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馆,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总楼面面积17530平方米,设有七个展览厅,面积为800—1400平方米,展览面积合共6019平方米,其中包括一个演讲厅、三间分别为陶瓷、绘画及版画的工作室,以及一个资源中心,其他设施还包括艺术馆书店、艺术茶座及艺术馆之友室,户外雕塑院则设于西座一楼。
1962年,香港艺术馆正式建立,香港艺术馆藏品来源为购藏及捐赠,馆内藏品类别包括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历史意义的画作及香港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成果。据中国博物馆志显示,香港艺术馆至2008年蒐集的藏品有14600多件。其中中国书画超过5000项,虚白斋藏中国书画400多项,中国古代文物超过4000项,香港艺术近4000件,历史绘画1200多件。

基本陈列一层:
汇堂

别馆(上)

基本陈列二层:
香港艺术馆陈列藏品以中国及本地艺术为核心,包括中国书画、虚白斋藏中国书画、中国文物、历史绘画及现代艺术。精选藏品以常设展览形式展出,部份藏品更外借到海外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展出,以加强香港与外地的文化联络。:
《虚白斋藏中国书画》展
原属刘作筹珍藏的一批中国书画,于1989年慷慨赠予香港艺术馆。这批作品包括由北朝时期至二十世纪的书画珍品,其中明、清二朝主要画派的作品较为丰富,提高了艺术馆中国书画收藏的质素。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60件。重要展品有三果图卷( 1760年):乾隆皇帝(1711—1799年),25.4× 82.7厘米;水墨纸本手卷:虚白斋藏品。

基本陈列三层:
《中国文物》展
中国文物是香港艺术馆馆藏品种类最丰富的,涵盖年代最久远的。藏品种类繁多,包括陶瓷、青铜器、漆器、玉雕、竹刻、牙雕、玻璃、纺织物等。当中以陶瓷最具代表性,数目约为整个文物收藏的二分之一,其年代上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7000—前2100年),下及二十世纪。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500件。重要展品有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明洪武1368—1398年):高:10厘米、宽:20.3厘米。

历史绘画是香港艺术馆最早的藏品,主要由遮打爵士、何东爵士、塞耶氏及罗氏等人士之珍藏所组成,包括油画、水彩、素描及版画,反映了十八至十九世纪广州、香港、澳门三地的历史、地理和生活面貌。艺术馆以此作基础继续购藏,建构成颇具规模的历史绘画藏品。陈列面积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40件。重要展品有维多利亚城远眺(1854年):煜呱(活跃于1840—1870年),57× 100厘米,油彩布本。


《外销艺术厅》展
介绍了1841年香港开埠,租不发展成为中外贸易的转口港。鸦片战争之后广州广州原有的外贸优势不再,逐渐迁移到香港。“五口通商”让香港乘势而起,走上世界贸易的舞台。


《现代艺术》展
在1962年,艺术馆便开始收藏当代香港艺术作品,除当代本地艺术家各类素材的高水平作品外,亦不乏旅居海外华裔名家的作品。自1975年,艺术馆便定期举办《艺术双年展》,以鼓励本地艺术创作,并审视本地艺术的发展,其中的优秀作品,更成为艺术馆收藏,以示对本土艺术的支援。作品形式广涉油画、水彩及素描、中国水墨画、中国书法、版画、雕塑及新媒体等类别。陈列面积8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60件。重要展品有天书(1987—1991年):徐冰(1955年一),装置面积:15× 8.5× 4米、墙画:298× 96厘米:混合素材。

基本陈列四层:
《中国书画》展 + 《吴冠中艺术厅》
中国书画藏品以广东艺术名家的作品为主,并不断扩大收藏范围至中国历代各地书画家的作品。藏品的类别既有历代的书法、绘画、印章及篆刻,亦有近代中国的“岭南画派”及其他年青艺术家的作品。陈列面积1400平方米。展出藏品数目约130件。重要展品有双燕(1981年):68.5× 137.4厘米;水墨设色纸本横幅:吴冠中(1919—2010年)捐赠。

基本陈列五层:新空间, 新视阁

回到G层:大堂+商店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