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018年十一假期,三天时间暴走香港、澳门,避开迪士尼、海洋世界等人山人海的大众景点,也未去购物,只去了这城市森林中一些小众景点。这是一篇后补的游记,趁记忆还在,用文字和图片把它留存。内附专属拍照攻略,包括取景、机位、时机等,本人只是业余摄影爱好者,言有所失请指正。

DAY1:暴走油尖旺,捕捉香港市井之气

今日行程围绕油尖旺区(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也去了网红的彩虹邨和深水埗小黄楼,晚上在维港观看了烟花秀。
最近常住深圳,所以去香港非常方便。从福田、罗湖、皇岗等任一口岸过关后乘地铁即可到达。最近也开通了直达高铁,15分钟即可到达。我是从福田口岸过关,先乘深圳地铁到福田口岸站,下车后跟随指引到关口,核查港澳通行证无误后即放行过关。然后跟随指引在香港地铁落马洲站上车,坐到你想去的站点即可。过关时各种指引非常清楚,不用担心走丢,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工作人员。

说一下香港交通和现金准备。香港交通包括地铁、公交、班船、叮叮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用“八达通”公交卡都可以刷卡,所以建议在过关前后,先买一张八达通(关口有售卖)。可以充值几百块,香港很多超市、店铺、餐馆都可以刷八达通结账,所以用得到。
个人感觉现金不需要提前准备,一般过了关坐地铁之前都有银联的ATM,银联卡可以直接取港币,会自动算好汇率和手续费。香港很多店铺都可以微信或支付宝,都是直接算好汇率结账,非常方便,澳门也是一样。
我是过关之后直接银联ATM取钱,然后买八达通,然后坐地铁。当然也可能遇到取钱要排队或者ATM坏掉的情况,这时候如果还没有八达通就很尴尬,因为你哪也去不了,所以提前去银行换个三五百港币带着也有备无患。
今日第一站是彩虹邨,从落马洲站坐到九龙塘站,换观塘线到彩虹站。我的路线安排是按顺序走,基本没有走重复和回头路线,所以大家可以直接参考。

地铁上偷拍的大爷。

到彩虹站,先拍一个地铁站标。港铁站标也是最近很火的打卡方式,后面再说。

从C4口出来,按地图导航走到“彩虹邨天台球场”即可,在香港推荐使用高德、百度或者海鸥地图,谷歌地图据说会定位不准。
彩虹邨最适合拍照的地方,是建在停车场二楼的篮球场。彩虹邨环绕在球场周围,建筑外墙是彩色的,“彩虹邨”也因此得名。

拍摄彩虹邨,主要是拍彩色的球场和彩色的建筑,最常规的拍法和取景如上图所示,取球场和球架作为前景和中景,取后面的建筑作为背景。说两个小知识点:
1、这张照片使用F/8光圈,是比较小的光圈,原因是我希望前景和背景都比较清楚。其他条件固定时,光圈越大,前景会清晰而背景会模糊。一般需要突出拍摄主体时需使用大光圈,比如拍妹子时,大光圈才能有妹子们都喜欢的背景虚化效果。相反,如果你需要前景和后景都清楚,就用F/8—F/13的小光圈,一般拍摄风光片需要这样。
2、仔细看上图,会发现背景建筑的框线没有和照片边缘平行。这是因为我是站在靠近建筑的地面上拍摄,根据透视原理我看到或拍到的建筑会下大上小,在照片里就体现为建筑畸形了,不直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拍摄时和你所拍建筑在同一个水平高度。当然我们在旅拍时很难做到,那就尽可能远离被拍物件,通过拉长与被摄物的距离,尽量减轻畸变。
另外这种拍法主要是体现五彩缤纷的色彩,所以退后一点可以拍到更多后面的建筑。楼主没有这么拍,主要是因为,人太多了!现在彩虹邨已经不算小众景点,尤其节假日有很多人来拍照,所以要尽早来。

除了这种常规拍法,球场外还有几排蓝色的椅子可以拍人像,随意坐下,拍的时候取到一些后面的彩色墙。还可以找球场上多个色块交界的地方躺下,从上往下拍半身像或者特写,这个适合拍妹子,主要是用多色块作为背景。还有其他拍法不一一详述,大家百度下彩虹邨图片,找到喜欢的直接学着拍即可。

最后一点,彩虹邨已经建成几十年了,建筑褪色比较严重,实际上已经不是网上图片那么色彩浓艳了。这个没有办法,要么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来拍(阳光充足时拍出来色彩饱和度高),要么只能后期ps调高饱和度。

离开彩虹邨,乘地铁到深水埗站,去往下个目的地小黄楼。从地铁深水埗站出来导航深水埗大南街180号,到了附近很容易找到。小黄楼周围一片都是颜色很淡的建筑,只有它是饱和度很高的黄色,视觉上的对比效果非常棒。拍摄小黄楼的最佳地点是它对面的居民楼顶层天台,但是由于去拍照的人越来越多,出于安全考虑居民已经把天台锁起来了。我们这次去就没能上去,只能从楼道窗户把相机伸出去简单拍几张,受角度和镜头焦段限制,没法把周围建筑都拍上,视觉效果差了很多,遗憾。

如果是晴天,也可以站在小黄楼对面街角从下往上拍,黄楼和蓝天的对比色也非常好看。
拍完小黄楼可以到附近的添好运吃午饭,这是一家价格亲民的米其林一星餐厅,排队也是相当多。
前面说过的港铁站标拍照打卡,也是近来很火的朋友圈打法方式。找九个地铁站标,或者是比较有名的如旺角、油麻地,或者是自己旅行经过的,正方形构图,单独拍站标或者拍人与站标的合影,凑齐九张发票圈打卡。

注意只有观塘线和荃湾线的部分站点是马赛克瓷砖的墙面,这种墙面拍出来要比其他好看很多(上图坚尼地城是镜面墙面,明显没有其他好看)。
下午行程是油尖旺地区的通菜街等街道、油麻地警署还有一家因电影出名的冰室。
旺角周边有女人街、金鱼街、波鞋街、花街等多条主题街道,销售女性商品、花鸟鱼虫、鞋子等。这里商铺林立,行人如织,是感受香港市井文化和扫街的绝好去处。
来这里扫街,可以拍栉次鳞比的招牌,有代表性的路牌,有特色的摊位,或者香港特色的交通工具比如小巴。
街拍要注意两点:
1、 突出主体:街道上元素繁多,要注意剔除干扰因素,突出主体。摄影是减法的艺术,存在太多的元素会让观看者的视线没有落脚点,感受不到画面的主题和冲击力。突出主体的方法有多种,比如给予主体近景或特写,通过大小对比突出主体。也可以通过明暗对比,将主体提亮,其他元素压暗。还可以使用大光圈,将背景元素适当虚化(见上文)。

2、 关于选材:街道是人们常见的场景,想要照片更有吸引力,需要拍摄一些猎奇的内容。对于未去过香港的人来说,成片的店铺招牌、各种路牌和美食等其实都算比较新奇的,挑选那些你觉得有趣的拍摄即可。

3、 “决定性瞬间”:布列松提出的这个概念,是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抓拍手段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引自百度百科)。概念难懂,举个例子吧。比如下图,照片的主体是路边的行人,背景墙上的海报和左边飞驰而过的汽车用于交代环境和烘托气氛。
这张照片并不是随手抓拍的,而是在选好构图后,一直等待左边的汽车驶过时抓拍的,而等待的目的,是为了让动态的汽车与静止的行人形成动静对比,让整张照片更有表现力。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左边汽车画面是否会平淡很多。因此,这个刻意等待并抓拍的瞬间,就是所谓决定性瞬间,在这个瞬间把所有应该出现的元素,以最合理的布局方式在画面中展现出来。

更多图。

这次行程太匆忙,没有好好拍一下香港特色的招牌,尤其是夜景的,下次补上。
逛到广东道,正好去中国冰室。冰室是一种售卖冷饮、小食等的小吃店,被认为是茶餐厅的前身。这家中国冰室隐蔽在菜市场的旁边,主要因杜琪峰的电影《PTU》在这里取景而出名。我也是看了另一篇专门介绍香港一些港片取景地的攻略才知道,因为对这片子喜欢的要命,所以专门列入行程。

在这种取景地拍照,当然要拍电影中神同步的镜头,尤其这家中国冰室,内部装修居然多年未变,与电影中几乎一毛一样。来之前把攻略和电影反复研究了几遍,提前想好要拍摄的场景,拍摄时尽量模仿电影中的角度、景别、光线、人物动作,后期按影片进行调色处理。以下两张片子供参考。(带标识的是电影场景)

店里的服务员会告诉你不能拍照,应该是老板不想打扰到顾客,因为大部分顾客都是周围的老街坊。但是冰室的二楼人会比较少,服务员除了送餐和收拾也不会上来,所以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在二楼偷偷地迅速地拍几张也OK。而且电影主要场景都是在二楼的,上面第一张也是从二楼往下拍的。
在冰室拍完照,吃点东西,可以走路去油麻地警署,按导航走二十几分钟就到。油麻地警署应该是TVB里最常见的香港地标之一,喜欢看港片的当然不能错过。
拍地标建筑或景点,可以拍全景、区域性或者标识。油麻地警署的大楼不是很有特色,拍建筑的全景不太出彩,而且全景里看不清警署的标识,不太熟悉的人可能根本认不出来。所以这里适合拍标识和一些中近景,可以拍人与标识的合影(标准游客照),也可以拍建筑的区域性。个人感觉最有氛围的,是等到晚上华灯初上,门前昏黄的灯光,如果恰好有两位阿sir路过,抓拍下来简直完美。
因为我在这里停留时间有限,当时也没有好的拍摄思路,所以只有两张朋友帮我拍的游客照,供参考。

逛完油麻地,走路去维多利亚港看夜景和烟花表演。维港每到国庆、元旦、新年都会有烟花表演,烟花在维港内的固定平台上燃放,所以在维港两岸观看均可,也可以在太平山顶观看,会有不一样的视角和感受。但是不管在哪观看,想要获得最佳视角,至少都要提前3-4个小时去占位置。我们提前2个小时都没有抢到很好的位置,因此拍摄也受到限制,最终只能用手机拍摄。
拍摄维港夜景最常见也是最好的角度,是从北岸拍南岸,中环大厦和摩天轮等都是地标性建筑。有几点需要注意:
1、拍摄夜景,除非是拍灯火通明的场景,一定要使用三脚架。暗光环境下要正常曝光,只有调大光圈、放慢快门、提高ISO三种方法。光圈不可能无限放大,何况拍大场景需要小光圈以保证景深(具体见前面)。调高ISO会让照片布满噪点,一般的单反相机ISO调到800噪点已经难以接受了。这两种方法都达不到曝光要求时,只能降低快门速度。但是快门速度放慢,相机稍有抖动画面就会模糊掉。一般快门速度如果低于当时所用焦段的倒数,手持拍摄就会虚焦,这就是所谓的安全快门。比如当时你在用50焦段拍摄,如果快门比1/50还慢,手持拍摄就有虚焦风险。这个时候就要用三脚架+快门线,避免相机抖动。

2、像维港这种大家都会拍的地方,用一些不常见的角度和景别拍摄才会新颖。一般游客拍维港都是拍全景,类似下图一、二。但其实全景是比较无趣的,因为没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视觉焦点。倒不如拍摄一些有意思的区域性,比如中环大厦灯光的线条,或者摩天轮(下图三)。

3、如果是在维港两岸拍烟花,建议在北岸往南拍,可以将中环大厦等作为背景。拍摄烟花需要用低速快门,才能拍到烟花绽放的效果。至于多慢要看烟花燃放具体情况,现场多试拍几张就知道了,找好快门后,光圈和iso配合,准确曝光即可。因为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所以要算好时间提前按下快门,并且要使用三脚架防抖。拍摄烟花不要只拍烟花本身,最好带一些建筑等作为背景,否则画面会很单调。

烟花散场已经快10点了,赶紧去今晚最后一站——庙街。
庙街是很出名的夜市一条街,有各种餐馆和小摊贩,可以买冰箱贴、小工艺品等手办。拍摄庙街最好的角度是在其对面的高层停车场,从上向下拍到整条街和各色各式的摊位。暖色的牌坊和后面冷色的摊位对比,视觉效果很棒。经过对比,停车场五、六楼的角度最好。

拍完庙街,去附近吃兴记煲仔饭,这家也是网红店,但味道嘛说实话一般般。简单说一下如何拍摄旅行过程中的那些美食。
1、角度:最通用的拍摄角度是斜上45度—60度,一般大家餐前用手机给美食“消毒”就是这个角度。如果是垂直层次比较多的食物,一般要水平拍摄以表现其层次,比如多层的汉堡包。如果是要突出摆盘,一般从上向下垂直拍摄,表现摆盘的造型。
2、光线:拍摄食物最好的光线是暖色的自然光,暖色让食物更有食欲,自然光比较柔和不会让画面惨白僵硬。实在没有自然光借助室内灯光也可以,尽量不要用闪光灯,尤其是没加任何柔光罩的硬闪光。
3、构图:拍摄美食构图的方法非常多,但都要注意突出主体。最简单的构图就是把食物放在画面正中,不带任何其他元素,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如果食物整体并不出彩,甚至可以只拍区域性,以点带面,其他部分不拍或者虚化掉。更复杂的构图方式是将餐具、酒水、餐步等装饰在美食周围作为陪衬,这就需要考虑颜色搭配、大小对比、视觉引导等等,比较麻烦不太适合旅拍,更适合商业美食摄影或者在家拍摄。另外有些人会纠结,到底是否应该把美食及其餐具拍全,记得某人就一定要拍全,说是这样有仪式感,哈哈。其实个人觉得缺一点东西画面反而更有吸引力,人类天生会更注意不完整的东西。

吃饱喝足回旅店,顺便拍一些夜晚的街景。也拍到了心心念唸的重庆大厦,原来就在住处附近。

DAY2 : 那些适合拍人的小清新景点

今天的行程集中在港岛上,晚上去太平山顶拍夜景。
早上独自去香港文化艺术中心闲逛,拍它外面那个网红走廊。独特的造型加上早晨极好的光线,让这里的光影效果非常棒。由于主要表现光影,且走廊里色彩非常单一,因此最后成片处理成黑白影调。来这里拍照建议早上来,没什么人,光线角度也合适。

与朋友会和后坐港铁过海,坚尼地城站下车后,按导航走到西环泳棚。这段路有点长,需要走近半小时。西环泳棚原本是香港政府为方便居民下海游泳而搭建的海边扶梯,因为非常ins风的拍照效果现在也成了文艺青年和妹子们去香港拍照必去的景点。因为只有一条扶梯,所以如果要拍人像建议早点去,不然排队会排到你怀疑人生(都是妹子在拍,你懂得)。
这里拍照有几个经典的取景角度,一是从扶梯左边拍扶梯和人(图一),二是在扶梯上正面拍人(图二,非自拍取自网图),三是在右边高地上拍扶梯和人(图三),四是扶梯右边有一处悬崖,可以拍人坐在悬崖边(图四,务必务必注意安全)。
上午10点左右开始,阳光会直射到泳棚扶梯周围,海水会从蓝青色变为黄绿色,个人并不喜欢这种黄绿色,画面会显得很“脏”。因此来这里拍照,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早来。

西环泳棚之后走路去西环码头,同样导航即可。西环码头是因电影《志明与春娇》而越发知名的一个小众景点,非常适合拍小清新的人像。最好的道具是那些灯柱,坐着或者靠着,黄色的灯柱搭配蓝天,满满ins风。码头上还有一些彩色的集装箱,也可以作为背景道具。
建议大家不要中午来拍照,直射光线太强画面会惨白,也容易出现阴阳脸。

从码头出来,坐叮叮车慢悠悠地往中环码头走,到达后坐15路公交车去太平山顶。去太平山顶可以坐缆车,但是节假日真的不建议,人非常多。坐公交车上山不用排队,1个小时左右也就到山顶了,正好可以补个午觉。从太平山顶拍维港,也建议不要去凌霄阁,花钱不说人还超多,而且上面最好的拍照角度都被商家占据了。
很多攻略里也提到了,山顶卢吉道人更少风景也更好,而且完全免费。卢吉道其实就是山顶的一条山道,面向维港的一边视野广阔,可以看到维港全景。遇到多云甚至有晚霞的天气,从这里看维港非常壮观。可惜我们遇到的是阴天,只能拍夜景了,维港夜景可以拍全景,也可以拍区域性,栉次鳞比的建筑、线条柔和的海岸,以及暖黄色灯光与整体蓝色调的对比都是值得拍摄的。
看过重庆南山的夜景,也看过武汉长江和长沙橘子洲头的夜景,但维港的夜景有它独特的味道,可能是港片深植在你心里的情怀,也可能是城市本身散发出来的繁华气息,每个人的感受应该都不同,只能你自己来亲自体验。

DAY3:澳门漫步,这里不只有赌场和大三巴

这次港澳之行我是奔著拍照来的,但是朋友还想体验一下其他风情。商量之下,决定今天上午先去赌场逛一逛,下午去路环岛和黑沙滩。
威尼斯人赌场里逛了十几分钟,朋友就忍不住小赌怡情了。换了500筹码,然后果不其然很快就输光光。出了赌场就是购物中心,实在懒得比价购物,简单买了一件之前就看过的衣服了事,靠汇率赚了40块哈哈哈。
中午去官也街吃饭,这里是澳门的手信一条街,要买手信的来这里逛逛就可以。

因为不用买手信,吃饱后随意逛一逛就奔赴路环岛了。路环岛是澳门三大区域之一,没有灯红酒绿,没有歌舞升平,甚至是有些与世隔绝的小岛,但却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有人说,路环岛用尽了澳门99%的色彩,虽然有些夸张,但等你到了这里才能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不得不说,葡萄牙人对色彩的运用真的大胆而又天才,高饱和的多种色彩搭配在一起,不但不显刺眼反而小清新气息十足,拍照尤其是妹子也是绝对好看。圣方济各大教堂、初一十五马路、还有街头巷尾色彩斑斓的葡萄牙风格小房子和铁皮屋,超级适合拍照打卡。
在这里拍照一定要表现这些五彩斑斓的色彩,因此曝光可以适当高一些,并且选择光线充足时来拍,后期可以再适当调高饱和度。

从这里坐公交可以去黑沙滩,去黑沙滩不是为了拍照,纯粹是为了满足自己奇怪的小爱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去外面玩,都会带一点当地特色的沙子、石头、水等回去,比如云南的红土、青海沙漠的沙子、茶卡盐湖的盐粒等等。记得跟某人说过,我要用这些材料在北京盖一栋房子,当时你只是笑我,但你不知道,那个时候真的想拥有一栋和你一起住的房子。

后记:

因为只有三天时间,所以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成,留给下次吧。文中介绍的一些拍摄技巧,仅仅是个人经验所得,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和每次拍摄,权当参考。
摄影旅行需要用相机记录遇见的风景,因此需要起早贪黑,需要提前规划,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但和所有的旅行一样,都需要用心感受过程中遇到的每一处风景,每一道美食,每一个人,这才是旅行的意义吧。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