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全景,美、加两国的境内错落有致地设立有四座高大的瞭望塔,其中三个在加拿大境内,一个在美国境内。游人可乘电梯登塔,瞭望全景,也可乘电梯深入地下隧道,钻到大瀑布下,倾听瀑布落下时洪钏雷鸣般的响声。美国境内的观景塔(Prospect Point),塔下的河边是游船迷雾少女号船坞。

连线加拿大🇨🇦和美国🇺🇸的彩虹桥(Rainbow Bridge),这座桥也根据河内边界而划分,一端属于加拿大,一端属于美国。我很想站在桥上的分界处,一脚踏一边,然后得意地说:“我同时踏在两国的国土上了!” 可惜,之前没办理过加拿大签证,所以没敢去冒险上桥。

山羊岛(Goat Island)可以欣赏到更多的瀑布美景,可以通过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上的桥梁通过步行和汽车交通到达。从山羊岛出发,乘电梯即可到达风洞,并将远足者引至新娘面纱瀑布下方的某个地点。在三岛群岛(Goat Island)上还有三姐妹群岛(三门户),即电力门户,那里有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巨大雕像(发明人,其交流感应电动机的专利以及其他用于交流电传输的装置有助于使瀑布得以驾驭),并且可以看到一条行走的小路,可以欣赏急流,尼亚加拉河,峡谷和所有瀑布的景色。这些景点大多数位于尼亚加拉瀑布州立公园内。

在山羊岛上我们沿着一条行走的小路,沿途欣赏急流、尼亚加拉河、峡谷和所有瀑布的景色。

静静的的尼亚加拉河在上游是如此的温柔、恬静。

清澈碧绿的水流闪著光欢快奔流,听着那潺潺悦耳的水流声,一切都是那么地令人心情愉悦、浑身舒坦。

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宽350米的公羊岛(Goat Island),分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形成三个瀑布:马蹄形瀑布(也称加拿大瀑布)、美国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

当越来越接近瀑布时,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旁边的水流里有一种力量在开始迅速汇聚,这个过程就发生在你旁边,让你可以清楚地感知到。水流开始变得湍急,一路汇集著、翻卷著浪花奔涌向前,时而还裹挟著树枝木块,很快形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滔滔之势。伴随着水流发出的咆哮之声,在河水的尽头那股具有强大冲击力的、激流勇进的力量冲下断崖!那一刻,真正让你感受到了滔滔之水的力量,体会到“雷神之水”的无坚不摧。

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也称加拿大瀑布(Canadian Falls),占尼亚加拉河约90%的水量,河水呈青色。瀑布呈半环型,宽670米,落差57米。

尼亚加拉河的水流以每小时35.4公里的速度奔腾著,义无反顾也或说是身不由己地冲下16米高的悬崖至下游重新汇合,演绎出世界上最狂野的漩涡急流,经过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顿、右岸美国的利维斯顿,冲过“魔鬼洞急流”,沿着最后的“利维斯顿支流峡谷”由西向东进入安大略湖。

如果没有事前见识过马蹄瀑布的雄伟壮观,你能想象这些看上去还算平缓的河水从悬崖上跌落而下的情景吗?

水从山崖跌落谷底之处一片水雾弥漫,让一水之隔的对面的加拿大成了雾里看花,虚无缥缈。

看一下当时拍下的小视讯感觉一下那奔腾不息的水流冲下悬崖的震撼人心吧……

在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月亮岛(Luna Island),据说从前,在满月之夜,水雾中会出现月光彩虹,因而得名月亮岛。水流在此又被其一分为二,分出了一条宽80米,落差5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新娘面纱瀑布”。

可以搭乘直达电梯去瀑底近距离观察飞流直下的“新娘婚纱瀑布”,“婚纱瀑布”水流呈漩涡状落下,跌到无数块硕大的岩石上,卷起千堆雪,她与左右两旁垂直而下、蔚为壮观的大瀑布相比,显得别具一格,另有一番风韵成趣。它那流水潺潺、银花飞溅的迷人景色似一片月光,柔和地阳洒在绝壁之上,令游客陶醉。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一幅壮丽的立体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大瀑布,人们一荡胸怀,在大自然这个惊天动地的杰作之中,增几分天地正气,减几许尘寰猥琐。

尼亚加拉大瀑布是一幅壮丽的立体画卷,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大瀑布,人们一荡胸怀,在大自然这个惊天动地的杰作之中,增几分天地正气,减几许尘寰猥琐。

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在来尼亚加拉瀑布游览之后,深受震撼,在他的《美国札记》中描绘道:“我们走过瀑布地区的每个角落,从不同角度观赏瀑布……即使特纳在其全盛时期创作的最好的水彩画,也未能表现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灵,如此虚幻,而又如此辉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象是腾空飞起,进入天堂……“

远眺美国瀑布和婚纱瀑布,巨大的水量和阴沉的云层将最远处的马蹄瀑布笼罩在一团水雾之中。更让人着迷的是激流冲及瀑布下的岩石时的情景。瀑布下的岩石层层叠积,犬牙交错,高高的激流冲下来,冲进岩石的缝隙,又纷纷从各条缝隙中窜涌出来,复跌到下层的岩石里去,再从更下层的岩石间喷发而出,纵身一跃,融进滚滚东去的涌流。

水是那样柔软、可塑且多变的,但那个时刻水就像是战场上撒开了马蹄奔向目标的千军万马,嘶吼咆哮著在奔腾向前,一往无前,不可抗拒。那种可以冲毁一切、勇往直前、无坚不摧之势不禁令人深深震撼,惊讶这种已默默汇聚起来的要冲破一切的力量,惊叹这种神奇的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之强大,能无畏地冲破世界上一切的阻拦,而人仅仅是观看到这一景象就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

在波涛汹涌的瀑布之流汇集处,可以搭乘百号人的大轮船变成了一叶扁舟。游船穿梭于瀑布激起的千万层水汽中,从岸上看,真是如同“雾中少女”一般。

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冲到河里呈青色,而美国瀑布的水则呈蓝色。尼亚加拉瀑布的水在尼亚加拉河下游形成了一个长湖。瀑布让人见识了水的力量,置身其间的人会情不自禁地深受感染,瞬间振奋不已,情不自禁对这个奇观啧啧惊叹。

尼亚加拉大瀑布也是人们常来挑战的地方,1829年10月,自称为“洋基飞跃者(Yankee Leaper)“的山姆·帕奇(Sam Patch)从高塔上一跃而下,跳入尼亚加拉瀑布底下的尼亚加拉河中,并得以幸存下来。帕奇借由此次壮举而获得了大量的名气,这也导致许多人尝试效仿他挑战瀑布。1901年10月24日,来自密歇根州的63岁女教师安妮·埃德森·泰勒乘坐木桶顺流而下,并成为第一位穿越尼亚加拉瀑布并成功幸存下来的人。泰勒除了流血之外,没有受任何伤。她从木桶出来后说道:“没有人该再做一次这样的事。”泰勒在亲自尝试乘坐木桶之前,她曾测试过木桶的强韧度,在10月19日将一只猫放入木桶并推入瀑布当中,而这只猫几乎毫发无伤的完成了挑战。在泰勒向瀑布挑战的数年后,纽约州和加拿大两地都制定了相关法律,以吓阻他人效法泰勒的大胆行为。根据这些法律,挑战者即使在瀑布之旅中幸存下来,也可能会面临指控及高额罚款。尽管如此,人们仍前仆后继地向瀑布发起挑战。1911年7月25日,鲍比·里奇成为了第二位乘坐木桶穿越尼亚加拉瀑布并得以幸存的人物。在1901年至1995年间,共有15人挑战穿越瀑布,有些人毫发无伤的完成挑战,而也有数人在瀑布溺水身亡或受了重伤,最终只有10人幸存下来。2005年“高空王子”科克伦用一根27公斤的竿子平衡,在大瀑布上表演走钢丝(网路图片)。

山羊岛上绿树成荫,景致优雅。传说印第安人曾把山羊岛视为圣地,将已故首领安葬在岛上,以求升入天堂,称其为“快活岛”。后来,欧洲殖民者入侵这里,“快活岛”也难逃厄运,墓地被盗掘一空,印第安人惨遭杀戮,只有一群山羊留在岛上。严冬到来时,大群山羊被冻死,唯有一只公羊活到了第二年春天。因此这个岛屿的名字就改成了“山羊岛”。

这里的5月刚刚步入春天,翠绿的草地上两只大雁在窃窃私语,惬意地享受着春光无限。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唐杜甫《花鸭》。

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人们

与人类和谐共处的鸟类,悠闲地走在路上。

歇歇脚吃个苹果,小鸟也走过来想蹭吃。

松鼠们也悠然自得地在树上注视著游人。

被游客手中的食物吸引。

大胆地囊中取物,多谢!

下午天气渐渐放晴了,我们也准备离开尼亚加拉公园去找点儿食物填填肚子。

玩累了,什么都好吃!

高耸的蓝色镜面建筑就是Seneca Niagara Casino & Hotel 酒店。

和上午相比,现在的天空已经变得一碧如洗。

拿着上午办好的会员卡来到 Seneca Niagara Casino Hotel的自助餐厅享用晚餐。

餐厅供应各类食物、披萨、面包、海鲜、蔬菜和各式水果,还提供各式酒类。

不太清楚是否是帝王蟹,但非常鲜美。

抵挡不住中餐的诱惑。

沙拉也必不可少。

双色冰淇淋也是自助的,可以通过一个机器按下按钮一个定量的冰淇淋就出来来。

小朋友也可以操作的自助冰淇淋机。

享用完美味的自助餐,为方便第二天清晨的航班我们又转移到离机场更近一点的雅乐轩酒店(Aloft hotel Buffalo)入住。雅乐轩是万豪旗下的新型自助连锁酒店,价格经济实惠,还可以带36斤以下的宠物狗入住。

卧室不大,果然是经济型的。

外面是洗手间和整理间相结合,里面是淋浴室和马桶间。

第二天一早,酒店的中巴把我们送到布法罗尼亚加拉国际机场。

美国的空姐看上去不年轻也没有想象中的漂亮。

飞机玄窗上的水珠晶莹剔透。

再见了,布法罗和尼亚加拉河!再见了,伊利湖!

尼亚加拉瀑布之旅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那一幕无论任何时刻回忆起来,就会立刻在脑海中出现那个震撼的画面,耳边还会鸣响着那奔腾的激流水声,真是一旦亲眼见过就会终身难忘。

下一站,将是我们在纽约的所见所闻,未完待续……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