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Go Travel

在晴朗的一天出发-水乡大澳

大澳是香港最古老的渔村,也是最受欢迎的大屿山旅游点之一,由于前往的交通颇为转折和费时,因而仍能储存一点渔村风貌,2000年的一场大火,令大澳棚屋有着从历史消失的威胁,尤幸各方的关注和近年本土旅游业的发展,令大澳棚屋得以储存,今天游人在渔村里走走,仍能感受到一点蜑家的传统和风貌

早上从屯门码头出发,坐船虽然见识不到大巴司机跑山路的技术,但可以享受海景、看到飞机升降和昂坪缆车


在东涌短暂停泊后,船依著港珠澳大桥而航,可以近距离欣赏桥的线条


看到这座依山傍海,全大澳唯一的殖民色彩建筑,表示快将要上岸了


码头旁边有一条大澳海滨长廊,两边栏杆髹刷上粉色油,粉红桥建于长长的海堤上,一边是大海,另一边是大片红树林,这里原是大澳的盐田旧址,长廊的位置曾是一条用麻石砌成的护盐壆,后来盐田荒废,堤壆失修又敌不过台风和巨浪而损毁,最终政府把大壆重修,改成现在的粉红色海滨长廊


不管是坐船还是坐大巴,所有游客都会从永安街进入渔村,大澳出名是小食多、海味多和虾酱多,从街口开始咀巴就会忙过不停


永安街前段有多间售卖海味干货的店铺,门前都挂上有趣的标本


后段是生活区,尽头紧接着一条叫太平街的小路,再向前行穿过小巷子,便来到同益埗头,这里有座在大澳比较少见的中式建筑


沿涌边前行就是很有名的沙仔面棚屋区,疫情不断,现在假日已经不给公众人仕进入


密密麻麻的棚屋修建在纵横交错的水道旁,透过木栈道户户相连


中午回到永安街


这碟虾酱炒饭


大澳涌行人桥是大澳的命脉,亦是一个地标


1996年桥还没兴建前,居民是用横水渡过河的,那时候真的十分不方便(相片由大澳历史文化室提供)


就是这个超级打卡景点,大澳被美誉为“港版威尼斯”


走到对岸是必逛的吉庆街,大澳出名的食店和cafe店就在这里,2020年,由大澳乡事委员会牵头,举办大澳艺术活化计划,以一壁一画一故事的意念,描述大澳的水乡风情,当中大部份壁画散落在吉庆街不同角落


连线大澳两岸有两条桥,之前介绍过蓝色的大澳涌行人桥,在吉庆街尽头,还有这条红色的新基大桥


在桥上,可以欣赏棚屋的不同形态,遇上潮退,棚屋露出修长美腿,小艇都静静地搁在泥滩上休息


逛完红色大桥转往吉庆后街,穿过民居,来到超过三百年历史的杨侯古庙,现已被列为一级法定古蹟


原本打算走上象山拍拍大澳的全景,台风前夕天气实在太闷热,走不到十份一路程便投降


来到探索水乡之旅的尾声,沿石仔埗街往虎山,沿路看到居民自家制的生晒海产,浓烈的海味香气扑面而来


虎山海拔仅高75米,但已足够把大澳、港珠澳大桥、汪洋大海收归眼帘,山下是中华白海豚出没的水域


恍如长城的红色栏杆是虎山步道的标志


黄昏,在观景亭望着珠江口方向,夕阳、大海、船舶构成怡人的景致


港珠澳大桥的灯光,像一条火龙伏卧在海上,疫情持续,才发觉以前错过了大澳这个后花园

谢谢收看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