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我的第41篇 日本 游记,大家可以在我的游记中看到其他精彩游记哦!
这次带领大家感受东洋的樱花季、穿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春天,再次踏上樱花之旅

进入四月,日本也宣布了新年号“令和”。趁著三重大的课程还没有开始,和歌山的赏樱旅途结束之后,再次踏上了赏樱的旅程。因为这次就在关西地区转悠,没有用上“青春18”。

和歌山的游记连结 :【环游日本/和歌山/樱花】开春了,去半岛的另一头赏樱花、看彩虹
//www.mafengwo.cn/i/18821968.html
“青春18”攻略:【环游日本/青春18】青春和旅行,是永恒的主题;JR青春18车票使用攻略 //www.mafengwo.cn/i/18584821.html

还是照旧从三重的津站出发,经龟山、加茂等地,抵达了JR奈良站。这次来看的是奈良的兴福寺,兴福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随着藤原氏之隆盛而兴隆,是南都七大寺之一,并为法相、俱舍教学之中心道场,人才辈出。

兴福寺起源于天智天皇时期(669),在现在京都的山科建造了山阶寺。之后迁移到飞鸟地区(今奈良县高市郡明日香村剑池附近),改称厩参寺。在710年迁都平城京时,在藤原不比等的计划下迁到现址,改名为兴福寺。

京都山科的游记:【环游日本/彦根城/山科】国宝城和山科疏水,都跟日本第一大湖有关! //www.mafengwo.cn/i/18571213.html

兴福寺因为与藤原氏关系深厚,寺运非常兴旺,平安时代、幕府时代都在日本的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 文禄4年(1595),春日大社与兴福寺合并,在德川幕府时期也受到幕府关照。


但是在进入明治时代之后,当时的日本因推崇神道教,日本政府推出了神佛分离令。虽然本意非排斥佛教,但是引发了日本人民废佛毁释的运动,日本的大小寺院遭到民众的排斥,兴福寺也在其中,当时寺院里的僧侣都跑到春日大社任神职。之后在人民的努力保护之下,兴福寺在明宗十五年(1882)独立,成为法相宗大本山。


兴福寺的一大象征—中金堂,自平安时代起历经7次的火灾与重建,在2018年举行了落成法事,也是时隔301年再次重建。现在大家去奈良,可以看到中金堂。中金堂东西长37米,南北宽23米,高21米,是仅次于江户时代重建的东大寺大佛殿。

漫步奈良的传统街道

因为之前也去过春日大社等地,所以看下可爱的小鹿之后就钻到奈良的街道里去转悠了。在东面观光地的南边就是奈良的古街道,现在依旧能感受到奈良时代的街道风格,东西南北网格化的形式。

在这片街区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元兴寺,现在奈良的元兴寺的前身是日本最古老的正式佛寺—飞鸟寺,别号法兴寺,飞鸟寺供奉日本最古老的佛像—铜造释迦如来坐像。

元兴寺随着平城京迁都来到了现在的奈良,从苏我氏寺向官大寺(政府出资运营)转变,是移建的新佛寺。元兴寺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渐式微,14-15世纪,向庶民信仰发展。

这片位于奈良市东部的奈良町,在日本的中世纪,作为东大寺、兴福寺、春日大社等寺院神社的街区发展,到近代则以漂布、制墨、奈良玩偶等产业尤为发达。

在元兴寺附近的街区里可以看到富有特征的十字路口、细长的小路。古时征税是根据门口的长度来定的,所以就形成了入口狭小、纵深连通庭院的房屋式样。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荷兰等欧洲国家,古时征税是根据门口大小、台阶个数来定的。门口越宽、台阶越高就说明这家绝对是有钱人家。

现在奈良的大部分町家房屋是从江户时代末期保留下来的,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中世、古代的氛围。
在夕阳的陪伴下漫步在奈良的街道上,感受当地社群的独特氛围,非常好。

世界遗产—法隆寺

感受了奈良的历史,接下来前往下一站—法隆寺。

从JR奈良站坐大和路快速就可以到达JR法隆寺站,车站前有巴士,可以到达法隆寺前的参道上,交通便利。

法隆寺,又称为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院,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


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储存了金堂、五重塔;东院建有梦殿等。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区佛教建造物”之名义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在1950年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伽蓝来源于梵语,意思是寺院)

日本第一个世界遗产是姬路城 游记:
【环游日本/姬路/明石海峡大桥】江户和平成,跨越时代的相遇 //www.mafengwo.cn/i/18625084.html

法隆寺也在明治时代遭受神佛分离令、废佛毁释的运动的波及,1878年法隆寺将圣德太子画像(唐本御影)等300余件宝物献纳当时的皇室,获得了一万元的赐予。这些宝物被称为“法隆寺献纳宝物”,其大部分被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法隆寺宝物馆保管。

1934年(昭和九年)开始了“昭和大修理”,对金堂、五重塔等诸堂宇进行了修理。“昭和大修理”长达半个世纪在二战中也未停止,1985年(昭和六十年)举行了完成纪念法事。

进入法隆寺,听着寺内僧侣的讲解,发现回廊的柱子两头细、中间粗。法隆寺中的五重塔类似楼阁式塔,上有九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中门(国宝)的正面柱间为4间,在正中立柱十分特异,日本寺院门的正面的柱间多为奇数。

以八角堂的梦殿为中心的东院伽蓝是天平十年(738年)行信僧都为怀念追忆斑鸠宫旧地的圣德太子而建。东院伽蓝在圣德太子一族住居过的斑鸠宫遗蹟上建立,回廊南面为礼堂,北面为絵殿及舍利殿、绘殿及舍利殿北接传法堂。(伽蓝来源于梵语,意思是寺院)

如果大家看着东院伽蓝的梦殿眼熟,那就有点意思了。东京的日本武道馆就是根据法隆寺的梦殿所设计的。所以大家有机会到武道馆,记得来看看梦殿哦!

正巧到访法隆寺的时候是樱花季,樱花的粉色与木制建筑的组合,心中莫名地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大阪世博的象征—太阳塔

在参道旁的餐厅吃完中饭,坐上巴士前往车站。从法隆寺站经过王寺、久宝寺就可以到天王寺了。列车抵达天王寺之后会按照大阪环状线的路线继续行驶,非常方便。

但是这次要在天王寺下车,换乘大阪市内的地铁,在千里中央站换乘大阪单轨电车,前往下一站。

日本的大阪于1970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也是首届在亚洲举办的世博会。大阪世博会上最受人关注的建筑莫过于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大阪世博会使太阳塔家喻户晓,成为了当年一座新潮的地标性建筑。

1975年,日本政府决定对太阳塔实施永久保留,成为国家特定的纪念文物。

太阳塔上有四个大面具:塔顶是光芒四射的“黄金之面”,塔中央有“太阳之脸”和“暗黑之星”注视着节日广场,最底端“地底之星”则照耀着“逝去的世界”。四个面具寓意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买好门票进入公园,迎面就是太阳塔,绿油油的草坪上矗立著这座雕像,大家开心地与太阳塔合照。因为是樱花季,一眼望不到头的樱花隧道下人们挑选著瓷器、品尝当地小吃,阳光也来凑热闹,心情也非常愉快。

在郁金香花坛边的长椅坐下,回味着法隆寺的历史、大阪世博的余韵。正巧2025年大阪将要再一次举办世博会,日本社会的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呢?

大阪城下的夜樱与美食

在夕阳的陪伴下,跟着下班的人们坐电车来到了天满桥,前往大阪城。日本赏樱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赏夜樱,夜空的灯光下,河水中倒映着绚烂的粉色海洋,确实很有韵味。

大阪城下的樱花隧道放著传统音乐,人们在樱花树下畅谈人生、品尝美食,一天工作的疲惫也随之消散。

大阪游记:
【环游日本/大阪城/道顿堀】回顾历史、疯狂购物,去大阪就可以了 //www.mafengwo.cn/i/18631477.html
【环游日本/神户/大阪】神户港的第一缕光,照亮了通天阁 //www.mafengwo.cn/i/18631390.html

在车站内点了一份长崎海鲜什锦面(长崎ちゃんぽん),长崎海鲜什锦面诞生于明治时期。当时在长崎经营老字号中华料理店“四海楼”的老板陈平顺(福建人),为了照顾当时的中国留学生,将各种时令蔬菜和猪肉、鸡肉、海鲜等翻炒之后,加入由猪骨、鸡骨熬制的高汤。煮开之后最后放入粗面条就大功告成了。

当时为了中国留学生而发明的中华料理,现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美食真的是无国界呀!

同时也欢迎关注 朝阳周刊
作者的微信公众号:朝阳周刊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