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身前往港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很长一段时间藏在心中蠢蠢欲动的想法,好在这个愿望现在是实现了。这篇是关于澳门的游记,另一篇是“流光香港”,也可以在主页下找到。

行程介绍

先说说这次的大致安排吧。

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三岛组成,由于只有两天时间呆在澳门,所以我把主要时间花在澳门半岛和路环岛上,氹仔岛放在晚上前去。

【澳门半岛】:世界文化遗产之岛

如果要领略中西结合的建筑风采,想要品尝地道的中葡式菜肴,购买种类繁多的手信就一定要在这里停留,当然这也是游客最集中的区域。

【氹仔岛】:光影流转的文艺赌城

以博彩著称的澳门几乎绝大部分赌场都集中在氹仔岛,包括澳门银河、威尼斯人、巴黎人等众多及赌场大型购物中心等于一体的酒店都在此地。所以想要领略繁华,沉浸在“金钱”的世界里大可来此哈哈哈。

【路环岛】:安静五彩的后花园

位于澳门最南端的路环岛一般跟团的游客不会来此,所以就多了一份宁静所在,这也是我此行比较中意的地方,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我愿意在这里花上一天时间慢慢体会它的美。

大致上三个岛各有风采,可以说“分工明确”,游览也方便。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去港澳有三样东西是必备:电话卡(某宝有售,通话和上网都解决了)、转换插头(有些酒店没有最好自备)、八达通卡(这是香港出行必备的卡,可以刷地铁公交以及几乎所有的餐厅商店真是无所不能,某宝也有售)。

至于其他的,比如乘坐红眼航班落地交通问题如何解决,我是提前约好接机,这样不用倒腾到酒店直接可以睡下为第二天出行做好准备。当然在澳门出行也是可以乘坐免费的发财车(各赌场提供的接驳车),澳门不大所以到达的地点涵盖了各种交通枢纽以及澳门大部分旅游景点附近,这也是出行交通的好选择。至于打车嘛,就稍微有点贵了。

大三巴牌坊

之所以选择住在大三巴牌坊附近,是打算第一天早晨趁著游客大军还没涌向它时先去一睹芳容,因为这算是最能代表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了,每天自然应是门庭若市。

清晨七点的澳门一切都还在慢慢苏醒,酒店到大三巴的路是由无数条小巷连线,没有百度地图导航真是会迷失在这里。在小巷的各条道路上总能看到很多揹著书包上学的孩子,他们或形单影只或三五成群的走在路上;也能看到正在摆放售卖商品的店家忙前忙后的身影。一切,都在晨曦中有条不紊的行进著。

第一眼看见大三巴时还是心生震撼的,那是种在图片上看过千万遍,突然呈现在你眼前你依然会肃然起敬的震撼。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融合而成奇蹟,是澳门最为众熟悉的标志,更是圣保禄教堂前壁的遗蹟。“三巴”是“圣保禄”的译音,又因教堂前壁遗蹟貌若中国传统的牌坊,所以称大三巴牌坊。

很好奇前壁都如此宏伟的圣保禄教堂它的全貌到底是怎样的?很遗憾没有在网上搜到任何关于它的复原图,所以只能由想象去填充它是如何矗立在这座小山坡上,又是如何在几次大火中浴火重生最终保留了这么一块举世瞩目的前壁供来者瞻仰的。

恋爱巷

大三巴牌坊西边有一条短巷子恋爱巷,大概因为这名字的缘故很多情侣都会特意前来。旁边粉嫩色调的建筑也确实很会制造气氛,仿佛空气中都充满甜甜的味道,在这里望见“夹缝”中的大三巴也别有韵味。

在澳门的第一顿早餐是献给了云吞面,最惊艳的是云吞的内馅由饱满的虾仁和鲜肉组成,轻轻咬下虾仁弹牙的口感唤醒清晨味觉的迟钝。更惊艳的是内馅还恰到好处的加进了香油的味道,让整颗云吞更加香气扑鼻,额外购买加入的生菜则给整碗云吞面以清新的气息,不觉间一品而尽。

议事厅前地附近

真不巧在超强台风“山竹”袭击港澳后的几天开启了这段旅程,原以为会有些失望,担心景点会否因台风关停,交通会否因台风受阻,贸然来访会否对市政修复造成影响。但就这几天的观察发现,虽然台风破坏力不小,但也强不过人们恢复重建的决心和速度,也因为这次台风来临前政府和民众都做足了准备,所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恢复中。

中秋将至,议事厅前地广场上人们在齐心协力的搭建灯饰。

正对着议事亭前地一幢很庄严的葡式风情建筑就是民政总署大楼,曾经是葡萄牙政府在澳门的心脏,现在是可以进去参观的,不过开放区域有限。

不远处黄色外墙的建筑就是玫瑰圣母堂,是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建,以玫瑰圣母为主保。时至今日她依然精致而神圣。教堂内部也是开放参观,但切勿吵闹喊叫。

疯堂斜巷

第一眼看到这4个字觉得像是一个奇怪又略带诙谐的地名,了解后才越发觉得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澳门以前有一些麻风病人,澳门首任天主教教主不忍他们流离失所,出资修建了一座麻风病院。麻风病院又是封闭管理的,为了让他们内心有所寄托所以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教堂——望德堂,所以前面的这条巷子就叫做疯堂斜巷。看到这时,突然让我想到了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写的《岛》,也是一个有关麻风病人的温暖小说。而这处所在让我仿佛觉得小说里的情节在这里上演过。因为有信仰人们不再恐慌,因为有爱他们的人,也让无数个绝望的黑夜终于盼见黎明。

望德堂侧边似乎是一个养老院,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们正在护工的带领下玩接皮球的游戏。护工无比有耐心的为老人们依次抛球让他们接住,老人们大都也能理解护工的意思尽力的接球。

看着他们坐在轮椅上享受着生命中最美的夕阳光阴,又让我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疯堂斜巷里的人来来去去,大家不都在尽力让生命有更加坚实的存在意义,让存在的日子更加充实而辽阔吗?也大概只有爱与信仰能够给予人们无限的力量吧?

小巷的交汇处整齐的停著一排摩托,是电影里很酷的那种摩托车的感觉?大街上每个人骑行时都一定会带上头盔,还有礼让行人这是必须的。

新马路的小吃

路过新马路,走进来寻找来时收藏的两家店。这条街上有很多类似麻辣烫的小吃,"恒友"鱼蛋牛杂是比较有名的,售卖牛杂和各种鱼蛋鱼丸,点了一份牛杂充饥,喜欢里面爽脆的牛肚和黏糯的牛筋。

这家"柠檬车露"冰淇淋店也算是网红款了,冰淇淋的口感虽不像GODIVA那么丝滑,但它家的口味却是比较新奇。像主推的柠檬车露、绿茶养乐多、草莓干酪等都想尝个遍。

福隆新街

福隆新街是迄今储存得最完整的中国青楼建筑群,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这里也是澳门博彩业的发祥地之一。来到这里首先被吸引的就是绛红色的门漆,像是在诉说这一带曾经夜夜笙歌的繁华。

正午的太阳是毒辣的,走在街上面板有轻微火辣的刺痛,两边临街的店铺也大多半开半闭,路过时偶尔有一两声吆喝吸引你匆匆一瞥,可能这里真正的繁华还是属于夜晚。

岗顶剧院

这个剧院曾经是引领中国接受西方艺术的主要场所,它不但拥有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厅,也是著名的歌剧《蝴蝶夫人》举行亚洲首演的地方。

走进剧院二楼才发现整个剧院其实并不大,有一种小剧场的感觉。

驻足在门口环顾四周突然发现正是因为剧院小,观众与舞台的距离才会更近,这种亲切的触手可及的带入感其实观众是需要的。甚至会让人产生"一家人"的亲切感,难怪很多名家大师更喜欢在小剧场演出,不求人多,只求最精。

何东图书馆

岗顶剧院出来不远处就能看见这幢外墙呈明快鹅黄色的建筑,这是何东图书馆,也应该是澳门最大的一座图书馆。当然和内地大城市的图书馆动辄几层楼高的建筑气派不能比,但这座图书馆却是小而精致的。

中午室外炎热,坐在图书馆进门处的院子里的树荫下乘凉也能感觉心情舒畅。我更想把它称为花园图书馆吧,这里四处眺望都能看见绿色的植物,而绿色与黄色的交相辉映正像是这座中西风格融合在一起的建筑般相得益彰。

整座图书馆每个细微之处似乎都经过反复考量。三层楼的布局分工明确,儿童阅览室、影音阅览室、休息区等一应俱全。如果书架太高,墙边还提供可踩踏的小扶梯方便读者取阅最上方的书籍。甚至连图书扫描器和影印等一般读者不常用的装置都配置齐全。而更让我惊讶的是,不管走到哪间阅览室都没有一个人喧譁吵闹吃东西,大家或安静的翻阅书籍做笔记、或轻声翻阅着装订整齐的报纸杂志,要说有声音应该要属空调的风声了。

这里大概也汇集了世界各地不同内容不同语言的书,粗略看看中文繁简体、英文、葡文是必备的。能在这里花上半天时间翻阅这些书籍应该也是幸福的。也很佩服澳门人能在这方寸之间竭尽所能呈现更多丰富的书籍与更一流的阅读环境给市民和读者,因为阅读,永远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必要阶梯。

亚婆井前地

传说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人称呼水池为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由此可知,此地昔日为澳门水池之一。有井就有人住,澳门早期的葡萄牙人便聚居此处,故为最古老的住宅区之一。

亚婆井前地有一棵大榕树,下午时分市民在这里歇脚乘凉,虽然不能进入参观,但这绿黄搭配的外窗色彩就足矣吸引人驻足了。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前地拍照是个不错的选择。

主教山小堂

从亚婆井前地往北走的路上,正不知道如何打发下午剩下的时间以此来等待夜幕降临,抬头看见了远处小山上有一座教堂,在澳门处在如此高的地点的教堂应该绝无仅有了,于是沿着山路往教堂方向行进。

待我进去时正看见有修女嬷嬷在唱诵,空灵的乐声在教堂内共振回荡。下午的阳光透过教堂彩色的玻璃窗洒进来,映照得地面也呈现五颜六色的样子。

建造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执行去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与荷兰海盗船相遇,却未受伤害,深信是神灵保佑,许下建堂诺言以谢神思。

每年圣母花地玛出游从前面我们说到的圣母玫瑰堂出发,最后到达主教山小堂,圣母像由一身素白的妇女们抬着走在队伍前列,而队伍中三名儿童的衣着打扮就像当年在花地玛看见圣母显灵的孩子一样。上百名信徒沿途唱圣诗、念祷文跟随,光是想想这样的场景就足以让人心生欢喜。

主教山小堂这一代也是澳门的高阶住宅区,沿着下山路往山下走,一路上看见很多装修一新的独栋别墅。正巧我经过时还从一户人家门口路过,里面出来一位穿戴整齐的男士,行车像是有警署指引交通,这片区域的视野也很开阔,可以俯瞰部分澳门城区了。

官也街

傍晚时分乘坐公交车从澳门半岛转向凼仔岛,各家手信汇聚的官也街是不能错过的。我想推荐的是钜记手信,当然作为澳门手信第一名的它在澳门各处几乎都是有分店的。

它家的猪肉脯味道十分美味,而且猪肉脯的口味和种类也有得挑选。肉脯不是那种干硬难嚼的口感而是烤制得鲜嫩,一口咬下微甜的鱼露与猪肉的嚼劲在口腔弥漫,回味又是甜中带咸的味道,保质期也挺短比较健康,值得带走。因为只带了一个揹包出门所以只买了一小袋提走,谁知道后来的时间每天偷吃一点,到临走前都快吃光了我晕,最后只能在香港机场又买了几袋真空包装的成品。

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

“龙环”是氹仔岛的旧称,“葡韵”是指这里葡萄牙的建筑风格。这五幢葡萄牙式建筑,原为澳门离岛高阶官员的官邸及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在1992年,澳葡政府对该建筑群进行修复并改建为住宅式博物馆。

来这里参观的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冲著Tiffany蓝外墙来的吧?这种让人看着都会一眼爱上的蓝十分有魔力,特别是当多座同样颜色的建筑一字排开时更觉震撼。走到博物馆是正好是夕阳西下时分,在晚霞的照耀下蓝与橙更添了一份撞色的奇妙。

赌场聚集

以博彩业著称的澳门,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和摩纳哥蒙地卡罗并称世界三大赌城,被冠誉为“东方拉斯维加斯”,它也成为澳门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前几天受台风“山竹”的影响澳门整个赌场区域罕见的停业达33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达1.86亿美元,足以见各大赌场的威力有多大。

第一个走进的就是澳门银河酒店,金碧辉煌富丽堂皇这些词我怎么觉得还不足以形容它奢华。里面各大奢侈品品牌、全球各地菜肴汇聚,真想一家一家挨着逛遍。

这次一去了澳门银河、威尼斯人、巴黎人三个大型商业体,要说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威尼斯人酒店。

虽说仿品和真品还是有差距,但在这还原度还蛮高的。尤其是代表水城威尼斯特色的贡多拉船,在这都能乘坐。两岸同样是店铺林立陈列的商品琳琅满目。

巴黎人酒店的装潢就更有巴洛克风格特色了,尤其是穹顶和酒店各处的壁画尽显风韵。

室外的埃菲尔铁塔也是可以登临,持有澳门航空机票的旅客可以凭票免费到达7楼的观景台,而想要到达塔顶就需买门票了,这也算是乘坐澳门航空来此的福利,记住啦。

大名鼎鼎的葡京娱乐场没和这些新型综合体聚在一起,而在一桥之隔的澳门半岛上,如果和凼仔岛这些赌场巨头比起来它的装潢也就没这么华丽了,但方便了半岛的游客前往体验。

另外,澳门赌场外会有专人随机检查港澳通行证,未满21岁不能进入赌场。是我太显小了吗,在澳门银河赌场的时候我记得被拦下来检查了一次通行证,该开心还是不开心呢哈哈?

在回酒店的路上拐个弯又溜到大三巴牌坊下想看看它夜晚的模样,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了,白天人声鼎沸的喧嚣早已消失在夜色中。牌坊前的楼梯上三三两两的坐着些人聊天讲闲话,每个人都放慢了脚步感受着这份静谧。

澳门回归后,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广场、石坊上,几乎天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澳门各界人士在这里集会、高歌。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三巴,迎来了她辉煌的新生,也见证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远处的蓝色建筑就是葡京娱乐场的所在,夜色中光彩夺目。

白天喧嚣繁华的街道夜晚只剩下三两行人踱步而行,暖黄色路灯洒在街道小巷,照见回家的路,也像卫兵守护街道安宁。

澳门早茶

都说港澳生活节奏快,但唯有在吃早茶这件事上,他们像是有千手观音菩萨的千只手臂,任你人世纷扰,总有一双温柔合在胸前的自得其乐。

酒店旁边就是一家本地人光顾的早茶店,由于位置隐蔽,已经自动过滤了匆匆赶路的上班族和蜂拥而至的游客,在座的都是三五成群谈天说地、闲翻报纸的本地老居民。他们仿佛都互相认识,很多人进来都会与人打照面,然后开始聊着我听不懂的粤语。

我喜欢看他们边翻阅报纸边喝茶,间或夹起一块点心送进嘴里的悠闲。也让我感叹在传统媒体日渐式微的当下,报纸的忠实阅读者幸好还有他们不离不弃。

同桌坐的两位老人点了一份看起来很有诱人的鱼丸粥,我想问他们这粥叫什么名字,他们大概听不太懂普通话,在我的一再比划下终于知道这是“生菜鱼丸粥”,两位老人也很高兴的朝我笑笑。果然粥是熬得粘糯美味,生菜和香葱又是锦上添花的鲜美。

当然更不能少点这一份同样粘糯的“豆豉花生蒸凤爪”,凤爪先卤后蒸,送到嘴里已经是酥烂可口。再配上解腻的普洱茶,一顿精致的广式早茶应该算是完美了。

路环岛

如果问我再多一天时间留在澳门,会选择去哪里?除了去图书馆看书外,我一定会选择在路环岛度过。没有喧嚣没有吵闹,只有安静与悠闲,就像生活本身的样子。

乘坐公交即使是从最远的澳门半岛出发,车程也不会超过一小时,且会慢慢感到喧嚣远离宁静驶来。原本选择先去黑沙海滩玩,再返回路环小镇中心,没想到黑沙海滩并无亮点有些失望。

我决定不乘坐公交,而从黑沙海滩经竹湾海滩走向路环小镇。快要到正午时分天气异常炎热,这一路少说也得有四公里多,但当时不知为何非常想徒步走路。检查了随身揹包矿泉水充足,就这样沿着空无一人的公路,跟着导航一步步走向小镇中心,像是赶赴一场朝圣之旅。

穿过盘山公路,走过竹湾沙滩,终于眼前出现了一家拥有鹅黄色外墙颜色的房子,这是我看见的路环岛上的第一间彩色房子,我知道小镇中心快走到了。

路环岛的中心并不大,散步的话半小时就能逛完。但这里的房子似乎每栋都拥有自己专属的颜色,红黄蓝等颜色各异,值得留意细细品味。而当你穿行其中仿佛就走在一个巨大的调色盘中,它们在阳光下显得干净而迷人。

这些房子的外墙颜色虽然乍一看有些艳丽,但却都经得起你细看,进而你会被他们艳而不媚俗的气质吸引,你愿意停留、对比并记住他们。即使本地居民有时穿行其中也会放慢脚步看看它们,因为这一切都如此美好。

“桥记咖啡美食”,这是在小镇曲曲弯弯的的小巷中导航数次才找到的店(看来百度地图在境外使用真不太利索)。虽然已经是下午一点,但小店食客依然络绎不绝,仍然需要排队取号。

看点评推荐点了一份猪扒和烂蛋牛腩米线,不知是太饿还是真的好吃,我竟觉得这一碗米线吃得相当爽口,特别是汤头油而不腻,牛腩更是入口即化,还有搭配的猪扒肉质弹嫩有嚼劲。难怪藏在小巷深处却总是吸引游客驻足品尝。

小镇中唯一的一座教堂圣方济各教堂,和唯一的一座图书馆都是明黄色的外墙,且相距不远。

留意到港澳的水果售卖方式都不是称斤数,通常是按个买或是几个打包一起卖。更有意思的是大多数水果旁边都会写上某某地方进口的字。想来也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是不种植瓜果蔬菜的,一切都依靠外地运输过来,也难怪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售价普遍在9港币左右,这里面运输费占大头吧?

这就是最具名气的安德鲁蛋挞店,说起澳门就不得不提蛋挞,而说到蛋挞就一定会想到“安德鲁”和“玛嘉烈”的故事。

安德鲁和玛嘉烈是夫妻,后来在开创“安德鲁饼店”不久便离婚了,玛嘉烈便将市区内的一家“安德鲁葡挞店”更名为“玛嘉烈蛋挞店”和安德鲁唱对台戏。据说玛嘉烈离婚后最伤人的一招,是将安德鲁视为至宝的蛋挞配方卖给了肯德基。不过,也许很多人得感谢玛嘉烈,因为她的有私奉献,大家不必千里迢迢跑到路环,只要在到处可见的KFC就能吃到安德鲁蛋挞了。

品尝著属于两家但根源却一致的葡式蛋挞,仿佛看到了混合在蛋挞故事里面安德鲁与玛嘉烈的爱恨情仇。

最后在路环岛留下的记忆,是关于这些和天空一样干净的色彩。走在小镇里就一直在寻找这一片引人注目的彩色墙壁,终于在“十月初五马路”中段找到了它们。这栋临街房子的一面刷上了不同的颜色,彼此连线汇成这一面彩色墙。

说也奇怪,同样在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颜色,在澳门遇见它们时就是会多一份干净与不染在里面,这一点在路环岛的建筑墙面颜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我更相信这一份清新

是世事繁杂但仍保有一颗像吃早茶时一样淡定从容的内心,

是能接纳一切也能包容一切的博爱,

更是来自时移世易后重生而来的历久弥新。

也许,当你亲身踏上这片土地时,也会站在这些多姿多彩的颜色面前惊叹“这是多么让人心生喜欢的干净啊。真的,它们不一样。”

在新港澳码头乘坐喷射飞航,一小时的航程便会到达与澳门一海之隔的香港,此行的第二段旅程即将开启……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