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狮子山,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
民间相传九龙过去有九条龙为患,所以上天派了一只狮子下凡镇压。现时的八仙岭就是被收拾了的其中八条龙,而余下一条则被狮子压着在脚下。那一只狮子就是狮子山,而被压着的第九条龙就是九龙山,但已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因为扩建启德机场而被夷平。
端坐于香港九龙塘及新界沙田的大围之间,狮子山,同样端坐于香港人的精神高地,端坐于一条共同血脉的巍峨原点。狮子山在,精神就在,香港就在。狮子山为艰苦打拼的香港精神代言。

狮子山早在1.4亿年前已形成,狮子山的位置,从前是一片大熔岩,岩浆由西贡及九龙喷出,后来火山停止爆发,大熔岩在海底慢慢冷却成了花岗岩,地壳的变动令花岗岩突出地面,成了新土地。
狮子山上那头俯伏山顶的“狮子”,是由大自然操刀,经过不断的风雨侵蚀,直至最近的数百万年才形成的。
香港大部分山都由火山岩形成,狮子山则是花岗岩。花岗岩不及火山岩能抵受风化侵蚀,但狮子山却十分特别,经过千百年仍可清晰见到“狮子”的头、身及尾。“狮子”的外形至今仍清晰可见,“狮子”头面向九龙西边,狮身连尾巴完整地伏在山上,相信再过一个世纪这头“狮子”仍会一直坐镇山上。

【路线】

想要到达狮子山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乐富、慈云山、大围红梅谷烧烤场,都可以有入口到达。我个人比较喜欢由黄大仙/慈云山登山。

从黄大仙/地铁D1出口下,乘坐18M小巴前往慈云山,法藏寺下车。


到站后顺着 沙田拗上行。这里是登山人士的主要路口, 不少人从前方上山,然后选择往北可以往沙田, 向东可以去西贡或者马鞍山郊野公园, 南行则是九龙半岛, 而往西面走则是狮子山。

由于是车行道,所以务必小心。另外道路旁边时不时有山泉水留下,供行人消暑。

来到狮子山郊野公园入口处。稍事歇息,开始登山。

大部分的路都是很好走的,上斜的部分都已造成了梯级。

这段路程是麦理浩径第五段。时常会碰见标距柱

今天难得是夏天中不是十分酷热又没有下雨的天气。

继续往笔架山方向前进。

路过一个露天远眺平台,和观景椅。

继续前行,来到分岔路口。继续前行可以前往望夫石,而左侧上山则是前往狮子山道路。

选择狮子山方向,路过一个电塔。

上山的路应该是整个行程中最辛苦的一段。一定注意避暑和补水。

终于登上狮子山顶。
其实狮子山的高度香港群山之中不是突出, 但这座山的价值却不是在于其高度。由这里开始便可以看到整个九龙半岛的景色,让人感到一览众山小。

继续前行,前往狮子头。

狮子头地方不大,景观开阔,由九龙到毕架山再到沙田的影色一目了然,所以聚集了不少人拍照,相信假日更加人山人海。包括休息时间,记者大约用两小时从乐富上到狮子头拍照后,沿路离开狮头,沿狮子山脊行,上到下一个小山头,可回望狮子头。续沿山路上上落落,又来到一处拍照的热门地,是一处石平台,但记紧小心,别站得太出!

爬上狮子头危险性相当大, 而当局亦有设立警告牌, 建议在有数量同伴互相照应的情况下才量力而为。

这位大哥脚下就是悬崖,每年都有人从这里失足。

走下狮子头,开始返行。往九龙坳方向。

下山段泥泞路十分溼滑,道路一侧有辅助绳,但是依然十分危险。前面的老人家也好心提醒多注意。

终于走上平路。路过二战时期的机枪堡。

继续前行,路过风雨亭。

一路上遇到很多这样的座标石。详细介绍石墩的目的是界定战时英军的军事建筑,

前方就是著名的回归亭。

从回归亭可以返回前往望夫石,或者继续往东前往笔架山。我选择从此下山返程。

路上遇见很多小猴子。

从狮子山公园处下山。此处也可以作为上山起点。

可以顺道欣赏一下狮子山公园。然后走路或者打车返回地铁。

对大部份香港人来说, 狮子山是香港的名山。因为是一套很多年前名为“狮子山下”的剧集,剧集讲述七十年代住在九龙的人, 为生活, 为香港而努力奋斗的故事。而他们这拼搏的精神亦称为狮子山精神。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