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架山道自然径是东区区议会所选定的第一条自然径。自然径上一共设定了12个标志牌,所选择的地点在植物学、环境保护或历史方面都具有其独特之处。当你停下来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时﹐不妨思量一下我们对环境所应负的责任﹐并身体力行去保护它。
交通:地铁鲗鱼涌下车,步行5分钟就到行山起点

过马路向南上山。全程都是平坦道路,行程不辛苦十分简单。大约2-3个小时就可以走完。

入口处标注好全程地图,以及通往其他行山路线的分支选择。

一路绿树成荫,港岛城市在山脚时隐时现。

最近台风影响,时常大雨。建议大家可以下载一个叫MyObservatory的软件,实时关注天气变化。需要的时候调整行程,安全第一!

如果带小朋友一起,可以选择去支线的林边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中心走一圈。可以看到很多小动物。

前方就正式进入大潭郊野公园北入口了。

又是一处带小朋友可以穿行的林间小路,研究不同的林木和习性。

天气转阴,时刻要下雨,

道路两边有很多烧烤的场地。但是因为疫情都暂时关闭了。

道路旁边市场有山间溪水流出,供游人消暑。

终于来到大风坳凉亭。这里凉风习习,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一点不觉得酷热。很多游人在这里歇脚乘凉。
这里也是去其他路线的分岔口。

继续往大潭水库的方向前行。一路下行,穿过层峦叠嶂的树林。

路过一个小凉亭,水塘就在前方不远了。

终于在道路边从侧面可以看到上水塘了。碧绿的湖水让人美不胜收。

大潭水塘是一个位于香港港岛东的大潭郊野公园之内的一个水塘。广义上,大潭水塘是指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笃水塘;而狭义上,大潭水塘则是大潭上水塘的真正名称。
大潭水塘为港岛早期食水的主要来源,行政上属于南区的赤柱及石澳选区。附近有毕拿山、渣甸山、紫罗兰山和柏架山。
在香港第一个水塘薄扶林水塘落成后,香港供水仍不足以供应市民使用。所以大潭水塘兴建计划早于1872年港督坚尼地上任之时便开始构思。计划中的水塘容量136万立方米,本来造价达35万英镑,后修改方案后减省至12.26万英镑。不过,因当时经济不景气,加上1874年发生严重风灾后需要赈灾,该计划于该年暂时搁置。
于1882年,水塘的兴建继续,最后于1889年完成,成为继薄扶林水塘后第二个水塘。该水塘的水坝高90呎、长400呎、阔60呎。水坝和桥面均属于旧式英式建筑,有超过100年历史。水塘当时的容量为2.5亿加仑,及后经过多次扩建,至1897年竣工的一次,增为现在的3.88亿加仑。

大潭上水塘水坝。不少人在此留影乘凉。

每一个角度都是IG大片,无需滤镜。

走过大坝。旁边有大潭水务文物径介绍大坝历史和景点。

继续前行,路过大潭副水塘大坝。依然美不胜收!

继续沿着港岛径前行。

道路两侧依然可以继续欣赏水塘美景和湖光山色。太让人陶醉了。

回望水塘,每一张照片都舍不得删,虽然汪哥特别不喜欢雷同的照片重复发,但是大潭水塘每个角度都是不同的风景。如果大家使用手机看到这篇文章,那就抱歉让大家用了这么多流量。但是这个景点真的是强烈推荐!!

来到网红打卡点大潭笃水塘石桥。

来到大潭郊野公园南出口。结束旅程,乘坐巴士返回市区。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