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口风景区,位于嘉义县番路乡触口村。这里三面环山,风光秀丽,是通往阿里山的必经关口。
关于触口地名的来历,共流传着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取自地形,因此处两山对峙,如两头青牛牴触,故名。
第二种说法是源于发音,此山出口旧称“独口”,台语发音象“触”,时间长了约定成俗,就叫“触口”了。
第三种说法源自民俗,过去居住在阿里山中的邹族人,将各种山货、药材、兽皮等特产,背到山口处的集市上,和山下居住的汉族人以货易货,换取铁锅、火柴、食盐等生活日用品。这里是双方接触的地方,所以叫作“触口”。
总之,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在触口风景区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龙隐寺。
龙隐寺建在山下平台之上,座东朝西,背倚青山,面对八掌溪,地久吊桥凌溪飞架,风光奇秀。
龙隐寺始建于1980年,占地三公顷,寺内供奉的是济公活佛。内地的许多寺庙中,也有济公活佛的位置,尤以罗汉堂中居多,大都蹲在房梁上,单独立寺供奉的比较少见。
相传一日五百罗汉排座次,济公活佛喝醉了酒来晚了,殿中已经没有空余的座位了,济公只好跃到房梁上栖身。飞龙在天,到也符合降龙罗汉的身份。
台湾供奉济公活佛始于大清光绪七年,当时正值中法战争,被朝廷派往台湾的军队中,有一些信奉济公的浙江人,他们带着济公活佛的神像而来,其信仰逐步在台湾流传,渐渐香火鼎盛,与妈祖信仰不相上下,目前台湾的信众有二百多万。
龙隐寺金柱金顶金匾额,具有典型的闽粤建筑风格,各种雕塑繁复华丽,飞簷翘角,凤舞龙翔,精美异常。单是殿簷上那些众多的各色立体神像,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了!
龙隐寺虽为佛寺,却也有许多道家神像,和民间信奉的各路大神。
一层殿内有龛,龛中供奉五尊济公像,龛下的供台上也塑有许许多多神像。五像齐立,是指济公曾五次投胎临世救度众生,故又被尊为“五公菩萨”。
二层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佛祖居中,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和大行普贤王菩萨立于两肋。莲台、香炉、莲花、还摆放著盛开的蝴蝶兰。
济公活佛的尊容有歌为证:“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这里的济公塑像,和游本昌扮演的济公,那叫一个象!
至于济公李修缘的事蹟,有兴趣的蜂友可以去读读《济公传》,这本名著很幽默诙谐的。
我们在寺内参观没有拍照,主要是怕引起寺僧的反感,所以没有内景照片。寺的外观,也只在参观地久桥时,隔着八掌溪远远地照了一张。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