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香港=购物,澳门=大三巴+赌场”,这是多少人潜意识中言之凿凿地给这两座城市所下的定义。每当我在这两座城市多待哪怕一天,耳边总会充斥着“去这么久干嘛”“有什么好玩”的声音。庆幸的是,因为我生于长于距离港澳较不远的广州,自小受两地文化影响,又因为粤港澳的同宗同源、同声同气,以及我对粤文化的喜爱与执著,才使我对这两个地方的态度始终没有受大众标签的影响。
在我的印象中,狮子山下的精彩,终究不被因金融角力而衍生出的戾气模糊;濠镜反射的温和,同样不被浮泛著的欲望和妄念遮蔽。

因自小经常随父母往来探亲,我对澳门始终有着一份独特的亲切感。澳门太小了,小得在澳门半岛中即使半闭着眼也总能走回议事亭前地,小得似乎不到官也街与人潮为伍、不与大三巴合影留念、不到葡京或威尼斯人一掷千金然后胡吃海喝,便不算来过澳门。但澳门又太大了,大得只要离开大三巴和新马路,便总出现人去城空的幻觉,大得即使连自诩为半个澳门地胆的我,每一次的再访,总也能找到新的乐子。
所以,我决定开帖写一写我眼中的澳门,为这个被部分人误判了的弹丸之地“平反”:
在南屏雅叙吃一客沾满砂糖的沙翁,到岗顶前地小憩直至剧场演出拉开帷幕,流连在半岛的各式教堂中,就著路环的咸海风品一口手打咖啡与葡挞,到营地街市的牛杂店大快朵颐,徒步攀上主教山俯瞰澳门的新立与旧置,然后在大龙凤茶楼听粤曲绕梁、闻茶香余韵……
人潮中,拥挤逼仄、繁盛浮华,是澳门的一部分。人潮外,温润和善、小巧精致,同样也属澳门一部分。

大三巴、赌场、小绵羊是这里的标配但不是全部,不被虚浮障目才能细细体味一座城市,况且小小的澳门城还有很多安静美好的小角落等待着你们去翻牌呢。

Ps:以往我的游记都是以日记形式,详细地记录了行程中每一天所发生的故事。但这次的澳门游记,涉及十多年来20多次往返的经历,所以我决定以目的地为线索,以3天为限时,围绕其对个中故事展开叙述。
PPs:同样地,由于是多次游历的合集,摄影器材涵盖胶卷相机、宝丽来、数码相机等。为了保证游记的产出速度,我就不再重新统一后期色调了,因此如果大家发现有同一场景不同调色的情况的话,请见谅……

照骗环节


虽然游记结构有所变化,但照骗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

龙华茶楼,卡座上的老江湖一人独欢。

何东图书馆,一面传统,一面现代。

新华大旅店,一家名为《2046》的房间。

旧西洋坟场,芬芳薰染墓下人。

远眺澳门天际线。

主教山小堂,半岛的高点。

南屏雅叙,一客十月初五的沙翁。

黑沙海滩,盛夏的气息。

必须含糖的路环汉记手打咖啡。

猫空间,流浪猫的“人生转运站”。

偶遇一场西式婚礼。

新英记鱼扒包,平易近人的“米芝莲”。

郑家大宅,方圆之间的中西碰撞。

凌晨1点的杏香园,孤灯一盏为谁明?

大龙凤茶楼,听粤曲绕梁,闻茶香余韵。

经典地标还是要有的,恋爱巷视觉下的大三巴。

凌晨时分的澳门街头。

纸醉金迷,掩盖澳门的欲望与虚妄。

扫码关注公众号

更多资讯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或微信直接搜寻“Kenleung的旅行与晃荡”
会不定期更新一些旅行随笔和旅行小照片:)

过往精华游记


世间若无樱花艳,春心何处得长闲——2019 日本关西 追樱之旅
//www.mafengwo.cn/i/13763439.html
樱花7天,开得快,凋零得也快。 春日 暖阳,不消数天樱花便会挂满枝头;而一夜风雨过后,便又瞬间化作吹雪落遍地。“樱花是每年一次,所有人都能公平获赠的花束。”在平成时代的尾声,我幸运地获得了馈赠。希望你们通过阅读这篇游记,也能收下这束美丽的花。

那些星球表面不可思议的美丽痕迹(印尼布罗莫和宜珍火山,婆罗浮屠和普兰巴南,附布罗莫最新攀登资讯及全方位攻略)
//www.mafengwo.cn/i/11513734.html
5天时间在印尼探访两座世遗、攀登两座火山。每天的高强度行程和只有不足4小时的睡眠时间,使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旅行界的土味情话叫“身在地狱,心在天堂”。这个天堂就是印尼,是我们所身处的这颗星球,是星球上各种不可思议的美丽痕迹,是宇宙中清算不尽的茫茫星尘。

极光下的冰雪奇境——冬季俄罗斯极地之行(二刷战斗民族,海量美图+详细攻略,附鲜为人知的追光基地)
//www.mafengwo.cn/i/9401573.html
二刷俄罗斯,是补遗之旅也是全新旅途。一路向北挺至北极圈的陆地尽头。在极光下彻夜守候,在冰天雪地中自high。“冬天的俄罗斯才是真正的俄罗斯,至于其他季节,‘just a city’。”

穿越俄罗斯的民族脊梁,从海参崴到莫斯科,9288公里西伯利亚铁路纪行(附可能是目前最详尽的莫斯科地铁图文介绍)
//www.mafengwo.cn/i/6340697.html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登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铁路可以与之相媲美”的西伯利亚铁路,历经9288公里抵达莫斯科,跨越8个时区和11个城市。从林海到原野、金秋到雪域,谱写一曲横贯亚欧大陆的壮阔史诗。

横跨亚欧非,从伊朗德黑兰到埃及赫尔格达,60天6国行摄之旅(海量美图+15万字游记)
//www.mafengwo.cn/i/5538653.html
间隔年远行之一,经新疆落地伊朗,在波斯文明与伊斯兰文化间的碰撞中北上进入外高加索,探访地缘政治险恶的亚美尼亚和乔治亚,期间前往烽火暂歇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战争之伤历历在目,随后沿黑海挺进土耳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跨越亚洲分界线,最后越过地中海至埃及,沿尼罗河南下抵达南部古城阿斯旺。

Day 1

08:30 am,龙华茶楼

对于生活在广东一带的朋友们,以“饮茶”代替早餐相信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广州近几年的早茶氛围,无论是价格、味道抑或是环境都与小时候的记忆相去甚远。但在澳门,倒是有几家茶楼几乎是我每次必去的,位于红街市旁的龙华茶楼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澳门最早一批老牌茶楼的一员,开业于1962年的龙华茶楼可以说是传承了半世纪的粤式饮茶文化。踏着绿白相间的小格子方砖走上二楼,宛若走进港产片的片场:摇曳的吊扇、折凳与卡座、绿色铁窗,还有书画挂满墙壁。这不是怀旧,这不是复古,这就是它本来的样貌。

曾经,澳门的茶楼比比皆是,从1863年开张的近仙楼,到紧随其后的得心茶楼和杏香茶楼,再到20世纪初的“添男”、“得来”、“六国”、“远来”等。一直到60年代,澳门的传统茶楼进入繁荣时期。可惜的是,80年代后,随着时代变迁,一家家老茶楼相继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只剩龙华一家老字号茶楼仍在经营。虽然年资相对尚浅,但龙华茶楼开业至今也已走过近60年风风雨雨,在时代潮流中仍保持着原汁原味,实属不易。

龙华茶楼的营业时间为上午7点至中午2点,不论是游客还是本地老司机,上楼后都会得到德哥的热情款待:“欢迎光临!几多位呀?埋边坐啦!嘢食过嚟哩边拎。”(欢迎光临!多少位?过去里面坐吧,食物在这边拿。)德哥何明德是茶楼的第二代传人,也许是自小的耳濡目染,坚定了德哥经营和保护茶楼以及保育茶文化的信心,才有了如今被列入政府保育名单的龙华茶楼。

龙华茶楼除了本身来头不小,内里的不少摆设也是有段古。内厅的显眼位置上,摆放著一座古老落地钟。茶楼刚开业时,德哥父亲环境拮据,也拿不出像样的摆设定于茶楼,一位好友得知后,便给茶楼送去了一座座钟。为了表达感恩之情,德哥父亲便将钟放在茶楼的当眼位置,一直到现在。

在那个年代,每逢大铺开张,总要有一块大镜坐镇。同样是囿于环境,同行及朋友便一人一点,渐渐凑够钱订造一面大镜子送给龙华。虽然当时有份赠送的行家大多已经关门了,但镜子上的赠家名字依旧清晰可见。

点心放在楼梯旁的手推车上自取,统一28块/笼,最后按数量结账。但对比起它的装潢,龙华茶楼出品的点心,说真心话,味道有点“朴实无华”。叉烧包皮厚馅薄,咖哩凤爪油多味淡,烧卖和牛肚只能说不过不失。唯一对得上口味的是排骨,肉嫩、肉香且肉味足。

虽然点心味道较为朴素,但龙华的茶还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普洱,也是我每次的必点。德哥是爱茶之人,摆满店内的大罐大罐珍藏茶叶可见一斑。而这里的普洱茶都是从内云南采购回来的,茶香四溢,茶味浓郁但不过分苦涩。

48
有看过《澳门风云》的朋友应该觉得这卡座很眼熟吧?对的,这里是影片中发哥和初恋情人再见时的取景地。电影后来火了,还拍了续集,但龙华茶楼却依然低调,没有因为成为电影取景地而产生什么变化。在茶楼晃悠了一圈,墙面上所贴的均是书画和对联,没有电影剧照,也没有明星合影。偌大的空间里,德哥依然热情地招待每一位上楼的游客和本地老司机,旧吊扇依然咿呀旋转,木式卡座和拼贴方砖依然几十年从未改变。

地址:罅些喇提督市北街3号,红街市侧

10:00 am,红街市

龙华茶楼旁边的红墙白瓦建筑就是这一区域的小地标红街市。除了附近的公交站都是以它来命名外,红街市还是目前唯一被列为澳门文物名录的街市类建筑。

人口的发展和聚集带来街市的涌现。市场哪个城市都有,但澳门的街市特别在于,其不仅承担菜市场功能,还兼具社群活动中心、熟食区、戏院等角色。

红街市建于1936年,远远就能看到显眼的角楼和塔楼。红街市本名是提督街市,但因其红色外立面,久而久之就被以红街市指代。我小时候会屁颠屁颠地跟着父母到这里买菜,里面按货物类别不同分为三层,采光和通风都特别好。红街市对普通游客来说并不值得专程前往,但却是体验澳门市井生活的好地方。

地址:高士德大马路与罅些喇提督大马路交界

11:00 am,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是一个传奇,旅行时很容易看到它的身影。广州有,台湾有,欧美不少城市也有。澳门的渔人码头是澳门首个主题公园,也是仿欧美而建造的购物中心。渔人码头就在莲花广场对面,投资近20亿,前后共花5年时间才建成,试业一年后在2006年12月开始正式运营。

渔人码头由仿唐朝建筑的唐城、罗马广场、励骏码头、仿希腊建筑、仿欧式及拉丁式建筑等多个区域组成,涵盖餐饮、购物、酒店、展览等多种元素。

55
虽然它来头如此猛,但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推荐身边的朋友去,原因是我对这种假建筑十分不感冒,而且里面也没有多大的亮点。事实上现在的渔人码头游人和店铺寥寥,感觉已经处于半废弃的状态。但也正因为冷清,到这里拍照打卡发发朋友圈也是挺不错的,所以就把它写进来吧。

地址:友谊大马路,近孙逸仙大马路

12:00 pm,旧西洋坟场

大家大概从名字就能看出这地方有多小众了吧,除非百无禁忌或者像我有墓园情结的人才会特定前往。旧西洋坟场本名为圣味基坟场,后来位于虔信街的望厦坟场(新西洋坟场)开设后,这里就相对地被称为旧西洋坟场了。旧西洋坟场设于1854年,当时这里还是澳门城墙外一片偏僻荒凉的郊外,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张,坟场逐渐成为市区一角,被房屋和街道所包围,旁边的一处晚于坟场形成的马路也被命名为西坟马路。

坟场初期是用以下葬居澳葡人及其他外国人,如美士基打上校、诗人和法官庇山耶等,直至1911年才向非天主教徒开放。近年来也葬入了影响较大的中国人,像何厚铧父亲何贤、天主教澳门教区首位华人主教林家骏、何鸿燊元配夫人黎婉华等均选择长眠于此。

墓园内墓冢累累,虽然是先人魂归之处,但却鲜有荒凉悽戚的感觉,一片宁静祥和。其中不少各有特色的墓碑,镶嵌著天使、十字架、人物雕塑等,颇有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的感觉。虽然身处闹市,却是拥有一排宁静肃穆,再辅以铺排其中的花卉、树木、丛草,不仅予灵魂以安息,也予生人以安宁。

旧西洋坟场内还有一座晚于墓园20年设定的圣味基小堂,是澳门储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之一。教堂为哥德复兴式风格,粉绿色外墙配以彩色玻璃,一种小清新的感觉扑面而来。

教堂左右分厅,结构方正,可沿木梯登楼上二层。内里供奉著专司辟邪扬善的天神圣味基,这也是坟场和教堂名称的来源。现在教堂主要用作葬礼及弥撒。

地址:西坟马路

01:00 pm,胜利茶餐室

大三巴和议事亭前地永远人潮如织,但一旦多走两步拐进旁边的小巷小路,你会发现安静得像是两个世界。议事亭前地旁的营地大街虽然人流稀疏,但位于街尾的名不见经传的胜利茶餐室却总是人从众。

餐室走的是典型的本地化路线,做的是街坊熟客生意,当然包括我。铺面不大,卡座和四方桌铺排到底,一眼就能看完。这里环境并非上乘,食物也没有很惊艳的地方,但我依然经常光顾,原因无非两个:就脚(广东话,方便的意思)和抵食夹大件(广东话,形容价效比高)。

这里葡国鸡饭就是抵食夹大件的代表之一,特点是多,咖哩汁多、洋葱多、青红圆椒多、椰丝多、鸡肉多、饭多,一碗足以把一名汉子吃撑。

下午茶餐的西多士也值得一尝。西多士被炸得金黄,端上来时表面还下了一小块黄油。西多士温热的表面将黄油逐渐融化,并且慢慢渗透到里面。将西多士切成块以后,再往表面浇上蜜糖,甜而不腻。最后再配上一杯冰的阿华田,实在是对暴走了一上午的自己最好的奖赏。

另外,胜利的猪扒包也是颇有特色的。与遍地开花的大利来式扒包不同,这里的包外脆内软,中间的猪扒裹上一层薄粉后油炸。面包的香酥与猪扒的爽脆想结合,感觉颇为新鲜。

地址:新马路营地大街94号

02:30 pm,三街会馆

与胜利茶餐室两街之隔的营地街市对面,藏匿著一座毫不起眼的古庙——关帝古庙。虽然不起眼,但它在2005年就以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

虽然说是古庙,但其实它的前身是商人议事用的“三街会馆”。会馆准确的建成时间已经无法考究,但据重修碑上的记录,会馆在1792年经历了第一次重修,也就是说这里的历史少说也有200多年了。
当时,澳门的商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沟通商情,议事的场所多选择在如莲峰庙、妈阁庙等重要的庙宇中。地点有了,但总感觉不便。于是后来,营地大街、关前街、草堆街三条街道的商行牵头在这里组建起会馆,这也是三街会馆中“三街”的由来。

庙内正中悬挂著写有“鲛鳄知威”字样的牌匾,关帝的正气连水下的鲨鱼和鳄鱼也感到惧怕。

商人最讲究的是诚信,而关帝因守信用、讲义气、重道德而最被敬重,因此馆内设有关帝像以供奉。随着时间的推移,附近商会连带着三街会馆逐渐式微,庙宇功能也渐渐取代了会馆原本的功能。因为三街会馆内一直供奉著关帝,所以后连便慢慢演变为关帝古庙了。除了供奉关帝外,庙内还设有财帛星君和太岁的神位,以及澳门其他庙宇所没有的古代银质武器展示。每逢农历五月十三的关平太子圣诞,以及四月初八的醉龙节,关帝古庙都会举行舞狮、神功戏表演、舞醉龙等活动,热闹非凡。

地址:澳门公局新市南街

03:30 pm,营地街市,梓记牛杂


澳门的牛杂店多如牛毛,几乎每家都捧场客,还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但位于营地街市的梓记牛杂,绝对是一家隐藏极深的牛杂店,对于游客来说如果不是专门去找的话根本不可能见上一面。

要找到梓记,首先要找到营地街市。街市就位于三街会馆对面,建筑呈长方形,连地下楼高七层,二层跨街而过。营地街市形成于板樟堂街附近的摊档聚集点,后来才逐渐形成集市,并在营地大街辟出空地兴建市场。开始时,街市是以露天形式经营,至1996年启动改建工程,形成现在的规模。

营地街市地下为停车场,一至三层是菜市场,四层为社群活动中心。所以千万不要被一、二层的猪牛羊肉、鱼虾蟹贝壳和蔬菜瓜果吓得怀疑人生,果断直奔三层的熟食中心。

因为我小时候不住这边,所以连我也没有想到菜市场中会隐藏着这样一个熟食中心。一排十家熟食档口相邻环绕,档口外是一排金拱门式的共用座椅,下午时段几乎已经满员了。而大名鼎鼎的梓记牛杂就在出升降梯后的第一家。

一份斋牛杂并不便宜,数量也不多,但能被无数食客老饕首肯加持必定有其过人之处。一碟小小的牛杂中包含牛的多个部位,肠、肚、肺、膀等一个不少,每碟每样平均3到5块。各个元件被煮得软烂,香气不算浓郁但咽下后带有微甜的余味。梓记的酱料有蒜蓉辣椒酱、辣椒油、黄芥末3种,据说黄芥末和辣椒油风评不错.

最令我惊喜的就要数他们家的牛肠,脑满肠肥的“肠肥”指的就是这种,光是放在碟子上,肠里的肥膏已经按捺不住要流出来了。入口后稍加咀嚼,油膏马上喷涌而出,及后更有一种回甘在口腔中蔓延。推荐!万二分推荐!

地址:营地街市3楼熟食中心

04:30 pm,猫空间(MEOW SPACE)

澳门虽然小,但也有吸猫的好地方。位于南湾区的猫空间建立于2007年,顾名思义,这是一家自力义务照顾流浪猫的小店,提供流浪猫领养和自家设计产品贩卖。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有猫可吸!

猫空间前身主营设计,因为经常照顾和收养流浪猫,慢慢地就发展成今天的猫空间。这里除了收养和照顾流浪猫外,也会出售摄影作品、自家设计的工艺品及以猫为主题的小饰物,用以筹集维持店内经营的成本。在没有资助的情况下,经猫空间义助过的流浪猫已有上千只。

与此同时,猫空间也是一个小小的文化空间,长期提供场地为有才华的艺术家免费办展览。也就是说,如果来的时候运气好碰上有展览,那就是高逼格的艺术型吸猫了,想想都觉得兴奋。

地址:风顺堂区和平斜巷14号地下

05:00 pm,历史城区

大三巴

虽然这篇游记的题目是《大三巴和赌场外……》,但对于处于澳门历史城区之心、算得上是澳门终极象征的建筑,不提及是不行的。大三巴正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是建于1562年的圣保禄大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圣保禄大教堂曾两次毁于火灾,经历重建后,又不幸在1835年的大火中被彻底摧毁,只剩下如今所看到的前壁,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巴牌坊。同一家教堂遭受三次大火,可谓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关于大三巴的背后的故事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相比之下,牌坊前壁的装饰和雕刻更加值得玩味。这个牌坊高约30米,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式建筑,但却带有明显的东方元素。牌坊分为五层,底下两层为等长矩形,三到五层则形成一个三角形。仔细观察,每一层的雕刻元素都不尽相同,既有代表着西方的十字架,铜鸽,圣婴、圣母、圣徒雕像等元素,也有代表着中国的牡丹、代表日本的菊花等东方要素。展现西方建筑风格的同时,细节之处也见东方文化端倪,中西结合的意味浓郁,每次我经过我都不禁想象,如果教堂没被摧毁,如今仍完好无缺地矗立在我面前那该有多壮观。

地址:耶稣会纪念广场


恋爱巷

既然是澳门的地标,那么理所当然的永远人潮涌动,想要拍一张没有人的大三巴证件照一点都不容易。与其起早摸黑,倒不如在钻到附近寻找特别的角度,在牌坊附近的恋爱巷就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恋爱巷,一听名字估计许多妹纸的少女心要爆炸了。小巷就在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之间,虽然只有短短50米,但却已有80多年历史。当年,政府将小巷正式命名为“Travessa da Paixão”。其中“Paixão”有爱恋、受难双重意思。因为临近大三巴牌坊,所以曾经有推断名称可能与耶稣受难有关,本意应取“受难”的意思,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被译为“爱恋”,于是造就了“恋爱巷”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

当然了,光有名字和背后“美丽的误会”是不足够的,要再加上两旁被刷成粉红和粉黄颜色的建筑,才能使恋爱巷真正成为网红打卡地。

两旁的少女色建筑,在这个角度看大三巴,有一种延伸的纵深感,是拍牌坊的独特视觉之一。

地址:大三巴街和大三巴右街间


哪吒庙

大三巴的光芒掩盖了在它身旁的其他历史建筑,与牌坊一墙之隔、位于圣方济各斜巷和茨林围交界的哪吒庙算一个,它与哪吒庙斜巷上的哪吒庙是澳门仅存的两座哪吒庙。当时澳门瘟疫盛行,致死数多。而大三巴地区的民众觉得缺乏神庙压邪,便和附近柿山(也就是大炮台山)的居民商量,将其庙内的哪吒请到大三巴。柿山的居民当然不同意,双方谈了几次谈不拢,一拍大腿一声吼,大三巴的居民就自行建庙奉祀,这就是如今这座哪吒庙的由来。而哪吒庙与紧挨着的大三巴牌坊,就成了澳门东西方融合的最好见证。

地址:大三巴右侧,圣方济各斜巷与茨林围交界,

06:30 pm,大炮台

上面提到的柿山,就是在大三巴另一边的大炮台,因为山上多柿树而得名。大炮台建成于1626年,整体呈不规则四边形。原本是圣保禄大教堂的祀天祭台,属教会所有,后来转为军事设施区,成为军事禁区,一直到1966年原营房位置改建为气象台后才解禁成为游览区。

无意中翻到两张不同年份拍的大三巴巷的照片,这是上山的必经之路。电箱和栏杆都粉刷一新,唯独亮黄色的墙壁外立面逐渐剥落。

因为早已辟为游览区,扶手、阶梯等设施完善,一下就能登到顶部了。当年改建而成的气象台已成为澳门博物馆,顶层为大炮台花园,可以360度俯瞰澳门的风景。远处的新立和眼下的旧置,海湾将新楼与旧城间隔开,构成一幅饶有趣味的对比画面。

相比起香港楼宇的密集,澳门的楼宇密度也是不遑多让,还带有强烈的色彩对比,远远看去像是堆砌起来的乐高积木。

大炮台当然少不了有大炮,顶层平台上四周每个孔口都放置有一枚枪口对外的黑色大炮,当年防御工事的作用表露无遗。围绕顶部转一圈,很容易就能发现一枚大炮正对着新葡京赌场的有趣画面。从风水的角度讲,被大炮怼著肯定是不吉利的,尤其是对赌场来说,会让赌徒感到一种“被炮轰”的感觉。事实上,澳门赌场的选址设计十分讲究风水,以求达到滴水不外漏的境界。新葡京的设计师将大炮正对着的外立面设计成烟花盛开的状态,寓意“花开富贵”。将不利暗示转变为有利暗示,这也是其他澳门赌场设计所蕴含的大风水学问。

大炮台上看大三巴,人少且角度高,也是除恋爱巷外另一个拍大三巴的好角度。

远处的东望洋炮台,另一个俯瞰澳门的好地方,它与大炮台及妈阁炮台一同组成一道坚固的外围军事防线,用以防范海盗。相比起山下永远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大三巴牌坊,大炮台则要安静许多,不仅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欣赏大三巴,而且还是俯瞰澳门的好地方。关于澳门能登顶俯瞰的地方还有几个,下面会逐一介绍到。

地址:半岛中央柿山山顶

08:00 pm,南湾湖

南湾湖是澳门半岛的一个人工湖,是每年端午期间举办澳门国际龙舟赛的地方,湖上还会定期举行音乐喷泉,但我的目标不是湖,而是在湖边的海湾独木舟会往南的一个摄影机位。这里可以以湖水作前景,拍到新八佰伴、Sky21、新旧葡京等地标建筑同框的画面,日出、日落、夜景都是不错的选择,最关键的是人少机位多!人少机位多!人少机位多!(重要的话说三遍)

102
往南一点点,还可以拍到连线半岛和氹仔三大桥之一的旧澳氹大桥。旧桥一般是当地人的称呼,大桥全名叫嘉乐庇总督大桥,于1974年正式通车,中段突起成三角弧形,很有意思,我小时候最喜欢走这座桥了。

地址:南湾湖景大马路

09:00 pm,边度有书书店

粤语“边度”是“哪里”的意思,相信是学粤语的朋友首先学会的除“痴线”等粗口以外的第一批粤语词汇。边度有书?就在最繁忙的议事亭前地一座大厦楼上。

在香港和澳门,除了传统的街铺书店外,还有“二楼书店”,一般位于楼宇二层,规模较小、书种少但风格鲜明统一。边度有书就是澳门比较有名的二楼书店。

书店所在的大厦位于议事亭前地,在店里的窗边就能看到涌动的人潮,与楼下的热闹浮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书店的安静和舒适惬意。穿过幽暗的过道拾级而上,伴随着清脆的铃响推门而进。内里四周和正中间是各式各样的书架和书柜。靠近窗前横置著一张沙发和茶几,上面放有留言本和客人翻看过的书籍。整个环境格局紧凑却不紧迫、随意但不凌乱。

当然了,只有书和布置不足以令它成为本地网红。边度有书除了有书以外,还有音乐、有猫。任何店铺一旦加入这两种元素,文艺气息就会呈直线上升的态势。边度有书的书籍归类以文艺类居多,一些以前在大陆只能通过海淘而得的港台日摄影书籍都能在这里找到,我曾经在这里收获了几本川内伦子的,对当时的我来说像是如获至宝。

地址:议事亭前地31号的永兴大厦1A

2018.9.5更新:
因为合同到期,书店已搬迁至连胜街47号,新店址依然保留有书、有音乐、有猫。上面的介绍我就不删掉了,让大家也知道在热闹的议事亭前地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家文艺的二楼书店。

新店地址:连胜街47号

09:45 pm,保健牛奶公司

大多数到澳门的游客,都会被旅行攻略“引荐”到一家义字当头顺字结尾的牛奶公司。这里并不是说它不好,那是曾经得到米芝莲推荐,实力就摆着,但对于我来说,太热闹的店不适合自己,我还是喜欢犄角旮旯里鲜为人知的传统店铺,商业味少一点点,人情味和市井味多一点点。像是广州的吴财记云吞面,自从它做了广告上了电视报纸后,我就再也没有光顾过了。

保健牛奶公司隐藏在福隆新街附近,光看店名可能会被前两个字引得想入非非,然而此保健非彼保健,多喝牛奶才是真正保健之道。店铺门面低调,但玻璃窗外陈列著多层出品,光看着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

双皮奶是我在这里当之无愧的首推,奶香浓郁、奶味醇厚、顺滑绵密、口感轻盈……我所有对双皮奶的赞美都用在这里了,即使是传说中的正宗顺德双皮奶也不这里高出多少。

保健牛奶公司在澳门是有自家的牧场,因此出品的新鲜程度和质量都有保证。除了双皮奶,红豆双皮炖奶也是值得一尝。满碗红豆被炖煮至软烂,再加上浓郁奶香,简直是又一天衣无缝的组合。话虽如此,但简单的一碗双皮奶仍然是我心头好,不知不觉总又多点一碗。

店里装潢简单,但用餐环境干净舒适,相比起总是人满为患的义顺,我更推荐这里。

地址:福隆新街4号

11:55 pm,杏香园

记得一次在威尼斯人看完演唱会,回到半岛后,寻思著到哪里慰藉激动了一整晚的胃,终于在冷清的清平直街上见到凌晨时分仍在营业的杏香园。

一看名字就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家甜品店。风格是粤式的经典做法,菜牌只有一张双面过塑纸,上面却被各式各样的甜品名填得满满当当。除了常见的核桃露、杨枝甘露、龟苓膏外,还有诸如竹笙椰汁白果马蹄爽、芒果椰汁西米凉粉红豆、竹笙莲子白果白合水等名字冗长而又罕见的甜品搭配。那天天气微凉,我点了一个蛋白白果腐竹水加西米,清润细腻,腐竹清甜,蛋白火候到家,整一大碗喝下去也不觉得腻。

杏香园营业至凌晨2点,原本以为入夜后会冷清,没想到一直到凌晨来吃甜品的人一波接着一波,而且基本没有游客。虽然价格相对稍贵,但看在是这么多澳门人的喜好之处,就只好选择原谅它啦。

地址:清平直街13号

Day 2

08:00 am,南屏雅叙

南屏雅叙——十月初五街上一家连店名都散发出怀旧味道的茶餐厅,是多数本地人有关一天生活的开始。不要看门面朴实无华,开业至今,南屏雅叙已经走过50个年头,它还是澳门第一家拥有冷气的茶餐厅。

推门而进,古旧的装潢予人一种强烈的穿越感,绿色砖墙、花地砖、旧吊扇,还有上了年纪的卡座和圆桌,就连服务员都是阿姨叔叔级别。一门之隔,门外是现代,而门内的时光,仿佛经已倒退至八、九十年代。

119
南屏雅叙里位于水准之上的餐食不少,其中叉蛋治是我的强推。“叉蛋治”是港澳地区特有的食物缩写,正确名字“叉烧加炒蛋三文治”。虽然名称被浓缩成三个字,但质量却一点都不缩水。首先是分量,光是三文治夹着的鸡蛋就已经比三文治本身要厚,整个加起来几乎要赶上旁边奶茶杯的高度了,业界良心有木有!至于味道,炒蛋蛋味浓郁,口感溼润滑嫩,轻咬一口甚至还有蛋汁从指缝间流出。再加上同样嫩滑香浓的叉烧作点睛,我已经词穷了,大家可以脑补一下中华小当家的经典表情。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叉蛋治,只需咬一口,它便已然站在味蕾高度上俯视自己的同类了。

大家如果有仔细看前面的门面的照片的话,应该看到排队队伍前摆在玻璃柜台里的金黄色面包,是的这是我在南屏雅叙的第二强退,沙翁。光听名字就感觉到很有意思,沙翁其实是炸蛋球,用面粉混上鸡蛋油炸,起锅上碟时再撒上满满的砂糖。外表色泽金黄,轻轻切开,熟悉的蛋味瞬间扑鼻而来。再配上一杯以黑白淡奶制成的港式热奶茶,甜度、口感恰到好处。一个字:正!

一家好的餐厅,不应是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而是与本土融为一体,成为当地人日常的一部分。南屏雅叙恰恰就是,朴实、简单、传统、价低、味美,平易近人。以后在澳门,不妨起个大早,放弃那些高档酒店房费中所包含的自助早餐走进寻常巷陌,相信不会令你失望。

地址:十月初五街85-85A号

09:00 am,黑沙海滩

虽然澳门的历史中心是在半岛,但一湾之隔的氹仔和路环也蕴藏着不少值得跋涉而至的好地方,花上大半天甚至一整天在这里晃悠也好不为过。那么,我们就先从最南端的黑沙海滩开始。

从地图上看,黑沙海滩几乎在澳门的最南方,虽然有巴士直达,但从半岛出发最快也要将近1个小时。黑沙海滩是澳门最大的天然沙滩和海浴场,海滩呈1.3公里长的半月形,附近有烧烤场和公园,以及大片的松林。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只有两家官方设立的国际青年旅社,其中一家就是在黑沙海滩。

黑沙海滩得名于其由黝黑的沙子所组成的沙滩。这种黑沙是由于经年累月所形成的带黑的次生矿物质,受洋流影响,这些物质被推至近岸范围,再经风浪的长时间冲刷而被带上沙滩,由此形成黑色沙滩的奇景。遗憾的是,现在黑沙的景象已不复当年,由于水土流失,黑沙的面积逐渐减少,政府不得不以黄沙填充海滩,最后成了如今黄黑混杂的模样。

说实话,因为参杂了细碎的黄沙和砾石,黑沙海滩无论是观感还是触感都并不友好。但走下巴士那刻感受到的扑面而来的热空气,让人感觉到盛夏气息的热情,沿海的城市始终会令人心情愉悦。

地址:路环半岛南侧

09:30 am,路环市区

虽然没有如大三巴般响当当的历史建筑,也没有摄人心魄的自然风光,但路环市区依然是我在澳门最喜欢的一片区域。究其原因,说得文艺点就是这里的氛围宁静如水、平淡安逸,说得直白点就是人少车少空气好,像是澳门半岛的后花园。在这里无需手捧地图,漫无目的地随意逛才是正确的开启方式。

路环市区

虽然巴士站是叫“路环市区”,但其实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市区的感觉了。这是位于海旁的十月初五马路,有意思的是在澳门半岛也有一条十月初五街。《十月初五的月光》电影版有部分镜头便是取景于这两处。

拐进十月初五马路另一边的小巷中,美女巷、打缆巷、情人街、玫瑰巷……兜兜转转之间猝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的各种有意思的巷名,带有一丝文艺小清新的同时又带些俏皮。

在路环市区散步,如果细心留意看,会发现眼之所及都有绿色植物的伴衬。它们大多依仗着低矮的房屋生长,更有甚者旺盛得几近将整座房子包围起来,俨然一幅人与绿色和谐共居的理想场景。

路环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房屋。当地人似乎对鲜艳的色彩有着独特的敏感,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在这里随意走上几分钟,一不小心能打卡完一组彩虹色。

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路环岛更显得安静朴素。这里没有赌场里的灯红酒绿,也没有大三巴和议事亭前地嘈杂的人流,随意定格,都是一帧恬静自然的画面。

地址:路环市区,巴士路环市区站

路环圣方济各圣堂

如果要在路环市区找一座地标式建筑的话,那非圣方济各圣堂莫属了。教堂前是一块用碎石铺成的小广场,前方正中立有一方纪念碑,用以纪念1910年路环居民击退海盗。

传说中韩剧《宫》其中一集的取景地就在教堂前。韩剧我没有看过,但黄色墙身与蓝色门窗框的搭配与风格鲜艳夺目,漫步在广场上,颇有置身于欧洲的感觉。

圣方济各圣堂建于1928年,在澳门算是比较新的教堂了。教堂以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圣方济各•沙勿略命名。教堂内原本收藏着他的部份遗髑,后来已经被移到半岛岗顶前地的圣若瑟修院。

小广场的两侧柱廊内各有两家食肆,左边的是葡国餐厅,右边则是大名鼎鼎的大排档陈胜记,没错就是上了传说中舌尖上的中国的那家澳门大排档。以前很喜欢吃他们家的豉椒蛏子,而节目上的陈皮鸭印象中反倒没尝过。

地址:路环计单奴街

路环图书馆

145
紧靠着圣方济各圣堂的,是另一座颜色亮眼的建筑,路环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为单层前廊式,外墙及前柱与圣方济各圣堂一样被刷成亮黄色,柱上配以白色的勾线和脚线,门窗则被涂上深绿色。图书馆前身为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路环公局市立学校,及后几度改变用途,直至1983年才被改建为图书馆,可以说是路环区域早期的公共建筑例项之一。

地址:路环十月初五马路

废弃船厂

沿着十月初五马路一直往北走,来到路环码头所在的码头前地,这里曾经是路环唯一的对外通道。往右拐,就是见证著澳门捕鱼业的兴旺与衰落的荔枝碗马路。路名取于旁边的荔枝碗村,而村名的由来,与昔日这里曾广植荔枝,且海湾形状如碗有关。荔枝碗马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呈S形状态。

上世纪50到70年代,兴旺的捕鱼业使渔船制造业成为澳门的重要行业。渔民多聚集在路环沿海,因此催生出一家又一家造船厂,高峰时期荔枝碗马路上一排过去都是热火朝天的造船厂,每逢新船下水,拜神、烧猪、鞭炮等仪式齐上场,好不热闹。但极盛往往是衰落的开始,随着澳门经济行业重心的转移,以及水质污染、河床积淤,大批渔民洗脚上岸,造船业也随之衰落,荔枝碗上的最后一家船厂倒闭,标志着澳门私人造船业走向终点。现在的荔枝碗马路上,早已没有机器的轰鸣和工人们的号子,只剩下一家家沿着坡路而建、却已废弃的造船厂房。

虽然捕鱼业衰落,船厂废弃,但毕竟紧靠海湾,路环码头附近鱼档众多。咸腥味混杂着和暖的海风,海边的生活总令人心生愉悦。

船厂附近的居民屋和店铺多以铁闸为大门,门的颜色鲜艳,红的绿的蓝的银的,颇有特色。

地址:码头前地及荔枝碗马路

11:30 pm,安德鲁饼店

纵使路环市区是如何世外桃源般的存在,但这里有一个地方,不时会有人龙排出店外数米远,这就是传说中依靠一味葡挞声名在外的安德鲁饼店了。

谈起对澳门食方面的印象,总会出现葡挞的身影,而说起澳门葡挞的典型代表,便总也离不开安德鲁和玛嘉烈。安德鲁和玛嘉烈本的故事大概大家都略有耳闻,他们本是夫妇,安德鲁将原有的葡挞配方加以改良,研制出全新的澳门葡挞,并因其味道可口而成为澳门的代表美食。然而,在安德鲁饼店开始没多久他们俩就离婚了,玛嘉烈甚至还开了家同名饼店与自己前夫打对台。更狠的是她还将安德鲁视为至宝的葡挞配方卖给了KFC,没错就是最友好的公共卫生间成员单位之一的肯德基。真是一个能听得见惨叫声的悲壮爱情故事。或许因为出于对安大哥遭遇的同情,我一直都更偏向于安德鲁的葡挞,虽然客观地说两家的味道差别不大。

安德鲁饼店在澳门有多家分店,单是路环就有两家,其中一家分店叫安德鲁花园咖啡。虽然是售卖同一样的葡挞,虽然有用餐的室内,但我觉得不到旧店光顾的话总缺少点仪式感。葡挞的味道我不多赘述了,相信品尝过的朋友自有体会,葡挞皮松脆且酥香,葡挞馅香甜柔软,实在无愧澳门代表食物之一之名。

地址:路环挞沙街1号(路环总店)

12:30 pm,汉记手打咖啡

沿着荔枝碗马路向村的方向步行,绕过一棵大榕树,眼帘毫无防备地映入一家坐满了人的小店,与人烟稀少的马路形成鲜明对比,这便是传说中发哥曾经光顾过的汉记手打咖啡。小店由铁皮简易搭建而成,店里摆放著木桌木凳,半开放的厨房就在一侧,炉灶和柴火烧得正旺。但旧且简陋的环境并不影响顾客的络绎不绝。

手打咖啡顾名思义卖点当然是手打,但其实这手打背后藏着一段励志的故事。店主梁金汉当年在考取造船证书后便供职于这里的造船厂,但在一次电锯操作过程中,他不慎伤到左手。当时医生建议进行截肢处理,但梁金汉坚持留下左手。随着日子的推移,他的左手不断萎缩,为了防止恶化,他每天坚持游泳复健。1990年,梁金汉在荔枝碗路上开了这家咖啡档,以手打咖啡代替游泳复健。

在90年代初,造船业还没完全衰败,依靠造船工人的支援咖啡档得以维持。但踏入2000年后,随着船厂的倒闭,这里的人流基本上绝迹了,档口的经营也陷入困难。这时恰好遇上发哥周润发在附近拍电影,在喝了一杯这里的手打咖啡后对其大加赞赏,汉记手打咖啡就这样传播开去,而梁金汉的励志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

来光顾的客人除了附近的街坊外,还有不少是慕“手打咖啡”之名而来的。咖啡并不是用机器制作,而是将冲泡好的咖啡添上水和砂糖,再经上百下手打而成。咖啡味道本身没什么特色,就是雀巢速溶咖啡的味道,但口感却较一般咖啡更为稠密和甜腻。咖啡颜色从顶层泡沫开始转深,再到底层的淡褐色,水珠从杯壁溢位,质感十足。

地址:荔枝碗马路X26号

13:00 pm,嘉模圣母堂、龙环葡韵

氹仔夹在澳门半岛和路环中间,是澳门新城所在,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两家高校,澳门机场,赛马场,银河、金沙、威尼斯人等赌场和豪华酒店都在这里。往来路环和半岛之间,不妨抽出一点时间留到这里。

嘉模圣母堂

除了各式赌场和豪华酒店,氹仔最多人的地方要数龙环葡韵和官也街一带了。通往龙环葡韵的飞能便度街,遮天蔽日的古树窜墙而出,另一旁矮楼井然而立,偶然有巴士经过,掀起一阵微尘,转眼又重归平静。

飞能便度街上的嘉模斜巷,应该是除恋爱巷外又一条幸福满溢的小巷——穿过嘉模斜巷往上走,在梯级尽头的高处,婚姻注册处和嘉模圣母堂相对而立——注册登记仪式完成后,新人便可到对面的教堂行礼了。

嘉模圣母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教堂。教堂高三层,外形延续澳门多数教堂的古朴简约,米黄色的墙壁下设定了多座红褐色的木门窗,充足的采光令教堂内光洁明亮。教堂建成于1885年,目的是为配合天主教在氹仔的传播,然而事实是当年总共3200多名的氹仔居民中,天主教徒只有不到40名。

地址:氹仔嘉模前地

龙环葡韵

沿着嘉模圣母堂前的楼梯往下,就是由五幢翡翠绿色的小别墅组成的龙环葡韵。“龙环”是澳门的旧称,而“葡韵”代指的是葡萄牙式的建筑。五座建筑分别为“土生葡人之家”、“海岛之家”、“葡萄牙地区之家”、“展览馆”、“迎宾馆”。

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曾经是澳葡政府高阶官员以及一些土生葡人的居所。1992年,政府对五座建筑进行修复并改建为住宅式博物馆。其中“土生葡人之家”最具特色,展现了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海岛之家”则是一个反映路氹历史风貌博物馆;“葡萄牙之家”展示了葡萄牙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特色服饰、手工艺品等。剩下的“展览馆”顾名思义作展览场地之用,而“展览馆”则用于举行宴会、讲座等,一般不对外开放。

地址:氹仔海边马路

14:00 pm,官也街(长洲平记、莫义记)

到氹仔的游客,相信绝大多数手中的目的地地图都会包括官也街。1983年,澳葡政府将官也街装饰打扮一番,将其辟为行人专用区。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红老字号店的集聚,官也街逐渐兴旺起来成为澳门的旅游旺地之一。

香港长洲平记

如果到官也街只吃一样小吃的话,香港长洲平记的芒果糯米餈绝对当仁不让。虽然不便宜,但长条状的芒果糯米餈显得分量十足。皮厚薄适中,软糯可口不黏牙。糯米皮包裹着一整块新鲜果肉,一口下去,可谓慢慢的幸福感。除了芒果味外,店里还有榴莲、奇异果、火龙果等口味选择,但一轮下来,还是觉得芒果最适合我的口味。

地址:官也街靠楼梯侧

莫义记

莫义记历经三代经营,在澳门算得上是一家老店了。如果说长洲平记是芒果糯米餈的代表,那么榴莲雪糕的代言店铺非莫义记莫属。这里的榴莲雪糕分为普通和猫山王两种,味道浓郁且果肉丰富。不过我要推荐的并不是榴莲雪糕,而是另一款爆款,木糠布甸。

木糠布甸一说是来自葡萄牙,随后才被带到澳门。木糠其实就是饼干碎,通常洒落在最上层。木糠下是经冷冻形成雪糕状的新鲜忌廉,口感有如雪糕般细腻绵软,但比雪糕少了一份刺人的冰冻感,多了一份与木糠混合后的丰富口感。

地址:氹仔官也街9号A

15:00 pm,喜莲咖啡

位于南龙花园下的喜莲咖啡可以说是本地人的饭堂,无论是饭点还是下午茶时间,店里总是人满为患,用餐的、外卖打包的、等位的络绎不绝。喜莲咖啡的新店和旧店都系同一条路上,相距不足50米,有时候人手不够店家甚至会任性地只开新店。

既然深受当地人喜欢,喜莲咖啡的出品当然有一定水准,干免治牛肉饭、咖哩吞拿鱼角和红豆冰都在水准之上。但唯一一道可以称得上“不得不尝”这一名号的是这里招牌牛尾通。

牛尾通其实就是牛尾汤通心粉。汤是以新鲜牛尾、番茄、胡萝卜、西芹、洋葱、干笋等熬制而成,非常足料。汤底酸甜浓稠,通粉则熟软入味。牛尾香与汤和粉浑然一体,充斥着味蕾的每一处,使人不敢放过残留在碗上的每一滴每一口。

地址:飞能便度街90号南龙花园84B

15:30 pm,岗顶前地

岗顶前地

如果你是建筑控的话,那么行程单中一定少不过岗顶前地——圣若瑟修道院、何东图书馆等文化遗产都围绕这一方小广场而立。

遗产建筑身后分布著居民住宅,屋脊被大片浓阴的枝叶遮蔽著,阳光从叶间罅隙穿透下来,打在以葡国彩色石材铺就而成的地面上。行人无几,清幽典雅,惬意非常。

圣奥斯定堂

紧挨着岗顶前地一侧的圣奥斯定堂,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兴建于1586年西班牙传教士传教期间。教堂的窗台及门面均以大理石装饰,虽然经历过重修,但略显斑驳的暗黄色外立面依然隐约透露著其年代感。

教堂内部宽敞,祭坛以大理石建成,更显典雅。圣奥斯定堂是首家以英语传道的教堂,为照顾传教士和本地居民,及后的传道增加葡语和广东话。

地址:岗顶前地2号

伯多禄五世剧院

圣奥斯定堂正对着的,就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剧院在1860年为纪念葡萄牙国王伯多禄五世而建,因为位于岗顶前地,所以也通称为岗顶剧院。义大利普契尼著名的歌剧《蝴蝶夫人》的亚洲首场演出就是在这里举行。

伯多禄五世剧院外立面为淡绿色,而门窗则为较浓重一点的墨绿色。剧院正立面的罗马圆拱式门廊极具气势,及下是由8条爱奥尼柱倚柱组成的三个门洞,整体装饰简约大方,丝毫不觉累赘。剧院建成初期只有主体部份,其后1873年再于入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义的三角楣。

在没有表演时,剧院允许游客入内参观。剧场布局围绕舞台呈月牙形分布,大厅规模虽然不比同类剧院,但也算得上是宽敞典雅。

下到一层后可以看到,舞台明显要高出观众座位。据说坐在剧院的前排,入耳的乐器声部更加层次分明,而置身于二层时,则能感受到更为清晰完美的和音。

地址:岗顶前地

何东图书馆

岗顶前地另一侧的何东图书馆,有别于其他一般的同类建筑,是一座花园式建筑,大面积地使用黄色让人感觉明媚灿烂。图书馆原建筑建于19世纪90年代,1918年被香港富商何东爵士购买作为度假别墅。1955年何东爵士逝世后,家人根据其遗嘱将大楼赠予澳门政府转为公共图书馆之用,同时捐出遗产购买图书。图书馆于1958年以何东爵士之明正式对外开放。

图书馆分为新旧两区,旧区即是原别墅建筑,主题为三层高的鹅黄色主楼,前方是栽种有绿树的庭院,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觉。别墅后的新楼则大面积地使用落地玻璃窗,使整个空间更加时尚现代,更加宽敞明亮。

何东图书馆不仅前厅绿树成荫,后园也是一派别致的园林之景。传统与现代,书本与树荫,是再合适不过的搭配了。

地址:岗顶前地

圣若瑟修院

圣若瑟修院位于何东图书馆右侧,是一所培训对传教修士进行培训的耶稣会修院。修院始建于1746年,及后经历了多次修葺。自创办以来,修院培训了数百名天主教的神职人员。

地址:岗顶前地

圣老楞佐堂

圣老楞佐堂位于岗顶前地附近的风顺堂街上,是澳门少有的保留着门前院落的教堂。院子里花草和绿树相互点缀,使教堂更具清净脱俗之感。圣老楞佐堂初建于1558年,1618年经过重建,1979年圣老楞佐堂再次全面重修。

圣老楞佐堂的名字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有点拗口。圣老楞佐是罗马教皇西斯笃二世的助手,同时也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保护神。教堂在早期建成时位置靠近码头,而教堂内立有风信旗杆,作为决定是否出来的重要指标。久而久之,教堂就被称为风信堂。而因为在广东话中“信”与“顺”近乎同音,为取吉利之意,风顺堂这一称谓就渐渐成为主流。而圣老楞佐堂所在的区域,也被命名为风顺堂区。

地址:风顺堂街卑第巷对过处

16:30 pm,新英记咖啡面食

澳门虽小,但总有些地方是我往来数十次也完全没有涉及,譬如说赫然位于米芝莲推荐餐厅榜单上的新英记咖啡面食,于是趁著出游时经停澳门的机会,专程前往拜访。

新英记从最初的大排档到今天的入室经营,已经走过了数十个年头了,可以算得上是当地的老字号。店铺面积不大,位置有限,装潢比一般港式茶餐厅更旧一些。

而令这里从众多茶餐厅脱颖而出并获得米芝莲推荐的,就是这里的碳炉鱼扒包。澳门小食以遍地开花的猪扒包最为闻名,但鱼扒包却是仅此一家。面包部分,新英记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制作时,将面包胚用铁网夹住,抹上少许生油后置于碳炉上烤制。经碳炉烘烤过的面包自带一种香酥松脆之感,令人无法抗拒。在现在,这种碳炉烘烤面包的做法已经少之又少了。

而鱼扒部分则选用以手打鲮鱼制成的厚鱼饼,咬下去可以感觉到鱼扒Q弹十足,有明显的力度反馈,口感细腻,别具风味。新英记的鱼扒包和猪扒包都是现点现做,保证新鲜。

觉得生吞整个大包有点干?来一杯柑橘蜜满上,进门口旁一罐罐醃制好的柑橘已经说明了其“招牌饮品”的身份了。冲泡好的柑橘蜜对我来说稍显甜腻,等杯中的冰块融化得七七八八甜度慢慢就对得上我的口味了,同时冰冻感也上来了。在大夏天来一杯清爽的冰冻柑橘蜜实在是最畅快不过的事。

地址:沙梨头惠爱街2B-2C号雅佳大厦地下

17:00 pm,福隆新街

说起在澳门吃鱼翅(虽然我严重反对这一行为),就不得不到福隆新街。街道虽短身世却颇为传奇。福隆新街葡文名称为“RuadaFelicidade”,意为“欢乐街”。为何欢乐,还不是那些儿童不宜的东东。福隆新街的历史少说也有数百年,19世纪80年代,清平戏院的建立,带旺了包括福隆新街、福宁里、福荣里、清和里、白眼塘、蓬莱新巷等在内的福隆新街街区,钱庄、商店和客栈这些商业的进驻使这里成为了澳门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及后,妓院、烟馆、赌场逐渐在这里兴旺起来,福隆新街也慢慢成为风花雪月场所的代名词,这里连同福荣里和宜安街被称为“花国三街”。全盛时期,整条福隆新街的妓馆约有60家,其中雅仙、咏春、留觞、京华、玉兰、红楼这6家最为多人青睐。每家妓馆各有绝色佳丽作顶梁柱,与客人饮酒作乐,不少当地富商巨贾流连于此,可谓近代版的大保健一条街。

福隆新街两边的房屋楼高只有两层,当时上半段是青楼及茶馆,下半段则为烟馆和赌馆。

1932年香港禁娼后,澳门的保健行业愈发蓬勃。直到二战结束后,澳门政府先后禁毒禁娼,福隆新街的保健事业才慢慢萧条直至式微,留下座座空楼。

如今,在政府实行“改善市容计划”后,并拨出钜款重修后,今天的福隆新街已成为澳门最整洁的街道之一。一街两旁的鲜红簷蓬、趟栊门、通花窗门都得以保留,红窗灰墙相映成趣,古色古香。很难令人联想到若干年前那段大保健往事。

地址:福隆新街

17:30 pm,新华大旅店

来到在福隆新街,总不会错过一家不起眼但来头不小的旅店,这就是在《2046》、《伊莎贝拉》、《蝴蝶》等电影上都能看到的新华大旅店。这个频频出现在各个旅游网站和攻略上的名字,却不能通过穷游、booking、agoda、携程等网站预定。要想入住,只能通过旅店的独立官网,以发邮件的方式一来一回预订。即使订上了也不一定住得上,因为房间内简陋的环境绝对会重新整理未有足够历练的你的世界观。但即便是这样,也无碍新华大旅店的受欢迎程度,毕竟情怀二字值千金。

旅店始于1875年,现在旅店的掌舵已经是这里的第五代传人。100年间,新华大旅店曾作为私人会所用,也曾是孙中山革命时的祕密据点,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第一次作为旅店开放。虽然历史悠久,但真正令新华大旅店声名大噪的是几部大牌导演的作品——《2046》、《伊莎贝拉》、《蝴蝶》都选择以此作为场景。而在摄制组离开了的这么多年以后,除了墙壁上的电影海报,旅店里的摆设布局一切如最初的模样:推开大门铁闸,踏上狭长的楼梯,在穿过昏暗的楼道时,像穿越一条时光隧道,回到了1930年……

我本身也是怀旧控,但情怀不能过于脱离现实,否则那就是忽悠了。评价新华旅店应该分两方面。其一,作为历史建筑来说,这里可以打90分以上,旧吊扇、铁锁、昏暗的楼道和狭长的楼梯、墨绿色间隔等,一切就如电影的场景般没有改变。而前台的用线装订的住客资讯登记簿,更是让人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

当然了,新华大旅店的复古并非完全刻意为之。在上世纪90年代澳门对福隆新街一带实施“改善市容计划”后,旅店外观焕然一新,但内里的结构依旧没有得到加固。2006年的一场大火,更是使旅店变成了危楼。幸好在澳门没有修旧团队的情况下,负责人最后在大陆找到老师傅为旅店重新加固,这才得以经营下去。

其二,作为旅店来说,除非情怀强烈都不能自拔,否则我是不建议住这里的。先抛开最低也要400多葡币的房价,单从住宿条件上讲,这里什么都没有。没有空调和电视,没有独立卫浴,没有洗漱用品,打扫服务?想多了。即使是最为高阶的阳台双人间,房间中只有两张卧铺火车般窄小的单人床、简单的被单、一把吊扇、一个洗手池、一个垃圾篓、一块锈迹斑斑的镜子。洗手间和淋浴间是共用的,半闭着眼用还算凑合。房间之间用木板隔开,顶部却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位住客夜夜欢歌,那么整层楼的人都没法入睡。

经验之谈分享于此,至于值不值花至少400葡币凑合住一晚,以此满足怀旧情愫?那就看个人喜好了。

地址:福隆新街67号

18:00 pm,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是位于半岛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这里是俯瞰澳门的又一绝佳地点。山上没有巴士到达,只能靠步行。路上会经过澳门的高档住宅区和别墅区,陡峭的碎石路上古树参天。

主教山小堂建于1622年,建造时还是一座小教堂。当年执行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队在一次航行中与荷兰海盗碰个正著,在心生杯具之际最后竟然毫发未损。迷信的航海队深信这是神灵保佑,于是便在山上建起这座教堂。当时教堂旁还有炮台等石建筑,在经过一系列的拆除重建后才成了如今的规模。主教山小堂以门楼为建筑主题,三角形的教堂顶山立有一尊圣母像,右侧是高耸的钟楼,而左侧是后来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方是一片平台,尽头处同样立有圣母像。平台下方是圣母岩洞,拱门中的岩石间,也放置了一尊圣母像。岩洞前设定了8排低矮的石凳供教徒跪拜用。

主教山小堂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平台到岩洞的环抱左右的石阶梯。庄严又不失浪漫,使这里成了拍婚纱照和电视剧取景的热门地。

除了教堂本身,前方的平台也是俯瞰澳门塔和三座连线离岛大桥的绝佳地点,同时这个位置也是拍摄澳门烟花最佳视觉,每年国庆这里的摄影机位都一位难求。

地址:西望洋山山顶

20:00 pm,柠檬车露

213
柠檬车露是澳门首家义大利手工雪糕店,也曾获得米芝莲的推荐。在人人讲求健康饮食品质生活的今天,这样一家主打低糖、低脂、创意、手工的雪糕店自然深受欢迎。

番石榴、椰子、柠檬、冧酒提子、芝麻、青柠鸡尾酒、蓝莓芝士蛋糕、金莎巧克力……店里的雪糕口味种类数量之多绝对会启用你的选择困难症。雪糕可以选择单点也可以双拼,如果实在拿不准要哪种口味,的话,在人少时店员会让你先挑几种,然后舀一小口给你品尝。

我选择了益力多和草莓味的混搭。满满的益力多酸甜口感,以雪糕形式呈现,特别清爽解暑。而草莓的香甜再配上奶香顺滑的口感,实在令人无法抗拒。我不清楚真正的义大利雪糕是否就是这样,反正柠檬车露是我诚意推荐的夏日佳品,相信其他味道也不会令你失望。

地址:大堂巷11号(大堂店)

21:30 pm,明记牛杂美食

躲藏在新马路一巷口中的明记牛杂,出没时间一般是晚上9点半,通常至凌晨1点,卖完便收摊。店主一家三口以手推车形式经营了多年,培养出一批批捧场客,因此夜里不用怕找不到它,在新马路上看到长长的队伍围着的,便就是明记。

牛杂可以以串卖,10-15葡币/串,也可以按盒算,50葡币/盒,老板会帮忙搭配,牛肚、牛肠、牛肺、牛膀、牛舌、牛肝等一样不少。另外还有鱼蛋、牛百叶、西兰花、脆皮肠等可选。梓记牛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明记则胜在各个部位虽无明显突出,但也没有明显短板,水准平均。

地址:新马路与炉石塘巷路口(典当业展示馆对面)

23:30 pm,甜香园 麦师傅甜品

澳门的甜品店总爱营业到深夜。宵夜觉得口淡想来一碗甜品清润一下,除了杏香园外,福隆新街附近的甜香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比起杏香园,甜香园店面不大,一张长桌和三张方桌就把店里的空间挤满了,但论价格这里比前者更有优势。

甜品店的店名是先于出品予人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甜品店店名应该让人一听就感觉甜蜜和跃跃欲试,甜香园就做到了。当然甜香园并非虚有其名,无论是现煮还是冰冻甜品,都不落水准。我点了一碗简单的蛋白雪耳马蹄爽加凉粉。马蹄爽是现做的,我想让口感更强烈一些,便另外加上一份冰冻的凉粉。温热与冰凉的夹击,清甜与爽脆融合,正好适合这个微凉的夏夜。

地址:福隆新街38号

Day 3

08:00 am,大龙凤茶楼

20世纪初到80年代,澳门的茶楼业进入繁荣时期。繁荣到什么程度?短短的十月初五街上就有得来茶楼、冠男茶楼、六国饭店三家大型的茶楼并立经营。时移世易,曾经满城的旧式茶楼如今就只剩下龙华茶楼仍在经营。而在彼时热闹的十月初五街上,还剩有一家大龙凤茶楼,它的前身便是得来茶楼。

单看它的名字和装潢就知道大龙凤茶楼绝对会勾起怀旧控的情愫,但其实品著茶香,听着粤曲才是这里真正的开启方式。

茶楼在一楼靠近厨房位置辟出一角作为大龙凤曲艺茶座,座上挂有粤剧艺人登场的剧照。每天下午,茶楼都会有地道的粤曲表演,或是邀请戏班表演,或是茶客即兴落座。听戏时间,只需低消55葡币,就能在这里听上一段段熟悉的“唱唸作打”。

虽然茶楼充满怀旧和粤式情怀,但作为食肆其最基本的味道关总是要过的。大龙凤茶楼的点心都是即点即制,所以制作时间会稍长。牛肉丸爽滑弹牙,一口一肉可谓爽矣。豉汁蒸凤爪也毫不输蚀,一抿、一咬,骨肉分离,汁香皮滑肉入味。而粤式早茶上不可或缺的虾饺,薄皮下包裹着满满两只大虾,那种满足口感不言而喻。私以为大龙凤茶楼的出品要比龙华茶楼更对得上我口味,而小点到超点16到30葡币不等的价格也更显优势。

地址:十月初五街127号

09:30 am,李康记豆腐花

7块钱葡币能在澳门吃到些什么?对比起大陆,澳门在吃住行方面百物腾贵,但偏偏总有些事物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不太一样,说的就是李康记豆腐花。7块钱葡币能在这里吃上一碗有60年历史的豆腐花。

李康记豆腐花确实是叫李康记,但这里的店名却是颐德行,如此“名不副实”总令人心生疑惑。李康其实是店铺的创始人,上世纪50年代,李康以做豆腐的手艺谋生,同时开设粮油生意,粮油行的店名正是颐德行。

生意最旺之时,甚至在福隆新街开设有饭店。但随着社会发展,粮油米等食品渐渐转为真空包装销售,颐德行等同类粮油店慢慢没落,最后李康一家便结束粮油生意,专营豆制食品如豆腐花、豆浆、豆腐等的售卖,后来就转用李康记的名字。

如今李康记已经经营至第三代,店铺的装潢依然保持上世纪的特色:湖水绿色的墙身和白色抛光方砖、绿白相间的小地砖、历经多年仍然耐用的大冰箱,以及墙身上依旧干洁如新颐德行招牌。

一碗小小的豆腐花能卖足60年,必定有其过人之处。李康记选用的是豆质较好豆味浓郁且没有基因改造的加拿大黄豆,洗豆、浸豆、磨豆、滤豆渣……每天傍晚李康记边开始预备第二天所用的豆。过滤完以后,再对豆进行加热煮沸,之后在过滤一遍,使成品更加浓而香滑。

原料纯正、手工研磨、新鲜制作,如此出来的豆腐花未品尝便已知其质量。豆腐花平整顺滑,豆香扑鼻,动手之前,先加入姜糖水,再混入些许淡奶。轻舀一块放入口中,那种滑不溜口的口感实在是无出其右,难怪60年后李康记依然客似云来。

地址:新埗头街19号D地下

10:30 am,民政总署大楼

议事亭前地的喷水池区域永远熙熙攘攘,热闹程度堪比小型集市,而与其一街之隔的民政总署大楼却显得安静许多。然而它的来头一点也不小,从议事局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卫生署、法院,到今天的民政总署大楼,见证了澳葡几个世纪以来行政制度的变迁。大楼外立面为白色灰泥配墨绿色门窗,典型的南欧建筑风格。大楼内部右侧是展览厅,左侧则用作办公用途。因为是政府机构,所以内部供参观的区域并不多,包括二楼气派的会议大厅等都没有对外开放。

开放参观的花园区域。大楼建成前,原位置是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这也是对面马路议事亭前地的地名由来。1784年,葡萄牙人买下了这块地并以葡萄牙风格的大楼代替了原来的议事亭,后来这里更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政治中心。此后建筑历经多次重修和维护,最后在1874年形成如今的规模。

进入大楼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顶部的弧形木质条幅,上面用葡语写着“Cidade do Nome de Deus,nao ha outramaisleal.”意为“无与伦比忠诚的天主圣名之城”,以纪念葡萄牙国王若翰四世表彰澳门在西班牙统治葡萄牙期间对葡萄牙皇国的忠诚而赐予的称号。

拾级而进,在石阶上方的拱顶处置有一块雕刻着葡萄牙皇后唐娜•莱奥诺尔雕像的浮雕。而正中央下方则有一口石制古井。

大楼内部公共区域多处运用了卡其色的石制品、墨绿色的窗框,以及充满葡国风格的青花瓷转和浮雕,空间分为简约舒适。

地址:新马路163号

11:00 am,玫瑰圣母堂

在大堂前地,每个路过的人都不会错过的建筑,非玫瑰圣母堂莫属。教堂始建于1587年,当年由于经费有限,教堂建造时只用木简单架起板樟作室子,所以玫瑰堂也叫做板樟堂,而教堂所处的一带被称为板樟堂前地。直至17世纪,玫瑰堂才改为砖石结构,19世纪经历大火重建后,就成了如今的规模。教堂以黄色石墙、白色灰墁、绿色窗框混搭,在板樟堂前地的人流中极为显眼。

教堂楼高三层,内部可见二层,其中只开放一层及外围连廊供游览。主厅与侧面过道之间以多个巨型圆拱门分隔。内部依然以淡黄色为主色调,天花板布满简单的装饰图案,因与连廊相连,所以只能从二层右侧方向采光。

当初教堂的建造考虑到要奉祀玫瑰圣母,所以这里也被称为玫瑰圣母堂。主殿与祭台之间同样以圆拱分隔,祭台上置有圣母手抱圣婴的塑像。

除此以外,教堂里也摆放着花地玛圣母像,每年5月13日的花地玛圣母出游活动,起点都设在玫瑰圣母堂,而终点则是之前介绍过的主教山小堂。

地址:板樟堂

12:00 am,卢家大屋

相比起暴露于人流中的玫瑰堂,藏匿在大堂巷中的卢家大屋显得稍稍有点低调,但我觉得后者更为值得细细品味。卢家大屋是澳门20世纪商人卢华绍家族的住宅。除了大屋外,如今位于荷兰园大马路的卢廉若公园也是其私家花园。卢家大屋又叫金玉堂,约落成于19世纪90年代,是澳门为数不多的储存较为完好的中式大宅。

卢家大屋分为上下两层,目前仅开放一层观光。大宅总体以青砖建造,俨然广州的西关大屋,内设有大厅、偏厅、房间、厨房、杂物房等布局。大宅一层还设定了多个宽阔的天井,加之整个“中轴线”是通透的,中间只穿插著屏风用作隔断,因此整个室内空间非常通风亮堂,即使是不开灯也不会有昏暗的角落。

卢家大屋在装饰和布置上融合了中西方的风格,青砖、挂落、满洲窗、灰塑、天花等不同元素融合于共同的空间中,极具特色。

大厅一角,字画与青砖、木制家俱与盆栽,这样的搭配隐隐透露著清高典雅的韵味。

站在天井下,千万记得要抛弃手机做个抬头族,满洲窗下的花鸟、植物等浮雕栩栩如生。虽然卢家大屋没有华丽丽的装饰,但每个别出心裁的角落和精致的细节,都显示出大宅的雅致味道。

地址:大堂巷7号

12:30 pm,恒友鱼蛋

来澳门基本避不过的一个点是新马路,经验告诉我一个城市最旅游化、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关于“吃”的店铺,基本是一家一个坑。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新马路上的柠檬车露、莫义记,还有恒友鱼蛋都是值得一尝的。

柠檬车露和莫义记前面我已经介绍过了。至于恒友鱼蛋,虽然主打的是咖哩和鱼蛋。但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两样都没有很出彩的地方,鱼蛋口感类似7-11便利店的。至于咖哩,闻说是店家祕制,但我觉得也没大特别之处,反而会把食物原来的味道抢了。

所以我在这里推荐的是恒友除鱼蛋和牛杂外的第三者,芝士丸。小弟不才,人生第一次吃到的芝士丸就是来自恒友。对比起国内某些芝士如同干涸了的口香糖般的所谓芝士丸,恒友芝士丸的芝士是真正的芝士,只需轻轻捅破丸子的表面,包裹着的芝士便慢慢地流出来。记得记得点芝士丸时千万千万不要加咖哩汁,否则跟吃咖哩鱼蛋没有区别。

地址:大堂巷12号C铺

13:30 pm,亚婆井前地

亚婆井前地是主教山山脚下的小广场,而这一地名由来还真与阿婆和井有关。传说在明朝时有一位婆婆,为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水,特地在这里建水池以贮存山泉。有井有水便有人聚集,后来这片广场一带就成了葡萄牙人早期的聚居地,因而成为澳门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2005年,亚婆井前地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既被列入世遗名录,附近便少不了历史建筑。经过重修工程后的亚婆井前地,仍保留着许多充满南欧风情的古旧建筑。西式楼房作前景,正中有老树作衬托,再辅以花阶砖、仿古灯柱、铁艺报刊亭作点缀,澳门从不缺这样清新古老但又舒适的小广场。

地址:亚婆井前地,主教山北面广场

14:00 pm,郑家大屋

前面经常提到的被列入世遗名录的澳门历史城区,主要由22个文物建筑、街道、前地空间组成。其中,在民居建筑群领域中现存面积最大的要数郑家大屋。

郑家大屋是由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的父亲在1869年始建,后来经郑观应及其兄弟陆续修建,不断扩大至如今的规模。郑观应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反正高中选修历史的我是跟他很熟了,那部提出富强救国的《盛世危言》就是在郑家大屋里杀青的。

郑家大屋占地近4000平米,是典型的家族式建筑群,由多座建筑及花园角落组成,单是房间就有60多间,规模几乎是当时之最。及后,如同大部分民国大屋的的命运一样,郑家后人因为各自发展而分居各地,大屋被分割成多个空间分租出去。最热闹的时候有70多户共500多人在内居住,俨然澳门版的72家房客。

长期的超负荷使用,对大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其中屋内许多珍贵的物件,或被破坏或被贼惦记。上世纪90年代,有发展商从郑家后人手中收购了大屋的权属。澳门政府自90年代开始一直与开发商磋商,最终在2001年用“以地易地”的方式接收了大屋的业权。翌年起,政府开启了对大屋的修复工程,最终郑家大屋在2005年以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世遗名录。

郑家大屋虽然走的是19世纪中式院落大宅的Style,但又糅合了18世纪西方古典风格的影子。屋顶、梁架、墙体彩绘、簷口浮雕,以及趟拢门和内窗等部位以中式手法表现。而西式痕迹则体现在天花处理、门楣和窗楣、外墙批荡等细节之处。一步一景,眼之所及尽显惊喜。

二层正中大厅“余庆厅”,既显气派又不失精致。而两侧的对联“惜食惜衣不独惜财还惜福,求名求利必须求己免求人”,则从侧面反映出郑观应的处世之道和价值观。

郑家大屋可以说道之处远远不止这么少,例如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例如各房间的分隔与朝向的讲究,又例如厅堂进深设计等。大屋虽大,但处处体现中西糅合的影子,岭南特色与西方痕迹并存。郑家大屋免门票,在周末还会举行粤语导赏服务。其中周六举行两场,时间分别为 14:30~15:15、15:30~16:15。周日举行三场,时间分别为 10:30~11:15、14:30~15:15、15:30~16:15。有时间和兴趣的朋友建议都要参加,能了解到关于大屋更多更深层的讲解。

地址:澳门半岛龙头左巷10号

15:00 pm,礼记雪糕饮冰专家

说起澳门的老字号冰室,就不得不提礼记。作为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冰室,礼记已经经营至第三代,一直坚持雪糕原料来自于自家新鲜制作,冲这份怀旧与坚持就值得专程来一趟。

冰室无论是门面还是店内的装潢都充满怀旧感,这也是老字号特色,无论是地上的纸皮石、红皮座椅卡座,还是用以盛载雪糕的透明玻璃盘,都让人在推门瞬间有一种回到小时候的错觉。

一家老字号冰室能走到今时今日,绝不止是怀旧这么简单。主打的雪糕产品以当季水果作原料制作,奶茶、三文治、公仔面等食品始终在水准之上。当然少不了店内的招牌产品三文治雪糕,用威化饼夹着密瓜、椰子、香草三种味道的雪糕,走的是粗糙颗粒路线,一口下去,威化和雪糕两种不同口感交织在一起,十分特别,据说连三文治雪糕包装上的女性肖像是礼记的创始人手绘而成。装潢、出品、包装都停留在过去,这是一家被“冻住”了时光的老字号冰室。

地址:荷兰园大马路12号地下

15:30 pm,大堂前地、大堂主教座堂

大堂前地

前面提到澳门历史城区包含有多个前地广场,大堂前地就是其中之一。大堂前地得名于广场上的大堂教堂,从前广场只是教堂的一块普通空地,如今已铺上澳门常见的南欧Style的黑白色砖块,并建有喷水池和十字架,拍拖和溜娃的居民,以及休息的游客令这里变得热闹不少。同时大堂前地从各个方向可同往议事亭前地、新马路、南湾大马路,可以说得上是四通八达。

大堂主教座堂

大堂前地上的圣母圣诞主教座堂,用于供奉天主之母、圣若瑟等,本地人习惯称它为大堂、大庙,这也是大堂前地名称的由来,而这一带的路名也是沿用教堂的名称延伸出来,如大堂巷、大堂街、大堂里等。

大堂建于16世纪,当时只是一座小小的木质教堂,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使教堂破旧不堪,19世纪时通过集众捐款修葺,才成了今天的规模。大堂外观虽简洁但不失大气典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中间三个拱门上的三块画有宗教内容的彩绘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特别显得柔美。

地址:大堂前地1号

16:30 pm,疯堂斜巷

澳门的部分地名是直接以葡文的粤语音译翻译过来,有些则是背后则是隐藏着不少故事。位于半岛望德区的疯堂斜巷,“疯堂”听上去感觉不是什么好东东,其实这是一座叫望德堂的小教堂的名称。1569年,澳门天主教主教出资兴建了一所麻风病院,用以收治流离失所的麻风病人,并在医院旁建了一座小教堂供病人祈祷,取名望得堂。尽管有专门病院收治,但人们依然对麻风病人避而远之,甚至将教堂取名为“发疯寺”、“疯堂”,久而久之教堂前的斜坡就有了疯堂斜巷的称呼了。

现在麻风病院已经不见踪迹,疯堂斜巷一带也被辟为澳门的文化创意街区,美术和音乐学校、画廊、展览馆等为这个从前人们避之则吉的地方增添了许多有趣的文艺创意元素。

疯堂斜巷一带具有比其他地方更为强烈的南欧西葡风情,甚至地面上铺设的也是与葡萄牙本土风格一致的马赛克地砖。沿着疯堂斜巷往下走,在与疯堂新街的交界位置,多座黄绿红相间的三层建筑更是将这种南欧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疯堂斜巷8号,有一个由几座黄色建筑组成的小院落,被藤蔓覆蓋的斑驳的门牌上写着仁慈堂婆仔屋。二战时期,大量难民走难到澳门,并聚集在这里,一时之间这里成了收容难民和穷人的贫困者之家。战争结束社会稳定后,这里被改作老人院,让那些终身未嫁的老婆婆入住,后边便改名为婆仔屋,婆仔是省港澳一带的说法。进入21世纪后,婆仔屋进行了翻新和修复工程,摇身一变成了艺术文创园区。

婆仔屋面积一千多平米,由左中右三座建筑组成,共有30多个房间,被用作艺术工作室以及展览厅。院落里还有书房和音乐室,提供艺术书刊和音乐CD售卖、展示和收藏。另外还有咖啡馆、小百货店等文创园区的标配。在周末,婆仔屋的院子里不时还会举行茶座、露天音乐会、露天电影院等活动。

室外树影婆娑,游人稀疏宁静安逸,室内艺术范十足,文创氛围浓厚,是文青们不可错过的打卡点。

地址:望德堂区疯堂斜巷

17:30 pm,东望洋山

相对西望洋山的位置上,还有一座海拔近百米高的山岗,东望洋山。19世纪时,澳葡政府在山岗上种植了大量的松树,因此东望洋山又叫松山。后来这里被开辟为公园,林荫夹道、鸟语花香,地位相当于广州的市肺白云山。同时东望洋山海边大马路也是澳门格林披治大赛车赛道其中一段的组成部分。

登上东望洋山山顶可以选择从东望洋斜路直上,因为地面崎岖以及坡度大,所以这里又被叫做长命斜。当然也可以选择省力省时的方法,东望洋山山脚连线著二龙喉公园,公园入口附近建有松山缆车,单程2元葡币,2分钟不到就能直达山顶健康径。东望洋山同时也是俯瞰澳门全景和四周岛屿的又一高点,建议临近黄昏时到来,景观和氛围都相当不错。

东望洋山上有两座重要建筑,其中建于1864年的松山灯塔,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古老的灯塔。灯塔外墙为米白色,靠近顶部以两圈黄色线条作为点缀。塔身结构为圆柱形,高15米,底部直径约为7米。灯塔最初以木轮转动铜制水火灯的方式为航海人士服务,直至近年才改用电灯作光源,顶部的巨型射灯其射程可达16海里。此外,如今灯塔因为地势高,还被用作悬挂台风讯号。

紧挨着松山灯塔的是圣母雪地殿教堂。与灯塔一样,教堂同样以米白色外立面为主,辅以黄色框线作为点缀。教堂建于17世纪初,建成后不久便遇上荷兰人入侵,传说圣母曾在教堂外以斗篷抵挡敌军的炮火。现在教堂内除了展示有绘有圣经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画遗蹟外,还供有圣母的圣像。

地址:地厘古工程师马路,东望洋山

18:30 pm,圣安多尼教堂

澳门虽小,但教堂密度却一点也不输,在城区游走,经常是三步一钟声,五步一教堂。位于白鸽巢前地圣安多尼教堂,建于1565年,是澳门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和大部分老建筑一样,圣安多尼教堂经历了多次被毁和多次重修,最终在1930年形成如今的规模。

教堂前的道路迂回曲折,因此教堂在建造时因地制宜,只在左侧设定钟楼,形成不对称的立面形式。外观上则保持澳门教堂一贯的水刷石饰面,简洁的装饰体现著新古典主义风格。教堂前地上还立有一座巨大的十字架。

教堂内部的装饰则带有巴洛克风格。祭坛两侧采用断裂扭曲的山花和壁柱重叠错落的形式,中间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塑像。两侧座椅上方的天花上还垂下多支华丽的枝型大吊灯。就内部的观感上来说,圣安多尼教堂比年纪相仿的玫瑰堂更对上我的口味。此外,因为圣安多尼是天主教所奉的“婚姻主保”之神,所以教堂也被叫做花王堂,这里也是许多当地人行礼的地方。

地址:白鸽巢公园侧

20:30 pm,永乐大戏院

澳门的新桥区应该是大多数游客都不会踏足的区域,这里既是传统的华人小区,也是较具历史的城区,本土气息浓郁。而在大缆巷和镜湖马路交界处,坐落了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旧戏院。外墙挂著的霓虹招牌上,直书“永乐大戏院”五字,既老牌又显气派。

永乐大戏院始建于1952年,是澳门迄今为止仍在营业的最老的电影院了。戏院由何贤、柯麟、陈直生等爱国商人出资兴建,目的是为澳门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并通过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将其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时,除了澳门本地居民外,因为港英政府严禁播放有关新中国的电影,所以不少香港工人下班后纷纷乘船来澳门永乐睇戏,一众国产电影如《白毛女》、《解放了的中国》等令香港和澳门观众耳目一新,更加潜移默化地了解和感知新中国,同时也令永乐戏院声名大噪,迎来戏院历史上的光辉时期。从上世纪60年代的《甲午风云》,到如今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不管形势如何变化,电影院市场的竞争如何激烈,永乐大戏院一直坚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角色。

当然,作为盈利机构,一味讲求情怀和执著终究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埋汰。永乐大戏院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不改变基本特色的前提下,不断进行“自我迭代”,60多年来,光是规模较大的修葺和改造就多达9次。上世纪5、60年代,戏院加建楼座、增设空调;改革开放后加设演员化妆间;90年代戏院,分为一院和二院,一院增设了12米弧形宽银幕,同时可作大型粤剧和歌舞等演出之用,而二院则以小型舞台为主,供小型表演和曲艺演唱之用;到2003年,戏院进行了内部的整体翻新,舞台、观众席、墙壁、照明及隔音系统等焕然一新;最近一次大规模更新是在2011年,除了装置的升级外,还装置了3D数字放映系统,成为全澳门第一家3D戏院。

如今的永乐大戏院,既是澳门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也是自我更迭最频密的电影院;既保留了上世纪的人手划票、投币磅等元素,又引入了3D数字放映系统和杜比立体音响系统等现代装置。社会更迭,在各种变与不变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依然是一家寓教于娱乐的精神家园,这就足够了。

地址:澳门镜湖马路85E地下

后记

如果能让你们惊觉从前对澳门的误判,那么我便觉得我这篇游记成功了,不枉我一个月疯狂码出数万字,也不枉我对脑壳翻箱倒柜牵扯出澳门与我的回忆。

44个二级标题,44个包含吃住行的地点,这既是旅行者的澳门,也是当地人的澳门。澳门太小了,很多地点早已不分游客区和本土区,它们早已糅杂在一起,但彼此之间却没有因为充斥着泪气而相互排斥,温和且安之若素,是它们的相处之道,同时也是这一小城的性格和态度。

“44”只是澳门的冰山一角,还有我多年来未曾见识过的叠石塘山和大潭山郊野公园的野外风光、未曾品尝过的成记粥品和东京小食馆的氤氲香气,都在等待着我的第40次、第50次到访。

“去这么久干嘛”“澳门有什么好玩”——

希望下次有朋友发出这样的疑惑时,你们能够为他细细道来,在澳门经历的这大三巴和赌场外的72小时,这温润、精致、美好的72小时。

—————————————————————全文完—————————————————————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