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写身边的这个小小地方的游记, 比写美国, 欧洲, 甚至日韩都要难得多, 因为它就在身边, 比所有的地方都接近自己, 却比任何地方都远离自己。 了解它需要的远比两三日的旅行要多, 要说清它其实需要看清自己,并且是躲在历史与世界后的自己。

实际上, 我和F先森都不算是一个有香港情节的人, 此前对香港的认知少之又少, 只听过最最著名的粤语歌, 看过最最著名的香港电影,对港剧的热爱停留在大学毕业以前,当然也吃过各地的粤菜馆茶餐厅,而记忆中最清晰的一个印象, 居然是97年香港回归时的一个镜头。虽然我好多次地在香港转机,F先森好多次地在深圳出差,但始终都没有踏出机场或走过口岸,算是一次次地错过了与它相遇的机会。

但我们又很难一无所知,过去的这些年里无论在什么地方, 也算缘分,遇到了好几位对我们帮助甚大的香港朋友和师长, 他们都谦逊温和,思维客观理性, 无比积极努力, 这与网路上的印象又大相径庭。 这次算是也想要通过一次短途旅行, 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

旅行从一次小小的意外开始, 之前看了一篇错误的游记,不知为何把接机服务写成免费, 订房间的时候没有在意就勾选了接机, 后来又并未收到确认这件事也就忘记了。 结果一下飞机, 刚出登机口就看到举著自己名牌的酒店服务生, 三个工作人员迅速的把行李搬上了机场内的行李车, 带着出了关, 5分钟后,在机场僻静的边门被送上了一辆劳斯莱斯——这显然是个收费的服务,这段两百多港币出
租车
程的被收取了1600港币, 不过深绿色的劳斯莱斯幻影是为半岛特制的, 也算是如今半岛的标志之一, 想体验下又不差钱的朋友也可以试试看, 何况也算省下了小半小时的时间(自我安慰而已-,-)。

此处应该有图的,然而我怂了,居然全程都没有拍照,直到后来看到老外西装革履拿着香槟在酒店门口坐在车里摆拍,才意识到别人装逼的境界…

离半岛酒店几步路就是1881 heritage,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如今尽管变成了商场,也掩不住浓浓的殖民地气息,和半岛交相呼应。历史建筑和奢侈品商场,新和旧,毫无违和感的结合在一起,这是香港迷人的地方,

说回半岛酒店。半岛酒店至今仍算是香港的标志之一, 二三十年代建成时, 七层的酒店是香港最高楼,也是全亚洲最豪华的酒店。如今就算加上八十年代末兴建的30层大楼在外看也算不上特别出众了,酒店内游泳池比较豪华,房间内设施也都不错, 装饰可以被称为华丽, 但不算特别先进,作为海景房, 正对维港的房间玻璃擦的不是非常干净,可能多少影响了点我对这里的印象。 但无论如何, 想着日占时期这里曾是日军总部, 想着政界商界演艺界名人, 比如尼克松英女皇乔丹曾经也住在过这里,也站在窗边低头看着街道上来往车辆, 也多少会有点历史的情怀在里面, 有这种情怀的人大概也不在少数, 比如之前那个穿的西装笔挺的拿着香槟在幻影边摆拍的老外游客, 从入住时前台边上就坐满了等待前面住客退房的游客, 而离开时我们想要延时退房,因为后面等待的住客太多, 一刻钟的宽限也很难给我们。 如果在旺季还需要早点预定这里的房间。

这里插播一个洲际海景房的照片对比一下,紧挨着维港,玻璃非常干净,虽然窗框挡了一点视线美中不足,但感觉和半岛相比真的是价效比很高的选择。

继续说半岛。半岛除了等待入住的游客, 一楼大厅里另一个更长的队是等待享用英式下午茶的人群, 酒店里有多家很著名的中西餐厅, 但在游客中最富盛名的似乎是这里的下午茶, 排队的人很多, 但作为入住的客人是不用排队可以直接入座的。 下午茶的点心和茶本身都不错, 却也不算能给我们特别深刻的印象, 倒是吃下午茶时面前正在展出的现代艺术品很有趣, 是一个可以随着音乐跳舞的老制造用机器人。 在大理石装饰的古老门廊大厅里展览了一个这样有现代感的工业艺术品,随着贝多芬起舞的锈迹斑斑的摇臂, 都有一种近现代历史的反差对比, 看似矛盾却并不觉真的哪里违和。
我不知当初主办方布置这个艺术品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但我觉得这多少也是如今香港的样子, 有老有新, 有对比有冲突, 看得到老旧的时光和年轻的事物在一起跳舞, 却看不到那盏灯光到底会在空中划出一个怎样的形状。

吃过晚饭, 沿着弥敦道一路向油麻地散步, 起先是商业区, 狭窄的街道两侧遍布著拥挤的霓虹, 大商场的周围穿插著卖著游客喜欢的各类产品(从药妆小熊饼干到名表)的小店。 街道上快速的开过著各种豪车, 初到香港的游客,对无论在哪里的商业街大概会觉得有些许失望, 觉得并不如上海宽敞的商业街壮观, 也不及东京的街道整齐有秩, 但他有自己的特色, 藏在随便一个转弯的小吃店, 里面就有超级棒的港式或者日式的小吃, 一家只有一扇窗大小的鸡蛋仔也许就是米其林推荐, 路上匆匆走过的, 无论游客还是居民, 说著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香港在本质上一定是包容的, 这一定和许多不了解这里的人的认同是不同的, 否则也不会吸引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再继续走,靠近油麻地的时候, 高楼豪车少了起来, 街边的店铺变得多是本地人的小茶楼, 烧鸭店和玉器店, 狭窄的小巷和到处在维修的老街,高高低低不知何年就在这里的老建筑侷促在高楼中,偶尔看过的几部港剧中也有的街心花园和花园边布满水渍的养老院, 走过这里就好像对望着一名老者。 但老者不是对望的, 而是对谈的, 如果仔细的体会,多一点的时间, 在这些小路中走过, 就好像静静的和一个充满故事的老绅士聊天,也许突然间你就遇到一辆开过的冰淇淋车上在卖超级好吃的冰淇淋, 一幅街角的有趣且叛逆的涂鸦,一块不知哪一年就挂在街边的木器店的招牌, 一间高楼从中的香火旺盛的小庙, 一个人头攒动的赌马投注站, 大家都偷着或是卖著各种小商品和小吃。 你可以在这里走过许许多多的内容, 就好像某个晚上身边诉说故事的爷爷, 讲给你听曾经也很激动人心的过去。不同的还有路上的行人, 这片过去是本地渔民晾晒麻绳的区域, 看上去依旧属于最普通的香港市民, 中环的繁华是香港的一部分, 油麻地的大街小巷也许是更重要的一部分。 狭窄和老旧的街道上站着的和走过的是说著粤语的香港居民, 和说著各地方言的, 不知何时搬来这里, 当我们很晚走过时仍在苦苦奋斗的外来居民们,这里保留着香港的过去, 人们还是可以在这里找到这座城市从前的影子, 在这破破旧旧找到一点香港, 也可能会有一些国内大城市很久前的影子。

(白天的图片是后来再去的时候拍的。)

小小的街口还是有几个前来朝圣的TVB粉,举着相机在拍警署的牌子,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情结。对我来说,记忆最深的大概是陀枪师姐,那年的陈小生还不算发福,程峰和陈三元是除了程至美和Jacky之外我最喜欢的银幕cp,一晃竟也快20年过去了。

庙街人头攒动,十分热闹。

当时走过这个养老院就很感慨,从外墙上,它可能真的只是这栋简陋楼群里的一小部分,我不知道这个是私营性质的还是政府资助的,但从外观上看它怎么都算不上“好”。后来回到上海,堵在高架上的时候也瞥到高架旁的高楼里建起的日间护理所,外观上似乎也有些陈旧简陋。香港应该比内地更早面临老年化的到来,城市里这样不起眼的角落实际上却承载着老人的依靠,以快节奏闻名的香港人也需要这样的存在。只是总有一种悲凉之感,晚年始终不应该是远离天伦之乐的。

香港的夜景声名在外,传说中的世界三大夜景,所以作为第一次到港的标准游客,不能免俗地去了两个标志性观景点,太平山顶和维港。
老实说,维港的夜景并没有让我觉得多震撼,可能是因为外滩作为夜跑路线时常能看到夜幕下的陆家嘴和万国建筑博览群隔着黄浦江遥遥相望,维港漂亮是漂亮的,但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秒杀的程度。
但太平山顶就不一样了,惊鸿一瞥是在坐车上山的途中,看了一眼窗外,是顺着山势密密麻麻点亮的小格子,可能因为香港的建筑间距小,单元之间又密集,才有这种观感,这一瞥转瞬即逝,让我对山顶的景致充满了期待。

晚上10点半,缆车站依然排满了等著坐缆车下山的人,山顶凌霄阁也依然挤满了观景拍照的人,这种居高临下的角度给维港的夜景加分不少,如果是像我这样初游香港,挑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去山顶吧,是不会失望的。我们这次因为是临时决定上山的,打了个车就直奔山顶了,没有坐到缆车诚然是遗憾的,下次有机会补上。

关于维港夜景,要补充的是照片里远处那一点小小的红色,是一艘画风古旧的三桅帆船,在那儿的时候只觉得以对岸的高楼大厦为背景存在于绚烂的维港夜景中真是太帅了。在45分钟的船程里,你大可以喝着小酒吹着夜风,微醺著看一幢幢霓虹闪烁的摩天楼在你眼前掠过,应该是很棒的体验。顺便提一句,这个帆船酒吧的主人的另一个bar,北京道一号的Aqua,也是香港的朋友极力推荐的360度港景view,这次没去成,只好也暂时先加到to-go-list了。

每天都会经过的崇光百货的街口,夜晚要比白天迷人很多倍。

香港金像奖颁奖礼举办当日,文化中心门口坐满了看直播的人。

想起尖沙咀地铁站的电影长廊,从上个世纪初的海报,到好像就在昨天看过的新电影,香港电影标志性的港味儿,从大银幕落到了整个长廊。一个有文化标签的城市,必然应该是幸福的城市。

香港的经典标志之一的富豪雪糕车,没有刻意寻找,倒是在天星码头边碰上了,9HKD一个甜筒,奶味还挺足的,就像是在某个古镇看到上海老酸奶,吃的应该更多是记忆和情怀。

很多人说离岛是香港不为人知却特别美好的一面,而塔门,更是香港当地的朋友强烈推荐的一个。比起南丫岛、大屿山、长洲,塔门还不算为人所熟知。
塔门(英语:Grass-Island)是香港的一个位于大滩海、大赤门及大鹏湾之间的岛屿,地理上几乎全被郊野公园包围,行政区划上属于大埔区,邻近西贡半岛西贡北,面积达1.69平方公里。(引自wiki)
从西贡的黄石码头和香港中文大学旁的马料水码头都有船去塔门,后者对我们更方便,尽管船程要长一些。
贴一个渡轮资讯://www.td.gov.hk/sc/transport_in_hong_kong/public_transport/ferries/service_details/index.html

东铁线到大学站下,在美心买了点吃的当早饭,顺着码头的指示牌走到马料水码头大概10分钟的样子,每隔百米左右都会有标识,不用担心走错。一路上基本都是步道+自行车道的配置,这点让F先森和我都深感羡慕。隧道的配色很小清新,好像是奠定了当天的基调。

马料水去塔门一天只有两班船,周末及节假日才加开一班,到了码头在两个阿姨那儿买了票。人渐渐多起来,带着娃的,带着狗的,带着帐篷的,香港人把行山作为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美事。

那天天气不好,大部分的时候都很阴沉。船靠岸,看到的是灰濛濛的、未经开发过的,保留了当地原貌的小渔村景象,而作为在我脑海里的渔村记忆里美奈的场景倒是两张不同感受,F先森和我开始有些疑惑,可能是跟出游前的幻想不一致,而是有一种误入的感觉,但这也不失是一种别样的体会。

每当天空短暂地露出一点点蓝,眼前的一切也就随着小清新起来。

海傍街上有几个大叔大婶摆着海货的小摊,几家小馆子仿佛就是小渔村的一切商业。
下午2点饿坏的我们,决定先填饱肚子,选了新有记。
无冰冻奶茶很好喝,不甜不腻但又觉得醇厚。椒盐鲜鱿肉质饱满,生滚蟹粥的蟹肉也很鲜甜,似乎是招牌的海胆炒饭倒是没吃出啥特别,270HKD的价钱在这样的小岛上也还算可以。

塔门很小,以海傍街为起点,经天后庙、青年会、足球场、观海亭,登个小山,再一路走过弓背湾、渔民新村、榕树村,一圈下来2个小时绰绰有余。
可能因为是假日的关系,岛上的游客比我想象的要多,观海亭前的草坪算得上开阔,尽管这个季节黄草还没有换上新绿,草坪上也已经是星星点点的帐篷和野餐垫,遛狗放风筝逗牛,不亦乐乎。尽管那天雾气大,虽看不到海,但却感受到渔民的日常——在那一片白茫茫中嗅一嗅海腥味,等偶尔的一阵风吹散一点雾气露出清崎的峡湾,能够想见若是朗朗晴日,光是吹吹海风看看碧海蓝天就是一次从城市的美好逃离了,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离岛体验。

雾是真的大到能见度很低,但似乎游人的兴致丝毫不减。

走过观海亭就能看到步道上山,不算高,山顶有个龙景亭,但是周围植被遮挡得比较多,再加上山顶雾气更甚,竟然没看到任何景致就悻悻而返,但也算是感受到了一次纯粹行山。

去往叠石的路上,是那天难得的短暂蓝天,沿路修起了不少错落的凉亭,随便一个回望都是明信片风景。

那天看到的牛不多,大概五六头,比起游客,它们才是岛主。这大概是离岛的妙处之一,钢筋森林里的人们见到散步的牛们都觉得惊奇,牛不怕生,好像一下子拉近了人和自然的距离,这时候你很难想到一个小时船程外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如果和我们一样顺时针环岛的话,最后一站应该是渔民新村和榕树村。在篮球场,几个村民正在打球,用起了船桨,一边的店铺里,村民看着店聊著天,有阿sir经过也就加入进来。《后会无期》东极岛之歌里唱:

我们不会离开你
生是你的老百姓
死是你的小精灵
除了这里
我们哪儿都不想去

总觉得这里的岛民也一样。今天的塔门很难再看出五六十年代的繁盛,而大多数的村民也已迁走,留下的多以老人为主,相识几十载,日日见面谈天,彼此就是对方的归属感,而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人们所羡慕的宁静乡间生活在这里更只是平常。

坐五点半的船回去,回程的时候遇上了雷暴天气,远远地看到闪电和疑似水龙卷,乌云黑压压地靠近又远离,一层船舱水漫金山,有种拍灾难片的感觉。

平安到港,雨也停了,码头对岸应该是马鞍山的万家灯火也亮了起来。暴雨之后的黄昏成就了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张色调。
走过来时的天桥和隧道,搭上返程的地铁。
从宁静的避世小岛,到灯火阑珊的繁闹市中心,也只是隔了一班地铁,一趟渡轮。

中环,是故事的中心。如我这般不了解香港的人, 这也一定是最先听过的地名之一。

当你漫步其中, 你的眼睛会看到你的和别人的故事。随便瞥过的几个场景居然也会有些熟悉:匆忙走路转头看见的一条小路会觉得似曾相识却说不出在哪里看到过, 无意抬头望见的高楼一定出现在过每一个关于香港的宣传片里; 偶然路过的半山电梯除了幻灯片的放过唯有香港的那种繁华外,也会在一瞬,仿佛看到对面狭窄公寓中有人, 从视窗偷偷张望和等待着着你喜欢的姑娘最热爱的男神也从这里路过;而终审法院大楼房顶, 右手天平左手执剑的泰美斯女神, 即使我再不熟悉港剧, 也能想起还是学生时实习结束的班车上, 邻座用手机看着的律政题材TVB剧的片头。

银幕里如此, 现实中依然。某个菲佣辛苦了一周, 终于在亲子日时又可以在某个地下道里和许多相似的人们坐在一起, 乐呵呵的看看选美跳跳舞, 与同来闯荡的闺蜜聊聊天,说说告别许久的家庭的近况,谈谈未来的憧憬;一个勤劳的中产, 也许就在某栋办公楼里加班到深夜,满身疲惫的在不远处找了家店面很小其貌不扬的小饭馆(也许就是米其林推荐)里, 点了一盘三宝饭, 抬头看到了之后相伴终身的女孩;陆羽茶楼里, 衣着整齐举止得体的服务员老先生, 微笑着迎来头发和自己一起变白的熟客, 优雅熟练的端上一盘炒鸡蛋和一只烧鹅, 望向店门的时候不知怎么愣了下神,想起自己已故的老父亲讲了不知多少遍的,盟军扔在门口的燃烧弹烧了整条街道, 哪些街坊邻居又怎么的白手起家的故事, 觉得周末一定去圣约翰教堂祷告的时候祝福祝福已在天国的亲人了。

对整个香港的历史, 这都是最有意义的地名, 这里签了对日的投降书标志了香港的沦陷, 数年后又举行了抗战胜利的大游行。这里有《南京条约》开埠后英国人兴建的第一条街, 数十年后的1997年6月30日的黄昏, 香港和平纪念碑前又降下来米字旗。这里每天又进行了数不清的交易,又裁决了几个官司,一个西装革履的上班族给满面愁容的游客笑着指了几次路,两个不同意见的年轻人在广场上言辞激烈的争吵。历史的故事发生过并且依然在发生著, 有失望有误解有吵闹有反思, 正如已经发生过的故事一样不知要经历多久, 也许很久,但失望总会变成希望, 误解总会变成和解,争吵也是一种交流,反思也终于可以有结果,故事总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吧。

半山扶梯乘到荷李活道下来,是整个行程里我最喜欢的明媚的色彩。

PMQ元创方之前是中央书院和前警察宿舍,作为“保育中环”专案之一,如今那里遍布设计师店铺,和1881 heritage一样,这样的新旧融合在我看来是香港的魅力所在。

此番去香港的餐厅名单如下:欣图轩(米其林两星)、龙景轩(米其林三星)、池记、陆羽茶室、一兰拉面,本来要去一乐烧鹅(米其林一星),但无奈那天休店,第二天赶着回沪,留了遗憾。
我知道可能很多人这时候要发出嘘声了,因为在香港这样随便走进一家街边小店都是美味的地方,去吃粤菜米其林的意义在哪里?毕竟有过一个形容说,米其林的价格可以吃深水埗三辈子,获得的快感不如深水埗三分之一。但是美食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见仁见智,napa的一星店就可以好吃到爆,而日本的三星寿司则充满仪式感,当然也可能楼下的大排档才是最合胃口。
作为也许是世界上米其林星厨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香港体验米其林,平价的或者奢侈的,都算得上是不错的美食寻访记忆。

把欣图轩放在第一个,是因为个人最喜欢这里,位于洲际地下一层,能够看到维港的景致,餐厅装修和餐具都是以玉为主题。下午1点因为酒店房间还没准备好,所以临时想起就先去吃个饭,没有预订,好在还剩一张边桌,其实无妨。

餐前小点蜂蜜琥珀桃仁和六式蘸酱,应该有辣椒酱、酸梅酱、豆瓣酱、豉油还有别的…

我们要了一个HKD458的套餐,再单点了几道点心,一共HKD1400不到,非常饱。最爱是原只鲍鱼海鲜脆芋盒,外壳松脆,内陷是蟹肉和芋泥混合在一起,非常好吃。套餐内的柚子脆香银鳕鱼也不错,鱼肉细腻,调味恰到好处,酸甜得宜。杨枝甘露是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端上桌仙气飘飘,据杨枝甘露爱好者F先森评价,不考虑排场的话,它也是“特别好吃的杨枝甘露”。

上汤龙虾脆粉果。

水晶鲜虾菜苗饺和金霞上素饺。

金银虾蒸粉果,HKD72。

极品三式海鲜饺,HKD168,分别是黑菌带子、金箔龙虾和蟹肉。

香芋火鸭雪山包,HKD72。

长脚蟹竹笙灌汤饺,HKD138,满满的蟹肉,非常鲜甜。

柚子脆香银鳕鱼。

原只鲍鱼海鲜脆芋盒,HKD110。

鲜芦笋XO酱炒鸡柳。

杨枝甘露,HKD98。

雪耳炖木瓜伴枸杞桂花糕。

龙景轩在四季酒店4楼,提前一个月订位,只能订到晚上的位置。装修风格就和欣图轩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当晚的食客多以老外为主,不过也碰到一个穿马甲的白发老伯,自己一个人缓缓地来点几个菜,用上海话讲像是从港剧里走出来的老克勒。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吃到点心的关系,并没有觉得菜色有多好,没有什么留下味蕾记忆想要一尝再尝的菜。算上10%的服务费,两个人吃了HKD2800。

餐前酒,不同的品种大概HKD300左右一杯。

烧味拼盘,猪手和海蜇头不错,HKD240。

皇汤鸡丝羹,HKD300,非!常!好!喝!当晚唯一留下印象的菜,汤色浓稠,香气十足,能够感觉到里面的多种食材。

焗酿鲜蟹盖,HKD230,外貌平平,味道的话我自己觉得没有茹斯葵的蟹肉糕好吃。

龙带玉梨香,半份HKD160,老实说这道网上热评的菜从色面到口味都没有觉得惊喜。

黑蒜爆虾球,HKD380,虾球新鲜饱满,口感微辣,调味上没有惊艳但还算是不错吧。

如意琵琶映纱窗,HKD280,纯因为名字点的菜,竹笙卷芦笋,配上豆腐蓉和鲍菇,味道非常清淡。

龙景轩炒饭,半份HKD200,贵在了龙虾上。

杨枝甘露,HKD80,F先森的必点,从口味上讲和欣图轩差不多,排场当然朴素了一些。

池记太有名,尖沙咀的这家店5点半的时候已经开始排队。点的套餐,云吞面+蠔油香菇+薏米水,云吞里面的整只大虾的新鲜度感觉胜过内地的正斗,香菇和薏米水也很合胃口。两个人总共吃掉HKD136。

陆羽茶室也是朋友推荐去饮茶的,但那天本来是去找一乐烧鹅的,没想到刚好碰上休店,一转头看到陆羽茶室就进去了,吃了晚饭。门口有印度人开门,双人位的有趣的小隔间,餐厅里面的装潢在我看来无一不是浓浓的老香港情怀,难怪说那是老派的香港人喜欢去的地方。
上了年纪的服务员努力说著港味儿普通话其实让我还挺感动的,比起龙景轩笑着说还是英文比较习惯的小哥。

茶是我喝过的口感很好的普洱。

滑蛋鲜虾仁,HKD230,蛋是没有打散炒的,非常嫩,虾仁超大只,很好吃。

脆皮炸子鸡,半份HKD280。

咸蛋蒸肉饼,HKD170。

妈咪鸡蛋仔,藏在尖沙咀的某条小街上,味道还可以吧,并没有特别惊艳,虽然门口的米其林推荐招牌很醒目。

一兰拉面只有两个形容,好吃!半夜12点去还在排著长队,即便重感冒发著烧喝了一口汤吃了一口面也觉得美味,虽然HKD90一碗的拉面也是有点贵…

四天时间只是白驹过隙,更何况是在【香港】,一个你没来过,会向往;你来过,会想念的地方。从来不缺形容这个地方的说辞,褒义的、贬义的、乐观的、消极的,但也许最好的方式,是,无视他人的说辞, 仔细看看你穿过的小巷,观察行色匆忙的人们, 试着用普通话,英文或是粤语,感受这个多元社会,你会看到都会与屋村同在, 也能看到奢华与破落并存。旅途中会遇到友好的陌生人,也会有遭到不耐烦或是白眼,这些美好和丑恶在这里也许更加鲜明。 如果有机会,带着开放包容的心去感受她了解她,香港绝不仅仅是我这一篇短短的游记所能包含的那么单薄,而真实的香港,也绝不止于在shopping mall里构筑起来的印象。

一直到现在才第一次香港应该算是很迟了,对香港也真是不熟,所以称不上攻略,只能说简单记一下行程。
D1:上海-香港,半岛酒店下午茶,油麻地暴走,太平山顶夜景,宿半岛酒店
D2:欣图轩早茶,中环暴走,维港夜景,朋友家小坐,宿香港洲际酒店
D3:塔门一日游,龙景轩晚餐,宿香港洲际酒店
D4:尖沙咀乱逛,香港-上海

相机:NIKON D750,镜头是14-24,24-120
背景音乐:陈粒《光》

贴一下几日暴走计划的地图,虽然最后因为重感冒没能够完全实现,但出自香港本地朋友的安排应该算得上详尽周到了。

尖沙咀,钟楼好像在维修。

油麻地,主要景点离得很近。

中环1,旧立法会大楼比较容易找错,这部分的几个地方离得不远。

中环2,这里的几个景点稍微有点距离。



机票
因为买得比较临时,所以机票不便宜,国泰航空,往返含税2400/人。



酒店
这次的酒店都是在官网上预订的,半岛的维港景房是HKD5790/晚,洲际同样是维港景房HKD2400/晚。
半岛的好处自不必说,但是可能是因为房间的玻璃太脏,让我对半岛的印象直线下降,而且虽然正对维港,但是视野中隔着街对面的香港文化中心,并没有觉得特别开阔。
洲际就在半岛对面,走过去5分钟,挨着维港建的,算是离维港最近的酒店,大堂吧视野一流,有现场乐队。房间虽然没有半岛的大,但是玻璃真的超!级!干!净!相比之下,洲际价效比满分。



米其林
龙景轩:香港四季酒店四楼,网上预订似乎有些问题,我是电话预订的。//www.fourseasons.com/zh/hongkong/dining/restaurants/lung_king_heen/,可以先看一眼选单。
欣图轩:香港洲际酒店地下一层,我没有预订,但据服务员说当天中午是订满的,选单//hongkong-ic.intercontinental.com/zh-hans/dining/yan_toh_heen.php
Dress code还是得注意一下,男生必须长裤,当然如果刚好没有穿的话,餐厅都会备有裤子供你更换。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