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喜马拉雅上一期讲日本的节目之前,金泽这地方我没听说过。

但是听说那里有世界遗产白山乡之后,我决定去那里。而且很重要的一点,那里离飞弹市很近,《你的名字》里的神社和火山湖就位于石川县飞弹市,说不定还可以去下那里。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最终还是没去成,但仅仅从游览的景色和人文体验来说,金泽,值得一去,不虚此行。
这里的海鲜,这里的日本海海岸,这里的古代园林和城墙,这里的北国雪景,在之后,都成了我不可忘却的经历。

从东京站出发,新干线,目的地金泽,傍晚,天色不暗、。
我觉得还是我们学习日本的比较多一点,比如高铁站台上的这种导流框,记得兰州西站刚开通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框的,每个框对应着车厢号,以便于大家按车厢排队。但是日本的这个还用来分开不同车次的旅客,因为日本的高铁已经公交化,基本十几分钟就一趟,特别是距离比较近的城市,可能几分钟就一趟,所以就有了先发和后发,以区别车次。

说实话把高铁坐成了公交这感觉很不错。

这就是新干线了,这颜色配的什么感觉呢?挺明快的。

这里有件我印象很深的事情,因为东京站站台很多,也比较复杂,光看指导牌有时候还是会搞错,于是我就去问一个穿着制服的人,一个年轻小伙,我为他的时候他正在工作,他的工作就是举著旗子,给列车司机发出讯号。我问他去金泽的站台在哪儿啊?他没有理我,他还在举著旗子,胳膊和身体成90度,看着列车渐行渐远,口里默唸著口号,当口号停止,列车车尾刚好离开站台。我震惊了,没有人监督他要这要默唸著口号给列车给讯号吧, 他的口号和列车的执行如此契合。列车走了他才回过神来,说了一句hello?

他真的不是在工作,他是一个人在战斗,虽是小小的讯号员,却如此认真,如此精确,日本人这点挺可怕的。

车厢内部感觉比我们的高铁要宽一些,日本人个子都那么小,座位还弄的挺宽。车厢由于时间久远,也挺破旧,但想到新干线是1964年开通的,在那个年代肯定是超级先进。乘坐感受呢,说实话没有高铁稳,因为我妈竟然晕车了,这可是火车好吗。

中国的高铁技术一部分是来源于日本高铁的,中国的聪明在于把日本新干线,加拿大庞巴迪等境外巨头的技术给融合了,所以我们国家东北和西北的高铁技术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国家。据说当初招标的时候,加拿大人很高傲,价格始终不肯降,我们的张老总到了会议室,一句话没说只是当着加拿大人的面吸了一支菸,吸完后将菸头一按,对加拿大人说了一句,你们买机票回吧,就离开了会场。加拿大人当场石化,第二天价格就降下来了,因为他们无法放弃这个巨大的市场。

能造机车的企业有很多,韩国现代,捷克斯柯达都可以,可真正能达到高速列车的水平,就没有几家了。中国能在短时间内追赶上国际水平,而且反向将这种技术输出,是很厉害的,这其中,有很多中国式智慧。

言归正传,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日本的铁道技术就这样了,本来我也这么认为,但是之后坐了从京都到关西国际机场的机场快线之后,我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他们只是既有线路太老而已,新修的一些线路,整个车型很现代化,像是穿越而来的列车,稳定性也很不错。日本铁道技术的技术储备,还是很强悍的,只是国土狭小,没有地方修而已。

如果单凭技术在境外打高铁市场,中国如果没有成本优势,是打不败日本的。但市场又是个价格和技术的综合体,中国好运,拿下一个算一个吧。

也许是长野县吧,火车飞快的穿过一个又一个乡村,让眼睛来不及留意堆满雪的屋顶。

乡村是小小的,房屋是小小的,河流也是小小的,山也是小小的。设想遣唐使第一次来到大唐,看到长江黄河,看到祁连五岳,看到洛阳长安,该是怎样的心情?

我终于明白他们怎么会不扩张呢?他们从伊藤博文时代就开始尝试占领朝鲜半岛,最终的目的,是中国大陆啊,只是那时候的中国还很强大,他们没有得逞,但他们一直在尝试,直到二战他们得手了,他们真的是想把东北当做自己的地方来耕耘,他们羡慕东北的高山流水,羡慕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他们羡慕东北无尽的煤矿和铁矿,所以他们派了几百万日本移民去开垦,只是他们不懂得量力而行,不懂得狮子终究还是狮子,狗终究还是狗,这是基因问题,而决定基因的,便是每个国家所存在的那片土地。

专门的农产品技术学校。可能类似于我们的职业技术学院。

终于擦著夜色来到了金泽,标志性的车站雕塑,在网上看了好多次了。车站很现代化,因为北麓新干线是日本最新的一条线路,修建时间基本和兰新高铁差不多一致,还有最新修的是往北海道的线路,若要穿过宫古海峡,也挺不容易吧。

有时候想想这越来越同质化的社会其实也挺没劲的,到哪里都是一样的Mall,一样的一楼卖化妆品,连品牌的顺序都一模一样,哪里都是一样的KFC,番茄酱的味道也一模一样,哪里都是一样的高铁站,就像你不曾离开兰州西。

所谓的更新,就是这些自动售票改签装置,比新宿站的那些可干净多了。

很奇怪就是日本的自动机器,不管新还是旧,只要是标明可以使用的,它都可以运转的很正常,自动贩卖机虽然旧,但是从来不会出错。这也许还是民族性格使然吧,对细节的要求,他们不会将坏的机器或服务,放在顾客面前。

这个城市其实不发达,所以透出更多的“和”风,街上的商店餐馆更多的是木质门窗,浓浓的大和味道,但依旧干净整洁。

银炉。

上次说过的和牛,不知道是什么牛,如果是在金泽,那么差不多应该是飞弹牛吧,当然最著名的还是神户牛。据说卖的最贵的神户牛,是让牛听音乐长大的,不知真假,反正口味好就行。

牛肉和蔬菜在火炉上滋滋作响,和家人在温暖的餐馆聊天,看着窗外的雨夹雪和行人,和老爸对饮,我已经发现时间是贼了。

点这酒,其实是因为这酒的名字,在超市也看到了这酒,天狗舞。

他们将这种婉约含蓄的表达方式用到了极致,比如我们的酒会叫做五粮液,五种粮食的精华,听着很不错吧,可是他们会叫做天狗舞,把酒和月亮联络在了一起,也许一位漂浪的武士在月下与友人对酒当歌,在皎洁的月光下,慢慢想起自己多年的不如意,向往京都和江户,却不得行。想起刚刚听过的从大唐传来的故事,说月亮上住着嫦娥和玉兔,当月亮阴晴圆缺时,是有一只天狗,将月亮一口一口吃掉。

那干脆这酒就叫天狗吧,天狗和嫦娥一起舞蹈,天狗舞,忘掉那年天蓬元帅的忧愁。

就酒本身来说,就是清酒,度数20度左右,味不烈,略带甜味,倒是把酒的原味比了下去。

日本人也吃冷面,我更愿意叫做冰冻钢丝面。餐前提供的水是加了冰块的水就算了,点个冷面确实后悔不已,你懂的,中国人,hot water。

貌似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清酒品牌,比如加贺雪梅,吉乃川,当然还有很多洋酒, 应有尽有,还真是丰富。一个小超市能卖这么多品类,而且包括各种西洋品类,证明日本的贸易范围还是很广泛的。

乐天和谷歌的增值服务卡,想写的很多,可是想到我们连这都用不了,又有什么好说呢。

虽有严格的出版物分级制度,但这样真的好吗?这就是一个街边小超市而已。

二手电器商店,还是那样,大件的占地方的,都是放在外面的,没有人拿,据说日本丢弃废弃的电器还要收费呢,就像丢弃垃圾要买票一样。

非常口,我也觉得非常口,口的不得了。但其实就是应急通道。

来看看招募临时工的广告,一小时工资合人民币八九十块,估计是提供免费工作餐,还免费停车,因为上班的时候停车费也是很贵的啊,面谈。谁打个电话试试?

我喜欢牛奶。

特别是这种100%原奶,成分未经调整,只是杀菌。我一直觉得牛奶是世界上最好喝的东西,我可以把牛奶当做水来喝,记得初中的时候有段时间我每天得喝一斤到两斤牛奶,到了后来我可以不看商标喝出这是什么品牌的牛奶。

国内牛奶来说,除了地方小品牌,能大面积铺货的品牌,光明是最纯正的,基本保持了牛乳的原味,大上海人还是很有国际范儿的。蒙牛的低端牛奶有一种涩涩的味道,伊利的牛奶像水,不是牛奶里加了多少水,是水里面加了多少奶,庄园的一般吧,可喝,雪顿的只有那个七日鲜,方盒子包装的不错,稍微冷藏下口味更佳,夏进的牛奶越来越少,但是肯定加了盐。

武威向前,白银向右,向左不知道去哪里。这是站在黄河大桥上了吧。

论日本各行各业的设计感,我觉得东京倒不如这些小地方,东京太嘈杂太商业,传递资讯的作用就是商品买卖,很直白,但是这些小地方,有时候还会出现这样出其不意的小惊喜。

遍地的居酒屋,这家真的很特别,取醍醐灌顶之意,字是悬浮的,苍劲有力,在灯光的照耀下,很有意境。记得《设计中的设计》里讲,一家日本公司在装修店铺门面的时候,会把遮挡的安全板印上拉链的形状,完成一部分施工,拉链就会拉开一点,最后知道完全完工,拉链也完全拉开,这已经超越了脑洞大开的层次。

一个民族的美感,需要几个世纪来培养。

不过五六米宽的小巷路,错车都要小心,却印了好多标识,还单独分出了自行车道。什么东西都要有规则吗?

多灾多难的国家,就得未雨绸缪,每个大厦每个街区,都有这样的避难器具存放点。也怪不得我们地震损失八万人口,人家海啸损失几十人口。

记得《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有一期讲一个在青森还是大阪的中国人,留在日本没有回去,自己在日本办了一本母婴杂志,问她你为什么留在日本,她讲她喜欢这里的蓝天和白云,还有311地震的时候,虽然房子塌了,但是大家都有序的撤离到学校和运动场,政府免费发放食品和水,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哄抢,大家还是像往常一样排队,大家相互帮助著度过了那段时间,于是她觉得,不回去了吧,她说她在那一刻,喜欢上日本。

声优在日本是一个职业,比如地铁上报站的声音,就是专门的声优作品。一家专门的声优学院。越发达的国家,职业细分化越明显。

贴的萌萌的K-car,前后轮基本就是车头和车尾的位置了,真的是将空间压榨到极致。

开着车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在中国将车贴成这样,交警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让你一点点撕掉的,什么时候撕完什么时候让你走,新闻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的规则明面上看起来很严,但操作却很模糊呢?不知道,也许就是民族性格吧,很多东西是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慢慢改善的,这需要时间,而不是对觉得可能没有掌控力的事情全部一刀切。

改装车确实会增加安全风险,但是法律层面一刀切,就相当于切掉了一个产业,切掉了一种文化。小学生组织集体出游肯定会有风险,但不能因为风险就将出游一刀切,那么谁为孩子们的童年负责?我们这种只对上级负责的态度,让我们错过了好多。

路过一家幼稚园,原来台湾人把幼儿园叫幼稚园可能是从日本传过来的,因为中国历史上的学前教育就是私塾,并无幼稚园这个形态和说法。

可爱的小孩子,见到我拍照凑过来打招呼,虽然我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但是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心里也似阳光般温暖。一位老师看到我在拍照,过来向我鞠了一躬,说了些什么。俺听不懂好么,可是微笑是通用的,我就保持微笑不回答,于是她觉得我愈加神祕,又鞠了一躬,赶紧走吧。

又是电视台在做节目,怎么老遇到做节目的。

近江町市场,金泽最大的市民市场,也算是景点之一吧。

这小货车和前面的K-car是同一底盘的,这么小的货车好Q。可是就连菜市场用的小车,也是这么干净。当然这一点也不是绝对,比如日本本土和冲绳的市场就有很大区别,冲绳的市场更像广州的市场,比不上日本本土的干净有序。写到冲绳的时候,该好好写写这个1972年才回归日本,日本本土人瞧不起,可是他们自己也不认同自己是日本人的地方。

黄金蟹,西日本海的特产,价格也很特产。这么大的螃蟹,估计很好吃吧?

我每到一个地方,如果有时间有机会的话我会去逛菜市场,一个朋友说南方的菜市场比北方的脏,我想大概是因为南方水产多,味道重,而北方干鲜菜居多,味道自然不会那么浓烈。

其实菜场是一个街区最接地气的地方,这地方连着你的眼睛,接通着你的胃,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汉口老筒子楼的菜市场就在人们居住的街面上,早晨人们在早市的吆喝声中起床,推开门就是满眼的阳光和人流,睡眼惺忪的穿着睡衣和拖鞋,买点早餐,不用言语,相熟的小贩熟练的将二两热干面打包,递在你手上。

我走过那地方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池莉笔下来双扬,还真是一个地方一个气质。菜场,能将所有人连线起来,将眼和胃连线起来,将虚伪和现实的生活连线起来,将西装和雨鞋连线起来。

谁又能离过那地方呢?

肉菜丸子,肉类不明,但是可以放心的吃,据说这儿没有地沟油,也没有猫鼠肉。只要能拿出来卖的肯定是安全的,这点咱得多学学。

这种丸子裹上这种咸咸甜甜的酱料,既不掩盖了肉的味道,也没有夺走菜的清香,最后让浓浓的酱料在舌尖打个转儿,满足吧。

烤虾,没有放调料,味道就是虾的原味,也不错。

市场内景,干净,干净,还是干净。排队,排队,还是排队。

各种和牛肉,价格倒也不贵,都已经处理好了,稍微切一下就可以自己烧了,上面是牛肉,下面是猪肉。

据说德国的鲜肉类不得冷冻,只能冷藏,如果超过24小时没有卖出,便会被丢掉,于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就待在超市等那个24小时到来,22小时,23小时的时候,就会打折卖。在外生活的学生们,也是不易,不知道日本是不是这样子。

生活的日常,停车的日常,和东京最大的区别就是房子更古典一些。不再多说。

通缉犯,杀人犯。日本的治安情况是除了北欧国家之外最好的,据说亚洲治安最好的是日本和新加坡,中国也还不错,能排在前面。

但其实日本不出事则已,一出事都是变态的杀人,很少抢劫,因为他们谁也不会因为生活而缺钱,不会为了钱去抢劫,但是超大的社会压力会让人们心理压力很大,很多调整不过来的人就会干出杀人的事情,联想下日本的恐怖片,就知道他们这种压抑的情绪有多重。据说有杀了妻子然后和尸体一起生活几年的,有专门杀十五六岁的少女的,有杀了人先冷冻然后慢慢煮食的,最恐怖的是东京地铁的毒气案,邪教组织在封闭的东京地铁系统释放沙林毒气,死伤好几百。

重赏之下必用勇夫,重压之下必有变态。

来点轻松的,商场一楼的化妆品店,坐在一楼休息,然后观察观察,哪里的女人都爱化妆,日韩更甚,据说不化妆不出门,女生从高中开始上化妆课。昨儿看到新闻说朴槿惠在得知自己被捕的决定后,放下了标志性的发髻,卸了妆,然后接受了拘捕的决定,这也许标志着一个人状态的改变吧。

猜猜这是干嘛的,这是主妇厨艺交流培训学校,日本女人大多相夫教子,闲的时候就会交流学习厨艺,为了能做出更好吃的家庭料理。

日本的家庭看似人人努力,实则漏洞百出,因为社会已经将人训练的很有定式,男人就该挣钱养家,不加班都不好意思回家,女人就该相夫教子,做不出好菜就像失职。但其实呢?日本的婚外情和离婚率高的离谱。这都是去富士山时那个司机告诉我的。

有种说法是去了维尔纽斯,就不用去布拉格,这种说法还可以改变为,去了金泽,就不用去京都。金泽被称为“小京都”是很贴切的,街边全是古典的小店,可是这实在和中国太像。咱们的笔墨店,都很少有这样古典的了吧。

金泽美术工艺大学,很多中国留学生,小地方,但是学校的专业挺有名,所以吸引很多中国人来学习。

一条古街的入口,也是一个旅游的街区,全部是小店,餐馆,艺术品商店,很多店名充满中国古典风味。

也有穿着和服拍照的女性,年轻点随便拍,年龄大点的不让拍。这种古街就像是回到了一百年前的日本,回到了明治维新时的日本,那时有一个落后但非常善于学习的日本,有一个能够睁眼看世界的日本。

一家叫做“志摩”的店,其实就是歌舞伎表演,已经经营了一百多年,不知道徐志摩的名字是不是从这而来,还是志摩二字本出自中国哪本古书,然后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引用了,成为了一个巧合。

这条街的店很奇怪,除了这种有历史痕迹的会介绍下历史,其他店只有设计精良的名字和排头,但是推开逼仄窄小的木门,里面却别有洞天,商品漂亮,设施很现代化。好含蓄。

插播一条车,被难住了,这车还真不知道是什么,有人知道吗?

百度告诉我,这是一家意大利改装厂叫做阿巴斯,就如巴博斯改装的奔驰也会换标。这小地方,竟然会有阿巴斯!他们的国际化绝对不止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一点点。

制作金箔的地方,连冰激凌都是金色的,很好吃,奶味浓,但是价格很贵,记得是800丹,平生吃过最贵的甜品,怎能不小清新的来一张,可是我还是拍不出小清新的感觉啊,老了,真是老了。

这是日本最著名的园林兼六园的入口处。向左兼六园,向右金泽古城墙。买了金泽和兼六园的冰箱贴。

兼六园:日本三大名园之首,建于1676年,直到1871年才完工对外开放。原来只是金泽城藩主的庭园,经历代藩主的整修扩建,而成为一座美丽的回游林泉式庭园。兼具宏大、幽辽、人力、苍古、水泉、眺望等六大胜景。兼六园的名字取自于中国宋代诗人李格非所著的《洛阳名园记》,兼备李格非所提出的“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的名园条件,所以命名为兼六园。—来自百度百科

日本的园林和中国的园林还是不一样,虽同样出自古中国千回百转的设计理念,但细节还是有差异,日本园林建筑少,而且比起迂回婉转来还差中国一节,如苏州园林和上海豫园。

请忽视最右边的那个顶娃的大胖子。

他们的园林优势在于修建修饰实在太精致,树的形状都是用绳索固定出来的,湖水清澈见底,树木错落有致,若是樱花盛开时节,想必更美吧。

山上看金泽城,虽不繁华,但透露出安静平凡的气息。

古典园林,古典服饰,这画面好配,穿着和服游园的人们,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阳光。

其实日本也不是人人穿的起和服,和服价格还是很贵,他们也不是经常穿和服,只有重要的节日才穿,或者盛装出游时才穿,其实他们这个分脚趾的袜子其实穿着很难受,在京都时穿过一次。

穿和服不同年龄的人颜色是有差异的,就像穆斯林的头巾,年轻的会有粉色蓝色白色,而年龄大点的女性大多黑色。

兰州街头的穆斯林明显慢慢服装保守化了,据说是因为沙特越来越严格的原教旨主义慢慢影响到了这里。有一次和一个临夏政府部门的人聊天,他说中东的穆斯林有八十多个教派,而临夏就有六十多个,东方小麦加的称号,还真不是盖的。说远了。

兼六园山下就是二十一世纪美术馆,有金泽工艺美术大学,当然得有一座像样的美术馆。

这像我一个以前从来没经过美术馆的人,竟也渐渐开始去美术馆。院子里的一座艺术品,彩色玻璃钢,人走进内里像是到了万花筒,但是它想表达的意义,我还是没有看出来,表现世界的多彩吗?

美术馆内不让拍照,也就拍拍院子里的,这个游泳池是悬空的,不知道能不能游泳,但是确实很独特,从上面看并无二致,和一般泳池一样,估计从下面看,就很好玩了。

从下面看就是这个感觉了,竟然连扶梯都设定了,这样和上面就是对称的,展示了什么呢?正负空间?不过确实比较独特,艺术么,就是要独特点才叫艺术。

美术馆的存包处,将一枚100丹的硬币放进去,就会自动上锁,回来时拿完包,100丹边还给你,这设计还挺精巧。

金泽古城,已经马上夜色降临,就没有进去,完全石制,让我想起武大的那群古建筑,据说日军占领武汉时还把那儿当做最高指挥部。

应该是法院吧,裁判所,倒也形象。

黄牌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和中国一样,就是上了车龄排放等级低一点的意思,大发的中古车,也许现在还不能叫做中古车。虽是钢圈但是依旧保养良好,四个圆眼,可以看出,日本车也是从模仿而来的,他们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行销全世界,这种四眼设计应该是从欧洲来的,联想四眼Polo,四眼Benz。

皇冠的老款,具体第几代就不知道了,比凯美瑞高了一个等级,好好的丰田佳美,进口车时用的名字多好,国产了以后改为凯美瑞,不如以前好听。而皇冠这直译名称是一直保留下来了,皇冠现在可是C级别车的价效比之王,二十年前的皇冠可是和奔驰宝马齐名的。

我认为日系车的起名是水准最高的,欧系车也许因为文化根基和我们不同的原因,很多起名也许商业性很好但并不能让人有美感和共鸣感,比如大众,只是表现要做大众都能开的汽车,volvo意味滚滚车轮,也是从车本身的性质来明明,volvo最早还被叫做富豪,现在香港依然把volvo叫做富豪,有点俗啊,大陆叫做沃尔沃直接音译也缺少点意境。

再来看看日系车的命名,丰田本田这些都是家族名或者地名,就和我们的什么徐福记,泥人张一样,但是具体车型的命名,他们可是画了心思,日产的一款小电动车叫做聆风,聆听风的声音,日产的中级车叫做天籁,也不亏他良好的隔音水平,日产的大型车叫做公爵王,小时候坐过几回,这名字一下子就把车的高阶感展现出来。

本田有一款车叫做歌诗图,一款cross跨界,虽销量不好,但是我觉得这是起名界的最高作品了,将三个名字叠加,竟然有了美的意境,不过这手法我们古人早就用过,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全是名词意向,放在一起,就是画面。

两只萌萌的小狮子吧,不知道被谁雕刻过,就一直在这儿。这是相依为命还是喜结连理?

我们所追求的无印良品,在日本也就是平民小卖部的常客。不过话说无印良品的质量还是不错。

断舍离,这概念也是从日本传来的吗?

对于生活,是不是也要断舍离,那么什么该断什么该舍什么该离呢?如果实在不知道答案,就偷懒用舒服这个概念来回答吧,只要舒服,就该留下,那么一直追求这舒适圈,还是人生的意义吗?恩,这种问题会把自己绕进去。

卡罗拉在日本不是指一辆车,而是丰田一个车系的整个销售系统。一个小小的4S店,比起大天朝差太远。

一所学校,操场上有穿着棒球服准备运动的热身少年,在班长的口号下跑步。

据我爷爷说,他们小时候民国时,体育课是要教棒球的,那时的中国还是美国的友邦,所以可能受影响多一点吧。后面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我们成了苏维埃,切断了与西方世界的联络,一切都不一样了。这种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在韩国台湾日本,都是很广泛的运动。

越来越喜欢日本乡村的样子。空气空灵的像是让人飞仙。

其实本来是接收不了日本的冷食和生食,想找个KFC换下口味,然后吃完饭一不小心就走到了海边,金泽这片西日本海的对面,就是朝韩三八线的位置。

很多人在海边休闲,聚会,虽然海风有点冷,但是看到大家那清澈轻松的眼神,心里畅快。

将这样一辆小小的K–货car开到海边,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

还有去冲浪的,你真的不冷吗?这小浪你真的能冲起来么?

什么都别说,保持沉默。听海浪就好。

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你希望时间是静止的。

海滩旁边的一家超市,音像店里《太阳的后裔》的广告,看来韩流在日本也有市场啊,讲什么的?我看过《蓝色生死恋》,一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韩国这些东西我一直没有理解为什么会流行起来,情节拖沓,女演员没有一个原装脸,男演员没有一个双眼皮。有些东西理解不了就是理解不了。

恕我眼拙,又一辆没有看出来的车,出来才知天大地大啊。

回去时走不动了,于是坐电车,搞了半天也没搞明白怎么个买票法,七八节长的列车,所有服务人员就是一个司机,车站上也没有工作人员,想来四五个司机就可以服务一整条线路了。后来在一位大妈的帮助下买好了票。大妈蹩脚的日式英语和我蹩脚的中式英语,我们竟然还都懂了。

回到了金泽高铁站,站内卖和果子的商店,先不说口味如何吧,这种包装和制作就让人很有食欲。这商店没有围栏,货物全部开放式,交钱的收银倒设定在最里面,也没有人管有没有人拿,也许每个人都会自觉付款吧,这样的信任其实挺好。

一位和服女孩在看和果子,和人和果。

准备离开金泽了,启程去京都,金泽车场的垃圾分类箱,不同垃圾不同的回收,我们国家不是也弄了好多年了吗?但是现在看来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就算你把垃圾分类了,收垃圾的卡车来,一下次又倒一起了,这这是个大工程,从政府到国民的大工程,哪一环少了都不行。

又要出发了。

这一年好像一直在路上,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给自己在路上的机会,这是会上瘾的。

出发吧,谁让你那么渴望每一个太阳升起的地方。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