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下午,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日本成田机场那一刻,日本这块神奇的土地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原因是自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来,我们眼前的日本人消失得无影无踪,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形象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日本人在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群体,日本对中国人来说是个罪恶滔天的民族。至于陌生,从我们记事起就没有看到过真正的日本人,电影中日本人形象代替了我们心中未知的日本人,真实的日本现状多年来我们一无所知。走出机场,大巴将我们带向宾馆,一路上城市风光让我们从已知的日本开始对接起来。我们对现代日本的了解,是来自改革开放以后引进的日本电影,特别像电影《追捕》,展示出日本东京的城市形象让我们心中产生极大的震撼。从今天开始的日本七日游,将让我们进入一个真实而陌生的日本,对于长春人来说,日本与我们这座城市有一段特殊的奇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

东京照片

一, 日本,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土地


进入东京,巴士掠过大街小巷,高大的公共建筑和低矮的民居仿佛像长春70多年前的旧貌,这个形象一直维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在我出生前的岁月,日本人联手满清贵族组建了满洲国。经过十四年日夜繁忙的建设,硬是把这个仅有十万之众的边外小城,建设成了拥有百万之众的亚洲大都市,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自然成为一段世界之迷。当我们长大了,长春城开始与东京城拉开了距离,长春与东京没有质的变化,新京与长春的历史投影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家乡的形象了。

自从1931年日本关东军出兵,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在东北地方官僚配合下迅速占领了东北大片国土,这不能不说这是日本人长期策划,苦心经营的结果,自辛亥革命前后,大量中国人留学日本,并在日本建立革命党,旨在推翻满清封建政权统治,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混迹在日本,做为反清的基地,他们都受到日本政府和民间社团道义上支援和财政上援助。先进的中国人多数想走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治国立宪的道路,推翻满清政府或改良清王朝,日本人支援革命党人颠覆清王朝,双管齐下,军事上以甲午之战重创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政治上资助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继而爆发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在国内外各种势力的合围下清王朝覆亡。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东北地方政权在这样背景下,旧官吏的军阀摇身一变成为民国新贵,许多年轻的旧官吏都有留学日本或流亡日本的经历,包括孙中山的同盟会在内,都把日本做为推翻清王朝的基地,得到了日本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两种力量结合,中国社会的这种巨大转型中日本人功不可没。中华民族的这次改朝换代更多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为日本人进一步觊觎东北乃至中国的野心埋下了伏笔。

日本与沙俄在东北的角逐,包括清政府的参与,一百年来东北一直是三方博弈的战场,这里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日本人有关。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争战,日本得到清政府的默许支援,终于打败了沙俄,亚洲人第一次战胜了西方列强,日本人雄心勃勃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日本独霸东北的野心开始得以显现。东北是清王朝的故土,倒台后爱新觉罗王室的皇族齐聚东北,在日本人扶持下建立了满洲国,倒台的宣统皇帝来到东北成了康德皇帝。今天曾经做为满洲国首都新京的长春,经过十四年建设的扩张,遗留下来大量建筑遗址,已经成为今日长春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大量储存完好的日式建筑,成为今日长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天新民大街建筑已经得到法律保护,这段历史痕迹再次被固定下来,成为长春与日本特殊的一种缘分,今天站前广场,南广场,南湖广场,新发广场甚至地质宫广场都是这段历史的真实记录。而经过重新规划的老城区和商埠地旧建筑的遗蹟几乎不复存在,仅剩下旧街路的网络格局,新规划的街路是都高楼林立的千城一面,淹没了城市特色。长春留下的代表性老建筑仅剩下东三道街天主教堂,光复路的道台衙门,人民广场的伪满中央银行大楼,以及坐落在长春东北南角的伪皇宫旧址,这些都成了长春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人民大街和大马路两条南北走向的街路依然是长春交通的南北两条主线。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两国人民开始了正常往来,东北的大量日本遗孤返回日本,中国年轻人开始赴日本留学,一时间唸书的,探亲的,打工研修的,做生意的,中日又恢复了往日的热络,中国人开始一鳞半爪地了解日本,到逐渐了解了日本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进一步了解百年来中日关系史,老教科书和电影中的日本逐渐退出当代中国人的视野。中日间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似乎又恢复了中日间自唐代以来一衣带水的关系,经过两国政府努力,才使我们今天有机会踏上日本的国土。

这次赴日之前,读了一本美国人鲁斯•本尼迪克特二战时写的研究日本专著«菊与刀»,尽管这是七十年年前作品,作者以她丰富的历史资料,生动启发性的见解,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理性的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她对日本的考察和理性思索之后,提出了“各得其所,各安其分”为日本人一个重要信条。她认为:“尽管日本近年来西化了,它依然是个贵族社会”。她的理由是:“每个日本人最初都是家庭中学习等级制度,习惯运用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等广泛领域”。“这就是上至天皇,下至贱民,日本封建时期的极为明确的等级制度,在近代日本留下深刻痕迹”。这些观念将使我们这些出生于1949年之后的东北人,从熟悉的生存环境背后,品味日本民族精神在东北的影子,从那些形象各异的历史建筑中,找寻日本民族气质在物质上的能力和精神上的能量。这些东西总结起来,这就使得生活在东北和长春的人。对日本有个似曾相识之感。踏上日本土地,感觉日本今天和昨天,把陌生感恢复到相识感上去,熟悉是历史有过的,陌生是今日日本庞大的经济体量和科技进步,以致今天的日本人是怎样生活的。

二, 日本人生活的仪式感

在日本我们参观的都是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建筑以及公园神社类公共建筑,领略都市繁华与现代建设的成果,更多的是从这些历史建筑背后,触控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趣尚。在日本我们参观印象最多的颇具代表性的三大寺庙,即著名的金阁鹿苑,清水寺,春日大社等,使我们对日本人的宗教感得到了进一步印证,日本人对宗教虔诚主要体现在仪式感上,两国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尽管日本也是一个崇信佛教的国家,但是轮回和涅槃思想从未成为日本人民佛教信仰的组成部分,虽然少数僧侣接受这种教义,但是从来未影响到民间的思想和习俗。犹如今日之中国,虽然寺庙林立香火鼎盛,真正虔诚的信众却百无一人,内心的急功近利表现在各种寺庙人流围观之中。在参观过程中,让我们领略最深刻的是日本人对宗教的虔诚,更多体现在宗教场所参拜的仪式感上。去这些神圣庄重的场合,日本人尤其是女人,都穿着整洁的民族服装和服,而且发髻也梳成传统样式,有一种复古感。在古老寺庙之中,在庙堂与佛龛中间,五光十色、色彩缤纷的是日本少女少男的和服形象,给陈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生生活力。


我们参观日本宗教圣地京都和奈良时都沉浸在深深的仪式氛围之中。京都和奈良都是日本古都,据说奈良还宝藏着中国唐代的古老家俱,而在中国一件也没有储存下来。从中可以体会到日本民族的嗜古之风尚,虽然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但大量的日本古蹟都储存得非常完美。京都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偏西,京都盆地北部,距历史名城大阪约50公里。在历史上,公元794年至1100年,曾为日本首都,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贵族文化中心,故京都有“千年古都”的美誉。自公元1338年至1573年,相当于中国明代时期,这里建立起许多雄伟建筑和美丽的园林,日本绘画、配乐剧、茶道和陶瓷业得到蓬勃发展,同时也成为了日本宗教和文化中心。京都著名的清水寺颇具代表性,清水寺始建于公元780年,相当于中国唐代德宗李适年代。

当我们踏上高高山门,飞簷斗拱,气势非凡,几座造型各异的石狮盘踞在门前,穿着节日盛装的日本青年,三五成群地进入寺庙,气氛平和,态度认真,没有喧闹和嘈杂,连日本儿童也彬彬有礼,整座寺庙内无人乱跑以及大声呼叫的杂音,很安静。这座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腰的寺庙,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四周绿树环抱,这里春季樱花烂漫,秋季红枫飒飒,游人如蚁。大家踏着碎石铺成甬道上有序地行走游览。虽然清水寺历史久远,好像在中国人眼中,它比不上江南、陕西和中州诸多寺庙的历史悠久。清水寺是日本古老佛教法相宗庙宇,在公元798年阪上田村麻吕改建为寺庙后,从此成为日本恒武天皇敕愿寺,主要供奉千手观音。这座占地13万平方米的寺庙由慈恩大师建立,据说他是唐代玄奘法师在日本的第一位弟子,现存的清水寺为公元1633年由康竹捐资重建的法相宗殿宇。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随日本游客相伴而游,这座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深色殿梁和黛色殿瓦,让殿宇整个气氛显得格外宁静、古朴,宗教感不禁油然而生。这里有一个被中国人熟知的“聪明一休”故事。原来真正的一休是位王子出身禅宗临济宗的奇僧,原名叫一休宗纯(1394—1481年)是日本禅宗中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清水寺是日本古代社会长寿,健康,智慧的化身。在日本南北朝,足利义满扶持北朝的小松天皇灭了南朝,一休是南朝小松天皇之子,但其母是南朝公主,为足利义满所不容,一休被逐出宫廷为僧,让其绝后而认可,这就成了日本动画片“聪明一休”的制作原型,类似中国济公式人物,而被观众喜闻乐见。参观清水寺,建筑宏伟,历史绵长,故事迷人。虽然参观时间有限,但是由于与一休的名字相联络,我们对清水寺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另一所日本古老寺庙金阁鹿苑寺,简称金阁寺。在中国走进这样寺院十分平常,在日本却是很神圣,因为它历史悠久,背景复杂,是日本国家级的名胜之地。这座金阁寺是日本北山文化代表建筑,1994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日本从十二世纪(南北朝)到十九世纪中叶,经历一段幕府时代,七百年漫长岁月,天皇极权被剥夺,统治日本的实际上是幕府的将军,大致经历了日本镰仓、室町、德州幕府时代,这座金阁寺原本是足利义满的别墅,其原址是镰仓时代西园寺家所拥有的官邸,是足利义满隐居出家后,将这里改为修禅的场所,他死后其子将这里改为禅寺并根据足利义满法号命名为“鹿苑寺”。这位足利义满(1358年—1408年)主要功绩曾统一南北朝,讨伐土歧、大内等大名,曾被明朝赐“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他的另一功绩就是修建了金阁寺。今天这座辉煌的建筑成为京都地标性建筑,以供奉佛舍利名声远播,它与银阁、西本愿寺飞阁并称“京都三阁”。金阁寺一层是十一世纪宫廷贵族建筑风格,名为“法水院”,二层为武宗风格,称为“潮音洞”,顶层为禅宗佛院风格,称为“究意顶”,顶上有一支精工制成全铜凤凰。在日本历史的“应仁之乱”中,京都绝大多数建筑寺院被毁,金阁寺也难逃一劫。

三, 奈良的春日大社和鹿苑公园

这次日本之旅,除清水寺和金阁禅寺外,位于奈良市东的神鹿公园和春日大社也是引人入胜的去处,神鹿公园自然以鹿为主,春日大社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让人至今记忆犹新。鹿苑公园在奈良市东郊,东西长四公里,南北宽二公里的鹿苑内,游人可以和园中鹿互动,鹿在园中自由自在漫步觅食悠哉游哉地与游人嬉戏,游人用园中提供的蔬果喂食,人与鹿一片和谐气氛。这里放养著一千多头鹿,鹿在这里受到奈良人的关爱和崇拜。据说与春日大社流传的白鹿传说相关,这里的鹿意味着神鹿的化身,人神共享大自然提供的幽静环境。对于日本人来讲,这些神圣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场合和环境,寄托着他们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期盼,虽然日本人没有宗教所拥有的圣典,没有偶像来供奉,但日本的佛教各派或者以若干文字的东西为教义,或者像中国净土宗一样,反复唸诵“南无啊弥陀佛”,南无妙法莲华经之类代替经典,犹如中国大乘佛教信徒的咒语,反复念,天天念就够了,日本人是不相信涅槃和天道轮回,日本人对死后世界的空想从来不感兴趣。他们的神话都是讲神的故事,而不是讲去世的人。日本人把供在佛坛上的家庭灵位就称作“佛”。这种用语在佛教国家中没有第二个。日本人一般在宗教场合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极为虔诚,从穿着上也极为讲究,表现从内心对神道的敬畏和尊重。这些公共场所受到国家的支援和管理,所以日本人的各种祭祀活动都井井有条,气氛庄严而肃穆,极讲究这些活动的仪规化。以京都而言,不仅是日本佛教和道教的中心圣地,有佛教寺庙1500多所,各种神社200余座,内藏经书典籍和历史文物。以足利义满而言,他主动与明朝联络,献上抓获的倭寇与海盗,以属国命义与明朝进行贸易和朝贡,被朱棣册封为日本国王。可以说,日本在历史上与中国唐朝和明朝都保持一定的联络,从中也可看到中国与日本宗教上的差异和特色。

日本的春日大社,建于1300年前,奈良守护神社是各地春日大社的总部,也是日本三大神社之一。每天早晚都举行侍奉神社的仪式,每年举办近千次祭典活动,这种仪式感成为日本人“人天合一”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参观这些神社陈列和建筑,建筑古朴,神龛肃穆,数不清的各种石阙,石灯,石狮,石龛,石碑在院中林立,上面都留有供奉者名字。还有一些社团,财阀等奉献的雕刻十分精雅,供奉的器物以石质为多,也有铜质的,连悬挂的灯笼都留有奉献者的名字。日本人全社会的宗教活动都集中在这些名目众多的神社内。虔诚的信徒们头缠白布,高擎神幡,排列著整齐的队伍,神色庄严地行进在神社甬道上。高大地鸟居是日本神社地重要的标志,每座神社规模无论大小都有鸟居。这种高大建筑形状就如同中国汉字的“开”字,两根立柱支撑上边两道横梁,高大而威武,成群信徒们列队在下面走过。我们这次在日本参观见到最多的是鸟居,大的如清水寺后面正殿北的地主神社,就有高大鸟居,右侧还残了一段。神社前面有两块大石头,蒙上眼睛摸石头可以找到真爱和好运,蕴含着人们心中三个美好夙愿,即长寿,学业有成和爱情顺利。这源自清水寺音羽瀑布的三个源流。所以地主神社人流如潮,许多少男少女们蜂拥祭拜,在高大鸟居下人流涌动,女性青年明显人数偏多,高大鸟居的坡陀路上涌满了花枝招展的女性青年,把她们对人生的渴望寄托在神社的祭拜之中。

人类学家认为,日本有许多生活习俗和生活习惯,甚至与太平洋岛屿上的原始部落极为相似。中国人对大陆与岛国人的接触,对日本人实感最深,关系密切,两国文化又有悠久渊源。今日日本对宗教的严肃态度,对宗教仪式的敬畏,尊重与奉祀,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始终没有变。我们这次来日本的陌生与熟悉,并非空穴来风,以“鸟居”而言,长春早在上世纪初,生活在长春铁路附属地日本人,就在新站前兴建的长春大街路西,就建有“长春神社”,这条不足2500米大街不断向南延申,后来改名“大同大街”,神社更名为“新京神社”。这座神社中的鸟居与日本诸多神社大同小异,两侧立柱上也有两道横梁,上长下短,门柱和横梁,据记载:立柱为石料,直径0.7至1米,大门约高9米,宽6米,神社左边有洗手池,地面鹅卵石和粗砂铺地,两边有神马、狮子、灯笼、仙鹤一类石雕,也有用青铜所铸的。在日本无论是地主神社、春日神社以及其他庙宇神社都有尺寸高低不同的鸟居,作为长春人与日本的熟悉与陌生由此而生。今日中国寺庙,不到三十年时间如雨后春笋般的恢复,重建,新建,扩建,寺庙壮丽,规模庞大,道场开阔,财源滚滚。佛教也罢,道教也罢,都成了生财之道的不二法门,奢华的寺庙和奢侈的教主们,把寺庙变成摇钱树和聚宝盆,烧高香敛大财。即使今天恢复庙堂和教规,但大多数信众缺少虔诚的宗教精神,幻想烧香拜佛求得暴富,有的人缺少敬畏之心,争座位大吵大闹,有的大闹佛堂为一己之私。一次在长春净月潭内北普陀寺,早上唸经打坐,一位女士座位被占,于是她大闹佛堂,纠缠不休,作为佛教信徒哪有半点对佛的敬畏之心,这是当下中日两国民众在宗教上的差异之处。即使在佛教上层,也丑闻不断,争主持地位,走门子下套子,相互攻讦,哪有半点宗教的隐忍精神。当然我们不了解日本宗教上层的勾心斗角内幕,仅从民众和信徒角度对两国宗教的品评。

四.大阪、名古屋和富士山

去日本旅游,大阪,名古屋和富士山这些名胜之地是必须光临的。大阪是日本第二大城市,位于本州岛正南部,濑户内海大阪湾东北岸,与神户隔海相望,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265万,城市布局呈方格状。大阪古称难波,曾做过日本几个朝代的都城,1503年筑大阪城,城内兴建多条运河,故有“水都”,“桥都”之誉,在江户时代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20世纪初货物贸易和工业产值均在全国首位,成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我们来到大阪,直接进入大阪古城公园,这里建筑雄伟,城垣完整,大阪古城散发著中世纪古老气息,诠释著日本的沧桑历史。这座由丰田秀吉在1583年于石山本愿寺基础上建立的古城已有400多年历史,为日本“三大城堡”之一。大家在古城内外环游拍照。除古城建筑之外,1970年在大阪举办世界博览会时,在天守阁以南100米处埋有两个时空胶囊,作为20世纪现代文明标志性作品,定于5000年后开启。古城的现代气息,成为大阪一处重要景观。这里面有怎样的故事,藏着什么东西,只好由日本人在50个世纪后去揭晓吧!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参观大阪古城博物馆,仅在城内徘徊观光。

我们这一代人对名古屋的有限记忆,始于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报道。春天的名古屋樱花盛开,穿红色运动服的中国乒乓球队徜徉其间,这是我们在画报和纪录片中见到的精彩镜头,这一瞬间让我们知道了日本名古屋,知道了名古屋的樱花享誉全球。名古屋是日本重要的港口,位于爱知县的西部,历史上是日本战国文化重要发祥地,曾是尾张德川的城下町。著名景点有名古屋城和热田神宫等。这座古城堡始建于16世纪后废置。1610年德川家族第一位将军在此建立巨大城堡,名古屋历史风味浓厚,日本有三位英雄豪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出生在名古屋,这里每年有五个重要祭典,分别是每年二月的“国福宫裸体祭典”,七月二十日“名古屋港祭典”,八月上旬的“名古屋城夏日祭”以及十月中旬的“乡土英豪游行”等,这些活动都被展示在巨大的旅游宣传栏内,其盛况我们无从感受。另外,热田神宫,名古屋博物馆等,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无从领略,只是在“名古屋城”牌旁匆忙留影走人。

富士山是日本国山,日本的形象。自然这是必游的,来自日本分发的“游程手册”中有安排,富士山下五合目为观光第一站,奇怪的是先去了著名购物中心“御殿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呈环形,规模很大,名店名牌商品满目琳琅,即尽管物品丰富,我们无心购物。近年中国商品全球化,在国内什么品牌都有,何必舍近求远,只是匆匆浏览一番而一掠而过。在大巴上集合等待发车时,发现少了两人,反复联络寻找,耽误了近一个小时。当大巴爬上富士山间时,天色已晚,无从领略到富士山的雄姿,大家十分懊恼。富士山由脚到山顶分为十合目,由山脚到半山腰为五合目,由于天气较晚,仅到一合目天已黑,富士山千姿百态的变化在我们眼中一片混沌,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这里。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富士山脚下的农家果园,林木葱茏,小桥流水,游人熙攘,古朴自然的日本乡村美景,让人心旷神怡,静静的小村由于游客的光临,幽静的乡村画卷动了起来,游客们三五成群地在山村漫步,日本特色工艺品摊床随处可见。由于这里是日本富士苹果原产地,大家纷纷购买品尝,一只苹果在这里需要人民币500元,还是有许多游客争相品尝。我们三人分享一个苹果,也算此行真正吃上正宗日本名牌水果了。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山峰,横跨日本的山梨、静冈两县,是世界最大的活火山之一,可是在日本它竟属于私人土地,神祕的东西往往很简单,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富士山一日游最大印象,日本国家级风景名胜居然是租赁的私人领地,这让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难得其解?这两天在富士山一游,仅此而已,真有逛景不如听景之嫌。

在日本旅游,最大感受是著名风景名胜都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古蹟被还原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日本的宗教和神社在日本人社会生活中不时扮演着神奇的角色。我们在日本观光中总是笼罩在古木参天,巨石与斗簷之间,深绛色的建筑色彩和黑瓦埢大屋顶,雄大的鸟居造型是日本最多反复出现的建筑形象,日本神庙神社都被这些巨大鸟居所覆蓋。当七世纪时,中国文字传入日本,被断章取义改编成日本文字,采用中国的表意文字来记述它自己的那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使我们走到哪里都能见到不同的汉字被日本人袭用,配以假名文字,成为日本社会一个重要的形象载体。

日本人年复一年的祭典活动充实了日本的民族精神,都成为日本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东京,在远眺二重桥的皇宫,成为这次旅日一场虚空活动,离得太远,仅看到朦胧的皇宫身影。在日本旅游也有一些现代化内容景观去参观和体验。如名古屋著名的电视塔、21世纪绿洲、东京晴空塔、地震模拟体验馆等都是具有日本特色科技景观。至于购物日本专门为中国人购物设定专业商场来接待中国人,如开场的御殿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心多桥、道顿山均是有着380年历史购物小区和餐饮一条街,但对中国游客并没有更多吸引力,只是体会一下日本古朴的商业原生态和浓重的地方商业气息,对于中国游客也就算是一种猎奇,几乎无物可购。在东京银座,这条举世闻名商业大街,我们只是做观光拍照这一件事,领略一下世界著名商业区的规模和感受,同时秋原电器一条街和小商品批发超市,多是导游下去买些日本廉价小商品带回中国,成为近年导游为增加收入的潜规则而已。日本物价很高,中午在依兰面馆一碗拉面合人民币150多元,至于像三越、松屋百货、松阪屋等我们也只能看看店容与店貌,在春天百货楼上下走一圈,回到银座集合点等待大巴到来。我们这次带团导游来自中国名叫裴迪,他年轻时来日本读研,毕业后选择导游为业,又娶了位日本太太,遭到北京父母强烈反对,到底是爱情至上,日本媳妇又生下双胞胎,使北京军医出身的父母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后来他父亲到日本养病,在现实面前老人对儿子选择心悦诚服了。如果他讲的是真的,不是天方夜谭的话这确实是现代社会婚姻上一个新特点。他一路上讲述自己的故事,介绍日本风情,介绍日本科技日用品,像药品、家庭用品等,他从不鼓动大家购物,最后凡到商业购物区,大家都主动找他咨询买什么东西适用。我们一行三人还是买了一些适用东西,像碳素无菌菜板、高碳洗衣球等,还有人买了4万元一块瑞士手表,理由是日本无假货。据说日本法律规定,凡是贩卖假货属于犯罪行为,是要判刑的。仅就这条使许多中国游客不惜重金买了许多东西,最多的是来日本购买名表,导游裴迪成了大家购物的主心骨。在日本最后一站叫袛园“心兰”吃火锅,然后参观周边各种有民族特色的商店。据说这一带是日本著名夜市和红灯区,有艺妓表演和酒吧小姐的各种服务,甚至各种妓院应有尽有。我们在“心兰”店与打扮成日本艺伎的模特小姐合影,算是这次来日本花街观光的纪念。

五,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在日本五天旅游观光,可以概括为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一掠而过的特点,更多地感觉是点到为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东京皇室广场,见到了银座,参观了名古屋电视塔、世界绿洲,走进了日本著名古寺清水寺和金阁禅寺,以及日本众多的大小神社,领略了一些日本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到浅草、袛园等带有日本特殊风情的场所,虽说不能体验,但也略知一二。日本建筑文化特点,大阪、名古屋城堡都有中国古代城墙的影子,更多寺庙与神社,以及日本独有祭祀仪式和陈列的器物都脱不开中国元素。至于奈良存有许多中国唐代家俱,说明日本人对古蹟古物都是日本民族对古代文化敬畏精神的产物。对日本的熟悉与陌生,离不开长春特殊的发展史,离不开日本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生活与建设。至今长春的旧迹新京神社,东西本愿寺、日本神武殿、建国忠灵庙以及在站前原附属地留下的日式建筑都成了长春与日本交往的纽带,成为长春历史的一部分。一瞬间陌生与熟悉成为长春人特有的感觉,今天伪满建筑集中新民大街被定为历史文化一条街,对有日本风格的公共建筑以法律形式保护了起来。伪满国务院、综合法衙、关东军司令部等建筑都在使用并巍然耸立在东北腹地长春,这些建筑让我们才没有了对日本的陌生感。就连日本的天照大神,也被伪满康德皇帝溥仪请到皇宫设坛祭奠,日本有的长春都出现过。

现在是医大基础楼, 同日本东京国会大厦建筑风格一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发终战诏书,表明日本战败投降,日本人扶持的满洲国8月18日在通化大栗子沟宣告解体。随着8月10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迅速占领东北,关东军顷刻土崩瓦解,日本上层战犯被押往苏联伯力,中下层官吏和军人四处逃散,在东北的日本平民百姓一夜之间无家可归,大量日本孩子和妇女被抛弃。当日本武士道精神崩溃之后,中国儒家仁爱之心显现了出来,大量日本孤儿和妇女被中国人领养和收留。大量战犯和日本侨民被分批遣送回千疮百孔的故土日本,在长春就有约3500多名日本遗孤被善良的不计前嫌的中国老百姓收养,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

伪满时父亲与好友高德山,王子成,王连弟,刘英奎等人合办皮鞋厂,日本垮台后高德山在哈尔滨办事时收养了被遗弃的女孩,1946年时年仅6岁的内山正子,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称的高志喜姐姐。当我们长大时,志喜姐已经出落成十分漂亮的大姑娘了,在中建一局上班,起初在幼儿园工作,后来做电焊工,去过大庆,四川德阳,后到北京燕山石化。她先与退伍军人李某成婚,生下一个男孩李晓辉,后来两人离婚,这个男孩一直由姥爷高德山带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呢?高德山河北宝坻县人,小我父亲一岁,是个老实善良勤快肯干的手艺人,制作鞋帽技术很不错。他发妻一直在老家。光复后老高将头道沟妓院的徐淑琴领出组成新的家庭,又领养一个日本女孩,一家三口也是其乐融融。到1952年高叔将关内11岁儿子接到长春上学,加上外甥李晓辉组成了五姓跨国家庭,这个五口之家形成了地道的东北特色。随着时间流逝,家庭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逐渐走出阴影,由于中日生活差距巨大,中日友好的直接硕果是在中国的日本遗孤陆续返回日本。在姥爷家长大的小杨一马当先带领女朋友去先去了日本,志喜姐姐带着再婚后的丈夫和两个孩子不久也去了日本。高志喜日本名字内山正子,她父母死在战后东北,据说父亲是一名日本军官,她们在日本有户籍可以查到,日本还有亲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顺利回到日本。高志喜回日本前,由于高德山发妻因为年纪大,有病,关里没有亲人照顾,被亲戚送来长春,难坏了高叔,打破了家庭平衡,使他内外交困,发妻几十年没有见面,连亲儿子都不认识了,老太太多病又急火攻心,很快就去世了。但日子要过,生活要继续,儿子又娶妻生子,又变成了三姓中国家庭。这段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家身边,两位漂亮女人成为这个家庭亮点,高婶年轻时放大照片非常漂亮而且有气质,女儿高志喜拍的照片悬挂在大马路照相馆临街橱窗里,我们这位高叔年轻时漂亮英俊,心肠好,手艺好,收入高,在东北生活得不错,才做出了人生中不平凡的举动,从妓院中领出漂亮女人而且带来不菲的财物,又爱心收养日本遗孤,一个普通百姓,需要多大胆子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真实的社会不不只是知识分子,文艺青年,官僚才俊才会做浪漫之事,慈善之举,普通大众百姓也一样。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耳闻目睹,而且是亲历亲为的长春轶事,这也是我人生中发生的与日本相关故事。


匆忙的日本七天游结束了,由日本成田机场登机直飞哈尔滨,再乘大巴到长春。这五天站在日本土地上,回味这块土地上的人,在整个20世纪日本人都在时时刻刻与中国人博弈,从19世纪末中日甲午海战,1905年日俄战争,1931年侵华战争,1937年入关侵华之战,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等,日本侵略铁蹄在中国步步紧逼,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日本开始衰败,最后战败投降,又龟缩在日本列岛,折腾了一百多年又回到原点,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几乎毁掉了日本民族和国家。

轩宗武 于长春无为斋
2020年8月18日初稿
2021年6月10日修订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