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置顶

🦢远足景点路线

➡️柴湾地铁站~大潭笃水塘水坝~大潭郊野公园~水务文物径~大潭笃水塘~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大潭笃水塘水坝~大潭水塘道~柴湾地铁站🔚
👣往返全程约十公里,历时三小时。

大潭郊野公园导览图

大潭水务文物径景点分布

🚖交通攻略

1、乘地铁港岛线至柴湾站。
港铁小巴站乘16M,16A,16X小巴(柴湾至赤柱),于大潭郊野公园入口下车。
2、乘地铁港岛线至西湾河站。
地铁巴士站乘14号新巴(西湾河嘉亨湾至赤柱炮台),于大潭郊野公园入口下车。

📖正文

🌿起步~大潭郊野公园正门

清晨起了个早,到港岛南的大潭郊野公园远足。天气不好,乌云压顶,淋雨的机率很高,临行特备了一把雨伞。
地铁至柴湾,转乘16X小巴。小巴一出站就上了山,沿着柴湾道环山行走。石澳路口转入大潭道,约十五分钟到达大潭笃水塘水坝。水坝上是行车单程路,有红绿灯指挥,放行一边车辆再放行另一边。车速缓慢正合我意,可趁机观赏坝下风光。
小巴过了大坝,经过水坝纪念碑,便到达大潭郊野公园入口,小巴上的乘客大部分在此下车。
公园前小小的休闲处,有厕所、座椅及饮品售卖机,是登山客的集散地。上了趟厕所,准备好了登山杖,便进入大潭郊野公园,这次的徒步远足开始。
大潭郊野公园位于港岛南区东部,园区包括大潭水塘群。大潭水塘群包括四个水塘: 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笃水塘。公园建于一九七七年,面积约一千三百一十五公顷,约为香港岛面积的五分之一。

大潭郊野公园入口

大潭水务文物径路标

风雨欲来

远望大潭笃水塘水坝

大潭笃石桥

石桥上远眺大潭山水景色

带狗同行的行山客

路边,精致的木凳

🌴大潭水务文物径漫步

由于天气不好,不打算登山,全程计划沿着大潭水务文物径行走。
大潭水务文物径,又名大潭水塘道,全长五公里。范围涵盖二十一项已列为法订古蹟的历史建筑。由大潭水塘道起步,穿行四个水塘,经阳明山可到达黄泥涌水塘道。
进入深秋,大潭水务文物径成了香港热门的郊游场地。不过今天的天气不好,来此郊游远足的游客不多。

随处可见的介绍路牌

路边的木雕

经过第二座石桥

桥下碧绿的塘水

路旁的避雨亭

远望中水塘水坝

引水道内的山水

开始下起雨来

港岛径入口

通往黄泥涌峡道的路牌

🐟大潭副水塘,塘畔观鱼

一路观赏水塘景色,临近大潭上水塘,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下起雨来,而且越下越大了。赶紧开启雨伞,冒雨继续前行。
经过副水塘休闲处,见到凉亭内有不少驴友避雨。小小的凉亭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只好放弃避雨打算,打着伞继续雨中行走。
穿过副水塘水坝,见到塘水已经漫过坝顶,开始由排水渠流向下方。有驴友走到水渠上拍照,险象环生。水坝的一角聚集著不少人,都在观赏水塘中的锦鲤。食水塘养锦鲤,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奇的是水塘水是港人食用水,如何饲喂锦鲤又不污染食水,确是很考功夫。低头观鱼,只见锦鲤个个巨大健壮、色彩鲜艳。塘畔有通告,严禁游客喂食,真闹不明白这玩意儿是吃什么长大的。
穿过副水塘水坝,前方经过一三岔路口。路标指示,一边通黄泥涌峡道,另一边到大风澳。沿着到大风澳的路继续前行,不远便到达上水塘水坝。

冒雨前行的行山客

烧烤场内,美丽的茶花

凉亭内避雨的驴友

副水塘的排水渠开始排洪

副水塘水坝与水制房

远望上水塘水坝

雨中行走的行山客

站在水坝上,观赏塘中的锦鲤

水塘中的水位标

🌧️大潭上水塘主坝观雨景

经过副水塘,继续沿着大潭水务文物径行走。十余分钟,终于走到最高处的大潭上水塘。
所说的大潭水塘群,历史最早的是大潭上水塘与大潭副水塘。大潭上水塘始建于1883年,是港府在港岛兴建的第二个水塘(第一个是薄扶林水塘)。水坝以花岗石与混凝土建造,高九十英尺,宽四百多英尺,底座厚度约六十英尺。整体雄伟壮观。
最艰钜的工程是输水隧道,隧道阔六英尺,高七英尺,共长七千三百多英尺。当年为建造此隧道,不少工人丢掉性命。其后的扩建工程,又相继建成了大潭中水塘与大潭笃水塘,于1918年竣工。
站在上水塘水坝上观景,雨越下越大,水塘周边的群山都笼罩在一片雨雾中,乍隐乍现、虚无缥缈,雨中的大潭郊野公园,更有一番独特的韵味。
走过大坝,即是大潭道的终点,连线大潭林道,有两条山路通往柏架山与毕拿山,是港岛径的其中一段。
雨下个不停,前方有的路段开始出现山水。不能继续前行了,沿着大滩水塘道原路回返。

大潭上水塘水坝

大风坳的路标

水坝下的风光

雨雾濛濛的大潭水塘

水坝上的水制房

水坝上匆匆而过的登山客

路旁的标距柱

通往毕拿山的路标

港岛林道 柏架山段

山水淹过港岛林道

随处可见的茶花

山路上的独行者

乱云飞渡

山水形成瀑布,注入水塘

上水塘连线副水塘的水坝桥

为游客提供的位置图

注入水塘的山水

有人在水塘边冒雨垂钓

⛲奇特的大潭中水塘水坝

回程绕路副水塘,只见山边呈现不少瀑布,大量的山水注入水塘,场面十分壮观。经过两座石桥,回到大潭中水塘。
冒着雨走小径来到中水塘水坝下,观赏大坝景色。
大潭中水塘工程于1904年开始施工,于190年竣工。水坝为石面混凝土重力坝。独特之处是坝下建有一个静水池。基于水坝安全考虑,溢洪道降低了三米,造成坝顶向下凹陷的奇特现状。
坝底的静水池并不平静,山水由池底的溢水道涌出,形成一个大喷泉,洁白的浪花陪衬碧绿的池水,非常好看。
沿着静水池边的石阶走上坝顶观景。很想看看坝上凹陷的溢洪道,怎知水坝顶封闭,游人不得进入。只好隔着围栏拍了几张照片,扫兴回返。

远观中水塘水坝

水坝下的休闲处

沿着小路下到坝底

坝下的静水池

有水由池底冒出,形成美丽的喷泉

凹陷的水坝溢洪道

输水道的水已经漫到路面

坚固的花岗石水坝

中水塘水坝步行道

中水塘雨景

水坝上的水制房

俯望水坝下的风光

🌳尾声,原路返回大潭笃水坝

回到大潭水务文物径,冒雨向大潭笃水坝方向走。香港的雨季,这雨下个没完没了。将近三小时的雨中漫步,搞得我全身尽溼,手机也入水不能拍照。更为狼狈的是,雨伞柄竟然叫我给搞断了。
扔掉伞柄,举著个还算完整的伞面,顶风冒雨走完了回程的两公里山路。回到郊野公园入口的巴士站,正巧有14号巴士进站,刷卡上车。
浑身淌水,连座位都不敢坐,就这么站了一路,中途筲箕湾地铁站下车。就近找了个卫生间,换下溼衣服,到“大家乐”吃午餐。休息了好大一阵,身体才缓过劲儿来。
大潭水务文物径雨中漫步至此结束🔚

雨越下越大,原路回返

路旁的水务文物径路标

雨雾中的石桥。
全文结束🔚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