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选择

出发以前,我们一度还觉得,去美国的这趟行程或许是真的真的是个错误的决定。
从国庆结束,就在说我们要计划春节的出行,结果到12月才真正空下来做计划,但无数的计划堆叠著无数个决策,久久不能落定——

在出发前的前一晚,也对令人头疼地越来越多的行李无法表示认同;随身的每一个物件,都开始变得恼人。为什么选择去了一趟美西?

在无数次的讨论后,终于确定了西岸的行程,但——美国政府停摆的时间越来越长……
伴随着绝无仅有的行前的失望、无奈以及不知何时会爆发怒火一些火气——开启这次行程。

这次选的音乐来自于我最早追的乐队Bon Jovi(属于环球唱片),尽管喜欢的音乐变了,但对于这支美国五月天的长盛不衰,依然心怀敬意。老邦的歌,还是我心中抹不掉的旋律,没有哪个乐队,能够这样一直长盛不衰。

忙中出错

在做计划的时候,我几乎是全天盯着电脑,几乎饭都没怎么顾上吃,而年底的事情又真的很多,这样的条件下,错误也难免。

首先遇到的是,洛杉矶和旧金山傻傻分不清的问题……接续酒店直接定反了日期,在发出去的行程单中被朋友发现。

于是在那天晚上出席活动的时候改日期……
但Agoda的手机app并不如Booking方便,更改日期的操作只能是取消再定(手机上并没有更改订单的选项),结果问题就来了……慌乱之中的对调,使得旧金山程的住宿飙升到最贵的同时——也……无法更改!

于是一晚上近2000的渔人码头住宿就此确定,不可取消……还要连住三天……
这个问题的发现,则是在我发行程单给朋友帮我检查的时候——旧金山/洛杉矶的接续程酒店时间顺序反了。紧接着又是订车定错时间……

改舱选座


出发前的几天,收到了这样的资讯,我们都回复了讯息。但并没有任何的卵用。
为啥呢,头等只有4个座位。普卡小会员没人权我当然是知道的……


偶然发现回来的时候坐左边才看得到好莱坞的大白标,于是又被南航那神奇的操作逻辑坑了一把。可以在小程式上选明珠经济舱,但更改却不能,必须要APP……然后退座重新选也不知道退款到哪里,也没有说明,还得怼南航客服来问。

不能!国企!在改了!以后常来啊!
四连糊脸,给了钱我换个同等的还要退款操作……9102年了……这样的操作和退款方式,仿佛还在解放前,但同样从事服务行业的我,这次的出行似乎又能够体会到了诸多的不易。南航不坏,但只能说算不上好,这么多年出来的经验也告诉我……长途别太指望三大航。
而另外一件事,则是SFO不能电子值机,白高兴一场。

而在这件事以后,我们察觉到了一件事。就是美国之行对资讯的依赖程度异乎寻常得高。

行程概述Ver.旅行社

1月27日,晚上10点,在广州白云机场乘坐CZ657前往旧金山,当地时间晚上6点到达,入住旧金山联合广场希尔顿酒店Hilton San Francisco Union Square,全天无其他安排。
1月28日,正式开始旧金山行程,宽松安排,步行联合广场、唐人街、渡轮大厦市场;乘坐双层大巴游览旧金山的全貌。调整时差,适应当地环境,晚上更换酒店,入住渔人码头佐伊酒店Hotel Zoe Fisherman’s Wharf。
1月29日,探索博物馆与半自由日,继续游览湾区,体会不同之处。
1月30日,提车前往矽谷并适应自驾的规则;游览苹果公园乔布斯剧场,游览Google总部体会工科人的创意世界。
1月31日,踏上自驾旅程。先去斯坦福大学探访罗丹雕像,了解科技巨头曾经成长起来的学府。驾车前往蒙特雷,在日落前到达17里湾,晚上入住戴斯渔人码头旅馆Days Inn by Wyndham Monterey-Fisherman’s Wharf Aquarium。
2月1日,早晨出发,先去卡梅尔小镇捕捉最早的宁静随后前往一号公路精华路段大苏尔,看比克斯比大桥,看紫色沙滩,看象豹海滩;傍晚到达丹麦小镇索尔万,晚上入住圣巴巴拉柠檬树旅馆Lemon Tree Inn。
2月2日,欣赏2018年纽约时报评选的10大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圣芭芭拉小镇,看法院,看圣芭芭拉海滩。利用仅有一点的时间来到卡马里奥奥特莱斯Camarillo Premium Outlets,购物即将开始。晚上来到洛杉矶入住贝斯韦斯特好莱坞广场旅馆Best Western Hollywood Plaza Inn Los Angels。
2月3日,购物日,可选择的拆分行程。棕榈泉奥特莱斯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想购物的就去这南加州最大的奥特莱斯转转。Peterson Automotive Museum,美国最好的汽车博物馆,不该错过这个有性格的私人博物馆。
2月4日,一大早,去环球影城!
2月5日,开车游览洛杉矶,比利弗山庄要去看看,格里菲斯天文台也要去看看。放下车,在傍晚进入市区看看晚上的洛杉矶。
2月6日,还车,一早来到机场及时办理手续于11点25分乘坐CZ622回广州。北京时间2月7日晚上6点45回到广州,回到温馨的家。
本行程仅供参考,若游记中未出现相关图片,则最终解释权仍然归讴纪所有(笑)。

诸多变化 彩虹T2首个春运

出发的这一天,阳光万里,非常适合出行;广州与旧金山的温度相差无几,少带了羽绒服,行李也没有了前一天晚上的疲态。

早些时候,南航推行了新的会员政策,全部预选座位,退改新政等等等等,各家会员的制度大变革加上联盟化的趋势愈加减弱,未来的出行又要多一分心思了;之后则有局方出手,CCAR-121-R5第121.597条将于1月25日起优先实施,驾驶舱所有阶段全面禁菸……

恰逢南航退盟「单身快乐」过渡期,与美航正在改善合作关系,卡航买入二级股票,英航加深程式码共享——你说我钦点南航入乒乓球OW,那是不科学的。

启程我们分成了拿行李组和轻装组,拿行李的开车到预约的机场停车场停车,之后再接驳机场办理托运。我在这一组因为车位找不到的关系实际上也耽误了一些行程,最终我们在起飞前2个半小时左右到达了机场,顺利办了手续。

晚上来到T2,那突破审美恶俗极限的彩虹色穹顶氛围灯,令航站楼里充满了蹦迪的意思——即便如此T2开航首年也于1月17日荣膺Skytrax五星航站楼……

我只能说——How Hard Can That Be!?出发设计值得肯定,到达设计还是一塌糊涂。
只不过还是听到有人在说这灯好看,不禁怀疑这是不是个交通枢纽应该有的样子。

赶紧找地方坐下吃饭,晚上6点的飞机,可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又要早到机场又不能免一餐饭。
那么,这一天便是T2航站楼的首个春运,而我们在出行高峰的前一天出发,也想看看机场到底表现如何。
去程机型代号77W(较为宽敞的三舱版),是世界上推力最大的引擎GE90搭载机。作为波音历史上最安全的飞机,推力最暴力的飞机,自然有着力大砖飞的美誉。

服务明显提高,协助过关的人比较好,候机的时候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人,于是也提前登机。
登机速度快,机舱广播增加了春运的祝福语,有些亲切,也让原本的路途的开始变得没有那么紧张。

启程,10点15起飞,尚且算准点,路上的漫长时光开始。
除了靠枕和毛毯,在座位上基本上就没有啥你可以依赖过夜的东西了,宛若穷苦百姓。跨越昼夜的行程里,一个洗漱包都配不上(幸亏我的飞行小包里装的是卡达当时送我的眼罩)。

劳累飞行 四时通关

机舱内非常干燥需要大量喝水与补充糖分,但机组能够提供的水很有限,若不是事先打了水,也会是很难受的登机。 我的机上搭配倒是一如既往得传统,随身听与眼罩耳塞,并没有多带一个U型枕——

起飞爬升非常有效率,是真正意义上的快速爬升,没有丝毫的迟疑。
1个钟头后开始提供水,第一顿饭前就开始提醒提醒关窗跨越日夜(实际距离日夜交替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完全的明珠服务,标配毛毯靠枕,但没有眼罩等长途飞行显著需要的东西。
两组人派餐,速度很快。
鱼肉饭和鸡肉土豆总共两个选择, 沙拉不好吃,但令人欣喜的是有热餐包!!!!!饮料也有红酒可供选择,众所周知,长途飞行喝一点小酒能够极大得助于睡一个香甜的觉。

不过第一餐的亮点应该在于盘子中间的那个酥饼,非常好吃,甜而不腻。
餐食本身没有配纯净水, 刀叉的硬度明显优良,比起之前稍微有些进步。
机舱内完全不像是4年的飞机——小桌板比较脏,座椅后背面板也多有裂痕;空调非常吵没有独立出风口,温度开得太高简直要热死。好在座位空间不错,隔音还是非常感人的——77W坐在机腹噪声也会相对比较小。

北京时间3点40到达昼夜分界线,也是此时飞机在飞行中最美的时刻。
此时睡着的人可能会错过昼夜之间最美的景象,手机拍出来的远没有自己看出去得那般美丽。
进入昼间,遮光板就需要全程关上了,而向外拍照也变得更加冒险,刺眼的阳光会令眼睛极其不舒服。
地速一度高达10000多公里每小时,只不过这样的距离下实在也感受不到这么快带来的直接好处。
长时间的飞行,机舱内非常干燥。需要大量喝水与补充糖分,但机组能够提供的水很有限,这个时候自备的东西就能够起到帮助调整时差,缓和疲劳的作用。
进入白天,后半程也最好保持清醒。

第二餐质量很高,选择了西式蒸蛋,但依然没有纯净水。
乖乖,我不要求热水,但来一点纯净水那么难的吗?

8小时以上的洲际航线,即便是有着最顶级的娱乐,只要你在经济舱——8小时之后也会穷尽机上娱乐,与其说是时间太长,不如说这段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则是考验服务多样性的时候。更何况南航也更不可能会有「顶级的娱乐装置」,能看就不错了。

劳累,是肯定会劳累的,毕竟不是头等舱。
但别让劳累打消你的游玩之心,认识旧金山,一定要从晚上的即将落地的飞机上开始。
如果你错过看向地面的机会,就不会理解「金山」如今于观光的意义——金色的车流,金色的城区,这都不是你应该错过的景色。

飞机开启舱门,就感受到了溼热的气息。宛若来到海岛——
离开舱门,我的第一感觉——这不是香港的感觉嘛……很可惜,这个感觉很快就不是了。

出关排队用了2小时,仅两个视窗开放,甚至有时候只有一个,队伍中的人非常焦躁但没人敢多说什么。轮到我们的时候也很顺利,没有询问问题,按指纹拍照之后就放行,只不过我们一家三个人的指纹要的都不一样。

这样的排队等待时间直接导致行李已经全部闲置,要在行李大厅中继续寻找我们的行李有些困难。

经过了一番周折终于找齐了行李,然而人还没齐——安全管理人员已经过来驱赶我们并表示“你们有朋友在里面与我无关,你必须离开这里!”。出于客流控制的原因,这些操作倒是都能理解,只不过——在美国说人情,那也是挺不自量力的。
但即便如此,行李大厅的凌乱依然是你无法想象的。

到达大厅两个旅游资讯点,资料是不一样的,在没有讯息的等待过程中我也蒐集了一些资料。
但漫长的等待,始终是不会有结果的煎熬,因为等待本身并不会创造任何对推进行程有利的东西。

无论是在里面还是在外面的人都是会焦虑的,9点时我请求携程帮助我们联络了酒店确认房间能够确保(希尔顿的人工转接几次都没进去太垃圾了,欧美都那么喜欢用无休止的语音电话台嘛);接机的车也因为超时必须得去吃饭,只能再打电话联络。
万万没想到,还没开始,就已经要开始做第一次的应急工作。

10点多一些大家才完成出关。也因此给司机多加了近2小时超时费(几乎可以多叫一辆车);别说餐补了,多给一些加班费那在美国也是理所应当。
接车的师傅非常年轻,与其说年轻不如说和我几乎同龄。来到旧金山居住工作了10多年,如今从事这样的行业和生意,也是很多年以来旧金山定居华人的一个选择。只不过因为联络尚且浅薄,和这位小哥再打交道的机会似乎也就不多。

只不过实在过意不去那耽误的时间——从下飞机到人齐出关用了我们4个小时,说罕见也罕见,但说正常,那也是正常。更何况,海关的人员是真实得不够。

晚上回到酒店已经快11点,街上的餐厅已经如数关门,出门觅食只剩下一个汉堡王和Subway还依然亮着灯。这里不是东京,也不是大阪——夜生活恐怕并不那么乐观。
于是只能是在酒店楼下搞点冷狗吃吃——而价格,自然是吓死人的贵。5刀一个不含税,不吃心里不打锤。这一餐,也是真正让我们认识到美国的消费的第一餐。

即便是foodie拍出来也毫无美味的感觉,和寡淡的心情、疲惫的精神相比,这样无趣的食物无法带给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喜悦。
吃完,赶紧睡觉。
出关时的惊魂未定,恐怕已经成为了本次长途旅程的第一个心结,如果再不休息,也有可能会演变成更加有威胁的潜在隐患。

China Town&港口漫步

倒时差和搬行李,是今天要做的其中一件事。酒店位于有轨电车的起点联合广场,或许是个好讯息。
昨晚,对偌大的电视感到了非常满意,即便是劳累带来的呼噜声,似乎也没影响我的睡眠。
作为调整日,今天也不会安排太多的活动。

于是早上的出门就变成了打电话给前台让帮忙开锁……
也不知道设了一个什么样的密码导致存放资料的保险箱一下就忘记了密码……这也说明了确实来到这里之后有那么一些精神恍惚。

开启了锁,拿到了东西我们便准备出门。
此时的联合广场也不过是刚刚睡醒,还没开门,但叮叮车的声音早已恭候多时。
来到街上,穿着短裤的人,似乎也并不少——只是这个和广州相似但又不相同的天气,实在令我们有些敬佩。

顺着联合广场沿唐人街方向走,是一个上坡接下坡,路上会穿过公园,看到泛美金字塔。

往唐人街走的第一个目的当然是吃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哪怕是只有豆浆油条都好。还是为了在一开始的旅途中少一些肚子闹的不舒服——所以也自然而然就往那边去了。
但恐怕也是因为人生地不熟,对于唐人街具体所在的位置,也还是有些迷惑的。

我们走过上坡,走过下坡,深刻体会到了在旧金山爬坡是有多么锻炼身体的一件事。
而旧金山也以这动人的一面满足了我们——有很多人都在这样的坡上坡下跑步锻炼,浑然不觉这30多度的陡坡是个挑战。

一番兜兜转转,终于来到了熟悉的唐人街边上,此时能够看得到泛美金字塔的另外一侧。

随便找了家店坐下来,只是为了吃个早餐。
毕竟今天的安排总体来说是宽松的、随意的,小朋友的时差 也因为在飞机上睡得太多而感觉到了有那么一些难受。

寻找熟悉的味道,来了点豆浆油条和云吞面。
口味上虽然欠一点,但满足挑剔的胃乃是为接下来的行程做准备。
说著,就走到了金字塔楼下。

离开唐人街,我们就开始往码头的方向走去——或者准确的说就是海岸线湾区方向。
湾区的两个重要地标——奥克兰海湾大桥与金门大桥共同划定了旧金山市区的范围。

今天的云层老实说还是比较厚的,但好在有些层次不至于完全拍不出东西。
比如这样的街景,就是这些云所赋予的恐怕只有在西岸的这些地方才能看得到的云。

路牌的确很好玩,也注意观察了一下停车的相关资讯。
这样的路牌将会是自驾停在路边时第一个重要标志——很可能会被拖车。

以散步为目的,很快就来到了位于渡轮大厦对面的地方。
我翻开地图看,还以为那个有大钟的地方是火车站。

远远望去,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筑。

广场上其实散落着很多各种各样的人,这也一定会包含流浪汉。
不敢靠近了去拍是因为担心潜在的危险,但目前一路走来,流浪汉还是不会主动骚扰你的。


拿起相机再拍几张照片,那还是理所当然的——
只不过似乎背光有些厉害。
接着,就听说某个人捡到了两枚美元硬币。

走向独轮大厦的另外一侧,便是奥克兰海湾大桥。
有一个专门的观景码头延伸出去,可以走得比较靠近来观赏海湾大桥。

当然,海湾大桥和金门桥许多第一次来的人也根本分不清楚。
听到了不少人在聊起来这座桥的时候都很想当然得认定为金门大桥,或许是因为太像了,而教科书上又没有足够大的插图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从海湾桥观景台回过头来看观景台,则就有些香港维港的意思了,非常的相似,也有着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
就在大家都在拍照的时候,我也捡到了东西——一张Clipper Card。
我就很奇怪……
掉钱这么普遍的话,流浪汉是不是真的能完成「自给自足」的目标呢?


Blue Bottle,蓝瓶的钙,好喝的钙。
作为从湾区发展起来的精品快消咖啡,和星巴克的商业快消咖啡不一样,却又有些Luckin精品商业咖啡的影子,一些门店甚至没有座位,只带走,不提供空间。

如果说,你习惯了星巴克。那么Blue Bottle很可能让你迅速脱离。

我要的是Cold Brew,从拿到手上的那一刻就觉得,这咖啡或许真的非同小可。
哪怕装着它的只是廉价的塑料杯。

一口下去,咖啡豆的层次飘散开来。
爸妈的拿铁也表示,这层次妙不可言。
然后就索性在渡轮大厦的后面找了一个座位下来,享受一阵在旅游中常见而在生活终于工作中难能的休息。

讨论蓝瓶的咖啡也就成为了接下来的不容错过的话题。
为什么没有座位,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个水平却只选择了这样的店面,他们的创业和星巴克有什么不同。
总会有些疑问,因为这个味道绝不是星巴克那种商业咖啡所能相提并论的高度。

即便是拿铁,即便是拿铁。

海鸥,自然也很多——媛媛小朋友也无法按捺住想要跟海鸥、鸽子亲近的机会。
但是我还是要选择歇一会儿的。

母女俩是很有默契的,也不知道怎么,走在路上就要了一个棉花糖。
一问多少钱,5刀。
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不同……

时间上的宽裕其实也留给了我们一些干点别的事情的想法,只是我有约在先,需要提前把时间做好权衡。路过了一个Big Bus的站点便有人体验坐观光车兜风,因为想去看金门大桥,坐车过去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继续向前走,我们才能找到售票和兑换的地方——因为那个售票点的机器坏了。
这中途就要经过探索博物馆,也是我们行程中预计要去的地方。只不过今天是周一——先拍照留念。

此时的路上已经能够看得到渔人码头的路牌,而39号码头的标志性旗帜,也就出现在不远处。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过了大半个湾区。

来到码头当然还是要跟这标志性的大螃蟹照一张的。

忽然有人说——这里的郁金香是真的很漂亮啊。
于是就随手按了一张。

Big Bus&会见Brian

拿着Explorer Pass的电子票二维码,可以去任何一个景点的售票视窗办理兑换券,票是不记名的。
Big Bus的兑票中心,也是起点就在39号码头前方——我们即将入住的酒店的不远处。

换到了票,感觉有种被欺骗的意思——首先是票价55刀,真的是贵得吓人;然后是这收据条一样的车票,也是看起来令人感到比较无奈。但好处是——两天的有效期,几乎随时可以在任何停靠地点上车。

我们稍微等了一会儿,就排上了队伍准备上车——坐在高处看,感觉还是和走路的视角截然不同的。

一个转弯,旁边就是著名的面包房Boudin,很多人都被这里的面包香味所吸引。
我们也准备把这里列为备选的吃饭地点,因为实在是太香了。

巴士开动起来,旧金山的市区也即将映入眼帘。

这个熟悉的教堂顶,是可以作为定位唐人街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旁边看过去,比走在旁边看还是气派多了。

因为我坐的位置也不是完全处在车头的正前方,所以只能伸出去稍微拍点照片。
毕竟这样的体验适合看,并不完全适合拍。

进入金融区,也就是所谓的CBD之后,两旁的楼的确会高起来,但路面上的叮叮车,难以让人不去联想香港的中环。只不过这里的道路的确更宽敞一些。

楼,则呢显得没有那么出挑,反而有些简单。

这条路继续往前走,便是今天早上走过的地方渡轮大厦,从渡轮大厦开始,Big Bus也会从旧金山的西侧继续巡游。
只不过这MUNI巴士是令我一度很在意的车子。
充满了沿海地区对不锈钢的认同,所以采用这样的涂装方式——稍微有点烈日这反光就令人无法正视。

之后再向前走不到四个站,便是旧金山市政厅。
市政厅也对公众开放,而市政厅旁边也遍布了旧金山的文化设施——包括旧金山交响乐团与旧金山芭蕾舞团(旧金山歌剧院)。歌剧院是全北美第二大的歌剧院,而它的标志则来源于太平洋战争。

著名的舞蹈家谭元元就就任于旧金山芭蕾舞团,更是旧金山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

只可惜我没时间继续讨论这市中心的政务、文化设施有几何,巴士还是载着我们继续向前。

路上跑步的人,还是很多,似乎是这个城市的主旋律一般。
怪不得我爸总说觉得自己不胖,毕竟来到这里了T恤只需要穿的最多是L码的人来说——这并不算「肥胖」,最多只能是不瘦。

之后会穿过的区域,自然少不了Haight Ashbury这个维多利亚住宅区。
只不过那里我就记着看而没怎么拍了,反而是一些看着并不起眼的区域倒是还有留下图片。

从金门公园旁边的小路绕出来,转眼就见到了金门大桥的影子。
隐约已经感觉到头顶的风越来越大,我们真的是要上桥了。车上的语音导游也会告诉你,这两边全是要塞哦~!

走上金门桥前是有个隧道的,而坐在楼顶也会如实吃下来自车辆本身、公路和大风共同汇聚起来的噪声联合。想在车上说话,那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儿。

金门大桥,备受美国电影摧残,已经成为了美国电影工业的一个象征性的标志,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不过这样的一座钢铁大桥,也成为了淘金热中最重要的角色。

桥身的颜色并非「朱砂红」,它的名字是「国际橘」。这样的颜色不仅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能够在大雾下得以辨认而非常安全的选择。

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得到一些大萧条时期工程师施特劳斯说服人们的那景象是不可能的。
这座大桥也能够看得出来因历史的推移而有些疲态——
曾经的世界工程,如今又被一个又一个新诞生的奇蹟重新整理了。

Big Bus调转回头,会继续走上金门桥,因为是单向收费,这座桥也让很多自驾的人们风中凌乱。
即便是这样走了一趟,我的脖子也被吹得有些难受,感到有些头疼了。

回去的路上也就依然还是爬坡,爬坡。旧金山芭蕾舞团的广告一路倒是都能见到,和此前此前见过的海报不同,旧金山的这些海报明明是更接地气一些——所以才会出现在马路的路灯杆子上。

回到附近的联合广场,我们就此道别。联合广场还是能够有些机会逛街的——我则继续坐大巴经过了唐人街的正门。

最后巴士返回渔人码头,我也就在那下车。

早早在FB上联络了朋友Brian——17年冬天去日本时遇到的这位美国友人,他几次来国内出差都没有足够的机会约上一面。

//www.mafengwo.cn/i/8162234.html

在我的这篇游记中,Brian在高山跟我相遇。当时的旅行建议还是我一个早上摸索出来的——那个时候也没有做领队,玩起来还是相当有好奇心的时候。
只不过很难想象,有时候工作忙起来了之后,约见一面挺困难的。

5点左右,我独自来到了酒店Check In办理手续,再和Brian联络。于是得知聚会的地点就在唐人街……
那么我就要今天第二次再度经过唐人街。

恰恰是这一次,他在SF开会,我们便有机会再次相见——Brian此前也来过中国多次 ,最近的地方是深圳,但就是没见成。晚上6点的晚餐,我们便就此定下——竟然还是和他的小组成员一起——他们都是来自百度的海外BD。

晚上走过去的路上多了一些危险,但也多了一份幽静。
没错,我的说法的确是幽静。
毕竟这个街上是真的没有多少人,没有多少值得你去注意和停留的地方。

晚霞染过天边,我也就快走到了唐人街。
这段长约20分钟脚程的路,依然要走过一段上坡。

这个街角便是需要转弯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因为下一个街区就即将进入Embarcadero,小义大利。

这里的景象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和东京的某些繁华街区的转角非常相似。

在大路上的确有着似乎不会熄灭的灯火,但稍微走过一个街角,这个繁华就如同泡影一般消失。
所以晚上这一条干道上也不觉得有多么安全。

之后我们便在唐人街会面,吃一顿饭,至于定位就是那家上海菜Geart Eastern。
想在聊天的时候多获得那么一些资讯,就是关于旧金山吃什么的问题。大巴上说了——这里的餐厅更迭非常快,比不上中国的网红餐厅在数周内消亡,但一年不到就更换下家也是常态。

Brian说,唐人街质量下降还是很厉害的——若不是老板请客,我们今天也不会选择到唐人街。
说起原因来,其中也有一个说法便是Yelp上推荐的任何中餐厅不要去吃——因为点评的来源肯定都是来源于想家的人,并不是真正关心「吃」的那群人。

Brian给我指明了几个地方,其中一个便是 Tony’s Pizza。这一路也有不少我熟悉的景象,熟悉的酒吧——只不过因为他有工作而现在又没车可开,就得回家为先了。
补上上次没来得及拍的自拍照,但没想到时间过得真快。

回到酒店就又被叫出了门,想去码头走走那我当然是奉陪的。
冷清,是这里夜色降临后的一个主旋律。
稍微联想一下白天对于街边餐厅数量的回忆——如果晚上仅有如此的流量,旧金山数以万计的餐厅应该如何存活下来。

这也仅仅就是晚上7点之后,大部分商店已经关门。
出来觅食的需求也直接转变成了散步。
之后,就是在这里拍到的照片了……
要说特别,只有这照片上的状况是比实际要明亮得多了……

所以即便是号称港口的地方,也没有广东那样的不夜城。
不是纽约,奢求日暮降临后的狂欢或许也不现实。

正打算往回走,听到了这远近的海岸上有着可闻的海豹、海象的叫声——在这样幽静的环境中真的很明显。顺着声音走过去,鼻子会先嗅到这里的海象,之后才轮到眼睛。
晚上想要看,那几乎还是一片漆黑……
伴随着一个有味道的讯息,今天晚上的行程就这样结束了。

Explorium&市政厅.悠闲一日

身体还是不大接受时间,半夜醒来,精神上还有一些不适应感觉。一早却又被闹钟叫,明明没有设过闹钟——
所以这里的酒店房间服务,是不会把房间里的闹钟归零的。

睡到了正常的起床时间,按照计划,去探索博物馆——早上依然是一个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原因是,我们起床了——却仍有人磨蹭在「等待出发」的状态。
于是我们家开启了大团结模式,先行出发,出门散步。

于是我们一早吃了东西,就出门闲逛,沿着著海德公园的方向一路沿着码头走。

早上的码头,除了海鸥的叫声就是几乎没有人声的安静,配合这阴天却也有那么一些恐怖片的气息。

位于码头旁边的这一座战争博物馆还没开门,一个二战时功勋潜水艇USS Pampanito就停靠在这里。
潜艇旁边是二战时著名的“自由舰”型号的武装货舰,参加过诺曼底,去过中国,现在是美国的国家历史地标,二战之后下饺子式的舰船很多已经遗弃或报废,但留存下来的这些都是活着的可执行的舰艇。

但是因为来的太早,想要参观一下那是不存在的,加上老爸有些不喜欢幽闭空间,也就没有再追究下去了。但这个潜艇是一个朋友建议我来至少瞻仰一下的地方——如同去圣地亚哥要去看中途岛的航母一样。
离开45号码头,继续往前走其实留能欧看到一点点金门桥的影子了,但如果想要走过去还是有不短的距离。
然后在路上就见到了这个。

AE86的前一代车,E70款的卡罗拉。看到这熟悉的揭背外形我还是有那么一些兴奋的。
来自80年代初,已经初具了86的影子。

码头是一个令人感到舒适而宁静的地方,但难免路上还是会有各种扯著嗓子大吼大叫的流浪汉。
他们不会去主动骚扰你,但也无法不承认这些人可能不具有任何的威胁。

来到海德公园前准备折返,却又看到了这样一辆野马,欣喜。

折返回到酒店已经是早上10点多了,对于旧金山来说可能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已经却要快马加鞭得赶往探索博物馆了。离开酒店没两步路,需要观察一下的是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的资讯。酒店对面的停车场却出来了这样一些有意思的小巴。

他们还递给我们一张名片,看样子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旅游方式——
他们也是一个接待小团体的旅游公司。

一路走去,又从各种角度看到了那座酷似英国碎片大厦的泛美金字塔。

正因为旧金山这样独特的地形,使得各个角度看过去的金字塔都各有千秋。

也许最有趣的应当数在路上见到的这个了吧,骑着鱼的牛仔。
旁边的停车场却引来我的注意, 显赫的卖车资讯让我忍不住去瞄了一眼。

只要12500刀,就能开走这辆15W公里的有300匹马力的双涡轮三菱3000GT回家。
纯正的JDM,价钱也一点不贵,在国内甚至你还买不到一个现款的雷凌呢。

在停车场除了研究车,也大概了解了一下Surburban在视觉上的感受之外,转角就又发现了两只假狗。

去往博物馆的路上可谓是已经有了足够的见识。
关于博物馆,就简单得用文字说明好了——
探索博物馆,任何一个孩子可能都能在这玩整整一天。从主题上来说,感觉和那些年在曼彻斯特看的工业科学博物馆有些相似,但内容实际上却更接近小学科学书和初中物理书的内容。
只不过——更加具象。
即便是大人,都觉得这里的一些体验妙趣横生,一转眼,一早上就过去了——结果还在第一个展厅。
这样应该足以概括这里的展示到底有多大魅力
真要是耗在这里一整天可真的是不行!于是我们就得发扬一下团队精神了,选择抛弃另外三人。

媛媛小朋友已经沉溺其中,连吃饭都忘记了——但是我们一家还是觉得,继续待下去似乎不是办法。
尽管这个博物馆真的很不错,我们也已经赚回了通票的票价。
在博物馆盖个章,我们准备单独行动。
因为肚子饿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就回想起了渡轮大厦前面的汉堡店。
怎么著还是走多两步路吃了饭再去下一个地方,况且似乎也没定下来一定要去哪儿,那就暂定个市政厅吧。在通票能够覆蓋的地点里头,似乎也找不到什么更适合这一个时间不那么充足的下午去的地方了。

于是吃个汉堡,我来了个传统的肉堡,还是比较咸的。

爸妈则要了一个写作三明治的汉堡,因为里面全是蟹肉,需要15分钟的时间来制作。而价格,自然也比我这个要贵那么一些。
蟹肉这个吃起来并没有通常汉堡的那种寡淡感,并不是因为通常的汉堡不使用海鲜,而是因为使用了油炸的海鲜,加上烤得不那么均匀的面包,自然吃起来味道会有些寡。

这个蟹肉Special也算是吃了旧金山名产,来自黄金蟹Dungeness Crab的味道了——可是发自内心的,我不希望蟹肉夹汉堡。但因为味道不错,也就没理由了再多有什么顾虑了。
来到美国不吃一个正常的汉堡,似乎像是没来过一样,今天也算是完成一个重要成就。
这个汉堡暂且不论,比什么麦当劳还是高出不止一个档次,但售价嘛,平均一个8刀以上也是很符合这个大小的价格了。
毕竟,湾区没有任何东西是便宜的。

走过马路,就准备等待大巴上车了。
旁边还有一台醒目的单车——但是旧金山的坡道骑单车……还请容我思考一下。

Big Bus并没有自己的站牌,只能通过自己的App来寻找车站的位置。停靠点也仅仅是路口十字路口的一个小区域……
不知道为何这样的模式还能靠谱地运转下去,明明很容易给游客带来烦恼。

走了一辆车,接下来的一两大概也要10分钟左右才能来到,只不过他们的APP还能监测车辆的动向,那就还是省了一点心。

上车,横过市区,为的就是回到那个有些想法且想要去看的市政厅。
但这一回,可真不坐车顶吹风了。

下车来到市政厅前,就感受到了一些自由的气息。
花园前的马路上有人在玩自行车,当然不是一个人——
而远远望过去,市政厅前似乎还有一些人在集会。

于是我蹲下来,先老老实实拍一张。

要求合照的,那也不会吝啬——因为这会的光线非常不错。
走到正门前却被告知游客不能走正门进入,要从旁边的侧门进去才能参观。回头一看,感觉确实是有集会在准备举行的,这分明都是转播车啊!

进入市政厅是免费的,而且市政厅的首层是很古朴的。简单得甚至不像是征服办公机构,看起来更像是老式的医院。

走出来之后,才会发现一切豁然开朗。
外面的全金圆顶,全是用金子做的,而里面的就不是这样了。只不过,气派,那还是气派的。
世界上第五大的穹顶?直径111m,最高处竟然比国会大厦还要高那么一点,可谓是汇集了万千宠爱。

在回来补课以前从未有这样的感受,市政厅的内部看起来实际上不大,但却足足占据了两个街块。
沿着楼梯慢慢走慢慢看,这座对称的建筑自有其独特的美感。

恰逢中庭的露台正在举行婚礼宣誓,我们也见到了这里不那么繁忙时的景象。
市政厅总体来说,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一探究竟的,毕竟这座城市是华人最初选择的地方,市政厅也能够算是政治地标了。

我们离开市政厅的时候外面已经聚集了很多媒体,很多似乎在准备游行的人。

转头一看,外面的景象因为多云而有了一些超级大城市的感觉。
藏在云层下的大楼与塔吊,完美。

九曲花街&Boudin .失望与“满足”


我们之后的选择虽然有些令人感到不爽,但决定要去九曲花街(伦巴第街)并且是走路过去,那就意味着要走过半个小时的带爬坡的路。
其中还经过了一段不那么安全的流浪汉聚集的地带——我说了九曲花街可能会令人失望,因为在车上看的时候已经看不到那路上有任何花开的迹象。

还是因为执念,走了半个小时的爬坡路,算是真真切切地用脚步度量了旧金山的高度了。
恰如所料的,九曲花街没有花。更谈不上算是个景点,但倾斜角度却适合捕捉位于俄罗斯山下的旧金山,但如此的阴天实在是不好操作的选项。

一路下山,也就来到了叮叮车的车站的旁边的星巴克,老妈说无论如何还是想尝试一下。
那也就去了——的确均价比蓝瓶便宜1-2刀,但这一两刀换来的味道却是天壤之别。虽说爸妈明确表示,感觉比国内的星巴克好喝,但感觉也不过是幸存者偏差和小样本推断的结果。

晚上,在博物馆闭馆后,我们选择在Boudin吃晚饭,在延续了第一天的精神懵逼的大背景下,在楼下品尝”美味”。一人来一个酸面包汤Clam Chowder,可谓是标准配置——但我们之中,有些人对酸味并不感冒,这样品尝也变成了硬是要牺牲利益的一次决策。
Clam Chowder包含了高达580卡路里,其中180来自脂肪。

但这不是我最最意想不到的,我是看到广告牌上有华夫饼就要了一个——
结果这玩意儿竟然接近10寸披萨的大小!这就尴尬了——

因为我们还叫了两个Premium的三明治,以及一个披萨,这突如其来的海量食物。
是真的令人有些招架不住,结果当然是吃不完了,剩下的三明治怎么办——当然是打包带走当早餐!

Jobs Theater.帮主遗产巡礼

一早,起床的确有些晚,但距离提车的地方联合广场还需要走过一段不短的路。
先去旁边的7-11买了点用来就三明治的东西,干吃还是有些压力的。顺便也变更了行程。
行程变为先去矽谷,因为既然拿了车,向远处走走是能够显著地节省一些停车费用的,那就不如先往远处去。

如今已经看似熟悉的街道,却始终还是令人有些困扰。

Dollar就在我们住的第一个酒店希尔顿旁边,同时也是Big Bus的一个站点。

拿到提车的资料,就是一把钥匙和这样的合同,非常简洁不拖沓。

拿到钥匙,发现预定的婴儿座椅没有出现,还得自己找staff去要。
检查车辆,熟悉各个开关所在的位置,也是提车必须要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一辆美国车,对于开惯了日本车的我们还是挺陌生的。老爸虽然是主驾驶人,但也很少接触美国车,自然而然,就有非常多的宛若新手上路的工作需要做。
比如,连线点菸器并确认充电插口;熟悉仪表盘资讯,雨刮、档位、车灯等重要操作,但即便如此——我们似乎还是开着后尾箱出门的。
一上路,就是凉飕飕——不对。好像有点热,空调没开吗……
但是有风出。

就是这样,我们上路了,还在旧金山的市区来来回回绕了好几个弯,就当是熟悉路况了——还有熟悉导航(可结果是直到最后我们都没熟悉导航具体的播报和预备的关系)。

上高速,一开始只敢战战兢兢走在最左侧的慢速车道,目的是为了观察路牌和地面上的线。
因为对读音的理解错误,老爸直接定位到了AppleINK的一个地方,然而和Apple Inc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别,又把我们带偏了……
这就又耽误了一小会。

在游客中心,停车找了许久,深不可测的停车场也让我们好找了十几分钟车位。但幸运的是,旁边这辆蓝色的NSX,又让我差点激动了一把。

人们常说「乔布斯带来了美国的现代设计」,这一点我们在住酒店洗澡的时候,在商场上厕所的时候,深有感触。无论是用的东西,还是基本的生活用品,各种不明所以的操作贯穿整个体验主线。
来到苹果,洗眼睛,也是洗体验。

来到这个小玻璃房,瞻仰乔布斯留下的最后遗产——乔布斯剧场。
尽管我们没有办法获准进去,但还是能通过AR了解乔布斯剧场的里里外外。

不好好拍一下外圈,似乎也对不起乔布斯剧场。
游客中心二楼还是一个不错的观景平台,但始终还是不够天上看的乔布斯剧场好看。
因为一些细节,使得这里也确实别有风味——
可以认为这里就是一个大号的Apple Store,因为也确实就是。

正好的光影,也是适合拍一些更加抽象的东西。

来到这里不卖一点东西似乎是不适合的。
既然要买,换台手机那才是更好——
不过我看上的是这里的纪念品,T恤和帽子——尤其是帽子,真的是非常的棒。

来到这里了还不买点东西,是不存在的。
那么就按部就班的来一场和老外的斗智斗勇(不是),然后收入囊中。
没想到的是,这位Genius竟然曾经在中国留学,一口流利的中文是着实令人诧异。

买手机,也不忘了在苹果的咖啡喝上一杯。
虽说并不见得真的多么怎么样,但这里的咖啡味道还是真实的不错——
依然比起星巴克,是要高出半档到一档的距离。
我则没有老实得继续喝咖啡,而是走起了喝巧克力的套路——毕竟没啥压力,也是之前早就实验过的结果。

离开苹果以前,还是找个地方打卡留念。

门口这块牌自然成为了容易寻找的物件——毕竟即便是游客中心还是乔布斯剧场都被树木档得严严实实,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干净的景致来。

看到我们一行人拍照,路过的大姐姐也比较羡慕——
于是互相交换了快门许可权,便有了这样的照片。

最后一张证件照送给这个路牌,这里还是非常漂亮的,令人向往的工作地点。
也不知道此生尚有何时有机会。

Google.工科的神圣

离开苹果,仍然有一路上可见的Waymo测试车,他们是L4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者。
但始终不够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太多太多的检验,即便是现在,路上也没有那么显著的让自动驾驶全部掌管驾驶许可权的车辆出现。

来到google停下车,就看到了满地乱窜的松鼠,自然也是激动不已的。
在苹果的大公园里,也似乎没有这样多的松鼠。

原本想要找游客中心,却很意外的发现,这里的游客定义——是预约过的访客。
所以既不对外开放,也没有参观的机会——

比起乔布斯剧场的直接放个游客中心,Google显得有那么一些不够厚道。
标志性的自行车是见到了,但是没有标志性的那么有秩序。
转过几道弯,才来到了Android公园,这里汇集了各个版本号的代表物。
比如这个姜饼人,Gingerbread,便是2.3时代的产物。

2.3也是中国智慧手机市场的启蒙版本,象征意义不用多说了。
Android 1.6 ,甜甜圈Donut,这一代是只有极少数人认识到的一代。
若要说那个时候的当红辣子鸡,恐怕是HTC Hero,可现在又有多少人记得呢。


然后则有著名的Lolipop,棒棒糖,也就是5.0——正式以Material Design作为设计规范的一代,正式的规范化,去定制化,加强许可权管理的一代。可以说是从这一代开始,似乎iOS开始有了更多趋同化的设计,趋同的功能……
而Android也从这一代开始逐渐摆脱了越用越慢的骂名。

媛媛似乎是对这1.5的的Cupcake很感兴趣,这么大一个人可是吃不完的啊~

才去过苹果的我们确实有那么一些无奈,在进到Google的商店来看,就觉得有些Google的东西虽然很多,但始终还是觉得太过于草率了。或者换个说法,太直男审美,没有什么精品可选择。

所以与苹果相对的,啥都没买——就出来了。

看到Google的车正在逐一回收园内的单车,也是挺负责任的——只是停放的位置真的无法选择,Google的样貌更像是脱胎自大学校园的车库研究所。很纯真,也找不到张扬的科技公司的影子。
在门口留个念,还是需要的。
只不过Google路牌似乎是很多的,除了这一块,旁边的建筑物也有这样的牌子。

天色逐渐向晚,离开这里也就成为了必须的选项——
只是松鼠,依然可见。

似乎矽谷的好天气总是有些令人意想不到——
但在这样的环境工作,还能有什么额外的索求呢?

很美妙,也很惬意——但我们却定下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去Bestbuy看看,以及吃麦当劳。

晚上的这一程体验并不算好,所以也就是没照片的。
经历了体验最无奈的一次麦当劳——除了广告上大写的1刀饮料——确实很诱人,但兑了水也无外乎就是个淡口的快乐。没有在菜牌上见到麦辣鸡翅一类的东西——想要吃肉的欲望是非常强烈,但麦当劳提供的只有捏成鸡翅形状的鸡胸肉——还不是炸得外焦里嫩的那种。
洋洋洒洒吃下来又是50+美元以上,去吃个别的啥真的不好……麦当劳实在是令人感到有些无奈。

奈何这附近的BestBuy在地图上看和麦当劳离的很近,但实际上还是要开车穿过高速公路路口才能到。……开车门时,老爸又不小心碰了一下对面的车……险些吵起来。
来到之后发现BestBuy也就是个大号的跟电脑城差不多的地方,弥漫着装修之后的气味,也就很快逛完收工。

但旁边的户外用品店却出售很多你迫切在国家公园需要的东西——地图。
某些令人垂涎的户外用品价格也是说得过去得美好。

但旁边的户外用品

这个水壶在美国也是便宜——国内售价大约120块钱。算上税估计也能便宜近一半,可惜啊……

Stanford University. 真正的启程

一早,去往斯坦福大学,并开始今天原本的行程——去往蒙特雷,也就是一号公路的起点。
只不过,又是预上了充足的时间可以折腾。

路上的公交,还是那么引人注目,比如单车放在前面的这种操作,还是很省时省力简单粗暴的。
比起拿上车再找位置放,这样的简单粗暴反而是最有效率的。

无论你是否去往矽谷,还是只是去斯坦福转转,都无可避免会经过101公路最慢的一段。这段就在机场前,限速55。
机场前的这段路,也容易闻风色变,许多资讯都提到了……因为这段路的限速也真的一点也不符合101大动脉的特色。

来到斯坦福,第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的仍然是停车——因为校园内没有那么多路边停车场,位于主楼的停车场都是Permit停车场。停在游客中心只能是稍微交钱了……
下来,则是斯坦福的著名地标之一运动场。来装一下大学生,似乎还是可以的。

虽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但是来到这了,至少去他的主教学楼看看。
而在我们旁边停下车的另外一队说著普通话的中国人,也对这里的停车感到迷惑——是停还是不停,这是个问题。

有明确的付费机器,那就说明还是要付费的了……
如果看不懂牌子上的标识,是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停的。我即使看懂了,也琢磨了半天……
刚好错过11点开始的免费游览,拿了张地图自己看吧。

好在斯坦福还是有短暂的大风,和短暂的晴天的,那么稍微借助一下光影,终归还是能拍点什么的。

之后,便是那个老远就能看得到的纪念胡佛的塔,只是上去要再交2刀。

别家的大学,有着难以想象的轻松气氛——而至于这大学里的建筑,就真的是值得一说。
以往的概念中,只有中国的大学是有校区概念的,而斯坦福本身也是一个校区型别的大学。

这里的建筑风格尚且都是统一的石头建筑,这也是看起来整体比较协调的原因。
但是,如果在英国,号称自己有校区的大学——有那么几个,建筑风格千奇百怪——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特色。谁出钱,谁决定……

惬意的校园,不知不觉停留的时间也变得比较长,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没走到主楼的罗丹雕像前。
在我们前面问路的一队人,已经重新出发,踏上去往洛杉矶的路途了。
我们的出行没有压力,而就在这篇游记成稿的不久前,26岁的中国留学生在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内自杀,他本是来自中科大的奇才。

谁能没有彷徨,而在大洋彼岸的向往,是不是也真的没有那么美好。
毕竟这里依旧是斯坦福,留给那些不仅仅有学术能力的人,还需要他们有社会能力、商业能力。
只是照片上的轻松,我们是体会不到的——也更加无法感同身受。

比起草草的拍个大概,我还是喜欢静下心来接受来自这个校园的召唤。
快门声不绝于耳,而我却没那个兴致。
拿起手机,先拍了一张角落。

停在这走廊里的单车,算是一景,为了等待一个反面骑过来的人,我还是蹲了一会儿的。

图的左侧便是人头+人头的打卡点罗丹雕像,没什么兴趣自然也不去拍了,但也吆喝着大家过来,看看能不能拍点啥。

走廊虽然有些昏暗,但有闪光的加持,还是能够拍个一两张标准的打卡照的。

这样好的地方,媛媛也不会放过每一次拿手机拍照的机会,管他什么呢——拍就是了。

但原本预计的玩一个小时,最后变成了毫无预计的三个小时——因为这就到了中午饭点了。
走过一个贴满海报的小亭子,旁边就是学生活动中心一类的地方——那里确实可以吃饭了。
只不过学生食堂,和我们想象中的不那么一样,没有统一结账的区域,和星巴克公用空间的还有一整个Court简单而有效率。这样吵杂的环境之中,也有学生拿着电脑做作业。
我们则快速、就近选择熟悉的东西吃。

冷热搭配,也没少花钱。
只不过那个叫啥panda的中国菜,其中的溜肉段异乎寻常地好吃!
国内的很多餐厅或许都做不到这个味道,况且这只是个快餐。

吃完没有多想,催促出发,加紧时间赶路前往蒙特雷。

但,遇到熟悉的松鼠,不贴上去拍一张也不是我的风格。在这样的校园里,每一只动物的灵性其实仿佛都被放大了……

选择直接从斯坦福直下蒙特雷,因为耽误了太多时间导航直接把我们导航导向Santa Cruze,从那里开往蒙特雷。走过Sand City沙城之后就看到海,也算是西部海岸公路最明显的一个节点了。

上车赶路,这辆货车的尾盖板,很像是加州经典的款式,夕阳与地平线。就是这样,就是加州。

导航把我们导向Stanta Cruze,正好也要穿过一片国家公园。而走上一号公路的时候是比较早的,但这一段一号公路,却基本算不上“海岸公路”

路上的景色必须依靠云来判断,因为山路明显走了近一个小时,我们才来到贴近海岸的一侧。

山路那段,我很喜欢,车速不快但来回的转弯也让后座的乘客痛苦不已。

只要看到前面的云有些变化,或许就能判断是否来到海岸了。只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说辞,导航早就会告诉你方向如何,两旁的树也会逐渐让出开阔地。

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但这段公路的体验也不错。

通透的天空令我们的心情大好,也对接下来要去的地方有了些积极的期待。

17 Miles Drive.黄金30分钟

加班加点的赶路,终于让我们看着夕阳逐步接近17里湾,那个令人神往而绝对不容错过的地方。

进入到17里湾,看着地平线与阳光的方向,必须清楚的是。节奏要动起来了。

近在咫尺的日落,一分一秒都在变化,都在消逝。
进入17里湾的第一个停车点,就是这个「圆石滩」——那个说有银色沙滩地方是不是这其实我也很迷惑。回过头查,发现说的是Spanish Beach,这个海滩有圆石,但银色似乎是算不上的……

近在咫尺的日落,随时都有可能变换形态。

但是好在无论怎样光线还是很丰富,景色也不错。
阳光照下来的角度恰好能够营造一个长长的影子,稍微来两张未尝不可。只是这个地儿我们不能待太久。

然后就是这里的特色鹅卵石,都被高高垒起,似乎也是「圆石滩」的标志性景象了。

来17里湾的人是不少的,这一路上随处可停车的景象就是最好的证明。

遥望太平洋,17里湾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因为这里的景致不大,每一个转角都能够看到小景。

趁著好阳光,也是是时候拍一下车了。
集体照,就借用我的影子吧。

随处可停车,但并非每一处都是地图上Mark出来的景点,觉得有意思就下车瞧瞧,没意思也没关系——上车开个一段,很快就到下一个平台。小心左边的私人路~

这么好的夕阳,我也终于想起来揹包里的游小侠——广告要一起拍。

那颗著名的树,仅仅留念,要留些念想。
17里湾当然要再来~

迎著夕阳,拍!
然后就是我们一路过来的车,虽然我们旅途应该才算刚刚开始,没有专门的景点可以给这辆车展示一下身姿。

那么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示这辆车吧~

还是大合照。

终于不是合照,这海鸥还是非常听话,即使靠过去也非常镇定,回眸一笑百媚生。

再笑一个,可惜只能抓到侧脸。

正脸也是有的。
只想说在拍海鸥的时候,旁边的路人赞了我一句’nice shot’,可以说是这一路上少有的事情。

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踩着节奏,因为这余晖已经到来。
这一切还是要感谢前一刻可能下过的大雨。

游小侠出来露露脸,沐浴这美妙的夕阳吧。

之后则有我爸跟海鸥的合照,海鸥有些嫌弃脸,但不要注意这些细节。

眼看这17英里路一半还没走到,太阳已经半个身子即将探入地平线。
没什么好说,黄金30分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余晖的挣扎很快就要到来。我凭借著直觉,继续催促上车,前往下一个地方,因为这光线,这几天来都是求不到的,想要拍啥目前也只剩下个直觉判断。

一点激动都没有,那是假话。
见过无数的日落,都有不同,无论是心境还是一同欣赏的人——但17里湾的这一次,完全意义上诠释了什么叫做刚刚好。

也许举起相机是多余的,只需要看到就已经足够。
但相机里的画面,或许更贴近我想表达画面——那么,就展示出来吧。我并不是一个擅长拍风景的人,此时此景光是要按捺住躁动,已经用尽了心思了。


余晖渐渐洒落,手机能够发挥的场合几乎接近临界线。
我装上滤镜,来捉住这一棵Ghost Tree。

这些树真的很有性格,但空完全暗下来就会只剩下Ghost了。

留下一个背影,和这片天空,也是极好的。

单说按捺看到这种景象的激动情绪,几乎还是做不到的。
也许你们看不到我当时夸张的表情,也或者说与我相伴的夕阳不多,也无法在这样短时间内给予这么足量的满足感。激动,仍旧是激动……

这个时候的余晖,还是不能失望的,因为即便是就这样拍出来,也有韵味。

而坚持不过5分钟,太阳就只剩下一条缝留在地平线——周围之后,完全黑了下来。
我们今天的旅途即将迎来尾声,但可别说,这个小中心是很漂亮的。

符合一切对安静向往的条件,也符合需要去上一堂厕所的条件。

如果你忽略了这个游客中心,那么天气好的傍晚这里还是有些意思的。
除了啥都关门了外。


酒店就在17里湾弯出来以后一点,距离不远,也容易到达。而这一整条路上,都是各种汽车旅馆——而他们距离蒙特雷市区都有一些距离。
停车卸货,我则去办理Check In手续,没想到这是史无前例最快的一次——稍微查了一下资讯,就拿到了房卡,同时也拿到了相关的旅游资讯指引,全程贵可能3分钟都不到——但我们的房间在二楼,行李还是需要搬上去的。

这个汽车旅馆有微波炉但没足够插头,微波炉的待遇倒是第一个见到的。空调硬核吹窗帘,旁边的一张床几乎没法睡,被子比较薄,房间里有新装修的味道。本程的第一个汽车旅馆,从进门的那一刻来说,表现得还是不错的——但我依旧在担心明天大苏尔的行程,还要决定晚上去哪里吃饭的问题。

收拾结束后,我们就赶紧决定出去吃饭的问题。
地图一搜,旁边有一个越南餐馆,再远一些就不知道要去市区的什么位置了……

走过去,也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推门进去才发现这家餐馆高朋满座,似乎容纳了这附近所有汽车旅馆前来歇脚的人。

至于口味,在国外的越南餐馆一般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令人失望。
依稀记得在曼彻斯特的几天,我几乎都选择了路旁的那家越南餐馆——价格算不上便宜,但口味是几乎毫无争议的,甚至他们的鸡尾酒也调得极有特色,令人难以拒绝。
饱饱吃完一餐合口味的米粉,转头就奔向了另外一侧的超市。

回头看看这旅馆的大门,还真的是蛮简单的。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超市门口的停车场我觉得挺适合拍照,空旷,又有一点灯光。

只不过拍出来的效果也就不是那么满意了,纯当留念。

回到旅馆Days Inn,我们重新定行程,因为前面耽误的时间太多,玩得太过于从容,以至于真的需要去的地方却没有去成。批评教育之后,行程还是要继续。
今天晚上则有一个好讯息,本次唯一含早餐的旅馆,就在这里。

Carmel&Big Sur .驾驶的起点

汽车旅馆的早餐有些令人出乎意料,虽说简单只有面包牛奶咖啡茶酸奶麦片……
满足一早的行程,坐在暖和的房间——该有的吃的都有了,更何况这是全程最便宜的住宿。
完全的出乎意料……

蒙特雷的早晨同样令人神清气爽,即便是隔着树也能感受得到清晨的美感。
今天开始要行驶长达400多公里的路段,就包括从卡梅尔到圣芭芭拉。

伴随着不知道哪里来的轻雾,一早我们来到了卡梅尔。

卡梅尔,这个安静的有海滩的小镇,是能够遥望17里湾的另一个地方。
但是你为啥要让我一来到这就见到耻辱之车呢。雪铁龙2CV。
老远看,都始终能够嗅到耻辱的味道……

卡梅尔因为这里的千奇百怪的有想法的住宅,所以住宿费用也是非常高昂。
随处可见的不同形态的墙壁,或许是这里作为富人区最好的证明。
因为我们一路走来,除了像农村的地方,就是像农村的地方……

这个时候的小镇非常舒适,没有吵吵嚷嚷的人,也没有目的仅仅是来合个影的游客。
既然起得早,那么在这里稍微转转,便也没有那么多刻板的理由。

和2CV的合影,我只能说……确实很有想法。

但2CV真的不是一辆适合与之合影的车。

之后我们一路向下,走向卡梅尔的海滩,尽管地方不大,人群却都集中在那里。
很有创意的Inn,只可惜每一家住起来都如同心肝肺都掏出来。

疼。

这里的创意,也许值得我们留下更多更多的时间,只不过——
当我们看到海滩的时候,也动了一些念头。
似乎一路看到的海滩都是不一样的。

只是当时的我们还没察觉到这一点,赶路心切加上之前行程耽误,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再讨论了。

真正意义上一号公路的精华路段在于大苏尔,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一个观点,这里也是真正意义上感受Tahoe的开始。只不过从卡梅尔出发的开始,就出现了——同样使用T-mobile卡的苹果手机集体没有讯号,而我的安卓机却还有讯号的状况,包括6/6SP/7在内的所有手机,在短时间内都懵逼了。在离开卡梅尔的时候,顿时啥通讯都无法进行。

对于Big Sur的攻略网上数不胜数,但资讯提供者却真的不够厚道——慢慢玩的确可以用上一整天,但值得去的程度却真实得言过其实。

上路前,错过了一个加油站,从容自信在大苏尔也顶不住只有1/3箱油的焦虑,始终是一辆5.7升的自然吸气引擎,说什么也不会省的。

更何况刚开始爬坡就掉了一格油,在这样的路上,Tahoe显得有些挣扎,不停地拉转速到3000转以上,不说,我还真无暇顾及。

还没走多一会儿,就来到了著名的打卡点Bixby大桥。

只是看桥的话,还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但其实之前一天看到的日落太过于美,走上大苏尔难免是要还的。
阴天,与我们始终为伴。

曾经因为这里的中断,一号公路的精华路段也便长时间关闭。

过了大桥才发现,油量掉得有些多了,但回过头去卡梅尔加油是不现实的。
接下来的路段则开始变得以爬坡和森林为主。

再走不远,就是著名的紫色沙滩了。

进入紫色沙滩犹入传言中的那一般难找,因为进入的路口确实不是有显著标识的地方。
下来的路大概只能容得下一辆半车通过,虽说两边也有让车道,但对于什么车都大的美国来说,似乎也并不是完全地充裕——
但就在我们开着下去的是偶,一辆特斯拉麻豆3跟在后面,跟着我们一起来到了紫沙滩……
打卡式的合照,我硬是装上了紫色滤镜……当然我是找茬的。

这片沙滩与其说是一个大景点,不如仅仅将其描述为一种沙粒带有紫色的地方。
景点,有点言过其实了。

紫色的滤镜下,紫色的纹路也被削减,但还是能够看得出来一些的。

这里的景观不能说令人心旷神怡,但至少确有可观。

比如这块石头,以及涌过来的海浪,静下心来在这拍个慢门会很有收获,只不过……
我始终没做成这件事。

因为接下来就变成了拍照,留念。
在这里待的时间,不会很长,估计半个小时已经是非常极限了,可惜这门票。
有些人觉得很值,毕竟一车——但就我个人的观点,还是看看就好。

为应对油量问题我们转头,在去过了沙滩之后回头去往最近的加油站入油。
5.3升的油老虎,在进入爬坡路段后的安全感,的确少了一些——所以如果不决定加油,后面的路会怎么走也着实是个问题。

说得没错——大苏尔的油站最便宜的也得是5刀起跳。


然而,就算是汽油车都有那么一些焦虑,这个时候还是回想起来被毛豆3支配的恐惧——这样开来大苏尔真的没问题吗?

但继续上路,毛豆3的问题应不能算是个问题了。因为路段开始变化,除了更多的转弯,更多的山,一号公路本身所呈现的样貌却在随时改变。
这样的话题很快就进行不下去了。

偶尔找找停车点停下来,却也能发现在路边睡觉的游人。

毕竟这里仍然是一号公路,天气也依然是厚重的多云,并不能说不适合拍照——但我们在太平洋海岸的,这样的景色是有些令人提不起精神的。

稍微向前走一些,就来到了MC瀑布——
这个依然被很多人提到,但实际上仅此而已的地方。
进来的路,有这么一个隧道,尚且能够获得一些有趣的片子——但和瀑布真的毫无关系。

眼前所见,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面向太平洋的一个狗撒尿。

离远一点,就是这样……

从这里出来之后想骂人的心是有的——因为实在就是这样。
如果你看过了中国的大山大河,何尝需要为这样的小瀑布开车来一趟?
果断,继续上路。

之后的路,我仍然是领航,但驾驶人便更换了。
坐在后面晕车的静姐表示,开车应该能够缓解状况,在考量了驾驶距离的问题后,便更换驾驶人继续一号公路之旅。

说著,眼前的道路仿佛如矿山,而弯道更加急了。
这一段是真正意义上的驾驶者之路——令人失望的是,Tahoe推头很厉害,所以急弯要修一次方向使得驾驶和驾乘体验都打折扣。
眼前变得开阔,路也如同丝带一般展开——
我爸在后面后悔,我只能说劝解,奈何你没有早点让出位置。

这座“隧道”,则让我回想起摩纳哥赛道——进隧道,出隧道,然后是一脚急刹,左右连续慢速弯,再接一个左弯。
确实,出隧道后也是左弯,印在脑子里的赛道图,又给我带来了一些乐趣。

所以说,驾驶者之路绝非浪得虚名——只是我们选择的车太弱鸡。

但说驾驶,不累是不存在的,但这样丰富的玩到会给你以长久的精神激励。
休息,还是要休息的——
因为静姐要弯要得很小,我坐在副驾都能按收到轮子踩着马路牙子,不是赛车,也不是大排量机械增压大V8,对于这条路的体验也至少要打个半折。
所以,继续赶路的前提还是得确保精神状态良好,我们找了个驿站,发现了这个甜甜圈纪念碑。
这是来过大苏尔的证明啊!

离开这个驿站,不远处就是象豹海滩了,那个据说老远就能够通过味道感知的地方。
还在车上,就有人喊见到海豹了。

老远了看,比贴近了看是更为壮观的——因为看起来像是死了一样的,真的!

一下车,太平洋的海风带来的是新鲜的酸臭味(不对)。
是来自海豹的味道。

不时的,也有各种鸟类遍及此处,只要往来此地参观的人们,似乎都表现出来对臭味的认同。的确很有意思——但并非如同宣传中的所说「仅此一个海滩」,准确的说法,还是「仅开放这一个海滩」。
无所谓了,资讯就是这样越传越奇怪的。

跟着海鸥,离开象豹海滩,也就离开了没有讯号的区间,但距离正常使用还有那么一段时间。憋了一口气的发图欲望,是可以尝试在这个充满了臭味的地方解放,发不出去也似乎很正常。

之后的路,是去往古堡的,如果错过路口,想要再往前找掉头位是很难的,所以及早打灯,在黄线的敞开处进入吧。
之后的马路逐渐开阔的同时,两条车道也开始变得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北行的道路则稍微高了一些。
因为被古堡那离奇的票价所吓到,所以决定还是不再继续深究古堡。安安心心继续前往下一个景点——

Solvang .从夜到夜

那么接下来便来到最后一个地点,索尔万。
气温明显下降,而降雨也随之而来——寒风有些凉,但旅途还要继续。
此时的索尔万已经入夜,街上的店铺基本上如数关门,但是好处是——少了不少游客,对于安心看城镇而言是个更好的选择。但对于想拍照的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讯息了。

丹麦小镇索尔万,在进来的时候就已经看到路边转动的风车——可风车不应该是荷兰的东西吗哈哈。

这个丹麦小镇,距离我们晚上的重点圣芭芭拉大概只有一个小时不到的车程,所以尽可能的在这里逗留了一阵。单纯地走,也感受到了一些这里的商业气息——
那怕是关了门呢。

路上的那个大钟,倒是非常引人注目,哪怕天色暗了下来也是一样。

原本是想着晚饭就在这里解决,奈何街上确实也没有几家看得上的,觉得想坐下来吃饭的地方。

如此的小镇和卡梅尔相比,也是有自己的风格,这也不禁令人觉得。这一路其实应该还是会有很多这样的小镇,并不是只有卡梅尔,索尔万。
风格,都有,但为此专门来一趟是否值得,却也是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比起卡梅尔,索尔万有自己的风格,却不当显著,只要去过了欧洲,对这样的地方也不会太感冒。
晚上的景致,我觉得是可以肯定的——虽然不如晚上去看的京都二三年阪更有古朴的韵味,但这里始终还是美国,车还是穿行如梭。

与其说这样的地方安静,不如说有些清冷。
和欧洲真实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不会完全黑灯瞎火,而这里是美国,为了抠门也依然不使用节能灯还一如既往使用白炽灯……而且不愿意为此照亮马路。

所以就有些清冷,加上悉数店铺早早关门了。

走走逛逛,看看帽子,便决定离开这里早点到酒店办理入住、吃晚饭与休息了——
明天一早开始的行程会穷送目的是为了缓和已经发生的拖延且不再增加压力。

到达Lemon Tree Inn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赶夜路容易出错也没少让我们因此受罪,那么就顺便去加个油吧。
因为碰到的油站又不一样,所以……还是得进去拿信用卡刷了点钱。油价也恰如所料的的确便宜了不少,,但尽管如此——一路上各地的油价还是仿佛海盗船,飘忽不定。
我不会说是因为下错了高速出口,才顺便加油的……

来到酒店,快速收拾好行李打算找地方吃饭,但因为酒店的餐厅休息调整,便只能是另寻方案,尽管这个旅馆不像旅馆,酒店不像酒店的地方——停车和酒店房门只有一个花基之隔。

晚餐在一家旁边的川菜解决——一人来了一碗面。而近在咫尺的西班牙餐厅却没去成——这是后来才知道的一件事,在没够吃Taco其实是一个更划算,更有保障的做法。而吃川菜,一定会非常昂贵,比肩了真正意义上最高阶别的待遇。

而那家川菜,也是一进门就以普通话问候,丝毫没有避讳。结账时,额外要求了小费……
感觉有那么一些不愉快,但只能说,这样的情况就真的觉得不那么厚道咯。

Senta Babara.最好的宝物

早上8点多,被屋子外脸面不断的雨声吵醒。手机突然响起来警报,共鸣的警报令人不寒而栗。
事态严重,而离开变得充满了风险,行程未定的今天原本是打算在圣芭芭拉休闲度过,但众人决定一早去往洛杉矶,甚至怀疑我定的行程不妥。
也就在这天我感冒,应该是确认了——但我怀疑这个感冒和冷热无关,是累伤风。

一早起来却已经是大雨警报,以及可能的山洪危险,这样的方案已经不再现实的一瞬间就已经悄然把我们留在了这个2019年纽约时报评选的10大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
即便如此,也无法拗过执拗的老爸一定要走的意思。

因为无论如何也劝不动的老爸,只能是草草一说这里要看的是法院,Check Out之后我们便直接选择出发,不留任何余地的。

我去Check Out的路上拍下了两张照片,一个是柠檬,一个是旅馆的门口。
只能说柠檬令人非常着迷,但是实在没有更多的机会继续享受了——因为就是这样才让我隐约觉得应该要错过一些什么。但这样的天气,想说拿相机出来,也是很纠结的……

如照片所见,我没有拿出相机,心灰意冷地只是记录下仅存的能够拍摄到的景象,并期望下次再来。
只是预感却一直不散。

雨天的圣巴巴巴拉一片朦胧,溼滑而泥泞,光是在街上走起来已经极其费劲。

来到法院楼下,也是无数的说不清楚的遗憾。在别人的描述里,这里俯瞰全城乃是不可错过的绝景,已经这样了——求之不得,也别无所求。

事毕,便下楼。驱车赶往洛杉矶。
可警报没有一点让路,我们尝试离开的时候,南行高速已经开始封闭,似乎仍然有办法,但接连被拦也导致了情绪的逐渐恶化。走不了逐渐成为了既成事实。尝试了两次回到原地,也意味着可行方案的彻底殆尽。

说不心急那是假话,副驾要做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这样,路上碰到的和我们一起找空地停下来的中国游客同样表示了无奈之后,便再也没了风声。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左右……从大家口中传来的讯息逐渐恶化,充满了抱怨和负面情绪……

最后一次尝试,在101的入口处被拦下,眼睛已经被导航和地图资讯塞满而劳累。地图上显示的是我们最远能够离开的位置,差一点——我们连圣芭芭拉都回不去!
丝毫没有一点焦急的情绪,是不存在的。

但开进别人的居民区,又心生怨念,看到别人的房子,总是有些羡慕的。
再往上开一点,其实也能去到附近的酒场,只是是否接待品尝,在这样的雨天就又是一个问题。

若不是封闭道路的工人告诉我一个可行的获取资讯的网站,恐怕接下来等待着我很可能会是不一样的心境。

中午,在饥饿和无数问题的压力下我已经做好了致电酒店请求协助的准备,可惜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做好了Bnb订房的筛查工作,准备随时启动应急预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去切牛排。而我也毫无意识的要了一个12盎司的New York。

切开并无七分熟的样子,但却干净利索的吃完了。

这时候的我,和两年前当时被困在Manchester时有着似乎同样的心情,但因为更大的压力几近崩溃,灌了一口冰水冷静下来之后,还是选择优先处理酒店事务并停下继续导航的工作后,安心吃饭。

——当时我是关注了了维珍铁路的Twitter得以最终安心返回伦敦——尽管滞留了一天,但其实没有遇到更大的困难。

吃完牛排可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因为我们发现尽管雨虽说一直还在下,但雨势已经不大,即便是处理泥石流现在应该也比早上更容易。而且,天在放晴。
结账时,我们是被老板娘差点赶出去的,我们一点多进去,吃到两点多几乎打烊。
牛排店的她们给我们的建议,也因为我们挪不动窝,有些狼狈。
1.在这里等到5点直到101南行公布开通,在此之前可以看看法院和海滩。
2.在这里睡一晚明天再走,绝对安全但也绝对损失。
他们也更推荐的还是采取1的方案,我们也采取了1的方案,立即行动的结果

第一个地方就是回到法院的钟楼,因为早上确实是什么都看不见的窘境,在这一会定然能够得到缓解。

除了更大的风,以及是不是来的一两块乌云,楼顶的景色已经变得通透多了。
而大风也能够令我相信,今天绝对不会走不了。

满足了怨念,发现圣芭芭拉比想象的要美得多。

之后,我们也听从了老板娘的建议继续向着海岸方向去。此时的天也愈加湛蓝,如梦如画的圣芭芭拉就在眼前,就在雨后的这每一个瞬间。
我们未曾知道,圣芭芭拉一年能有多少雨,而洛杉矶——一定是少雨的。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无法表现出镇定。对于如此罕见的事情当时我们还并没有意识。
之前的功课也未曾告诉我们,这里可能常年都比较干燥少雨。

转过路口,发现一道彩虹,顿时令人兴奋不已。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了圣巴巴拉港旁,也正是这个城市似乎也比较出名的地方。

谁知道转角遇到爱,一道彩虹就出现在那里。
我们谁也不会想到,留下来饱餐一顿之后,居然还有这等待遇。

这个彩虹的跨度有多大?如同我的套头拍不全这样的事实存在,就是这个彩虹的大小……
但和瀑布下的彩虹很不一样,或许很难见得到的这样大而明亮的彩虹,而且持续时间也非常令人欢喜。
我急忙喊了停车,下车捕捉了几张——大喊超值!

离开圣巴巴巴拉,或许真的是一个不够明智的选择。
——这一点是从我们见到彩虹开始的。况且这个提议,是牛排店的老板娘提供的。我很庆幸自己在国外有足够的判断当地人所给提示的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其去跟疲惫的自己互掐,选择一个更加可能不出错的方案,不那么冒险的方案,恐怕能够带来的收获是非常不同的。

每次出门,我都恨自己没带大广角,而且我也很清楚美国就是一个捕捉「景观」的地方。
但奈何我的性子始终不那么强求。
这样的景象看到比拍到要更值,因为原本在这之前的,是毫无预料的事情。

下车了走走,也开始享受这一片沙滩。
老爸终于得出了结论——就是每一片沙滩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港口都是不一样的——一昧地认为审美疲劳反而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海鸥翔集,是非常适合这篇沙滩的。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大面积聚集起来的渔船和游艇。

我也拿出游小侠,铭记这一刻难得的景象。
但彩虹转眼间就消失了……

这么好的收获,令大家的心情都有所好转。
这真的是个好事……于是照片也多起来了……

一路走去,其实来往的行人并不多。刚才慌慌忙忙的车流在这里也看不见了,只有最单纯的景色和人。

包括这位看到我的镜头就摆姿势的大哥,这里的鸽子似乎都是他在喂。

接着我和老妈就去了圣芭芭拉的火车站,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仍然有火车在执行的。
丰富的雨水的确带来了丰富的反射,这个时候的光影层次却依然显得有些平淡。
但回过头来看,光线又挺安适的。

转过头来,似乎还是能捕捉到一点有趣的影子的。
尽管不得不承认,和自己想要的效果还是有些差距……但,发自内心感受到了不亏就没事。
(说得我自己都信了)

尽管天色阴沉,但彩虹本身还是非常夺目……
什么,又一次?

确实是,又一次——
但我们的角度看过去是单彩虹,微信的资讯里,老爸说看到的彩虹是两条的。
惊了。
所以究竟在圣芭芭拉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无奈,又经历了怎样的美好,似乎都汇聚在这短短的一两个钟头内了,

这便是火车站,据说如果来得早还是能见得到火车的,只不过美国的平交道没有日本那么浪漫,这有意思的候车室小楼,其实远远看去比走近了看更有韵味。

之后我们就开车来到港口,那片聚集了很多船的地方。

日落还尚且没有明确的意思,风依然还是有的——
所以我们一直期盼的烟消云散,恐怕真的不远了。那么早上的不愉快和封路,也会和封路状态一同解除。

不得不说,这片沙滩还是很有魅力的。
我们来得也恰到好处,没有任何的不利因素,仅仅就在这看,呼吸空气,本身就已经很满足了。
抓住这片夕阳的,似乎不单单只有我们的六人行团队。

来自各处的亲子团,也选择来到这个地方,享受沙滩和阳光的洗礼。
而这里的海浪,也适合初学冲浪的人们——
潮水一点点涨起来,而冲浪的人也一直不疲倦。
所以能够捕捉到的景象,更多,有着亲子的含义。
下面的画面中便是出现的芙芙俩人与两个孩子,面朝夕阳一路泡了过去。

而在媛媛玩沙的时候,我则继续我的影子游戏。

合照与大长腿,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的留念照也是我难能遇到的,毕竟——我也没有经常被拍的福气。

天边的云,让我想起来的一个作品是新海诚《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那个早年尝试的科幻作品。
那个时候的新海诚或许对于表达巨集大的世界观并没有研究,也如同《星之声》那般脆弱。
看起来像,是因为真的是看起来像……
而也有圣芭芭拉的此时此景,让我稍微觉得有一些美景在别处的想法了——这样的云实在太科幻了。

拉近了看,更加是这样……
如果说科幻本身来源于现实,那么美术的笔触就是开启现实与科幻的任意门,不信瞧瞧——
无需我多说什么了。
恐怕没有什么比看到那片云更真实的收获了……

再提两部作品,有这样的云——一个是游戏《皇牌空战》,另一个则是《战斗妖精雪风》,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架空世界的科幻作品却带来了无比真实而超出真实的Fantasy。
硬要形容这是什么云,那么毫无疑问——战争前的宁静。
毫无准备却意外「巡礼」的地方。

又来了一家人,爸爸试图追着自己的小朋友留念,而我则是试图追这位爸爸。

冲浪任依旧乐此不疲,哪怕是被潮水带了回来——

这里就是圣芭芭拉的海滩,在无数次想要离开,却最终还是留下来看到的地方。
也是心情大起大落之后,这个地方带来的最好的宝物。
正如完美的旅程算不上旅游,绝对完美的体验也无法给予出门的心情一个交待。坎坷仍在继续,而享受当下的每一刻并接受他们才是旅行的。

我们在欣赏了这次美好的事物之后,便是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下午5点,101公路预计复通的时刻。官网的讯息果然有了更新。

Restart. Camarillo Outlets

绝美夕阳,毫无疑问是这次的意外收获。圣巴巴拉,没有因为固执而大意错失。
与其说信任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不如说——就此作罢,接受既成事实。

Gmap的资讯滞后,在官方讯息出来后我们犹豫片刻便启程。KEYT.com便是当时工人告诉我们应该关注的网站,启程的时间是下午5点半,想着高速应该还不会那么顺。

结果出城的车流却意外顺畅,是不是我们的既往思路在阻碍我们认识现实——
确实是这样,因为道路关闭得很快,恢复得,一点也不慢。
他们可能因为一点点的安全隐患就采取关闭的措施,而处理问题也还是很通人性很有效率的,比起某些遮遮掩掩摆架子的部门,美国的道路维护依然给我们上了一课。

安安心心,也就上路了,没有任何问题。

之后这里才是我们离开圣巴巴拉原本想要去的目的地,Camario Outlets。
不过好在101公路复通之后一路畅顺,来到的时候也还剩下近3个小时的时间逛街。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无数个攻略里会说美国的奥特莱斯会非常的大非常的大——搞了半天,是因为停车场大。

如果只是停车场大,那就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目视望过去,这个似乎也很出名的奥特莱斯——店铺却也不是很大,只能说是一条大街,都用来做了广场。内容,也不多——只有几个牌子的店铺算得上大。

三个小时逛一圈,也绰绰有余了。
结束之后,就老老实实开车到洛杉矶——

老实是不会老实的。
路边,赫然出现了非常多的4S店,看到的时候我们笑称这是「车特莱斯」。全是现货,全是可以付钱就走的商家。而且面积之广大——令人咋舌。手机是真没办法拍清楚了……
所以说,买车成本和换车成本,在路边的这些设施就已经告诉你了结果——电影里百看不厌的「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鞍鞯」桥段,在美国就是这样如此现实。

因为下错了路口,又去加了一次油。只不过下错路口让40分钟的路走了1个多钟头……

晚上吃了一个旁边的Subway,这一天就此告终——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本想进去的那家日式餐馆却在营业时间的最后半个小时早早打烊不再接客。可谓是相当任性。只不过,Subway也不好吃就是了。
——我也讲起了在英国Subway的地位以及贫困留学生的选择。代表了工薪阶层,初入社会的蓝领的基本生活,那就是Subway。一路走来的地方没有EAT,也没有Pret,但至少这两样看起来能令我好受一些。

于是开启钱包看了一下停车票,那玩意儿是要放在中控台上的……

Solo Day. Peterson Museum

今天是我的Solo Day,按照原定计划,我要去美国最值得一看的汽车博物馆Peterson Automotive Museum感受美国人的汽车崇拜。所以与之对应的其他人的行程,则是Desert Hill Outlets。对我来说,买东西时始终不是那么重要的一时。

然后则是我的第一次使用Lyft打车,APP已经在回来时解除安装不记得截图,所以只能重新截一张发到邮箱里的收据。

来到博物馆,门还没开,保安友好得告诉我们还有15分钟才开门,但即便如此,外面下著小雨有着一些寒意,也阻挡不了前来观展的人们。对于汽车的纯粹的热爱,在欧美地区总是会充满这样的人群。
我们或许没有共同的目的,但只要热爱车,都能够相视一笑。

Peterson博物馆就位于著名的洛杉矶城市之光与洛杉矶现代艺术馆旁边,这座私人博物馆曾经被《Top Gear》三贱客给予莫大的褒奖,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车迷必来的圣地。如今的三贱客来到亚马逊《The Grand Tour》,他们已不再年轻,我们心中的第一的汽车节目虽然是不变的,但《驾值观》的出现也令中国的汽车节目和汽车文化的推广发生了真实的变化。

在伦敦Classic Car Show我曾经去过,但因为场地太大却难能碰到能够聊得到一起的朋友,变成单纯的体验了。

恰逢我最喜欢的Posche Effect# 保时捷主题展,大饱了眼福。
关于博物馆内部的图我就不再多放,以Peterson先生的这段话作为镇小标题的图。

文化已被汽车改变。这个博物馆展现了汽车曾经与现在所扮演的角色,也展现了未来将有的样子。
——Robert E. Peterson。

开门一辆车,然后去买票。来到这里如果不体验一趟地下车库VAULT「宝藏」的旅行,你会错过这个博物馆最最贴近大孩子心跳部分的展区。正因为埋藏得深,所以更有价值一看。和参观通票一同共买总共39刀的门票,可以获得75分钟的地下车库讲解体验。遗憾的是——这样的购票方式,你就只能获得一张贴纸和和一个手环并不能获得一张真正的门票。

如果背了揹包,还需要到门口的保安处存放揹包——为此我又走错了地方,走到了门外……

或许是因为太激动了,导致我差点错过VAULT TOUR,跑去了三楼但起点就在一楼旁边。

VAULT是严格禁止拍照的,但说起来为什么值得一看就有很多不同人所关注的不同的亮点了。
这里有后福特T型车时代的美国初期大排量V8,造型令你感到无比的眼熟,或许也就出现在《La La Land》之中的某一个镜头之中;这里有Ken Block砖叔的两辆御用漂移车,如果你没看过视讯,在这摩拜就是了;这里有着几辆颇具争议的保时捷,风冷还是水冷,这个问题你可以好好去问问。

CGT,在918出现以前,中置引擎超跑的最大信仰。

当然还有勒芒赛车,说起来还是挺惋惜丰田那些年得的第二,拱手把冠军让给了保时捷。

二楼皮克斯赞助提供的儿童科普展区,闪电麦昆自然少不了。
让儿童了解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的构造,孩子们并不会丢失来自玩的最正统的乐趣。

在这对面的就是Art Center,可以让你参观设计师们设计车辆的地方。

JDM展区,应该要看的应该是2000GT,这辆车也是不可多得的——日本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跑车。
如果能看到活的,应该好好奖励一下自己。静态的话也无妨——
因为这车能见到的也不多。同样是爱知的丰田博物馆限时展览,定期展出。

之后就是不得不说的Supra了,居然配了个维修升降台在这。明示买来不爆改,不如推下海。
……美国人对于这些还是很懂的。真的很懂。

看完JDM展区我不尽感叹,JDM是不是真的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未曾存在过」的概念呢?因为这群人或许太过于渺小,但北美对JDM的认同度感觉甚至是高于日本本土的那一般。
如同英国人渴求左舵的野马一般。

在Art Center 遇到了阿Kit小哥,看到它正在琢磨Rebuild新Supra的前Bumper便上前搭讪。
因为还有看过三楼,所以简单用英语聊了几句,便上楼,表示晚些再过来看。

看累了总要吃个饭,吃晚饭还是想找个地方耍宝。
Froza就玩了起来,上来很快就刷了个最快圈,看到旁边还有街机模样的体验,就坐下来等了。
只不过美国人对于试玩游戏这个事情是不是有点什么误解,锁死的手柄让大个子拿起来像是在撒尿。

看到Time榜单,还真有那么一些意思。

于是我坐上驾驶席,在冲出赛道很多次的情况下,搞了个3分18,但没有工作人员理我。
也就此作罢。

DMC,全球能够看得到这辆车的地方寥寥无几——
其中一个在爱知丰田博物馆,而在这里,楼上有一辆——楼下的VAULT有一辆。

《蝙蝠侠 黑暗骑士崛起》中的摩托车,后来被猫女开走的——旁边则是经典的蝙蝠侠战车。
不说情怀,该有的全都有了。


也算一个奇遇,等我下一次来到Art Center的时候,我们说起了粤语……
为啥我每次出门都有这种事情发生,但聊天始终是很有意思的。

聊到了楼下的VAULT,抱怨了一番自驾过来的Tahoe,也说起了在Goodwood速度节上出现的Singer 911 DLS。
他表示做DLS工作室的有他同届的同学,只不过没有参与到DLS的设计中。仔细一想——感觉这个世界真的是不大。很多产品可能就来自于你身边的设计师,即便是名声大噪的DLS,努力找还是能找得到的。

阿Kit又说起来《驾值观》JDM那集,在国外的汽车工作者看到那集是有很多感慨的,也因为美国似乎更加接纳JDM反而显得国内本就不显著的JDM更加「落魄」。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个好节目,也能够引起爱车之人的共鸣,足矣。

最后,我的直接的收获就是变成这个样的新Supra和小哥的微信。融合了一些改图和想法——
在我的要求下加上了代表版权的签名。

关于新Supra的前脸争议主要也还是集中在因照顾安全而拱起的鼻梁,以及长长的眼角线是否太过于锐利的问题。kit按照上一代Supra修改了前脸,高度往上并向内缩排,改掉了眼角线。我则是因为一个想法尝试提出来,就是改用六幅的轮圈会不会看起来更加日本一些。只不过具体性的全我幸好记不得了,先拿了个R34的来凑数。

在搞这个轮子以前,有几个外国人都表示对改车灯表示认同,也觉得气质上更优雅了一些,即便是馆内的巡管阿姨进来看,解释了一番也表示赞同这个设计。
我则笑笑说阿Kit你可以把包围做出来然后联络官方改装部门看看意见如何了,笑。

这个博物馆,对于车迷来说——你应该专门来一趟,而且应该专门抽时间看一趟。
只不过,因为心中的震撼已经不如以往,能够让我跳起来的车子多还应该是活着的,而不是背放在地下室里的宝贝。VAULT是很好,但仅仅只是好——时间充沛的话,还应该在原石滩看看聚会,去旁边的Laguna Seca赛道看一次印地赛车,然后再找个地方看一下1/4之一英里直线加速赛,回来的路上被皇冠维多利亚隐形警车拦下,最后在底特律朝拜一下已经没落的汽车之城——这才算是一个「近乎完整的」,美国汽车文化体验。

老实说,我内心的鼹鼠,一直在催促我找一辆Charger开……

Lime体验&失落Stars of Ave.

在逛到博物馆快要闭馆,听从了kits的建议前往Farmer Market一趟。
这些时候算是我每次旅行都不会缺少的环节了吧……和当地生活的人聊聊,然后继续出发。

离开博物馆,我是无暇顾及旁边的城市之光,毕竟兴趣不大,加上时间也并不充裕了。
走走路,四周看看还是我一直以来的传统。

走向小路,能够看到一些人家,房子都不大。

但种的小花,和旧金山一样,很有特色。但说不出名字来……

走错了几个路口才发现根本不是往农夫市场去的,只能折返。

花了几分钟走到,但身上也没有少沾雨露。
来的毫无征兆的雨,也不能奢求什么了。

农夫市场,正如其名,但这是在美国——Market其实也能包含类似食街的含义。
所以这里面算是个农场自营苍蝇铺的集合点。

除了当地的农副特产,还提供有座位的就餐。只是我来的时候有些尴尬,我刚吃饱,是不需要一顿正餐的时候,但这里提供的几乎都是正餐,最差也是一个面包……就很气。

观感上来说,这个地方还是比较舒适惬意的,只是我来的时间的确有些不大对。

转了一圈,肚子实在没有那么空, 那就选择喝个下午茶,还是在星巴克坐下了。
真香警告!星巴克的确是不好喝,美国的星巴克也没有那么多的「办公」滋味,很商业,很符合逻辑。比便利店高出的一档,仍然是小环境——起码能够坐下来思考一下接下来干什么的问题。

对于解释名字来说,是很麻烦的,而账单上有名字,恐怕更麻烦。

思考了半天发现我剩下的优势只有时间充裕。也就此动了一些歪脑筋。
早就在路上见到了这样的东西,别人的共享和我们的共享怕是有天壤之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一杯咖啡结束便开始了我的Lime-S体验之旅。

充满了美式的颠簸,在阴雨天我开始了上山的旅途,可是一上山就看到了一些很惨的东西。

摆在这笼子后面的车——有些令人心碎。
而我的双手,也不可避免的为了握紧车把而防止自己不被震下车而用尽全力。
车辆启动扭力很大,启动后拍的平衡需要适应,走下坡会非常胆战心惊,因为即便是平地刹车也有些困难。

在附近找了些地方停车,发现也不过就是这样。
只不过比共享单车,多了一个充电的玩法——我还是希望轮子能够大一点的——不然美国这路,分分钟拿的是命。

从0开始租车,操作简单没有押金 ,注册后会显示一段骑行指引——包括需要戴头盔之类的操作。
乱停状况如你所见和国内一样,所以取车也是很「方便」的。无论人行道还是单车道都可以骑上去,但都不舒服就是了——美国就没有平整光滑的公路和人行道吧!

续航理论值最高可达到30km,但我不可能贴著续航极限去玩,颠得我也受不了。
利用滑行可以骑行更长的距离,同时也更省电——事实证明EV车辆的续航焦虑无论车辆大小,说不存在的都是自欺欺人。

总体来说,超过3公里以上的行程不建议使用Lime-S, 道路非常颠簸!颠簸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是颠出尾骨,两只手失去知觉的程度——无论是沥青路还是人行道。滑板车最高时速约20km/h 14.8mph,尚且算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速度。

一路北上,来到日落大道,最后再走向星光大道。

除了歇斯底里的警笛声,星光大道的状况就是这样。
第一件事,为了以防万一先去地铁考察了一下,发现买票还是很容易的,但从扶梯口往下走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身后有人在跟着你……
临近傍晚,似乎除了街道上的脏乱,也就看不到特别的东西了——
即便是最多的打卡地点中国剧院和杜比剧院门口,除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之外,便再无其他。

十字路口反倒是稍微来说比较友好的地方,对面的麦当劳很冷清,四周就根本不缺流浪汉,而且还特别的多。

和星光大道很般配的东西,一般来说——不应该是明星吗,其实不然。

只有这些在街边有一句每一句摆着Pose等待这路人来这里合影的人们。
气氛非常尴尬,就因为这样的天气。

之后这位黑武士的扮演者我在杜比剧院的楼上遇到——那个时候我正在到处寻找吃的东西。
天色没有暗下来的时候,刨去合影的人们,杜比剧院的门口仅仅是有那么一点时间稍微看看。

但望向里面,除了满地溼漉漉和缺乏清洁的状况异乎寻常地明显。
想在这里面久待,真的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于是我的选择就是继续回到大街上,开始我的觅食之旅,同时也告诉即将从奥莱回来的他们——星光大道离我们很近,但不需要专门来一趟了。

我能做的,其实也就是继续记录一下街景,在趁著有光的时候,还能发挥我仅有的热量的时候。

平常的街头,平常的扶梯口,硬要我挤出文艺的字眼是强人所难。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个地方给人的不好的感觉,随着天色的降临越来越强。

国字脸队长的海报和超人总动员的大海报在夜色下更有气势,但这样的夜色下,不过如此……
我又不能吹海报。国字脸队长今年还有重要的任务要完成,暂时期待一下吧。

老实说,走在星光大道上扫街,是很难集中精力的,原因就在于可能随时可能盯上你的视线。
这些视线并不是那么友善。

正如路口的这个恐龙,星光大道前的感受是很真实的。
或者说从日落大道过来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随处可见的危险。

时间不晚,但街边聚集的人们都走向就把,晚上是有球赛的。
对于美国人来说Soccer和Football是截然不同的两样东西——但从这里能够看到的,他们是非常喜欢Soccer的。在这个问题上的争执,可以是英美两国最浅显的差异了……因此打的架,可一点没少。

草草走了一圈,也似乎发现所有的结论都指向了「仅此而已」,并不是我的不耐心,而是硬说景点实在不适合这样的地方。
这一天的晚饭我则是无奈的继续选择了Subway,星光大道上的乱糟糟令我还是感觉到了一些不适,在自己实在难以抉择的状态下选择了接受最差的那个方案。远离了吵闹区,也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安全。


回到酒店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去买晚饭。大家正在从奥特莱斯一路回来,我搜寻了一下附近的超市,便穿上衣服再度出门。虽说爸妈嘱咐我吃好点,但是这附近实在是找不到任何能动吃好的心的馆子啊……

走到星光大道附近的餐厅去买东西,是毫无想法的——回来之前就已经是知道了这里的人非常多,加上球赛正在进行中,赛后的酒吧街大概会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是心里有数的。

所以我还是安全起见,去了Subway旁边的超市和披萨铺子——
但Google上的评价,这家Pizza,属于看心情开张看心情上菜的型别。旁边那家日式拉面——已经是变得看心情开张了。
考虑到5个人的晚餐,选择披萨也是绝对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酒店里还是有微波炉的,即使凉了也不会因为只有冷食吃而变得肠胃不舒服。
按照中号打包了一个16寸披萨,结果出品的速度还是蛮快的,拿了两支大罐牛奶,便回到酒店。
那天晚上,因为作为领航员的我不在,爸妈一行人从高速公路多次下错出口——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酒店。也多次验证了开夜路的麻烦和缺少领航员的麻烦比想象中更大。
披萨的晚餐,还是非常不错的——刚吃的的Subway仔细想来也还是挺亏的。

Family Day.环球影城

备受困扰的是,环球影城的停车场问题,多少钱,怎么去,停哪个。
这是出发环球影城之前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晚归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查来查去久久没有确切答案,更别说动手操作的环节了,最后在劳累的作用下,选择直接开车去撞彩。关于停车的问题,我直接写到后面的实用资讯部分了。

依然是天气不好的一天,雨雾相伴注定我的视野会很不好,还没等往环球开就下错高速出口。
白耽误10分钟,然后继续到停车场耽误10分钟。兜兜转转,比预计晚了半个小时才停下……
停下后,我按了一张照片记录车位。也没想到停车场这样拍还是蛮有意思的。

下雨天也是不能停下创作的,因为今天没带相机,一切都是为了省事,安检和存包的事项是之前朋友都提到过的,所以羽量化轻装来到环球影城。

这张便是当季的快速票,兑换之后只需要拿在身上,需要走快速通道的时候就拿出来扫码。
第一站当然毫无疑问是去位于上层的魔法世界,哈利波特这里一共有三个专案,最好玩的当然还是魁地奇。虽说我们来到的时间算是比较晚的了,但魁地奇也要排队近45分钟以上,别说什么了,拿快速票进吧。

魔法世界是颇受欢迎的地方,我们也按照盛传的攻略游览。只不过嘛,能玩的专案取决于抗晕的程度。
第一站也遇到了存包问题,因为携带了一个非常小的揹包,而揹包在最后的队伍不让我们进去……
只能塞来塞去,在厚实的大衣里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证明对于揹包的查验,环球影城还是非常严格的——毕竟东西飞出来砸伤人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魁地奇太好玩,以至于媛媛已经差点受不了了。
我们则下楼,先去玩变形金刚(根本不用排队),连快速票都没用上,我和老妈直接打了两回转。在木乃伊面前,有些犹豫……因为不知道是啥,所以还是一家人先进去。
结果队伍放行走到前面,看到告示牌上写着‘High Speed Coaster’(高速过山车),我爸立马打退堂鼓。

晕幽闭+晕过山车+晚上还要开车,老爸是真的不敢尝试这样的专案,队伍就在眼前了也还是放弃了。
事实证明——木乃伊是园区内最刺激的专案。哈利波特1回+变形金刚2回+木乃伊1回,我这么耐晕的人也打起了退堂鼓。
毫无疑问,小朋友媛媛估计已经扛不住了,那我们就正式开启大团结模式,继续以家庭为单位行动。

啥都别说歇一会儿,一看午饭点——先冲进去吃个午饭。短短几分钟,人潮迅速涌了进来——
看样子早吃饭还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啊。只不过,外面的雨更大了,老爸说得去买个雨衣,不然要被淋坏了。10刀一件……真实厚道——塑胶的气味宛若刚刚出厂,也不是那种随地能买到的一次性地摊货。尚好,就是80块钱真不便宜。

午后的天气逐渐向好,中层平台上又多了不少叹世界的游客,毕竟早上的雨并不小,不说全身溼透也得溼个半身,难得的有风有太阳就在这个时候。
吃饱喝足,还是来玩点平和的东西——辛普森一家。

我们原本是这样认为的——这应该会是一个相对来说平和的专案吧。
而且这个排队是目前为止时间最长的一个专案,APP上显示120分钟,而拿着快速票来到场内显示竟然有300分钟。

万万没想到,队伍还是很长的,即便快速票进去了也到等超过10分钟分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专案。动静似乎是不小的……老爸又开始有些怀疑人生了。
不是过山车,但胜似过山车。也是很刺激的专案,只不过——变成一个大的模拟机了……
刺激程度是不亚于哈利波特的魁地奇的。

不过环球影城的美妙不止于此,在于无时无刻在影城中出现的细节。
比如魔法城堡前的魔法字,比如路边的车,Donky的商店……正所谓感动常在,只要碰上的是喜欢的作品,在影城内总是有「影子」在吸引着你。
说著,我们下一个地点选择的是最最关键的一个专案——影城环游。这里能够参观道具仓库、摄影棚等等等,是来好莱坞环球影城的最为重要的体验。

排队的队伍,自然也是很长。但好在有快速票,我们如期踏上Tram,开始环绕影城的旅途。

这趟旅途,会带你见识作为道具的美国街、欧洲街,以及恐怖片中的鬼屋布景。
会看到编剧导演们所居住的小屋和数个偌大的厂房一样的摄影棚。
而且还有直接把车开进去的体验,第一个便是和金刚有关——出来之后便是这次旅程中的第三次彩虹。

然后便是模拟的洪水情景,非常近,也非常真实——电影是这样拍出来的,而真材实料的场景,也是电影人构想并搭建出来的。包括这个完全真实而粉碎的747。完全的真实,完全的真实。

之后的道具车,和道具屋,则让《变形金刚》和《速度与激情》的粉丝大呼过瘾。
景点的道具车如今停在那里备受风吹日晒,但见到他们的人总是能回忆起电影里的场景,Dominic Toretto的Chager和房子,画面似乎就在眼前。

令人满足的旅程速度非常舒缓,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讲解的内容,没有中文讲解已经是没啥问题了。
更老一些的电影,很多人甚至都是不知道的,只按照自己的追求来看,也能有所收获——这是这趟旅程中最为超值的一点。
之后,便是累了,累了。
那就找个功夫熊猫看看,没想到依然意外的好玩,环状的萤幕与故事相结合,也比较符合老爸对温顺的追求。我和老妈进去看一次,老爸老妈又进去看了一次。
我看了一眼时间表,就快赶不上特效剧场了,赶紧催促。

看完特效剧场的最后一场表演,还是很有收获的。不仅仅是因为展示的东西令人眼前一亮,而是实实在在的告诉观众,电影是怎么拍的,没有说教,尔有搞笑。
散场结束后,我们已经感觉到玩不下去了。
便就地休息,寻求一些与休息配套的做法。那么最好的配套是吃,我们就吃。

这是传说中的网红甜甜圈和热巧克力,甜甜圈是不错的。
离开的时候,打包了两个烤火鸡腿,据说也是招牌名点,兜著走的传统还真是鸡毛蒜皮都不放过。只能感叹环球真不能一个人来,不然好吃的都吃不到了……
本来想买些小黄人的衣服作为队服,奈何价钱看了真实下不去手。那么就伴随着这样的失望,在关门在即的时刻离开影城——准备走向Citywalk,无论如何今天都是除夕,美国时间的除夕。

只是天公仍旧傲娇不已,难得的晴天随即消失,瞬时的大雨袭来。环球影城前又挤满了避雨的人群。
但是这时也是拍照的好时机,不应当错过啊~于是我就去淋了点雨。

干净的大球,白天是很难拍到的,毕竟我们已经来晚了,但没说晚上不行。

Citywalk可以说是非常地漂亮,如果有脚架配合长曝光,在这里能够拍出理想的街道风情。雨后丰富的漫反射永远令人着迷,不停下来按几张,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猛然一想,今天是除夕了,是时候决定一下去吃点什么了。

还是如假包换的日料,但却没有清酒。
除夕之夜,也就这样度过,比较平淡,没有什么欢愉的庆祝,也更坦然。

开车回家,谁知还是下错高速出口,走夜路实在艰难。
美妙的夜晚,也就这样度过。

Bravery Hill&Griffith Observatory

早上起来跟酒店前台协商了两张订单的交叉,我们不需要Check out再次入住。
只不过这也印证了不同的前台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说。办理入住的小姑娘则把一切说得很严格,当时在圣芭芭拉下午接电话的人也是她。
完全没有人情味,他们的沟通方式,现实得令你怀疑这个地方究竟依靠着什么样的东西在维持行业的运转。

在一早的催促下,我们来到了比利弗山庄,这个传说中的富人区。
停车位位于与公园垂直的路Park Way上,都是免费限时的,停起来也没有什么顾虑。只不过,游客中心附近没有免费停车位也是真牛逼。

乌云压城,也耐不住还有一堆人来此打卡。

一路上还是能够见到66号公路的牌子——以及去往海滩圣莫妮卡的路标。比起比弗利山庄本身的重要性,66号公路反而显得更加重要,圣莫妮卡海滩也更值得一看了。
但说对海滩景色没有疲劳,那也是个假话——沿着太平洋公路这样走过来,全程看海,只不过车内几乎无从说起的视野,也有些磨灭大家观景的欲望。

但分辨不出谁是谁的家,似乎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如果真的能进去,便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可以说这里就是富贵与繁华,但仅仅站在门外,既撞不见明星大腕,也没有传言中那样与人神往。
尽管是我们没有做功课,但来到这里也依然显得没有那么热情的地方,也宛若被浇了冷水。

劳斯莱斯,若是让我10年前来这里,我可能会惊呼。然而,现在不会了。拍下是因为记录出现在这里的车辆,仅仅是记录。
关于豪车出没于这里的传言,我相信是真的——但仅仅是相信。我们来的时间段并不对,这一带的路虎明显增多了能够大概说明这个传言的可靠性——而且,似乎品味也不过如此。

只不过对于所说的拍照圣地和购物天堂,就无心去逛了。更何况这里的酒店本身就是可以被称之为「景点」。非常无奈,富人区就是富人区啊。

豪宅门口的高尔夫,显得有些货不对版。但也许就是这样的风景反而组成了欧洲地区最容易捕捉的工业文明与居住文明的冲撞——在美国却是老老实实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
因为美国并没有更加狭窄而隆起的街道,目前为止也没见到适合凹这样场景的阿尔法罗密欧。美国人——还是应该一个农场和一辆道奇,加上蹩脚的涂鸦。

山上的房子更加气派,设计得更有韵味一些;稍微往下走一点,就变了。但私人领地,从住人的角度来讲,我是不会把这里当做是景点开放给一般游客的。所以也就看看

匆匆走过比弗利山庄,原本打算去盖蒂中心但因为晚上想着要去市区就不得不砍掉了行程。
改为去格里菲斯天文台。路上,遇到了本次自驾中唯一的一次「完全让行」,即前车全部打灯减速靠边礼让救护车通过,动作非常整齐——礼让效率同样非常的高,也是涨了一次见识。撕心裂肺的警笛,在美国如同绝对的法律。

一路上山,发现了免费停车场在山脚下,如果选择那里则需要徒步上山来到天文台。
结果我们还是长驱直入,直接开到更近的停车场——收费的6刀一小时。
依然有很多不懂操作的人在迷茫停车问题——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在这些问题上非常困惑,即便有些英语也不差。
我只能是从容的停了车,按了机子,便拿了收据离开。
恰恰忘了,这类似咪表停车的操作,收据是要放在中控台上的。

于是就这样走上去了……
回头看,就是好莱坞的标志。

老实说这样的天空令我开心,也是圣地巡礼最超值的地方。
白天这么通透,晚上这里一定也会收获不错,这个天文台还是很有意思的,从电影上看——和现实的差距不大,甚至我觉得现实还要更美一些。不过这话说出来,就意味着要还了……
难能任何时候都看到通透的景象,所以,珍惜眼前……

天文台里的展览还是有意思的,正当我看到这美妙的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我想起来看看停车票上的时间。结果就在那最后一行字里写着,你得把停车票放在中控台上。

心情是没有了,快马加鞭跑下山是一定要做的了……别说惊慌没有一分一毫——那是真的惊慌。
把停车票放回去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了,恐怕是要被贴条或是被拍了。
老爸过来的时候,已经一脸愁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抄牌的车的影子——弄得我也很惶恐。

确实,因为停得少所以这样的规矩几乎都是不记得的,哪怕熟读了,也还是会想当然的把收据放到钱包里而不是车前。
惶惶恐恐,这样的焦虑也一点也没有少过。

最后一次入油工作,还是我跟我爸去完成的,因为明天就要还车,接下来下午要去市区,那么加满了油,再算上40分钟左右去机场的路,不掉格也还是没问题的。
来来回回绕了几次,也没成功回到酒店,倒是在路上见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车。

第二次绕圈的时候,索性直接进了旁边的加油站。
当然又碰到「自助」加油,结果是信用卡必须进柜台交钱——自助加油机的刷卡通道始终是拒收的。
习惯性的加了100,但因为这里油价便宜,一路上用的油也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加了大概59刀,剩下的拿多一张收据等退费就行,但是退费的时间……可就不那么爽快了。

停好了车我们便出门,看到这位美女驾驶的350SL,饶有情怀。

比起大牛,这车更值得我多拍几张。

距离吃饭的地方就在不远处,也就是那天晚上我去的高地中心了。
先下车的乘客依然选择了距离较近的日本餐厅,因为——至少有面,至少有熟悉的味道。

终于吃了些东西,依然是不便宜的结账。
吃完了,我们还是选择去一趟市区,只有这一点依稀不变。
只是我对星光大道的警告,是没有人听进去的。

Downtown.匆匆而过

吃完这餐日料,大家就决定全员去市区看看,因为要用到公共交通,所以其实是有那么一些风险的。
这也是很多人在游记里提到的——晚上不要独自乘地铁或者公交。

我们走下深邃的扶梯,来到地铁站,却因为买票而实在有些无能为力。
买票是需要一张Tap卡的,票也不是里程票,而是以一种充值的方式充入卡中——
卡2刀,单程票1.75刀。
来到地铁站台,却发现大概要等个10分钟才有一趟车,这就明确了这座城市的交通方式,和公共交通似乎是真的没有丝毫的关系。

地铁内拿着相机,可以说是相当夸张的一件事,想要拍下什么,更是有些遥不可及。
机械快门声在人们的谈话声中也许声音不大,但相机本身就是个容易引起注意的东西,在地铁里,这个特征被数倍放大,也是无可奈何的。

地铁里的报站声是很小的,而甚至连电子水牌也没有。尽管车厢宽敞,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卵用。
随意冲门的人并不少,冲了门被夹住直接拉开上面的紧急开关的也是稀松平常的操作……和伦敦拉开公交车的门是完全是如出一辙。
对了,如果不记得拉完阀门再缩回去,门是不会自己关上的……还要挨司机一顿广播。

从潘兴广场出来,似乎是城市中比较中心的地带——
我选择去看了一下The Last Bookstore,这是一家二手书店,无数人来此打卡。进门除了要存包,还被小哥夸了一通帽子上的贴章。来自快反触手的「战术摄影师」,那梗则来源于大家的启蒙老师教主的握持手法——只不过手上拿的是长焦镜头。

书店还是有那么一些意思的,但整体的冷清却又不像是在这些地带上商户。感受则是平平,除了去选点黑胶盘之外,也找不到更加有亮点的说辞。和如今一样的书店+美术馆+杂货店的模式,无非换了个二手书作为卖点。伦敦和东京,二手书店有着更好的环境也有着更独到的情怀,最后的书店,我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

从书店出来,绕回来看了下天使铁路——硬要说《La La Land》的圣地巡礼多么不得了,倒不如说是《La La Land》本身的过于理想主义——否则不会令人如此失望。于是我转头去了旁边的市场转转。
尽管我看到的是这市区内微不足道的一角,但傍晚到入夜的这段时间内,没有游客过多地停留,更没有人与你共享时刻,那也就没有什么理由逗留了。

洛杉矶,更加像是一个大而乱的没有中心市镇的农村,没有旧金山的美感和特色却硬要打脸充胖子的地方。我实在是无法理解,也无法明白为何会有人喜欢这样的城市。
很快,就被资讯告知,在超市买了东西准备回酒店吃晚饭,也好。

还车告别

7点出门,去看科比准时起床看到的太阳。
酒店没有在Check out的时候收取18刀的停车费,相当得人性了,只不过总花销已经如此,高居不下的的花费已经令人无法再去多想什么了。

7点45到达了机场的还车点,没有走101而是体验了一把早塞车,也不知道导航到底是怎么想的。
提前一天看好了街景,确认了路口,所以再没有多花时间找路,预留耽误的时间也确实耽误在路上了。
还车速度很快,基本没有检查细节。7点50分上穿梭车,除了没有报站但行李架很齐全的航站楼穿梭巴——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只是穿梭巴也没办法带你到二楼的出发大厅,一楼的到达大厅也没有显著的标识指引你上二楼……美国稀烂的导引系统始终发挥着不该发挥的作用。问一下服务台,才知道出发在楼上……
即便是穿梭巴,也没有相关的提示说出发在楼上——而重要的是,对于行李多的旅客来说,甚至没有电梯能坐,只有手扶梯……

8点20到柜台排队,队伍移动很慢,但好在全都是说中文的工作人员。

TSA安检的检查不算严格(甚至不如国内的某些机场)但还是需要脱鞋脱外套解掉皮带,人需要全身扫倒是认真执行了。 9点06出安检, 没有出境审查 ,距离10点半登机还有些时间。

TBIT是LAX专用的国际航线航站楼,这个名字注定了这里见到大飞机也属于常态。
尽管拥有多个航站楼,但专属国际的航站楼——就是专属国际的。听起来很废话,但也表明了这个机场航站楼规划设计本身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登机门距离远,来的路上看到新航首架A359ULR(执行最长商业航线SQ22 新加坡樟宜-纽约纽瓦克,而ULR=Ultra Long Range也完美诠释了丧心病狂),注册号9V-SGA。这个时候这架飞机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恐怕是延误所以有幸见上一面。

还有这架国航789,可谓是各大航空的王牌洲际战线齐聚一堂。
但这都不如欣赏美航的不锈钢棍过瘾。

登机门的最远处是一块接近跑道的玻璃,在这里能够看得到很多美航的不锈钢圆柱体起飞,西边阳光的照耀下机身反光强烈,也是个不错的拍摄地。

机场wifi烂,但似乎也不用指望什么。
免税商品在广播后凭收据在登机门处领取,一般只有快到登机时间才会开放领取通道。

回程机型代号773(较为拥挤的三舱版本),机场里头的自助通道不可以用,但似乎刷脸什么的自助机已经放在那里了。
又是提前登机,看样子真的是个好事。这样的天气万里无云,对于起飞来说也是很好的条件。

机舱看起来更新(不愧为沙丁鱼罐头改舱版代号773),娱乐系统更顺,电视面板终于能动了。
但名副其实的改舱位置确实窄了一些,噪声也大一些。此时的飞行还是在美国西部的海岸线以内飞行——高度层也大约在9400m左右,地速在800km/h左右,其实相比于来的路程远了,速度也慢了一些。

1小时后吃完饭,到海上之后, 一人一通道派餐,速度尚可,只不过比起来的时候的两人一通道,还是觉得乘务组有些忙不过来。

第一餐牛肉饭,味道尚可,但没有了热餐包。配发的调料包也充满了美航的特色。
但是依然很奇怪的是,没有纯净水。

第二餐鱼肉通心粉,在起飞后的约6个小时左右,水果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酸奶也有了。

但作为主食的通心粉却有些夹生,鱼肉味道寡,没有之前的龙利鱼饭那般感人。
作为洲际航线的餐食来讲,太过于有失水准。

关于餐食,也就是仅此而已了——
娱乐系统挑不出能看的东西,和酋长的ICE完全不在同一个起跑线,相比之下南航在这种跨洋洲际航线下的服务——像是个廉价航空。全程日间飞行的回程时长16个小时,因为到达时间恰好为当地的晚上6点,也变相省了一餐至少是甜点的待遇。
回想8小时3餐的随便一家都是中东佬的基本待遇,即便如此供应饮品的频率也还是低了些。

广州27度,是落地之后第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讯息,我们至少还是穿了御寒的衣服出来的。
但16个小时的航程,以及仅有两顿的餐食令人非常得不爽。
7点到 没靠桥,头一次在自己家的基地享受非基地的待遇(毕竟,春运还没结束)。7点25开始拿行李 自助通道只开了6个,但人过去慢是怎么回事……站在另一侧的人员无动于衷。只不过这点时间还是经得起耽误。7点35分拿到行李我们便兵分两路回家,没想到出海关的时候又被检了一次。
8点16拿到车出发春节的路上还是充满了胡乱踩刹车,变道切短线的车,全程循着限速9点半到家——竟然和坐地铁的速度差不多,那说明拿车搬行李的一组人的速度还是挺快的。

行程总结

总结这趟行程,有着每次都不会缺少的庞大资讯量,经历了大起大落与恶劣天气,有着许多的不满,但也有着切齿地喜悦。平衡一下,虽不能由衷微笑,但也不会多有怨言——战战兢兢,大起大落便是这次出门最好的性容易。……错过了很多地方,但也见到了很多令人激动的风景,除了洛杉矶我应该不会再去,一号公路肯定会再见。

这篇游记因为庞大的资讯量写得断断续续,某些段落也少了些斟酌,尚且草草带过,也请见谅。

一些事实

去美国,除了细致入微的功课作为支撑,还需要一定的心理/物质承受能力和对规则的迅速转变执行的能力——第一次到达美国的人都需要正视。在紧迫的时间内,我白了数根头发,也没能抗下这次看似无需担心的行程,我也感冒了,也失误了多次。
融入和会的前期的入门成本非常的高;但当你定居下来——你会发现成本还是那么高。
除了每个月高于3000美元的房租,你还有数不清的税费要支付,表面安逸的环境透露著的巨大生活压力和尖锐社会矛盾,是远超中国很多大城市的——这国外的月亮可别随意说圆。

从下飞机开始,你的美国之旅就会充满坎坷与问题,SFO仅仅只是小菜一碟。
在美国,Drifter(漂移车手)=Tramp=流浪汉。
美国是世界上浪费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他们旗鼓声张的环保主义,自己是根本不做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的.
美国的资讯闭塞程度,与对外宣传的程度成反比;「对美国的向往」阻碍了太多人正确地认识美国。
有史以来出行被搭讪,打招呼最多的一次——但出于什么目的都好,这件事并不会给你更多的安全感。
Yelp与Billboard一样,都是已经被特定人群利用的东西,取信于平台,不如取信于自己。
麦当劳没有炸鸡,肯德基的汉堡也不好;美国的可乐兑水稀释比例导致其非常无聊的口感和味道。
在美国开美国车是一个明确地声张自己是游客的办法,因为美国人开日本车。
某些iPhone,在美国并不好用。
便利店很大,很威猛,但里面的东西毫无创意;杂志尽是花边,淋漓尽致展现了这个国度的文化积淀,甚至一本像话的地图都找不到。
安全是个无法有确切定义的东西,敌意、恐慌、不安充斥了我们经过的每一个城市,只有程度差别,并没有存在与否的差别。
我们走过的地方,明确的来说只有旧金山配得上适合发现与探索这样的赞誉。
美国从旅游的意义上来讲是必须去的,但从探索的角度来讲,不去国家公园就会少了一半多的乐趣,和中国很像——你需要去体会这个国家的开阔与壮观而不是人文。

ABout.计划制定

事实证明,初次自驾的30天准备时间是远不够的。入不敷出的投入与产出比令这次旅程并不那么美丽。

美国的资讯并不如你所想那么自由开放——和日本相比美国简直像是个资讯封闭的国家,对于旅游资讯方面也存在单方面的「垄断」,这个垄断指的是当地的资源和公开的资讯有着强烈的不对称性(这一点和之前去过的柬埔寨极为相似)。
如果你有在美国的朋友,他们推荐的地方可能或许真的和标准线路别无二致,这也一点都不奇怪。

预定资讯中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各类税费,保险以及各种凌乱的规则与条款,在预定多人行程时,最大的压力来源于无底洞一般的资讯轰炸,这也是目前以来,做多人行程中最累的一次。

由此——
最庞杂的资讯轰炸导致的小错误最多的一次行程。
电话咨询和询问次数最多的一次行程。
对安全问题采取了最多措施的一次行程。
原本的向往在出行前就变成了质疑的行程。

历经挑战,终而完成。

ABout.预算与支付

只要不是你自己做的,都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你若是没有这样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在这一步就可以放弃美国的行程了。
西岸整体的消费水平大概是东岸的80%水准,冬天去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也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比如今年的剧烈寒潮)。选择及早定酒店,或许能够拿到一些优惠,但跑不掉的是——加州的税。

在薅羊毛这件事上,竭尽所能在各项条款上课扣,各项服务费、税费、附加费克扣。让你在审阅条款时感到非常困难,非常多的细则要一个一个去看——高昂的资讯成本和实际支付成本是你需要静下心来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仅酒店住宿,我们就花费30328.4元;而往返机票也花费了34239元。

我们大概每个人带了600美元的现金,但实际上基本没用多少。大多数地方支援刷卡,有些甚至支援银联。但是对国内银行卡不支援的现象还是满多的,所以全程我还是用单币VISA信用卡。
6个人吃饭平均每次都在100刀以上,即便是麦当劳也是如此。

美元硬币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东西,一般结账后若是能看到托盘当地人会把小数的硬币放回托盘中。想要尝试花掉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活儿。

除了硬币,收据也一样的麻烦——通常情况下是不提供收据的,这对于对账来说很不方便。请一定要索取收据。酒店的快速Check Out也是不提供收据的(直接把房卡扔在桶里),这一点是真的很麻烦。

移动支付,非二维码的支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而不发达——甚至比中国先进得多。只要你有Apple Pay或是Google Pay,在有Pos机的地方都能完成支付。所以美国也不会很欢迎二维码支付这种模式,但在能用支付宝的地方汇率结算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薅羊毛与还羊毛,都还是出在羊身上,强行为了省钱而穷游美国这个地方,真有些不值得(也做不到)。 Pay for your experience,是永远在西方玩好的第一准则。此外,抛开一些既有的幻想。

ABout.签证与出入境

关于签证,感觉不用赘述太多了,相关的手续和攻略指南已经不少。
但是关于EVUS登记,还有入境需不需要携带那张注册了的确认函的问题,回答就比较片面了。结果偏向于需要带纸质确认函,也有说不需要的(因为已经是电子储存的资料)。

我们持有十年签证,6个月以上有效期的护照,EVUS登记列印表,往返机票行程单、保险与酒店预订单;以及按照「最坏打算」准备的接受审查的小朋友有关的亲属关系证明资料都带齐了——实际上耽误的两个小时又有一个多小时是在审讯室排队,问到的问题也是从哪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也没问到(这一经验也仅供参考)。

我们家入境连EVUS登记表都没有看,但旁边的柜台被要求出示各种资料的情况也很多,所以准备证明资料这一点不可有任何侥幸心理。

填写好海关申报卡后就可以出关了,在过关时是可以一家人一起提交,一起按指纹的。

我们出关总共用了将近4个半小时,其中有4个小时都是在排队的,仅有两个视窗,且政府关门正在恢复,海关人员仍然处在志愿服务的阶段。即便如此,两个小时的队让我们顺利出关也是没什么怨言的,只可惜我们家没啥问题,同行的小朋友就没那么好运了。

小黑屋是没有讯号的,知道被遣返落地回到国内都不会有任何的联络方式。
SFO入境的4小时几乎是常态,即便是2小时出关也已经算快,可能在这之后便没有什么困难。美国的入境恐怕难点不在问话,而在于逐渐消逝的耐心与暴躁——严格审查的出入境柜台是真正对游客负责的第一道关卡。

出境则无需护照,直接过了安检即可。
回来了之后,我们重新登记了EVUS,并没有传闻中收费,只需要几分钟填写资讯即可。但务必一定要记得及时更新,否则会有被撤签的可能!

ABout.机票与飞行

付费选定了明珠舱之后,想要更改左边的,还要使用APP取消后再选——就显得有些傻,或者说,多此一举。南航的系统烂也不是第一天了。
订票则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北美跨洋航线南航尽管与北京出发的最好时间的国航飞北京无法媲美。但南航依然把北美航线作为与美航AA一同合作的重要航线打造——但南航始终不是能入大流的航空公司,所以南航最一流的航线,跟中东佬的日常支线比比就行了,或许还比不上。

飞往SFO不支援网上值机,而又没有提示不能提前网值,费尽心思填好了资料之后——
只会无法办理并告诉你问题出在护照上。宛若傻子一般被戏耍。


坐南航就意味着你需要承受无聊的数十个小时,选择靠近过道的作为会对上厕所和活动身体大有裨益;一个靠谱的颈枕、眼罩和耳塞也能改善你的睡眠。加钱升级的明珠舱,实际上除了吃饭更快没有丝毫的服务提升,感觉名不副实(原则上南航的超级经济舱都值得去升)——升了不一定更好,不升可能也差得不会太多。

提前预定餐食你更早获得食物的办法,乘务组也会优先确保已预定的餐食。

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还是别坐南航飞这种长距离航线了,太糟心了;当然,新航也别坐,SQ22的评价口碑很差……而且差的并不止SQ22。

ABout.租车与我们的Tahoe

在美国,21世纪卖得最好的一丰两田的日本车——底特律已经不再以汽车骄傲,肌肉车也在数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石油危机之后的美国,本田的CVCC给美国人上了一课「汽车原来可以这么省」,而后丰田一手促成了普锐斯诞生与欧美市场称霸——一度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文化符号(缩影),之后又在伦敦成为了Uber的代名词。但美国卖的最好的仍然是V8皮卡F150,很可惜——它们现在在加拿大生产?!
就连当年的勒芒赛场上为击败法拉利250GTO而孤注一掷的福特GT,如今也是披着来自大西洋的绅士外套;大洋彼岸的狂欢和嘲笑,也没少2.3升瘦马的影子。

租车公司当然希望你租美国车……更大型的日本车他们或许赚不到钱。多快好省的做法,从来不适合美国。

下飞机后丰田本田就给我们上了一课,除此之外就是引起国内一片譁然的长续航后驱毛豆3(只装18寸轮盖的),是路上见到的最多的车。美国车的比例?除了皮卡就真的很少了……

看了一大圈,最后也还是选择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租租车,在资讯检索的难度上和内容上还是租租车看起来更加贴近OTA使用者的真实需要,只不过对于导航的选择,还是以到达后当地为准比较好。

买了大全额保险,不给推销任何机会——但因为一个问题让我们止步Suburban,那就是需要主驾驶人名下两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作为担保,这就很无奈了。
如果参与出行的人都有驾照,那么最好全部登记到额外驾驶人中,一号公路确实适合每个人都来体验一下。

我们定的是Armada,但取车拿到的是犹他州车牌的Tahoe LT,研究这辆车也花费了我们不少的时间。最令人失望的是,这不是一辆能运货的车;但比之同平台的Subruban少了一些游客租车的气息则又变成了另外一件好事。

Tahoe和Suburban都是基于同一个平台GMTK2XX(同平台的还有GMC Yukon/Sierra , Cadillac Escalade ESV 以及 Chevrolet Silverado)。2018年,Tahoe卖出10w辆,而Suburban也卖出了8w辆,同级的福特和Yukon就显得惨兮兮了。
Tahoe与Silverado一样的V8发动机,Suburban更是省事直接加个盖,钣金都省了!美国人的造车是可以说是已经非常无聊了,但无疑这辆车仍然是全尺寸皮卡的骨架,还有那么一些值得你去兴奋一下的。对了,拖挂车钩在车上可是独立的控制系统,若是跟房车一起走,Tahoe早有准备。

如果你的运气够好,遇到的车是黑色哑光轮圈或是亮光银色轮圈,再有个全黑色车身,你的车辆被盗机率会更小;但即便如此,车牌上也有「某些」资讯会暴露租车者的身份。

在爬坡的时候会自动降档拉到3000转以上,4000转才以最大扭矩输出,驱动偌大的3.2吨的体型,吨功率比其实低得很。5.3升给个350匹,最高520Nm的扭矩,加上近3.2吨的体型,自然身手不会矫健。

自动四驱+两驱,以及锁后桥等功能都符合这辆车来自皮卡的特质,但无论纸面还是实际,这些皮卡的特质只能停留在仪表上,实用意义是比较低的。

——如果你塞点酒精汽油倒是还能榨出564Nm,但那不划算……吨功率有些捉襟见肘,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打了鸡血的三蹦子。

仪表上显示的,美国车另外一个问题——烧机油。这个提示的意思是你大概机油还有不到5%的余量,最多仍然可开1000km。

大轮子,大悬挂占据了太多空间,所以尾箱很小,最多只能算上中大型轿车的水平。
第二排座位不可移动,最后一排座位放倒后行李空间依然太小(不适合两家人同时带很多行李,一个24寸箱子都有些勉强)。

车门尤其是前两门开启角度非常大,且没有稳固的中间限位,很容易撞到旁边。即使非常小心,这一路也没少道歉。后排右边的门则是坏了的儿童锁,无法电控解锁,也没有手动机械解锁开关,由此也导致后排下人需要铺红地毯。

由于中控台占据空间太大,导致副驾驶的视野很小(下雨天几乎看不见路标),储物空间也很不乐观——所以这辆车真的是看起来大;不仅引擎外强中干,连内装也是没有足够的综合效率——只有手套箱那么大也不好用啊。
后视镜小且没有加热除雾(或许可以自备一个驾校用的),可能后排需要带个小窗帘来遮蔽猛烈的西晒。

苹果、Gmap都可以连线车载萤幕显示,可惜萤幕可视角度不佳,我们很快就弃用了CarPlay这个方案。
探途离线地图没有用过。Gmap相对好用,导航走小路容易走错,转向前提前提示很慢,延迟很长;没有公制单位语音播报,小路口转向时机不好判断。Gmap新版的悬浮窗分屏可谓是大呼过瘾,手持操作很省心。

本身还配备了车道偏离检测、定速巡航、碰撞预警、可视倒车雷达等来自70年代的高精尖装置。

车头左右两边盲区大(A柱到车灯前的三角区),倒车雷达接近警告的范围太大,基本倒车红色区域才是需要停下的区域,挂倒档困难,有些虚位。下雨天主驾驶和副驾驶视野不好,雨刮不好用。
下图也可以看得出来车内的视野并不算好,后排已经很难看得到前方的真实状况。
全程走下来,美国一个风景如此好的地方,为什么造出来的车却视野如此差。

车内除了有充足的USB插口甚至还有110V的插座——只要胆子大,车上做饭都不怕!
这也体现了很多来自美国本土车辆的「大男子主义」,不得不说还是值得肯定的优点。
结合这一系列的体验,放行李租一辆塞纳是一个更划算的方案。

油箱其实很大,所以一路上都开得很从容——这5.3升的大头,是有断缸功能的,负载低的情况下大概就是V4(我们没遇到过这样的状况,据说要开巡航才会断缸)。油耗,没有准确计算过,因为顾著开车也没有设定里程表,但基本接近百公里10-12L左右,没有打表但大致算了里程和油量比,动力效率低、车身不轻的前提下这个表现还是令人非常满意的。

ABout.自驾行车

美国的电动车普及率低(但这是相比较国内而言的),但充电桩普及率非常高,电车专用车位也很多。
买车太容易,养车也容易,纯电车在这里几乎没有市场,但特斯拉多还是事实。说了这么多,都还是想强调想租日本车的偏好,好开还是很重要的。

在美国自驾,入门成本低,但适应成本高昂,总体而言还是一个适合自驾的国度。但有趣的是,小心谨慎并不能够让你使得万年船,反而会更容易犯错。

出门前熟读并记住交通规则,并多次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准备。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旅行方式,自驾都需要一个趁手的,好用的纸质地图——这是基础且可靠的保障。但是,如果你一点英语都不懂, 那就最好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去纽约吧。

车上自带的音乐电台是非常不错的,但与之相反的——想找个唱片店买张老邦的碟血难。这个曾经是世界上版权费用最高的国家,如今却不能见到什么实体盘。真的是口嫌体正直……当年抵制流媒体的也是你们……如今真香的也是你们……

即便懂英语,也会被这里的路牌所困——无论你是不是经验丰富,也一样会遇到因道路不熟的铤而走险的问题;一点都不会,那就真的最好不要选择美国为自驾目的地——自驾没有你想得那么美好,尽管很适合。

美国各州有不同的规定,菲律宾签发的国际驾照不能作为有效的国际驾照使用,一定要逐项检查,逐一核对携带的证件。加州是唯一确定的,可以使用中国驾照+国际驾照翻译件进行自驾旅游的州。

副驾/领航员这一角色非常重要,工作量其实也是非常大的,事先做好分工再启程是不吃罚单的最好办法。副驾需要做的事情不光有设定导航和调整车辆资讯,还有提醒司机注意STOP、黄色标识;观察停车标志找停车场;提醒会车和转弯;辨认景点入口处等工作。
预先使用地图街景确认入口位置是一个相对可行的,少走弯路的方法。

转弯严格让直行,如果直行车辆主动让,一般会举手示意(但不像日本驾车那般频繁)。
在让行消防车、救护车时,必须「完全让行」,将车减速停在路边并打灯示意让行(不记得需不需要双闪).
行人有绝对的路权,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作为行人,让行是唯一的、绝对地执行的东西。

美国车速极快,不让速、不让道是基本守则。
严惩超速(但限速65基本大家都能开到75-85mph左右,10%范围内的超速是安全的,而重要的是低于限速的慢行也将会被严惩),’Stop Sign’和黄色慢行需要特别注意;中间车道使用非常讲究,转向路边的方法也非常考验对交通规则的熟悉程度(为此我们还观察了很久);城市开得快,很容易闯红灯,但黄灯都是呼啸而过,与国内明显不同。
对于压实线、压双实线、待转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的余量的,交规很严格,但这个「余量」可并不是你随意开车(踩刹车)的资本。

高速公路/城市空闲街道的实际行车效率远远高于国内数倍,没有人胡乱且随意踩刹车随意变线,你会爱上这种高效 。
Carpools不能随意进入,让有需要的车辆驶入或驶出。如果没有在租车的时候办理相关业务就使用了这条车道,收到的罚单会相当的高昂。

关于红色线的堵车其实大可放心,一般是很长的红绿灯或是Stop的长队礼让,大多数情况红线或者红线都能保持在20mph左右缓慢移动,没有彻底堵死的状况。

停车软体几乎没有用上,无论是Best Parking 还是ParkMe。 停车存在非常多的规矩,街边停车都是手动寻找,我们没有用过打表,但唯一一次计时收费忘记放在玻璃前——就是在格里菲斯天文台。
停车票要放在前面!!!!!停车时/取车时记得拍摄和记录车辆状况,非常重要!!
在美国,也有不好用的Meter表或缴费机,出了问题就换一台吧。
室内的停车场交费规矩各有不同,面对可能存在的隔夜加收一定要尽可能问清楚。

还有,Head in only(只允许车头朝内)的停车位也是很多的,车头朝外的一般都是亚洲精英司机。


小镇的街边限时停车时限宽容度很高,但是并不意味着你不会被拖车,仔细看路标和地面线——除了绿色白色,其他最好都不要开进去,也别忘了注意看标识,白色线也有Permit专用车位。上坡下坡停车都要记得打轮,下右上左。

「90%以上都是自助加油」的描述与事实明显相悖(自助入油但付款还是他助)。信用卡加油采取人工预付费的方式,需要自己亲自去店内付款,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自助」,返款速度有些令人无奈,为保证顺畅,用现金还是最直接可靠的办法。
大苏尔的油价平均在5刀左右,其他地方平均3刀。而油价的变化之大,从进入一号公路开始就变得非常明显。

如果人少,你确实应该租一辆Challenger或是ZR1来享受一号公路,Tahoe的推头无法令你愉快地如刀锋一般划过弯道,但Challenger和ZR1还是有机会让你享受美国街车最后的正统。想要更美好的体验,那还是最好再上一档租一辆GT(Grand Tour)组别的车吧。因为对于后排的乘客来说,这样走过的一号公路的体验是不公平的——甚至还想吐。

自驾一号公路网传最多的办法是「设定经由点」进行离线导航,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逐个设定比较可行,事先下载好并设定图钉再导航,效率更高。

洛杉矶真的堵车,左转很不容易。导航的指引非常不清楚,经常右转出来进左转车道会错,也会因此而绕圈。

加油总共花费197.72美元,折合约1338人民币。
停车总共花费84美元,折合约611人民币。
儿童座椅租用总共花费123.95美元,折合约841人民币,自备儿童增高座椅的方案或许是个更加便宜的、可操作的方案,只是我们的行李已经太多。

如果不是轻车熟路特别熟悉,上文所述就是高昂的适应成本。

从车的角度来说,这车虽然叫Tahoe(太浩湖),但很可能根本去不了Tahoe,但是这辆警察专用皮实专车,恐怕某些妹子会很喜欢开;如同汉兰达High Lander爬不上汉兰达坡(这是个早期的梗)。车子本身的优劣大可做出判断,Tahoe还是比较素比较「实用」的玩意儿,少些乐趣也多些麻烦,共同经历了7天的时光,难得一回——

本段这个结尾也绝非有什么党性不满,毕竟在澳洲汉兰达叫Kluger,而能带你走到西边再走回东边的车,只有巡洋舰(这个是个非常官方的笑话);Tahoe恐怕也并不适合在美国叫这个名字。

ABout.公共交通

旧金山有严格意义上的公共交通,而洛杉矶则可以视为没有——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晚上不要乘坐洛杉矶的公交或者地铁,而Clipper Card是我在街上捡的,根本不知道哪里有的卖。
在旧金山,流浪汉看起来比较有尊严,几乎没有主动骚扰你的欲望,换句话说可能你不必担心他们,因为他们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洛杉矶,流浪汉的潜在威胁巨大,而身着光鲜也会导致游客身份会被放大——因此你能够深刻理解什么是「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地铁内的尿骚味、呕吐物味令人喘不过气;安保人员在驱赶抽菸的人的时候也并不强硬,这都说明了潜在的人情社会与暗示执法的存在。

不仅如此,LA的地铁的班次很少,乘坐必须使用Tap卡,车内的广播也非常难堪,没事还是不要使用了。

Lyft、Uber为代表的出租网约车以及单车Jump/电动车Lime组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选择样板,前文多有提及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简单,就不再赘述。

但是,如果你肯多花一点钱在旧金山你能够坐到Challeger Hellcat的Uber计程车,但是在洛杉矶却没见到这么刚的计程车。

ABout.通讯

如果多人出行,最好在下飞机前就确保所有人的通讯手段可用。被拉进小黑屋的人只有在走进去之前才有通讯机会,所以确保通讯本身也是很有必要的 。

我们都买了T-Mobile手机卡来进行通讯,其中也下载了G-map的离线地图和探途离线地图进行辅助。
T-Mobile的IP电话卡互相拨号或是拨打国内电话非常麻烦,直接拨打美国电话比较方便。有双卡的话,最好还是保留国内手机卡作为注册Lyft、Uber之类的接收号码——不然你会为此来回换卡而非常痛苦。
IP电话卡总有奇怪资讯和电话出现,也不能用这个手机卡注册Uber或是其他东西,获取自己的号码也是个极其麻烦的事儿。

自驾经由的地方总体来说讯号都不好,一号公路的无讯号区间大概在Bixby大桥到象豹海滩区间。
酒店和旅馆的WIFI,基本上仅仅只是个勉强能用的状况。基本不要企图使用酒店WIFI进行任何办公和分享操作。

讯号收发,iPhone的状况是最差的,都使用T-mobile而没有任何多一个使用更贵的Verizon(会导致通讯花销翻倍),也证明了「讯号门」的问题在美国非常显著。从iPhone 5到iPhone 8的早期使用英特尔基带的iPhone,回到故乡的iPhone并不能交出合格的答卷。

没讯号这点跟英国很像,但没有英国那么多的运营商,讯号也没英国那么好(无论关键不关键时刻,该断就给你断)。这一点可谓是和英国一样地完美,本是同根生啊,不同的爹,一样的结果。

驾车的话,Andorid Car没有CarPlay好用,但大同小异,只有这一点小机器人确实把事情搞麻烦了。

美国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其实相对较低,由此也会凸显出游客本身拿着手机长时间检视的行为。依赖电话的传统通讯方式还是最为有效的沟通手段。

ABout.游览与景点

完全不懂英语,有可能无法顺畅开启你的游览行程,也可能会为你带来更多麻烦和反效果。但西岸一路走来,说普通话和粤语的并不在少数。

记住景点、路名全称并不能够帮助你在美国清楚地辨识所有景点。即便是在一号公路上,也有两个完全相同名称的Mill Creek。这是当地人告诉我的一件事——所以依靠导航也并不完全靠谱,依然需要手动判断具体去的地方。

在美国,恐怕除了纽约,就没有绝对适合步行游览的地方了——但即便如此,老牌旅游指南LP还是指出来了洛杉矶、旧金山的步行游览路线——老牌的欧美旅行品牌都在试图让游客不要注意到这件事,说明问题是很严重的。

大多数游客游览的模式趋向「标准化」,很难避免不打卡的行程,一天走完一号公路这样的行程也绝非稀奇,究其根本都是因为探索成本太高,而资讯对称性、开放性欠佳,成行成本高昂得令人颤抖是一个确定的事实。

美国始终是一个适合去感受广阔的美景的地方,不适合人文,即便是情怀说出来的底气也没有那么硬。

旧金山湾区最值得去的景点,要我说——是Blue Bottle,这是少有的当地人都不会遗忘告诉你必须要去的地方。湾区也有很多值得去探祕的东西,湾区肯定还是一个得到上帝宠爱的地方。

SF探索者3选通票Explorer Pass只要去两个景点就值回票价,去满任选景点能够确实省下约40%的门票钱。但通票必须兑票,不能直接使用,这是很多指南中都没有提到的。

九曲花街(伦巴第街),不推荐去,更不推荐专门去,没有花的时候毫无亮点可言。

一号公路未来的旅游开拓点应该是露营地、房车营地这些更加贴近户外的旅行方式。什么MC瀑布真的不要再去了,没有什么观赏的价值。而审美疲劳,定然存在,但需要避免的是——不要以为每个地方的港口都是一样的,事实上都不一样。
圣莫妮卡我们没去,蒙特雷湾也没去,但回想起来确实都该去看看。

圣巴巴拉,应该是一个值得「执意」去的地方,去那真的不为看到什么,感受就好。

洛杉矶的网红打卡地星光大道,不要再去了——乃是汇集了脏乱差的圣地。什么杜比剧院之类的地方厕所奇差无比,我们走过的整条路线上也没见到过几个合格的能用的干净厕所。Reddit上的的建议还真是……很对。

这样的状况也不难理解在美生活的华人、留学生为什么会告诉你——这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地方;也怪不得Reddit网友对此明确表示雷区太大。而细心观察也能够发现,这些场所的管理人员都是南亚人——厕所的脏乱差甚至比肩高A的景区。

比弗利山庄可去可不去,算不上景点更不觉得是景点,购物?估计也不会好太多。
留些时间去圣莫妮卡,以及盖地中心吧,西岸的行程最不该错过的就是多样的港口与沙滩。

游玩的整个过程即便是拿着攻略,问过了工作人员你也会遇到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原因都不在自己身上。此外,找厕所可能会成为一个旅途中需要持续关注和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圣地巡礼宛若梦想照进现实;而洛杉矶的圣地巡礼,如同白日做梦。
它是电影之城,也号称天使之城,但无论性格还是城市管理,洛杉矶都配不上这美好的头衔——它或许也有那么一些纸醉金迷但连Jus Just Just都做不到……100%的纯坑。

——这是我的消费者建议,LA真的别抱有太多的幻想,也可少安排一些时间。

ABout.华人区与安全问题

无论何时何地的唐人街,是我都不会建议你专门去一趟的地方——但很不幸的是,在旧金山想要吃得便宜,就只有唐人街/中国城几乎唯一的选项。如果在湾区,则还有一个韩国城可以选择。

对于移民城市/国家而言,安全问题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一样,无法回答,过分的担心其实也给我们一路带来了一些压力并影响了我们的判断,但这些担心并非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的车没被砸过玻璃,但车窗有被翘过的痕迹;因为大多是集体行动,我们也没有人丢失财务或被抢劫;行程中的每个地方都有流浪汉,都有自己在街上大喊或呻吟的人;洛杉矶的流浪汉最令人发寒,他们是我们遇到的唯一会主动找上游客的流浪汉。
听从劝告,不要一个人在夜间行动。

洛杉矶非常破烂,不适合市区的CityWalk(也跟我晚上去的有关),潜在的危险因素令人难以放下警觉。

西岸任何店铺的人员都会跟你主动打招呼,虽然服务本身不及日本,但体验尚可,人的友善程度超乎想象(但也意味着你走在路上被人盯着的机会也更多);说中文的人并不少,担心语言问题似乎并不是在旅游中应该费心的。

游客与当地人行为隔阂比较大,社会融入成本从游客角度来看是较低的,但长期生活则成本很高。约定俗成的东西太多,依靠简单的模仿不一定能够掌握。处处受到隐藏资讯和约定俗成的行为干扰,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和人咨询沟通问题,对外公布的资讯非常有限,几乎完全依靠人来解决问题有时候效率也不容乐观。

自驾一号公路途中请一定对儿童安全负责。我们在Bixby大桥停留时,有一位家长任由孩子站在悬崖前的石头上跳跃拍照,可谓是心大。我们见到心生惊悚之意,也务必敬请一定对儿童的安全负责。

ABout.饮食

渔人码头、湾区有非常多的Brunch可以选择,但是一定要趁早去排队,但渔人码头与唐人街本身的质量据传于近些年下滑,餐厅的更迭速度高于6个月——这和奥巴马的到访有关。Yelp推荐的所有的中餐馆不要去吃,一家都不要去,又贵又难吃。

如果说加州人们的Pride是Blue Bottle,那么In-N-out就是加州人民的Root——这一说法来自于长居在加州的人。这两样东西包含了加州的最重要的精华——Blue Bottle甚至比景点更加重要。

在西式餐厅吃,建议按人头减少至少一份的分量来叫——我们在Boudin叫的东西最后直接变成了早餐。

会见朋友时,也了解到在当地生活的一个习惯,就是平时就给超过20%的小费,无论人数多少。
一般的消费大概是15%,除了主动索取的消费,也有直接包含在账单中的小费。

麦当劳应该是不推荐不待见的,除了1刀的超大杯兑水可乐,味道并不好。哪怕是瓶装的可乐,也很差。

Ssandwich和Burger的最本质区别是汉堡肉。没有汉堡肉不能称为burger,无论是冷还是热,只要没有碎牛肉饼都不是burger。

尽管下了Yelp,实际使用还是基本没用上——因为人多加上变动大,也就选择在酒店附近吃饭了,而且也如我所料的,日料吃得比较多。
无论在洛杉矶还是旧金山,都存在心情不好就不开市的餐厅,一口闭门羹可别呛著。

沿途一路在吃板蓝根和藿香正气,也难免消化不良与高热量顶着胃,整体的饮食状况并不算特别乐观,寻找家乡的味道热水乃变成了第一需求(无奈)。肠胃药和感冒药得一起下肚,才能勉强压得住。
商场有厕所和座位,直饮水除了水是凉的想要找到地方稍作休整并不难。

以菜市场和饮食为主要贩售品的地方基本都以Market为结尾,SuperMarket在名字中一般都没有Market一词。Cosco和Walmart等大型百货比较主流。

ABout.行李建议

在保证冬季的日常需要时,尽可能的精简与低调,不露财,易更换和丢弃。
带好国际信用卡(单币种晶片),很多地方都不支援双币的信用卡。
2月份气温和广州非常相似,平均在10-20摄氏度左右,不需要厚羽绒服,防风的衣服非常有必要。
美标使用插头为两脚110V。
绝大多数车站、机场都不提供行李寄存服务,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令长途非自驾自由行游客担忧。所以车子不一定是你的双腿,也是你的小马驹Pony。

除了必要的待查证件档案,行李中有几样非常有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你完成自驾+乐园行程——
手机夹(最好夹在空调上的那种)
小后视镜(即便有倒车雷达你也需要一个)
点菸器用快充充电座(保持上车充电下车拍照)
折叠旅行水壶(烧热水的需求真实存在)
行动式厕所与马桶垫
使用18650电池的充电电池盒(方便过安检)
小型登山扣若干+便携晾衣绳
讯号灯或反光条+强光手电(夜间出门还是需要的)
不带主刀的工具钳(真的很有用)
折叠雨衣或一次性雨衣若干(雨季的雨总会来得猝不及防)
3D夹片眼镜/夹片墨镜 或带变色功能的眼镜(冬季自驾一样需要)
足量的隔音耳塞,要隔音能力非常强的
足量的晕车药

ABout.住店

从朋友那了解到,酒店有些时候会「超售」,如果到达酒店的时间过晚你的方便可能会被取消并分配给先来的客人。为了预防这样的现象,走之前我也额外确认了酒店预先扣款的情况与booking上截止取消的时间以确保酒店能够在我们回来得晚的时候依然有房可住(但是我们全程入住来看,春节期间的房源并不那么紧张)。

在美国的酒店,一般按照Queen Size和King Size这样的方式来设定床。所以只存在标间单人大床,和双人大床的配置,不存在三个单人床(某些套间除外),家庭出游挤一挤还是有充裕位置的。

旧金山是美国房价最贵的地区似乎没有之一,所以家庭或者小团队出游不要抱有任何的可能能住得便宜的想法——即便是位置偏僻的民宿要你一晚1500+人民币也是非常正常的。税费无法省去,但还是能省下些度假村费的。

稍微好一点的酒店会收取50-100刀的押金,押金的退款希尔顿则是最快的。第二程的Zoe因为有些特殊,也为我后来的对账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加州的酒店不仅包含税款,某些还有度假村费。预扣的钱可能包含或不包含税款/度假村费。
以至于回想起来以为是押金(办入住的时候也确实有说押金这一项),但收费专案还有一个度假村费,就搞得很头大——为此我还发了邮件给酒店、让Agoda帮忙核查。

无论哪个酒店床都很软,空调几乎都很吵(不装中央空调,全是独立开关),这两样都不能有效地缓解疲劳,。睡眠质量就别提了,平均质量只能说是很一般。
即便是汽车旅馆也会如数提供旅游的相关资料,也是比较周到的。
没有拖鞋,也没有烧水用的壶,所以网传的要带烧水壶确实靠谱。
开关热水的方式都比较奇怪,目前所住的几个酒店的热水开关方式都完全不同。
保险箱放置的方向蛮奇怪的,有纵置的,还有窝在抽屉里的……就没一个正经放在柜子上的。
酒店或是商场的Valet代客停车服务一般没得讲价。

ABout.旅拍

我一直以来是一个对旅拍不强求,以物尽其用的根本原则配置装备,X-T3作为唯一的主力机使用,搭配套头XF18-55与定焦23/2。相机全程只换过一次电池,全部使用车充供电;没有换过储存卡——128G的在机子里,额外的储存也有近256G。
90%以上相机拍摄的图片均为直出。因工作流更新,微调过的图片全部经由Capture One 12。
手机还是一加5,没有任何附加的乱七八糟的东西,APP有NOMO、Lenka、Foodie和Snapseed,老几样就不多介绍了。

街头摄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在LA),拿三脚架出来的人也并多。
只能说西岸的这几个地方严格来说都不能说是一个摄影文化特别发达的地方。而值得注意的是,路上的Vlogger非常多,他们多数都是熟悉的亚洲面孔。

在游玩时,这些东西能够很好的帮助你完成拍摄——
足量的储存(在美国玩,碰上天气好快门就真的收不住)
卡片相机//GoPro//Osmo Pocket(安检会让你的大件物品比较为难,也不适合在影城内使用)
ND减光镜(在欣赏日落时、大光比场景时给你足够多的从容)
支架式自拍杆(注意使用场合 对手机摄影而言很好用)
手机拓展镜头(需要大广角的场合真的不少 准备一个挂在上面会比较安心)

ABout.环球影城

环球影城的门票价格不便宜——如果你是一个人去尽量的买VIP票吧,因为这是全球环球影城中唯一一个有摄影棚和道具仓库的;而且,如果你住在环球的酒店,事实上房卡就等于VIP票。使用美国运通卡也似乎会有额外的优惠(可能有高达8%的返点!)。

我们是在飞猪上直接定好了门票,列印出来后扫码直接入园,不需要再做兑换。入园后就会发给Express票卡,凭票卡走快速通道。

不建议12岁以下的儿童前来游玩,其中的原因一方面环球更加倾向于「粉丝向」的内容,一方面则因为大多数都为近似过山车的专案,太小的儿童体验定然不佳。

几乎没有显著的指引,找停车场很费劲,进入停车场后没有工作人员。
最便宜的25刀,进入后统一收费过收费亭。收费亭之后会给一个颜色卡和收据(注意!不是General的停车场需要亮双闪后右转), Preferred Parking为35刀有RV、Frankistan等数个停车场;最贵的Front则要50刀。


停车攻略和回答中包含了很多的资讯不对称、过时的资讯(比如已经不存在的15刀停车场),实际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我们找停车场也花费了数十分钟。
直接开进了General的停车楼……

如果第一步做错,你也就无法进入到后面更靠近的停车场,导航没办法告诉你操作上的细节。
当天的情况与我们的走路能力相比,其实停在最便宜的25刀General停车场也没有任何不妥,这一点走路距离难不倒我们,也无法有多交10刀停车费的理由,所以春节期间停在General基本就好。环球影城不是一个会玩起来非常累的地方——只会晕。
进入影城先安检不兑票,有无行李会分成两个通道。

影城内的雨衣很贵,10刀一件,有必要最好自备。

使用环球的APP来确认排队时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不必费心找显示屏。

园内的显示屏就是这样,资讯也是基本准确的。

快速票在人不多的时候依然有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玩到精彩的专案,最终的阻碍始终还是在人(玩不动),客流不大,我们也依然玩到了想玩的专案。

存包的费用可能会很高昂。
双肩包在游玩刺激专案时必须寄存,或必须非常非常小(为不妨碍安全锁正常关闭),如果揹著包进去排队排到而被工作人员要求存包则得不偿失——付费存包柜可能为8-12刀不等!
我的选择,是选择把所有东西放在外套的口袋里。

位于Citywalk的锁柜,相比园内有免费的时间。

致谢与说明

致谢为我们的这次旅途中提供帮助的朋友,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Enzo,Brian,蕾蕾,Jimmy,BroomMan,在Apple Park帮我们拍照的姐姐,在Big Sur的油站帮助我们导航的牛仔小哥,封路时告知我们关注网站的工人,圣芭芭拉的老板娘,Lyft司机Alpha,Peterson博物馆的Kits小哥,BW酒店前台阿姨以及环球影城的安保大哥。

非常无奈的是,这篇游记因为“要求”而被迫对人物露脸的照片进行了撤销或涂抹,这并不是我的本意。
这么做真实性会确实地大打折扣,甚至于丢失非常多的人情味,但因为不得不做,只得以这样。
只是看景而没有确实存在的那个人,意义便已然不在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