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高京都站

JR火车在飞奔,

一路上已很少能看到农田,大片是连线著大城市的村镇。日本城乡差距不大也许正是发达的标志啊。

一个多小时后,火车到站了

出了闸口

夫人说直通云霄的自动扶梯也是一大景点

一节,两节,登不完的梯

终于登顶

登高远望,京都山谷中狭长的都市一览无遗

(二)去酒店的路上

京都的交通不如大阪东京那样的大都市那么方便,去我们预定的酒店没有直达的公交车,两多公里,我们走了去

一路上不见高楼大厦,全是原始的小木屋

跨过京都的母亲河—鸭川

进入了一个小巷

再向前就是外面的小酒店了

(三)百年日式晴鸭楼

我们继续向前

到了

晴鸭楼,一座很普通的日本老房子

晴鸭楼于1831年开业,是一座有近200年历史的日式家庭旅馆,由一个家族经营已传承了5代,服务人员都是一家老少一家人,细致入微,倍感温馨。一进门就是一个纯日式的庭院。

小庭院里面就是日式旅馆的主楼了

依然是下午三点才能进客房的规矩,我们寄存了行李后先出去玩了。

(四)三年阪二年阪小道

穿越京都小巷

远处已见京都的塔。我们已到了京都最具旧时气象的街道三年阪、二年阪小道

已见不少身着和服的人,但你要小心区别是当地人还是外国的观光客。气质、讲究是完全不同的。

先去一家地道的鳗鱼饭料理—釜座

寻找千与千寻的灵感

走到坡顶

右转,就是京都最美的街景

进入了一个幽静的小庭院

(五)祇园

出了三年阪二年阪,就到祇园街区了。这里是京都最大的艺伎区。据说每到夜晚都能遇见涂脂抹粉的艺伎出入街头。

(六)八阪神社

前方就是八阪神社了。这里西接京都闹市区四条通大街的尽头,东连幽静的东山林区。八阪神社是日本全国祗园社的总本社,供奉消灾驱邪、买卖兴隆之神,深受当人的喜爱,每年七月的祗园季名扬世界。

八阪神社已有一千年历史了。建筑为我国盛唐风格。难怪2019年最风靡的《长安十二时辰》的大唐建筑都是把这里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到了电视剧里。连色彩都是橘红木栏加黛瓦。

看这座南门,不就是靖安寺的那座建筑的原型吗?

(七)花见小路

八板神庙出来就是京都繁华的商街—-四条通

顺着四条通不远就是艺伎最集中的花见小路

这里的房子依然保持着古房的样式,即使翻新也是木材的古工艺

街边的居酒屋看来都是夜间才营业

花见小路不长,走到头就是见仁寺。京都的寺院据说有几千座,数不清拜不完。只能找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细看。

(八)入住

我们又回到了晴鸭楼

日式建筑进屋是要脱鞋的

热情的主人带领我们去我们的房间,

我们住在二楼主客房。这是酒店最好最大的客房,也许是我们大概提前一年就下单预定了的缘故吧。

我们的房门

进门厅,再推开和式门,

经典的和式,简洁充满了禅意,见不到床。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我们的旅行箱,和鞋子都被酒店的服务生擦得一尘不染

“咚咚咚”敲门声,身着和服的服务员端来了热水,给我们沏茶

一壶茶,两块宇治的抹茶饼,还有热毛巾,好热情周到的服务啊

客官满意的笑容刻在脸上

(九)美食先斗町

晚饭的时间到了,我们通过五条通大桥,跨过了鸭川

我们右转先顺着木屋町通向北走,一路很多据说是米其林三星低调的日式餐馆

京都的派出所宣传画也打亲民牌。

逍遥的日本人还在河滩上支起了露台,供酒客们吃饭赏景、纳凉。

这叫纳凉床餐

穿过四条通

过了马路,再右边更靠鸭川的一条更狭窄的小巷就是国际观光客蜂拥的,低档百姓的小吃街—先斗町了。

(十)地道的寿司

路的顶头一家叫乃日的寿司店

我们上了二楼。店面不大,两张桌子,一个老板,一位服务员。我们在吧台上边看老板做寿司边享受美食。

一会儿寿司做好了。当看到我们在找芥末时,老板比划著说,不需要再加酱油和芥末,直接吃。

伴随着清酒,的确,原汁原味,味道好极了。这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寿司了。

(十一)夜穿小巷

美食过后,我们又穿街走巷

“我们的酒店没有见到床,床在哪里呢?不会睡地铺吧?”我和夫人边走边聊,一会儿就到酒店了

(十二)和室一夜

我们回到了酒店

主人已全家在门口鞠躬迎候

墙上挂著昭和27年对这架已持续开业了12多年的酒店的嘉奖状

墙上还挂了锡金国王入住酒店的照片

一楼的阅览室

我们进房间一看,地上有一张铺好的大床

地铺的大床几乎占了大半个房间

浴室卫生间一应俱全
据说一部很火的日剧——《鸭,去京都》就是在这间客服房拍摄的。剧中出现的木浴缸,就是这浴室里的一个树龄400年的高野罗汉松做成的,在泡澡时水里能闻到罗汉松的淡香。

入睡前再翻一下孤独星球的《日本》

在禅意的月色下入梦

京都第一梦

(十三)清晨金阁寺

清晨,天亮了
没有窗帘的和室,是睡不了懒觉的

我们一早出发了

京都,安安静静,朴实无华

我们乘上了公交
京都的景点不像奈良相对集中,十分分散,必须乘公交。公交车上的显示车站基本是中文,很方便。

金阁寺在京都的北郊,
我们来的尚早,还没有开门

九点,开门了
金阁寺是京都打卡点,即使一大早旅游团也不少

神奇的是当我们站在了金阁寺最美的角度前,阳光出来了。
阳光打在金阁上,闪闪发光。
我们赶紧在金阁寺的标准像前抢个镜头

金阁寺的本名叫鹿苑寺,原本是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北山山庄,其死后改为寺院。寺院中,有一座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金阁—-舍利殿,因此被称为金阁寺。1950年金阁寺僧徒应为对金阁寺的美的嫉妒,放火烧掉了金阁寺。传奇的三岛由纪夫由此灵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金阁寺》。
清晨的初阳下,金色的金阁寺的确有令人诱惑的美。

我们静静地近看

屋顶的神鸟凤凰因被烧是不在屋顶被幸存了下来。

(十四)静观龙安寺枯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传承下来的独特的园林造园样式,是洞察日本和式文化精髓的最佳视角。龙安寺是日本枯山水最重要的代表,来京都不能不看。
离开金阁寺,继续向西延公里走,两公里不到就是龙安寺了。

进入寺院大门

穿过一片池塘

联想到莫奈的睡莲

上了一个比较抖的坡道

购票就可进入龙安寺枯山水的庭院—石庭。

脱鞋进入

石庭其实是龙安寺方丈室前面的一块长方形的小庭院

方丈每天打坐冥想时正对着这个小庭院

方丈室本身简约,充满著禅意

让我们静坐下来,欣赏一下石庭的古山水吧

我们坐在不同的角度,慢慢品味着石庭的奥祕
只见方丈室的对面是一块长方形的地块三面土砌的低墙,地块铺满了白色的砂石。像一幅横轴画卷。
其中有十五块大小不一,造型古朴无华的岩石,分成五组,看似随意确是有意地错落有致的分别摆放。岩石用青苔围成一小圈。地面白色的砂石又以各组圈有青苔的岩石为中心用耙扫出了细密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似水面雨水溅落,或鱼儿洗水的浪花。更奇特的是我们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只能数出14块岩石,总是有一块岩石被他身边的岩石挡住了。所谓真相是永远一眼望不清的。据说当你只坐在方丈主持的位置,方可将15块岩石尽收眼底。高人总是是方丈。

这岩石和砂石,黑白分明,对比强烈,象征一山一水一世界。

只要有心,“山水草木皆成佛”。
这就是禅。

石庭院,空间虽小,确是个
大千世界

方丈室后面的世界又是另一个清凉世界

这就是石庭院的那段矮墙。
外面花花草草,红红绿绿。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十五)御所车御膳

出了龙安寺,左上回城的公交车

在京都御苑下车

京都御所就是日本天皇的皇宫,从公元781年天皇从奈良迁都到京都起,至1868年明治维新,幕府没落,归政明治天皇,皇宫移至东京。在长达1074年中,它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迁都东京后,这里保留成为了天皇的行宫。
外观上看,京都御所远不如紫禁城的皇家气派,围墙不高低调内敛。

由于现在还是皇家禁地,每年春秋两季少量预定访客可入内参观。

中午时分,我们饿了,发现御所西面树林中有个游客中心。

屋内环境典雅,人也不多

进去一看居然还有精美的车御所膳

一会儿餐车上来了,精美的我们都不忍吃,赶紧多角度拍照

揭盖前,还是要摆个POSE的

真是秀色可餐啊,流口水了

这么精美的餐具,和食,又在御所大院里,价钱一定是天价吧?
错了,只要3500日元,250元人民币不到。比日本其他地方的便当还便宜的。
太超值了。

酒足饭饱,继续溜达

御所的东门—建春门

皇家菊花图案的瓦当

南面的围墙

南面中轴线的正门—-建礼门

推到最南面在看看御所的全景

南面中轴线对着建礼门,后面是雄伟高大端庄的皇宫主建筑正殿—-紫宸殿,再远处是京都的一组高山—鞍马山。

前有照,后又靠;左青龙,右白虎。大唐文明也把风水学术带到了京都。京都和御所的确大风水,护佑千年平安。

御所的最难边有一片小巧朴实的园林。

园内一碗清水

仙鹤

楼阁

这就是九条池。九条氏是古日本幕府制约天皇的藤原五大摄政家族之一。因家族最早住在京都九条地区而得名。九条池是其家族的私家园林。地址就在皇宫御所之南,说明其地位显赫,足以与天皇对峙。

千百年来日本天皇幕府始终都在制约与反制约,天皇从来都没有至高无上不被制约的权力。天皇和幕府都是世袭制。不过神话了的天皇的血脉从来没断过,但比武士拳头实力的幕府却像个跑马灯一个家族人头落地,另一个家族又前仆后继。从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到江户幕府。直至明治维新、二战战败,日本真正地和平实现的君主立宪的现在民主,所以始终被制约的天皇的日本反而更容易推行现代民主。
我们再回头看我们的历史皇帝老儿,总得有人头落地,总要改朝换代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造反有理。
九条池水还在,天皇御所还在,九条家的祖屋早已人去楼空,不在了。

(十六)二条城

从御所出来

先向西,再向南

不远就见到又一座城池。不过座城池四面环水,不像天皇御所四面没有护城河。似乎这里的主人更没有安全感。

这座城的东面正中正对着京都的二条通(即二条路),二条通的最西到此结束。并霸道地让四面的道路成了断头路,必须绕道。
这座霸道又令人胆寒的城以路命名,就叫做二条城。

二条城建成于公元1603年,是实际控制了日本最有实力的幕府将军—-德川家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在京都的行辕,是江户幕府的权力象征。
二条城的地位不亚于京都隔壁的御所,甚至更高,在这里发生了多次改变的日本历史程序的大事件。
公元1611年的德川家康在二条城会见丰臣秀赖,标志了丰臣家从此臣服于德川家,日本幕府进入德川家时代。以致后来水尾天皇屈驾登门二条城拜访他的臣子德川家光。
公元1867年明治大政奉还仪式也在二条城举行。德川幕府世袭了十五代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向明治政府交还政权。延续了256年的德川幕府时代结束。
天皇成为了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者。开启了明治维新的新时代。日本奠定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基础。
一个二条城,半部日本史。

进入二条城,我们第一个见到的就是这座精美的大门—-唐门。

唐门在日本常见。是日本寺庙、神社和城堡的正门。
看到唐字一定自然联想到中国对日本文化影响最大的唐朝。唐门顶部是一个非常夸张的弓形门顶,也叫唐破风。

走近细看门楣:尽是我们国人非常熟悉的是“岁寒三友”松竹梅,“松鹤延年”、“富贵牡丹”等图案。当然更少不了天皇标志—-十六瓣菊花家纹 。

唐门之气派再联想到不远天皇京都御所的寒酸,不能不说日本当时的实权尽在幕府德川家。
进入唐门就是二条城核心建筑主殿,也是原始、保留最完好的建筑—-二之丸御殿

二之丸御殿由6栋歇山顶的建筑依次曲折相连而成。这里是日本各地大名藩主和朝廷敕使等候日本的实权者征夷大将军—-德川家接见的场所。

二之丸御殿的入口又是一座我们刚刚在唐门看到中央凸出成弓形像遮雨棚的建筑—-唐破风,中国也叫“抱厦”。

抬头仔细观察,古屋维修人员在维修二之丸御殿时,在大屋顶的屋脊斜边边,在天皇十六瓣菊花家纹 附近,还发现了残缺的德川家康的三叶葵家纹图案。这是明治维新后去幕府运动中遗漏下来的残片。见证了改天换日,换了主人的钜变。

二之丸御殿内部是不让拍照的。里面最神奇的地方是“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传说当年幕府将军怕夜间刺客行刺,有意将房间一圈外侧的地板设计为人已走过就呼哧呼哧地响。但考古学家解释是而是因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钉子跟木板摩擦造成。不管怎么说,这声音还是悦耳动听的。
殿内墙壁和隔门上画有很多精美绝伦的狩野派画家—-狩野一门的名画《鹰立松树图》、《守望八方雄狮图》等。
还有一个房间用蜡像复原了1867年,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于明治天皇的场景。

室内不让拍,我们只有室外多拍几张了。

出了二之丸御殿再向前走,又见到一条护城河,这就是二条城最里层,最安全的本丸御殿所在城池。

过河进入,原有的本丸御殿和城墙角上高大的天守阁随着德川幕府的失势也拆除化为平地了

(十七)锦市场

锦市场是京都的一个人气很旺的自由市场。是京都打卡地之一。
我们出了二条城,向东南方向穿街过巷。

远远的路的尽头门楼上一个大大的锦字

进入了锦市场,和国内很多室内农贸市场差不多,占了马路盖了个棚子。商贩也不算高阶。以美味口可的京都小食档为主。

日本的道具是最好的

有点像中国的福建广东沿海,日本的神社、宫、庙满街都是。锦市场的尽头又是一座宫

锦市场出来又到了晚饭时间了,

再次穿过鸭川

(十八)宾至如归

我们回到了温馨的晴鸭楼,木栅栏内能看到我们二楼的客房

可爱的服务生又端来了暖暖的茶和点心

又是一个清晨

店主盛装热情地欢送一位位住客

我们邀请主人合个影

他们全家都站在门口目送着我们

直到我们走出小巷看不见他们,真的很令人感动。

(十九)伏见稻荷

我们从酒店附近的三条站上了南去的城铁。

几站路就到了—-伏见稻荷站。

日本铁路十分发达,很多和公路交汇处都是平面交叉。

左转,进入一个小路,见到一座鸟居

前行,一座更大的鸟居,鸟居背后就是伏见稻荷神社了

神社的正门

透过大门向西看,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很有趣的是这里有很多狐狸的守护神,嘴里还含着麦穗

原来伏见稻荷大社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因此成为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

神社主体建筑群

祭坛

祈福的百姓要求还是很朴实的,还都用庄严正式的中文呢

再跟着人群往里走

前方就是壮观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鸟居阵。这是见证了日本经济腾飞,很多发了财的财阀为了生意兴隆恒运长久纷纷向伏见稻荷献奉鸟居,由于场地有限,以致只能一个紧挨一个,密密麻麻。

这些绵延到山顶又绕了一大圈,长达数公里的鸟居阵叫千本鸟居,我们也就在山脚下走了十分之一都不到,就打道回府了。

由于我们来得早,回去的时候人流蜂拥而来

(二十)三十三间堂

还是一张地铁票

位于京都七条的三十三间堂是日本天台宗寺院。长60米长方形的主建筑物,因屋内有33个梁柱隔开的空间而得名。

三十三间堂里供奉了一千尊观音雕像。塑像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二十一)清水寺

从三十三间堂出来继续向东走,就是著名的京都博物馆,由于今年的樱花季特展才结束,没有开放。

我们再向北走

然后向东,随着人流向山坡上走。

半山腰上,一座非常美丽,非常日本的寺院建筑群展现在眼前,这就是京都打卡三大名胜之一的清水寺,其他两个是金阁寺和二条城。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始建于公元778年,现存建筑是公元1633年由德川家光捐资重修的。

清水寺三重塔

西门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喝上一口水可防病防灾。

清水寺最壮观的建筑是被定为国宝的主堂。由139根立柱支撑在山崖边,从地面刀半山上就像一座摩天大厦,又像一座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可惜这几年大修被包裹起来,不见庐山真面目了。

六月紫阳花开,紫花、绿叶、红筑、黛瓦,很是奇特。

在山上拍一张清水寺的标准照,有山、有寺、有塔,还有京都城

下了山,在路边凉亭歇一下。

在来一大碗抹茶冰

一花一冰一世界

(二十二)三年板

出了清水寺,就是下山道,道路两边全是商铺,游客人头攒动

路边一个陶瓷店,里面的风景很是不错。夫人淘陶瓷,我找风景

(二十三)古塔暮色,闯入汤婆婆的神灵世界

终于到了落日时分,三年阪附近的高档料理正开门迎客。

天色已暮,这是拍古塔暮色最有情调感觉的照片的最佳时刻了。我以八阪三重塔为主景,落日方向的暮色为背景,尽量找到地势较高处,迅速对比选择各种最佳角度。

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山坡

眼前一个古朴的日式石灯笼

石灯笼、古塔、暮色、丛林,好一幅完美的京都暮色图啊

已是蓝调,我们在静静的二年阪,像是闯入了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神灵的奇异世界

(二十四)夜遇艺伎

在无名小巷吃了一家美味的炒饭

我们又来到了夜幕中的花见小路

高档的怀石料理身着合服的服务生目送著微罪的酒客

突然迎面闯入了两位涂脂抹粉盛装的艺伎

一阵风,我们急忙举起了手机

直至消失在无名小巷中

(二十五)再见了晴鸭楼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

温馨的日式旅舍晴鸭楼,我们真的有点依依不舍

店家又是帮我们提着笨重的行李箱

我们再次和热情的服务生合影道别

再见了

令人感动的九十度鞠躬

我们一步一回头

依然在那里

直至我们转到了大路上,看不见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