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水塘是中国香港第一个水塘,位于薄扶林近置富花园的一个山谷,薄扶林郊野公园之内。它分为上下两塘,总共的储水量约为26万立方米(约6800万加仑)。

在开埠初期,香港市民食水来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山涧溪流或自行开凿的地下水井。随着城市发展,人口急剧膨胀,这些原始的供水方法开始不胜负荷,而且井水亦易受污染,引致痢疾,开拓水源遂成为当时港英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香港缺乏天然水源,而且可供开发的土地又有限。所以在无计可施之下,政府在1859年10月14日毅然悬赏1000英镑,寻求解决食水问题的方案,并打算拨款25000英镑作为该项水务计划的经费。
1860年2月29日,当时任职英国皇家工程部的文员罗宁(S.B. Rawling)建议利用薄扶林谷的形势,盖建水坝拦截薄扶林谷地的雨水以供民饮用。最初的建议包括一个3000万加仑的储水库、一条17400英尺的引水管、一个储水池,以及连线储水池的输水系统,并设立30个供水点和125个灭火龙头。
政府在初步接纳建议后,于1860年7月10日正式通过法例,由政府负责向市民提供食水。但为节省开支,政府将建造费用多次削减,以致水塘的容量从原先拟建的3000万加仑大减至200万加仑。
第一个薄扶林水塘终于1863年竣工,成为香港首座储水库。虽然水塘落成,但由于水塘的容量太小,根本不能解决食水问题。因为根据当时的估计,全港每天的用水量为50万加仑。因此水塘在建成后,便马上要进行水坝加高及扩建水塘的打算。后来,工程师威尔逊提出可在原址上游兴建第二个水塘以提升储水量。政府采纳这建议,扩建薄扶林水塘工程于1877年竣工,储水量增加至6800万加仑。而集水区则扩充套件至416英亩,水塘输出的流量每天可达200万加仑。1866年至1871年的扩建工程,耗资22万港元。
虽然水塘经过扩建,但亦未能完全解决香港食水的需求问题。政府因而兴建第二个水塘──大潭水塘。之前汪哥已经做过大潭水塘的攻略。

交通:由于水塘位于港岛西南边,地铁不能够直接到,所以建议谷歌地图来给大家建议公共汽车路线。
汪哥住在东面,所以先搭乘地铁到北角,然后换公交车38路直接到置富花园下车,正好沿着南港岛线把海边的风光再饱览一遍。

下车以后,顺着导航一路上坡。大约10分钟的步行,就来到薄扶林水塘道入口。

从这里开始,道路两旁开始绿树成荫。不再暴晒难耐。

路过薄扶林郊野公园管理站,而公园入口就在前方。

薄扶林水塘多座建筑已被古物古蹟办事处评级,其中更有六项设施被列为法定古蹟:
前看守员房舍,香港法定古蹟,1860年-1863年落成,新古典建筑风格建筑物,配以中式瓦顶,现时为薄扶林管理中心。
量水站,香港法定古蹟,1863年落成,用作监测存水的流量和深度,以层列花岗石铺筑而成,设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输水隧道进水口。
石桥(四座),香港法定古蹟,1863年-1871年落成,位于水塘东部,以花岗岩建造,饰有半圆拱或平圆拱,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影响。
方形暗渠,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
薄扶林水塘土堤,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以黏土、碎石及沙泥建造。
配水库通风口,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
滤水池,香港二级历史建筑,1863年落成,位于水坝后。

继续沿着薄扶林家乐径前行。天气依然比较闷热潮溼,道路两旁的凉亭供游人休息补水。

路过一条小溪,给行山路途又增加几分乐趣。

经过这个路口,可以选择从小路折返家乐径返回入口,抑或继续前行前往平顶山顶。

很多人选择坐车前往山顶,然后比较轻松的往下行方式去往水塘。这样更加轻松,也更加适合带小朋友徒步。
由于是周末,菲律宾的女工人们除了在公园和道路两旁聚会,也有不少成群结队一起爬山。跟他们友好微笑,他们也会友好的寒暄问候。
而一般遇到香港本地人,照面时候也都会热情的招呼一声早晨。相互鼓劲。

不到一个钟头的时间,就来到平顶山顶了。之前汪哥从龙虎山方向也徒步到过山顶,所以就不再多介绍了。

给大家推荐山顶的这家十分地道的馄饨店。如果觉得排队人太多,铜锣湾也有一家排队很少价格很便宜。

奈雪的茶一定要来打卡,除了霸道橙汁,美味的点心也是bb仔们的最爱。(偷偷拍一张路人照片)

最后一个最新讯息:山顶缆车最近重新开始营业啦!
停驶翻新一年多,拥有134年历史的香港山顶缆车8月27日再次迎客。穿梭于中环商业区和太平山顶之间的山顶缆车,是香港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是次翻新工程耗资近8亿港元,更换了缆索、轨道、动力、控制及讯号系统,可有效达至全自动化水平。全新的缆车载客量提升逾七成至210人,车身换上“绿色新装”,车顶改为透明玻璃,观景视角更加多元。

若是首次乘搭山顶缆车,最高坡度可达25.7度的车程或许会让你收获类似玩过山车的体验,但山顶缆车带来的惊喜不止于此,因为感官独特之余,一路上还可饱览维港美景。

中环缆车的山脚起点。
汪哥和汪嫂十几年前第一次来香港旅游就特意来坐缆车去山顶打卡。期待明年汪嫂和仔们来港的时候可以带他们一起感受新的缆车魅力。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