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自诩没有拖延症的我,这篇游记竟然拖了整整两年。好在没有放弃,终于在8月份计划下一次出行时发出来了。

也许有人会问:时隔两年,还能记得当时怎么玩的吗?

感谢科技,在整理照片和视讯的时候,在美西路上的点点滴滴又“鲜活”地出现在了眼前。

还要感谢马蜂窝,在这里写游记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虽然很多话也许只有自己才会认真看,但游记的意义不就是详细记录自己的经历么?

人的大脑容量总是有限的,如果不写下来,很多事情只会越来越模糊,但文字能让这些记忆一次又一次地“鲜活”起来。

当然,也希望我的长篇大论能带给大家一些参考,一起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
(希望疫情快快过去吧


【一些照片】



美西第一站——光怪陆离的约书亚树公园



见证了美国西部大开发历史的66号公路



桀骜不驯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大峡谷瞭望塔附近一条童话般的小路



阳光照耀下斑斓迷离的羚羊谷



看了无数照片但还是被现场震撼到的马蹄湾



一秒钟就能让人热出汗的死亡谷



像油画一般的马麦斯湖



湖面仿佛缀满一颗颗小钻石的优胜美地公园



优胜美地公园长在巨石中的树


旧金山金门大桥的日落时分



1号公路沿路的鸽子角灯塔(Pigeon Point)



被誉为最迷人私家海岸的17英里



慵懒又诗意的卡梅尔小镇



在美西最喜欢的一个海滩



1号公路上两张满意的合照

【十天,我们去了哪些地方】

十天3700公里,不算多不算少,一路沿着国家公园在开。
我们在第一站约书亚树公园就办了一张80美元的国家公园年卡,几乎解决了所有公园的门票问题(马蹄湾和羚羊谷不包含在内)

D1 9月26日 洛杉矶机场→逛安大略奥特莱斯→住约书亚树附近(约250km)
D2 9月27日 约书亚树→66号公路→住威廉姆斯Williams(约550km)
D3 9月28日 威廉斯Williams→大峡谷→住佩吉Page(约350km)
D4 9月29日 佩吉Page→马蹄湾→下羚羊谷→住拉斯维加斯(约550km)
D5 9月30日 拉斯维加斯→死亡谷→住马麦斯湖(约500km)
D6 10月1日 马麦斯湖→优胜美地→住旧金山(约450km)
D7 10月2日 旧金山市区(约150km)
D8 10月3日 旧金山→1号公路→住蒙特雷(约250km)
D9 10月4日 蒙特雷→紫沙滩→住圣芭芭拉(约400km)
D10 10月5日 圣芭芭拉→奥特莱斯→洛杉矶机场(约250km)

约书亚树—光怪陆离的丝兰、巨石和仙人掌

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的命名来源于这里的一种奇特的树“约书亚树”,是一种大型丝兰,生长在生态交替区——海拔较高的莫哈韦沙漠 (Mojave Desert) 与海拔较低的科罗拉多沙漠 (Colorado Desert) 交汇处。据说,西部响尾蛇、斑马蜥蜴、沙狐、沙漠陆龟、大角羊等沙漠动物都是这里的居民(当然,此行我们都没有看到


)。

这个公园离洛杉矶大概两三个小时车程,附近有洛杉矶最大的奥特莱斯Desert Hills Premium Outlets,买买买完来这里露个营,徒个步,再看看日落、星星和日出,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一次轻旅行了。

官网://www.nps.gov/jotr/index.htm (可以提前看下公园地图)

公园有三个入口,南面、北面、西面的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购买门票,领取公园地图。门票是每辆车30美元,考虑到后面还要去大峡谷、死亡谷和优胜美地,我们直接办了一张80美元的公园年卡。

约书亚树景点基本集中在北边,由于这一天还要沿着66号公路开到威廉姆斯Williams,我们在这个公园没有停留太长时间,只去了Hidden Valley、White Tank和Cholla Cactus Garden几个地方。

第一站【Hidden Valley】,和约书亚树的初次见面

约书亚树的典型特点是头重脚轻,每个短而粗的枝干末端生长著钢鬃一般的厚叶子。

据说春天时约书亚树会开出巨大的奶油色花朵,会吸引蝴蝶、小鸟,还有纷至沓来的摄影爱好者。

有人说,这里之所以叫隐祕谷,大概是因为之前有人把钱财藏在过这里,毕竟这里四周被层层叠叠的岩石包围,真的很隐蔽!

嗯,这个分析好像也没错

这里也是徒步和攀岩爱好者的天堂,但太阳这么毒辣,我们实在没有勇气在这里被炙烤个几小时

拍几张照片赶紧溜了溜了……

第二站【Cholla Cactus Garden】,比人还要高的仙人掌

沙漠地带少不了的植物就是仙人掌了。
公园的工作人员专门圈了一块地,种了大片的黄色的“毛茸茸”的仙人掌,还挺壮观的。

远远看过去,像一簇簇黄色的小珊瑚。走进了才发现“毛茸茸”是错觉,实际都是巨刺。
嗯,是仙人掌没错了。

刚进去时围了一圈栏杆不让进,有网友说丛林里有很多小蜥蜴小老鼠,还有可能有响尾蛇。
但看着这光秃秃的地面,不像是有其他物种会出没,可能临近中午都去午休了吧

往里走一点就没有栏杆了,似乎是专门给游客留了一片拍照的地方。

选了个没人的角度,合了两张影就撤了(多待一分钟感觉就能黑一个度


)。

第三站【White Tank】露营的好去处

从名字上看,本以为这里有什么白色建筑物,下车后才发现这里好像是专门的营地。
不仅有小桌子小凳子,还有烧烤架啥的。

据说约书亚树的地标之一【】Arch Rock,就在这个营地附近,那里也是拍摄国家公园整个星空银河的最佳景点之一,肉眼就可看到成千上万的点点繁星。

可惜,这次我们是大白天来的,而且还要赶路,只好先告别啦。
下次再来一定要尝试露营!

约书亚树还有一些好玩的地方,比如像骷颅头的大石头Skull Rock,做攻略时发现两个因水流侵蚀而挖空的“眼窝”相当明显,还可以站在这个石头的“鼻孔”里拍照,还有水坝Barker Dam,是一个波光粼粼的蓄水池,湖光倒影让人心情愉悦。

但我们下午要沿着66号公路开到威廉姆斯,大概有500多公里的路要赶,不得不早点离开。

约书亚树,下次再见~

66号公路—古董车、老式商店,重回20世纪

66号公路被称为美国的“母亲之路”。这条公路东北起美国的芝加哥,西南至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圣塔莫尼卡海滩,全程2448英里(近4000公里),1925年11月11日正式通车,横穿8个州,三个时区。它不仅是美国公路文化的代表之一,也见证了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

随着州际公路兴建,沿着地形而建、起伏弯曲的66号公路不再受到青睐,逐渐沦落为地方公路、私人车道。1985年,美国交通部正式宣布66号退出历史舞台。但仍有一群人对这条道路念念不忘,怀念它曾经带给美国民众的点点滴滴。

在人们的努力下,66公路重回到美国地图上,伊利诺伊州、新墨西哥州以及亚利桑那州中的部分66号公路路段,被定位为“国家景观旁道”并用棕色路牌指示。重获新生的66号公路沿途穿起许多城镇,每一座都各具特色。这条路不仅仅是因为公路风光,更有途径小镇传递出来的历史文化,很多餐厅、旅馆、古董车、加油站都按20世纪初的样貌完整地储存了下来。

66号公路详细地图网址://www.route66-map.com/(需搭梯子)

亚利桑那州金曼kingman到塞利格曼Seligman这一段,是现存66号公路中储存相对比较好的一段。

我们从约书亚树出发,走的也正好是这一段。这段路处于广袤无垠的干旱草原,一路都看不到几辆车。

本来我计划在这里练练车,但那天下午特别困,就放弃了。后来,就很少碰到这么好开的路了,大峡谷、死亡谷还有优胜美地都是弯弯曲曲的山路,所以新手司机经过66号公路时,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练车的机会

【金曼】传说中66号公路的心脏

在一片荒凉的路上开了几个小时,总算来到了有“烟火气”的小镇。

在这个不大的小镇上,有古老的火车历史陈列站,还有专门介绍亚利桑那州西北部历史遗蹟和发展的莫哈维博物馆(因为上午在约书亚树花了不少时间,这次我们并没有去到)

进入金曼镇后可以先导航到Vistor Center,把车停好后再去拍照



Vistor Center门口的“小绿”和“小红”,浓浓的复古气息。



这个白色大油罐是金曼的标志性建筑,刚开进金曼时,多留意下路边就能看到。

我们达到金曼的时候正是大中午,但为了臭美,高温和紫外线都不重要了



这张合照大概拍了十几分钟,但还是以失败告终……说好的默契呢

拍完就去马路对面的网红餐厅Mr.D’z吃午饭了。

据说上世纪30年代,Mr. D’z是个加油站,后来改成了一家小餐馆,粉绿相间的外墙透著浓浓的复古风。

走进去发现店里满墙都是老照片,记录著上个世纪的风景。

吃的主要就是汉堡和薯条了,嗯,在美国的第一顿非常美式

吃完又在门口拍了两张。

九月份的亚利桑那州真的太晒了,太阳毒辣,几乎没人选择在外面就餐

吃完顺路去对面的火车历史陈列馆走了走,草坪上停著两辆老式火车,车身上涂有“Santa Fe”字样,Santa Fe是亚利桑那旁边的新墨西哥州首府的名字。

作为最早的内燃卧铺列车,Santa Fe横穿美国大陆,从芝加哥到洛杉矶,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据说很多明星就是坐这辆车从芝加哥来到了好莱坞。

这两辆车感觉最近刚刷过漆,颜色特别鲜艳

离开金曼,我们下一站是塞利格曼Seligman,据说是美国电影《汽车总动员》的原型小镇。

路上还经过了一个极具西部风情的小店,停下来拍了几张照。



满墙的钞票,看到了好几张“毛爷爷”……

塞利格曼Seligman小镇在66号公路上特别显眼,道路两侧是琳琅满目、色彩艳丽的店铺,基本都是围绕66号公路这个题材打造的。

门口散落着各式的老爷车,把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开拓西部、追寻梦想的年代。

如果时间充裕,值得好好在这里喝杯饮料,淘淘纪念品啥的,但我们在路上逗留了太久,等到这个小镇时已是夕阳西下,所有店铺都关门了。

美国人下班真是早啊

虽然不能去里头逛,但在外面拍拍照也是极好的。

这个小镇也不大,大约几分钟就能逛完。

66号公路之旅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最后插播下我们在路上看到的夕阳,大概是这一天的高光时刻了。

(为了拍合照耽搁了太久,又开了一个多小时夜路才到威廉姆斯 = =)

科罗拉多大峡谷—桀骜不驯地匍匐在高原之上

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其中最深、最宽、最长的一个就是大峡谷。它全长446公里,最深处1800米,谷底的岩石大约经历了二十亿年的岁月变迁,是地球年龄的一半。

科罗拉多大峡谷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高原之上。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红河”,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大峡谷的崖壁也主要是红色砂岩,但当它沐浴在阳光中时,有时是深蓝色,有时是淡紫色,有时是棕色,变幻无穷,像一块五色斑斓的调色盘。

【大峡谷怎么玩】
大峡谷分为三个景区,南缘、北缘、西缘。
南缘和北缘属于大峡谷国家公园,其中南缘是传统的观景点,配套设施完善,景色也最为壮丽;北缘海拔更高,全年开放时间较短,每年初秋到次年初春会因大雪封路。

西缘是瓦拉派印地安人保留区,特色是空中玻璃步道,还可以坐直升飞机俯瞰大峡谷。

由于第一次到访大峡谷加上荷包有限,我们选择了最经典的南缘,由于是从威廉姆斯过来,晚上还要去佩奇小镇,我们决定从西门进,东门出。

南缘的免费公交系统相当发达,园区内有4条公共shuttle线路:红线、橙线、蓝线和紫线,大部分景点集中在红线(西部)和橙线(东部),蓝线是串联各个停车场和国家公园小木屋、餐厅的环线,紫线则是从“大峡谷村”通往园外图萨扬小镇的线路。

想了解更多资讯的盆友可以提前在官网下载地图://www.nps.gov/grca/learn/news/upload/sr-pocket-map.pdf

园区的公交车长这样👇

红线巴士是三条线路中最长的,从HermitsRest到Village RouteTransfer,是最多人选择的一条路线,也是我们这次游玩的路线。从3月1日至11月30日,红线Hermit Road不对私家车开放,只能做园区的shuttle bus。

上午10点,我们把车停在visitor center,从蓝线第一站坐到终点,再转乘红线,开始了观光式打卡。


红线几个推荐的景点:
Hopipoint:欣赏日出的观景点,这里已经非常出名,看日出时最好早一些到。
Mohave Point:观赏夕阳的好地方,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峡谷底部奔流的科罗拉多河。

另外时间充足的朋友,可以去橙线几个著名的景点看看(这次我们没有去):
Mather Point:观赏日出的最高点,旁边有一个小型地质博物馆,可以了解整个大峡谷概况。
Yaki Point:大峡谷中重要的一处景观,向下可以看到断崖上的游客和凝固的熔岩。

上午的大峡谷贼冷,虽然裹了一件厚毛衣,但还是冻得直哆嗦。

和我们一样国庆去大峡谷的朋友,一定要穿厚点。

大概是为了保留原始风貌,大峡谷大多数悬崖边都没有护栏,纯靠自觉,最好不要靠太近。

万万没想到,我们当天居然碰到了一起事故。

当时我们正在Maricopa Point等车,突然听见有人在大声喊“help”,没过一会儿警车和救护车就陆续从我们面前开过去。

发生事故的地方就在我们要去的下一站,景区车在这站没有停留,直接开过去了,再到下一站时,听到同胞在小声讨论,好像是一对夫妻失足掉了下去,但不清楚是哪里人。

想到刚才我们还在悬崖边上拍照,瞬间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到了后面的几个景点,我们格外小心,好在有些设了栏杆。

每个站点的景色都差不多,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

但临近中午,太阳拨开云雾,阳光中的大峡谷更显壮丽,我们又多拍了几张。

当然,臭美照也没少拍

红线终点站附近还有个卖纪念品的小店,都是用石头搭建的,原始又复古。

本打算买两个冰箱贴,但被价格劝退……

吃完午饭,我们去游客中心取了车,从东门开往佩奇小镇,正好公园最东面还有个瞭望塔(Desert View Watchtower),离大峡谷中心游览区大约30多公里。

据说这个瞭望塔是印地安人建来监视周围用的,后来变成了废墟,现在的塔是由美国建筑师Mary Colter重新设计建造的,于1932年完工,高21米,塔一共有四层,每层都留了窗户给游客观景。

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由这里开始收窄,地质的颜色分层更明显。

远看这个瞭望塔也许会觉得有点平平无奇,但走进去里面有宝藏。

塔内画满了印第安文化的图案,据说和印第安人祈雨、祭祀还有蛇神话有关。

爬上瞭望台,大峡谷的壮美尽收眼底。

如果想看落日,这里是极佳选择。
但我们想着晚上去鲍威尔湖看日落,只能念念不舍地离开。

瞭望塔旁边还有一篇金黄的草地,秋天下午三四点的阳光暖洋洋的,又在这里逗(chou)留(mei)了十多分钟才撤。

十月份真是出去玩的绝好季节,太太太太爱秋天了!

鲍威尔湖—碧蓝静谧水面背后的生态争议

鲍威尔湖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是筑坝截流形成的。鲍威尔湖以早年来这里探索的美国独臂将军约翰•韦斯利•鲍威尔(John Wesley Powell)命名。他在1869年率领九位勇士组成的探险队,首次成功漂流科罗拉多大峡谷,并完成了包括大峡谷在内的科罗拉多河上游的地图绘制。

1956年,随着美国西部的开发,人们对水的需求急剧增长,美国政府决定修建格兰峡谷大坝(Glen Canyon Dam),大坝将科罗拉多河拦截,蓄积起来形成了蜿蜒曲折的鲍威尔湖。由于鲍威尔湖体积巨大,一直蓄水17年才将此湖添满,是美国第二大人工湖。

格兰峡谷大坝建成后争议不断,许多人认为水坝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这里有上千个印第安人的遗址,格兰峡谷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美丽壮观的国家公园,但现在这一切已经葬身湖底。

曾成功阻止在恐龙国家纪念地建坝计划的自然爱好者戴维.布劳尔(David Brower),对于自己放弃阻止修建格兰峡谷大坝后悔万分。他曾失落地说: “格兰谷死了,而我对这毫无意义的死亡负有部分不可推卸的责任。不管是你,我,还是任何其他人,对它都没有充分的了解,来不惜代价地保护它。等我们开始发现时,一切都太晚了。”

近年来,鲍威尔湖由于过度开发和干旱,水位线不断降低。许多美国媒体、学者、环境保护组织把格兰峡谷大坝拆除的计划推上了讨论的议程。但目前,格兰峡谷大坝和鲍威尔湖依然是当地最热门的旅游点之一。

【鲍威尔湖怎么玩】

订佩奇小镇的住宿时,房东 强烈推荐我们乘船游览鲍威尔湖,常规路线是在湖里转一圈,还可以划独木舟进入到峡谷里面。

但由于穷,我们最后选择就在湖边看下日出日落。不过,我们开到的时候,太阳几乎快落没了。

远远看过去,鲍威尔湖在峡谷的怀抱里,壮美辽阔。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

不知道李白当时写这句诗时,看到的是不是类似的风景。

晚上的风超级大,我们要另一对情侣拍了张合照,就赶紧回去了。

日落看得不尽兴,我们决定第二天再来看看日出。

大概是感受到了鲍威尔湖的强烈召唤,第二天不到五点我居然就自己醒了。醒来特别精神,慢悠悠地化好妆,叫某人起来去湖边看日出。

有点遗憾的是,这天早上有很厚的云层,视野并不好。

但即使有云,日出也还是美的。

看着太阳慢慢升起,鲍威尔湖的水如一块银色的玻璃,万籁俱寂,也没算白来。

“狭长的鲍威尔湖就像一条蓝色的裂缝在棕褐色土地上蔓延。”

网友的这个比喻真是贴切极了。

这个观景点看日出的人非常少,除了我们只有另外一对印度夫妇。

他们看完就撤了,承包了观景台的我们“咔嚓咔嚓”一通狂拍


在这个观景台看完日出后,我们又去后面的小山坡看了看。

才十几分钟,太阳感觉就快升到头顶了,看日出的人也早已散去,只剩我俩在这儿傻乐。

马蹄湾和羚羊谷—照片无法传递的震撼之美

马蹄湾(Horseshoe Bend)是科罗拉多河在亚利桑那州境内的一截U形河道,也是格兰峡谷其中的一小段,由于河湾环绕的巨岩形似马蹄,所以叫“马蹄湾”,也有人称它为科罗拉多河的大拐弯。

我们订的是中午11点的羚羊谷,本打算看完羚羊谷再去马蹄湾,但从鲍威尔湖开完日出还特别早,果断改变计划先去马蹄湾看看。

马蹄湾不需要门票,但停车要10刀。

重要提醒!!!

去马蹄湾一定要多留点时间,因为从停车场到马蹄湾要走一公里多的沙路,来回一次至少半小时,还好我们去得早,要不然肯定赶不上羚羊谷的团了。

另外一定要带好口罩和墨镜!大风一吹,细沙狂魔乱舞,万一吹到嘴巴或者眼睛里,不是一般的难受。

参观马蹄湾的最佳时间说法不一。

有人说马蹄湾的底部朝西,下午或者日落时去最好,尤其是到了傍晚,河水则会对映出四周岩壁的颜色,深邃中更具魅力。也有人推荐正午去,因为光线直射可以照亮峡谷内,阴影最少,底部的河水颜色也最好看。

我们没有顾忌这么多,到达马蹄湾时大概9点半,有点逆光,天上的云也还挺厚。

尽管马蹄湾有一大半处在阴影中,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磅礴气势。绿色的科罗拉多河围绕着红色岩石,再加上陡峭的悬崖,给人的视觉冲击非常强烈。

虽然来之前看了不少马蹄湾的照片,但在现场的这种震撼感是照片无法传递的。

有一阵我和某人对做攻略产生了巨大的怀疑,觉得看了太多照片会失去对目的地的新鲜感,现在却觉得,照片越壮美,越要去现场看一看,因为一定会有意料不到的惊喜。

当然,参观马蹄湾最重要的是安全!安全!安全!!!

马蹄湾可谓是非常纯天然的一处景点了,没有门票,没有工作人员,悬崖边也基本没有护栏。但要拍到马蹄湾的全貌,必须站在悬崖上,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

不过总有些大胆的人,比如下面这位👇

突然想起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的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对有点恐高的人来说,和马蹄湾合个影是件挺有挑战的事。

我基本是手脚并用,才敢爬下去一点。

有几张虽然看着近,但实际上都离得特别远。

不管怎样,还是安全第一啦~

某人胆子比我大多了

最后拍两张就出发去羚羊谷了!

【羚羊谷】

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之一,位于印第安人保护区。

第一次发现羚羊峡谷的记录已不可考,据北美印第安人最大部落纳瓦霍族的历史传述,过去这里是叉角羚羊的栖息处,峡谷里也常有羚羊漫步,老一辈的纳瓦霍族曾将此地视为静思与大灵沟通的栖息地。

羚羊谷的地质构造是著名的红砂岩,谷内岩石被山洪冲刷得如梦幻世界。在季风季节,这里常出现暴洪流入峡谷中,突然暴增的雨量,加上狭窄通道将河道缩小,垂直侵蚀力相对变大,形成了羚羊峡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坚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边缘。

羚羊峡谷的出口只有一人多宽,只有正午很短的一段时间阳光才能透过几处间隙照到谷底。阳光透过深浅不一的岩层缝隙钻进洞内,一年四季,甚至每天不同的时间段,不同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从进峡谷的那一秒开始,光线不断变化,呈现出粉、橘、紫、红等不同色泽,宛如五彩斑斓的梦幻天堂。

逼仄幽深的峡谷,波浪起伏的线条,斑斓迷离的色块,构成了世界十大地质奇蹟之一的羚羊谷。

【羚羊谷怎么玩】

羚羊谷分为上羚羊谷和下羚羊谷,顾名思义,上羚羊谷是在地面之上的一个峡谷,下羚羊谷则位于地面之下。两个峡谷离得不算近也不算远,都需要当地的印第安人导游带领下入谷,同时需要给当地印第安人一定的保护费,个人感觉去选其中一个去就行。

上羚羊谷是传说中家喻户晓的摄影天堂,最引人注目的“天堂之光”的光柱就在这里,如果你非常想看看谷内流沙和光柱,那么就选上羚羊谷吧。上羚羊谷的推荐游览时间段是11:00-13:00,分为普通观光和摄影团。摄影团的要求较高,每个人都必须携带三脚架和相机,更适合摄影发烧友和专业摄影师。

考虑到我们只有一个三脚架,而且上羚羊谷的人更多,我们最后决定去下羚羊谷。看了下官网预订的价格,和某宝的报团价差不多,我们果断选择了后者。嗯,比较省心……

重要提醒!!!

一定要计算好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到,下羚羊谷的人现在也非常多,如果迟到门票可能会作废。我们订的是11点15分的团,大概10点到了景区换票登记,被工作人员通知可能会迟一个小时才能进入谷内。然鹅!10点半的团有人没到,有位置空了出来,我们果断报了名

从景区走到入谷口大概得小十分钟,更重要的是入谷口还需要再排队!失策我当时没有戴一顶有帽簷的帽子,在太阳底下炙烤了快20分钟才进去。

进去时刚好11点,总体还是很顺利的。

中午确实是参观羚羊谷的好时候,太阳光照到谷内,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来之前对羚羊谷没抱太大期待,总感觉照片都是P出来的,实际看到的可能是一堆黄土。

但是!我们这天肉眼看到的色彩非常丰富,下面这些照片都只稍微提高了下饱和度。

谷壁非常顺滑,拍出来感觉有点像某巧克力的广告

整个参观行程安排得比较合理,团与团之间会隔个几分钟,不会太拥挤。

碰到比较有名的拍照点,导游会让大家停下来尽情地拍照,并且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些线条组合在一起看起来像啥。

比如下面这个,就有点像恐龙的头……

还有这个,有点像人脸



坐在我旁边的小哥就是我们这次的导游(整理照片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当时怎么没想到一起拍个合照


下羚羊谷的地形复杂,好几个地方突然变得非常窄,只能一个人通行,趁大家都走得比较缓慢的时候赶紧让某人给我拍了一张

在羚羊谷拍臭美照需要学会逮住时机,看到没有人的小角落要赶紧冲上去,果断按下快门

我们的导游小哥人特别热情,给我们拍了好几张合照

当走到光线强烈的狭窄通道,这趟一个小时的“冒险之旅”就结束了。

出口比入口更窄,上楼梯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我们就是从这条缝里钻出来的,某人说像打地鼠的游戏

最后推荐羚羊谷附近的【长城中国餐馆】,是一家自助餐厅,虽然大众点评上评分不高,但是来美国吃了好几顿汉堡后,还是中餐香!

晚上到拉斯维加斯还算挺早,我们又去奥特莱斯逛了逛,主要是为了买鞋。经过几日暴走,我带过去的唯一一双鞋已经不成样子了

死亡谷—恶水盆地的尽头究竟藏着什么祕密

死亡谷是是北美洲最炽热、最干燥的地区,几乎常年不下雨,有过连续六个多星期气温超过四十摄氏度的纪录。

曾经有许多人因为探险走进死亡谷后迷路,无法走出来,结果活活热死和饿死在这里。1849年,一列往金山的淘金队伍抄快捷方式横越此地,恶劣的气候导致无垠的黄沙中平添了数堆白骨。成功穿越山谷的少数人在离开此地时伤心地时说了句“Goodbye Death Valley”,Death Valley由此得名。

【死亡谷怎么玩】
推荐下官网提供的游览手册://www.nps.gov/deva/learn/news/upload/Visitor-Guide-2019-Summer.pdf

我们由于晚上要赶到优胜美地东门住宿,只能玩两三个小时,选择了最传统的游玩路线,从3→1→2。本来还想去下Dantes View,俯瞰整个死亡谷,虽然地图上看距离Badwater很近,但实际要绕很大一段路!!!仔细看地图能发现左边是断开的,得走另外一条小路,考虑到时间有限我们这次就放弃了。

【Zabriskie Point】
扎布里斯基角是从熔炉溪(Furnance Creek)游客中心进来到达的第一个景点,也是公园里最受欢迎的拍摄地点之一。

查资料时发现70年代有部电影也以此命名,中文译名为《无限风光在险峰》,讲述的是美国60年代盛行的嬉皮文化、毒品和学生运动(有时间找来看看


这里沟壑丛生,像另一个星球的表面。

据说日出日落时褶皱的崖壁在太阳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

可惜我们来的时候真是正午,为了拍几张照片快被晒化

【Badwater Basin】(恶水盆地)
Badwater是北美大陆的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因为水质盐度过高不能饮用,所以被叫做“恶水”。

恶水盆地因为降雨和山区洪水会形成一些较浅的湖泊,但这些湖泊不会存在太久,因为盆地的平均年蒸发量远超过平均年降雨量,当水蒸发后,剩下的盐会逐渐堆积形成六角蜂窝状的结晶。

这里也是死亡谷的必游景点,即使是中午,平台上也停了不少车

在入口处随意拍了两张后,我们开始跟着人流往前走,看着没几步路,但十几分钟过去,根本看不到尽头。

烈日下每一步都挪动得异常艰难,我和某人一度想放弃,但又好奇远处藏着的“祕密”。

又走了五分钟,周围的景色好像还是没什么变化。

纠结之下,我们鼓起勇气用蹩脚的英语问了下返回来的一对情侣在尽头看到了啥,是不是有啥不同的风景。

得到的答案是“The same……”

真是心疼我流下的汗

我们往旁边选了个没人的角度,就开始顶着烈日工作了



身后其实还有十几位游客坚持不懈地在探索尽头的“祕密”,但基本被我挡住或者P掉了

大热天的不太适合装深沉,还是搞怪比较应景

某人也是心血来潮,竟然想尝尝这里的盐有多咸……

至于味道嘛,看看这生无可恋的样子就知道了

最后在这个“神祕”的盆地跳出了新高度

【Artis’s Drive】艺术家之路

这是一条全长9公里的蜿蜒土路,好几个弯都挺急的,还好是单向行驶,只要速度够慢,基本不会有问题。

道路的一侧因为含有云母、褐铁矿、赤铁矿、山丘等丰富矿物质,呈现出五颜六色

途中会经过一处叫Artis’s Palette的景点,看到大家停车的地方就知道是哪里了

这里的岩石色彩更鲜艳,宛如画家的调色盘,也因此得名。

兴致冲冲地和这个调色盘合影,发现是背光,为了把自己的脸调亮后面的颜色就很淡了……

某人还在这里模仿了一把彭磊的经典姿势,当时刚看完乐夏第一季不久,听得最多的就是新裤子和刺猬了。

【会走路的石头】

死亡谷还存在着一个奇怪现象,在Racetrack Playa(跑道盆地),那里的巨大石块会自行缓慢移动,从而在干涸的湖床上留一道长长的轨迹。

这个现象困扰了科学家长达数十年,经过长期观测,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岩石在冬季被包在冰中,随着湖床融雪、变得泥泞,冰使得岩石浮在泥土之上,在强劲的荒漠风的吹动下,岩石就能轻而易举地“行走”。一块小浮冰块,恰恰有一个平面向下,这样就会在软泥上留下一条轨迹。

由于时间不够,我们这次没有去看这个奇景,在出口的一处小沙滩上走了走,就和这个高温之地告别了。

当天晚上赶到优胜美地,发现竟然下过了雪。

这天也正是国庆,和某人在酒店的一个小酒吧边吃匹萨边看了阅兵仪式。

马麦斯湖—无意闯进金黄色的世外桃源

马麦斯湖是世界闻名的马麦斯山滑雪区所在地,也是美国奥运国家队的官方训练场地之一。

按照原计划,马麦斯湖(Mammoth Lakes)应该是前一天晚上过去看日落,但在死亡谷没控制好时间(可能就是恶水盆地那段路走了太久 = =),赶到优胜美地东门时已经天黑了。

第二天起得还算早,于是打算去优胜美地前来这个湖边看看,正好也顺路。

下了车,看到眼前金灿灿的风景,又惊又喜,仿佛误打误撞闯入了一片世外桃源。

顺着铺好的游览道,就来到了湖边。

不到九点,云层还有些厚,整个湖边就我们两个人。可能是因为前几天下过雪,湖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

没一会儿,云就散开了,天空倒影在湖面上,一切安静得像一副画。

偶尔有几只水鸟飞过,打破寂静,在水面上溅起阵阵涟漪,让这个地方多了几分生气。

湖边里零星地有一些像“假山”一样的小石堆,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还有一些金灿灿的小草堆,也不知道叫啥名字,是什么物种

金黄的“芦苇”随风轻轻摇摆,万籁俱寂,我和某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时不时地有几只水鸟贴著水面飞翔,发出几声鸣叫,却显得四周更安静了。

下车时忘记拿三脚架,把相机扔在地上随便拍了两张合照

拍完湖水不要着急撤,往里走,会有更大的惊喜!

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景点没那么热门,还是我们运气好,这天整个景区都没什么人。
刚开始在湖边时还有另外两对夫妇,但等我们拍完周边竟然一个人也没有了(可能是因为我们逗留了太久


走到里头,感觉自己从山水画来到了一副浓墨重彩的油画。

这种像蒲公英又不是蒲公英的植物,太美啦

迫不及待冲到里头,还了几张臭美照

哦对,整个景区是没有工作人员的,门票好像是2刀,自己投进入口处的邮箱就行。

整个景区规划得很完善,从门口的木栈道进去,沿着湖水绕一圈,然后就能从童话般的“芦苇丛”里出来。

在某个网站看到介绍说马麦斯湖的箴言是“乘兴而来,尽兴而为”(Come as you are. Do what you love),真真是完美道出了我们当时的心境。

在这个“世外桃源”里逗留了很久,迟迟不肯离去。如果沿着湖边走一圈,大概十几分钟就逛完了,但我们慢悠悠在这儿逛(pai)了一个多小时。

本来我还想拿三脚架再拍两张合照,但被某人严厉拒绝:“赶紧走吧,要不优胜美地没时间逛了,而且晚上还要赶到旧金山,别又开夜路了”。

好吧,你说得都对(虽然晚上还是开了夜路)

最后再强硬地把自己塞到这副油画里,就前往优胜美地了!

优胜美地—短短半日穿越冬、春、夏三季

优胜美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总感觉在小学还是初中课本里见过这里的图片,但搜了半天也没找到原始出处,大概是记忆发生了混乱。

有没有在课本上出现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有独特的风景。

这里是乔布斯生前最爱去的地方之一,他的婚礼就选在公园中的小教堂里举办。2014年的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人把最新的OSX系统命名为“优美胜地(Yosemite)”,默认的桌布图就来自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中著名的“半圆顶(Half Dome)”。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Free Solo)》的攀登地,也在优胜美地。霍诺德以最危险的徒手方式挑战“岩石中的首领”——酋长岩(El Capitan),这块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花岗岩被视为攀岩宇宙的中心,是全球攀岩者心目中的麦加。

优胜美地占地3000多平方公里,一天根本玩不完,而我们由于晚上还要赶到旧金山,早上又花了太久在马麦斯湖,留给优胜美地的时间不到半天,只能走马观花了。

【优胜美地怎么玩】
优胜美地共有五个入口,东面一个,西面四个。如果从旧金山或洛杉矶出发,基本上会从西侧进,但我们的路线刚好是反的。

在优胜美地自驾,路线一般有两条:Glacier Point Road和Tioga Road。Tioga Road一遇到下雪就完全关闭,每年只有5月到10月开放,全年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完全进不去的状态。很幸运,我们这次赶上了开放的尾巴,半天的游玩时间就是在这条路上度过的。

门票资讯:每辆车20美元,我们用的是公园年卡。



东门大概长这样,出示年卡后就直接进来了。

按照公园发的游览手册,我们直奔镜湖(Mirror Lake),好不容易停好车,没走两步就傻了眼,去往湖边的路覆蓋著厚厚的积雪,只穿了一件毛线开衫的我冻得直哆嗦,赶紧躲回了车里。

下一站直奔本次的重头戏——【特纳亚湖】(Tenaya Lake)!

特纳亚湖湖面很宽广,远处可以看到Tenaya Peak、PollyDome、Medlicott Dome几座山峰。
清澈的湖水,碧绿的针叶林,一片生机盎然,明明几分钟前还在白雪皑皑的小树林,一下子就从冬天穿越到了春天。



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湖面仿佛缀满了一颗颗小钻石。

湖边有一些零散的石头,可以坐着吹吹风,拍拍照。

10月1号国庆当天,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来得算早,优胜美地并没有什么游客,感觉承包整个“鱼塘”,就是某人看着实在不像一位塘主

绕到湖的另一面,仿佛又从春天来到了夏天。

不同于另一侧的石头,这一侧有着异常柔软的细沙,软到有种“踩屎感”,像炎炎夏日的海滩。

拿出三脚架,拍了几张有点奇怪的合照

打卡完湖泊,下一站该打卡峡谷了,我们直接开到了著名的【 奥姆斯特德观景点 】(Olmsted Point)

这里是一处巨石山坡,为纪念著名的园艺设计家奥姆斯特德父子的贡献而命名,据说是优胜美地唯一一处由北边看半圆顶(Half Dome)的地点。

作为公园的标志景点之一,半圆顶三面绝壁,海拔大约3000米,是北美第一的垂直面。夕阳时分,半圆顶会变成橙红色,非常壮观,可惜我们这次行程太赶,只能留给下次再来看了。



没有长焦,只能拍到小小的“脑袋”



裁剪后,有一丢丢苹果桌面的感觉了

有网友形容,远眺看过去半圆顶更像是歪一边的糖葫芦形状,而不是照片的圆扁馒头形状。

山坡上有很多冰川造成的巨石,据说位置会移动,想想也是怪吓人的



还有很多生长在夹缝中的树,生命力真是顽强呀



这棵树好像特别火,好多人和它一起合照,我也凑过去拍了好几张

这里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以及不怎么怕人的松鼠……

某人站在巨石上,像一个巨人……

最后拍张风景就赶去下一个地方了!

第三站选择的是【新娘面纱瀑布】(Bridalveil Fall)!

听名字感觉应该有一片水雾,朦朦胧胧像一块新娘面纱一般悬在空中。
但10月份优胜美地的雨水并不多,只看到了细细的丝状瀑布

本想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丽风景,无奈景色太不给力……

沿着瀑布往下走,有一片小水池很喜欢,可以踩着石头玩儿时的游戏。

在这里匆匆拍了两张,就赶往优胜美地最后一个景点了。

最后一站——【优胜美地峡谷】 Yosemite Valley

在网上搜到的优胜美地的经典照片基本上都来自这个地方。


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半圆顶。

给司机拍了张照,我们就直接前往旧金山啦。

到旧金山时已经天黑了,又是充实的一天!

旧金山—斯坦福、城市之光和一场完美日落

制定旧金山的行程时,某人一直为安全问题忧心忡忡。他的同事几个月前刚结束美国的旅行,整体都很顺利,唯独在旧金山的九曲花街遭遇了砸车事件

保险起见,我们只在旧金山停留了一天,并且这一天的行程也安排得超级简单:斯坦福大学—六姐妹屋—城市之光书店—金门大桥。

这天终于睡了个懒觉,上午10点多在斯坦福校园里停好车,迎接阳光明媚的一天

斯坦福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占地约33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六大的大学。

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共有84位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曾获得诺贝尔奖(世界第七)、29位曾获得图灵奖(世界第一)、8位曾获得过菲尔兹奖(世界第七)。

太牛了……

我们停车的地方就在斯坦福椭圆形公园(Stanford Oval)附近,巨大草坪中间拼了一个大大的“S”

穿过椭圆形公园,我们走过罗丹雕塑群,直接去了斯坦福纪念教堂。

纪念教堂建于美国文艺复兴期间,1903年完工,用以纪念与她共同创办斯坦福大学的丈夫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被誉为“斯坦福大学建筑中的皇冠明珠”。

2011年10月16日,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私人追悼会也在这里举行。

我们去的那天刚好碰到国内一所中学带过来这里参观。现在的小孩儿比我们幸福太多了,从小就见多识广。

教堂前有很长一段长廊

上午十点多,大家都在教室里上课,校园里只陆续陆续地看到一些像我们的游客。
在校园里边走边拍,感觉处处充满了艺术气息。



著名的胡佛研究所,由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于1919年建立,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地之一。

这个三层小楼是塞西尔H.格林图书馆(Cecil H Green Library),是斯坦福最大的主图书馆。

在门口的石凳上感受下学霸氛围

斯坦福的最后一站,我们去了这里的最高点——胡佛塔。

顾名思义,这个塔是为了纪念美国第31位总统胡佛而建的,虽然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它,但要欣赏斯坦福大学全貌,最好还是登顶去看看,门票是4美元/人。

红顶黄墙是斯坦福建筑的主基调,站在这里远眺,似乎是在地中海度假。

从胡佛塔下来已是中午,路上经过一个活动中心,好像是社团在招新成员,好热闹

旁边还有一家文创商店,本来想买个帽衫啥的,但一看价格,连试的欲望都没有了

最后在一个木凳上拍了个合照,就和这个美丽的校园告别了。

中午吃饱喝足,我们先打卡了下网红景点——六姐妹屋(Six Sisters)。

六姐妹屋是旧金山大地震后唯一留存的6幢相连的维多利亚式建筑,已经成为旧金山市的遗产。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很多美丽的建筑在大火中破坏殆尽,再也无法与人们见面。



六栋房子的颜色各不相同,都挺高阶,像浅浅的莫兰迪色系。

六姐妹屋对面是阿拉莫公园(Alamo Square),有很大一片草坪,中间有一颗巨大的树,好多人在这里休息聊天。



还有一些娱乐设施,好多小孩儿在这里玩。

我们在这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前往下一个地方——城市之光书店了。

城市之光书店是“垮掉的一代”的发源地,是“反叛文化”的路标,曾是金斯堡和凯鲁亚克的“家”。

当年还是假“文艺青年”时,也曾认真拜读过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工作几年后,年轻时仅有一点的梦想已经被生活磨平,《在路上》里的大部分情节也忘光了。

“人们在城市的水泥森林中流浪,寻找爱情,寻找梦想,生活中却充满了浮躁、不安和紧张,这些情绪如同梦魇与城市中的每个人紧紧相随。书店是城市的一个梦,一种生活方式,它承载着与另一个世界的出口。”

不知道是哪位有才的网友写下了这段话,用在城市之光书店上太贴切了。

城市之光书店里异常安静,安静到我们不好意思拿出单反来拍照,用租来的卡片机默默拍了几张。

书店的墙上随处可见标语“have a seat + read a book”,提醒著驻足停留的旅人们记得享受阅读的时光。

让这个下午更加美好的事是,从城市之光书店出来,我们在附近找到了一家奶茶店!

手捧两杯奶茶,简直不要太开心!

喝完奶茶我们简单吃了个晚饭,然后就去金门大桥看日落啦。

【去哪里拍金门大桥】
做攻略时,我综合了好几个蜂友的意见,大概有5个地方:
1、马绍尔海滩(Marshall’s Beach GPS:37°48’05.9″N 122°28’47.5″W // 37.801627, -122.479856)
2、贝克海滩(Baker Beach GPS:37°47’36.9″N 122°29’01.1″W // 37.793573, -122.483638 )
3、尖兵堡(Fort Point GPS:37°48’37.2″N 122°28’35.5″W // 37.810339, -122.476533)
4、斯宾塞炮台(Battery Spencer GPS:37°49’39.8″N 122°28’54.0″W // 37.827713, -122.481662)
5、Kirby Cove(据说是在森林深处,几乎没有人,看金门大桥的视角几乎与海平面平行)

我们去的是马绍尔海滩(Marshall’s Beach ),既可以比较清楚地拍到金门大桥,还能在海滩上尽情玩耍,唯一的bug是日落和金门大桥不在一个方向,没法儿同框。我们对风景照的要求并不太高,就直接来了这里。

这里还有一块大平地,停车不收费。但是一定要记得车上不能留任何东西!!!我们停车的时候发现地上有好多碎玻璃,应该是有车刚被砸了,弄得我们超级担心,还好最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停车下来的一个小土丘就可以看到金门大桥

当时碰到一位好心的摄影师,给我们拍了两张合照,超级满意!

拍完这几张就直奔海滩了,哦对,停车的地方离海滩还挺远的,大概有一两公里,我们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到,所以来这里看日落的盆友一定要多留点时间。

所谓看日落,其实就是各种拍照


来美西这么多天,终于看到大海了!

整个人开心到模糊

哦对,日落后海滩边上的风还挺大的,一定要带件外套。

这件风衣简直救了我的狗命……

在海滩上拍了一组后,我们又去半山腰看了完整的日落,这一天可以说超级圆满了

1号公路I—随手一拍就是明信片般的风景

来到美西,最不能错过的要数1号公路了,很多人来美国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1号公路从旧金山一路蜿蜒向南,直到洛杉矶南部,穿越了加州整个西部海岸线。大部分人一定要从北向南开,就是从旧金山出发开往洛杉矶,因为从这个方向开靠近海岸线,窗外的风景比较好,很多观景台也比较方便停靠。

我们这次买的机票是洛杉矶往返,所以安排在了最后两天。

1号公路沿途景点很多,一般建议玩两天,如果想更悠闲点,三天也可。我们这次时间有限,选择的是两天行程。第一天从旧金山到蒙特雷,第二天从蒙特雷到圣芭芭拉,总体来说还比较轻松。

第一站——【半月湾】(Half Moon Bay)!

半月湾离旧金山很近,很多人都不大推荐这里,但我们这天起得比较早,加上也顺路,就顺道停了下。

大上午的,这里一个人也没有……

只有一群鸽子陪着我们……

去海滩的路上好多这种“多肉植物”,有网友说这是龙须草,遍地都是,还挺可爱的。

在无人的海滩走走拍拍,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大海总是这么神奇,让人全身心放松。即使没能到海边,在失眠的夜晚听听海水的声音也能很快入睡。

第二站——【鸽子角灯塔】(Pigeon Point)!

鸽子角灯塔是美国太平洋海岸线上最高的灯塔,建于1871年,至今仍然在使用中,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文物,是全球最美十大灯塔之一。

蔚蓝大海与白色灯塔交相辉映,随手一拍感觉就是一张风景明信片。

据说这里每年会选一天,举行一次利用煤油灯和透镜发光的方法来点灯的活动。灯塔会在点亮的状态下,保持几分钟静止,专门供人拍照,想想都非常壮观。

虽然看不到这么壮观的景象,但随手拍拍人像也非常出片。

鸽子角灯塔还专门设定了一个观景台,底下海水猛烈地拍打着礁石,似乎在提醒我们,大海虽然美丽,但也是危险的。

在观景台拍了几张人像就开车去下一个地方啦。

第三站——【17英里】(17-Mile Drive)

17英里是一条私人的环岛收费公路,被誉为世界上最迷人的私家海岸,全长17英里,参观费用是每辆车收10美元。

整个景区有21个停靠点,可以依次停车看看,有好几处的景观都很壮观。景区地图下载地址



//www.pebblebeach.com/content/uploads/17miledrive-map-20170920.pdf

我们在门口领了游览手册,按照地图指示来到了第一个停靠点Shepherd’s Knoll,在这里可以看到蒙特雷湾和圣克鲁兹山的壮观景色。

这里的沙滩上有很多鹅卵石,想起小时候总喜欢收集一些又圆又光滑的石头,和同学一起玩抓石子的游戏。

现在就没有这些“兴趣爱好”了,顶多也就是在沙滩上简单地摆摆造型。

然鹅,并没有什么设计灵感,只是按照大小从低往高摆了起来

这里还摆放了一些供游客休息以及各种鸟类休息的桌子(上面实在太多鸟屎了……


尽管不太干净,但坐在海边悠闲地吹着海风,秋日的眼光耀眼却不灼热,一不小心就做了一个美美的“白日梦”。

第二个停靠点据说是整个17英里海拔最高的地方。

这里就没有沙滩了,只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岩石。

第三个停靠点是著名的高尔夫球场,据说是全球无数高尔夫迷梦想中的圣地,每年吸引无数世界级高尔夫大师和各路超级明星前来打球、参赛。

我们去的那天下午正好有一群人在打高尔夫,也不知道是来自哪里的成功人士。

为了赶早点去卡梅尔小镇,到后面我们没有每个观景台都停,只停了两三个地方。

有一个地方海浪特别大,站在一旁都感觉有点心惊胆战。

还有一个地方,有很多水鸟,并且完全不怕人

翻照片时才发现我们好像没有去这里的头号地标——一颗古老孤柏,据说已经有250多岁,这么多年来独自生长在岩石里,任由海风肆虐,傲然屹立在太平洋岸边。

虽然错过,但也不觉得遗憾,毕竟玩得开心最重要!

这一天最后一站,我们去了卡梅尔小镇。

这个海滨小镇充满波西米亚风情,据说早期居民90%是专业艺术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优雅的艺术氛围,让这里成为了加州一号公路的一大亮点。

停好车走到这个小镇的第一感觉是干净又安静。据说这里不允许建高楼大厦,也不允许设红绿灯,甚至连家家户户门口也不编门牌,只有这样才能长久以来保持这份世外桃源的宁静。

民宿酒店的门口井然有序地摆满了鲜花,有点小后悔没在这个小镇上住两天。

小镇上有很多特色文创店、玩具店、书店,装修都很文艺,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这些看着就异常美味的甜点

打包了一些五颜六色的糖果,漫步在慵懒安静的街道,心情也变得美丽起来

在小镇上逛了一会儿,我们决定去卡梅尔海滩看日落。

没等太阳落下来,我们就冻得不行,大概是因为卡梅尔比较靠北,秋天的凉爽已经悄悄地到来。

虽然没有等到日落,但拍了一张满意的合照,也是圆满的一天

1号公路II—浪漫的紫色沙滩和庇斯摩海滩

这一天的行程和第一天差不多,本来计划是比克斯比大桥—紫沙滩—海象滩—丹麦小镇—圣巴巴拉。

结果,一路开了好久都没有看到比克斯比大桥,不知道是因为我们导航错误,还是单纯地开过了。

一路的风景都超级好,碰到比较宽阔的观景台,我们就停下来拍了拍照。

在路边拍了一通,我们直接去了帕非佛紫色沙滩。这是今天的重头戏,是世界上唯一的紫色沙滩,也是美国西海岸标志性的自然景观之一。由于去紫色沙滩花费了太多时间,以至于我们后面错过了丹麦小镇(没想到这个小镇居然有关门时间),好在也没有太可惜,临时决定去的一个海滩也超级美,这个后头再细说。

【紫沙滩】(Pfeiffer Beach 座标:36.2380659, -121.8162320 )

这个地点比较隐蔽,开导航也很容易走错路。提前查了很多发现,有一个网友总结得特别精辟:如果是从旧金山开向洛杉矶方向,就在第二个路口右转,分不清的话就记住正确的路是下坡,而另一条路是上坡。

划重点!!!去紫色沙滩的盆友一定要多留点时间,因为从1号公路下来后,要开过一条狭窄又漫长的小路,才能抵达紫色沙滩,往返估计至少需要40分钟(主要是错车很费时间)。

紫色沙滩是私人海滩,每辆车收费10美元。经过一路小心翼翼错车,我们把车停好,又走了大概六七分钟终于看到了紫色沙滩!!

顾名思义,这里的沙滩沙子是紫色的。据说是因为帕非佛海岸附近有大量的紫色石榴石。

石榴石本身是一种宝石,而紫色的石榴石则更为罕见,所以帕非佛又有着“宝石沙滩”的美誉。经过风浪不断冲刷,这些紫色矿物质落在海中,长年堆积下来便形成了一片极为细腻的紫色细沙。

不过,和网上搜到的照片不同,肉眼可见的紫色并不是一大片,而是一小块、一小条地混杂在沙滩上,但也足够壮观。

紫色沙滩并不大,但人也很少(大概是因为不太好找……)。在这里随意拍照,摆pose,都不用担心身后有人。

海边的岩石也很有特色,两块大岩石中间有一个小洞。据说日落时分,阳光穿过这个小洞,在海浪上闪闪发光,是很多摄影爱好者必拍的风景。不知道那时候,沙滩上的紫色会不会更明显些。

这里的风超级大,拍照的话得抓紧帽子

由于在紫色沙滩花费了太多时间,等我们出来的时候就已经中午了。一路上又看到了不少好看的风景,停下来拍了好久的合照

本来想直接找地方去吃饭,但附近好像什么吃的都没有,便顺路去了第二站——【海象滩】。

海象滩就在一个普通的公路停车休息处,用木栅栏、铁丝网将长长的沙滩围了起来,是一片自然保护区。沙滩上,上千头海象集体酣睡,尽情享受着阳光浴。

也有人说,躺在这里的大多数其实并不是海象,而是海豹。

铁丝网上歇了一些大鸟,还有好多松鼠跑来跑去,都不怎么怕人。

此时此刻,我和某人都饿得肚子直叫,加上海象的味道很大,我们大概停了不到五分钟就离开了。某人一边开车,我一边用手机搜寻附近有啥吃的,无意发现了下面这家绝美的小酒庄。

停好车就被门口的南瓜摆设吸引了,当只顾著拍臭美照的那一刻,刚刚还异常强烈的饥饿感突然神奇地消失了。

放下相机,饥饿感再次袭来,和某人点了两个巨大的汉堡,没过几分钟就被我们干掉了。

其实这个酒庄外面有很多就餐的地方,对面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可以边欣赏美景边品尝美食。

但美中不足的是,外面好多鸽子飞来飞去,我生怕它们飞过来啄我手中的汉堡,所以吃完了才和某人出去。

身后的这座桥好像在别人的游记中看到过,不知道叫啥了。

可惜,餐厅和海边之间架了一面铁丝网,不能近距离地拥抱大海。

吃完午饭已经快三点,本来计划下一站是丹麦小镇。用手机导航才收到提醒,小镇等不到我们开到那儿就要关门了。临时想起之前有蜂友人去过的一个海滩很不错,立刻决定这就是今天最后一个目的地了。

这个海滩叫【庇斯摩海滩】(Pismo Beach)。

庇斯摩海滩特别大,从桥上望过去,两边似乎都望不到边际。

这里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栈道,每隔几步就有一个观景台,一些人在这儿悠闲地钓鱼。

当然,这个观景台也是拍照的绝佳机位。

这里超多鸽子,以至于木扶手上全是鸟屎

发现这里的鸽子都不怕人,气定神闲地在这儿看风景。

我们在这里悠闲地逛了逛,拍了拍照。

虽然没去成丹麦小镇,但在这里快乐的一下午也给这次的1号公路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圣巴巴拉—小巧又别致的老教堂和法院

在美国的最后一站在圣巴巴拉,由于下午就要赶飞机,这天上午我们简单地安排了两个景点,一个是圣巴巴拉老教堂(Old Mission Santa Barbara),还一个是圣芭芭拉法院(Santa Barbara Courthouse)。

圣巴巴拉老教堂是加州十大教堂之一,始建于1786年,后来曾因大地震而损毁,分别于1927及1953年重建。

教堂并不大,但里头构造很丰富,有热带植物的花园、葱葱郁郁的草坪和各种各样的工艺品。

我们在这里头没有逛太久,就去圣芭芭拉法院啦。

圣芭芭拉法院,号称是全美最美政府的大楼,一百多年前由西班牙移民所建,一直用于政府办公,1926年正式改为当地法院。

法院是免费参观的,里头修得极为精美,有旋转楼梯、色彩艳丽的彩绘玻璃和壁画,还有整洁又干净的草坪,据说很多当地人都会选择在这里举行婚礼。

法院有个小小的钟楼,登上最高处,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美景。

在洒满阳光的门口,和这个美丽的法院合张影,这次的美西之旅就正式结束了,下次见!

【十天,我们住在哪里】



因为是自驾出行,每天住的地方都不一样,为了省钱,我在各个平台都有预定,订酒店的话我会先在马蜂窝上搜寻,然后通过马蜂窝给的结果比价,最后找一个最便宜的

订的最多的还是airbnb(住了6晚,因为最便宜),住下来我都还挺满意,以下是每晚的住宿感受(此行住宿都没有拍照,选的图都是网站上和实际比较接近的):



Day 1 Rodeway Inn and Suites 29 Palms near Joshua Tree National Park(二十九棕榈村近约书亚树国家公园罗德威套房酒店)携程预订 525元/晚

推荐指数:









由于第二天要去约书亚树国家公园,住在附近最方便,这个公园处在一片“荒郊野岭”,可订的地方不是很多,对比后发现这家价效比比较高,所以就是它了!

住下来也不错,房间很大,好停车,也有简单的早餐
(住下来发现美帝酒店的早餐都大同小异,主要是切片、muffin、自制华夫饼、炒鸡蛋啥的……)

这家印象最深刻的是前台小妹说话超快,和打机关枪一样!是我们此行碰到的说话最快的妹子,还好就只是check-in,听懂个大概就行了……



Day 2 Canyon Country Inn(峡谷江山旅馆)Agoda预定740元/晚

推荐指数:







一般参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人会选择住在图萨扬或者大峡谷景区内,但离景区越近,住宿越贵,由于穷,加上开到图萨扬可能非常晚了,所以最后选择住在了威廉姆斯(Williams)小镇,离大峡谷大概一个小时的路程。

这家酒店更像是家庭旅馆,总共两层,住在二楼需要自己搬箱子上去,房子应该也有些年头了,走在木板上吱呀呀地响,好在房间大,卫生间干净,一向对住宿要求不太高的我已经很满意了!并且第二天也有自助早餐,也是加分项~



Day 3 佩吉小镇(400 Cedar Street,亚利桑那州 86046)Airbnb预定 725元/晚

推荐指数:







如果要参观羚羊谷、马蹄湾和鲍威尔湖,在佩吉小镇住一晚是最方便的。同样为了省钱,看了一圈酒店发现太贵,直奔airbnb。不过我很怕狗,而美国大多数家庭都有养狗,所以可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多,最后选择了房东Ken的家。(房间实际上要比下面的图看着温馨)

我们订的这间房有独立入口和独立卫生间,到达后才发现原来就是一间次卧,以前应该是和客厅连通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嫌租户太吵还是别的原因,Ken把这间房和客厅的通道堵死了,在一侧开了个旁门让游客进去。由于原本是一个整体,隔音并不是很好,客厅的动静我们在房里基本能听到。不过Ken很热情,预定完后发过来一堆连结,把佩吉几个著名景点的玩法全部介绍了一遍,也是一个加分项。



Day 4 拉斯维加斯(Spring Valley,内华达州 89148) Airbnb预定 400元/晚

推荐指数:









拉斯维加斯是这次旅行中住宿最便宜的,各个价格的酒店都有,但看了下Airbnb发现更划算……我们订的这栋房子貌似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富人区,给人感觉很安全,房间超级大,有自己的卫生间,全程自主入住,总之很方便。



Day5 优胜美地东门Quality Inn near Mammoth Mountain Ski Resort(马默斯山滑雪胜地附近品质酒店)去哪儿预订 689元/晚

推荐指数:









和大峡谷一样,优胜美地里的住宿太贵,我们选择了住在东门附近,酒店选择不是太多,挑了个价格适中的,但住下来很满意,大、干净、床舒服、周边安静、服务热情,符合这几条在我心中就是五星推荐了!



Day6&7 旧金山(1608 Mcdonald Way, Burlingame)
Airbnb预订 550元/晚

推荐指数:









旧金山是这次唯一连续住两晚的城市,也是某人最担心的城市,搜了下发现Burlingame貌似是湾区的富人区,于是大胆地定在了这里。事实证明,真的很安全!并且房子装修得超豪华,不过我们订得晚了些,没定上自带卫生间的,好在运气不错,与我们共用卫生间的房客很安静,时间也完全错开了。



Day8 一号公路蒙特雷(3020 Seeno Circle, Marina)
Airbnb预订 680元/晚

推荐指数:







蒙特雷的房东Chris大概是我们旅行以来碰到的最热情的房东,一进门就热情洋溢地向我们介绍家里的每个角落,热情到有点让我们不知所措……囧……总之是次超级好的体验。为什么没给五星呢?因为某人觉得没有独立卫生间还是有点别扭(不过我觉得完全OK)



Day9一号公路圣巴巴拉(721 West Arrellaga Street)
Airbnb预订 786/晚

推荐指数:







出发前看到有人给这栋房子超级负面的评价,大意是和房东发生了争执,甚至严重到感觉受到了人身威胁,吓得我差点退了重订……然鹅,住下来发现房东人超级好!是内敛的那种热情,还帮我们停车啥的。我猜想如果那位房客记得把共用卫生间的排风扇开启,应该就不会发生冲突了吧……总体上很不错,如果房间更大就更好了,囧……

【关于签证】

这大概是我俩头一次没一起办签证。由于工作原因,去年公司就给我办好了美签,虽然最后没去成,但拿到了十年美签感觉也赚了

我办签证的过程比较简单,公司给安排了一个特别靠谱的中介,按照指示准备好材料就直接去面签了。面签的时候是和公司一个女同事一起,签证官就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做什么工作,玩多久,分别去哪里……然后就直接给了十年签。

但瞿先森的签证就没那么顺利了,大概是因为敏感职业,所以签证官直接给了黄条,并且找瞿先森要了工作证明材料,好在某人带了纸质版,现场就交了。经过漫长的一个多月等待,政审终于过了,但也只给了一年。

由于这次我俩都是找的中介,所以没有太多心得可以分享。总体来说,只要工作稳定,认真准备材料,应该问题不大。

【关于租车】

本次美西之旅计划的环线里程大致有3700km,各个景点相距较远,公共交通并不方便,而且美国跟我们一样是左舵右行,所以首选肯定是租车自驾。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路况也都很不错,我们要去的地方除了洛杉矶、旧金山这种大城市,大部分地方即使是国庆也没什么车,开车在路上有种沉浸式的一路向北的感觉,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选择自驾。

【准备物品】
在美国租车需要提供护照、驾照和驾照翻译件,我们是提前在租租车上办的驾驶证的翻译件,很方便而且不要钱,办好后会直接给你邮寄回来。到时候带上预定后的提车单、信用卡前往提车网点即可。我们还提前买好了车载手机支架,车载充电器,墨镜等等备用。

【车辆选择】
美西大部分地区路况都是OK的,也没有必须要走的非铺装路面,所以一般的车都可以,这里建议选择一个中大型的轿车或者SUV,因为中型车往上一般动力相对够用,超车或者上坡都比较轻松,而且配置一般会高一些,ACC或者定速巡航这种功能在美西这种人少的路况还是很有用的。

我们当时由于驾驶经验不太丰富,而且只有两个人,所以订了CRV,感觉通过性要好一点。但是!在订了之后,又看到了很多游记里提到被砸车玻璃偷东西的惨痛经历,想到租的SUV可能后备箱不一定有那种能遮住行李箱的挡板,还是不太放心,最后果断取消订单,重新订了个凯美瑞,到现场提车的时候凯美瑞没了,于是选了同级别的天籁,事实证明也是相当不错的。

【如何租车】
①选车型组 ② 选租车公司 ③选车险
我们去的时候用的是租租车APP,上面租车是按照车型组来划分的,比如小型、中大型的轿车/SUV/MPV这种,并不能指定车型。

假设你想租个凯美瑞,但是可能实际到店后发现当天只剩天籁、帕萨特这种同级别的中型轿车可以选,你只能现场再选一个,或者加钱升级到更好的车型组,SUV也同理。

车型组确定之后,选择一个大点的租车公司即可,它们在机场都有网点和免费接驳大巴直达,取还车都比较方便。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选择车险。这里强烈建议碰撞盗窃险和第三者要选,毕竟人生地不熟,而且贵不了多少,我们最后选了超级安心全险套餐,基本全包括了。

不过,你也可以直接在美国各大租车公司的网站或者APP上直接下单,用信用卡付款就行。

【取车过程】
我们下飞机后,在机场坐上到Thrifty公司的接驳车,大概十几分钟就到网点了,排了一小会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取车就行。

重要提醒!!!店员一般会提出升级车型和额外保险要求,委婉拒绝就行,他们也不会强求。由于当天没有凯美瑞了,我们现场选了一辆银色的天籁,仔细观察并给车辆的外观、内饰、油量、里程表都拍了照之后,简单试了下灯光,雨刮这些功能是不是都正常。如果取车的时候发现车上有小剐蹭,或者油量不满等情况,一定要拍照并且跟工作人员沟通好,还车时也别忘了同样拍照以防万一。

【其他小Tips】

1、第一天尽量选择离机场不要太远的地方,因为时差可能没完全倒过来,开车会感觉额外的疲惫,而且洛杉矶车流还是很大的,需要时间熟悉当地的路况,所以要谨慎驾驶。

2、美国各个加油站的油价都是不一样的,在金曼是2.68刀,在拉斯维加斯就是3.03刀了,同一个地方一般差别不会很大。由于在死亡谷或者优胜美地这种偏僻的地方可能沿途加油站比较少,是否开放也不确定,我们基本都是会在油量少于二分之一后看见加油站就尽量加满。对了,在谷歌地图上能看到大部分加油站的油价,而且推荐把每天的路线提前在谷歌地图上看好,查下路线上的加油站,提前做好准备。

3、导航方面,我们是提前在谷歌地图上把要去的各个景点以及住宿都加入收藏,提前规划路线,由于买了当地的SIM卡,所以路上都是直接拿谷歌地图导航的,百度地图也偶尔用一下,总体还是谷歌更准一点。在死亡谷、国家公园这种人烟稀少的地方,手机会没有讯号,但是导航基本还是能继续使用的,而且这种地方一般都是一条路,路口的标识也比较多,所以下好当地的离线地图,提前熟悉熟悉走哪条路就ok了。

4、交规方面,跟国内大致相同,比较特别的地方:有的路口没有红绿灯,看到STOP标识,一定要完全刹停再走;不要按喇叭;如果被人按了,那大概率是你哪里做的有问题……

5、过旧金山大桥,有一个方向是收费的,记得提前并到人工收费的车道缴费,不然走其他车道过去,会被之后高额罚款收费。

6、美国普遍车速较快,记得跟着前车就行,不要主动超速,我们一路上就碰到了不少抓超速的警车。如果停在上坡或者下坡的路边,停好后车轮需要向一边打死。

7、有些景点的停车场是自助交费的,需要自己把停车费放到信封里,写上自己的车牌号投到信箱里。

8、记得存好租车公司的救援电话、租车平台的救援电话。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