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皇宫位于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区,占地17公顷,皇城四周被厚厚的石墙、古老的树木所掩映,整个皇宫有护城河环绕,非常隐蔽。皇宫在日本人民心目中也是神祕莫测的宫殿。
皇宫分为皇居、东苑、外苑、北之丸公园等几个区域。皇宫不对外开放,只能在二道桥看到皇居的部分景色。只有在新年(一月二日)和天皇生日时,民众才得以通过二重桥进入皇宫,隔着玻璃看天皇,接受天皇的问候。

皇宫外的广场非常大,全部用碎石路铺成,据说是为了安全,在月黑风高之夜,人踩在碎石路上会有响声,脚步行进的速度也会自然而然的慢下来。
广场绿地上有好多造型各异的松树,在附近高楼的映衬下,更是显得清新葱郁。在一国的首都广场有如此大面积的绿地是非常罕见的。

皇居是日本皇室皇居住的宫殿。
这里最早是江户幕府于1457年所建的江户城。在明治维新,江户幕府结束并由明治天皇夺回管治权后,日本首都由京都迁移至江户,并易名为东京,1888年前江户城才成为日本天皇的居所。

日本的天皇自二战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了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民意,允许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存在,天皇和英国女王同样是没有任何权力,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参观皇居一般就是游览皇居的外围,包括皇居外苑、皇居东御苑和北之丸公园,隔着护城河。在外苑可以看到横跨在护城河上的二重桥。东御苑是皇室的大花园,可以一边散步一边观赏许多历史建筑和庭院风景。而位于西北边的千鸟之渊是东京有名的赏樱点,旁边就是北之丸公园,有许多市民在此跑步、骑车或是散步休闲。

皇居外苑有着古朴庄严味道的城墙和一大片广场,周围有许多树木。这里的路都由碎石子铺成,踩上去沙沙作响,据说是古代为了防止忍者夜袭而设计的。继续向前,很快就能看到典雅精致的二重桥。

皇居外苑有一座骑马武士的青铜雕像,这是为了纪念日本中世纪保皇派武士楠木正成而建的。楠木正成为镰仓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时期著名武将。

楠木正成(公元1294—1336),亦称楠正成,幼名多闻丸,是日本中世纪时期著名的武将。他在推翻镰仓幕府、中兴皇权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内国赤阪村。父辈时,其家已与河内、和泉、摄津等土豪联姻,并结成新型小武士团,打击庄园,抵制北条氏统治,故被地方守护称作“恶党”。1331年元弘之变中,正成参加后醍醐天皇发动的倒幕运动,举兵下赤阪。1333年据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讨军,促进各地反幕军的兴起。建武政权建立后,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内国守、河内、摄津、和泉三国守护及记录所寄人等职。1336年(建武三年)二月,叛军足利尊氏军队进攻京都失败,撤至九州,四月卷土重来。五月正成同新田义贞所部联合迎击于兵库一带,凑川一战兵败自杀,时年43岁。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天皇为了培养国民对天皇的愚忠,就将楠正成塑造宣扬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所谓“军神”,这座铜像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这座铜像是由东京美术学校的师生在1904年铸造的,铜像高4米,重6吨多,反应了当时日本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

原文连结: http://www.mafengwo.cn/i/1931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