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1.26 北京-厦门-胡志明,宿胡志明

1.27 胡志明室内一日游:市场,美术馆,中央邮局,教堂,剧院,舞蹈演出,祕密花园餐厅,宿胡志明

1.28 湄公河一日游,乘船、湄公河上小岛午餐,看鳄鱼,大蛇,蜜蜂,晚上街边正宗牛肉汤,与当地人美惠相遇。宿胡志明

1.29 古芝地道半日游,下午参观市政厅,晚上和美惠一起吃饭,逛District 7,聊天。宿胡志明

1.30 飞机胡志明-大叻,中午到。King’sPalace,疯屋子,100roof酒吧,宿大叻

1.31 缆车、竹林禅寺、咖啡庄园、老火车站、BigC,宿大叻

2.1 大叻-芽庄,坐大巴,下午到,在酒店休息。晚上买药,订第二天的一日游,宿芽庄

2.2 芽庄市区:Big C午餐,占婆塔,花卉市场,泥浆浴,晚上看舞蹈演出,宿芽庄

2.3 芽庄一日跳岛游:去3个岛,晚上坐夜车大巴去会安

2.4 凌晨抵达会安,海边看日出,骑车逛古城,下午在民宿休息,宿会安

2.5 会安古城1日游,夜游香河船,逛夜市,宿会安

2.6 美山一日游,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的遗蹟,回来后骑车逛民宿周边几个寺庙,去旁边小镇,傍晚看到家家户户的灯亮起,一家家聚在客厅其乐融融的样子,春节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在挤满当地人的餐馆吃饭,看印象会安演出,宿会安

2.7 会安-顺化,坐大巴,中午到。午饭路边摊遇到河内旅行一家人,下午一起逛皇宫、天姥寺,晚上顺化逛街,宿顺化

2.8 顺化及周边一日游,参观皇宫、天姥寺、4个皇陵、看功夫,晚上顺化逛街、河边夜市,宿顺化

2.9 顺化-岘港 大巴,中午到。下午再次与河内一家一起逛占婆文化博物馆,涂鸦街、大佛、一起吃当地特色食物晚餐、一起看龙桥的龙喷水show,宿岘港

2.10 岘港周边:巴拿山一日游:云间缆车、佛手桥、滑道、室内游乐场、4D5D电影、晚上再次看龙桥的火龙喷火show,宿岘港

2.11 岘港-河内 飞机,中午到。下午逛国家博物馆,根据LP推荐寻觅了一家老城的餐厅,顺便逛了老城街区,晚上看水上木偶剧,宿河内。

2.12 河内周边:下龙湾一日游:船上午餐,惊讶洞,竹船,制高点俯瞰下龙湾,回程在船上和加拿大夫妇聊天,晚餐在一家同事推荐的酒店顶楼餐厅,并在rooftop酒吧欣赏夜景,宿河内

2.13 河内市内一日游:参观古监狱,文庙、美术馆、皇城遗蹟、胡志明故居、胡志明博物馆、独柱寺、玉山祠、再次老城逛街、晚餐糯米饭、白马祠。宿河内

2.14 早上逛河内最大的市场,买纪念品,然后去机场,河内-广州-北京

花费:
12000元左右

包含北京-胡志明、河内-北京、胡志明-大叻、岘港-河内四段机票、签证、途中城际交通(主要是大巴),市内交通(主要是Grab),住宿(酒店民宿青旅均有),若干一日游、4场演出票,景点门票,及各种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

购物(买各种画、刺绣小包、艺术品、手工艺品不含在内)

个人朋友圈有一些每日记录,手机中有各种照片,如果大家有兴趣,会陆续更新上来

有照片可以回忆风景,但旅行中的思考不沉淀就容易淡忘,所以目前优先记录一些旅行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对话。

1.28 Day 2

白天,湄公河一日游

晚6:00之后:

订完第二天的古芝地道一日游,准备去吃晚餐,顺便问了一句:有推荐的地方嘛?小姐姐拿出笔一边画地图一边说:“出去左边走到头右转,再走到一个路口,有一个美食广场,很多好吃的,你不会错过的~”

那时天色已晚,我按照小姐姐指的方向,不知不觉走上一条没什么人、没什么商店、有些漆黑但还能看出路面卫生不太好的,可以并排走2辆车宽的路,想象著这是一条通往繁华美食区的路,心生困惑,还好在我开始犹豫要不要往回走的时候,到了。这是一个比十字路口多一两个方向通路的路口,右手边所谓的“美食区”,仅仅是路边的一排像是类似煎饼车小吃摊,配套设施是低矮的容易摞起来的塑料桌椅,条件介于大学时期出去吃烧烤的大排档,和当初在印尼雅加达吃的那些street food之间。但环顾周围,也不像是有其他吃饭的地方了。很local,因为我走了几个摊,一个中文字也没有,车上的玻璃贴著越南语,没有明码标价,摊主不懂英文,看车里的实物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没法指著点。

于是我走到塑料桌椅用餐区,那里有唯一的一桌正在吃的本地人,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年轻女士,我用英文询问年轻女士如何点餐,想着最不济就说和她吃一样的。不同于前两天的体验,她英文很好,向我介绍了现场左右摊位卖的都是什么,还时不时蹦出几句中文,我一开始没听懂,她竟有些迷之自信的不耐烦,用英文说:你是中国人吗怎么听不懂中文!也不知道中国的食物!(她试图用中文解释一种粥来自潮州,但发音不标准加上我不了解饮食文化关联的背景,没听懂),心里黑人问号脸,但能感受到她的真诚友善,最后她用越南语帮我和摊主点了牛肉汤和一种味微苦的蔬菜汁,我加入了她们家庭的餐桌。几分钟后还过来一个初中大小的男孩,是她的外甥,在啃一个像subway的三明治,她拿过来对我说:这也是这里的特色食物,很好吃,你一定要尝一下。我于是拍照存盘,打算以后对着图片去买来尝尝。

后来得知美惠来过中国7-8次,进货过儿童玩具、化妆品,现在在经营一家100多人的广告公司。她表示虽然在学校学的第二语言是中文,但由于用得少很快还给老师了,现在会说的中文都是去中国出差时候的基础。

她的母亲基本是默默地低头吃饭,但偶尔插进来的几句越南语,虽是美惠翻译给我,但我总觉得老人家完全听懂了我们的谈话。

约了第二天的下午茶,当天的朋友圈最后一句我写道:莫名的期待起来,都不想去逛原来的统一宫和博物馆了。

1.29 Day 3

白天:古芝地道半日游,下午逛统一宫,晚上和美惠一起吃了超级美味的海鲜大排档,然后在美惠的邀请下,我们去了几乎没有游客但在本地很受欢迎的District 7

晚餐后流水账:

第二天晚餐后来到District7,下车后入口处首先看到的是巨大的2019 和非常显眼的lazada的品牌赞助,她说这是被阿里巴巴收购(还是入股?)的这边最大的电商。我曾对此公司略有印象,前公司在印尼雅加达办公室的当地人同事曾经在我去印尼旅行的时候和我讲过几大电商在东南亚的情况,他是被从shopee挖过来的,对当地电商领域有不少了解,还去瑞士读过一两年MBA交换课程,当时还讲了印尼出行领域Grab和Gojek相爱相杀的创业故事(可惜我那时太懒没有写游记,不然能记录下更多细节)。整条街很多猪造型的花坛,到处都是猪年新春的景象。很多花坛是不同品牌赞助的,我看到了保洁、联合利华。现场有一个庆祝这条街开业的露天晚会,台上有现场乐队,后面有歌舞。在所有这些开始前,有一个给赞助商献花环节,上去的一排代表里有一个年轻帅气穿着时髦又不失风度的小伙,主持人介绍是联合利华的,而其他几位赞助商代表属于大叔大爷形象,西装革履略显土气但有独特气场。


一排排猪年的花坛、塑像造型像极了小时候逛的十一的天安门浮夸的造型花坛和莲花池、玉渊潭庙会里一进公园大门的巨大原型花坛,市民们一家一家的争相在这些花坛前合影,小朋友们拿着零食和气球。我也凑热闹来了一张。

美惠极力推荐一家奶茶店,说特别好一定要尝尝,去了一看是贡茶。国内也有呀,其实我不算稀罕,在旅行中更喜欢体验当地特色的东西,一般对于当地麦当劳星巴克都是没啥兴趣的。但美惠的推荐可能代表了当地年轻人流行文化,也算体验当地文化了。贡茶果然很受欢迎,排队不短。里面装修的像简版麦当劳,挤满了年轻人。排队、付款、拿着号等待、取奶茶,就像在国内任何一个商业区买饮料一样。

在店门口的露天小桌子坐下,面对着刚才的造型花坛大道和若隐若现的水面,我们开始闲聊:美食、政治、越南人对中国人的态度、她的家庭经历

很像我之前在北京接待外国人时的聊天内容:我讲述了这几天去了哪儿,吃了什么。话题从这里展开:她向我介绍了胡志明以及越南各地的美食,给我看了各种这些美食的图片和视讯,到现在有很多记不住了,印象中有点像各类煎饼、鸡蛋灌饼的变种,视讯里有食材准备、预处理、如何做、多少分钟,分别在什么时间加什么调料的全过程,让我想起妈妈姥姥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学做菜,那些节目大多是请了普通家庭里的主妇、在家里做,看的时候有很强的代入感觉得可以马上在自己家里做一遍,而美惠展示的视讯是五星级酒店制作,周围环境和厨师的服装都是精心布置的,看完有一种酒店很专业、环境很好,下次可以去住的感觉。

然后话题就转移到了五星级酒店:美惠说,不瞒你说,你们中国人素质好差啊,越南人都很讨厌。我很诧异,请她举例,她说:越南海滨度假城市的五星级酒店经常传出中国人素质特别差的传闻,比如在餐厅盛很多饭菜吃不了都浪费了,和人抢位子,很多酒店不得不把中国人和其他宾客的用餐区域分开,我问这是哪里,她说芽庄。随后随便Google了一个视讯给我看:一群中国大妈拿着去菜市场买菜的大口袋、有的是帆布袋,在争先恐后抢夺一片自助餐区的食物,把需要盛到盘子里的各种荤素菜、点心,用手抓着拼命的快速的塞进左手臂挎著的包里。一边自己抢一边挤别人,场面混乱狼藉丑陋。视讯拍摄人的视角是站在餐台的另一边,面对着对面一大片疯抢的中国人。

这确实太惊人了,假如新闻报道这个视讯并标明这是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事,我可能也会对这个地区的人的素质产生偏见。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中国人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形象,美惠说。我说,这批人来自哪里呢,是什么背景下来到芽庄的呢,她说,不知道,好像是有旅游合作 很多人可以0元来芽庄几天几晚,都是中国导游带着的。我说,0元旅行?不太可能吧?(你没听说过吗?很多中国人来芽庄都不要钱啊,她插道),那可能是特殊的旅游合作专案,客人是中国某些地方来的 受教育程度不高的 可能第一次吃自助餐的 旅行团,不能代表所有中国人啊,且导游可能也没嘱咐清楚或者给了错误引导啊,谁愿意出国给自己国家丢人呢。我觉得这是媒体的偏见,可能只有1%的中国游客有这样的行为,但在媒体放大镜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是100%,媒体偏见有可能也是政府偏见吧。她顿了顿,点头,你说的有道理。还有哪些其他资讯让你对中国人印象不好呢?她说,还有一些事情,比如海边城市的海鲜产品,本来是6块,中国人8块买走全部,然后来这里的游客吃不到,餐厅只能再从中国人手上买原料,但他们卖10块再卖回来,哄抬了物价让其他来越南的客人体验不好。我心想,这好像是对中国人生意头脑的嫉妒和对当地监管缺失的责任的逃避啊,竟让我想起“我就喜欢看你不爽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那句话,于是我尴尬地笑笑:额……他们是不太善良……

美惠此时好像陷入沉思,还思考我刚才说的话:我们不该排斥中国人的,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每个国家都有好人和不好的人,中国这么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不好的人的比例即使小,也是会有很多人,更何况来越南旅游的中国人即使只增加1个百分点,也是非常可观的数字。越南人对中国人的不友好只会影响这个数字,对越南经济发展不利。我听完很兴奋,感觉自己调动了传播学和资料分析的知识储备,而她很聪明,很快就领悟并延伸了其中的意思,莫名的成就感。

未完待续,先睡了……

本文章将原文转贴为繁体中文方便阅读