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

终于鼓起勇气注册了小马,第一篇游记献给年初的日本之行;

区别于传统的游记,对于日本已经很成熟的旅游市场,此篇仅仅是所见所感,不包含攻略资讯;镇楼图奉上。


大部分东北人真的是对日本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反感,以至于多年来都未将它作为旅行的目的地;14年生日,先生送了一份自以为的惊喜,半个月的日本行程,定好了酒店和机票;当看到这份礼物的时候,惊喜变成了惊吓,并在启程前不到一个月果断的取消了机票和酒店;导致这么多年他都把这次行程安排当作谈资,不再做任何的行程安排。

每次提到这个国家,都好像有一道跨不过去的鸿沟,直到19年中在考虑年底跨年的行程时由于费用过高又一次无奈放弃了南美以及北欧的选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踏足这两个神往的地方);直到近一两年,朋友圈里都疯狂的在晒日本的旅行;日本才再次进入视野。

不知道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这个国家渐渐的摘掉了过度的有色眼镜,想着去看看也好;并且从19跨到20,我们也想有一个不看烟花,不一样的跨年;决定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行程也比较规范,毕竟是一个已经成熟到不需要怎么做攻略就差不多了然于心的旅行市场。近20天的行程,也差不多可以把这个小岛国从北到南大致的搂一遍,也是第一次把这么久的假期放在一个国家。

——————————————– 分割线 —————————————————————————-

启程北海道

又是一个红眼航班,好在这次的飞行距离对比年初的中东已经短了一半不止;自从上次的飞行过后,现在10小时内的飞行都已觉得轻松的很了。ANA唯一不好的就是到日本国内转机的时候要提取行李再重新托运,导致两个小时的转机时间非常紧张。

行程的第一站毫不犹豫的定在了北海道,因为冬天,因为雪,因为这里是整个日本最吸引我们的地方。

冬季清晨的北海道空气中有着清冽的味道,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好像瞬间忘掉了夜行的疲惫;酒店定在了札幌JR站的附近,机场顺利的换到了JR pass,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札幌站;外面大雪纷飞,好在酒店不远,冒雪步行到酒店,距离check in的时间尚早(大部分酒店check in的时间都在下午3点),行李寄存后出门往狸小路而行 – 札幌网红景点,逛街购物必到;半路遇到在街上做问卷调查的中学生们,对海外游客进行札幌印象的问卷调查,虽然刚落地,没什么太多的概念,但还是认认真真的帮他们填了问卷。这大雪天里,孩子们一个个冻得小脸通红,也是不容易。至于狸小路,亲历非常鸡肋;买了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回到札幌站,登上38楼观景台,点了一杯热巧,欣赏著窗外雪景下的城市。

红眼航班过于耗费精力,下午回到酒店check in,早早的便歇下了,以至于第二日早上5点就醒了,想想也睡不着了,早点起来,收拾收拾;酒店自助的早餐很丰盛,日本人的讲究除了食物还体现到了盛装食物的小器皿上,每个不一样的食物都有盛装的器皿。

北海道的第二日计划了小樽的一日行,札幌站到小樽,途径朝里,一路沿海的雪国列车甚是浪漫,朝里的街道很乡村,却更有日本的感觉。


朝里距离小樽车程差不多10分钟,跟着人流出站;第一站便是情书中的“船舰贩”,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没有电影中的纯白世界,但整个成15%角的下坡,直接可以看到海平面,还是颇为值得的。

沿着小樽站前的主路,一路走到运河边,在“出拔小路”登上观景台俯瞰运河。运河旁有一条小路,一路有很多小店,说了不买东西,还是忍不住买了些抹茶的点心,给先生买了心心念唸的咖啡磨具,给朋友们买了小樽出名的八音盒;


回到札幌已经晚上7点了,简单吃了些便出门散步,一路走到大通公园,正赶上一年一度的灯光节,热闹的人群,五彩的灯光点亮了整个天空。旅行中总会不经意碰到一些小惊喜。

札幌最出名的应该就是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了,我们放在了离开札幌的这天上午;刚出车站便闻到了空气中巧克力的甜味,一路沿着味道便可看到“白色恋人”公园,园区不大,整体参观下来1小时足以,我们却在里面墨迹了一上午的时间,因为这里圣诞的气氛非常浓厚,各种摆拍不停歇;买到了19年圣诞限定版的巧克力;回到札幌站,心满意足的踏上了前往登别的列车;一小时左右的车程,火车站转道南巴士,到达时夜幕已临,酒店就在道南巴士站对面,此行唯一极具日本风情的酒店;


被称为“日本第一汤”的登别拥有日本最好的火山温泉,早晚各一泡,洗去这两天一身的凉气;登别还有一个第一,便是世界第一大的熊牧场,“熊出没注意”的发源地,有意思的是,这些棕熊为了讨口吃的各种招手作揖,已然熟知套路。


出了牧场,沿着温泉路便是地狱谷,虽然去年年底的在新西兰北岛也看了火山温泉,但雪景中的还是第一次;本想在大沼汤泡泡脚,结果因为雪天路滑暂时关闭,枉费了来回40分钟的登山,尤其是道路特别滑的情况下。


下午回到酒店,提取了行李,还是道南巴士回到登别车站,前往北海道的最后一站 – 函馆。位于北海道南部的函馆,温度却比札幌还低;站前的霓虹灯点亮了整个广场;


先生不知在哪里看到了泡温泉的猴子,于是临时改变行程,第二天一早跑到热带植物园看一群“大师兄”泡澡;这群猴子每年冬春会在这边泡温泉,潇洒非常。


登上塔台,俯瞰五菱郭公园,午餐试了试小丑汉堡;函馆的遗憾在函馆山的夜景,这个和香港的维多利亚港以及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起并称世界三大,号称百万夜景的函馆山夜景吸引著众多的游客。看了攻略,为了抢占有利地形,下午2点半就坐缆车上山,并在2楼餐厅坐到了窗前的最佳位置,点了一份cheese cake + 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坐等百万夜景出现在眼前,还暗自庆幸,不用到楼上外面的观景台冷风中的等待。结果两小时后,夜幕降临,但由于风雪交加,百万夜景只看到了不到一万,虽然失望,但也安慰自己圣诞夜的雪景也是美的。出了餐厅发现门口排队已经可用长龙来形容,很想大声喊一句,不用排了,去楼顶观景台看下就下山吧。回到酒店,坐在大堂的高台上,冲了一杯水果茶,对着窗外的街景写下了以上的文字。

隔日清晨一早在函馆的朝市品尝了一顿地道的海鲜饭,虽然北海道到处是海产,但对于先生和我两个内陆城市长大的人,对海鲜的兴趣并不大,以至于在快要离开北海道的早晨才象征性的试了试。早餐过后沿着海边走到了红森仓库,红色的很有历史感的建筑被白雪和蓝天大海映衬显得格外耀眼,路边有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做义工,帮助前来参观的游客照相合影,很有亲切感。

关东走起

函馆到东京即使乘坐新干线也要差不多5小时,傍晚抵达东京,这个日本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最出名也是最大的城市,虽然它不是日本的首都(日本名义上没有首都)但却有着首都的地位。我们没有达到东京站,而是提前在上野下了车,酒店定在了上野站旁边。关东的第一印象便是拥挤,拥挤的人群,拥挤的街道,拥挤的房间;是的,房间小到一个箱子都打不开!和北海道简直不是一个等级,两个人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感觉呼吸都有点窒息。匆匆放下行李出外觅食,酒店不远处便有一家牛肉饭的始祖“吉野家”,记得第一次吃吉野家还是在吉隆坡留学的时候,一晃10几年过去了;点了两份地道的牛肉饭,相当满足。夜晚的东京好像一天才开始,北海道完全不在一个档次;跑去看了“歌舞伎町一条街”,除了那几个醒目的大字,其它并无甚特别。

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分公司在,先生必到拜访,好像成为了一种习惯;日本的分公司坐落在六本木,距离东京塔不远,借着上午的时间,东京的第一站便放在了东京塔;找到了网红照相景点,地下车库入口处,几张相片便算打了卡;


我们对于这个塔的兴趣并不大,里面转了转便前往分公司,借着公司的有效网,通了一个工作电话;好像从未有过完整的属于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的假期,这个假期也是,各种微信,工作上的电话,邮件;基本贯穿了整个假期。扯远了,先生公司在日本的分公司有约几百人,由于临近元旦假期,基本上都休了年假,但还是组了一个8人的局来为我们接风,有意思的是,在这样一个美食环境,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照顾我们,居然带我们去吃了中餐。一顿热闹的午餐,大家天南海北的瞎聊,坐在我对面的女孩来自菲律宾,在日本10年,我们两个肆无忌惮的讨论著日本糟糕的英文;团队中的埃及小伙听说我们年初去了埃及,相当兴奋,邀请我们下次去一定要约上他,给我们做地道的导游。午餐后道别,我们乘车前往浅草寺,东京最出名的寺庙,果然人山人海;


寺庙出来看还有时间,临时起意走到了“江户东京博物馆”;原本并没有计划,但是这个博物馆却带给我们非常大的震撼;整个展馆分为三层,日本人把模型细致到了极致,展馆里全部用模型来介绍整个江户的历史延达到今,大部分的历史和建筑都还是仿唐为主;


晚上的时间跑去看有着世界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支撑的“涉谷”十字路口,登高俯瞰,密密麻麻的人群,尝试着来回过了两次马路,扑面而来的人群有一种打群架的气势。这里果然不负世界人口最密集城市之称。

隔天是先生约面板科医生的日子,先生的面板自从上海回悉尼后就一直不知原因的过敏;朋友介绍的这个日本的面板科医生,看了15分钟,开了药,居然擦了两天就开始好了,也是神奇;先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车的热爱,既然来了日本,和车有关的展览以及博物馆必须安排上了,下午台场走起,从最先进的车型到最复古的20年代的博物馆,一下午的时间都泡在了这里。

富士吉田

东京的最后一天,我们没有安排迪士尼,原本打算好好在酒店休息下,早上起来先生精神焕发,提议还是去看看鼎鼎有名的富士山。据说,富士山一年到头能清楚看到的天数非常有限,在东京的头两天一直有些小雨阴天,所以我们并不报希望,查了线上的天气情况也并不清晰,直到在车上快到达的时候,天居然开始慢慢放晴,我们也从各个角度看到了一直在照片上的这座巍峨的火山,很是小雀幸;富士山下的富士吉田镇是唯一我们觉得关东很喜欢的一个小镇子,镇子不大,一个个的小别墅随意的修在路边,每家有块小田地,镇子安静,别致;

北陆“小京都”之金泽

金泽,素有北陆小京都之称,是日本升龙道的龙头所在,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一个相对冷门的景点城市,从东京到金泽大概2个多小时的车程。起初是因为一张照片被吸引,将这个冷门城市规划到了行程里面,照片拍的是一组水下影像,在一个游泳池里,但每个人都正常穿着衣服,里面波光粼粼却没有水,很是有意思;这张照片照的是金泽博物馆里面的一个游泳池,很遗憾,这次行程由于资讯更新不够,抵达的两天博物馆均属于闭馆状态,但我们却对这个城市有着不枉此行的评价,原因于这个城市的历史,人文,各个方面都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日本。对比于京都的繁华,热闹,这里更加安静,整洁;更加有日本的古风的感觉。

据说金泽的车站被评为日本最美车站,还出现在《柯南》里;但实话,这个“鼎”实在没看出来美在哪里;可能各人欣赏角度不同。放下行李,查了路程,天气晴好,我们打算步行前往“东茶屋街”。午饭后一路穿小胡同溜达,胡同里很安静,不时可以看到浇花洗地的老大爷和侍花弄草的老奶奶;

石板路两旁有诸多江户时期茶屋建筑的“东茶屋街”是金泽江户时代延续至今三大茶屋街规模最大的一个;

关西印象

旅行进行到这里已过大半,接下来的京都,奈良,大阪都是老生常谈的城市了。京都和大阪都已充斥着各种旅行团,各个庙宇以及神社也是非排队入不到的情况;跨年夜的清水寺,新年第一天的“伏见稻荷大社”祈福,都瞬间让人想起在照片上看到的大天朝五一假期西湖断桥以及北京长城的景象,除了人还是人……

避开了二,三年阪的人群,下午在知恩院品一杯茶,等待午夜的跨年钟声;108下钟声,每敲一下,僧人们都唸唸有词,期望赶走所有的不好,迎接美好的新的一年。

新年的第二天,我们从京都往返前往奈良,原意是喂🦌,却发现这不止是一座到处是🦌的城市,更是一座吸收唐长安和洛阳建筑的古城;


大阪的三天什么景点都没有安排,全部献给了购物;这个城市第一印象真的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了,酒店选在了道顿觉,旁边的小路上全是垃圾;大阪的好处就是日本集中的购物中心,可以买到所有想买的东西,我们也在这三天狠狠的消费了下。

结语

回到悉尼,上班第一天,同事问起日本一行如何,讨论起来,从这近20天的行程中,有惊喜有遗憾,但整体感觉,日本对我们的吸引力,历史方面不如埃及和约旦所在的中东地区又类似我大天朝唐文化;美食和文化方面不如柬埔寨和泰国所在的东南亚地区,及其缺少水果和蔬菜;自然景观方面不如我们所居住的大洋洲;主题乐园在美国已经体验过。日本人引以为傲的礼仪,更是在我们到达东京的第一天就瞬间瓦解,马路上踩脚,推嚷没有一个说对不起;跨年夜是排队拥挤不堪,各种推搡。那么日本能吸引到我们的有什么呢?现在想来或许是只有北海道小镇的宁静以及温泉和大阪的购物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894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