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庞尼西 | 微信帐号:punishlee
微信公众号:庞尼西的旅途故事

【序】迟到的旅行

一晃从泰国回来已经三个月了,说好的游记却迟迟没有动笔。每天忙碌的生活一直到年前,当真正要开始提笔的时候,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时间就像记忆的橡皮擦,不管当时多么清晰的画面,也会慢慢变得模糊。

说来这次旅行其实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境,虽然现在去泰国早已经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这第一步,还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就像生活一直以来设定的程式一样,在你没钱的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当你开始工作之后,时间又变得难能可贵。所以,心念念已久的出境旅行,在走遍大半个中国之后,才像迟到一般的正式进入了日程。

把泰国作为出境的首选之地,这一点或多或少受父亲影响。记得他以前曾说过,如果一生只出一次国的话,那么一定会是去泰国。这个不算陌生的东南亚国家,大抵承载了太多国人对于境外的想象。

而泰国之于我,则更像是一次久别重逢。可能是它太热门了,从电影到游记,总是高频率的反复刷屏;也可能是耳濡目染,一个要好的朋友甚至已经去过泰国不下五次。但即便是大家都走过的路,其实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点。而对于这个全民信佛的国家而言,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仰与微笑,真的就像名字它的名字一样,泰~美丽!

【攻略】行前准备·费用清单

其实关于泰国的攻略已经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下面主要列出一些关键的点,以供大家参考。

【行程】
11.04:成都—重庆—曼谷
11.05:曼谷
11.06:曼谷—大城—曼谷
11.07:曼谷—清迈
11.08:清迈
11.09:清迈—拜县
11.10:拜县—清迈
11.11:清迈—曼谷
11.12:曼谷—芭提雅
11.13:芭提雅—曼谷
11.14:曼谷—重庆
11.15:重庆—成都

【签证】
泰国签证很简单,照片+护照就能办理,成都这边是2-3个工作日出签。而在到达泰国机场后,也可以办理落地签,不过人很多,还要各种填表,排队周期会很长,所以不太建议落地签。

【机票】
11.4 重庆-曼谷,亚航FD553 19:55-22:05,含税机票RMB875、保险RMB30
11.7 曼谷-清迈,亚航FD3427 20:35-21:50,含税机票RMB137
11.11 清迈-曼谷,亚航FD3428 21:20-22:45,含税机票RMB89
11.14曼谷-重庆,亚航FD556 6:20-10:20,含税机票RMB685、保险RMB30

提前2个多月买的机票,所以费用还是比较便宜,全部四程机票买下来在RMB1800左右。亚航行李是比较纠结的事情,毕竟只有7公斤的免费行李,而单独买行李又有点太贵。而实测去程和泰国国内段虽然登机前都有告示牌提醒免费行李重量,但是并没有严格到称重;而回程的时候,就真的碰到工作人员在登机前对乘客可能超重的行李进行测量,还好我们是两个揹包,如果是行李箱则被抽查的概率会很高,所以回程超重比较明显的TX就自求多福了。

【酒店】
Hotel De Moc Bangkok,RMB499/3晚
考山路之外价效比超高的一家酒店,房间装修非常复古。

在暴热的曼谷,游会儿泳、做一个马杀鸡,舒舒服服就是一个下午。

Bangkok City Hotel,RMB246/晚
离地铁Ratchathewi站很近,类似国内的快捷酒店。

不过楼层阳台看出去的视野还是相当不错的。

Amari Don Muang Airport Bangkok,RMB409/晚
如果不是早班飞机的话,其实很不推荐这家酒店,作为廊曼机场旁边仅有的酒店,就连前台都傲娇得不行

因为飞机太早,还没到早餐时间,酒店有准备早餐盒,不过需要Check In的时候提前告知。

Imm Hotel Thaphae Chiang Mai,RMB413/2晚
预订这家酒店的中国人很多,不过除了位置很好,就在塔佩门对面之外,其他的都很一般。

The Nest Chiangmai,950B/晚
很有感觉的民宿,各种泰式风情的饰品和摆件布满3层小楼。

房间很注重细节,就连床的转角都贴心的做了保护。

不过民宿的位置有点偏,虽然离古城不远,但是在各种小巷子之间,不是很好找。

Pai Iyara Resort,1888B/晚
很田园风的别墅酒店,就像拜县给人的感觉一样,充满了小清新的意味。

房间里面稍显普通,装修比较粗糙。

Eastin Hotel Pattaya,RMB305/晚
比较标准的度假酒店,离Pattaya Beach不远,进门还有门童帮忙提行李。

房间非常大,装修得很欧美范儿。

泳池在楼上,比较不显眼。

【通讯】
Happy卡,提前在某宝上买的,RMB62,7天无限3G流量。不过因为我们的时间超过了7天,所以旅行中又在清迈重新买了一张(299B)。需要注意的是,在泰国不是每一家711都有这种针对境外人的Happy卡卖,而且购买的时候必须要出示护照才能购买。

【相机】
机身:Sony-A200
镜头:18-75MM,50MM

【费用】
出行总费用(2人):10995元
其中交通45.5%、住宿22.6%、餐食15.8%、门票8.5%、其他7.6%

【曼谷】大都市的日常

曼谷其实是那种表面看起来很乱,但内心却很自在的城市。

从机场出来,昏暗的霓虹灯,没有太拥堵的讯息,午夜的曼谷很清爽,不似三亚那种半夜都闷得心慌的热。接机师傅放著时下流行的欧美音乐,畅快的节奏驶入城区。入住酒店,前台小哥妩媚得紧,奇怪的泰式英语脱口而出,就像不正经的泰语发音一样,嗲得让人发麻。

一夜的浑浑噩噩,投奔清晨的曼谷街头,已是熙来攘往的景象。揹著书包的学生擦肩而过,就像泰国小清新电影里面演的一样,淡淡的,却又暖暖的。

一座城市的日常,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就像白天的考山路,全然没有夜晚灯红酒绿的人来人往。粘粘的街道,放眼只是未起的慵懒,而温度越来越热,忍不住使人焦躁。

更多的日常则是在大街小巷间,从涂鸦的墙壁到绿意盎然的街道,从雪白的城堡到幽幽的小河。而泰国人真的很爱他们的国王和王后,随时都能看见他们的画像出现在不经意的街头。

至于曼谷的景点,Grand Palace总归是要去的,虽然这里几乎是全曼谷游人最多的地方,但那些金碧辉煌的殿宇和光怪陆离的雕塑,一下仿佛就进入了他的国。

敝人也算对佛教略有知悉,但是Grand Palace的造像与壁画其实早已不是中国世俗化宗教的认知体系,曼妙的身姿、诡异的面容,与那种高高在上的冷峻和充满想象的形态,更像是从天而降的仙灵,撑起他的国的嫋嫋梵音。

当然他的国还在于那尊玉佛,虽然体量上并不巨大,但是却被供奉在最神圣的位置。而玉佛本身则有着史诗般的经历:在泰国北部,玉佛曾被藏在一层灰泥中,途中被老挝军队截获,然后被带到琅勃拉邦和永珍,后来泰国人又从永珍将玉佛夺回。缘起缘灭,终究回到原点。

至于这片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则更像是一个混搭的集合,无论高耸如云的塔尖还是富丽堂皇的回廊,甚至吴哥窟的模型也乱入其中。

宗教以外的大皇宫就略显无趣,只有基情的卫兵小哥还能激起人群兴奋的神经。

从Grand Palace到Wat Pho,走过了漫漫的宫墙。卧佛真的很大,围绕一圈,也没能找到一个完整的角度。

更大的是寺院的延伸,重重的庙宇与无尽的塔林。

转角遇见西洋模样的门神,却被称作中国石娃,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搞不清是翻译上的毗漏还是认知上的偏差。

我比较好奇的是泰国的和尚是不是也吃素,但是信仰之于泰国却又如此生活,席地而坐是否也能立地成佛?至于是否是素食,好像也无关痛痒。

Vimanmek Mansion Palace所在的区域,大抵和现在的泰国皇室更为密切,所以戒备相当森严,高高的围墙包裹着未知的世界。但是生活化的泰国总会在细微之处邂逅那些不经意的精彩。

进入宫殿前还得变装,花花的围裙上身,秒变异域风情。不过一直觉得这个规定挺奇怪的,难道尊重与否全在是否露腿、露肩上了?而真正的寺庙倒反而没有这样严格的要求,只有和王室沾边的地方,诸如Grand Palac、Vimanmek Mansion Palace到后来的Bhuping Palace才成为必须项,所以规定什么的其实还是在于人

参观Vimanmek Mansion Palace相当折腾,脱鞋寄存排队进入,长长的队伍拥挤在狭窄的通道之间,里面无非就是当年王室的一些陈列。比较有趣的倒是穿插在各国团队之间,听着各种不知所云的讲解,不过一旦进入中国人的团队则又是那种魔性的讲解语调,各种铿锵有力。

更魔性的还有Erawan Shrine。尽管前段时间才遭遇了暴力恐怖事件,但是祈福的人群依旧人山人海,最扯的还是佛像后面还有唱孔剧的阿姨,这种自带BGM的朝拜,倒是全然没有偶像剧里的小清新。

唐人街则是充满了亲切,有种香港、澳门老城区的即视感。不过本以为唐人街是一条美食街,结果这里最多的居然是金行。在唐人街遭遇了大堵车,混乱得让人分分钟就想逃离。还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车,塞得整条街都无可奈何,即便是TUTU车也无处穿插。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吐槽一下曼谷的交通,堵得分分钟秒杀帝都,除了深夜,基本就是堵堵堵,时间完全不可控,有种听天由命的感觉。

所以公交什么的,颜色灿烂的看看就好。连十六番都放弃了对曼谷公交的攻略,一是公交貌似是泰国本国的福利,所以站牌什么的完全没有英文,二是这么堵车,再辗转坐公交的话,其实还不如直接打车了。

之前看攻略有写曼谷的出租车里面,黄绿色的比较靠谱,愿意打表,所以出门的时候尽量都是选择这个色儿的。不过亲测下来,其实就连黄绿色的大部分时候也是叫价的,在曼谷这么几天只有一次是“by meter”,至于其他颜色的出租车根本就没有打表器这个东西。所以要讨价还价的结果基本上会比打表贵一倍,如果从暹罗广场附近的商业区到考山路这边的话,200B以内的都算是正常的价格。

既然陆上交通这么堵,所以曼谷就开辟了湄南河上的水上公交船。我们从Wat Pho到唐人街,就尝试了一下。在码头,只见各种花花绿绿的船一艘艘的来,泰国大妈哇啦哇啦的指挥着,乘客们前赴后继的上著,我们则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该上哪个。最后糊里糊涂的上了一班旅游船,还在纠结谁是卖票的时候就已经到目的地了,然后还以为是出去再买船票,结果走出码头就到大街上了,于是莫名其妙就Free了。不过湄南河上两岸的视野确实不错,只是河水比较暴烈,颠簸得小船上上下下,如果晕船的TX就不要轻易尝试了。

所以曼谷交通里面其实只有轻轨是靠谱的,可惜线路比较少,基本都在新城区这边。从热闹的Siam到城区北边的Mochit,轻轨穿越了大半个城市,就像萌萌的交通卡一样,曼谷的天际线掩映在一片绿意之中,日落的温暖映衬得整座城市都充满了亲切的好感。

当然混乱的交通之外的曼谷,依然是一个繁华的都市。

Siam Paragon与Central World大抵是这座城市的颜值担当,Big瞬间就从县城提升到了国际大都市。当然如果对买买买毫无感觉,商场里面的空调就是拯救曼谷闷热的焦躁最有效的途径。

关于繁华的想象,我倒更推崇Baiyoke的夜景,没有光怪陆离的外表,却有着惬意的情调。从日落辉煌到万家灯火,在品尽了美食之后,再慢慢的登上天台,俯瞰整座城市的霓虹,延伸到天边。

说到美食,泰餐其实还蛮对我味的,很喜欢这种小清新的菜式,混合著微辣的口感,就连米饭也精致的包裹在竹筒之中。

当然更多的美食,还在于街头巷尾。这里没有城管,所以无论白天黑夜,推著车车的美食总能不期而遇。泰国的第一餐便是考山路上的Pan Thai,熟悉的食材,令人崩溃的甜味,以致差点以为终究与泰国美食无缘。

还好唐人街的芒果饭改变了最初的印象,尽管看起来很简单,无非是芒果与米饭的搭配,但是恰到好处的甜味,通过椰汁完全的浸入糯米之中,吃起来一下子就有浓浓的满足感。

在唐人街第一次尝试了燕窝,虽然不知正宗与否,但是考究的盛具还是在一众路边摊里显得与众不同。

至于街边便宜的烤肉,竟也有着久违的香味,很像小时候吃的羊肉串的质感。

而作为文化交融的大城市,全世界各地美食都能在曼谷找到,所以在这里邂逅双手合十的麦当劳大叔,吃到道地的Mexican Taco也就不足为奇。

【大城】火车带我去朝圣

不知道是谁最先翻译的“大城”,多少有点不明就里,因为不管从意思还是读音上来说,都差距太大。我倒是更喜欢“阿育塔雅”这样的音译,一听就充满了历史的质感。大城不大,只是曼谷以北的一座小城,不过更早以前却是泰国最鼎盛时期——阿育王朝的首都。说起泰国的古都,我最早知道的应该是素可泰,虽然有着绕口的名字,但是饱经沧桑的佛像与断壁残垣,在当时看来还是相当震撼。不过遗憾的是,素可泰不管离清迈还是曼谷都太远,所以大城就成了走进泰国历史更方便的选择。不过作为一个废都的失落,有的也只是那一眼望不尽的曾经辉煌。

从曼谷到大城,乘坐火车绝对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同泰国大多数不靠谱的交通一样,泰国火车的各种奇葩事让人记忆犹新。华南蓬火车站算是泰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不过看起来依然和天朝的县城车站没有太大区别。刚买好车票,就突然感觉哪里没对,转眼一看车站里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连生意都不做了,然后就听到嘹亮的音乐声响起,大家都朝着国王画像方向致敬,只剩我们这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傻傻的站在车站中间。我想说的是泰国人民真的太爱戴他们的国王,以至于后来才明白每天早上8点的致敬是每个泰国人的固定功课。

泰国的火车都是灿烂的颜色,就像泰国给人的感觉一样,永远都是阳光明媚,不过准点率就实在让人捉急。虽然我们比较“壕”的选择了空调车,结果却遇上了装置故障,所以就看到工作人员不紧不慢的检修,然后发车时间什么的完全没人Care。等到好不容易修好之后,火车才慢悠悠的上路,一路走走停停,一直出了廊曼之后,才算正常的奔驰在田野上。

至于回程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龟速的火车让80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3个小时,让人急得完全没有脾气。其实想来泰国火车的慢是有原因的,特别是在城区,火车不仅跟铁道两边的房屋、街道触手可及,还要和汽车一起等红灯,所以乘客们也都在车边靠着,随时都可以跳车,方便离开,以至于晚上到华南蓬之前,车上的人差不多都跳光了。

吐槽完奇葩的泰国火车,还是回归大城。因为就像泰国人天生的乐观一样,小清新的大城车站连厕所都可以那么萌,所以还有啥不开心的呢?

穿过车站外的村落,还需要乘坐渡船。渡船不大,装载着来往的生活。

而游览大城,还需要租车。本来是想租机车的,可是之前没有骑过,所以还是选择了自行车。大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大,所以即便是骑自行车,时间也是完全够的。

至于大城,虽说都是些遗址,但是并没有荒郊野外的隐祕,遗址也不野生,倒更像是一大片的公园,成为慵懒时光的一个理由。各个遗址散落在大城岛内,著名一点的收50B,不过泰国就是这样,门票什么的全靠自觉。

Wat Maha That算是大城最著名的存在,标志性的树缠佛头,依旧闭目含笑,被粗壮的菩提老树根包裹得愈加紧密。大抵是之前看过太多的图片,所以想象总是会比实际更加幽深一些,而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幻灭的,说好的神祕其实只在自己构架的意境中,实际却曝露在入口不远处的一堵断墙之下,没有以为的深刻。

而更广阔的Wat Maha That倒塌过,又重建过,当青苔爬满红砖,佛像身首异处,终究在战争的洗劫与时间的腐蚀中,变成断垣残壁,苟延残喘成今日的痕迹。

Wat Rachaburana还处于修复阶段,高高在上的玉米塔被一堆脚手架支撑起,坏了观瞻,也没有人在上面工作。不过并不妨碍登上塔身,近看塔顶的雕塑,粗犷中还是有几分细腻。佛塔之中据说是有壁画,只是狭窄而陡峭的梯子让人望而却步。止步于此,正好瞥见一城的碧绿。

Wat Ratchaburana最让人深刻的倒是门口的警示牌,比如站在佛像的头上是什么鬼,未免也太调皮了~

Wat Phra Si Sanphet原本是大城王宫的所在地,可惜缅甸军队付之一炬,木质建筑灰飞烟灭,只剩下三座灰白色的巨塔,供奉著昔日国君的遗骸。相连的佛塔虽没有金碧辉煌的质感,但是巨大的体量仍然让人能够窥见当年的气势。

至于散落于四周的小型砖塔与立柱,只是断壁残垣间的落寞,枝丫的古树未曾参天,却扭曲出诡异的形态。

所以时间虽然凌驾于任何一个王朝之上,但是却改变不了人们生活的轨迹,因此不管是相濡以沫的境外游人,还是端坐在遗址间听老师讲解的本国学生,都让人恍然间感知人生的美妙,那种流转于世间的平淡生活。

紧挨着的Wihan Phra Mongkhon Bophit看起来则没有那么历史悠久,高大的庙堂一如东南亚佛寺的巍然壮丽。寺内供奉的巨大青铜坐像,据说建于15世纪,曾经立于户外的风霜雨露,终究换来信徒共筑的庙堂之上,也算是一次华丽的转身。

一河之隔的Wat Phraram则是另一片遗址,佛塔在上倒影河中,成荫的绿树虽是清幽,却未必有太多凉意。终究没有步过对岸,因为审美疲劳症又犯了。

刚好遇见骑大象的队伍迎面走来,我想如果没有那纷乱的电线,也许数百年前的大城大抵就是这样的景象吧。

Wat Lokayasutha应该不能称作寺,因为它除了一座塌了一半的塔和大卧佛之外,基本已是一片蔓草,没有任何建筑物的存在。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小时候必玩的街机游戏《街头霸王》泰拳王Sagat关卡中的背景原型便出自这里。虽然当年很少选用这个角色,大抵因为角色是反派、招数不够酷炫,但是那个充满禅意的场景还是记忆犹新。现实中的卧佛像被露天放置著,披着一身黄袍,算不得特别庄重。追溯历史,其实卧佛也不是露天的,只是原有的佛殿毁于战争,泰国人也懒,一直没再修一座大殿,就让佛像这么露天敞着。

Wat Chai Watthanaram虽是LP上大城首选的推荐,但是离中心区有点远,所以去的人并不多。从Wat Lokayasutha辗转而去,在各种乡村小路间穿行,不仅邂逅Chedi Sri Suriyothai这样别致的佛塔,中途还遇到泰国军队的小哥,一番搭讪问路,竟然直接从军营旁边穿过。

大城边静静的湄南河,早已没有曼谷时的波涛汹涌,就像ATM机旁午休的汪星人,闲适得让人昏昏欲睡。

好在目的地没有让人失望,不枉费这一路的辗转。作为大城最为壮观的遗址建筑,Wat Chai Watthanaram储存得相对完整,不用在断壁残垣间凭吊,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片让人着魔的建筑群。众塔围囿的须弥山,中心佛塔独立天高,黄昏前的阳光不算炽烈,没有让人睁不开眼的大逆光,一切显得熠熠生辉。

踏入围墙之中,沿着规则的路径转塔而来。佛像自然是残缺不全的,大城遗蹟中有太多无头的佛像,就像没有灵魂的主,等待众生的超度。小鸟肯定体会不到这种无奈,不然不会栖居于这片死寂的遗址之中。

倒是结伴游玩的小和尚,带来了一丝鲜活的色彩,嬉笑打闹间,全然没有出家人固有的深沉。我想小乘佛教大抵是没有大乘佛教那种拯救世人于水火的渡人之姿,既然自身修行才是入佛的宗旨,那么这些经过的残缺,也许只是存在的不同状态而已,所以在这里也不存在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佛教故事,什么一代大师,立下宏愿,复兴某某寺那样的慷慨激昂。

所以大城的最后一眼,依然是那种波澜不惊的平静,无论是夕阳下的湄南河还是暮归的车站,淡淡的小城总是能让浮躁的内心找到一些平和的存在。

最后上一些细节,合十的米其林玩偶、自制的简易冰淇淋、冰冻过不算甜的椰子还有华南蓬外好吃的炒饭,算是留给再去大城的一些念想。

【清迈】小城故事多

作为一枚伪文青,早就说清迈是我的菜,这种不喑世事的小城,走在路上都是自带背景音乐的Feeling。说是小城,其实它是泰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曼谷的繁华喧嚣不同,清迈呈现出的则是一种安详和闲适,那种骨子里透出的文艺,让人不得不慢下来,才能和它的步调一致。

从落地清迈的夜晚开始,便是完全不同于曼谷的凉爽心情。与两个境外妞拼车进城,没想到境外人竟也如此精打细算,因为的士师傅中途只停一次,所以选择了我们两者酒店中间的位置停车,然后挥手告别,终归没有再见。

国人知道清迈,大多源于邓丽君。邓丽君生前曾多次造访泰国,最爱的城市便是清迈。记得母亲以前最爱唱的君歌便是《小城故事》,虽然我一直觉得这首歌有点太简单,且此歌的出处一直有所争议,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邓丽君心中的小城就是清迈。只是后来香消玉损的结局多少有些唏嘘,但这也让清迈浸韵著一种的怀旧情绪。

至于现实中的清迈其实远比怀旧更加古老,悠悠的古城四四方方,被一弯河水围囿起来,虽然并不像平遥、丽江那样满城的旧时楼阁,但是数不胜数的寺庙依旧见证了小城古往今来的历史。于是两架自行车开始,寻找这座城市的记忆。

Thaphae Gate是古城的第一眼,虽然名气很大,但是红砖的城墙其实并没有多少古意,作为开始,好在阳光灿烂。

Wat Chedi Luang算是清迈古城里最著名的庙宇,虽然主殿什么的都是后建的,但是标志性的大佛塔却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雨。据说建成时佛塔高达90米,这对于当时来说实在是了不起的高度,可惜坍毁于地震与风灾,留下如今残缺的模样。

庙堂内外则是萌化了的小清新,至于信仰的神圣依然俯视芸芸众生。

Wat Phan Tao紧挨着Wat Chedi Luang,过于低调的气质恁是没有察觉出,它就是介绍里写的清迈殿堂级的柚木大寺。而我们之前进去的缘由仅仅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是Wat Chedi Luang旁可以停车的地方。所以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往往是会给人以惊喜的。

Wat Phan Tao紧挨着Wat Chedi Luang,过于低调的气质恁是没有察觉出,它就是介绍里写的清迈殿堂级的柚木大寺。而我们之前进去的缘由仅仅只是觉得这里应该是Wat Chedi Luang旁可以停车的地方。所以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往往是会给人以惊喜的。

到Wat Phra Singh已经是古城西侧的尽头,作为与Wat Chedi Luang一样地位的寺庙,我倒是觉得除了富丽堂皇之外,并没有太多特别的地方。宽阔的寺庙内,摩肩接踵的人群混迹于世俗的街市,匆匆而过的僧人便是这里修行生活的一瞥。

不过Wat Phra Singh里那些佛龛前的蜡像倒是相当诡异,因为逼真得实在让人有些发怵,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九华山上的肉身菩萨,幽冥之感陡然而生。

古城北边的Wat Chiang Man,则是清迈三大寺里我最喜欢的一处。没有主街区的繁杂,回归寺庙本身的精致和优雅。作为清迈最为古老寺庙,Wat Chiang Man没有那种表面的浮华,让人内心平静。

15只大象承载的古旧佛塔,既是标志,也是整座佛寺的精神高度,所谓一花一世界。

寺庙里的小猫不爱搭理人,兀自懒散的悠游、小憩,偶然灵光一闪,却又淡然的走开。

到Wat Buppharam的时候正是午后,暴晒的阳光已没有多少小清新的意味,不过乱入的唐老鸭倒是颇具泰囧寺的风范。寺庙本身不大,电影里的所见便是全部。祈福的人各自端坐大堂内,绿色的佛像露出妖邪的怜悯,我们只是路过,感慨一下佛意的庄重。

再次出发已近黄昏,重回熙熙攘攘的古城。

Wat Jet Yot算是一处偶得的目的,出自翻阅地图时的好奇。说是偶得,其实也是必然,因为有些地方真的是冥冥之中自会相遇。这处偏僻的寺庙,其实已经远离古城,连线著宁曼路往北的延伸,少有游人前来,所以一路狂奔,赶在夕阳前的光影。

当阳光逐渐隐去光辉,精美的七旋塔沉寂在暮色之中,空寂而幽远。记得上一次遇见这样的多宝佛塔还是在襄阳,只是粗糙的砖塔建筑全然没有此尊这般精美绝伦。

佛塔以外的Wat Jet Yot其实更加生活化,所以散落在寺庙里的各种鸡和千奇百怪的贡品也就不足为奇。而对于我这样一个乱入的境外客来说,帮另一对游人拍照,竟然也被误认为是当地人,还是蛮尴尬的,我只想说我是有多黑啊,哈哈~

清迈寻古一日的终点一定是Wat Suan Dok。虽然落日的精彩终究隐匿在逐渐深厚的云层中,但是在壮观的白塔和精美的庙堂之间,还是很能让人静心守候。

不过让人不淡定的是,如果仔细观察佛塔群,你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一片墓园~OMG,所以还是趁天黑前赶快逃离吧。

如果说佛寺的朝拜,是精神上的救赎,那么身体上的修炼,还得靠马杀鸡。其实对于马杀鸡这件事情,一开始我是抗拒的,因为一来自己不习惯被人揉捏,二来在天朝这一行始终和东莞互为姐妹。不过也只有像泰国这样的度假胜地,马杀鸡才变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就像街边摊一样的寻常,所以即便没有店铺,路边放一张椅子也能成为按摩的所在。于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还是尝试了一下有名的Lila Massage,而且还只是一个足部的按摩,结论就是我还是去吃东西吧。

说到清迈的美食,麦当劳大叔表示这边请。

因为清迈有盛大的周日夜市,如同每周一会的节日,所以在这里吃什么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吃得了多少。至于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各路神通的艺人,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在这里,除了墙裂推荐带冰淇淋的芒果饭之外,就是各种我最爱的鲜榨果汁,不仅便宜而且非常新鲜,这在天朝完全是不敢想的事情。

清迈的另一个开始,则是从拜县回来之后。告别古城的淡雅与静谧,直奔云雾缭绕的Doi Suthep Mountain。这一次终于机车上路,带着拜县的自由。不过骑山路总归心里没底,于是就看到无数飞驰而来的老外在我们的前后超车,然后绝尘而去,只留下我们的小破车淡定的摇在峰回路转的山路上。

路过Doi Suthep Mountain第一个观景台的时候,依旧大雾弥漫,当时以为一天可能就这样了,没想到后来竟拨云见日。

蓝天白云始于Bhuping Palace,半山之上的宫殿虽说不上什么大风景,但是清迈的小情小调总归是流转于漫不经心之间。当然进宫前还需变装,在Vimanmek Mansion Palace买的长围裙在这里就却被认为是女装,所以还得租这里的粗布长裤,穿起来相当拉风。

说是皇宫,其实这里并没有多少殿堂,更多的是山林与花草。栖居大山之上,皇室除了避暑的需求,大抵就是修身养性,所以这里看起来更像是山间的一片别墅之地。

不过皇室的精致生活往往会表现在各种细节上,作为一个细节控,还是捕捉到一些。

Wat Phrathat则是Doi Suthep Mountain最著名的所在,从Bhuping Palace归来,正赶上大批朝圣而来的游客。登山路不算长,诡异的双龙铸就的道路一如泰国诸多艳丽的设计,先在色彩上有气场。

至于Wat Phrathat本身则只能用金光耀眼来形容,因为这里放之整个清迈也一定是最富丽堂皇的存在,分分钟都是闪瞎众生的节奏。

独立山头的Wat Phrathat其实也是俯瞰整个清迈全景最好的地方,感谢我们的小幸运,守得云消雾散,不然身处一方天地视野,却只是白茫一片,该是多少的遗憾。

其实这种俯瞰的感觉真的蛮好,不用去刻意的捕捉,任凭时间流转,世事皆在眼下。

但是自己毕竟不是神仙,可以置之度外的操纵人间,所以登山的终点还得下山。Wat Phrathat早已停满了红彤彤的双条车,而我们还是继续骑着小破车慢慢下山。

出Doi Suthep Mountain不远,便是泰北著名的清迈大学。说起清迈大学,多少有些渊源,记得最早朋友去泰国的时候,就曾对清迈大学赞不绝口,特别是小清新的校服,当时好像还买了几套。结果没想到过了不久便发生了清迈大学校服事件,再后来清迈大学就不能随意进出了。虽然个中缘由不好评说,但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年穿的校服其实真的很丑。本以为经过几日的暴晒看起来已经很像当地人了,结果刚到清迈大学门口就被保安拦住,所以清迈大学的游览还得乘坐校园观光车。

林木葱葱的校园清净而悠然,很像清迈本身给人的感觉,不过终究只是大学的模样,算不得特别不同。好在仅有的自由活动,可以漫步于静心湖,围绕着一大片的湖光山色,的确是清迈大学最迷人的姿态。

回归Nimmana Haeminda Road,这条名气颇大的街道,却有着主干道的属性,所以并没有想象中的文艺气质,倒是车来车往的大车,让人有点力不从心。而那些有名的小店,其实散落于道路两侧的隐祕小巷之中,所以要探访文艺的Nimmana Haeminda Road,还需深入枝丫的小巷。

Iberry很不好找,栖居在背街小巷的深处,标志性的“大鼻子墨镜狗”差不多和建筑一样高,粉红的外表萌蠢得很。这家甜品店貌似是泰国本土的一枚搞笑艺人开的,正儿八经卖东西的地方不大,更多的地方都是被一些有趣的雕塑、铭牌占据,特别是这个呆呆的小人儿,大概就是他本尊的模样,感觉蛮有创意的。

至于Mangotango多少有些名不副实,虽然甜品的味道还行,但是放之整个Nimmana Haeminda Road片区而言,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抵是被国人推荐得比较多的缘故,所以小店随时都处于爆满的状态。

在清迈等一场日落,或是Wat Lok Molee,或是Ping River,并没有刻意的等,只是正好碰上了。悠闲的漫步在时光里,时间不再是匆匆的流年,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就像此时此刻的清迈。

但我不会告诉你,去Ping River其实完全是场意外。因为本来我是要去Wat Chai Mongkol,结果碰上了恼人的单行道,所以即便寺庙就在不远处,也没有办法绕过去,只得顺着可以走的路前行,就阴差阳错的到了Ping River。所以想来还是挺囧的,不过不得不吐槽清迈城外的交通,各种单行道和时间限制盛行,很容易走着走着就被堵上,然后就束手无策的绕不出去了。

当然比交通更奇葩的还是千人火锅,从拜县回来的那个晚上,穿过一片黑漆漆的小巷,就在完全不觉得会有吃东西的地方存在的时候,终于找到了这家传说中的火锅店,那场面确实相当壮观,完全就是一次乡镇里赶集的状态,甚至还有歌舞表演。

对于白水火锅自然是无力吐槽的,甚至全过程都没有煮开锅的感觉,不过这里自助餐的食材种类确实非常丰富,铺开来好几十米,所有人都吃得热火朝天的,不知道角落里的菩萨又是怎样的一种酸爽。

不过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本以为吃了之后第二天会狂泻不止,结果居然一点事情都没有发生,所以泰国人民还是非常具有良心的。

【拜县】高阶农家乐养成记

如果说清迈是多种情绪的融合,那么拜县则书写出内心深处的闲情逸致。一路吐到拜县,本来就是一种戏谑,既然跋山涉水来了,那么就应该享受其中,就像Mini Bus的师傅一样,有着飘逸的生活趣味。而我们只需要吃着各种好看的零食,投入这三个多小时的颠簸。

驾驶著AYA Travel Service租来的小摩托,开启两天的拜县之旅。这次没有犹豫,因为拜县太适合这样的机车奔开了的跑。

拜县的小清新,并不是四十五度角的仰望天空,那种嵌入骨子里的悠闲,就像拜县的温度,没有炽烈的暴晒,而是树荫下的清凉。不过拜县终究只是一个山谷中的小镇,青山连绵环绕,却又算不得层峦叠嶂,若以瑞士自比,多少有些差强人意,但就是这样一个大景观并不算突出的小城,却有着独一无二的气场,这种感觉让我想到了大理,有一种天生的自由。

所以也就不用想象拜县峡谷是怎样的惊心动魄,因为小山之上的山梁,更像是没有裂开的土林,掩映在郁郁葱葱之中,若是抱有一览众山小的激情,那这里只有身在此山中的困惑。但我承认登顶的那一刻是快乐的,因为找到了那种久违了的释然。

之前看别人的游记,感觉在拜县拍得最多的,其实是路边的一些创意小景,这些类似于天朝婚庆基地的景观,完全算不得特别,但是在拜县却让人像著了魔一样的喜爱,就像这些东西本来就该出现在这里一样。同样的农家,乐的不是城中村的伪乡土,而是如同艺术家的肆意挥遒,一点点神来之笔的任性,便是阡陌交通以外的诗意。

于是遇见黄色小屋的Coffee In Love,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一片繁花似锦中,告别眼前的苟且,书写一首无边无际的田园诗,扮演一出取悦自己的偶像剧。

这样的惬意也可以是Mari Pai的大树秋千,等不到夕阳西下、灯火阑珊,也能摇荡出悠悠的时光。

不过高阶农家乐的养成,其实更在于心境的培养,就像泰国人不紧不慢的心性,不需要急功近利的浮躁,给予一点会心的微笑,自会有彩虹显现。

当然拜县的精彩不止于彩虹,更在于守望。守望在大山之上的White Buddha,就像这座小城的坚持一样,远远的瞥见,便是心之所往。

天黑前驾着机车上山,路上遇见好些老外,竟然都把我当成了当地人,还问我如何上到White Buddha,可是当时我其实也走错了,就看到这群老外飞驰著朝着更深处的山路奔驰而行,然后消失在视野里。我终究没有跟上去,因为机车走陡峭的山路实在有些困难,索性停车在路旁的农家,然后步行上山。

其实整个Wat Mae Yen远不止White Buddha,只是更多的庙宇在此时已经沉寂,安静得紧。登上White Buddha,平台上早已人头攒动,大部分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看来守候日出日落已经是西方人的一种习惯。

只是今天的日落肯定是没戏的,越来越骤满的密云,已经没有给阳光剩太多的空间。

有时候在想西方人看东方的庙宇与佛像是怎样的心情,是否也像我们看教堂与耶稣一样的困惑。世界上的千万种信仰都有着不同的模样,有太多的神灵需要供养,有太多的宗理需要信笃。

相比于日落,其实大多数人更向往的是日出,毕竟一切的开始总好于结束时的一声叹息。在拜县看日出,最好的地方便是在云来。当然我们是没有赶个清早去的,一来国内的日出看得太多,二来拜县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所谓的日出其实已经不是最初那一刻了。不过云来还是值得一去的,作为拜县北线的终点,拥有一大片不错的视野。

云来之名源于汉语拼音,因为这一片山区就是当地的中国村,所以可以畅快的说中文。不过观景台的老板中文并不灵光,开了一间茶舍,凭门票就可以获赠一壶茶。坐在木椅上,品茗眺望,任微风拂面,天边舒卷云端,近处山花烂漫,大慵懒的情调,忍不住的发会儿呆。

不过登临观景台的路并不容易,特别是最后一个坡,差点开得我们人仰马翻,只得下来推行。归结起来还是技术不到位,因为鬼佬们都是轻轻松松的就冲上了这个陡坡。

不过我的最爱依然在拜县南线上,山花烂漫的小路,随意的走走停停。

Memorial Bridge算是南线最有名的景点,说是景点其实只是公路桥旁的另一座旧桥。三两老狗从另一头走来,就和老桥一样的奄奄一息。可能是时间不对,没有碰见那个加勒比船长的Actor。

拜县的大象营地都在河的东侧,看地图上好像只有一家,其实一连有好几家。从Memorial Bridge过去,刚进入营地就被可爱的大象吸引住了。不过大象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面板也有些脱色。

坐在大象上的感觉,其实蛮奇怪的,虽然并不算太摇晃,但是频率不好把握,有些晕车的冯老师,最后杯具的发生了晕象。

象夫是枚中年大叔,喜欢自言自语,不过人挺热情的,牵着大象一路哼著小曲儿就到了河边。河水算不得清澈,但是也不深,大叔收起裤管,刚好没过膝盖。大象停在河中央休息,竟和我们玩起了互动,非常机灵。只是大象不像小狗那样毛绒绒的,所以抚摸的时候感觉还是有点诡异,呵呵。

然后起身,返回岸边,遇见更多的朋友,挥手、微笑,作为一种致意,终究需要告别,在这鲜花盛放的季节,See you Again,Pai!

一切就像说好了的一样,真的到了离开的时候,积蓄了多时的雨水才落了下来,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直到傍晚,走出绵绵大山,路灯照亮回家的路,流云迷濛的Doi Suthep Mountain,清迈入夜。

继续一些细节,清迈到拜县中途休息站的厕所。我发现在泰国很多东西真的都是靠自觉,所以别人家的素质比国人高了?我相信在泰国肯定还是有人要逃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会遵循着信仰的准则。

在Love Strawberry遇见了当地大学生做问卷调查,内容是关于境外人在拜县骑机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这本身其实有点不好回答,不过一切事情的发生首先还是以安全为基础。三枚学生的中文都不太灵光,所以调查问卷上的中文一看就知道是翻译软件Down下来的,很多地方完全读不通,不过大家沟通起来还是蛮开心的,毕竟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遇见No.9@Pai其实完全是一种意外,后来才知道是很多攻略都推荐的美食小店。从Wat Mae Yen回来恰好看见这家小店,感觉还挺特别的,就在萌萌的复活节巨像对面。一个酷酷的老外带着大耳机坐在门口,像是一个嬉皮士,旁若无人的吃着意面。餐馆的大厨AKI应该是个混血,虽然宣传牌上和本尊看起来还是有点差异,不过厨艺确实了得。

【芭提雅】那片海,毁三观

作为一枚对海无感的人来说,去芭提雅更像是完成任务,因为没有大海的泰国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很好奇芭提雅的步行街,毕竟一切传说还是需要眼见为实。

从曼谷到芭提雅,需要在曼谷东站去乘坐Mini Bus。刚上车就被一种说不出的臭味打败,最后一排的男生打趣的说坐久一会儿就会习惯。坐上去之后才发现我们已经是最后两个了,前排几个女生,都来自中国,大家天南地北的聊著,而刚才打趣的男生本以为是与她们一起的,结果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泰国本地人。后来和他聊了很多,发现他其实挺传奇的,他不仅中文说的好,而且在北京大学留学,小时候还出过家,不过泰国的出家其实也是上学的一种,文化课什么的都不会落下。

摇到芭提雅已是正午,闷热的温度比曼谷更让人难受。在酒店Check in之后就奔向码头,虽然不喜欢海,但是离岛总归是要去的。

芭提雅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是双条车,但对于才到这里的Freshman来说,还需要向车上的老炮儿请教,因为这里如何乘车、如何付款、费用是多少什么的都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站牌什么的明示。感觉芭提雅又胖又老的鬼佬大叔特别多,大抵泰国低廉的消费,成为一些不得志的西方人的挥霍之地。

去码头还得穿过步行街。白天的步行街非常沉闷,集聚了一晚的灯红酒绿,现在就像宿醉一般的不省人事。那些所谓的少儿不宜,也就只是一些花花绿绿的店招,偶有一些怪大叔坐在路边,为晚上的活动做一些吆喝。

芭提雅的海边挺像三亚的,碧海蓝天之间绵延著城市的天际线。去Koh Larn Island的轮渡每小时/班,不一会儿就坐满了。

轮渡渐渐驶离大陆,天气却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如今竟打着闪电、惊起闷雷。Koh Larn Island还算好,只是雨水终究还是落下,下得山雨朦胧。好在Koh Larn Island的耍法比较简单,在岛上选一个沙滩就好。选择困难症患者还是纠结了一下,最后选择了Taewaen沙滩,既然天气不好,选择一个容易到达的就好。当地的小摩托车还真能挤,一路翻山越岭,坐得我脚指头都抓紧了。

沙滩比较常规,加上有大量的中文招牌,一下子就秒回三亚的感觉,只是可能天气不好的缘故,所以海水看起来没有亚龙湾的湛蓝,泛著幽绿的微光。不过玩法却不出一二,在海边租个沙滩椅,然后在海里泡著就好,图个凉快,所以尽管雨水越下越大,玩乐的人还是不少。

至于岸边的当地人则一直玩一种看起来颇为无聊的游戏,反正就几个球扔来扔去,也不知道是什么规则。后来雨水停了,就扯开沙滩排球的阵仗,一些鬼佬也加入他们,玩得相当Happy。

泡著泡著又快要傍晚了,所以发呆的时间成本其实也是蛮高的。返程的时候,天空又恢复了晴朗,码头边小镇鲜艳的颜色,一下子又重回泰国的Feeling。暮归的渡船,海风轻拂,夕阳西下,来时的风雨飘摇,到现在又是一派风和日丽。

夜晚的芭提雅感觉才是这个城市最活力四射的时候,仿佛一天的沉睡就只为这一刻的光彩夺目。我们还是不能免俗的去看了Tiffany Show,穿过了大半个城市,还是和几个日本人拼的车。表演啥的不必多说,反正就是各种盛大,算不上非常Special,但是编排得很精致。不过个人还是觉得Lady Boy蛮心酸的,特别是表演之后邀请大家拍照,各种搔首弄姿,使出浑身解数,但是收益好的始终是那几个最像女人的,其他的则少有人问津。而不管男丁女丁,打的粉底着实太厚了,感觉整张脸都很不自然,像是带着面具一样。

至于芭提雅夜晚的另一面,多少有些少儿不宜,这种毫无忌惮的开放,其实对于这个佛教国家来说有点矛盾。但就像人性的另一面,不可能一直端著,总有放下的时刻,所以霓虹闪烁与觥筹交错间,就算三观尽毁,也只是此时此刻,天亮之后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当下的放纵便成为过眼云烟。

所以为了重塑三观,还是逛一下热闹的水上市场,陶冶一下情操。不算早起,但这座城市的白天永远都是那种萎靡不振的感觉,昨天晚上还挤爆了、只能挂在外面的双条车,现在却成了包车,随便怎么坐都可以。

芭提雅的水上市场离市区还挺远,说是市场其实都挺牵强,不过是一个卖东西的村落,沿着河边满是商铺,河道反而成了装饰,偶有几艘卖东西的小船,更像是一种表演,有种为了在水上卖而卖的感觉。大热天逛到这种地方来也算是一种失误,情操什么的陶冶不了,节操倒是碎了一地。

不过芭提雅的确也没有什么玩的,吃吃喝喝再买点东西,消耗完芭提雅的最后时光。

离开,在溼热的下午。空空如也的车站与更空旷的大巴,总共就只有5名乘客,大巴司机却一点也不意外,漫不经心的开着。在这里还是必须再吐槽一次曼谷的交通,只要是交通载体里面有曼谷,那么任何公里数都变得毫无意义,160公里开了4个多小时,在曼谷就堵了3个小时。淡定如大巴司机,去往车站的路有千万条,却不走市区外绕,偏偏要走市区最堵的道路,其实他早有准备,因为即使是这样的短途车,也是备有厕所的,所以泰国人应该已经习惯这种无休止的堵车。

【花絮】飞到城市另一边

虽然现在乘坐飞机也算比较频繁,但是一有机会还是会坐在窗边。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并不是两点一线的无聊重复,就像我一直都喜欢爬山一样,俯瞰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有趣的视野。从一望无际的泰国平原,到进入云南崎岖的山岭,再到灰濛得令人失落的重庆,就像旅行到了终点,也变得让人锤头丧气。

和俯瞰之景起起落落一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机场。重庆机场算是第一次去,没想到国际航站楼竟然如此侷促,以至于大部分的乘客只能挤在航站楼外,连个座位也没有。

清迈机场比较小清新,和曼谷相比也没有那么繁忙,完全不像一个国家第二大城市的机场模样。尽管机场不大,候机区的位置也很有限,但是却保留有专门的僧侣专座,就像火车上僧侣可以随意乘坐空调专座一样,这个国家给予了信仰最大的敬意。

廊曼机场算是此行经过次数最多的机场,四程飞机都和这里有关。大抵是曼谷的旧机场,所以并没有国内机场外表的光鲜,显得有些老旧。但是整个航站楼还是非常宽广,特别是夜晚,灯火辉煌的车来车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没有找到传说中廊曼机场的Magic Food,候机厅的餐饮小店也足够丰富。炸鸡便当吃起来有点油腻,只是错误加了一味调料,然后就弥漫着类似于桂林酸笋那种不受人待见的臭味。

在廊曼机场的多是廉价航空,但是同样也有鸟航这样拉风的飞机。

我们乘坐的亚航其实还好,虽然是廉航,但是除了不含餐,其实和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并无两样,而且非常节约时间,感觉人都还没坐定就已经开始滑行了。

唯一印象不好的地方是去程的时候,不知是不是被同机的旅行团导游把入境卡全部拿去了,反正一直到下机我们这些散客都没有拿到单子,最后只能一脸迷茫的在机场去找单子来填,耽误了不少时间。

旅行到现在,走的地方越多,就越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总归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所以自己也会一直走下去,毕竟旅行不是活在朋友圈里的九宫格,还需要用心去感受。泰国之行就写到这里,香辣的火锅奉上,每次出行最想念的就是这个货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