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学庄子,曰:天地有大美不言。那么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就把这句话体现得淋漓尽致。
黄石很大,但大得绝不单调,绝不重复,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有独具特色的地热,色彩斑斓的温泉,宁静秀美的湖光,巍峨雄伟的山色,更是动物爱好者大饱眼福的宝库,它的美,既美丽,又危险,既静谧,又狰狞。每一处,都让人狂按快门,可多走两步,又发现更美的角度。虽然我一向不感冒“一生必去的x景点”这种说法,在黄石,都忍不住想喊一声,有生之年,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一次!

因为黄石太大,美景太多,也可能分成两篇来发布,单是黄石的泉水,就有太多可说,这一篇先着重说说黄石的热泉,侧重游记性质(如果单纯想看攻略的朋友也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篇:黄石,“遭遇”野牛!)

走进黄石,其实就有一种淡淡的硫磺味道,便是来自黄石的热泉,据百科所说,黄石公园地下是一座“超级火山”,造就黄石缤纷的地热景观。多种多样的泉水是黄石的最大特色,不管是年代久的、温度高的、颜色绚烂的、喷发准时的,在黄石都能找到代表。可以说,没有这些泉水,黄石仍然不失为一个风景秀丽的A级景区,可远远不会在我心中留下如此难忘的S级印象。
这里先放一张简单的路线导览图,在下面的介绍中让大家有个参照。

1. 诺里斯(Norris)盆地(图上的景点7)

其实看完整个黄石,在我心中诺里斯盆地的观赏度是中等偏下的,不过作为黄石最古老的地质存在,仍值得一观,而且作为我到访的第一个景点,当时的心情还是很震撼的。
诺里斯盆地据说于数万至十万年前的大冰期已经形成。它的俯瞰景象大概长这样:泥浆的原野上遍布珍珠般的泉眼,间或蒸腾起沸腾的蒸汽。

虽然地表看似固态,但十分脆弱,所以公园里到处都立有警示牌,告诫游人在木质步道上行走。据报道,曾有游人跳下步道,结果没顶于热泉的沼泽,当救援人员赶来,连尸骨都无法打捞。

这遍布于原野上的泉眼由于温度、矿物与微生物的不同,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的偏于墨绿,有的则是海水一样的浅蓝,有的则是带有温柔的乳白色。有一个说法是,越是清澈的,代表泉水的温度越高。


在诺里斯盆地,停好车后,有上下两个环形步道,你可以都走,也可以选其中之一。我不确定有多大比例,但肯定有一些泉水时喷时停,所以才被称为“间歇泉”,“蒸汽船间歇泉”(steamboat)是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在下环形步道的观景点可以看见。虽然我去的时候它并未喷发,只是蒸腾着白色的水汽(下图)。

如果你两个环形步道你都逛完了,也可以与这张图对比一下,验收一下成果,看看是不是每个泉池都尽兴饱览。

2. 猛犸热泉(mammoth)与石灰岩台阶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景点,壮观且独特,在诺里斯盆地再向北20英里左右的地方,靠近公园北门。如果看开始那张黄色的导览图,在number 5的地方。

先来一张远景全景,图中突出的雪白色山丘就是石灰岩台阶。

远景不明显,再来一张近景就很漂亮了。
温热的泉水从山顶流下,带下了矿物的沉积,形成了这些石灰岩的台阶。如果你仔细看,带有浅黄、棕色的部分现在还有泉水潺潺流下,雪白的部分是泉水已经干涸,露出的石灰岩,而最下方则是石灰岩更加干燥之后的状态,有一点渣渣粉粉的。乍一看去,倒让人以为是一座巍峨的雪山。
这景象据说在1800年代早期还并不存在,换句话说,它是在近150年间被堆积出来的。

既然说到雪山,这方方正正的石灰岩台阶,是否又有点像布达拉宫呢?我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哈。

以上几张,都是从山脚仰视,通过步道(trail),则可以拾级而上,逐步登高,一观泉水的源起。

在这个角度观看,又有一种我国云贵地区梯田的感觉。

盛满热水的泉池,与干涸的石灰岩池底,形成泾渭分明的对比。

终于登上最高点,这是站在观景台,向一边眺望的景象

而向另一边眺望,则是这样的:

我心里一直撞击著一句诗:瀚海阑干百丈冰。 尽管知道,这些不是冰雪,反而是充斥着7、80摄氏度热泉的石灰岩地表。
实景非常震撼,手机的表现力加上我的渣拍照,比肉眼所见的三分之一还不如。

总之,猛犸热泉这个景点虽然不如大棱镜,老忠实等地有名,但我个人强力推荐,不可错过。

3. 泥火山区(Mud Volcano)

顾名思义,此处遍布的不再是清澈的泉水,而是沸腾的泥浆。在黄色导览图上,这是景点8.

向远方望去,可以发现一条马路把世界劈成两半,马路一边是宁静秀美的湖水,另一边则是鼎沸狰狞的泥浆,一边湛蓝清澈,波澜不惊,另一边则咆哮不止,喷发带有刺鼻硫磺味的白汽。黄石像一个极其复杂的电影女主角,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大家闺秀,矛盾、冲突、美丽、危险,这却才让所有人神魂颠倒。

这里是典型的“泥火山”,有种大型水泥搅拌现场的感觉。

“龙口泉”(Dragon Mouth Spring),岩洞里一直冒出白烟,并发出类似巨龙在喉咙里吞咽水汽的声音。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

看见有的攻略说泥火山区可以选去,不过我在这里意外地近距离看见了野牛,行走在沸腾的水汽之后,可见人生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我很庆幸我没有错过这一站。
关于野生动物,我会在另一篇“黄石,遭遇野牛”中细讲。

4. 老忠实(old faithful)与下间歇泉盆地

老忠实喷泉是黄石的著名景点,以喷发准时,易于观测为特色,游客中心会有对下次喷发时间的预告,每次都有大量人潮围观,等待喷发的几分钟。 在黄色导览图上,它是景点1. 离黄石西门很近。

我去的时候,来得早不如来的巧,当天预测的时间是4:09pm,我到的时候大概4:08,然后泉水还晚了几分钟,据其他游客说,近年来,它有一点点迟到的倾向,不过还是在4:15左右喷发了。

没喷发时长这样,还挺平平无奇的:

接下来几张就是从喷发到熄灭的顺序

老忠实泉位于一个叫下间歇泉盆地的地方,所以这个地区还有很多其他的泉水,老忠实是最容易看到的,其他的间歇泉,就“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啦, 有一个步道可以尽览风光。

这个小泉眼叫做“中国泉”(Chinese Spring),我一脸黑人问号,为啥?

这个叫做“蓝星星泉”,还是有那么点意思的。

这处泉眼好像异色的双瞳,站在近处,能听见咕嘟嘟的喷发声。

石洞泉(Grotto Geyser),很没创意的一个名字哈。

“城堡泉”(castle geyser),得名于城堡状的外观。同时也说明这个泉资历比较久,白色的“城堡”是由于喷发出的矿物质逐渐累积起来的,或者说,是泉水“盖”出了城堡。这个喷发时间据说之前也比较可预测,但最近开始有一些变化,开始变得不可预料起来。

而这个trail的终点,就是让我走路走到差点当场去世的牵牛花池啦!(morning glory pool)

微生物,矿物和温度共同作用,形成了它斑斓绚丽的颜色,好似清晨的牵牛花开放,真是不枉我走的腿软。介绍牌上说,由于游客的乱扔杂物,现在它有褪色的倾向,这样美丽的景色,还是让我们好好保护吧。

5. 大棱镜(Grand Prismatic Spring)!

当当当当,终于说到了大棱镜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黄色导览图景点二)
大棱镜作为泉水的压轴,或者应该说整个黄石的压轴好戏都不为过。它太美了。
不过大棱镜并不孤单,它所处的位置叫做“中间歇泉盆地”,在欣赏大棱镜之前,先来看这个盆地上几个其他的泉池。据说,热泉的温度越低,颜色越深。

蓝宝石

绿宝石

墨玉

“颜料锅”,又称“彩锅泉”。


挨着大棱镜的一个泉池,也很美,但被大棱镜抢了风头,我忘了它的名字,但是记得,水面的白气迎著风吹到身上,是一种潮溼、闷热,带着浓重硫磺气息的感觉。

oops,someone lost the hat, and probably can never get it back.

来了,来了,大棱镜!
观赏大棱镜有两个点,一个是近距离的,看那淤泥纤毫毕现,看那泉水热气蒸腾,而另一个则是在山上俯瞰全景。我们先来看近距离的这个trail。

仔细看,游人是不可行走的,但池泥上留有野生动物的脚印,大的看起来像是野牛,也有一些小的拍出来不太清楚,好像有分开脚趾的感觉,也许是犬科动物。

大棱镜是美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温泉。
蓝色的水面来自太阳光的反射,而红色的部分来自微生物的作用,整个接口呈现彩虹一样的渐变。

拍到舍不得走。

近距离的观赏虽然震撼,但总有“身在此山中”的遗憾,不能观赏全貌,所以我又登上了一座小山的山顶,这就是平时我们在明信片上看到大棱镜的样子。
这座小山要比近距离的观景点多开出去5分钟左右,找到fairy fall trailhead,然后爬上去,爬山有点累,但是值得。提醒一点就是这个地方没有卫生间,想要去爬的话尽早解决三急问题再去。 下面就是从山顶拍摄的大棱镜,依稀能看到在近距离观景点大排长队的人龙。

大棱镜真的非常美,遇见的时候美到我没吃早饭的饥饿感都忘了,离开的时候,一步三回头的不舍得走。现场比相机能表现出的震撼很多,能看见波光的渐层,虹彩的末梢,加上天地的广袤,令人感到自身的渺小。

黄石国家公园

篇幅所限,黄石的泉水我就先写到这里,在黄石的其他体验我会再开一篇叫做“黄石,遭遇野牛!”,另外在那篇的结尾也会涉及我个人的经验教训,路线行程,偏重攻略的部分。不知道一篇游记里有没有办法连结另一篇,如果不成的话,想看攻略和路线的可以搜一下。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